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复习教案(14篇)
1.苏教版语文复习教案 篇一
语文第五册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第一、二单元的生字生词,巩固古诗中单字的理解,会用“犹如”“仿佛”“宛如”“像”造比喻句。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一课、第三课、第五课和第七课以及第六课部分内容、练习中读读背背的内容。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巩固古诗中单字的理解
1、出示古诗句。
2、指名说说这几个字的意思。
3、写一写。
4、教师检查评价。
三、会用“犹如”“仿佛”“宛如”“像”造比喻句。
1.读读书上的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2.模仿造句。
3.师生共同评议
4.书写。教师检查。
四、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我们从小要做到讲究卫生的习惯。
(2)爸爸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员。
(3)看了《宝莲灯》这部电影,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个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正确的句子。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同桌互批,各自订正。
4、出示填空:
(1)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本学期学过的描写秋江夜泊图的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概括《北大荒的秋天》课文内容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分析。
1、小院的西面是花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唱主角的是紫色的月季和各色玫瑰。北面有个挺大的葡萄架。夏天,孩子们在葡萄架下乘凉、下棋,大人们在这里看报、休息。一只只蝴蝶上下飞舞,显得非常热闹。到了秋天,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 时发出醉人的香味。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它们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地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一眼看去,个个漂漂亮亮,惹人喜爱。
1.填空。
这段话是按________ 顺序写的。先写小院西面是________,北面_________,院子东面种着____________,南面是__________。其中写得最多、最详细的是___________,这段话中的第_____ 句到第_____句,都是写这里景色的。
2.读句子,想想带点词的意思,给合适的说法打“√”。
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这句话写了:
①葡萄长得多,有时香味会使人像喝醉酒一样糊里糊涂。……()
②葡萄不但长得多,而且香味使人陶醉。………………………()
③
葡
萄
成熟
了,很
可爱。…………………………………………()
3.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高大()
热闹()
4.照样子写词语
绿油油____ ___ ___ ____ 漂漂亮亮___ ____ _____ __
5.用“”划出打比方的句子。
6.给文中画□的地方加上标点。
7.文中的“青菜黄瓜茄子西红柿”总的名称是()类。
七、复习作业(见试卷)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第三、四单元的生字生词,能用部分词造句。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四课,并能默写重点段落。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正确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各三个,并组成词语。
犭()()()
氵()()()
辶()()()
艹()()()
纟()()()
土()()()
1、练写。
2、交流。
3、说说规律,帮助记忆。如“犭”与动物名称有关,与水有关等。
三、复习成语。
1、读一读练习三和练习四上的成语积累。
2、同桌互背。
“氵”
3、听写成语。
4、同桌互批。
5、点出易错字,帮助记忆。
四、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这幅山水画多么美丽而漂亮啊!
(2)我们从小就培养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3)我对学校每个地方都非常熟练。
(4)同学们被解放军叔叔的英勇事迹感激了。
(5)今天开家长会,所有的各位家长都到齐了。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齐背课文。
六、造句练习:
1、出示“嘱咐”“如果……就……”“果然”
2、指生说说这三个词的大概意思。
3、学生试口头造句,师生共评
4、学生书面造句。教师检查。
七、回顾课后习题中问答题内容。
1、逐课朗读问题,指名读题。
2、指名回答问题
3、师生共同补充,教师总结。
八、阅读。
许多种动物能到很远的地方去,还能认路回家。蜜蜂采蜜,能飞出去几公里,还能飞回来。有许多鱼能够远游,路程比蜜蜂远得多。鸟类远游的能力更加惊人。我国早就有鸿雁传书的故事。燕子 雁 布谷 黄莺都是期迁徙的候鸟。著名的季节性游客
燕子飞了差不多一万公里还能飞回原巢。
1、给片断补上标点符号。
2、根据片断的意思填空:
这个片断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具有_______本领。这种写作方法是先______后______。
3、这个片断的主要意思是__
九、作业(见试卷)
第三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五单元的生字词。
2、会背诵14、15课课文和读读背背中的内容。
3、能用“越来越……”口头造句
4、灵活运用字词。
5、进一步练习加标点。
6、继续进行阅读训练,加强阅读能力。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齐背课文。
三、造句。
1、出示词语:“越来越……”“倾听……”“闪耀……”。
2、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3、试着造句。
4、师生共同评议。
四、练习加标点。
1、出示句子:
(1)哥哥不以为然在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2)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的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了呢
2、试填。
3、指名交流。
4、进一步强调引号的用法。
5、结合对话习作,说说如何把提示语写完整。
6、齐读。
五、复习课文。
填空:
1、一到夜晚,整个()就成了()。()里灯光,像()。马路上()的车灯,如同()。
2、铜锣湾是全港()。()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宽阔的()。
3、“东方之珠”指的是(),那里有迷人的(),著名的()和繁华的()。
4、()降临了,()、()、()出现了()小露珠。小露珠(),(),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的时候,已经()。
问答: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
写片断:
1、仿造《石榴》一文的第四段写一段话,来描写你品尝过的一种水果
2、仿造《东方之珠》一文第五段,围绕“一到假期,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
六、阅读片断,回答问题。
一天,太阳公公把大湖当一面镜子,照着自己通红的脸。照着照着,太阳的眼睛模糊起来了。它揉揉眼睛,睁大细看,可还是看不清。
这时候,有一块云遮在它眼前。太阳公公问:“你是哪儿来的?”云迅速地飘动了一下说:“你很热,晒在地上,把水变成了水蒸气,升到空中,碰到冷,又变成小水点,我就是许许多多的小水点聚在一起变成的。”
1、短
文
中
第一
自
然
段
讲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义词:
模糊()
迅速()
3、云是怎么形成的?(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画图表示)
七、复习作业(见试卷)
第四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第六单元的生字词。
2、灵活运用词语。
3、进一步练习修改病句。
4、按课文内容填空。
5、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6、阅读训练,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2、同桌互批
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成语。
1、读一读练习上的成语积累。
2、同桌互背。
3、听写成语。
4、同桌互批。
5、点出易错字,帮助记忆。
6、齐背成语。
三、修改病句。
出示句子。
1、同学们学乐器的积极性很大。
2、我们要做到讲卫生的习惯。
3、考试前,我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4、我们要爱护时间,不要浪费一分一秒。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四、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多音字组词
省、落、间、胖、称、兴、行、盛、传、好、干
五、填上适当的词语。等第()的叶子
()地登高
()的掌声
()地漂浮
()的湖面
()地演唱
六、阅读分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第
走进大豆田,如同走入画一般的境界。一阵秋风吹过,眼前豆棵上挂满的豆英就像美人的耳坠似的,微微摇晃,铃铃作响。像春风吹过树林,像春泉淌过小涧,像海浪轻轻拍击岸壁。俯身收割,眼前的一株株豆棵,瞬间幻化成佩环丁当的姑娘,手携着割豆人奔过来。此时,割豆人能听到她们的欢笑声、喧闹声、呼吸声和她们低低的絮语,声音在豆棵的枝丫间荡漾,也在割豆人的心里荡漾。
1.这篇短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读课文,说说文中把豆棵上挂满的豆荚比作什么?写出句子。
3.根据课文填空。
豆棵上挂满的豆荚,秋风一吹,_______摇晃,________作响。像春风_________,像春泉________,像海浪________。
七、复习作业(见试卷)
第五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七单元的生字词。
2、学会把句子补充完整。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4、进一步练习修改病句。
5、进行阅读分析,提高阅读水平。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2、同桌互批
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成语。
1、读一读练习上的成语积累。
2、同桌互背。
3、听写成语。
4、同桌互批。
5、点出易错字,帮助记忆。
6、齐背成语。
三、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下面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小船顺着水流向前漂去。
()看着一只只小船漂远了, 我们心里在说:“ 小纸船, 希望你漂到大海去。”
()星期天,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来到小溪边。
()我们拍着手,沿着小溪追着小船。
()我们用五色彩纸折成一只只小船,放在水里。
四、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荷花()
2、(),多开心啊
3、下课了老师对我说()。
指名交流,师总结。
提醒一定不能忘记加上标点。
复习引号的用法。
养成好的习惯,句子填完后要再用心读一读。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回答《掌声》一课课后习题四的内容。
3、出示填空:
沃克医生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一块会说话的()!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
4、听答。
5、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同桌互批。
6、齐答。
六、选词填空。
宽阔
辽阔
广阔
1.南沙群岛位于我国()的南海之中。
2.一辆宝蓝色的小汽车奔驰在()的公路上。
3.牛羊在()的草地上嬉戏玩耍
强烈
热烈
剧烈
1.她的歌声刚停,音乐厅里就响起一阵()的掌声。
2.课间,我们不能玩太()的活动。
3.中午,()的太阳光刺得我们睁不开眼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0分)
蜂鸟
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一种鸟,叫蜂鸟。它的身体像一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1.5克—2克。不过它飞得很快,在花间飞翔,好像花丛中的颗颗流星。你刚想看清楚是什么东西时,它却一闪就不见了。
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它那羽毛,简直就像戏台上仙女的衣裳一样,五光十色,变幻无穷。
1、短文写了蜂鸟的三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是把比作。
3、“五光十色”形容颜色多,你还能写出与“五光十色”意思相近的词吗?、4、你喜欢蜂鸟吗?为什么?
