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共15篇)
1.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篇一
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学校规模的变化,尤其是农村寄宿制的不断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得到关注,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此项工作中来,不断积累,积极探索,使学生在健康的氛围中快乐的成长起来。
关键词:寄宿制心理健康
我校今年九月份正式成立为寄宿制小学,是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全校六百多名学生住校,面对小学生归集后的安全保障、饮食起居、学习活动、性格培养,习惯养成等诸多问题和责任,我们围绕如何办好寄宿制小学,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不断进行实践探索,现已稍见成效,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成为学校及老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老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极大的努力和耐心,而我们首先要了解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
一、对“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一)、“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等方面完整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自开校以来,学校里经常发生各种各样的事,班主任老师更是对这样的事感到头疼。刚开始,孩子们不适应离开父母的生活,每当太阳下山的的时候,他们的眼睛总是盯着校门口,期待着爸爸妈妈的到来,等着等着就哭了,老师问为什么哭,他们还不敢说想家了,就说肚子疼、头疼,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得不给他们的家长打电话......当然,这样一来,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了些许的安慰。这样的事情不但在低年
级有,在高年级也出现过类似的事情,就算是高年级,他们也只是小学生,因此,所有的班主任都为此想尽了办法,然而,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班里有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可我是到了后来才知道的,想去尽量的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但又怕伤害到他们。于是,我经常找与他们要好的同学谈心,试探性的问一问,从而了解他们的情况。
二、如何开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初步树立的时期,只要遵循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来矫正农村孩子心理问题,探讨其方法、途径与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完全可行的。只要加强农村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就必然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就一定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和谐发展,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
(一)、学校要科学地安排学生的生活、学习,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培养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学生的衣食住行由学校实行全程管理,学校不仅承担了学生的学校教育,还承担了学生的部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心理环境来发展学生的个性,努
力寻找各种结合点来教育学生,使学生能成为有用之才。开校分班时,老师们都说我班的一名同学很调皮,以前带过他的老师见到他就头疼。于是,我在刚开始就注意他,暗中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和他的性格。原来,他没有妈妈,家里只有爸爸和奶奶,家庭经济情况也很困难,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肯定是和别的孩子不同的。于是,我想更进一步了解他的性格和爱好,班里选班干部时,他第一个举起了手,说他想当卫生委员,我很欣慰,很高兴!他也很负责,班里的卫生在他的督促下,也一直做的很好。他也有调皮的时候,经常欺负其他同学,我批评过他,可不管用,于是我对他进行了心理疏导,当提到他的父亲时,他慢慢的低下了头,流下了泪......经过这样的几次疏导,他慢慢的变乖了,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在知、情、意、行诸方面得到协同发展。这个目标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法以及心理教育评估的依据。因此,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上,心理健康教育又有别于其他的学科教学。
换句话说,什么因素对于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最大,它就应当成为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即心理教育应该是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的。具体地说,心理教育内容应该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
1.学习一些涉及面广,程度比较浅,然而决非随意拼凑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自身的心理,建立起为他们所接受的规范和价值。
2.掌握一些应付刺激、明确感受、澄清疑惑、处理问题的技能,使之能比较从容主动地应付学习、生活、社会适应与发展方面遇到的问题。
3.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态度是对待任何人、观念或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认识、情感、行为三个成分。”虽然一个人的态度更多的是以渐进方式在其生活经历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与解决知与不知的知识学习和会与不会的技能掌握相比,态度的培养比较困难,但仍然应该是心理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面对学生事实上已有的或正确、或错误、或正误相参的态度,可以通过课程,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他们形成开放的、积极的、正确的态度:正视身心变化,接纳自己,接纳他人,在较高水平上自觉地、积极地迎接来自自身和社会的挑战,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掘心理潜能。
(三)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是:从学生刚入学到一个新的环境中的不适应进行训练入手:他们在环境、人际交往、学习方法普遍存在着不适应。使学生对于自我、对于他人、对于人际关系、对于学习都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使我校的学生能够快速地适应环境,学会与环境和谐相处。
(四)由于我校是全日制寄宿学校,学生的起、食、饮、居全部在学校,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同学来讲,还有很大的一个不适应就是饮食方面的问题。他们在家里都是小太阳,而在学校,父母的关爱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体味,学生在学校里享受大家庭式的校园亲情生活,相对于现代家庭中孩子的养尊处优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新内容就是要对学生的生活进行指导,怎样进行合理的配餐、严格的作息时间,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渗透到其他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渗透到团队活动中、学校德育工作中。
(一)、在团队工作中的渗透
通过各项活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团队活动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学校心
理环境的建设。我校是 “绿色学校”、“花园式学校”,学校包括教学大楼、运动场等等都以崭新面貌出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变为花园式的大课堂。我们教室文化布置大赛,美化校园,而且通过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开展,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技艺、活跃身心,学习名人,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改善学生心理环境。良好的校风校貌是学生终生享受的,一生都不会忘记。校有校风,班有班风,教有教风,学有学风,四风良好反映学校特色的稳定的心理环境因素。
四、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在教学形式上,不拘泥于传统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重视个别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经常了解一些学生的具体情况,每时每刻都与学生保持着联系,每时每刻都与学生在一起,这样,我在班级中接触学生的机会,要比心理老师多得多,条件也要优越。我经常与家长接触,有可能很好地掌握和了解了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交友关系、家庭善及其它问题。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具体的同学提出具体的要求,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使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对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思考
班主任的职责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可见,班主任工作要注重一个新的领域——学生心理辅导。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班集体中的学生。根据学生人生发展的特点,及他们所面临的人生任务,其健康的心理标准,可以从他们对于自己的学习、对于同他人的交往和对待自我这三个最重要的心理健康方面来确认。班集体具有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是通过集体中共同活动与交往,在集体目标、心理情绪相互认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必须在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必须在集体活动中去培养。而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精神紧张,他们更渴望多彩的生活。于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满足学生的要求,我们致力于设计新鲜活泼、生机勃勃、寓教于砾的集体活动,必然抛弃召开老掉牙的类似“新学期新打算”之类的班会。在活动和交往中引导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借助于集体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培养他们优良的个性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学生的成长需要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班主任的加入,因此,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只有这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够取到应有效果。理素质。
2.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篇二
一、调查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加大投入,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好改善。寄宿制学校新的宿舍、“两免一补”、“营养餐”等优惠政策让农村学生得以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但办学条件的改善并没有让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辍学率得到好转,原因何在?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受农村传统文化和家庭背景的影响较为严重,其心理有着特殊性,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这和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选取了具有典型性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农村寄宿制学生辍学现象的研究,分析其内在心理机制,从而为控制学生辍学、提高农村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二、调查研究方法
(一)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从凌源市四合当初级中学中选取了2013年入学后的七年级到九年级三个不同年级六个班级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三个年级学生中途辍学情况进行分析统计。
(二)实地调查
本次调查以凌源市四合当初级中学辍学学生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其父母、邻居、亲戚等进行调查,分析学生辍学的外部影响因素。
(三)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以凌源市四合当初级中学为对象,选择2013年入学的七年级到九年级不同年级的320人进行了问卷,结合问卷数据对学生辍学心理进行分析。
三、调查数据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数据
凌源市四合当初级中学学生辍学情况统计:
(二)数据分析
1.从数据中明显看出,七年级和八年级的辍学率明显高于九年级。
2.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辍学率都高于8%,甚至达到17%以上。
3.九年级学生辍学率明显低于七年级和八年级。
4.七年级辍学率最高,九年级辍学率最低。
(三)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辍学心理原因分析
首先,七年级学生之所以辍学率高,主要还是学生的厌学心理所致。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七年级学生选择辍学,一方面是因为家校距离偏远,和父母的沟通少了,进入陌生环境学习压力增大,无形中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加之农村初级中学教育观念较为传统,以抓学习成绩为主,课外活动较少,诸如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虽然没有出现挤占现象,但课堂教学中以中考内容训练为主,教师教学方式简单,学生感到极为枯燥。
其次,逆反心理成为影响学生辍学的遗传因素,初中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个性开始展现,而在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中遇到事情后自己希望独立地去处理,但往往处理结果又容易导致不必要的麻烦出现。与此同时,来自家长和教师的批评教育,让学生心里倍受打击,甚至经常出现变相体罚或者体罚等现象,这些都让学生的人格受到伤害。尤其是一些农村家长知识文化水平较低,教育方法过于简单,每每遇到学生违反纪律后,要么就是一顿暴打,要么就置之不理,很难让学生信服。
最后,八年级经过一年时间的适应后,开始习惯寄宿制生活,辍学现象开始有所下降,到九年级基本稳定。但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九年级学生并非学习成绩不好的辍学,而是因家长或相邻的同伴怂恿而辍学。尤其是随着打工者和网络热的出现,很多学生认为“读书无用,不如早点打工”的错误思想,一些学生则因家长教师的管理疏忽及自身控制力不够而沉迷于网络游戏,最终选择辍学。
四、预防辍学的对策
(一)关爱学生,消除辍学心理
教育,说穿了,应该是一种发现。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使之有特长的学生得到超常发挥。应懂得赏识自己的学生,尤其要懂得赏识学困生的优点,不要吝啬作为教师最能驾驭的赞美语言和行为,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要让学生在乐中求学。不要“强迫”学生学习,另外,狠抓学生“减负”工作。
(二)加大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坚持助贫截辍
建立政府的或民间的助学积金会,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家庭经济实在困难的学生予以资助,不要让任何一个贫困学生因为家庭困难二辍学。坚决制止学校乱收费现象,继续抓好“希望工程”建设,广泛发动社会积各界开展扶贫助学活动。
(三)做好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坚持心理防辍
要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开展个别谈心,启发思想交流,激发上进意识。对学习困难学生能否给以公平的爱,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摆正感情天平,一碗水要端平。而不是以成绩的高低或以老师个人的喜爱定优劣。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形成合力,才能构筑起一种良性的教育氛围。
(四)进行大力整顿,坚持教改堵辍
1.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增强学校的吸引力,提出高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的现任意识和能力,实施教师网联计划,快速提高现有农村教师专业素质。重整教育目标,调整课和设置,构建立体化的教育目标体系。优化教育评价机制,不能仅仅把住学校升学率的高低,更要把学校是否培养学生具有多种出路和前途作为评价学校教育的指标。
2.加快加大素质教育步伐,充分发挥学生特长,让艺术教育进入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发展个性的良好环境。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把学校的学生的辍学问题,纳入考核机制,严肃整顿校纪校风,对学籍进行了正规化的管理,有力地控制了“自然流失”现象,同时建立严格的包干制度和奖惩制度,形成控制学生辍学的激励机制。
五、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辍学现象的思考和建议
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学校要摒弃成绩唯一的理念,转而以学生发展为方向,通过家校合作、心理辅导、教学模式改革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
“辍学问题”是当前农村学校实现“两基”目标、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棘手问题。而辍学问题不是孤立问题,解决办法在不同地区也略有所不同。但如何创造可能的读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解决学生辍学的直接关键;并提供优越的读书环境,为读书营造良好的“气候”,形成价值取向,是最终解决辍学问题乃至其它教育问题的本质所在。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自身要不断地学习、探索现代教育理论,注意并研究现实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开浑身解数,不仅仅是要将学生留住,让他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合格”的“学生”。
总之,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学现象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桎梏,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立足学生实际,树立发展意识,从现象分析原因,在弄清学生辍学原因的基础上思考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农村寄宿制学生辍学现象。
摘要:寄宿制学校中,学生辍学现象较为严重,管理中有容易将学生辍学归咎于学生不良习惯,不是对学生辍学心理的分析,在解决学生辍学问题上措施不当,效果不佳,文章选取了凌源市四合当初级中学2013年到2016年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学生辍学情况非基本调查对象,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辍学心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辍学心理,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鲁青.浅谈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厌学心理[J].新课程,2013.
