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师德修养计划

2024-12-09

教师个人师德修养计划(共14篇)

1.教师个人师德修养计划 篇一

在试行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把“师德为先”当做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在基本内容中还对师德的行为做出了具体的规范,例如“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等。这时就要求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

工作中,我要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在课外积极学习各种师德理论,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我还利用各种案例来警醒自己,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严于律已,以身作责。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师德修养。

积极参加社会时间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辩别善与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沧桑,才能真正锤炼师德。

三、积极进行自我反思。

如果一个人要想进步,就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深刻地了解自己,然后才能思考应该如何改进。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做到老,学到老。

四、德及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并不是所有德只能体现在对人对事方面,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常以德化人,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教育学生,对后进生给予更多提升师德,就要做到以“师”为本,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增强教师的师德判断能力、师德选择能力以及与不良师德做斗争的能力,走一条健康、快乐的师德建设之路。的关注,用爱心去实现对各种学困生的教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新才能被更多的孩子所喜爱。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推动教育的大发展。

五、为学生倾注所有的爱心。

作为一个教师,爱心最重要。 “热爱关心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应承担的。

2.教师个人师德修养计划 篇二

1.敬业奉献意识淡化, 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差。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的角色, 放松了教书育人, 忽视了对大学生人生价值引导。有些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 不认真备课, 不遵守教学纪律, 随意变更教学时间。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修养, 不注重为人师表的形象塑造和身正学高的表率作用, 把教师工作作为一种谋生职业, 对教学敷衍了事。

2.缺乏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术腐败严重。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部分教师治学不严谨, 急功近利, 心态浮躁, 不求甚解, 教学不认真, 科研成果经不起推敲, 甚至在个别教师中还出现了剽窃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

3.不能妥善处理“利”和“益”关系。一些教师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 重现实追求轻理想追求, 少数教师本末倒置, 从事“第二职业”或单纯为挣钱, 进行一些低水平、同自己业务提高关系不大的兼职工作。有的教师利用学校资源、资金, 谋取个人的利益, 或是利用学校师资经费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后便“黄鹤一去不复返”等等。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 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 加强师德教育, 建设一支思想品德精良、文化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

加强师德修养树立教师形象

教师的职业形象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 是无声的教科书。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必须加强自身的政治、法律、道德、知识、能力、语言以及风度、仪表等方面的修养。我认为要树立教师形象, 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为人师表

我们说教师肩负着民族与国家的重任, 受到社会尊重, 对于教师本身, 应该怎样办呢?首要的是必须认真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孔子说过, 为政与施教一样,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不能其身, 如正人何?”大教育家陶行知也强调正人必先正已, “为教师而学必须设身处地, 努力使人明白, 既要努力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可见, 教师凡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凡要求学生不能做的, 自己先坚决不做。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教育的威力和作用;才能如丝丝春雨, 滋润幼苗, 对学生起潜移默化作用。

汶川大地震中那些舍生忘死保护学生的教师形象, 一次次映入我们脑海。张米亚、连蓉、古雪岷、邓霞、谭国强、张春东、李懋、刘忠能……在地震的生死考验面前, 他们用血肉之躯挡住垮塌的钢筋水泥块体, 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铸成了呵护孩子们生命的翅膀。义无反顾地, 书写了无私大爱, 弘扬了崇高师德。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他们是全中国教师的自豪,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师表”的全部含义。

2.道德自觉

教师作为公民, 首先必须遵守社会的共同道德规范。就教师的道德责任而言, 主要表现在:

(1) 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教育爱, 它表现为对学生的亲近感、理解感和期望感。教师给予学生的爱, 不仅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取得一种肯定体验, 而且会使他们获得自我肯定的自信心, 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前提。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是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 通过这座桥, 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脉搏,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 诲人不倦。自古以来,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一直被视为教师的美德。其内涵包括:第一, 教师在教学与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热情、耐心和毅力。这种热情、耐心和毅力是出于职业角色的自觉认识和强烈责任感, 是基于热爱学生的感情和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而表现出来的教育态度和职业精神。第二, 要主动关心, 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实际上, 诲人不倦既是一种教育态度, 又是一种教育方法, 要使这种方法行之有效, 必须从关心了解学生入手。没有关心, 就不能达到真正的了解, 没有对学生真实的了解, 诲人不倦则失去真实的意义而成为教育的一厢情愿。第三,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性别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来安排教学, 使学生各得其所。

(3) 教书育人。教书是教师的天职, 但光教书不育人还不行。应把教书与育人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 同样的鼓舞和期望。

首先, 作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 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 受到鼓舞。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他的闪光点。在教学实践中,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努力寻找适合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向,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对有特长的学生, 要帮助他们选好目标, 在学好技术基础课的同时学有专长, 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

其次, 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适应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的竞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我们培养的跨世纪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思想品德, 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着眼未来, 面向现代化,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把教会学生做人, 学会求知、学会技能、学会生存有机地统一起来, 把理论和实际、学习和操作结合起来, 把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结合起来, 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第三,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应该清楚, 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主体是自身, 是教师不能替代的。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主要是他们自身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教师的责任是通过理智情感的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内驱力, 培养学生自身成功的能力, 帮助每个学生把良好的愿望化为实际的行为。

3.坚持终身学习

不断进取是师德的生命,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 刻板甚至吹毛求疵, 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高超的学识本领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基础, 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保证, 还是教师树立教学威信的源泉。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 教师不能墨守陈规, 固步自封。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出挑战, 要求教师承担多重角色, 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能力, 因此, 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 在教育实践中, 潜心学习理论, 运用理论, 钻研业务, 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发扬探索和创新精神, 为教育事业不断攀登, 终生奋斗。

3.浅谈教师师德自我修养 篇三

关键词师德修养;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62-01

当今的中国,正经历着全面的改革开放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社会格局正初步形成。这一重大的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极大变化,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教师职业道德面临许多新问题。因此,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如何提升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本文笔者就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1提升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1)加强学习,不断创新。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前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学习。古人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的:“学、问、思、辩”,讲的就是通过学习与思考,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离开了科学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教师的师德修养必然会迷失方向。

