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营养学》教学大纲

2024-09-16

《学前营养学》教学大纲(精选4篇)

1.《学前营养学》教学大纲 篇一

学前儿童营养的注意事项

幼童的智力发展和大脑的发育都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幼童到5岁时大脑的重量已达成人的90%左右。智力发展头四年达成人的50%,到8岁可达成人的80%。虽然智力发展与外环境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得是在这个年龄阶段,如不注意全面必需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的供应不足,那么智力的发展亦会受到影响。

孩子长到3、4岁以后,体重增长的速度会慢一些,而身长的增长则较快,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量的加大,体力的消耗也增加了。由于孩子的智力飞跃发展,对客观事物认识愈来愈多,周围成人的一举一动对他的影响也愈来愈大,如爱挑食、吃零食,多数是受成人影响而来。孩子不好好吃饭,体重就会减轻,变得,而个儿仍在迅速上长。父母发现孩子体重和身长明显不相称时,就应想到孩子会不会患了,如果是因挑食引起的,就要和幼儿园老师协同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讲讲全面营养的好处,挑食的危害,帮助克服挑食的坏习惯。如果是由于不讲卫生患了病,就要尽快地进行驱虫治好,将拉出的虫子给孩子看看,并告诉孩子,他所以这样消瘦,软弱无力,精神不振,是由于虫子在体内夺取了他身上的营养,对此必须十分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2.《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范文] 篇二

(总学时:160学时)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与食品科学、农业科学、食品工艺学密切相关。本课程重点讨论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和食品的营养价值及膳食平衡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营养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加工贮藏对食品中营养素的影响,熟悉不同人群对食品的营养要求及合理膳食的构成,为培养从事有关食品工业、保健品、营养产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工程技术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掌握营养学的基础知识;熟悉各类营养素的功能、营养价值以及在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可能出现降低食品营养价值的各种因素;了解不同生理状况的营养;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和要求,了解食品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了解目前我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掌握合理膳食与疾病预防。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INTRODUCTION)教学基本内容: 营养学发展概况 2 世界食品与营养状况 3 我国食品与营养状况 4 营养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重点:

熟悉食品营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我国食品营养工作的发展历程及未来任务。难点:

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了解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概念、发展历史、研究内容、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世界和我国食品与营养状况和我国食品营养工作的未来任务。第二章 消化与吸收(DIGESTION AND ABSORPTION)教学基本内容: 消化系统概况 1.1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1.2 消化道活动特点 2 食品的消化 2.1 糖类的消化 2.2 脂类的消化 2.3 蛋白质的消化 2.4 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消化 3 吸收 3.1 吸收概述

3.2 糖类消化产物的吸收 3.3 脂类消化产物的吸收 3.4 蛋白质消化产物的吸收 3.5 维生素的吸收 3.6 水与矿物质的吸收 重点:

消化的两种形式,唾液、小肠和胰腺分泌哪些消化酶,食品的消化(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质);消化产物的吸收及产物吸收后的路径。难点:

小肠吸收营养素的四个机制。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了解消化系统的特点和消化的两种形式,了解食品中营养素的消化(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质);了解营养素消化产物的吸收及产物吸收后的路径。第三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NUTRITION AND ENERGY BALANCE)

教学基本内容: 能量与能量单位 1.1 能量的作用及意义 1.2 能量单位 2 能量及其测定 2.1 食物能值与生理能值 2.2 能值的测定 影响人体能量需要的因素 3.1 基础代谢 3.2 食物的代谢反应 3.3 体力活动 能量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4.1 能量密度

4.2能量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5 能量的供给与食物来源 5.1 能量的供给 5.2 能量的食物来源 重点:

能量是营养学的基础,影响人体能量需要的因素,基础代谢、食物的代谢反应及体力活动,能量的供给与食物来源,能量平衡与机体保持健康的关系。难点:

能值的间接测热法,呼吸商。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了解能量是营养学的基础,能量及其测定;了解人体能量需要的因素,基础代谢、食物的代谢反应及体力活动,能量的供给与食物来源,能量平衡与机体保持健康的关系。第四章 糖类(THE CARBOHYDRATES)教学基本内容:

1糖类的功能

1.1 供能与节约蛋白质 1.2 构成体质

1.3 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解毒 1.4 食品加工中的重要原、辅材料 2 食品中重要的糖类物质 2.1 单糖 2.2 双糖 2.3 多糖 2.4 糖醇 食物纤维及其作用 3.1 食物纤维概述 3.2 食物纤维的作用 3.3 食物纤维制品 4 食品加工对糖类的影响 5 糖类的供给与食物来源 5.1 糖类的供给 5.2 糖类的食物来源 重点:

糖类的功能,食品中重要的糖类物质(多糖、糖醇),糖代谢疾病(低血糖、糖尿病),食物纤维及其作用,糖类的供给与食物来源。难点:

食物是怎样影响血糖水平,食物纤维对憩室病、高血脂症、糖尿病和结肠癌的保健作用。本章主要教学要求:了解糖类的功能,食品中重要的糖类物质(多糖、糖醇),食物纤维及其作用,以及糖代谢疾病(低血糖、糖尿病)的营养,食品加工对糖类的影响,糖类的供给与食物来源。第五章 脂类(THE LIPIDS)教学基本内容:

1脂类的功能 1.1构成体质 1.2 供能与保护机体

1.3 提供必需脂肪酸与促进脂溶维生素的吸收 1.4 增加饱腹感和改善食品感官性状 2 脂类的组成及其特征 2.1 脂类的组成 2.2 必需脂肪酸 2.3 类脂 膳食脂肪与健康问题 3.1 脂肪的量与健康关系 3.2 脂肪的种类与健康关系 4 脂肪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脂类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营养问题 5.1 酸败 5.2 脂类氧化作用

5.3 脂类氧化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6脂肪的供给与食物来源 6.1 脂肪的供给 6.2 脂肪的食物来源 重点:

脂类的功能及脂类的组成(必需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类脂的功能(脂蛋白、胆固醇),膳食脂肪与健康问题,如何预防慢性疾病发生(肥胖、心血管),脂类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营养问题。难点:

膳食脂肪与健康问题。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了解脂类的功能及脂类的组成,必需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脂蛋白、胆固醇等成分的营养学意义,理解膳食脂肪与健康问题的关系,如何预防慢性疾病发生。同时了解脂类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营养问题。

第六章 蛋白质和氨基酸(THE PROTEINS AND AMINO ACIDS)教学基本内容: 蛋白质的功能

1.1 构成机体和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 1.2 建造新组织和修补更新组织 1.3 供能

1.4 赋予食品重要的功能特性 2 蛋白质的需要量 2.1 氮平衡 2.2 蛋白质的需要量 3 必需氨基酸

3.1 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 3.2 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及需要模式 3.3 限制氨基酸 4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4.1 蛋白质的质与量 4.2 蛋白质的消化率 4.3 蛋白质的利用率 5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蛋白质和氨基酸在食品加工时的变化 6.1 热加工的有意作用 6.2 氨基酸的破坏

6.3 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6.4 蛋白质与非蛋白质分子的反应 7 蛋白质的供给与食物来源 7.1 蛋白质的供给 7.2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重点:

蛋白质的功能,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及需要模式,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难点:

食物蛋白质营养的生物评价。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必需氨基酸的概念,•了解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模式,了解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评价指标,熟悉蛋白质互补作用的概念及应用,了解膳食蛋白质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第七章 维生素(THE VITAMINS)教学基本内容: 维生素概述 2 水溶性维生素 2.1 抗坏血酸 2.2 硫胺素 2.3 核黄素 2.4 烟酸 2.5维生素B6 2.6 叶酸 2.7维生素B12 2.8 泛酸 2.9生物素 3 脂溶性维生素 3.1 维生素A 3.2 维生素D 3.3 维生素E 3.4 维生素K 4 维生素在食品加工时损失的一般情况 4.1 清洗与整理 4.2 漂烫与沥滤 4.3 冷冻 4.4 脱水 4.5 加热 4.6 食品添加剂 4.7 辐射 4.8 贮存 4.9 碾磨 重点: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B1、B2、PP、B6、泛酸、叶酸、B12、生物素)、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乏症和过多症、供给量与膳食来源。难点:

维生素的生理功能与缺乏症。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掌握维生素的共同特征,熟悉维生素C、B1、B2、PP等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乏症和主要膳食来源,维生素A、D、E、K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乏症和主要膳食来源。第八章 水和矿物质(WATER AND MINERALS)教学基本内容: 水 1.1 水的功能 1.2 水的需要量及其来源 2 矿物质 2.1 矿物质概述 2.2 矿物质的功能 2.3 食品的成酸与成碱作用 2.4 食品中的矿物质含量 2.5 食品加工对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2.6 食品中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 2.7 重要的矿物质元素 重点:

水的生理作用和供给量,各种矿物元素的生理功能、吸收特点及影响因素、•缺乏症与中毒症、供给量与膳食来源等内容。难点:

各种矿物元素的生理功能。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了解水的生理作用和供给量,熟悉矿物元素的共同特征和营养特点,掌握Ca、Fe、Zn、I等元素的功能、吸收利用和膳食来源,了解Se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第九章 营养素供给量标准与膳食指南(NUTRIENT RECOMMENDATIONS AND DIETARY GUIDELINE)教学基本内容: 营养素供给量标准概述 2 膳食参考摄取量DRIs 3 食物种类 4 膳食指南 重点: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量(DRIs)的定义,膳食指南内容。难点: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量(DRIs)。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了解膳食营养素参考摄量(DRIs)内容,掌握膳食指南内容,指导合理营养。第十章 营养与健康(NUTRITION AND HEALTH)教学基本内容: 消化吸收不良 1.1 消化不良 1.2 脂肪痢 1.3 乳糖不耐症 2 营养缺乏

2.1 蛋白质-能量供给不足 2.2 佝偻病 2.3 营养性贫血 2.4 维生素缺乏病 2.5 其他营养缺乏病 3 营养与肿瘤 3.1 食物脂肪与肿瘤 3.2 能量与肿瘤 3.3 蛋白质与肿瘤 3.4 糖类与肿瘤 3.5 维生素与肿瘤 3.6 微量元素与肿瘤 4营养过剩 4.1 肥胖

4.2 心血管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 重点:

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以及所引起的一些疾病的发生。难点:

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引起的一些疾病的原因。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了解营养失调、营养缺乏(佝偻病、营养性贫血、维生素缺乏病),营养与肿瘤的关系,营养过剩造成肥胖、心血管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第十一章 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NUTRIENT NEEDS OF DIFFERENT CROWD)教学基本内容: 孕妇的营养 1.1 孕妇营养的特殊性 1.2 孕妇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1.3 孕妇的膳食调配 2 乳母的营养

2.1 乳母营养的特殊性 2.2 乳母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2.3 乳母的膳食调配 3 婴幼儿的营养 3.1 婴儿营养的特殊性 3.2 婴儿的营养需要 3.3 婴儿食品 3.4 幼儿的营养 4 青少年的营养 4.1 青少年营养的特殊性 4.2 青少年的营养需要 5 中老年人的营养 5.1 中老年人的营养特点 5.2 中老年人的营养需要 5.3 中老年人的膳食调配 重点:

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及特殊人群的营养特点。难点:

不同人群的营养特点。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熟悉孕妇的营养需要,乳母的营养需要;掌握婴儿的营养需要,青少年的营养需要;了解中老年人的营养需要。

第十二章 营养强化(NUTRITION STRENGTHENING)教学基本内容: 食品营养强化概述

1.1 食品的营养强化与食品添加剂 1.2 食品营养强化发展简况 2 食品营养强化的意义和作用 2.1 弥补天然食物的营养缺陷 2.2 补充食品在加工、贮存等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 2.3适应不同人群生理及职业的需要 2.4简化膳食处理、方便摄食 2.5防病、保健及其它 3 食品营养强化的基本要求 3.1 有明确的针对性 3.2 易被机体吸收利用 3.3 符合营养学原理 3.4 稳定性高 3.5 保证安全、卫生

3.6 不影响食品原有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3.7 经济合理、有利推广 4 强化食品的种类 4.1 强化谷类

4.2 强化乳粉及强化代乳粉 4.3 强化副食品 4.4 强化军粮 4.5 混合型强化食品 4.6 其他强化食品 食品营养强化中的某些问题 5.1 强化的意义不明 5.2 载体食品选择不当 5.3 强化工艺不合理 5.4 强化剂量不当 5.5 不应夸大宣传

5.6 严格审批手续、加强市场管理 重点:

食品营养强化的意义和作用,食品营养强化的基本要求。难点:

强化食品、新资源食品及保健食品的管理。本章主要教学要求: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和意义,食品营养强化的基本要求,强化食品的种类。了解食品营养强化中的某些问题的发生。

第十三章 未来的营养问题(FUTURE NUTRITIONAL PROBLEMS)教学基本内容: 充分利用现有食物资源 2 新型食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 食品加工新技术的应用 新食品加工技术对食品营养的影响 5 科学的食品加工 重点:

发掘与扩大食品资源,营养素的生产与合成,科学的食品加工。难点:

科学的食品加工的创新。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熟悉发掘与扩大食品资源,营养素的生产与合成,科学的食品加工。

四、考核方式

结课后闭卷考试。

五、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1. 何志谦主编.人类营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 Frances Sienkiewicz Sizer, Eleanor Noss Whitney.Nutrition concepts controversies.Eighth Edition.Wadsworth.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 营养学报,中国营养学会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联合主办

3.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篇三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学前教育学》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偏重于研究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

2.《学前教育学》课程作用:

本课程的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实际,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同时,注重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以及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精神;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较高的个性修养。

2.知识获得目标:掌握学前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熟悉国家和地方幼教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学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3. 教育技能培养目标:具备观察了解幼儿的技能;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技能;创设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环境的技能;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学、游戏、活动、娱乐等活动的技能。

