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策略论文(共15篇)
1.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策略论文 篇一
2.1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协调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都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是企业的重要管理工作内容,所以应该将其贯穿于企业经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但是在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却明显存在着滞后的问题,21世纪以来的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创新,管理和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使得企业的发展速度加快,但是与之相反的是,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缓慢,与其他的管理工作相比,明显落后,与企业的日常管理机制之间并不协调。管理会计的`信息传递存在着极强的滞后性,企业领导层在管理的过程中,也没有对管理会计的工作进行信息化改革,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将重心放在了经济建设上,从而制约了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发展。
2.2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现代企业在进行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对于管理会计的模式和流程进行的创新,加强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但是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相关人员的素质无法满足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大部分的管理会计工作人员仍然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其只是具备一些简单的财务和会计知识,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解不足,尤其是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后的新型工作模式并不熟悉,工作人员的素质难以满足管理会计的工作需求,从而限制了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
2.3软件系统的专业化程度低
在对管理会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管理会计的系统软件进行信息化的优化,需要企业对原本的管理会计系统软件进行更新,向其中引进更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保证管理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但是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对管理会计系统的建设进行重视,企业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研发过程中的技术和资金投入都比较少,使得管理会计软件系统的专业化和信息化程度都比较低,这样就会影响到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正常进行。
2.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策略论文 篇二
1 新医改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新医改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四梁八柱构架中八柱之一。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 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 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新医改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提出的要求。
2 我国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所存在问题
尽管这两年国家加大了卫生信息化的投入, 各地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发展形势令人鼓舞, 但由于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受国家政策、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国家政策与法规支持力度不够
医院信息化的推进不仅是技术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发展和推进医院信息化, 离不开好的宏观环境。医院信息化不仅需要各级医疗卫生部门的参与, 更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政府推行的各种制度往往具有各自为政的特点, 相互之间缺少统一性和协调性, 单个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使各地、各部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 无法可依。
在医疗信息管理过程中,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涉及法律依据问题。
2.1.1 涉及网络管理过程中的法律规范问题
我国的信息安全立法尚处于起步阶段, 还未形成一个具备完整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的法律体系。随着医院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涉及的范畴正日益扩展, 影响因素也在逐渐增多。如有的网络监管处于无序状态、利用网络系统犯罪、未经请示擅自拆卸和变更网络通信设备设施等, 给医院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2.1.2 涉及电子病历应用过程中法律依据的问题
门诊病案记录着患者历次在门诊就诊时的检查和治疗情况, 住院病案记录着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病程记录、诊断分析、诊疗计划和护理记录等一系列在院诊疗过程的情况。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 医务人员都将全部实现利用计算机完成上述过程的记录。这些记录虽然能满足医疗、护理管理和应用上的需求, 但是, 都涉及到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维护的问题。对医院信息化来讲, 存在法律行为规范的约束和法律依据的空白问题。
2.1.3 涉及签名的问题
医疗护理质量管理过程需要责任人的签名;各种检查申请单的申请医生或承检人签名;医疗护理执行过程中直接责任人的签名;三级检诊、三级质控相关人员的签名;对实习、进修人员书写的病历由带教医生审阅、修改和签名, 以及各种知情同意书上的签名, 在传统条件下, 上述签名都是在纸张载体上及时审签;而在信息化条件下, 虽然能实现电子签名, 也涌现出一些第三方的CA认证公司, 但是, 多数是数字认证做的是结果认证, 过程认证还处于起步阶段。
2.2 标准化水平低制约信息共享
由于医疗市场的开放, 国营、民营、外资、专科、综合等各种形式医院的并存, 加上各个医院的工作流程、理念的不同, 需求也不一样, 导致系统开发商为各个医院开发的系统都不一样, 即便是同一个开发商的产品, 在不同医院间都存在不可互接的可能。商品软件从信息表达的分类代码, 到信息处理的流程、接口、习惯、算法直到报表的内容、格式均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标准, 这样就造成多种系统平台和非标准信息格式, 严重阻碍同行间及行业间的信息交流。
目前, HL7、ICD10等编码和规范以及各类数据库的标准接口已相对成熟, 各家医院的资源共享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 重要的问题是各地区缺少统一的卫生信息平台, 统一的开放式的协作技术平台。纵观全国, 没有一家可供使用的成熟的卫生信息平台, 大家都处于摸索阶段。
2.3 管理与信息化的矛盾
我们实施信息化的初衷是为了提高管理水平, 推动医院发展, 但大多数医院只是用信息化简单地代替部分手工劳动。医院领导没有很好地借以信息化优化生产、管理、服务流程, 很多医院还是传统的管理引导软件的设计。
由于信息化是一个优化医院管理流程、调整关系的重要手段, 医院的管理矛盾都暴露在医院信息化中, 最后信息化成了所有问题的替罪羊。
医院要搞好信息化与管理的结合, 这非常重要。医院信息化应该符合国情, 有效益, 符合投入产出比的流程再造。信息化的基础是管理的优化。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疗服务质量, 信息化可以为医院核心竞争力提供服务与支持。
2.4 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信息化建设已经是现代医院的一项基础性建设, 需要长期、持续地投入。虽然, 这两年政府加大了信息化的投入, 但大都分给了县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 地、市级医疗单位还是要靠自筹资金进行信息化的建设, 如果没有相应配套资金, 信息化就不可能发展。
2.5 缺乏高素质、高水平技术人员
由于编制的限制, 目前多数医院的信息技术人员缺乏;医院信息工作发展环境不如IT公司, 待遇低, 使得高水平的特别是系统级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而当前信息化工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现有网络中心的技术人员只能进行一般性的维护工作, 无法承担系统级的维护管理及系统建设任务;对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研究不够, 知识面不广, 不可能在工作中有所创新, 甚至无法高质量的应用新的信息系统。有的医院甚至没有一个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 却要保证医院信息系统在复杂的前后台体系环境中365×24小时正常运行, 还要负责基础数据的维护与用户的培训。这在发达国家和和地区是难以置信的事情。另外, 设备陈旧, 维护量大, 造成现有的技术人员整天忙于设备的维护, 没有时间学习新知识, 加剧了人员短缺的问题。
2.6 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不高
系统一旦全面投入运行, 整个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常常会因为系统的故障而陷入混乱。系统在业务高峰期或者累积的海量数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过慢的响应速度也使操作员和院内管理者怨声载道, 技术支持人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2.7 不重视信息部门
目前, 不少医院对信息部门不重视, 有些甚至取消了独立的信息化管理机构, 信息化工作很难开展与推广。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 对医院的医疗服务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提高医院竞争力, 更好的为患者和社会服务, 要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的职能部门, 其中最应该重视的是信息部门。
医院信息化是现代医院的神经中枢。它不仅是设施, 还是灵魂中枢, 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信息化的过程中, 人们可以指责信息系统, 但不可能倒退到手工操作的时代。
3 解决策略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 应抓住重点, 采取如下解决策略。
3.1 建立健全卫生信息法规体系
应该积极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成功经验, 结合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的实际, 制定相应的管理性的法律规范。一是尽快建立涉及医疗护理执行过程的卫生信息立法。在充分体现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公平性和公正性的原则下, 从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出发, 使医与法、现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护理工作达到完美结合。尤其是涉及到电子病历系统应用过程中和医疗护理执行过程中的法律认可问题, 必须加以法律认可下的规范化、具体化, 使之成为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二是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 医院从业自律的法规性规定。在当前, 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法规及有效的网络传播管理机制, 制定通过医院信息网络实现药品费用公开、诊疗费用公开和社会监督的法律规范等。三是建议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成立由法学家、医学专家、医院管理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组成的卫生信息立法机构, 加快研究卫生信息立法问题, 制定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信息法律体系, 以解决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卫生信息立法相对滞后的问题。
3.2 加快医疗行业电子签名及数字认证技术的推广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安全保障中的加密技术、认证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及身份识别技术等应运而生, 这些技术都可以在电子病历中实现电子签名和数字身份识别, 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病历无纸化创造了条件。目前, 医疗行业缺乏对数字认证公司的认识, 数字认证公司缺乏对认证技术的宣传和与医疗行业的进一步沟通, 虽然已经有少数医院做了CA认证, 但大多医院只是结果认证, 很少有完善的过程认证的案例, 而且应该加快数字认证技术的推广应用, 以体现电子病历的真正意义。
3.3 做好过渡时期电子病历的规范应用和管理
电子病历在暂时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 只能采取一些被动替代的做法。一是各医院医疗业务管理机构要制定严格的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 严格规范电子病历形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二是采取两者结合的办法, 即电子病历形成过程仍然按照信息系统功能和流程的要求进行, 而整理、打印后必须采用手工签名。三是各省市政府有关部门, 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 规范实际应用。
3.4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每年对各主管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进行严格考核。一是要提高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建设中的地位, 特别是信息管理部门的地位, 信息化建设要是一把手工程, 一定要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二是要加大信息化投入, 在卫生部的信息化规范中明确规定, 医院必须将每年收入的5%用于信息系统建设的支出。目前能达到这一标准的医院很少。各省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相应的指标, 哪怕是年收入的1%来考核各医院。另外, 硬件设备的维护费及软件的服务费之和要不低于信息化建设总额的5%, 来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之,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前景是乐观的。但不回避问题, 医院信息化建设有不适应新医改要求的地方, 需要去正视, 解决了问题才能更好地前进。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 大环境和条件的进一步改善, 只要对症下药, 开发出符合新医改要求的新一代HIS产品指日可待。
摘要:根据新医改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提出的要求, 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国家政策与法规支持力度不够, 标准化水平低制约信息共享, 管理与信息化的矛盾, 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缺乏高素质、高水平技术人员, 设备陈旧维护量大, 系统的安全性差, 对信息部门不重视等问题, 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肖杰, 郭云仙.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卫生软科学, 2010 (2) .
