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精选8篇)
1.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篇一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之我见
------让学生在读中找到乐趣蒋光均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让学生有书读
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发动每个同学都能把自己拥有的课外书放在图书角,供学生借阅。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二、让学生有兴趣读
1、读中激趣
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重要的作用。朗读是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情感的极佳途径,而学生富有感情和个性化的朗读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感觉的表现。小学语文课文,形式多样,文质兼美,充满美的魅力,孕育着美的情趣。如《第一场雪》,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教学时,我设计了个性化的朗读方式: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你认为怎样读就怎样读?把你的内心感受读出来传染给别人。同学们纷纷行动,很快投入到感情朗读之中。学生通过小组试读、评读,学生感受到了美丽壮观的雪景,体会到作者喜雪、赞雪的思想感情。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折射出多彩的个性特点,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2、画中激趣
小学语文课文有许多美丽的画面和生动的形象。有些课文描写的意境很美,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不深,阅读时往往一带而过,不能充分地形成“表象”。而让学生画画能及时地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必要的表象支撑,解除学生介于文字与实际情境间的思维障碍。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课文内容,给人以豁然而悟之感。如《林海》中有这样一句话:“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一句概括地描写了兴安岭的美丽。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兴安岭的美丽,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用自己神奇的笔,把自己感受到的描绘出来。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边读边画,边想边画。不多时,一幅幅宛如美丽少女的兴安岭图画跃然纸上。通过作画,学生对课文理解更深了,同时进一步感受到了祖国自然风光的美丽,更激起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林海》一文,理解兴安岭的“温柔”是难点,只靠朗读是难于理解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兴安岭的“温柔”和“云
横秦岭”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然后结合课文内容把自己的想象描一描、画一画。学生在想象中作画,在作画中比较,轻而易举地感受到了兴安岭的温柔。
3、演中激趣
语文教学的资源非常丰富,我们课本中收入了许多有较强表演性体裁的内容。小学生生活积累不多,生活经验也不丰富,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演一演,做一做,加强学生切身感受和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鸟的天堂》一文,写了巴金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自导自演,自主选择景点和形式。课堂上,“导游”把读懂的课文内容变成解说词,生动、形象地向“游客”作介绍,“游客”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教“导游”,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地说,好奇地问,自由地想,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享受到阅读的愉悦。
《小抄写员》的最后一个片断,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成“剧团”,每组自导自演,这时,教室成了热闹的“排练场”,有的在写台词背诵,有的在补充旁白,有的在揣摩人物的情感,有的在进行激烈的争论。表演时,同学们更是感情投入,把叙利奥的父亲懊悔与慈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学生将课文内容演绎得如此精彩,老师又何须多讲呢?
三、体验成功的愉悦。
课外阅读的目的不在消遣,而在提高。课外阅读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文能力等多种语文素养,同时丰富学生的精
神储备,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奠定基础。因此在课外阅读的同时,我们或多或少地会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对这些要求,我们也或多或少地需进行一定的检查,如果我们不注重自己检查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往往会把课外阅读中的积累当作一种累赘,一种负担,从而对课外阅读产生一种惧怕心理。如何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长久的保持,使他们将阅读当作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我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是十分重要的。
四、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学会运用
阅读更多的是为了运用。在学生阅读了一定数量的读物后,我们可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养成运用的良好习惯。如通过故事交流会、古诗擂台赛等形式展示学生阅读的内容;通过优秀片断展示、精彩习作展评、读后感评比等活动展示学生阅读所得。当教师发现学生的课外摘抄得以正确合理地运用时,我们则应及时地给予肯定、表扬,以促使学生运用优美句段的良好习惯。当然,课外阅读最有效的表现方式为作文,举办一些作文竞赛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通过对优秀习作的选评,推荐必要的作品参加上级各类竞赛、并向相关网站或刊物推荐,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作文的乐趣。
五、巧妙点评,激起积累的欲望。
课外阅读,离不开优美句段的摘抄。如何让学生将摘抄也成为乐趣,变成一种习惯呢?我想点评是十分重要的。课外摘抄的点评可从两点入手:一是摘抄的质量。为切实提高学生摘抄内容的质量,除了适当的方法指导,我们还可通过点评加以提高。在学生摘抄的内容中,教