八、复习作业(见试卷)
第六课时
复习目标:
1、巩固第八单元的生字词。
2、整理错乱的句子,练习用“重阳”“兴高采烈”和第24课成语造句。
3、能理解成语意思,会填空。
4、学习修改病句。
5、进行阅读分析,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6、会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2、同桌互批
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整理错乱的句子
1、出示句子:
()有一次,一条小金鱼游到我的身边。
()文文家有个小水池,养着许多金鱼。
()我常常趴在池沿上,睁大眼睛看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
()它尾巴一摇就游跑了,可我差一点掉进水池里。
()我探着身子,伸手想抓住它。
2、说说看到这种题目,应该怎么做。
3、指名说。
4、师总结:先读一读,了解大意。再根据其中的联系,找出句子的前后顺序。一般的都有是按时间或地方的顺序来写的。整理好了后,一定要再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
5、按上述方法,练习做。
6、指名交流。
三、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A过三个月的锻炼,小明的身体。
B堂课,沙老师就给我留下了永远不能忘记的难忘的印象。
C特别喜欢踢足球和排球。
D园里的花很美丽极了!
E与这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F架上各种各样的摆着图书。
G老师讲的知识,我基本上全懂了。
H爱迪生试制电灯,不知多少次做了实验。
T我在公园里看到奇异的一种花草。
J我断定这个好主意可能是聪聪想出来的。
2、复习我们学过哪些形式的病句。
3、修改。
全班校对,同桌互批。师重点指导易错的题目。生对调订正。
7、师批改。
四、造句。
1、出示词语:“重阳”“兴高采烈”和第24课成语造句
2、说说各成语的大概意思,造句时应该注意什么。
3、试着用造句
4、师生共同评议。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教师检查
六、阅读分析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丢沙包”是同学们十分喜爱的活动。操场的西墙边,这一组,那一组,玩得多带劲!两头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起猛攻。中间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眼睛盯着沙包飞来的方向,左躲右闪,蹦来跳去。沙包飞来了,只见他轻巧地一抬腿,沙包“嗖”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又从背后飞来了,他猛一转身来个“海底捞月”,抓住了沙包。他们蹦啊跳啊,玩得多么欢畅!
1、给短文加个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惊慌()讨厌()
3、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在文中用“~~”画出来:
4、文中的“他”指__________________,写“他”的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找四个)16
2.苏教版语文复习教案 篇二
一、用词失范
例1:“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 眼前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七年级上册第44页, 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
句中的“白驹过隙”“弹指一瞬”都是“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同时用于该句, 有叠床架屋之嫌。
例2:“不过, 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 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 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 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 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 (七年级下册第131页, 叶永烈《国宝大熊猫》)
句中的“最少”表明最低限度, 后面所用数词应为一个确数。“15~20”表示的是数的范围。该句在表意上前后矛盾。
二、注释不妥
例3:《迢迢牵牛星》下有注:“[河汉]天河。牵牛星 (俗称牛郎星) 在河东, 与河西的织女星相对。” (七年级上册第208页注释 (2) )
例4:《黄鹤楼》下有注:“[河汉]银河。” (七年级下册第104页注释 (8) )
例3和例4中, 两次“河汉”的注释前后不一, 会让学生产生困惑。
三、标点失误
例5:“随便向一个中国人提起犹太人, 我相信他首先想到纳粹的凶残和我们熟悉的那些电影片段:《索非的选择》《辛德勒名单》……” (九年级下册第76页, 铁凝《生命与和平相爱》)
我们知道, 冒号有引起下文和解释说明的作用, 此处应是表解释说明, 那就造成了这样的错误理解:《索非的选择》《辛德勒名单》是电影片段。要不造成误解, 可将“《索非的选择》《辛德勒名单》”移到“片段”两字的前面, 去掉冒号。
四、编排欠当
例6:苏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 主题合成单元第四单元主题词为“小说之林”。该单元编入《孔乙己》《范进中举》《口技》《变色龙》《窗》五篇课文 (详见八年级下册目录第2页) 。
《口技》之所以被列入“小说之林”这一单元, 我想恐怕是因为它出自清代人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其实, “笔记小说集”中的“小说”, 跟我们现在通常讲的“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相去甚远。因为文学题材的“小说”内容是虚构的, 而《口技》的内容是真实的, 它确切而真实地记叙了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从文体角度研读, 应视作描写场景的记叙文或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在我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 笔记与小说长期处于杂糅共生的状态, “笔记小说”由此产生并为研究者普遍接受。所以, “笔记小说”虽兼有“笔记”和“小说”的特征, 但我们不能忽视“笔记”与“小说”二者文体特质的差异, 不能视“笔记”为“小说”的附庸。
“语文教材的建设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建设, 当今语文教材的面貌,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示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一代人的文化面貌。”目前, 课程改革已经向纵深处挺进,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一个语文人, 我们既应该感谢编者、审定者付出的大量辛劳, 也应该理解编者、审定者的苦衷———尽可能地尊重原文作者, 少改动, 更应该明白十全十美的教材很难得。我们应当尊重教材, 既不迷信、盲从, 也不袖手旁观。因为教材的建设, 不仅是编者、审定者这些专家们的事, 也应当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本份。我们面对教材, 既不“仰视”, 也不“俯视”, 而“平视之”;我们在教学时, 要“站着”教学, 而不是“跪着”教学。我们放胆为教材拭去“微尘”, 目的只有两个:一是企盼并“招引”我们的语文同仁都来关注并参与语文教材的建设, 二是诚盼作者、编者、审定者能“有则改之”。如所言是妄语, 请一笑了之;如所言为实, 请让白璧无瑕, 让我们拥有更完美的语文教材。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篇三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进入这个模块的最后一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读导言。
学生大声朗读
师:从这段导言中我们知道本专题探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它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解说的呢?
