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总结讲话

2024-11-12

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总结讲话(9篇)

1.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总结讲话 篇一

在2012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XXX

(2012年2月9日)同志们:

这次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仍然按照这几年的惯例,三会统筹安排,时间紧凑、内容充实。XX副省长作的重要讲话,对2011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对国发[2012]2号文件作了精准的解读,为我们做好2012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孟仁厅长的工作报告求真务实、分析深刻、任务明确、措施有力,大家在分组讨论中一致赞同厅党委提出的2012年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和任务,会议取得了预期效果。在会议即将结束之前,我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准确判断、增强信心

这次会议根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2012年经济工作的部署,结合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和我省实际,深入分析了当前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在新形势下我省交通运输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要紧紧围绕“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的总要求,以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为主线,努力实现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稳定发展、协调发展、高效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为全省加快发展、创造“贵州速度”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保障。

今年我省经济形势总体仍将保持上升势头,但由于我省经济发展类型属于投资拉动型,发展速度受投资额度影响明显,特别是国家明确今年国家基础性投资倾向于扶持中小企业,对于交通建设投入将有所控制,金融政策放宽的空间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的问题仍很突出,多年来我省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现阶段高位上升的空间受压打紧。根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这次会议对当前我省交通运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客观深入的分析。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困难和问题,又要增强信心,特别是针对资金、土地等根本性制约因素,周全考虑应对措施,做实做细准备工作,始终保持能快则快、稳中求进的发展状态,从全局高度和长远角度认识我省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

动态眼光和辩证思维认识交通运输发展环境的变化,善于把握规律,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创先争优。特别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贵州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继续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推进交通运输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效打破交通瓶颈制约。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发〔2012〕2号《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这次会议精神上来,认清形势,增强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的信心。

二、把握原则、明确基调、稳中求进

贯彻落实好厅党委提出的今年交通运输工作总体要求,关键是紧紧围绕“五个把握、五个坚持”,落实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就是要把握好“以人为本”原则,坚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握好“能快则快”的原则,坚持把投资放在首位;把握好“协调发展”原则,坚持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把握好“安全稳定”原则,坚持速度、质量、廉政、安全同步发展;把握好“共谋发展”的原则,坚持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政府。

围绕以上总体要求,会议提出了2012年必须统筹推进的八项工作: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完成三个“6”、三个“100%”、两项工程;把破解水运瓶颈作为奋斗目标,努力实现交通运输平衡发展;把精细化管理作为提高养护水平和抓好质量安全的常态手段,实现有路必养;把解决资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群策群力筹资融资;把法制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促进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把交通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的主攻方向,进一步提高效率;把增强行业软实力作为重要抓手,树立良好的交通形象;把党的建设作为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坚决把好廉政关。这八项工作既是目标,也是要求,更是措施。全力以赴抓好这八项工作,就是落实“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具体部署。

三、结合实际、全面部署、强化保障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各地各单位要切实吃透会议精神,结合实际部署工作,通过三个保障实现既定目标任务。

一是坚持建设为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省交通基础设施还要进一步加快建设,全力以赴,适度超前,才能努力缓解交通瓶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有效适

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对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需要,改善影响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和提升生活质量的交通运输状况。要把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坚持民生为先的根本举措,同时注重建设质量和效益、规模和结构的协调推进。

二是坚持安全为本。把安全发展置于交通运输建设、养护、运输、管理的全过程,不断夯实安全工作基础。要继续完善安全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坚持廉政为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廉政是执政之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好头,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不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私利,不犯原则性错误,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省交通运输事业健康发展,才对得起党和人民的培养。

四、着眼当前、把握重点、抓好开局

一是全力确保“开门红”。一年之计在于春。完成工作任务关键要开好局、起好步。要继续发扬2011年开年的做法,以项目作为主要抓手,把省委、省政府下达的投资计划指标分季度、分月的完成数都逐一落实到项目,做到责任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特别是统筹安排好资金调度,满足建设进度对资金的需求,通过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和省财政资金支持、落实银行贷款、利用多种金融产品等办法,确保投资任务实现开门红。

二是有始有终保春运。“春运”开始至今,我省公路、水路运输任务十分繁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春运”组织开展较为有序,但还不能松劲,还要继续抓好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确保完成春运任务。

同志们,作为实现我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我们交通运输人倍感自豪。厅党委总结了四句话与全省交通运输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共勉:肩负使命讲政治、关注民生讲成效、规范服务讲文明、以诚相处讲感情。在贵州发展的新时期,让我们凝心聚力,按照“四讲”要求,朝着新的远大目标快步迈进!

最后,祝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谢谢!

2.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总结讲话 篇二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全省确保实现“双一”目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全国农业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全省上半年畜牧工作,部署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任务。刚才吕维峰副省长就如何推动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做了重要讲话,使我们今后的工作思路、任务目标、工作重点更加明确,发展畜牧业的干劲更足,各地一定要认真传达贯彻吕维峰副省长讲话精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省畜牧业的形势和下一阶段的任务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强化措施,积极应对,上半年初步扭转了畜牧业下滑的局面

今年上半年,因生鲜乳价格机制不顺,生猪市场大幅波动,全省奶牛和生猪两大产业十分低迷。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采取积极有效措,努力克服生猪、奶业价格与效益双低等诸多不利因素,目前生猪和奶牛两大产业初步走出低迷期,牛奶和生猪价格均有所上涨;肉牛、肉羊和家禽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规模养殖比重较快上升,龙头企业建设方兴未艾,整个产业在深度调整中孕育生机,转型步伐加快。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统计,上半年全省猪牛羊禽肉产量103万吨,同比增长5.1%,禽蛋产量66万吨,同比增长8.8%,牛奶产量212万吨,同比增长1.3%。

上半年我们采取主要措施有:

1.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奶牛和生猪产业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一是完善生鲜乳定价机制。今年上半年,针对全省奶业发展极为艰难的形势,省政府高度重视,栗战书省长、杜家毫副省长多次批示,省政府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对策。省局先后派出4个调研组深入近30个县(市)进行调研,向省政府提出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生乳收购价格管理机制的建议。7月1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生鲜乳收购价格管理的通知》,实行政府指导价与参考价并行的管理机制,并已在双城、富裕、肇东和农垦牡丹江分局开展试点工作。7月1日,省局又发布了第三季度机械化榨乳的生乳(脂肪3.1%、蛋白2.8%)交易参考价格(中准价格3.27元/千克,上浮不高于15%,下浮不超过10%)。受此措施影响,近期牛奶价格有所回升,目前奶牛饲养效益恢复到平衡点以上。二是大力开拓生猪中远期市场。针对生猪价格和效益双低的实际,我局按省政府部署,在省内外广泛调研基础上,大力推进生猪中远期交易,积极探索创新生猪定价机制,拓宽生猪销售渠道。6月中旬,吕维峰副省长专赴重庆、湖南考察生猪中远期电子交易市场情况。省局先后两次对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湖南御邦大宗农产品交易所和苏州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国内三家生猪中远期交易平台进行了考察调研,并与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全省生猪中远期交易市场建设工作,在望奎县先行试点取得成功基础上,重点在全省16个养猪大县推广中远期交易。截至目前,全省在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已开户128户,其中挂牌交易的5户,在生猪“先卖后养”、农户稳定增收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三是各地出台各种扶持政策措施,千方百计稳定奶牛和生猪生产。如齐齐哈尔市近期设立了专项资金2 500万元,扶持奶牛产业发展;牡丹江市今年投入500万元,用于乳肉兼用牛基地建设;农垦总局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两牛一猪”养殖小区建设等等。受各种政策的推动和市场波动周期影响,目前生猪价格已恢复到11.81元/千克,猪粮比也恢复到6.65左右的水平上,生鲜乳价格近期也有所回升。预计下半年,奶牛和生猪两大品种价格和效益将稳步回升,步入理性发展的轨道上。

2.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了全省动物疫情保持稳定

一是全省上下扎实推进畜禽防疫工作。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逐级落实防控责任制,建立疫病防控常态化管理机制,做好强制免疫、疫情监测、消毒灭源、检疫监督。全省上下组成多个督导组进行检查,做到了“集中免疫全覆盖,补免工作保常态”,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同时各地不断增加基层防疫人员补贴资金,调动了人员积极性,保证了“真苗真打真有效”,促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加强以动物防疫为主的服务体系建设,上半年全省新建23个新建乡镇兽医站,改建38个县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基层防疫体系更加健全。三是建立“三带”,加大了边境地区疫情防控力度。建立动物疫病监测带,做好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切实做到“早发现、快报告、严处置”;建立了动物疫病免疫带,提高了易感动物的抵抗力;组织了边境地区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强制免疫工作,优先保障强制免疫和常规免疫疫苗需要,使畜禽始终处于免疫保护状态,构筑了有效的畜禽免疫保护屏障。建立了动物饲养隔离带,降低易感动物感染机率。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科学有效地防范了俄罗斯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亚洲Ⅰ型口蹄疫、非洲猪瘟等疫情的传入,持续保持了边境地区的重大动物疫情稳定。

3. 从产业和产品安全入手,大力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全省上下共同开展了生鲜乳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全省上下的努力,截止5月末,全省生乳收购站清理整顿工作全部完成,流动收奶点全部取缔。全省3 156个生乳收购站全部持证经营,核发准运证明1 084个。生乳收购站机械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上半年监测生乳200批次,飞行抽检60批次,对三聚氰胺、β-内酰胺酶等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监测,合格率为100%。二是开展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开展了饲料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饲料执法人员3 000余人次,检查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养殖场(户)4 000多个,查处违法生产经营企业100多个,没收非法产品40多吨。上半年,完成国家抽检任务740批,占全年任务量的70.5%,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7.6%,高于全国平均合格率4.2个百分点,饲料中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违禁品为零检出。三是加强对兽药生产经营活动监管。启动兽药经营质量规范工作,省局先后印发了《黑龙江省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检查验收办法》、《2010年黑龙江省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并在2市6县(市)先行试点,各地市也积极配合,强化兽药抽检和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上半年,完成兽药质量监督抽检514批,合格率为96.3%,比去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完成动物产品兽药残留抽检290批,合格率为100%。

