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毕业论文

2024-08-22

浅谈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毕业论文(共19篇)

1.浅谈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毕业论文 篇一

浅谈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目前,由于受社会、家庭、教育条件的制约及大学生自身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缺乏动机、强度不足、倾向偏差等问题。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关于高等教育的论述中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高等教育质量主要体现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上,高素质的人才是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并具有不断求知欲望的人。

学习动机就是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动机缺乏、强度不足、倾向偏差等问题。学习动机本身是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由期待因素、价值因素和情感因素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心理学家指出,学习动机是可以大大促进学习的一个很有作用的因素。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活作用,即促使学习者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2)指向作用,使学习者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必要的学习课题上而远离其他事物,并能有效地抵制各种无关刺激的分心干扰;(3)增力作用,让学习者把饱满的热情倾注在学习活动上,使其学习活动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并且能维持一段足够长的时间。由此可见,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重要性。

大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的,与中学学习相比,有其独特性:首先是学习的自主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中学主要是在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学习,而大学则主要是自觉主动地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是学习的专业性,中学属于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而大学学习则带有很强的专业色彩,实行专业教育,每个专业都有各自的课程设置,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为明确; 再次是学习的探索性,大学生有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在学习过程中可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渠道汲取知识。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对知识和课堂的期待。教学是师生的生活,课程是在这种生活中才成为活生生的事物的。教师乃至学生都不是两手空空走进课程的,他们带着什么走进课程也就以什么作用于课程。他们带着自己的情感、解读方式、认知策略、欣赏态度等走进课程,并事实上成为活生生的课程的一部分。”作为学校培养目标的执行者,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者,教学内容的传授者,教师之前的准备状态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期待,对课堂的期待。梅贻琦校长曾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丰富性,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据了解,很多大学生只在自己有兴趣的科目或实用的课程上狠下功夫,而对不喜欢的或基础理论性学科放任自流,学习动机多趋于主观性和实惠性等。

(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人们对某事物有兴趣,那么兴趣会促使其排除干扰,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的潜能。认识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生具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认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科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成果展示。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科目的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强化学习兴趣。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会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合理运用竞赛及激励措施。

大学生活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竞赛或竞争情境:考试、评优、发放奖学金、有奖征文、各种知识竞赛、举办体育运动会等等。竞赛历来被认为是激发斗志,鼓励人们积极上进,克服困难,获取优异成绩的措施之一。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竞赛与竞争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许多研究证实了竞赛有激发动机的作用,这是因为在竞赛的条件下,人们的成就动机和自尊的需要表现得十分强烈,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加,竞赛总要决定胜负优劣,这就为参赛者提供了结果的及时反馈,目标(即竞赛条件)明确也是竞赛的一个特征。

总之,正确的、积极的学习动机对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注意研究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和进取心,自觉地进行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浅谈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毕业论文 篇二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习内部动机,技术,调查报告

前言

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是一个争论激烈的问题。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会发生;有些心理学家完全否认动机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笔者认为,动机在学生学习中是一个很有效能的因素,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

1.什么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发动、维持学习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是学习活动得以进行、继续的内部心理上的原因。依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类。内部动机是指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它取决于个体内在的需要。外部动机是指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它是在外界的要求或作用下产生的。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龄儿童早期阶段的外部动机对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内部动机逐渐发展起来,内部动机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当前,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显得尤为重要。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技工学校,也就是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技术学校的“知”,除了普通中小学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技术”知识。

为此,在新生进校后不久,笔者就“技术”问题创设了如下情境:

一次班会课前,要求学生准备一张纸、圆规和剪刀。上课时,首先让学生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半径为50mm的大圆, 然后用剪刀将圆剪下;再画一个半径为5mm的小圆并剪下。 学生剪好后,笔者开始提问:

“你们是用哪只手画的?哪只手剪的?”

“右手”“、左手”(左撇子),回答的都是拿圆规和剪刀的手。

“是大圆剪得圆些,还是小圆剪得圆些?”

“大圆”几乎是异口同声。

“为什么有的学生大圆剪得很好,小圆却剪不好呢?这就是技术水平高低程度的差别。只会剪大圆,不会剪小圆的同学说明他的技术水平不高,只掌握了技术的皮毛,要想剪好小圆就得刻苦训练。”笔者自问自答。

以上情境的创设,通过陈述学习目标,引发学生对学习策略的元认知、意识和控制,让学生有了学习的方向。只有对所要学的东西有了了解,学习动机才可能被激发。

3.了解认知需求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在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技术后,如果再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技术的重要性就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进校一年后放暑假时,笔者曾布置学生写调查报告。要求学生调查“十种从事不同职业人员及家庭的收入和消费状况”,并就他们的知识层次、学历、社会背景及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在调查报告中,所有的学生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历高、技术好、社会背景好的人,就好找工作,相应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也高,正常消费后有较多的结余。黄晓丽同学这样写道“: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是最好的出路。”黄艳会同学的调查报告则充分体现了知识、技术的价值。她的外公是做生意的,同样一颗树,当木头卖可赚50元钱,锯成板材卖可赚100元钱,做成家具卖就能赚200元钱了。从学生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学生真正认识到了 “知识改变命运”。

调查报告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特征,强调学生将要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学习动机。

4.消除消极影响保持学生学习动机

上例调查报告中,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为什么将家庭背景也列入了调查范围呢?这是因为很多学生认为学得好,不如有一个“好爸爸”而丧失学习的动机。现在,调查的结果也证实了学生的看法,有部分学生在调查报告中直接写道“文凭、技术都没有一个好爸爸重要”。这样的结果在笔者意料之中,因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果任这种思潮漫延,那前面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白费, 被激发培养的学习动机又将被冻结。怎么办?笔者对学生分析道:“不可否认,良好的家庭背景能帮助你成功,现在很多单位公开招聘有良好社会关系的人。但良好的家庭背景只能帮助你、协助你成功,最后成不成功还得看你的努力。再说家庭背景不是你能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知识改变命运”。笔者还列举了一些她们熟悉的、有家庭背景却没有成功的例子。

5.结束语

3.浅谈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篇三

关键词:动机 培养 激发

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在 “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人的行为往往与其动机相一致,行为总是在动机的指引下向一定目标前进,从而忽略甚至放弃其他方向。动机越强烈,其行为目标也越明确。

在教育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引导学生的需要与学习行为。而学习行为的发生,离不开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激发学习动机是完成学习过程的动力因子,动机来源于受教育者的內部需要和外部条件的刺激。一般说来,有了需要产生,再有外部条件,人就可以去行动。笔者以心理学动机原理为依据,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一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一、加强学习目标教育,培养成就意识

学习目的有个人和社会的两方面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方面的意义并将它们较好地统一起来,有利于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从个人意义上看,学习是为了增强本领,为个人谋幸福,也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如得到父母、教师、伙伴的赞扬。从社会意义上看,学习是为了使自己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为了民族兴旺、国家富强、人类进步。一旦学习目的性明确了,学生也就有了学习积极性,于是学习的动机也就形成了。为了使学生的学习目的、动机保持适当水平,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为此,可以让学生阅读名人的有关故事,并分

析故事中含有的成就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与学生一起进行观察和探讨,使学生感到利用原有的知识技能无法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从而逐渐产生解决困惑的心理需求。给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泼状态中进行尝试学习,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在,要改革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方法,使之与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聚集。2、集中思维。3、逆反思维。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进行批判地探索,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实现自我指导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事实上,创设问题情境满足了学生认知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正确、强烈,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

三、体验成功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育过程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成功教育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学习上获得了成功,体验“自我效感”得出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上很少取得好成绩,得不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相反,他们总是受到批评、指责、冷遇,产生了消极情绪。他们从一次次试图提高成绩又一次次的失败中,“体验”到的是“自己学不好”,以至于失去了尝试的欲望,长此以往,越是学不好,越觉得学习可怕,从而产生退缩和回避的心理反应,从“无望”到“无欲”进而“无为”。如果教师给他们以分层次作业,让他们有“跳一跳就够得着”的感觉,帮助他们取得进步,并且予于鼓励和表扬,就会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一次成功的体验又推动第二次学习,从而使动机不断加强。对后进生而言,成功能使他们恢复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反馈学习结果,鞭策学生发愤学习

