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

2024-11-10

如何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15篇)

1.如何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 篇一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心得

岑巩县凯本中心小学教师杨琴

带着对知识的渴求、组织的厚望和单位领导的重托,2012年7月15日至2012年7月24日,我有幸参加为期10天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素质提升培训。

十天来,各位授课教师系统的讲解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备课与教学设计》、《有效实施教学设计的策略》、《教学基本功学习训练》、《教师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说课与评课的研修》、《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验的意义与方法》、《教师心理健康调适》等内容,虽然培训的时间较短,但课程安排紧凑,内容具体,使我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得到了明白的解释,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学习培训中,各位教师精彩的理论讲座、深入细腻的情感教育,让我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有了新的理解。能够有幸聆听众多专家、一线骨干教师的讲座,倾听他们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独到理解,能够观摩一线教师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技能和先进经验,对我来说,是业务提升的千载良机,更是思想洗礼、震撼心灵、更新理念、坚定信心的生动教育、谆谆教诲。我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虚心听讲,并主动与同学加强交流讨

论,向老师请教,力求将所学知识全部内化为自身业务技能,着力提升教学水平。

通过本次紧张、短暂而内容充实的培训,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将所学知识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充实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教学中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令学生信服、家长信任、同事钦佩、领导器重的优秀教师。

2012年7月24日

2.如何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 篇二

一、布迪厄文化资本解析

文化资本是布迪厄重要社会理论之一。在布迪厄看来, 资本是个体在场域中参与竞争的工具, 资本“需要花时间去积累, 需要以客观化的形式或具体化的形式去积累, 资本是以同一的形式或扩大的形式去获取生产利润的潜在能力, 资本也是以这些形式去进行自身再生产的潜在能力, 因此资本包含了一种坚持其自身存在的意向, 它是一种被铭写在事物客观性之中的力量, 所以, 一切事物并不都具有同样的可能性或同样的不可能性。”[1]现代社会中的个体或群体, 因其资本占有情况不同, 所获得的发展潜力也各异。布迪厄将资本分为三种类型: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最初是作为一种理论假定出现的, 用以解释出身于不同阶级的学生取得不同学术成就的原因。它同经济资本一样, 在社会区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布迪厄文化资本的三种形式在不同群体中有着不同的体现。笔者认为, 之于教师群体, 具体化的文化资本体现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以及教师提高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客观化的文化资本体现为教师本人拥有的和周围环境 (学校、社区等) 能为教师提供的硬件学习资源以及教师对这些资源的利用情况;体制化的文化资本表现为教师的学历、职称、教学荣誉等情况, 理论上应该是对教师具体化的文化资本的认可。

二、文化资本与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困境

(一) 农村教师提升具体化文化资本的条件不足

1.农村教师提升具体化文化资本的主客观时间受限

学习是农村教师提升具体化文化资本、增强素质的重要途径, 而时间投入是积累具体化文化资本的前提和保障。一方面, 有空闲时间, 是教师提升文化资本的前提基础;另一方面, 有将空闲时间用于自身能力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提升文化资本的保障。然而, 当前农村教师工作负担重, 一名教师担任多门课程的现象严重。邬志辉教授研究发现, 城市教师和县城教师平均教1.14门课 (标准差分别为0.564、0.566) , 乡镇教师略多, 为1.41门 (标准差为1.072) , 而村屯教师平均要教2.38门课, 且标准差高达1.889。其中, 担任3门及3门以上课程教师所占比例, 城市、县城、乡镇和村屯分别为4%、4.16%、11.70%、33.88%。乡镇和村屯教师承担课程门数最多达12门。[4]另外, 农村教师在工作之外, 还需下地劳动, “半教书半劳动”的状态使他们无法完全投入到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上。工作负担和生活负担都限制了农村教师积累文化资本的时空, 影响着农村教师素质的提升。

2.农村教师提升具体化文化资本的机会少、层次低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机制研究”课题组调查显示, 城乡教师参加培训机会差异明显, 城市教师参加的各类培训次数均大于农村教师。农村教师的培训近一半集中在县教师进修学校, 而参加地市级以上培训的机会明显少于城市教师。[6]可见, 一方面, 农村教师参加学习, 提升具体化的文化资本的机会较少;另一方面, 农村教师参与教师培训的层次偏低, 不利于高质量的文化资本的积累, 这均不利于农村教师素质的提升。

(二) 农村教师缺乏客观化文化资本且对其利用率低

客观化文化资本是教师文化资本存量的一种表征, 而教师对该形式文化资本的价值内化和合理使用, 有助于其文化资本, 尤其是具体化文化资本的积累, 从而为他们的素质提升提供媒介。农村教师的客观化文化资本, 与教师个人、学校、社会 (社区) 为教师提供用于提升素质的硬件学习资源有关, 例如图书资料、教学设备等。客观化文化资本的积累与经济资本有较大关系。从农村教师个人来看, 他们工资水平低, 生活负担重, 加之自我提升的意识薄弱, 因而用于投资文化资本的积极性较低, 也就较少为提高个人素质而购买书籍和资料等。当前, 在农村教师身上实现经济资本向文化资本转换的可能性较小。

城市和农村不同的空间环境, 背后隐含的是不同的资本存量。一方面, 城市作为文化中心, 集中了较多的文化产品, 且其作为政治和经济中心, 拥有的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 也有利于文化产品的集中, 例如图书馆、书店、报亭等。教师投入一定的时间, 可以习得这些客观化文化资本背后的隐含价值, 积累具体化的文化资本。另一方面, 与农村相比, 城市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激发着教师学习和发展的动力。而相比之下, 农村缺乏适宜教师素质提升的客观化文化资本, 且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缺乏, 也不利于该形式文化资本的集中, 同时“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也难以形成教师素质提升的氛围, 影响着文化资本的积累。

(三) 农村教师积累体制化的文化资本较为不易

农村教师体制化文化资本积累的状况, 反映着他们素质提升的难易。学历是农村教师进入学校所拥有的体制化文化资本, 无法反映他们获取该形式文化资本的难易情况, 而职称和荣誉称号的评定可以反映积累体制化文化资本的难易程度。邬志辉教授基于调研数据, 研究显示:在中学职称方面, “中教高级”随着城市、县城和乡镇层级的下降而减少, 所占比例分别为18.77%、16.98%、10.77%;在小学职称方面, 县城小学“小教高级”所占比例最大, 达55.94%, 而城市、乡镇和村屯小学分别为48.38%、47.38%、41.57%, 农村教师在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上处于劣势地位, 而且在中高级职称评定上, 所花费的时间比城市教师多, 农村教师普遍“大器晚成”。从获得荣誉称号情况来看, 农村教师在校级荣誉称号上占比较大, 而在具有较强竞争性的县级以上荣誉称号中, 农村教师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4]可见, 农村教师所获得的体制化文化资本的层次水平较低, 且争取更高级别的体制化文化资本更难, 素质提升难度较大。相反, 城市教师可能拥有较多的具体化的资本以及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 这有助于他们体制化文化资本的积累。

农村教师素质的提升, 有赖于教师文化资本的积累。而教师文化资本的积累, 既需要政府和学校加大资金投资, 提供客观化的文化资本;也需要在教师编制标准上向农村地区, 尤其是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 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确保教师休闲与学习时间, 以便积累具体化的文化资本, 并将具体化的文化资本转换为体制化的文化资本, 实现三种形式文化资本的统一。而这种统一的关键还在于激发教师积累文化资本和提升整体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文化资本的有效积累, 一方面之于教师素质发展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 也有助于实现文化再生产, 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法]P.布尔迪厄, 包亚明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2]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194.

