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信念的作文

2024-09-25

理想与信念的作文(精选13篇)

1.理想与信念的作文 篇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想做医生;护士;公务员;企业家等。我的人生理想是当一名称职的医生,因为这是一名神圣的职业

在我的眼中医生总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责任,有许许多多的人们都是由医生来“保护”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手臂不幸的骨折了,有一名医生总总无畏不制的照顾我。所以我才可以恢复的那么的迅速,从此我对于医生这个职

业总充满着感激与向往,医生对于我来说是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及,所以我长大了也要做一名医生。我也要来做那“救死扶伤”的职责。

啊!医生是神圣的。

在20xx年的冬天南部雪灾的时候,虽然消防队员是那么的不惧怕生命危险救被困的人们,但是在拯救后的总总事情都是由医生们来

做的,由医生们来救人,总总有些人们只仅仅注意到了那些不惧怕危险的消防员的身上。并不怎么注意到默默的医生,只认为那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啊!医生是善良的。

在中国抗日的的时候。来至加拿大的白求恩不远千里的来到了中国,来帮中国救人。他每天都是那么的繁忙,他放弃了在没有战乱;

和平;富有的地方当医生。而来到了在那时候处于战乱,“寸草不生”的中国,而在战乱前线救人。每一个时刻都有着极大的生命危险,

可是也就那时候他救了许许多多的中国战士,而在一次在救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的时候伤口感染死了。

我也要当一名人人称赞的医生,也要像白求恩一样不贪图金钱。

2.理想与信念的作文 篇二

一中职生的现状分析

新时代的到来, 高等教育迅猛发展, 社会对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 人们越来越追逐高学历, 使中等职业教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生源每况愈下, 招生活动几经遭遇“冷场”状态。中等职业学校所招学生, 多半是中考失利者, 甚至有的初中还未毕业便被父母强行送入学校。

由于年龄因素, 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便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家长担心孩子年幼无知而难以应付当前复杂的社会, 送入中等职业学校的目的便是让学校帮忙管理。这就意味着这类学生群体各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 情绪极不稳定, 自我约束意识淡薄, 没有明晰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更没有坚定的信念, 不注重于自身修养的提高, 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多数学生心理不成熟, 社会经验不足, 由于对异性的好奇心理驱使, 早恋倾向非常严重。学校所招学生来自于不同区域, 学生的年龄性格及生活背景差异性较大, 他们还未形成属于自己的人生观, 容易养成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的性格, 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在这个普遍追求高学历的时代, 社会对中职生的需求量大打折扣, 即使某些行业领域偶尔需求量暴增, 也是属于临时需求, 明显表现出一种不稳定的就业形态。不少中职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 在家中隐瞒父母, 在学校应付老师, 对学习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理。家长及学生觉得前途渺茫, 人生无望, 学生往往也会因此而自暴自弃, 产生厌学情绪, 更无信心可言, 从而难免抵制学校的管理。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管理学生, 并激发其理想与信念, 从而为他们点燃心中的希望, 便成了我们必须探索的课题。

二如何激发中职生的理想与信念

中职生自暴自弃及叛逆心态大多来源于年幼无知, 面对这个现状, 作为学校, 必须根据现实需求, 有针对性地配套相应的教学课程。随时调研社会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努力寻找可靠的产业部门, 并力求建立一个与之长期合作的稳定平台, 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学校相关部门应大力宣传以往就业学生的工作现状, 树立榜样, 燃起学生就业的希望。

强化学校条规管理制度, 将惩戒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不能误入单一的夸奖式教育极端。如果放任娇生惯养学生的不良行为, 这种教育注定是失败的教育, 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当然也不能否定赞扬的作用, 惩戒与赞扬有机结合方能达到最佳效果。当今时代, 独生子女比比皆是, 温床上长大的孩子往往接受不了丝毫的挫折与打击, 这种状态的孩子若有一天步入残酷的社会, 其结果不堪设想, 其脆弱程度可想而知。

建立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 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文艺活动, 用文艺温暖学生、沐浴学生, 让学生享受高雅的校园活动, 并挖掘每一个个体的闪光点, 将学生从单调的生活中解脱出来, 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此外, 还应为优秀的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空间, 让他们拥有一个努力的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离步入社会已为期不远, 因而学校教育应注重社会生存能力方面的培育。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应积极地为学生参谋各种发展项目, 如必要, 学校教师及相关部门应带领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 在他们的心目中建立独立自主的生存理念。促进团体发展与个体发展, 如文艺方面, 我们可尝试选拔爱好文艺并在这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组建一个文艺表演团, 找准时机, 投入到社会为商家做广告宣传演出, 既能积累社会经验, 又能获取一定的收入。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意义, 而且还能让学生感觉到在中职学校里, 只要自己愿意努力, 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个体发展同样重要, 当团体发展难以建立成功时, 我们的目光便转移到个体发展中。

中等职业教育本身的性质决定, 毕业的学生是要投入到社会进行检验的。在教学期间, 我们应注重于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精神与兴趣, 协助学生谋划创业的策略, 在校期间若能成功开展一至两个项目, 学生便会相信自己的价值, 从而为以后独立生存坚定信念、建立信心。

摘要:中职生各方面的基础都较为薄弱, 情绪极不稳定, 自我约束意识淡薄, 没有明晰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更没有坚定的信念, 不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 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生原有的生活背景及家庭教育差异又较大, 所谓众口难调, 学校难以兼顾如此差异的学生, 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难度自然加大。

3.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宗教信仰;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选择和确立自身信仰的关键时期。研究大学生信仰状况,分析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遇到的挑战,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一、关于大学生群体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2009年9月至10月,课题组面向无锡某高校发放了关于大学生群体宗教信仰状况问卷1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72份。其中男性51%,女性49%;汉族98%,少数民族2%;入学前居住在城市的35%,居住在县城的17%,居住在乡镇的15%,居住在农村的33%;政治面貌为群众的有3%,团员83%,党员14%;本科生占94%,硕士研究生占5%,博士研究生占1%。调查的学生中无论是性别比、民族比、入学前居住区域分布,还是政治面貌、学历分布等,均与该校学生总体状况大体一致。问卷调查还采取信教学生与不信教学生分别作答方式,方便信仰不同的大学生作出符合自身情况的回应,作出一定程度的比较。

(二)调查基本结论

在获取数据之后,研究者认真研读、反复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信教人数不少,信仰选择多元化。本次调查中,有19%选择了“有宗教信仰”,其中信“佛教”的占45%,“基督教”25%,“伊斯兰教”12%,“天主教”9%,“其他”9%。调查中另有72%的学生回答“身边有宗教信仰者”。基于上面数据可以推测信仰宗教的青年学生存有一定的人口基数。

