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康复管理制度(精选7篇)
1.残疾人康复管理制度 篇一
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工作制度
一、机构岗位设置如下:
主任
中心机构社区培训用品用具
专管员康复康复指导员配发残车
指导员指导员专员
二、岗位职责:
主任
参与本区(县)残疾人康复配套实施方案、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承担对社区康复站(点)、街道(乡镇)残疾人服务社、居(村)委会残协的业务指导工作。
负责本区(县)残疾人康复训练和康复服务的实施工作,参与各类指标任务的汇总和统计。对中心成员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
负责向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拟制订本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提请聘任或解除本机构的成员。
负责本单位的日常工作。
指导本区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综合调查、残疾人康复需求评估。建立残疾人康复档案,管理残疾人康复信息,掌握本区康复资源,制定康复工作管理制度等工作。
负责康复项目的业务经费和康复训练与服务补贴经费的申报和使用工作。
承担本区(县)各类残疾人康复工作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参与本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质量验收的组织协调,承担对本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考核评估的具体实施。
在本区县开展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承担对残疾人及其家属、志愿者的康复教育工作,组织本区各类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组专家提供康复技术支持、开展康复咨询服务工作。
组织与同行的交流。
承担上级主管部门和残康办委托的其他工作任务。
中心专管员
负责各种资料与文件的收发、整理及保管、存档。
申请、下拨各项康复专项经费。
组织、筹备会议,并负责会议签到、考勤。
组织中心内部联谊活动,增进内部团结。
对新成员进行培训。
与基层各残联组织、各康复机构进行联系与交流。
完成上级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机构康复指导员
联系召开残康办、专家技术指导组会议。
下达本区机构康复任务指标数,下发、收集、整理康复训练档案,交中心专管员存档。
对机构康复训练的质量进行跟踪,及时反馈信息。
利用各专门节日,组织机构进行各种形式的残疾预防、心理健康宣传活动。
向各康复机构征集课题,关注我区主要康复机构的课题研究动向。
完成上级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社区康复专管员
下达本区社区康复任务指标数,收集、整理各种社区康复服务档案,交中心专管员存档。
组织召开社区康复员工作例会,布置各项康复任务。
负责进行相关的调研工作和各类社区康复主题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订阅相关期刊,整理各项社区康复服务资料,参与社区康复的科研课题。
兼任社区康复服务信息员,广泛收集各类社区康复服务动态信息,负责策划、编辑、印制社区康复服务导报。
参与对社区康复工作的考核。
完成上级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人物。
培训指导员
承担中心的各项培训业务,收集、整理各项培训资料,交中心专管员存档。
指导各社区康复管理、技术培训工作,配合各社区进行必要的康复保健知识的宣传。
与区残疾人康复专家技术组建立长期友好关系,为中心的基层康复培训工作争取外部支持。
维护、管理O-18岁残障儿童数据库,做好信息采集、输入、统计工作。
负责中心的宣传及对外联络工作,树立中心形象。
完成上级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用品用具配发、残车专管员
下达残疾人用品用具、残车更新、年检任务指标。
组织做好残车更新、年检工作,按时完成市交办任务。
做好用品用具的配发、统计和汇总工作。
组织联系区用品用具个性化配发评估专家进行个性化评估,做好用品用具个性化配发工作。
负责区用品用具供应站的日常管理工作。
完成上级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会议制度
本中心会议分理事会议、全体会议、社区康复联席会议和工作例会。
理事会议每年召开两次会议。由理事长负责召开。总结工作经验,制定工作方向。
全体会议由主管部门分管领导、中心主任及全体成员参加,每月定期召开,贯彻理事会议精神,汇报中心近期工作情况及自查各自工作。
社区康复联席会议由主任、中心社区康复专管员、中心培训指导员、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社区康复指导员和各街(镇)社区康复员参加,每月召开一次,总结近期工作,开展业务培训,布置工作任务。
工作例会由中心主任主持召开,每周召开一次,安排近期工作。
各项会议必须贯彻严肃、认真、高效、有序的原则。
各项会议做好考勤和会议记录,与会者不得无故迟到、缺席,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者应事前请假。
四、日常工作制度
(一)上下班
工作时间:每周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下午13:30-17:00。
由中心专管员负责日常考勤工作。
工作时间内注意个人形象,不迟到,不早退。
事假:请假半天的,须征得中心主任同意,请假半天以上至三天以内的,须征得上级主管部门——残联分管理事长同意;请假三天及以上的,须征得残联理事长同意,并办理书面请假手续。一年中累计事假不得超过十天,超过十天按矿工处理。
(二)接待
接待时间:每周二至周四上午9:00-11:00
对有事询问的残疾人、同行及其他来访人员应热情接待,妥善安排,维护中心形象,营造良好声誉。
接待残疾人时,做好接待记录,对符合政策的要求,在规定办结时间内办理完毕,遇到重大事件不能解决时,应尽快与主任联系,将详细情况上报,不与残疾人发生争执、争吵。
接听电话要有礼貌,文明用语,电话不作私用,办公室不作私人会客场所。
对不在接待时间内来访的残疾人也应做好接待工作,并告知其接待时间。
(三)其他
各种证明、请示、报告、介绍信、经费申请及协议书的盖章必须经主任同意,并做好登记,做到有据可查。
工作人员应节约用电,做到人走关灯、关空调、关电脑、关饮水机。
五、财务管理制度
