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备课大师语文版(共5篇)
1.语文备课大师语文版 篇一
《论语》六则
一、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者。《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整理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尚书》、《诗经》、《周易》,根据鲁国的史料,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二、重点掌握的知识:
1、字音:说yuè愠yùn罔wàng殆dài 谥shì识zhì诲huì
2、通假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愉快。
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罔(wàng)”通“惘”,迷惑不解。
默而识之:“识(zhì)”通“志”,记,记住。
3、古今异义词:默而识之: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得、能辨别。
4、文言虚词的用法:
A、而:
当连词用时主要有两种用法:表顺接和表转折。
1)表顺接的,可译为:“而且”、“并且”、“就“。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表转折的,可译为:“然而”、“可是”、“却”。
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思而不学;
B、之:一般主要用作代名词,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如:默而识之:代词,指学习所得。 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其善者”。
5、文言实词(一定要知道该词所在的原文!)
时:时常; 习:温习、复习愠:怨恨; 知:理解、领会为:做、当;
罔:迷惑不解殆:危险; 敏,聪明;好:喜欢、爱好默:暗暗、私下;
记、记住;厌:满足;诲:诱导、教导;从:采纳、听从。
6、词类活用:
温故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指“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知识”)
不耻下问(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即“以下问为耻”)
7、文言句式:
A、倒装句: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文言文宾语前置,“何”是“以”的宾语,“凭着什么”或“因为什么”。)
2)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文言文宾语前置,“有何”,“有什么”。)
B、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之,代能温故而知新的人。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动词“改”。
《世说新语》二则
一、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世说新语》古代笔记体小说集。
二、生字:不fǒu 辄zhé 舍shě 邪yē拯zhěng
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 表疑问
宁可以急相弃邪:“邪”(yē)通“耶” 相当于“吗”
四、一次多义:
为:何为不可:动词,做;正为此耳:介词,因为。
以:本所以疑:介词,因为;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介词,通过、凭借。
相:相委而去:代词,别人;宁可以急相弃邪:代词,他。
五、文言实词(一定要知道该词所在的原文!)
期,约定; 去,离开;委,丢下,抛弃; 引,拉;顾,回头看; 幸,恰好;
尚,还; 可,肯,同意;贼,作乱的人;舍,扔掉,抛弃;纳,接纳,接受;
托,请求;宁,难道; 拯,救助。
六、古今异义词:
去后乃至(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
宁可以急相弃邪(宁:古义,难道;相:古义,代词“他”;两个在现代汉语中均无此用法。
宁可以急相弃邪(可:古义,能愿动词“可以”;以:介词,因为;可以,在现代汉语中两个字连用,只作能愿动词)
后贼追至(贼:古义,指作乱的人;今义,指偷窃行为的人)
本所以疑(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当因果关系的连用词)
七、文言句式:
A、判断句: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则”、“是”连用,表判断)。
B、倒装句:何为不可:疑问句宾语“何”前置。
相弃邪:疑问句宾语“相”前置。
C、省略句:1、朗曰:“幸尚宽。”(省略主语“船上”)
2、期日中。(省略主语“他们”)
《伤仲永》
一、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二、生字:扳pān 谒yè 称chèn 泯mǐn
三、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pān)”通“攀”,牵,引。
四、一词多义:
自:并自为其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
闻:余闻之也久: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
其: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稍稍宾客其父:他的。
五、古今异义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义,此;今义:表判断)
或以钱币丐之(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表猜测,或许)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的条理)
六、文言实词(一定要知道该词所在的原文!)
伤,哀伤、哀怜;世,世代;隶,隶属;尝,曾经;书,书写;求,索要;谒,拜访;
异,感到惊异; 为,题写;收,团结; 自,从;就,完成;文理,文采和道理;
奇,认为……奇异;稍稍,纷纷;丐,索取;宾客,把……作为宾客;利,认为……有利;
称,相当,符合;闻,名词,名声;泯,消失;然,……的样子。众人,普通人,一般人。
七、词类活用:
1、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做“求”的状语。
2、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3、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4、父利其然:利,意动词,以……为利。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八、古汉语句式:
A、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B、省略句:令(其)作诗。(吾)还自扬州。受之(于)天。
木兰诗
一、文学常识:本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又名《木兰辞》,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是一首古代叙事诗,与汉乐府中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同被誉为“乐府双璧”。
二、生字:唧jī杼zhù鞯jiān 辔pèi 柝tuò勋xūn 朔shuò鬓bìn衰cuī
三、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tiē)”通“贴”,粘贴。
出门看火伴:“火”(huǒ)通“伙”,伙伴。
著我旧时袍:“著(zhuò)”通“着”,穿。
四、重点掌握的词语解释(一定要知道该词所在的原文!)
复:再、又; 户:门;惟:只; 军帖:军队的文告市:买; 辞:告辞;
旦:早晨; 但:只;闻:听; 戎机:军事、军机;朔:北方; 策:记录;
强:多,余;郭:外城;著:穿; 鬓:头发;扑朔:跳跃的样子;
迷离:目光模糊的样子;傍:靠近; 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五、一词多义:
市: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帖: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对镜帖花黄:动词,同“帖”
六、词类活用:
1、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动词,买。
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动词用作名词,战马。
3、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动词,记载。
七、古今异义词:
1、卷卷有爷名(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副词;今义,转折连词)
3、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今义,姓)
4、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八、古汉语句式:
1、省略句:愿为(此)市鞍马:此,指替父出征这件事。
2、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所思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译: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25诗五首
一、《回乡偶书》
1、本诗选自《全唐诗》。
2、本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
3、作者: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人,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
4、注解:偶:偶然、随意。
5、绝句:全诗一共有4句,每句有5个字或7个字,称为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
二、《夜雨寄北》
1、本诗选自《李义山诗集》。
2、本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抒情诗)。
3、作者: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唐朝诗人。
4、注解:何当:什么时候;却:再,还。
三、《淮上与友人别》
1、本诗选自《云台编》。
2、本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
3、作者:郑谷(约848~约909),字守愚,袁州宜春人。唐代诗人。
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本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送别诗)。
2、本诗选自《王子安集》。
3、作者是: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唐代著名诗人。
4、律诗:全诗共有8句。1、2句叫首联,3、4句叫颔联,5、6句叫颈联,7、8句叫尾联尾联。一般2、4、6、8句要押韵。
5、注解:津:渡口。天涯:天边。比邻:近邻。歧路:岔路。为:做。
6、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本诗选自《刘梦得集》。
2、本诗的体裁是七言律诗(酬赠诗)。
3、作者是: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
4、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注解:酬:酬答。翻似:倒好像。侧畔:旁边。病树:枯树。长:增长,振作。
六、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歌。
卖油翁
一、作者简介: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著名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一。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二、应该记住读音的.生字:咨zī矜jīn圃pǔ睨nì矢shì颔hàn酌zhuó
三、通假字:
但手熟尔:“尔”(ěr)通“耳”,语气助词“罢了”。
四、重点掌握的词语解释(一定要知道该词所在的原文!)
