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的养殖

2024-07-04

中华鳖的养殖(精选8篇)

1.中华鳖的养殖 篇一

中华土元的食性很杂,饲料来源广泛。饲料包括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两种。其中植物性饲料又可分为青绿饲料、谷类饲料和饼(粕)类饲料,是养殖中华土元的主要饲料。

植物性饲料

青绿饲料莴苣菜、空心菜、油菜、南瓜、丝瓜、冬瓜、西瓜皮、土豆、胡萝卜、各种野菜、牧草、树叶、农作物的茎叶,及苹果、梨等水果的皮都可以作为中华土元的饲料,其中桑叶、蒲公英、莴苣、南瓜、胡萝卜等是中华土元最常吃的青绿饲料。

谷类饲料有麦麸、米糠、高粱、玉米等,这些也是目前喂养中华土元的主要饲料。其中以麦麸为主,一般都可生喂,若经过炒、蒸、烫熟后略带香味,中华土元更喜食,饲养效果更佳。饼(粕)类饲料如豆饼、豆腐渣、花生饼、芝麻饼、菜子饼等。此类饲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虽然不是主要饲料,但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饼粕类饲料对中华土元的产量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动物性饲料

包括鱼粉、骨粉、蚕蛹粉、小鱼、小虾及各种动物碎渣、蚯蚓等。添加此类饲料能促进中华土元快速生长,缩短养殖周期,是一种十分优良的饲料。

常用饲料配方幼虫饲料

麸皮65%、豆饼或豆粉20%、青饲料10%、鱼粉或骨粉5%。

三龄中华土元饲料麦麸40%、玉米面10%、豆饼或花生饼5%、青绿饲料40%、鱼粉或骨

粉5%。

九龄期以上中华土元

麦麸30%、玉米面10%、饼类10%、青绿饲料45%、鱼粉5%。

总之,中华土元的饲料是多种多样,配方也要灵活掌握。只有合理搭配、科学配方,才能为中华土元的生长发育打下良好的营养基础,才能成就以后的高产高效。

2.中华鳖的养殖 篇二

关键词:中华鳖,外荡网箱,优势,养殖技术,广西藤县

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 对自然环境中生长的鳖有所偏爱。充分利用藤县水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外荡网箱养殖中华鳖, 使箱内经常保持充足的氧气和人工投喂的饲料, 由于养殖过程中优化了生态位, 因此生产出来的生态鳖不腥、无污染、健康优质, 被视为无公害绿色食品。

1 藤县外荡网箱养殖中华鳖的优势

1.1 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优势

藤县是广西最大的水网总出口, 广西80%以上的江河水流经藤县进入西江、珠江, 最后归入大海。在境内的主要江河有蒙江、浔江、北流河等, 江面宽阔, 水质清新, 水资源丰富, 十分适合发展江河网箱养殖。长洲水利枢纽蓄水后, 藤县浔江河段水域面积增加近1倍, 达到9 200 hm2, 可以利用发展网箱养殖的水域逾186.67 hm2, 水位常年保持在20 m左右, 而且水质好, 适合水产养殖。目前, 藤县开发利用的水域约2.67 hm2, 不足可利用水域面积的2%。因此, 藤县可充分利用丰富优质的水域资源发展外荡网箱水产养殖。

1.2 优越的区位优势

中华鳖是我国特有的水产养殖品种, 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后,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望成为东南亚各国农产品贸易中心, 是中华鳖的潜在国际市场。在国内中华鳖市场中, 粤港澳是最大的销售市场, 对中华鳖的需求很大, 藤县毗邻粤港澳, 产品运输路途短, 损耗低, 县有较强的竞争力。

1.3 无公害产品更具竞争力优势

中华鳖是名贵的水产品, 还可作为重要中药材料入药, 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 对饮食安全问题十分重视。温室养殖的中华鳖发病多, 用药多, 水质污染, 导致中华鳖味道变差、品质下降。而利用江河网箱养殖的中华鳖则不同, 由于生长在优越的外荡自然环境条件下, 中华鳖不易发病或少发病, 用药少, 鳖体内药物残留量少, 且无异味, 肉质鲜美, 达绿色食品标准, 更受人们的青睐, 是池塘养殖所无法比拟的, 更具竞争力。

2 养殖技术

2.1 水域选择

选择在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高、光照好、底栖生物及小鱼小虾丰富、水流平缓、背风向阳、日照条件好、环境安静、无敌害生物的外荡水域[1]。水深以3 m以上为好。网箱养殖区p H值变动范围在7.75~7.79, 溶解氧7.47~9.92 mg/L, 年平均水温24.8℃, 年平均透明度102 cm。

2.2 放养前准备

网箱用聚乙烯无结网片缝制, 单只面积以36~40 m2为好, 箱高2.3~2.5 m, 其中水上80 cm, 箱口翻进30 cm盖网以防鳖外逃。网箱为固定式, 即固定在河道的向阳面离河岸3 m左右处。箱内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草, 以供中华鳖休息和摄取本身所需的植物性食料, 种植量约占整个网箱水面的2/3, 若一部分被鳖摄食或浪费掉, 应随时补足。

2.3 鳖种放养

放养时间以6—7月为好, 放养密度视个体大小而定, 一般平均规格450 g的放4只/m2左右[2]。但应注意选择体表完整、无病无伤、体质健壮、有活力的幼鳖放养, 且同一箱内幼鳖规格应统一。同时, 入箱前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水对待放的幼鳖浸浴消毒。放养时动作要轻且快, 以避免苗种受伤。

2.4 饲料投喂

放养前在网箱中放足活螺蛳, 让其自然繁殖作为鳖的天然饵料, 可放3 150 kg/hm2。放养后7 d内以喂猪肝为主引诱鳖吃食, 以后适当补喂经过消毒的淡水小杂鱼、蚌肉等动物性饵料。饵料需投放在平台上, 平台以刚露出水面为宜。投喂饲料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一般8:00投喂的饲料以小杂鱼、蚌等动物鲜饲料为主[3], 17:00以配合饲料为主, 投饲量约占体重的2%, 并视吃食情况及天气变化进行适当调整, 确保箱内鳖种吃好、吃饱, 促使其快速生长。

2.5 病害防治

在中华鳖网箱养殖期间, 加强鳖病防治工作。除在幼鳖入箱前用5%食盐水浸泡10 min左右, 或高锰酸钾溶液20 mg/L浸浴10 min消毒外, 疾病流行季节, 向水体中泼洒生石灰溶液25 mg/L 2~3次, 以杀灭水体病原, 及时补充水体钙质, 调节p H值, 调节箱内水质, 并及时清除鼠、蛇等敌害生物[4]。

2.6 及时起捕

越冬前停食20 d内一定要及时起捕, 一般为每年的11月上旬进行。若继续养在网箱里, 一则管理困难, 二则鳖易发生腐皮病。若要继续养殖, 则以翻到泥塘里越冬为宜, 放入温室则容易使体表发毛[5]。

参考文献

[1]李林春.中华鳖生态习性的探讨[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 (2) :1.