生:大自然有很多美,我们要欣赏它。
生:人们可以在自然中体味人生。
生:如何与自然相处。
师:这三位同学回答地很好。这也是本专题三个板块的内容:谛听天籁——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感悟自然——在自然中体味人世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湖山沉思——思考人与自然怎样和谐相处。今天我们首先一同进入第一个板块:谛听天籁,去感受郁达夫笔下江南冬景特有的味道。(板书: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师:《江南的冬景》,从文章题目来看,作者写的是江南这一特定区域冬天的景象。为了突出说明这一点,作者选择了哪些地方与其进行比较。请大家阅读文本的第1小节,然后回答这个问题。
很快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北国冬天,北国夏夜,闽粤冬天
师:(板书:北国冬天北国夏夜 闽粤冬天)这几组比较说明了什么?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看。
生:江南冬景与众不同。比北国冬天暖和、可爱,比北国夏夜更给人一种明朗的情调,又比闽粤冬天更像冬天。
师:其实我们通过比较,也只能对江南冬天有一个大体的感受,而江南冬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就让我们来重点研读文章的第5——10小节,具体感受这份与众不同的魅力。首先要解决的是:这几小节,分别从哪几个角度写了江南的冬景?
学生自读
生:植被、散步、冬雨、冬雪、旱冬。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散步不是。散步是由上一小节引发的联想,是为了说明江南冬天给人舒适的感觉。
师:大家同意吗?
大部分学生点头
师:那我们少数服从多数。(学生笑)
(板书:植被冬雨冬雪旱冬)
师:画家刘海粟曾经这样高度评价过郁达夫的散文:“青年画家不读郁达夫的散文,就画不了江浙的山水。”可见,郁达夫散文行文如一幅幅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文中这四幅画。
如何欣赏:
①给每一段文字取一个既优美又恰当的题目。
②每段文字中分别刻画了哪些景物?
③这幅画面表现了江南冬景怎样的特征?
操作步骤:分组讨论
①每大组同学按次序分别讨论一幅画面。
②每位同学先静下心,将这段文字反复朗读几遍,并把自己对前面三个问题的思考和体会用一段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
③四人小组进行交流,选出取得最好的一个题目和表达最美的一段文字。
④最后我们进行全班交流。
(每个学生都很投入地朗读起来,并不时地在书上圈圈点点,随后在课堂记录本上快速地写着。接着四人小组热烈地讨论,有的小组还不时有掌声响起,也有的为了一个题目,为了一个词,一句话在讨论着,反复推敲着……)
全班交流
第一幅画:
师:同学们讨论得那么热烈,可见,已渐渐走进了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美景。谁先来为我们描画一下第一幅画呢?
生:(一生主动站起交流)风和日暖的午后,到冬郊去走走。你看到的将会是一幅明丽的江南冬景图:成片的雪白芦花昂然挺立,红叶迎风颤动,似乎在向过往的行人招手。乌桕树上点缀着雪白的乌桕子,小草虽然大都变成了赭色,根部依然带着绿意。江南的冬天不会使你感到冬的肃杀,反而会感到莫名的含蓄,那里的生机,仿佛在告诉大家春天快来了。
师:这位同学很敏锐地抓住了江南冬天植物色彩的特点,很好。其他同学还有想和大家分享的吗?
生:有。(一同学站起。)江南由于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即使已至冬至,依然有不败的芦花,火红的枫叶。草虽有赭色,但根部还带着绿意,可谓秋去花还在。不像北国的冬天,一入冬,立即冰天雪地,纯白得耀眼,安静得可怕,一片肃杀之气,没有一点生机,人们只能过着蛰居生活。江南的冬是春的前奏,依然会有丛丛绿意,仿佛预示着春天马上要来。不像北国的冬春两季完全是两个断章,似乎从来就没有任何关系一般。故我称这之为“春的前奏”。
师:(学生鼓掌)好一幅“春的前奏”啊!我不禁想到雪莱的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闭上眼睛,感受到的是一幅鲜活而真实,与色彩单调而肃杀的北国冬景截然不同的明丽且富有生气的“春的前奏”图,你们感受到了吗?
(有的学生自然地闭上了眼睛,有的不住地点头。)
第二幅画:
师:好,当我们还沉浸在这一幅“春的前奏”中时,第二组同学早已等不及了,你们也一定有好的作品要奉献给我们吧!
生:(第二组同学)对。(大家鼓掌)
师:好,来吧。
生:我们小组的题目是:江村暮雨图。纯正的江南小村,清澈见底的小河从远处像一条丝带飘来。两旁的树木虽没有了绿意,却不失几分生气。几间小屋里人们正在闲谈,他们坐在一起,显得十分高兴。屋外下着绵绵的细雨,雨声和谈话声交错在一起,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乐曲。
师:江南的冬雨确实别有一番韵味。只是既然题目叫:江村暮雨图,“暮”字从你的文字中如何体现呢?作者又为何把冬雨放在垂暮?
(学生同桌讨论起来)
生:(同组另一同学站起,大家停止讨论。)文中写到“一味红黄”、“月晕”暗示天渐渐暗下,并写出了灯火的颜色和效果,显得很柔和,在屋外淅淅沥沥的微雨衬托下,给人一种很温馨,悠闲的感觉。而把冬雨放在垂暮,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整个环境的静谧。
师:从哪些细节可以感受到这份静谧呢?
生:(又一学生发言)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大家笑)我们从小就生活在江南,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天已垂暮,江南农村,人们早已回家,更何况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雨中。屋外惟有被微寒的濛濛冬雨浸润了的小桥、远山和那树枝杈桠的杂木树林还在那静静地享受着。门前泊了一只乌篷小船,在雨中独自摇摆。江南的冬雨洒脱却不失柔美,微寒却不失温馨,在这垂暮时分,灰白蒙蒙,整个儿给人一种朦胧之感。她的降临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飘逸的薄纱。这时最惬意的事莫过于躲在家中静静品味这份朦胧与细腻。或者两三知己,斟上酒尽情谈笑,任凭灯光与喧哗点缀屋外的一片静谧。环境的静谧,其实也是更好地展现了人心灵的宁静。江南的冬雨就应该是这样美,而我们生活的江南,也正是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
师:(学生和听课老师鼓掌)这真是一番灵魂的享受啊!此般如诗如画的境界,怎能不令人为之陶醉?怪不得作者在这江南微雨寒村中会发出如此感慨:“人到了这样的境界,自然得会胸襟洒脱起来,终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作者在这里还提到了一句诗,“暮雨潇潇江上村”,请大家看大屏幕有关介绍。作者的用意何在呢?