[2]陈志强.浅谈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J].西北职教,2015.
[3]金伯成.浅谈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J].读写算,2015.
3.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篇三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厌学心理;自尊;自信
一、学生厌学的表现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上课时,有些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目光呆滞,好像课堂上的一切都与他无关,有的低头不语,甚至睡觉。这是非常典型的厌学表现。还有一些学生,在该到校的时间常常来晚或者不来,每次都需要家长打骂甚至靠“绑架”才来到学校。这些都是学生厌学的表现,这些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二、学生厌学的原因
学生厌学既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也受学校的教育管理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这样一个学生,好几次我发现她每个星期一到学校都不愿意来,而且一到校门口就要呕吐。问她也不说话,只是摇头。后来通过和她耐心的沟通才知道,她有很重的自卑心理,一看到学校就呕吐也是这个原因。这是比较典型的上学恐惧症。当然,学生厌学的原因很多:(1)学生本身基础差,跟不上其他同学,学习没有信心。(2)学生贪玩,自控力差,看电视、打游戏占了大部分时间,上课精力不够。(3)有些学生家长整天忙于工作,顾不上教育孩子,有的是父母不在身边,靠爷爷奶奶照看。(4)家长的管理方式有问题,不是过分溺爱,就是不闻不问。(5)教师缺乏关怀,学生认为学校“不温暖”,太冷漠,导致不想去学校。(6)学校没有一个对学生全面管理的策略,不能让学生感到学校是他们的“乐园”。
三、学生厌学的对策
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如何帮助厌学的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呢?我认为,必须善于观察、分析,注意教育教学中的新动向和新问题,因势利导,运用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这些学生树立自信,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不再厌学。具体地说,应該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从学生自身来看。要让学生从小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正确的理想观。(2)从家长来看。家长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和孩子谈心,激励孩子学习的信心,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3)从教师来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对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一个星期中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长,应该让他们感到学校的温暖和教师的关爱。
总之,让厌学的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成就感和愉悦感,这是从源头上改变学生厌学的根本之道。
4.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篇四
阳城五中 茹曙光 阳城五中是一所有三千多名学生的乡镇初级中学校,拥有52个教学班,学生分布广,层次多,虽然学校在县城,但农村学生就有一多半。住宿学生多,再加上宿舍又是由社会化的管理,因此如何管理好学生住宿就尤为重要。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现在学校公寓管理走上了有序的规道。
一、通过多方渠道强化对公寓的管理
学生公寓由社会化组建的后勤部管理,公寓的公物管理和公寓管理人员都由后勤部统一管理,学校只能对学生的纪律进行管理,这样造成学校、后勤两张皮,不便于宿舍的管理。面对这一状况,学校首先同后勤部进行协商:
1、管理人员由后勤部招聘,公物由后勤总负责管理、维修,学校提供学生讲卫生及管理人员考核所用的办公用品。
2、学生由政教处安排住宿,学校出一名教师进行协助纪律管理。
3、宿舍管理人员负责分管楼层卫生清洁、学生的日常考核和学生的日常管理。
4、每晚值班班主任进宿舍巡查,巡查学生回舍情况及督查生在宿舍的表现,对突发事件及时进行处理。
5、政教处对公寓的管理进行监管、并组织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6、值班领导、保安人员每晚深入公寓楼巡查。
二、做好班主任入公寓查舍的思想工作 学生宿舍管理是班主任最头痛的事,因班主任了解的最详细,管理最有力。一听说学生公寓社会化,首先高兴的是班主任,班主任都说公寓社会化真是好,学生住宿安全与我们班主任无关,减轻了我们的一大责任,我们可以不进宿舍查学生的休息情况了,不管理宿舍学生的杂事了,这些事归后勤部管理。但实际并不是这样,一但学生有了问题,学校、班主任、后勤部都脱不了干系。因此,政教处立即组织班主任开会,说服班主任,使他们认识到学生的休息问题和学习的关系十分紧密,宿舍的安全问题也会影响自己的班级管理。通过讲解统一认识,让班主任每晚都进舍检查。并把班主任入舍作统一安排,记入班主任月考核。一段时间后,根据宿舍学生的情况,也为了减轻班主任的负担,政教处决定每个年级每晚只派两名班主任进舍值班,不让全部班主任去查了,这样既保证了宿舍的安全,又能让班主任有休息时间。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宿舍管理制度
人们常说:没有规距不成方圆。宿舍管理也同其它管理一样,要有制度的约束。为此,政教处着手建全宿舍的各种制度,让制度管人,让制度说话。
(1)制定班主任查舍、学生住舍的各项规章制度,创设良好的宿舍生活环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管理自己生活的习惯。首先制定了《学生宿舍内务整理标准》,让住舍学生知道宿舍东西的摆放和整理标准;制定了《阳城五中学生宿舍管理制度》,使学生明确了在宿舍的哪些行为符合要求,哪些行为不符合要求,哪些行为是要处罚的,使学生有宿舍的行为有了依据;还制定了《班主任查舍制度》、《违纪学生处理制度》等制度。
2、制定管理人员的各项制度,为使制度落实到位,不成为单纯的制度,又制定了《宿舍管理人员职责》、《宿舍管理人员工作规范》、《楼长工作职责》、《宿舍管理人员八不准》。使管理人员明确自己除了讲卫生外,还应怎样管理才叫到位,这样就能保证制度的落实和有效。
(3)制度上墙,为使管理人员、住舍学生对宿舍制度能不断温习,并让犯错误的、做的不到位的学生,能找到批评、扣分的依据,于是在宿舍挂着有住宿生管理制度、内务制度、作息时间、值日生安排表的版面。为使管理人员不时掌握自己管理宿舍学生的情况,在管理人员室挂《请假条》、《住宿人数登记》、《班主任查舍签到薄》、《管理人员查舍人数登记》、《管理人员检查台帐》等,并张贴管理人员制度,通过不断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使管理人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自然化。
四、加强宿舍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
(1)加强管理人员思想工作建设,宿舍管理人员一是素质不高,都来自农村,年龄较大。二是认为宿舍管理与自己的关系不大,不重视对学生的管理,不重视对学生的考核,不重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通过培训,让管理员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的重要,管好了安全对自己有利,而且知道管好了对学生的学习有大的促进,也是对后勤部、对学校工作的正能量增加。
2、加强管理人员宿舍管理的培训
宿舍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且大都是一些不能干重活的农村人员,管理能力不高,政教处每学期开学初,同后勤部联手,利用三天时间,后勤部管组织,政教处管培训,政教处派一名到公寓配合管理的老师专门负责这一工作,培训内容为:各种制度、张贴上墙的内容、考核细则及程序、对管理人员自身要求等的学习。只有管理人员熟悉了这些制度,才能对学生的行为提出要求,有效管理宿舍,也才能公平、公正的给各个宿舍打出分数,让班主任心服、口服,有利于班主任配合管理人员管理宿舍。并教育管理人员管理学生要讲究方法,不但要管好学生,还不能使用过激行为。
3、加强考核程序培训,提高宿舍的质量
(1)管理人员要依据考核程序:每天对各宿舍的内务、纪律等进行考核,每周一小结送政教处,每月一汇总记入班主任的考核。
(2)每个管理人员都配有一个小黑板,让其公布每天的考核结果,提高思想认识,严格考核制度,不弄虚作假,不打人情分。管理人员抓重点,抓难点,对宿舍的重点问题每天及时公布,不断有效推进宿舍管理工作,不光月底算帐。这样做的好处:
(一)是让学生对考核分数明了了。
(二)是促进学生对自己行为的高要求。
(三)是让班主任对宿舍管理重视起来。
(3)管理人员每周召开一次舍长会议,总结上周工作,安排下周的重点,让舍长为自己工作服务,促进宿舍的管理工作。
4、规范管理人员在学生回舍后的行为
学生是有思想的人,是动的人,只有管理人员负责了,才能搞好宿舍的管理,在学生回舍后对管理人员提出以下要求:
一、学生回舍后,管理人员要在门口站着,或在门口坐着,抽查学生的胸卡,等学生回完后关门,防止非自己管理的住宿学生进入。
二、对在规定时间内迟回的要登记,并公示,促使学生按时回舍。
三、查舍时要使人数与应有人数吻合,有差错要及时向班主任汇报。
四、学生回舍后到入睡前,管理人员要在楼道巡查,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在这段时间里,管理人员可对本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对好的表扬,对差的提示,从而利于自己的管理。
五、遇到突发事件,要立即向值班领导、保安、班主任汇报,保证事态及时控制、不扩大。
六、管理人员实行夜间巡查不少于三次(每天23点--第二天的6点)。
五、对学生的管理
1、利用班会,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应利用班会对住宿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讲卫生、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并会尊重公寓管理人员、尊重学生、尊重保安,成为优秀的住宿学生。
2、初一学生军训时,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住宿学生的培训。初一新生入学时,要进行军训,利用这段时间,对学生进行内务培训:包括叠被子、整理洗漱用品、值日等内务,并在军训结束时进行考核。
3、每月进行一次查危险刀具活动
为防止学生自带刀具进宿舍,造成伤害,每月政教处组织保卫人员、班主任、政教处人员深入宿舍进行地毯式检查,确保宿舍无危险品,确保学生的安全。
4、每学期对严重违反宿舍规定的要在全校大会通报批评 每学期对宿舍的违纪学生进行汇总,对影响大的要在全校师生大会上提出批评,以便引起各班主任和学生的重视,从而起到对住宿学生进行教育的作用,保证住宿生在宿舍的安全。
5、利用家长会让家长到宿舍 利用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请家长入宿舍指导,这样家校联手管理宿舍,也能促进学生的住宿行为更加规范化。
六、充分发挥激励评价的功效
为了更有效的促进宿舍的管理,激发班主任学生的积极性,政教处除对各班的宿舍每月一次考核公示后,还对每月男女各年级表现优秀的宿舍进行表彰,并颁发流动红旗。为了保证宿舍考核的公正性,政教决定以宿管理员考核的60%加上政教处抽查检查的40%作为班级和宿舍的月考核分数。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勤俭节约习惯等。只有培养了管理人员忠于职守、公平公正的品质。只有培养了班主任乐于奉献的精神。再加上学校和后勤部的紧密配合,我相信社会化公寓的管理工作一定会实现每个家长的孩子住宿梦,我们不断朝这个方向不断努力探索着,相信天道酬勤。
5.浅谈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 篇五
[来源:巴东东壤中心小学 | 作者:刘宏宣 | 日期:2010
年3月29日 | 浏览2953 次] 字体:[大 中 小]
农村人口比较分散,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重新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加大了校家距离。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耽误了很多宝贵时间,来到学校又疲惫不堪,对教学影响严重;时代特色的“留守”学生又比较多,在家与监护人缺少沟通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容易形成行为随便的不良习惯,影响在学校的学习。然而,在路途中又隐藏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又让校方和学生家长提心吊胆。为了学生减少不安全因素,学生溶入集体生活,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又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大多数乡镇学校都采用寄宿制。国务院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建设,同时加大对住校生的生活补贴,农村学校必然住校生增多。
根据一些观察调查发现,很多寄宿制乡镇中学在学生管理上存在这样一些弊端:
一、管理不完善,存在管理“缺空”。形成中午午休、下午放学后到晚自习前一段自由时间,缺乏有效管理,形成管理“缺空”,不能及时掌握学生情况,不能发挥预防为主,避免一些事件的发
生。
二、校园课外文化生活单调,不能吸引学生转移注意力。文娱活动太少,特别是下午放学后,这一段较长的时间,学校体育场地(如球场)和设备有限,并不是大多数学生都在进行学习,而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做一些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事,或想方设法出校门。