[2]马艳霞.中华鳖放养密度对养殖效果的影响[J].河北渔业, 2010 (1) :6.

[3]曾昭汉.鳖的习性及其养殖[J].中国水产, 1985 (4) :40.

[4]周贵谭.现阶段中华鳖养殖业新特点[J].科学养鱼, 2003 (10) :3.

3.平山县中华鳖养殖状况分析 篇三

平山县有规模的中华鳖养殖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甲鱼养殖的规模、产量和质量都处于省级领先地位,90年代首创温室控温养殖模式,更使养殖经济效益达到顶峰,甲鱼养殖场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但随着市场的供需平衡及养殖规模的扩大,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回落,养殖规模及发展速度逐渐回归平稳。

1平山县中华鳖养殖现状

平山县的中华鳖养殖总面积33.3 hm2(500余亩),总产量400余t,有23个养殖场(户),2个专业合作社,养殖模式为温棚和露天池塘相结合,温棚面积有13.3 hm2(200余亩),单位产量约22 500 kg/hm2,露天池塘面积20余hm2(300余亩),平均产量15 000~18 750 kg/hm2。目前受市场影响,大多数商品鳖滞留在池内,孵化的稚鳖滞销,许多中小型养殖场不堪重负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养殖现状不容乐观。

2制约平山县中华鳖养殖发展的因素

平山县中华鳖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无论是养殖规模还是产量、品质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近两年随着中华鳖养殖市场进入饱和状态,以及生产资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导致平山县中华鳖的养殖进入了历史的冰河时期。通过对全县中华鳖养殖场的调查,发现一些制约中华鳖养殖发展的因素:一是中华鳖养殖前期的高利润导致养殖数量急剧上升,市场供大于求,商品鳖销量减少,直接经济利益受损;二是中华鳖的市场价格远高于一般水产品,上不了普通百姓的餐桌,消费终端只能在高档的餐饮场所,消费量受到限制;三是普通百姓不了解中华鳖的烹调方法。大多消费者只知中华鳖的营养价值比一般水产品高,买回家却不知怎样处理、如何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华鳖走向大众餐桌的进程;四是稚鳖及商品鳖价格处于历史最低,大多滞留池中,而饲料价格却居高不下,导致养殖场资金周转严重不足。以上几个方面严重影响了平山县中华鳖养殖的积极性,同时也制约了整个中华鳖养殖产业的发展。

3解决中华鳖养殖问题的对策

如何化解中华鳖养殖的现实问题,帮助广大中华鳖养殖户走出困境,是目前职能部门和广大养殖户面临的难题。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结合本地优势,中华鳖养殖要走出目前的困境,重新焕发生机,广大中华鳖养殖人员就需要转变思想,变换思路,采用新的养殖技术,改变现今的单一养殖模式,走养殖—加工的道路。

一是改变中华鳖养殖模式,采用鱼鳖混养模式,生态养殖,不仅减少饲料的投入,而且使生产的产品接近野生鳖的性状,扩大市场经营份额。

二是提高中华鳖的附加值,如生产甲鱼酒、鳖精等,改变其销售途径和市场走向,缓解现今的商品鳖市场压力。

三是生产中华鳖熟制品,如根据客户要求现场制熟中华鳖或真空包装中华鳖熟制品,使中华鳖走向普通百姓餐桌成为可能。

四是采用健康养殖技术,减少中华鳖的饲料消耗和疾病发生,降低生产成本。

五是积极与科研机构结合,在不降低饲料系数的前提下,降低饲料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中华鳖的养殖成本。

六是低温季节提高温棚温度,延长喂养时间,缩短养殖周期,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收稿日期:2013-10-29)

4.中华鳖的养殖 篇四

目前已发现20多种杂交龟, 近年来新杂交龟品种日益增加, 但相关研究鲜有报道, 见于报道的有黄喉拟水龟 (Mauremys mutica) (♀) ×三线闭壳龟 (Cuora trifasciata) (♂) 的杂交种, 俗称金石杂交龟和乌花杂交龟[2,3,4]。江西省乌龟良种场利用鄱阳湖原种中华草龟 (♀) ×中华花龟 (♂) 进行多年的选育, 培育出性状优良、遗传稳定的品种, 称为乌花杂交龟[5]。贺刚等[6]研究了中华草龟、中华花龟及其杂种F1代3月龄稚龟的生长。本文对2龄中华草龟、中华花龟及其杂种F1的生长进行了观察和比较, 旨在为龟类的杂交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取中华草龟、中华花龟及杂种龟同批出壳的后代各100只。2012年8月22日出壳经暂养3 d后, 于8月25日进行正式试验, 至2014年8月25日结束, 共2年。

养殖池为室内水泥池, 其规格为5 m (长) ×4 m (宽) ×1 m (高) , 水深30~50 cm。池内设1/4为平台, 水深按照龟的大小而调节, 一般以淹没龟背3~5 cm为度, 作为稚龟的休息地。试验期间统一使用幼龟专用饲料, 由江西省乌龟良种场提供。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恒温养殖方式进行对比研究, 均在室内进行。室内温度全天保持30℃, 并进行正常的投料和日常养殖管理。每天投喂2次, 每次投料量为各组试验龟总体重5%, 投喂2 h后取出剩余饵料并记录每天的摄食量。每天早上进行换水和打扫卫生, 每隔30 d消毒一次, 包括对养殖池及周围环境的消毒, 同时用消毒液浸泡龟体5~10 min。分别在试验后的1、6、12、24个月各称重一次, 统计耗料量、成活率, 对体质量、饵料等测重在精确至0.1 g。

1.3 评价指标

试验以相对增重、平均日增重、生长率、饵料系数等指标综合评价养殖效果, 其中:

式中:W1为试验开始时龟的重量;W2为试验结束时龟的重量;W为试验过程中的平均体质量;F为摄食饵料量;d为试验天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增重与生长