①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及其科学发展观,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只有透彻地认识人生价值,深刻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摆正个人和事业的位置,正确处理义与利、奉献于索取的关系,才能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为良好师德品质的形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② 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科学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教师必须坚持潜心学习教育教学知识,懂得教育规律,熟悉教育原则和方法,了解教改,关注教学动态。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教师深刻的理解师德修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履行师德修养规范的自觉性。③ 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把心中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在优秀教师身上,集中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所倡导的优秀品质,他们的教育实践和先进事迹,生动体现了新时代师德的特点和要求,他们从不同的侧面,把教师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了。如:欧阳代娜、李吉林、邱学华、马芯兰等模范教师,他们立足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学习他们的事迹,会使人的灵魂受到洗礼,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2)参与实践,总结经验。道德修养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这是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提高一切个人修养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的师德修养与古代一些思想家所讲的道德修养的根本区别所在。以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脱离社会实践的修养认为道德是先天禀赋的,人们只要能够自省,就可以“明心见性”、“致良知”达到“至美”的境界。我们的师德修养当然不能走这条脱离实际的老路。学习理论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将理论辅助教育实践,因为教育实践不仅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是检验教师道德修养的唯一标准,是教师修养的目的和归宿。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只有经过实践的反复磨练,道德认识才能日益明确和深化,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才能日益坚定,道德修养才能日益丰富,道德理论才能日益完善,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在学习师德修养科学理论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学习,不断深化,才能达到一位教师所具备的道德修养和要求。

3)相互借鉴,共同提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倡导:“教师之间要团结无间,互相配合。”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要倡导谦虚谨慎,互相尊重,克服以邻为壑,更不能互相嫉妒,互相拆台,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教师要尊重对方,要善于从对方身上学到优点,对照自己的不足进行改正。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教师更好的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裨益的。实践表明,加强学习是教师提高修养的前提,离开了学习的修养是盲目的修养,这种修养是缺乏自觉性的,容易迷失方向,是不可取的。而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则是教师修养的根本途径,离开了实践的修养只能是毫无价值的空谈。因此,教师的修养问题实际是一个实践问题。教师的理想人格,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的充实、提高和完善。

2师德修养的方法

2.1克己内省

“克己内省”是我国古代十分推崇的一种修身方法。“克己”是指教师要自觉的按照师德规范要求自己。“内省”就是“反思”只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言、一行、一念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思考。“克己自省”的实质就是自我审查、自我批判、自我纠正、自我调节以实现自我超越。教师要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解剖自己,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时刻对自己的品性进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还必须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更好的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当前教师要以新世纪的师德原则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社会、学校中的模范典型、优秀教师为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塑造完美的教师形象。

2.2慎独

“慎独”是道德品质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把教师师德修养推上更高程度的重要方法。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有做坏事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慎独”出于《礼记·中庸》书中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是良好的思想修养,要求学生做到的,学生不在的地方也能做到,在无人知道的时间和空间,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意志是教师滋生修养的重要保证,而“慎独”是锻炼意志的有效途径。教师自觉的纠正不良行为,不懈地同私情杂念作斗争,在自我批评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在独处时依然保持良好的品质。古人尚知“慎独”,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努力加强自我修养,通过自我修养,强化自己的道德意识,磨练自己的道德意志,并在实践中把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2.3心理调节

人的心理活动,主要靠意识导向。心理失调正是人的意识趋向极端化的表现,心理调节就要调动自己的理智去遏制自己意识中某些不健康因素的极端化,从而恢复它的正常的导向作用,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教师要学会自我调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要让自己经常保持愉快、满足的心情,而且能合理的排解消极的情绪。要始终把自己规范在正确健康的跑道上,并沿着这条时而坎坷、时而挫折,但最终一定是洒满阳光的大道上勇往直前。在今天的信息时代里,由于刺激源的丰富多彩,教师的师德问题日趋复杂。作为当代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解剖自己,调节自己,加强修养,增加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树立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坚定道德意志,并在实践中进行道德行为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慎独”的境界,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1]张贵新,饶从满,李广平.新时期师德修养简明读本[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师德个人修养计划 篇四

——王青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自古以来就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在新的学期中,我将以塑造教师良好形象为方向,以关注学生的生命为己任,以关心学生的成长为目标,在不断充实,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积极学习各种师德理论,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我还利用各种案例来监督自己,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学校是育人的摇篮,我是这个摇篮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就像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既然生活在集体中就要服从学校的安排,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刻从大局出发,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师德修养。

在本学期中我要积极参加社会时间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活动过程中,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辩别善与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积累沧桑,才能真正锤炼师德。

三、积极进行自我反思

如果一个人要想进步,就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活到老,学到老。

四、严谨治学寻求创新

“严谨治学,探求创新”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具备的业务素质。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人文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教育学知识,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新才能被更多的孩子所喜爱。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推动教育的大发展。

五、为学生倾注所有的爱心。

作为一个教师,爱心最重要。关心和热爱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应承担的。

5.2013教师师德修养计划 篇五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就难以形成忘我工作、团结拚搏的精神面貌,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才能促进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才能全面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水平。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教师要与新课改同行,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为了切实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特制定如下学习计划:

一、认真学习,更新观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对行动具有统摄和指导作用。一切先进的改革都是从新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改革的困难也都圃于旧观念的束缚。观念更新万象新,观念陈旧事依旧。所以,在课程改革中,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观念更新问题,尤其需要强化课程意识,更新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把课程改革的过程当做一场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过程,切实把自己的教育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为此,我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认真学习新课程,钻研新教材使自己对课改有明确的方向。积极翻阅各种资

料、上网学习或者观摩名家的教学,并做好读书笔记、反思等等。

二、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是由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决定的,教师不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就无法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1)、再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2)、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

(3)、在学校、家庭、社会积极进行道德实践。

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

教师必须在自己的道德、情操、品行、作风等方面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否则,在学生面前是没有力量的。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不正之风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把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为自觉的行动,用执著追求真理,敢于抵制歪风邪气的实际行动来教育、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

四、坚定信念,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但也有很多共性的方面。其中一个共性的要求就是,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在单位里、家庭中或是社会上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不能把这种事

所造成的不良情绪转移到你服务的对象上。你的钱包在上班的路上被人偷了,你昨晚同家人吵架了,或者你的职称职务没有顺利提升,由此产生了气愤、懊恼、悲伤和烦躁,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当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时,你的角色就要转移到教师这里来,而不能停留在马路、家庭和领导者那里。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这应是师德和职业道德中比较高的要求,是一种境界。达到了这一境界,其师德二字之后才配得上加“高尚”二字。教师的基本职责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智力和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教师要完成自己的基本职责,除了掌握渊博的知识和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之外,还必须掌握教育规律。“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的一条客观规律,因此教师应在教好书的同时,把育人寓于教学的过程中,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教师要努力成为正确思想的宣传者,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优秀品质的体现者。

五、厚积薄发,开拓创新,在数学课堂教学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比赛,不断的磨练自己,在挫折中不断的成长、完善。同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者、专家请教,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方面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独特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创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更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思考问题,要利用好这种教学手段,就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我打算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进一步提高制作教学课件和网页制作的水平,利用网络搜集有关的教育教学信息,帮助自己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新世纪的教师重任在肩,我愿与新课程同行,与课程改革一同成长,与全体教师一起共创辉煌。以上是我的个人师德发展计划,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Xxx