4. 以规模化、标准化为突破口,积极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

一是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国家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改扩建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00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75个。认真落实《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和《黑龙江省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申请省财政7 000万元,用于规模场建设贷款贴息,今年计划新建改(扩)建2 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1 420个,新建改(扩)建150头以上奶牛规模场430个,目前各地正在积极组织实施。贯彻落实省政府《黑龙江省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程序管理办法》,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工作,预计8月末,全省可完成首次规模场(小区)备案。二是标准化水平得以提升。今年是我省的畜牧标准化推进年,年初我们制定下发了《2010年黑龙江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方案》,通过筛选论证,上报93个畜禽养殖场作为2010年全省参加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的单位。完善省级畜牧标准化管理工作,组织专家制定地方标准6项。推广TMR全混日粮饲喂、青黄贮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标准化养殖比例达到6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三是提高良种化水平。按农业部要求,今年改扩建奶牛原良种场4个,种羊场1个。对12个县57万头生猪给予良种补贴,对8个县2 000只绵羊给予良种补贴;对82个县的122.6万头奶牛实施冻精补贴。建设了90个生猪供精单位和860个生猪人工授精服务站点,生猪良种化水平和种公猪利用率大大提高。四是加快产业化进程。各地纷纷加大招商引联力度,加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承德磁源矿业集团投资6.2亿元的添康无抗生猪屠宰加工及饲料加工项目落户望奎;贝因美乳业集团投资6亿元年产5万吨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三期项目开工;雨润集团在兰西投资3.5亿元,建设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每年可实现利税1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 500人,带动全县人均增收500元。

5. 继续抓好草原保护和饲料生产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一是大力发展苜蓿产业。深入落实省委吉炳轩书记关于种植优质牧草、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指示精神,在甘南县落实紫花苜蓿种植实验田1 280亩,在青冈、兰西县落实紫花苜蓿种子田2万亩。牡丹江市苜蓿种植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全市种植紫花苜蓿2万亩,计划到2012年达到30万亩。二是抓好青贮玉米种植。全省专用型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82万亩,比年初计划增加2万亩;初步落实国家青黄贮农机机械补贴资金1 500万元,向省财政争取进口青贮农机机械补贴资金900万元,目前正在组织实施。三是加快饲料产业改造升级。鼓励支持饲料企业技改和扩张,优化产品结构,饲料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从2009年开始,我局提升饲料企业设立条件,促进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加之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目前全省饲料生产企业由869家减少到600余家。上半年,全省饲料总产量257.3万吨,同比增长1.8%。全省年产1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0%。饲料工业实现产值79.1亿元,同比增长1.5%。四是加大草原保护力度。推进草原禁牧,禁牧面积2 850万亩;治理“三化”草原160万亩,完成全年任务的64%。加强草原鼠虫害监测和防治,防治草原鼠害106万亩;防治草原虫害36.2万亩;做好草原防火工作,上半年,由于措施积极,防控有力,全省草原防火首次实现零火警,为保护草原生态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二、分析问题,查找不足,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在产业转型调整的艰难时期,我们更要深入分析产业发展的形势,发现存在的问题,考虑如何去解决,也要及时查找我们自身工作的不足,及时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在产业发展上,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猪产业波动幅度较大。近几年,生猪产业市场波动愈演愈烈,波动幅度和波动频率不断加大,上半年我省生猪产业也基本处于低谷状态,目前刚刚有所缓解。分析原因,有全球经济环境、消费量有所下降影响,猪肉消费是刚性需求,弹性系数小,生产与市场没有形成对接机制,导致供销关系失衡,价格下跌。另一方面,缺乏完善信息网络体系来指导生猪产业的生产,是生猪产业波动频繁的一个原因,这也是我们下步着急要解决的问题,要完善的重点工作。

二是奶业发展中,价格拉动不利是主要制约因素,上半年我省奶价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奶牛生产下滑;第三方检测体系尚未健全,奶农组织化程度低也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目前我省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链条。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虽已健全,但加工企业仍处强势状态,加上没有公平公正的第三方检测体系支撑,奶质问题也由企业单方检测,导致奶农的利益得不到维护和保证。这些问题,省委省政府已有了明确指示,相关政策也已出台,需要我们畜牧部门,积极沟通相关部门及政府主要领导,努力协调解决。

三是“两个千万”工程推进缓慢。新的一届省政府从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提出了“两个千万”工程规划,目标明确,必须强力推进。但有些地方工作力度不够,理解不到位,政府执行力弱,贯彻落实的措施乏力。另外,目前确保产业发展的三个安全(防疫、食品、生态与草原防火)面临严重挑战,必须引起全省上下高度重视。

四是投入不足的问题仍制约着产业健康发展。尽管几年来国家和省里对畜牧业投入有所增加,但远未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金融贷款服务业滞后,贷款难,利率高,门槛高的问题仍很突出。

下半年,我们要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确保“双一”目标实现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政府专题会议及全国农业厅局长会议精神,全省上下采取强硬措施,以促进畜牧业稳步增长,打造质量效益型现代产业,确保农民增收为主线,坚定“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稳定,确保不发生畜产品安全事件,确保草原防火安全”为目标不动摇,坚持做到工作不松懈,力度不减弱,措施不减少,逐项措施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其工作重点,要围绕强基础、调结构、扩市场、提效益、保发展展开。强基础,就是针对基础薄弱、手段落后、环境欠佳、素质不高的不利因素,通过改革创新、增加投入、科技注入、完善服务等办法,夯实发展基础,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发展活力,创新发展理念,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调结构,就是要把结构调整做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总抓手,针对现存的布局不合理、品种不优化、产品不叫响的实际,把横向调结构、内部调品种、纵向调品质做为一项紧迫工作,尽快调出质量、调出效益、调出竞争力。通过畜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扩市场,就是依据全省产业规划与生产实际,在有效增加肉蛋奶等省内市场必需品的平稳、充裕供应基础上,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继续推进生猪中远期电子交易,抓住对俄出口生猪的有利机会,提高我省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变产业优势为市场优势,推动畜牧经济持续、稳定、快速、高效发展。提效益,就是继续完善生鲜乳价格机制,努力将生猪、奶牛等主要畜主品价格提升至合理水平,切实提高各品种及全行业的比较效益,让农牧民和经营者得到实惠,保护其生产经营和投入积极性。保发展,就是要千方百计完成年初既定的发展目标,使畜牧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为“双一”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力争到年末,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2%、5%和15%;畜牧业产值增长10%。

三、把握重点,真抓实干,努力确保产业稳步发展

1. 大力实施“两个千万”工程,推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

各地要采取超常规措施,确保2010年“两个千万”目标顺利实现。要大力推广规模化养殖。推进贯彻《黑龙江省畜禽养殖场(小区)规模标准和备案程序规定》,到年底全省要新建改(扩)建2 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1 387个,150头以上奶牛规模场430个,把规模养殖比重再提高2个百分点。要努力提升标准化水平。实行良种良法良料配套,落出口猪肉的七个指定省份之一,各地抓住有力契机,加强与湖南御邦大宗农产品交易所合作,打造对俄畜产品出口基地。

2. 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全面抓好奶价和耳标统计两项重点工作

一是扎实做好生鲜乳购销价格管理的组织实施。黑政办[2010]31号文件出台后,一些市县迅速行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生鲜乳购销价格秩序。各地要认真研究,吃透黑政办发[2010]31号文件精神,有效落实这项惠农政策,各地要打好这场生鲜乳购销价格的攻坚战,把当前第三季度生鲜乳购销价格的调整做为工作的重之重来抓,要抓紧抓好抓实,为第四季度生鲜乳购销价格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要力争在年底前,实现我省奶牛全年自然增长12.5%的目标,彻底摆脱对我省奶业发展不利的阴霾。二是抓好奶牛生猪耳标佩戴和统计工作。依据《畜牧法》和《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对奶牛和生猪佩戴耳标,对其进行标识,以便对免疫、繁育以及生产进行管理。前几天,省局下发了统计奶牛耳标数量的明传电报,各地要认真落实此项工作,共同努力把奶牛和生猪耳标数量搞准,为向上争取政策,为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做好基础工作。近日,省局成立了15个工作组,分别对13地市和农垦、森工系统分片负责,下半年将全面深入全省所有市县,重点推进生鲜乳交易价格和耳标统计工作进行督导核实,确保三季度生鲜乳价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奶业实现平稳发展;到8月份准确掌握耳标数量,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各地要以这次牲畜佩戴耳标工作为契机,把畜牧业信息化建设推进一步。要抓住电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三网融合的契机,强化省级信息中心建设,完善市县信息中心建设,构建三级信息采集体系,为全省畜牧产业发展提供准确、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3. 扎实开展疫病防控和投入品安全工作,确保产业和产品安全

一是做好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坚决贯彻动物防疫工作的24字方针,常态化的抓好动物防疫,确保重大疫病防疫密度100%。下半年,全省将继续组织开展集中强制免疫工作和补免工作,动物免疫确保“五个不漏”,强化免疫效果和疫情监测,强化对省外引种的审批和管理,坚决防止外疫传入,完善动物疫情报告制度,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继续开展牲畜布病和奶牛结核病检疫净化,抓好边境地区防控。省政府将和各地签定新一轮(2010—2013)动物防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各地要积极推进官方兽医、执业兽医和乡村兽医制度建设,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二是加快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建设步伐。为把住生鲜乳入厂最后一道质量安全关,推进第三方检测体系建设,继续在全省30个市(县、区)开展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工作。三是强化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从源头上确保畜产品安全。