经过2年 (2012年8月25日至2014年8月25日, 共730 d) 的人工养殖, 中华草龟、中华花龟及杂种F1代的生长情况见表1。

中华草龟的个体平均体质量从5.17 g增加到503.53 g, 平均日增重0.68 g;背甲长从2.75 cm增长到14.51 cm。中华花龟的个体平均体质量从6.73g增重到1 541.12 g, 平均日增重2.10 g;背甲长从3.24 cm增长到22.75 cm。杂种F1代的个体平均体质量从6.33 g增重到1 275.47 g, 平均日增重1.74g;背甲长从3.3 cm增加到20.71 cm。

比较三种龟的日增重, 在2龄时, 中华花龟日增重是中花草龟的3.08倍, 而杂种龟日增重是中华草龟的2.55倍。

2.2 日龄与体质量、背甲长的关系

三种龟在生长过程中, 体质量、背甲长与日龄密切相关。表2列出了三种龟的生长方程, 可以看出:体质量、背甲长与日龄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r>r0.01 (P<0.001) , 相关关系极显著。三种龟的生长方程表明:中华花龟生长最快, 杂交龟次之, 中华草龟最慢。

2.3 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

不同阶段的的三种龟日增重与生长率情况分别见表3。由表可知, 三种龟在不同阶段的日增重、生长率和相对增重差异较大, 但总的来说中华花龟增重最大, 杂交龟次之, 中华草龟最小;日增重在6—12月龄最大, 12—24月龄次之, 而6月龄最小;生长率和相对增重在6月龄最大, 6—12月龄次之, 12—24月龄较小。

2.4 个体间生长速度的差异

在恒温 (30℃) 人工养殖条件下, 不同阶段三种龟的生长速度不同,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同批龟的生长速度也有很大的差异。中华草龟最快的由5.17 g长到652.80 g, 增长了126.27倍, 而最慢的由5.17 g长到409.90 g, 增加了79.28倍, 最快与最慢之间相差1.59倍。中华花龟最快的由6.73 g长到1 827.90 g, 增长了271.69倍, 而最慢的由6.73长到1 351.80 g, 增加了200.92倍, 最快与最慢之间相差1.35倍。杂交龟最快的由6.33 g长到1 501.40 g, 增加了237.23倍, 而最慢的由6.33长到964.30 g, 增加了152.36倍, 最快与最慢之间相差1.56倍。

注:t为日龄。

这些数据说明, 生长率高的龟种, 其个体差异也大, 生长率低的龟种, 其个体差异也小。三种龟个体间生长速度差异的比较, 以中华花龟最大, 杂交龟次之, 中华草龟最小, 其生长差异随着培育期延长而加大。因此, 在人工养殖中, 选择个大而健壮的龟种是其快速生长的前提。

2.5 日粮及饵料系数

在2012年8月25日到2014年8月25日的730 d里, 在温室 (30℃) 饲养, 根据投喂量及余量测定稚龟的日粮, 并根据饵料的消耗量及增重量来计算其饵料系数, 结果见表4。

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 在平均气温30℃时, 投喂配合饲料, 试验730 d, 中华草龟的日粮为体质量的4.96%, 饵料系数为7.29;中华花龟的日粮为体质量的5.98%, 饵料系数为2.85;杂交龟的日粮为5.13%, 饵料系数为3.27。饵料转化效率则以中华花龟为最高, 杂交龟次之, 中华草龟最低。

总的来说, 龟类杂交选育的过程中, 选育的杂交种应具有亲本的优良性状才能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研究表明, 乌花杂交龟继承了父本中华花龟的生长速度, 远快于母本中华草龟, 在2龄内不同生长阶段均表现出这一特点。至于2龄后与亲本的生长速度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从生长速度这一指标来看, 乌花杂交龟是适合养殖的优良品种。

参考文献

[1]周婷.龟鳖的欣赏及家庭饲养[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2]鄱德博, 陈昆慈, 朱新平, 等.黄喉拟水龟 (♀) 与三线闭壳龟 (♂) 杂交后代的形态特征及其与父母本的比较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 2009, 33 (4) :620-626.

[3]周婷, 王伟.中国龟鳖养殖原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4]贺刚, 方春林, 费春平, 等.中华草龟、中华花龟及其杂种F1稚龟的生长比较[J].江西水产科技, 2012, (1) :7-10.

[5]贺刚, 何力, 费春平, 等.中华草龟 (♀) 与中华花龟 (♂) 及其杂种F1代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J].四川动物, 2014, 33 (1) :99-105.

5.中华鳖的养殖 篇五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抗氧化剂;抗氧化酶;养殖环境

活性氧(ROA)的产生是需氧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的含氧物质[1]。分子如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和氢氧自由基(HO·) 通过氧化代谢途径对能源的产生形成非常有效的副作用。在哺乳动物中,据估计,几乎1%~4%的总耗氧量(OC)转换成O2-·及H2O2[2]。产生的活性氧,必须被阻止或分解,以避免氧化损伤几种高分子物质(蛋白质,脂类和DNA),这任务由抗氧化系统完成[3]。机体内的抗氧化体系包括抗氧化酶体系和抗氧化物质体系,通过清除活性氧及其自由基、分解过氧化产物,阻断过氧化链和除去起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这三个途径来保持体内自由基的动态平衡[4]。

器官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是反映机体抗氧化作用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作为机体关键性抗氧化酶,对生物体体内氧化与抗氧化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此酶可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发生歧化反应,从而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的侵害。丙二醛(MDA)是由自由基与生物膜中的脂类发生过氧化反应,形成的氧化终产物,是膜脂过氧化最重要的产物之一,可通过MDA的量了解膜脂过氧化程度,间接反映膜系统受损程度。过氧化氢酶(CAT)可分解化学性质最活泼的活性氧氢氧自由基(HO·),后者几乎可以与细胞内的一切有机物进行反应,并且反应速率快、对细胞损害极大,因此对CAT的测定就有其重要意义。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一组多功能的同工酶,具有解毒的作用,亦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总抗氧化能力和上述抗氧化物质的研究在人、高等动物和植物中已有较多报道[5-7],而在甲壳动物中研究较少。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是一类淡水养殖甲壳动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水体污染、低温、低盐和其它环境因子的变化,会使其体内自由基水平不断变化,从而需要体内抗氧化体系的不断作用,来维持体内自由基的动态平衡。本实验研究了不同养殖环境中的中华绒螯蟹组织抗氧化剂水平和抗氧化酶活力,以期为中华绒螯蟹的健康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用中华绒螯蟹采于湖北牛山湖和牛山池塘两采样点,每点10只,选择体色鲜亮,无病无伤,附肢齐全的蟹用于实验。

