生物医药的未来

2024-08-19

生物医药的未来(精选8篇)

1.生物医药的未来 篇一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 未来海洋生物医药

前景广阔

海洋生物医药行业是指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海洋生物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包括基因、细胞、酶、发酵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新疫苗;药用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微生态制剂药物;血液制品及代用品;诊断试剂;血型试剂、X光检查造影剂、用于病人的诊断试剂;用于动物肝脏制成的生化药品等。

更多关于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可查看《2015-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海洋生物产业以基地化、园区化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目前已有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6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以湛江为核心的粤东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健康养殖产业集群,福建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集聚区和闽东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集聚区等。

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被列入重点发展领域,主要是由于其对于缓解资源瓶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海洋油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等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和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距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差距主要体现在,海洋生物科技创新与国外和陆地对比还有差距;资源调查、评估和保护不够,海洋生物资源的独特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平台建设等产业创新支撑体系还较薄弱;海洋生物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与小微企业互补不足,产业生态还未建立完善。

海洋生物医药行业要想获得更快的发展,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协作,政府方面,需要在资金扶持、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发展引导等方面做出努力,而作为直接参与者的企业,则需要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加大投入,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储备基金,投资一些基础性研究项目作为知识储备,或者通过资金缺陷法收买研究人员科研成果对其进行后期研究,缩短周期并加快产品的产业化发展,避免新产品前期研究的投资风险。

文中数据参考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2.生物医药的未来 篇二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 随着食品种类的不断增加, 食品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这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而且对食品企业的发展也十分不利, 尤其在近些年食品的微生物污染问题层出不穷, 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鉴于此, 我国食品的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 人们最初利用电子显微镜和分子生物学来检验食品中的微生物, 看其是否超标。但由于食品中导致微生物超标的原因很多, 有些是由于过多使用食品添加剂, 有些是因为食品的原材料不合格或者过期, 还有的是食品厂的卫生不达标, 这些都导致菌群的超标, 进而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最终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 有必要提高食品的微生物检验技术, 有效控制病菌, 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最终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此外, 对于食品生产商来说, 对食品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进行严格控制, 在食品达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后才能出售, 这样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最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规范食品行业的市场秩序, 促进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 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和特点

根据国际和国内关于食品卫生的规定, 所有的食品行业的厂家都应当严格检验产品的质量, 重点检验食品中的大肠杆菌、细菌总数、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等到这些都合格以后才能上架出售。

食品微生物检验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 由于微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 因此食品微生物的检验采样就比较复杂, 而且操作要求比较高。一般而言, 从食物传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种类能够达到几百种, 能够导致食物中毒的病菌就有几十种, 例如黄曲霉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除此之外, 还要对食品中腐败变质的微生物和食品工业总使用的酵母菌等进行检测。总之, 微生物的种类非常多, 而且从食品的原料来源到食品的生产。厨房和运输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检验, 因此该项工作是非常复杂的。第二, 食品微生物检验不仅要满足生产单位的快速上架销售需求, 还要对采样和检验方法进行准确性要求, 也就是既要满足速度, 又要保证质量, 否则会造成严重损失。第三, 在食品的检验中, 有很多非致病性微生物群落干扰检验分离工作, 由于干扰因素较多, 会直接影响检验质量。第四, 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很难进行定量分析, 这是由于定量分析主要对致病菌的数量进行统计, 但是这些病菌的数量相对较少, 危害性却很大, 在受到其他大量致病菌的干扰以后很难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第五, 由于食品微生物检验主要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具有法律强制性, 也就是需要强有力的法律做保障, 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代谢学技术

代谢学技术不能直接得到检测结果, 主要研究食品中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中进行繁殖的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或者改变培养基成分的物质, 主要的检测方法有微量生化法、快速酶触反应和代谢产物检测法等。该技术在检验细菌总数、霉菌种类和数量及大肠杆菌等方面应用非常广泛, 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抗体检测法

抗体法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主要分为酶联免疫吸附法和乳胶凝集反应法这两种, 这种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应用比较普遍。其中乳胶凝集反应法主要是指在抗原体和直径比较大的乳胶颗粒之间发生凝集。抗体检测法是一种基本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主要包括两种具体方法:一种是先采用荧光标记来处理样品, 之后观察检测结果;另外一种是以独特性血清作为底液, 将采集到的样品加入里面以后再用荧光标记做处理。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但在利用显微镜观察时会受到非特异性荧光物质的影响, 影响检测结果。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分为:核酸探针技术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其中核酸探针技术主要利用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的特性来发挥作用的, 对其进行配对以后通过同位素标记细菌DNA, 然后经过解旋的需要检测样品来确定最终的检测数量, 也就是确定了菌种的数量和种类。由于不同基因的细菌遗传物质也不同, 因此基因探针技术采用的探针也就分为DNA和RNA这两种。

结语

3.生物圈的未来 篇三

19世纪初期,美国南方海岸平原的景观,还和几千年、几万年前相差不多。从佛罗里达和弗吉尼亚往西,一路延伸到得州的大灌木丛国家保留地,原始的柏树和阔叶林环绕着大王松构成的狭长地带,而这里,就是被西班牙探险家找到的新大陆门户。这片野地里的代表性鸟种,是居住在河边低地森林里的象牙嘴啄木鸟。它的体型大过乌鸦,发亮的白羽毛静止时清晰可见,还有它那带着鼻音的响亮叫声,被美国鸟类学家奥都邦比喻为竖笛走调的声音,使得它们一下子就被认了出来。