本中心经费来源为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区残疾人保障金及其它合法收入。
所有经费收支须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在理事会上公布,由主任监督、查阅。
使用经费时,都必须先作好经费预算,报主任审核,经上级主管单位——区残联理事长同意后才给予报帐,对犯有财务错误的成员应从严处理。
大型会议、活动的高额经费应由主任制定相应的收支细节,写出书面报告,交区残联理事长审批。
会议、活动结束后,对相关财务进行严格审核,由活动责任人收集整理本次活动的发票、收据,检查是否有效。
六、人事档案制度
(一)录用
本中心录用的成员,采用公开招聘、严格考核的办法,在编制限额内按照所需职位择优录用。
本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各成员须德才兼备,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和协调能力。
(二)考核
总体要求:工作热情高、工作能力强。对每个干部、成员进行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任期考核,平时考核作为任期考核的基础,任期考核作为本中心决定奖惩、续聘以及辞退的依据。
考核办法:考核成绩分四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考核周期为每一年一次,考核结果经理事会讨论通过,若中心成员两次被评为较差,将予以辞退。
奖励:本中心对忠于职守,积极工作,表现突出的成员进行奖励。
(三)档案
档案分为文件类、会议记录类,工作计划类、工作总结类、策划书类、个人档案类、特色工作类等。
本中心专管员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对各种文件、会议记录报告及其它形式的材料进行管理分类、归档,由中心专管员负责管理中心业务档案。并对各项工作进行综合总结。
个人档案建立中心成员档案,由上级主管单位区残联办公室负责管理个人档案,做到每个中心成员都有个人档案。
工作档案中心各成员每年初须向中心专管员递交详细的工作计划,每次大型活动后应递交工作总结,作为工作档案。
七、附则
中心各项工作都必须按照此工作制度执行。
本工作制度的解释权在理事会。
本工作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行
2.残疾人康复管理制度 篇二
不久前, 福建省漳浦县首家在卫生院设立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旧镇镇残疾人康复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旧镇籍残疾人士只要持《残疾证》申请, 即可在家门口接受康复治疗、训练等, 圆他们的康复梦。
漳浦县旧镇镇有1900多名残疾人, 他们的治疗康复一直是残联着力解决的问题。该康复中心现有专业医务人员8名, 各种康复设备30余件, 可为残疾人进行康复治疗。除此之外, 还为残疾人提供需求调查评估、诊断及残疾人体检、康复知识普及、提供辅助器具等服务, 并为残疾人建立健全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图为残疾病人正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3.残疾人康复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疾人康复机构;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5-02
我国第一个残疾人康复机构是于1988年落成的,同年,残疾人事业也被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从那时开始,残疾人康复机构逐渐被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并认可。为了能够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残疾人康复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与应用,找出当前我国康复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康复机构建设经验,对我国康复机构建设提供建设性的发展思路。
一、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现状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和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使其活动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残疾人康复机构担负着对伤病者和残疾者在身体功能上、精神上和职业上进行康复医治、训练的任务,所运用的康复医学是一门涉及众多基础科学、临床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的跨科性的综合学科。通过治疗与训练使残疾人能够按其弱能程度,充分发挥其体力、智力及社交能力,使只有部分的器官和组织的残疾患者最大限度地达到不完全残废使身体留有的功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残疾人康复事业起步较晚,虽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康复事业发展思路与模式已经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模式,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康复机构的供需不平衡,很多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同时康复机构的建设与新的卫生、医疗体制不相配,没有实现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社会报制度改革的对接;其次,康复机构中的组织管理模式还未健全,需要制定更多的标准与规范;再次,康复机构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但是社会与高校中具有康复专业知识的人才较少,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康复事业人才需求;最后,社区康复并没有完全与农村卫生保健机构与城市社区服务体系相融合,缺乏相关的政策引导,残疾预防工作也未提上相关议程。
二、残疾人康复机构的建设对策