6.2016教师个人师德计划 篇六

临江市宝山中学 刘鹤

一、工作目标

1.加强信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态度,自觉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师德建设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统一起来。

2.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成为一名“爱岗敬业、精于教书、悉心育人”的教师。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1.进一步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思想,明确教育目标,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2.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准确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强化敬业精神。

3.加强法制学习,增强法律意识。通过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教师依法施教和依法治教水平。

4.师德学习每学期保证学时。结合学习内容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二)以活动为载体,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1.积极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学校各种师德活动,深刻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并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化作自身的自觉行动,进一步促进自身师德的建设。

2.积极参加教师 “三爱”活动(爱岗、爱生、爱自己),树立好的教师形象。

(1)通过“爱岗位”活动重建教师的敬业精神。

(2)通过“爱学生”活动。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重建教师的博爱心灵。要从生活习惯、学习情况、思想状况、情绪变化等方面进行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7.教师个人师德修养计划 篇七

1941年,美国学者Freeman的《一个良好的现代语言教师应具备什么素质》[1]一文,向美国学术界首次正式提出了语言教师的培养问题,开创了美国语言教师培养的先河。他认为教师培养在任何体制下都是主导因素,它比课程、教学方法甚至教学内容更能决定教育计划的结果。随着学术界对教师的研究,强调教师自觉性、主动性的教师发展已是当今研究教师的关键词之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高校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接受大学英语教师的培养,无论是以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教育还是从大学生接受西方文化熏陶等素质教育角度来看,他们是一支担子重、影响大的队伍,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一名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可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师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和尊重,从而具有更高的成就感,发展的途经更加宽广,最终在物质上、精神上得到回报。

英语语言承载着西方文化和文明,大学英语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还要意识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培养出来的可能是具有民主意识、创新思想的学生,其最终可能发展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具备优良的品德素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不仅表现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上,而且包括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术的态度,并在师德修养上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总之,无论是从学生利益、学校利益和社会利益还是从教师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都是极其必要的,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二、师德修养的内容

1.“尊重”和“平等”:教师与学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师工作关系的核心。美国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修养是以规范的形式出现的。1975年,《美国教育协会道德规范》明文规定,教师的责任是“相信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他们作为有价值的、有效的社会成员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民主信念”[2]。这就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追求公平、公正和多元,该规范还规定:“不得无故限制学生在求学中的独立活动;不得无故阻止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得故意隐瞒或歪曲与学生有关的材料;尽力保护学生在学习、健康和安全方面免受伤害;不得有意为难学生或贬低学生,不得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国籍、婚姻状况、政治观念、家庭、社会文化背景或性别倾向,不公正地排斥任何学生参加任何课程、剥夺任何学生的任何利益、给予任何学生以任何有利的条件;不得利用与学生的职业关系谋取私利;不能透露在职业过程所获得的学生个人信息,除非是基于必须的职业意图或法律的需要。”[3]美国高校师德规范体现了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对待学生的具体要求。

美国高校师德规范的根基是法律,是由公民权利派生出来的,即作为一个公民或公职人员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修养,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和践行也是如此,而我国的高校教师师德规范大多基于传统文化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上,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这一职业往往被看作是理想的道德化身。“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一种相当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个人人格修养要求,在现实生活中,首先,这种要求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不仅要求太高,而且剥夺了教师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其次,这种要求在现实中很难有比较客观、科学、便于操作的考评体系,使得理想和现实之间形成很大的落差,不仅不利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践行,反而会扭曲教师的人格,无形中对教师、社会造成伤害。再次,中国大学英语教师是一支女性所占比例远远高于男性的独特队伍,一方面,这批女教师要承担和男教师同样的教学、科研和自身的进修、职业发展任务,另一方面,她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无法摆脱传统女性相夫教子的角色,这就使得她们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难,在无法减少工作数量和降低工作质量的情况下,在她们的体力和精力无法支撑现实的需求时,很多女教师只得放弃自身的发展机会。在男权思想仍然盛行的中国,女性在晋升职称和争取科研资助方面的弱势,使得女性在学校的话语权、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更处劣势,或者是由于女性在学校的话语权、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弱势导致女性在晋升职称和争取科研资助方面处于劣势,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对她们的要求没能很好地和对她们的关心结合起来,其间必然有不合理的地方。

那么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对学生评价、科研过程和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方面是否有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的、显性的、评价起来比较方便的师德规则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并平等地为他们提供学习指导和学习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关注。

(2)承认差异性,知道班级中学生在社会背景、语言技能、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差异,知道差异的价值,理解差异也是一种资源。

(3)理解公平地对待学生即意味着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学生,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即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留有发展的空间,即要因材施教。

(4)通过认可、肯定、鼓励等方式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相互信任和合作的氛围,并能理解而不是讽刺、挖苦学生所犯的错误,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信任感和归宿感。

在评估时应做到科学、公正: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公正的评估是教师对自己上课效果和学生学习结果的检查,评估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反映师德修养的显性标准。一个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要能利用形成性和终结性的评估方法指导、监控和评价学生,让学生参与整个评估过程,并能向不同对象汇报关于学生的评估结果。

(1)知道评估的重要性,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评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语言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2)知道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方法,知道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的各种方法,并能选择、设计多种评估方法,并利用这些评估方法推进教学,作出重要的教学决策。

(3)明白学生参评对学生成长、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评估使用的标准,和学生一起制定评估的目标和设计评估的方法。

(4)善于报告评估的结果,能清楚地和学生、家长、其他教师及行政人员交流评估的结果,使学生、家庭和整个社会从科学、公正、公开的评估体系中受益。

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拥有较好师德修养的教师无疑会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评估等实践中言传身教。科学、健全、公正、公开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应该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更是培养具有民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公民和人才的有效措施。民主思想和创新精神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关键,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石,在我国高校扩招、普及、绝大部分学生步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想熏陶的当代,通过英语语言承载的民主意识、创新思想,在中国人的青年时期奠定好基础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协作”和“尊重”:教师与同事关系。

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是教师在工作岗位中的横向联系,“协作”和“尊重”应该是教师和同事等关系处理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的工作中,对西方文明有更多了解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比其他许多课程的教师更容易做到:

(1)知道协作对职业成长的重要性,能与其他学校的教师或其他学科教师、政策制定者、专业教学研究机构成员等进行合作,促进自身职业的发展。

(2)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能让同事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善于吸收别人的知识和经验。

(3)积极参加各种教学专业组织,在专业组织中能相互学习,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相互尊重人格和名誉,尊重同行的意见和建议,保护同事的隐私,不在同事的背后闲言碎语、挑拨是非,不拉帮结派。