在采样的同时对牛山湖和牛山池塘两处水质进行了简单的测定,从表1可以看出,牛山湖与牛山池塘水质差异并不显著。

1.2样品制备

1.2.1 取材 从每个采样点随机抽取5只河蟹,分别取每只蟹的鳃、肝胰脏,置于-78 ℃冰箱保存。

1.2.2 器官组织匀浆 保存的器官组织用电子天平称取,加入9倍生理盐水进行冰浴匀浆,在4 ℃,3 500 r/min条件下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备用。

1.3 测定方法

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试剂盒进行蛋白含量的测定,具体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单位为g/L。蛋白含量的测定为其它生理生化指标的计算提供依据。

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过氧化氢酶(CAT)的测定方法按照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试剂盒说明进行测定。

组织匀浆中T-AOC单位定义:在37 ℃时,每毫克组织蛋白每分钟使反应体系吸光度(OD)值增加0.01时,记为一个总抗氧化能力单位,单位为U/mg蛋白。SOD活力单位定义:在每毫升反应液中,每毫克组织蛋白使SOD抑制率达50%时所对应的SOD值为一个SOD活力单位,单位为U/mg蛋白。MDA单位为nmol/mg蛋白。GST活力单位定义:在37 ℃时,每分钟每毫克组织蛋白扣除非酶促反应,使反应体系中GSH浓度降低1 μmol/L为一个活力单位,单位为U/mg蛋白。CAT单位定义:每克组织蛋白中过氧化氢酶(CAT)每分钟分解吸光度为0.50~0.55的底物中的过氧化氢相对量为一个过氧化氢酶的活力单位,单位为U/g蛋白。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通过STATISTCA(Version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独立性t检验的方法进行差异性分析。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中华绒螯蟹肝胰脏中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养殖环境中,中华绒螯蟹肝胰脏中的各项抗氧化指标有一定的差异。统计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肝胰脏中的T-AOC、SOD、GST、CA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MDA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中华绒螯蟹鳃中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养殖环境中,中华绒螯蟹鳃中的各项抗氧化指标有一定的差异。统计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鳃中的T-AOC、SOD、GS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MDA、CAT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nlc202309011022

3 讨论

SOD是生物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首要物质,可催化超氧阴离子发生歧化反应从而保护机体免受伤害,所以机体内SOD活性反映组织器官的抗氧化能力[4]。自由基对机体的攻击力很强,它最易破坏生物膜中的脂类物质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8-9],而MDA是膜脂过氧化最重要的产物之一,因此MDA的高低可以间接反应出机体受到自由基攻击的损伤程度[10]。CAT可催化H2O2分解无害的氧和水,而H2O2是由SOD清除O2-·所产生的,所以CAT是生物体内抗氧化体系的关键酶之一[11]。GST是生物体内主要的抗氧化酶,在保护细胞膜免受过氧化损伤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其活力大小可体现出活性氧自由基的积累和对细胞膜损伤的程度[12]。T-AOC可反映机体自由基代谢状态和机体抗氧化系统的工作能力,由于T-AOC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所以是机体反映体内组织抗氧化功能的一个良好指标[13]。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中,所测定的中华绒螯蟹组织抗氧化水平和抗氧化酶活力不同,其中T-AOC、SOD、GST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差异不大造成的。而且健康的机体其抗氧化水平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也不容易出现显著性差异。在中华绒螯蟹肝胰脏和鳃中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显示MDA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牛山池塘中中华绒螯蟹组织中MDA含量高于牛山湖中华绒螯蟹组织中MDA含量,说明牛山池塘中中华绒螯蟹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的程度高、机体细胞损伤大,这可能是由于其他抗氧化酶活性低造成的,而测定结果刚好反映出这点。由于MDA含量受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实验无法确定出哪一种具体的因素造成MDA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尚需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比较。

许多外国学者研究证明自由基是造成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14]。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物(LPO)增加[15]。丙二醛(MDA)由氧化物酶分解LPO产生,可与磷脂酰乙醇胺交联在细胞内合成脂褐素沉淀,使细胞老化[16]。而Vc、VE是可以降低LPO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天然抗氧化剂[17]。所以MDA表现出的显著性差异可能和环境或饵料中的Vc、VE等抗氧化物质的差异有关。

CAT活性测定在鳃中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在干胰脏中却没有表现,这可能是与不同组织的组成和功能的不同有关。鳃呼吸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主要靠SOD清除[18],而SOD清除过量的O2-·所带来的过量的H2O2需要CAT消除,出现的显著性差异也可能是个体呼吸系统差异或损伤造成的。刘晓玲等研究表明CAT活性在饲料中添加Vc后有所降低,机体内H2O2水平受到Vc的调节和影响[19]。说明非酶促反应体系对酶促反应体系的活性有所影响,所以CAT表现出的显著性差异可能受到环境中抗氧化物质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大鹏,刘松岩,谢从新,等.水温对中华鲟血清活性氧含量及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08,3(32):34-39

[2] Storey KB. Oxidative stress: animal adaptations in nature[J]. Braz. J. Med. Biol. Res. 1996, 29, 1715-1733

[3] Halliwell B, Gutteridge J M, Free Radical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J].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9

[4] 方允中,郑荣梁.自由基生物学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22-161

[5] Meister A. Glutatuione-ascorbic acid antioxidant system in animals[J]. Journal Biology Chemistry, 1994, 269: 9397-9400

[6] Hee L, Bum L. Chilling stress-inducd chang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in the leaves of cucumber: in gel enzyme activity assays[J]. Plant Science, 2000, 195: 75-85

[7] Karlsson K, Marklund S. Extracellular superoxide dismutase in the vascular system of mammals[J]. Journal Biochemistry, 1988, 255: 223-228

[8] Mourente G, Diaz-Salvago E, Bell J G. Increased activities of hepatic antioxidant defence enzymes in juvenile gilthead sea bream (Sparus aurata L.)fed dietary oxidized oil: attenuation by dietary vitamin E[J]. Aquaculture, 2002, 214: 343-361

