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科学试卷

2024-12-07

四上科学试卷(精选12篇)

1.四上科学试卷 篇一

四上第二单元简单的周期测试卷 姓名:

一、细心填写。(30分)1.◆○◆○◆○◆○◆

(1)如图,每个◆中间有1个○。图中一共有()个◆,()个○,○的个数比◆少()。(2)像这样一共摆26个◆,那么中间一共要摆()个○。

2.马路一边有一些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已知广告牌有25个,那么电线杆有()根。

3.一根圆柱体木料,锯4次。能锯成()段:如果锯成8段,需要锯()次。

4.秦淮河一侧的河堤上栽了50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放一张休闲长椅,放了()张长椅。如果每张休闲长椅可坐3人.这里的长椅最多可以供()人休息。

5.有18个小朋友排成一路纵队,每两个小朋友之间相距l米,这路纵队全长大约()米,10位小朋友站成一排做操,每相邻两位小朋友相隔2米,做操的队伍长()米。

6.一条走廊长30米,从走廊的一端到另一端每隔3米放一盆植物,要放()盆植物。7.沿着一个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70棵杨树,每两棵杨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共有()棵桃树。8.张悦过生日,买了一个周长为50厘米的圆形蛋糕,在它的四周每隔5厘米插一根小蜡烛,需要()根蜡烛。

9.在正方形毛巾的四周绣花,四个顶点上各有一朵,这样每边都有6朵,毛巾四周一共绣了()朵花。

二、精确选择。(6分)

1.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一边.每隔2米放了一盆花,一共要放16盆花。正确的放法是()。A.两端都放 B.只放一端 C.两端都不放 2.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一边,每隔2米放r一盆花,一共要放14盆花。正确的放法是()。A.两端都放 B.只放一端 C.两端都不放 3.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一边,每隔3米插一面彩旗,一共要插10面彩旗。正确的插法是

A.两端都插 B.只插一端 C.两端都不插

金3练

三、解决问题。(48分)

1.6个同学排成一排做操,每两个同学之间相隔2米,队伍一共有多长?先画一画,再算 一算。

2.元宵节挂花灯,其中挂了87盏小兔灯,每两盏兔灯中间要挂3盏马灯,共要挂多少盏马灯?

3.气象专家做一项实验,每隔3小时测量一次气温。第十二次测量气温时,距开始测已过多长时间?

4.一根木料长21米,把它锯成3米的小段,每锯断一次用6分钟,共用时多少分钟?

5.公园的环湖小路边有石凳21张,相邻石凳间隔36米。现在把石凳改换成木椅,使相邻木椅之间间隔24米,一共要准备多少张木椅?

6.王老师到18楼办事,每一层有16级台阶,王老师坐电梯到7楼,然后步行到18楼,还要走多少级台阶?

7.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长20分米,要锯成4分米长的木棍,每锯一次要3分钟,全部锯完要用多少分钟?

8.把20面小红旗插在正方形操场的四条边上,使每条边上的小红旗一样多,每个顶点上也要有一面,每边可插多少面?

2.四上科学试卷 篇二

关键词:内科学,难度,区分度,试卷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一) 资料来源。

对第三军医大学医学影像专业2004级59名本科生内科学期末考试试卷中试题各项指标进行分析。

(二) 试卷结构。

试题满分100分, 共43道题, 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类。客观题为20道, 单选题和9道填空题, 共计33分。主观题分为6道名词解释、5道简答题和3道问答题, 共计67分, 各类题型分布见表1。 (三) 数据处理。

将每位考生各题的得分及总分输入计算机, 用Office Excel分析计算出每道题的难度、区分度等指标。

1、难度。

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客观题难度P= (PH+PL) /2, 式中, PH为高分组 (前27%) 答对的百分比, PL为低分组 (后27%) 答对的百分比;主观题难度P=X/W, X表示全体考生所得平均分, W表示满分分数。

2、区分度。

指试题对应试者能力水平的区分程度, 区分度可以将不同层次应试者分数距离。客观题D= (XH-XL) /N (H-L) , XH:高分组的总分数, XL:高分组的总分数, N:总人数, H:最高分, L:最低分。

3、信度。

指试卷的一致性程度, 是反映试卷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信度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信度k表示试题数量, Si2:第i题成绩方差, S2:整份试卷成绩方差。

二、结果

(一) 成绩统计。

2004级59份试卷最高分为97.5分, 最低分为56分, 平均分为78.33分, 标准差为8.03, 及格率98.31%, 成绩曲线均呈负偏态, 各分数段分布情况见表2。

(二) 试卷质量分析。

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试卷质量分析的主要评价指标。难度P值越高, 则难度越低。一般认为P<0.75为较难, P>0.85为较易。区分度D值越大, 则区分程度越高。区分度D≥0.40为优良, D在0.3-0.39之间合格, D在0.2-0.29之间尚可、需修改, D在0.19以下应淘汰。该试卷的难度如表3所示、区分度如表4所示。

三、讨论

学生考试平均分为78.33, 优良率达88.14% (70分以上) , 而不及格率1.6 9%, 说明总体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 结果基本理想。从分数曲线均呈负偏态, 反映实现了教学目的。从及格的分数段来看, 低分段人数较少 (60-70分) , 而高分段人数相对偏多 (80-90分) , 因此影响了正态曲线图的分布, 说明虽然考试内容虽然偏难, 但大部分同学掌握较好。名词解释、问答题的难度较大, 单选题的难度较小, P>整卷难易度为0.65。选择题的区分度较小,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的区分度均在0.3以上, 提示有较好的区别性。试题总体的区分度为0.28, 说明试题对学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不高。

由此次考试结果可反映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教的方面, 对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传授还可进一步强调, 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缺少必要的个别辅导帮助;在学的方面, 学生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避免死记硬背, 同时加强知识的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侯红瑛, 梁玲, 范建辉, 等。200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考试试卷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3) :248-250。

[2]饶国辉, 李洁明, 胡平, 等。核医学考试成绩分析与评价[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 (12) :1124-1125.

[3]邓树权, 李慧梅.试卷分析与需注意的特殊问题[J].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5, 13 (2) :40.

[4]吴清洪, 顾为望, 张嘉宁, 等.实验动物学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与评价[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6, 8 (6) :602.

3.四上科学试卷 篇三

科学试卷讲评课教师该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呢?

具体地说,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教师改卷后要统计试卷的难易比例,对大部分同学会做的题目,可以不讲或稍微点拨一下就可以了,对大部分同学做错的题目,要重点研究,了解学生受阻的原因,找出错误症结,说明错误的性质、类型及根源,提出研究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对于那些本身素材较好、有较大挖掘空间的题目尤其要重点讲解。

例1 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阻值为18欧,有四只灯泡,它们的规格分别为3V2W,6V2W,12V2W,24V2W。它们分别与定值电阻串联接入电路,实际功率最大的是。

该题的正确答案是标有“6V,2W”的灯泡,因为只有该灯泡的电阻与定值电阻的阻值相同,可以分到与之相等的电压,故功率最大。若教师在讲评时到此为止,那么,该题的价值没有充分被利用起来。接下来:(1)教师可以从数学求极值的角度出发提供给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设滑动变阻器消耗功率为P,接入电路电阻为R,根据题意列式如下:由此式不难看出,当R=18欧时,功率P能取到最大值:

P= ()2R==。

(2)教师再提供下一道题,让学生阅读后与例1比较: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阻值为18欧,将一规格为“40欧,1安”的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当变阻器连入电路电阻为 欧时,消耗的功率最大。乍看起来,两道题并无明显相同之处,但仔细思考后会发现其实这道题与例1的本质是完全一样的,例1中四个灯泡分别接入电路中,会使得电路中的电阻发生变化,因此可以把灯泡的调换看成一个滑动变阻器在改变阻值,这样一来,两道题就几乎相同了,所以本题答案就很容易得到:18欧。两下一对比,题目的形式虽然变化了,问题的实质却相同。学生以后碰到这类题目,就不会觉得陌生了,通过这样的方式讲评试卷,重点突出,效果明显。

二、以点带面,脉络清晰

教师在讲评过程中要对试卷各知识点进行归类,通过讲评,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之条理化、清晰化。

例2 下列属于一个群落的是()

A. 时代广场所有的鸽子

B. 日湖所有的鲫鱼

C. 月湖公园的一个池塘

D. 天童公园所有的生物

这道题目没有复杂的计算和思考过程,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三个重要且容易混淆的概念的掌握程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题目来再次建构生态系统中相关性很强的三个概念,所以,将正确答案D选出后,还应该马上追问学生:A、B、C答案分别代表什么?在得到正确答案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选项E 日湖所有的鱼属于什么呢?目的是对刚刚构建好的三个概念进行反馈检测。

三、一题多变,思维创新

在讲评过程中,对有创见的解法及相应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和推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讲评课上教师不要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要透过题中科学情境的表面现象,抓住科学问题的本质进行开放性、发散式讲解,可以对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可以对科学情境发散“一题多联”,也可以对科学问题发散“一题多变”,如将静态的科学情境变为动态的科学情境,或改变命题条件或将题目中的因果关系颠倒等。

例3 柱形容器内有一块冰漂浮在水面上,冰块内含有石块,当冰融化后,水面()

A. 上升B. 下降

C. 保持不变D. 无法确定

教师在讲评这道题时,应该将情景发散,进行“一题多联”。

情境发散一:冰漂浮在某种液体的表面上,分下列三种情况讨论冰融化后,液面怎样变化?(1)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2)液体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3)液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分析]研究液面的变化,就要落脚于V排和V化水的相互关系。即:如果V排=V化水,则液面位置不变。如果V排>V化水,则液面位置下降。如果V排<V化水,则液面位置上升。如下两个事实的描述能使我们把V排和V化水关联起来:一是冰块漂浮时,重力等于浮力;二是冰融化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解:因为F浮 =G冰①G冰 =G化水②

所以F浮 = G化水,即ρ液gV排 = ρ水gV化水,V排ρ水= ρ液V化水

(A)如果ρ液< ρ水,则V排>V化水,液面下降。(B)如果 ρ液=ρ水 ,则V排 =V化水,液面位置不变。(C)如果ρ液>ρ水 ,则V排<V化水,液面位置升高。

情境发散二:如果冰漂浮在水面,冰块内有气泡(木块、石块等),结果又如何呢?如果冰内有气泡,因气泡只占体积,其质量可忽略,不影响关系式①和②的成立。在此情况下,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若冰块内含有石块,当冰融化后,水面的变化情况分析如下:

解:因为冰漂浮,则:

F浮=G总=ρ水gV排, V排=G冰/ρ水g+G石/ρ水g③

当冰块融化后,冰变成水,同时石块下沉到底部,设冰块融化成水的体积为V冰化水,由G冰化水=G冰,

ρ水gV冰化水=G冰,V冰化水=G冰/ρ水, V石排= G石/ρ石g, 所以得到:

V冰化水+V石排 = G冰/ρ水g+G石/ρ石g④

比较(3)式和(4)式,因为ρ石 >ρ水,所以V冰化水+

V石排<V排,液面下降。

以上采用的解题方法都是以数学公式推导为主,其实此题也可以采用“移动法”来解,设想把石块移出冰块,再用质量不计的轻绳系在冰块下面,它们的总重力仍等于浮力,水面无升降变化,再设剪断绳子,石块沉底,冰失去绳的拉力而上升,水面当然下降。讲评到这里,教师应该及时对上述结论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结论:(1)若冰块中所夹物体为实心固体,则若ρ物>ρ水,冰块融化后液面下降;若ρ物≤ρ水,冰块融化后液面保持不变;(2)若冰块中所夹物体为液体,则若ρ液< ρ水,冰块融化后液面上升;若ρ液=ρ水,冰块融化后液面不变;若ρ液>ρ水,则冰块融化后液面下降。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交往,因此讲评课要给学生参与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允许并提倡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出“反评价”,以便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找到其缺陷和不足之处,然后再对症下药,如此,试卷讲评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可以避免很多老师抱怨的“讲了好几遍,学生还是不懂”的被动局面。同时,我们在教学中应将激励贯穿讲评课的始终,因为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只有在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被教师肯定后,其学习的“内因”才会被充分激发出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科学试卷讲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互动意识贯穿始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试卷讲评,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有效提升试卷讲评课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李宜勤. 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搞好化学试卷讲评课[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5).

4.四上科学试卷 篇四

吉林省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向阳小学 吴强

百度注册用户名:吴强1977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知道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够对食盐、沙、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进行描述,能正确规范地进行过滤实验的操作,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引导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目标: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深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教学难点】①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②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示范指导、多体辅助、适当讲解。●【教学准备】课前交待:分工、约定

教师准备:①配置好的糖水和盐水。②烧杯及半杯清水、食盐、沙子、玻璃棒、面粉 ③过滤装置(方座支架、大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小烧杯)。分组准备:①大烧杯2个、食盐、淘洗干净的沙子(用纸包好)玻璃棒1根

②方座支架、大烧杯1个、漏斗1个、滤纸1张、玻璃棒1根、小烧杯1个 ③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两杯透明液体,糖水和盐水,问:你们猜它们会是什么?(是两杯清水)

谁愿意来尝尝,大家放心绝对安全卫生。两位同学上台品尝,并说说它们的特点和不同。学生上台品尝并说说感受:一杯水甜,一杯水咸。水为什么变甜和咸了呢?请学生说说理由。学生:里面放了盐和糖。

那为什么看不见“盐” 和 “糖”呢? 学生畅所欲言:化了,溶解了。

盐和糖在水中化了,也就是盐和糖在水中溶解了。同时板书:溶解

幻灯出示:

1、什么是溶解?

2、你能用上溶解说一两句话吗?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溶解”的科学知识。(强调是“溶”而非“熔”,突出与水有关)

幻灯出示课题: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二、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刚才我们都说食盐,糖溶解了,那么大家想知道是怎样溶解的吗?

还是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吧!

幻灯打出: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活动名称及实验器材。

①用肉眼观察食盐和沙子,描述它们的特点。

②把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两个装水的烧杯里,不搅拌,观察比较。③稍过一会儿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学生小组实验、观察、比较并记录。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是怎样的?(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学生边汇报,教师边点鼠标——逐步呈现答案。)

大家说说看什么是溶解? 学生归纳

小结:什么是溶解?

幻灯打出:溶解的概念

●像食盐这样在水中能化成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并均匀持久地分布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溶解。

三、深入探究——猜测分析。

1、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同学们知道了像食盐这样,放在水里经过搅拌看不见了,就是溶解。像沙在水里那样还能看见颗粒就是没有溶解。老师这里还有一样东西——面粉,它能不能溶解在水里呢?你们猜一猜?