(一)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硬件投资。规章制度是规范残疾人康复机构各方面管理的基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才能促使残疾人康复机构走向正规化发展道路。康复机构应将制定完毕的规章制度装订成册,发放至每一个员工的手中,督促所有员工积极、认真学习规章制度中的相关内容,并严格落实其中的各个条款,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康复机构的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同时,也要加强对硬件资源的投资与建设,大力筹集资金,并将其投入到购买医疗楼、手术室、手术台、医疗设备等,大力提升康复机构的服务功能与硬件水平。
(二)正确处理康复与医疗保险的关系。康复工作是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唯有加强康复机构的建设、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才能建立健全我国的残疾人康复事业网络。首先,要大力加强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开展与康复机构的建设,并逐步形成全国范围的康复网络;其次,要以省级、市级康复机构为龙头,实现对县级、乡级、村级康复工作服务点的建设,形成以省为单位的地区康复网络,并组织专业人员进入农村流动康复工作服务点进行工作指导与康复服务;最后,要正确处理康复工作与医疗保险的关系,将康复工作纳入到农村保险与社会保险的范畴中,同时开展更多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按摩、推拿、针灸等的相关康复服务,以满足残疾人多元化康复需求。
(三)加大对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当前我国的康复事业正处于起步时期,尤其是在农村、山区等地,由于对康复专业知识认识较少,并缺少相关的专业器材与技术,使康复机构建设得到阻碍。因此,首先要从长远发展入手,选择具有专业知识的康复人员福安,对于农村的康复人员选拔,应结合乡村医疗改革制度,选择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技能考试合格的、由相关卫生部门认定并发放乡村医疗执业执照的医生担任康复人员,并且对现有的康复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得到大力提升;其次,要加大对康复工作的宣传力度,定期开设康复培训班,发放康复资料,将残疾人康复工作加入到社会健康教育中,对社会各界人员宣传康复工作的重要性与具体方法,使人们能够掌握基本、简单的康复方法,能够有效预防早期疾病,并尽早治疗。
(四)提升康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康复机构与其他医疗机构相同,唯有加强核心科室建设才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因此,残疾人康复机构应从众多科室中根据供康复需求发展重点科室,并在资金与人员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建立重点科室,使其实现全面与可持续发展,并通过重点科室的方法实现整个康复机构竞争力的提升,增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残疾人康复结构可以与省级、市级的重点医院结合,将一些重点科室的主管院长与科主任组织到一起,定期进行康复相关的专业沙龙,使医疗机构中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康复机构建设中,为康复机构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设性建议,并且定期举行友谊活动,展现康复机构的专业实力与工作热情,使其他综合医院进一步了解残疾人康复与康复机构。提升康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是康复技术水平的提升。“八五”以来,国家每个五年计划都有白内障复明、聋儿康复、肢体残疾矫治手术、假肢装配、康复训练服务等康复项目,残疾人康复机构应充分利用项目实施,拓展业务领域,锻炼康复队伍。如通过承担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使骨科的矫治手术得到巩固和提高;通过承担的假肢项目使假肢装配技术得到快速提升,等等。
三、结束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康复机构建设是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残疾人通往社会生活的重要桥梁。康复机构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残疾人加入到社会发展中来,并实现自身价值,我们虽然帮助的是一部分残疾人士,但是却使更多的家庭得到了幸福与安康。因此,我们应在康复工作中转变发展思路,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康复观念与思想,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來看待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并用扎实、务实的态度来对待残疾人康复工作,为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创新思路,为我国残疾人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康复机构。
参考文献:
[1]姚志贤.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的回顾与探讨[J].残疾人研究,2013,01:64-68.
[2]程军,密忠祥,崔志茹,刘菲,王葆华,黄秋晨,周小跃,鲍雯.我国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院,2012,06:5-8.
[3]李建军,杨明亮,王方永,卫波,武亮,高峰.我国康复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1:1081-1082.
[4].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发布《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标准》和《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J].城市规划通讯,2013,21:13.
[5]艾诚.以更新的面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综述[J].中国残疾人,2011,02:19-21.