善:擅长;矜:夸耀;尝:曾经;释:放下;睨:斜着眼看;矢:箭;
但:只是;颔:点头;问:责问;尔:你;安:怎么;轻:轻视;
乃:就,于是;置:放;覆:盖;徐:慢慢地;沥:注入;因:接着;
酌:倒油;惟:只,不过;遣:打发。
六、一词多义:
之:但微颔之: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我酌油知之: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以杓酌油沥之:之,代词,指葫芦。
笑而遣之:之,代词,代卖油翁,译为“他”。
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其,代词,代陈尧咨。
以钱覆其口:其,代词,代葫芦,译为“它的”。
以:以我酌油知之:以,介词,“凭”。
以钱覆其口:以,介词,“用”。
而:释担而立:而,表顺接的连词。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而,表转折关系。“但”、“却”。
康肃笑而遣之:而,表修饰关系。“地”
射:尝射于家圃:射,动词,射箭。
尔安敢轻吾射:射,名词,箭术。
七、古今异义词:
但手熟尔(但:古义,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尔安敢轻吾射(尔、吾:古义:人称代词,“你”、“我”;今义:现无此意
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安静、安全)
八、词类活用:
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作动词,看轻。
康肃笑而遣之:遣:使动用法,“使……走”,即打发。
汝汝亦知射乎:射:动词作名词,射术。
九、古汉语句式:
1、倒装句:尝射于家圃(介宾短语后置,即“于家圃射”)
2、省略句:自钱孔入(句首承前省略了主语“油”)
三峡
一、作者简介:郦道元(?~526),字善长,北魏范阳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是我国古代比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四大名注”是郦道元的《水经注》、裴松子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和李善的《文选注》。本文选自《水经注江水》,是一篇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二、应该记住读音的生字:
阙quē曦xī溯sùtyǎn漱shù湍tuān
三、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quē)通“缺”,断缺。
哀转不绝:“转”(zhuàn)通“啭”,声音转折。
七、重点掌握的词语解释(一定要知道该词所在的原文!)
自,在;略无,没有一点;自,如果;曦,阳光;襄,上;陵,山陵;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或,有时;虽,即使;奔,飞奔的马;御,驾驶;
不以,不如;疾,快;素,雪白;湍,急流的水;t,山峰;漱,冲刷;
良,实在;肃,寂静;属引,接连不断;
八、一词多义: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从,在)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绝:沿溯阻绝(绝,断绝)绝t多生怪柏(绝,极,最)
九、古今异义词:
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今义,连词)
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是一个动词“至”和一个介词“于”,“到了”;今义,常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十、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2、林寒涧肃(寒、肃,形容词作动词,清凉、寂静)
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古文二则
一、作者简介:徐珂(1869~1928)字仲珂,原名昌,浙江杭州人,南社重要诗人。《蔡勉旃坚还亡友财》选自《清稗类钞敬信》。
段玉裁(1735~1825),字若膺,号懋堂,江苏金坛人。清代语言文字学家、经学家。《戴震难师》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
二、应该记住读音的生字:旃zhān券quàn辇niǎn
三、通假字:
亡何:“亡”(wǔ)通“无”,不,不久。
四、重点掌握的词语解释(一定要知道该词所在的原文!)
诺责:诺言和责任;敦:重视;风义:情谊;寄:存放;券:票据,凭证;
语:告诉;愕然:惊讶的样子;而:你;翁:父亲;卒:最终,终于;
致:送还,归还;乃:才;言:说话;盖:大概,表推测;就:靠近;
休:停;述:记述;应:回答;去:距离;几:差不多;
六、古今异义:
1、而翁知我(而:古义,你;今义:连词)
2、是年(是:古义,代词,这;今义:表判断)
3、盖聪明蕴蓄者久矣(盖:古义,大概;今义,锅盖,盖章)
4、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去:古义,距离;今义,到……;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5、此非常儿也(非常:古义,不寻常;今义,十分,极)
七、词类活用:
1、而翁知我:知:动词活用为意动词,“以……为知”。
2、卒辇而知之:辇:名词为动词,“用车子运”。
3、日数千言不肯休: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八、一词多义:
亡:亡何(“亡”=“无”,不。)其人亡(亡:死亡。)
以:何以(以:介词,凭借)以千金(以:介词,把)
无以应(以:与“无”组成固定词,“无法”。)
几:几何(几,与“何”一起为“多少”的意思。)几二千年矣(几,差不多。)
何:何以(何,疑问代词,什么。)几何(何,与“几”一起作“多少”讲。)
之:卒辇而知之(之,代词,代友人之子。)知为孔子之言(之,结构助词,“的”。)
九、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1)、此非常儿也(“也”表判断)(2)、无此事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1)何以(疑问句宾语“何”前置。)(2)即问(缺主语,“戴震”即问。)
(3)卒辇而知之(缺宾语,应为“卒辇银而致之)
陌上桑
一、本文选自《乐府诗集》,是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乐府民歌,又名《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它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叙事名篇。
二、应该记住读音的生字。
襦rú捋lǚ髭zī踟蹰chíchú姝shū骊lìHlián
三、重点掌握的词语解释(一定要知道该词所在的原文!)