师可选取精彩的段落进行朗读或集体评议朗读。这一环节的设置要让摘抄者感受到强烈的成功感,如我们可用“你真了不起,瞧,你摘抄的这句话多美,能借我读读?”“这句话实在太棒了,我也想摘抄一下,借我一用,可以吗?”等话语来激起这种成功感,当学生的摘抄连老师都如此赞许时,对于学生无疑是一种鼓动,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为老师所动,为同学所动,当然摘抄时他也就得用一番心思了,其质量也一定会得到提高。二是摘抄的数量。对于学生摘抄数量的评价,教师不可千篇一律。因为学生水平有高低,这时,我们不妨作个弹性的评价。对于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我们的要求可稍提高些,而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只要他能认真做了,而且摘抄的质量不错,我们在评价时,就可以给以高分,给以表扬。
当学生的摘抄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我们教师的点评可就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学生间的相互点评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开展小组评议、交流等形式展示成果;也可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最为欣赏的片断,并说说自己欣赏的理由;还可在小组或班级中交流自己阅读的作品,举办好书交流会等活动,这样既展示了学生阅读、摘抄的成果,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交往能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兴趣是阅读学习的关键。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仅凭毅力很难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课外阅读;纵然完成,也只能是事
倍功半。因此,语文教师应给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影响,让他们积极主动地阅读,扩大阅读量,在广阔的天地里吸取丰富的语文养料,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篇二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仅仅是通过课本上的几篇课文,还是不能让孩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的。所以,应该扩展阅读的范本。“书家里有好多呢,可都是摆着,一本也不看”一个家长对我说。“我看书的,每天都看半小时”“那你都看了些什么? 这本书讲了些什么呢?”“我忘了……”一个学生对我说。这样的回答让我感到无奈、甚至无助。那如何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呢?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阅读中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是最重要的,才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阅读的成果才更加明显,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一、为学生创造阅读的环境,学生在阅读时应该加强方法的指导
首先,在班级内,可以让学生每人拿出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籍, 放在班级内,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阅读。刚开始,很多学生不愿意将自己的书放在图书角,但是通过老师作工作,学生能够坚持捐书, 而且能够把自己看过的书推荐给其他的同学。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分析自己看过的好书,讲述自己看过的书籍的内容以及从中体会好的哲理,将这些图书整合成资料的形式,让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在进行阅读时,很多学生对故事的来龙去脉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是,在阅读的时候却忽视了其中讲述的哲理和很多优美的语句,所以,阅读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因此,在阅读时,老师应该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将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记录下来。在阅读中遇到了很多名言警句,学生要及时地记录下来,老师可以将学生的阅读笔记在班级内传阅。
另外,在班级内,老师可以让学生制作手抄报,让学生将阅读的心得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看到自己的阅读心得被展示在班级内,他们会产生一种荣誉感,会更加主动地将贴在“阅读心得墙”上。此外,我还充分利用班级网页这一互动平台,学生有优秀的作品都可以展示在网页上,使“阅读心得墙”上和班级的网页中都有学生的作品,使作品的形式更加的丰富多彩。
二、指导各种正确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主要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文章,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和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得到启发。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起到了指示的作用, 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运用不同的感官,一边阅读一边记录。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平时, 我除了开展“图书馆”活动和“心得墙”评比外,还会开展各种丰富的活动,效果颇佳。在早上晨会课时,我会给孩子们讲故事,很多孩子不喜欢阅读纸质的文字,但是他们对于听故事特别感兴趣。 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将书本上的内容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 让学生对书中的故事情节有深入地了解,而且也能够了解书中主人公的品性,让学生通过听故事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学习中,书本知识能够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生的兴趣被带动起来了,他们就能够投入阅读课程中去。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定期举办故事会,让学生将自己阅读的内容讲述出来,从而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讲完故事后,我还会让学生进行评比,选出“故事王”,学生们为了争夺“故事王”的称号,可花了不少工夫呢!