2.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心态平和、态度同情。认为宗教“它就是迷信”的占5%,“它不是科学”占12%,“它是一个团体,有自己的组织,有教义教规”占74%,“它在我脑中很模糊,我说不清楚什么是宗教”占9%。对宗教总体看法中,选择“有好处”占12%,“有好有坏”占83%。55%的不信教学生认为,与身边的信教者相处不感觉特殊或在意,“非常理解”和“基本理解”宗教徒占82%。

就“宗教信仰会对思想和生活产生何种影响”,选择“使人乐观”的占27%,“会增长智慧”占27%,“会影响工作”占9%。近半数人认为宗教会对思想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这种认可同样也表现在不信教学生身上,33%的人选择“会尝试接受宗教信仰”。

3.渴望理解未来,同时缺少唯物論(哲学)批判精神。对于“宗教信仰与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有无抵触”,选择“两者相互补充”占23%,“大部分可以并存,局部对立”占59%,“大部分对立,局部并存”占18%。72%的学生认为“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没有冲突”,进一步显示大学生群体对宗教的理性认知的同时,大学生群体对于共产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缺乏认识,思想立场不明确。同样,青年大学生表现出对宗教知识的渴望,89%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教育缺乏宗教信仰教育,41%的人“想”读一读宗教典籍;20%的人“曾经想过”读一读宗教典籍。

就“是否相信命运”,“相信”占72%,“不相信”占28%。这一数据让人有些意外。研究者进一步考察分析后,认为可以理解为大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以及对自身发展把握不明确的倾向。这一点,可以反映在大学生群体大部分不把宗教理解为“迷信”,对于迷信是持有排斥态度的。

4.信教学生目的单纯,宗教活动场有所限制,活动趋私人化。在“参加宗教活动最主要目的”的选择中,选择“学习宗教知识”占13%,“表达信仰”占29%,“服从权威”占5%,“求神的保佑”占21%,“获得回报”占7%,“其他”占25%。信教学生参加宗教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表达信仰”,其次是“求神的保佑”。与之相对的是,不信教学生对于参加宗教活动的主要原因,“参观浏览”占25%,“祈福”占25%,“好奇”占19%,“陪同他人参加”占14%,“兴趣”占9%,“忏悔”占4%,“其他”占4%。不信教学生半数的也只是因为“参观浏览”和“祈福”。

关于宗教活动场所,信教学生选择“家庭聚会”占15%,“教友聚会”占22%,“正式宗教场所”占35%,“其他”占28%。至于活动频率,“经常”占16%,“偶尔”占57%,“从不”占27%。值得注意的是,有7%的信教学生选择“经常与境外人士一起”参加宗教活动。

5.接受信仰途径多样公开,社会性趋势明显,家庭影响巨大。信教学生就了解宗教最主要途径,选择“选修相关课程,阅读相关宗教书籍”占26%,“通过网络和收听境外福音广播电台”占17%,“通过与教会以及与教职人员的接触”占41%,“私人聚会散发的小册子和传单”占16%。就家人对其信教的态度,选择“漠然置之”的占17%,“坚决反对”占10%,“自己也参加”占36%,“理解、默许”占37%。对于不信教的学生,关于途径的选择,“家人”占11%,“朋友”占12%,“传教士”占9%,“学校”占8%。信教学生和不信教的学生对于家庭的作用和影响都作出相当比例的回答。

通过调研可以得出,目前信教的大学生占一定比例。大学生对宗教的兴趣在增加,接触机会在增多,对宗教信仰的态度更加开放。他们倾向于用平和的方式来把握宗教,对待教徒,看淡无神论与有神论世界观的区别,甚至放弃唯物史观批判精神。有学者用“宗教暧昧”概念来表述人们对于宗教缺乏科学理性的批判态度,甚至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趋于认同的态度。这次调查研究的结果,虽属一所高校内部学生群体现象的特征,但在很多相类似的调研中都得到进一步的验证。有理由相信,这次调查及其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信仰现状。

二、大学生群体宗教信仰状况带给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挑战

(一)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带给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导价值导向功能的挑战

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对于宗教认知和情感方面趋于理性化。同时要审慎地把握的是,宗教信仰和文化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逐步深入的背景下,随同各种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借助于全球化趋势和信息化手段渗透到社会、家庭以及大学生群体中,尤其是在影响后的家庭继续发生效应,共同作用于大学生群体观念结构的形成,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选择,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功能发挥。

(二)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带给大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挑战

在本次调查中,青年大学生大部分呈现出很高的信仰追求。信教学生有两成,同时不信教学生中,超过三成会尝试接受宗教信仰。受教育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变化,对大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则提出较高的挑战。如何呵护大学生追求远大理想的自觉性、激发他们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性是非常迫切的一项工作。

(三)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折射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带来的挑战

调查结论显示,大学生宗教信仰途径具备多样公开、社会性强的特征。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变更中的中国,构成了当代大学生信仰选择的广阔社会空间。同时,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迅猛发展,又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了一个新的活动空间。青年学生欣赏并认同这种开放性、多样性的社会氛围,纳入自身文化心理特征中。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方向,审时度势,找到理想信念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便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四)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给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次调查中,信教学生人口基数不少,其中国内宗教派别大体都有分布,大学生群体在信仰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差异性。对于不同的信仰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应该更为细致而全面地分析,实事求是地开展教育工作。同时,高校大学生群体信仰的差异性呼唤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教育公平、依法治教的新视野。如何在国家有关法律条例下,对于信教大学生开展扎实有效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也是当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

三、关于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策的思考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构成,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高举共同理想,高扬核心价值,积极引导,依法管理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无论现实怎么变化,旗帜必须高举,道路必须鲜明。应该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对宗教渗透的演进历程、表现特征等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唯物主义观点说明宗教文化,在大学生中培养起实事求是、尊重真理、反对迷信的科学精神。

对于信教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题主要表现为如何使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在尊重信仰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耐心细致的引导工作,不人为地造成隔阂或对立,引导信教学生立志成才,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时,高校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建立健全相应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管理,坚决制止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二)呵护追求理想主动性,打造理想信念教育的亲和力

调查中显示,青年大学生大部分仍有很高的信仰追求,同时当代大学生信仰追求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他们呼唤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时代感的亲和力。

当前,个体广泛参与社会变革,在不同成长阶段中进行主体问答、主体选择,真诚地呼唤主流参照系的出现,这是理想信念教育最大的人本基础。理想信念教育要紧紧抓住大学生成长成才及其实践这一主线,尊重个体,正视多元,包容差异,加强导向,及时解答大学生成长中的疑點、难点和热点,激发他们志存高远的主观愿望和需求。真正成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是善的教育、美的教育,同时又是和谐的教育。

(三)开发德育资源,全程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规划

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排斥牛顿式静态时空观,它强调的是环境各因子共生共存。环境不再是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之外的无涉状态或者被动的因素,而是作为教育双方生活中的蕴含无穷资源的生态环境。

大学四年互相贯通,有机结合。结合大学生发展阶段的特征和主要任务,建立在大学生个体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基础上,将大学生个人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最高理想统一起来,努力构建全程化理想信念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赵斌.对大学生宗教暧昧现象的透视[J].东华大学学报,2001,(2).