3.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策略论文 篇三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一、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医院财务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和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能够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对业务的自动化处理,另一方面还能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因此,医院想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以及发展,就必须要将医院的财务管理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实际需求,来建设配套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这对于整个医院的发展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实现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1.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构建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财务账目的干预。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可以直观准确地反映出医院收支的实际情况以及内部消耗等方面内容。在以往传统的财务管理中,常常会出现财务信息短缺以及虚假报账等现象,极大阻碍了医院的健康发展,而随着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以及完善,这一现象得到了有效抑制,从而使整个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科学化以及规范化,最终达到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目的。
2.对医院资源配置进行合理降低
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资源的配置,它也是对传统医院财务管理理念、运作方式以及数据信息应用的一次突破。它可以让整个医院的财务收支情况清晰明确的反映出来,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从而为进一步全方位监控财务信息以及防控经济风险提供保障。
三、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
医院财务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借助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实现对医院内部资金的合理配置以及有效利用的过程。它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点,如表(1)所示:
四、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以及问题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加大了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然而在建设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阻碍,从而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较为缓慢。具体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意识较为薄弱
现如今,仍有一部分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只是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减少自身工作量以及降低工作难度的有效工具,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对整个医院发展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也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对整个医院管理的积极作用,从而没有对其加以重视,最终阻碍了医院的良性发展。
2.缺乏专业信息化人才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在医院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拥有一支专业技术过硬且信息技术操作水平较高的财务管理团队。这些财务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丰富的财务管理知识之外,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然而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还不能完美培养出这种复合型人才,使得该人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导致很多医院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缺少了这类人才的加入,从而阻碍了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3.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制度不完善
绝大多数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完善了传统财务管理制度,而将信息化理念融入医院财务管理的时间还相对较短,使得医院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缺少相关的管理制度以及评估体系对其进行支持,也不利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4.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较低
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在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构建的,这就会让整个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处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一旦遇到网络攻击或者其他网络安全问题,就会使医院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极易发生数据丢失问题,严重时还会造成系统瘫痪,这些情况都会或多或少的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在信息化财务管理中,会计数据以及纸质分别被电子符号以及磁介质取代,这也增加了外力对它的干扰,从而阻碍了安全信息的保存,不利于医院的发展。
五、实现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医院要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经过对信息化建设经验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医院只有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使信息化建设得到落实。目前,我国的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医院管理者以及决策人的传统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因此,想要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改变决策人的传统观念,从而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科学规划;此外,还要让全院上下都能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加以关注,医院决策人可以将信息化建设进度与相关人员的绩效挂钩,从而提高其信息化建设意识。
2.选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要符合制度要求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也不断涌现,而它们的功能以及价格也各不相同。因此,科学合理的选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就成为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其中,在选择信息系统时,可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要符合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即《财务会计制度》以及《医院会计制度》等;第二,系统供应商要拥有成功运用的经验,尽可能到成功用户那里去参观学习,检验系统的功能是否完善、系统运行是否稳定、数据传输保存是否安全可靠以及服务是否到位等;第三,每一家医院的财务管理都存在差异,应用通用型系统时,要确保系统具有二次开发以及个性化定义的功能,通过对信息系统的重组,更好地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3.建立健全医院财务信息管理制度
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不仅可以保证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数据信息交互的流畅,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而对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就必须要进一步改进以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设置严格的权限制度,以此来避免操作失误带来的损失。此外,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数据信息的安全保障工作,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定期备份,就算系统已进行了自动备份,为了确保安全,仍然可以人工备份一次,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极大增加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避免数据丢失带来的损失,从而推动医院的健康发展。
4.培养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
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就是这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医院要积极的引进人才,摒弃事业单位原有的用人“关系”原则,对能力突出者进行提拔重用,或者对有潜力的在职人员进行重点培养。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要采取有針对性的培训方式,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素养,从而为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宝贵的人才基础。
六、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整体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医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来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从而在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士俊.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决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4):1847.
[2]贺强.我国医院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7):243-244.
[3]王妍,李璐,马婷婷等.新的财会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现代交际,2015,(5):41-42.
[4]蓝文婷.新医改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以广西A市人民医院为例[D].广西大学,2012.
[5]王海文,胡桂周.现代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信息,2007,20(1):92-94.
4.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策略论文 篇四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1.理论认知方面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部分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充足,只是简单地认为普及会计信息化只是让会计工作人员从繁重复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并没有认识到实行会计信息化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的长远化发展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一些企业领导认为只要推崇会计电算化即可,忽略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管理起到的积极作用。缺少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自然会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滞后包括会计信息化要随着会计主体企业的延伸发展拓宽空间界限,会计信息化的完善发展使会计合算有了机会和时间,原始的会计合算的方式和用时就无法满足现在的会计信息化的要求。
2.技术操作方面
企业要想有好的经营活动,就要完善生产、销售、监管相关的资源和信息。单要实现资金、物流、信息的和谐统一只依靠财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企业的其他部门的大力配合,特别适将部门信息录入管理软件中,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相对应的情况,只有各部门相辅相成才会使会计人员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有所了解。但实际上大部分企业并未实现企业信息一体化,会计信息的遗漏缺失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化的推广。会计技术保障信息的完整有效是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重问题,虚假的会计信息屡见不鲜,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缺乏信任,在技术方面如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被嘿客等不法分子篡改拦截,无法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阻碍了会计信息化的良好发展。
3.专业人才方面
会计信息化的实现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推动发展,然而专业化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在聘用会计人员时对会计职员的职业素养要求并不严苛,大部分会计人员只会会计的基本只是和操作,负责简单地会计处理,但会计信息跨级传递是建立在网络会计之上,因此,不仅要求会计相关人员有专业的基础认知和业务操作,还要懂得将会计信息与网络科技相结合,精通计算机的操作维护,能够完成会计信息化的任务,并能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操作落后于理论研究
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操作落后于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会计信息化最现实进入理论研究阶段,并且理论领域的发展明显比会计信息化实际操作更长远。这些因素就导致我国会计信息化相关研究人员只理解剖析会计相关的理念。对于这些理解分析,我们会对会计核算等基础会计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对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认识分析及实际操控并没有实质上的作用。所以从相关研究调查来看,我国会计人员普遍对会计信息化的理解完整且超前花,但并没有很好地对信息化进行实际操作,没有彻底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优点。
2.忽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没有意识到会计信息化是十分重要的,是组成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部分。现在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者都会简单地认为实现会计电算化就是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甚至认为将会计进行简单地计算机操作就是会计信息化,而其作用就是加快工作效率,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企业领导认为只要懂得计算机操作,将财务数据简单的录入电脑中即可,并没有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将不会计电算化带入一个新的时代,没有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对提高经济有着重要作用。传统的会计知识理论会严重制约会计信息与计算机网络。
3.会计信息化技术标准不统一
目前而言,我国己经公布部分会计信息化技术的标准规则,先后出台的重要文件促进了部分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更多的使用网络计算机,进一步实现会计信息化,及时对企业会计工作起到进行监督规范,并且推进了会计信息化软件功能的完善。尽管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关会计核算软件数据对接国家标准,但与相比会计信息化的标准要求,仍然有很大的的差距,造成无法实现会计信息化技术标准的统一。
4.缺乏会计信息化方面的专业型人才
企业具备丰富的人才才会竞争力,这于会计行业来说也是如此。尤其是企业在走向了会计信息化后,高素质精英是业务经营和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很多会计技术人员并不了解电子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他们未接受相关的训练,对于跨界的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处于消极态度,很多潜在的精英未被发掘利用。另外,即使一些会计人员精通现代信息科技,但对会计知识处于匮乏状态,简单来说就是无法将会计的相关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网络进行有机结合。实践调查中发现,企业中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会计老员工,因为年龄较长,已经习惯运用传统的会计处理方式,不愿意接受新的的技术知识,这就导致对会计信息化要求人才的进一步欠缺。
三、针对我国会计信息化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1.将理论研究落实于实践操作中
加快会计信息的建设,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应针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实际推广来制定合适的的研究理论,使得理论知识更加的深刻,同时有效落实于实践当中。详细来说,我国应加快建设相关理论,长时间就会形成较完整的,可供信息参考的会计信息化的理论管理体系。主要还是靠相关部门大力投资重视经营的子昂管配备,逐步制定出一部适应我国国情的会计信息化理论管理体系。至于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推广,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内部的相关结构的治理和控制上。我们可以在对其他国家队会计计算机知识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取其精华,总结出适合于我国会计信息化实际实践的理论,立足于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以及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会计信息化理论,有效合理的运用分析,来加快我国会计信息化的迅速发展。
2.提高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建设作用的意识
想要企业管理者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教育,通过教育来转变其观念,充分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对当今企业发展的必要性,企业要想符合现代知识的要求,跟上经济时代的步伐,必须要迎合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就是适应经济市场的.要求,能使企业经济做出更加科学化的决策,促进会计信息化体系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3.逐步完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不断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化的标准体系,首先要根据我国复杂的国情作出判断,逐步制定合理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要制定统一规范和标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基础,是普及会计信息共享和资源交换的基本保证。在会计信息化标准建立过程中,不仅要体现我国标准的一致,同时也要体现相关会计行业标准的特点,不仅要制定新的标准,更要做好其与现有标准的融合对接。标准要具有准确性和公开性,特别是注意会计信息的安全性,确保会计信息不会外泄。
4.大力培养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因为人才精英是竞争力的核心,会计信息化管理是如此的,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会计和信息人才的有机结合才会使会计信息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相关的教育机构应逐步的培养出更具备会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熟知计算机的操作技术。加强高等学校的相关教学改革,设置更有针对性的会计课程,可以根据会计人员的不同层次开设不同的培训课程。企业要做的是对内部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根据本企业会计人员的实际使用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制定针对性的信息化的培训模式,培养出理论和计算机技术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不仅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完成现代会计工作的基础,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应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的研究发展,从实际会计工作出发,将信息化的理念和会计工作更好地融合。。会计信息化的道路上还有许多不足,会计信息化的理论认知和安全保护尚未完善,会计信息没能全面共享,会计信息化软件功能不完整,仍存在着对会计信息化的误解,这些都会阻碍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所以要针问题进行思考,做到信息彻底共享,会计信息得到安全保障,并加大对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现会计信息化全面普及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良军.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05:91-92.