四、积累阅读经验,展示阅读成果
在学生的阅读经验能够积累和完善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分享阅读的经验,从而能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对一些经典的篇章进行诵读,在语文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主动地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也开始定期开展图书展览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摘抄展示在班级中。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将课文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表演,学生能够对书本中的主人公的性格更加了解,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此之外,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后,可以开展各种知识竞赛,让学生进行成语和古诗文的竞赛。通过竞赛,让学生明确自身的知识缺陷,在今后的阅读中能够完善自身。
3.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篇三
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恰当的读书方法,还要注重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课外阅读作为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实现教育教学从教到不教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终生学习的良好途径。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一旦形成,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思想所带来的效应远远不是我们单纯的语文教学所能达到的。
【关键词】
阅读 兴趣 培养 习惯 精读 略读
阅读是由感知、思考、评价、判断、想象、推理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但阅读又不光是心智行为,它还包括引起情感的反应,改善阅读者的态度和意志,对发展身心活力,调节情感起着影响的作用。从语言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活动则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大声或无声的)过渡。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阅读也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渡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要通过内部言语,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和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成读者自己的思想。
一、农村学生呼唤课外阅读
我从事乡村教育工作已有6年了,深知农村孩子的苦楚。我们广大农村小学生生活空间狭窄,人际交往基本是空白,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了,他们只能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亲人一起生活。而这些家长除了养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用在干活上,哪还有什么精力来操心孩子们的学习呢。因此,农村小学生除了看电视和玩耍,就没有什么事儿可做了。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交流的机会和交流的朋友,更缺少学习的榜样。因而,他们的情感意识淡薄,他们的是非观念极差。
课外阅读作为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实现教育教学从教到不教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终生学习的良好途径,课外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大语文教育观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遭遇了尴尬
我们应该现实地看到,我国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
(一)不想读,不会读
很多学生一拿到书,首先关心的是有没有图,对满篇的文字没有一点兴趣,或者只是嘴上读,心没读,读了半天不知所云。何况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其他的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
(二)没有时间读
大部分学生迷恋电视节目,如动画片、电视剧等等;一部分学生因为是家中的老大,家务劳动比较多。有时连很少的家庭作业都不能完成,更不要说读课外书了。
(三)没有书读
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虽说有一些书,但大部分已是古董了,根本吸引不了学生,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因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10元左右,多则上百元。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三、创办书社,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
(一)让学生有书读
书的问题让我大伤脑筋。最初,我让学生把压岁钱存起来买书,可只有几个学生买了,大部分的家长都说不知买什么好,就没买了,言语中还有埋怨的意思。家长会上,我向家长们讲了给孩子买书的道理。他们理解了,表示支持我的工作。事实告诉我,农村学校你要靠家长来买书是行不通的。于是,我决定班上办一个图书社。我到书店精挑细选了一些,又搜光了我的书柜,凑到了51本书,可以人均一本。我们书社开张了,毕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书,孩子们高兴得又蹦又跳,还给书社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我们爱学习”书社。我给他们制作了专门的借书卡,让学生自己管理,借还书全部参照正规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办事。同学们读书的热情让我心里酸酸的,下定决心以后想方设法都要给他们多买点书。从此以后,我班的全部班费都用于买书,我一有空就到书店去转转,看看有没有适合他们看的书,如果价格合适,内容好,我就毫不犹豫地买。
(二)让学生有兴趣读。
小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能力比较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电视又那么迷恋,他们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1.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
我班学生很喜欢听我读书,只要是我读课文,教室里静悄悄的。我猜想,可能课堂中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吧。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喜爱。低年级时,我常给他们朗读童话故事。稍大些了,我常到网上找一些感人的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朗读给他们听。我订了几本杂志,有时我读到了好文章,也拿来与他们分享。
2.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讲授《草船借箭》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选》逐步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
3.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
