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防灾减灾教育(精选8篇)
1.中小学生防灾减灾教育 篇一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月”总结
今年“5.12”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为认真开展 “防灾减灾宣传月”活动,按照市教育局关于转发《安徽省教育厅、地震局<关于在全省学校开展“防灾减灾”专题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文件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工作的实际,我校在今年“防灾减灾日”宣传月中开展了“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的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围绕“防灾减灾宣传月”活动的总体部署,重点普及避灾自救互救知识,全面增强广大师生的应急防范意识和安全自救能力,增强广大师生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推进我校减灾能力建设。
二、活动主题
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
三、活动时间
2013年5月1日至5月31日。
四、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我校2011年“防灾减灾宣传月”活动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防灾减灾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下设办公室:
主 任:
成 员:中小学班主任
具体负责“防灾减灾宣传月”活动的实施。办公室设在总务处。
五、活动内容
为使我校“防灾减灾宣传月”活动搞得活泼生动,富有成效,学校“防灾减灾宣传月”活动安排的主要内容有:
1、“五个一”宣传教育活动。各班要根据我校实际,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加强对学生应急知识的培训教育,并按照以下要求做好“五个
一”宣教活动:
一份宣传材料:各班在“防灾减灾宣传月”期间,给全校369位学生发放一份防震减灾教育宣传材料,专门用来宣传风雹雨灾、雷电、火灾、地震等各种安全知识,提高了学生们的安全意识。
一次培训:利用班会、校会时间让全体中小学生集中观看以防震为主的专题教育片。通过五次集中观看专题教育片,学生防震防灾知识意识有了普遍的提高。
一次展览:学校利用宣传橱窗及图片展示板宣传防震防灾知识和图片,教育结果明显。
一次演练: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并在“防灾减灾宣传月”期间,组织了三次防震应急预案的演练活动,提高了学校教职工、学生们应对突 发事件的能力。
一次活动:全校中小学十一个班分别进行一次“寻找安全避险位置”活动。通过学生与老师或家人一起教室、家庭等场所室内外最安全的避险位置的活动,增强了学生避险意识和能力。
2、开展了全面的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各班在“防灾减灾宣传月”期间认真开展安全工作自查,自查的重点部位是校舍、饮食和饮用水卫生、教育教学设施、门卫及值班制度的落实、用电用火和消防安全及学生的在校管理、化学药品的安全等,安全自查认真细致,每一项安全内容,每个部门的安全情况,各个位置的安全状况都要查到,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要立即整改确保整改到位,确保不发生事故。
本月防灾减灾系列活动的开展,将有助于学生掌握避灾自救的基本常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综合减灾能力,增强我校师生防灾减灾意识,最大程度防止灾害的发生、保障我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生活,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收效明显,在以后的学校工作中,还将一如既往地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生命教育,让学生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
2.中小学生防灾减灾教育 篇二
1 江苏海洋防灾减灾教育的现状分析
1.1 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不高
自5·12汶川地震之后,从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旨在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在江苏,海洋灾害日趋严重,各级政府也将海洋防灾减灾教育提上日程。每年的“防灾减灾日”,江苏连云港、盐城、南通等地都会广泛开展海洋防灾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等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但这显然还未形成正规常态化的教育体系。而且单纯靠偶尔的宣传教育不能达到灾害教育的目标,公众难以形成普遍性和系统性的防灾减灾意识。
1.2 海洋防灾减灾教育方式略显单一
海洋防灾减灾教育应涵盖灾前教育、灾中教育和灾害教育3个方面的内容[2]。目前江苏海洋防灾减灾教育未能全面涵盖三者。江苏在海洋防灾减灾教育方式上存在忽视灾害技能养成、教学资源欠缺和教学方式呆板等诸多问题。现阶段,江苏地方各级海洋主管部门只注重海洋防灾减灾知识的传播,忽视了海洋防灾减灾的基本技能训练,尤其是未对从事海上作业的人员、沿岸地区与海洋打交道的人员进行灾害技能的培训。
2 海洋防灾减灾博物馆教育的重要意义
2.1 博物馆教育是江苏海洋防灾减灾教育方式的重要补充,全面提高江苏海洋减灾教育的综合能力
与其他教育方式相比而言,博物馆的教育方式生动形象,有着其他教育方式无法代替的优势,它一方面运用大量的海洋生物标本、海洋仪器设备、模型等实物资料,作用于公众的感官;另一方面利用各种灾害影像、仿真演示、场景复原、历史录音重播、历史新闻纪实、各种灾害讲座和画册宣传等,多感官、多渠道地向公众传播信息。这种教育方式无论从人的生理机制或者认知过程来说,都会使公众感到亲切,易于接受和理解[3],使公众树立起防灾、抗灾、减灾的意识,认识到江苏海洋灾害的严重性和治理的必要性,全面提高江苏海洋减灾教育的综合能力。
2.2 博物馆教育能推动海洋防灾减灾教育的社会化,更好地为江苏社会发展服务