[2]朱一闻.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5,14:206+211.
5.法院系统信息化建设问题与探索 篇五
现状:
自2002年10月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级人民法院坚持“科技强院”工作方针,着力打造公正、高效、阳光、智能四大平台,推动审判管理的不断创新。目前,全国法院一级网已全部开通,90%以上中级法院开通了二级网,约60%基层法院开通了三级网,部分地区已经将网络和应用延伸到人民法庭,实现了专线通信、视频提讯、庭审直播、案件信息传输等功能。
问题与不足
总体来看,当前地方法院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经费困难制约其发展。信息化建设是法院物质装备建设之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除在建设初期要投入资金购买软件、微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打印机外,在局域网建成后,对网络的维护以及易耗品等的开支,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做后盾。然而,一些基层法院经费本来就紧张,要在有限的经费中拿出钱来用于网络建设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这也造成了部分已建局域网络的法院对网络的运行和使用的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和效果,使其对信息化建设的前景、作用失去信心,网络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信息化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二)忽略执行流程管理。三大诉讼法对审判工作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人民法院或者软件开发商注重对审判工作流程管理,其可操作性也较强。但由于执行工作流动性大,行政色彩严重,法律除对“执限”有规定外,对程序性的节点规定较少,流程管理的节点也难以设置。同时,执行工作难以量化,执行动态难以在信息化管理中得到体现,而且又涉及到执行工作改革的方向。因此,法院存在注重审判流程信息化管理,而忽视执行案件的流程信息化管理,使执行信息化流程管理处于相对落后阶段。
(三)忽略物质装备和人事管理。审判工作是法院的中心工作,重视审判管理是法院顺理成章的事。但是一些法院却忽视了法院管理工作还有人事管理工作和物质装备管理工作。在人事管理中,对审判人材的评价体系构建,审判人材创新机制的建立,惩戒机制的健全,大多法院尚处在探索阶段;在物质装备管理中,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划拨报账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法院存在重开源轻节流,重购置轻使用,重报账轻分析,重小额支出审查轻大项支出管理,重眼前轻长远等旧习。
(四)忽略与法院整个管理对接。将法院信息化管理与整个法院管理对接是一项重要工作。法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并不能简单地以审判工作“网络化”作为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而应根据法院工作特点,以法院审判管理、人事管理和物质装备管理在网络上的运行程度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作为法院办公现代化的衡量尺度。这为管理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管理要进一步公开透明,另一方面,管理要更为科学合理。
(五)复合人材相对较缺。法院管理是一门学科,必须符合司法的特点。信息化建设是一门科学,必须符合科学规律。要把信息化建设与法院管理对接,就需要开发商熟悉法律知识,更需要法院有计算机管理专门人材,不仅要懂法律知识和电脑知识,而且还要懂法院管理,起消化和改进开发商开发的管理软件作用。随着法官职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法官学习培训的机会相对增多,但是却忽略了法院专门人材----网管人员的培训,使起着媒介作用的网管人员知识单一。
对策与措施
(一)对后勤管理系统整合。对法院后勤管理中的子系统进行整合,从而符合法院现有物质装备管理的模式,强化后勤工作的相互监督,减少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后勤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对人事管理与审判管理整合。为方便对干警的考核,系统应自动将考评中的流程管理中的错误、结案数、经审批延长超审限案件数、超审限案件数、确因社会效果需要院长决定延长审限的案件数、案件质量检查的合格数、基本合格数、不合格数、法律文书错误数、立案合格率等相关数据实时记录到人事管理的个人档案。
(三)对人事管理与后勤管理整合。为方便对干警的考核和个人相关资料的查询,系统应自动将个人的后勤管理中的资产使用情况、车辆使用情况、车辆用车错误等数据记录到个人档案。
(四)法院现行管理与信息化对接。信息化手段的充分运用将拓宽法院干警的学习领域,变革的学习手段,干警的观念将发生深刻变化,形成发展的裂变式效应。这需要对现行法院的管理进行研究,探索符合司法特点的管理模式,摒弃陈旧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只有现行的法院管理科学合理,在信息化管理中实现有效对接,才能体现出管理带来的效益,展示出信息化给法院管理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使法院的管理工作真正上层次,上台阶。
(五)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软件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司法公正。如抓好办公办案软件的实际落实问题,从而提高办公办案水平、质量。
(六)提高防御意识,增添防御设施,提高防御能力。干警要转变意识,法院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仅是购买设备、利用,还要做到保障信息的安全,如增加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互联网实用名登记等软硬件。
6.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策略论文 篇六
基层法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指出:要充分认识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因此,基层法院应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法院提升审判质效的助推器。但是,目前基层法院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许多法院领导对此项工作注视不够,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只建不用、用而不精的现象,很多法院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建设信息系统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落实系统的跟踪运行,使得新系统长期处于半瘫痪甚至完全瘫痪状态,成为了应付检查的花瓶。
2、技术人才短缺。庞大的软硬件环境再加上诸多的应用,要想使整个信息化系统安全、快速运转,必须有强大的网络管理系统和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而现在大多数法院的网络管理人员还不能胜任新系统、新技术的高要求,在系统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技术瓶颈。同时,由于法院工作的特殊性,还要求网络管理人员懂法,但是目前基层法院普遍缺少这样的复合人才。
3、应用人员水平低。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人,但是目前,法院大部分干警还存在只要懂法、会办案就可以胜任法院工作的思想,普遍缺乏信息技术知识,一些年龄大的干警对新技术存在畏难情绪更懒于学习,导致对信息化软件的应用和熟练程度不能达到熟练运用并服务于日常审判执行工作的程度。
二、解决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对于加快审判方式转变、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基层法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把信息化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广泛宣传动员,逐步把法院建设的战略重点转移到信息化建设上来。
2、增设机构,充实人员。积极与当地政府协调,统筹考虑。增设信息化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编制,把信息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的配备纳入各级法院公务员招录计划,专门从事法院信息化工作。
3、强化培训,提高素质。要从法院工作实际出发,加大全员培训力度。通过邀请专业人员来院就案件基础信息录入、流程管理系统控制等与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进行专题授课,使全体干警熟练掌握局域网操作的基本技能、软件使用,努力提高审判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信息化素质。
7.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策略论文 篇七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崛起, 会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会计信息化是指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有按照自己的权限获取信息服务, 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化是有会计电算化发展演变而来的, 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 缓解就业压力
加强我国会计信息化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 能够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对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我国对于会计信息建设专业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这就要求从事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快我国考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促进我国对于会计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大学生就业压力, 维持社会关系的稳定, 促进了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二) 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结构
会计信息化建设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某种程度来讲, 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说, 应加快建设我国会计信息化, 才能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化管理结构, 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市场经济, 从而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加快企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实现企业建立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只有企业具备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和水平, 才能实现企业的最低成本,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促进企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为此, 大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部分企业缺乏主动能动性, 没有认真做好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 工作中敷衍了事, 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部分企业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使用价值认识不充分, 认为投入是得不偿失的徒劳, 故忽视了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专业水平较低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计算机行业快速的崛起,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模也逐渐的扩大。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从事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人员的能力也随之增加, 目前我国这种复合性、拓展性的人才较难满足实际需求。当前, 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 信息资源共享性与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我国的企业会计业实现信息化, 但我企业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尚未形成健全和完整的数据库。各行各业间的企业会计信息仍处于相对的自我封闭的状态, 一般都是相互隔离、相互独立。不仅如此, 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间与会计信息化系统间也处于一种有机的分离状态, 造成各行各业间的会计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另外, 企业会计信息的传送渠道是通过网络, 故在其传送的过程中, 可能会被泄露、截取或篡改, 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四) 管理体系不完善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 应加强其管理措施。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存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管理不严格, 责任制体系不完善,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工作人员懒散、投机取巧, 对待工作敷衍了事等问题。在管理中经常出现问题, 影响整个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 会计信息化建设监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 监管的体系并不健全, 监管制度缺失, 监管意识不高, 监管的权限划分不明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五) 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系统脱节
信息共享机制和运行效率会计信息化是构成企业信息化的重要部分, 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高度机制的建立和信息化的健全有助于实现企业生产、财务以及业务的一体化管理, 不仅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还能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提供保障。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中海存在诸多的问题, 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意识不到位, 资金短缺、人员缺乏、业务链脱节等原因使财务软件大多只在财务部门使用, 致使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共享, 不仅造成横向上不能与银行、税务等部门信息共享, 纵向上不能与客户、供应商及时沟通, 而且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也没有很好的连接, 不能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从而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的进程。
(六) 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滞后
我国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际应用的发展。从研究内容上看, 我国会计信息化研究对企业的内控控制和审计问题没有做详细的研究, 研究的这些内用都是肤浅的研究, 大部分研究的重点是会计理论和会计信息系统等内容, 有些会计研究领域甚至是空白的, 例如, 会计信息系统如何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审计的应用及处理。因此, 为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应不断的完善对会计信息化理论的研究, 重新构建会计信息化的理论体系结构。