三、住宿设施不规范,后勤服务跟不上学生需求。寝室布局、设计不合理,不能发挥最好的管理效力。有的寝室在教学楼,教学区和生活区混合,不利于管理。男女生寝室区混合,相互影响;宿区夜间不能封闭或分散,不利于管理,学生容易外出或受到外界的影响。后勤服务在许多方面也没有时代气息,与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有一定差距,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学校是全权监护人责任很大,同时关联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学校的声誉、生源,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经过肤浅思考,结合一些学校较好的管理方式,浅谈住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与大家商榷。
一、细化管理,填补“缺空”。以班为单位分寝室,政教处对寄宿学生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项目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家长或监护人姓名、是否留守学生、留守学生家长务工地、家长或监护人联系电话。学生寝室内务统一要求,规范床上用品、洗漱用具、鞋等物品的摆放。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同时,多关爱学生,平时多与学生交流,拉近距离,培育感情,定会亲其人听其话。学生有好的表现多表扬,同时报班主任、政教处进行表扬。有较大意外事件时,不但与班主任、政教处联系,还要根据登记表上的联系方式与家长或监护人联系,互通情况,这样减少环节,发挥时间效益,防止事态的扩展。寝室卫生、纪律每月进行评比,评出星级寝室,给予一定的物质方面的奖励。某些科目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较少,对学生的管理效果不佳。全校教师参与对寄宿学生的管理,增进师生相互了解,发挥管理效能。方案一:安排老师值勤,监管中午午休、下午放学后到晚自习前一段自由时间的学生活动。方案二:学校安排教师值班寝室,校务值日、值日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共同生活。早晨起床时间由宿管人员和值周教师一起去检查起床情况,洗漱完后带领学生跑操,用餐时间维持秩序,中午午休、下午放学后与学生一起活动,晚上清点学生就寝人数,对请假情况与班主任联系核实,并清查就寝纪律。老师和学生接触多了,更了解情况,更有利教师教育学生。有老师在学生身边活动,不良行为必然收敛。以上两个方案都要制定值勤记载表,由值勤老师填写,发现学生不良行为一定要教育,不能轻视,学生的处理严格记档案,不能走过场,失去威慑力。事件采用逐级管理体制,校务值日处理日常较小事情,严重一点的事件交政教处,并充分与班主任联系沟通。值班教师、班班主任、政教处相互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当然学校也
应该给值勤老师生活上的方面。
二、丰富课外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学校或年级组充分利用学校场地或器材,搞不同形式的文体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认为校园活动丰富多彩,生活有趣,避免他们产生出校门的想法。如年级组或班与班之间可以进行篮球赛、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这样有一部份学生参与活动,有一部份观众,剩下还有多少会调皮呢。远程教育模式三的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室,可以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班主任大力引导学生进阅览室看书,阅览室购一些适合他们爱好的期刊,在下午开放。
三、规范实施,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宿舍不规范的尽量规范,即将改建或新建的,就要按标准化或高标准设计,以有利于住宿生的管理。创新开展后勤服务工作,尽量符合学生需求。引入社会化元素,比如,学校食堂可小炒,满足部分经济宽裕学生的口味;卖些小吃,变换口味风格等。让学生感觉伙食丰富,不到校外就餐,避免发生校外食品安全事件。
6.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篇六
摘 要: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状态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有一个积极的生活状态,目前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和课余文化生活比较匮乏。针对这些情况,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状态;问题;对策
学校情境是学校中的“软环境”,主要指在学校中,对学生的生活状态有重要影响的学校管理和学生行为规范,还有可以由学校或教师控制和把握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教学目标、教育内容、教师的教育方法、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1],包括学校管理、学校制度以及学校文化。
生活状态是指学生现有的情况,包括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校园的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校园的管理、课余文化生活以及学生个体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或者消极的精神状态。
寄宿制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不仅要为学生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管理方面注重学生的情感,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管理、制度以及学校文化,会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学生形成积极的或消极的生活状态。积极的生活状态主要表现在学生乐观开朗、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在学校大部分时间都是快乐的并且热爱学习;消极的生活状态主要表现在学生抑郁寡欢、不爱与人交流、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很抑郁而且讨厌学习。所以,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状态就要从学校管理、学校制度以及学校文化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生活管理制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状态现状分析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在校时间长,一方面生活管理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校园环境和课余文化生活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生活管理老师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懂得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学生的情绪、卫生、心理等方面。学校要加强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目前来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生活管理存在问题,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存在不足,基础设施和课余文化生活比较匮乏。
(一)住宿学生课后的生活状态
课后的生活状态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娱乐活动上。学生课后的娱乐活动对学生积极的生活状态的培养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所以要丰富课后娱乐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住宿生课后的生活状态,很多时候是取决于生活老师的管理。目前生活老师对学生生活管理的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现有的生活管理老师一般都没有正式的编制,缺乏专业化的培训,不能真正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爱。尤其是那些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缺失爱和亲情,他们更需要学校去重视。在研究中发现,一部分低年级的学生在很多方面都不能自理,需要生活老师或者班主任给予正确的指导,例如:寄宿制学生放学后到吃晚饭要等的时间很长,这段时间完全没有生活老师来组织他们,是自由活动时间。有的学生在教室做作业,教室很暗,可是学生却不知道开灯;另外一部分学生在教室外面等不上吃饭时间,就开始吃零食。放学后学生的活动完全没有组织性,这样的生活状态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学生不能改变他们生活在村庄里的事实,但是生活老师可以在此期间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带着学生一起做游戏、放映有意义的动画片等,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是无比快乐的,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状态。
(二)校园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包括校园显性文化和校园隐性文化,显性文化指校园物质环境,如校舍建筑、校园场地布置、校园活动仪式等。学校应重视校园建筑、校园活动仪式蕴涵的德育价值。在校园中,存在着一个无形的环境,如校风、班风、人际关系等,也同样体现出学校的文化积淀,成为及其具有教育意义的隐性文化。其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校园人际环境。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学校坐落在农村的学校缺少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缺少一些励志的、时刻警醒着老师和学生的标语,走进校园总有种校园精神文化缺失的感觉,这里的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指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教师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少,学生不善于人际交往、和他们谈话时表现出害羞、不敢说话的情况。学生不像城市里的学生那样活泼开朗、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当提问到他们各自的优缺点时,农村寄宿制学校里的学生大多数说不出来自己的优缺点。这也是校园隐性文化的缺失,学生不善于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是校园中一种无形的环境,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注重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多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思想,那样他们的人格才能健康的发展,才会热爱自己的学校,拥有一个积极的生活状态。
总之,农村寄宿制学校无论是在物质环境还是精神环境方面都有待提高,所以需要老师们的不断的努力。
(三)基础设施和课余文化生活匮乏
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匮乏,表现在校园中的学生活动的基础设施和教学中的教学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相关的学习场地,其中包括读书角,阅览室和科学实验室等。由于学校的经费问题,大多数农村寄宿制学校中没有阅览室和科学实验室,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阅读量和对科学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7.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篇七
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内一些学者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的研究。就兰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看,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占38.33%;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占44.77%;存在重度心理问题的占15.36%。但不同的地区,如沿海与内地、东部与中西部、平原与山区等,由于文化传统、经济水平、教育发展水平等各种客观因素的惯性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本文是以甘肃省庄浪县第二中学为个案,通过调查了解该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一方面为学校在新课程实验中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并采取及时合理的教育方式,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拥有健全的人格,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基。另一方面也为相关教育决策部门和其他学校提供参考性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庄浪县第二中学是一所市级示范性普通农村中学,2009年被列为甘肃省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样本校,学校共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0多人,其中寄宿生2300多人。本文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抽取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各两个班,总共243名学生。其中男生129人,女生114人。