成双成对的象牙嘴啄木鸟,并肩在树林冠层的高枝间忙上忙下,张开外八字的脚爪,攀附在垂直的树干上,一边用那黄白色的嘴,凿穿枯枝的树皮,吃食里头的甲虫幼虫或是其他昆虫。那略带迟疑的啄木声像是在幽暗的密林深处,预告它们的到来。在旁观者眼中,它们仿佛是由深不可测的荒野中蹦出来的精灵。

奥都邦的朋友,美国早期博物学家威尔森,将象牙嘴啄木鸟归人高贵动物的行列。他在《美国鸟类学》中写道,它们的行事风格“具有一股超越寻常啄木鸟的尊贵气息。对其他啄木鸟来说,树木、灌丛、果树、栏杆、篱笆或是倒木,都是耐心觅食的好目标。但是咱们眼前这种皇族猎人,根本瞧不上眼,它们要的是林中最高的大树;尤其是庞大的柏树丛,其子子孙孙争相伸展出或光裸枯萎、或攀满苔藓的手臂,几乎有半天高”。

100年后,这片低地森林差不多全被农庄、城镇以及次生林所取代。栖息地被夺走后,象牙嘴啄木鸟的数量急剧减少。到了20世纪30年代,只有在南卡罗来纳、佛罗里达以及路易斯安那的原始沼泽地,才能看到稀稀落落、成对的象牙嘴啄木鸟。到了20世纪40年代,唯一能确定它们存在的地区,只剩下路易斯安那北边的辛格道。在那之后,就只剩下有人曾经看过它们身影的传闻,而且连这种传闻都逐年淡去。

在我青少年时期,激发我对鸟类兴趣的经典著作《野外赏鸟手册》的作者彼得森,一直在密切注意象牙嘴啄木鸟的没落过程。1995年,我终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我心目中的英雄。我问彼得森一个博物学家之间常讨论的话题:“象牙嘴啄木鸟现况如何?”他给了一个预料中的答案:“死光了。”

我寻思着不至于全部死光吧,至少不会全球都不剩一只!博物学家永远是最不肯放弃希望的一群。在宣告某物种灭绝之前,他们需要足够的证据,而且就算证据确凿,只要有可能得到该物种的虚拟影像,他们还是要再召开一场降灵会。博物学家的想法是,说不定在世界上某个难以到达的山坳,或是被人遗忘的密林深处,还有几只象牙嘴啄木鸟没被世人发现,只让少数几位口风甚紧的鸟类鉴赏家私下欣赏。事实上,20世纪60年代,在奥连特省一处孤立的松林中,确曾有人发现过一小群小型古巴种的象牙嘴啄木鸟。

目前,象牙嘴啄木鸟的状况不明。1996年IUCN出版的红皮书中,将它们列为全球灭绝的动物,包括古巴利一在内。而且我也再没听说有人发现它们的踪影,但是,就在我写下这些字句的此刻,当然还是没人敢确定象牙嘴啄木鸟真的完全绝种了。

估算生物的价值

象牙嘴啄木鸟只不过是世上千千万万种动物之一,为什么要关心它们?且让我回以一个简单而坚定的答案:我们在意,是因为我们认得这种动物,而且知之甚详。因为某些难以理解和表达的原因,它已成为我们文化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威尔森以及后世关心它的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中的一部分。世上没有方法能完整评估出象牙嘴啄木鸟或是自然界任何生物的终极价值。我们采用的计算方法,无论数量或是广度,都是与日俱增,没有极限。这些方法源自一些零碎的事实片段,以及突然浮现在意识中的模糊情绪,虽然有时可以用文字捕捉到,但总是不够贴切。

我们人类一出场就很懂得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身为达尔文赌局里的胜利者,生物演化中出人头地的楷模,我们剁碎了象牙嘴啄木鸟以及周遭其他的神奇事物。随着柄息地的萎缩,物种无论在分布范围或是数量上,都有如大清仓般锐减。它们顺着危险名单快速滑过并消逝,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没有人特别留意。由于人类生来思虑欠周全又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的我们并不完全明白自己干了什么“好事”。

但是,未来的人类却有无尽的时间来反省,终会明白这些,包括所有令人痛苦的细节。随着了解日深,他们的失落感也将愈来愈沉重。未来的数百年乃至数千年,驻留在人们心中,被追悔的象牙嘴啄木鸟又何止千千万万。

现在我们可有什么好办法,能概略估算出眼前的损失呢?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几乎都会低估损失,但是好歹让我先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开始吧。1997年,由各国经济学家和环境科学家组成的跨国小组,试着将自然环境免费提供给人类的每一个生态系服务,以美元来计价。根据多组数据库1997年全球所有国家国民生产毛额总和(或称世界生产毛额)美元的两倍。

所谓生态系服务的定义,指的是来自生物圈供养人类生存的物质、能源和讯息。像是大气和气候的调节,淡水的纯化与保持,土壤的形成与肥沃化,营养循环,废弃物的解毒与再生,谷物的传粉,以及木材、粮草、和燃料的生产。