4. 强化饲草饲料及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资源科技支撑

加大打击非法开垦草原的力度,坚决刹住私开乱垦草原的歪风;以国家扶持草原改良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快西部“三化”草原治理步伐;继续抓好秋季青、黄贮工作;以抓龙头企业带动苜蓿生产基地发展为重点,通过补贴苜蓿种子、补贴新购置收获加工机械设备、加强苜蓿田间水利设施建设等,逐步扩大苜蓿种植面积;抓好秋季草原防火工作,确保草原防火项目检查和鸡西草原防火物资站(库)项目建设等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搞好鼠虫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草原鼠虫害对牧草造成的损失;严格征占用草原建设项目审核审批,保护宝贵的草原资源。以推进饲料专项整治行动、强化饲料法规培训为重点,推进企业联营联合,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构建现代饲料产业体系;强化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争到年末,全省饲料产量达到650万吨,同比增长3.2%;饲料工业实现产值190亿元,同比增长8.5%;饲料产品质量抽检总体合格率93%以上,杜绝发生三聚氰胺等重大饲料质量安全及污染事件。通过草原保护和饲料工业发展,为畜牧饲料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和“两个千万”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物质支撑。要求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技推广工程,以“三进五到位”为载体,组织专家及科技人员深入乡村、深入农户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支撑。

另外,再强调一下项目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各级部门对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专项审计、检查、督导工作的伸入开展,各类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一是前期工作不扎实,项目进度缓慢。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可行性报告的编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报告严重脱离实际。待项目批复立项后,往往因手续不完备、建设内容需要调整等原因导致项目迟迟不能开工,比如2009年第三批扩大内需项目中,全省共有六个以畜牧为主农产品质检站项目,就有两个建设单位因前期工作准备不够充分,导致项目不能按时开工,第四批扩大内需畜禽良种工程项目中,有两个建设单位因建设地点变更,需重新向农业部报送可研审批而不能开工,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二是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多数项目建设会计人员不熟悉有关制度,把基建资金当作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和核算,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致使项目资金经常被挤占挪用。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监理单位没有履行应尽的职责,财务部门也未进行严格审核,使某些超建设内容、超概算甚至计划外建设内容也给予了资金支付,个别单位甚至出现大额使用现金以及白条入帐等,严重违反农业基本建设财经法规。

下半年,我们要着重扭转这种局面,把项目的落实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各市县一定要按照我省畜牧业项目建设管理的要求,确保各项扶持政策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当前特别要抓好冻精与疫苗采购工作,要会同审计、纪检部门全程跟踪、全部监管。要严格执行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各项规定,把项目建设纳入市、区县工作日程并签订责任状,定期检查、定期会商、奖惩分明,要明确部门管理责任,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政策规定,建立严格的工作程序,切实规范资金运行。要强化监督管理,堵塞管理漏洞,清理逾期项目,加快建设进度。预备项目要分级管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开工项目要确定专人实地查看,现场督促,加快进度,确保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工程安全水平。在项目实施中,要严格遵循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全面落实各项廉政制度,公正透明、阳光操作,该招标的招标,该比选的比选;要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加强资金运行监管,决不允许挪用、挤占、截留项目资金,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要把项目单位自查和省、市重点抽查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要确保项目建设按时限按要求完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建设成效。

3.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总结讲话 篇三

柳涛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的发展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认证、应急处置、执法监管能力显著加强,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全面提升,我省生产的主要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为保证发展目标的实现,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开展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质检体系建设。重点新建和完善1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性检测中心及10个专业性(参茸、蚕产品、农药、种子、肥料、玉米等)分中心;继续深化专项整治工作。整治工作要突出重点问题的集中治理。一是以农药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为重点,突出抓好投入品监管,从源头上控制禁用农药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农业生产领域。二是以指导建立生产档案,开展安全科学用药培训为重点,突出抓好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从生产环节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三是以依法监管为重点,突出农产品违法违规使用农药行为查处;扎实推进法规制度建设,通过制度落实监管责任,规范工作行为;加强预警应急处置。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切实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甄别、分析、评价和发布等工作程序;积极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世行贷款项目实施。

柳涛副主任指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工作。抓好这项工作需要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扎实工作,履职尽责,密切协作,合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在谈到队伍建设问题时,柳涛副主任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自身建设,是做好今年和“十二五”工作的根本保障,在工作中,要加强学习、强化责任、转变作风、强化廉政意识。

长春市、舒兰市、公主岭市、辉南县、德惠市在会上进行了典型发言。省农委与九市(州)农委、长白山管委会环资局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

4.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总结讲话 篇四

首先,非常高兴,十分愿意,参加今天的会议。说高兴和十分愿意有三点原因:一是运管工作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日常起居必不可缺,每个人都和运管的服务或者管理对象有关系,哪个人没有坐过出租车,哪个人没有坐过公共交通工具;二是我分工联系交通运输工作后,非常需要了解和听取运管方面的工作情况,向在座的各位学习,这也是联系这块工作必不可少的学习机会;三是运管工作是当前经济转型的重要保障,起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作用,从08年金融危机至今,经济迅速复苏和我们运管线上的全体职工大力支持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其次,是向大家表示感谢,感谢对我所联系工作的支持和帮助。第三,是向大家表示歉意。主要是对运管工作平时关心、支持和帮助相对欠缺,但是这里表个态,凡是今后需要我支持,需要我协调,需要我落实的事情我义不容辞,一定会抓好。

下面,受王建满副省长的委托,从政府的角度,如何做好运管工作谈三点意见,供大家交流探讨。

一、重点突出,创新发展,“十一五”浙江道路运输工作成效显著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抗震救灾、雨雪冰冻灾害、奥运安保、世博安保等一系列严峻考验,全省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71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1800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895和2608亿元,比2005年增长1.3和1.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59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实际增长8.4%。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人民众志成城、克难攻坚的结果,也倾注了全省广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

“十一五”期间,全省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省交通运输厅的要求,以“一转三创”为主线,着力推进三大建设,打造畅通浙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走在了全国前列。“十一五”全省道路运输工作成绩,可以概括为“五个注重”:

(一)注重理念引领,道路运输工作走上科学发展轨道。五年来,全省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正确把握交通运输发展阶段特征,努力把道路运输纳入科学发展轨道。一是思路清晰准确。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转三创”的总体工作思路,确定了转型发展的工作主线,坚持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牢牢把握道路运输行业是服务行业这一本质特征,推动全省道路运输事业实现新发展。二是理念创新领先。在全国率先提出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理念,有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提出客运线路服务质量招投标,完善线路发展模式;在全行业开展信用考核,基本建立全省道路运输市场信息体系;深入分析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提出“整合、应用、服务、效益”发展理念;提出“政府做交换、市场做交易”理念,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实践证明,这些思路和理念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道路运输发展客观规律,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道路运输行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指引,指明了方向。

(二)注重新型业态,道路货运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加快物流业发展是优化浙江省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全省道路运输系统按照王建满副省长坚决抓、坚定抓、坚持抓的指示精神,深化现代物流业发展。省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署共同促进浙江交通物流业发展会谈纪要,使我省成为交通物流业发展试验先行区,并且成功构建了“三个体系”:一是形成物流节点网络体系。形成了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物流中心为骨干、配送中心为基础、农村物流站点为补充的物流节点网络体系;全省布局5个部省共建基地和11个省级、56个市级重点扶持物流基地,并对连接重点物流基地的集疏运公路、水路新改建项目给予扶持。二是形成物流龙头企业体系。形成了服务国际物流、区域物流、配送物流的龙头企业体系,共培育12家省级和106家市级物流龙头企业,累计完成投资超过60亿元。其中A级物流企业167家,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三是形成物流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被列为省部共建试点示范项目,16个省级运输管理部门与浙江签订信息平台共建协议。同时,由我省牵头发起的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正式成立,秘书处落户杭州,标志着浙江物流信息化建设走向了国际,形成了“多方、多省、多国”共建局面。

(三)注重统筹协调,道路运输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统筹,交通先行。城乡交通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五年来,按照中央关于“逐步形成城乡公交资源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的客运网络”和我省“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的要求,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加快向农村延伸,努力为农村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乘车服务。一是全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通过公司化、公交化改造农村班线,因地制宜发展山区特色班线,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十一五”以来,全省有2200余个行政村新开通农村客运班车。“十一五”末实现全省班车通村率91.6%,城乡客运一体化率48.6%,分别较“十五”末提高7.2%和13%。二是积极推广“嘉善经验”。借鉴推广作为全国统筹城乡交通科学发展示范的“嘉善经验”,保障建立统筹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调节;保障公交公益性特点,坚持服务群众;保障使用统筹方法,坚持因地制宜;保障统筹客运、物流网络,坚持方便百姓出行;保障建立客运政策,坚持城乡统一标准,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

(四)注重规范建设,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持稳定。五年来,全省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持稳定,环境进一步改善。一是企业信用考核制度全国率先建立。在全国率先建立是非常不容易的。“十一五”末,全省所有客运企业、危险货物运输企业、驾培企业、检测站和36%的客运出租车企业、22%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三级以上货运企业、二级以上客运站、二类以上维修企业均纳入了考核体系。纳入考核的企业由“十五末”的132家扩大到“十一五”末的4264家,五年累计评定出AAA级企业5173家,标志着道路运输市场信用体系初步建立。二是举报投诉制度保持畅通。2007年建立了“四访合一”的举报投诉机制,使违法违章的举报投诉案件得到迅速查处或纠正。2010年,全省信访3.7万件、上访人数719人次,分别比“十五”末下降4.4%和0.6%;“96520”受理服务咨询电话19.7万个,比“十五”末增长6.1%。三是专项整治行动效果明显。开展了“天网一号、二号、三号 ”等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非法涉烟运输专项整治行动、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全省共投入稽查力量380万余人次,查获无证营运车辆5万余辆。特别是进一步加强了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和服务。推进出租汽车信息化示范工程,制定出租汽车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开展出租汽车承包机制探索研究,加快出租车服务区建设。

(五)注重改造提升,道路运输保障能力迅速提高。五年来,全省道路运输运力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道路运输工具逐步提升改造。全省高等级客车、旅游客运包车、道路货运重型车辆、厢式车、专用车的比重均大幅提升,其中高等级客车增加78%,厢式车增加458%,运输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和运输安全得到显著改善。二是道路运输保障能力大幅提高。重点物资运输和春运等重点时段旅客运输得到有效保障,建成了覆盖全省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和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特大自然灾害中抢通保运,为抢险救灾作出了重要贡献。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残亚会等重大活动的运输和安全保障任务。