三、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 加强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融合
提高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了财务、业务和生产的一体化管理, 保证了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的有效统一的实现。会计信息化系统要保证与其它信息系统的有机集成, 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 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
(二) 加快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步伐, 形成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理论
国家应加大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投入力度, 形成强有力的研究团队, 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在研究内容上, 应深入研究企业的内部控制及审计们关注的审计问题, 研究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两者上的应用。要从两方面着手, 结合我国企业级经济的发展情况, 在此基础上对西方的会计信息化理论及其所预测的结果进行吸收利用, 取其精华, 依据中国的特殊情况得出不同的或者以前未经验证过的结论;其次,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根据研究成果及西方国家的经验, 创造出新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理论, 并形成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保证我国会计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 吸收专业人才
近年来, 随着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崛起, 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增多, 对于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能力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行业需要综合型的人才要懂得会计、计算机以及其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只有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胜任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 保证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 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间应培养其团队合作的意识, 会计信息化建设团队间应该是配合默契, 合作时间较长, 且团队间有主人公精神。所以, 就需要培养大量的开拓型、复合型的人才。
(四) 加强管理模式
推广会计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 引导各地选择有资质、有经验、有诚信的会计信息化建设队伍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 严格监理制度。同时, 还应该加强监督会计信息化建设, 使其严格的按照规范。此外, 企业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 强化会计信息化管理, 保障会计信息化建设队伍及设计师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管理。
(五) 完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保障
实施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在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外, 还应重视对会计信息的安全保障。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 信息安全泄露现象严重。因此, 对信息进行加密工作就变得很重要, 不断的升级和完善企业的会计系统, 防止一些不法分子随意进入, 防范发生财务风险的发生, 保护企业信息免受破坏。
(六) 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为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企业领导和高层应学习新的管理理念, 转变旧的会计观念, 充分的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 提高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确保为企业提供准确的、高效的会计信息资源, 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更好的会计信息支持, 为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四、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给我国的企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机遇和挑战。针对我企业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通过提高就业人员的专业技能, 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不断的完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保障, 加强管理模式等措施, 才能快速的实现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曹凌云, 张晶晶, 王家乐等.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09, 18 (06) :66-67.
[2]吕海林, 高海洋, 丁力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 32 (12) :56-58.
[3]马晓琳, 李思思, 王瑞平等.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 (24) :36-38.
[4]郭宗天, 张文乐, 李芳芳等.现阶段我企业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3 (36) .
[5]朱海荣, 傅铅生, 张晓宁等.企业信息化水平模糊评价模型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10) :78-81.
8.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策略论文 篇八
【关键词】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
一、前言
信息化技术应用在现代设备管理中,就可以做到采集和处理过程数据;实时监控、诊断系统过程;共享设备信息等,使得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对于实现高效、准确的工作目标,使设备管理工作迈向现代化,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企业设备现代化管理的特点
设备现代化管理造成企业仅靠人工、按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进行设备信息化管理,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于已经变得不可能。企业设备现代化管理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设备的体积、产能和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2)设备以生产线、装置、系统的形式出现,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各种类型的设备以及大数量的设备。
(3)设备的运转速度、运行速率、反应速度等大大提高,从而使其生产效率和效能显著提高。
(4)设备各种零部件的加工工艺越来越好、其表面加工质量和精度也越来越高,运行性能大幅提升。
(5)随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电子技术水平高速发展,对设备运行方式和运行效能产生巨大影响。
(6)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不但可以确保生产线、装置和系统的自动、顺序运行,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产量、安全、包装进行自动控制,还能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安全运行,保证人员、环境安全。
三、设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
(1)在现代大中型企业中,设备投资比例越来越大,占固定资产总额的60%~70%,成为企业建设投资的主要支出项目。
(2)随着设备技术含量的大幅提升和设备种类的大幅增加,除了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能源、资源消耗外,每年还要投入大批维修预算费用,用于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支出。
(3)由于现代设备的运转速度、运行速率、反应速度等大大提高,如果设备维修保障措施不到位,一旦发生故障停机就会造成生产中断,给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4)现代设备往往在高速、高负荷、高温、高压状态下运行,设备承受的应力大,设备的磨损、腐蚀速度也大大增加。一旦故障处理不及时,引发事故,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恶性后果的发生。
(5)由于现代设备的技术含量很高,单靠某一学科的知识无法解决现代设备的技术问题,因而需要对设备进行社会化管理和维修。
随着设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决定了企业领导必需在设备信息化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以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多个行业实施经验的设备管理软件实施方会参与到企业设备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但由于以下主要因素的存在而会极大地影响到设备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实施质量,希望在企业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引起企业方领导的高度关注。
(1)在企业进行设备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企业领导较重视但投入精力和时间很少,一般用户不愿因信息化建设给自己增加额外的设备管理录入工作而热情不高、参与度不足的情况。进而由于企业方的需求表达不清、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不能满足要求而造成项目实施双方的不满,给项目实施带来巨大的风险。
(2)把信息化建设当成实施方交钥匙工程,实施过程完全成了实施方的事情,企业用户只等着拿到一个自认为可以到手就可以使用的简单系统。殊不知,这样提交的系统根本就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也不能适应企業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3)企业用户通常的想法是把自己的需求告诉实施方,后续系统功能只需要实施方按他们说的做法去开发就行了。这说明企业领导和用户没有树立正确的系统实施观念,没有把设备信息化建设过程想成是他们管理水平的提高过程,也是培训、讨论、业务流程改进等过程。从而浪费了时间和获取知识资源的机会。
(4)企业各设备管理部门一般都会从自己部门的业务需求出发,从自己当前最迫切解决的业务需求出发,购买和实施解决某一方面业务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然后把这些系统限制在本部门内部使用,从而人为造成许多的信息孤岛,为以后的系统整合、各部门业务重组埋下重重障碍,成为设备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助力。
(5)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往往会由于企业方对项目实施方法的理解不透、实施方的引导和培训不足等原因,在信息化系统整体功能设计方面,没有以端到端的业务设计需求思想为指导,没有从部门内业务集成与协同、部门间业务集成与协同、同一部门不同地点间的业务集成与协同出发,而仅从本部门各种业务需求本身思考,设计出互不关联、处处存在断点的业务流程解决方案,最终影响信息化的实施质量和用户的认可度。
(6)在企业实施设备信息化项目的过程中,企业及实施方因各种原因把一些素质不高的人员派到项目组中参与项目实施工作,人为的给项目的成功实施带来巨大风险。
(7)在企业设备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项目实施方往往应用户的强烈要求或者是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了电子化开发,而没有从设备管理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出发,结合企业实际,开发出更好的系统功能。
在企业进行设备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每一个都会给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带来巨大风险,都是需要引起项目实施双方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的,并要在自己企业设备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力以避免。
五、企业在设备信息化过程中的需求分析
许多企业通过不断的参观、学习、思考等过程积累,开始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与要求,在进行新的设备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开始不再盲从项目实施方的培训与引导,具有了越来越多的主动性和提升项目实施质量、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新的需求。
(1)企业方已不仅限于深入挖掘和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标准功能,开始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发展要求和设备管理理论的指引,要求实施方提供更多适应多种业务的新功能。
(2)企业方除了使用实施方所介绍的功能外,已经开始针对企业某一方面的业务需求,结合企业领导的最新管理思路和最新设备管理理论指导,提出对某项业务的精细化管理需求,要求分阶段、有重点的解决企业设备管理业务难点,为企业总体生产经常目标服务。
(3)为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领导不能仅关注设备维修保养某一方面的业务需求,要从设备的全寿命周期出发,关注设备整个寿命周期各业务阶段需求,追求设备全寿命周期的最大效益和企业生产运营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4)企业方希望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引进和吸收项目实施方在各个行业的成功实施经验与专业知识,同时结合实施方可能带来的最新设备管理理论讲解,将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解决企业信息孤岛问题,企业就希望通过某个适合的设备信息化系统的实施,把这些孤立的系统进行整合,最终解决用户在多个系统中多次重复操作,信息还不能充分共享的问题。
(6)企业领导希望通过设备信息化系统的实施,不但能够方便企业各级用户的日常业务操作,还能为企业KPI业务指__标的数据来源提供依据,从而为企业的设备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最终为提升设备管理水平服务。
六、结束语
9.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策略论文 篇九
近几年,各级国税部门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国税系统的信息化进程,从硬件到软件、从网络到技术、从应用到管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国税部门适应形势、紧跟时代的具体表现。
一、基层税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税务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税收管理实现了人工管理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根本变化,综合征管软件及其它各应用信息系统的应用全方位、高效率地加大了对税源监控管理的力度,税收工作实现由人管人到制度、程序管人、“机器管人”质的飞跃。税收工作中征、管、查高度规范和统一,营造了更加公正、公平、公开的税收征纳环境,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税收网络化环境形成,充分发挥信息化的现有功能,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改进了工作方式,紧缩了业务处理,加强了监控能力。在加快科技兴税的过程中,虽然各级税务部门对信息化建设均给予了高度重视,根据工作需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软件推广应用工作的重视程度,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税收信息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