这份1997年的天文数字估价,还有另一种更令人信服的表达方式。人类如果想以人工产物替换自然经济体的免费服务,全球国民生产毛额将至少提升到33兆美元。然而,这种实验是没法执行的,只能用臆想来实验一番。想要替换掉自然生态系,即使只是大部分,在经济上甚至实质上都是不可能的,我们如果胆敢一试必死无疑。

原因何在?生态经济学家解释道,主要在于边际价值会随着生态系服务的衰减而陡升,这里所谓的边际价值,是指生态系服务价值的变化与生态系服务供给的减少两者间的相对关系。要是相差太悬殊,边际价值会升高到人类再怎么结合自然与人工方法,都无法支撑生活所需的程度。于是,人类势必更依赖人工环境,如此一来,不只会危及生物圈,也会危及人类自身。

日渐衰退的生物环境

大部分环境科学家相信,人类已经把自然界变更得太离谱了,令人不得不佩服民间流传的一句老话:不要惹恼大自然妈妈。这位女士确实是我们的妈妈,而且具有强大的支配权力。她自己安然演化了30多亿年,至于生下我们不过是100万年前的事,在演化时间上不过一眨眼的功夫。老迈又脆弱的她,对于我们这个巨婴无理的予取予求,是不会容忍太久的。

生物圈弹性有限的例子,俯拾皆是。比如现今全球渔场每年的生产总额为820亿美元,但是它没有办法再成长了,原因很简单,海洋面积是固定的,它能生产的生物数量也是固定的。结果,全球17个渔场的渔获持续生产量,都只能勉强维持或甚至更少。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全球每年的渔获量大约都

维持在9000万吨的水平。然而在全球需求量日增的压力下,可以预见它最终一定会下跌的。已经有几个捕鱼海域开始衰败了,像是北大西洋西部海域、黑海海域以及部分加勒比海海域。

以人工方式圈养鱼类、甲壳类、软甲类动物的水产养殖业,确实填补了部分海洋渔获的空缺,但因此而付出的环境成本却日益增加。这场鱼鳍与贝壳的革命,改变了宝贵的湿地环境,而湿地正是海洋生物的摇篮。此外,为了喂饱这些圈养的水生动物,一定得将部分谷物转为它们的饲料。于是,水产养殖便会与其他人类活动争夺生产用地,使得天然栖息地变少。一度免费的渔获,如今却需要用人工来制造了,到最后全球海岸及内陆经济的通货膨胀压力势必上升。

另外还有一个相关的案例:森林流域能够捕捉并纯化雨水,然后才涓滴送入湖泊或大海,而且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如果想替换掉它们,唯有付出极高额的代价。世世代代以来,纽约市都享用着来自凯司吉尔山麓超级纯净的水源。这块水源地的瓶装水一度销售遍及美国东北部,令当地居民深感骄傲。然而随着当地居民数量日增,愈来愈多森林流域转为农庄、房舍或是度假村。污水和农业废水渐渐降低了当地的水质,直到终于达不到环保局的水质标准。

纽约市官方现在面临了一项抉择,他们可以兴建一座净水场,经费为60亿~80亿美元,再加上往后每年约3亿美元的营运费用。又或是他们可以设法重建凯司吉尔流域,达到接近原本净水能力的程度,花费约需10亿美元,再加上往后极低的维护费用。这项抉择,即便对都市人来说都不困难。1997年,该市开始发行环境债券,收购森林地,以便帮忙改善凯司吉尔流域的净水功能。纽约市民理当可以永远享受大自然的双重赠礼:低价的清净水质,以及不用花钱的美景。

4.生物医药的未来 篇四

从有记载的第一部医学书籍《黄帝内经》起至今,,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已

有三千多年历史,而中医的发展历史比这更久远;西医只有短短一二百年的历史,传入我国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它从开始在中国发展到现在,就始终保持强劲的势头,长期占领了超过以上的医疗市场。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相信西医的人群占有人口总量的绝对多数,而相信中医的人群有逐步下降的趋势。西医不但有一支数量多质量高的科技队伍,而且从看病到药品的生产销售,都是高投入高回报并出现高效益的良性循环;中医则相反,出现了队伍逐步缩少、人员素质呈下降趋势不可逆转、药品的销售也长期处在低投入和低回报的不良状态中。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没有形成有效的发展传承链。中医学是地地道道的民间自然科学,由于它的传承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存在许多局限性,如在中医学上经常出现的秘方一词,即指一种医疗手段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和地域内保密存在的,这一思维使受益者范围缩少,而且掌握它科学性的人也极有限,不能得到发扬光大;而师徒授受的有效传承方式不利于大规模培养后继人才。

.没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技能评估体系和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对于中医师的技能评估,基本上是沿用了西医师评估的方法。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这一评估体系目前不能反映出中医师的真实水平,出现了能看病的医师学历低职别低不够资格,而不能看病的医师却有高学历高职别的现象。另一方面就中医师的培养和教育而言,应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即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反复循环过程。而目前的教育是以理论为主的教育,使医师的职称与能力脱节。

.人们对于中医治病疗效在认识上出现偏差。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受到经济、时间、效果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容易对于中医疗效产生误解,发生这种偏差的原因一是人们把快治快好作为选择治病的首要方式,而忽视了西药对于身体的毒副作用;二是高水平的中医师不多,疗效不确定;三是中医治疗的方法及标准不统一,所使用的药材无法实现量化的统一标准;四是对于恶性的重症病人办法少且手段不多。