五年来,全省道路运输系统广大职工充分发挥了艰苦奋斗、务实进取的良好作风,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模范。在此,我受王建满副省长委托,代表省政府向所有为运管事业默默奉献的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认清形势,服务大局,科学谋划“十二五”浙江道路运输工作

“十二五”全省道路运输工作要实现新发展、新跨越,就必须认清形势,认准定位,认清问题。

(一)认清形势,把握发展新阶段。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制约世界经济增长的因素增多。从国内看,“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我省看,我省经济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社会建设进入整体推进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突破期。从交通看,是交通建设高潮的持续期、综合交通的整合期、交通物流的提升期和发展方式的转型期。因此综合判断,浙江道路运输行业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二)认准定位,把握发展新方向。要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这个总体战略来确定浙江道路运输工作的战略定位。一是要成为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先行官。今后五年,我省人均GDP从7500美元向10000美元迈进,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社会消费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加快进入“小汽车社会”,这必然产生巨大的运输需求。因此,要把道路运输业作为先导性基础产业,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交通运输的动态平衡。二是要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行官。以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运力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进程中走在前列。三是要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先行官。未来五年,人们对道路运输发展将会有更高的品质期待,不但要求通达、便捷,还要求绿色环保、平安舒适。道路运输作为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行业,服务千家万户、各行各业,这更要求我们进一步在安全、质量、环保、行业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树形象,为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三)认清问题,明确发展新目标。当前全省道路运输工作的最大问题是“通而不畅”,没有真正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通行的能力和效率还不高,还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主要原因在于:在交通结构上,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城乡交通之间、区域交通之间发展不够协调,省际交通、城内外交通之间衔接不够顺畅;在产业层次上,运输生产规模大,但增值服务能力低下,尚未完成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型;在服务能力上,物流、贸易和金融、信息服务功能有待融合,道路运输智能化、人性化服务水平仍不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善于统筹兼顾,抓住主要矛盾,突出主要目标,集中精力、集中火力、集中时段干大事、抓要事、办实事。今后一个时期,浙江道路运输工作聚焦的目标就是解决“通而不畅”的问题,要最大限度地做到“人便其行、车畅其道、货畅其流”,以人民群众对“畅通”的满意度来评判道路和运输事业发展的成功度。

总而言之,“十二五”时期是浙江道路运输事业发展的黄金期,我们必须保持善抓机遇、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工作要求,全力开创浙江道路运输科学发展新局面。

三、积极作为,再创佳绩,为“十二五”浙江道路运输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对确保“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意义重大。对于今后五年和2011年交通工作的具体任务,张平平局长已经作了全面的部署,这里我重点讲五个问题。

(一)着眼于整合发展,着力于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交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零换乘,满足“人便其行、车畅其道、货畅其流”的要求。因此,要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机衔接、安全环保的综合运输体系,提高综合运输优势和效率。一是以规划引领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必须以规划为指导,做好整体布局和有效衔接。要认真编制综合运输体系规划,讲究统分结合、衔接紧密。在总体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抓紧组织编制好各类专项规划,形成相互衔接、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规划体系。二是以枢纽联结综合运输体系。加快推进城市交通主枢纽建设,加快都市圈、城市群范围内重点城市的节点建设,以枢纽为联结,发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骨干作用,统筹城内交通与城外交通,促进各种运输方式顺畅对接,有效缓解拥堵现象。三是以场站衔接综合运输体系。要以城镇化加快建设为契机,推进客货运一体的中心镇场站建设,发挥场站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衔接中转作用。

(二)着眼于提升发展,着力于推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要把浙江物流业发展成为产业关联度高、集聚功能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一是提升物流信息平台。以数据交换平台、公共应用中心、免费通用软件为重点,进一步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与港口、铁路、民航等部门信息平台的对接;扩大东北亚物流信息网络应用范围和覆盖范围,开展信息互联互通试点工作,推动物流信息化标准建设。二是提升物流基地建设水平。实施物流站场建设推进和规范工程,重点推进部省共建物流园区建设;继续加快省、市重点物流园区和配套集疏运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园区集装箱物流项目,积极推行“园区港区一卡通”;总结推广义乌国际物流园区、传化“公路港”等建设经验。三是提升物流企业发展质量。建立物流龙头企业大项目交流合作机制,引导物流企业通过重组、合作、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提高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水平;推进12个省龙头企业和22个市龙头企业的物流发展项目;积极开展甩挂运输试点,探索多种甩挂运输模式。此外,要进一步加快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引导农村各类物流资源整合,加强城乡之间物流网络对接,加快建设农村公共货运站。

(三)着眼于统筹发展,着力于加快城乡运输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客运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鼓励城市公交向城市周边延伸覆盖。一是大力实施城乡交通统筹行动。在总结提升嘉善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各地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强化政策保障、安全保障和技术保障,提升城乡交通统筹发展水平。二是大力完善城乡交通统筹机制。逐步破解二元管理体制和政策差异,推动农村客运班线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发班、统一服务;丰富小件快运、特色配送、货运专线等多样化农村物流配送形式,完善机动车惠农快修服务网络。

(四)着眼于创新发展,着力于提高道路运输保障能力。深入实施“科技强交”战略,统筹推进创新能力建设、重大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应用和标准化建设。一是走信息化发展道路。抓好以电子政务为主体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和服务系统,推进数据共享开发利用;抓好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引领的出行服务系统,运用新一代通信、射频识别、卫星定位、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高公路出行的公众信息服务水平;抓好以传感和相关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道路运输监管、应急保障系统,基本建立全省联动的市场信用体系、应急保障、经济运行分析等信息平台。二是走低碳化发展道路。积极发展低碳道路运输体系,开展低碳交通城市试点工作,鼓励混合动力、替代燃料运输工具的发展,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探索建立绿色交通发展机制,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循环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降低车辆的空驶率。

(五)着眼于和谐发展,着力于加强运输安保体系建设。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加强安保机制建设。加快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安全监管、专业救助、治安防控、协调机制建设,逐步实现管理规范化、监管法制化、手段现代化、人员专业化、应急高效化。二是完善安保保障措施。落实道路运输安全责任,加快建设安全运输和应急保障综合服务系统,完善公路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健全应急预案,加强应急运力和物资储备;推进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建设,努力做到事故量和伤亡人数持续下降。

同志们,今后一个时期的全省道路运输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职责,加快职能转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积极创造条件,给予最大支持,加强互动,形成工作合力。王建满副省长和省政府对全省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寄以厚望,希望同志们坚定信心,胸怀大局、继往开来,开拓奋进,努力推进浙江道路运输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5.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总结讲话 篇五

同志们:

刚才,xx同志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工作报告,系统总结了去年的工作,全面分析了当前高速公路运营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各项重点工作,希望大家对照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听完报告,总体感受是总结成绩客观、查找问题精准、任务具体明确,通篇贯穿了厅党组的新思路新要求。尤其是分析形势和剖析问题实事求是,没有回避矛盾,充分体现了中心领导班子新的一年勇毅担当的决心。

去年利用工作机会,通过下基层,我走访调研了一些高速公路处,深入了解了高速公路收费一线职工的生活、工作情况。借今天这个机会,再次与运营中心的干部职工进行工作交流,目的就是让大家知道新的一年里省厅在谋划什么、推动什么,同时也为大家加油鼓劲、打气助力。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正视问题、把握机遇,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推动工作

从成绩来看,过去的一年,在诸多困难压力叠加交织,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的背景下,全省高速公路运营系统

广大干部职工不等不靠、迎难而上,攻下了一座又一座山头,打赢了一场又一场胜仗。这一年是大家辛勤耕耘的一年,也是硕果纷呈的一年。

通行费征收创历史新高。中心各级紧紧围绕主责主业,拓展存量,创造增量,向管理要效益,以服务促增收,实现逆势增长。“十项稽核机制”、国干网备用链建设、联网收费运营与服务保障等多项工作得到了交通运输部专函肯定。

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有力。广大干部职工坚持在疫情防控的重点岗位、重要任务中打头阵、当先锋,冒着危险冲锋在“疫战”第一线,以实际行动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高速公路“铜墙铁壁”。全力保障煤电油气、食品医疗等重要物资运输,短短几天10对服务区迅速设置12处便民核酸采样点,2小时内“快通证”在全省235个收费站部署到位,为全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高速力量”。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便民核酸检测采样点,在全国独一无二,得到了广大司乘及社会公众的好评点赞,用实际行动有力助推了交通运输社会满意度持续提升。

高效保障新开路段并网运营。面对一年9条高速(一级)公路密集开通,中心选派精兵强将组建运营机构,招聘运营人员。积极对接新建高速公路项目单位,加快联网

测试进程,高效进行费率测算,确保了收费、监控、通信等系统与部省平滑对接。

科学精准制定差异化收费方案。积极推行了符合我省路网特点的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工作专班多次召开会议,反复研究论证,创新性提出了G30连霍高速山丹西至玉门段“递远递减”差异化收费政策,这样的方案在全国目前还是唯一。方案有分量,措施有力量,实施1个多月,路网运行平稳,预期成效初显,切实体现了交通真行动、真作为。

助推“车货无忧”保险落地。这项全国首创的便民惠民服务举措,为解决广大货车司机 “急难愁盼”问题提出了“xx方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明确在总结xx经验的基础上全国推广。

推动“司机之家”提档升级。打造了先行样板,按照“六个驿站”标准升级改造“司机之家”10个,配套实行商品同城同价、餐饮打折消费,引入胶囊休息仓,提供2小时内货车司机免费休息等适需服务,“司机之家”入住率、好评率持续提升。

专项提升行动成效明显。xx高速不仅有满满的热度,更有暖暖的温度。积极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年”专项行动,倾力补短板强弱项、解民忧办实事。12328和ETC客服热线全国排名持续靠前。开通半年多的“xx高速”抖音,粉丝已达15万。xx高速官方