江苏海洋防灾减灾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的对象包括政府各管理部门(海洋、水利、气象、交通等)、沿海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众等。国际博物馆协会2008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变革和发展。这个主题从更高层次上明确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4]。而在海洋防灾减灾方面,博物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收藏、陈列和科研,而是多元化、多功能的文化设施。博物馆教育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和各个阶层,使公众深刻地意识到海洋灾害在现代社会中所造成危害的综合性、广泛性和严重性。如今,博物馆正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努力完善其教育职能,推动海洋防灾减灾教育的社会化,更好地为江苏社会发展服务。
3 如何更好地发挥海洋防灾减灾博物馆的教育作用
3.1 加强自身宣传,扩大影响,增强博物馆教育的参与性
首先应注重博物馆自身的宣传,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增进广大公众与博物馆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广泛互动,这是提高他们接受海洋防灾减灾博物馆这种教育形式的先决条件[5]。其次博物馆应加强与江苏各地各级宣传、教育、海洋部门及新闻媒体的联系,联手建立长期的海洋防灾减灾教育基地,形成对公众进行灾害教育的有效纽带,将海洋防灾减灾博物馆打造成江苏海洋防灾减灾社教中心。
3.2 以实体博物馆、体验式展览为基础平台,以新技术为工具,打造多空间、多方式的知识传播架构
随着江苏社会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海洋防灾减灾博物馆也应与时俱进,走上现代化的探寻之路,其中最主要的莫过于内容、陈展方式、信息技术上的创新和发展,满足公众多元化文化的需求,提升海洋防灾减灾知识传播能力,实现博物馆教育的目标。
3.2.1 让海洋实物资料“说话”
海洋防灾减灾博物馆在收藏大量的海洋生物标本、海洋仪器设备、模型、历史海洋灾害新闻纪实等实物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实现实物资料的社会价值。让大量海洋实物资料“说话”是博物馆的语言特色。这些海洋实物资料最具有真实感和原始性,具有文字所不能替代的感染力。让实物资料“说话”能够引起公众共鸣,促使思考,传播海洋防灾减灾知识。
3.2.2 体验式展览呼之欲出
大量的海洋实物资料是防灾减灾知识无声的“传播者”,而海洋防灾减灾博物馆设立的体验式展览打破了墨守成规的传统展览模式,以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加新颖的陈展方式来体现博物馆的参与性,实现与公众互动交流的教育平台。如以江苏历史上某个台风灾害为例,将其产生、路径走向、登陆到灾害影响整个过程量身订制,让当时的台风灾害实景还原,使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和融入感,更加的深入人心。又如借助模型、影像等现场模拟演练学习海洋灾害发生过程及如何逃生自救,养成在发生海洋灾害时不害怕的心理素质,培养安全应对能力。通过这种体验式的展览方式,让博物馆与公众产生互动,更能形成生动的参观记忆,强化海洋防灾减灾意识,达到海洋防灾减灾教育的目的。
3.2.3 信息技术成为亮点
移动网络媒体、数字化展示无疑给海洋防灾减灾博物馆展览面貌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博物馆海洋防灾减灾知识的展示与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将实物展览与新型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公众不仅可以眼看、耳听,而且可以触摸、亲自操作和演练,通过数字影像、互动点播、数字化录音导览机、光碟自动导览系统、多媒体电视等多媒体辅助系统[6],使公众更好地吸收博物馆展示的海洋防灾减灾知识。
4 小结
3.国外如何防灾减灾 篇三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国家强制性洪水保险体制的国家。早在1968年,国会就通过了《国家洪水保险法》,并于次年制定了《国家洪水保险计划》。1973年,美国国会又通过《洪水灾害防御法》,对《国家洪水保险法》进行修改,并把洪水保险计划由自愿性改为强制性。1979年起,该计划归属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统一管理。
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还组织绘制了洪水保险图,规定在行洪区内不准建任何建筑,在非行洪区内可以修建建筑物,但修建前必须购买洪水保险。
美国把全国划分为13个流域,每个流域均建立了洪水预警系统,每天进行洪水预报,最长的洪水预报是3个月。短期预报由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向社会发布,中长期预报一般不向社会发布,仅限于联邦政府内部公布。在全美2万多个洪水多发区域中,3000个在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预报范围内,1000个由当地洪水预警系统预报,其余由县一级系统预报。
此外,美国还利用先进技术,对洪水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及时预测,发布警示信息,逐步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为核心的3S洪水预警系统。
近几十年来,美国政府还致力于采取以雨水直接回收为重点的工程措施。如在美国加州富雷斯诺市兴建了渗漏区地下回灌系统,在芝加哥兴建了地下隧道蓄水系统等。美国还在其他许多城市建造了由屋顶蓄水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等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收集的雨水可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用于冲厕所、洗车、浇绿地、消防和回灌地下等。科罗拉多州、佛罗里达州、宾夕法尼亚州还制定了《雨水利用条例》,规定新开发区实行强制性的就地滞洪蓄水。
英国应对具体灾害的一个主要原则是,灾害发生后一般由所在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处理,以便最快捷地提供救援受困人员、阻止灾害扩大等所需的资源、人力和信息。
伦敦建立起了紧急规划长官负责的紧急规划机构,平时负责地区危机预警、制定工作计划、举行应急训练。
伦敦消防和应急策划局是这个城市应对火灾、地震等各种灾害最重要的力量。该局在每个社区设立24小时值班的消防站,能够随时提供多方位的救援措施。2003年起,该局每年发表一份《伦敦安全计划》,为未来一年的城市灾害处理制定细则。