[3]李全生.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J].东方论坛 (青岛大学学报) , 2003 (1) :8-12.

[4]邬志辉, 秦玉友.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2[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5]金柱伟, 段兆兵.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问题与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 2013 (09) :58-60.

3.如何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 篇三

关键词:农村薄弱学校 教师队伍 素质 提升

2015年4月中央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文件中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1]当前我国农村薄弱学校教育落后状况依旧突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状况令人堪忧,这些因素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关注农村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探究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途径,对于促进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了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选取河南省20所农村薄弱学校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和管理者,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31份,有效问卷230份,有效率达到95.83%。调查内容包括各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职后教育、工资待遇、师资队伍结构等。

一、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面临的困境

1.教师队伍结构失衡,整体素质偏低

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很大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的,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教师的教学能力低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首先是年龄结构不合理。薄弱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年轻教师的比例偏低,农村薄弱学校小学的教师中25岁以下的占15%,45岁以上的占到50%。其次是学科结构不合理。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薄弱学校没有专任的音乐、美术教师,多数由其他任课教师凭兴趣教授。专业教师的贫乏,使薄弱农村学校的学生错过音、美等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机。再次是学历结构不合理。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第一学历层次较低,很多教师的大学学历是通过函授、电大和自学考试获得,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大学本专科的教育。调查显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第一学历为中师的占72.31%,大专以上的占15.21%,还有15.48%的是高中及以下学历。

2.教师教学理念落后,科研能力较低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渐转变,部分教师认识到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但仍然有部分教师思想不解放,习惯于运用“注入式、满堂灌和一言堂”等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教学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将学生看成被动接受者等现象。在调研中发现,80%的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对新理念、新技术应用于教学不屑一顾;14.8%的教师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学生成绩好就可以了。农村薄弱学校教师普遍缺乏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缺少观念的改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调查还发现,由于科研环境、科研资料、科研能力的局限,57.7%的教师没有参加过课题研究,46.5%的教师没有发表过文章,70.7%的教师认为学校图书资料无法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这些制约了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

3.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教师薪酬待遇低

当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教师在生活条件、福利待遇、子女就学、教师个人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大优势,导致农村薄弱学校骨干教师大量流失,使得农村薄弱学校师资队伍雪上加霜。调查发现,很多优秀教师利用各种渠道流向城镇,在提问“如果现在给您一个机会去从事其他行业,您会吗?”时,67.4%回答会;而67.6%的年轻教师会在参加工作1~2年时间内逃离薄弱学校,他们或到城镇更好的学校或转投其他行业。在访谈一位校长时了解到,薄弱学校很想留住优秀教师,更多地引进骨干教师,可受到条件的限制,很难留住优秀人才。当前,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教师的待遇较前些年有很大提高,但和城市同类教师相比较,待遇差距仍然很大。调查发现,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工资有拖欠发放现象发生,教师面临着巨大生存压力,88.7%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待遇低。

4.教师自主发展动力不足,成长途径单一

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缺乏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多数教师缺乏对教师职业发展规律和价值的认识,部分教师丧失了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根据调查,农村薄弱学校47.3%的教师没有专业自主发展意识,个别教师有自主发展意识但无自主发展行为。特别是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相对较弱,他们认为自己几乎不可能获取高一级职称,因此,他们不愿参加各种教师培训,不主动承担教学项目。由于农村薄弱学校条件较差,即使有的教师意识到专业自主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发展途径,常见方法就是参加上级安排的专家讲座或接受继续教育。

二、影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原因分析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当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就必须全面客观地剖析影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原因。

1.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培训机会少,培训质量低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职前和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而职后教育特别是职后培训作为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和教学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一个儿童或成年人遇到的第一位教师是位未经过充分培训并且缺乏积极性的教师,那么他们未来进行学习的基础本身就缺少坚固性。”[2]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职后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也很难得到培训机会。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基本功、文化素养长期得不到训练和提高,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很难提高,进而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尽管一些地区或个别学校的教师有机会参加进修培训,但是培训内容大多针对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制定,缺乏对农村薄弱学校教育的关注。所以教育培训针对性弱,实用性不强,与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结合不密切。

2.教育财政对农村薄弱学校投入少、分配不均衡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投资的总量不断增加,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仍处于投入不足的状态,而且存在经费分配不均衡的现象。首先,从教育体制来看,我国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远远不如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比例大。有研究表明我国教育投入经费的分配情况是:“小学教育的投入长期保持在32%的水平,中学教育的投入长期保持在27%的水平,两项加起来还不到70%,明显偏低,而高等教育30%的比例明显偏高,教育投资结构严重失衡”[3]。其次,教育财政在城乡教育分配比例上,存在明显不均衡。“从城乡对比来看,近年来全国预算教育经费有60%用于义务教育,其中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只有35%左右。”[4]城乡教育经费分配的不均衡,致使农村薄弱学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因此,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投入,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农村的孩子创造优质的教育环境迫在眉睫。

3.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工资低,聘任制度不公平

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及投入的不均衡,使得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同地区优质学校教师相比偏低。公平理论认为,如果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与付出的比率与其他教师不相同,内心会产生不平衡感,进而影响其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工资、补贴,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往往难以及时兑现,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保障也缺乏切实行动。

在教师聘任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聘任制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5]这个制度看似公平,但由于地区间、学校间工资待遇的差别,农村薄弱学校很难招聘到优秀教师。同时,城乡教师编制严重倒挂,也使农村薄弱学校难以吸引优秀教师资源。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是按国务院办公厅2001年10月颁布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执行。庞丽娟教授说:“这一编制标准以压缩编制和效率优先、城市优先为导向,存在编制标准整体偏紧、城市偏向和城乡严重倒挂的突出缺陷。”[6]近几年《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的实施,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数量整体缩减。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整体压缩,致使一些农村薄弱学校引进不来优秀新教师。学校为了保证正常教学,往往聘用代课教师,而一些代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知识能力、管理水平达不到合格教师的要求,进而影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

4.农村薄弱学校教育资源匮乏,专业发展空间有限

农村薄弱学校所在地区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经济发展比较慢,所在地区的卫生、医疗设施、工作条件往往比较差。调查发现: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规模比较小、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办公设施缺少现代化设备、食宿条件简陋。

由于农村薄弱学校师资缺乏,这些教师的工作任务往往比较繁重,有些教师一人带好几个班、好几门课,再加上班级管理工作,使得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而且农村薄弱学校在对教师的评价考核上,特别重视“学生成绩和升学率”。致使教师们不仅面临繁重的工作压力,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空间非常有限,缺少科研氛围,阻碍专业成长。工作的压力、科研氛围的薄弱、学科带头人的缺失等因素,使得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很少能挤出时间专注自身专业成长,很少有人结合自身教学进行研究和课改实验。

三、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对策

1.改革农村薄弱学校人事管理制度

当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教师的数量不足,急需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引进优秀人才,优化教师队伍,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首先,建立适合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编制管理制度。根据农村薄弱学校的特点,创新教师配备标准,拓宽农村学校教师补充的渠道,吸引优秀人才到薄弱学校工作。促进职称评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调整高级职称比例,为教师晋升职称创造条件,让薄弱农村学校教师看到达成目标的希望。清理在编不在岗教师,清退不合格教师,用政策和制度优势为农村薄弱学校留住优秀人才,让他们具有扎根农村薄弱学校的愿望。其次,积极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教师优惠政策,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讲学、任教,指导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到城镇学校观摩学习,共同研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成长进步。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时,把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经历作为必备条件之一。