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包括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和应用所学的知识的成效,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事实上,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满足了学生的自尊心的需要和自我提高的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仅仅给以等级或分数远不及给以恰当的短语评定的效果好,给学生的学习成果打分或评定的同时,给予适当的短评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等作出全面的评定,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习结果反馈作用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开展竞赛活动,有效利用奖赏手段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竞赛过程中,人们树立威信的动机或自尊与成就的需要极为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强,与没有比赛的情况相比,学习和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提高。有效利用奖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较好手段,例如在数学练习课教学中,老师出几道有层次性的题目,并说明老师当场批改,当场奖励,能受到老师当场批改的同学都能较早完成题目。通过这一活动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表扬、鼓励,比批评和处罚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六、诱发自我调节,引导学生自我激励

从外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诱发学生的自我激励,从而形成学习动机的自我调节系统,使学生真正转变“要我学”到“我要学”,“我肯学”到“我能学”,为此我们应该: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效感。平时经常要激励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学生心中真正产生“我能行”,出现“我要做”的实际行动,建立成功的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合理的评价。肯定的评价和判断可能引起积极的自我反应,否定的评价和判断则可能引起消极的反应,这时老师要加强引导学生利用正确归因理论来分析问题,以求下次的成功。

综上所述,学习动机是完成学习过程的动力因子,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得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水平定能提高,学习效果定会理想。

参考文献

1、《教师实用心理学》 白桂香 开明出版社

2、《现代心理学全书》 黄珉珉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

4.浅谈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毕业论文 篇四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进行的。激发学习动机一般采取下列有效的方式和措施:

(一)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教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向学生讲明所学内容的用处。

2、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

3、向学生提出他们现有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挑战他们现有的理解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二)设置合适的目标

当目标是自己设定的时候,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师可以:

1、与学生讨论过去的目标实现的情况,然后再为下阶段设定新的目标

2、帮助学生设定一个具有挑战性又现实的目标。

(三)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当个体拥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如何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1、通过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设定难易合适的任务,让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2、让学习不好的学生观看和想象那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的成功操作,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3、教师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错误判断,形成正确的自我效能感判断。

(四)归因训练

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提高学习动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二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智力、学习方法、还是家庭环境、教师等因素。

这种归因训练的好处在于,在学生做“努力归因”时又联系现实,在做“现实归因”时又强调努力。

(五)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教师应该:

1、教师把期望明确地传达给学生

2、外部奖赏在此是指物质上的奖励,教师在运用外部奖励时,应持谨慎态度,对那些已有内部动机的活动最好不要轻易运用物质奖励,只有对那些缺乏内部动机的活动予以物质奖励,才可能产生积极地激励作用。

(六)提供明确、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运用表扬

“反馈”在此指的是给学生提供关于其成绩的信息。教师应该:

1、运用反馈,注意反馈必须明确、具体,必须使反馈紧随个体的学习结果。

2、必须提出经常性的反馈,使学生能付出最大的努力。

3、表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强化学生适当的行为,对他们所表现出的期望行为提供反馈。

5.浅谈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毕业论文 篇五

[摘 要]学习动机与小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使教师明确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特点,无疑对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学习动机的含义、分类和功能,然后具体阐述了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最后重点介绍了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利于教师把理论付诸实践。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动机 发展特点

学习动机的形成与日常学习生活的环境、思想道德品质、自我认识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学生内驱力因素和外在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群体,他们刚开始的学习是无目的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深入,他们就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辨别能力,开始懂得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由此每个学生都会形成一定的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一般地说,它的趋势是从比较短近的、狭隘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自觉的、远大的学习动机发展;从具体的学习动机逐步向富有原则性的、比较抽象的学习动机发展;从不稳定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这个过程,反映了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动机及其整个学习活动的水平。

总体来说,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外部学习动机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内部学习动机还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并且具有长远社会意义的自我实现动机正经历着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主要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以及学习环境的特点有关。这就提示我们,在培养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应充分考虑到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时制宜。

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学校教育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还要教导、诱导学生从事一些活动。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自我修养、责任心、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小学教师,小学生在各方面都很不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身作则、爱生如子,要认识到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学生的品德、性格、知识以及心智活动的积极性不同等因素,以赏识的心态而不是以挑剔的心态对待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使每一句话、每一体态都恰到好处地围绕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情感流程,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我能行、自信的心态中施展自己的才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目的

6.浅谈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毕业论文 篇六

新课程的实施对现代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能力培养”,而现代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要实现新课程的理念,就必须关注并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条件,因此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是教学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本文就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培养

数学学科是学习和发展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学好数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学生感受到这种需要,就会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地开发自己的潜能,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提供不竭的能源。

(一)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它不仅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的有力工具,学好和运用数学不仅可以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各种问题,而且是进行更高知识学习的基础,是将来参加祖国建设的必备条件。

(二)数学可以提高人的智慧。数学不仅包含丰富的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逻辑思维、思想方法,这些“思维方式”和“方法”是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享受到思想方法的威力和应用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数学是其它自然科学的基础。有的学生有远大的理想,想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甚至立志要获得诺贝尔奖,这些是值得鼓励的,更要强调,任何自然科学离开数学是不可能的,没有精确的量化和严密的推理是不能达到科学的高峰的,要想在科学上有所成就必须学好数学这门工具课。

二、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特性,处于求知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尤为强烈,合理和巧妙地利用这一特性可起到激发兴趣的良好作用。

(一)以数学自身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能时时看到数学具有的种种魅力,给学生一种“数学美”的感觉,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力量,这样就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是“以美启真”即以对“数学美”的鉴赏去启迪数学真理,从而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美可以归纳为简单美、对称美、相似美、奇异美以及和谐美。数学的这五美对发现数学规律,指导解决问题,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都极其有用。

(二)以数学广泛的应用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是提高数学兴趣的重要方法。尤其是那些与学生有直接关系的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更能引起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积极开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当学生感到学习的东西能够应用时,其兴奋与喜悦是无可比拟的,这会使它们兴趣盎然,热情高涨。 (三)以形式多样的课型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不同的数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根据数学内容的差别灵活选择恰当的课程类型,让学生经常地对数学课有新鲜感,可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富有情趣、幽默、诱导的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

三、利用学生数学学习上的情感,强化学习动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学习情感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对客观数学对象能否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而产生的一定态度的心理体验。情感的发展能更稳定地更直接地转化为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情感伴随着思维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没有情感,数学思想就不能开始,没有热情,思维不能深化。在数学学习情感的作用下,学习的成功感、奋发感、理智感和美感,会推动学生从一个数学思维过程进入另一个数学思维过程,不断奋进,不断提高。

(一)“成功的喜悦”是兴趣的自我培养。“成功的喜悦”是指学生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当学生从成功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时就能产生“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要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注意提供典型并具有启发性的材料,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发现的环境,使学生能获得成功,从而享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

(二)“期待中鼓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热情、认真态度和一定的期待性,特别是鼓励,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学生取得点滴成绩时,教师含笑点头,学生会因此信心倍增,这种信心可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对差生,应善于发现他们学习中的积极因素,及时予以鼓励。这些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促进作用。

(三)“适度的竞争”可以激发动机。学生都有“不能比别人差”或“要胜过别人”的心理,因此适度地鼓励竞争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竞争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与自己竞争,努力超越自我;另一种是与别人竞争,努力打破别人的学习记录或在今后的学习中争取超过别人。教师适当鼓励和支持竞争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深化,有利于学生的共同提高。

7.培养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 篇七

一、在概念学习中培养与激发数学学习动机的方法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学习的开始, 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不可缺少的环节, 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基础。

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具体形象为主, 理解抽象的概念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具体直观的形式引入概念,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材料, 有利于学生建立与概念有关的具体形象, 为理解概念的意义打好基础。因此, 在引入概念时, 教师常常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材料;运用学生喜欢的图片、模型、幻灯、实物等教具和学具;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做一做等活动, 建立感知认识。

二、在规则学习中培养与激发数学学习动机的方法

1. 在游戏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 引入活动, 创设教学情境, 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索之中。感到是在“玩中学, 学中玩”, 这样一来, 课堂气氛活起来了, 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 教学效率也提高了。