[9] Wolf R, Wolf D, Ruocco V. Vitamin E: the radical protector[J]. J Europ Acade Dermatol Venereol, 1998, (10): 103-117

[10] 殷作明,胡德耀,李素芝,等.高原高寒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后T-AOC、SOD、MDA的特点变化及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9(27):809-812

nlc202309011022

[11] 许黎黎,邵雪玲.鲫鱼不同组织过氧化氢酶同工酶活性的比较[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04):69-71

[12] 陈家长,孟顺龙,瞿建宏,等.低浓度阿特拉津对鲫鱼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23(1):68-72

[13] Lewis SEM, Young IS, Boyle PM, et al.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seminal plasma is different in fertile and infertile men. Fertil Steril, 1996, 64: 868

[14] Schafter I, Thorling EB. Lipid peroxidation and antioxidant supplementation in old ag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1990, 50(1): 69-75

[15] Simonaffm S. Garnier N. Antioxidant status(selenium, Vitamins A and E)and aging[J]. Exs, 1992, 62: 368

[16] 胡亚军,赵夷军.硒与衰老[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4,10(13):313

[17] 季晓莉,林娜,常丽华,等.老年人长期服用Vc、VE对脂质过氧化和血脂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7(03):152-153

[18] 孔祥会,王桂忠,艾春香.锯缘青蟹不同器官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和S O D活性的比较研究[J].台湾海峡,2003,4(22):469-474

[19] 刘晓玲,周忠良,陈立侨,等.维生素C、E对镉致毒后中华绒螯蟹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影响[J].海洋科学,2006(01):39-43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d the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farming environment on the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C),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catalase (CAT), superoxide dismutase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 activity in hepatopancreas and gill of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etween two culture sites with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 the Chinese mitten crab stem and gills in the pancreas MDA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respectively: hepatopancreas: 8.74 ± 3.37 (Niushan Lake), 18.28 ± 5.45 (Niushan pond); Gill: 2.31 ± 0.41 (Niushan Lake), 3.46 ± 0.80 (Niushan pond).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hinese mitten crab gill CAT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respectively: 453.24 ± 143.97 (Niushan Lake), 231.16 ± 49.05 (Niushan pond). However, other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Note different culture environment on the Chinese mitten crab in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MDA, the MDA can be of value to choose the suitable breed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Antioxidants; Antioxidant enzymes; Rearing environment

6.中华鳖的养殖 篇六

关键词:血粉替代鱼粉 中华鳖日本品系 生长性能 肉质 氨基酸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2-0059-03

鱼粉是一种优质蛋白源,其主要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齐全、平衡,利用率高,由于环境污染和捕捞量的增加,鱼粉产量年年减少,鱼粉价格不断上涨,而在中华鳖日本品系养殖中其蛋白需求量高,饲料中往往需要添加大量的鱼粉,降低中华鳖日本品系养殖的经济效益;而血粉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含有多种营养和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酶类、维生素、激素、矿物质、糖类和脂类等(汪国和,2004),其中粗蛋白含量高达84.7%,赖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含量很高,分别是进口鱼粉中同类氨基酸含量的1.79、2.65、2.79倍,含铁量为进口鱼粉的13倍(刘雪兰等,1999)。现阶段血粉代替鱼粉在中华鳖日本品系饲料中的应用还未见报道,本试验以中华鳖日本品系为试验对象,探讨血粉部分代替鱼粉对其生长性能和肉质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试验所用动物来杭州萧山天福国家级良种场。选择规格一致、体质健壮、平均体重为(4.0±0.05)g稚鳖。

1.2 试验日粮

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成分见表1。对照组按照杭州萧山天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鱼养殖出口基地常规饲料配方配置,选用鱼粉和优生素作为主要蛋白源,血粉替代为0%,试验组分别以10%、20%膨化纯猪血粉替代对照组中的鱼粉,血粉替代分别为10%、20%,无菌血粉由大兴饲料设备有限公司提供。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设计

试验温室位于杭州萧山天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鱼养殖出口基地。每池面积60m2,本试验设2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设4个重复池,每池放养数量为1000只。整个养殖期为10个月,每日投喂总量为总体重的1%—2%。日常做好水质管理,鳖池水温保持在30℃,透明度20cm左右,溶解氧在5.0mg/l,ph7.0至8.0,保证水色正常。

2.2 取样于测定方法

试验结束后,维持中华鳖日本品系空腹24h后抓捕,对每个重复的试验动物记录体重并计数。根据所记录的数据计算其增重率、成活率、饵料系数、脏体比。饲养试验结束后,称重完毕,在每个重复中各随机选取10只,麻醉致死取部分肌肉放入冰箱冷冻,并对其进行肌肉成分的常规分析。

2.3 体成分的测定方法

水分测定采用105℃烘干失水法;粗蛋白采用微量凯式定氮法;灰分采用550℃灼烧法;粗脂肪采用索式抽提法;氨基酸采用酸水解法,由贝克曼System6300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黄伟坤,1995);必需氨基酸指数依照文献(Pellet ,1980)计算。

所有数据均用EXCEL和SPSS 11.5软件进行相关性检验、方差分析,并对组间差异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显著性水平位为P<0.05。

3 结果

3.1 不同血粉替代鱼粉量对中华鳖日本品系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对照组中华鳖日本品系体重增长最快,试验组一其次,试验组二最后;各组的存活率基本一致;脏体比对照组最高、其次为试验组一、组二;饵料系数试验组二最高。由此可推出血粉完全可以以10%、20%来替代鱼粉,不会对中华鳖的生长产生制约,其中以10%血粉替代表现最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3.2 不同血粉替代鱼粉量对中华鳖日本品系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中华鳖日本品系一般营养成分如表3所示:除水分外,粗蛋白含量最高,粗蛋白含量:对照组最高为18.65%,试验组一为18.14%,而试验组二为16.12%;粗脂肪含量含量:对照组最高为0.79%,试验组一为0.72(%),试验组二为0.63(%)。由上所述,试验组一较对照组中中华鳖日本品系营养变化成分变化在可差异性范围以内,表明试验组一10%血粉替代不会对中华鳖日本品系营养成分造成不良影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3.3 不同血粉替代鱼粉量对中华鳖日本品系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各组中华鳖日本品系肌肉的氨基酸组成非常全面,其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很高。中华鳖日本品系中每100mg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4.89mg、14.75mg、13.89mg,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分别为7.41mg、7.38mg、7.05mg,占氨基酸总量的49.47%、50.04%、50.68%;呈味氨基酸(章超华,2000)包括呈鲜味的Asp和Glu、呈甜味的Gly和Ala与甜味有关的Ser和Pro,对照组和试验组一含量基本一致,试验组二含量较低。由此可推出血粉替代不会对中华鳖日本品系肌肉的氨基酸造成影响,试验组二20%血粉替代会降低中华鳖日本品系肌肉的呈鲜味氨基酸含量,影响其口感,而试验组一10%血粉替代在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上与对照组基本一致,通过试验表明使用10%血粉替代鱼粉不会造成中华鳖日本品系品质的下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4 讨论