4.残疾人康复管理制度 篇四
各县(区)残联、各康复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儿童康复机构安全工作,创造有利于广大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良好环境,现将《宿迁市6岁以下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安全工作制度》印发给你们。
请各县(区)残联切实履行对机构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督查职能,组织人员对儿童康复机构的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并就机构安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抽查,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各康复机构安全、正常运行。
特此通知。
(三)工作人员接收儿童时,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反映的情况、所带的物品、药品要认真记录,以防遗忘。
(四)督促家长严格按作息时间接儿童,如遇特殊情况,需提前接走儿童的,必须经工作人员允许并履行签字手续。
(五)儿童离开机构时要严格执行接收人签字制度。工作人员要帮助儿童做好准备,并亲自把儿童交给家长。如有代接儿童的,工作人员必须与家长电话确认,再由来者签字,方可将儿童接走。
三、康复训练活动安全制度
(一)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积极履行安全工作职责,确保儿童在康复治疗期间的安全。
(二)工作人员必须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不得在精神和身体上处罚儿童,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把儿童排斥在训练室外,或停止儿童的康复训练课程。
(三)训练前做好准备工作,强调安全事项,认真检查康复器材的质量安全、使用安全状况。
(四)教会儿童玩玩具的方法,使用大型玩具时要加强监护,随时纠正儿童的不安全动作。
(五)在引导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时要全程跟踪管理并注意儿童的身体特点,做到动静交替、时间适宜,活动前后一定要清点儿童人数。
(六)杜绝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玩具,如边缘锋利、容易破损或断裂、含有毒材料或涂料的玩具,不允许向儿童提供体积较小或豆类玩具。
入口食品的容器必须清洗和定期消毒。
(五)食堂工作人员下班前必须关闭各处电源(冰箱除外)和阀门,收拾好各种器具。
五、寄宿、午休安全制度
(一)儿童宿舍必须安全,符合居住条件,方便管理,方便儿童康复训练及生活。
(二)宿舍内严禁使用明火,禁止使用电炉、电热毯、热得快,严禁燃点蜡烛和吸烟,严禁私拉乱接电源,谨慎使用蚊香或其它灭蚊器具。
(三)机构应建立寄宿、午休儿童花名册及家庭基本情况登记表并做好每日儿童寄宿、午休情况记录。定期召开寄宿儿童家长会,通报有关情况,提出相关要求。
(四)宿舍内应安排专人值班,值班工作人员要每天对宿舍进行清扫、通风,并按时关锁门窗。
六、疾病防护控制制度
(一)机构应安排专人每天对走读儿童进行相应检查,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摸:看儿童有无发热现象;二看:观察儿童精神状态、面色、咽部、皮肤有无皮疹等;三问:了解个别儿童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如发现儿童有异常情况,应要求家长将儿童带离就医。
(二)在训期间如发现儿童患有疾病应及时救治并通知家长;如发现儿童患有严重疾病,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及时通知家长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四)抓好卫生管理和卫生督查工作,严防食物中毒和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
九、安全事故应急报告制度
(一)机构要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机制,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实用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适时演练。
(二)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按照“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在稳妥可靠的前提下,果断处置。
(三)事故发生时,当事人要立即向机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机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同时通知有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四)事故发生后,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妥善处理,保证机构正常运转。事故处理后要及时查明原因并连同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主管部门。
(五)安全事故的上报不得有隐瞒、包庇、侥幸心理,严防事态蔓延和扩大。
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一)机构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明确事故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责任人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安全制度。
5.残疾人康复训练 篇五
我国的残疾人大约有60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左右,平均每五个家庭就有一个家庭有残疾人,为了全面提高全国人口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康复训练是指针对残疾人的功能障碍的情况,采取现代康复技术和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康复机构为指导、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康复训练,以恢复或补偿功能,增强其生活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应该通过谈心、劝说、开导等方式,解除或减少残疾人的焦虑、抑郁、恐惧、自卑等心理。全社会应多理解关心残疾人,对待他们要做到“五心,”即“热心、关心、细心、耐心、贴心。”
如何做好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通过读书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向残疾人介绍康复训练的知识,并加大宣传力度。
2、悉心为残疾人讲解康复训练指导的内容与具体过程。
3、建立规范的康复训练档案,及时填写康复服务记录和评估。
4、分类比较研究,总结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完善。
残疾人的人生中如何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发挥个人的优势,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要点是什么,什么是心理情绪的问题,如何才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 1.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认识与判断,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2要有满意的健康心境心理。
有了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愉快的。
3、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就会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4、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