[2]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

基金项目:2010年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课题《大学生宗教与信仰问题研究》(SGSY2009ZD047)阶段性成果

4.理想与信念作文1500字 篇四

这本书是肖川博士历尽10年心血铸就的一本极具价值的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在对这篇文章仔细品味之后,深深地感受到了全文洋溢着一种对美的向往和追逐。肖老师以和蔼的语言、谦和的态度和似火的激情启发我拓宽视野,积极思考: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理性精神、良好教养且人格独立的人。文章中妙趣横生、妙语连珠,巧妙地帮助教师激活教育的智慧和生成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充满着人生的终极关怀,让我在读完文章后耳目一新。

肖川老师在文章中大量的运用了感性的材料与事实,说明了“生命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为我们清晰地诠释了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并不断地用他风趣、幽默的语言,阐述出生活中的一个个哲理: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关注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奔腾汹涌,让智慧的火花激情绽放--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追求;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这是课程目标的追求;尊崇生命的在场,点化生命、润泽生命,你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这才是教育,生命的教育。

老子有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能胜,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水,天生丽质,柔弱多情,可以成江海而波涛滚滚,可以轻浮绿叶,涓滴石穿。肖川老师的文字正如这水,甘美而清澈!没有这水浇灌的土地,何以绿草丛生;没有这水滋润的心灵,谈何清纯无暇。感动如水,普通而又伟大,平凡却又崇高。我们未必是能够书写轰轰烈烈事迹的感动之人,但我们却可以把这份感动赋之于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读到文中的许多句子,同样激起了我的共鸣。在这些字里行间中,思想的开放性、彻底性也愈发清澈、敞亮。肖川老师大胆地揭示了当今教育的弊端--就如肖川老师自己所说的那样:“只有严肃地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阴暗与丑陋的现象进行无情的揭露、批判、抨击和否定,才能更好地凸现正义与良知的可贵,也才能对美好的事物、崇高的价值最终有所肯定。”我非常欣赏作者作为文人的那种能直面丑恶的勇气!能够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在书中他也谈到:“促进教师的成长,最重要的是要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系统地阅读,读有系统的书。”,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积极地读书,读积极的书;有系统地读书,读有系统的书。”在我看来所谓“积极地读书”,是要有主动读书的态度,对知识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态度,不能在外力的压迫下才读书;而“读积极的书”,则是指书的内容,应该积极健康向上,达到开卷有益的效果,同时远离消极、颓废的读书态度。明白度积极书的好处以及垃圾书的坏处。“有系统地读书,读有系统的书”,则是说读书一定要有计划性、顺序性、目的性,按部就班地来,书的内容更应当选择有系统、有组织的,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

5.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篇五

各位老师:

大家好!利用上个假期的时间,读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感触颇深。

似淡雅的香茗,胜陈年的烈酒,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无论是 “教育即解放“,还是“真诚的言说”,均在一个个看似轻松的话题中高扬着对人的终极关怀。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导航。

书中每一篇文章都给我启发,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育就是服务!这短短六个字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之时,是否洞察到了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教育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以自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当孩子从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教育思考的深刻性,从他的言论中透露着对教育的人性化追求。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但我们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这一点。知识的灌输往往过重地成了主角,而缺少了对孩子个性的培养。正如书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1

关爱生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希望我们能让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是不可缺少的引导者。遇到一位好的老师往往会使这位学生终身受益。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何等重要,这就对我们广大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书中提到了教师需要做到的“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虽只有少少的二十四个字作为概括,但却包含了对教师耐心、宽容、责任、为人、处事等素质的众多要求,这也成为了我们衡量自己的专业成长是否成熟的标尺。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肖川博士那质朴与豪放、灵性与率真、睿智与宽厚集与一身的学者风范,还有他那颗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

6.论理想信念与现实的关系 篇六

摘要:在信息量膨胀、经济一体化、人们交往日日密切、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我们在众多的利益、诱惑的面前是否能保持住内心的纯净?那么理想和信念在人的发展中占据多少分量?到底发挥着什么重要的作用?现实的状况在变化,是悲观者所说,黑暗?腐败?世与我无缘?还是正如乐观者所,处涸泽以犹欢、处处都是我的舞台。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何种关系,平凡的人怎样成就伟大?理想信念和现实有辩证的关系,也有相互约束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如何,接下来我愿对此做出浅薄的探讨。

关键词:理想、信念、现实、平凡、伟大

首先来说明几个概念,【①理想并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幻想。是建立在目前处境和自身条件和物质基础之下对将来的推想和预测。】要求向某以高度发展,并且以某一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言论的一种内心严肃的想法。理想有长远和短暂之分。[②但在现实中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是矢志不移地坚持理想这种特征这就是信念]。现实有几类型的比如所说的环境要、先天身体因素、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

既然如此,那么他们怎样联系起来?