头条号获评“2021年政务头条号优秀创作者”,全省仅9家单位获此称号。

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中心12个党支部获评为省(厅)直机关标准化建设示范党支部。武都收费站荣获“xx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称号,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仅两家单位获此殊荣。特别是为充分展示“八棵树精神”在高速公路的生动实践,交通运输工作会后,中心随即举办了“最美高速人”颁奖典礼。我也通过网络观看了颁奖典礼盛况,近xx万人次在线观看,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通过职工讲述自己的故事,再次让我对xx高速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感受到了xx高速人身上有先行的担当、有敬业的匠心、有服务的本色、更有家国的情怀,进一步树立了交通运输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不得不说,2021年,对于我省高速公路而言,印象十分深刻。“高速公路”也成为今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我们遇到的困难挑战比预料的多,取得的结果比预期的好。这一年来,无论是安排的阶段性、单项性工作,还是综合性、紧急性工作,我一直都很放心。交办任务后不用厅里紧盯跟催,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并且都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办理的过程让人省心,最后更体现了结果上的满意。一组组可观可感的数据,一个个可圈可点的亮点,无不凝聚着中心上下的高点定位、奋发有为,无不展现着广大干部职工的勇于争先、敢于担当。

这些令人振奋的成绩,也再次印证了我们是一支敢打硬战、能打胜仗的“高速战队”,也为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增了光、添了彩。每个高速人都了不起!在此,我代表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向全省高速公路运营系统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第二、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目标引领脚步,定位决定方向。在第二届联合国可持续交通发展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交通现代化开路先锋的新使命新定位。对我们“高速人”来说,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去找定位。

一要争当服务美好出行的排头兵。交通运输不仅是基础性产业,更是服务性行业,社会关联度大,时时事事都关系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省是文化大省、旅游大省,高速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窗口”单位,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很大程度上说,高速公路是我们交通运输行业的“一张名片”。省厅和社会各界对高速公路运营发展的关注度、期望值都很高。我们ETC发行曾创造过3天办理1万张的“xx速度”,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两个全覆盖”的目标,还有刚才提到的疫情期间高效保障重要物资运输,积极推动“车货无忧”保险落地,创新差异

化收费模式,等等。这些都是排头兵该有的样子。经过大战大考,xx高速人有自信有能力更有底气,在新征程上像“排头兵”一样先行、“火车头”一样奔跑。当好排头兵,意味着要走在前列,意味着要引领带动,更要跳起摸高,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应该力争全行业第一,也要力争一些领域在全国争先出彩。

二要争当智慧交通建设的先行者。高速网是线下的互联网,互联网是线上的高速网。促转型,必须深刻把握时代大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借势转型,全面推进高速公路向数字化转型。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率先推进高速公路等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拓展新基建应用场景。随着省委“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的行动提出,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人文网将加速融合。今年我省高速公路还要探索实施自动收费、无人收费技术,开展联网公路“云收费”智慧站示范创建。对此,全省高速公路运营系统要坚持这一目标导向,秉持“出行即服务”理念,从“用户体验”入手,发挥关键信息技术关键作用,让出行体验真正“智慧起来”。要牢固树立“先行”理念,凡事想在前、谋在前、干在前,深入研究,主动对接。

三要争当多元融合发展的桥头堡。随着高速公路投融资体制的深入推进,高速公路发展条件和运营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十四五”期间,我省高速(一级)公路建成里程也将达到

8000

公里,县县通高速目标即将实现。目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的模式已呈现多样化。事业管理型、企业管理型等模式并存。管理多元化也造成路网的分割,给高速公路行业管理带来新的挑战。我们要坚持这一问题导向,着力研究破解政府与企业的职责权限划分不明晰,权责不对等和行业管理缺乏刚性、有效的手段等问题。大家都知道,“枫桥经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牢牢抓住基层基础这一本源,最大限度把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基层。作为高速系统,就是要实现小事不出站、大事不出所(处)、矛盾不上交。如果对全省各高速公路处以及所辖收费所的重要性打个比喻的话,“桥头堡”一词颇为贴切。而筑牢“桥头堡”根基、让它发挥应有的区位地位和作用,就是要履行好各级应该履行的日常行业监管职能,当好省厅、中心的“千里眼”“顺风耳”。目的就是要坚持行业标准统一,强化制度建设引领,持续推动我省联网收费公路良性、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四要争当ETC应用服务模范生。这几年,正是由于大家的努力,推动了全省ETC发行变道超车、节节攀升,ETC客服持续全国排名靠前。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和建设ETC门架系统为我国高速公路未来的数字化、智能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这场世所罕见的疫情之变,ETC作为一种典型的公路非接触型快速通行介质,安全、高效、环保的优势将更加凸显。ETC作为一个识别和支付渠道,其产品形态未来也会变得更加丰富。目前,我省货车ETC安装率还不高,车道ETC识别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ETC城市多场景应用还有很大的空间潜力。去年,部路网中心新增了门架(5项)、车道(6项)、门架天线(2项)共3类13项全网运行监测指标排名。我们大部分指标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个别指标还低于全国平均值。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争先容不得半点懈怠和丝毫马虎。我们既要看到成绩、鼓足信心,又要正视问题、戒骄戒躁,这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三、压实责任、重点突破,全力推进高速公路运营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对今年全省高速公路运营工作,xx同志已经作了全面系统的安排,这里我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要更加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要紧盯省厅下达的8个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以开局就要发力、开年就要冲刺的工作思路和措施,主动担责任扛任务,对标时间节点,科学安排施工计划,坚决守住“质量、安全、环保”三条红线,切实做好清欠农民工工资和中小民营企业账款工作,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按期实现建设目标。同时,要认真履行行业职责,做好今年12个“开口子”工程施工交通组织方案审查,做到责任落实到位、服务保障到位、督促指导到位,确保项目建设期间道路安全畅通。

二要更加突出抓好保通保畅。保畅通,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是落实“六保”“六稳”任务的迫切要求。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畅其行、货畅其流”。我们要坚持这一结果导向,开展好高速公路提效能优服务行动和车道“治堵提速”工程,要让安装了

ETC的车主在经过收费站时高效通行。要继续推广优化“车货无忧”公众责任保险,推进“司机之家”建设,让货车司机安心入住服务区、便捷快速获理赔。

三要更加突出抓好差异化收费。要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工作力度,开展定期动态跟踪监测,全面掌握舆情走向,及时回应舆论关切,稳妥有序推进差异化收费工作。要多方协调联动,尽快组织召开G30连霍高速山丹西至玉门段差异化收费工作现场推进会议,进一步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目前看,4条差异化收费路段“降本、增效、调流、增收”的政策效果初步显现。如果这样的利好面持续保持下去,可以考虑在下半年,适时扩大差异化收费政策范围,不断提升公路网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四要更加突出抓好安全运营。安全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础。特别是今年,抓好安全运营工作极端重要。目前,全省高速公路运营隧道达603座,共913公里。我们已是名副其实的“隧道大省”,但不是“隧道强省”,防范化解运营管理风险的任务越来越重,安全生产的“压力阀”也会越拧越紧。要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健全隧道运行监测,加大收费站入口超限超载及危化品运输等重点车辆联合管控力度,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要做好极端恶劣天气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全力打造平安高速。

五要更加突出抓好疫情防控。高速公路收费站是交通防疫线的最前沿阵地,也是遏制疫情的重要关口。“针尖大的窟窿也能漏过斗大的风险”。大家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精准有效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要以更多确定性工作应对不确定因素,坚决不给病毒留任何突破口。要配合省厅做好疫情防控信息化应用场景运行,实现精准识别入甘车辆信息。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严格落实“人、物、环境”同防要求,不断健全完善责任链条,确保责任和压力传导到基层、落实到最小单元,坚决阻断病毒通过交通运输传播扩散,确保在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不失管不失控。

六要更加突出抓好新开路段。今年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指出,要适度超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高速及一级公路700公里,新增通渭、文县通高速公路。要一如既往地发扬闻令即动、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积极做好收费运营各项筹备,确保新开通路段顺利并网通车运营。要坚持交通“一盘棋”思想,积极对接今年新开通运营路段项目建设单位,精准掌握项目进度,主动提供技术和业务指导,提早完成收费标准批复、费率集成、信息报备、系统建设、联调联试、实车测试及并网核验等工作,确保按期通车运营,稳步扩大通行费净增量收入。

七要更加突出抓好队伍建设。高速公路运营工作点多、线长、面广,职工人数已超16000人,队伍庞大,年轻职工多,思想活跃,抓好职工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实践证明,没有过硬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就不会有好的干事氛围,也就不会有新气象、新作为。从干部表率讲,全系统干部,特别是中层及以上干部要身先士卒、实干立身,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从班子表率讲,各级班子是队伍的“领头羊”,只有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才能管好这支“大队伍”,带出能打硬仗的干部职工队伍,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要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整体效能,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是相互补台、好戏连台。总之,我们的各级班子和干部要在行动上冲锋在前、能力上适度超前,发展上率先突破、作用上先行引领。

八要更加突出抓好全面从严治党。形势越复杂、挑战越严峻,我们越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激发奋斗精神、提振信心士气。全省高速公路运营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确保交通运输部及省厅各项决策部署在全省高速公路运营系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去年,中心围绕聚焦面向社会服务的窗口,积极开展了“服务质量提升年”专项行动,有力助推了通行费和服务质量“双提升”。大家要持续巩固成果,保持长态常效。今年省厅将开展“行业管理提升年”活动,大家要深刻铭记心中的“天定路”“折达路”,以管理促作风、以作风强执行,形成向管理要质量、向行动要效益的良好氛围。刚才,xx主任在报告中提到了“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落实”,我非常赞同,希望大家务必贯彻到位。

此外,队伍的同舟共济、众志成城,需要有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互相支持的精神力量作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疫情表彰大会上强调,“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要始终坚持榜样引领,不断释放“最美”的力量,让发现最美、传播最美、学习最美在全行业蔚然成风。要把新时代xx交通“八棵树精神”植入系统,引导全系统干部职工传承和弘扬“八棵树精神”,为行业发展汇聚起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要在更高水平上打造“畅行陇原高速、体验五心服务”的品牌。只要广大干部职工都行动起来,人人珍惜这一品牌荣誉,人人参与这一品牌建设,人人担任这一品牌使者,处处体现这一品牌情怀,我们就一定能够奏响xx高速的最强音,这一品牌就一定会走得更远、唱得更响、打得更亮。

同志们,踏上新征程,我们正处在积厚成势、追赶发展的关键时期,重任在肩、使命如磐。2022年是中国农历虎年。在中国文化中,虎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我们都常说生龙活虎、龙腾虎跃。新的一年,我们更要如虎添翼、虎虎生威,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险阻,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全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添光加彩!