该局还与负责医疗急救的国家健康服务体系签订协议,建立了两个机构之间的通信交换系统。该局对数万户家庭进行了防灾能力评估,并在82%的伦敦家庭中安装火灾报警系统。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大震发生半小时内,首相和各省厅主要负责人要在首相官邸组成危机管理中心。气象厅负责提供各种灾情预报。消防人员、警察和自卫队组成的救援队可应当地政府的要求,立即投入紧急救援活动。电力、煤气、自来水公司、通信、交通等部门都有各自的防灾机制,地震发生时既可各自为战,又能统一行动。
日本把预防和应对危机看得同等重要。去年5月,日本中央防灾会议出台了《东海地震对策大纲》。东海大地震震源位于骏河湾周边地区,从历史上看约100至150年发生一次,现在到了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4.防灾减灾教育主题班会方案 篇四
为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避险能力,保障学生安全,我班全体同学在教室召开了“防灾减灾”主题班会。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今天我们学习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安全知识。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懂得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是爱学习、爱劳动,是充满生机的新一代。我们在党的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老师的悉心哺育下一天天长大。我们是肩负重任、跨世纪的新苗。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那我们该怎么预防呢?
二、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2018年5月8日 活动地点:2018级1班教室 参加人员:全班同学及班主任 主持人:班主任
三、活动目的:
1、老师先叙述本节班会课的主题,并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利用课间给孩子们介绍各种自然灾害的危害,并且当自然灾害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应对来保证我们的安全。
2、纠正孩子们一些错误的想法。
3、说一说,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5.防灾减灾教育的活动总结 篇五
一是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电子屏、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向师生们宣传防灾减灾的意义,普及科学防灾减灾的知识。
二是5月11日下午2点,急促的警报声响起,各班班主任迅速组织学生就近避险。随即,班主任又迅速组织学生双手抱头、弯腰有序地从教学楼中紧急疏散到达安全场地。整个演练过程规范、安全、有序,全校师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安全地带。副校长丁远圭在确定全校师生都安全撤离后,总结演练成效,并向全体师生普及了防震自救的相关知识。
6.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总结 篇六
2014年5月12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开展“5.12”学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周活动的通知》精神,增强广大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师生防御地质灾害和自救、互救能力,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我校以5月12日 “防灾减灾日”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在全校师生中形成积极掌握避险知识,学会自我保护的良好氛围。现将我校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成立由郭木信校长任组长的“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防灾减灾专题会议,制定“防灾减灾工作应急预案”,并及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并要求渗透到各自的工作中,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师生应急避险演练与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二、活动教育,形式多样
学校坚持安全知识教育和实践体会活动相结合的原则,科学的开展“五个一”活动。采取了组织了一场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专家讲座,一次避险安全教育班团活动课,观看预防地质灾害安全教育专题片、观看游泳安全教育专题片、开展一次紧急疏散活动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自救”的舆论范围,强化了学生的安全自救意识,提高自救能力。
1、一次“防灾减灾”动员、启动仪式
为了进一步深化防灾减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自救意识和能力,我校利用集会进行“防灾减灾”动员大会,会后各班学生开展了以“掌握应急避险知识,提高自救能力”为主题的主题班会,使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提高自救能力,珍爱生命,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要性。
2、一次“应急自救”为主题的专家讲座
我校郭校长对学生做“应急自救”讲座,全校两百多学生在操场聆听,接受应急自救知识教育。
3、一次预防地质灾害专题片
学校在5月12日的课外活动时间,分别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肖文奇的安全教育专题片19:地质灾害。通过观看专题片,使全校师生更了解预防地质灾害的基础知识,并提高对防灾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4、一次防溺水专题教育 随着炎日夏日的到来,防溺水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措施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预防能力。如:学校在5月12日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在教室内观看肖文奇的安全教育专题片21:游泳安全。5.一次紧急疏散演习
