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水平考试的知识点分析

2024-07-30

高二政治水平考试的知识点分析(共15篇)(共15篇)

1.高二政治水平考试的知识点分析 篇一

一、存款储蓄利国利民

1.存款储蓄的形式

(1)活期储蓄

(2)定期储蓄

2.邮政储蓄:邮政部门具有点多面广、传递快、营业时间长、假日不休息等特点。既可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又可以更方便的吸收社会闲散资金。

3.我国对公民存款储蓄的原则:“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

4.存款储蓄的作用

(1)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

(2)调节市场货币流通。

(3)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债券和商业保险

1.债券

(1)债券和股票的异同。

同:债券与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是集资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异:首先性质不同。其次,受益权不同。第三,偿还方法不同。

(2)类型:根据发行者不同,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

政府债券:主体是国家,其特点是: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

金融债券:主体是金融机构。其特点是:安全系数较政府债券低,但比公司债券高;利率一般高于政府债券和银行存款;可以进入一定的市场流通转让,流通性较强。

公司债券:主体是公司。其特点是:公司债券期限一般比较长,风险较高,但往往收益率也比较高。

2.商业保险

(1)公民购买商业保险是一种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

(2)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区别

社会保险商业保险

性质解决大多数社会

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建立在商业原则的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给付标准只保障其基本社会水平保障项目广泛,给付标准较高费用大多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或由政府承担完全由个人负担保险依据国家和有关部门统一规定被保险人的需要保障范围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保障项目广泛,保障范围大小与缴纳的保险费成正比。

(3)分类: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4)作用:为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2.高二政治水平考试的知识点分析 篇二

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方法简介

(一) 国外测度方法

Rapp和Rozek是最早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进行量化分析的研究者, 他们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并分别用0到5之间的整数来定量的表示。由于这种方法简单方便, 所以之后在不少文献中被采用, 如Oxley J E (1999) ;Smith PJ (2001) 。但是Rapp-Rozek方法主要依据一个国家是否制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 而忽视对法律条款实施实际效果的评价;其次, 该方法所采用阶跃型整数来表示一个国家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 粗略的划分标准极有可能把保护水平相差较大的国家纳入同一个等级, 把相差不大的国家纳入两个等级, 区分显然不够细致。Ginarte和Park在Rapp-Rozek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为深入的度量方法。他们将测度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指标划分为保护的覆盖范围、执法措施、保护期限、是否为国际条约的成员、权利丧失的保护五个类别。其中, 每个类别又包含了若干个子指标。同时, Ginarte和Park规定每个度量指标在整体评价体系中各占1分, 每个类别中各指标得分之和除以该类别中的指标个数即为该类别的得分, 5个类别得分的累加和即为量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事实上国内有学者根据Ginarte-Park方法对1984年至2004年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进行了评定, 测评结果见 (表1) 。同时, 为了更好的进行比较说明, 这里也给出根据Ginarte-Park法测定的亚洲和欧美部分国家1975年至1995年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测评结果见 (表2) 。比较 (1) 和 (表2) , 可以发现, 早在中国第一次修改《专利法》和加入PCT后的1994年, 按照Ginarte-Park方法进行测评, 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为3.19, 这个保护水平已经达到了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到2001年, 中国第二次修改《专利法》之后, 我国的保护水平已经达到了3.86 (Ginarte-Park方法) , 这已经达到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九十年代的水平, 远远超过了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从 (表1) 可以看出, 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从1985年到1992年基本没有变化, 从1994年到1998年也基本没有变化, 而从2001年到2004年则都是3.857, 数据显示的结果和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水平进程也有着明显的不符。显然, 这是一个不符合常理并令人困惑的结果。正如韩玉雄等人所强调的, 正是因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中国先后曾于1991年、1994年二次被列入“特殊301条款”重点监视国家名单, 而2001年发生的DVD专利费风波, 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Ginarte-Park方法所测度出的水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Ginarte-Park方法虽然有效地克服了Rapp-Rozek测度方法中阶跃型整数无法准确表达不同保护等级间的差别的缺陷, 但却仍忽视了采用静态指标所度量出的保护水平与实际的保护水平可能存在显著差异的事实。换言之, Ginarte-Park方法也没有考虑到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条款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执法效果问题。对于司法制度比较健全的西方发达国家, 采用Ginarte-Park测算出的指标与实际的保护效果或许没有显著的差异。由于立法与司法非同步发展, 司法过程中任何微小环节的偏差, 都有可能导致采用静态指标所测量出的保护水平与实际保护水平之间的差异。

(二) 国内测度方法

为了更好地反映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实际情况, 单晓光、许春明、韩玉雄等人指出, 完备的法律条款若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那么其保护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 一个国家知识产权的保护强度应是知识产权立法强度与执法强度指标的综合。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 对Ginarte-Park方法进行了修正。定义“执法力度”也是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变量, 其值介于0到1之间, 0表示法律规定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完全没有被执行, 1表示法律规定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完全被执行。其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标体系的具体构成如下:设P (t) 表示一个国家在t时刻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 L (t) 表示该国在t时刻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强度, E (t) 表示该国在t时刻的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强度。知识保护水平用公式表示为:P (t) =L (t) ×E (t) 。其中, 将影响E (t) 的因素四个分别归纳为:社会的法制化程度、法律体系的完备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国际社会的监督与制衡机制。该修正模型认为对知识产权保护产生影响的其他环境因素都可以通过上述指标间接地得到反映。此外, 许春明和单晓光教授也对测度知识产权的保护强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认为执法力度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衡量分别为:司法保护、行政保护、经济发展水平、公众意识和国际环境。五个指标的权重系数一样。