2.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规律。

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必须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探究。课本的知识虽早已是人类创造的现成财富, 但在教学中, 我们要逐步诱导, 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而获取知识, 发现规律。

三、解题学习中培养与激发数学学习动机的方法

1. 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创设情境,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学习就是要学会建立数量和空间关系的模型, 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会了应用数学, 就能使之为我所用。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易引起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的问题。

2. 抓住重点、难点问题, 提高运算能力。

在学生已经对规则、技能较熟练掌握的基础上, 我们就可以有意地抓住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攻关。通过训练, 可以让学生获取应用条件的经验, 培养认真计算的态度, 加深对思想方法的认识, 提高应用思想方法的自觉水平。

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增强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此外, 对教师的教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8.浅议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篇八

【关键词】学生;学习动机;培养;激发

教育学家和家长都认为动机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而且能增进学生的自尊心。高动机的孩子热情,对外界充满兴趣,做事投入,有好奇心,他们学习努力,并能持之以恒,对挑战和困难积极面对,自我感觉良好。 而实际上,高动机的孩子在学校中并不多见。研究者发现时间越长,孩子的内在动机在减弱,并且越来越害怕学习。为什么学生的学习动机难以激发?十几年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直在寻找能提高动机的因素。总体上说,心理学研究一直着重于个体心理对动机的影响,诸如归因、自我效能感、对能力的知觉、对控制力的知觉,自我概念、内在动机、兴趣、学习策略和目标定向。

与心理学研究相应,教育学研究则着眼于教师行为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动机。有人指出好的教师行为包括指导学生、树立榜样、热情、允许学生自由选择、真城地表扬、强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还有研究发现,教师的投入(包括情感投入、精力投入等)、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包括教具的使用、对教学策略的调整、反应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等)以及教师给予学生的尊重程度及自由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影响作用,其中教师投入的影响力最大。

善于点燃学生天性中寻学习的好奇和热情的教师应该每班皆有,教师应以身作则,学习充满热情和激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在工作和职业中表现出决心和自豪感。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孩子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想更多地了解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大多数父母都珍视亲自陪伴孩子学会坐、爬和下次的机会。他们总是握住孩子的手,鼓励他们进行艰难和尝试,并为他们的成功而喝彩,当这些孩子进入学校后,如果父母能一如既往地帮助和支持他们,他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意愿。我们应该与家长结成伙伴关系,寻求他们和帮助,共同激发孩子和学习热情,若孩子看到父母和他生活中其他对他有重大影响的成人高度重视教育,孩子们也会新生学习。

不论年龄的长幼,动机形成的原则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学生们需要有一个学习的理 由,这理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令他们感兴趣。他应该理解课堂所学与自己目标之间的联系,教师要确定学生的兴趣所在,在培养创造性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兴趣。一旦成功,将有肋于增强学生的自尊,激起他们学习更多知识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现阶段,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到学校读书漫无目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糊糊涂涂地打发时光,学习上松松垮垮,敷衍应付,毫无上进心,细究原因就是缺乏明确长远的学习动机。因此,加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和培养,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来进行:

一、树立理想,把握学习目标

目标如航灯,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奋勇当先,永不畏缩。我们从确立学生的学习目标入手,通过主题班会课、故事活动课等途径介绍名人伟人成长事迹,使学生明白,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够做出巨大贡献,除了机遇之外,崇高的追求目标和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激发学生以他们的先进事迹鞭策自己,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追求崇高的奋斗目标。在一次考试前夕,学生忧心忡忡,生怕自己考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一次题为“把握命运、前途光明”的主题班会。班会课上,我引导学生朗读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接着,10位同学先后上台讲了:司马迁发愤撰《史记》;闻鸡起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等十个小故事。从这些名人身上同学们深受教育和启迪,明确了“欲成才需先立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从而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二、多种激励手段并用,让学生成为发展的主人

激励是青少年奋发向上的原动力。它能使懦弱变为坚强,使自卑变为自尊,使消沉变为激昂。所以,我运用各种形式的激励技巧,激起每个学生健康的、积极的动机和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1.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比说服教育更具说服力和号召力,更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给学生以鼓舞、教育、鞭策,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因此,在进行情感激励的同时,必须施以榜样的激励。在榜样的确立上,首先要重视学生身边的典型树立,班主任要重点对优秀生加以栽培,使之成为班级管理的骨干、学习上的排头兵。同时,加强对班干部、优秀学生进行榜样意识的教育,使之在各项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能力激励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但其他方面如体育、文艺、劳动等可能很突出。教师要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鼓励他们发展个性,发挥特长,要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并迁移到学习上,这样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每学期我组织学生评选“最关心集体的人”、“最遵守纪律的人”、“最尊敬师长的人”、“最乐于助人的人”等,通过评比,一部分中、差生榜上有名,他们感到很高兴,找回自信心,激发了上进心。

3.语言激励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渴求被肯定、被赞扬、被称颂的欲望,更何况成长中的学生哪有不喜欢班主任对其关心和鼓励呢?所以班主任要学会赞美学生,要不惜运用赞美之辞,赞美学生的每一个优点与进步,哪怕是不起眼的优点和进步。在批评学生时,要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善意批评,而要在否定中有肯定,寓批评于表扬之中。因而,平常在與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总是亲和地拍拍学生的头,表示颔首或鼓励,在批阅学生作业或试卷时,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总会在上面批上“很好”、“你能行”、“你会学好的”等鼓励性语言。

三、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学会在失败中奋起,在挫折中成长

在人的成长道路上,失败与挫折就像预先为人设下的激流险滩,只有通过它,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要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的“磨合期”。对此,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当遇到挫折或失败时,要挺住,不气馁,敢于承认和正视挫折的存在,要有和挫折抗争的精神,学会在失败中奋起,在挫折中成长。去年我班有个学生,由于家庭贫苦他上完初一就辍学外出打工,去年他返校随原班就读,第一次月考惨不忍睹,三科成绩在30分以下,他心灰意冷,几乎想放弃学业,这时我向他伸出鼓励之手,帮助他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失败原因,重新制定新的奋斗目标,最终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努力,每次考试都考出了优异成绩。

四、合理组织竞赛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9.浅谈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毕业论文 篇九

论文摘要:教师通常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解决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激发问题。但如何更深层次地在网络环境下激发学者的学习动机,本文拟从学习动机的内涵入手,结合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探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的特点及其影响,讨论网络学习中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激发学习动机的技巧。

一、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的特点

由于网络学习的虚拟性、开放性、自主性,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也具有不同于传统课堂学习中所测量到的特点。

(一)不确定性。课堂环境中由于固定的学习时间表、固定的学习环境和固定的人际环境,即使学习者缺乏必要的内部诱因,也能从外部获得相对稳定的学习动机。而网络学习缺乏课堂学习中的固定因素,学习者的动机主要依赖学习者的个体特征来维持,由于学习者不同的个性特征,使其学习动机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二)个性化。网络学习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对学习动机的激发要基于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并针对不同的学习者选择不同的动机激发策略。

(三)动态性。学习动机随着学习过程的进行有着很大的变动,对学习的动机的动态信息以及相关因素进行翔实记录,便于教师和学习者根据学习过程来观察学习动机的强弱,以便进一步反思和干预学习动机,使其达到最佳状态。

二、网络学习对学习动机的负面影响

网络环境中存在海量的资源,以便学习者学习,但这种大量的资源除了满足学习者学习的需要之外,也导致了学习者的信息迷航。主要表现在漫游(wandering)、迷向(disorientation)和认知超载(cognitive overload)三个方向。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消耗了学习者有限的注意力资源。西蒙曾说:“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注意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自主学习活动赖以产生的前提。注意也是有限的资源,而网络中的学习资源却在不断地增加,如果学习者信息迷航,则大大消耗了学习者的注意力资源。

(二)学习时间的损耗。迷向和漫游在消耗学习者注意力的同时也大量占用了学习者宝贵的时间。

(三)自我效能感的降低。当学习者认知超载时,会感到自己没有能力处理繁杂的信息并获得意义时,就可能逐渐降低自己的责任感,从而变得没有能力实现任何目标。

三、网络学习中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一)建立可选择的课程项目以及丰富的教育资源。丰富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不仅能对学习者的学习给予支持和激励,而且能使学习者的进步得到记录,学习的结果或产品得到保存。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远程学习,能模拟真实情境,使学科内容具有高度的真实性,能使学习过程更为有效。特别是超媒体能使学习者以非线性方式接触信息,超链接使学习者对相关思维链接的追踪成为可能。学习者可根据需要开发大量的深层信息,并且可以自定步调与学习材料进行双向交互,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路径学习。