6.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简报 篇六

袁宝成指出,过去一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稳中有进、成效明显,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行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智慧绿色交通进一步发展,行业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行业廉政和安全监管基础进一步夯实,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袁宝成强调,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推进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要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交通运输发展新路径,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创新提升运输服务品质能力,扎实推进安全绿色发展,补齐结构性短板,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7.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总结讲话 篇七

一、2012年农机化工作是值得肯定的

2012年, 全省农机化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厅党委的坚强领导下, 在农业部的精心指导下, 紧紧围绕“一六三二”农业工作总要求, 大力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努力促进农机服务增收和全力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为实现粮食生产“九连丰”、农民增收“九连快”发挥了积极作用。总的来讲, 全省农机化工作是值得肯定的。

一是大力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全省坚持以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切入点, 通过开展农机化生产“三大战役”和“推进机插秧、创建高产县”活动, 努力突破工厂化育秧技术瓶颈, 提升农机化作业综合水平, 使农业机械真正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预计全省完成机耕、机插、机收面积达4424.8万亩、916万亩和3571万亩, 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4.5%、17.5%和68%;力争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5%, 全省农机化事业在中级发展阶段持续稳步发展。同时, 全省果业、花生、油菜等生产机械化得到巩固提高, 茶叶、畜牧业、渔业等生产机械化取得较大突破。

二是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省坚持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根本动力, 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 促进农机化快速发展。2012年中央财政共三批安排江西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7.3亿元, 省财政安排0.3亿元, 共计7.6亿元, 比上年增长19%;全省共补贴各类机具38.4万台套, 补贴的粮食生产机具达到28.8万台套、完成的补贴资金达6亿元, 分别占全部补贴机具和补贴资金的75%和80%, 优先保障了粮食生产机具资金需求, 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拉动农民投入28.2亿元, 直接受益农户达29.3万户;预计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600万千瓦, 增加400万千瓦。实践证明,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为增加农机装备总量、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发展水平和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施成效明显, 值得充分肯定。

三是努力促进农机服务增收。全省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 大力培育农机服务组织, 加大跨区作业组织引导, 有效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经济效益。到2012年底, 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达424个, 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1.8万人, 社员年服务总收入5.1亿元, 合作社发展呈现速度不断加快、装备不断优化、能力不断增强、效益不断提高的良性发展趋势。全省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2359个, 组织引导2300余台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 实现台均纯收入2万元, 实现作业服务总收入达1.4亿元;带动5700余名季节工就业, 实现人均季节性服务收入1.1万元, 获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四是全力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全省坚持以创建“平安农机”为主线, 规范业务管理, 严厉打击农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2年全省共发生农机事故19起, 受伤14人, 死亡4人, 没有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全省农机挂牌率和驾驶人持证率有所提高, 手扶拖拉机年检率有所突破, 进一步规范了业务管理;全省创建了3个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初步形成了“政府负责、农机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 农机安全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们在肯定2012年农机化发展成效的同时, 也要清醒认识、正确研判当前农机化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机遇挑战;既要认识到王绍萍等人违法违纪案件影响的严重性, 更要相信全省农机化系统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是好样的;既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还要充分肯定大家的辛勤努力和工作成效。当前, 有些干部存在消极悲观、等待观望等不良心态, 工作积极性不高, 瞻前顾后, 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大力推进农机化事业是全省农机化系统的神圣职责, 我们要重新振作起来, 放下包袱, 轻装上阵, 齐心协力, 把农机化工作做得更好。我们要尽快扭转重补贴、轻推广, 重资金争取、轻规范管理, 重补贴操作、轻机具监管“三重三轻”的不良倾向;正确处理好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与促进农机化科学协调发展的关系, 凝心聚力, 攻坚克难,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大胆开创农机化发展新局面, 积极营造更有利于农机化事业发展、更有利于干部队伍成长、更有利于维护农机部门形象的良好氛围。

二、2013年全省农机化工作部署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 是实现全省现代农业和农机化“十二五”规划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更是农机部门做成绩、出亮点、打赢翻身仗的特殊之年。我们务必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坚定信心, 狠抓落实,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农机化发展新跨越。

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 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促进全面发展、“四化同步”的总体要求, 正确处理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与全面做好农机化工作的关系, 努力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上有新进展、新突破, 力争农机化发展好中求快、又好又快。

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13年底, 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700万千瓦, 年增长2%;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建设省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全省机耕、机插、机收水平分别达到84.5%、19.3%和68%,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60%;进一步规范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提高农机作业和服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强化农机购置补贴市场监管和打击惩处力度, 确保购机补贴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强化农机安全源头管理和执法监督, 确保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要扎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 全力开展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是促进农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手段, 开展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是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一是开展省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我们要和其他部门主动对接, 结合粮食高产创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整合农业项目资金, 在全省建设一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加强技术集成示范, 促进农机农艺融合, 提高先进农机化技术应用水平, 为农户提供工厂化育秧、集中烘干和农机作业服务, 努力实现全省水稻综合机械化生产能力突破60%的工作目标。二是深入开展“推进机插秧, 创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区) ”活动。以创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区) 为契机, 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 以省财政2000万元专项资金为支撑, 重点建设20个以水稻全程机械化为重点的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实行项目化管理, 加强技术培训和机具设备监管, 大力推广应用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力争主要示范区综合机械化水平率先突破70%, 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三是加快推进优势农产品生产机械化。开展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 重点推广油菜免耕直播, 油菜机收等机械化技术;加快推进花生、马铃薯、芝麻等旱地作物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因地制宜推进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和设施农业机械化;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推广演示培训活动, 适当开展旱地作物和养殖业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四是加强农业部示范项目实施管理。争取启动“新增百亿斤优质商品粮工程农机化项目”, 强化对已实施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 加强农机化基础建设, 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对部级水稻、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的实施管理, 各地要切实改变对示范项目重争取、轻管理, 重实施、轻示范, 重推广、轻验收的“三重三轻”工作态度, 积极发挥我省双季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成果, 争取在项目验收评审中, “优秀”档次零的突破。

第二, 认真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认真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农机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责,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牢记工作教训,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 落到实处。一是改革农机购置补贴操作程序。今年, 全省将实行全价购机, 按照“全价购机、县级结算、补贴入卡、逐级监督”的调整思路, 充分调动省、市、县、乡四级农机、财政部门积极性, 改变补贴操作程序, 减少行政干预,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 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顺利实施。目前, 省局组织召开了多次方方面面的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座谈会, 经过多次修改完善, 形成了《2013年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 已经发给大家, 请认真思考, 集思广益, 于2月5日前书面反馈至省局产业发展科李小军科长。我们按照农业部、财政部的工作要求, 结合修改意见建议, 将尽快以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名义制定印发《实施方案》, 确保春耕前启动实施。二是精心组织实施购机补贴并加强监管。2013年中央财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9亿元已分配各地, 全省将按照工作要求,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 确保补贴工作规范、阳光、高效实施;要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组织实施力度, 重点加强补贴实施监督管理, 确保补贴资金安全, 严惩违规违纪行为, 加大补贴政策宣传力度, 切实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到位。三是严格执行工作纪律要求。各级农机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严禁”和农业部“四个禁止”、“八个不得”等纪律要求和法律规定, 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和新一届中央领导关于反腐败的决心和要求, 切实保持清醒头脑, 增强忧患意识, 确保农机化事业和干部的健康稳定发展。

第三, 全力组织农机化生产。在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 机械化作业水平的高低, 已成为影响农民种粮意愿的重要因素。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已成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政治任务。一是组织部署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各地要一如既往地组织开展百万农机闹春耕、“双抢”大会战和秋收冬种农机化生产“三大战役”, 切实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 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抢农时、保丰收。二是加强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引导。做好跨区作业证的印制和免费发放, 做好市场信息服务和协调服务, 努力扩展跨区作业领域, 扩大作业范围, 提高作业效益, 增加机手收入。三是做好农机生产救灾工作。要建立健全农机生产救灾预案, 及时组织修复损毁农机具, 开展抗旱排涝、抢收抢种、改种补种、统防统治、秸秆还田等农机抗灾作业。四是保障农用柴油供应。积极协调能源和石油供应部门, 进一步推行农机专用加油IC卡, 建立健全农用柴油长效保障机制。

第四, 增强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促进农机化发展的“两条腿”和“平衡木”, 增强两个体系建设能力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要整合农机管理、推广、科研、教育机构的力量, 加快农机、农艺、信息等技术集成, 争取课题经费投入, 完善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机制, 推进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及设施农业发展;要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意见》精神, 强化推广职能, 争取资金投入, 会同粮油、农技等部门提出我省重点作物薄弱环节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措施, 及时印发指导性实施意见。二是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要落实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措施, 进一步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信息化管理服务, 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活动;要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要组织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经验交流、培训, 规范和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三是开展农机教育培训。结合阳光工程培训, 继续组织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 加大对县级农机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乡镇农机员和农机手的培训力度;南康市、修水县和省农机鉴定站等3个部级职业技能鉴定示范基地, 要切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各地要继续做好阳光工程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全省培训农机从业人员10万人次。

第五, 加强农机市场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监理是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农机补贴市场和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能和责任。一是规范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程序。农机试验鉴定直接关系到农机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关系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农民的合法权益。我们将通过进一步规范试验鉴定工作程序、改进试验鉴定方法、完善鉴定检测手段、强化鉴定监督职责, 进一步促进农机鉴定工作规范实施, 推动农机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二是加强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设。各地要以补贴机具监管为重点, 及时处理农机质量投诉, 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组织开展农机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开展补贴机具重点检查和质量调查,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侵害机手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监督管理, 提高农机维修经营服务网点的持证率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省农业工程学会等行业协会作用, 加强农机行业自律, 规范市场秩序, 促进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三是深入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创建活动。各地要深入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活动, 加强对创建效果的考核, 推动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农机安全监理示范窗口和示范标兵创建活动, 增强服务意识, 改进工作作风, 提高业务水平。四是不断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各地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工作机制、规范补贴机具牌证管理、强化监督检查, 注重源头管理和隐患排查, 增强广大机手的安全意识;争取农机安全监理装备建设投入, 坚持依法行政, 努力提高农机监理设施装备水平、执法能力和“三率”水平;切实加强农机事故处理和统计, 加强与安监、公安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加强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和全国“两会”期间农机安全生产, 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