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5、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
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家长在智力残疾儿童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作用是什么(1)关注孩子生长、发育的状况,通过对儿童的外表、早期的异常行为表现、发育速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发育迟缓或能力不足的情况,主动向医疗、康复等机构的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2)主动向康复人员报告孩子的相关情况,包括家族病史、孩子的出生史、病史、孩子和家庭遇到的困难以及特殊需要等等,为医疗和康复人员提供信息上的支持;
(3)参与孩子的评估和鉴定过程,了解孩子目前的状况和应有的发展水平,与康复人员共同为孩子制定适当的康复目标和康复训练计划;
(4)配合专业人员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及时向专业人员反映孩子在生活和康复训练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专业人员提供修订康复计划所需的信息。
6.残疾人康复宣传资料 篇六
一、白内障复明手术
什么是白内障
在正常人的眼睛内部,虹膜的后面有一个双凸形透明体,这就是晶状体。晶状体浑浊比较明显或达到影响视力的程度者,称为白内障。
引起白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外伤性、放射性、先天性、糖尿病性白内障等有比较明确的病因外,其他白内障的形成过程情况相当复杂,还没找到明确的病因。临床上白内障可分为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白内障等几种类型。白内障可导致视力残疾,但只要通过手术摘除浑浊的晶体,代之以其他相应的透明体就可以使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二、聋儿听力语言训练
听力残疾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双耳听力损失,而不能进行正常听力语言交往。
主要康复措施:
1、早期发现,检测残留听力,早期干预;据此用仪器选择配戴合适的助听器,以补偿听力;而后进行听力语言训练;
2、重度听力损失的聋儿(一级聋),应尽早检测、诊治,植入人工耳蜗,而后进行听力语言训练;
3、到聋儿康复机构进行听力语言训练或由专业人员指导在家庭进行训练,训练的最佳年龄是0-7岁,训练时间至少半年以上,长期坚持才有效果。
4、聋儿家长应掌握聋儿康复的知识,掌握聋儿语训的方法,坚持在家庭和日常生活中对聋儿进行语言训练,只有家长配合好,才能使聋儿得到康复。
三、肢体残疾康复
指由于四肢残缺或躯干麻痹、畸形,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
主要康复措施:
1、手术矫治:
常用方法:矫正畸形,肌腱移位,关节融合,下肢长短平均术等;
2、功能训练:物理运动疗法(PT),作业治疗(OT);
常用方法:被动运动(常用推拿、按摩、牵引等方法,解除或缓解挛缩);助动运动(借助辅助支具如助行器、拐杖、支架等器材进行活动);主动运动(常用抗阻力器、沙袋、弹簧等作肌肉抗阻力锻炼)。
3、使用特殊用品用具及辅助器具:如假肢装配,矫形器应用,轮椅等。
四、精神病防治康复
在社区政府领导下,大力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建立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康复服务网络;采取药物、工疗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个人家庭生活、职业和社会功能,促使回归社会成为自食其力者,减轻残疾者及家庭的痛苦,维护社会治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主要康复措施:
1、监护服药:为每位病人建立3人监护小组(病人家属、社区医生、居委会干部),或家庭病床,定期随访,记录病情,监督按时服药,进行治疗康复指导、心理疏导,解决困难,防止自伤和危害他人及社会;
2、开展工疗:兴办福利性工疗车间或农场,街道兴办工疗站安排精神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开展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和文体娱乐活动,同时进行医疗监护。
3、参与社会:病情轻或稳定控制的病人,创造条件使其回归社会,参加正常社会生活、工作和学习。
五、残疾预防
广泛宣传,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减少控制残疾发生,重点做好补碘宣传。
主要预防措施:
1、一级预防:做好优生优育计划免疫,安全防护减少事故重视环保,重视精神卫生,预防疾病发生;
2、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造成残疾;
3、三级预防:积极进行康复治疗,进行康复训练防止残疾导致残障。
残疾人康复知识
一、白内障治疗与康复
(一)、什么是白内障?
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虽不能预防,却可以手术治疗,经济而且有效的手术治疗可以大大减少白内障盲人。
(二)、白内障分类
白内障可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1、按病因:分为老年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发性等白内障。
2、按发病时间: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白内障等。
3、按晶状体浑浊形态:分为点状白内障、冠状白内障和板层白内障等。
4、按晶状体浑浊部位: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后囊下皮质性白内障等。
(三)、白内障的症状
缓慢渐进性视力下降,通常经过数月或数年,累及单眼或双眼。可有眩光,色觉减退及近视程度增加,这些症状取决于晶状体混浊的位臵和密度。
(四)、白内障的治疗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手段。手术基本方式是摘出混浊的晶状体,植入透明的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手术的目的主要是增视。
1、手术适应证
视力下降,影响工作和生活时,即可手术。
2、术前检查
白内障术式的选择应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眼部情况和技术,设备条件而定。术前要做全身检查。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应先控制病情后再做手术;有条件时可在术中进行心电监护,以保证手术的安全,对有糖尿病的病人,应先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应控制在8mmol/L以下才能手术。在全身或局部有急慢性炎症时应先予治疗。对于同时有眼部病患者应慎重决定手术时机、方式或次序。例如,有慢性泪囊炎者应先行鼻腔泪囊吻合或泪囊摘除术,对于有青光眼者可考虑作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术前眼部检查包括视功能(光觉、光定位、色觉)、眼的常规裂隙灯检查、眼压测定。对可疑有眼底病变时,可作视觉电生理检查、眼的A/B超检查、黄斑功能检查等。对于曾做过内眼手术者根据需要应该做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测定。
术前可根据以上检查,大致评价待手术眼的条件,估计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并为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危险因素做好准备,手术前1-3天可用广谱抗生素滴眼液滴眼,以防感染。
3、手术方式
目前认为最理想的手术是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和超声晶体乳代吸出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4、术后护理
术后第一天换药,然后隔天换药,间隔时间逐渐延长。术后恢复需3个月时间。术后患者每天滴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混合滴眼液4-6次,时间约2-3周,必要时需用结膜下注射抗生素。