中西医的诊疗优劣比较

就西医而言,临床诊断依据是病人的表象特征和有形量化标准,在治疗上针对性强,以解决局部性病变而达到治疗之目的。而中医则不同,是从整体上去分析和判断,以人体是否出现了不平衡,如以五脏之间的平衡、身体阴阳的平衡以及身体与环境的平衡是否被破坏来确定是否有病,还可以诊断出亚健康状态。所以,中医的诊疗方法是全局性的,而西医则基本上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目前的情况看,西医在治病理念上多采用“围、堵、压”的方法,虽然短期内好得快,但副作用大,易对身体器官造成损害,而中医多采用“疏、导、衡”的方法,通过调动机体的能量,强降弱补、高减低升,达到机体康复之长远目的。笔者认为,在治疗中要确立中医的战略地位及西医的战术地位。比如在对癌症病人的治疗中,运用中医理论在发现之初对这种癌细胞导致的机体非正常平衡状态进行调整,然后进行手术治疗,恢复期再应用中医药治疗,这样能使癌症病人复发率低并痛苦少,在生存质量高的状态下实现康复之目的。

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

.西医强势而中医弱势的状况在短时间内还不会被改变。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科学的发展还将继续带动西医发展到更高的水平,而且人们对其危害性的认识还没有到达否定的程度,所以,客观地讲,西医的强势发展状态还将持续至少几十年。

.西医与中医在未来将合二为一。西药的毒副作用将越来越凸显,禁止使用的种类和数量也将越来越多,而可开发和研究的化学药品将越来越少,必然出现西药由化学向天然过渡的趋势。在此情况下,西医将与中医合并,最终实现互补双赢,完成医学的整体性结构的调整。西医治疗性药物将被天然的中药所代替,这一回归是自然的,也是客观的,它符合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

.疾病的预防性治疗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治疗将由目前的病变性治疗向倾向性治疗过渡,对于疾病的早期预防性治疗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放眼中医,面向未来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未来中医的发展前景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下面就发展中医事业谈几点看法:

.登高望远,拓宽思路。首先,要把中医的发展列入国家战略,要对中医理论进行梳理,完成统一基本指导性理论的整合;其次,要学会对固有思维方式进行自我否定,中华文化的深奥性是公认的,而在文化、文明中出现的顽固性也是不可否认的,自我否定能力差和发展能力差等问题,也制约了中医的发展;而且,对于医学成果不能以姓“中”与姓“西”来区分,要以能用有效来区分,这样才能走出误区,使中医学进入良性发展的新轨道。

.中西结合,优势互补。中医应吸收西医先进的思维方式和运营方式,走二者相结合的道路来完善自己,并在结合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创造双赢,实现主导世界医学发

展的目标。

5.生物医药的未来 篇五

胜道策划公司/文

已经过去的2013年对于多数医药企业来说,是喜忧参半的一年。喜的是,《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的公布,为整个医药行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以此同时,商务部和工信部提出的支持、鼓励政策也使得医药行业内面临优异的资源整合机会。不少人认为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医药行业的黄金时期。忧的是,葛兰素史克(GSK)在中国涉嫌经济贿赂**引起了整个医药行业的动荡,先后卷入了多家跨国药企,将整个医药行业带入反商业贿赂的漩涡中。

随着国务院40号文和18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推出,医药行业的政策环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2013年政策环境整体上呈现出年头高、中间低、年尾回升的走向。那么在这种环境下,2014年医药行业将呈现怎么样的趋势呢?

一、药不给力,非药将发力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医药行业行业依然处于缓慢周期,在2014年基药招标大年重价不重质仍是主旋律,将继续加剧竞争格局的变化。同时,在未来一直困扰市场的中成药、麻精药及原研药降价靴子也即将落地,因此,在2014年里企业利润方面的增速将面临很大挑战。另一方面从行业发展角度看,老龄化等支撑行业的刚性需求基础依然没变,因此有望发力的将是医疗服务业(政策支持、社会办医等)、医疗器械(医院扩建需求增长)以及中药大健康等领域。

二、新媒体投放广告成趋势

2013年11月18日,被誉为“中国经济晴雨表”、“中国市场风向标”的中央电视台2013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竞购大会在京举行。与家电、饮料、白酒等行业的争相豪赌相比,曾经“风光无限”的投标“大户”的医药企业今年却格外“低调”。在参与招标的数百家企业中,今年仅云南白药、广药集团两家药企的中标金额进入前85位。去年以1.5亿元代价买下《焦点访谈》广告时段的“感康”,在今年已经见不到了昔日豪气的身影。

一份非官方的2014年CCTV招标行业排名显示,药品行业中标不足2亿元。而在2012年和2011年,这一数据曾经分别为3.7亿元和7.02亿元。有统计显示,医药这一央视广告招标中曾经的霸主,已经跌落至第12位,排在家用电器、饮料、交通运输、食品、通讯、啤酒、银行、日化保健、商业零售及服务和酒之后,占全行业中标金额的比例也仅为2.13%。出现央视现场招标OTC遇冷的情况并非偶然,主要存在这几方面的因素:首先,药品价格不断调整,OTC终端增长不力,使得企业在营销战略上更为审慎;其次,药品广告从严整治大势所趋,从一度热议的OTC广告禁令可窥一斑,也一定程度促进企业营销模式的转变;另外,电视媒体百家争鸣,央视长期受到各地方台的围攻,收视率和影响力不如以往,另与医药广告审核的日益严格,电视广告效用的不断降低均有关;此外,新媒体投放大行其道,对传统广告形态有较大影响,直接造成原有广告份额的分流。