这是一个即抽象而又现实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对该问题的进一步说明。理想好比作灯塔、启明灯照亮前边的路,即使有黑夜降临也不会因此迷失方向。现实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是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是人与人、人与世界交往的桥梁。现实提供给我们物质基础和人文的感情。没有什么人会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有时候可以说是现实。人要生存也要某求发展,这难免要得靠挥汗洒泪地勤奋工作来获取,除一些特殊情况比如 :父母或保姆替其包办一切的人。总之正常人都要也必须要这么做。现实中不是神话里拥有魔法和奇异的力量运作的社会,也就是说: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处理问题难免遭遇挫折,正像人们常说,世上不如意的事十之八

九、生命因挫折而精彩。面对许许多多的 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摆在我们面前时候就要考验信念是否牢固坚定。

曾记得小的时候,老师、父母爱问:长大要做什么,当时也没认真想过回答也没有那么伟大,什么政治家、科学家、人民教师、警察之类。只是犹豫的想了想,最终还是哑口无言很尴尬。也很好笑不过呢慢慢地长大之后才明白过来:默默无为和做个有用人才还真不一样。静静的想以后要做一个社会有用的能为社会作贡献的人。小时候想过要当教师但长大后也没有真当上教师。以为那是短暂性的梦想。可以根据条件来调节的。上学时要给自己设立目标每天从早上学到晚上多少点,看多少篇故事书,完成几道作业等等。那是一个浅层面的理想或是目标。短暂性的理想可以调整和改变。但是一但设立了终身理想目标呢?对于信念不坚定的人来说,日益新新,“我”亦新新。放弃或背离了终身理想,迷茫、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毫无意义可耻地度过一生。对于

订立的诞生这也不是偶然。】环境给了他吗?还是他们在坚持他们的理想?面对残酷的环境之下:史蒂芬逊 ?霍金依旧坚持梦想没有放弃生的渴望,他解开了宇宙奥秘为宇宙科学增添一笔极为白贵的财富。微笑天使桑兰和张海迪她们也没有放弃对自己的追求,身遭到常人无法忍受的的痛苦谁人能懂?高尚的信念在支配着她们。即使最大的困难面前也不倒下,生活的现实改不了自己的梦想。这类人举不胜举生活中都可见到她们的身影。她们都是我们心中的骄傲,使我们的榜样。

在初中的时候,曾经听过政治老师林新能对我们说过:“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富,精神上和财富上,然后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这句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直到如今曾未改变过。平凡的我们,之所以不平凡是因为我们有一个科学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也许你不会相信:【④七十五岁的老太开始学习登山,一直坚持着直到九十五岁。她用坚定的信念打破了最大龄攀登日本富士山她就是:胡达•l克豪斯老太太。】也许真这并不代表什么,但是信念确实给人无穷的力量。现实就像是一座宝藏留给东西去挖掘,现成的东西除非是死的。无可否认现实可以给人带来考验,是它的复杂性和有困难性才可以挑战人的理想和信念。也决定出优与差。真的环境之下才能锻造人的品性。现实约束了理想,但理想战胜现实。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相信梦想可以创造奇迹,相信梦相信自己,每个人都可以变得伟大。

文献: ①、②......引自 现代汉语辞典 第五版 理想 信念

③......引自 科学与发现

7.理想与信念的作文 篇七

1.在入学教育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为刚入校的学生,绝大多数人满怀期待,他们的心声是“我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我什么都想知道”。如果在这个时期将入学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把社会需要与学生个人发展相结合,把新生的好奇、新鲜与责任感、使命感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迈入大学之初就弄清楚自己是谁,家长和老师的期盼是什么,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在他人心目中的定位是什么,有助于学生在大学生活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摆正自己的位置,然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

1.1解除迷茫,适应大学环境。

在高中,大学是指引学生前行的一盏明灯,进了大学,有些人反而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大学新生,像是走进一个目标盲区,有松懈感、失落感,加上高中阶段“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巨大压力得以释放,从而失去奋斗的目标,再也无法保持原有的求知热情。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还会出现一些适应上的难题。进入大学后需要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想要做什么,面对这些问题,无法回答。有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把宿舍里的书本全部卖给收废品的后说了这样一句话:“三年中我用一麻袋的钱来上学,毕业后卖书的钱刚好够我买一个麻袋装走大学的行李。”这句话看来有些夸张,却在当前大学中真实存在,值得深思。在入学教育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告诉学生大学不是天堂,更不是“只玩不学”的地方,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补充专业外的知识;既要学研究方法,又要学实验、技术操作;既要学做事,更要学做人;通过大学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那样的人。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学生弄清楚这些问题,找到方向,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大学生活。

1.2找准定位,确立学习目标。

朱熹说:“百学须先立志。”诸葛亮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明确目标才是成功的关键。走进大学后,书本上的知识不再是学习的唯一选择,社团、实践、同学……处处留心皆学问;跨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就表明已经有半个身子踏进社会,原来两点一线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每天充斥在耳边的不再是熟悉的乡音,取而代之的是夹杂着各种口音的普通话;高中时,品学兼优常常是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在大学成绩平平但会跳会唱一样出类拔萃。当代大学生,如果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那就无从谈及家庭、社会使命。所以,在入学初期,通过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找到兴趣所在,当原先的优势条件在新的环境中不再那么突出的时候,自己该如何合理定位;通过大学的学习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每个人根据自身的实际确定大学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通过信念教育让学生明白理想与信念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信念是理想之基,理想是信念之魂。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支配人的行动最持久的精神动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保证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没有坦途,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有来自于外界的原因,也有来自于自身的原因,只有坚定信念,在任何时候都不轻言放弃,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1.3明确使命,立志成人成才。

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肩上担负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和亲人的希望和嘱托,还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虽然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给处在理想信念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巨大的考验。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客观要求,是引导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潮、坚定理想信念的现实需要。在入学教育中,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弄清楚为什么学、学什么的问题;弄清楚未来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大学生只有明确自身的责任,才能带着目标、带着使命去学习、去实践。把自身的成长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结合,用理想信念的汗水浇灌成长、成才之花。

2.入学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

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当前,有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95后”大学生,应针对他们的特点,理想信念教育要结合鲜活的实例,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每一个大学生亲身的参与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高校要抓住新生入学这一关键时期,适时、适当地导入理想信念教育,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注重教育结果的时效性,增强教育过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大学生自觉地把坚定理想信念贯穿到整个大学生活中。

2.1制作一张“理想卡片”。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如单纯采用枯燥说教的方式,描绘未来美好场景,那么,理想信念教育必然显得很抽象、很苍白。老师的苦口婆心在他们眼里是高谈阔论,起不到效果。95后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些人在家长的倍加呵护中长大,体现出优越感强、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能力缺乏的特点,面对困难和挫折的韧劲不够,但同时,他们对外部环境却有较高的要求。在近两年的招生中家长和学生过多地关注学校的住宿条件就是例证,甚至还出现学生报到后发现宿舍条件不好直接办理退学手续的极端案例,原本比较直接的“理想目标”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显然已经难以发挥作用。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可以组织一堂“谈理想信念”的主题班会,随机抽取一些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班主任或者辅导员作为组织者只给予肯定,不发表好与不好、对与不对的看法。事先在同专业的学长中挑选一名成绩、能力都较突出的同学现身说法,让学生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然后给每位学生发事先准备好的纸张(最好是各种颜色的彩纸或者便利贴),要求每位学生都写下自己的理想或者大学目标,并附上保证达成目标的宣言。制作完成后,放进班级理想箱封存,由班主任或者辅导员保管,也可以统一贴在班级操行记录台账每人相对应的那一页。制作“未来的名片”和此活动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就笔者三年的实施看,效果很明显。在个别学生偏离“轨道”的时候,从这个理想卡片入手开始谈话,比单纯的说教更高效。