应鼓励眼部手术的患者从术后第一天起就开始行走、活动在。告知患都不要揉眼,术后一周内不能洗眼。
术后应注意前房积血、眼压升高,虹膜脱出。术后早期浅前房、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五)导盲知识
1、选择盲杖:盲人独立行走要依靠听力和盲杖,因此,选择盲杖至关重要。标准盲杖的颜色为白色,手柄下方10厘米处有红色标志; 既盲又聋的人,应使用红白相间的盲杖。
2、正确握杖:根据自己的习惯,可选用右手或左手持杖,将拇指放在杖的里面,食指延伸贴在盲杖上,其他三个指头在杖的下面弯曲,轻轻握住。
3、盲杖的位臵:将盲杖横放在身体的正前方距脚尖约1米的地面上。
4、手腕动作:持杖行走时,将肘部稍微弯曲靠近身体。握杖的手最好保持在身体前方的正中央,这样可以使行进的方向正直。要用手腕控制盲杖的左右摆动,使盲杖的下端在身体前方均匀地左右移动,不要移动整个手臂。
5、摆动幅度:行走时,盲杖在地面上左右轻轻摆动,摆动的幅度,要比身体略宽些,以确保前方路面没有障碍物,盲杖的下端不可从一面跳向另一面,而应在地面上划动,否则容易漏掉地面上的障碍物。
6、协调步伐:盲杖向左摆动时,要迈出右脚,反之,盲杖向右摆动时,要迈出左脚。
7、如保识别和绕开障碍物:识别盲杖碰到的障碍物,应用另一只手顺着盲杖轻轻滑下,直到触摸到物体;如要绕开过障碍物,应先用盲杖探出一条可以行走的路。上下楼梯时,可先用盲杖下端敲击台阶边缘和探察台阶的高度、宽度,然后再行走。沿草地、篱笆、墙壁边缘行走时,要先用盲杖触其边沿或壁,然后反复摆动,探出道路,便可行走。
二、听力语言残疾康复
配戴助听器坚持长期不懈的康复训练,是实现聋儿聋而不哑的根本措施,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听觉训练:其目的是尽早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培养他们注意聆听的习惯,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对日常各种声音的辨别和理解能力。
发音训练:可通过以下五种训练来进行:(1)呼吸训练;(2)舌部训练;(3)口部运动训练;(4)嗓音训练;(5)鼻音训练。
语言言语训练:包括听话和说话两个方面。
三、肢体残疾康复
(一)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
作业疗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识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
语言治疗: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心理治疗: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二)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1、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2、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3、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娇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4、文体治疗:选择患者力所能及的一些文娱体育活动进行功能恢复,如轮椅篮球、台球、网球、乒乓球、射箭、击剑、轮椅竞速、旅游等,一方面恢复其功能,另一方面使患者得到娱乐。
5、中医治疗:利用祖国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按摩、电针、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有助于截瘫病人残余肌力的恢复和大小便的功能改善。
6、截瘫者康复的主要环节
一般截肢手术完成后约在14天左右拆线,拆线后即需进行残肢弹力绷带包扎。为防止残肢水肿及促进残肢成熟,要进行残肢的拍打,使残肢皮肤增厚,提高残肢耐受力,为安装假肢做好准备。同时应根据截肢的不同部位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大腿截肢患者主要进行髋部的肌力训练及预防畸形发生,具体方法是:患者俯卧位后伸大腿训练臀部肌力,卧位向上抬腿,训练大腿外侧肌力。注意保持髋关节的正常位臵,不要长期坐位,防止出现髋关节屈曲畸形。
小腿截肢患者主要训练膝部肌肉力量,进行患肢的伸膝及屈膝肌力训练。注意保持膝关节的伸直位和防止膝关节的屈曲畸形。
上肢截肢后的患者,首先应进行利手交换训练,配合健侧上肢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并活动肩肘关节等关节,进行残存肌肉的肌力训练。
安装假肢后,要先学会熟练的穿脱假肢,然后再进行使用假肢的训练。下肢假肢训练从站立平衡开始,到扶拐或步行器行走,到独立行走及适应各种不同路面的行走训练及保护性训练。上肢假肢训练主要有开闭手、屈肘、锁肘、开肘锁、物体的拿放移动、日常生活的穿脱衣服、开门、写字、打电话等。
四、智障儿童童康复
何为智障
智障一般是指“在发育时期就出现的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下同龄水平,同时存在着适应性行为的障碍”。界定“智障”的三个指标:
智力障碍的发病通常在发育年龄阶段——18周岁以前。
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即智商低于人群均值两个标准着,也即智商在70以下。
适应性行为障碍——即指个人生活和履行社会职责有明显的障碍。智障的分类
根据智商的高低分为三种程度:
轻度智障-智商在50至69或智龄在8-12岁之间。中度智障-智商在25至49或智龄在2-7岁之间。严重智障-智商在25以下或智龄在2岁以下。怎样尽早确诊孩子是否智障 智力诊断
智力诊断是对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作诊断,确定他的智力水平是哪一个等级,有多少智商分数。智力测验是由临床医生或心理学工作者完成,常用的量表有:比奈智力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诊断还包括患儿的家族史、出生情况、平时情绪、性格、不良习惯、作业完成、行为表现等各方面。如何康复
智障儿童童的康复主要通过专门的康复训练、教育来进行,可在家庭或专门机构。越早期训练效果越好。主要有:感知能力训练、运动能力训练、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六大方面:
◆感知能力训练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训练,利用婴幼儿的感觉器官去接触、探索、学习周围的环境。
◆运动能力训练 ——大运动训练
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如俯卧、抬头、翻身、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等。
——精细动作训练
精细动作是训练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据玩具、手指捏取物件、引线穿珠、握笔写字等。
训练时必须注意由大至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语言与交待能力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智障儿童童绝大多数都有语言障碍,因此康复训练中,语言训练占极其重要的位臵。
认识能力训练
认识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智障儿童童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而概念要用语言表达。智障小孩语言差,不能用语言表达概念,因而认识能力就是很差。
学习的范围有: 身体主要部位名称:
衣物、日常用品的名称及用途; 室内物品、小家电的名称及用途;
认识周围环境,包括通道、楼梯、街道、公厕(男、女标志)、公共场所、交通标志等;
自然环境和知识,包括天气、温度、动植物名称、习性等; 方位、时间、颜色、形状、数量、是非好环等。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生活自理是指儿童在不依赖他人的帮助下,每天必须进行的最基本的动作,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如厕等自理能力。自理训练和认知、体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因而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
五、精神病康复
什么是精神病?