隅:角落;捋:抚摩;坐:因为;观:仔细看;踟蹰:徘徊不前;姝:美丽的女子;
颇:略,稍;谢:请问,问;宁可:愿意;一何:多么;用:凭;晰:(皮肤)白净;
殊:不一般,指人才出众。
四、通假字:
宁可共载不:“不”(fǒu)通“否”,语气助词,“吗”。
诗五首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的大诗人(浪漫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集》。
2、本诗选自《李太白集》,是七言绝句。
3、本诗采用写景(第1句)、叙事(第2句)和抒情(第3、4句)相结合的方法。
二、《江南春》:
1、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唐代著名诗人。
1、本诗选自《樊川文集》,是七言绝句。
2、学习本诗对江南景物典型化的描写。
三、《登飞来峰》:
1、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
2、本诗选自《王临川集》,是七言绝句。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本诗的前两句采用夸张的手法写景,后两句议论,揭示登得高望得远的生活哲理。
四、《望岳》:
1、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人。唐代大诗人。
2、本诗是五言律诗。全诗紧扣一个“望”字。
3、注视: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未了:不尽,不断;钟:聚;决:裂开;眦:眼眶;
入:看到;会当:定要,终当;凌:登,乘;览:看;一:全;小:认为……小。割:划分;
五、《观沧海》:
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本诗选自《乐府诗集》,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的“观”统领全篇。
3、注解:何:多么;竦:高耸;峙:突起,突兀。幸:庆幸;至:极。
六、本课生字:竦sǒng澹dàn
陈忠
2.语文备课大师语文版 篇二
首先,我们喜欢什么样的课文?我们喜欢有思维容量同时难度适宜的课文。“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文质兼美”的文章当然好,但这样的文章要进入教材,必须有一定的思维容量。现在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年纪虽小,思维水平却不弱,如果课文没有一定的思维容量,一读可懂,一望可知,势必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过于艰深超出学生理解范围的文章又会导致畏难情绪。最合适的文章应该有这样的特点——学生运用常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够理解,通过主动思考和交流互动又能够生成超出自己已有经验的新认识。通俗地讲,就是要选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文章。
苏教版八年级的小说《窗》就是如此,我甚至多年以后依然对它记忆犹新。小说中的重症患者远窗人因为嫉妒近窗人可以观赏窗外美景而见死不救,等到自己终于代替近窗人躺在床边的病床上时却发现,窗外只有一道白墙。读罢课文,全班大哗。一半同学认为远窗人太自私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的生命,最终害人害己;另一半同学却觉得远窗人可以理解,他瘫痪在床实在痛苦,希望窗外美景慰藉自己也情有可原,为自己考虑有什么错。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大家得出结论——为自己考虑当然没错,但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他人利益甚至枉顾他人生命,就触犯了道德底线。维护个人利益无可厚非,但却不能触碰道德底线——这是我们得到的新认知。我想,这篇课文的魅力就在于此,它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它可以给学生带来新的认知。
接下来再说说此次修订中大幅度增加的传统文化篇目吧。中华传统文化当然重要,但现实是,我们一看到古诗文就头痛、反胃。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曾描写得极形象:读古文时,老夫子摇头晃脑十分陶醉,众顽童嬉戏打闹不亦乐乎。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文是学生喜欢的呢?说实话,几乎没有。除了个别学生和极少数篇目,大多数学生对于大多数经典篇目都是比较无感。语文教材编写者们选的文章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提升古诗文学习效果的关键不在于选文,而在于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读。我们对于教材的期待则是,能否适当搭建台阶,引导帮助学生感受经典魅力,体悟文化精髓。此次语文版新教材,七至九年级口语交际中有《交流座右铭》《谈谈你心目中的君子》,写作中有《我看古人的苦读精神》,综合性学习中有《诸子百家初探》《现代社会与儒家思想》,就是挺不错的尝试。
但是,我们需要的远不止这些,我们需要更多的台阶,更具体而微的引导。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有一篇《侍坐》,选自《论语》,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对于《论语》,我辈学生自然敬而远之,学校开设的《论语》选修课就曾因无人问津而取消。可是这篇《侍坐》,因为老师搭建了很好的台阶,竟然变得鲜活有趣起来,孔子师生也变得有血有肉亲切可爱了。老师提供了一个情境,问了三个问题。一个情境:孔子师生在课堂上讨论各自的理想。三个问题:你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一向积极入世的孔子为何喟叹“吾与点”(同意曾点的春风沂水出世之志)?课文对我们来讲意义何在?
有了这几个台阶,课文与我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孔子师生课堂上讨论理想,好像我们也在干同样的事情嘛。我的理想是什么?我想穿上军装,保家卫国啊,跟子路有点儿像。孔子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吗,为什么貌似最欣赏曾点这种消极避世的理想?让我想想……哦,明白了,孔子也没反对其他三个人嘛,积极入世努力工作他老人家当然不反对而且自己也身体力行,不过工作之外还有生活,爱工作,也爱生活,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孔夫子。课文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有意义啊,圣人不是工作狂,我们更不能只工作,不玩耍,胸怀宏图大志,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快乐与圆满,我们要成为这样的人。
3.语文备课大师 篇三
【语文教学园地】来稿请惠寄380619484@qq.com!《雨霖铃》写作动因与本质意义试探 【大师网——精彩专题】,点击下载!全站免费!江苏省洪泽县第二中学 袁启凤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在2014年上半年两次刊文探究《雨霖铃》这首经典词作,在课本篇目多刊物版面少的情况下,实属难能可贵。古代多位论家对柳永的《雨霖铃》曾有过点评,基本是窥一斑而难见全豹,如贺裳的“俊句说”、刘熙载的“点染说”等;到了近当代,唐圭璋先生“展衍推想说”的简释,影响深远,几成定论。看了何成军老师的《也谈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兼评公开课〈雨霖铃〉》和赵清芳、王新刚老师的《耆卿不堪清秋冷自古多情人情多——〈雨霖铃〉中复杂的人生况味探究》两文后,笔者深为他们勇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所折服。何老师文中说用“定论”来解读文本才是“正途”的观点,笔者不能苟同,但认同何老师说解读文本“不可忽视作品的整体和本质意义,不可忽视创作者写作的原始动因和历史背景”。赵、王两老师敢于探异求新,用“五问”来“深度解读”柳永复杂的人生况味,确实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但他们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呈现似乎都有点薄雾笼罩的感觉。
笔者也想趁热打铁,从词牌的选用、诗人的经历和女性的心理三个视角切入,搁置技巧,拟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尝试还原《雨霖铃》写作的“原始动因”和“本质意义”。
一、从选用词牌《雨霖铃》的视角看
《雨霖铃》这个词牌,是用唐时旧曲翻制而来的。据《明皇杂录》记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在栈道雨中听到铃音,于是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所以这个曲调原本是跟情爱难舍和远走哀怨有关的。柳永《乐章集》收词二百余首,而用词牌《雨霖铃》作词的仅此一首。
词一开始便展衍出凄恻的情景:清秋时节的一个傍晚,都门长亭外树上的残雨,滴打在情人为饯别柳永临时支起的帐上,寒蝉的凄切叫声,更增添了一双离人的“饮无绪”,兰舟船夫催发的声音回响在耳旁。难舍的哀伤、游历的无奈和前路的渺茫等情感扰乱着柳永的思绪,面对“执手相看泪眼”这样情深的女人,作为一个作词高手,行前主动赠情人一词是应该的。临别赠妓词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如阮阅的《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王之望的《惜分飞》(要眇新声生宝柱)等。