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许多方面都可以进行交流与协作,比如评价工具的设计、教科书、电子教案、课件的制作或其他教学资料的选择、教学、科研信息的交流,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乃至跨学科学习内容的设计,等等。对于工作量繁重、压力很大的女教师较多的大学英语教学队伍来说,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不仅能从同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拓展思路,少走弯路,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要知道当教师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思想、在活动中有合作精神、相互帮助时,教师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生也会受益匪浅。

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极力排除文人相轻、侵犯对方尊严、影响协作的种种行为。在交换意见和进行评论时,应该对别人的意见表示尊重,努力客观地对待同行的评价,分担学校管理中教师应承担的责任。总之,“协作”和“尊重”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师师德修养中处理同事关系的基本原则。

3.“诚实”和“学无止境”:教师对待学术的态度。

在大学校园里,不是只有学生才是学习者,教师也应把自己看作终身学习者,作为语言教师,更必须不断地学习无所不包的语言,文化,新的教学理念,等等,这既是客观现实的需要,又是教师发展的主观要求,而科研则是教师不断学习的有效途经之一。诚实、学无止境的理念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师对待学术的基本态度。接触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搞科研时,不仅要遵守诚实、不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不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这一基本原则,还有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即:

(1)积极履行向公众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尤其是西方文化知识、纠正各种错误思想和观点,提高公众的鉴赏力。

(2)在课题申报,数据资料采集、记录、分析和解释,成果公开、传播,成果审核、评价等过程的各个阶段,均应做到实事求是、客观诚实。

(3)在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遵照数据共享、思想共享、理论共享和成果共享的科学公开原则,加强交流与讨论,接受学术界检验。

(4)学无止境,不断探究。

首先,近几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学生数量猛增,而大学英语教师的数量却没能在短时间内满足扩招的需求,这使得大学英语教师上课的次数偏多;其次,许多高校把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看作是窗口课程,往往把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比例看作是学校评估、教学质量的一个显性标准,这就使得大学英语教师的压力更大了;再次,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进行了分级教学、网络自主化学习等教学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小班上课、分课型上课等,又给教师增加了新的负担。英语这门课程似乎所有上过学的人都学过,似乎所有人都有一点兴趣,所有人都会一点英语,也似乎是所有人都可以对英语教学发表意见,近年来,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都曾对英语教学提出这样或那样的看法,随之而来的则是教育界新的反思、思考,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虽然被全社会所关注是好事情,但也增加了教师的压力,而全国大学英语教师大多数没有到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语言和感受文化,中国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大都要考第二外语,这就增加了考英语研究生的难度,而即使考上研究生,很多学生也不得不在用途并不很大的二外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外语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数量少于其他专业,有的即使拿到了学位证书,在毕业后也要花很多的功夫才能真正在英语领域驰骋;在职的外语教师,有条件的大多教授英语专业的课程,而教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所教的内容往往和科研的内容脱节,所以很不容易出成果,因此在评职称时吃亏;在很多高校,其他专业的教授很多,英语专业的教授却少之又少,正如美国学者Freeman所说:培养一名外语教师要比培养其他专业的教师难得多,希望英语界的权威、专家、学者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在制定政策时能客观地、适合中国国情地推动大学英语教师这支队伍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科学、客观地保障大学英语教师乃至所有英语教师的利益应该是保证大学英语教师诚实、不断探究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

4.“克服困难,不断发展”: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

大学英语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是师德修养的重要环节,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而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则是决定大学英语这门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时代在变,人的思想观念在变,知识在变,生活在时代洪流中的学生必然发生变化。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把个人进取和职业发展看作是个人的责任,否则就可能出现职业枯竭。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只有教师自觉地完善自己,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特殊职责,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允许失败、分享成功、兼容并包,形成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坚持真理,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这应该是教师对待职业和学术的态度,也是师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三、结语

除了培养大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之外,大学英语教师还肩负着传播西方文化的特殊职责,使得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对大学英语的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应该有着和本课程紧密结合的特点。“尊重”和“平等”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尊重”和“协作”是教师之间和谐关系的基础,“诚实”和“不断发展”是科研和职业态度,这些是大学英语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不仅仅是教师本人的事情,更是大学英语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师德修养。

参考文献

[1]Freeman,S.A.What Constitutes a Well-trained Modern Language Teacher-[J].MLJ,1941,25:293-305.

8.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方略谈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169-01

教师身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张张懵懂稚嫩的脸庞,一颗颗天真无邪的心灵,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师德水平不仅仅影响孩子的这一个阶段,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影响几代人。因此教师必须要严苛要求自己,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平必须以师德修养为依托。

一、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授业解惑”的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对教育事业的伟大意义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不要因为教师工作的繁重和复杂而产生负面情绪,时刻铭记“我所从事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及投入不言而喻,从近年来教师待遇不断地提升便可充分展现出来。积极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地钻研、探索,勇于尝试、大胆创新,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探究出新的教学方法。教师绝不能停留于现有的知识面,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充实自己,扩大知识面。积极参与学校定期组织的教师评比、竞赛、观摩听课等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必定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二、爱每一个学生

教师每天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然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懂得去爱他的学生,爱学生与教育工作是一体的。当今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的行业精英哪一个不是从小学生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们未来社会的主导者及建设者。当这些孩子在我们的培育下一步步地成长,步入初中、高中、大学,教师的内心会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每个人都会对爱有本能的需求,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怀与爱护。师爱可以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温暖,当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他们会自然的产生情感的满足,进而激发起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这样的情感体验差生表现得尤为明显。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的不是溺爱、娇惯学生。这里的爱是指生活上的关心、情感上的关怀,学习上的引導帮助,爱是要与严格要求相统一的,教师在关心爱护学生的同时,要备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并积极地帮助其想办法进行改正。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感染学生,从而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三、为人师表、做好榜样

小学教师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是学生崇拜模仿的榜样。因此小学教师的言行举止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学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上去影响学生,同时还要注意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情感、道德、以及言行上去感染学生。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单一,基本是学校和家庭,除了家长,与之接触最频繁的就是老师,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的大。教师要想做好学生的榜样,在严于律己的同时还要具备仁慈、宽厚、无私、善良、真诚、坦荡等美德;在教学方面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探索、刻苦钻研。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身负的使命,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导者要时刻铭记“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只有高质量的教育,才会产生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做一名好的教师的前提是要给学生树立起好的榜样。在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同时自己应先以身作则,真正起到模范作用。