精神病是以精神活动失常或者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精神疾患,分轻和重两类。轻者有自知力、要求治疗、能自我照顾生活起居,预后较好。重者缺乏自知力、有幻觉和妄想等症状,与现实脱离,不能照顾自己,失去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预后较差。这里说的精神病主要是重性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躁狂抑郁症。
引发精神病的原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各种疾病创伤。个性和精神刺激。精神病有哪些症状与表现?
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治疗,拒绝服药。
思维紊乱:说话缺乏逻辑,脱离现实,突然脑子里一片空白或涌现满脑子的思想,表达的意思别人无法理解。
情感反常:如喜怒无常,对事物缺乏兴趣,对别人漠不关心,表情呆板,无缘无故伤人毁物,可有焦虑如坐卧不安,好像将要大祸临头。
意志消沉:终日无所事事,行为不主动,孤僻,欲望减少,不讲卫生,没有追求,缺乏毅力。
有错觉、幻觉、妄想:如把纽扣当成嘴马,把亲人当成仇人;凭空闻到怪味,听到别人议论自己;怀颖有人想迫害自己,深信自己是神仙或名人后代。
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家庭护理的重点是什么? 督促患者按医嘱服药,帮助患者管理药物。适当帮助患者料理生活,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防范发生意外,有复发迹象及时求助精神病院。将康复训练贯穿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当中。精神病康复训练有哪些基本方法?
作业疗法:选择有越的活动,安定患者的情绪,学会生活技能。郁闷、愤怒者——陶艺、木工。躁动、失望者——养花、插花。孤独、冷漠者——喂养动物。
编织、刺绣、雕刻、绘图、缝纫、烹调、制作玩具、车床加工、修理旧物等。文体疗法:选择适合患者体力、爱好又没有危险的文娱、体育活动,在娱乐、健身的同时相互合作,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作旅游、演唱、奏乐、体操、打球、下棋、打扑克、听音乐、看电视、逛花园、集体授课、个别谈心、墙报挂图、图书杂志、听广播、讲故事
技能训练:指导患者学习生活和工作技能,并在训练过程中发展际效往能力。要充分考虑到患者日后的生活出路和职业选择,把他们训练成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使他们顺利地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做家务、种地养鸡、学电脑、算账、制作玩具、车床加工、修理旧物……
六、脑瘫儿童的康复
脑瘫儿童康复的基本方针是:通过医疗、心理、教育、社会、工程等方面的干预措施,使脑瘫儿童从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职业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和补偿。
1、全面康复的内容对具有脑瘫高危因素的儿童,应逐步开展全面的康-复,即指通过多种手段,使他们在身体功能、心理、社会职业以及经济能力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等。
7.残疾人康复管理制度 篇七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条件,危险性评估,泥石流
地质灾害是指自然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面沉降、活动断裂、地裂缝、砂土液化、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采空塌陷、岩溶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1]。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对风险区遭受不同强度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灾害损失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2]。地质灾害具有广泛的危害性, 对地质环境、周边群众等均造成不利影响, 特别是大型的地震, 危害严重[3,4]。地质灾害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有效的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实现城市地质灾害的负增长,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目标[5]。为搞好地质灾害评估工作, 对现场进行充分的调查, 做好现场测量和勘察工作[6,7]。特别是采用GIS等现代技术作为辅助手段, 对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和管理[8]。提高地质灾害的可控性, 降低地质灾害的破坏影响。针对地质灾害, 当前采取的措施较多, 如采用注浆、抗滑桩、小直径钢管排桩等方法治理滑坡[9,10,11]。采用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 包括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地质灾害的治理[12]。随着社会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 关于地质灾害的治理针对性更强, 强调综合性考虑处理方法, 且逐步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13,14,15]。该项目位于辽源市, 主要为残疾人康复中心楼建设, 楼高为8层, 结构采用框架结构, 规划用地面积19 095 m2, 属于一般建设项目。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 结合拟建场地的地理要素, 确定本次评估范围拟建场地面积为0.41 km2。通过野外现场调查及综合分析研究, 查明了拟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区段及范围, 了解了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程度, 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
1 地质环境条件
1.1 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总体地势微起伏, 地面高程为314.0 m~260.0 m, 相对高差54.0 m。地貌按其成因类型及形态特征主要可划分为构造剥蚀丘陵区 (Ⅰ) (在拟建工程北侧) 和河谷冲积平原 (Ⅱ) (在拟建工程南侧) 。
1.2 构造与区域稳定性
地质构造:区域地质构造单元上位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 (Ⅰ级) 、吉黑褶皱系 (亚Ⅰ级) 、吉林优地槽褶皱带 (Ⅱ级) 、石岭隆起南东端 (Ⅲ级) 。
区域稳定性:根据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拟建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区域稳定性较好。
1.3 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岩土体类型按成因、强度、岩体结构、力学性质, 划分为松散岩组及块状坚硬岩组。松散岩组: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粉质粘土、砂、砂砾石层, 厚度6 m~10 m, 结构较松散。块状坚硬岩组:岩性为花岗岩, 表层1 m~2 m风化破碎呈散体状, 局部风化层厚达4 m~10 m, 粗粒花岗结构, 块状构造, 新鲜岩石坚硬致密, 抗压强度220 MPa~280 MPa, 抗拉强度3.5 MPa~5.5 MPa。