此时因仕途问题不得不游历的柳永和昔时因内乱不得不避躲的玄宗,境遇和心情十分相似,所以,柳永选用《雨霖铃》来诠释此时的复杂滋味最是贴切不过的。王灼“今双调《雨霖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碧鸡漫志》卷五)的评价是切中肯綮的。徐培均先生说:“在词史上,双调慢词《雨霖铃》最早的作品,当推此首。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恻的离情,可谓尽情尽致,读之令人於悒。”(《唐宋词鉴赏辞典》1987年版)此后柳永虽有羁旅行役等愁苦,但再没出现过这样的凄凄心境和这样的切切情真,所以也就再没用《雨霖铃》来写这样的意切词作。其他诗人也有用《雨霖铃》来写词的,如王安石用《雨霖铃》写“浮名浮利何济”、黄裳用《雨霖铃》写“却送君南国”等,都不及柳永当时的“独此”境遇和情真,只是复制粘贴《雨霖铃》词牌而难有“本曲遗声”,所以,仅限在形式上效颦而难出其右。《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收了327位词人1518首词作,词牌《雨霖铃》仅收柳永“寒蝉凄切”一首入卷。柳永多数词因“词语尘下”(李清照《论词》),向来为士大夫所不齿,但这首赠别情人的《雨霖铃》却广受正统文人的青睐。苏轼就问过幕士“我词何如耆卿”,幕士回答说“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雨霖铃》虽脱去艳俗之表,但内容依然是“多情”之作,同样也受到了平民百姓的喜欢,就连方外之人也迷恋,江少虞《事实类苑》卷四十六载:“邢州开元寺僧法明,落魄不检,嗜酒好博,每饮至大醉,惟唱柳永词。……(临终前)曰:‘平生醉里颠蹶,醉里却有分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言讫,跏趺而逝。”还有记载说,有人从西夏来,说那儿有妓人传唱柳永的《雨霖铃》。所以坊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应不是虚妄之言了。
二、从诗人生活经历的视角看
柳永,初名三变,出生在儒雅世家,进取仕宦是他必须的人生选择。中举之后,30岁时从福建老家前往汴京,准备参加礼部考试。宋朝在真宗、仁宗朝时正处盛世,经济繁荣,商业兴盛。秦楼楚馆遍布大街小巷,汴京更是狎妓饮酒、歌舞佐欢之风盛行。从小地方来到大都市的柳永,在读书习业之暇或心思倦闷之时,也开始出入勾栏瓦肆,“追欢买笑”(《传花枝》)的生活让他流连沉醉。对于科举,荒废且自负:“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夺高第”(《长寿乐》),初次应试的结果是铩羽而还。这第一波的打击没能让他清醒,不知深浅的他依然“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并歌呼叫骂“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这跟真宗用“书中自有黄金屋”等诗句来劝勉天下人读书取仕的精神和仁宗“留意儒雅,务本理道”的要求明显悖离,所以当他以才学终于中科而在临轩放榜时,仁宗以“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为由,一句“且去浅唱,何要浮名”就把他给黜落了。这第二波的打击也许太重了,让本想从读书相公成为正统士大夫文人进而进入正统营垒的柳永一下子醒了过来,但此时的他因名落而无脸回乡见亲,一个“白衣卿相”又无其他营生技能,同时也为寻找一个新的生活支撑点,所以干脆就用“奉旨填词”的名头到勾栏瓦肆里靠给歌妓写词来讨生活,醉日子。
柳永虽取仕名落,但在当时作词圈里是顶尖的红人。有关书籍记载,教坊乐工只要有了新乐谱,必定要请他填词,京城的名妓也以得见柳永为荣。冯梦龙《喻世明言·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中“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有虚夸的成分,但也真实写出了兼有词人和狎客双重身份的柳永广受欢迎的一面,拮据的柳永死后由众妓合葬的说法也佐证了这点。当时想结识柳永的歌妓中有因慕其才动真心而爱其人的歌妓,而离家寂寞的孤独和取仕落第的伤痛,也让柳永有了被慰藉的需要,遇到中意的歌妓而出现特定“区间”内的真情爱意并不是假设。
举《集贤宾》来例说:“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几回饮散良宵永,鸳衾暖、凤枕香浓。算得人间天上,惟有两心同。近来云雨忽西东。诮恼损情悰。纵然偷期暗会,长是匆匆。争似和鸣偕老,免教敛翠啼红。眼前时、暂疏欢宴,盟言在、更莫忡忡。待作真个宅院,方信有初终。”诗人说自己“小楼深巷狂游遍”,在“罗绮成丛”中“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才子佳人的互慕,让心动的柳永和动心的虫虫产生“算得人间天上,惟有两心同”的情爱或爱情,当柳永不得已“暂疏欢宴”时,虫虫就有了“敛翠啼红”的担心,多情贴心的柳永立即用“盟言在、更莫忡忡”来宽慰虫虫不要心忧,叫她相信自己“待作真个宅院,方信有初终”的山盟海誓。这样的山盟海誓在柳永其他词作里也有出现,如“夜永欢馀,共有海约山盟”(《洞仙歌》)。这些宽慰之语和山盟海誓虽有阶段性的特点,但在当时的情境下也绝不是虚情假意的敷衍。勾栏瓦肆里有柳永如醉的短暂忘忧,但这里绝不是他终要的归宿所在,科举不成通过游历干谒让人举荐成名在当时也是一条路,所以,为了仕途功名,他要离京游历了。柳永这次游历,不是缘于说走就走的冲动,而是“今宵酒醒”后不得已的无奈选择,没有路线图,没有预约的终点,他想用“经年”的时间去涉渺茫的“千里烟波”来盲寻自己的人生转机,晓风的凄冷、残月的惨淡是他行前对游历前景的预设。此时,他的内心是复杂的,既有浓浓的“暮霭沉沉”心忧,也有淡淡的“楚天阔”期盼,还有难舍的“执手相看泪眼”留恋。“伤离别”自古都是因为“多情”。在“兰舟催发”离别之前,多情的柳永不会就这样“无语凝噎”而去,他肯定会读出多情的送别人泪眼中的不舍和担心,行前留下几句“剖寸心”的宽慰之语应该会有,那就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哀怨又甜蜜的四句情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宽慰情人不要担心自己这次山高水远的游历,“良辰好景”还是会有的,但这样的“良辰好景”不能与你同赏,对自己来说如同“虚设”;二是宽慰情人不要担心自己一去不回和变心,游历时“纵有千种风情”,因为心中只专情于她,“更与何人说”呢。徐培均先生也认为“此去经年”四句是“情语”。对离别对象现状观察,对其心理揣测,然后前置宽慰,在柳永词中是常见的,如“算得伊家,也应随分,烦恼心儿里”(《慢卷袖》)。至于这些宽慰之语后来是不是成了水中月镜中花,终让送别的情人空劳牵挂还真不好说,但在此时说出来是有必要的。柳永可能是个泛情的人,但绝不是个薄情的人。游历后他写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的春愁怀人和“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尾犯》)的别后自省,应该都是自我的真情流露。
三、从离别女性心理的视角看
“离别诗”也有写男女之间离别的。古今女人,不论身份相貌如何,在爱情上基本都会有相同的心声:“我有五重深深愿。第一愿、且图久远。二愿恰如雕梁双燕。岁岁后、长相见。三愿薄情相顾恋。第四愿、永不分散。五愿奴哥收因结果,做个大宅院。”(《雨中花》)这样朴素而强烈的心声是亘古不变的。所以写男女离别的诗中,相同的内容基本都是女人对即将与她相离之人的痴爱和心忧:有“泪滴千千万万行”(乐婉《卜算子·答施》)的相思,有“天易见,见君难”(苏轼《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的留恋,有“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柳永《定**》)的担心,等等。这样的“痴爱和心忧”在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里有细化的展现。王万庄说:“《西厢记》很多地方是‘量体借衣’,借用前人的现成语句和意境而不显‘借’的痕迹”,《长亭送别》就是借柳永《雨霖铃》的意境而不显“借”的痕迹的最好例证。笔者将《雨霖铃》和《长亭送别》比对后发现,这一词一剧的意境高度吻合,内容仅是浓缩和扩展的关系,或者可以这样说,《雨霖铃》是诗化的《长亭送别》,《长亭送别》是剧化的《雨霖铃》。这一词一剧,写的都是年轻女性在秋季长亭,为心爱之人即将远行设宴饯别和他们之间的伤心不舍,这一词一剧的结尾,写的都是送别人的担心和远行人的“剖寸心”表态宽慰。
结尾比对一:①“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是莺莺担心张生在外受苦受累;②“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是柳永回应痴爱情人对他“此去经年”苦累担心的话,并用“虚设”之语进行宽慰。
结尾比对二:①莺莺有了“张珙更敢怜谁”的“剖寸心”表态后还是不放心,临别前对张生“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的“最后一问”,莺莺直说“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张生赶紧用“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来宽慰。②“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柳永给前来为他送别情人的表态宽慰之语,因为情人怕他人走不回,也怕他心如“三变”之名一样会善变。
综上所述,笔者从三个视角切入分析,认为《雨霖铃》是柳永因仕途第一次离京时即席赠给情人的词作。词中有不得不走的无奈、对前景的心忧和期盼、对情人的不舍和宽慰等哀怨真情;同时,词中缭绕着浓浓的人情味,诗人通过平凡生活小事的尽情展衍,把人情世故中的简单温暖细密地传递出来,驿动着每一个听者或读者的心。
如果将《雨霖铃》比作舌尖上的一道美食,那么本文想要寻找的就是它“原来的味道”,所以没用“定论”作“正途”的解读,也没在“深度”上进行开掘。不当之处,恳请方家指教。参考文献:
4.语文版七下语文教案 篇四
语文版七下语文教案汇编
1、石
榴
备课时间 2006.2.15 执教时间 2006.2.16~17 教案总序号:
1、2 教学设计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荚散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在熟练诵读全文的基础上,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石榴的形象(特征),领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在指导学生熟练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领会作者所托之志,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语句的兴趣和习惯。辅之以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
1、一边利用多媒体展示石榴的图片或实物,一边让学生说出有关石榴的诗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石榴的诗句和资料)。