(二)研究工具
本次的调查工具是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MHT量表由8个内容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构成,8个内容量表分别代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及冲动倾向。8个内容量表总得分在65分以上者,可以认为他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3份,剔除废卷和无效问卷,实际收回226份(其中男生118份,女生108份)有效率为93.00%。
(三)数据统计与处理
所有数据在输入计算机后,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总体状况
被试中个人焦虑总分在65分以上者有41人,占18.14%。其中男生18人,占7.96%,女生23人,占10.18%;至少有一项焦虑倾向的有92人,占40.71%,其中男生30人,占13.27%,女生35人,占15.49%;男女被试超过团体焦虑总均分,男生有43人,占19.03%,女生有69人,占30.53%,反映出女生的焦虑程度普遍高于男生。
(二)焦虑分量表检出率
根据量表制定的常模,各量表得分在8分以上者,属异常范围。在8个项目中,单项高分(8分以上)所占比例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学习焦虑占22.6%,身体症状占20.8%,过敏倾向占10.6%,自责倾向占9.7%,恐怖倾向占3.1%,对人焦虑占2.2%,冲动倾向占1.8%。
(三)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注:*表示差异不显著,**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下表2同注)
由表1可知,在高一和高二学生中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四项比较突出,其中学习焦虑居首位,并且随年级的上升,焦虑程度在加剧。原因如下。
(1)社会原因。在经济条件落后的庄浪农村,大多数学生只能通过升学改变命运,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考试分数无疑几乎决定着他们的命运。高考竞争的严酷、传统的舆论对学生心理造成了沉重的压力。
(2)家庭原因。庄浪农村学生父母一般文化程度较低,他们把子女的未来几乎完全寄托在高考这条道路上,家庭大部分的收入几乎都用于子女的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就是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他们对子女的学业存在过高的期望值,学生越是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心理压力就越大。
(3)学校原因。学校在抓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轻视对学生心理状况和健康状况的了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课堂教学的简单说教中。
(4)个人原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农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少部分学生存在过度娇惯的倾向,遇到挫折难以承受。一方面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青少年适应能力的客观要求加强,这就更容易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压力。
以上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加剧了学生学习的焦虑程度,而学习焦虑又加剧过敏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
统计结果同时表明,高一和高二学生孤独倾向差异显著,即随着年级的上升,高二学生的孤独倾向在加剧,也就是说他们比高一学生更加孤独、抑郁、更加自我封闭。显然这一现状与距离高考越来越近有关。
(四)男生、女生心理健康状况
由表2可知,女生的8个内容量表得分均高于男生,即焦虑程度高于男生,且二者差异显著。调查数据同时表明,在恐怖倾向方面男生、女生二者差异显著。原因如下。
(1)在经济落后的庄浪农村,如果不能升学,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就变得比较渺茫,对学业的高期望和自身学业水平之间的反差使女生的压力显得更为直接和紧迫。
(2)与女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也直接相关。一方面青春期的女生对其生理变化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在平时如果缺乏成人有效的指导,容易处于一种焦虑不安状态;另一方面她们在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往往比较重视自我形象,对成败得失看得比较重,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出现情绪上的波动,甚至产生某些过激行为。
以上调查启示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应给予女生更多的关注。管理者不但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卫生知识的有效传授和心理健康的指导,更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尤其是要学会通过学生外在的身体语言,读出他们内在的心理语言,指导学生通过情绪的调控使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都健康起来。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上是良好的。但从此次调查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也占一定比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为学习焦虑程度较高,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的孤独倾向在增强,女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和各分量表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
(二)建议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针对目前学生的实际状况,为了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管理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教师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和组织管理上的不严密,使这种教育活动处于相对分割和封闭状态,没有发挥出其真正的教育效果来。因此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建立领导组织机构:确立以分管校长为具体领导,以政教处、年级组和班主任为一线,以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科任教师为另一线的具体负责层面。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全面发挥其教育效果。
(2)重视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研究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分析和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实践经验提升为一种理论思考,进而有效地解决本地区、本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研究是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学校应及时调查研究、具体分析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真实现状,及时组织交流,扩展教师成功的经验。以深入的研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带动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有理论指导、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由于心理问题的隐私性与个体性,以集体方式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心理辅导往往难以彻底解决个体的心理问题,而建立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咨询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个体心理问题。
(4)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体现。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特点,运用一些特定的量表进行更具体的调查分析,从而得出本地、本校学生的实际心理健康水平,将调查结果整理后建立学生个体心理档案和团体心理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发现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2.增强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教育效果
(1)培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是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学校鼓励有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旨趣的教师再学习,然后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考试,尽可能地持证上岗,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2)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和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应增强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意识,使他们能够学习和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课堂教学着手,从教学方式方法、师生关系、课业负担等方面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3)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具体管理者,平常与学生交往最多的就是班主任。一个好的班主任不仅能够营造出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集体氛围,而且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出现的异常现象。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突出班主任的中心作用:一方面加强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
3.有针对性地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
(1)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孤独倾向等问题的学生,常常表现出退缩、没有魄力、害怕、胆小、焦虑等特点。针对这些症状,学校可以开设一些活动类的校本课程,如生活知识竞赛、登山演讲、小制作等,通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游戏小组的活动,从而获取更多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进而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有效降低焦虑程度。
(2)针对焦虑程度较高的农村女孩,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专题讲座类的校本课程。例如适时、适当地开设性生理及性交往知识等青春期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她们消除青春期的诸多生理困惑,正确对待青春期发展过程中学生心理和生理诸方面的变化,正确对待自我形象,学会与异性同学的正确交往,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总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尊重事实、深入进行校本研究、综合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充分发挥每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独特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岗英.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3).
[2]田晓红.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J].精论集锦,2003(12).
[3]金燕等.兰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J].教育探索,2010(1).