2.2坚持一堂“主题班会”。

制作理想卡片(我未来的名片)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开端,主题班会要坚持开展,应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理想信念教育主题班会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结合学校学生活动主题和内容;二是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三是结合一些特殊节日;四是结合学生特定的时期。例如,新生入学军训时,学校经常会组织学校层面的国防知识竞赛,由班级先组织一次选拔,这就是一次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再例如,根据苏教学字〔2011〕13号《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校大学生中开展“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的精神,各高校每年都会开展此项活动,此活动的意义就在于以身边榜样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找准“身边榜样”所体现出来的“热爱祖国、志存高远、勤奋好学、爱岗敬业”等优秀品质,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使大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注重大学生身边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使选树典型的过程转变为大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宣传、努力争做典型的“助梦、圆梦”过程,各个班级组织推荐榜样的过程是一次可亲、可敬、可学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在大一注重与适应教育相结合,大二注重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大三、大四注重与岗位教育、就业教育相结合。主题班会时间除了一些特殊的节日外,可以放在每学期的开学或者期末。主题班会,总结和展望必不可少,还可以适时地拿出理想卡片(我未来的名片)进行对照,发挥,促进、监督的作用,让无形的关注激发学生身上的无限潜力,朝着理想坚实地迈进。

2.3建立一个“微平台”。

“无网不在”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知识都在网络上、思想都在微博上、朋友都在微信(QQ)上、购物都在淘宝上。同时,网络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既为多渠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便利,又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给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提升,“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这是学生的口头禅,这使得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种多样性的选择下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随波逐流。对于各个高校而言,要按照中共中央16号文件中指出的: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主题网站与网页,与学生加强线上的沟通与互动,及时解决大学生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网络模式。在新生入学前,各个学校的BBS、新生群、贴吧等为新生答疑解惑,给新生尽快地了解和适应新环境提供了便捷。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要把网络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要的一环。各个班级建立起班级的微信公众号,设置理想信念专题,由班级的团支部负责,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如“晒晒我的理想”、“理想信念大家谈”等,开展活动时要强调全员参与,可以尝试在班级分小组,或者以宿舍为单位,对于表现突出的给予精神奖励,每个月或者每个学期评比“理想信念之星”,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媒体时代的优势资源,精准关注、精准引导,化解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满足大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过程中的现实需求,大道理讲透,小道理讲深,从细小处入手,到宏观上落实,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学生认识到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自身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角色成功转变的重要意义。同时要抓住学生重视个性培养和自我设计,看重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通过这个平台打破老师对理想信念知识的垄断与权威,在平等的基础上敞开接纳、倾听与诉说,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3.结语

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著名探险家约翰·戈达德说:“凡是我能做的,我都想尝试。”他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用了44年的时间实现自己在15岁那年写下的127个愿望中的106个。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这个阶段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最后一次系统的学习知识,在这个阶段如果没有了理想信念,就会觉得好多事都做不了,那这辈子可能什么也做不成。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身发展的期望,拥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塑造自身。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各高校要充分重视新生入学这一时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的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确立起自己的理想信念,然后将这个理想信念升华,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建立长效机制,注重连续性和长期性相统一,把入学教育作为起点,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当他们踏上社会时,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思想的不断成熟,最终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成就自己的人生。

摘要:在生活的海洋里,理想如同导航的灯塔,指引着人们朝着奋斗的目标前行;信念如同航船上的帆,为前进提供强大的、不竭的动力。在新生入学之初,要着眼于可行的、有效的教育方式帮助大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坚定信念。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远大而又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认清自己的前途,认准前进的方向,把握大学时光,在正确的道路上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参考文献

[1]胡晓敏.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研究[J].高教与经济,2011(3).

[2]庄美燕.“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科教导刊,2013(1).

[3]刘祥松,陈兰.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J].职业时空,2007(1).

[4]程耿.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2009(1).

8.理想与信念的作文 篇八

关键词:就业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内涵;关系

理想信念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已发生了一些变化,加之,理想信念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形式单调、内容贫乏、力度减弱、氛围趋冷”等问题,使得毕业生就业观念模糊,期望值过高,目标不明,方法不当,就业困难。因此,采取措施,改进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就业观教育有机结合,则是理想信念教育取得实效的一个有效途经。

1、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就业观教育的内涵

1.1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理想信念”是一个综合性的新概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确认并突出强调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这里所指的“理想信念”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

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要区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二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既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也是远大理想的阶段性、现实性的体现。此外,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还要求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因而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

1.2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内涵

就业观,简而言之就是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综合反映,是人们对就业目的和意义较为稳定的看法和态度。

就业观教育就是通过教育行为,帮助就业主体形成对就业目标的合理期望、定位和选择,发挥观念对行为的导向和动力作用,从而支配就业主体合理的就业行为。目前,高校中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开展基本上以思想品德课教育为平台,其内容主要包括就业素质观教育、择业求职观教育及从业供职观教育。

2、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就业观教育的关系

就业观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理想信念教育作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二者存在着共通性,它们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形成。

2.1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就业观教育提供方向指引

当前,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究其实质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国家凝聚力和信仰力的竞争。这三种因素使高等教育进入社会生活中心,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深刻的影响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而这种影响和推动是靠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来实现的。高校能否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

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及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以及社会形式的多元化也随之产生。这作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大学生,使得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趋向等受到一定的冲击,并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就业观。一方面,大学生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迫切希望在太好的社会形势下,找寻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岗位,以实现自身理想,最终能够成才,另一方面,学生受就业要在“大城市、大机关”、“待遇要丰厚”等错误观念的影响,尤其是面对就业压力、感到自身能力弱小时,他们的就业观就趋向功利化,狭隘化,务虚而不务实,形形色色的关系学、厚黑学、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就开始有机会在他们中逐渐产生,使得他们对现实的意识模糊,理想信念渐趋淡薄。