2、教师补充石榴的有关知识。(课件展示)石榴又名安石榴、若榴等。属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果在秋季成熟。石榴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喜欢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我国在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后传布南北各地。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天下石榴园”的美称。此外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根据花的颜色以及重瓣或单瓣等特征又可分为若干栽培变种,如月季、石榴、白石榴、重瓣白花石榴、黄石榴、玛瑙石榴等,这些变种主要供观赏。(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o 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抗日战争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主要作品有:《女神》(诗集),《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历史剧)等o《石榴》写于1942 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三)检查预习
1.词汇积累(结合注释,明确一些词语的音或义)。
奇崛 枯瘠 犀利 辟易 金垂 安普刺 忍俊不禁
骨朵 柔媚 争妍斗艳 古味盎然 光嫩 潜溢 2.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试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于写作意图,学生回答可能不够准确,教师可指出,但不必作结论)。
(四)整体感知
1.朗诵全文(配以轻松愉悦的古筝音乐)。
(1)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听老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情感的把握和处理)。
(2)学生朗读2--9自然段(每人读一段),然后让其他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点评。(教师稍加评价,意在指导朗读)2.学生自由品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可以讨论、交流)——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在刚才的听和读的过程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石榴的什么感情?请告诉大家。
参考答案: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作者按什么思路结构全文?可分几部分?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段意。
参考答案: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篇。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具体描绘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7--9自然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本文抓住“最可爱”这三个字依次描写了石榴的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依次描写了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和“子粒”。
枝叶:(与梅、柳比较)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花:深红色;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对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比作夏季的心脏。
骨朵:“小茄形”,“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像玛瑙琢成的花瓶。
果实:似“破口大笑”。
子粒:“透明光嫩的皓齿”,丰腴,有酸甜两种o(五)朗读、品味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1.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最喜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在小组内探讨、交流,说出喜爱的理由。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在班上交流。(教师可作巡回引导,让学生品味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领会拟人、比喻等修辞的作用)答案不惟一,只要说明理由即可。
例:(1)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出了石榴充满生命力的特点)(2)石榴树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对比手法,把石榴的枝干和叶片与梅柳的作比较,形象地刻画出石榴的独特风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3)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垒吗?它会笑你呢。(语言幽默,富有情趣,写出石榴的变化和惹人喜爱)(4)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这句使用拟人手法,把石榴作为一个有情有义,充满生命力的人米写,形象地描绘出石榴果实成熟的样子。鲜活的形象和富有动感,的表达令人印象深 刻。)
2.请你用下面的词语各造一个句子,最好使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枯瘠 柔媚 争妍斗艳 忍俊不禁(六)作业
诵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二题,并领会作者所托之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分析了石榴的形象,初步感知了石榴的美。本节课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借石榴所托之志。(二)局部品味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1.齐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第一段主要运用什么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对比写法,点出了石榴树非同寻常的品格。2.学生品读第二、三部分。
(1)文中揭示了石榴什么样的内在特征?(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3、7自然段)参考答案:揭示了石榴毫不辟易阳光的直射——敢于对抗骄阳,毫不示弱的精神;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品格。(2)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 参考答案:第一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石榴花的色彩和外形的角度比喻;第二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热烈”、“充满活力”、不受束缚这一内在特征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品格。“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二者在这一点上相似),因而把石榴比作“夏天的,b脏’’。
(3)作者喜欢石榴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作者喜欢石榴,不仅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与众不同——在夏日的炎阳下抗争,毫不示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无畏精神和品格,而这精神正好与作者性格特征相契合,所以喜欢石榴。(三)主题探究(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讨论、交流后归纳)作者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了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
(四)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通过质疑互助互学,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互动一起解疑。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五)小结本文写法上的特色 提示:
1.抓住特征,仔细描摹。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六)感悟拓展 1.对比阅读。
牡丹的拒绝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1)在作者印象中,牡丹的性格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在文中找答案)参考答案:喜欢热闹,耐不住寂寞,喜欢众人的参拜和瞻仰。(2)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牡丹的什么品格? 参考答案: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牡丹的卓尔不群、不肯媚俗的高贵。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3)你知道关于洛阳牡丹的典故吗?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本应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传说唐朝时,女王武则天在冬天赏花,命令百花齐放,只有牡丹因为自己是花中之王没有听从,从而惹怒武氏,被逐出都城长安,流放东都洛阳,所以洛阳从此成为牡丹的故乡;第二问答案,可引导学生。