[4]陈忞.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8.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篇八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辖区的农村,但也有来自城区的独生子女,有单亲家庭的子女,还有不少留守儿童等等。面对如此复杂的“心理问题”学生,他们入住学校后,其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作为一名寄宿制学校的生活辅导教师,在和学生一起生活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缺少关爱,缺少沟通,没有形成独立生活和集体生活的良好习惯,再加上繁重的学业,考试竞争压力等,从而导致学生出现烦躁不安、喜怒无常或沉默寡言、孤僻、自信心缺失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凭借在寄宿制学校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我认为做好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生活老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学会自理和自律
1.寄宿学生是特殊群体,他们的日常生活范围主要在校园,宿舍就是他们的“家”。寝室的规章制度和寝室文化建设不可少。要让他们睡得“安心”“舒心”。
2.培养良好生活行为习惯要因年龄而异,区别对待,持之以恒。我校寄宿制学生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都有,因此日常生活中的管理目标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确定不同的标准。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要根据其个性加以辅导,使学生在困难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3.生活老师要善于“导行”。在工作中,面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要及时给予纠正和教育。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差,反复性大,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经过严格训练,也需要生活老师耐心指导。
二、生活老师要善于观察沟通交流,及时反馈、教育、疏导,防患于未然
1.在与住校生接触生活的过程中,要多长心眼,善于观察,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根据青少年心理发育的特点,他们的心理活动情况大多都反映在他们的“肢体语言”上。老师只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这些细节表现,才能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班主任或家长,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根据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和成人意识的增强,老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学生的心理,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老师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谆谆诱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或错误,认清问题的重要性,自发地改正自己心理上的不足和毛病。
总之,生活老师只要努力对寄宿制中小学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及时的把握、引导和训练,加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地开展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培养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等能力,才能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9.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宿舍管理 篇九
单位;杨桥畔九年制学校 姓名:王英 电话***
【摘要】:寄宿制学校的寄宿管理: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也参与寄宿管理,采用人性化的方法;二要建立完善的寄宿管理制度,将寄宿管理纳入班级考核制度,运用制度化的办法。人性化和制度化的科学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 寄宿管理; 人性化; 制度化
农村学校的寄宿生大多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许多是第一次离开家庭,离开父母亲,思想、情绪都不稳定,不适应环境等原因使得他们很难专心学习。再加上饮食、卫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等教育,要管好寄宿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样才能让寄宿生安心,家长舒心,领导们放心呢?这是当前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只有当寄宿生群体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团结活泼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时, 才能保证他们身、心都健康的成长,才能迈向学校管理科学化的轨道。因此,加强寄舍管理很有必要。寄宿生管理既要人性化,又要科学化、制度化。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使之形成一种习惯,凝练成一种素质。让规范成为一种习惯,最终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寄宿生的管理:
一、在学生中选出优秀的管理者,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1.奖罚分明,提高寄宿的竞争意识,如果只采用奖励和表扬的 做法,学生可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果只采用惩罚的办法,学生将缺乏自信,同时影响师生间感情交流。因此,要采取奖罚分明的办法,对表现积极的宿舍要表扬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宿舍在批评的同时也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信心,取得进步。同时,在宿舍管理方面,可定期开展“文明宿舍”的评比活动,以此提高宿舍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宿舍间的竞争意识。2.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选出管理能力强的、负责任的学生,组成管理队伍。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之间互相比较了解,管理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专门管理宿舍的教师定期召开宿管干部会议,总结经验、交流心得,逐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宿管干部是宿舍管理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作用能否发挥出来,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效。如期末评选优秀学生干部时,学校特别设定优秀宿管干部,极大地调动了宿管干部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他们的管理作用。自然,他们也会把在宿舍的好习惯、好表现带到教学区来,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3.集思广益,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理念,在宿舍管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意见。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绝不能搞“一言堂”,剥 夺了全体学生共同管理宿舍的权利。我们说的“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指的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民主的、科学的管理思想。我们的管理 应该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宗旨。老师、宿管干部和其他学生之间应该经常交流,了解他们对宿舍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管理思想,提高管理水平,使农村学校寄宿管理工作走上民主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不断完善寄宿生管理制度,使寄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1.建立适合本校的寄宿生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对寄宿生的管理,强化寄宿生养成教育,确保寄宿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完善的寄宿生管理制度。纪律是约束人们活动的行为准则,是实现共同生活目标的保证,是加强管理必不可少的因素。刚进学校的学生生活习惯不同,许多同学作息习惯不规律,物品摆放不整齐,早上起床没有叠好被子的习惯,待人接物缺乏文明礼貌。因此,对刚进校的学生要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他们在短期内适应学校生活,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让他们不再依赖于父母,学会独立 生活。另外,通过组织《寄宿生管理制度》学习竞赛活动,使每一位 寄宿生都熟悉学校的管理制度,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近年来,我校通过行为习惯竞赛、“文明宿舍”评选、奖励出色的宿舍等方法,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效果非常好。各宿舍之间你追我赶,在卫生、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校的寄宿管理工作又上了一个台阶。
2.勤检查、多评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中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自觉性还不太高,很多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因此,单靠 学生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制订的制度要得到圆满的执行,还必须注意督促和检查。每个宿舍的舍长要及时汇报情况,查找不足,制订改进 措施,可解决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已建立了以政教处、值周老师、共同组成的检查组,量化宿舍内务制度、纪律制度的执行情况,实施检查记录。天天查、周周比、月月评。每天检查到的情况及时公布,及时反馈到学生那里,表扬好人好事,指出有待改进的方面,及时激励,正确导向。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班主任及学生本人和每个宿舍,令其改正,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过责己”,有效地遏制不良风气的形成。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检查、督促、评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促进良好宿舍集体的形成,也是培养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的重要措施。3.让班主任参与到宿舍管理中来,班主任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 想的贯彻着,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很多学生只听班主任的话。因此,让班主任参与到宿舍管理中来,非常有利于学校的宿舍管理工作。我校把宿舍管理作为班级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班主任对本班宿舍管理非常重视。在学校期末奖励时,获“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的班级宿舍也多数是“文明宿舍”。班级和宿舍考核相挂钩,效果非常好。
10.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初探 篇十
思南县香坝小学
我校通过二年创建寄宿制学校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直参与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的我有着强烈的感触,以下就以香坝小学推行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为例,谈谈几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学校硬件建设方面
(一)加大宣传,统一思想是推行寄宿制建设前提。
虽然寄宿制建设有很多优越性,但推行初期,社会、家长、学生对它的认识还不够,甚至部分老师对它的理解也不深,作为新生事物人们对它还不能完全接受。为此,在寄宿制的创建初期,寄宿制建设要循序渐进,宣传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加大宣传让群众了解.让社会认可。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三会”(即分别召开教师、家长、学生动员会,首先对教职工、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进行动员,让他们意识到推行寄宿制建设的必要性)“两访”(一是访家长、二是访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家长和即将要并入的学生知道寄宿制学校的优越性)、“小手牵大手”(即通过在校学生向社会和家长宣传,让整个社会进一步认识和支持寄宿制学校建设)。
(二)整合资源、搞好硬件设施是实施寄宿制建设的基础。在寄宿生并入寄宿制学校,要得到妥善安排,真正把学校变成寄宿生学习、生活的乐园与温馨的家园。建设规范、现代化的宿舍、食堂等设施是必不可少的。为此,通过教育主管部门争取国家项目投资,规划总投资1102.31万元,到目前为止,除教师周转房、行政办公用房未启动外,已完成校舍建筑面积8588平方米,其中:教学楼3937平方米、学生宿舍楼3437平方米,食堂(含浴室、锅炉房)1214平方米。已完成投资1309.03万元,2010年我校1200名学生住上了宽敞明亮、标准化的宿舍、教室。
二、寄宿学生管理方面
(一)建立长效机制,是强化学校管理工作的保障。
1、强化班主任、生活指导教师工作力度。班主任和生活指导教师是学生相处最多的教师,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充分发挥其特殊作
用,制定了《生活指导教师工作制度》、《生活指导教师量化管理评分细则》《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制度》、《班主任绩效管理奖惩方案》,通过制度把班主任、生活指导教师对寄宿生的管理与班级目标管理考核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规范了班主任对寄宿生管理的职责,又能激励班主任管理寄宿生的积极性。
2、建立全校齐抓共管制度。共制定管理制度14个,除了规范宿管专、兼职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流程外,还规范了从教育教学管理到住宿管理、食堂管理、活动管理,寄宿学生的学、吃、住、玩、行和安全等行为,从而使每项宿管工作都处在学校有条不紊的管理之下。
(二)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寄宿制办学效益和品位的保证。