2、引导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3、师:怎么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做实验)

4、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加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5、汇报交流: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有的学生会说:面粉溶解了,看不到颗粒了,有的会说面粉没有溶解,还能看到小的颗粒。)

6、师:那么,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它在水中的变化到底是接近于沙还是食盐呢?

7、师:为了作进一步观察,我们一起再来做一个过滤的实验。老师这里有一种纸,叫滤纸。我们将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用过滤的方法进行过滤,然后观察比较食盐、沙和面粉是否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教师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并讲解注意事项: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8、学生实验、汇报观察结果。(滤纸上留下了面粉和沙的颗粒,食盐却没有留下颗粒,流到了下面的杯子里。)

9、师:现在你能解释什么是溶解吗?(溶解了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小结:通过过滤的方法,我们知道在水中溶解的物质不会和水分离开来,在水中不能溶解的物质会和水分离开来。

四、总结

幻灯出示: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

五、课外延伸

回家调查一下,家里的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 板书设计: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盐在水里容易溶解

沙在水里不溶解

5.四上科学试卷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天坛建筑中的声科学知识;会做回声的实验。

2.初步具有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及讲述调查结果的表达能力。3.对天坛里的声科学具有探究兴趣,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科学成就而自豪。教学重点

初步具有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及讲述调查结果的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对天坛里的声科学具有探究兴趣,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科学成就而自豪。

一、教师:

你们知道天坛的位置吗? 讲述: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路,是北京著名的古建筑之一。天坛内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具有奇妙的传声特征,显示了中国古代在建筑声学方面的杰出成就。1998年11月,天坛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研究探索 教学引入

1.观察1 回音壁是什么样的?

人们发现,一个人对着回音壁的围墙说话,其他人将耳朵贴在围墙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那个人的说话声。2.讨论1 围墙为什么能传声? 学生讨论。3.观察2 三音石在什么地方?

三音是位于回音壁圆心处的一块石头,因为人站在这块石头上拍一下手,就可以连续听到三次拍手的回音而得名。4.观察3 圜丘是什么样的? 学生讨论。5.思考

如果你站在圜丘上的平台中央说话或拍手,就会听到很响的回音。这是为什么?

三、阅读

回音壁是一座圆形的围墙。当人面对着墙壁讲话时,声音会在墙上反射。如前面示意图中那样:声音从某处沿围墙反射传到1,又从1反射传到2,再依次传到3、4……由于墙壁表面比较光华和坚硬,声音在反射的过程中损失的比较小,所以听起来还比较清楚,好像从近处传来的一样。

三音石正好位于回音壁的的圆心处。在三音石上发出的声音会均匀地传到围墙的各个部分,并被围墙反射回来,所以在三音石上可以听到很响的回音。反射后的回音,经过圆心又继续传播,当它们碰到围墙后又被反射回来。一般我们能清楚地听到二、三次的回音。

圜丘上的响声也是回音造成的现象。由于距离近,声音传播的时间快,几次的回音叠加在一起,耳朵来不及分辨先后到达的回音,所以听起来就觉得声音特别响。有机会去天坛公园时,可以亲自体验一下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的传声特征。

四、讨论

在什么环境中能产生回音?

学生思考。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讨论。

五、调查

回音能做什么? 板书设计

20.天坛里的声科学

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的传声特征

6.四上科学试卷 篇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研究食物添加剂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2.意识到安全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食物色素和添加剂、污染分析中意识到安全食用食物的重要性。

2.增强安全饮食的意识,关心食品的安全问题。3.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对食品的污染、保障食物的食用安全。科学知识:

1.了解天然食品与加工食品的区别。2.初步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其利弊。3.知道安全饮食的常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意识到安全食用食物的重要性; 难点:认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危害。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食品安全性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鹿奶粉事件吗?(视频播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那么我们的食品安全吗?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天然食品与加工食品

1.调查:如果有一杯芬达与一杯鲜榨橙汁给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杯饮用呢?

2.统计:为什么喜欢喝橙汁的同学比较多一些? 3.分析原料成分:出示两者的配料 橙汁:鲜橙、水。

芬达:碳酸水(水+二氧化碳)、白砂糖、柠檬酸、香料、苯甲酸钠、日落黄。

4.认识天然食品与加工食品

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像芬达这样经过机器或化学药品处理过的食品叫加工食品,在处理的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某些物质,食物也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像鲜榨橙汁这样的食品未经过加工或只经过初级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叫天然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数的营养成分。

5.举例:我们平时吃的东西哪些是天然食品,哪些是加工食品?

(二)认识食物中的添加剂 1.认识色素。

(出示橙色饮料)你知道这瓶饮料中的漂亮颜色是什么? 色素是加工食品中的一种添加剂。2.色素分天然色素和人造色素。

天然色素按其来源又分三类:植物色素,如胡萝卜素、叶绿素、花青素等;动物色素,如血红素、胭脂虫红等,微生物色素,如红曲色素、核黄素等。

天然色素的特点:大都来自水果、蔬菜和动植物,因而对人体的安全性比较高,能够更好的模仿天然物的颜色,色调较自然。但是成本较高,保质期短。

人造色素的特点:色泽鲜艳,色调多,调色易,成本低,被广泛应用于加工食品中。

3.色素的危害:人造色素多数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的,它们不但无营养价值,而且大多数对人体有害。其毒害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分一般毒性、致腹泻、致癌。4.区分天然色素和人造色素的方法:

(1)天然色素是由瓜果、蔬菜等酿制而成,应该具备一些比较天然的颜色和香味;人工色素,颜色一般会比较鲜艳,味道比较重。

(2)品尝法:品尝后,如果舌头上留有很明显的颜色,是人工色素;如果舌头上留有的颜色不明显,是天然色素。5.色素只是加工食品中的一种添加剂,你还知道哪些食品添加剂? 香料 防腐剂等

三、食品安全

(一)了解我们吃的新鲜食物的安全性问题:

教材P50图,肉、鱼、蔬菜等这些我们吃的新鲜食品是否安全?

(二)怎样注重食品安全 讨论防止污染的对策

四、课外拓展

(一)市场调查:了解市场有哪些不安全的食物

(二)出一份安全食用食品保障身体健康小报

五、随堂练习

1.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和()。2.购买加工食品要注意看()期和()期。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注意食品安全?

答:(1)注意看生产日期;(2)多清洗多浸泡;(3)少吃腌腊食品;(4)多吃绿色食品

六、板书设计

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加工食品 天然食品

色素:天然、人造

购买加工食品要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7.四上科学试卷 篇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主要条件。”由此, 采取以合作学习为载体,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验成功, 激活课堂中学生学习热情的试卷评价方式,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方法。

一、课前师生共同分析, 引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试题讲评的目的应该是分析各个试题考查的目的、所覆盖的知识点及答题的基本情况。总结好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归纳试题的各种解法并从中比较出最新颖、最简练的最优解法, 从而拓宽学生解题思路, 使学生学会寻找解题的捷径。指出解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典型的错误, 分析出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及防止解题错误的措施, 使学生今后不再出现类似的解题错误。帮助学生学会对一些较重要的、典型的题目从不同角度进行变式, 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 我们可以这样做:测试后, 学生很想尽快的知道自己的测试情况, 所以, 教师要把试卷在做好分析统计后尽早发还给学生。学生拿到试卷后, 要求进行组内比较, 确定卷面成绩最好的同学为本次试卷讲评课中的组长, 组长要准备好课堂内小组合作的分工和准备工作。横向比较后, 学生要进行独立纠错, 对于部分难题, 他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 向组内、组外的同学互相询问答案或查找资料, 掌握全部或部分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那些不能准确把握答案的题目, 学生则急切地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和错误的原因, 此时, 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表现得最强烈, 课内评讲时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教师及时反馈统计分析。

上述的多向交流, 让他们有针对性地确定矫正内容, 引导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求学热情得以调动。

二、课内讲解与合作, 引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科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科学活动中认真做好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鼓励他们运用口头、书面、绘画、图表、数学公式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在学生之间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 培养学生提出论据、回答质疑的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 对彼此的科学解释提出批评和质疑, 要引导学生学会放弃错误的观点, 接受更合理的科学解释。小组合作学习恰恰具备这样的训练功能。

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与小组合作功能呢?