参考“思维点拨”,学生言之成理即可肯定。
把《牡丹的拒绝》与本课课文比较,试举例说说它们在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异同。
提示。相同点:两文都运用拟人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不同点: 《石榴》语言较活泼,催人向上;而《牡丹的拒绝》一文的语言则较含蓄,让人沉思等。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思维点拨:牡丹象征着雍容华贵,它被人称为花中之王。作者怀着参拜和瞻仰的心情来到洛阳,满心以为牡丹也会喜欢热闹,没想到牡丹“朱唇紧闭,洁齿轻咬”,拒绝盛开。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中之王的卓尔不群、不肯媚俗的高贵品质。作者的心情由期待变成失落,甚至还有“惊愕伴随着失落和疑虑”,这也引发了作者对牡丹为什么要拒绝的思考。2.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请向同学们描绘你最喜欢的一种,要求尽量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最好用上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适当抒情。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由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七)作业
1.“思考与练习”中的第四题。
2.把本课中你喜爱的词语、句子摘录下来,抄进你的摘录笔记本中。
教学探讨与后记:
本文是文学大师郭沫若写于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的一篇名作。由于时代背景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对本文的主题思想不易理解。因此,我首先让学生熟练地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梳理篇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章结构,分析石榴的外形特点;然后品味课文生动传神的语言,再以造句的形式加以拓展。后半部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段落重点品读,学生可以 自主思考、可以合作探究,理解石榴的内在特征,领会作者所托之志,以求突破难点;最后,以比较阅读和口头作文的形式,实现学生能力的迁移和思维的开发。
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方面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用词造句、问题探究、对比阅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朗读贯穿了教学过程,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从整体感知到重点品味,再到感悟拓展,最终完成了学习任务。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也有效激发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围绕教学目标,一方面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然后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互帮互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另一方面,教师设计子富于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和练习,有效地驾驭着学生学习的方向。这样的教学让课堂充满生气,学生也学得扎实有效。
2、《海燕》
备课时间 2006.2.19 执教时间 2006.2.20~21 教案总序号:
3、4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故乡的燕子、海上燕子与作者乡愁之间的联系;
3、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学习阅读状物记叙文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2 学习难点: 2、3 学习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预习·导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情况,写在下面。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轻 隽逸 隽妙 粼粼 纹 皎洁
憩息 融融泄泄 蹇劣 忧戚 匾额
3、解词。
轻 — 憩息— 忧戚— 隽逸— 劲俊— 融融泄泄— 游子—
4、背景资料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迫害进步人士。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途中见到海燕,引发绵绵相思,写成这篇文章。
5、题目解说
(1)燕子:鸟纲,燕科各类鸟的总称。体型小,翼尖长,尾呈叉状,喙扁而短,口裂很深,飞行时捕食昆虫,为益鸟。
海燕鸟纲,海燕科。小型海鸟。鼻孔呈管状,位于上嘴背面,左右相接。中国所见
海燕体长在30厘米以下。较普通的为黑叉尾海燕,全身青灰近煤黑色。尾羽呈叉状,捕食水生动物。
作者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赞美它的身姿,赞美它的勇敢,关心它
它的生活。在作者眼里,它不仅仅是〝海上的小燕子〞而是一个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浓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
学习·研讨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2、简介作者、背景资料。
选自 第二卷。作者(1898----1958)现代、。福建长乐人。
(二)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齐渎有机结合。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
提示:作者按忆()——看()思路结构全文。课文共有14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2、思考:
第一部分
(1)概括第一部分的内容。
(2)选文对小燕子的描写是从哪四个方面着笔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对小燕子和故乡
怎样的情感?
四个方面:
情感:
春天时描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故乡春天怎样的特点?描写故乡的春天有
什么作用?
景物:
特点:
作用:
(4)选文记叙的顺序是()
(5)请在选文中找出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一句话。
巩固·延伸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一语段对 的小燕子在“ ”里活动的情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2、作者为小燕子的出场提供了一幅美丽的背景图画。从语段中找出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下列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
(1)春风:(2)春雨:
(3)春柳:(4)春花:
(5)春草:
4、作者描绘烂漫无比的春景图为写小燕子起了 作用。
5、作者写小燕子的外形时写了小燕子的、、。
6、作者为了更细致地描绘小燕子从动、静两方面入手。写飞翔的小燕子时,不仅写了在 中飞翔的小燕子,也写了在 中飞翔的小燕子,描写顺序是由 到。写静态的小燕子分别写了憩息在 和 里的小燕子。
7、作者写小燕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8、作者写小燕子突出了小燕子 的特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研读文章的第二部分,学习阅读状物记叙文的一般方法。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文章的主题。
学习重点:
1、2 学习难点:
1、2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熟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并说说作者怎么会把海上的小燕子误认为故乡的小燕子。
外形 活动背景 飞翔 憩息
故乡的小燕子
海上的小燕子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新课
(二)研读第二部分
思考:
1、概括选文内容。
2、同写故乡的小燕子一样,选文也描写了它活动的背景,作者描写了海上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3、作者对海上的小燕子哪两个方面进行了描写?着重写了小燕子的哪些行为?
4、请找出能表明全文线索的词语。
5、文章突出海燕的什么性格特征?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6、作者满怀思乡情,但他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这种写法叫什么?