用其它蛋白源替代鱼粉在中华鳖日本品系低碳养殖中很有意义,血粉因价格相对低廉、营养价值较高而成为替代鱼粉的选择,目前,血粉作为水产饲料的蛋白源替代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桂志成等在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试验中用血粉和肉粉(1∶4)按0%~100%比例替代鱼粉,结果表明,替代饲料中鱼粉的80%对鱼的生长、成活率和饲料系数未产生明显影响;许红等使用肉骨粉和血粉部分或全部代替鱼粉时虹鳟的生产性能却表现较好,肉骨粉和血粉以替代鱼粉改善了虹鳟的肉质;刘定发等使用自制发酵血粉代替进口鱼粉在肉鸡饲料中应用;杨坡等认为血粉可以完全取代鱼粉保证猪类、禽类的正常生长发育。

本试验中血粉部分代替鱼粉时中华鳖日本品系的生产性能表现较好,这表明用10%血粉替代鱼粉是可行的;同时,10%血粉替代鱼粉对中华鳖日本品系的肉质未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综上所述,本试验可以推论得出使用10%血粉替代鱼粉在中华鳖日本品系日常生产养殖中应用是完全可行。

参考文献

[1] 汪国和,张日俊.血粉高蛋白饲料的开发和应用[J].饲料工业,2004,25(11):58-60.

[2] 刘雪兰,谢幼梅.血粉的开发利用[j].饲料研究,1999.10:24.

[3] 黄伟坤,等.食品检验与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

[4] Pellet .P.L.oung V.R.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proteinfocts[M].The United national university,Japan,1980.26-29.

7.中华鳖的养殖 篇七

2011年春季,安徽当涂县和芜湖县部分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发病,主要症状是软壳,打开背甲后散发恶臭,黑鳃,有腹水,部分胃空,肠无食,初步判断为细菌性疾病。笔者在发病水体现场采集发病症状明显的濒死中华绒螯蟹,将其体表洗净,用酒精棉球擦干后分别无菌采集附肢肌肉和肝脏,接种营养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为防治蟹病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LB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和药敏纸片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PCR试剂和DNA Marker购自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病蟹于2011年7—9月,取自安徽芜湖县和当涂县中华绒螯蟹养殖场。健康中华绒螯蟹规格为4~8 g/只,体色好、步足健全,由宣州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提供。水族箱中暂养一星期,水温控制在28℃,充氧,每天换水1/3,并喂食。

1.2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随机采集濒死期的中华绒螯蟹,无菌操作取肝脏和附肢肌肉组织接种营养琼脂培养基,28℃培养24 h,挑取优势菌落转种营养琼脂平板2次,获得单菌落纯化菌株。

1.3 分离菌株对中华绒螯蟹的人工感染试验

将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分别接种营养琼脂平板,28℃培养24 h后,用无菌生理盐水(0.65%)洗下菌苔,用麦氏比浊管(管号0.5)测定菌液浓度,并配制成浓度为108 CFU/m L的菌悬液。

实验蟹随机分为36组,6只/组,1~35组分别于中华绒螯蟹第三步足基部软组织处注射菌悬液,每只0.1 m L。第36组为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0.65%)。试验期间水温控制在28℃,用增氧泵增氧,每天观察和记录实验蟹发病和死亡情况,并剖检死亡蟹,观察其病理变化,再次做细菌分离培养。

1.4 分离菌株鉴定

1.4.1形态学鉴定

对经人工感染试验获得的可疑菌株,进行革兰染色,油镜观察其形态、大小等特征。

1.4.2 16S r RNA基因的序列分析

根据细菌16S r RNA基因全序列[2]设计引物(Pl:5'A-GAGTTTGATCTGGCTCAG3';P2:5'TACGGCTAC-CTTGTTACGACTT3'),PCR扩增分离菌株的16S r RNA基因。

PCR反应体系为:dd H2O 17.2μL,Mg Cl21.5μL,10×PCR buffer 2.5μL,d NTP 0.5μL,P1和P2各0.5μL,菌株提取基因组DNA模板2.0μL,Taq酶0.3μL。

PCR循环条件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2℃退火50 s、72℃延伸100 s,32个循环后72℃延伸10 min。

PCR产物送至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与NCBI基因库中的细菌16S r RNA对比,应用Meg Align软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3]。

2 结果

2.1 细菌分离与人工感染

从濒死期病蟹的肝脏和附肢肌肉组织中,分离菌株35株。

经人工感染试验,编号为DT9和WH21菌株具有致病性。人工感染24 h后,被感染中华绒螯蟹全部发病死亡,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例基本相同。从病死中华绒螯蟹附肢肌肉与肝脏中再次分离到感染菌株,而对照组中华绒螯蟹未出现任何异常。

2.2 菌株形态特征

DT9和WH21菌株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为无色、圆形,直径约2.0~2.5 mm,中央突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油镜观察菌株均为G-两端钝圆的杆菌,长短不一,偶可见有个别长丝状菌体,散在排列。形态特征与《伯杰细菌鉴定手册(中文版第八版)》[4]和《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5]中描述的气单胞菌属特征吻合。

2.3 分离菌株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

以DT9和WH21菌株DNA为模板,应用Pl和P2引物,对菌株分别进行PCR扩增,均扩增到约为1 500 bp的DNA条带(图1)。16S r RNA基因序列测定结果显示2条扩增片段长度均为1 443 bp。

DT9和WH21菌株16S r RNA基因序列应用BLAST程序进行同源性检索。选择遗传距离较近的参比菌株(表1)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进行分析。DT9菌株与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FJ490063)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9.2%。WH21菌株与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AB680307)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9.9%(图2)。综合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的结果,确定DT9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WH21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