2.加大培训力度,打造优秀教师

教师培训是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积极创新培训模式,加强培训的力度,更新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素质。树立以师为本的教师培训理念,教师培训应该从教师发展出发,体现教师实际需求,激发教师的培训热情,满足教师对高质量培训的期望,调动教师自主参与培训。一是加强校本培训。比如,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境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培训形式,通过与同事教师群体之间互通互助、交流合作的学习,使教师共同成长,让教师有机会对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加深教师对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深刻认识,促进教师的能力成长。二是立体模式促进校长成长。校长是学校的带头人,是学校工作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对校长进行高端培训,邀请国内外专家,采用异地集中授课、名校观摩、交流研讨、开展论坛等方式,全方位培养校长。更新校长的理念,拓展校长的见识、视野、阅历,增强校长为教育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点燃他们对教育的激情。三是立足在培训内容上下功夫。调查显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最需要培训的是信息技术、教育学知识、教育改革动态。在访谈时有教师表示,若能参加培训,期望可以和一线名师进行交流,学习名师的教学经验、科研经验、教学方法。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关注教师的培训方式和质量,通过培训引起教师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让每一位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3.转变教育观念,激励专业发展自主意识

教师的教育观念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的深化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由于所处环境差、学历低、待遇低,他们的进取意识薄弱、思想观念陈旧,要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就必须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着手。一是成为教育研究者。长期以来,农村教师往往被排除出研究者的行列,被动的接受专家型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师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不得不从教书匠角色中摆脱出来,探索和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寻找和创造新的教育教学策略,锤炼研究能力,实现从普通教师到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儿童教育专家的不断跨越。二是成为学习促进者。教师应该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应积极观察,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思考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给学生心理安慰和支持,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再到乐学的转变。三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话者。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中垄断话语权角色,成为学生的对话者,在平等的氛围中体现对话的乐趣、人格的尊严和生活的美好。

4.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

当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要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从教,需要增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温家宝在2010年教师节会上就明确指出:“特别要重视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7]。一是探索吸引优秀人才的激励机制。大幅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待遇,并“依据薄弱农村学校的边远艰苦程度实行阶梯式生活补助政策,越是在艰苦地区,生活补贴就越高”。国家应制定倾斜的政策,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发放适当的奖金、补贴住房资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等相关措施,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二是创造留住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机会结构。首先给予薄弱学校教师公平职称评审机会。当前农村薄弱学校高级职称名额少,获得高级职称的年限比城镇教师长,且比城镇教师获取高级职称的难度要大。其次探索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子弟的高考加分机制。可以根据教师的服务年限和工作能力给予适当的加分,激发优秀教师长期在农村工作。三是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构建适合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发展的生存环境与校园文化环境,有效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职业尊严,均衡配置学校的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使优秀的教师引得来、胜任的教师留得住、在岗的教师干得好,使农村薄弱学校教师职业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EB/OL].(2015-4-1)http://news.ifeng.com/a/20150401/43464726_0.shtml#

zbs_baidu_bk.(2015-5-10).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 刘炳秀.我国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改革与开放,2008(4).

[4]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2001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EB/OL].(1994-1-1).http://www.gov.cn/banshi/2005-05/25/content_937.htm.(2015-5-1).

[6] 庞丽娟.代表委员: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不能仅靠教育本身[EB/OL].(2009-3-5)http://020.teambuy.com.cn/info/info.php?chno=11&Bigid

=110000&infoID=4325.(2015-4-12).

[7] 总书记总理教师节的问候:深切关怀殷殷嘱托[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10/c_12528162.htm.2015-4-12).

[作者:党志平(1982-),男,河南周口人,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讲师,硕士。]

4.如何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 篇四

心得体会

桐梓县新站小学 温兴辅

2012年3月26日至4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 “贵州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省19个县、市教导主任培训班的培训,感谢各级领导为我们搭建了这一平台,让我们在“贵州省教师教育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学习,这次培训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培训中,我们聆听了专家讲座,进行了小组互动交流,下校观课议课,尽情地吮吸着大师、专家的智慧,分享着兄弟学校丰厚的教学和管理资源。现将培训所获所思与大家分享。

一、培训所获

1、更加懂得了如何与人沟通

贵州教师教育学校副校长张佩玲主讲的《有效沟通的意识及能力培养》,使我更加认识到:有效交往与沟通是作为教导主任的必备素养,对学校的行为协调、信息传递、有效激励,达成学校主管领导意愿,促进学校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副校长张佩玲告诉我们,高效率的言语交往要表达得清楚,倾听得明白,表达时要“精气神合一”,热情自信,语速适中,音量标准,吐字清晰。心态上要有接纳性,表达上要有近似性,内容上要有条理性。同时仅有良好的言语交往还远远不够,还应掌握“有效沟通的技能——知晓公共礼仪”等交往的技巧。

2、找到了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

贵阳市北郊小学的校长刘露主讲的《校本教研——有效教研、高效课堂》和贵阳市南明区南明小学的校长申璐主讲的《浅谈校本研修》告诉我们: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教师团队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改革的基础。学校要按照“自我诊断——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主反思”的流程,引领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学校要多方位提供教师自主发展的机会,搭建崭露头角,施展才华的平台。教师要合理、科学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劣,制定有效的成长规划。管理者特别要注意培养教师自我超越的成就感,学生成长带来的价值感,获得他人肯定的满足感,身心健康的舒适感,生活与工作全面发展的和谐感。

3、提升了观课议课的能力 贵阳市南明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郁军老师为我们主讲的《怎样观课议课》使我懂得:作为教导主任,要经常下班听课,多对教师的课堂进行评价,以帮助教师成长,自身也得到成长。下班听课可以按照郁军老师讲的“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去听课,既引领了他人也成长了自己;站在欣赏者的角度去听课,既鼓舞了伙伴也积累了经验;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听课,既增长了见识也点化了智慧;站在评析者的角度去听课,既撞击了心智也融入了思想;站在思考者的角度去听课,既创造了文化也丰盈了生命。”的角度去听课。在培训学习了怎样观课议课后,我们又到了贵阳市北郊小学去听了四年级的一节语文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并当堂进行了评课,更让我们找到了评课的技巧。

4、理解了爱生是学校教育创优的精髓

“国家的明天取决于今天的课堂”,当今基础教育改革质量中存在着儿童身体素质堪忧、情感素质堪忧、思维素质堪忧三大突出问题,作为任重道远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创新、自由,永远不畏困难,乐观向上等积极心态。教师的课堂要“立意高,氛围好,效果优”,把培养学生的健康与快乐、理想与兴趣、方法与习惯落实在教育实践中的每一个环节,注重因材施教,要心系健康,才能赢在习惯,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并表达自我,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平等对待,为所有学生提供有质量的教育,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一个以他们为中心的、安全的、健康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培训所思

五天的培训时间总觉得太短,一位位专家精彩的讲座可谓旁征博引,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无论是诠释“校本教研的意蕴”,还是研讨“教学常规的管理”;无论是思考“课堂有效教学”,还是关注“教师职业道德”„„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犹如春天的甘露滋润我干枯的心田,带给我一些思考。

如何才能当好教导主任呢?静下心来,展望自己往后的工作,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我们的工作:

1、从教学管理的切入点入手,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教学手段、教学质量评价等的转变,都要求教导主任自己要做到:走出去听——走入老师、学生和家长中去听他们对工作的看法。静下来读——每天应该安排一段时间读书。坐下来研——自己要带头搞教学研究。潜下心写——要勤于动笔总结自己的工作心得,及时反思,及时应用到新的教学。