因此,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指引,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在就业过程中正确处理奋斗与享受、贡献与索取、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关系。要让大学生认识到,无论什么职业,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什么单位,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肌体不可分割的细胞,无论何种就业形式,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把就业和个人利益联系起来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来看,就业的目的应该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指向集体最长远的共同利益。只有将个人立足岗位和实现社会发展统一起来的事业才是成功的事业,才可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2006年,中央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计划)以来,全国范围内数万名学生报名参加,表示要在“在基层奉献、在基层闪光”,即是理想信念在大学生就业观中起到指引作用的最好体现。

2.2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鲜活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的立足点,是坚定广大民众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从而激发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精心投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力量。从这一角度来说,理想信念教育也是一项务实性的教育。然而,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特征,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却相对滞后,与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这降低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和震撼度,客观上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造成理想信念教育是“空洞的说教”的错觉,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要克服理想信念教育这一缺陷,增强其实效性,就必须将其与社会现实和具体问题相结合,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方能产生同频共振的效果。

高等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通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来体现,而这一作用生效的前提是受教育者能够找到适宜的就业单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就业难”不可避免地成为长期困扰大学生思想情绪的最突出的矛盾,也是大学生所面临的最为现实的问题。

9.《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 篇九

从肖川先生的书中我深刻的理解了“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是社会的核心”,“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身上的担子是重之又重。肖川先生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能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可见良好的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呢?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觉得作为教师对学生付出无私的爱是必要的。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轻松自在的学习,并从老师的身上学会为别人付出爱,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尊重每个孩子,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千差万别。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不能“一视同仁”,要针对不同的孩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正所谓要因材施教。尤其对班里的后进生,我们更要积极地关注他们,了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教育他们。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容许孩子犯错,在不断地改正错误中进步。我们要学会宽容,肖川先生说:“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力量,它对于造就健康人格,培植宽容、真诚、信任与正直的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价值。”后进生们他们犯错的机率要比优生多得多,所以我们更要学会宽容他们。可事实上并非如此,有许多老师对待后进生的态度那可真是难以言说,一旦后进生犯错,他们便会以一种不屑的态度对待他们,有的甚至会恶语挖苦:“成绩那么差,还每天没事找事,真讨厌。”“你学习怎么不积极呀?好事找不到你,坏事离不开你。”有的还加以拳打脚踢。

试想,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得到怎样的教育效果呢?不言而喻。面对学生的犯错,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宽容、信任和理解,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教师相信学生,学生就会相信自己,只有有了自信,他们才会在成长的道路上积极进取。

10.人生的理想与信念的名言精选 篇十

1、人生一世,白云悠悠,漂走的事多少沧桑与眼泪;人生苦短,汗流尽,沉淀的又是多少往事与回忆。

2、当遗忘变成另一种开始,淡了回忆,痛最真实。

3、有一种缘分叫一见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4、如果我们都是孩子,就可以留在时光的原地,坐在一起一边听那些永不老去的故事一边慢慢皓首。

5、你信不信,始终会有一个人默默看完你的每条心情,却永远不会留下任何评论。

6、我假装无所谓,告诉我自己,我那么的坚强,我可以承受一切的。可是,当我被遗忘在角落的时候,我才发现,我输不起,我会害怕。

7、爱你的人如果没有按你所希望的方式来爱你,那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全心全意地爱你。

8、管你信不信,原本花心的人到最后最痴情,原本专一的人到最后最绝情。

9、离去,让事情变得简单,人们变得善良,像个孩子一样,我们重新开始。

10、在你转身错落的那个轮回间,我已万劫不复。

11、那个让你流泪的,是你最爱的人;那个懂你眼泪的,是最爱你的人。那个为你擦干眼泪的,才是最后和你相守的人。

12、你笑,全世界都跟着你笑;你哭,全世界只有你哭。

13、说得出口的伤痛都已平复,绝口不提的才触及心底。

14、躲在某一时间,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躲在某一地点,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牵挂的人。

15、你可能只是实际上的一个人,但对于某人来说,你就是全世界。

16、盈一份秋的豁达和从容,敞开心扉,品味岁月静好,浅笑前行。

17、没了你,我的世界只剩下孤独和绝望,卷缩在冰冷的床角,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18、心累了,就用沉默代替一切。我,不会问,不会提,难过了,心痛了就一个人不停的走,用沉默代替一切。我,不会哭,不会笑,累了我就会消失一下。我知道,每条路都好难走。

19、如果有一天,你开始后悔放弃我,请记得,我从未想用离开的方式教会你如何去珍惜。

20、踏着你给的寂寞,独自走在那个名叫未来的故事里。

21、当你在线的时候,不知道对你说什么,当你离线的时候,很后悔没对你说什么。

22、是什么让自己这么迷茫,是什么让自己欲哭无泪,已经不需要倾听的对象,已经没了倾诉的冲动,只剩下凄凉的心碎声,静静的静静的随着时间耗尽我所有的精力。

23、一个人身边的位置只有那麽多,你能给的也只有那麽多,在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有些人要进来,就有一些人不得不离开。

24、开始的时候,你怎样任性,他都可以包容,可到后来,你连脾气都不敢有了。

25、我习惯了无所谓,却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在乎。

26、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27、主动久了会很累,在乎久了会崩溃,沉默久了会受罪,想念久了会流泪。结果,如此狼狈。

28、因为不懂什么是一辈子、所以很容易用一辈子来发誓。

29、转弯只为遇见你,却忘记了,你也会转弯。

30、我就像现在一样看着你微笑,沉默,得意,失落,于是我跟着你开心也跟着你难过,只是我一直站在现在而你却永远停留过去。

31.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32.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辰,我发觉有人却没有脚。

33.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34.天空的高度是鸟儿飞出来的,水无论有多深是鱼儿游出来的。

35.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36.放弃,不是生命的绝对。

37.人最值得高兴的事:父母健在,知己两三,盗不走的爱人。其他都是假象,别太计较。

38.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39.无论心情怎样,不要让自己颓废,每天从头到脚都要干净得体,做一个化不化妆都活得精致的女子,要随时带着微笑。

40.有大快乐的人,必有大哀痛;有大成功的人,必有大孤独。

41.如果因为生活中因为失去阳光而毫无生气,那么我们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彩虹啊!

42.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就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43.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44.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45.找到你喜欢做的事,并努力成为这个领域里的顶尖人物。

46.青春如此短暂,可却还没学会珍惜。

47.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只要心情好,一切都好!