(幻灯片:唐五代 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姓名,世上如今半是君。”李涉曾官至太学博士,颇有诗名。一天夜里,江上遇群盗,盗首问:“来者何人?”李涉随从答道:“李涉博士也。”盗首云:“若是李博士,吾辈不须剽他金帛,闻其诗名久矣,但希一篇,金帛非贵也。”李乃赠这首《井栏砂宿遇夜客》。)
(学生思考片刻)
师:让我们想象诗人与绿林豪客相遇的场面,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血肉横飞,人们印象中性格彪悍、暴躁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平淡温和了,而诗人也那么客气地赠诗一切是那么宁静而悠闲,这难道不是从一个侧面表现潇潇暮雨笼罩下的静谧江村迷人的魅力吗?
第三幅画
4.苏教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复习教案 篇四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
(2)虽趣舍万殊
2.一词多义
(1) 修 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
(2) 一 其致一也 悟言一室之内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3)所以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
3. 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
亦将有感于斯文
4.词类活用
(1) 群贤毕至/ 不知老之将至/况修短随化/ 死生亦大矣
(2)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3)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
二、文言虚词
1.以
(1) 引以为流觞曲水
(2)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 亦足以畅叙幽情
2.于
(1)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 当其欣于所遇
(3) 暂得于己
(4) 终期于尽
3.为
(1) 引以为流觞曲水
(2) 已为陈迹
4.之
(1)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 仰观宇宙之大,品类之盛/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3)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4) 及其所之既倦
(5) 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所
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
三、文言句式
1.句式类型( )
(1) 信可乐也
(2) 死生亦大矣
(3)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句式类型( )
(1) 引以为流觞曲水
(2) 列坐其次
(3)悟言一室之内
3.句式类型( )
(1)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不能喻之于怀
4.句式类型( )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翻译】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5.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教案 篇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五、古文、古诗词理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
1、“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2、颈联写出了友谊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3、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己亥杂诗》
1、“浩荡”形容愁思无穷无尽。
2、一、二两句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忧虑、怨恨及失落的心境。
2、三、四两句运用新奇的比喻,诗人以“落花”自比,以“花”比作新生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的追求。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人琴俱亡》
(一)字词解释
1.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 笃,(病)重。 而,表承接,不译。
2.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3. 语时了不悲。
语,动词,说话。了,完全。
4.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索,要。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5.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素,向来,一向。 琴,动词,弹琴。 径,直往。既,已经。
6.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6.苏教版语文复习教案 篇六
jiǎo jiàn xī xì wàng tú zhàn fàng kā fēi
( )( ) ( ) ( ) ( )
(二)按要求答题。(45分)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 )里。(3分)
(1)下列四组词语中,“一”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数一数二 初一 一会儿 B.一定 一败涂地 一切
C.一起 一把 唯一 D.第一 一致 一直
(2)“山可真险啊!”中“啊” 的发音是( )
A. a B. ya C. na D. wa
(3)下面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A.谈笑风生 银妆素裹 B.赞不决口 穷途末路
C.流连忘返 深思熟虑 D.一如既往 五彩斑澜
2.给“假”换个偏旁,组成新字,再组成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3分)
(1)广玉兰那 的花朵常常引得我驻足观赏。
(2)双龙洞里的石钟乳千姿百态,让我 。
(3)夜晚的星空可真美,让人产生了无限的 。
3.写出4个感情色彩完全一样的表示笑的词语。(2分)
、 、 、
4.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成语。(8分)
(1) 、 ,(写两个表示时间过得快的成语),转眼间我们即将毕业。忘不了 的小学生活,忘不了
的老师,忘不了 的同学,我真诚地祝愿同学们 、 ,祝愿老师们 。(4分)
(2)根据你对这些人物的了解填写成语(4分)
曹操 诸葛亮
7.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整合运用 篇七
一、苏教版教材内部整合
新课标的价值取向变语文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变语文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变语文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同时,新教材的信息量(仅课文就增加了近一倍)如此之大,而语文课己减少到每周四课时左右。这就对教师的教法在不能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的情况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做一个教材的被动接受者,而要不拘泥于教材,做一个教材的整合者。对于既定的课程内容,教师有责任对已审定使用的教材作适宜的“剪裁”,依据本地、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来调整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不盲目照搬统一的课程计划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人,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的观念转变。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使用教材,可以精读某些单元、篇章,也可以略读某些单元、篇章,甚至可以重新整合教材、重新调整教材课文的篇章,整合成新单元;对选学内容或自读课文大胆科学地取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苏教版教材的整合使用,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加强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强化专题板块意识,对部分篇目进行“捆绑式”教学。但这里所说的板块意识,并不单纯指苏教版教材的人文板块,还兼顾知识和能力板块。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用“专题”取代了原来的“单元”,如必修一的教材分为“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4个专题,每个专题都确定一个主题,根据主题安排文章。苏教版教材按主题来分,其实就是以选文的思想内容上的共性为标准来筛选、组合,更多地强调了语文肩负的思想教育的使命。
二、教材与读本及课外课程资源的整合
新课改倡导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把教材从唯一课程资源向重要课程资源转变。苏教版高中语文的课程资源,不只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还包括与之配套的《高中语文读本》及其它课外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由单一性向丰富性的转变可以鼓励师生充分开发和利用教材以外的多种资源,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积极选择和开发课外、校外各种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资源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形成科学的价值观。高中语文教学重视课内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而苏教版的《高中语文读本》是课内知识迁移和延伸的指南。只要我们认真阅读《语文读本》,就不难发现,几乎教材中的每一单元,甚至每一课,都能在《语文读本》中找到延伸点。这样就能较好地把课内知识同《语文读本》阅读科学地结合起来,既扩充教学容量,又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科书和读本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从语言的综合范例中学习语言,培养语文能力。不同的是,教材是例子、是示范。通过教材的精讲和系统训练,可以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从精读教材方面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读本,让教材变成读本的向导,即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这个“点”去带动学生课外阅读的“面”,同时教材这个“点”也得以强化,从而带动整个的阅读“面”,通过对接教材与读本及其他课外的某些篇章,达到赏析激趣的目的。比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摘录毛泽东不同时期的诗作;在教学郁达夫《江南的冬景》时,可以让学生课外去阅读《故都的秋》,从而感受郁达夫散文的风格。
三、教材与生活的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社会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最为鲜活的资源。当课程与社会生活资源整合在一起时,学生学习的空间将会得到不可估量的拓展,给学生以无尽的启迪。