2、教学管理的关键是教学过程的管理。(1)明确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备课——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上课——以兴趣为动力,以习惯为目标,以思维为核心,兼顾情意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要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作业内容精选、量适当、形式多样,批改讲科学重实效。

(2)坚持有效地听课与评课。

听课——要充分准备,了解老师教学特点、了解听课班级学生情况、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和知识内在联系及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听课中翔实记录,积极推敲,要听看结合,既关注教师的“教”也关注学生的“学”。评课——做到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指导,既要发现闪光点,又要找出存在的问题。

3、教学管理的策略要具有管理艺术。

在教学管理中,要努力增强七种意识——榜样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协调意识、教研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

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情怀;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态创造性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发展。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项高智能的活动,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导主任要心中有爱,肩上有担,腹中有墨;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践行者,引领者。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明白了自己以后工作的方向,更激起了我工作的热情。最后我想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如何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 篇五

第三期培训心得体会

榕江县栽麻中学教师:石小海

在这八月火热之时节,我从榕江县边远的栽麻中学兴致勃勃的来到黔东南州府所在地凯里市,带着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前往凯里学院参加“2014年全州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班”第三期初中数学培训学习。

培训时间为8月21日至28日,为期7天,虽然短暂,但暑气逼人,是多么令人窒息的烦热。然而各位教育专家、州级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及特级教师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却春风化雨,荡涤了所有的炎热,也滋润着我焦渴的心灵,我干瘪的行囊,渐渐变得充盈丰满。

从边远榕江的落后乡镇来到了繁华的城市,在炎热的夏天看到了学校老师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招待和服务,学校优雅的环境,来自全州各个地方的名师、专家、教授的讲座,从他们的身上透捉一种知识的力量,教育艺术的魅力;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丰富多彩、与教师交谈,教学成果交流多,学员们在课后交流的一个焦点便是互相询问教学最新成果,课程资源开发等等,教师们如数家珍般一一详述。学员们在交流中一方面可以展示多年来的成果,赢得大家的认可;另一方面,可以在交流当中博采百家之长,吸取他人经验,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坐在学院41205教室里静静地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座,带给我阵阵清凉,她以身垂范,我被她那感染力极强的语言魅力所惊叹,被她那抑扬顿挫的语调所折服,被她他那优雅大方的体态语所吸引,更被

她那入情入境的教学技巧所震撼。而且告诉我们什么是良好完善的教师职业形象,如何打造标准规范的教师语言,让我领悟到了教师职业的魅力。

8月22日在学术报告厅听了来自凯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杨长泉副教授的讲座,《法制与安全教育专题》,在他幽默机智的谈吐中,让课堂焕发出无尽的生机和活力。在他的引导下我们懂得了很多与教师学生有关的法律法规。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如何保护自己,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安全教育的实施。

最让我难忘的是来至凯里第五中学的张礼利老师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的应用》。她为人和蔼可亲,言谈里闪烁着灵光。她语言朴实,却字字精当,句句中肯,鲜活生动的课例展示。为我打开了一扇紧闭的门窗,展示了一幅幅隽美的画面。她把既折磨人又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变成了赏心悦目的数学教学艺术。更让我倍感耳目一新:原来教学是一门相当“活”的学问,数学是真真切切的艺术,是扎扎实实的艺术。

在这极其短暂、令人留恋的七天里,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都得到了充实和提高,对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

一、新课标下的教学课程应致力于学生数学素质的养成和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论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在这个“素养”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来至凯里学院数学学院主任罗永超教授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方法》中,教给了

我们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挖掘教材中的“数学历史”,培育学生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丰富数学历史的积累,培养思考,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数学知识。

二、新课标下的师生关系,新课标中的师生关系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来自凯里五中的副校长韦黔湘老师说:“把学习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学习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数学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不是教师一味教,学生绝对服从老师,也不是教师只能造就学生,围着学生转,而是师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三、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传授数学知识作为数学教师的全部职责,在教学活动中,要学习数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新奇感转化为未知欲。激发学生兴趣,培植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无论是条件好或差的学校,处处有课程资源,时时有课程资源是可以再生的,尤其是新教材的实施中,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例如:民族数学文化进课堂等来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的过程。

这七天的学习,自始至终都给我一种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的感受,教育专家的讲课,给我们指明了今后前进的方法;教育教学的实况,给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优秀教师的报告,令我再次受到心灵的震撼,同各位专家们面对面的交流,让我疏通了许多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困惑。这七天的学习,对于我而言,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金钥匙!

总之,教育是事业,贵在淡薄名利,默默无闻,为教育事业发展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持之以恒,求是求真。数学教育是艺术,美在享受、陶冶身心。我相信在这短暂的学习之中,将真正让我们学着重新认识自己,学着不断实践反思,最终达到我们心中的目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现在起,把我学到的新的方法、新的教学理念努力地运用到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竭力打造一个全新的自我,做一个教育的先行者。用我的努力和付出、追求和信念去营造黔东南州农村基础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

6.如何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 篇六

北京市科迪实验中学

语文素质,就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语文环境和语文教育的影响下,通过学习主体的学习活动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较为稳定的、持久的影响人的语文活动的特征。它包括人的智力、语文基础和语文能力等智力因素和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品质、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就这一概念而言,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存在如下四个“偏重”:一是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视能力和方法的培养。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文讲解分析为基本活动模式,以课文结论和知识传授为基本内容。这种教学观根深蒂固,充斥教坛,实际上教师是中心,学生是容器,只能跟老师的思维转,教师讲课文,从注音、解词、分段、主旨、特色到练习,模式化、满堂灌,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学生被弄得眼花缭乱,语文“最基本的能力反而被冲淡了”(于漪语)这种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只把学生培养成了“知识的书橱、书口袋”。它严重制约着语文教学所肩负的跨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二的偏重抓考分而忽视学生的语文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教师让学生整天在书山题海中挣扎苦熬的目的全聚集于考分上,教师只对学生的考分负责,至于学生有没有兴趣,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不屑一顾的,更不用谈今后的发展潜力。这样的学生,一旦失去教师的搀扶,就如盲人失去拐杖一样无所适从。学生当然是无辜的,而教师成了不会治水的鲧,“开源导流”也成为事实上的空话;三是偏重课文内容的教学而忽视课外语文活动的组织,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无视学生的智力差异,不顾学生的知识水平的高低,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同一习题,是语文教学的普遍现象,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堪重负,厌学情绪由此而产生。而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又被拴在作业堆中,无暇延伸到课堂以外的知识海洋中去凭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由徜徉,开拓视野,发展个性特长。这种重经验、轻实践的做法生产出不少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再加之农村信息闭塞,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于城市,教学条件较差,给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增加了不少难度;四是偏重“句读”而忽略了“惑”,其结果只能是“小学而大遗”了。在农村中学的相当多的语文课上充斥着洋洋洒洒、不着边际的分析,懂的大讲,不懂不讲,以讲为主,造成了学生语感的空白、思维能力的低下,使语文教学走上了恶性发展的道路。

根据以上状况,我们认为,农村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在观念上要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教师要转变育人观念,实现知识的更新换代,切实把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教育教学素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效果和命运。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索然不能怪学生,有的语文教师把好不文章也会讲死,讲乏味,就如一朵鲜花被支解一样,没有魅力。而语文教材选的多是名家名篇,造成此种尴尬是因为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所致。作为年轻教师。更要广泛阅读,深入思考,不应老抱着参考书,年年“趟进同一条河”。只有广泛而主动地获取新知识,才会有开阔的视野,才会保持对时代的敏锐和对生活的新鲜感,并把这种感觉带头人带进课堂,融入讲授。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一种体验和领悟,如此,才能挖掘出课文的内蕴。要使学生有兴趣,激发求知欲,先要自己有感触并付出心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自己应该是创新的楷模。艺术作品的教学当以就激活学生思维,激发星想象、激励学生的创造为鹄的要让学生从樊篱中脱颖而出,从而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身体力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是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建立以听、说、读、思、议、写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为核心的现代阅读教学观。