48.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49.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50.泪水不代表着谁的失败,微笑不意味着谁的成功。

51.要随波逐浪,不可随波逐流。

52.遍体鳞伤后才知道,成功不是不够努力,成功是决不放弃。

53.生活就是:生出来活下去。

54.收起羡慕别人的目光自己去努力。

55.如果上帝没有帮助你那他一定相信你可以。

56.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57.人生就是一场赌博怕输的人永远赢不了。

58.我用坚强续写明天的谱,用执着走完未来的路。

59.不要随便哭泣,因为就算哭泣也挽留不住什么。

60.那些尝试去做某事却失败的人,比那些什么也不尝试做却成功的人不知要好上多少。

61.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62.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评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63.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64.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65.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后行。

66.不要诉求困难会终止,而要诉求有颗征服困难的心;把别人的失败当着做自己教训的人,你的成功机率将会比别人多。

67.种子如果不经过坚强的泥土中挣扎奋斗的过程,就永远不能发芽、滋长;人如果不经“雨雪冰寒、凄风苦难”就无法达到理想的彼岸;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浮起你理想的风帆。

68.严于自律:不能成为自己本身之主人者,将永远成不了他周围任何事物的主人。自律是完全拥有自己的内心并将其导向他所希望的目标的惟一正确的途径。

69.世间的事都有一个因果关系,因为你这样,所以会这样;因为你这样,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明白“因果”关系,凡事要三思而后行。

70.快不快乐在己不在物,快不快乐在己不在人,快不快乐其实在于你自己,人在生活中不要太过于计较“患得患失”,多看书、多感受、体会人生、修心养性。

71.人的欲望不可能都实现,不能的事情不可太强求;学会控制自我,明白自己的理想、人生价值、需求生活方式,面对现实,把握自己,珍惜人生。

72.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人生的希望和机遇是自己去争取和创造的,不是别人给予的,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73.人一生其实都处于理解与被理解之中,在工作、生活中,如果都能做到相互理解、支持、帮助,还会有什么问题不能克服、解决吗?

74.昨天如影——记住你昨天的挫折和失败的教训;今天如画——美好的生活、快乐和幸福的人生要靠你自己去描绘;明天如梦——珍惜今天,选择好自己的目标,努力地为自己的明天去寻求和拼搏。

75.时光老人对每个人都是公平合理,要学会管理时间,利用时间、珍惜时间;养成一种好的生活与工作习惯更利于你成功。

76.能领悟成功者的经验和智慧,就是自己生活中最大的快乐,就是自己人生旅途中不可缺少的财富,所谓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你对人生的感悟、经历、知识、技能、人际才是你成功的财富。

77.人从“生”到“死”这段生活的过程就是人生;简言之:人生就是人的生活和生存到生命的终结,在这有限的人生去实现你伟大的理想、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78.在漫长崎岖的人生旅途中,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就必须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就必须领悟到成功者的经验和智慧。幸福和快乐存在于自己抗争困难的过程中,决不是对困难的妥协。放弃自己就等于放弃一切。

79.克服自己的惰性:惰性是与生俱来的,惰性是人生最顽固的敌人;惰性会磨灭人的意志;惰性使人失去理想;惰性使人陷入混沌;惰性使人消沉;惰性还会使人一事无成;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80.聪明难;糊涂难;聪明变糊涂更难。凡事都要一个尺度,不该问的事不问;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明确自己的位置。

11.理想与信念的作文 篇十一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90后”大学生将是高校新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对象。这一代个性鲜明自由的学生对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90后”理想信念教育将成为高校开展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

一、“90后”大学新生理想信念状况

理想信念是人心灵世界的核心,也是伴随着个体生命历程的精神支柱,体现了个体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与追求。当前的大学新生多属于“90后”一代,身上带有属于这一时代的特点:个性独立,喜好自主思考与选择;思想早熟,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更善于自我表达,并努力以“准成人”思维思考问题;自信张扬,对未来的成功毫不怀疑;对个人发展有自己的计划,不盲目跟风;注重务实,厌恶形式和空话,更有责任意识。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成长在信息时代的“90后”在思想观念和价值评断上也有一些自我矛盾的表现。

(一)理想信念的主体性

在向大学生活迈进的过程中,“90后”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注重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努力去证明自己作为社会存在个体的独立人格。这种意识的增强是个体在生命历程中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色的变换及环境的调整而必然发生的,它集中体现了个体塑造自身人格的意志和欲望。

与“80后”相比,“90后”在理想信念上更强调自主意识。“80后”选择专业时多依赖家长意见,缺乏主见,对未来比较迷惘。“90后”则更多从个人兴趣乃至专业发展前景方面考虑,专业选择上更为理性,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自信,对大学的学习生活也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思维上的独立和表现个性的要求,导致“90后”在观念上过于崇尚自我,只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略他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这种意识体现在行动上则表现为在个人自由与外部制度纪律出现冲突时,他们会拒绝服从集体,集体意识、协作观念、奉献精神比较淡薄。

(二)理想信念的多样性

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多享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多样的知识渠道,丰富的信息量使“90后”比“80后”在个人理想问题上更突出个体性。他们更关注个体的兴趣和职业发展前景,而不是盲目追逐社会所谓的“热点”专业。这也体现出“90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而这与社会的多元文化发展和社会思潮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90后”对个体的未来能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在成才目标的设计上,他们不愿遵循过去那种单一的、被动的、固守陈规的成才模式,而是选择多样的、主动的、打破常规的人生规划,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呈现出更多元的一面。这种多元化价值观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价值观念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也造成“90后”在价值选择上容易出现困惑和彷徨,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价值评判上经常产生偏差和混淆。

(三)理想信念的务实性

成长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确立与发展时期的“90后”,目睹了社会价值对个人以合法方式获取财富的承认与肯定。这一观念体现在他们的理想信念上,则表现为在职业考虑与选择上更注重务实性。

和“70后”“80后”不同,“90后”能大方地承认自己对实际利益和物质的追求,表现出对财富获取的积极肯定的价值观。他们抛弃了那些虚幻的、理想化的成才设想,主张脚踏实地,追求社会普遍承认和能带来实际效益的价值定向。他们蔑视那些道貌岸然、言之无物的空话、大话、谎话,更看重一些中肯、深刻的分析和评价。但这种务实意识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则容易在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问题上走向极端乃至对立,在社会利益与个体价值之间找不到平衡。

(四)理想信念的二重性

在从中学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角色转变过程中,“90后”的个体心理也在慢慢走向成熟与独立。这种心理状态体现在理想信念上,则表现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是每一代人都必然要经历的。其中既反映着外部社会影响的因素,也体现他们自身作为生命个体的成长背景。

在“90后”身上洋溢着强烈的成才意识,对未来发展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幻想。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喜欢从个体意愿出发,忽视现实条件的限制;他们有很强的主见,对成才有独立的见解与追求,但不善于对自身进行反思和自省,容易在社会中迷失价值方向。