3 讨论

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有包括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等17个种,分布于世界各地,广泛存在于淡水、咸水、污水、氯消毒的自来水中[6],甚至可以从蔬菜、肉、鸡和各种鱼中分离到。为机会性致病菌,对养殖鱼类[7]、虾[8]、三角帆蚌、蛙、鳖[9]等均有致病性,目前已有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等运动性气单胞菌感染多种水产养殖动物的报道[10],它们所致水生动物的疾病具有流行广、发病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常常造成养殖渔业的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害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16S r RNA序列分析技术具有快速、灵敏等优点,被应用于多种病原菌的快速鉴定,尤其是在非典型菌株鉴定中有独特的优势[11]。研究从患病蟹体内分离获得2株纯培养的优势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2株分离菌均能使实验中华绒螯蟹发病死亡,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病例基本相同,从病死蟹脏器中再次分离到人工感染菌,证明此菌为病原菌。采用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确定DT9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WH21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傅君芬等[12]研究认为,16S-23S r RNA基因区间经常有序列的缺失和插入,造成不同菌种的16S-23S r RNA基因区间在数目、长度和序列组成上的异质性,具有较大的可变性。因此,16S-23S r RNA基因区间被认为是细菌鉴定的合适部位,可以对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

由于养殖密度不断增加,造成的水体环境的恶化加剧,管理不当、病害防治意识的淡薄及防治手段的相对滞后等多方面原因,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马向东[13]等报道,温度、渗透压、p H值、气体环境(CO2和O2的含量)、二价阳离子(Fe2+、Ca2+)及其他营养成分等诸多因素均影响细菌毒力基因的表达和毒力作用的发挥。气单胞菌是人、兽和水产养殖动物共患病的病原菌,研究表明[14]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产生多种毒力因子,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水温剧变、水质恶化、缺氧、密饲及运输紧迫等各种不良环境因素则是促使气单胞菌生长繁殖,疾病暴发的诱因。

中华绒螯蟹发病主要在夏季气温较高时段,随气温升高发病增加,气温下降而逐渐减少。因此,“养水”是重点,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要做到有效的预防,应做到彻底清塘、选择优质的苗种放养、加强养殖管理、科学调节水质、投料“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及时捞除残饵、多种草投螺等。

摘要:从安徽省当涂县和芜湖县池塘养殖患病中华绒螯蟹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分离到35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DT9和WH21菌株为病原菌。细菌形态特征检查2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2条扩增的基因序列长度均为1443bp,DT9菌株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FJ490063)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9.2%。WH21菌株与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AB680307)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9.9%。

8.中华鳖的养殖 篇八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试验用中华鳖稚鳖购于湖南省某养殖场, 于实验室内进行为期1个月的驯养, 饲养水温为 (30±2) ℃, 根据实际养殖时水质变化情况进行换水, 所投喂饲料为商业鳖料, 每天早晚定时投喂2次, 使其适应环境并正常摄食[2]。驯养结束后, 挑选大小较为均一的中华鳖, 称重后随机分到15个 (5个梯度, 3次重复) 塑料养殖箱 (30 L) 内, 养殖水体20 L, 每个养殖箱放置15只, 进行摄食和养殖生长试验。

1.2 饲料配方与制备

基础饲料配方见表1。将纯度为99.9%的牛磺酸按照0.2%、0.4%、0.6%、0.8%的比例添加进配合饲料, 以不添加牛磺酸作对照。调整配方中α-淀粉含量, 保证总量为100%, 再将饲料充分混匀制成预混粉料。

(%)

注:复合维生素含VA300万IU/kg、VD3150万IU/kg、VE15 g/kg、VK310g/kg、VB110 g/kg、VB215 g/kg、VB615 g/kg、VB1260 mg/kg、叶酸170mg/kg、生物素10 mg/kg、VE3 000 IU/kg、烟酸40 g/kg、肌醇70g/kg、泛酸钙40 g/kg、叶酸1.8 g/kg、生物素100 mg/kg;水分10%。复合矿物质含钙130 g/kg、钾90 g/kg、镁27 g/kg、铁18 g/kg、锌38.5 g/kg、锰1.2 g/kg、铜0.75 g/kg、钴100 mg/kg、碘120 mg/kg、硒50 mg/kg、水分10%。

1.3 养殖方法

将驯养过的中华鳖稚鳖随机分配到30 L长方体塑料养殖箱中, 养殖水体20 L, 养殖箱边缘搭建木板食台, 木板食台部分倾斜至水面, 便于鳖攀爬到木板食台上摄食与晒背, 每个养殖箱放置15只稚鳖。饲养水温为 (30±2) ℃, 养殖水体为经过充分曝晒的自来水, 水体经过生石灰调节呈弱碱性, 每天早晚投喂足量饵料2次。将预混粉料加以适量水, 现场制作成面团状新鲜饵料, 投喂于木板食台上并切成合适稚鳖摄食的大小, 投喂时间为10:00及18:00, 投喂1 h后收集残饵, 置于烘箱内恒温65℃充分烘干并称重。连续投喂并收集残饵4周, 统计其日摄食量及摄食率。养殖周期为8周, 养殖结束后对试验鳖停喂24 h, 称重, 统计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

1.4 计算公式

式中, Wf、Wi分别表示平均终重 (g) 、平均初重 (g) 。

1.5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误来表示, 组间方差分析后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其差异性, P<0.05代表差异显著。使用Origin Pro 7.5软件进行柱形图的绘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添加不同浓度的牛磺酸对中华鳖摄食的影响

2.1.1 添加不同浓度的牛磺酸对中华鳖日摄食量的影响。

由图1、表2可知, 该试验条件下测得各组日摄食量中对照组的值最低, 为 (0.28±0.02) g, 添加0.4%牛磺酸的日摄食量最高, 达到 (0.39±0.02) g, 添加牛磺酸的各个处理的日摄食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并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在添加量为0.8%的时候最低, 但添加牛磺酸的各个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P>0.05) 。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差异显著 (P<0.05) 。下同。

2.1.2 添加不同浓度的牛磺酸对中华鳖摄食率的影响。

由图2、表2可知, 该试验条件下测得各组摄食率中对照组的值最低, 为 (4.54±0.38) %, 添加0.2%牛磺酸的摄食率最高, 达到 (6.35±0.41) %, 添加牛磺酸的各个处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并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在添加量为0.8%的时候最低, 但添加牛磺酸的各个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P>0.05) 。