10.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篇十

观看了马晓晶等几位老师的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视频的讲解,我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认识有了很大改观,产生了很多见解和认识,现总结如下: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指在学生有一定潜在的学习动机,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潜在的学习动机是指教师通过采用一些措施进行教育,把学生还没有或很少的学习动机发展起来。因此,培养学习动机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前提,激发是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已有的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我有如下的体会。

一、有效的外部奖赏

教学中,教师常常运用一定的奖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总认为外部奖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但研究表明,外部奖赏在一定条件下反而会削弱学生的内部动机。所以,教师实施奖赏要注意几个原则: 1.淡化奖赏的外部控制作用。

如果奖赏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奖赏物,则会使奖赏成为外部控制手段,反而抑制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奖赏不是目的,而是辅助性评价,给予奖赏意丰对个人学有成效的肯定。教师过多依靠控制性奖赏会强化学习困难学生的消极动机模式。例如,对学习困难学生单纯强调分数的重要性无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有时反而会使他们厌恶分数。这时的分数对他们就是一种外部控制的手段,常常与他们的主观抉择相冲突,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2.奖赏要与学习困难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所给的奖赏应使他们感到自己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如果对他们解决了一些过分容易的任务而大大地奖赏,不会提高他们的自信,恰恰会增加他们的自卑,因为这样常会被同学认为是无能的标志。

3.奖赏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学习困难学生常常受人轻视或批评,社会评价较低。因此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奖励莫过于是别人的称赞和肯定。他们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微笑等社会性强化而不是物质强化。4.注意惩罚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惩罚是与奖励相对的概念,是用不愉快的事件(或刺激)抑制或消除个体不适当行为的发生。比如,学生上课随便讲话,教师批评可以抑制这种违纪行为的发生。但若惩罚不当,非但不能改正学生错误行为,反而会强化这种行为。如教师对学生不交作业处以罚站、罚抄等惩罚,可能会引起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使他们更加痛恨作业。所以,教师对于惩罚要有正确认识和能合理使用。具体要注意:

(1)切忌体罚学生

惩罚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如体罚、训斥等),另一种是取消某种喜爱的刺激(如取消娱乐活动等)。班杜拉认为,常使用体罚或变相体罚是为侵犯行为提供示范。此外,体罚有辱学生人。往往引起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因此,教师不应使用体罚,而宜采用后一种方法。

(2)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斯金纳主张通过奖赏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以抑制或消退其不良行为。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要矫治学习困难学生的陋习,就需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抓起,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好方法。

二、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动机。

课堂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目前教学中的弊端之一是过于强调竞争,以为促进学生(包括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竞争。其实课堂竞争中优胜者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学生是竞争的失败者,竞争恰恰更容易诱发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卑、自弃心理。与此相反,合作的课堂气氛淡化了人际比较,强调每个学生都有成功和发展的机会,它旨在引导每个学生生成积极的动机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可采用如下措施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动机。

多媒体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优化教学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直观手段以图象、动画、影象、声音等多种媒体来反映事物本质,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二)利用合理的教具,激发学习动机。

通过展示新颖而有吸引力的直观教具结合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教师与学生不仅是师生关系,而且也是合作关系。教师与学生(包括学习困难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就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促进学习。同学之间的学习互助与协作,不仅可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改进学业,也使助人的学习优良学生进一步得到锻炼。我们曾在分层递进教学实验中采用不同层次学生组成异质组的课堂活动形式。实践表明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学习困难学生尤为如此。异质组中,学习困难学生并不完全是受助者,有时也是助人者,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又能加深其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将能使你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三、利用外界诱因,强化学习动机。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还应注意到高涨的学习动机是不稳定的,它会因不同的情况而发生变化。那么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后还要强化学习动机。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会对学习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可以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反馈,能看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不仅知道该从哪方面努力,还能激发克服困难、力求成功的动机。

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表扬与批评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及学生的个性而有针对性地采用。如对较优秀的学生,适当的批评可能会更有效,而对一贯受训的学生,赞许则更有显著作用。对自信心差的学生则应多鼓励、表扬,而对过于自负的学生,则应提出更多的要求。

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工具。坏分数常常使得学习困难学生心惊肉跳,常常使他们受人歧视。前苏联合作教育学派认为,简单地用坏分数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判决”,会直接挫伤他们学习的情绪与动机。他们主张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分数,或者在学生作业完成得不好时暂不打分,直至改正错误后再打个好分数。我们认为,这种记分方法对学习困难学生是可行的,尤其适合于平时的测验。因为平时测验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发现学生学习问题,及时反馈纠正,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而不是为了给他们贴标签。再如,鼓励性评分也是一种可以采用的方法,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可以得到一个好分数。我们在分层递进教学实验里的分层评价就是一种鼓励性评价,实践表明它对激发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是有效的。另外,向学生宣布学习成绩要谨慎。不少教师喜欢将全班学生成绩张榜公布,排名次。这样公开宣布成绩的形式具有较强的人际比较色彩,故在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中不宜采用。

11.关于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篇十一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使学生树立理想,让学生成为发展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 机。

三、正确面对挫折失败,学会在失败中奋起,在挫折中成长。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是循序渐进的,从兴趣的调动到目标的树立再到毅力的培养。这样持久有机融合的教学方能培养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中学生 厌学 学习意识 学习动机 培养激发

我从事教学十几年里,发现从小学到中学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而爱学习的人却不断减少,尤其初二、初三不爱学习的学生人数超过了一半,许多学生甚至厌恶学习。每当看到他们不珍惜时间,浪费这美好时光时我心里一阵酸楚。对他们及社会的未来发展很是担忧,也使我反思教育,反思自己的教学。为什么孩子越小却越渴望学习,可入学后随着年级的增长反而逐渐不爱学习甚至到厌恶学习呢?于是我就调查学生,与同事们探讨,阅读教育专著,最后总结出小学生渴望学习是一种好奇,无意识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好奇心理逐渐减弱。可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学校没及时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学习的培养,也就是没有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而随着课程的加多,作业的增加,慢慢的学习就在学生那里成了负担。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一个人对客观体的选择性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时得到满足就产生情绪的快感,这种选择性态度称作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的内部因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据此我就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具体采取如下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教学中语言的激励。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渴求被肯定、被赞扬、被称颂的欲望,更何况成长中学生哪有不喜欢教师对其关心和鼓励呢?所以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要不惜运用赞美之词,赞美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和进步,哪怕是不起眼的优点和进步,尤其是不爱学习者。在批评学生时,要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善意批评,要在否定中肯定,寓批评于表扬中。因而平常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总是亲和地拍拍学生的头,表示鼓励和欣赏。在批阅学生作业或试卷时,毎发现学生点滴进步总会在上面批上“很好”,“你能行”,“你会学好的”等鼓励性语言。

2.教学中能力的激励。

有些学生成绩较差,但其他方面:如体育,文艺,劳动等可能很突出,教师要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鼓励他们发展个性,发挥特长。要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并迁移到学习上,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每学期我组织学生评选“最爱劳动的人”,“最遵守纪律的人”,“最受同学欢迎的人”.......通过评比使得一部分中、差生榜上有名,他们感到很高兴,找回了自信心,激发了上进心。

二、使学生树立理想,让学生成为发展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1.明确目标,调动学情。

目标如航灯,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奋勇当先,永不退缩。我从学生的学习目标入手,通过主题班会课,讲故事活动课等途径介绍名人伟人成长轨迹,使学生明白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够做出巨大贡献,除了机遇,崇高的追求目标和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激发学生以他们的事迹鞭策自己,自觉树立远大理想,追求崇高奋斗目标。班会上,我引导学生朗读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让学生上台讲:司马迁发奋撰《史记》等小故事。学生从这些名人身上深受教育和启迪,明确了“欲成才先立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从而产生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2.树立榜样,激励学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比说服教育更具说服力和号召力,更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给学生以鼓舞、教育、鞭策,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因此,在进行情感激励的同时必须施以榜样的激励。在榜样的确立上首先要重视学生身边榜样的树立,班主任要重点对优秀生加以栽培使之成为班级管理骨干,学习上的排头兵。同时加强对班干部、优秀学生进行榜样意识教育,使之在各项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今年中考,我校宋学玉、江小龙、郭虎等一批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旗重点中学,为母校争光,很多同学为他们感到自豪而啧啧称赞。我及时抓住这一时机,邀请他们同我们班的学生面对面座谈,事后又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并择优在班会课演讲,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3.竞争中激励学习动机