1、管“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儿童虽然离开了父母,但不能让他们觉得学校缺了父母般细致的指导和关怀。为此,我们安排专人(生活指导教师)7人教育、指导他们学会与食堂人员配合,如何有秩序打饭、打菜,培养他们良好、卫生、文明的就餐习惯。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作出不同安排,固定就餐餐桌位置,保证学生有秩序地就餐。丰富学校餐厅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恩、文明礼貌、珍惜粮食等教育,学校从一切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出发,适时为他们改善营养,以保证每个寄宿生吃饱、吃好。
2、管“穿”。我校给每个寄宿生床铺都准备了一套床上用品,并每周换洗一次。但受地理条件和家庭情况的制约,寄宿生每周只能返家一次,每周常常只准备一套衣服、一双鞋、一双鞋袜。为此,我们的生活指导老师就会及时监督指导,并及时提醒他们更换衣服、鞋袜。在天气变化的情况下及时检查学生的衣服添减情况,同时帮助或指导学生学会洗涤小件衣物,确保寄宿生穿戴干净、整洁。
3、管“住”。学生在寝室里住的时间占了他一天生活时间的大部分。为此学校创设舒适的住宿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尤为重要。我校为寄宿生提供10人一间的宿舍,每间宿舍门上帖有“住校学生家校联系卡”,生活指导老师每天检查学生寝室设施的安全状况,并给寝室开窗通风;每晚检查和巡视学生的就寝情况,提醒学生及时入厕和帮助学生盖好被子等;生活指导教师帮助指导寄宿生寝室物品摆放和美化工作。同时每月至少一次对寝室进行消毒和被褥拆洗、翻晒,确保学生住得安心、舒心。.4、管“行”。我校寄宿生大部分来自流水方向的4个村,离校较远,交通不便,山路近则10里,远至近20里,他们往返于家校途中的安全令家长很不放心。为此,为了减轻家长负担,学校根据寄宿生家庭分布情况绘制了住址分布示意图,确定学生集散和情况联络
点,并将寄宿生按家庭住址编成若干组,学校选派教师来负责监督该路寄宿生往返学校途中的安全,确保了学生往返学校途中的安全。解决了家长担忧孩子上放学的途中安全的忧虑。
5、管“医”。生活指导教师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状况,学校还聘请乡卫生院医生为兼职校医,并保证24小时电话畅通,负责学生平常小病的治疗和流行病的预防工作。
6、管“学”。每天每班安排有两节晚自习,由该班语文、数学、英语教师轮流下班辅导,下班辅导教师工作作为超课时安排。充分发挥班主任和生活指导教师的特殊作用,制定了《生活指导教师工作制度》、《生活指导教师量化管理评分细则》《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制度》、《班主任绩效管理奖惩方案》,把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寄宿生的管理与班级目标管理考核结合在一起。生活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生活、思想作指导,负责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指导工作;班主任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晚自习、图书的借阅、收看电视节目和播放光碟等服务与指导工作。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这样,既规范了班主任对寄宿生管理的职责,又能激励班主任管理寄宿生的积极性。
7、管“心”。即进行心理辅导。由于寄宿生中大部分为留守儿童,为此,我们立足“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学校设立了“亲情电话”,以楼层为单位配备了生活指导老师,主要是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知道与教育,帮助本室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信心,从而健康成长。
8、管“育”。即教育,重点是能力的培育。我们立足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群体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和自强自律、开拓创新精神。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做到生活在哪里,保育课堂到哪里。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以生活常识、技能传授为基点,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核心,以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为根本,以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开展校本课程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管好“育”,不仅为学生营造了校园似乐园的环境,使他们由以前的厌学变得想学、要学,且学得开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综合能力,充分挖掘了其潜能,促进学生活泼、主动、自由地发展。
三、取得的成绩
由于我们的工作方法正确,用全体教师的努力换来了“家长的两个转变”和“寄宿学生的三个变化”。家长疑虑变为了信心。去年刚开学,我校就有100多名学生在外校就读,今年开学,就转回我校70多名。担心变为了放心。刚动员拆并教学点时,许多家长是不赞
成的,可是现在,要恢复教学点的话,家长们又不赞成了;寄宿学生不安变为了愉悦。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学生有了“家”的感觉,生活、学习安稳有序。从依赖到学会自理。我校多数寄宿生进校前是不爱洗澡刷牙和叠被、洗衣的,现在他们都已学会了自理,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郁闷变为了开朗。如今在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寄宿生们的欢颜笑语。
11.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篇十一
关键词:寄宿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承担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要十分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更好地度过青春期,健康、快乐成长。
这几年间,我一直在农村寄宿制初中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此想和大家交流几点体会。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主要心理表现及其成因浅析
农村寄宿制初中的学生一般都来自偏远的农村,由于亲情的缺失、学业的压力、交际的困惑以及竞争、成长、家庭、社会不良风气、青春期生理心理巨大变化等原因,使很多学生一时不能适应寄宿制学校的生活,心理蒙上了阴影。具体表现在:
1.不善交流,性格孤辟
农村寄宿制学校大多数学生与家长的情感沟通时间少,即使放假时,能和家长见面说话的时间也很少。特备是留守儿童,几乎没有与父母交流的时间,导致许多学生和自己的父母之间共同语言日渐减少,甚至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基本不说话。长期如此,自然会出现情绪异常,如忧郁、胆怯、孤僻、优柔寡断、冷漠,有的孩子会出现心理早熟、感情脆弱、不容易沟通等现象。
2.缺乏安全感,情绪焦虑,感情淡漠
过早的独立生活方式导致情绪焦虑。寄宿本身就是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这种生活方式相比以往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性改变,学生突然离开了家庭,离开了亲人,很容易产生一种自卑感,行为上也表现为孤独、羞怯。当他们独自面对问题时,经常产生难以应付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缺乏安全感而情绪焦虑,从而导致学生对于父母、亲人、朋友感情淡漠。这一点留守儿童表现得尤为突出。
3.自控力差,容易冲动
孩子在长期缺乏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情况下,自我约束能力逐渐变差,加之青春期生理成长与心理成长速度的落差,极易造成学生的毛躁、冲动。特别是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带,他们对孩子过分溺爱,疏于管理和教育,甚至对孩子听之任之,更多的是从生活方面满足孩子的需要,而很少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
一部分学生因一时不能适应寄宿制学校的生活而蒙上心理阴影,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学生的心理障碍,不仅影响学生整个青春期的学习、生活,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形成和健康生活。
二、应对策略
1.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拓宽沟通渠道
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座谈会,提高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定期让留守生与父母通话,汇报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让他们感受父母的关爱;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感恩教育等,使寄宿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帮助孩子认识自我,正视自己成长中的变化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我们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认识到,成长是美丽的,不必焦虑、恐慌,更不要逃避;引导他们感受成长的快乐,指导他们学会在困境中迎接挑战,学会在彷徨中寻求帮助,从而逐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营造关爱氛围,给予更多的情感关怀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可见,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我们可以精心策划主题活动,创设更多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交流、感受温暖、感受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4.给予足够的自由空间与和谐的精神环境
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如寝室内务整理、课外兴趣小组、游戏等等。这样既能愉悦精神,又能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沟通、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在这样的集体中生活,他们会感到温暖、感到安全、感到快乐。
5.加强自尊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是人们意识到作为集体成员的一种尊严的情感,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克服缺点努力上进的重要动力。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落后都关系到集体的荣誉,从而制止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
教育应该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是感化心灵的工作。积极、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课题,更是时代发展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当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我认为,农村寄宿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结合农村教育发展的形式和特点,同时应与家长达成共识,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共同参与和支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成效。
12.农村寄宿制学校养成教育培养策略 篇十二
我在寄宿制学校工作了一年, 目睹了寄宿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寄宿生的行为习惯不容乐观, 现状及原因如下。
一、家庭教育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
1. 走进校园, 可以看见个别学生行为礼仪太差, 不会使用礼貌用语;
没有形成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不洗手, 衣服脏了也不知道换洗。尽管学校经常宣传预防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但真正实施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造成这种结果, 是因为移民学生较多, 他们大多来自偏远贫困地区, 有的刚刚解决温饱, 部分家长忽略了在养成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
2. 有的学生和家长交流较少, 和学生发生冲突时不知怎么处理, 不能谦让, 打架斗殴的事常有发生, 有的学生对有困难的同学不能主动帮助。
问题的原因在于受不良影视、不良家庭教育影响, 加上现在家长较忙, 无暇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 放任自流。孩子放学就在自己家学习或做家务, 缺乏沟通,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没有行为准则。
二、传统的教育观念桎梏了学生习惯的养成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凭成绩论英雄, 只要成绩好就一好百好, 忽视了学生品德方面的教育。尤其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没有被好好引导, 个别学生破罐子破摔, 习惯越来越差。这些现象与我们提倡实施的素质教育要求相悖。因此, 大多数学生不主动学习, 如果再疏于管理, 这些学生就成了真正的双差生。
三、学校常规教育与学生习惯的养成相脱节
教学楼内随处可见垃圾袋, 有的学生视而不见。有的学生做错事不承认, 撒谎欺骗教师。虽然教师利用晨会、班会等途径进行说服教育, 但往往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学校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少, 班主任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 不够彻底, 不抓反复。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形成说谎话, 不诚实, 自我约束能力差等恶习。
寄宿制学校对学生来说, 首先面临的是生存的挑战。针对这一特殊群体,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抓养成教育。
一、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1. 寄宿制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学生在家里大都过着小皇帝的生活, 不愁吃穿。到学校后一切都得自己料理, 教师要求学生像刷牙、洗脸、叠被、系鞋带、清理房间、洗餐具, 妥善保管自己的东西, 这些生活小节要自己合理安排。同宿舍的学生相互学习, 相互帮助, 慢慢适应学校的食膳。我相信, 经过多年的寄宿生活, 学生养成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定会为将来走向社会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实行目标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规、班规、校规就是规矩, 学生的行为准则, 行动指南, 都是养成习惯的好方法。教师应发动学生, 一起讨论、制定《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住校生标准》《星级宿舍评比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使学生、个人、班集体都按照规章制度去做, 这样可以极大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3. 开展各种活动, 强化训练学生的自理能力。