(一)税收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科技兴税观念不强。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认为配置了计算机、开通了网络、运行了软件,就是加强了信息化建设,没有把信息化摆到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和建立科学严密税收征管体系的重要位置,未能完全基于信息化、网络化去思考税务管理问题;对税收信息化的作用认识不足,对信息化知识的接受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使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支撑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税收专业化管理软件集中度不高。为适应现代化税收征管的需要,各级部门推广了不少税收专业化管理软件,造成应用系统林立、软件功能交叉、数据多头采集,且各应用软件之间数据结构不一致、数据接口不统一、运行平台不兼容等,致使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大量信息不能实现完全共享。
(三)硬件设施投入不够、备份设备缺乏。硬件设施投入不够,网络设备不适应税务信息化的要求。所使用硬件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趋于老化,经常对这些设备进行维修。由于财力有限,产品更新又相对较快,加之目前系统内应用软件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其次,网络带宽满足不了工作了
需要。在实际工作了,税务基层处理的工作最多,前台接受的办税事宜繁重。设备老化加之网络带宽限制,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在征期中,征管软件运行速度慢,办税服务厅纳税人等待办理纳税事项的现象时有发生,网络设备的现状跟税务服务服务不相适应,造成工作效率提升速度慢。
(四)税务信息安全落后。随着我国税收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信息安全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当前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以及软盘、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的大范围应用,税务局内部及企业外部等数据的接收、传送很容易传染计算机病毒,防火墙能力弱化,病毒流行性强、破坏力大,病毒爆发,很容易造成网络瘫痪或数据丢失,健全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落后。虽然目前要求统一安装瑞星网络版杀毒软件,但更新不及时,面对复杂多样的变种病毒,查杀能力不是很强。
(五)人员素质不适应。目前,税务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高,但能够熟练掌握各类软件的人员数量有限,成为影响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基层国税系统计算机人才尤其是计算机专业人才相对较少,且人员分布很不平衡,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部分税务干部掌握的仅仅是税务系统的基本的应用软件,只是在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上发挥了作用、对本岗位工作的开展有所促进。有限的专业人才基本集中在地市以上税务机关,而县局、基层分局的计算机维护人员极其缺乏,造成信息时效差,传递不及时和数据不准确或过时现象,而且一旦遇到具体问题,维护、维修的矛盾更为突出,从而使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税收信息化进程差距进一步拉大。在税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同志对税务信息化的理解还局限在“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处理转变”的认识上,缺乏高度科学认识。目前基层税务干部队伍的科技素质较低,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还远远没有调动起来。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原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税务信息化建设要求,知识得不到更新,观念没有得到明显的转变,掌握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手段还明显滞后。加之辅导培训不经常,对信息技术的培训不足,使不少税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仍停留在简单的操作上,操作水平急需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
二、对提高基层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整改建议
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最根本目标就是不断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税收征管过程中的税收信息化程度,充分发挥信息和网络技术在税收征管各业务环节的作用,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丰富和完善“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税收征管模式。信息处
理要高度集中、及时、准确、税务内各职能部门征收、管理与稽查以及与社会各相关部门的广泛联网,以达到信息共享,并实现税收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推动基层税务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基层国税信息化建设 关键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基层国税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把税收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度来认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税收工作水平的必由之路,是国税事业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将加强信息化建设作为实现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手段,作为夯实征管基础、提高征管质效的首要环节,有利于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降低征收成本,提高决策手段。
(二)加强队伍建设,做好信息人员备份机制。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精通业务的专业队伍,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通过培训和强化激励机制,促使国税干部在信息化建设中,实现由过去的“要我学”到现在的“我要学”的真正转变。要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培养既懂税收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加强信息人员备份机制,保证按时完成解决、处理信息建设管理中出现问题,提高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
(三)要整合软件,发挥作用。以国家税务总局税收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战略思想为指导,本着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对现有软件进行整合、升级,形成统一的、科学的征管软件系统;同时,在国税信息化网络建设上遵循一体化、兼容性和共享性的原则,在系统内部建立上下贯通的业务网,在国税部门与政府及工商、国税、金融等部门之间建立信息沟通的协作网,建立面向纳税人和社会公众的服务网,逐步实现国税与金融、国税、工商等部门信息资源的配置与共享,为网上申报纳税、网上政策咨询、网上税收宣传、网上税收信息发布等开放式的管理。国税系统内部应用软件应精简实用且功能强大,软件开发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兼容、全面性、信息的共享、软硬件环境的匹配、技术平台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衔接、对外交流的信息安全、投资的性能价格比等。针对目前软件开发遍地开花,各种辅助软件接二连三地推出,不可否认,对税务管理和征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应该考虑软件太多给基层税务机关和企业带来繁重的工作量,压力和成本。税务系统对于信息技术的主要需求是基于应用和管理,而不是研发。本人通过在基层工作的经验,感觉国税部门应用、辅助软件过多,软件版本升级过多,给基层各部门增加工作量和压力,造成资源浪费、工作难度加大。软件不宜投入使用太多,上级要在统一的征管软件中开发得更完善,能整合的尽量整合到现有系统中。
(四)重视信息安全,强化安全意识。数据高度集中是信息化的发展的要求,加强病毒防护意识,对保证信息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措施。
1.制定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体系,并加强落实。如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防病毒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等,重点突出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从我县近几年来强化制度管理方面上看,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2.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增加存储设备,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做好数据日志、故障处理等系统故障对策措施。
3.加强安全管理和保密工作。设置系统权限,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做好密码保秘工作、安全访问及控制设置,健全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对来U盘、移动存储设备要设置专杀病毒的计算机进行清查病毒,防止病毒入侵国税系统内部网络。
4.加强与电信部门联系,确保网络畅通。国税部门要主动与电信部门协调联系,一旦发生网络中断,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与电信一同解决,保证网络的畅通无阻。
(五)要加大投入,夯实基础。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倾斜,为信息化建设寻求可靠的资金保障;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加快信息化建设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本着一次投资长期受益的原则,尽量购买一些品牌较好、功能较全、规格先进的计算机设备,避免因机器淘汰或落后造成浪费。同时,通过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夯实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建立与税收信息化相匹配的规范工作流程,形成岗、权、责统一的管理体系,将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促使干部严格按照业务流程操作,保障数据信息畅通有序,充分发挥计算机处理和网络速递效能,确保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顺畅运行。针对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的工作量,有计划地增加和投入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税务信息化的高效运作。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硬件设施落后老化,运行缓慢,且没有网络备份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由于财力有限,设备得不到更新,给网络安全运行、管理带来不利。另一方面要建议上级加强硬件设备的更新和配发网络备份设备。
(六)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由于受技术力量、培训场地、机器设备的限制,基层分局、县局很难大范围、经常性地对干部职工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建议省、州局建立健全培训激励机制,将培养高层次信息专业人才与培训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普通人员相结合,既抓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又抓全员计算机
知识的培训,有计划、分批次地对干部职工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软件应用专业技能的培训,每年进一至二次培训。这样,才能更新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全面、快速地提高基层国税人员的计算机操纵水平与软件应用能力,使其掌握计算机的一般工作原理及操作规程,满足税收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对办税服务厅微机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规范操作程序,增强基础数据资料录入全面性和准确性;抓好业务软件的应用培训,提高系统软件行质量和效果,增强干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精于计算机业务,在做好维护、开发、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地了解税收基本业务;操作使用人员必须能够运用计算机熟练处理相关业务。
(七)转变工作方式,优化纳税纳税服务。友好纳税服务是信息部门人员的一项新的职责,作为基层国税的信息部门不仅要面对本系统信息工作外,还要面对着纳税人的服务工作。比如:做好增值税一般纳税防伪税控系统、摩托销售统一开票软件、介质申报软件等的技术指导力度,尽帮助他们解决能所能及的问题。要深入纳税人中去,实地了解纳税人在税控软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帮助纳税人解决税收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
(八)增强责任心,增强事业感。增强信息人员责任心、事业感,是做好税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力保证。一是要有敬业精神,树立爱岗敬业思想,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观念;二是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工作中要积极努力,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10.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策略论文 篇十
一、高技术与低效益并存
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不仅仅是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审计工作中运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审计管理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近年来,有些审计机关对计算机审计在部分领域实施情况期望值偏高,在某些审计环节不切合实际,过多地强调应用计算机审计手段,重设备配置,对审计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忽视了改革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没有真正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改进审计管理方式方法的前提和基础来抓。其结果导致部分单位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效益低下基础上的,使得高技术与低效益并存。
二、高投放与低产出共存,审计成本不断攀升
目前,各级审计机关都在不断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尤其是硬件的配置不断更新,但是设备和信息利用程度及使用效益却不高,部分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仅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和收集信息、检索资料等阶段,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缺乏审计现场应用,和审计资料的整理、归纳,使得计算机网络管理、分析、数据处理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造成资源浪费。
三、审计业务与信息化发展的不一致