1. 教师根据课前确定讲评的目标和重点分析、讲解典型案例, 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讲解时注意以几个方面:

(1) 讲错例时教师要引导出错的学生说出出现错误时的心理, 以暴露隐藏在学生思维深处的错因, 进行答卷失误分析, 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2) 讲试题题型的特点和解题的思路。要引导学生思考试题在考查哪些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 解题突破口在哪?用什么方法解题最好。

(3) 抓住典型题目, 讲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要引导学生突破已有思维定式, 敏锐抓住试题本质, 排除干扰, 速解、巧解, 得出结论, 解题要既注重结果, 更注重过程。

(4) 归类讲解时, 对某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 总结出相对固定的解题规律, 规范解题格式, 真正使学生分析一道题, 明白一个道理;纠正一道错题, 会解一类题。

(5) 讲评中不能就题论题, 要借题发挥, 善于将原题进行变形, 对某知识点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和不同的起点进行提问。如可以对习题的提问方式和题型进行改变;对习题所含的知识内容扩大使用范围;从某一原题衍生出许多新题目。

2. 引领小组合作, 自主解决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分析试卷中错误率高的剩余题目, 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解决, 具体做法是:四人为一小组进行组内解决错误率在30%以上的题目, 由本次评价课的组长具体负责分配每位同学的具体工作, 特别要求作好记录。具体操作过程:由组内同学依次提出每人需解决的问题, 请组内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提问者和组内同学要及时反馈自己理解的情况, 及时提出疑问点, 便于组内同学解决方案的改变和问题的最终解决。记录员要记录相关问题。如果组内还是不能解决的题目要做好记号, 拿到全班去解决。

案例:七上第一章测试后, “温度计刻度划分问题”, 有个小组借助于铅笔进行了模拟划分, 从而让组内同学都轻松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其他组也借助了这一方法, 效果良好。这是我事先没想到的方法, 学生却想到了, 所以, 小组合作的力量确实不容忽视。

小组合作学习能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 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小组合作学习能给学生领悟的时间, 他们不会因为要听下面的内容放弃对前面疑惑的思考;小组合作能给学生一份安全感, 在组内不用怕因为问了简单题而遭到同学们不解的眼光, 不用怕因为回答问题错误在同学面前失去面子。

三、课后共同反思, 自主深化问题

学生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不大可能一次讲评后他们就完全掌握。因此采用如下措施、落实好知识的消化、巩固。

每次讲评后, 要求学生对错题加以订正, 做好错误记录, 建立错误档案, 并注明正确答案及解题思路, 以便学生在下次考试前有的放矢, 及时复习, 建立错误档案后小组相互交流。

选出试卷中出错率较高的问题和知识点, 让小组合作编题, 教师和学生共同选不同角度的巩固性练习, 并有意识地放在下一次考试中, 增加知识点再现率, 通过反复强化, 巩固讲评效果, 以帮助他们真正地掌握。通过学生自己的编题, 把自己在试卷中的问题再次进行了整理, 同时, 为了编题, 学生必须深入思考自己的错题, 使试卷中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四、恰当评价, 促进自主发展

教育专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讲评教学中应将激励贯穿试卷讲评的始终。教师应会欣赏学生, 开始要对进步快的成绩好的学生提出表扬;讲评过程中对学生答卷优点应予以推荐 (如卷面整洁、解题规范、思路清晰、解法独到、有创造性) , 要将卷面中好的解题思路、方法介绍给大家, 也可由学生上台讲解, 也可与出错的学生一起找原因让他们在赞扬声中点出错误, 增强信心, 激发兴趣, 消除压抑感, 增强成功感。

综上所述, 以“小组合作”为载体的试卷讲评, 突出试卷分析课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借助合作学习方式, 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科学新课程标准.教学新理念案例解析.

[2].吕炳君.试卷讲评课模式的探讨.

8.四上科学试卷 篇八

一、初中科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尽管我们对科学试卷讲评课模式的探究较多,但在实际教学操作的过程中,科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仍然存在以下现象。

(一)教师“一言堂”,缺乏学生参与

科学试卷讲评课上,有些教师对一份试卷不分主次,依据题目照本宣科地讲解,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在记。其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的这种讲评试卷方法,势必造成教学的恶性循环:每题都讲——每题都讲不透彻——学生能听懂但不理解——考试一考学生又错——教师又讲……从接受原理来看,这种“一言堂”式试卷讲评课既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剥夺了学生反馈、思考的时空和权利。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在过程中处于抑制状态,最终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成反比例发展。

(二)针对性不强,重难点不突出

科学考试结束后,有些教师匆忙阅完试卷就去讲评。这之前既没有对试卷进行整体的评价,也没有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典型错误、错误原因、创新解法等进行分析,只是盲目地讲评试卷,故在讲评时只能是就题论题、就事论事。试卷中各个题的难度是不一致的,学生出错的数量和程度肯定也是不同的。若在教师讲评试题时,没有重难点,面面俱到,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对一份综合试卷的分析往往占用两到三节课,还时间紧、任务重。而且教师讲评中经常没有知识归纳,没有规律总结,更没有对试卷中的创新题目进行思维方法的总结分析。最后,学生对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归纳没有重视,以后的考试还会犯同样错误。

(三)反馈周期长,讲评不及时

测试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急于知道自己的成绩,情绪比较高,而且对试题及自己的解题思路印象还比较深刻,此时讲评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些教师往往好长时间批不完卷,批完以后,统计分析工作又不及时,等到讲评时,学生早已把试题忘得差不多了,而且情绪懈怠。从测试到试卷讲评,这些教师往往会拖一周以上时间,致使学生对解题的思维过程难以回忆,从而影响教师讲评的效果。

二、初中科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策略

科学试卷讲评课总的原则是:突出重点,强化基础;演变试题,拓宽思路;比较分析,防止负迁;同类总结,寻找规律;错题反思,增强辨析。为此,教师的试卷讲评课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统计分析,查找错因

统计分析、查找错因是试卷讲评课之前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的统计分为阅卷时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统计重在统计学生答题时的典型错误以及比较好的、具有创新性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这样可以减少第二阶段统计的工作量,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阶段的统计则对选择题的选项分布、难度系数进行统计,使学生对失分严重的题目和错误集中选项一目了然(见表1),还有客观试题统计得分、得分率、典型错误、错误原因、创新解法、答错学生名单(见表2),统计最高分、最低分、各分数段人数,计算平均分、优生率、及格率和差生率;等等(见表3)。

查找错因,一般教师需要从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原理规律的应用、读题审题的过程、分析与计算、书写与表达等五个方面进行。有的学生对科学概念理解不透,或相近概念混淆造成错误;有的学生对科学原理规律的使用、条件的理解不够,导致乱套乱用;有的学生因审题不清,没有找出正确研究对象造成错误;还有计算错误、语言表达不规范;等等。我们也可以对此进行统计(见表4)。

(二)自我纠错,小组讨论

自我纠错、小组讨论是学生通过交流解决个性问题的重要手段。自我纠错是学生针对考试中的错误进行自我纠正、自我反思的过程。一般,学生拿到测评后的试卷时要着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看错了哪些题?