中学生年少气盛,总存在 “不愿意输”、“希望取胜”的好胜心。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班主任应因势利导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理需求。为此,我把班级学生分成四组,分别称为“不败组”、“永胜组”、“榜样组”、“第一组”等四个组别,在平时上课过程中,经常开展多姿多彩的竞赛活动,四组别之间相互竞争、相互比赛,在竞争中寻找差距,在竞争中激发斗志,在竞争中超越自我,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气氛起到積极的作用。

三、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学会在失败中奋起,在挫折中成长。

在成长的道路上,失败和挫折就像预先为人设下的激流险滩,只有战胜它,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总要经历大大小小挫折的“磨合期”。对此,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当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要挺住,不气馁,在挫折中成长。去年我班有个学生冉平,由于家庭贫困,他上完初一就外出打工,后来他返校随原班就读初三,第一次月考就“惨不忍睹”,三科成绩在50分以下,他心灰意冷,几乎想放弃学业。这时我向他伸出鼓励之手,帮助他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失败原因,重新制定新的奋斗目标,最后以他顽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断努力,中考考上了旗一中。

12.浅谈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毕业论文 篇十二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教师们普遍反映高职学生对高职英语提不起兴趣:逃课、上课迟到、玩手机、看课外书、打瞌睡, 不愿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 课后不做作业或敷衍了事等。其实, 在日常教学中出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 很多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的问题。国内外语言教育学家经过各种调查研究, 认为在影响语言学习的诸多非认知因素 (兴趣、动机、性格、态度、习惯、情感以及集体与社会因素) 中最具核心的因素就是学习动机, 英语学习自然也不例外。语言学家雅克博维次 (Jakobovits) 经过调查发现, 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因素中, 动机 (motivation) 占到30%以上。 (魏文萍, 2010)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对于有效开展英语教学有着积极意义。

2、现状分析

如今的高职学生由于学习机会的易得和信息技术的发达, 越发有“个性”, 似乎想学就学, 不想学就不学, 传统的英语教学面临挑战。面对学生厌学的情况, 教师或多或少地会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如考勤、不定期检查课堂笔记、课堂提问等, 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已是成年人, 愿不愿意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没有从多方面去认真考虑, 往往把学生厌学的责任推到学生身上。事实上, 学生不愿上高职英语课,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学生英语基础差、教学内容应用性不强、教师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2.1 学生英语基础差和目标错位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录取分数线的不断下调, 高职学生入学水平差异大, 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生原有的词汇量少, 阅读、写作和日常口语表达能力都比较弱。在课堂中羞于用英语表达。很多学生甚至不会拼读单词。理工类学生多为男生, 很多男生坦言在中学时对英语就已失去兴趣和信心, 原以为读了理工科专业就可以摆脱让他们头疼的英语课, 而就读高职后发现英语课程是必修课, 无奈之下便以应付或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这门课程。一些学生有想学好英语的愿望, 强迫自己去记单词、学习语法, 但往往因过程枯燥或其他原因而无法坚持, 收效甚微, 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课程考试。他们往往寄希望于考前复习突击, 不注重平常的学习积累, 把学习英语当成工具或者目的, 没有真正的兴趣。亦有不少的高职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英语等级考试, 如英语应用能力测试和大学英语四级。这些学生会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对于他们考试没有什么作用, 因此经常利用课堂的时间去背高频词、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 不专心听课。一旦考试通过, 便会放弃英语学习。

2.2 教学内容应用性不强

教学内容应用性不强首先体现在教材选用的不合理。很多高职英语教材的内容都偏向商务活动, 即商务英语。如果所有的专业包括理工科专业在低年级阶段都采用同一教材, 内容都是商务英语, 显然不够合理。其次, 教学内容安排往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基础, 没能体现循序渐进, 难度较大。市面上切合低年级阶段且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高职英语教材少之又少。学生如果感觉这些内容与他们可能从事的职业关系不大, 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高年级阶段的专业英语学习。

此外,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不够合理。因为学生的基础较差,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 很多教师会把重心放在讲授基础知识上。不能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当中把过多的时间用在精读上。教师“满堂灌”, 学生往往“不领情”。没有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没有体现高职特色。

2.3 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高职院校中公共英语教学普遍推行大班教学。大班教学的弊端在于, 面对一个班众多的学生, 教师无法做到让大部分的学生得到有效的练习机会。而学习英语注重的是通过操练来不断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和培养英语思维能力。要顾及到各层次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并非易事, 很教师在课堂中往往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来进行教学。虽然这可以最大限度地按照教师的意愿去传授知识, 但是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刚入学的新鲜感过后, 很多学生便会产生厌烦心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差, 不能满足市场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面黑板、一盒粉笔和一个录音机是高职英语教师最常见的工具。很多高职院校的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几乎与高职英语这门公共课绝缘。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 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习动机 (motivation to learn) 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对于教师而言, 不是要特意地向学生“灌输”学习动机, 而是安排适当的学习条件, 使学习本身起强化作用。因为学习动机并不是通过直接卷入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习产生作用的, 而是以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意志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 间接地增强与促进认知建构过程。这些中介因素综合起来使学习动机对学习产生引发、定向、维持和调节四个方面的作用。 (陈琦, 刘儒德, 2007)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3.1 兴趣激发、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可以利用教师的期望以及学生已有的兴趣去培养和形成学习兴趣。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和学生聊聊生活或工作当中运用英语的事例, 如可以通过QQ英语聊天、发英语邮件或英语电话聊天的方式与外国人交朋友;欣赏原音的英语影片和英语歌曲;可以参加校内外的外语角活动, 了解更多有趣的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民俗风情;在生活当中会有很多的机会去帮助外国人如指示方向、介绍食宿等;很多企业在面试时会让被面试者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甚至进行沟通;在很多场合可以看到双语广告或标志等等。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而是切切实实的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而且学习的过程可以是充满乐趣的。

强化第二课堂, 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举办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戏剧比赛、英语晚会, 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等, 并邀请外教及外国友人参与, 创建语言交流环境,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3.2 教学吸引3.21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 新颖的东西能激发人的兴趣, 吸引人的注意力。 (陈琦, 刘儒德, 2007)

学生对体现高职特色的教学内容容易感兴趣。因此教学内容要符合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突出听说。教学内容应结合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内容。具体而言, 在听说方面, 要求学生既要有较强的日常用语听说能力又要有简单的岗位用语的听说能力;在阅读方面,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岗位术语, 能读懂与专业相关的文章 (如广告、说明书、手册、合约等) ;而写作方面以工作上使用比较多的应用文为主 (如商业函件、个人简历、通知、广告、合同等) 。基于市面上切合低年级阶段且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高职英语教材缺乏的情况, 学校可以加强校内教材的建设,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编写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并体现专业特色的高职英语校本教材。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提到了效能期望。效能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 即人对自己行为的推测。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 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 (陈琦, 刘儒德, 2007) 在没有很适合的教材的情况下, 更要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 再作适当补充。选取的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不能偏、难。既要考虑学生在中学已学过的知识, 亦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学生入学后可以采取统一测试、问卷调查或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应掌握而实际未掌握的知识以及学生想要学的内容。