目前,有些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审计业务水平与信息化水平不匹配,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部分审计干部由于年龄偏大,业务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对开发应用计算机不感兴趣;有的审计干部仅满足于办公需要。而在审计过程中,由于要求不到位,软件开发滞后等原因,没有真正应用起来;还有部分人员把传统的手工作搬到计算机上操作后,不愿在审计业务基础建设方面多下功夫。如:审计前期工作和审计后期的资料库建设等业务,不仅需要收集资料很多,而且烦琐,工作强度大,花费时间多。另一方面由于审计业务量逐渐加大,而计算机中可利用的资料种类、数量和质量不高,如审计法规检索,利用率低,缺乏可靠的执法和决策支持。
四、设备闲置与紧缺现象并存
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完整系统,尽管审计署近几年来制定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但由于在审计软件开发过程中,各行其是,开发了一些相互独立的审计软件。由于信息没有共享,缺乏沟通,各单位采用的审计软件没有统一,造成各应用单位自成体系,重复投资开发,设备闲置和紧缺现象并存。
五、人才短缺是制约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关键
近几年,审计系统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硬件设备投入较大,但是在审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人是第一位的。虽然审计系统近几年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计算机知识培训,通过“竞争上
岗”、提高“进入门槛”等方式优化人员素质结构,审计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目前真正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人员并不多,既精通计算机编程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则更少。有些单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只占在职人员总数的5%左右,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知识更新培训的不足,许多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相关技能无法得到同步提高,计算机应用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计算机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应用意识不强,操作技能还不熟练。因而审计系统计算机人材缺乏的问题,也是制约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因素之一。
六、信息化程度与被审计对象不对称
一是在金融、海关、税务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内,由于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较这些部门开发较晚,以及其他原因,使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难于满足对这些行业的审计需要;二是在涉及农业、基本建设等领域又由于对象信息化水平较低,不具备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条件,也影响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关系到我国审计事业的兴衰,体现着我国审计事业发展水平。为此,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
进一步提高审计干部对审计信息化工作的认识。
几年来,通过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手段,主动和被动的提高了审计干部对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作用的认识程度,但这种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上。从目前国际和国内各领域信息化发展的程度来看,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因此,审计信息化建设势必也要面临一个速发展的时期,才能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实现审计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
必须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有所突破。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要用计算机知识武装广大审计干部的头脑。首先要拓宽育人、用人视野,要“不拘一格选人才”。其次要在抓好业务骨干培训的同时,继续抓好重点计算机知识培训,要完善培训制度,加强与审计业务和专业软件相关的针对性培训,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中的科技含量,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11.自管产房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篇十一
一、大数据时代对自管产房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1.对信息资源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伴随着互联网的公开性和信息的庞大化,人们都选择方便快捷而又存在不可靠性的网上资源,由此会出现大量的冗余信息。在共享资源方面,因为不同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会有不一样的软硬件的设施建设,比如现在很多单位部门都会建有自管产房屋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数字平台,但是因为各部门间建设的信息共享合作平台不够完善,以至于资源重复建设,而且除了本单位或本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外,外部人士都很难接触到这些自管产房屋管理信息资源,导致了这种资源的严重浪费,也违背了自管产信息平台建设服务大众的初衷。
2.信息安全的威胁
网络的快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而数字化的信息资源都是以数据的形式存在于服务器中,如果单位或部门的自管产信息网络安全系统遭到破坏,将会导致一些数据的丢失或者被窃取。比如黑客恶意攻击、计算机病毒入侵等。不仅让自管产网站数字资源遭到破坏,连用户信息也可能受到威胁,而国家在信息安全的法规建设上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等规范不完善,导致自管产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受到威胁。
3.导致自管产房屋管理人才的紧缺
人才服务是自管产房屋建设管理的宗旨,任何时候自管产信息管理都不能缺少技术人员的支持,而当前自管产信息化管理技术人员的稀少也影响着自管产房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近几年,来国家比较支持数字化信息管理的人才培训,较以前而言,自管产信息化数字管理人员不管在技术、素质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技术强、服务好、素质高的技术人才还是比较稀缺,大数据背景下的自管产房屋信息化技术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还要顺应大数据的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术语、编程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最主要的还要有高素质、高服务水平的综合型人才。
二、自管产房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必须树立信息化发展方向,打造信息化建设模式
从当前国家的发展现状看,我国已经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科技日益智能化和集成化,信息也实现了全面的交互。在万众创新,全民创业的双创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管理都必须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当然我国的自管产房屋建设管理也需要介入信息化管理。在通常情况下,我国的自管产房屋信息化建设管理内容复杂、体系庞大,会牵扯到多方的利益诉求,所以只靠人力很难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尽管工作人员加强了内部管理,但是难免会出现差错,此时就需要信息化管理,来弥补传统的自管产房屋建设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缺陷。计算机信息化处理以及互联网信息交互对我国的自管产房屋信息化管理具有辅助性作用,例如,在某单位的自管产房屋信息化管理中,可以建设相关的自管产房屋管理网站,管理人员应该通过官方网站及时更新与发布有关当地的自管产房屋信息,为对房屋有需求的人员提供一种信息供应渠道,这些信息看似简单但是通过政务公开、公正、透明化处理,一方面提高了自管产房屋管理的信息流通,另一方面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了办事效率,经过政务及时发布,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站这一信息流通渠道收集民意、按照建议和反馈及时改进和完善相关的工作事项,从而切实为自管产房屋信息化建设发挥重要的功能。
2.明确自管产房屋管理的诉求,加快信息化建设
自管产房屋管理从本质上看,实际上是我国全民所有制单位自我调整与有机发展的重要结果。也就是自管产房屋管理实现了单位自身发展的某些特定的需求。但是众所周知,自管产房屋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不断的资源优化与配置,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有机调节,在经济学的视角下,最终实现那什均衡,为那些房屋资源有巨大需求的单位职工人员及时提供住房资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自管产房屋管理可以为单位的长治久安与和谐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因此,在我国的自管产房屋信息化建设管理中,要时刻牢记人民的基本诉求,按照一定的管理原则,实现信息化建设为大众服务的目标,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对自管产房屋管理的人群与受众进行目标确定,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展开信息化建设与处理。此外,自管产房屋建设管理需要结合该部门或者本单位的实际需求状况进行,要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3.打造高水平的自管产房屋管理信息化队伍
自管产房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如房屋的建设与管理、信息的流通、资源的调配与管控等诸多方面,因此在自管产房屋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上,我们成立专业小组,分技术类和管理类两方面配备专业人员,包含信息网络设备运营维护、目标客户需求沟通与系统升级、数据整理审核及发布、网络系统和数据安全运行四个方面。人才是基础,信息是手段,要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实现我国的自管产信息化、人才化建设水平。如果没有人才作为战略支撑,自管产房屋信息化建设将是“海市蜃楼、天方夜谭”,更是不切合实际,所以各单位、各部门,在信息化时代,始终要把人才队伍的培养放在工作的首位,在实际的运行中以人才为立足点,不断为自管产房屋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动力支持。
综上所述,在这个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全世界都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数据时代,每一个行业因为大数据带来的影响十分明显,对于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又有着“信息储存基地”之称的自管产房屋信息化建设网站来说既是一个机会,又是巨大的挑战。一方面顺应时代的变化,自管产房屋管理信息化建设将会面临一个全新的服务模式的选择,另一方面因为大数据时代的推动,我国自管产房屋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发展也会有新的挑战。信息化时代的主要任务是信息“服务”,充分利用方便又高效的信息发展技术,为用户提供便捷轻松的自管产信息化服务,是现在自管产房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张伟.自管产房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策略.无线互联科技.2013.4
2.李长国.房屋征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8
3.衣继红.如何完善房屋征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1
12.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策略论文 篇十二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为:缺乏正确的信息化建设意识、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信息化建设深度不足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缺乏正确的信息化建设意识
当前,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期间,部分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信息化建设意识,多数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认为,信息化建设只需要配置计算机设备或是安装管理软件就可以,并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导致图书馆服务质量降低,不能实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1]
(二)信息化建设水平低
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期间,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公办与民办高校存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差距,第二,普通与重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存在差距。其中,民办高校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不仅可以提高建设图书馆管理效率,还设立了专门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平台,促使民办高校图书馆管理质量的提升。而公办高校资金有限,不仅不能提高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水平,甚至没有本校校舍,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2]
(三)信息化建设深度不足
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部分高校由于信息化建设意识、资金与人力资源等各类因素的制约,导致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期间,其建设水平存在停滞不前的现象,使得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深度不足,这对高校的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同时,部分高校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期间,不能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只能利用电脑与网线执行信息化建设工作,这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深度造成不利影响。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策略
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对信息化建设工作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质量。
(一)树立正确的信息化建设意识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与领导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信息化建设意识,保证能够提高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水平。首先,要建立人才选拔机制,保证能够通过人才选拔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质,进而增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力度。其次,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期间,管理人员要及时发现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重点项目之一,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