(1) 自理能力竞赛。开展叠被子, 穿衣服, 整理房间等竞赛,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2) “爱我寝室、美化寝室”评比活动。放开手, 让学生自由地去美化自己的寝室, 我们不注重美化的结果如何, 主要通过活动, 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 感受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3) 开设“厨艺大比拼”寓教育于生活中。
4. 让学生参与管理。
学校里有许多琐碎的事, 如果全靠教师去管理, 工作量很大, 让学生参与管理会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 如宿舍楼道内的盆花, 每人承包一盆, 按时清理垃圾、浇水, 培养主人翁意识。每个寝室中选拔寝室长, 在全校学生中抽出管理能力强的学生组成监督岗, 让学生参与管理, 逐步培养一批“精兵强将”来协助教师参与管理。
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不容忽视
1.学校加大卫生设施, 资金投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特别是卫生死角处, 放置垃圾筒, 让每一个学生养成不乱丢果皮纸屑的良好卫生习惯。每个宿舍统一发放洗漱用品, 要求东西摆放整齐, 按时打扫卫生, 宿舍的教师及时检查, 给学生营造一个整洁的环境。
2.通过宣传、提高认识。 (1) 利用集会, 红领巾广播播音时间, 结合最近发生的由不卫生而致病的学生的例子, 提高警惕, 认识讲卫生的重要性。 (2) 以班级、宿舍为单位再深入学习卫生知识。 (3) 聘请卫生院医生, 结合季节性流行病对学生进行《预防流感》《手足口病》等有关卫生方面的教育。
3.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1) 开展以卫生知识, 文明举止, 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2) 开展宿舍, 文明示范班级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活动, 有力地调动宿舍、班级、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由卫生认识上升为卫生习惯。 (3) 建立校监督岗和班监督岗。 (4) 开展个人卫生检查。 (5) 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坏习惯剖析。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红领巾广播站的小记者们把一些不讲卫生、卫生习惯差的行为报道出来, 来约束学生的行为。
13.农村学校寄宿制交流材料 篇十三
近年来,朔州市教育局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合理调整城乡教育布局,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努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市政府出台“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并投资3.2亿元重点在每个乡镇建设1所高标准寄宿制小学,在县城周边或人口较多乡镇建成1所寄宿制初中,全市共新建、改建69所高标准寄宿制小学,6所农村寄宿制初中。新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使全市农村学校数由1776所减少到76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总数达到20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校生总数达到115650人,其中住宿学生达到63936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学生占到农村学校在校生的73.9%。同时,全市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统一配备了标准化宿舍、餐厅、暖气、洗浴、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学校同等标准的图书阅览、教学实验、文体电教、信息技术设备。朔州市农村寄宿制学校以政府高标准建设,学校实行保姆式服务、精细化管理,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12年10月,省教育厅在朔州召开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现场会,推广了朔州市的经验和做法。
二、扩大补助范围,实施营养餐工程
14.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篇十四
恩施市盛家坝乡大集场小学: 雷道敏
(联系电话:***)(E-mail:1318362629@qq.com)
【内容提要】我国农村发展的基本出路在于努力办好农村教育,大力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农村教育的一件大事。学校的布局调整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学校的办学质量和规模效益有所提高。但寄宿制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学校管理,尤其是安全工作的管理带来困难。近年来,常有学校安全事故发生,且多发生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引起社会的关注。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安全工作管理,确保校园一方平安,是学校乃至全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 安全工作 现状及对策
【正文】寄宿制学校是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在国家农村“两基”攻坚计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证明,在教育水平较低,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贫困地区,举办寄宿制学校有利于加快该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步伐。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一大批农村寄宿制学校相继建成,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地区的办学条件,为“两基”攻坚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项目地区多为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再加上缺乏经验,因此不少地区在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得到科学、有效的指导。本人根据所在学校实际情况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现状
1、现状分析
我校学生年龄偏低,年龄相差较大,是管理的一大难题。由于取消了一些较偏远的、生源较少的教学点,集中部分村校的中高年级学生到村完小就读,学生从星期一至星期五一直在学校学习、生活,学校成了他们的家。他们年龄小,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寄宿生,只有六、七岁,还是“小不点”,生活自理的能力很差,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还没有养成。加上大多数学生在家比较骄惯,学校既要把精力放在照顾好学生的吃、住和安全保障上,又要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工作量加大。大部分教师需要早上6:30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9:30还不能安心休息,工作量超负荷。
2、住宿安全
经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农村小学大部分修建了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但学校相关配套设施还没有跟上,有食堂无餐桌、有宿舍无床铺或床位不够、无厕所等问题比较突出。学校学生宿舍人均不足1平方米,大都是将教室改作宿舍,学生绝大多数都住通铺,不少学校学生两人一铺上下床;如我校现有住宿生207人,学生寝室只有两大间和三小间,且都是两人一床上下层,睡觉很不安全;学校厕所蹲位只有20个,课间学生上厕所还需排队,无法满足学生正常使用的需求;学生厕所距学生宿舍平均约为70~80米,很不适宜学生晚上上厕所,一方面冬天有些同学往往因上厕所而着凉感冒,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专门的生活管理教师随时陪同,寄宿生夜间上厕所的安全问题也难以得到保障。同时大部分学校建设配套设施不完善,已成为制约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之一。
3、交通安全
农村学校寄宿生多来自边远自然村落,农村交通极为不便,虽然村村通公路,但路面狭窄且坑坑洼洼。同时寄宿学生家离学校较远,每周往返学校须乘坐车辆或走路,农村的一些载客车辆很不安全,无证、无牌、无驾照车辆上路非常多。再加上山村道路狭窄,交通安全危险系数过大,学校的安全工作极为艰难。因此,寄宿学生往返学校交通问题成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的一大隐患。
4、饮食卫生安全
农村寄宿制学校缺厨房、餐厅。即使有些学校有厨房、餐厅,也大都狭小,通风、排水不畅,卫生难以保证;且多数学校学生无餐厅就餐,学生露天就餐,雨雪天学生就餐苦不堪言。同时食堂设备简陋,而且没有流动水洗碗设施和消毒设施,没有专门存放冷热、生熟食品的设施。一般农村寄宿制学校并没有校医室和专门的保健人员,寄宿生生病只能到村级卫生室就医,而学校距本乡镇的卫生院距离较远,而一旦寄宿生发生突发性的恶性疾病,便会延误就诊时间。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对策
1、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基础建设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先决条件。
寄宿制学校与走读制学校不同,必须要“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不仅要抓学生的学习,还要管理学生的生活。对于寄宿生来说,学校就是他的第二个家。学校要为寄宿生提供吃、住、行、学、玩等方面的必需品和场所。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要优良,比走读制学校需要更多的配套设施,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寄宿制学校承担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面繁琐小事,肩负着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与培养任务,工作之繁,任务之重,因而在教师的配备上要多于其他非寄宿制学校。同时针对寄宿制学校的特点,要逐年对教师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明确职能与要求,把握特点及方法,并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寄宿制学校注入新的教育活力。
2、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基本保障。农村小学都是没有专职宿舍管理人员,但寄宿生的管理容不得有半点闪失。学校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时刻都要将安全工作放在寄宿制管理的首位。学生的日常作息,三后时间(即课后、饭后、睡眠后)和课外活动时间由于学生活动范围广,活动内容丰富、突发性强是安全工作最难保障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值周领导及教师就在校园内找个至高点,全方位监控学生的一切活动,尽可能的把学生都监控自己的眼皮底之下,若发现学生做的游戏或体育运动存在安全隐患,要立即进行阻止,确保把安全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晚上学生睡眠前,值周领导、教师第一件事就是到各宿舍清点人数。发现有不明去向的学生,坚决追根到底,直到清楚为止。
3、落实学校安全教育是预防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
首先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其次学校应当加强学生自救自护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强化学生自护意识。开学初、放假前要集中开展安全教育,还要通过“安全教育月活动”、“安全教育日活动”、“安全”主题班队会、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教育讲座、“自护自救’’常识演练等形式,开展安全防护教育,开展交通、消防安全卫生教育,开展避险、逃生、自救演练等。第三、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宣传品、安全教育专栏,加强对家长的安全教育,提高家长安全意识,促使家长加大对子女的监护力度,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安全管护工作,形成家校通力抓安全的良好格局。
4、强化安全管理是预防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学校领导、教师、职工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如山”。要落实安全工作检查制度:一查师生安全意识;二查各项安全制度落实;三查安全工作任务完成;四查校舍师生安全是否存在隐患;五查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要高度树立警戒思想,克服麻痹思想,防范于未然,建立全方位的安全防范体系,制定防范预案,做到时时考虑安全工作,处处想到安全工作,及早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及时排查安全隐患。
一要强化寄宿生安全管理。(1)严格实行学生离返校签到制;(2)建立寄宿生查房点名制度,做到寄宿生每日“五点名”(晨操点名、上课点名、午休点名、晚自习点名、晚寝点名);(3)坚决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要建立严格的门卫制度,加强动态管理,监控学生外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趣有意义的文体活动。(4)严格消防管理,严禁宿舍内点蜡烛、用电炉、抽烟等,杜绝安全隐患。(5)学校应当建立住宿学生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人负责住宿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要严格落实寄宿生管理教师职责,加强午间、夜间巡视,严格女生特殊保护措施。
二要强化交通安全管理。(1)落实家长监护职责和接送子女制度。严禁学生乱乘农用车、拖拉机等非专用载客交通工具;坚决杜绝学生骑摩托车往返学校;严格规范乘车,家长雇用的个私营运车,必须报请有关车管部门检查核准;(2)组织交通安全督导员,开展学生间相互监督,共同遵守维护交通安全,及时排查交通安全隐患。
三要强化饮食安全管理。(1)加强对食堂检查督促,落实每周教师监灶工作制度;(2)组织对食堂经营人员、膳食管理人员培训,提高有关人员饮食管理水平,使他们懂行、会管、能管。(3)严格卫生安全制度,落实购物定点合同制、物品出入库登记制、操作流程签字制、操作加工人员体检制等各项制度。学校食堂要办好伙食,注意营养搭配,保证成长发育中的孩子的营养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让孩子寄宿在学校。因此,寄宿生管理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这一块工作没有做好,就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研究,勇于探索,不断地总结经验,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成效,促进寄宿生管理工作更好地发展,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不断深化。【参考资料】