nlc202309040339
小学生对小动物、植物以及天上的星球或者自然现象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问老师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天上为什么要打雷?……每当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课外书,如《植物王国》、《星球之谜》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我班有几个学生的语文基础要差一点,我还专门买了几本带拼音的书,尽量使人人都有书读。
4.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恰当的读书方法,还要注重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
(1)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会阅读文章的。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介绍行之有效的课外读书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1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3)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事实证明: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我班自从办了一个图书社,学生对学习语文有了极大的兴趣,写作能力增强,写作的积极性特别高。我班已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宣传班级”,写的广播稿占了学校所有稿件的一半以上;学生的情感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培养。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各种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情境,让他们体验人生,掌握技能,而不是背诵人生。行重于知。陶行知先生早就通过改自己的名字(陶知行改为陶行知)把这个最重要的道理告诉我们了。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作者单位:郑州市二七区罗沟小学)
参考文献:
1.金振邦主编 : 《阅读与写作》 ,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7.8合刊,第58页。
3.孙霏 , 《关于培养中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4.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篇四
[摘要]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完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培养兴趣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空前发达,网络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知识,占用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有画面的、声音的一些作品被人们所喜爱,阅读则成了人们冷落的对象,尤其是纯文学的作品更是小学生们所不喜欢的。而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游离于语文课程教育之外的。鉴于此,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势在必行。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创造适合学生读书的空间,营造良好氛围。
每天抽出一节课谈课外阅读体会,讲精彩的故事以及精彩的语段,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样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让同学们交换阅读,把自己喜欢的书(当然得经过老师审阅)和其他同学换,比赛谁读的书多,记住的好词多。使读书成为同学们不可缺少的课外生活。在班里办一个图书角,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书拿来和同学分享,使每一个同学都以读书多而自豪。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一)、通过讲解培养兴趣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不懂得课外书的趣味。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帮助学生分析书中深奥的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二)、亲身带领读书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三)、“赏识激激发兴趣。”
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一)、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二)、在活动中形成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形成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
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5.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策略3 篇五
初期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一)问卷调查,了解实情
为了深入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于2009年9月,我们课题组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小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本校三至六年级学生,家长以及教师。(调查提纲: 1.双休日,你最喜欢干什么? 2.能否写出五部以上中外名著? 3.你家里有电脑吗?你会上网吗? 4.你经常去图书馆吗? 5.你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是多少? 6.你家中订阅了几份报刊杂志? 7.爸爸、妈妈每天在家读书时间是多少?8.在家里,你有自己的书房和书橱吗?)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学生出我校学生的阅读存在的问题是:、(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的比例占96%。平时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半小时以上占58%。还有41%的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下,表明了小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一定的兴趣。
(2)小学生拥有的课外书太少。学生家庭中订阅报纸、杂志的很少,家庭中藏书差距太大。最少的有三四本,最多的达到五六十本。另外,学校存放的书籍陈旧,多数是二十世纪八、九年代的,趣味性不高,难以吸引学生。
(3)小学生阅读习惯还需培养。课外阅读时间和量都无法达到,更谈不上摘抄,写心得体会。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4)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方法指导,导致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差。有些人认为好看的书就看看,不好看的书就随便翻翻,再不好看的书就扔一旁。还有些人认为,高兴的时候就定下心来阅读,不高兴的时候就翻下页数,甚至有些人认为老师叫我们写日记和周记就是打开作文书抄抄罢了。
(5)很多家长不支持学生课外阅读,而且家长影响力不够。他们认为课外阅读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而且绝大多数家长从事经商或体力劳动,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无法给学生以正确影响。