第六, 做好农机化信息宣传和统计工作。一是全力做好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信息宣传是农机化工作和事业发展的“一面镜子”和“一个影子”, 工作得越好, 镜子呈现得就越美好;事业发展越好, 影子呈现得就越丰满。各级农机部门不仅要扎实工作、练好内功, 更要能说会道、做好唱功。省局今年将做好江西农机化信息网的更新维护和改版升级, 集中开展一次全省农机化信息员培训, 完善信息考评机制;全省要做好农机化信息的收集、报送工作, 努力提高信息质量;要主动联系新闻媒体, 协助做好购机补贴政策、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重要农时重点作物机械化生产动态、合作社发展、农机质量和安全监理等农机化工作的信息宣传, 确保农机化工作和宣传两到位、两促进, 实现电视有画面、广播有声音、报纸有文字、网络有篇幅的“四维”动态宣传效果, 确保完成省农业厅下达的农业重要信息、新闻宣传和信息量考核任务, 确保在江西农业信息、中国农机化信息网的信息排名靠前, 积极营造农机化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二是做好农机化统计工作。农机化统计是农业统计和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机化统计工作是法律法规赋予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各地要根据农业部及省农业厅的部署要求, 对近两年制定的畜牧业、林果业、渔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5个农机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实行试行工作, 并按照新修订的农业机械化管理统计报表制度开展统计;各地要协助配合省局完成2012年度全省农机统计年报汇总工作, 及时完成2013年农机统计季报和年报任务, 并做好与统计部门的农机统计数据衔接工作;要以农业部《报废农业机械回收办法》为指导, 提出农机设备报废实施意见, 规范报废机具相关数据统计, 做好农机总动力等主要指标增减的准确衔接, 为全省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第七, 加强农机化系统自身建设。面对农机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全省农机化系统必须大力抓好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 提高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的水平。一是加强干部能力建设。要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 努力形成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好风气, 强化农机购置补贴及各项目标任务绩效考核和工作督查, 牢牢把握农机化工作的主动权, 确保在农机购置补贴全价购机的改革管理创新上取得一些实质性突破, 推进购机补贴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要积极总结工作经验教训, 查找农机购置补贴和项目管理实施的廉政风险点, 开展自查自纠和自我剖析, 不断完善工作缺失、提高人格魅力;要开展廉政警示教育,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完善廉政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 全省农机化系统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干部政治安全, 塑造农机部门干部队伍新形象。

8.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总结讲话 篇八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自3月10日正式启动以来,全省农村信用社认真按照省委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以党员为主体,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突出实践特色、开门搞教育、解决问题的原则,紧密结合农村信用社的实际,强化“五种意识”,即强化机遇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领导干部坚持做到“五个带头”,即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抓好联系点、带头抓好调研、带头查找和解决突出问题,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一)强化学习,深化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全面学习与专题辅导相结合,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一是学习形式多样。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专题辅导、讨论交流、撰写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各级领导深入基层进行宣讲,邀请省委宣传部马克副部长、省农委陈巳副主任、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倪连山副厅长做专题辅导讲座。各联社制定了学习制度,每周至少学习一次。同时,结合庆祝省联社成立五周年,组织了演讲、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二是学习内容丰富。广大党员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党章》、《科学发展观读本》、《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农信员工风采录》、《吉林农信警示录》。为增强广大干部员工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省联社编写了《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知识问答》供全辖学习。三是宣传攻势强大。省联社开办了《简报》,在网站上开辟了学习专栏,信用社设立了学习园地,为员工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组建了60人的宣传联络员队伍,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通过深入学习,增强了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推动吉林农信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各级联社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总结五年改革实践经验为契机,以推动吉林农信全面发展为目的,广泛开展调研。省联社班子成员围绕规范化管理、资产质量、风险管控、干部员工素质、未来发展战略等方面,确定课题,带领职能部门下基层、进客户,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专题调研报告。市县联社围绕总结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奋斗目标,认真总结反思。活动期间,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共形成调研报告234篇,为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找准科学发展的着力点、制定促进科学发展的措施奠定了基础。

(三)坚持开门搞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和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民主,干部员工广泛参与,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显著特点。一是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发放征求意见函、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干部员工的意见,尤其听取了广大客户、业务联系单位、监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全省农村信用社召开座谈会2583场,参加人数28413人次,发出征求意见函24295份,征求到意见和建议1645条。二是发挥干部员工的主体作用。学习调研阶段,组织广大员工一起学习《十七大报告》和《科学发展观读本》,共同提高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的认识。在分析评议阶段,征求党员、广大员工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让全体干部员工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三是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广大干部员工结合工作实际,为吉林农信科学发展踊跃建言献策。活动期间,共提出合理化建议927条。经评选有73条建议获奖。四是广泛开展分析评议活动。省联社召开了机关中层干部和市州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民主生活会,认真总结五年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深刻剖析影响和制约吉林农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措施、办法,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市县联社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召开了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形成了剖析材料,制定了整改方案。

(四)坚持边学边改,认真查找和解决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把查找和解决影响吉林农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贯穿始终,着重抓好七个方面的整改,即在提升服务水平,增强业务拓展能力上抓整改;在加强班子建设,提升执行能力上抓整改;在风险防范,案件专项治理上抓整改;在达标升级,提升内在素质上抓整改;在弘扬企业精神,深化理念文化上抓整改;在规范流程,提升管理水平上抓整改;在强化执业技能,提升干部员工素质上抓整改。在整改过程中,由领导班子成员挂帅,具体落实到相关部门,对近期能够解决的明确了整改步骤和期限,对需要长期坚持的制定了长远规划。

(五)立足于巩固扩大学习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在活动中,既立足于当前,研究解决经营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又着眼长远发展,建章立制。在推进法人治理方面,进一步完善了议事规则,使日常经营和管理科学、有效。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制定了全省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规划,长春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营业。在风险内控机制方面,出台了贷款损失率控制实施办法;上收了基层信用社发放非农贷款和大额贷款的权限;指纹识别系统上线运行;建立和完善了加强票据业务风险控制办法,印章、印鉴、授权卡、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在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方面,以防范道德风险为重点,开展了“携手自律行动”,研究制定了《员工自律公约》;细化了信贷品种,规范了操作流程,推行农户贷款精细化管理。

二、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学习实践活动成效显著

8月1日-7日,以县级联社为单位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全省1800名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参加了测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7.3%。这说明,全省农村信用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得到了广大干部员工的充分认可。总结全省农村信用社学习实践活动,主要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

(一)在推进科学发展上形成了广泛共识。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加深了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全省农村信用社在事关发展的问题上形成了四点共识。一是矢志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二是坚定不移地实施科学发展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责任。三是坚持不懈地完善科学发展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四是持之以恒地增强干部员工的科学发展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

(二)在推动吉林农信科学发展上思路更加明确。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省联社党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即:高举科学发展大旗,坚持“三农”方向,走商业化、市场化的路子,实现“四大发展目标”,即资产规模实现全省金融机构第一;在全国省级联社综合排名上升到15位以内;全省70%以上的县级联社达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标准;资产质量达到省内商业银行平均水平。确定了“科学发展、提高质量、产权突破、人才兴社”四大战略。努力实现“八个转变”,全力推进全省农村信用社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三)在破解科学发展难题上取得了新进展。活动中,我们始终把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和解决经营发展难题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实践,大胆创新。一是紧紧围绕提高资产质量,破解干部员工风险意识差难题,在提高风险防范上收到成效。二是紧紧围绕打造现代金融企业目标,破解管理基础薄弱难题,在推进规范化建设上收到成效。全面开展业务辅导检查和风险排查工作。通过业务辅导检查,建章立制,完善操作流程。通过风险排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堵塞漏洞。组织开展了“流程化管理”试点,着力打造流程银行。三是紧紧围绕客户需求,破解经济建设融资难题,在拓展市场上收到成效。

(四)在提高发展水平上跃上了新台阶。始终坚持“两不误、两促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吉林农信改革发展全局,推动吉林农信发展上水平。今年前七个月,农村信用社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结构都有了新变化。至7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55亿元,比年初增加68.4亿元,增长6.9%;各项贷款余额825.2亿元,比年初增加132.5亿元,增长19.1%;存贷结构得到优化,低成本存款和贷款总量不断上升;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稳步提高,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7.15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3.9个百分点;实现账面利润1.5亿元,同比减亏增盈2.7亿元; “吉卡”发行量达到280万张,卡内余额89亿元。这些成绩,是全省农村信用社干部员工奋发努力的结果,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丰硕成果。

三、认真整改,建章立制,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五个月的学习实践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委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干部员工和客户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不断提高、不断深化、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要求,切实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成果。

一是要抓好科学发展观的继续学习教育。二是要切实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回头看”。三是要建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