二、修正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方法

(一) 修正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在参考Ginarte-Park的测度方法、韩玉雄和许春明的测度方法的基础上, 本文对已有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方法进行了修正, 重新设定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本文对原有测度方法的修正是基于中国现行知识产权保护执法环节上仍存在纰漏的认识基础之上进行的。一般常识告诉我们, 完备的法律条款并不意味着无缺的司法效果。对于知识产权保护也同样, 即使一国的法律条款再完备, 若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实际的保护效果依然会大打折扣。1992年以后, 为了迎接即将加入WTO体系带了的挑战, 我国对现行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做了一系列全面的修正。2000年、2001年分别对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做了有针对性的全面修正, 修订后的知识产权立法标准已经全面符合了以TRIPS协议为核心的国际保护标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疏忽, 国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正在形成阶段, 因此, 在实际过程中, 相对日益完备的立法体系, 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过程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所以, 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构建中, 仍然引入执法力度指标。具体指标构成示意图见 (图1) 。

在本文构建的测度指标体系中,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仍是知识产权立法强度指标与执法强度指标的综合, 具体的水平测度公式表示为:P (t) =F (t) *L (t) 。其中P (t) 表示国家在t时刻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状况, F (t) 表示国家在t时刻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 L (t) 表示国家在t时刻知识产权的立法强度, 也就是t时刻Ginarte-Park方法测度出来的知识保护水平。其中执法力度F (t) 的值介于0到1之间, 0表示法律规定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完全没有被执行, 1表示法律规定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完全被执行。在这里我们将F (t) 的衡量指标设定为六个指标, 分别是:社会的法制化程度、社会法律体系的完备程度、经济发展水平、行政保护及管理水平、社会公众的意识和国际社会的监督机制。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诸多影响因素,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必定涉及到更多、更深入的指标, 我们这里所设定的指标也只能粗略地反映出现有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水平。

(二)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指标概述以下将对指标体系具体说明。

(1) 社会的法制化程度及其度量。法制化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不同的法制环境下, 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规范是不同的。在一个完全法治的或是法制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中, 人们的行为普遍以社会公众认可的基本法律框架为约束;相反, 在一个法制化程度较低的社会中, 人们的行为自由、随意, 普遍不受社会公法的约束, 与法制约束相冲突的事件频繁发生, 有法可依但执法不力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 可以说一个社会的法制化程度必定是影响执法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衡量一个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大小时, 对其整个社会法制化程度的考察不能不算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一般来讲, 一个国家的法制化程度通常是以该国拥有律师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衡量的。在英美等发达国家, 律师占总人口的比例都超过了千分之一, 而其他工业化国家也都超过了万分之五。按照国际惯例, 当一个国家的律师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万分之五的时候, 就可以认为这个国家的法制化程度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方法的指标体系构建中, 我们规定, 一国拥有律师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或超过万分之五时, 赋予社会法制化程度的分值为1;当律师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小于万分之五时, 社会的法制化程度的分值为实际比例再除以万分之五。

(2) 法律体系的完备程度及其度量。虽然立法强度指标已经包涵了对一国知识产权立法强度的衡量, 但我们仍不妨设立一个法律体系的完备程度指标来完善我们整个的指标体系。对于此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 一般而言, 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只规定了保护的主体和客体, 而法律对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司法处置一般要通过其他法律体系执行, 如民法、刑法。那么很简单的假设是, 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必然就会有法律涉及不到的“真空地带”, 当事人极有可能通过各种手段来规避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如此一来, 在知识产权保护执法过程中就会产生漏洞, 就有可能导致司法歧义甚至无法执行。第二, 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都是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发展、完善起来的。西方发达国家经过数百年的司法实践后, 法律体系才基本完备。对于中国而言, 第一部宪法自1954年才开始实施, 现行的法律体系还存在很多漏洞, 有不少应被法律覆盖的领域至今仍然还是空白;有部分法律条款甚至自相矛盾。作为法制不断健全发展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法律体系的现实国情显然不够完善。因此, 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显然也会受一个国家法律体系完备程度的影响, 当法律体系越完备时, 其执法的有效性就越大, 反之, 执法有效性则越小。一般而言, 一个国家立法的时间越长, 司法实践就越丰富, 法律体系也就越完备。因此, 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方法的指标体系构建中, 我们用立法时间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的完备程度。我们假设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完善需要100年, 当立法时间达到或超过100年时, 法律体系的完备程度分值赋为1;当立法时间小于100年时, 法律体系的完备程度分值为实际的立法时间除以100。

(3) 行政保护效能水平。现实中拥有良好的法制化环境、具备完善的法制体系并不能意味着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执法效果。在执法过程中, 行政保护效能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知识产权执法强度的指标之一。行政保护效能水平可以分解为行政保护水平与行政管理水平两部分, 它是政府切实保障权利人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关键。高效、廉洁、专业的政府管理机构及其公务人员的配备是知识产权执法顺利实施的最基本保证。行政保护和管理职责的明晰, 行政部门及人员管理水平的提高, 行政监督体系的加强, 都是加强一国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强度的有效指标。考虑到对行政机构数量及效能具体考核的复杂性, 本文以知识产权创新的主要构成部分———专利案件的立案量与结案量之比来表示行政保护效能水平的高低。一般来说,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较强的发达国家, 其专利行政执法案件的年结案率通常达到95%以上。因此, 我们规定那个, 当年专利执法案件立案件数占结案件数的比例达95%及以上为最优行政保护效能标准, 符合这一标准的赋予分值1, 低于这一标准的以当年立案件数占结案件数的实际百分比除以95%计值。