企业的广告投入趋向于新媒体,资源比例向新媒体倾斜。传统媒体在传播效果上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或者说新媒体将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新媒体营销是大势所趋。当前已经有很多成功案例证实了新媒体在传播上的明显效果。新媒体适合现代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品味,特别是移动新媒体将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让目标受众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传达率和关注度大大提升。如果医药企业能在2014里在新媒体上有所作为,开通微信公众账号,甚至在热播剧中进行情节植入,将推动企业品牌在整个行业的影响力。

伴随医药广告审核日益严格,媒介成本继续走高,广告效用的不断下跌,新媒体传播的优势逐渐凸显,同时,一些药企先驱在新媒体方面的尝试积累了经验并尝到甜头,因此,新媒体营销也成为药企传播转型的一个重要选择。

三、医药行业兼并重组将加速

在新医改环境中,国家希望加快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和管理升级。按照新修订GMP要求,2013年所有医药高风险企业必须通过认证,2015年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全部实施认证。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要求,否则将一律停产。通过并购重组,优胜劣汰等方式进行产业链的整合,有利于解决产业集中度偏低、企业产品同质化等,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认证推行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医药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大洗牌”,2014年兼并重组或是医药行业的大趋势。

所有的行业政策的发布、执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升行业成熟度,更有利于管理,更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切身需求,所以对于药品零售业其实道理是一样的,提升行业集中度是为了更好的规范和管理,更方便为人民群众服务,卖好药,卖疗效,卖服务。不成熟的小药店必然会被大药店收购、或者自行淘汰。

总体来看,药品零售业面临洗牌主要来自于政策导向(以新版GSP为代表)、降价危机、成本上涨、门店饱和、电商爆发、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给出的应对策略包括,寻求合适替代产品、尝试关联性转型、关注电商发展、资本运作顺应产业发展。

四、大健康产业将继续发力

与医药类中药品0TC投放整体明显下滑不同的是,在大健康领域的相关产品则在今年保持了稳定的投放。高端滋补类产品在央视的投放明显增长,并开始显现对长秒广告的青睐。此外,中标的极草今年投放略有增长、黄金搭档投放也比较稳健。

来自央视招标品牌中标额排行榜的数据显示,医药类公司中,最终跻身前60的仅云南白药和广药集团两家。云南白药今年最终以19769万元排名第9;广药集团也豪掷5500万元排名57。广药集团其投放5500万元拿下的新闻联播后标版第四单元正一位置,即将用于王老吉凉茶的广告投放。此外,广药成功续签央视综艺频道收视冠军节目《开门大吉》,也意在为其大健康产品王老吉凉茶做宣传。

在传统0TC医药企业参与央视黄金广告的热情却正在逐年减退之时,相关大健康企业之所以有这样的地气,得益于业内对大健康产业前景普遍看好。

数据显示我国大健康产业前景巨大,美国2011年大健康相关人均消费为100美元,而我国同期人均消费值仅为7美元。201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预计将接近2万亿元,2016年达到3万亿,到2020年国内大健康产业的产值规模有望占到GDP的10%以上。

面对这一巨大的“蓝海”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开始在大健康产业上布局。近几年来,同仁堂、云南白药、马应龙、片仔癀、滇虹药业等纷纷向“大健康”转型。

大健康来袭对零售产业的升级转型也有一定积极意义。对零售企业来说,风投、上市、圈地可以短期快速实现规模效益,但不一定能解决门店盈利问题。而转型大健康,极大地丰富了产品结构,相比药品提高了毛利率,但单纯的高毛利并不一定是其获利的关键,只有把产品和服务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医学、药学附加值,让消费者获益从而赢得市场,这才是核心所在。

五、新药研发转型成趋势

长期以来,国内医药行业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不足,在创新药研发方面相对滞后,导致了行业整体水平远远落后于发展国家。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张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内新药创制受到了多方关注和支持,我国医药产业已经悄然开始向新药研发转型,新药研发已经被很多公司提升到议程当中,有望在“十二五”期间获得重大突破。

长期以来,国内医药企业在新药研发方面非常滞后,随着问题的突出激化也受到政府等多方面的关注和支持,相信在“十二五”期间能有所突破。目前国内新药研发确实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已有10多个产品拿到一类新药证书,20多个正在申报,还有500个左右的新药在研,相信未来产品格局将会进一步优化,也有助于打破新药进口垄断状况。至于新药研发的策略,应从重磅炸弹的好高骛远向精细化、微创新转变,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研发成本、控制风险,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缩短研发周期提高回报率对企业来说则更为实际。

