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精选4篇)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 篇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1、少府:官名
2、之:到、往
3、蜀州:现四川崇州
4、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5、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6、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
7、宦(huàn)游:出外做官。
8、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9、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0、无为:无须、不必。
11、比邻:并邻,近邻。
12、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3、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释文】
(即将告别)由三秦环绕护卫着的.都城长安,(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我)同您(此时)都怀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教法设计:
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诗中一些字词的运用,学生可能在理解上产生问题,可采用讨论、点拨、联想、想象的方式加以解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应该说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王勃
在与自己的好友分别时的赠言。前面我要求大家作了预习,改写了这首诗,要求有人物的描写,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他的作品。(一学生读)这位同学仿佛已经把我们带入了那种情景之中,使大家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首诗了,下面我们就进入对此诗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1、本诗属于哪种体裁? / 7
五言律诗。
2、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
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
三、正课:
1、师范读本诗,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
4、抽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大家在朗读上共同进步。
5、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
6、你从诗中的哪句话理解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用自己的话来说。
“只要四海之内知心的朋友时刻关心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这句话可以说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8、分析其他三联
(1)我们来看一下首联。它是在写景吗?或是写什么?
看似写景,实则劝慰友人。这里出现了两个地点,“我”在长安城可以看到杜少府上任之地“五津”,此番离别并非远别,何必伤感呢?因此,“三秦”是送别地点,“五津”是上任地点。
(2)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这句话怎样理解?
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
(3)颈联则推开一层,转述别后思绪,所以1—6句诗意似悲而作者旷达的胸襟可以显见,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呢?
尾联由前三联层层逼出——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自当与分别之时不要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
9、背诵
要求学生默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味,检查背诵效果。
四、拓展:
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分析诗的方法来看下面几首诗,首先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找出你最喜欢的一首,分析诗人的感情,最后比较诗人之间相同或不同之处。
五、作业:
以杜少府的口吻,以你们自己的感情,回赠王勃一首现代诗。/ 7
六、板书:
三秦(送别地点)
望
并非远别
五津(上任地点)
同
宦游(身份)
知己
豁达、乐观、坦然
意
心愿
比邻
无为
共沾巾
七、附:
送元二使安西
芙蓉楼送辛渐
别董大
王维
王昌龄
高适
渭城朝雨邑轻尘,寒雨连江夜入吴,千里黄云白日曛,客舍清清柳色新。
平明送客楚山孤。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洛阳亲友如相问,莫愁前路无知己,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片冰心
在玉壶。
天下谁人不识君。/ 7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3.唐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篇三
创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作者介绍
王勃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篇四
1、依据新课标要求,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尽量少讲析。
2、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讲析代替实践。
3、教学采用四步法:听读、译读、说读、背读。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
2、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
4、启发学生创新写作,在领会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能力训练目标:1、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情感训练目标:通过朗读、赏析、创新、写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竟境。
2、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联系诗歌意境,进行创新写作。
[教学用具]录音机
[课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了解诗歌
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有很多创世佳作,它们
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学习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想象。大家从儿时起就开始接触中国古诗,你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儿时的启蒙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诗》吗,我建议全班一起背诵,来体会一下诗的情味美,感受诗的音乐美。(全班齐背《静夜诗》)你们都喜欢诗吗?为什么?(归纳诗的特点)今天我们再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二首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黄鹤楼》。这节课我们要完成四个任务:
1、听读——划分节奏
2、译读——理解内容
3、说读——体味情感
4、背读——积累词语
二、第一个教学板块,听读——划分节奏学会朗读
1、听读诗文,划分节奏
放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划分节奏,可以小声跟读,注意两诗的节奏划分规律。
2、学生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引导,诗歌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写景诗等。从体裁上可分为律诗和绝句,而律诗有八句,绝句四句。划分节奏的规律分别为“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3、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掌握读诗的方法。
[以上教学板块让学生掌握了诗歌朗读方法,现学现用]
三、第二个教学板块译读——理解内容领会意境
1、指导学生大声读课本下面的注释,读一句诗翻译一句,允许学生进行讨论。
2、讨论后可以互相译读。
3、分别请几位学生示范译读这两首诗,教师更正,归纳总结。
教师小结:《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初唐四杰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离别之情,但由于诗人开阔的胸怀,完全没有给人一种因离别而悲伤的情调。《黄鹤楼》则是揽胜怀古思乡的名篇。它把神话与现实、古与今、情与景熔为一炉,创造了一个苍茫开旷的诗歌境界。相传李白在黄鹤楼想题诗,见了崔颢的作品后便感慨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此板块以学生译读为主,达到完成诗意理解的目的]
四、第三个教学板块,说读——体味情感创新运用
1、再读诗文,让学生在读中领会诗人的情感。
强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诗人对友情的坚贞信念和对世事旷达的情怀。而《黄鹤楼》则表达了诗人怀古思乡的情感。
2、在品味诗人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按以下要求写作:
假如时光倒流,假如你就是王勃或者崔颢,请你把他们的诗文改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3、分别请学生交流自己的短文。
[此板块以学生写作为主,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并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五、第四个教学板块,背读——积累词语再悟美文
教师要求学生采用正确的朗读方法,分男女生再读全诗文,然后合上书,当堂背诵,亦可请个人示范背读。
六、回味小结
通过这两首诗的朗读、感悟与创新运用,让每位同学都已掌握了正确的读诗、赏诗的方法,并激发我们更加珍视朋友间的感情、热爱家乡,提高了同学们的审美能力。
附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黄鹤楼
听读——划分节奏221或2122221或2212
译读——理解内容送别思乡
说读——体味情感豁达惆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推荐阅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07-2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字词08-1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名句赏析09-0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原文09-21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释11-08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导学案06-22
小学语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09-2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词特点及改写08-0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题及赏析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