四、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师德修养的基础,师德修养的完成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氛围。学校应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积极提倡团结和谐、爱岗敬业、尊师重道、互敬互爱、尊重宽容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宣传优秀的师德事迹,大力倡导师德培养,充分利用宣传媒介以鲜活的实例,以及身边的楷模来感召每一位教师,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感染着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条件创设,使师德修养在教师的脑海中生根发芽,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在这样和谐文化气息浓郁的校园环境中,师德素养的提升不言而喻。

五、加强年轻教师的培训

加强年轻教师的培训,帮助其快速成长。可以采取老带新、一帮一的方式,即一位实践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带一名年轻教师,将其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并以其高尚的师德感染着他们,激励着年轻一代的教师加快前进的步伐。多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上示范课、公开课,创造其去名校学习的机会,多看多学,借鉴别人身上的优点及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使他们在不断地学习实践过程中建立起职业责任感,在不断地自我提升、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师德修养。

小学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及使命,对学生终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德修养是教育界从古至今一直讨论的话题。师德修养直接关乎学生的道德素养、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的发展,因此小学教师更应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进行自身文化、道德、思想的修养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焕宁,吴永力.浅谈师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8)

[2] 李兆敏.崔艳波.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是的小学教师师德修养途径与方法[D].上海师范大学,2014

9.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建设计划 篇九

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做一个师德高尚的人是我的追求目标,为了适应新形势,完成工作,锻炼自己,争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特制定该师德师风个人计划如下:

一、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

积极参加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辩别善与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在新课标下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这样才能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二、用理论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做一个高雅的人

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做到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做好笔记,同时写心得体会,使理论在头脑中形成影像,并将其应用于课堂,促进新课程的发展。

三、不断学习与反思,更新教育观念

坚持教学常规的基础上,要积极改革课堂教学,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新途径、新手段、新方法、新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听课是帮助我们成长的捷径,我要从有经验的老师那里多学,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知识在与就积累,做好读书笔记能是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经常反思是对自己和他人行为与观念的更深层认识。

四、严于律己,依法执教。

明确《教师法》中的各项要求,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热爱关心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

10.个人师德教师工作计划 篇十

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总结如下:

一。 对学生的了解不充足。

二。 对学生的训斥,责怪过多。

三。 师道尊严过于严重。

四。 没有做到第一时间接近学生,解决学生问题。

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改进我的教育教学行为:

一。 热爱学生,做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二。 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四。 做一位学生愿意接近的老师。。作为教师,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 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除了道德,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作为学生,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 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 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由此推断,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 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更大的影响。

11.教师个人师德修养计划 篇十一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青年教师自身师德修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事业发展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客观要求,是高校校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校风是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的有机结合,其中教风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而教风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师德师风的具体表现,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是建设良好校风的重要前提。因此,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是党和人民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1.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是尊重学生,要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尊重学生包括三个方面:

1.1有道德共识

尊重是人类各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基本伦理理念或最起码的道德共识。道德的关系体现了平等,没有尊重,就没有平等。从教育学讲,尊重也是教育的重要原则。因此,尊重人格,尊重个人的发展应该是教育的基础,也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道德基础。

1.2有健康氛围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成为与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遥相叫板的新的教育行为准则。“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同,逐渐成为新时代教师师德修养的根本表现。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较好的氛围,才有利于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1.3有民主意识

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当代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具有民主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我的实现。

2.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修养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长期、自觉地学习、锻炼、涵养和陶冶的过程,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水平。师德修养作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为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自我诊断、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自我锤炼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水平,其中包括依照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自我批评和自我解剖,包括在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情操以及达到的境界。

2.1教师道德素质在教师素质构成中更显重要

教师素质的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主要包括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教师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思想情操和人格品质。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本身和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和教师道德的外在表现。教师可通过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被称为“师魂”的教师道德素质将比文化素质更重要。

2.2师德修养的魅力将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

“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要求,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学生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等。教师的教育将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从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看师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3师爱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受当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多地偏向于对功利的追求,缺乏爱心,使许多学生在人生紧要关口,由于长期受老师的影响,而最终导致难以建立对社会的关爱。作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1]。

3.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修养中,肯定会存在各种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青年教师刚刚走上讲台,重新进入一个新的社会团体,还有很多的不适应性,常常表现出:情绪落差大、害怕、小心、孤独、无助、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情绪、自卑感等[2]。

3.2工作中有时责任感不够强,没有全身心投入在教育事业上。没有一个较好的标准要求自己,责任意识较为薄弱,主动性不够,缺乏爱岗敬业精神。面对困难缺乏一股积极向上的拼劲,没有用良好的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

3.3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不善于团结合作。有的教师工作中总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集体观念不强,嫉妒他人的进步和表彰,与他人不能很好地团结合作 [3]。

4.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

新时期国家提出了“人才兴国”战略既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也为其道德素养培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新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也给青年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对此,高校青年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加强师德素养的培植。

高校青年教师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途径很多,总的来讲,应当重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4.1提高文化素养,是青年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

青年教师自身师德修养是一种理智的、自觉的活动,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为此,教师必须把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放在首位。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着理论实践与行为实践都相对不足的弱点,表现为理论实践上需要更渊博,行为实践上需要更深厚。这就需要高校青年教师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风尚,展现出良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

4.2提高政治素养,是青年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随着高校扩招,更多的年轻教师会陆续走上教学、教育管理的岗位。青年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才能使党的教育事业不断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具体地讲,青年教师应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信念,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党、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4.3提高科学素养是青年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和交叉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潮流,两大门类科学相互汇流加剧。这就需要高校青年教师做到既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 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广泛吸纳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来丰富自己,增强自身知识结构的全面性,以培养全方位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4.4提高身心素养,是青年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高等学校学科众多,专业密集,因而其多元价值观的融合和冲突特别显著。如东方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人文主义价值观与科学主义价值观,社会本位价值观与个人本位价值观等等,无不相互渗透,彼此撞击。[4]在这错综复杂、多元共存的精神空间里,青年教师往往萌生种种不健康的价值取向。要改变这种状况,青年教师应端正自己的价值取向,修身正己,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素养。

参考文献:

[1] 彭国芳. 新时期师德修养的意义、作用和途径[J].企业家天地,2009, (4):113-114.

[2] 李培园,曾玮. 高校青年教师健康状况与投入的经济学分析.成人教育,2010

[3] 崔姗. 肖禹蓁. 试论青年教师道德修养.科技信息,2009, (8):69-70.