(4) 经济发展水平。Rapp和Rozek1990年的横剖分析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正相关。显然, 这一结论可以从二个方面得到解释:第一, 司法是有成本的, 任何国家都会把司法水平保持在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范围内;第二, 国民的守法意识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人们只有在满足安全、生存等基本生存需要的情况下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需要, 才会考虑遵法、守法、诚信等更高境界的需求。我们很难想象, 一个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人会把知识产权保护放在较高的地位, 在解决温饱与知识产权保护的选择上, 解决温饱是必然的选择。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方法的指标体系构建中, 我们采用“人均GDP”作为度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值得说明的一点是, 本文认为, 近年来在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突出的贫富差距问题, 似乎也是衡量一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影响因素之一。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两个国家拥有同等的人均GDP水平, 但其中一国存在显著的贫富差距, 而另一个国家国民收入分配则相对均等, 那么, 对这两个国家来讲, 即使拥有同等的人均GDP, 但可能由于贫富差距的存在, 国民的素质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 也不能被认为拥有同等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按照国际惯例, 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表示一国贫富差距的状况。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差距悬殊。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都在0.24-0.36之间。这里, 我们以0.4作为衡量的标准。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方法的指标体系构建中, 我们采用人均GDP与基尼系数两个子指标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其中, 人均GDP指标:按照国际标准, 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公认人均收入标准为2000美元, 因此, 我们规定, 当人均GDP到达或超过2000美元时, 赋值为1, 少于2000美元时, 以当年的实际人均GDP除以2000。基尼系数指标:按照国际惯例, 以0.4为衡量标准, 基尼系数低于或等于0.4时, 赋值为1, 高于0.4时, 用0.4除以当年的基尼系数。最终, 将人均GDP与基尼系数两个子指标的值相乘, 以表示经济发展水平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影响程度。

(5) 社会公众意识及其度量。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也是衡量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相对不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是在近年培养起来的。相对发达国家公民的知识产权维权意识, 中国公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 这也是导致我国近年来侵权事件高发、盗版泛滥的重要原因。只有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观念深入社会公众人心, 形成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知识产权的保护行为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社会公众的受教育程度与知识产权意识具有相关性, 一般认为, 受教育程度越高, 也相对拥有较高的知识产权意识。因此, 可以用“成人识字率”来测量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 其“成人识字率”普遍达到或超过95。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方法的指标体系构建中, 我们规定当“成人识字率”达到或超过95%时, “成人识字率”的分值为1, 当“成人识字率”分值小于95%时, 以实际的比例除以95%。

(6) 国际社会的监督及其度量。WTO框架下知识产权的保护也不再只是一个国家国内立法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讲, 已经成为一个反映国际贸易公平与否的衡量标准问题。任何贸易组织的目的都是要维护成员国公平贸易的基本秩序。WTO框架明确规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标准及争端解决机制, 是监督其成员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的有力武器, 任何执法力度上的偏差都能在争端解决机制下的到及时、有效的调整。因此, 在当前日益开放的国际贸易背景下, 只有加入WTO体系, 一个国家才能在更加公正的国际监督环境下实现贸易的公平竞争。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方法的指标体系构建中, 本文把是否加入WTO体系作为衡量国际社会监督的测度指标。设若一个国家是WTO成员国, 则国际社会监督的分值赋为1, 否则为0。值得说明的是, 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法力度都不会随着加入WTO就会出现一个质的飞跃, 加入WTO也并不意味着该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现实生活中往往是随着国内立法环境、执法水平的不断改善与提高, 逐渐符合WTO框架对成员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要求。在实际的计算中我们又对这一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 假设从1986年复关谈判开始到2008年, “WTO”成员国指标是从0到1均匀的变化。

三、修正后测度方法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测度及验证

(一) 修正后测度方法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测度

考虑到各指标之间对执法力度影响各不相同, 本文希望能够寻找到一种有科学根据的指标权重分配方法, 但是由于测度方法所涉及到的指标数量过多, 且指标与指标之间多有交叉、渗透, 不便人为地对各指标进行权重配比, 因此, 出于科学严谨的态度, 本文这里仍沿用前人对各指标间配比的方法——平均分配各指标的权重, 即执法强度指标等于以上留个指标得分的算术平均值。借鉴Ginarte-Park方法, 设定以上六个指标对执法强度的权重是相等的, 因此, 执法强度E (t) 就等于以上五个指标得分的算术平均值。其中, “律师比例”、“专利纠纷结案率”、“人均GDP”、“成人识字率”等指标的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公布的历年统计年报以及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计算获得。根据P (t) =L (t) *E (t) 以及计算所得的执法强度, 计算得出1985年至2006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 如 (表3) 所示。为更直观地观察中国知识产权立法强度、执法强度以及保护强度的时间序列变化 (图2) 。

(二)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验证

从 (图2) 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岁时间逐年提高, 其中1992年前后及2001年前后出现了两个快速上升的阶段, 这与1992年、2001年前后中国大范围内修订知识产权法律条文的事实相一致。从 (表3) 显示的数据来看, 对比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立法情况, 目前, 中国的知识产权立法水平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但由于执法强度的不足, 使最终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大打折扣。另外, 我们所设计的“知识产权执法强度”指标修正了Ginarte-Park指数存在的不符合实际的缺点——在一国立法未作修改的情况下, 简单地以知识产权立法强度表征保护水平, 知识产权的保护强度显示为无任何变化。如 (图2) 显示, 中国在1985年至1992年期间的知识产权立法强度曲线为一水平线, 恒等于1.702, 但如果就此认为我国在该期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无任何提高, 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实际上, 在这一期间, 中国政府在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水平方面作出了大量的努力,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从 (图1) 中, 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 自1985年以来, 中国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虽然提高幅度不明显, 但一直是呈上升趋势的, 这说明中国政府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做出的努力, 也反映了其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此相对应的, 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尤其是1992年与2001年前后, 进步的幅度明显。

四、结论

一个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高低与一国的国内外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素质、管理部门的执行效率等诸多因素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远不是执法与立法两个环节就可以决定的。因此, 本文所建立的知识产权保护测度方法主要是建立在执法与立法两个环节基础之上的, 对一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非常粗略的估计, 其中难免出现纰漏。知识产权制度的良好运行, 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监管与指导。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是一个国家根据现实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需要所作出的制度选择和安排。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从一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测度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 有利于一国政府了解当前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认清存在的问题, 是知识产权制度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摘要:一国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大小, 通常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来反映。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测度, 现有的文献大部分局限于定性描述和理论模型的分析研究。这一方面阻碍了以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为指标基础的经济学方面的研究, 另一方面, 也使得国际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难以进行比较。本文构建了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中国现行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水平进行了测度及分析。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政府

参考文献

[1]韩玉雄、李怀祖:《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定量分析》, 《科学学研究》2005年第3期。

[2]许春明、单晓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验证》, 《科学学研究》2008年第8期。

[3]BarroR J, XSala-I-Martin.Technological diffusion, convergence, and growth.Journal ofEconomic Growth, 1997.