(6)很多教师没有完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大部分教师疲于应试,布置学生读的几乎全是作文书,且多是要求多看多背,“题海战”仍处于“正在进行时”。
(二)分析成因,因势定策
调查完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现状之后,下面工作就是探究小学生阅读存在着弊端的原因与探索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途径。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处理分析表明,其主要原因是:教师不注意语文课外内容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而在很大程度上将学生禁锢在课本、课堂这样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以及当前升学的指挥棒仍然在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导致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在升学压力面前,教师、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往往“虽心向往之,但仍不能至”,很多学生放学后从一个课堂立即赶向了另一个课堂,学生有限的时间被各种辅导班、作业所占据。
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确保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我们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原因、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特别要求家长支持学生课外阅读并对学生自主选择的课外书籍的内容、思想等严格把关,确保阅读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书籍。通过征求各位家长意见,从反馈信息看,大家一致同意并表示积极配合。逐步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共同督促,促使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七、实施阶段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针对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我们课题组认真研究解决方法,使课题迅速进入了研究阶段,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课内加强指导,注重方法的引导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这样才能有所得。而每周一节的自由阅读课应重在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读书笔记的辅导,细化到如下内容:
1.阅读方法指导
a.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工具书或网络查检资料;
b.指导学生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
c.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能力;
d.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熟练运用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点、注、评、摘等能力。
2.读书笔记辅导
a.指导学生学会摘录,写摘录笔记。教会学生在理解、品析的基础上,摘录课外书里的精彩语句语段,提高鉴赏能力,加强阅读积累。
b.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写提纲笔记。教会学生首先对阅读材料认真分析,再对其思想内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培养化繁为简的能力。
c.指导学生学会批注,写心得笔记。教会学生将阅读时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点滴体会,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内化运用。
3.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在每个开学初,教师做的教学计划中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列出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
4.对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指导
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我们指导学生读的是一个故事,一篇文章,而对整本书的指导严重缺乏,这个问题不仅在我校存在,它在我国语文教育体系中也缺乏地位,所以,我校在这个发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努力,根据教师实践,效果还不错。
我们给每个教研组定了一套《儿童阅读指导丛书》,其中有一本《上读书课啦---班级读书会案列精选》,它是一本班级读书会的优秀指导案列集锦,它本身有带领学生读书的实践经验,又有着开阔的视野,独到的眼光,这个案例集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光有案例,没有书,怎么指导?学生不读怎么指导?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向学校提出了这些困难,学校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仅今年学校为图书馆增添了6万元的书,为了便于教师指导,我们按照案列上所列数目,同样的书购进30多套,教师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借阅,并提出读书任务,在规定的时间教师借鉴阅读案列集中进行了课内阅读指导,和学生交流读书内容。郭海莲老师在向学生推荐《草房子》这本书时,在阅读之前先为每位学生制作一张读书书签,书签有如下内容:你喜欢他们中的哪一位?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在阅读赏析课中,同学们全身心地、完完全全地沉浸在了曹文轩的《草房子》里了,在文中孩子们认识了善良、热心、有爱心、仗义、坚强的桑桑,认识了战胜自己的杜小康……被生活在这座美丽的草房子里的美丽的人们所深深地震撼了。
有的孩子在读后感中这样写道:
“秃鹤是个小秃子,人们经常取笑他,他有一颗秃头!他在学校里感受不到一点温暖。他没有自暴自弃,依然爱着这个学校。为这个学校增光添彩。秃鹤遇到困难不气馁,做事坚定,不像我墙头草——随风倒。我要向他学习,学习他宽广的胸怀,而且要意志坚定。”
“杜小康本应该在温暖、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而他却因生活所迫而谋生,在学校门口卖小东西也不害羞。如果是我站在学校门口的话脸上一定会热辣辣的,以后我要改掉好慕虚荣的毛病,好好学习,成为一名像从前的杜小康一样的好学生。”
6.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篇六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来源,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育。图书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图书馆要改变陈旧的管理思想、服务方式,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充分发挥教育、知识信息等优势,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培养;兴趣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只有把握各个时期的阅读行为,分析各个阶段的阅读需要,才能较为准确地掌握他们各个阶段的阅读动机 , 从而在读者工作中掌握主动,指导课外阅读。