语言感知能力是学生语文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内容,语感的培养是其它能力如思维、观察、想象能力的基础,学生的语言水平反映其听说读写的水平,要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必须以语感的培养为核心来组织教学。语文素质教育要还给学生以学习语文和阅读的自由,让他们步入广阔的社会空间,既学语文,又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好习惯,在练就终生受用的本领――语感的同时提高思想素质,从而促进自身人格的完善。这种现代的阅读教学观的建立。从最大限度上开辟了语文学习空间,争取了语文学习时间,拓宽了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很难想象仅靠几册课本和一天一节的语文课,学生就能学好语文,语文教学只有在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下,在学生广泛的阅读中才会产生活力。对于农村中学学生更要加强课外语文阅读的总量,诸如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节目等。如果把学生课外语文学习也纳入语文教学轨道,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大有裨益,一个具有较高的语言感知力、领悟力和理解力的学生。无疑是一个语文素质较高的学生,许多文学爱好者的深切体会就是大量的语文阅读能有效提高语文素质,从这个角度讲,语文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学生语言素质的教育。

7.如何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 篇七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策略

1 引言

从2001年秋季开始, 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 这使得一部分教授其它科目的教师转岗或本身发音就不准的教师, 在没有通过任何英语水平测试的情况下就匆匆上岗。作为英语启蒙教师, 自己的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自身的专业素质不高, 怎能教好学生英语呢?《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由此可见, 小学英语教师除了应具有一般教师的教学能力外, 还应具有较高水准的语言能力, 拥有深厚扎实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是整个英语教育的基础, 一知半解或错误的知识势必影响到学生终身学习。然而在地处西北的陕西地区,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占有相当比例, 其专业素质还十分令人担忧。

2 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

笔者在深入走访调研时了解到,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口语表达不够规范

教师的一举一动在课堂上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缺乏辨识筛选的能力, 出于对老师的信任或崇拜, 会不加选择地全盘吸收。如果教师作出错误的语言示范, 会导致学生跟着错误去模仿, 这对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 而且会很难纠正。由于我们从小受母语影响,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会无意使用一些中式教学用语。例如:学生一上课就会大声问候老师“Good morning, teacher!”这时老师应纠正学生的这种汉语式称谓, 告诉学生西方人是很少将职业当成一种称呼的, 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在多次的听课中, 笔者还发现了几个小学英语老师共有的一句错误口头禅“How to say…?”而地道的表达却是“How do you say this in English?”类似不规范的英语课堂语言表达还有很多。

(2) 语音知识缺乏, 语音语调欠佳

英语是一种表音文字, 语音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 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有着良好语音知识的学习者, 基本上可以达到“听其音而知其形, 观其形而知其音”。换言之, 语音与拼写有密切关系。然而,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大部分都是转岗或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 未经过系统专业学习与培训, 因此, 他们的发音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 有的教师发音还带有明显的地方音;有的教师甚至在教学中默认学生用汉字或拼音注音。这些问题与错误的做法将使小学生的英语学习长期停留在汉语语音框架之中。同时, 85%以上教师对于常见的语音知识如连读、失去爆破、重读、语调等都不甚了解。对他们的访谈与测试也表明, 70%以上的小学英语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英语发音问题。

(3) 英语语言相关文化知识不足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的依托。通过对语言的学习, 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节日等等。因此, 教师不仅要传授英语基础知识, 还要传授相关的文化知识, 并以此增强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从小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对“小学文化意识”目标作出了详细要求:知道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知道英语国家中典型的食品和饮料的名称;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重要标志物, 如英国的大本钟等;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日;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 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差异。由此可见, 小学英语不仅指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 还涉及很多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而有一部分教师却简单地认为小学英语就是会认几个单词, 会几句对话, 会唱几首英语儿歌而已。他们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文、历史、风景名胜、节假日、风俗习惯等都知之甚少, 在教学中遇到此类应该延伸的知识时避而不谈, 从而导致学生们失去了解异国文化的最佳时机。

(4) 教科研与反思意识薄弱

在调查中发现, 很多小学英语教师都负责整个年级或几个年级的英语课, 平时忙于上课和写教案, 几乎很少抽出时间去钻研教材, 研究教法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甚至有些教师终年所接触的书除了教科书之外, 只有参考书。由于缺乏教学反思和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 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致使学生对本学科不能产生浓厚兴趣。在这个信息飞速更新的时代, 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英语教学实践能力, 而且还应具备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通过对自己教育实践的不断反思和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应用, 从而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 这是小学英语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大部分教师忙于上课、批改作业, 无暇顾及对教学的研究与反思。这和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相去甚远。

3 提升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对策

(1) 学习并总结正确的课堂用语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 教师的课堂用语是他们听到的第一手口语, 因此作为启蒙教师, 讲一口规范正确的口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平时应注意学习适合小学生年龄的口语, 并及时整理出一些课堂常用语, 展示给学生看, 帮助他们记忆、理解, 不再担心听不懂老师在课上的要求和指示, 从而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在长期的听说训练中, 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境下学会了教师的语音语调及说话方式。因此, 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用语的准确和规范, 同时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发音清楚响亮, 力求做到自然、流畅, 用规范的语言去影响学生, 帮助学生熟悉英语习惯用法,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规范的、地道的英语表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小学会使用地道的英语, 减少母语对他们的“负迁移”。

(2) 推行教师语音语调培训、测试与考核

“良好的语音素养是每位合格英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提高语音素养是每位英语老师的必修课。”为此, 要从根本上解决小学英语教师的语音语调问题, 笔者认为, 在小学英语教师中可逐步推行专项英语语音水平培训、测试与考核。“对英语教师进行有效的英语语音水平培训与测试, 改变过去长期没有英语语音水平评定的历史, 为英语语音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各县区教研室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组织相关人员对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进行专业素质摸底, 然后分期进行语音语调的专项培训, 最后进行测试, 考核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 准予上岗。对于不达标者, 限期整改直至合格为止。

(3) 加强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学习

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 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 而且还要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化知识。在教学中遇到应延伸的问题时, 则可给学生适当拓展相关文化知识, 拓宽异国视野,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得体地使用语言。这就需要英语教师不断扩大自身知识面, 不断提高自身驾驭语言的能力。因此, 教师在教授语言技能的同时, 更应该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 这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增进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 而且会对他们在中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4) 加强教学反思,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教学是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探索的一种工作。而部分小学英语教师认为, 教科研是专家、学者们的事情, 只要能把课教好, 就完成了本职工作。我国教育家刘佛年先生说过:“任何事业的复苏与发展都是从观念的变革开始的”。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小学英语教师对教学就应不断反思, 以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在教学之余, 经常分析教学经验, 撰写教后感, 有规律地反思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语言学习是终身的过程, 小学英语教师应终身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水平, 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4 结束语

小学英语教师因学科的特殊性, 除了具备普通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外, 还要拥有一些其他的知识和能力。但是, 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短期内可以轻松解决的, 需要广大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 利用业余时间以及学校提供的各种机会, 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同时, 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尽量为教师提供各种研修机会, 搭建交流学习平台, 帮助他们不断总结内化教育教学经验, 为逐步提升专业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力道.在英语教师中推行英语语音水平培训和测试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案[J].新课程 (初中版) , 2007 (12) :42-43.