近年来羚锐制药一直在新药研发上不断进行发力。以羚锐芬太尼(骨架型)贴片项目为例,该项目2009年4月引进,如今已经获得生产批文并投入生产销售,成为国内行业较为关注的重大项目,是羚锐制药力争在贴膏剂领域有所作为的又一大手笔。该项目通过引进、消化德国莱普泰克公司成熟的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技术和德国瀚辉公司的芬太尼透皮贴剂专用设备,建设一个独立的芬太尼贴片生产基地,生产国际最先进的芬太尼贴片(骨架型),项目通过国家GMP认证并正式投产后,将会成为羚锐制药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地推动羚锐“二次创业”工程的稳步实施,不但进一步提高我国透皮贴剂的研发和生产技术水平,而且会进一步强化羚锐制药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

日前,吉林敖东研发的重磅新药“参泽舒肝胶囊”、成都康弘药业研发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相继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批准。随着医改政策的深入,医药行业有望改变过去重营销、轻新药研发的战略,在新药研发有所突破,打破进口新药对市场的垄断。

六、医药电商进一步深入发展

未来的商业是与顾客零距离的时代,传统企业要么触网要么死亡,互联网经济时代传统中国制造必须思考的转型思路。

医药电子商务领域逐渐成为医药流通、医药制造企业向往的热土,以天猫医药馆为代表的医药电商平台发展得如火如荼,包括马应龙、广州药业、云南白药、同仁堂、东阿阿胶、九芝堂、上海医药、吉林敖东、太极集团在内的数十家上市药企的产品均已现身线上销售平台。

马云的阿里巴巴、淘宝已经证明电子商务的成功,不同点在于他们是日用品,那么对于药品来说,药品的本质属性也是商品,特殊表现在于安全性、有效性上,所以对于OTC药品、医疗器械乃至保健品在电子商务的前景是可以预测的。

O2O是当下最热的概念,是移动商务的集中体现,互联网与传统商务结合实现电子商务。“双十一”屡创神奇让人记忆犹新,期间一些药房电商旗舰店确实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并不代表说都要轰轰烈烈的去搞电商。实际上,医药电商起步较晚,在2012年才真正得到规模化、系统化的发展。截至2013年11月底,获得医药网上零售类C牌的114家企业中有近80家开展业务,同时,天猫医药馆、京东医药城、国药商城也纷纷挂牌上线,相信这些大型专业电商平台的介入会大幅度推动交易量和参与人群。

6.畅想未来――未来的世界 篇六

再看他们穿的衣服真是太好了,衣服是一种特殊材料做的多功能环保服装,它在不同的环境下有着不同的功能,比如在严寒的冬天它能加热保暖,炎热的夏天它会变得象空调一样让你凉爽。如果你走着走着觉得饿了,那就从地上拿起一些植物的叶子,把它放在特制的衣服兜里,按下多功能电钮,不一会儿就会做出丰盛的绿色食物,让你吃个够。当你走进商场,看见了一件梦寐以求的家电,可是你没有拿足够的钱,这时衣服上就会出现一排彩色按钮。你按一下黄色的按钮,就会打开一个包,银行卡便会出现在你的眼前------未来的衣服可真先进!我正看得眼花缭乱,这时耳边传来Y博士的声音:“时间到,请迅速返回!”我赶紧返回时光穿梭机,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未来世界。

通辽市实验小学四年十二班赵安琪指导老师:敖艳玲

7.生物医药的未来 篇七

生物炭为粉状颗粒, 是现代科技的产物, 是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同竹炭一样, 生物炭也具备强大的吸附性, 但是内部结构与竹炭有很大的差异。根据原材料的不同, 生物炭的具体成分也不一样, 其特征至今尚未研究完全。因为生物炭内部含有矿物质和有机物, 所以其对于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作用。

2 生物炭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1 生物炭对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 生物炭与其他肥料一样可以改良土壤, 增强土壤的肥效。土壤不能一直种植农作物, 需要一定的休养, 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传统的方法只是采用免耕或者堆肥, 但是肥料会随着时间逐渐挥发, 真正作用于改良土壤的很少, 不超过20%, 而且仅有很少一部分肥料转化成腐殖质, 产生的效果不好。生物炭在土壤中的损失较小, 而且大大的增加了土壤中的碳含量, 比其他物质更加稳定, 是二十一世纪新型的有机肥料。因为生物炭与其他肥料对土壤的作用不完全一致, 所以人们在使用生物炭时, 不要忽略其他肥料的使用。

2.2 土壤物理性质

生物炭多孔且孔之间的间隙大, 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所以生物炭对于土壤有良好的疏通作用, 能降低土壤的硬度。将生物炭作用于土壤中, 土壤的渗水速度减缓, 水分充分浸润土壤, 让土壤中的水趋于饱和, 以提高土壤中的水含量。而且生物炭可以促进微生物的活性, 提高微生物对于土壤的分解, 软化土壤, 使土壤更适合于耕种。

2.3 土壤化学性质

(1) 土壤酸碱度。虽然对生物炭的特征没有研究完全, 但是生物炭的原料与加工工艺决定了大部分的生物炭呈碱性。将生物炭作用于土壤, 生物炭中的盐基离子可以和土壤中氢离子交换发生化学反应, 使土壤的PH值升高。所以生物炭应多使用于酸性土壤, 效果会比使用其他中和剂更加明显。 (2) 土壤养分。生物炭可以产生正负电荷, 吸附有机物质, 作用于土壤, 增加土壤的养分。但是一般的生物炭所含矿物质较低, 效果不如普通的肥料。而由动物、禽类粪便分解生成的生物炭富含矿物质, 可显著增加土壤的矿物质含量。所以应将生物炭与其他肥料共同作用于土壤, 增加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 提高土壤的肥效。