建构主义认为,最好的感悟方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利用媒体直观、形象、生动、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的特点,借助媒体呈现教材,从可视、可听、可感等各个角度调动学生的感官,创设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比如说,在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的教学中,审视传统、认识和沟通、拿来主义与接纳这三个板块,教师可以结合《视野》和互联网上都曾报道过的在中国有着40多年历史、售价仅20多元人民币的球鞋回力鞋渐为国人冷落,近来却成为欧美人士争相购买的畅销货这样的生活实例。据报道,法国人派特斯巴斯坦3年前在上海街头无意中发现了回力鞋,并把它推广到海外。当初签署协议时,中方代表还对这名老外报以怀疑的目光,因为在地摊上廉价到12元一双、已淡出人们视线多年的“古董”,一名老外竟然想到国外卖上50多欧元。当时也没人会想到,3年后,这双鞋在欧洲会火。为何中国自己生产的地道的中国货,在中国却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一旦到了外国人手中,却变得如此时髦和畅销,甚至能卖个高价钱?此外,还有像百雀羚、海军衫的回归,等等。所有这些生活中的现象,我们都可以拿来探讨,作为这个单元三个板块教学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去感受、体验。
8.苏教版语文复习教案 篇八
一、“错字”、“误音”
(1)《教科书》必修一91页《像山那样思考》有这样一句:“在一秒钟之内,我们就把枪弹上了膛,过度的兴奋竟使我们无法描准。当我们的来复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中去。”
句中的“描准”当为“瞄准”。“描”有二义:①照底样画(多指用薄纸蒙在底样上画),如“描图”;②在原来颜色淡或需要改正的地方重复地涂抹,如“描红”。“瞄”把视力集中在一点上或注意看。联系文段的意思,是集中注意力去看,对准,故当用“瞄准”。
(2)《教科书》必修二145页《林黛玉进贾府》有这样一句:“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
句中的“蜼”字课下注音为“wèi”,查《现代汉语词典》当为“wěi”。
原人教版语文(必修四)45页,“蜼”的注音为“wěi”,是正确的。
(3)《教科书》必修一76页《江南的冬景》有这样一句:“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对于句中的“槎桠”,课下注解⑥注曰:[桠杈(yāchà)]形容树枝歧出。
查《现代汉语词典》“桠杈”可写作“丫杈”。可见不能等同“槎桠”。再查“槎”,意为“木筏或同茬”。而“茬”有“茎或根”的意思。所以课文应注:⑥[槎桠(cháyā)]形容树枝歧出。
二、“错注”、“误译”
(1)《教科书》必修一77页《江南的冬景》有这样一句:“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课下注解②注曰[“暮雨潇潇江上村”]语出五代诗人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诗。
编者将诗人李涉当成“五代”时诗人非常可笑,因为作者郁达夫在文中已指出是“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难道是郁达夫记错了?随便查查《全唐书》、《新唐书》就有确论:李涉是“唐朝诗人”,非“五代诗人”。
(2)《教科书》必修四64页《锦瑟》课下注解13注曰:[五十弦]传说上古时代的瑟有五十根弦。《史记·封禅书》中记载天帝让素女弹奏五十弦瑟,其音悲不可禁,于是分其瑟为二十五弦。
“锦瑟”语出《汉书·郊祀志》:“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於是塞南越,祷祠泰一、后土,始用乐舞。”查《辞源》(缩印,944页):“泰帝,指传说中的古帝名,即太昊伏羲氏,有的书上作‘大帝。”故课本注解的“天帝”应当作“泰帝”或“大帝”。
(3)《教参》必修二109页《阿房宫赋》,译文中有“蜀山秃顶,阿房矗起”和“妃嫔媵嫱,公主帝女,出了六国的宫殿,拉上辇车,来到了秦国”两句。
前一句中“秃顶”一词不雅;后一句中“帝女”不准确,战国时诸侯国还不能称为“帝”。“拉上辇车”,误译成这些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去拉辇车,应译为“乘辇车”。这两句可分别译作:
“蜀地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和“六国王侯的宫妃,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
(4)《教参》必修三62页《指南录后序》,译文中有这样一段:“离开京口,带着匕首以防意外,几次想要自杀;经过元军兵舰停泊的地方十多里,被巡逻船只搜寻,几乎投江喂鱼而死;真州守将把我逐出城门外,彷徨无路,几乎死掉……靠了一条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实在是没有办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
“几自刭死”为什么翻作“几次想要自杀”?其实这个“几”与后面的“几从鱼腹死”、“几彷徨死”、“几落贼手死”、“几为巡徼所陵泊死”、“几陷死”等的“几”都是“几乎”的意思。
三、断错“句”、分错“行”
(1)《教科书》必修三106页《鸿门宴》中有这样一句:“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这一句中“何辞为”后面的句号应为问号,表反诘语气,应当更正过来。查《史记》1959年标点本、1963年标点本、1982年标点本皆为“何辞为?”
(2)《教参》必修三62页《指南录后序》,有这样一段译文:“我要向国君请罪,国君不答应;我要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了。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仍要做个凶恶鬼去杀贼,这才是合乎义理的行为;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这也是合乎义理的行为。”
译文中“母亲不答应”后面的分号应为句号。另外,“我只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了”后面的句号应为逗号,这样才能理清本段的层次关系。因此此段译文应标点为:“我要向国君请罪,国君不答应;我要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了,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仍要做个凶恶鬼去杀贼,这才是合乎义理的行为;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这也是合乎义理的行为。”
(3)《教参》必修三《指南录后序》有以下几处分错行:
①37-38页,专题内容解析:“全文共8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4段),叙述出使元营的经过及逃亡路上的种种磨难,抒发九死一生的感慨。……第二部分(第6-8段),说明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并从当时社会的君臣父子伦理来阐述自己报国的心志。”
“第一部分(第1-4段)”应当改为“第一部分(第1-5段)”,其中第5段,痛定思痛,借回顾九死一生的经历,抒发精忠报国的激情。
②54页,参考答案:“第4段痛定思痛,扣住一个‘死字概括九死一生的经历,表现出生之不易”和“第6段‘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从当时社会的君臣父子伦理角度阐述报国之志,论述为臣者为子者的人生选择”。
上述“第4段”对应的课本是“第5段”;“第6段”对应的课本是“第7段”,应当依照课本更改。
③62页,《指南录后序》有这样的译文:“不久,贾余庆等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正如古人所说:‘将有所作为啊!到了京口,得到机会逃奔到真州……最后到达永嘉。”
“译文”将第3段和第4段合在一起。“到了京口”这一段,应另起一段,才能对应课本的第4段。
四、原作“病句”,当校改
《教参》必修三57页《指南录后序》的相关资料及简介,选取了严迪昌《文天祥〈指南录〉》(南通《教学与研究》1979年第2期)的文章。其中“《指南录》有十一首《纪事》七绝,惊顽立懦地表现了‘英雄未肯死前休,风起云涌不自由。杀我混同江外去,岂无曹翰守幽州的视死如归和坚信抗敌事业后来有人的气概”这句是一病句,因为“惊顽立懦”不能修饰动词。
查考“惊顽立懦”的意思。《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这里的“顽”当指顽夫,即贪婪的人;“懦”当指懦夫,即贪生怕死的人。另外“惊”和“立”有使动用法。故“惊顽立懦”意思是“使贪婪的人惊醒,使贪生怕死的人立定志向”,不能作状语来修饰谓语。可修改为:“《指南录》有十一首《纪事》七绝,惊顽立懦。这些诗表现了‘英雄未肯死前休,风起云涌不自由。杀我混同江外去,岂无曹翰守幽州的视死如归和坚信抗敌事业后来有人的气概。”
9.苏教版语文复习教案 篇九
复习教案
一、复习要求
1、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有计划地进行字、词、句及听、说、读、写的综合复习,帮助学生归类整理学过的知识,查漏补缺,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达到巩固知识、掌握规律、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2、复习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练结合,精讲精练,运用好复习课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创新。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一般来说试题内容上会做到基础性和开放性相结合,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会创造性地运用语文,凸现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再者在试题形式上做到多样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少些传统试题一本正经的“成人面孔”,多些充满情趣的“儿童味”,凸现试卷的人文性。要考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试出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复习要点
1、准确认读487个生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默写295个生字。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会分角色朗读对话。提高学生朗读水平。会复述课文做到语句连贯。能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景,知道课文大意。
3、重视写字指导,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提高写字能力。
4、重视听说训练,利用每个练习中听说训练的内容,有计划地进行 指导,既要重视说话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听话能力的培训,从而提高说写能力。
三、复习方法
1、按单元进行复习。
2、复习课上的复习题要相对统一,努力做到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质量。第一单元复习
目标:会背诵有关内容,会填空;会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看图将句子写完整、具体。
一、《识字1》
1、了解春风、春雨的特点;知道春天到,哪些花儿开放了;小草、树木的变化;鸟、虫的活动。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3、能将词语连成一段话。
二、《识字2》
1、背诵词串,拓展说说还知道的体育运动。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3、词语搭配练习,如:打 足球 踢 篮球
三、《识字3》
1、能背诵儿歌,根据内容填空。
2、能把甲骨文翻写出现代汉字;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3、根据四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四、《识字4》
1、能背诵儿歌,根据内容填空。
2、掌握换偏旁识字法。
3、根据6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五、《练习一》
1、掌握特殊字的笔顺,如“跳、舟、黑、燕”等。
2、会写课表上科目的名称;逗号、句号、问号的简单应用。
3、背诵四个成语,能填空;背诵《村居》,会填空。
4、能写出家里亲人的称呼。
第二单元复习
目标:会背诵有关内容,会填空;会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运用数量词;用一定的句式造句。
一、《春笋》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4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3、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快——块 外——处 块——决 在——再