(2)想一想为什么会错,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

(3)将做错的题目用其他颜色的笔尝试订正。

(4)订正后对试卷上的每道题思考为何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还可以怎么做(在课后思考)。

学生在思考以上这几个问题的时候,应独立思考、自我纠错。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解决,再与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小组一般由5~6人组成,成员应包括学习成绩好、中、差各层次的学生。学生在拿到测评后的试卷时,自我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是最强烈的,主动纠错的积极性也相对较高。这样的自我评价不仅可以及时取得自我教育的效果,而且是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自学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讲评后还应将详细的参考答案印发给学生,使学生的自我纠错、小组讨论的效果更有效。

(三)师生互动,剖析错因

在自我纠错、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进行师生互动讲评。教师要求各小组上报组内未解决的题目加以重点讲评,可讲自己认为应重点强调的内容和方法等,也可按序讲评错误率高的题目或是按知识点归类讲评,还可结合课前批卷情况请同学当“小老师”讲评错题,或说明错误原因。这种讲评方法要求教师在批阅试卷时有意识地记录两类答卷:一是典型错误的答卷,二是规范正确的答卷,并将答卷用数码相机拍下。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分析典型错误的答卷和规范正确的答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同时也能提高各个成绩层次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讲评典型,防止重错

一份试卷测试后每题的得分率不同,教师讲评所花的精力和时间也应有所不同。为此,教师在讲评前要有所选择,以讲评典型错误为主。具体讲评操作的方法是,简单的题可以让学生自我纠错或小组讨论解决即可,教师的重点讲评应放在稍难题或较难题上。对于得分率很低的难题,教师应重点讲方法和思路,不要浪费课堂过多的时间,而应把时间花在其他重要的问题上。但这样可能会让那些学有余力的个别学生感到老师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或者将不讲评难题的详细答题步骤写出来贴在教室后面,让能力强的学生去“自学”。教师还应建议学生建立错题本,让学生把每次考试的错题剪辑下来,并将其中的错误原因、思维的疏漏之处认真分析与纠正,以此反思自己在答题中出现的错误,领悟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

试卷中的错解体现了学生解题的错误习惯。如果教师能把事先分析好的错误原因有选择地告诉给学生,再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解题错误进行分析,做好示范作用,可以防止学生下次再犯同样错误。教师只有找到学生错误的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切中要害,避免学生重蹈覆辙。

(五)跟踪训练,拓展延伸

试卷讲评课的目的是教师总结教学中的得失,为下一步教学工作提供导向。试卷中出现的知识、能力方面的问题,教师往往一节课是解决不了的。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讲评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答题易错点设计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再练习、再提高,以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其解题能力。我们也知道,考试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但命题者在题设条件、设问方式上会不断推陈出新,使应试者耳目一新。学业考试中有很多试题源于课本却又高于课本,也有很多题目在以前考试中考到,通过变换情景再考,学生很可能会由于思维定势造成失分,此时善于分析和应变最为关键。所以在讲评课上,教师不要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要透过题中科学情景的表面现象,善于抓住科学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性、发散式讲解。这里可以是对科学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可以对科学情景发散——“一题多联”,也可以对科学问题发散——“一题多变”;如将静态的科学情景变为动态的科学情景,或改变命题条件或将题目中因果关系颠倒;等等。由浅入深,步步推进,让不同层次学生均有所收获。如果教师能及时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有针对性的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出现在练习中,就能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九年级科学试卷中常见这样一个题型。

【例】 用20牛的水平拉力拉重100牛的木块,并让其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牛。

变式1 在原题中,若在木块上放置10牛的物体,使它们一起做匀速运动,则木块与地面的摩擦力将(选填“变小”“变大”“不变”)。

变式2 在原题中,若运动时拉力变为25牛,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牛,木块的速度将

(选填“变小”“变大”“不变”)。

变式3 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夹在两块木板之间匀速竖直下滑,若将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它竖直匀速向上运动,则F为( )

A. 1mgB. 2mg

C. 0D. 无法判断

解析

例题属于基础题。其原理是木块匀速运动,则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但很多学生把摩擦力和重力扯上了关系,在考试中失分。

变式1考查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变式2中,许多学生可能受例题影响认为答案为25牛。其错误原因是思维定势,误认为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考虑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由于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当拉力大于滑动摩擦力时,物体将做加速运动。变式2的情景具有“欺骗性”,学生容易出错,但本题对理解滑动摩擦力的本质特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弄懂变式1、2后,变式3的出现对学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涉及两个物理过程,物体先匀速下滑,再受力匀速向上滑动,物体的运动情况与受力分析都比较复杂。我们分析两个过程:当匀速下滑时,摩擦力与重力平衡,摩擦力大小为mg,方向为竖直向上;因木板之间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故木块向上拉动时,摩擦力大小还是mg,但方向发生改变,变为竖直向下,不难得出F=2mg。我们通过对变式3的过程分解可以得出,这道题对学生的摩擦力方向判断难度有所拔高。

9.科学试卷分析 篇九

一、试题及检测成绩分析:

本次科学测试试题共设计填空、判断、选择、连线、实验、简答六种类型,内容涵盖了三至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集中体现了“关注科学概念、贴近学生生活、突出科学能力、体验探究过程、导向课堂教学”的基本精神。试题力图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采用文字、图表等多种方式呈现,重视了基础知识,尤其突出对重点内容的考查,同时借用改错或填表形式关注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三套试题比较客观全面地检查了不同年级不同层面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探究的能力水平。全县三年级人均分为62.73分,及格率为61.27%,优秀率为1.32%;四年级人均分为55.09分,及格率为49.29%,优秀率为1.18%;五年级人均分为52.26分,及格率为35.56%,优秀率为0.83%。从各年级抽样的试卷分析来看,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准确,科学概念的理解比较到位,但实验操作和简答部分问题比较多,反映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实验教学还比较薄弱,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二、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类为填空题,设计了大约10小题,均为20分,学生基本得分在16分左右,主要考查的是科学教材中最直接、最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覆盖面较广,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从答题情况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好。部分四年级学生把涉及到的“导体”与“绝缘体”的填空题没有答对,部分三年级学生把有关“胎生”与“卵生”的例子没有写对。

第二大类为判断题,大约有10小题,满分在14分左右,学生基本得分在10分以上,反映出学生对概念性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科学现象的判断正确率较高。对涉及到有关自然现象的错误判断,是由于学生平时不做相关模拟实验,没有养成有目的地观察自然现象的良好习惯,学生没有形成明确的表象。第三大类为选择题,均为8个小题,满分在21分到24分之间,学生基本得分在15分左右。选择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教学中缺少科学的类比和推理思维训练,加之对自然现象的分析不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不到位,学生盲目作出判断的较多。

第四大类为连线题,分值在10分左右,学生得分基本在7、8分左右,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第五大类为实验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结果的分析,实验材料与实验现象之间的联系判断,实验及其科学设计的水平和能力,所占分值三个年级相差较大,学生平均得分不过半,零分试卷也有出现。不论是三年级“测量水温的方法”还是五年级“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实验,由于试题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相应的难度,学生得分都不高。说明平时教学中许多实验教师只是讲一讲或者演示一下,没有按照教材的设计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教材的功能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造成学生的认识不够准确、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组织好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亲力亲为实验操作过程。此外,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还要关注实验的方法,更要让学生养成细致、认真的态度和习惯。