2.4 生物炭的作物效应

(1) 生物炭的肥效。改良土壤的最终目的是种植出高产量、高质量的农作物, 所以关于生物炭对农作物的种植研究至关重要。经过研究发现, 生物炭能降低土壤中养分的损失, 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生物炭肥效机理。生物炭的矿物质含量低, 不能提供农作物生存的全部肥料。所以在种植农作物时还应添加其他的化学肥料。由于生物炭能减少土壤中养分的释放, 改变土壤PH值, 所以与其他肥料一起作用能降低化学肥料的使用量, 种植更多绿色蔬菜。

3 未来研究

3.1 过去学者研究更多的是木炭和竹炭, 对于其性能和功用进行了大力的研发。

生物炭作为新型的物质, 我国对于其研究刚刚起步, 很多地方还不完善。对于生物炭的作用也没有进行大量的研究, 仅仅是知道其能降低土壤酸性, 对于具体成分、具体用量还不明确。而且生物炭的原料种类较多, 内部结构较为复杂, 分子组成多样性, 都加大了生物炭的研究难度。今后应该制定系统的研究方案, 将生物炭的种类进行区分, 科学合理的安排研究进度。而且应该重点研究由动物、禽类粪便分解而成的生物炭, 因其内部矿物质含量较高, 对于土壤的改良有重大的作用。

3.2 对于生物炭的研究是一些特例, 不具备大量的事实依据, 而且研究结果中也存在着互相冲突的现象。过去的研究对于生物炭的使用标准也没有明显的界定, 环境、温度等对于其影响也没有细致的分析, 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所以加强各方面因素的考虑, 加大生物炭在农作物方面的实验, 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3.3 关于生物炭或黑炭的良好作用绝大多数是短期实验的结果, 有些仅是实验室土柱淋洗、土壤培养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评价的结果, 而在实际田间情况下生物炭对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的长期影响如何, 对土壤及肥料养分的淋洗影响如何, 尤其是生物炭在土壤中的稳定性都需要长期的实验研究。因此, 系统长期评价生物炭对土壤及环境的影响是今后研究应该加强的。

3.4 生物炭的用量是生物炭在土壤是否产生作用或效果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报道表明:作物对生物炭施用量反应存在差异, 有的在低用量下就产生效果, 但在高用量时则有抑制作物生长的作用, 有的实验在高用量时也有很好效果, 这种相互矛盾的结果需要进一步探索原因或机理。此外, 生物炭与肥料配合施用几乎都是正效应, 这表明生物炭与肥料之间存在互补或协同作用, 生物炭与肥料复合可消除生物炭含养分不足而与作物争夺土壤有效养分的问题, 还有其他益处。因此, 研究生物炭与肥料的复合工艺及合理配施是生物炭农用需要解决的问题。

3.5 生物炭在土壤中固碳是简单易行的技术, 甚至是低成本的, 生物炭固碳减缓气候变暖已是全球热点话题。

然而, 有人持反对意见, 尤其对Terra Preta中生物炭单方面所起的培肥效果质疑, 其原因在于目前关于生物炭的研究认知大多来源于实验室、温室试验及贫瘠土壤上的短期试验, 缺乏对土壤中生物炭的长期研究及评价。生物炭对土壤有机质及腐殖质的影响也需要深入研究。因此, 人们需要全面系统地研究生物炭性质及特征与固碳、土壤培肥及环境的问题, 为生物炭利用战略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

3.6 中国木炭使用虽有悠久历史, 但是中国生物炭研究是近年来的事情。

中国竹炭综合利用研究较为先进, 竹炭以工艺品、活性炭利用为主。目前中国生物炭主要为生物能源的副产品, 并大多用作能源。工艺为以机制炭较多, 热裂解工艺尚在起步阶段。将生物炭作为生物质热裂解的主产品, 特别是用作土壤改良剂和肥料缓释及固碳载体研究和应用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中国生物炭中试生产、商业化企业偏少, 生物炭生产副产品热解蒸汽深加工利用率低。因此, 加强生物质转化生物炭工艺综合利用研究, 加强将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肥料缓释及固碳载体的利用研究十分迫切。

4 结论

由于生物炭能改良土壤, 增加农作物产量, 所以我国应该加强对于生物炭的研究, 发挥出其最大的功效。生物炭中的矿物质较少, 不能取代其他化学肥料, 所以研究人员要致力于增加生物炭中的矿物质和各种有益元素, 使生物炭成为优质的养料, 种植出更多绿色、有机的农作物。

摘要:生物炭是一种多功能材料, 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土壤是我们生存的根本, 给我们提供各种生活资源。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我国对生物炭的研究更加的深入, 近年来学者致力于研究生物炭对土壤产生的肥料作用, 以种植出高产量的农作物。本文就生物炭的功能进行研究, 探讨其对土壤的作用, 并展望生物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生物炭,土壤,肥料,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绪生, 张树清, 佘雕, 耿增超, 高海英.生物碳对土壤肥料的作用及未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1 (15) .

[2]高海英, 何绪生, 陈心想, 张雯.耿增超生物碳及碳基硝酸按肥料对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10) .

[3]蒋恩臣, 张伟, 秦丽元, 王秋静, 王明峰, 罗立娜.粒状生物质炭基尿素肥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 (11) .