二、《雨点》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根据3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三、《小池塘》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4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3、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波——破 吹——次——欢
4、量词练习
一()白鹅 一()大眼睛 一()气 一()气球
一()星星、珍珠 一()世界 一()小船
四、《春到梅花山》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4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3、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休——体
五、《草原的早晨》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4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3、词语填空
()的鞭声()的草原()的羊群
六、《练习2》
1、用“——在——”的句式写话。
2、背诵四个成语,会填空。
3、背诵“惜时”的警句,会填空。第三单元复习
目标:会背诵有关内容,会填空;会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运用数量词;用一定的句式造句。
一、《蘑菇该奖给谁》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练——陈 乌——鸟
3、多音字“地、得”辨析。
4、回答问题:兔妈妈把大蘑菇奖给了谁?为什么?
二、《骑牛比赛》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2、多音字“只”辨析。
3、词语填空
()的公牛()的骑手()的掌声()地观看()地蹦跳()地骑牛
4、回答问题:比赛时这位骑手为什么没有从牛背上摔下来呢?
三、《小松树和大松树》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3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拖——托 多——都 孩——该
四、《练习3》
1、认识各种车子,能用“——车是用来——的”的句式写话。
2、背诵四个成语,会填空;背诵部分《三字经》,会填空。第四单元复习
目标:会背诵有关内容,会填空;会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运用数量词;用一定的句式造句。
一、《吃水不忘挖井人》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3、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士——土 以——已 井——金
二、《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4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用“先„„再„„”写话。
三、《奶奶的白发》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3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完——玩 怎——什
2、回答问题:奶奶的白发怎样来的?
四、《陈毅探母》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2、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五、《好学的爸爸》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进——近吃——气
3、多音字“好”辨析。
六、《练习4》
1、了解动物的叫声,会填空;拓展掌握一些动物的叫声。
2、背诵四个成语,会填空;背诵《咏鹅》,会填空。
3、会说写一些道歉的话。第五单元复习
目标:会背诵有关内容,会填空;会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看图将句子写完整、具体。
一、《识字5》
1、知道夏天台风、雷雨的特点。
2、说、写出夏天的水果、动物、花儿; 用“„„有„„有„„还有„„”将图意说说。
3、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1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4、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逃——桃——跳 瓜——爪 蛙——娃河——荷
5、多音字“了”辨析。
二、《识字6》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1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用上词串中的词组合成句。
3、仿“亮晶晶”的形式写几个词。
三、《识字7》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背诵儿歌,会填空。
3、积累“品”字结构的字。
四、《识字8》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背诵儿歌,会填空。
4、选字填空。
五、《练习5》
1、掌握特殊字的笔顺,如“北、奶”等。
2、换偏旁汉字归类复习。
3、背诵四个成语,会填空;背诵《伞花》,会填空。第六单元复习
目标:会背诵有关内容,会填空;会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运用数量词;用一定的句式造句。
一、《鲜花和星星》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3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真——正 棵——颗
二、《放小鸟》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2、多音字“着”辨析。
3、抄写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三、《这儿真好》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坐——座 向——象——像
3、想象填空:“这儿有„„有„„还有„„,真好!”
四、《世界多美呀》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3、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呼——乎 他——她——它
4、仿“蓝湛湛”的结构写几个描写颜色的词。
五、《我叫足球》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1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根据课文填空:足球出身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那时只有()过生日时才踢。现在,足球已经成为世界上()的运动。
六、《练习6》
1、背诵四个成语和谚语,会填空。
2、用几句话说说“六一”那天的活动。第七单元复习
目标:会背诵有关内容,会填空;会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运用数量词;用一定的句式造句。
一、《三个小伙伴》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吧——巴——把 半——伴 火——伙
二、《蚂蚁和蝈蝈》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3、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有——由 东——冬 汗——汉
2、想象填空:冬天到了,蚂蚁在装满粮食的洞里有的„„有的„„个个„„
三、《古诗两首》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1、多音字“种、子”辨析。
四、《练习7》
结合课文背诵四个成语,会填空;背诵《江上渔者》,会填空。第八单元复习
目标:从后往前复习,抓住重点复习。会背诵有关内容,会填空;会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运用数量词;用一定的句式造句。
1、练习8(1)重点抓住动物的家在哪里,首先要学生知道各种动物的家在家里,其次,学生在写的时候不能写错字和拼音。
(2)读读背背里,已经学过的字要会写,防止要求填空。
临危(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
2、小松鼠找花生果
(1)生字和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油——由 结——洁流——留 每——母 直——真
(2)课文中容易要求天空的字要提醒学生注意,可以让学生听写句子。
(3)注意填空(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
3、咏华山
(1)生字和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间——问 与——语代——带
(2)重点要抓住课文当中的诗,以及每句诗在课文中所对应的句子。
4、乌鸦喝水
(1)生字和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渴——可 渴——喝办——力 终——中 于——干(2)量词:一只乌鸦 一个瓶子 一颗石子(3)背诵课文,重点字的填空(4)句式:渐渐„„(造句)(5)句式:终于„„(造句)
5、鲁班和橹板
(1)生字和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已——己 往——住往——网 身——声、生、升(2)反义词:吃力——省力 前——后(2)重点字也会填空
6、司马光
(1)生字和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司——同 候——后流——留 园——元
10.苏教版语文复习教案 篇十
一、文言实词 1.特殊词义 (1)语气词,表反问 (2)指示代词,这 (3)句首发语词 (4)整治
2.词类活用 (1) 使动用法。 (2) 名词作动词。
二、文言虚词
1.而(1) 连词,表转折。 (2) 连词,表并列。 2.之 (1) 助词,的。 (2) 代词。
3.且 (1) 连词,而且,并且。 (2) 连词,况且。 4.为 (1) 动词,成为。 (2) 语气词,表反问。
5.也 (1) 语气词,表判断。 (2) 句中语气词。 (3)句末语气词。
6.以 (1) 介词,用(2) 连词,表目的,相当于“以便”。 7.于 (1) 介词,对 (2) 介词,从(3) 介词,在。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2.宾语前置句 3、宾语前置 4、疑问句 5、省略句 6、省略句
7、省略句 8、省略句 9、介宾短语后置 10、介宾短语后置 11、介宾短语后置
寡人之于国
一、文言实词
1. 通假字 (1)通“毋”,不要 (2) 通“毋”,不要(3) 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 (4)同“途”,道路
2. 特殊词义 (1)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 副词,更、更加 (3) 只是,不过 (4) 细密
3.一词多义 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 4.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 (2) 连词,表承接。 (3)连词,表转折。 (4) 连词,表并列。
2.其 (1)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 (2) 代词,作定语成分
3.之 (1)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 结构助词,的。 (3)衬音助词,无义。 ⑷代词,作宾语成分
4.焉 (1) 句末语气助词。 (2) 代词
5.然 (1) 指示代词,这样。 (2)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
6.于 (1)介词,对于。 (2) 介词,表比较,比。 (3) 介词,在。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2、判断句、宾语前置3、判断句4、宾语前置5、省略句(省去主语“寡人”)6、省略句
11.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辑部 篇十一
“要我写”
为变写作文的最好状态是写下心中迫切想说的话,或者想表达的感情,而不是像挤牙膏一样勉强挤出点干巴巴的内容来。张庆爷爷说的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也是这么回事。你在平常的生活中,会像文中的小莉一样,及时地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吗?