4.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特点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能科学合理编制幼儿园课程,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

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现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环境与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政治与学前教育;文化与学前教育;人口与学前教育;社会基本群体与学前教育

第三章、现代社会与学前教育

现代社会特点;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学前教;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比较

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关于影响儿童发展因素的争论;关于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趋势

第五章、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儿童观的变革;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趋势

第六章、学前各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出生至周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一岁至两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4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

5、6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

第七章、托儿所的保育与教育

托儿所的性质及任务、托儿所的物质环境准备;托儿所有效的保教方法介绍; 托儿所的保教要领;托儿所的集体保教原则

第八章幼儿园教育

我国幼儿园的性质;我国幼儿园的任务;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第九章幼儿园的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关于活动的理论;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

第十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家庭育儿环境;家庭育守则;家庭保护的法律责任;家庭中的品格养成教育;家庭中的早期阅读;生活中的教学教育;家庭中儿童收看电视的问题;如何看待儿童的绘画活动

第十一章学前教育社区化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兴起;我国城市在社区学前教育;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社区玩具图书馆的建设;我国学前教育社区化发展的趋势

四、学时分配

4.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营养学教学 篇四

1.1绝大部分医学院校没有单独开设临床营养学课程。

一项针对医学院校临床营养学教学情况调查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院校甚至没有给临床专业的学生系统的开设有关营养学知识的课程,超过一半的医学院校(51.1%)没有成立专门的营养学教研室,几乎没有一所院校把《临床营养学》设为必修课,仅有少数院校把它作为选修课。[2]此外把营养学作为预防医学或卫生学课程的一部分来讲授的院校约占38.9%, 而在这部分院校中由于课时的限制,只将基础营养学作为教学重点,对于临床营养学部分较少涉及,甚至不涉及。

1.2学生对临床营养学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从学生角度,临床专业学生对营养学相关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护理专业和预防专业。

抽样调查显示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①多数学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英语和临床专业课等考研课程的学习中,认为营养知识考研不涉及,因此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只求考试过关。

②营养知识多且细碎记忆内容较多,而分配的学时相对较少,因此易出现“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③临床应用性差。

授课偏重于基础营养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与临床应用脱节,如医院膳食种类、配膳原则及适用对象、住院病人的营养评价、内外科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原则、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肠内肠外营养支持途径的合理选择及肠内肠外营养制剂的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效果的监测、营养支持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等实用性较强的知识均未涉及。

④甚至有部分同学认为将来临床工作就是治疗疾病而营养仅仅是预防疾病而对治疗疾病没有作用。

2.临床营养学教学对策

2.1单独开设临床营养学课程,选择或编写实用性较强的教材。

将临床营养学从预防医学和卫生学中分离出来,基础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部分在预防医学或卫生学中讲授,临床营养学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或者限定选修课。

临床营养学应在学生具备基础医学、临床专业和基础营养知识之后开设,这样学生的医学思维可以贯穿始终,更有利于临床营养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掌握。

现有临床营养学教材绝大部分内容较滞后、专业针对性差并且实用性不强。

总体上来说目前缺乏较为理想的临床营养学教材,希望不久的将来国家能组织临床营养学专家编写适合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学生使用的具有权威性的临床营养学教材。

根据以往的教学体会,临床营养学可设置基础营养理论和临床营养学两部分,课时可以设置为30学时,其中基础营养理论与临床营养学课时比可设置为1:2。

2.2让学生认识到临床营养学的重要性。

营养治疗被誉为20世纪末期医学上的一大进展,是现代医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代医学模式中,药物治疗、护理和营养缺一不可,临床营养学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医学生树立全面的诊疗观。

例如在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过程中,食物中的营养素和药物存在着协同或拮抗作用,因此临床医生进行疾病治疗时应进一步关注患者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由于药物-营养素的相互作用导致的营养不良或严重药物反应的出现。

临床医生营养知识的缺陷,还可能致使其不能为病人制定较为完善的营养治疗方案,甚至采取完全错误的临床营养措施。[3]曾经有医生给曾患有胆囊和胰腺疾病的病人使用胃管鼻饲的肠内整蛋白营养制剂,造成病人原有疾病的复发和加重;还有医生对长期禁食和营养素供给不足的病人治疗时,由于缺乏相关营养学知识导致病人出现“再喂养综合征”,更有甚者很多医生将这一综合征误解成其他的临床并发症。[4]此外,合理营养治疗可以降低病人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并且节省治疗成本。

上世纪末期开始,国外欧美发达国家开始普遍采用临床营养治疗小组模式,即由临床医生和营养师共同协作完成疾病治疗。

之后的统计数据显示,营养治疗小组介入后病人并发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5]。

上一篇:残年忆往夏抒情散文下一篇:互相帮助随笔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