[2]冯冰清.英语拼读法教学与语音意识培养[J].基础英语教育, 2010 (2) :7-10.

[3]罗芬芬.如何培养英语语音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0 (6) :174-176.

[4]乐伟国.小学英语语音入门教学策略[M].宁波:宁波出版社, 2010.

[5]肖川.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

8.如何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 篇八

关键词:远程教育 农村 教师 素质提升工程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并最终决定着我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新的历史时期,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正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大规模地开展高水平的现代远程教育,这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的快捷途径。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农村教育的施教者——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无疑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农村的中小学教师对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受到自身水平、教材、学生实际、经费、教学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困扰,影响了专业化水平提高的速度。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令人堪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总体文化素质偏低的现象比较突出。农村部分中小学教师中毕业于师范中专和大专的较多,本科学历以上的相对较少,相当一部分都是通过进修或函授达到学历要求。大部分教师没有受过正规师范院校教育,文化水平、专业水平不高,知识面窄。教师学历不够,文化素质不高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一大瓶颈。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培训过程中目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培训质量要求提高,培训师资难以适应,反映在:一是培训的内容上要有高质量的专题;二是教育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不断创新。但目前我市的师资队伍的总体状况还难以适应这种培训要求,具体表现在:一是数量不足,不少培训单位的培训师资缺编,二是师资水平有待提高。这种现状在短时期内还难以根本解决。培训课程内容丰富,而教学信息、资料贫乏;培训需求增长,经费投入难以满足;培训技术和手段落后。就目前的培训现状来看,培训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只是偶尔开展一些交流研讨,另外就是缺乏现代技术的应用。培训时问相对集中,工学矛盾较为突出,影响了培训工作,另外,教师培训虽有统一的规定,但激励措施缺乏力度,受训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具体表现为敷衍应付、走过场;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经费紧缺。要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就必须加强培训,而培训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则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

三、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的作用

要想在短期内对全国农村教师进行大规模、高水平、多层次、开放式的培训,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的学历、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仅靠一般的培训模式是绝对不可能的。现代远程教育能够突破地域和时空的局限,可以克服工学矛盾,快捷、高效地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

农村中小学教师较为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有效地开展远程教师教育。由于农村教师缺编严重,所以很多地区往往是一名教师承担着教育全村孩子的重担,一人独当一面,他们更迫切需要接受培训,可是繁重的工作,艰苦的条件又不允许他们接受离职、脱产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远程教育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所以,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一定要以远程教育为突破口,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继续教育的课堂,使教育内容更富时代气息,以更丰富、更活泼的形式为农村教师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创造条件。

四、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的优势

现代远程教育跟传统教育相比,具有以下一些优势:面广量大的优势,以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传播渠道和文字、声像制品等载体开展中小学教师现代远程教育,是实现大容量、广覆盖、跨越式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快捷便利的优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及时、快捷、准确地把知识和技术传递给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师无需离校、离岗,以最便利的经济途径获得知识、技术、能力和机会均等的优势。目前,我国农村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教育资源匮乏,使很多人失去了接受培训学习的机会。现代远程教育通过重组教育资源,能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和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学习媒体先进性的优势现代远程教育以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平台,使学习信息呈现数字化,教学媒体交互化,教材编制软件化,教学过程智能化,教学媒体操作的简便化,教学传播的网络化、多媒体化等,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

五、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的实施方法

从实际出发,加强投入,加强农村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教师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迫切需要。我们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争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吸引社会、企业和个人多方投入,促进农村教师远程培训工作的现代化。

开发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既是教师培训的内容,也是沟通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培训部门内部与外部的重要手

段。培训课程是培训信息开发的重点,要面向21世纪,立足中小学的实际,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结束语:

继续教育是科技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作为支撑世界最庞大中小学教育的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农村中小学教师更应不断更新知识,接受高质量的继续教育。

总之,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适应信息时代人们终身学习需求的教育形式,因其具有多层面、广覆盖、低成本、高质量、优环境、好效果等特征,是广大农村教师参与培训进修的最佳模式。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农村教师中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精心设计实施方案,制订远程培训计划,科学、有效地组织和安排各个教学环节和各种媒体教材,创建网络环境下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德育功能,建立规范、创新、富有弹性的以人为本的农村教师远程教育的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为农村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君.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快捷途径.开放教育研究,2005.11(3):20~23

2.罗之勇,钟乃良.关于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及教育学科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河池师专学报,2004.24(1):94~97

3.林岳新.华南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调查与研究.调查与思考.2002.11.93~95

4.陈启文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与继续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05.1:56~59

9.用作风建设的标杆提升教师素质 篇九

————2015年暑期校级培训心得体会

巴东县绿葱坡民族初级中学

胡茜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秋季开学时间,作为教师,每年都会提前学生三四天到校学习各种文件,用以调整暑期结束和新学期伊始的状态,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新学期的工作。

从8月28日开始至8月20日,我们绿葱坡民族初级中学全体教师,在新的校长和新的校委会成员的带领下,按照巴东县教育局的相关规定,通过集体会议和网络自学的方式,学习了三天。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我们学习了《鄂教监办【2015】2号文件》,学习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严三实”以及“四有好教师”等文件,学习了《巴东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违反此规范的处理办法的文件,学习了《巴东县事业单位处分暂行规定》,还学习了关于教师病事假的文件。

于个人而言,我觉得这几天的学习是有必要和价值的。这些文件反映的内容都是作风建设的标杆,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严三实”以及“四有好教师”,无一不可以提升我们教师的整体素养。在这些价值观念的光辉下,我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洗礼和启迪。

接下来我就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严三实”以及“四有好教师”的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就教师个人和集体而言,我们首先应该按照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我看来,这简单的8个字,既是个人道德情操的体现,也包含了“四有好教师”的相关内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四有好教师”该具备的道德情操,也隐含了“四有好教师”该具备的仁爱之心。也只有教师用自身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广泛的仁爱之心来教导学生,才可能构建一个“自由、平等、公正”的课堂和校园环境,进而促进“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的形成。最终使得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变得指日可待。反过来,教师也应该坚信通过自己和整个民族的努力,我们一定可以构建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并使我国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我们教师应该怀抱这个理想和信念,用扎实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其次,“三严三实”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它是对作风建设的进一步升华,简明扼要、切中要害。与“四有好教师”联系起来,我觉得“三严”,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是对“四有好教师”道德情操的体现和要求;而“三实”,即“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对“四有好教师”扎实知识的体现和要求。

先说“三严”。“严以修身”就是要求教师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 就是要求教师要坚持用教师这个身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和负责,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教师的职业操守以及学校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注重学生的各体差异和自身特点,使每位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达到“教书”和“育人”的教育目的。不得厚此薄彼,区别对待。不得只抓分数,不抓学生的长远社会性技能的发展。“严以律己”就是要求教师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校纪校规,做到为师清廉,为师光明,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再说“三实”。“谋事要实”就是要求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符合学校和课堂实际情况、符合教学规律、符合人文精神,不脱离课堂和学生实际,让每节课都有成效和收获,让学生有心得和体会。“创业要实”就是要求教师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教学责任,勇于直面教学矛盾,善于解决教学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学校、家长、学生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求教师要对学校、对领导、对家长、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最后,“四有好教师”指向“四个导向”,它们分别是思想育人的导向、道德育人的导向、知识育人的导向、和谐育人的导向。