第六大类为简答题,分值在30分左右,学生得分基本在20分左右,以五年级三个简答题为例,第一题“举例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二题“微生物对人类有哪些功与过”许多学生没有答几句,两题满分16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得了几分,甚至有些学生得了零分。分析造成的原因主要有:学生审题不当,缺乏审题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对学生进行灵活的思维训练和有效的语言描述与交流;学生缺乏思维训练,解题时思维混乱,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综合分析来看,本次测试较好地反映了我县三至五年级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体现了任课教师专业素质的不平衡、实验条件的差异、领导的重视程度等主客观因素对科学教学的影响。

三、加强科学课教学的措施及建议:

1.潜心研读《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要吃透课标精神,准确把握新的教学理念,用以指导教学实践。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每一个活动,抓住教学的关键,突出教与学的重点,切实落实教学目标。2.要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尤其是要重视科学概念的教学。本次考试难度有所提高,但还是以基础题为主。从学生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还存在着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对一些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不能理解、不能把握,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重视科学概念的教学,明确把握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3.努力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解、讲授或者让学生“读”、“听”、“记”、“看”就可以实现的。也许对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的学习,用这样的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但是对于规律性知识、方法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往往需要通过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与感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对学生科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要关注科学学习水平,也要关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对科学概念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增长智慧、增强才干、学会创新的重要途径。

10.小学科学测试卷 篇十

一、 判断题:(15分)

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可以改变的。( )

2、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肯定是铁。( )

3、因为实验证明酱油、牛奶、酒精受热时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所以我们可以推断: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4、冬天多穿衣服后身体感觉暖和了,是因为衣服产生了很多热。( )

5、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

6、只要有合适的温度,绿豆种子就一定能发芽。( )

7、在面包上滴一滴碘酒,会变成蓝紫色,说明面包里含有蛋白质。( )

8、凸度越大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就越大。( )

9、地球自转的周期和公转的周期一样,都是24小时。( )

10、风车是专门用来测量风向的仪器。( )

11、放大镜具有放大、汇聚光线的作用,没有成像的作用。 ( )

1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四肢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4对足。( )

13、蚜虫喜欢吃草蛉,所以蚜虫是草蛉的天敌。( )

14、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 )

15、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

二、连线题:(将植物的各部分与它的作用连起来,共4分)

根 制造养料

茎 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叶 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固定植物

花 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

三、选择题:(30分)

1、我们背书包时总会感到书包对肩有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属于( )

A、弹力 B、重力 C、摩擦力 D、反冲力

2、下列物质中不是晶体的一组是( )。

A、食盐、砂糖 B、玻璃、珍珠 C、雪花、冰雹 D、宝石、铁丝

3、把两种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的是( )

A、沙和豆子 B、水和油 C、小苏打和醋 D、面粉和水

4、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将温度计浸入水中,没有碰到容器和底和壁

B、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C、读数时,视线和温度计液面相平

D、把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读数

5、根据下列布料具有的特点,适合做雨伞和雨披的是( )

A、防水性强,渗水性差

B、透气性强,透水性弱

C、透水性强,防水性差

D、吸水性强,防水性差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B、老师讲课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

C、钓鱼时大声说话,水中的鱼不会被吓跑,因为液体不会传播声音

D、用手敲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没看到桌面在振动,说明发声时不一定要振动

7、小明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并记录各自发现潮虫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你认为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湿干燥

8、“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证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公转的同时自转

9、下列四种情况中,最容易浮起来的是( )

A、把重50克、体积为100立方厘米的物体放在清水中

B、把重50克、体积为100立方厘米的物体放在菜油中

C、把重50克、体积为200立方厘米的物体放在清水中

D、把重50克、体积为200立方厘米的物体放在菜油中

10、白纸、黑纸、镜子三种物体,反射光的本领从强到弱依次是( )

A、白纸、黑纸、镜子 B、黑纸、白纸、镜子 C、镜子、白纸、黑纸

11、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 )

A、分解 B、风化 C、变质

12、一朵南瓜的雌花,它缺少了( )部分。

A、雄蕊 B、雌蕊 C、花瓣 D、花萼

13、我们制作的橡皮泥船,排开的水量大一些时,船装载的货物( )

A、多些 B、少些 C、不变 D、无法判断

14、极昼(极夜)现象与( )无关。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轴倾斜 D、月球公转

15、我国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光影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

A、日晷 B、浑天仪 C、滴漏 D、沙漏

16、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有些物质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C、烟花爆炸后消失于天际,说明物质会消失

D、物质变化实际上是物质在转换

17、科学家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他们的( )。

A、防敌的角 B、鼻子 C、嘴巴 D、胡须

18、下列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米饭变馊 C、蜡烛燃烧 D、铜钱变绿

19、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D、无法确定

四、填空题:(共33分)

1、单摆具有等时性。研究发现,摆动一次的时间,只由摆绳的长短来决定,不但跟摆动幅度的大小没有关系,而且跟摆锤的`轻重也没有关系:只要摆绳的长度一定,摆动一次的时间就一定。小华同学要做一个“钟摆”,几次实验的结果发现,在每分钟内舞动的次数均是52次左右。小华同学想把“钟摆”调整为每分钟摆动60次,则他可以采取的方法是改变 。

2、为了探究水分和阳光等条件对豌豆种子发芽的影响,小华同学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数量和品质相同的豌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下面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发芽情况如下:

(1) 比较甲组与乙组,或比较丙组与丁组,可得出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

(2) 要证明“阳光对种子发芽是否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装置中的_______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3、放大镜也叫___________,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4、像食盐、白糖等的颗粒都是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___________。

5、生物都是由我们清楚地观察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它们是洋葱的___________。

6、米饭中有一种叫做米饭中的这种物质遇到碘酒会变成___________色。

7、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常见如___________等。

8、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看到的范围 。

9、 由于煤、石油等的化石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使空气中的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10、生物学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 。

五、简答题(18分)

1、以铁生锈是一种 变化。(8分)

2、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至少分别举三种)。(5分)

11.四上科学试卷 篇十一

尝试一:“写什么”和“怎么写”谁主沉浮

第一次磨课开始了。通过讨论,大家一致通过,“写什么”一笔带过,重点落在“怎么写”上。三位老师从两篇例文的不同教学方法入手,由点到面,着重指导技法,写好同一类的物品。思路一:以电脑为例,学第一篇例文《小闹钟的自述》,让学生学会写电器;思路二:以扫帚为例,学《小溪流的自述》,让学生学会写教室里的物品;思路三:两篇一起学,放手让学生写一件熟悉的物品。

第一遍试教下来,我们听者着急,上课者更着急。课堂上学生被动说电脑、写电脑,无兴趣、无激情,再加上学生对电脑的构造很难准确表达,写出来的文章语言单调,缺乏吸引力。整个课堂感觉充斥着写作技巧的指导,缺乏儿童的童真、童趣。

尝试二:“技法多”“童趣少”如何改观

第二次磨课开始了。面对不成功的尝试,我们开始寻找失败的原因和新的对策。像电脑这一类的电器,是学生不够熟悉的,也是很难表述的,看来内容得换,就换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吧,如玩具等;重点指导写一种物品,看似教会学生写细致生动,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缺乏创意,看来该放手让学生写,在学生习作后作重点指导,可避免这一问题。新的思路形成了:思路一:学第一篇例文《小闹钟的自述》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通过观察心爱的物品说一说,然后介绍某个方面;思路二:学《小溪流的自述》后,教师出示一把扫帚,让学生观察练说,再展开想象,写一写扫帚的遭遇;思路三:学完例文后,出示大树的图片,让学生想象大树的内心,通过口头自述,指导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第二次尝试也结束了,效果仍然不满意。写心爱的物品,学生有些兴趣,但主要是以观察为主,没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写扫帚,只是出示了一把平平常常的扫帚,观察、想象很平常,写出来的文章也很平常;写大树,更是与学生离得远,无法引起共鸣。问题出在哪儿呢?