[4]马谦, 蒋恩臣, 王明峰, 李世博, 张世军, 王罡.粒状生物质炭基尿素肥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农机化研究, 2015 (4) .

8.科学家预测的未来生物工程 篇八

500万年后:冰河期再现,白色精灵的地盘

500万年后,又是一个冰河期,极地的冰又会大量增加,覆盖的区域就像上次冰河期一样大。到那时,现在的法国北方会非常寒冷,北极圈到时会扩展到巴黎,冰厚达两公里。而地中海已经干涸,变成一片巨大的盐层。

500万年后,亚马逊热带雨林也不复存在,整个亚马逊成为一个大草原,就像是今天的南美大草原一样。美国堪萨斯州变成寒冷的不毛之地,整个北美地区都会变成沙漠。这样的环境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而那时主宰地球的将是一些奇特生物。

在北欧地区是一片冰原,那里生活着雪地跟踪兽、鲱鸟鲸和粗毛鼠,而北美则成了一片沙漠,生活着死亡收集者鸟、斯宾克鸟和格格背兽,亚马逊雨林已经变成了大草原,巴布卡里狒狒和卡拉基拉鸟是那里的主宰。

1亿年后:温室地球时代,海洋幽灵四处漫游

1亿年后,由于南极洲和格陵兰冰盖融化,那时的海平面比现在的海平面要高100米。孟加拉湾变成巨大的沼泽地,澳洲和亚洲合成一个大高地,像是新的喜马拉雅山。而莫斯科已经是一个巨大浅海。曾经荒无人烟、似乎毫无生命迹象的南极洲大陆,在板块构造运动的推动下,一直向北漂移,漂到了温暖的水域。

1亿年后,那时已经没有工厂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但那时的地球却炎热得像座大火山,向大气中释放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硫等气体,大气中富含二氧化碳和氧气,那时候,在浅海区生活着海洋幽灵水母和暗礁滑行鱼,而在孟加拉湾则有潜伏鱼、塔拉顿龟和沼泽章鱼,大高原的动物有大蓝风信使鸟、银蜘蛛和波格兽。

2亿年后:泛吉陆第二期,沙漠动物杀出重围

到了2亿年后,所有高级脊椎动物种类都会消亡,最大的食草动物是可怕的鱿鱼。2亿年后的地球只有一个大陆,被一个大洋包围着,就像蛋黄被蛋清包围着一样。月球的引力让地球速度变慢,那时一天有25个小时,所有的大陆都漂移碰撞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大陆,中央是干旱荒芜的沙漠,但在大陆周围靠近海洋的地方则有雨林,现在的大洋自然合并成“全球洋”,那时候的大洋比现在更狂暴,气候条件极端,飓风经常发生,大洋的中心离最近的大陆也有1万英里远。

在全球大洋中生活着沙克帕斯鲨鱼、银壳鱼、弗利什鱼、彩虹鱿鱼,大黄蜂生活在沙漠,沙漠中的动物还有土节虫、花园虫和滑丝带虫等,在北方森林中,大鱿鱼、斯奎本鱿鱼和滑管菌在那里漫游。

大蓝风信使鸟

生活在大高原,由于有着明亮的蓝宝石一样的羽毛而得名。这种鸟有四只翅膀,两只长在背部,用于高空飞翔,另外两只长在腿上,便于在树林里运动。它们借助上升的热空气和风力飞翔。

鲱鸟鲸

生活在北欧地区,对付食肉动物的秘密武器是喷射出有毒的呕吐物,这种呕吐物是半消化的鱼类食物。在海豚和鲸灭绝后,这种动物成为北欧地区的主要海洋动物,长得介乎海狮和海鸥之间。

沙克帕斯鲨鱼

生活在全世界的海洋中,这种能够发出冷光的鲨鱼是海洋中最凶猛的捕食者,它的速度、力量和感觉能力令人无法想象其每平方英寸的咬合力达到4方磅!

塔拉顿龟

生活在孟加拉沼泽地,站立时身高约7米,重达120吨,每天吃1300磅草木。它们拥有一套特殊的消化系统,强健的胃用以碾碎食物,充满活性菌的肠子用以消化草本食物。它们是地球有生物以来最大的动物,比恐龙还大。

巴布卡里狒狒

巴布卡里狒狒将是地球上唯一幸存的哺乳动物,它们生活在亚马逊大草原上,每一天在草地的水池中捕鱼时都面临着被卡拉基拉鸟吃掉的危险。它们非常聪明,用草叶编织陷阱,然后放进水里的洞里。一旦有鱼将其当成窝钻进去后,它们就迅速拿出草网来。

弗利什鱼

生活在全球海洋,它们的鳍变成了翅,而且经过进化拥有了弹射颌,从海洋中捕捉食物。

卡拉基拉鸟

生活在亚马逊草原,有一对长着爪子的翅膀,每小时可跑40英里,使之成为最强大的捕食动物。这种鸟从现代的中南美洲长腿兀鹰进化成为肉食猛禽,可长到8英尺高,长着大大的钩状嘴和强壮有力的爪子。头上是鲜红色的鸟冠,就像是孔雀开屏一样美丽。

彩虹鱿鱼

上一篇:给陈老师的一封信600字作文下一篇:客服主任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