“有理想信念”,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体现了思想育人的导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教育作为百年大计之本,教师作为教育之本,首先要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纯洁性,而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是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只有全体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把这种观念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有道德情操”,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体现了道德育人的导向。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教师,他的学生也会是道德楷模。反之,老师道德滑坡,学生的思想自然正不了。因此,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让教师有尊严,有职业荣誉感,确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有扎实知识”,这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体现了知识育人的导向。教师的职业就是教书育人,如果自己一瓶不满、半瓶晃荡,那是教不好学生的。扎实的知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生,还要勤勉学习。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面临的教书难度越来越大,有的教师甚至有一种危机感,因为学生学习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如果教师固步自封就会被学生淘汰,被社会淘汰。因此,教师要甘当小学生,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仅要学习书本的知识,更要加强研究学习课外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有仁爱之心”,这是教师从事的职业所需,体现了和谐育人的导向。孔子曰,仁者,爱人也。教师就是人类社会灵魂的工程师,只有真心诚意地去爱每一名学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有了爱人之心,才会产生教育育人的动力,否则,只能是应付了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必须心怀理想,出于爱心,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涌现出一大批好老师。仁爱之心,既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挑战,要想有仁爱之心,必须热爱这个职业,把学生当亲人,努力与学生和谐相处,成为一家人。

总而言之,此次暑期培训对我的思想是一次重大的洗礼,我在往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会尽力用这些作风建设的标杆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位素质逐渐提高的好教师,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己之力。

10.如何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 篇十

一、应当接受专业培训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力,堵死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道路。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更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应当认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然而却没有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三、应当灵活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无法总结出具体的学习方法,而相对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所谓合适的教学方法,其真正的含义就是适合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某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班级适合而对于另一个班级就未必适合,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当因为自己教学方法的问题而造成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应当符合这一要求。

四、应当做好课外的工作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在上课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而在讲完一堂课之后,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外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减轻自己和学生在上课时的负担,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外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上的工作。

五、应当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不仅要善于教,而且要善于研究教;不仅要培养学生,而且要通过科研,培养自己,教研相长。一方面,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首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其次,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唯有如此,教师才不是在自己的领域里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地创造;他便不再是一支燃烧得什么也没有的蜡烛,而是用科研不断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他便不再是一个只对教材做肤浅了解、按教案简单操作的工匠,而是必然成为攀登教育科學艺术高峰的实践者。

11.如何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 篇十一

一、提升体育教师自身的政治素质

教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热爱本职工作,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这是教师坚定、正确的政治素质的集中体现。对于清苦、艰难的教育工作, 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是教师的工作动力, 也是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的力量源泉。教师是学校的灵魂, 只有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才能有影响学生的精神力量, 也才能有克服困难、攀登高峰的志气和毅力。“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是对教师的充分写照, 它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无私的爱, 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传统美德。同时, 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以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充实自己的头脑,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

体育教师要具备豁达大度的思想素质, 其师表风范非常重要, 教师的师表是指教师的德、学、才、识留给学生的印象。德, 指的是教师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道德品质和师德;学, 指的是教师的学问, 优秀教师应当才华横溢, 其中教师的口才是最为重要的;识, 指的是教师的识别力、辨别力和鉴别力, 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拨清眼前的迷雾, 认准前进的方向, 为此体育教师要使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品德和智慧符合学生的期待。中学体育教师还必须做到宽以待人, 即要有度量, 胸怀宽阔, 不拘小节, 有良好的品性。再者, 体育教师要具备博闻强识的理论素质。教师应具备的理论素质, 既指教育的科学理论, 又指教师所教专业课的理论。教师的理论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质量级别。马克思指出:“理论要说服人, 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

三、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体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面对的是几十名学生, 因此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不应有偏见, 更不应以貌取人或表面看人, 犯片面性的错误。体育教师应注意不断剖析自己的主观状态, 避免主观臆测。优秀的教师应能够做到欢乐有度、悲愤有节, 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 不把消极的情绪带入课堂, 要以积极的情绪, 豁达大度、沉着冷静、自我控制、不拘小节等优秀的个性品质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作用。

四、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 凡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教师, 必然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活泼, 语调抑扬顿挫、洒脱自如, 分析问题条理清楚、丝丝人扣, 解答疑难深入浅出、鞭辟入里。

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能把书本上死的知识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首先, 教师要吃透课本, 抛开依赖参考书、各种资料大拼盘的做法, 真正将参考资料放在参考的位置, 去独立地钻研教材, 开辟自己独到的见解, 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其次, 体育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知识, 而要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汲取新知识, 充实自己的头脑, 以成为学校教育工作所需的博闻强学、知识丰富的人。

体育教师要想把刻板、生涩的体育教学术语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活的语言, 口语表达举足轻重。一位知识丰富、头脑中有足够信息储量的教师, 才能侃侃而谈、娓娓而叙;一位不断锻炼自己语言的教师, 才能做到准、精、美、活。因此, 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五、注重教法, 勇于创新

一位称职的教师要努力学习教学法理论, 并在实践中实验、总结、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 引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已逐步转变观念,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法也应随之改变。因此,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采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多种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 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此外, 教育工作是最需要创新能力的一种劳动, 学生不断地变化, 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 教育规律更需要不断地探索, 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地改进, 因此, 中学体育教师要不断尝试, 勇于创新。

12.如何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 篇十二

摘要: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竞争的胜负,取决于人才的素质,而人才的素质培养,又取决于我们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确保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高职教育中需要强化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高尚的职业道德、宽厚的学识、较强的教育能力、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身心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师综合素质育人质量

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需要。本人认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应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

作为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在教学一线的任课教师,还是为教学服务的教职人员都应以全身心的热情和永不放弃的毅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工作,其目的不外乎为国家培育出合格的人才,为社会输送栋梁之才。人民教师肩负着祖国的希望,塑造着祖国的未来,责任重大而光荣,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这样才能自觉地全心全意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教师工作是平凡的.,也是艰苦的,作为教师就要有一种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就我校而言,教师可分为青年、中老年两大群体,青年教师应争取在学识上有所专长,使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真正的教育理论水平。中老年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对教育及学术方面要不断进行研究,以使自己更好的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

自古至今,教师是社会文明的传播者,教师以“人梯”的精神,培育了数以亿万计的人才,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历史的前进,教师的事业是伟大、光荣而高尚的。多年来的教书生涯,我们教师一直情系教坛,真诚执教,无论什么挫折和诱惑,都动摇不了我们“教书育人”的天职,改变不了我们“终生从教”的执著追求。作为教师在物质上,我们也许是贫穷的,可在精神上,我们却将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因为我们为国家创造了最大的财富--人才。

教师在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还应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身正为范”,人格高尚者方能为师。俗话说:“正人先正己”。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育学生不仅需要教师的言教,更需要教师的身教,教师的言传身教,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要有良好的师德。

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师应该既教书,又育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精心培育一代新人,如果没有热爱学生的感情,就无法与学生心灵沟通,也就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耐心教育,而不要伤其自尊心,只有尊重学生人格,才能教会学生尊重别人,并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再次,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这也是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为现代新人。

教师,它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希望与幸福的传播者,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像石子一样,默默地铺筑历史的跑道。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在学生心灵的荒漠里开拓出一片片绿洲;以身体力行及为人师表,在学生的人生旅途中竖起引航的灯塔、道德的丰碑。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应当表里如一,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要做到言行一致,为人师表。

三、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剧增,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新的科技不断出现,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学会一生够用的知识,学会未来需要的知识。教师更是如此。