15.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篇十五
农村寄宿制学校课余生活问题管理寄宿学生日常的学习和活动范围基本都在校内,寄宿制学校实际上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近年来,在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中已具相当规模,如何让农村寄宿学生享有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课余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成为当今农村寄宿制学校有效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之“忧”
1.师生关系和谐之“忧”
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根据学校性质的变化制订新的管理措施,而是延续了原有农村学校的旧有的观念和管理模式,学校对学生业余生活的管理“更趋向于标准化、封闭化的特征,缺少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1]。如,在对学生的管理上,他们满足于把自己定位为“看管者”角色,对问题学生采用更多的惩罚式管制,对学生心理的疏导与问题预设明显缺乏,认为只要把学生“圈住”“不出事”就万事大吉。这样的管理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矛盾的加剧,“和谐”校园建设无从谈起。
2.教师工作动机缺乏之“忧”
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缺少积极探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动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因学生在校寄宿,学校教师工作压力和劳动量骤然增加,待遇没有得到相应改善;第二,部分教师的工作地点因学校布局调整后远离自己的家庭住地,往返学校的交通费用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第三,管理层把学生应试需要的主要科目成绩作为评定教师绩效工资与工作能力的决定性指标,学校没有制订鼓励教师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相关制度和激励政策,甚至有的学校并不主张教师组织学生游戏和活动,教师没有探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直接热情和动力。
3.基本生活设施的安全之“忧”
由于国家还没有出台关于寄宿制学校专用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寄宿制学校只能沿用与非寄宿制学校一样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及使用办法,这些“公用经费”对寄宿制学校改善学生的课余生活配套设施是“杯水车薪”。“两基”攻坚虽使许多学校硬件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但是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课余生活配套设施更是严重不足。如学校厨房、餐厅功能不分;有的学校65位学生挤在一间由教室改成的集体宿舍中住宿,床与床之间的过道仅容一人通过,小学生2个人挤1张床,学生回到寝室只能躺在床上,有的农村小学生上厕所和洗澡都存在很多困难。“安全”成为压在寄宿制学校管理者头上的一座大山。
4.单一无趣的课余活动之“忧”
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标准化的体育活动场地,缺乏开展课余体育锻炼的基本器材;图书馆里的图书资源亦相当匮乏。一些学校甚至无力配备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调研发现:为了让学生“安全”地呆在学校里,“有的学校学生每天上课和自习的时间竟长达10多个小时,连低年级儿童也达到了9个小时!”[2]也就是说除了上课,他们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是用来做作业或者由老师补课。我们知道,课外时间的管理十分重要,丰富、合理的课外活动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校应该成为寄宿生向往的学习和游戏乐园,但目前许多情况却令人担忧。
5.学校情感关怀缺位之“忧”
农村寄宿制学校情感关怀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情感关怀指向性的缺失。教师高度重视课堂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认知为己任,更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单”能否令家长满意;至于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则更多地放在了学生的人身安全方面。如此机械化的管理,使学生缺乏了人性化情感关怀的体验。即便有的学校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组织学生开展了多项课余活动,但由于这样的“情感关怀”与学生内在的需求不吻合致使学生根本没有强烈参与的愿望。第二,情感关怀主体的缺失。寄宿制使家长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与学生的接触,切断了家长对学生情感关怀的链条,致使家长把对学生的情感关怀连同教育责任全部“转嫁”给了学校;而学校中的任课教师和生活教师分工明确,任课教师只负责知识教学,生活教师只管吃、住,这就导致了对寄宿学生情感关怀的空白。
6.生活教师素质偏低之“忧”
受教师编制制度的影响,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大多数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或者是学校原来的勤杂人员,以前没有过相应的职业经历,而且没接受过相关的业务培训,对于学生课余生活的管理水平非常有限。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生活教师都认为,他们的工作职责就是按照学校的规定和要求管理好寄宿生的吃、住,尤其是宿舍内的秩序。所以,“管”和“哄”是他们常用的工作手段;至于如何对寄宿学生进行情感关怀,他们通常既不知晓,也不会主动尝试去做。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改进之“思”
1.更新观念,实现学校管理功能转变
(1)学校管理者要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应明确地认识到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学校相比,不但要承担一部分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功能,而且要承担一部分社会娱乐功能。同时各地方政府应根据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数量和管理的特点,制订合理的教师编制设置制度。此外,通过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当地文化传统的校本课程开发,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丰富学校生活。
(2)组织和鼓励学生适当参与学校管理。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卫生管理、寝室安全等日常管理,如:为“读书角”书架安排小小图书管理员,值勤小委员负责维持食堂排队打饭的秩序,让学生参与餐厅的洗菜工作,甚至适当让学生决定某一天的菜谱,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有事可做,既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又提高主人翁责任感,还能丰富在校生活,适当减轻学校管理人员的负担,改善学生在学校“被管理”的状况。
(3)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对生活教师专业化的培训。笔者建议,一是对学校现有冗余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其向专职的生活教师转型,让他们学会关心、爱护、照顾寄宿的学生。二是生活教师自身应加强学习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一些师范类院校开设专门针对生活教师的课程,为寄宿制学校提供专业化的生活教师来源。
2.完善基础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营造环境的安全。国家应针对寄宿制学校急需加强建设的项目设置相应的专项经费。同时,把基础教育阶段的寄宿制学校建设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的整体规划,积极落实学生生活方面的配套设施资金。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建议学校从以下几项最基本的工作做起:第一,在保证学生宿舍正常供水的同时,修建热水供应系统,让学生能方便地喝上热水、洗上热水澡;第二,完善学生宿舍基础设施,尽量每室设一厕所,至少做到每个楼层都有男女生厕所;第三,建设标准化食堂,严格执行食堂卫生安全标准,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第四,制定校园课余活动安全制度,保证学生课余活动安全、有序地组织实施。
(2)重视心理教育,为学生营造心灵的安全。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座谈交流、观看电视节目、主题班会以及邀请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兼职校医做专题辅导讲座等活动方式,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学校可以适当开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开办心理咨询室,指定具备相关知识、经验的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建立学生心理成长记录卡(袋),跟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endprint
3.以兴趣激发为切入点,科学合理地安排与利用课余时间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个体的智能是存在差异的,每个人在智能的不同向度上都各有其长、各有其短。对寄宿生来讲,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合群愿望更加迫切,集体活动往往是他们更加偏爱的活动形式,学校可本着“以群补短”的思想,引导学生主动组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笔者建议:第一,学校可帮助学生成立“课余生活兴趣小组”,设置小组长对小组学生进行课余生活的管理,引导小组中的成员一起运动、看书,进行各种娱乐活动。第二,丰富学生晚间生活,如组织低龄学生观看儿童节目、组织中学生观看时政新闻等,还可以让学生针对所看节目写写感想、收获。第三,在学生中开展“我做小小班主任”、“我是小小代校长”等活动,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责任心和能力。第三,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如生活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宣传片,让学生学习自救常识、掌握自救方法等。第四,组织开展“我是小小读书郎”系列活动。在班级开设“读书角”,举行“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行为更好地结合起来。
4.给予“特别”的爱,培育一个温暖的“家”
(1)落实“五勤”,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爱、施予爱。缺乏家庭关爱的学生容易产生孤僻心理,而且缺乏协作能力。勤观察、勤检查、勤交心、勤表扬、勤沟通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解决学生情感关怀缺位现状的有效的工作方式。在寄宿制学校,教师要避免对学生们的过失反复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成立互助小组,课堂上相互监督,课堂下一起玩耍。教师也可以定期开展与寄宿学生的“谈心”活动,与学生结成“一帮一”的对子,对重点“寄宿学生”实行结对帮扶,全程跟踪关怀。
(2)代行父母职责,给予学生父母之爱。农村寄宿制学校不乏单亲家庭的学生和留守儿童,他们十分渴望父母的温暖怀抱。如果教师像对待子女一样对待学生,在生活和情感上给予寄宿学生以父母般的关心与关怀,既似严父又如慈母,学习上真诚地帮助和鼓励,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爱,多谈心、多鼓励,少训斥、少示众,在批评时注意分寸、时间、场合,使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爱意,淡化他们的失败和无助。
5.以文化熏陶,建设“阳光”班级和宿舍文化
“阳光”班级和宿舍文化的核心是积极向上与丰富多彩,它是提升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实效的重要途径。具体方法有:第一,举办“我的地盘我做主”班级、宿舍文化节,组织学生为班级、宿舍命名以彰显班级和宿舍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发掘学生创新、审美和合作的能力。第二,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如:“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感恩父母活动;在感恩节做一件助人为乐的事,做一个助人为乐、铭记感恩的人,感恩同学、朋友和他人;在国旗下献词,在班级开展爱国诗歌朗诵会;等等。第三,通过星级文明班级、星级文明宿舍等评比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通过“谁是小雷锋”、“帮一帮”等互助协作的活动,促使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
总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课余生活管理问题涉及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个错综复杂的问题,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获得健康发展不仅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功能性转换的内在要求,更是农村寄宿制学校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与探索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突破口。
————————
参考文献
[1] 胡延鹏.农村寄宿制小学情感关怀缺失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2] 王守纪,杨兆山.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提高儿童积极适应能力——农村寄宿制学校功能性转换及观念变革.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数据库:中国会议-2008-12-19.
【责任编辑王颖】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推荐阅读: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07-02
谈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队伍建设研究08-19
寄宿制学校管理实践的初探09-05
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08-25
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05
农村寄宿生管理11-26
初中寄宿学校学生寝室管理制度11-25
寄宿制学校管理中的几点体会11-16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