[4] 金薇吟.高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多视角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6

作者简介:张静(1982-),女,内蒙古包头人,包头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临床科助教,医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临床教学。

12.幼儿园教师个人师德计划 篇十二

4、要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教师依法从教水平,要加强时事政策的学习,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5、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杜绝体罚、变相体罚现象,完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使师表工程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二)、树形象,端正教育思想。

1、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教育教学计划,刻苦钻研业务,积极投身岗位练兵,人人争创“师德标兵”。

2、全体教师唱响职业道德的主旋律——爱,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爱国、爱民、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定期开展师德标准的形象讨论,树立本校师德形象闪光点。

3、继续开展以“展师德风采,创优秀群体,树教育新风”活动,以先进的思想教育人,以先进的事迹激励人,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

4、让每位教师牢记依法治教、以德育人,坚定执教信念。

(三)、强化机制,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

1、建立健全以园长为首的师德建设领导机制。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组长职责:负责师德师风建设的全面工作,制订计划和总结,实施考核和奖惩。

成员职责: 执行计划,进行考核,对违反师德师风一般现象及时进行处理,批评教育并上报组长处。

2、建立健全师德规章制度,对为师不德,为师不良,造成恶劣影响者,及时作出处理。对违反师德师风规范情节较轻,造成不良后果有一定程度影响的,对当事人给予责令检查、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当年年度考核评定为基本称职及以下,并不得参加评优、晋级和正常晋升工资;对违反师德师风规范情节较重,造成的不良后果有较大影响的,给予当事人年度考核评定为不称职,调离教师工作岗位;教职工发生重大违反德师风规范的行为,中层领导或教师不按规定要求不报,造成迟报、谎报、瞒报的,给予相关责任人通报批评,责令检讨,当年不得参与评优、晋职、晋升处理。

3、建立健全师德评价与管理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增强全体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教书育人的强烈意识。学校建立师德师风优秀教师表彰制度,每学期评选表彰师德师风优秀教师一次学校认真总结师德师风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作好宣传,扩大影响。

4、坚持把教职工师德考核的结果纳入教师教学月岗位考核和教师的职称年度考核内容,与教师岗位聘任、晋职晋级、提干评优等切身利益挂钩。

四、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学习材料

5、学校每学期都要广泛向教职工、学生家长及社会群众征求对本校师德师风建设意见一次,根据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制订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到位。

四、师德师风建设学习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文件

幼儿园教师个人师德计划篇三

俗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早已为古今中外所共识,几乎成为不言自明的常识。因此,我在此写下师德计划:

一、热爱幼儿。

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对于特殊儿童要正确对待,不歧视他们。支持客观、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个幼儿,善于发现儿童身上的积极因素,并鼓励幼儿追求进步。勇于承认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勇于接受领导和家长的正确意见。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严格要求幼儿不偏爱、不溺爱幼儿,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方。

二、爱岗敬业。

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安心从教,踏实工作。热爱幼儿园,关心幼儿园的发展。尽心尽职地做好本职岗位上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树立榜样。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出发认真贯彻落实教学常规,不随意迟到、早退、中途擅离岗位,使用手机不影响工作,随时随地给幼儿良好影响,不随意发牢骚,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真心诚意对待幼儿,成为他们的“伙伴”。不传播有害于小朋友身心健康的错误言论。

三、为人师表。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仪表大方得体,语言规范、健康、准确、纯洁,日常行为文明。思想作风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工作作风认真严谨,讲求效率,待人处事光明正大,诚实守信,生活作风端庄大方。做到尊老爱幼、邻里团结。

四、严谨治学。

认真务实,不马虎;勤奋好学,接受继续教育,在原有学历的基础上,获得高学历。明确本职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减少和避免工作上的差错,深入研究有关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系统钻研有关的专业知识,广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积极承担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认真撰写论文,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工作中有改革创新精神。

五、依法执教。

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参加政治学习活动,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学习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法律法规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重视素质教育。

六、尊重家长。

主动、经常地与学生家长联系,每学期对家居本镇范围内的幼儿至少家访一次,相互配合教育幼儿。尊重幼儿家长,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虚心接受幼儿家长的正确批评。向学生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的方法。

七、廉洁从教。

不利用工作之便,从幼儿家长中谋求私利;以事业为重,以幼儿为重,不随意请假,调课,服从组织分配,接受工作乐意。有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

八、团结协作。

正确对待自己,待人处事冷静、谦逊,正确对待他人、对同事尊重、关心、爱护、帮助、负责、理解;坚持原则,不做“好好先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开展有益竞争,不搞知识“封锁”,搞好群体创优;热心帮助他人,乐为他人工作创造条件。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为集体建设出谋划策;热心关怀集体中每个成员,支持集体中领导成员工作。遵守园规园纪,维护集体荣誉,敢于参破坏集体荣誉的言行开展批评和斗争。

13.教师个人师德修养计划 篇十三

个 人 达 标 计 划

一、指导思想

人们称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自古以来就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面向21世纪,我将以塑造良好教师形象为方向,以关注孩子生命为己任,以关心孩子成长为目标,在不断充实、完善自我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达到的目标

1、为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个人素质。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

2、通过个人品性、品行修养做个名副其实的文化人,真正成为授业、传道、解惑的师者。

三、具体措施

1、拥护党的领导,响应党的号召,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做到为人师表。

2、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通过读教育专著,学师德规范,学师德先进个人的事迹,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彻底转变师德观念。关心国家大事和时事,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大脑,使自己在义务上、思想上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做创新型、科研型教师。

3、以诚相待,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我会努力用真情教育学生,用真爱感动学生,在帮助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本”,处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让学生在与老师相处的过程中明白“诚信”的内涵,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做事。教师一言一行都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学习负责,做学生可以信赖、值得尊敬、言行一致的教师。

4、更新师德观念。以往认为只要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关心了学生的学习就行了,其实这是不够的。教师不仅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还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自己的内涵,要提高教育艺术水平。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好每一个孩子。教师是孩子的心中偶像,对孩子的影响随处可见。因此作为教师,我将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细微变化,利用座谈等形式与之沟通,做让家长、孩子、学校认可和值得信赖的教师。

6、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学习心得体会,进行一次师德自查反省自己行为,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成为师生满意,社会信赖的教师,建立学生意见簿,随时了解学生的所需,改进自己的工作。

7、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咨询活动。了解心理发展基础知识,愉快接受教师的角色,更好地搞好本职工作。

14.教师个人师德修养计划 篇十四

关键词:教师;幸福;师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5-0014-04

幸福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所能提供的幸福资源,离不开一定的物质、生理基础,但这些外在条件(影响主体幸福的客体因素)不是主体在有限的生命时段里能够完全左右的。况且,“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大量事实启示我们,主体内在的幸福能力是更为根本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幸福并不是给定的,人生幸福是可以由自己把握的,是可以积极追求和争取的。因此,“幸福能力”一词几乎成了每一部幸福论著作的关键词,幸福能力也即“发现、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能力”[1],是一种最内在、最核心、最本质的主体生命力量。