[4]Helpman E.Innovation, imit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rights.Econometrical, 1993.

[5]LaiE LC.International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protection and therateofproductinnovation.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 1998.

[6]Glass AJ, Saggi K.Intellectual propertyright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ournal of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2.

[7]Rapp R T, Rozek R P.Benefits and costs ofintellectual propertyprotection in developingcountries.Journal ofWorld Trade, 1990.

[8]OxleyJ E.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mechanisms ofgovernance:the impact ofintellectual propertyprotection on the structure ofinter-firm alliances.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anization, 1999.

[9]Smith Pamela J.Howdoforeign patent rights affect U.S.exports, affiliate sales, and licenses.Journal of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

[10]Ginarte J C, Park WG.Determinants ofpatent rights:Across-national study.Research Policy, 1997.

[11]Maskus KE, Penubarti M.Howtrade-related are intellectual propertyright.Journal of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5.

3.高二政治知识点 篇三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重点)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2)传统文化既有相对稳定性。(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重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重点)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4.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 篇四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也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们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3)文化对人们影响的特点: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所受到的影响,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它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2、优秀文化与人的成长关系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4、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和不同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5、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

(1)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与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5.高二政治知识点精选 篇五

1.二者作为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虽然都是讲矛盾的不平衡问题,但有严格的区别。

(1)两者外延不同。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互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2)两者内涵不同。主次矛盾讲的是复杂事物包括许多“矛盾体”,每一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则是“矛盾侧面”。正因为主次矛盾都是“矛盾体”,其内容都包含着矛盾的双方,因此,主次矛盾又都有各自的主次方面。

(3)两者的作用不同。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矛盾的次要方面。

(4)识别的方法不同。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又要学会统筹兼顾。一般材料中有“中心”、“关键”、“重点”等字眼或意思都是讲要抓主要矛盾或要求用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来分析。例如,“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一般材料中有“抓本质”、“抓主流”、“认形势”、“识大局”、“辨方向”等字眼或意思都是讲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或要求用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来分析。例如,我国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评价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形势的好与坏。

(5)两者的对立面不同。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与许多次要矛盾相对立而存在,以各种次要矛盾为自己的对立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比较而存在,以矛盾的次要方面为自己的对立面。

2.二者的联系。

(1)它们都是属于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都在自己的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都规定着事物的特殊性及其发展过程。

(2)分析主要矛盾,抓重点,主要是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3)二者在实践中都有共同的要求,即都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解决特殊矛盾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和克服一点论、均衡论。

(4)二者都是和各自对立面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并依据一定条件互相转化。

二、破析难点——正确理解两点论与重点论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是重要的原理,又是重要的方法论。对此,应掌握以下几点。

(1)关于主次矛盾的关系,要全面理解主次矛盾在复杂事物中的不同作用,对它们既不能等量齐观,搞均衡论,又不能因抓重点而忽视次要矛盾,搞“单打一”、一点论。

(2)关于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要注意二者对事物性质的不同影响,不能忽视矛盾次要方面对事物性质和发展的作用,不能认为事物的性质只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关于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这既是主次矛盾关系的要求,也是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要求,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三、辨析近点——关于重点论与抓重点

6.高二政治水平考试的知识点分析 篇六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所采用的方式是问卷调查, 调查的对象是南昌市三所高职院校的老师和学生, 其中老师11 名, 学生200名, 共发放问卷211 份, 回收210 份, 其中有效问卷173 份, 回收率为81.9%。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让高职生提高自身的品行和修养;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通过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令人堪忧,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2002 年教育部颁发 《关于加强高等职业 (高专) 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指出要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三所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班出身, 有过专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 但调查发现, 27.3%的教师并非专职教思想政治理论课, 身兼多职;45%的教师教理论课中的两门, 36%的教师教一门, 教三门的则少之又少。 对于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对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一定的影响这一问题, 83.8%的学生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与此同时, 80%的学生同意或非常同意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90%的学生期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教学能力。

(二)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缺乏高职特色

调查显示:三所学校使用的都是统编教材, 与普通高校使用的教材相同, 而校本教材的使用为零。 统编教材根据普通本科院校的情况而编订, 高职学生学习其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形式与政策》三门。[1]由此可见,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缺乏高职特色, 没有很好的反映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三)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新颖度不够

从调查的三所学校来看, 45%的学校有安排或少量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课时, 而55%的学校则没有。 当被问及平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课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这一问题, 学生认为55%的教师采取专题式教学模式, 分别有18%的教师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或合作式教学模式, 探索发现式教学模式占9%。 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情况来看, 81%的教师是在课堂上与整个班级进行交流;9%的教师只是照本宣科, 讲讲书本知识了事, 从不与学生进行交流, 整个教学模式比较陈旧, 缺乏新颖性。

(四)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期末考核方式单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期末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调研发现, 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满意现在的考核方式。 分别有27%的学生希望考核的方式是开卷考试或以写论文的形式呈现, 36%的学生希望采用社会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期末考核, 不到10%的学生支持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 而对于在考核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依次是平时作业和考勤分别占91%, 课堂上的发言占81%, 而以期末考试成绩为考核方式所占的比例最低。 学生期望期末考核采取综合的方式, 79.9%的学生同意期末考核方式采取考试成绩+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表现, 8.8%的学生表示不确定。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工作关乎高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要及时关注并找出原因。