三、巩固·延伸
1、作者从动、静两方面描写海上的燕子,各举一例。
动态:
静态:
2、作者描绘海上小燕子的活动背景时先写,然后写,这是作者远眺;然后作者(描写角度),写天的,天上的,构成一幅“ ”图。
3、作者喜爱小燕子,进而关心小燕子。用横线在原文标出最能体现作者对小燕子十分关心的语句。
4、体现语段主旨的语句是:
5、语段中两次提到“乡愁”,而且说它是“青烟似的”,“一缕两缕”,这样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青烟似的”说明这种思乡之情很淡,不是很浓厚的。
(2)“一缕两缕”说明作者的思乡之情不是很强烈的。
(3)青烟可挥去,一缕两缕可剪断,理出头绪,说明作者看轻这份感情。
(4)作者的思乡之情,像烟雾缭绕,挥之不去;像乱麻“剪不断,理还乱”。这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写法。
3、白
鹅
备课时间 2006.2.22 执教时间 2006.2.24.27 教案总序号:
5、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有关白鹅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想说些什么吗?(播放有关鹅各种神态及活动的录像,展示课文中的白鹅图。)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2.简介作者丰子恺。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强调读准“颈、吭、倘、供”的字音和“看守、净角、譬如、窥伺、侍候、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养不周”等词语,特别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
2.知道什么是“净角”吗?(播放“净角”脸谱图像)“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jue”,而不是“jiao”。自己读两遍。(点评:字词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四年级的阅读课,识字教学也不能放松。)
3.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说说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感知文本中的白鹅形象。)
4.小结,肯定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白鹅某方面的特点。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文是怎么写的?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自学)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2.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
相机板书: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叫声步态吃相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点评:以“怎么写”为着眼点,引导从课文的中心句、过渡段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表达顺序。)
3.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点评:“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词语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动手批注或画画,调动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从形态、声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既培养了学习方法和习惯,又丰富了语言积累。)
2.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3.认真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雪白的大鸟”可以看出鹅十分可爱;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
相机板书:尽职勇敢可爱。
4.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
(点评:通过引读有关句子,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认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阅读。)
5.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作者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写作方法。7.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
(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中,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
2.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点评:改变学习方式,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富有创意:一是了解对词语把握的情况;二是进一步感悟观察细致的态度和用词准确,运用对比、拟人来突出特点的表达方法;三是在多种感官及师生合作参与的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提高效率。)
3.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4.小结后齐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5.积累词语──“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从容不迫”。
六、积累运用,读写结合。
1.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_______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点评:该练习题很灵活,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练习,既可以灵活运用本课的词语,进行语言重组,又可以拓展思维,有创意地表达。)
2.练笔,展示,评议。
(点评:阅读教学应该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由内化──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后记: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本课安排学生实践活动时间多、形式多,功能多,训练密度大,每项活动目的明确,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积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适时传授新知、指导方法、训练技能。教师遵循学科、年级、课文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导和教,能起到推动、规范、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作用,这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一
4、鹤
群
备课时间 2006.2.27 执教时间 2006.3.1~2 教案总序号:
7、8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摹写事物的方法。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摹写,条理清楚地抒发情感的好习惯。三.德育目标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学习鹤群严密的组织性、高度的集体性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四.美育目标
领略鹤群翱翔的自然美、鹤鹰激战的场面美、感受扶救伤鹤的精神美。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特征摹写事物的方法。
积累词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到匠心。教学难点
熟读课文,领悟故事中作者寄托的深层含义。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 教学用具
电脑平台、VCD歌碟、CAI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文章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鹤群飞行于空
中的优美姿态,记录了鹤鹰之战的激烈场面,赞颂鹤的群体精神。如何体会鹤的形象及把
握理解鹤群精神,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对文中“鹤鹰之战”开始时鹤群的惊慌的理解是本文 教学的难点。
文章描写细致传神,语言贴切富有表现力,可以借此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以及语言领
悟能力,在教学中宜注意加以引导。本文安排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可以播放歌曲《丹顶鹤的故事》或者一段介绍鹤的生物短片,使学生初步感受鹤的形
象,以导入新课。
二、介绍学习重点,交代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方向。
三、指导学生学习全文。
指导时,可分步进行,步步推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时,讲解不宜
过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主动投入,积极思考。教师作适 当点拨即可。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一)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快速阅读全文,感受文章要点。
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如果有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志
出来,也可以写出来。
2.排除阅读障碍,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词句标出来,必要时查查工具书。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伫(Zh)立 绮 q)丽湮(y n)没剽悍(p)盘旋(X n)②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伫立:长时间的站立。绮丽:鲜艳美丽。
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剽悍:敏捷而勇猛。
寡不敌众:人数少的抵挡不住多的。本文形容一只鹰抵挡不住众多鹤的攻击。
无济于事:济,帮助。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
盘旋:环绕着飞或走。本文指鹤群环绕着飞。
(二)仔细阅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1.这篇文章是用第几人称写的? 2.复述文章主要内容。
3.梳理文章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提示:
这篇文章是运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我”是鹤群翔空全过程的目击者,又是文中情感抒
发者。运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我”的所见和“我”的所感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没有半点雕
琢的痕迹。作者从南侧群山上空浮现一排小斑点写起,一直写到鹤群向北飞去为止,叙述
了自己观察到的鹤群翔空的全过程。其中鹤鹰之战是重点,战前,战斗,战后,是三个大层
次。战前又有两个小的层次,前一层写“一”字形模队的飞翔貌,后一层写变换方向。战后,也分两层,一层是护送,一层是远飞。
(三)深人阅读,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1.找出文章表现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2.找出文章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3.找出表现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提示:
1.关于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主要有:
1)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
(2)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问后方笔直延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 无可言喻。(3)排成一字模队的鹤群以此为信号,一齐掉头向左转,变成单列纵队。(4)排头大鹤先向有旋转,而后悠哉游哉翱翔高空。后续鹤也都一只紧接一只,向右 旋转,直腾高空。
(5)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飓;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缓 缓升腾。
(6)开始大小如麻雀,转眼间有如蝴蝶,不久像飞蛾,最后小如蚊。(7)从排头依次掉头向北,敏捷地变成一缕长长的细丝。加快速度一路向北飞去。
2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主要有:
1)鹤群立刻发出嘹亮的“哦——哦——哦”的啼鸣声。
(2)静静旋转的鹤群,阵势立即崩溃,惊恐万分,慌乱啼鸣,扑打双翅,陷入一片混 乱。
(3)于是其他鹤更加狂乱啼鸣,一只紧跟一只,疾速转身,俯冲下来去追逐下滑的苍 鹰。
(4)在阳光下,鹤们双翅奋节搏击,银光闪烁。鹤群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形成
漩涡状,上下左右飞舞,光莹莹耀眼。3.表现鹤群救助同伴的细节有: 1)这时鹤群一齐发出了悲痛的啼鸣。
(2)队列最前方很快翻身飞出两只健壮的大鹤,立即降到看来已精疲力竭。缓缓下坠 的伙伴身旁,引吭高鸣,盘旋周围。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3)来救的两只大鹤,从左右两侧紧紧靠近伤鹤,各自伸出一只长长的翅膀,将伤鹤 架起来了。
(4)在这段时间里,其他鹤高声啼叫,盘旋高空,一齐等待伤鹤返回。
(四)通读,进一步思索以下问题,并从总体上体会全文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1.作者描写鹤悠然飞翔于空中的意图是什么?