3.22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分层教学法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效果较好。要加强师生互动。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的期望、态度、行为和个性品质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不能仅仅充当讲台上的一名宣讲者。有时学生也可以是“老师”。创设基于真实的生活或工作的情景,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这个过程当中, 教师要扮演好设计者、信息源、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评价者和同伴的角色。而分层教学可以解决学生基础薄弱, 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高教司 (2007) 明确提出“新教学模式要以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 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对高职英语教学同样有指导作用。除了传统的教学设备外, 教师要以网络技术为支撑, 采用多媒体计算机及大量的教学录像片和课件来优化课堂, 以便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3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 (feedback)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在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时要及时、具体、经常。如果迟迟不给予学生反馈, 学生便会淡忘, 同样的错误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那么反馈的信息价值和激励价值降低。具体的反馈可以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结果, 明确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要修改或指出学生作业中需要改正的地方, 对于做得好的方面要给予肯定, 不吝表扬。而不是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简单地打个勾和日期, 或者是写上A、B、C这样的等级。

3.3 强调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中, 团体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即使成员之间的能力有显著差异, 他们也认为自己的水平、能力相近。只有当所有成员都达到目标, 某一个体才有可能达到目标, 取得成功。因此, 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便会主动考虑去帮助基础差的学生, 基础差的学生便能虚心去请教他人,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笔者在教学中会把一个大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小组长由学生自己推举产生。分配的任务根据每段时期的学习内容而定, 可以是在预习阶段、也可以是在学习新知过程中或者是复习阶段。如学生一起合作完成校园餐厅学生满意度调查, 并就调查结果作出分析, 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笔者特别强调除了组代表当众发言之外, 也可能随时抽查组员进行陈述。鉴于学生的基础较差, 允许组内成员重复代表的发言。由于学生有了较充分的准备和组员的鼓励, 学生的表现不错, 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要注意的是, 虽然集体合作性学习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要使合作学习变得有效果, 就要将个体责任和小组奖励相结合。否则很有可能出现“搭便车”现象。

4、结语

面临学生厌学的现象, 高职英语教师要从多角度去分析原因, 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愿意学、乐于学, 从而有效开展英语教学。

摘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教师们普遍反映学生对高职英语提不起兴趣。本文针对学生对高职英语提不起兴趣甚至厌学的现象, 分析了学生厌学的原因, 并提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高职英语教学,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戈玲玲, 李广伟.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建设及其教学模式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3]、陈嫔荣, 徐笛佳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高职英语改革探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4]、魏文萍, 工科类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商情》2010年第02期.

13.浅谈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毕业论文 篇十三

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兴趣往往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更加关注,并投入更多的精力.正因为如此,本文从日常教学中总结了几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手段,如,教师自身的魅力;课堂教学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练习多样;重视实践活动等,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作 者:刘清 作者单位:大连市金州工业职业高级中学,辽宁・大连,116031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33.6关键词:数学 兴趣 培养

14.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和探索 篇十四

2012-03-19 15:06:30|分类: 默认分类 |举报|字号 订阅

我们认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包括学生课堂自主学习和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为此,我围绕着学生课堂自主学习和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模式作了一些实践与探索。我认为有必要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我们认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刺激下,是可以逐步从不自觉转变为自觉的。根据小学生的年龄,这种引导是十分必要的。那种认为学习动机是学生个人的事情,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学习,教师可以小作为、小管理的认识是错误的。因此,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树立理想,激发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每学期初开展以“我长大了干什么?”“我学习是为了谁?”“我向母校交满意的答卷”等为主题的班、队会,激励学生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学习!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心中“目标明,方向清”。进而引发出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

(2)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兴趣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观察,撩拨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探求心,特别是注重情境教学,如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比赛,分角色朗读。二是教师借助多媒体,做到精彩讲解,传递最新信息。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3)时时激励,维持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可以强化学生动机。教学中,教师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很强的学生。教师尽力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激发其向上的动机。我们还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及时获悉自已的学习情况。做到及时反馈,以反馈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室墙壁上每人贴一棵小树,谁表现好及时贴上一枚果实,看谁的收获多。学生们看着自己的小树一天天长大,比着看谁的果实接的多。督促自己去加油,去努力。

15.浅谈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毕业论文 篇十五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职教育,学习动机激发

项目化教学改革中, 我们对发达国家的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大量的学习与模仿。我们对课程体系做了大规模整改, 对教法做了大规模革新, 我们努力的适应着新的更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并进行着多次实施。但缘于各内在外在原因, 我们对于学生主体的观念重视程度还不够。通过项目化教学实施, 我们发现部分同学获益了, 但还有部分同学并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也应该是我们项目化教学改革被服务的主体之一。因此, 我们在项目化教学中, 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让我们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成果能够利益最大化。

1 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项目要对接企业需求, 更要对接学生接受能力

部分同学由于不适应我们新的课程结构, 导致学习劲头不足;我们应进一步改善课程结构、项目内容, 让其更适合学生的能力范围、兴趣范围。中学阶段是学科体系, 到了我们高职则是行动导向体系, 理论上讲是更符合我们高职教育的趋势。但是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 我们必须兼顾考虑绝大多数学生的适应能力。这也体现出我们在课程结构的建设上人然有其局限性。我们要减少课程结构设置的盲目性或者随意性, 教学内容要难易适中, 不适合的项目要及时的更换。学生应该是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首要受益对象, 应该放在课改考虑的首位[1]。因此, 我们课程内容要能够反映出工作岗位的需求, 课程的所有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点要和实际工作相符合。这样就不会损耗学生的时间、精力, 不会影响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学有所用学生才会有旺盛的积极性, 才能激发其更多同学的学习激情[1]。

2 优化项目化教学材料中的引导文设置, 让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目的, 有个学习的方向性

学习目标不明确则学习动机就不明确。明朗的课程学习目标就像航行中醒目的灯塔, 为学生指明方向。给学生以明确的动力源。学生们过去在中小学生阶段以上大学为学习的目标之一, 目标清晰简洁;考入高职后, 学习活动可能没那么的紧张, 父母老师的监督与安排没那么的剧烈。这突如其来的转变, 对那些被安排习惯了的学生的来说, 会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他们需要我们帮组其找到各种新的目标, 课堂上也如此。他们需要我们帮组其找到每次课程的目标, 有了目标才有动力, 否则, 上课睡觉的现象会屡见不鲜[1,2]。因此, 项目化教学中学习目标要进一步简洁化明朗化, 以让学生易于记住每次课的努力方向。

3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给学生良好的心灵感受

课改过程中, 受到小组内部学习氛围的影响, 部分同学可能在遇到困难后主观意识上排斥上课, 甚至主观放弃课程学习;对此现象, 课改实施中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项目化教学中, 要及时塑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加强对大多同学的学习的吸引力。作为项目的引导者, 老师应该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通过充分的课堂互动, 充分的学生参与性来给学生心理暗示, 来感染学生;老师应当使用与企业接轨的实用性、新颖性项目教具或者仿真软件及有趣的辅助手段来使得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2,3]。师生之间多沟通多交流, 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并帮组他们解决, 给学生被关注的感受, 激发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4 从教师的角度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 教师作为项目化教学的引导者, 要做好榜样作用, 通过教师的个人发展培养好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如果教师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散漫、消极应付的现象, 则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和散漫的消极学习心态。教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 以及严谨的治学理念与行为, 都会从学生的潜意识里感染其周边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行动胜过语言, 与其花大量时间告知学生要如何如何的努力, 不如通过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 使学生也能对所学内容产生较强烈的兴趣和热爱[4]。

其次, 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指数,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的语气、眼神、肢体语言等方面的表现, 以及批评与表扬的语气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 要用自己全部的爱心去关注每一个同学, 特别是后进同学;向他们表达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当他们在学习上日常生活上遇到难题时, 老师们要及时的帮组他们, 或者组织周边的同学帮助他们。从而加强学生的被重视的感觉, 强化他们的积极性加强个人发展的动力。

5 良好及时的考核方法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的必备途径

考评本身会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经过多年的中学教育的学生们, 潜意识里都有争取第一名的想法。但是过度的考核, 特别是频繁的打分过程, 有会导致他们的反感情绪。因此, 考核的方法, 考核的程度都要适度。我们在项目化实施的过程中, 采用的是种过程评价方式的一种“形成性评价”, 这样能更好的体验学生的真实水平, 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形成性评价, 是通过持续记录、观察和反思学生学习全过程而做出的过程性发展性评价, 成功的形成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及时高效地调节自己的学习;通过形成性评价, 学生获得改进和提高, 自然会产生成就感, 自信心就会得到增强;通过形成性评价会促使学生从被动评价成为评价的积极参与者转变其学习心态;通过形成性评价会促进销售养成组内组间的合作习惯;通过形成性评价能使学生明确活动项目化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能帮学生们找到改良实验成效的方向,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效[1,5]。