尝试三:从“有我”到“无我”

大家仍在反思,仍在琢磨,似乎一定要找到一条真正回家的路。有的说,还是以大树为例,出现各种各样的树,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其实这条路是走得通的,但我们当时还没能走出误区,信心不足;有的说,还是写书包吧,这是学生的随身之物,学生有感情,有话写。有的说,我们重写扫帚吧,两把扫帚比较着试试看,一听构思,行!就这样上。

结果,一举成功!

这堂课上,老师带着学生学例文后,拿出了一把新扫帚,让学生帮这位不会说话的扫帚小姐介绍自己。学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展开适当的想象,将扫帚的外形介绍得较为生动有趣,教师则借机指导叙述要有条理。听:“我是一位美丽的扫把小姐,头上长着又密又长的红头发,就像一丛草,红通通的脸蛋上长着两个小眼睛。‘眼’不可貌相,它的作用可大了!如果没有它们,我的头发就会七零八落;更重要的是,我的眼睛虽小,视力却是3.0,地上的一点小碎屑都休想逃过我的眼睛……”接着,老师拿出了一把扫帚,告诉学生:两个月后,这把扫帚就变成了现在的模样,让学生看了一段同学伤害扫帚的录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拿出笔来替扫帚小姐“控诉”一下。学生自然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感而发了。看:“那一天,是我永远忘记不了的日子。放学后,扫楼梯的两个同学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一位同学败下阵来,却又不甘示弱,一把操起我,狂舞着向对手冲去,对手也拿着一把扫帚,剑一样向我刺来。‘啪!’ 我的脸皮立即被刺破了,几乎昏了过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个同学立即又发出了‘破空寒冰砍’,又是“啪”的一声,我苗条的身子一下子被撞断了……”

【教学反思】回顾我们的教研之路,我想:要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回归本真,真正踏上回家之路,我们必须记住两点:

1. “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已经储备了很多关于“写什么”的积蓄,问题是在我们的习作课堂里能否提供一个相对集中的话题,从而通过各种方法积极地唤起学生的储备。因而,“写什么”即文章的内容是第一位的。至于“怎么写”即用怎样的形式来写,那要看对何人表达,在何种场合表达,为达到何种目的而表达,不必刻意去“包装”。

2. 教师“有童心”比“讲技巧”更重要。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在第三次试上的作文课上,教师的教学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心灵,面对漂亮的扫帚小姐他们禁不住赞美;而面对面目全非的扫帚小姐,他们同样生气、难过。在他们有话要说,有情要诉的情况下趁热打铁,让他们动笔写自然水到渠成了。

这样,当写作与自己的生活世界完全融为一体时,写作就是生活,而生活就变为写作了。所以,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生命状态和精神自由,追寻一种儿童精神。我们的教师具备童心非常重要,因为童心闪烁真诚,童心引领发现,童心诱发灵感,童心升华情趣,童心会使教师时时充满童趣,时刻理解关注孩子。

【同伴点评】纵观这次课题研究活动,虽然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败有荣,但对于老师们来说,付出值得,收获颇多。尤其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中,真正明白了只要我们的教师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创造各种条件和机遇,便能激发儿童的潜质,擦亮他们尘封未启的“天使之眼”,教会他们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用自己的童眼、童心去感受、去爱憎、去感动,产生倾诉的愿望,从而写出一篇篇感人的作文,描绘他们美好的童年。

12.四上科学试卷 篇十二

1“四上”单位信息化发展特点

1.1 信息化基础建设日趋完善

1.1.1 计算机使用基本实现全覆盖

全市6 744家“四上”单位中,99.6%的单位在生产经营中使用了计算机,计算机拥有覆盖率较2014年提高0.6个百分点。“四上”单位共拥有计算机42.3万台,平均每百家企业拥有计算机6 266台,较2014年增加294台,增幅达4.9%。

1.1.2 互联网接入基本实现全覆盖

99.6%的“四上”单位使用互联网,比2014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98.5%的企业通过宽带连接互联网,比2014年提高2.5个百分点。

1.1.3 企业信息技术人员大幅增加

调查显示,有信息技术人员的企业占所有“四上”单位的88.2%,比2014年提高3.8个百分点。“四上”单位拥有信息技术人员4.23万人,平均每百家企业拥信息技术人员627人,较2014年增加147人,增幅达30.6%。信息技术人员占“四上”单位从业人员比重达3.0%,较2014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信息技术人员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四上”单位信息技术人员平均水平。

1.1.4 大型企业网站拥有率最高

调查显示:有4 265家企业拥有网站,网站拥有率达63.2%。从规模看,大型企业网站拥有率最高,达94%,中、小、微企业的拥有率分别为71.7%、61.6%、41.5%。分行业看,网站拥有率最高的是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达92.2%;其次较高的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8.5%)、教育(83.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78.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71.1%)。

1.2 信息化投入结构日趋优化

1.2.1 信息化投入大幅增加

调查显示,“四上”单位2015年信息化投入84.16亿元,比2014年增加13.85亿元,增长幅度达19.7%。

1.2.2 信息化投入以一次性硬件投入为主,一次性软件投入为辅

2015年信息化一次性投入金额达60.67亿元,占“四上”单位信息化投入总额的72.1%。其中一次性硬件投入43.93亿元,占“四上”单位信息化投入总额的52.2%;一次性软件投入16.74亿元,占“四上”单位信息化投入总额的19.9%。“四上”单位信息化日常运营维护投入达23.49亿元,占“四上”单位信息化投入总额的27.9%。从信息化投入构成的变化来看,一次性软件投入占“四上”单位信息化投入总额的比重较2014年增加5.4个百分点,表明“四上”单位在一次性软件方面的信息化投入进一步增加,信息化投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1.3 互联网应用日趋多元化

1.3.1“互联网+”更多、更广地参与企业活动

随着信息化发展的大力推进,“互联网+”发展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拥抱互联网。调查显示:99.6%的企业有通过互联网开展活动,比2014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93.3%的“四上”单位使用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在企业互联网应用中使用最为广泛。其次,“四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开展较多的活动有网上银行、从政府机构获取信息、了解商品和服务的信息、对内对外招聘,占“四上”单位的比重分别为76%、62.2%、60.9%、49.8%。另外,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互联网来发布信息或即时消息、提供客户服务、与政府机构互动、进行员工培训等,参与的“四上”单位占比分别为39.5%、37.5%、30.4%、29.7%。