出了一小块,在手里捏了捏,搓成团。然后像包元宵那样,用手指捣了一个窝儿,放在掌心搓了搓。两手熟练地一拉,便趁势含在嘴里,把另一段咬断丢开,于是一根吹管形成了。他衔着吹管往里吹气,迅速地吹起了一个小泡泡。他敏捷地在泡泡上扯出两只后腿,再迅速倒转过来,捏了耳朵和嘴巴,再顺手向上一扯就是老鼠的脖子。最后再扯出两只前腿。就这么三捏两拽,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老鼠就呈现在小朋友的面前了。——前后不过一两分钟!
“啧,啧,好快!”
“真棒!”
“小老鼠活啦!”
“真厉害!”
周围的小朋友直喝彩。
小莉说:“今天看到老爷爷吹糖人儿,我感到挺新鲜、挺有趣的。我想把这件事儿写出来,你看成吗?”
“这篇作文不是老师布置的吧?”
“不是。我们林老师说了,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什么时候‘我要写’了,那作文肯定能写得很好!吹糖人儿,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太有意思了!印象太深刻了!不知为什么,我这会儿有一股强烈的写作冲动。我要试试,看老师的话能不能应验。”
“你打算怎么写呢?”
“我想好了。我的打算是‘两个重点’‘一个衬托’。第一个重点是写老爷爷的外貌,着重写他的慈祥。第二个重点是写老爷爷吹糖人儿的过程。他吹的时候,我观察得非常仔细,印象也十分深刻。写这部分就跟‘过电影’一样,我比较有把握。‘一个衬托’就是通过写小朋友的神情、动作和语言来衬托老爷爷的手艺高超。这就叫做‘烘云托月’。”
她故意把这四个字说得很重。
星期天,我带小莉去逛庙会。
有一处摊位被小朋友们围得水泄不通。我们走过去一瞧,原来是一位老爷爷在吹糖人儿。
小莉从来没见过这玩意儿,自然感到新奇;就是我这个老头儿,看到这久违了的玩意儿,也喜欢得不得了。
“这吹的是什么呀?”
我定睛一看:“唔,这有名堂,叫‘老鼠偷油喝’。”
吹糖人儿的是位老师傅,约摸六十来岁光景。两鬓花白,头顶光秃秃的,额上刻着几道深深的皱纹。他正戴着老花镜,全神贯注地做手里的活儿。
他刚刚吹好一只绿色的葫芦,又把先前吹好的一只橙红色的小老鼠粘到葫芦口上。小老鼠像是在偷喝葫芦里的油,贼头贼脑的样子,真有趣!
“这个给我!”
“我买!”
“我要!”
几个小朋友捏着两块钱,争先恐后地将手臂伸到老爷爷的面前。这时,老爷爷的一副老花镜低低地垂在鼻头上,慈祥的目光从镜片上方透出来,和颜悦色地说:
“都有,都会有的,别着急!别着急!”
12.苏教版小学语文如何进行朗读教育 篇十二
一、符合学生心理的朗读教学评价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在课文朗读过程中应该投入感情, 模拟语言情景,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能实现郎读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有机结合。所以, 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培养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能力的必要途径和手段。然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却普遍存在不好的现象, 如课堂上有的学生不想举手朗读;有的学生朗读时面红耳赤, 声音很小……都说明学生对于朗读缺乏兴趣。
笔者认为应该有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适当的评价过程和方式, 用以促发学生想朗读的心理。如对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朗读效果好的学生给予肯定评价:“朗读得真棒! ”“你读出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情! ”“听你朗读课文就是一种享受! ”“请你再读一遍, 让大家学习学习! ”“多美妙的声音呀, 老师觉得, 你长大后会是一位优秀的播音员! ”
又如评价学生朗读不够好的时候, 要含蓄而鼓励:“你朗读很有感情, 如果把字音读准, 就更好啦。”“你的音质真不错, 若是声音再大些, 效果会更好。”如此一来, 学生会不断地在朗读过程中思考、体会, 而又在听的过程中对照、分析, 这样就会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情感, 真正体现学生朗读的价值。
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评价语言, 使学生受到鼓励和感染, 进而形成极大的表现欲, 催生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原动力, 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教学过程的高潮。
二、活用机智, 换位思考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 就应该培养学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 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所以琅琅书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以读促讲、 以读促答, 目的就是促进有效教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质量呢? 笔者以为: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朗读的时间交给学生, 同时体现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 积极创新指导, 提升学生的朗读质量, 并在其过程中发散思维、感悟情感, 从而收获思想的硕果。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的《江南》时, 学生很容易读这首诗。学生的朗读是“江———南———可———采———莲……”, 这样“慢悠悠”拖得很陶醉, “说唱”得有模有样。这时, 执教教师大声说道:“同学们, 老师也来读一读, 大家好好评价一下, 好吗? ”学生悉心地倾听着。这位教师却有意用学生刚才朗读的声调朗读了一遍, 这时学生踊跃举手评价老师的朗读。有的说:“老师, 你读得很慢。”有的说:“你像在唱歌。”还有的说:“你和我们朗读的一样。”这就是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换位思考与评价。学生一定会抓住表现机会。接着老师就让学生矫正和示 范。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 学生找到自己朗读中的问题, 并提出修正想法。接着教师进行了标准示范, 再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效果显著。最后, 在大屏幕上展示鱼儿戏莲叶的图片, 图文并茂, 让学生欣赏和感悟采莲人愉悦的采莲心情。所以, 在朗读教学评价过程中, 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示范指导, 使学生找到自己朗读训练中的长处和问题, 不断地改进, 进而提升朗读质量和水平。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这样赞道:“教师的嘴, 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说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艺术的魅力。教师对于学生朗读的评价, 应该关注每位学生的切身感受, 适当地放大优点、肯定优点, 让学生心情舒畅, 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 创造和睦、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评价中学习交流, 在交流学习中发展、进步和提高。
13.苏教版语文复习教案 篇十三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内容: 9小草和大树
10轮椅上的霍金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习作3
练习3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生字和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复习课文内容,回顾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本组课文中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人生态度。
3、复习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人物的弯曲精神。
4、学生通过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美味、突出其特色。
5、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习作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6、学会申诉,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单元回顾
1、这一单元都有哪些课文?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课,谁能说说大概内容?