6 项目化教学过程中, 设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社会对高职学生, 特别是对其所学专业的认可程度;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有一些学者和专家认为, 发展中高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训合格的工人的简单培训机构的一种形式, 同时, 认为中高等职业教育是为了使后进的学生有继续学习的机会, 缓解当前由于经济等因素导致的就业压力, 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的稳定的作用。相比普通高校而言, 他们认为, 职业高校的教育档次是低一个档次的;甚至认为考上高职是失败的, 部分同学甚至认为高职并非真正的大学, 有点自暴自弃。在老百姓的观念里, 认为中职是后进同学考不上高中而上的过渡性学校, 所以高职的口碑社会上同样有所偏见。这些传统的落后的观念对部分高职的学生们产生了压力产生了潜在的心理制约[2]。

在项目化实施的过程中, 我们经常以成功的毕业生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对于高职学生社会口碑的认同感[6]。向学生介绍往届毕业生工作的单位情况, 待遇情况, 工作环境等;向学生们介绍当前各大求职网站公布的企业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帮学生们检索其所学专业当前的需求情况, 分析所在专业的重要指数;把真实又美好前景展示给学生, 激发学生们对与本专业对应职业的期盼之心[2,6]。同时, 告知他们我们与符合那些就业岗位的实际差距在哪里,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打好专业基础的动力, 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其效果显而易见。

7 结语

项目化教学改革中,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是一个必备的环节, 也是一个持久的艰巨的环节。我们对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认识, 还有不够深入之处;社会对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方法存在着各种见解, 改革的过程是曲折的, 但方向是正确的。不管方法如何变化, 作为教师一定要抓住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来实施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这个改革中必然会是一个及其重要的一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社会的需求来提高自己, 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组织方式, 改进教学实施形式, 从而在教学改革中与学生这个主体, 与行业企业这个载体等, 达到多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阳.高职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和培养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 2012.

[2]党涵.高职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13.

[3]贾玉华.高职学生的身心特征与教育管理[J].职教论坛, 2011 (8) :65-67.

[4]杜嘉华.高职院校学生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职教论坛, 2010 (36) :65-67.

[5]激励与约束:高职院校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双重策略[J].职教通讯, 2005 (11) :27-29.

16.浅谈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毕业论文 篇十六

在学校教育情景下究竟如何激发与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呢?根据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齐头并进开展工作:

一、从学生入手,端正动机,明确目标,改良学习习惯

1.对小学生开展正确的学业失败归因分析

在现实的学校教育情景中,往往大多数学困生一般将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归因为自己智力低,学习能力差,从而不愿好好学习;也有部分学困生将学业失败归因为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无法调动其积极性;个别学困生将学业失败归因于家庭,认为父母在家不能助学,且没有足够的课外学习资料供其参考等。面对这些存在的归因乱象,广大小学教师能做的就是依照科学的归因理论,正确地引导其进行学业失败归因。比如,我校六年级的小×同学,自己学习不努力,课堂上也不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学习成绩不理想,他就怨天尤人,说是遗传不好,自己学不进去。针对他的表现,我们制订了系列矫正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矫治,学习动机明显加强,期末时成绩也有回升。自己也满意,家长也露出了笑脸。以此典型案例,现实说法,我们及时召开了班会,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只要改正以上缺点,努力学习就能提高学习成绩。

2.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关键

没有学习目标,就如同走路没有方向。但学困生不同于其他学生,学习目标不应过高,应按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最低限设定学习目标。教师要根据学困生自身的特点,帮助其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将目标制订为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通过实现近期目标而最终达到长远目标。在实现近期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困生布置单独的家庭作业,对学困生采取个别辅导,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为学困生指定一个“小老师”,以“小手拉小手”的形式帮助其进步。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学习目标,进而帮助学困生培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3.培养传统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活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传统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课前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学困生的学习习惯肯定在某一方面存在欠缺,教师应经常对其进行耐心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革新观念、改革教法、强化师生交流、实施定向奖励

1.创设情境,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比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的张瑞老师就将唱歌、做游戏、小组比赛、朗诵比赛、表演、讲故事、猜谜语等引入课堂,结果原本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徒增,盼着想着上张瑞老师的英语课。

2.采用情感式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归属和爱的需要,学困生也渴望被理解和被爱。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学困生受到教师的冷落和同学们的嘲笑。而我校的丁梅老师却不这样认为,而是积极应对学困生问题。她是这样做的:(1)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让他们感受到温暖。(2)用足够的“爱心、耐心、责任心”来教诲学困生。(3)不能“居高临下”,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关系,把学困生当成朋友,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通过丁梅老师的不懈努力,学困生信心倍增,认为丁老师是他们的朋友,不学习对不起丁老师。

3.采取适当的外部奖励措施

17.浅谈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毕业论文 篇十七

内容摘要:教师要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回归主体,发展主体,抓好问题的尝试活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求知欲,使学生更生动、活动、主动地学习,成为自主学习创新的学生。

关键词:激发兴趣、授之以渔、激励自主、“学困生”、学习评价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正如著名哲学家黄可剑先生所言:“自主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对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正是为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终身发展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地去学习总比被动地去学效果来得更好。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就我工作十多年来得出的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识字兴趣,使学生爱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兴趣,使学生愿意识字”,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必要条件。

1、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和教师富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贯穿于识字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2、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尽量避免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单纯的识字活动,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读书和识字紧密结合起来。如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然后指名读,师生听后进行评价并订正字音。这些活动可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在语言环境中轻轻松松地认识了生字。然后,抽出词语,再抽出生字,进行形式多样地

反复练读,以加强识字的效果。这样,把读书和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了识字效率。

3、把识字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低年级学生富于想象,他们喜欢阅读一些浅近的儿歌、童话故事。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利用自习课开展读书活动,欢迎学生把喜欢的课外读物带到课堂上自由阅读,鼓励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解决,或问老师、问同学。实践证明,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识字和阅读兴趣越来越浓,课外也能主动识字、主动阅读,识字量不断增加,从而不仅完成了课内规定的识字量,而且向课外延伸,从而做到了“下保底而上不封顶”。

二、授之以渔,注重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主要是自己学习,而自己学就应有一定科学合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科学合理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乐于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比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教师可先教读,学生仿读,注意纠正学生字音、停顿及朗读情感、语气,做到字正腔圆,轻重缓急得当。如遇生字词则引导学生应用工具书查阅字音、字义、词义,引导学生在逐字、逐句朗读中边读边思考,读懂课文,让学生养成边朗读边思考习惯。当学生掌握一定朗读方法后,教师由教读变为引读,着力于引导,设置一定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方法自己朗读与阅读分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习在关键、重点地方多分析、多思考,在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而且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与方法,为以后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条件。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从而乐于去学,自主去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常常与感性经验相联系,而且思维敏捷性也有一定局限,他们的感知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应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章可循”。直至最后让学生放手一“学”。

三、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主动汇报,交流学习。在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我们通常是让学生站起来就说话,避免举手指名等烦琐形式,学生说话不拘束,课堂呈现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的场面,讨论、争论中不时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互相讨论,及时评价。可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的氛围。学生的发言有优有劣,这对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借鉴意义。学生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大胆发问,鼓励创新。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提倡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当学生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教师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要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学生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四、抓好“学困生”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中之重

“学困生”的教育本是现代农村教育教学最棘手的问题之以,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差的一部分。因此,要培养小学生整体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抓好“学困生”这块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的教学问题。自己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注重情感教育,不放弃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他们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多表扬与鼓励,只要他们接受老师,那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对“学困生”进行第二课堂教育。对他们展开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并且在本班发动“爱心帮扶对象”小组,让全班孩子也一起来关注、帮助他们,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