(一) 重视程度

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有误解, 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学好专业课, 掌握一门技能并有一技之长就可以, 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不够。 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逐年增加, 但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 大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配备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2]而且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本职工作并非教这门课,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不够, 部分行政人员或教学管理人员从本职工作中抽出时间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

(二) 统编教材

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的属性, 因此,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应体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总目标, 而不是使课程目标定位笼统、空泛, 可操作性不强。 而统编教材理论性强, 内容复杂, 所包含的信息量大, 普通高校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这些内容, 而高职生则没有, 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合高职生的实际情况, 而且高职院校的上课时间比普通本科院校少10-25 学时, 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部内容。

(三) 教学模式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味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 教学方式单一死板。 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大多安排上专业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就够了。 此外, 任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较复杂, 有些老师年龄稍大, 对多媒体的运用不是那么得心应手;有些老师工作繁忙, 忙于本职工作, 忙于科研, 精心准备思想政治课件的时间很少, 而做好课件需要花大量课余时间去搜集资料、排版, 有时甚至需要重新安排上课内容顺序。[3]

三、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几点思考

从调查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依然存在的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因此, 需要充分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提高的意义,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摆在突出位置。 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 提高教师素质, 巩固课程教学基础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建设高校师资队伍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 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 担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任, 其个人素质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实现。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期望老师能够拥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教学能力, 因此, 要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 满足学生要求, 教师素质提高是关键。 学校要积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各种校内外交流与培训, 为教师能够参与交流与培训赢取机会;采取内培外引机制, 加强校内教师的职业培训工作, 并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思想政治人才, 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注入新活力。

(二) 开发校本教材, 增强教学内容实效性

在日常教学中, 教学内容是教学效果的基础, 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新颖教学内容的支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是如此。 现实中, 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 是因为教学内容千篇一律, 枯燥、乏味, 提不起兴趣;这样的话, 高职院校有必要根据自身办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求, 编制校本教材, 增加教材吸引力。[4]将社会上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典型案例等编进教材, 积极利用现实案例、道具等资源讲解内容, 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贴近学生, 让学生感同身受, 通过教学内容的真实性, 提高教学效果。

(三) 创新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中被忽略, 容易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得不到提高;而且教师一味采取灌输式讲解书本知识, 学生难以跟进并产生厌烦心理, 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综合学生的需求, 采取多种模式教学。 调查显示, 教师很少采取探索发现式教学模式, 即实践教学模式。 近年来, 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掀起一股热潮, 形式不断创新, 教学模式灵活多样, 有效地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 深受广大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黎永莲.高职人才培养职业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与出路[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4) .

[2]肖盟.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6) .

[3]单春晓.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建设的进一步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0) .

7.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框架 篇七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以前购买现在正在使用的不是商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考点2:货币的概念、本质(A)

(1)货币的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金银)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B)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标价)

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2)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要求: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考点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A)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2)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考点5:信用卡的功能(A)

(1)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8.高二必修三政治重点知识点 篇八

高二必修三政治重点知识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实践—先进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大众文化—落后腐朽文化---精神文明(四有公民;公益文化;和谐文化)—道德建设—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两种素质

1、实践: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2、先进文化:牢牢把握前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全面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保持民族性,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性,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

4、外来文化:着眼于世界优秀的文化发展前沿,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5、大众文化: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前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6、落后腐朽文化: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7、精神文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培育四有公民(四有公民;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公益性文化权益;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造活动,弘扬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8、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9、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话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10、荣辱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为全体社会成员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11、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先进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大众文化;落后与腐朽文化;精神文明(教育科技);道德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

个人:以下几句话

(1)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把握正确的航向,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自觉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企业(或者文化从业人员文化单位):

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视文化对经济和人的影响;加强待业自律,提高经营者的道德修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增强社会责任感,生产人民大众需要的、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

高二必修三政治重点知识2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

(1)特点:源远流长(见证:文字和史书典籍);博大精深(A.领域广:①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着独特的作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②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B.地域广: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C.民族广:①中华文化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个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征,他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共同铸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②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民族精神

(1)作用: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1)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2)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3)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4)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5)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4.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坚持.(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5)立足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

高二必修三政治重点知识3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横向:多样性

1、主要表现: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2、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3、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原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依托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低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现实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纵向:继承性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1)继承性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

(2)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的作用:我们要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4)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抵制或剔除。

2、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与发展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d.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5、文化创新的途径

a.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e.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高二必修三政治重点知识4

(文化与生活)

1.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意识形态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

2.特点: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形成的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长跑离不开物质载体

3.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人认识世界和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还表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中。

(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为:(1)科技与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2)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4.文化对个人的作用(或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个人的表现为 :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3)文化影响个人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面对世界激烈的文化竞争我国应该怎么办?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大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与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高二必修三政治重点知识5

1.怎么样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或者影响力。一般用以下语言?按教材顺序背诵

(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

(3)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增加文化消费的比重,以消费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5)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6)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文化创新,为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7)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吸引外来文化有益成果。

(8)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在于其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1)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2)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赋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利用现代传媒发展。

(3)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外来文化的精华。

(4)要立足于社会实践,面向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5)吸引多方面投资,规模化经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3.公民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树立崇高的理想。

(3)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4.如果材料中涉及到文化交流的有关问题时,答文化交流意义,涉及的原理有: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有利于学习和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2)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3)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4)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9.某镇居民健康知识水平调查分析 篇九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居住在雁栖镇达1年以上,年龄18~79岁的常住人口,200人做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员采用自填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场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采用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配送。调查内容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与保健,慢性病预防,传染病与地方病,基本卫生行为,电视相关内容等八部分组成。