2、这一单元是围绕哪一方面进行描写的?
3、回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你学会了什么?
二、深入课文,总结复习
1、《小草和大树》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情?
2、回忆课文,夏洛蒂经历了哪些困难?她是怎样面对的?
3、你觉得夏洛蒂是个怎样的人?
4、课文中的小草是指什么?大树呢?
5、对,夏洛蒂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她的《简﹒爱》震动了世界文坛。你能介绍下《简﹒爱》吗?(结合名著便览介绍)
6、勃朗特姐妹的成功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
7、第十课中霍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8、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霍金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
8、你认为霍金失去的太多吗?年轻的女记者认为命运让霍金失去的太多,霍金是怎么认为的?你对霍金的回答是怎样理解的?
9、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究竟是哪本书?
10、你能介绍下这本书吗?
11、这本书给你什么启示?
12、这本书的作者是谁?他在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 可怕一万倍”你是怎么理解的?
13、介绍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习作
1、习作三的要求是什么?重点应突出什么?
4、优秀习作展示,说说这些同学的习作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5、读读自己的习作,并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再修改。
6、同桌互相读习作,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7、根据老师的评语和同学的建议,下来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再修改,并撰写。
8、《语文与生活》,“文章不厌百回改”,小结习作修改的方法。
9、结合习作三,放声读自己的习作,同桌进行修改交流。
10、检查诵读与积累。
1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申诉?
12、说说申诉的方法。
第 三
课
时
一、听写
1、听写本单元课文的生字。
2、听写本单元课文的重点词语。
二、理解词语。
理解本单元重点和课后的词语,并运用。
三、朗读课文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人物顽强拼搏的品质。
第 四 课 时
(练习巩 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uàn xiě zhān bǔ chù jiāo yā quâ wú shēng()()()()jiāodài jù jiàng mù pái dǐng lǐ mó bài()()()()
二、形近字组词。
堪()撇()辈()狭()脑()湛()蔽()悲()侠()恼()
三、填空并说说词语的意思。()()不安()()无几()()不倦 大名()()()()待哺 脱()而出 节衣()食
写三个AABC的词语:
四、比较括号中两个词的用法有什么不同,划去不恰当的一个词。(1)他先是一愣,(继而、继续)眼睛一亮„„
(2)“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没事的,你(继而、继续)看书吧。”(3)“别打孩子。”年轻人竭力想从轮椅上挣扎起来(阻止、阻挠)我父亲。(4)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止、阻挠)。
(5)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京张铁路修筑权,想进一步(强制、控制)我国北部。(6)在卖不出马草的日子,我就(强制、控制)自己不去书摊。
五、在原句上用正确的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这是一条十分美丽漂亮的小鱼。
2、玲玲和兰兰商定,明天下午她到她家去看影碟。
3、我特别喜欢踢足球和乒乓球。
4、爷爷不仅经常锻炼身体,而且增强了体质。
5、下面一段话,共有4处错误,请在原句上改正。
一轮明亮的园月挂在空中,元宵佳节马上终于来到了,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
马路边,张小冬和刘文斌由他的爸爸带着,拉着兔子灯跑来跑去,表情多么舒畅
啊!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1、《鲁滨逊漂流记》作者 国作家。在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凶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
2、《轮椅上的霍金》一文中的霍金,他被人称为“ ”。他撰写的《
》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的读者;他还是一位
,他()的科学精神和()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
八、读句子,回答问题。
她们的路走对了!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她们庄严地向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宣战: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
1、小草指_____________;大树指_____________。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们的什么路走对了?“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是指什么?
3、回顾课文,谈谈课文为什么以“小草和大树”为题
14.苏教版语文复习教案 篇十四
教学内容:单元总结检测 基本课型:“回顾提升”课
教学目标:回顾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方法,扎实基础知识,完成作业。教学活动:1.采用“以藤串瓜”的方式对本单元文章进行总体回顾
2.布置拓展性读写作业。
教学过程:
一、师恩难忘
(一)、本学期我们要养成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读书做笔记有三种形式:摘抄、编写提纲、写读后感。
(二)、填空: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他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导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我对文中“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理解是: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也比喻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激起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最终使作者走上了文学之路。
(三)、赞美老师的名言: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根据提示写成语。
1、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语惊四座
2、形容人才学出众的成语: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 博古通今
3、八字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五)、词语解释:
1、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2、身临其境:亲身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
3、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4、引人入胜:胜,胜境,美好的境地。文中指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把人带到了美妙的境地。
(六)、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奉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 刘向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 《观书有感》
二、陶校长的演讲
(一)、填字:
Lian 锻(炼)精(练)(连)接 简(练)(炼)钢
Ji 立(即)(即)使(既)然(及)时 奋笔(疾)书
Li(历)史 日(历)鼓(励)(厉)害 激(励)再接再(厉)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陶校长”是陶行知,他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要求学生每天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健康是生命之本;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工作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2、这是一篇演讲稿。演讲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演讲的主要特点:真实性、鼓动性。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的词语写一句话。
1、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绝不能向困难低头。
2、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
我们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要重视道德的修养,学做真人。
(四)、陶行知的名言。
1、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三、古诗三首
(一)、读古诗填空。
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通过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
2、《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古诗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牧童先是(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是因为他 “(意欲捕鸣蝉)”。我们还从诗中“”(鸣蝉)”一词中可见当时是(夏季)。
(二)、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村居(高鼎)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小儿垂钓(胡令能)
草长莺飞二月天,篱落疏疏一径深,蓬头稚子学垂纶,拂地杨柳醉春烟。树头花落未成阴 侧坐莓苔草映身。
儿童散学归来早,儿童急走追黄蝶 路人借问遥招手。
忙趁东风放纸鸢 飞入菜花无处寻。怕得鱼惊不应人。(三)、解释:
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振:震荡。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樾:树阴。意欲:心想。“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大概是想捕捉那只正在鸣叫着的蝉,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这两句是因果关系。)
四、练习一
(一)、“诗中有画”的古诗: 《题秋江独钓图》(王士禛)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二)、带有“风”字的古诗。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拓展作业: 语言表达。
1.《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中“四问”结构类似,都是以“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的形式呈现的。请你也模仿这样的写法,接着往下写一段话: 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没有养成?有养成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 2.王明不认识“嫣”这个字,他便向同学张晨请教。他会说些什么呢?请你想一想,然后写在下面。
【苏教版语文复习教案】推荐阅读: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教案07-27
苏教版八下语文复习07-01
【苏教版四下语文】期末复习卷01-16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06-30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01-13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07-10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教案10-04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字词09-06
苏教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复习资料11-23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分类复习资料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