学校组织进行紧急疏散演习活动,以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次防震避险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安全自护自救能力。
除此之外,我校还通过制作“防灾减灾”专题板报、校园内悬挂“防灾减灾”横幅、校园周边张贴“防灾减灾”宣传标语等形式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三、立足防范,变“堵”为“疏”。
我校一直坚持“安全教育,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做足做好“防”文章,在此基础上变“堵”为“疏”。每一个月都组织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对学校各处进行安全大检查,摸清学校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矛盾,并做出相应的对策,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同时,学校积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每学期的开学典礼领导要讲安全,放寒暑假前,学校在给家长《告家长书》也强调安全。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了组织落实、教育及时、管理到位,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7.配电网防灾减灾 篇七
配电网直接连接千家万户,点多面广,配电设备遍布城市和农村的大街小巷,是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因此,当发生城市内涝、台风、地震等灾害时,配电设备也难独善其身!近年来,东南沿海的台风、长江等流域的洪涝,以及雷电、冰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造成配电网的倒杆、断线大范围停电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配电网的防灾减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对配电网造成的影响,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是一项很有意义的课题。
2016年第9期特别策划以“配电网防灾减灾”为主题,对配电网所遭遇的各类灾害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其中,李天友在借鉴日本、中国台湾配电网的防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制定防灾预案、采取差异化设计、配备应急保安电源等配电网防灾减灾的若干措施;李冰冰等提出了提高海岛配电网综合防灾保障能力的差异化规划建设原则,并基于配电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对强台风、多雷区、强腐蚀区域的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进行了经济性评价;刘永清等提出了配电网防灾技术策略,并针对地形地貌特点和灾损类型,研究了网络优化和防灾差异化设计的技术措施;朱远等提出了基于便携式直流融冰装置的配电网防冰灾对策;李有铖等阐述了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结合设计、规划、施工、物资、运维等方面构建的防风技术体系,并介绍了各地开展的差异化防风加固项目;陆鸿等介绍了10kV架空配电线路防雷害分析与综合防雷措施的应用,特别是大量采用串联间隙氧化锌避雷器的经验,对防止绝缘导线雷击断线起到了有效防护作用;余尔汶介绍了基于GIS平台的配电网应急抢修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故障信息管理、故障辅助分析、应急资源调配、现场信息上报、气象服务等功能;黄超艺等介绍了台湾地区配电线路风灾应急抢修的经验和启示,包括台风受损情况、抢修工作重点纪要、配电线路抢修策略及执行方案、注意事项等。
8.用GIS防灾减灾 篇八
在这些工程的建设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支撑技术,GIS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气象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从而不断提升我国气象防灾减灾整体实力,提升气象信息化服务的水平。
海量数据存储目前,中国气象局气象监测网络正在从人工、定性观测向自动化遥感遥测、定量观测转变;从以地基观测为主向以地基、空基、天基相结合的综合观测转变;从单一的大气圈观测向整个地球各大圈层及其相互作用的综合观测转变。气象综合观测内容正在逐步涵盖五大圈层的物理、化学、生态等多种观测要素,气象信息的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决定了气象数据需要充分应用GIS存储和共享技术,才能够更好地为气象业务服务。
展示分析数据海量的气象数据需要利用GIS强大的可视化表达能力形象、直观地呈现给业务人员,以便于其快速做出准确的分析预报。精细化的地形要素与气象要素的叠加、基于全球三维的气象要素展示、离散点观测数据与卫星雷达等栅格数据的叠加显示,对于提高预报人员的预报速度和准确率都有很大的帮助。
应用于气象预报 在气象预报预测中,引入GIS数据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在预报模型的设计中,将气象观测站提供的实时观测资料离散点分布网格化,建立数学模式方程,并综合实时观测数据、网格化的气候资料数据等进行计算,可得到气象要素数据,然后利用GIS系统提供的分析、查询和地图制作、输出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模型的精细化程度。
建气象应急指挥气象应急指挥是集气象监测数据显示、气象数据分析预报、应急预案生成和模拟、灾害评估、气象人员和设备调度、信息发布等于一体,是GIS应用未来的方向。而在应急系统中实现各种气象行业的无缝集成,也是GIS在气象行业中应用的长远目标。
【中小学生防灾减灾教育】推荐阅读:
小学防灾减灾工作总结06-25
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06-15
小学“5.12”防灾减灾日安全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讲话稿07-16
肇兴镇中心小学防灾减灾日及宣传周活动方案(2013)10-31
中小学补习教育07-18
中小学生消防安全教育08-03
中小学法制教育06-21
中小学法治教育讲话09-02
中小学教育的特点09-15
溺水安全教育中小学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