1.4 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地下水类型属于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砂、砂砾石层中;含水层厚度3.0 m~5.0 m, 水位埋深2 m~5 m;单井涌水量50 m3/d~80 m3/d, 富水性弱;该类型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 地下水位变幅0.5 m~1.0 m。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分布在拟建场地范围内, 含水岩性为华力西晚期花岗岩, 风化裂隙较发育, 富水性弱, 单泉流量多为0.1 L/s~1.0 L/s, 地下水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其动态随季度变化明显, 多以泉排泄或径流补给其他类型地下水。
1.5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拟建场地内为国有土地, 附近人口居住密集,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强烈。
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1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该项目位于丘陵区, 遵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和中国地质环境监测《县 (市) 地质灾害调查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进行评估, 本次调查期间距主楼东侧4.5 m处发现一处崩塌 (如图1所示) , 岩体高度7.5 m, 坡度85°, 崩塌物体积为10.5 m3;主楼西北侧发现一处崩塌 (如图2所示) , 岩体高度为10.2 m, 坡度85°, 崩塌物体积为35.6 m3。崩塌规模小, 危险性中等。经野外实地调查, 拟建场地仅发现崩塌地质灾害, 其规模小, 危险性中等。
2.2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通过对拟建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环境条件综合分析, 并结合工程建设特征对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根据拟建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标准, 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根据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建筑工程结构特征, 经野外调查, 对致灾因素综合分析, 该拟建工程周围山体松散堆积物较厚, 约2 m厚, 坡度较陡, 裸露基岩表面风化较强烈, 工程建设过程中场地需要切坡、整平, 存在进一步引发或加剧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划分, 确定为建设工程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可能性中等, 危险性中等。
拟建场地内现状条件下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拟建建筑物可能遭受工程建设本身 (切坡) 引发的崩塌地质灾害的危害, 其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另外, 该拟建工程位于沟口处, 周围山体松散堆积物较厚, 厚度2 m左右, 地形纵坡坡降约176‰, 汇水面积约50 652 m2, 若遇强降雨条件可能遭受泥石流地质灾害, 预测拟建工程可能遭受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 危险性中等。
综上所述, 拟建场地地质环境条件中等, 生态环境较好, 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及遭受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 危险性中等。
2.3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按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进行。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大小依据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和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 选其中危险性等级大的确定为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等级。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Y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等级;Y1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等级;Y2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等级。
根据式 (1) 判定, 拟建工程范围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及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 危险性中等, 拟建工程范围内土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
2.4 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流程及评估级别
地质灾害评估工程在现场调查踏勘的基础上, 进行地质环境基本特征分析和建设项目分析, 划分评估级别, 确定评估范围后, 进行现场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估要素选取后进行现状、综合和预测评估, 最后提出防治措施, 得出结论。通过对评价结论进行论证, 不合理, 需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和评估。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的规定, 根据场地地质环境条件, 综合判定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三级。
3 结语
【残疾人康复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社区康复对象残疾人08-31
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08-22
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09-20
残联如何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07-04
新源乡2011年残疾人康复工作小结07-23
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助11-20
香港残疾人士康复服务06-25
残疾人专用车销售管理实施办法07-05
学校帮扶残疾学生制度07-07
残疾学生帮扶制度及措施201804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