五、客观新颖的学习评价是激发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俗话说:“小学生地心灵好比露珠,晶莹而透明。”在天真活泼的小学生眼里,老师的一句好的评语可能激励他们一生。可见评价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许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一句激励的语言都可能鼓励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新课程理念下地评语强调形势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仅是关注他们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尤其是针对我们农村的孩子相对知识面窄,不能更多地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因此,老师既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及时评价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自信,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训练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有效地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为创新学习,扩展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方面自己在带上四年级这班学生时无意中发现杨文龙同学在体育中奔跑积极、情绪高涨,但在自己的数学课中内涵、性格内向,通过自己对该同学的了解,在今年五年级时我主动要求该同学进入体育队,在训练中鼓励评价他,进而潜移默化在自己的数学课中鼓励评价,现在的他在数学课中表现积极,乐于回答问题。

在一个自己觉得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从小事做起。自己在教学中给学生也说过:“自己如果要真正长大,必须要学会自立,自己来思考,自己来做事”。例如:我叫本班的张涛同学去拿自己的练习册布置作业,这位同学知道自己没拿,却还跑到教室再回来给我说:“他没拿”这样的同学永远长不大。而可以这样做:知道自己没拿到教室可以借其他同学的,或可以告诉老师诚实的回答:“我有其他办法。”然后再回教室借来。

六、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道,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放”得彻底,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

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暇开小差。当然,对学习纪律作出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下课你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上课必须学习。

2、要给学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

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

3、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18.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篇十八

首先应考虑到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对他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的过程;而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把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高科技发展加快,对人才素质和质量的要求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用人单位要求应聘大学生必须是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那么,在校高中生就会因为社会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顺应时代要求。

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是学生近期内或长远的达成目标,正如有了靶子才能瞄准射击,有了目标才能为之努力奋斗,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排除一切干扰,达到理想的彼岸。学习目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与集体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这类学习动机具有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作用,它能推动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应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征的教育方式,易于接受,生动具体,富有感染性,使社会和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学习动机。诱导学生将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人民利益结合起来,不要产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不良倾向。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知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在满足这种需要所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教师在讲授每门学科或每章每节之前,必须生动有力地讲清目的、要求和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阐明其对社会的意义以及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另外,教师应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果照本宣科、死搬教条,只能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获得更直观、形象的认识。丰富有趣、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方法及作业的多样化,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三、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信息反馈作用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因此,应让学生知道自己作出的正确答案、学习成绩的进步以及在实际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以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教学中,有时进行一种专项训练,可以让学生自行做练习,并规定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完成。通过反馈,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紧迫感并及时了解自己的欠缺,及时取长补短激发上进心。如果没有反馈,则缺乏激励很少进步。无论哪一门学科,没有随堂检测,效果往往不佳。

四、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

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评价和表扬鼓励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而后者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表扬与鼓励是教师对学生免费的赐予,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不要吝啬你的表扬鼓励。

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但也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过分的表扬也会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使其忽视自己的缺点从而导致消极的结果。有经验的教师在表扬学生时也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采用“建议”口吻,“希望”语气,鼓励他们继续上进。学无止境,人无完人,让学生永远处在不懈追求远大目标的状态中,才能产生压力和动力。在批评时,要注意分寸,针对不同环境、对象、时间、地点,运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征的方式、方法,从积极方面把鼓励与批评结合起来,达到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五、适当举办学习竞赛

人们通常认为,竞赛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举办学习竞赛,如征文、读书、书法、手工制作、小发明等,形式要多样,使每个参赛者都有成功的机会。有些长于抽象思维、有些长于形象思维;有些长于表达、有些长于运动和操作等。当然,进行竞赛的重点在于激励学生努力做得更好一些。

学生竞赛不宜过多过滥,过多竞赛会失去激励作用,反而会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生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因失败而丧失信心和兴趣。竞赛后的总结工作也要跟上,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强化正确的学习动机,纠正错误的学习动机。

19.浅谈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毕业论文 篇十九

关键词:学生,学习动机,外部动机,内部动机

动机是指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 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 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人的动机可分为两种:即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按内部动机去行动, 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 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 我们就会被外部动机所左右, 成为它的奴隶。在日常教学中, 有些教师上课善于滥用口头表扬或者滥用一些小奖品来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 这些办法虽然当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 没有形成学生长期的学习兴趣, 一旦外部动机丧失,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消失了。其实, 造成上述原因的道理很简单, 教师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 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喜欢控制学生, 教师们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励来控制孩子, 而不去理会学生的内部动机, 久而久之, 孩子就会忘记了自己到底为谁而学, 做什么都在乎外部评价。

那么, 在实际操作中, 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呢?

一、创设外部条件,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

动机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有某种动机的个体对某些刺激, 特别是和当前动机有关的刺激反应特别敏感。因此, 教师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 提出与课文有关的一些问题, 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 这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就是通常说的“创设问题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 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诙谐幽默的语言, 各式变化的作业内容均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索活动, 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提出, 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动力取决于行为目标的价值以及他对达到该目标可能性的期望。如果个体要完成的活动比较容易, 而且活动结果价值很高, 那么活动的动机就较强。反之, 如果活动的结果没什么价值, 或者虽然目标的价值很大, 但实现目标的期望很小, 个体活动的动机就较弱。因此, 问题情境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熟悉教材, 掌握教材的结构, 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应该充分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 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这样的问题才有价值。

2.采取有趣的与变换的呈现方式

内部学习动机也可以通过使用有趣的材料和使用多种呈现的方式来增强。例如, 学生对一科目的兴趣, 可变换使用多媒体、邀请报告、演示等手段来维持, 但是使用这些方式时应注意精心策划, 以保证学生注意课内的目标, 同时也完成其他有关的活动。

3.模拟与游戏

提高学生对某一课题的内在动机的另一种极好的手段, 是使用游戏与模拟。模拟是一种实践活动, 它让学生担任某一角色, 并从事与这一角色相宜的活动, 它的优点是让学生从活动中了解某个主题。模拟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与动机, 而且还增进了情感学习。有时, 一堂课中的概念可能很易教会, 但对他的情感体验只有用逼真的模拟才能加深, 非模拟的游戏也是提高学习某一课题的内在动机的良好手段。但小组游戏比个人游戏效果更佳, 它为小组成员提供了互相帮助的机会, 避免了在个人游戏中只有那些能力强的学生始终获胜的问题。如果所有的学生都按能力分工, 那么大家都有成功的机会。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情景剧、舞台剧等方式,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4.因势利导, 促使学习兴趣的转移

学习的迁移现象既表现为原有的知识、技能对获得新知识、技能的影响, 也表现为一定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对以后学习活动的影响。有经验的教师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的情况下, 往往巧妙地运用前一规律, 因势利导地把学生已有的游戏、听故事或者其他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上来, 从而产生学习动机。

二、引起内部需要, 转化学生学习动机

1.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反馈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活动的结果, 它不仅能使学生纠正错误, 澄清认识, 还能起到激励作用。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 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 可以激起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 通过反馈作用又可以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及时改正, 并激发起学生的上进心。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 及时批改作业和发还学生的作业、小测验试卷是很重要的。“及时”是利用刚刚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 满足其进一步提高的愿望, 增强学习信心, 眉批、评语要写的具体、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 使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

2.教师对学生要采取正确的评价

正确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 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一般说来, 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更有效, 会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用七份力量去埋怨学生、责罚学生, 可能不会起到什么效果, 甚至于适得其反, 如果省下七份力量中的一份变责罚与表扬和奖励, 就能够使情况向美好的一面转化。因为表扬、小奖品等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而批评、责罚等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必须注意, 教师的评价要适当、客观、公正、及时, 不能滥用, 否则会形成学生为表扬而学, 为奖品而学, 从而丧失内部动机的作用。

教师在使用外在奖励时, 不应侧重奖励学生的智力, 而应侧重奖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因为个人智力的高低自身难以控制, 如果侧重奖励个人的智力势必使智力低的学生自暴自弃, 智力好的学生骄傲自满。如果奖励侧重个人的努力与进步, 则努力是个人能控制的, 人人都可以取得进步, 这样就会鼓励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的形成, 个人有了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 学习上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这种方法运用得好, 就会形成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长效机制。

3.适当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有效地激发学生求胜和求成的外部动机。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 学习效率有效提高, 然而, 竞赛同时又有消极作用, 过多的竞赛会失去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造成紧张气氛, 有损学生健康, 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丧失信心和兴趣, 有时还造成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紧张。因此, 教师在组织竞赛时应按能力或按项目分组, 或者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

上一篇:先进女职工事迹材料下一篇:小学科学德育渗透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