9.全省保险工作会议讲话 篇九

尊敬的鲁昕副省长,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辽宁省保险工作会议。首先,我代表保监会,代表吴定富同志,衷心感谢辽宁省委省政府对于保险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感谢鲁昕副省长和今天在座的各位参加会议。国务院对于中国保险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高度关注。5月底的时候,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保监会关于保险工作的汇报,并发表了重要的讲话,黄菊副对于保险业改革发展问题也有重要的指示。保监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工作,在国办的直接组织领导下最终形成了《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其后又在全国范围内分两次召开了保险工作座谈会,华建敏同志亲自到会做了重要讲话。上述工作既使我们感到振奋,又使我们感到很大压力。国务院23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待全社会的支持,特别是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今天,辽宁省政府召开全省保险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和全国保险工作座谈会精神,充分表明了辽宁省委、省政府对保险业的高度重视,必将推动国务院23号文件的深入贯彻落实,促进辽宁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更好地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辽宁省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随着辽宁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辽宁保险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十五”期间,辽宁省保费收入年均增长22.4%,20xx年全省实现保费收入225亿元,居全国第七位,保险深度为2.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保险密度达到53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3元。辽宁保险业在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努力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辽宁保险业发展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辽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辽宁保险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在此,我代表中国保监会向大家长期以来对保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当前保险业发展形势,以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保险业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党的十六大以来,保险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防范风险为主线,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为根本目的,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一)行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是业务规模不断扩大。20xx年全国保费收入4927亿元,是2002年的1.6倍,年均增长17.3%。二是资产实力明显增强。目前,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1.8万亿元,是2002年的2.8倍;保险业资本金总量达到1100亿元,是2002年的2.6倍。三是市场结构日益优化。保险机构达到100家,比2002年增加了58家,初步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四是国际影响逐步扩大。三年来,我国保费收入年均增幅比世界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20xx年我国保费收入世界排名第11位,占全球总保费收入的1.8%,比2002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前不久,“标准普尔”将我国保险业的评级从“发展中”上调为“正面”,这是国际评级机构对我国保险业评级最高的一次。同时,“标准普尔”指出,中国保险业信用状况将在中期内逐步改善,而且中国保险业增长潜力强劲,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并预测中国在10年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

(二)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一是现代保险企业制度基本建立。大力推进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除经营政策性业务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外,所有中资保险公司都采取了股份制的组织形式。二是在金融业中率先实现境外上市。2003年至2004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在境外上市,迈出了我国金融保险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第一步。三是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期。2004年12月11日保险业入世过渡期结束,实现全面对外开放。适度把握开放节奏,统筹对外开放和风险防范,维护金融安全,呈现出以我为主、安全可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对外开放新局面。

(三)保险监管形成新体系。一是初步建立了市场行为、偿付能力和公司治理结构三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努力做到对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二是建立了以公司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的防范风险的五道防线,不断完善防范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三是完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率先在金融行业建立了市场化的风险自救机制。目前,保险保障基金达到63亿元,今后每年将增加20亿元左右。

(四)服务经济社会取得新进展。保险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经济补偿功能、资金融通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保障经济稳定运行方面,三年来保险业累计赔付3000多亿元,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及时支付赔款,促进了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如20xx年上海地铁4号线透水事故,保险公司共赔付7.1亿元,保障了工程建设顺利进行。辽宁保险业向“5.7”空难、绥中电厂事故和20xx年洪涝灾害共支付赔款6亿元,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恢复灾后生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一是积极发展农业保险。结合各地实际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试点,批准设立三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扭转了农业保险业务逐年萎缩的局面。20xx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4.3%,农业保险赔款同比增长94.8%。二是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河南、江苏等8个省68个县(市)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涉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1978万人,提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效率。三是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在重庆等18个省(市)的53个地(市、区)开展了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业务,使被征地农民得到了稳定的养老保障。四是为农民工提供保险服务。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通过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建筑、矿山等企业开展团体人身意外保险,满足了农民工的意外伤害和医疗保险需求,保障了农民工的生产安全。

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商业保险已经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xx年底,保险业为人民群众未来的养老和健康积累准备金1.2万亿元,相当于全国社保基金的6倍和全国各级社会保险资金积累总额的2倍。保险业积极参与企业年金业务,有8家保险机构获得10项参与企业年金业务的资格。辽宁省的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发展也取得了较好成效,“十五”期间,辽宁保险业为全省居民累计提供的商业养老保险金额达到1.8万亿元。锦州市开展的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险试点,为4.5万特困居民提供了健康保险保障。

在参与社会管理方面,保险业充分利用自身的网点优势、技术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通过大力发展责任保险,用市场化手段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减轻政府压力,提高社会管理效率。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将车险费率与交通违章挂钩,通过“奖优罚劣”的费率经济杠杆手段引导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在北京、深圳等地推行的医疗责任保险,在缓解医院、医生和病人之间的纠纷,规范医疗秩序和分担政府责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辽宁省也积极发展雇主责任险、公众责任险和承运人责任险,20xx年全省责任险承保金额同比增长了62%,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和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由于保险业发展起步晚、基础差,整体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说,保险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保险产品结构单一、服务水平不高、诚信建设有待加强、经营管理不规范等若干问题,这里面包含着不少比较严重的风险问题。对此从监管者的角度,从我们公司经营的角度要加以高度的重视,切实地加以解决,要在落实23号文件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改进我们的工作。

二、国务院23号文件的发布是我国保险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国务院23号文件的发布,正值我国保险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的重要历史时期,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国务院23号文件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十六大以来的保险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行了高度概括,对关系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是指导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创新了中国特色的保险理论。温家宝肯定了十六大以来保险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指出保险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行业,保险可以稳定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从而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全局。国务院23号文件指出,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有利于应对灾害事故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稳定运行;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障需求;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这些重要论述,从理论上解决了保险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定位问题,将保险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保险业改革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开创了中国特色的保险道路。在传统保险实践中,保险业发展主要依靠行业自身努力和市场的力量,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就保险论保险”和“就发展论发展”的现象。国务院23号文件突破了原有行业发展思路的束缚,认为保险业的发展,除了要靠自身和靠市场,还要靠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和法制保障。国务院23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的保险业,既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在加强政策支持方面,国务院23号文件提出,根据不同险种的性质,按照区别对待的原则,探索对涉及国计民生的政策性保险业务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鼓励人民群众和企业积极参加保险。立足我国国情,结合税制改革,完善促进保险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在健全法制体系方面,国务院23号文件提出,修改完善《保险法》,加快推进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建设,研究推动商业养老、健康保险和责任保险以及保险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健全保险法规规章体系。在改善舆论环境方面,国务院23号文件提出,将保险纳入中小学课程,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引导作用,普及保险知识,提高全民风险和保险意识。

(三)明确了中国特色的保险战略。国务院23号文件在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保险业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的保险发展战略。一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国务院23号文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刻阐释了保险业加快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国务院23号文件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把广大人民群众对保险的需求作为保险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提出要开发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人民群众需求的各类财产、人身保险产品,优化产品结构,让最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分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成果。三是坚持服务全局。国务院23号文件明确指出,保险业要立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力解决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要逐步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加快发展农业保险,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大力发展责任保险,不断提高保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促进辽宁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辽宁是我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是重要的工业大省和农业大省,在我们国家的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当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xx年,辽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根据辽宁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辽宁将突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以调整和优化结构为主线,以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和谐辽宁建设为保障,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建设成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这既为辽宁保险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又对辽宁保险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一五”时期,辽宁保险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按照辽宁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紧密结合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一,加快保险业改革创新,服务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培育多元化的保险市场主体,鼓励多种形式的经济主体参与保险业,健全保险市场体系。深化保险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内控制度,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大保险产品创新力度,不断满足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多层次保险保障需求。发展工程保险、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和促进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石化、冶金等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发展电子信息、航空工业、生物工程与制药等高科技保险,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新型产业基地建设提供保险保障。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服务老工业基地外向型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第二,大力发展“三农”保险,服务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辽宁省在“三农”保险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在农业保险、新农合试点、被征地农民的保险这些方面辽宁工作做的是相当突出的。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农业保险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政策支持,这一点是必要的。中国保监会也正在和财政部、税务总局、农业部、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在研究,国家将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辽宁保险业一定要从支持新农村建设这样一个大局出发,要继续围绕辽宁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认真总结农业保险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有步骤地建立多形式经营、多渠道支持的农业保险体系,探索具有辽宁特色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创新“三农”保险产品,积极发展与农村生产、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种植业、养殖业、农用机械、家庭财产和人身保险产品。创新销售方式,拓宽业务渠道,不断提高“三农”保险服务水平。

第三,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提高辽宁社会保障水平。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截至20xx年,保险业为人民群众未来的健康和养老积累的储备金是1.2万亿,相当于全国社保基金的6倍,因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更多地运用商业保险的方式。辽宁保险业在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健康保险、提高辽宁保障水平方面,和我们社会保障部门共同提出了很多有效的举措。当前,随着辽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将逐步剥离出来,对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辽宁保险业要加快发展个人、团体养老保险,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险需求。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积极参与企业年金业务,逐步扩大企业年金的规模和覆盖面。深入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探索通过商业保险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的有效途径。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发展农民工保险、学生保险等特殊群体保险业务,提供医疗、意外、大病救助等相结合的综合保险保障。要与社会保障部门进行更多的积极沟通,共同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第四,积极发展责任保险,服务和谐辽宁建设。今年4月,保监会与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保险业参与平安建设的意见》,辽宁保险业要结合实际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要以发展责任保险为突破口,积极参与平安建设。积极落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发展,逐步在高危行业、公众聚集场所、境内外旅游等方面推行强制责任保险。在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社会影响较大的领域,大力发展安全生产责任、建筑工程责任、公众责任、执业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等保险业务。

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既需要保险业自身努力,更需要辽宁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参加今天会议的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各地市分管保险工作的负责同志,大家对保险工作非常熟悉,在贯彻落实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我们诚挚地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保险业发展,切实把国务院23号文件落到实处。一是希望继续关心支持辽宁保险业的发展。过去,大家对保险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解决了保险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促进了辽宁保险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希望大家今后继续支持辽宁保险业发展,为辽宁保险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希望更多地运用保险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把保险业发展纳入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一谋划,发挥保险的各项功能和作用,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三是希望对保险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保险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对保险业提出许多新要求。希望大家对保险业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使保险业能够吸收借鉴各地区、各部门在改革发展方面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促进保险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保险业的发展要靠自身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尤其是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在此,我再次地感谢我们地方政府,感谢辽宁省委省政府对保险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我们相信,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在全体保险业从业人员的努力下,在辽宁省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辽宁省的保险业一定能够稳步推进,取得不断的发展,落实好23号文件的精神,更好地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

谢谢大家。

上一篇:澳洲留学名校名额如何抢下一篇:导诊护士的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