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是图书馆读者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读者的阅读兴趣千差万别,要培养他们好的阅读兴趣,有针对性地做到符合读者的要求,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不是容易的。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读者,研究读者的学习心理、阅读动机、阅读兴趣和爱好。
读者的学习心理,阅读需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社会因素、职业、年龄以及个人兴趣爱好、求知欲、性格等特征,都会直接影响到读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阅读的能力。
阅读动机是反映阅读需要引起兴趣的行为,并为了达到一定的阅读目的的内在原因。培养读者的阅读动机,首先是通过阅读目的,激发读者的阅读,通过阅读的过程,调节个人的阅读活动,引向一定不变的方向。同时还要不断创造各种“诱因”来引发读者,培养读者阅读动机。中学生尚未正式进入社会,职业尚未定向,知识能力、思想感情等方面还不成熟。因而,他们的阅读目的只能是为了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而做好准备,主要是做好知识能力、行为思想方面的准备。图书馆就要开展有计划、有目的地辅导学生课外阅读,开展各种座谈会、报告会、图书展览等来激发学生,把直接、间接主导和辅导的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阅读兴趣也是人们获取知识、研究问题、探索未知的一种认识倾向和心理素质,是人们对阅读某种出版物的一种特殊的情绪倾向。培养读者阅读兴趣是图书馆当今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读者阅读兴趣呢?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文化水平和年龄差别,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读者阅读兴趣是有它的广泛性、深刻性、选择性及自觉性。读者阅读兴趣都是由一定的需要而引起的,或是实践的需要而决定,亦受社会政治、经济、社会职业、活动、环境、个人兴趣爱好等影响而产生的.兴趣。而中学生的阅读往往凭兴趣,随意浏览,遇到什么看什么,没有一定的阅读目的。因此,阅读起来缺乏方向性和系统性,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市场“鱼龙混杂”,有些书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选择有益身心健康的优秀读物,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以上的特点,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创造条件,根据不同爱好兴趣,提供不同的读物,并提供一些爱好以外的读物,作参考阅读,培养学生的多种阅读兴趣,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手段。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仅使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扩大知识兴趣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还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中学生阅读兴趣亦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他们二者能够有机结合。能够使阅读兴趣持久下去,并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培养课外阅读兴趣。首先要做好:
一、 学校图书馆应为师生提供学习资料
现在的课程结构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组成。除了必修课以外,选修课有知识类(实用知识和理论知识)、技能课(家电、电脑)和体、艺类(体育活动和艺术教育)以及研究性的学习等多种类型。活动课也将是丰富多样的。因此,图书馆要为新的课程结构、新的教学内容提供多种学习资料,要按上述教学内容和要求,添置各类课外读物供师生阅读。
二、 搞好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和阅读能力
中学时期是人生里程的关键阶段。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其年龄、身体、性格、思想、学识等各方面都经历着跨度较大的变化。学生不但需要在课堂内打下坚实的基础,也需要从课外获得广博知识。其主要是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类作品。为此就要开辟学生阅览室,让他们在良好的场所阅读图书、报刊资料,逐渐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三、 积极引导,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正确选择课外读物,而中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正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在当前浩如烟海“良莠”并存的课外读物中,我们根据需要选择一些思想内容健康,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的书,课内学习有关的读物,谈理想、人生、思想品德修养、介绍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著作,也要读一些具有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的文章,如《人民文学》《少年文艺》《中学生阅读》《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阅读与鉴赏》《阅读与写作》等刊物中的优秀文章。还要适当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革命领袖、名人、英雄人物的传记《名人传记》《名人录》和一些介绍新知识、新科学、新成果的科普文章、科学小品《科学世界》《求知与探索》《飞碟探索》等,以扩大知识面以及图书展览,进行直观宣传,使一些五颜六色、有趣的封面,各种题材的优秀作品,使学生眼馋手痒,使他们认识到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书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读书欲望和兴趣,使他们逐渐接近图书馆,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到图书馆借阅各种书籍,加深阅读兴趣。
7.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篇七
一、课堂激趣, 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语文课堂教学, 应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主阵地。如一上年级《小松鼠找花生》中有“鼹鼠”这种动物, 学习时, 便让学生交流自己对鼹鼠的了解, 学生有的说是从电视上看来的, 有的说是从《十万个为什么》及《有趣的动物》里看来的。此时教师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并要求他们认真地读给同学们听。教师通过这种刺激使学生产生一种动力, 产生一种成功的欢乐, 从而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又如五上年级《猫》的作者老舍先生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 倾听猫的叫声, 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述得栩栩如生, 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对作者老舍先生更是敬佩。于是, 教师紧紧抓住这有利时机, 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收集有关老舍先生有关资料, 阅读老舍先生的作品, 并让学生把读后的体会发表在校刊上。当然, 我们还可以结合教材, 设置一个又一个悬念, 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 让学生自觉走向课外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适当拓展阅读的深度, 如在教学五下年级《猴王出世》一文中“探水帘洞”一段时, 可将原著引入课内, 进行对比阅读, 不仅利于学生更形象地感受花果山水帘洞的奇异、壮观, 感悟石猴的机灵、勇敢, 而且还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