2.在鹤鹰之战中,一开始写鹤群“立即崩溃”“惊恐万分”“陷入一片混乱”,这些描写是 否破坏了鹤的形象?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到因车祸倒于血泊中的人,或看见寒风中沿路乞讨的乞 丐,或看见老人颤巍巍立于公共汽车中,人们~般作何反应。与鹤群比较,体会鹤群的可
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4.文章最主要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5.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提示:
1.写鹤群飞翔于空中,主要是从直观形象上表现鹤的精神,鹤姿极为美妙,给人一种
视觉美,鹤在队形变换时,整齐划一,这正是鹤的团体精神的体现。2.鹤是动物中的弱小者,因而凶恶的鹰冲击时,它们“慌乱”“陷入一片混乱”,这是~ 种本能反应。而当同伴遭受苍鹰攻击,有生命危险时,弱小的鹤团结一致,以众击寡,这又
是一种本能反应。两相比较,更加突出鹤群的整体精神。
3.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不愿或不敢帮助别人,人类必须要有极高的道德境界才能表
现出英雄行为。就鹤而言,互相救助,互相保护,竟是一种本能的行为,这实在令人惊叹。
4.主要修辞方法是比喻,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将鹤群翔空的美妙姿态和搏击场面形象 地表现出来了。
5.注意把握要点,主要是表现出一种整体精神。
四、课文学习小结。
注意结合所学内容的主要点小结即可,突出学习收获即可。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
2.摘抄文中优美词句,细心体会,学会运用。板书设计: 战斗前
一字形飞行一律笔直 变换方向旋转腾轻盈上升
战斗中拧成一团银光闪烁光莹莹耀眼 战斗后
护送引吭高鸣架盘旋高空
远飞如麻雀如蝴蝶像飞蛾小如故
口语交际――向往奥运
备课时间 2006.3.3 执教时间 2006.3.6~7 教案总序号:
9、10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奥运”为主线,贯穿始终,由“知奥运(史)——悟奥运(情)——想奥运(景)——做奥运(人)——办奥运(报)这五大环节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运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通过调查实践、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法,开展问题解决活动以及交流、协作、表述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深化、扩展,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活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体现了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切实达到《课标》中所要求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综合目标。教材分析: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中国人终于圆了一个世纪的“奥运”梦。作家肖复兴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与激动,写了这篇《向往奥运》,全文表达了作者申奥成功后的兴奋与激动,也表现了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文章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耐人寻味,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治情操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8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二、整体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请几位同学分块试读课文,注意及时指导正音:
慷慨()恫吓()驯()服
耸()听怒不可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工~3段,注意语调的控制。明确:应采用一种娓娓道来的舒缓语调,可想象毛泽东在向斯诺自述生平时的安详神情。3.默读课文4~ZI段,了解课文写了少年毛泽东的哪些主要经历,同桌间可相互交流,注意文中交代年龄的词。
(三)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主要内容布置全班讨论、交流:
①提炼概括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门~3段)简介毛泽东的家庭情况。
第二部分(4~对段)叙述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经历。
第1层(4~8段)少年毛泽东八岁到十三岁的经历:在小学堂,反对老师体罚学生;在家里,联合反抗“执政”的父亲。
第2层(9~19段)少年毛泽东十三岁到十六岁的经历:公开反抗父亲的专制,保卫自己的权利,取得了胜利;如饥似渴地读“禁书”;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
第3层(20~21段)少年毛泽东十六岁时的经历:去新式学堂读书,学到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
②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少年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少年毛泽东是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勤奋读书。独立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对同学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应给予充分肯定并适当点拨。〗
(四)自主阅读,把握细节
请同学选读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挑选其中的某个或某些细节作简要的分析。
示例:有同学对少年毛泽东喜欢读的书较感兴趣,可点拨提问:为什么毛泽东认为休待传》《西游记》这些“禁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仅仅是“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吗?
〖点拨:这些所谓“禁书”正培养了少年毛泽东对旧社会的造反精神。此外,像《盛世危言》这本书,使他认识到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从而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这些都可以看出读书对少年毛泽东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后附文,进一步了解毛泽东青年时代的读书经历。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第一部分门~3段)简介毛泽东的家庭情况
第二部分(4~21段)叙述毛少年时代的经历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一)(4~8段)8岁一13岁的经历
(二)(9~19段)13岁一16岁的经历
(三)(2~ZI段)16岁时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品味语言
请同学从文中寻找、品味用得好、有特色的词语,将它们圈起来,再想想为什么用得好。
示例:“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这段话中“党”一词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代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维护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执政党指在家中掌权的父亲,反对党指家中的其他所有的人。这里借用这些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和家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反抗旧势力的代表(即自己的父亲)的有趣故事,而且也符合说话者政治家的身份。
〖说明:这一开放性教学板块,旨在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倘祥,让学生自由地在“品折语言”、“欣赏语言”这样高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习得语感,提高阅读水平。其间要强调师生对话,相机点拨。〗
二、课外练笔
结合课文和材料内容以第三人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沙年毛泽东小传入
7、第一千个球
备课时间 2006.3.15 执教时间 2006.3.16~17 教案总序号:
15、16 教学设想
1、本文设有两个小标题,层次非常清楚,不必要求学生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不必逐段讲解。
5.语文版初中语文古诗词 篇五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七年级下学期诗词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八年级上学期诗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
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
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足!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
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
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
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
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
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已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八年级下学期古诗词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出,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峨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权杖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后,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九年级下学期古诗词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语文备课大师语文版】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备课大师首页12-02
数学备课大师 sx07-17
数学备课大师sx12-04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案09-22
语文版初中语文总复习12-08
初一语文下语文备课组07-24
五下语文备课01-13
高一语文单元备课06-24
语文备课作业要求08-08
语文备课本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