二、对“90后”新生理想信念的引导

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针。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引领“90后”新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90后”新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分析、总结和深邃的理论思考而著称。在当前对高校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要坚持不懈地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把握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才能使“90后”在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时能认清本质,明辨是非。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为“90后”新生理想信念教育凝聚力量

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向世人证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自由、繁荣、富强、民主的中华文明的核心保障。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文明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国家在发展道路上的方向和前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针对“90后”的思想特点,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前途,教育他们把个人幸福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复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三)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90后”新生理想信念教育鼓舞斗志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高校对“90后”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两个要”:要以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鼓舞“90后”,使其自觉地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为己任;要坚持以实事求是、务求实效、无私奉献、迎难而上的时代精神激励“90后”,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自觉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和创造力,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

(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为90后新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价值评判标准

随着知识积累的增长、社会交往面的扩大、社会活动能力的增加,“90后”开始努力用成人的视角和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但因其社会阅历不足,在对外界事物的评断上难免带上一些片面、不成熟的烙印。因此,对“90后”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评价标准,引导他们分清荣辱、明辨善恶美丑。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在面对利与义、得与失、奉献与索取的冲突时,要坚持社会与个人利益并重。“90后”要从我做起,带动全社会的公德意识和文明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三、“90后”新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一)重视“两课”课堂教学效果,打好思想基础

“两课”课堂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对于教育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体现在“两课”的课堂教育内容中,提高教学实效。要结合社会多种力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二)关注学生组织和社团发展,创造课余提升空间

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是学生在课余生活中根据个人特长、兴趣、爱好而成立的组织,是用来提高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成长途径。其中学生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在学生中影响力大、号召力强,对于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具有积极意义。社团以其丰富多样的活动与自由活跃的氛围,让新生内心深处的梦想萌芽,尊重他们的个性意愿,为他们提供一个实现理想的平台。

(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良好校风熏陶

校园是大学新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大学新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空间。校园文化自身所蕴含的育人环境和人文氛围对新生养成优良学风、学到扎实知识、培养创造精神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校园各种传媒渠道,把握好对校园文化的价值引领,把核心价值体系观念贯穿于报刊、电视台、讲座、展览活动等宣传途径中,强化新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和认同,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自觉把专业技能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

(四)注重实践锻炼,深层内化价值行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价值标准,属于外在的社会规范。只有把它融入到人们的实践中才能起到内在的价值作用。“90后”新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重很大,社会实践对于促进理想教育的内化具有重要作用。要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互帮互助、爱心家教等来提高新生的动手参与能力,加深他们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促进新生把价值标准向价值行为转变。有助于新生确立理想信念,提高对自我能力的认识,达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通过实践环节,他们会意识到理想的实现需要经过一点一滴的奋斗,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2.理想与信念的作文 篇十二

一“中国梦”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

1.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中国梦”在内容上的一致性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应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同现阶段中国基本国情的紧密结合, 其科学内涵体现共同理想的现实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句话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 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大学生群体的特殊角色定位和历史使命决定了他们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大学生只有将个人理想信念融入“中国梦”, 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才能在共同梦想的追求中, 实现个人的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 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 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 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中国梦”激励了大学生的梦想。“中国梦”激励每个人都要有梦想, 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让大学生坚信在“中国梦”的背景下, 只要通过努力, 终会实现人生的成功。“中国梦”坚定了大学生的理想, “中国梦”为大学生提供了人生方向, 指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同时让大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使命。

二在“中国梦”背景下,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逐步形成的关键期, 他们理想信念的状况, 不仅直接关系其自身的成长成才, 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1.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 着力宣传“中国梦”的丰富内涵

在教学内容上, 科学解读现阶段“中国梦”实现的重大意义、本质要求和根本保障, 能促使对“中国梦”理论入耳、入脑、入心, 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 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心理特征、需求内容的不同, 适时、适人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以往“说教式”教学, 运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学评价上, 改变以往依靠卷面考试的评价方式, 多注重能力的考察, 使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不仅停留在死记硬背上, 而是体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2.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 大力推进“中国梦”主题建设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 促进“中国梦”主题教育生活化、生动化和形象化, 着力推动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学生、凝聚学生、激励学生,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抓手, 搭建开展“中国梦”的有效平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增长才干、奉献社会, 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中国梦”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引导大学生自觉从自身做起,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注重与社会实践结合, 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主动成为“中国梦”的践行者。

4. 以网络新阵地为平台, 努力拓展“中国梦”宣传新途径

网络已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重要阵地, 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养成。一是高校应加强网络建设, 注重网络教育和服务。通过搭建网络互动平台, 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是主动占领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新媒体, 努力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全员覆盖, 广泛开展“中国梦”的学习教育, 及时准确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使网络和新媒体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释放正能量。

参考文献

13.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十三

——读《教育360°》心得 读了杨益民的《教育360°》,书中杨益民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几个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从而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杨益民在书中这样写到 “而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和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杨益民的这段话让我感受深刻,是的,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与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教师或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教师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在某方面表现不好时,有的教师或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对学生更应该进行赏识教育,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他,给他以信心,学生的自信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 1

是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我们班有位杨伟伟同学尽管他学习比较薄弱,但是他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非常勤劳,他们家是从外地过来的,父母在杭州开一家小饭馆,他还有一个妹妹。因此杨伟伟同学每天除了要完成家庭作业以外还要照顾自己的妹妹和包揽所有的家务。我就把他的爱劳动的情况在班里跟所有的同学讲了,同学们听了以后都很佩服他,我就以这个为教育契机,鼓励他好好学习。以后每次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我都以他成功的那次鼓励他,一个学期下来,他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逐渐加强。还有我们班的高艺同学,尽管在学习上也是一般,但是这个同学有个优点就是非常的热心,每当同学遇到困难,他会非常乐意地去帮助,每当班级搞大扫除或者举行什么活动的时候都非常热心的参与其中,因此每次在评班级小主人的时候,同学们总是会推选他。因此我在教学的时候也时常以他的热心为教育契机不断鼓励他,近一段时间来,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表扬和肯定,学生尤其如此,因此我觉得我们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多给学生表扬,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传业授道解惑之时,是否洞察到了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教育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以自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

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当孩子从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话说:“近朱者赤”,应该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教育思考的深刻性,从他的言论中透露着对教育的人性化追求。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但我们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这一点。知识的灌输往往过重地成了主角,而缺少了对孩子个性的培养。正如书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

上一篇:教育培训营销环境下一篇: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