1.2.2 质量控制

设立专门的协调员、调查员和质控员,对现场实施质量控制。全体参与人员均通过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

χ2=9.578,P<0.023

χ2=6.261,P<0.044

χ2=15.183,P<0.002

1.2.3 判定标准

回答正确的判定标准:单选题:选择正确答案则判定该道单选题回答正确。多选题:所有选项正确回答率≥60%,则判定该道多选题回答正确,问卷涉及八部分,每部分正确率达60%,则判断该部分调查者回答正确。

1.2.4 数据整理与描述分析

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问卷调查资料进行双录入,使用spss11.5进行数据描述和分析。

2 结果

本次调查设计总样本量200人,发放调查问卷200,实际收回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人,有效率100%,符合设计要求。调查人群人口学特征见表1~表4。

3 总结

3.1 结果显示

(1)雁栖镇200名居民健康知识的总体水平为53%。提示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较低。(2)50~79岁两个年龄组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提示应加强这两个年龄组健康知识水平的宣教。(3)收入水平越高,其健康知识知晓率水平较高。(4)文化程度越高,其健康知识知晓率水平较高。

3.2 建议

(1)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镇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水平。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作用,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机构和工作网络,增加健康教育人员、以加大健康教育人员素质培训为目的、向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使健康知识知晓率水平逐步提高。(2)开拓提高居民健康知识水平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居民健康知识水平比例偏低的现状,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健康问题,制定科学、可行及有效的传播策略。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广泛开展以提高居民健康知识水平为目的的健康传播活动,比如每年在社区人群中开展以“健康素养66条”为准的健康知识竞赛,健康大课堂活动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向患者提供的健康知识,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的提醒和提示等。(3)提高居民健康知识水平需要人群自身的参与与提高。组织各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使广大居民能够从自身做起,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合理利用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形成,从而提高我镇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

摘要:目的 掌握雁栖镇居民健康知识水平和变化趋势,探索其影响因素,为雁栖镇的健康教育干预策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在雁栖镇居住达1年以上、年龄1879岁的常住人口200人作为被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健康生活方式,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与保健,慢性病预防,传染病与地方病,基本卫生行为,电视相关内容等八部分组成。结果 雁栖镇居民健康知识的总体水平为53%。结论 居民具备健康知识的水平仍然很低,应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开拓健康教育的新思路和方法,提高居民健康知识水平需要人群自身的参与与提高,逐步提高全镇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的知晓率。

关键词:居民,健康知识水平,监测

参考文献

10.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精选 篇十

(1)税收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法律形式的分配。

(2)目的:国家为实现其职能

(3)手段:凭借政治权力

(4)依据:税法

税、利、债、费是财政收入的来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国家通过税收位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别的主要标志。)

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这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其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定性,随意征税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利益。

3、我国税收的种类

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为五大类:

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资源税(矿产税、土地资源税)财产税(契税)

行为税(印花税、屠宰税)

4、增值税:(1)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2)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

一般计算方法: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

(3)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5、个人所得税:(1)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跟,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2)计算方法: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3)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4)个人所得税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6、纳税人与负税人

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负税人是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1)当纳税人所缴的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如个人所得税的税款是由纳税人承担的,纳税人就是纳税人。)

(2)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企业可能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把税款加在商品售价中,转嫁给消费者。)

(3)在我国,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都是实际的负税人。

7、为什么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税收取之与民、用之于民。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的性质)

(2)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8、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

偷税: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的行为。

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的行为。

9、如何应对违反税法的行为?

(1)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11.高二语文考试知识点 篇十一

(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二)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往往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地点,时间,比较等意义。如: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天地……”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

3、请辞于军“于军”作状语限定动词“辞”的对象,“向军队”

4、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于星火”表示“比星火……”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划线“于蓝”表示“比蓝……”表比较

6、皆断头注槊上,植(于)市门外“(于)市门外”表示“在市门外……”

7、具告以事“以事”表示“把事情……”

(三)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强”作为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可使报秦”作为中心语“人”的宾语,后置。

12.高二政治水平考试的知识点分析 篇十二

学业水平测试对于学生来说, 到底难在哪里?就我校情况来说, 我认为有以下主客观原因。从学生主观上来说, 是对测试科目的不重视, 总认为不是高考科目, 不愿意在上面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 得过且过, 不关注课堂, 更不会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去钻研探究。更有甚者, 把非专业学科的课堂当作了睡觉或者做其他高考科目作业的地方。从客观方面来说, 过早分科, 难以保证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充分课时, 分科后的一个学期, 每门功课每周只有一个课时, 教师只能囫囵吞枣地把学科知识给学生灌进去, 展现不了学科内容的魅力, 更谈不上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吸引力。同时, 这种课程设置也让学生产生一种感觉:连学校都不重视非专业学科, 那我更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好好学习。

随着学业水平测试的临近, 如何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考试知识, 提高复习效率, 保证尽可能多的学生达到合格要求, 成为学校、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在复习过程中,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要保证充分的课时投入

这既可以保证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 又可以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学业水平测试非常重要, 它是我们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的必备条件。我常和学生说:你的“3+2”再优秀, 可是如果其他的“4”中有一个D, 那你连和别人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二、学校应转变学生的观念, 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学习目的

其实学业水平测试不难, 70%的基础知识, 对于95%的学生来说, 是不难掌握的。为什么有人会成为那最后的5%?那就是态度上的差别。因此, 对于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来说, “态度决定一切”。点燃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火焰, 还有什么目标不能达成呢?