2.2 添加不同浓度的牛磺酸对中华鳖稚鳖生长的影响

2.2.1 添加不同浓度牛磺酸对中华鳖稚鳖增重率的影响。

由图3、表2可知, 在该试验条件下, 饲养结束后测得各处理的增重率对照组为 (71.7±7.2) %, 牛磺酸添加量为0.2%、0.4%、0.6%、0.8%的增重率分别为 (106.5±15.5) %、 (111.5±8.9) %、 (84.9±6.7) %、 (58.4±5.9) %。随着牛磺酸添加量的增加, 增重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在0.4%时达到最高, 添加量为0.2%和0.4%时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而0.6%组略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不明显 (P>0.05) , 当添加量增加到0.8%时增重率最低, 略低于对照组, 其差异不明显 (P>0.05) , 但显著低于0.2%和0.4%组 (P<0.05) [3,4]。

2.2.2 添加不同浓度牛磺酸对中华鳖稚鳖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由图4、表3可知, 在该试验条件下, 饲养结束后, 测得各处理的特定生长率对照组为 (0.93±0.07) %/d, 牛磺酸添加量为0.2%、0.4%、0.6%、0.8%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 (1.24±0.11) %/d、 (1.31±0.08) %/d、 (1.07±0.06) %/d、 (0.80±0.07) %/d。随着牛磺酸添加量的增加, 特定生长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在0.4%时达到最高, 添加量为0.2%和0.4%时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而0.6%组略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不明显 (P>0.05) , 当添加量增加到0.8%时特定生长率最低, 略低于对照组, 其差异不明显 (P>0.05) , 但显著低于其他添加处理 (P<0.05) 。

3 结论与讨论

3.1 添加不同浓度牛磺酸对中华鳖摄食的影响

该试验条件下测得各组日摄食量中不添加牛磺酸 (CK) 时数值最低, 添加牛磺酸的各个处理都显著高于对照 (P<0.05) , 并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在添加量为0.8%的时候最低, 但添加牛磺酸的各个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P>0.05) 。日摄食率中对照的值也最低, 添加牛磺酸的各个处理都显著高于对照 (P<0.05) , 并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在添加量为0.8%的时候最低, 但添加牛磺酸的各个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P>0.05) 。

试验结果说明, 添加牛磺酸对中华鳖的诱食效果明显, 这可能是因为牛磺酸发挥其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维持中华鳖正常视觉机能, 并对其嗅觉和味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从而促进了中华鳖摄食活动[5,6]。但随着牛磺酸添加量的添加, 牛磺酸的诱食效果有所下降。邱小琮[7]研究表明牛磺酸对鲤鱼有明显的诱食作用, 随着牛磺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 0.4%的添加量时效果最好, 当牛磺酸添加量超过0.4%后对鲤鱼诱食效果呈现下降的趋势。此次试验结果与此类似,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过高的牛磺酸添加量反而会对中华鳖的摄食行为产生抑制作用。

3.2 添加不同浓度牛磺酸对中华鳖生长的影响

该试验条件下, 随着牛磺酸添加量的增加, 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在添加量为0.4%时达到最高, 添加量为0.2%和0.4%时, 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 (P<0.05) , 而0.6%组略高于对照, 但差异不明显 (P>0.05) , 当添加量增加到0.8%时, 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下降至最低, 略低于对照组, 但其差异不明显 (P>0.05) , 此添加量增重率低于0.2%和0.4%组 (P<0.05) , 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其他添加处理 (P<0.05) 。

由此可见, 添加0.2%~0.4%的牛磺酸能显著促进中华鳖稚鳖的生长, 其原因可能为适量添加牛磺酸提高了中华鳖的饵料摄入量, 并参与多种生命活动过程, 增强其消化酶的活性, 提高其消化能力, 从而促进其生长。而添加0.8%牛磺酸时中华鳖稚鳖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出现下降现象, 说明过高浓度的牛磺酸添加量会对中华鳖稚鳖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刘媛[8]之前的研究也体现出过量牛磺酸对水产动物的生长会产生抑制作用, 在饵料中添加0.4%~0.8%牛磺酸, 日本沼虾的增重率显著增加, 但过量的牛磺酸对日本沼虾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徐奇友[9]研究表明添加牛磺酸未能提高虹鳟仔鱼的生长性能, 添加1 000mg/kg牛磺酸表现出对生长的抑制作用, 但添加1500 mg/kg牛磺酸却对生长性能未产生影响, 此现象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 (0、0.2%、0.4%、0.6%、0.8%) 的牛磺酸, 饲喂中华鳖稚鳖8周, 分析牛磺酸对中华鳖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2%0.8%牛磺酸均能显著促进中华鳖稚鳖对配合饲料的摄食量, 日摄食量与摄食率显著提高 (P<0.05) 。添加量为0.2%时, 摄食率最高, 随着添加量的逐渐增大, 摄食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添加0.2%和0.4%的牛磺酸能显著提高中华鳖稚鳖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 (P<0.05) 。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对中华鳖起到诱食作用, 并促进其生长, 添加量以0.4%时效果最好。

关键词:中华鳖,牛磺酸,摄食,生长表现

参考文献

[1]潘训彬, 苗玉涛, 王安利, 等.低蛋白配合饲料添加氨基酸对中华鳖摄食的影响[J].广东饲料, 2008 (6) :27-28.

[2]王安利, 苗玉涛, 王维娜, 等.水产动物诱食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科学, 2002 (9) :265-269.

[3]杨艳梅, 史红宁.牛磺酸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J].添加剂世界, 2009 (3) :19-21.

[4]杨建成, 胡建民, 吕秋风.牛磺酸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J].畜牧与兽医, 2003, 35 (3) :41-43.

[5]WU, G S, HUANG C H.Estimation of dietary copper requirement of juvenile soft-shelled turtles, Pelodiscussinensis[J].Aquaculture, 2008, 280 (1-4) :206-210.

[6]YACOOB S Y, BROWMAN H I.Olfactory and gustatory sensitivity to some feed-related chemicals in the Atlantic halibut (Hippoglossushippoglossus) [J].Aquaculture, 2007, 263 (1-4) :303-309.

[7]邱小琮, 赵红雪, 魏智清.牛磺酸对鲤鱼诱食活性的初步研究[J].河北渔业, 2006 (8) :19-21.

[8]刘媛, 王维娜, 王安利, 等.牛磺酸对日本沼虾生长及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淡水渔业, 2005, 35 (2) :28-30.

上一篇:煤矿安全七进活动方案下一篇:职场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