1.3.2 大型企业“互联网+”的比重更高、形式更加多样

从单位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活动差异较大。调查的13种通过互联网开展的活动,有10种活动大型企业参与单位比重超过45%,远高于其他规模企业。除收发电子邮件、使用网上银行外,大型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活动较多的是对外或者对内招聘(78.1%)、从政府机构获取信息(76.4%)、了解商品和服务信息(70.0%)、发布信息或即时消息(70.0%),分别高于全市“四上”单位参与单位比重28.3、14.2、9.1、30.5个百分点。另外大型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较多的活动有:提供客户服务(54.5%)、员工培训(53.6%)、拨打互联网电话或召开视频会议(49.8%)、与政府机构互动(45.1%),其中大型企业拨打互联网电话或召开视频会议的单位比重高于全市“四上”单位比重28.5个百分点。

1.3.3 互联网广告等新兴网络宣传推广方式越来越受企业青睐

在宣传推广方面,企业的互联网意识日益增强,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的“四上”单位比重高达89.8%,比2014年提高3.3个百分点。企业通过互联网宣传和推广方式越来越多样和分散,采取独立网站进行宣传的企业占“四上”单位总数比重最高,达43.0%,不到通过互联网宣传和推广企业的一半;其次是通过电子邮件和互联网广告进行宣传推广,占比分别为34.7%和31.6%。与2014年比较看,采用独立网站和电子邮件等传统方式进行宣传推广的“四上”单位比重略有下滑,比2014年分别下降1.1和0.4个百分点;互联网广告、社交网络或即时通讯社交工具、搜索引擎等新兴网络宣传推广方式越来越受“四上”单位的青睐,采用其进行宣传推广的“四上”单位比重分别比2014年提高1.7、3.0和2.9个百分点。

1.4 电子商务活动日趋活跃

1.4.1 电子商务交易额大幅增长

2015年,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四上”单位有859家,比2014年增加89家。其中开展电子商务销售的企业588家、电子商务采购的企业511家,占全部“四上”单位的比重分别为8.7%、7.6%。2015年“四上”单位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为406.88亿元,比2014年增长57.5%。其中:电子商务销售额为401.51亿元,同比增长92.0%;电子商务采购额为412.24亿元,同比增长34.1%。

1.4.2 批发零售业电子商务销售额最多,建筑业电子商务采购额最多

当前,电子商务销售和采购活动已经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电子商务销售额最大,达285.64亿元,同比增长176.3%,占全部电子商务销售额的71.1%;其次是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子商务销售额分别为49.53亿元、27.21亿元、27.15亿元;建筑业电子商务采购额最大,达到307.04亿元,同比增长70.8%,占全部电子商务采购额的74.5%,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电子商务采购额分别为62.61亿元和19.58亿元。

1.4.3 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是“四上”单位电子商务交易主力军

调查显示,“四上”单位中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交易的比重更高。大型企业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247.60亿元,占“四上”单位电子商务销售额的61.7%,比2014年增长160.9%;实现电子商务采购额322.77亿元,占“四上”单位电子商务采购额的78.3%,比2014年增长63.5%。国有企业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275.66亿元,占“四上”单位电子商务销售额的68.66%,比2014年增长190.5%;实现电子商务采购额345.75亿元,占“四上”单位电子商务采购额的83.87%,比2014年增长48.1%。

单位:%

1.5 信息化管理内部差异明显

1.5.1 单位规模与信息化程度呈正相关

从表1中可以看到,无论是财务、购销存、生产制造管理,还是物流配送、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管理,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信息化管理的程度也随之提高,大、中型企业(单位)在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程度普遍高于小、微企业(单位)。

1.5.2 企业财务管理环节信息化程度最高

在被调查企业中,财务管理环节的信息化程度达到89.3%,明显高于其他环节。这说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环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核心。除财务管理外,购销存、人力资源和客户关系的信息化程度也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分别为46.6%、36.6%和35.7%。

1.5.3 不同行业间信息化管理的侧重点不同

分行业看,除财务管理外,制造业企业购销存和生产制造环节信息化程度较高,分别为53.4%和34.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与建筑业的信息化侧重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分别为55.3%和51.8%;批发和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信息化管理主要用于购销存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应用购销存管理的“四上”单位占比分别达到71.1%和57.8%,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的“四上”单位占比分别达到43.0%和42.0%,此外,住宿和餐饮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化程度也较高,占42.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信息化管理侧重于物流配送,使用的企业高达40.7%,其他服务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也达到44.4%。

2“四上”单位信息化发展存在问题

2.1 信息化投入偏少

2015年,“四上”单位信息化投入仅占营业收入的0.5%。除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个行业大类信息化投入超过营业收入的1%外,其余13个行业大类信息化投入明显偏低,特别是采矿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信息化投入仅占各自行业营业收入的0.3%、0.3%和0.2%,远低于全市“四上”单位信息化投入平均水平。

2.2 业务与互联网融合度不高

“四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开展的活动仍以收发电子邮件、使用网上银行、了解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从政府机构获取信息等信息交换和获取应用为主,单位没有主动的融入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单位业务与互联网融合度较高的,如:提供客户服务、在线提供产品、发布消息或即时消息、员工培训等活动应用的“四上”单位比例不高,均低于“四上”单位总数的40%。特别是占“四上”单位总量70%的小微企业(单位)多项互联网活动应用比例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比较近两年“四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开展活动的占比情况发现,应用各项活动的“四上”单位占全市“四上”单位总数的比重变动极小,“四上”单位业务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进展缓慢。

2.3 信息化管理程度偏低

除财务管理外,“四上”单位应用信息化参与购销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单位比重均不到40%,应用生产制造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的“四上”单位比重更低,不足20%。信息化管理多侧重于单位经营的某个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多数企业没有实现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的改造,难以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最大效能。

3 加快单位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单位信息化发展的因素之一,也是很多单位信息化建设缓慢主要原因。单位信息化建设必须对信息化技术、生产管理、资金投入等进行可行性研究,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以市场筹资、银行间接融资、引进外资、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拓宽单位融资渠道,提高单位直接融资比重,降低单位信息化发展的融资成本;政府方面应继续落实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加大财政对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投入,减轻企业税负,加强宏观调控,利用相关扶持政策等,缓解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推进单位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3.2 提高单位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识

信息化能够支撑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其创新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渗透和运用,深刻改变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开拓出诸如软件业、科技咨询业、数字出版业、会展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等新领域、新业态。信息技术在采购、库存、订单、配送、洽谈、支付和结算等领域的应用,有助于企业实现生产管理、客户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促进商业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当前,单位要加强对单位领导者的信息化教育培训,树立行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标兵,加强单位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交流,让单位了解和看到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带来的效益,政府要做好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政策、技术、人才支持服务,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氛围。

3.3 推动单位“互联网+”融合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互联网+”产业模式不断涌现。推动单位“互联网+”融合发展,需要不断地提升单位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鼓励单位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仓储物流、运营管理等环节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推广运用互联网发展的成功案例,不断探索单位“互联网+”应用创新与发展路径。鼓励单位利用“互联网+”,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鼓励单位创新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增量;鼓励单位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提高单位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摘要: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信息化程度是地方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本文通过分析长沙“四上”单位信息化发展情况表明:长沙“四上”单位信息化基础建设日趋完善、信息化投入结构日趋优化、互联网应用日趋多元化、电子商务活动日趋活跃、信息化管理内部差异明显,仍然存在信息化投入偏少、业务与互联网融合度不高、信息化管理程度偏低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化投入,来提高单位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识,推动单位“互联网+”融合发展。

关键词:“四上”单位,信息化,互联网,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胡少维,高俊衡.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分析及趋势判断[J].中国经济信息,2004(6).

[2]徐永刚.杭州服务业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10(8).

[3]冯晨晶.浅析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5(18).

上一篇:输液反应的处理方法下一篇:养护工程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