三、教师应采用有效的引导和富于智慧的教学策略

1. 将教学计划告诉学生, 并且对学生的学习计划提出要求。

比如, 对于整个复习过程, 我打算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按考试大纲的要求梳理所有的考点, 这个阶段, 基本以学生记忆知识为主。第二阶段, 进行分单元的测试训练, 帮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考点, 查漏补缺。第三阶段, 进行综合训练, 同时, 对考点做最后的检查。把教师的计划清楚地告诉学生, 要求他们必须紧跟教师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同时, 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 我把学生分成了若干的“背诵”小组, 每天规定背诵内容, 一天在校时间结束前必须去自己所在组的组长那里完成背诵内容。在实践中, 绝大多数学生会主动完成。

2. 创设高效紧凑的课堂教学氛围。

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的时间, 尤其是在第一阶段考点梳理过程中, 学习形式相对比较枯燥, 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学生记忆考点。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 我采用把段落变成句子, 把句子变成关键词的方法, 让学生从最少的开始记起, 然后把这个压缩的过程展开, 由关键词想到句子, 由句子回归到段落。在这个过程中, 不改变的是关键词, 其余的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理解, 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比如, 在记忆2009年新增加的考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问题时, 考点一共要求五句话: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E.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在刚看到这五个句子的时候, 学生有畏难情绪, 觉得记不住, 我就让他们自己找关键词, 结果他们很快发现, A是创新, B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 C是城乡, D是能源、环境, E是区域。然后我把这五点总结成三个词六个字:创新, 城乡, 区域。学生一下子觉得记忆的难度降低了, 按照我的方法, 不仅记住了三点, 五点也很快记住了。从实践的效果来看, 十分有效, 既使记忆的过程轻松了, 又注重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过程, 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 才能从关键词通过自己的语言转化为句子和段落。

3. 调动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所有学生, 不是少数人的, 每个人都是课堂的主人。为了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紧张”感, 我采用喊学号而不是喊名字的方式来提问。比如, 一个考点, 讲解完后,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然后立即反馈。这样一来, 所有的学号都有机会被喊到, 防止了有的时候因为喊不出人名而遗漏, 也避免了一些学生觉得“老师不会注意到我”的心理。所以, 在规定的时间里, 可以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在按照老师的要求记忆。在反馈提问时, 我有时候会忽然问昨天复习的考点或前几天复习过的考点, 答出来的学生很有成就感, 而没有答出的学生则以此提醒他记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借机让学生明白反复记忆的重要性。

4. 掌握好对学生测试评价的节奏。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地方。我根据教学计划, 第一阶段以知识点的记忆为主, 所以在课堂上,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对知识点是否能熟练背诵为标准。如前所述, 虽然课堂只点学号不点人名, 但教师对自己要考查的对象还是要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以前学习基础差, 学习态度差, 而现在发生转变的学生, 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和信心, 比如找一些简单的考点去问他们, 他们答出来了应及时表扬, 也在全班同学中重塑其形象, 这对于激发这类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很有益处的;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较好、不以达标为目的, 而是力求更高成绩的学生, 适当地找一些他难以回答的问题来考考他们, 也是十分必要的, 让这类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 以求不断进取。在进入到第二阶段的复习后, 在检测练习的选择上也要掌握好节奏, 一般简单与较难的试卷交替进行,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调整, 总的一个原则就是经过检测,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但是在他们有骄傲情绪时, 适时通过调整试卷难度, 对骄傲情绪加以“打击”。

5. 对学生要有情感的投入。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想要学生爱老师, 爱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爱老师所灌输的道理, 前提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真心的关怀与理解, 才能激发他们愿意跟随教师学习。尤其是对于那些以往学习习惯差, 学习态度差,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你关心他们, 让他们觉得老师没有放弃他们, 他们还是有希望的, 他们就愿意跟着你学习。如果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再适时地给他们的进步以有力的肯定, 将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班有个同学, 在进入到全面的学业水平复习前, 他上课基本上是不听的, 不仅我这门课, 几乎所有的课他都不学习。于是, 我要求这名学生每节课都坐到讲台前, 就在我的眼皮子下听课, 当他听课开小差的时候及时提醒他, 当他不及时记录讲评练习的时候提醒他, 总之, 让他感觉到老师总在关注他。这样他的成绩进步很快, 可以说是最让我骄傲的一个学生, 在最后的两次模拟测试中, 他的成绩都达到了70分以上。

13.高二政治必背知识点梳理 篇十三

1、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想”;(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做”;

3、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1、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

(1)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3)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

2、发挥主观能动性所受的制约和限制因素:

(1)客观因素。包括客观规律,客观条件。(所以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14.高二政治重点知识点梳理 篇十四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从整体着眼,寻求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发挥。

(3)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要有创新精神,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5)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6)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7)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坚持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善于把握重点和关键,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均衡论;同时要作到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10)要分析、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事物的性质、本质和主流。

(1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1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4)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15.高二政治水平考试的知识点分析 篇十五

关键词:数学考试,灰色关联度分析,立体几何,策略

本文以高三文科数学三模考试成绩为例, 利用统计学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定量分析数学科不同知识模块对数学考试成绩的贡献度. 考察不同板块对于数学科考试成绩的关联性、贡献度, 找出薄弱板块, 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并制定了下一阶段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方法和分析

灰色系统中关联度分析是对于一个发展变化系统进行发展态势的量化比较.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曲线的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关联程度.

本次考试我校2014 届高三全市三模数学文科考试成绩, 有效试卷248 份, 采用全市集中、统一电脑阅卷. 本次考试单科成绩可以看作一个灰色系统, 各知识板块即该灰色系统中的子系统. 如下表:

运用计算机,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进行关联度分析法分析数据, 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得到的灰色关联度排序如下表:

按关联分析原则, 各板块的关联度即其贡献度, 在本例中, 本次高三三模数学 ( 文科) 考试, 从全年级来看, 对于单科总分贡献最大的是其他 ( 集合、向量、不等式、二项式定理) , 其次是函数及导数, 再次是数列, 第四位的是概率及排列、组合, 第五位的是三角函数, 第六位的是解析几何, 贡献度最小的是立体几何.