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期间,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各类信息的资源的利用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提高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质量。首先,图书管理人员要引进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读者快速阅读平台,保证读者能够便捷地对图书进行阅读,进而增强图书馆服务强度。其次,要重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教育职能,保证能够利用先进的图书信息,为高校教师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进而提高图书馆中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最后,要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软件,使用先进的扫描仪器对新版书籍进行扫描,使新书推荐工作效率得以提升。
(三)提高图书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在整个图书管理体系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加以重视,保证能够阶段性地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可以掌握先进的信息化建设技能。例如: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计算机技术、维修技术与业务知识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质量。
(四)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深度
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期间,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要对信息化建设深度加以重视,保证能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与配备技术提高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质量,同时,还要增加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建设意识是极为重要的,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完善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制度,在制定培训机制的基础上,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稚元.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0(03):97-99.
13.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策略论文 篇十三
【摘要】党组织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进步的保障。只有不断加强党组织的建设,才能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合理的政策和方针。本文分析了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创新策略
1.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既处在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同样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矛盾突出的时期。这个时期因此对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及时根据时代变化积极解决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党组织的建设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为现代化建设服务。2.党组织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存在问题较多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组织建设的基础,虽然在党的领导下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组织的基层建设面临较重的任务,也存在大量的问题[1]。
2.1.1基层党组织干部思想落后
随着中国不断的开展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面临着之前从未遇到的情况和问题。但是,很多基层干部缺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思想和观念上墨守成规,不能及时调整积极开展市场经济下的党组织建设。这些思想上的落后行为,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正常进行。
2.1.2 党内民主与监督未有效开展
有些基层党组织的支部书记自己独断代表全部党员干部的意见,而使党内的民主落为空谈,更谈不上决策的科学化。并且党内监督很难再基层实施,大多是上级监督下级,而很少有下级监督上级的行为。有些党员对于不涉及切身利益的事情漠视,少数党员对党内民主的理解有偏差。
2.1.3 基层党员干部组织意识淡薄
有些基层党组织缺乏组织能力,不能在基层中发挥表率作用。有些基层干部没有对群众的服务意识,不认真听取普通党员和职工群众的建议和意见,甚至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2.2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薄弱
随着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非公有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党组织的建设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却相对薄弱[2]。
2.2.1组织力量薄弱
在公有制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有党组织,而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设立党组织。有些非公有制企业虽然设立的党组织当时不认真对待,党组组建设在非公有制企业中逐渐被边缘化。而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数量少,也党组织的建设也极为不利。非公有制企业中有的设立党组织,但是没有专门人员组织负责,很多工作无法展开。
2.2.2 管理模式单一
虽然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要求管理方式多种多样,但是表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管理,并不方便统一管理,很难管理到位。目前很多非公有制企业不能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来进行管理,只是参考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模式,影响党员参与的积极性。
2.2.3 很难组织活动
由于没有专门负责的党组织人员,只能在工作之余利用零碎时间来组织活动,并且还要考虑企业各方面的限制因素。活动经费也难以筹集,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的业主对党组织建设认识不够,不愿意对活动进行投资。而企业员工也不愿意分摊经费参与活动,造成活动经费筹集难。还有就是在组织活动时,参与人员不能很好的把握参与活动的方向,不能准确的定位。
2.3不重视信息化下党组织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们之前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3],而党组织建设没有根据信息化的发展及时调整,所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3.1 党组织建设信息化规模太小
虽然很多的党组织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在党组织建设中的重要性,甚至
还组建相应的小组来认真对待,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欠缺很多。很多干部对信息化建设不够认识,也没有相关的基础,经费支持也不到位,很多党组织的信息化建设只是在形式上。
2.3.2 党组织建设信息化成效不好
在党组织建设信息化的工作中要,要考虑到党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而不只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党组织工作直接复制到网上,这样做只是形式,并不能为广大党员和群众接受。信息化的党组织建设应该根据现实需要,广大人民的需要,与传统的党组织建设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如果只是照搬照抄,是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浪费资源。
2.3.3 党组织信息化建设无特点
一般的党组织信息化是有一些软件公司开发的,但是开发这些软件的人员可能对党组织建设工作并不了解。这样就造成了软件不能很好的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一些软件更新不及时,不符合实际情况也影响正常工作的进行。同时,由于党组织工作信息化的时候没有考虑参与人员的特点,不能做到有针对性,影响其正常功能的发挥。
3.解决党组织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创新策略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虽然党组织建设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如果积极应对,与时俱进的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一定能够促进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长足进步。
3.1基层党组织建设应科学发展、不断创新
3.1.1 提高基层党组织人员的素质
要想加强基层的党组织建设,必须培养一支现代化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组织干部队伍。不是培养那些只有做事热情而没有做事能力、不敢做事的人,而要培养那些知识与能力兼备,并且有很强的服务意识的人。可以从大、中院校组织有水平的、能把握时代潮流方向并且思想坚定的人才。具体工作时,要合理协调人才资源,将一些表现突出的人才分配到最需要他们的基层,去发挥他们的能力,从而促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和对群众的服务精神。
3.1.2 加强基层党干部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思想建设是既是党建的基础,在基层党组织中也是根本性环节。党组织正是由这些基层党组织组成的,如果基层的党员对党不忠诚、对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党的健康发展。所以要根据当前的形式,积极展开对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中央关于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积极学习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体系,提高了党员利用基本理论解决现实的问题能力。
3.1.3 改善基层党干部的作风建设
基层党组织干部的作风建设尤为重要,因为基层党员与人民群众长期生活在一起,联系也很紧密。所以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党的形象,因此必须改善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要积极开展教育,时刻牢记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任务的出发点。要改变不正确的政绩观,引导基层党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3.2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
3.2.1 发展机制创新,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实现制度化
由于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较少且流动性较大所以应及时把握机会建立党组织,建立一个是一个,建立好后要不断提高巩固。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党组织,既要重视形式,也要重视内容。逐渐向非公有制内部发展党员,不断渗透建立党组织。
加强企业间的党组织的交流,在不同的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党组织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平台,企业也可以借助党支部的联系来开展经济合作,实现双赢。党组织应充分接纳非公有制企业中的非党员,整合人才机制,促进党建事业发展。
3.2.2 合理定位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位置,与企业建设结合非公有制企业企业中的党组织要准确合理的定位,才能使党建工作顺利的展开。党组织不只是企业职工的政治核心,还是非公有制企业中有政治核心地位。但是党组织不应认为自己有政治上的优势,而应该积极投身企业建设,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帮助企业实现发展。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建设要与企业的文化相协调,帮助企业员工积极投身企业的发展和建设。党组织的建设还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结合,党组织要积极的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和规章制定,帮助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对党组织有正确的认识。党组织还应注意自己的立场是代表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应注意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3.2.3 提高党组织管理的科学化
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所以其党组织管理应该重视思想工作的提高,而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各级政府要重视对待,积极协调非公有制企业中具体工作。对党组织的领导人员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要充分调动公会等人民团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出特点,要建立专门的部分和队伍,形成具有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体。还应该对一些生活困难的员工积极帮助,帮助解决他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
3.3信息化下党组织建设的应对策略
3.3.1 重视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由于信息化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不仅基础的网络设施需要投入,相关的人才培养也要加强[4]。而很多技术人员对党组织建设工作并不了解或者感兴趣,很多党组织干部和党员对技术又不专业。所以要加强技术人员对党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素质,同时也应该注意培养党员干部的信息化能力,把他们送出去培训。这样通过两方面的培养,一定会培养出一批既对信息化技术熟悉又对党组织工作抱有热情的党员干部。具体的物质投入一定要充足,因为缺少物质投入这个平台就不能很好建立。
3.3.2 创建党组织网站
随着网络的普及,我国不仅电脑上网用户大增,手机上网用户也呈爆炸性增长。在这个形势下,党组织建设应该积极主动的根据群众的需要开办网上学校、相关论文、网上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时代的发展潮流,对于提高党组织建设的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应注意借鉴成功运营的网站,以丰富多彩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开办网上党组织建设还能及时的聆听民生、了解民意,以便及时的提供帮助。
3.3.3 科学合理的运用网络平台
网络时代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变化迅速,信息更新快。所以应该及时更新数据库、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准确。同时要注意关键数据的保密,防止黑客攻击,但是对于一些关于民生的数据要透明,勇于接受监督。完善关于网络党组织的制度建设,使之更加科学规范。
4.结语