教师幸福能力既包括技术性能力(如完整的知识结构、高超的教育能力、高品位的审美素养),更指向教师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品味人生意义的能力。后者是教师实现幸福人生的德性能力。教师幸福“首先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精神品位和德性”[2]。教师幸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首先是一种价值生活能力,是一种德性能力。如果借用木桶理论来描述教师幸福的主体条件,用木桶容量隐喻整体的教师幸福能力,那么教师幸福的所有技术性能力均可算作“桶帮”,而“桶底”则是德性能力。“桶底”不结实,“桶帮”再高也无法承载幸福之水。从这个意义上说,狭义的幸福能力(也即德性能力)是教师幸福的心性基础。

一、教师幸福失落:自己的幸福别人说了算

当前,广大教师对于自身的职业满意率低,缺乏自豪感,大面积地存在着职业倦怠和“弃教改行”的念头,压力重重、身心疲惫、激情缺乏、意义失落,模糊了三尺讲台的神圣和风采。从总体上说,以使人幸福为己任的教师,生活得并不如意,并不幸福。教师幸福何以失落?教学压力增加,家长要求提高,教育复杂程度加深,社会分配差距拉大等,固然都是阻碍教师追求人生幸福的客观原因。但我们不能不深思教师自身的幸福能力问题,不能不从幸福与主体的内在联系中寻找原因。

(一)幸福体验,在“自我神往”中失落

教师,曾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度扮演着圣人的崇高角色。正是这种拔高的文化定位给教师职业贴上了幸福的标签,披上了幸福的光环,营造了幸福的幻象。然而,幸福不是挂在嘴边的标签,不是脑海里的幻象,幸福是融于生活过程当中的主体实实在在的感受,没有幸福感就无所谓幸福。“高尚、崇高只是一种来自外在的评价,而幸福是行为主体的内在体验,只有与人的内在情感体验相联系的活动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永恒的活力”[3]。全社会都用圣人的标准去要求教师,势必形成一种幸福观的文化心理强势,迫使教师明知其不可而为之,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世人设定的幸福标准——清高、节制、不染尘俗,甚至扭曲自己的内心意愿,舍弃正当的俗世欲求,当起了不折不扣的苦行僧。被圣化的教师幸福舍弃追求幸福的日常生活过程,远离“琐碎”“庸常”的俗世生活,企图以圣人的幸福来替代凡人的幸福,从而失去了现实生活的根基,掏空了教师幸福的现实内容。如此,教师只有在无休止地对幸福的“神往”中寻求安慰,教师幸福成了镜中花、水中月,个体真实的幸福体验失落在可望而不可及的假象之中。

(二)幸福标准,在“角色扮演”中失落

教师一直被视为社会代言人,教师从履行职责的第一天起就不得不“扮演”被社会规定的角色,角色规范构成了教师职业活动的外在律令。很多教师试图以幸福的外在尺度来替代内在尺度,结果造成了“自己的幸福别人说了算”的困境。如此,“在“扮演”中,教师的角色自我不断膨胀,个性自我日渐萎缩,教师生活的内在价值基础日渐动摇和脆弱。在“扮演”中,教师依据一种被教化和灌输的幸福标准来体验“自己”的幸福,而实质上,这只是他人评说的没有自我内核和内心根基的幸福。个体内在的幸福标准受到外部给定的幸福标准的强制,成了漂游不定的浮萍,主体只得依赖于外界和他人的评价,人云亦云地生活在他人的话语中,而无法把握自己的幸福。或者,他们对自己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无法自知,处在幸福的混沌状态,要么内心焦虑地艳羡别人,要么心性麻木;或者,他们的幸福体验因难以深入内心而不强烈、难持久,不足以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抚慰,不能唤起生命力量的涌流。

(三)幸福态度,在“生存病态”中失落

人的生存病态集中表现为幸福病态,即主体不健康的幸福观念和求福行为。幸福不是上天的恩赐,不是免费的佳肴,幸福只能在积极的追求中获得,甚至可以说,幸福就是一种积极的追求。没有追求,就没有幸福;消极、被动、不合理的追求,会导致幸福病态,将与幸福之途南辕北辙。

“幸福的最大病态是享乐主义。在这种状态下,幸福等同于俗福”[4]。文化传统中及时行乐、崇尚俗福的享乐主义幸福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负面影响,使得幸福病态成了当今社会一个普遍性事实,并有不断加强的趋势。教师在对待个体人生幸福的态度上,也不同程度地沾染了幸福病态:一些教师奉行享乐主义,把幸福与感官快乐、物质享受等同起来,无视幸福的精神性和超越性,只讲俗福不求雅福(幸福的精神性),轻则降低了幸福的层次和强度,重则走向了幸福的反面。纵情享乐必然走向失乐,对俗福的沉溺会降低或破坏教师对其真正的幸福——雅福的领悟力和感受力,像毒品一样消解着教师幸福能力。

同时,节欲主义主导的教师幸福观依然存在。他们大多属于生存型教师,人生目标不高、成就动机低下、不愿接受挑战和风险,只是因为职业稳定、挑战性小而选择从教。他们对于生活欲望的克制蕴含着“退而求其次”的无奈和宿命的意味。他们也渴望幸福,但这种渴望不是积极地正向“趋乐”,而是消极地反面“避苦”。以制欲为手段,没有主动发展的欲求,充其量也不过是苟且偷生,不仅扼杀了主体追求幸福的意志努力,而且必然会带来另一种心理病态——以阿Q精神来寻求自欺和解脱。

二、教师幸福:一种基于师德的心性能力

亚里士多德最早完整地论述了“德福一致”思想,得出了两个著名论断——“幸福即是某种德性”,“幸福即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5]。据调查,年收入6万以上教师的幸福感并不高,年收入和教师幸福感并不呈人们期待的正相关的关系。[6]相反,职业倦怠、寻思跳槽的现象恰恰发生在不少薪水高、业务强的教师身上。可见,德性能力的缺席成了制约教师幸福能力发展的瓶颈。师德的创生意义在于,它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和创造幸福人生的根本动力源泉。在这个意义上,师德修养和教师德性成长的过程即教师幸福能力提升的过程。

首先,德性是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是个人实现幸福必备的心性条件。

从总体上说,德福一致具有必然性,虽然时有“好人命蹇”的错觉,但德性与幸福是基本一致的。从雅福的角度来看,德与福具有同一性,孔子所言“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就说明德性本身具有自我肯定、自我实现和超越牺牲的性质。德性与雅福之间的统一性,体现了伦理学上德福一致原则的精神实质。从人的终极追求上讲,与幸福一样,德性本身就可以成为人生的追求目标,这个目标本身就具有自足性和终极性。“如果生命离开德性的润泽,宇宙即蹈于虚空和诞妄……一个没有德性的人根本就无法获得幸福。与此同时,一个幸福的人就不可能没有德性”[7]。