二、结果分析及基本策略

1. 试题的分析

试题各知识板块的分值与历届高考试题基本相似, 只是三角函数和函数及导数的分值有些变化, 加重了函数及导数考察、减少了三角函数的分值, 只是更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能力的体现, 是一份能体现现价段要求的试题.

2. 结果分析

对本次考试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之后, 笔者和数学备课组的老师进行了研究、讨论, 并部分学生进行了访问. 数据的定量分析与数学备课组的定性分析结果相符. 主要表现在:

( 1) 其他 ( 集合、向量、不等式、二项式定理) 这个板块, 一般情况下考察的难度不大, 注重于考察基本的知识和基本能力, 关联度排序排第一位, 说明上学期一轮复习比较有成效, 为高考数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2) 数列和概率及排列、组合这两个板块, 分值、难度都比较稳定, 关联度排序排应靠前列, 这和分析的结果相符合, 说明这两块的复习比较正常.

( 3) 由于函数和导数这个板块的概念比较抽象, 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比较多, 要求又比较高, 对文科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但关联度排序排第二, 是本次考试的一个亮点, 原因是刚结束函数和导数这个板块的专题复习. 从中得出结论, 后面的专题复习要科学地设计好, 它是提高学生能力和进行程序化解题的关键.

( 4) 存在的问题: 三角函数这个板块, 是文科数学难度最低, 必须拿分的板块之一, 但这个板块关联度排序排相对靠后, 该模块对于数学科成绩的贡献度上升的空间还很大, 是重点要加强和突破的板块. 立体几何重点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板块, 对文科生, 特别文科女生是特别困难的事, 但高考数学要上一本线, 这个板块必须基本拿下, 引入了空间向量法以后, 为立体几何的突破提供了可能和方法, 立体几何是本次考试中对单科成绩中贡献度最小的, 是今后复习一定要突破的.

3. 基本策略 ( 以立体几何为例)

( 1) 专题复习是提高学生各个板块能力的有效途径, 要注重学科知识体系, 基本能力, 基本方法的梳理, 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因此, 要借助思维导图进行专题复习, 如立体几何可用如下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整理; 还必须要求学生自己绘制不同的思维导图对知识、方法、类型进行梳理, 进一步形成能力.

( 2) 要深入研究历届高考题, 对各版块的类型、方法、数学思想进行归纳、对比、提升, 从而形成程序性知识, 进一步通过适当的练习, 形成策略性的知识和方法. 例如, 立体几何在高考文科数学 ( 大纲卷) 中重点考察空间的夹角和距离, 传统的方法是找 ( 作) 、证、求,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 这对文科学生来说, 相当困难, 空间向量法是文科生突破这个板块难点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只需解决以下两个难点:

1. 突破建系

( 1) 空间的垂直关系是建系的基础, 要重点加强空间垂直的复习, 要注重空间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线线垂直是基础, 线面垂直是核心, 面面垂直是关键, 利用线面垂直找出Z轴 ( 或Z轴的平行线) ,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 在一个平面作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 转化为线面垂直, 从而找出Z轴.

( 2) 底面平面化的方法, 研究底面线线垂直关系, 找出X轴、Y轴.

( 3) 要有效地结合数学思想, 如分割法、补形法.

例1 (2011年大纲版高考题20) 如图, 四棱锥S-ABCD中, AB∥CD, BC⊥CD, 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AB=BC=2, CD=SD=1.

( 1) 证明: SD⊥平面SAB,

( 2) 求AB与平面SBC所成角的大小.

思路分析

难点: 如何建系.

突破点: 分割, 面面垂直性质定理, 底面平面化.

因为底面直角梯形ABCD分割成矩形BCDE和直角三角形DEA, 四棱锥S - ABCD分割成一个底面是直角的三棱锥S - DEA和一个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S - BCDE, 证出平面SDE⊥底面ABCD,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过S作SF⊥DE于F点, 从而SF⊥底面ABCD, 得出Z轴, 如图1, 把底面平面化, 如图2, 找出X轴、Y轴, 最后, 如图3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剩下的问题易解决.

( Ⅰ) 证明: 平面ABC0D⊥平面CBC0;

( Ⅱ) 如果AB = AC, 求二面角A - BD - C的大小

思路分析

难点: 如何建系.

突破点: 补形, 面面垂直性质定理, 底面平面化.

把底面四边形ABC0D补成正方形ABDE和直角三角形BC0D, 由第一问易证平面COC0⊥底面ABC0D, 如图 ( 4) .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过C作CO⊥C0D的延长线于O点, 从而CO⊥底面ABC0D, 得出Z轴, 易证三角形CED为等边三角形, 把底面平面化, 如图 ( 5) , 找出X轴、Y轴, 最后, 如图 ( 6)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剩下的问题易解决.

2.突破设参、求点坐标

( 1) 底面上的点, 底面平面化后, 画出底面平面图形, 由平面几何的知识及图形的性质, 求出个点的坐标.

( 2) 空间的点, 找 ( 作) 出底面的垂线, 能判断垂足在底面的位置的, 问题就解决了, 有些斜棱柱上的点, 很难判断垂足在底面的位置, 可以采用平行向量, 坐标相等的方法, 或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求点的坐标.

( 3) 对于一些存在性问题、共线问题, 采用设参、求参的方法 (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 如空间线线垂直、平行, 空间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 空间点面距离列关于参数的方程, 解方程求出参数) .

总之, 教学、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 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 深入研究并掌握相应的方法, 将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运用统计学方法如灰色关联度分析, 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从而针对问题制定改进策略, 尤其是针对高中文科数学不同知识内容采取具体、有效且独到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瓶颈, 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是“在教学中科学研究, 从科学研究中启发教学”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袁嘉祖.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1.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4.

[3]张德峰.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 (09) .

上一篇:浅谈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下一篇:在小学生汉字棋社团工作交流会上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