总之,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组织的建设有不同的历史使命。但是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党组织干部不断的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去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而不能固步自封,不求进步。
【参考文献】
14.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策略论文 篇十四
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
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施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此文就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管理创新的意义、途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 者:王旭永 Wang Xuyong 作者单位: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北京,100855 刊 名: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英文刊名:RAILWAY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年,卷(期): 18(6) 分类号:F4 关键词:信息化 管理创新 业务流程再造15.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策略论文 篇十五
一、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高校二级学院的作用和职能日益凸显, 其党政教育工作成为决定其存在必要性的关键所在。二级学院办公室在很大程度上连接着高校基层管理机构和二级学院, 是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枢纽。只有不断地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 才能够促进党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关系到高校党政建设的顺利实践。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 关系到高校党政建设的顺利实践。二级学院办公室在党政工作中扮演者信息传递、活动组织、党政宣传等多方面的角色, 其每项任务都在很大程度上与高校党政建设息息相关, 工作质量的好坏和成败从根本上决定了高校党政建设的效果, 对于高校党政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贯彻了我国的党政方针, 实现了国家政策与高校工作的有机联系, 对于高校党政建设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必然需要。实现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 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大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同时还包括政治修养的训练和提升。特别是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 大学生要想强化个人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 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 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 从而不断地实现个人综合水平的提升。在这方面, 二级学院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工作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二、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问题分析
目前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在管理与建设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工作分工、工作机制和管理观念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高校党政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极为不利的。
1.分工不合理, 工作任务繁重。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之一是分工不合理, 工作任务繁重等。从目前的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来看, 工作内容繁杂、岗位职责不明确等现实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 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工作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 比如行政管理、党务管理、人事管理、对外交流等, 关系到校办、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离退休处、统战部、工会等多个部门, 然而办公室的工作员也就4~6人, 大量的工作由为数不多的人来承担, 这就使工作人员的压力过大, 工作效率降低。
2.办公室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平台少。新形势下, 高等教育对于办公室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目前高校将工作重心过多地放到了科研和教学上, 党政管理工作作为辅助性工作逐渐弱化。学校很少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和培训, 工作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少, 工作人员的素质得不到提升, 知识和能力得不到锻炼, 工作的顺利开展乃至创新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3.管理观念落后。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观念落后, 导致工作成效低。首先, 相关的工作人员缺乏起码的服务理念,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 不能经常和师生交流, 无法了解广大师生的需求, 也就无法提出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备领导班子决策。作为二级学院的“中枢”机构, 这对于工作的实施和贯彻是非常不利的。其次, 由于执行能力较差, 导致在工作实施的时候, 具体的工作计划往往无法按照既定的方向来执行, 从而导致计划与结果背道而驰。此外, 由于很多工作人员缺乏创新的理念, 以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工作, 无法将有创造力的点子运用到工作中去, 降低了工作成效。
4.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在党政办公室内部, 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导致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首先, 激励机制的不合理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激情。面对复杂的工作任务, 相关工作人员的业绩无法与之产生紧密的联系, 让他们觉得工作质量的好坏与自己不相关, 这样必然会在工作中降低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其次, 由于缺乏有效的业绩考评制度, 很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偷懒、态度不端正等, 降低了党政办公室的工作效率。
三、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提升策略
实现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 不断实现有效的工作定位, 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健全管理体制, 从而实现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全面管理与提升, 不断实现高校秩序的稳定, 促进人才培养。
1.明确定位, 实现合理化分工。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 就必须要明确定位, 实现合理化的工作分工。第一, 要正确认识到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目标及其职能情况。正确认识其职能的内容, 对于参谋职能、协调职能、服务职能、执行职能等各方面的职能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工作的内容和目标, 以工作目标来严格进行自我约束, 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第二, 要明确具体的工作分工。按照工作内容进行公平分工, 从而不断地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 不断地实现个人工作能力的提升。
2.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 是实现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的关键所在。第一, 实施选聘制度。从相关工作人员选拔的源头进行严格的规定, 从其工作能力、专业、工作态度等方面来进行人才的选拔, 力求能够选拔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人员队伍, 不断提升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第二, 加强办公室工作人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学校党的有关政策宣讲讲座、干部在线学习等平台的作用, 针对新时期、新形势对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提出的新任务, 加强工作人员的马克思主义系统理论培训, 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培训, 帮助工作人员用理论武装头脑, 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三, 积极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业务培训。由于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基本能力各不相同, 因此积极对其进行有效的培训,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党政水平, 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3.创新理念, 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地创新理念, 提升服务水平, 是实现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的关键所在。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明确其工作的目标和初衷, 即实现服务的功能, 学会放下架子, 不再以管理者的身份自居, 不断地将自己的工作与学校党政建设结合起来, 全心全意地为高校师生教学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以此来不断实现高校党政建设的目标。此外, 还要学会创新, 可以结合时代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潮流, 来安排富有创新性的活动, 提升工作效果。
4.完善管理制度, 提升执行能力。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 是提升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工作的根本保证。第一, 建立责任制, 不断地健全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要将工作人员的工作与业绩挂钩, 以此来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还要根据其工作质量对其进行奖励或者惩罚, 从而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第二, 提升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在执行具体工作的时候, 要根据既定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来执行和实施, 尽量让工作执行与最初目标相匹配, 从而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为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创造条件。
四、结语
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关系到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系到高校教学秩序的稳定, 更关系到高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对于人才的培养, 不断实现高校教书育人的使命, 就必须要加强对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目前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中存在工作分工不合理、管理观念落后、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正常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党政办公室的管理效率, 就要从这些方面来着手进行改革, 从而为高校党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高校党政建设工作的日益推进, 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问题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 对于提高高校党政工作效率、促进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意义。目前, 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工作任务结构不够合理、管理观念落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党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于学生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本文将以此为重点进行讨论, 并为如何实现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提供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党政,管理,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赖华红.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与建设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J].办公室业务, 2013, (01) :144-146.
[2]杨咏.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 2008.
[3]陈洪林.目标管理在高校办公室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 2008.
[4]杨乐.对高校院系党政办效能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J].改革与开放, 2014, (24) :35-36.
[5]侯燕.我国高校办公室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 2010.
[6]卢盛继.基于B/S结构的高校党政办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 2011.
【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策略论文】推荐阅读:
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与防范策略论文07-14
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方向探讨论文08-04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06-17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论文09-0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09-23
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讨学论文09-11
河南财政资金管理问题与加强建议论文10-18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综述论文07-25
企业营销网络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的论文09-23
论文 安全管理必须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