二、读物激趣, 畅读自己爱读的书籍
读“有用”之书之累, 想必每位教师都深有体会的,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学习专业理论书籍头痛, 而对一本有趣的小说却手不释卷的原因。一个有意志力的成年读者尚且如此, 何况小孩子呢!所以为了呵护孩子们阅读的热情, 给学生推荐读物时, 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 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年龄的兴趣, 把读物的趣味性摆在首位。提倡“无为”而读, 读快乐的书。为学生营造一种读书的轻松氛围, 发挥读物天然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的“无意”兴趣, 让他们一见生趣, 乐不释手。像一些情节性强的故事书、趣味性强的科技书、文笔优美的精品书、中外著名童话、儿歌等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活动激趣, 展示他们阅读的成果
在实践的过程中, 我们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孩子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 才能更好地鼓励孩子多读书。因此, 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也是一种可行的激趣方法。
四、评价激趣, 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 要善于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评价手段, 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 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和上进心。我们可授予学生“读书积极分子”、“课外阅读奖章”、“全能小博士”、“阅读之星”、“小高尔基”等称号;给予国旗下讲话的殊荣、掌管图书柜钥匙的兴奋、以及书市贵宾卡的奖励。当然还可以通过组建课外阅读小组, 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 并定时展开评比。
五、结语
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伴有反复的、艰巨的过程。它需要坚定的意志力, 需要适当的点拨引导, 需要不懈的努力, 才能养成习惯。在课外阅读实施的全过程中, 教师应始终成为学生们的引领者、服务者、配合者, 为学生们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实践提供更为宽裕的氛围。这样, 通过兴趣的激发, 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让他们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
参考文献
[1]刘小天.小学优差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对比研究[J].教育探索, 2011 (11) :71-73.
8.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篇八
一、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因此,要在班中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可在班内设立图书角。班内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 ,另一部分是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另外,还要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来发布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如,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2.通过名人或榜样激发阅读的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加强指导,保持阅读兴趣
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许多学生都只具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
1.指导选择读物。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而在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多数家长在家务农或在外地打工,空闲时间或者打牌,或者搓麻将,即使有人拿起书本,也是那种不入流的消遣书,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推荐读物方面,教师起很大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2.指导读书方法。除了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外,还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用辅导讲座启发学生读书的直接兴趣。如,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学生学会精读和略读,教学生学会思索,教学生边读边想的方法,教学生写笔记以及教学生制作读书卡片,等等。
三、开展活动,巩固阅读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巩固阅读的兴趣。
1.开展竞赛活动。
(1)故事会:学生事先准备自己所看书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介绍给班上的同学,可以一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
(2)美文诵读:课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3)专题知识抢答赛:比如,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可在班上举行“走进三国”知识抢答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4)其他读书成果展:如,手抄报展示、读书卡展示、报刊剪辑展示、书签制作展示等。
2.开展评选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对学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如,可以评比学生的读书心得、优美句子摘录等,设立成果奖;也可根据学生的阅读量,评出“超级阅读王”;还可综合学生各方面的阅读情况,每月评选出十名“读书之星”。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推荐阅读:
浅谈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11-29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06-13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06-09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兴趣09-22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随笔08-27
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策略11-10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06-19
激活课外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09-17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心得体会09-17
怎样激发农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