其次,师德对于教师幸福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心性条件。

教育是一项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加完善的事业。教师的职业生活过程既是一个育人的过程,也是一个育己的过程;既是一个成人的过程,也是一个成己的过程。教师既要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从业者,又要成为拥有幸福人生的人,两者在价值目的上是内在统一的。无论是成人还是成己,师德都是必须的和首要的心性条件。作为职业人,教师的首要职责是育人成人,教育的成功和职业理想的实现是教师幸福的重要源泉。“德性具有实践的品格,德性的履行是一种实践,是产生巨大外在价值的根据”。“德性的力量也就是把责任的‘应该’转变成‘现实的力量’,在自己的社会角色中,履行自己的职责,去尽自己的职守。[8]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对学生心灵的成长、教育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是激励教师从敬业走向乐业的动力性因素。一个师德素养低下的教师,既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和智能成长,在事务的层次上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做到敬业履职;也难以创造性地提升自己教育生活的品位,美化和魅化自己的职业生活,在审美的层次上享用教育生活之美,做到乐业忘我。

总而言之,师德不仅解答了教师面对职业的诸多问题,而且解答了教师面对个体人生的问题。师德是教师追寻人生幸福的一种德性能力。教师幸福感的获得,必须有教师德性的引导和支撑。在化解职业压力、发掘教育之美、超越“教育工匠”境遇的过程中,师德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心性基础和内在力量。

三、“按德分配”:幸福指引下师德修养的内心法则

探讨师德与教师幸福的内在关系,最终要落实到教师如何实现人生幸福的途径与方法上,落实到教师幸福能力的培养上。据楼世洲等人对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的调查[9],有51%的教师认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主要途径应是“加强自身修养”,有22.9%的教师认为应是“强化师德教育”,有21.6%的教师认为应是“制度保证”,另有少量教师(4.5%)认为是“其他途径”。可见,对于教师的德性成长,师德教育是外因,师德修养才是内因。这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德性培养重在“养”,通过内心修悟达致柏拉图所言的“心灵转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德性的养成不只是被动接受一大堆道德理论和规范,而必须在内心深处积极地悟解道理,培养情感,磨练意志,进而提高德行能力。当前师德修养面临困境的症结在于:师德修养中教师幸福的价值缺席和教师主体的角色逃逸,导致人的道德实践不能深入内在心灵。应对当前师德修养困境,当务之急是找回教师的主体地位,确立教师追求个体幸福的价值目标,把教师幸福作为师德修养乃至整个师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让教师主体在自己真心悦纳的人生目标指引下自觉地付出修德的努力。

师德修养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克服自我评价“泛道德论”。正确的义利观是义与利的统一。教师不是一种单纯的“义务人”,而是拥有相应权益的主体,不能把利看作是恶的东西而加以排斥。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有着利益牵挂和俗世欲求的普通人。那种排斥教师利益的道德本身是不道德的,排斥教师利益的师德修养也是不道德的,是缺乏感召力和生命力的。排斥教师的俗世利益,实质上就是否定教师作为普通人的事实,把教师逼入虚幻的生存“真空”。教师首先要戒除把自己“圣化”的心理,基于一个普通的俗世的人的生存事实来谋划自己的人生,把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视为一种正当行为,而不是一个道德问题,理直气壮地追求自己的正当利益。教师尤其要克服自我评价中的“泛道德论”倾向,确立师德评价(包括师德自我评价)的合理边界。正确的义利观是教师利益得以实现的根本,也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动力之源。

教师幸福指引下的师德修养,要求教师确立“按德分配”的内心法则。“按德分配”指的是社会资源和利益按照个体的德性能力和德行表现进行分配,让有德尚德之人得到更多的资源和利益,即让“德”者有所“得”。“按德分配”原则是“德福一致”思想的具体化和生活化,是建设现代诚信社会的基本原则。坚持“按德分配”,不仅要在社会层面积极营造“按德分配”的道德环境,构建“按德分配”的社会,更要从教师主体的层面确立“按德分配”的内心法则。一方面要确立由“德”而“得”的合法性,戒除羞于言“得”的心理,积极追求所得;另一方面要正确看待“得”。

首先,“得”是一个整体目标,不只是物质利益的实现,也包括精神利益的获得,即心有所得。在精神利益层面,“得”与“幸福”是同一的概念,主要是指以成就感、价值感、崇高感、舒适感等情感体验为内容的幸福感的获得。道德对于主体的利益主要是精神利益,加之教师职业的精神性特点,师德修养应重在精神利益的获得(比如成功的快慰,学生及社会的敬重),而不能片面地以物质指标(比如金钱)来衡量“得”。必须指出的是,如何看待成功是影响精神利益之“得”(即幸福)的重要因素。没有成功的体验,幸福就会大打折扣,但不能把成功当成修德的全部目的,修德的目的是实现幸福的社会和幸福的人生。换言之,幸福才是目的,而成功只是目的的一个方面。正如罗素所言,“成功只能是幸福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不惜以牺牲其他一切来得到它,那么这个代价是太昂贵了”[10]。对成名成功的狂热追求,会导致人忘掉德行的最初目的;名利思想太重,最终会毁掉自己的幸福。其次,“得”不是一个只在修养行为结束时静态呈现的终结性目标,而是与德行实践相伴的动态发展的过程性目标。正如旅游观光,不只是美丽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寻佳觅胜的过程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人生哲理的领悟。师德修养之“得”讲究日积月累、日修日得,讲究心灵敞放、积极体悟,讲究情境交融、虚功实做。

对教师而言,人生幸福并非一个旗号、一种遥不可及的“神往”,教师可以通过实实在在的主体努力自主把握自己的人生幸福。师德是教师幸福的心性基础,德性能力是教师幸福能力的灵魂。教师幸福的积极追求与师德修养的结合,是提升教师幸福能力和超越当前师德困境的必经之途。面对自己的职业人生,教师应当加强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唯此,教师才能享受自己的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3]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92,201.

[2][4]檀传宝.教师伦理学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1,45.

[5]亚里士多德.尼可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4.

[6]韩竹青.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幸福感问卷调查与分析[D].青岛大学,2012:32.

[7]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8]陈根法.论德性的意义和价值.复旦大学学报[J],2002(3):107.

[9]楼世洲,蔡志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6):43.

[10][英]罗素.罗素文集(第一卷)[M].靳建国,等,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307.

上一篇:2015上报建设项目施工计划的请示下一篇:小学生日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