教师必须从教育观念、知识结构上不断更新,应具有较强的吸收新知识的能力,要善于分析、综合,实现知识结构的现代化,以使自己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挑战,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为人师者,乃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句话千百年流传,亿万人传说,可其真意到底为何?简言之,所谓“道”,即:为人之理,治事之方。教育之根本是为树人,是为把愚昧化为文明,也就是把普遍适用于当前的习惯、礼仪、规范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之能成人。所谓“业”,不外乎技能、本领、专业、特长之类用于谋生之法。教育之目标就在于教会学生生存之道,即传授各种领域、各个专业的特殊知识与技能。所谓“惑”,即为一切不为学生所理解、认知的问题。“解惑”即为解决所学专业内的疑难问题。

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首先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在学业上,教师要努力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自己具有专而博、精而深的文化素质。在实际教学中,要努力锻炼和提高钻研教材、备课和讲课的能力,掌握和运用教学技巧,不断充实知识,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本人多年来一直在教学一线从事教师工作,虽说自己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热情,下了许多工夫,但还应在教学上潜心研究,业务上多钻研,做到求深求精,以真正把握教学中的规律。

古人云:“为人师,必有智”。我们都知道,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前提,而精湛的业务能力又是体现教师崇高职业道德的基础。教师应在具备崇高职业道德的同时,还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包括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等,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吸取各种新知识,不断拓宽新视野,动态地调整和优化知识结构。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结合,这更加要求教师博学多识,一专多能,延伸自己专业外的纵向知识,拓宽横向网络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新颖而丰富,才能把握教育观念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掌握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动权。

四、更新教育观念,具有创新意识

教育要创新,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创新。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理解和信念,它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我国有着许多优秀的教育传统,但也有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教育观念不创新,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也适应不了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更无法满足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只有创新教育,教育创新才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创新教育的积极性,具有科学的、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

因为教师所有的教育行为和思想都是在一定教育观念的指引下实现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吸取教育创新的理论,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用最佳的教学方法去实施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把教育只单纯地理解为传统的传递,而应看成是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培养过程,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在最短的时间里收到最大的传授知识的效果,做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创新,让教育工作真正符合创新教育的需要。

五、良好的身心素质

高职教师的身心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经过多年的教师工作,我感受到教书育人是一项很繁重的工作,高校教师将承担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做到身体健康,充满活力和朝气,才算具有现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反之,是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另外,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决定了教师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应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能与现实保持平衡;有自知之明,正确看待自己;理解、尊重、信任他人;热爱生活,热爱教育工作。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对学生来说将是一种无形的最有力的教育。

总之,高职教育应以质量为本,与时代的发展共进,为了确保育人质量,高职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和基础,所以,高职教师一定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宽广的学识和良好的业务素质,做到教书育人,更新教育观念,具有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真正理解教师的职责和任务,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林晨.新时期高校教师素质的探讨[j].时代教育,2008,(10)

[2]黄淑杰.高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j].科技信息,2007,(11)

13.提升地理教师专业素质 篇十三

摘要: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素质教育要求对地理教学环境精心设计,周到安排,它要求内容上求“实”,训练上求“活”,方法上求“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地理课堂上学到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

关键词:

地理 专业素质 高效课堂

当前,素质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上有无进步或发展关键在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有所建树,必须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要真正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掌握良好的引导技巧,可以说,一节课上得好与坏,教学效果显著不显著,最根本的因素是老师要有积极的、恰当的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引导艺术。

一、当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近年来许多中学地理课不受重视,地理课时自行减少,地理统考成绩大幅度滑坡,地理教师改行或流失现象也非常严重。导致师资力量薄弱,表现如下:

1、专职教师少,兼职地理教师多。中学地理课不受重视,地理课时自行减少,地理统考成绩大幅度滑坡,地理教师改行或流失现象也非常严重。

兼职地理教师又存在如下种种情况:

(1)大都是把地理课作为“搭头课”来任教。他们中有主教语文的、数 学的、政治的、生物的等,甚至有的学校连搞后勤事务的同志也来兼教两节地理课。(2)更换频繁,有的学校一年更换一个地理教师,个别学校一学期更换一个。(3)兼职地理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缺乏地理基础知识。

(二)课堂教学水平不高

1、教学方法呆板。大多数教师上课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不能充分体现地理这门学科的特色,不会用地图,不会在黑板上绘图用图讲解。尤其是初级中学的地理教师,上课只是把课本内容复述一遍或照抄一遍。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气氛不活跃。

2、钻研教材不深。大多数教师上课都只是就书本讲了教材上的一些内容,对与理解教材有意义的其他地理知识很少涉及,也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弄清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很难使学生牢固掌握地理知识,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知识传授错误。少数教师由于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课堂教学中出现知识性错误。

(三)教师对新课程教学要求极不适应

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构建开放式课程,这是地理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有的教师习惯了以往的课程模式,总感觉“如今的课程及教学无章法可循,无法开展有

效的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意识到开放式地理课程对学生发展非常有利,但不知如何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显得无所适从。比如一些教师在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时,感到这套教材是“学生好学,教师难教”。这正好说明,该地理教材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已由教师转向了学生,由“教”转向了“学”。如何指导好学生自学已成为该地理教材教法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要适应该地理教材的变革,教师备课、上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不应再是考虑如何把教材内容“讲”清楚,“讲”生动,“讲”透彻,而是应当考虑和研究如何使学生“学”懂、“学”会、会“学”,如何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达到增知、长智、练能的学习目标。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艺和素养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教学资源不足

1、地理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以电子计算机应用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体系还没有完全应用到地理教育教学中。导致一些优秀的、有用的地理教育教学资源并没有完全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帮助学生积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2、教学设施配置差,大部分中学教学硬件设施薄弱,教学仪器设备短缺,使得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单调,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经费有限,大多数学校无法添置齐全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许多农村中学欠缺教学挂图、资料、模型、标本,不少学校未能配备完整图书室、实验室,大多只是因陋就简;教师备课时手头上只有课本和教参,要讲解知识没有挂图,要实物展示没有标本模型。因而教师靠板书,学生靠笔记,就此进行教学。教师无法借助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来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就不用谈了,即使有一些地图、挂图,也是多年以前的,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

3、地理教学设施除了配置差,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完善的专门管理。由于地理教师替换频繁,上一任地理教师不能如数地移交地理教学用具(地图、挂图、仪器等),结果是越移越少。平常学校和地理教师对地理教学用具也没有认真保管,故地理教学用具损坏的现象也严重。常常是一套完整的教学挂图用不了两年就破烂不堪,一只新的地球仪用不了一年就层层剥落。有的教学用的地图被教师拿去当作装饰画,地理教学仪器被当作装饰品。还有的学校,地理教学用具买来后,长期藏在保管室。

二、实施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建议

(一)提升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二是关注点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三是反思少。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高效课堂,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

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二)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做法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1、课前的有效准备

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2、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3、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素质教育要求对地理教学环境精心设计,周到安排,它要求内容上求“实”,训练上求“活”,方法上求“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地理课堂上学到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

能墨守成规,只凭经验办事,一张嘴巴讲到底,而应开动脑筋,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创造性地进行工作。教师要不断改革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大力提高自身地理教育素质,加强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创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和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深入新课程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施地理高效课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J].海南出版社,2001

[2] 褚亚萍.地理学科教育学[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 孙大文.地理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

14.有效提升英语教师的文化素质 篇十四

关键词:英语教师;文化素质;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6-214-01

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对我们英语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在提高教学效益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一、培养英语教师以学生为本的英语教育思想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忽略了英语教育的人文性目的。英语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息的培养,具体包括帮助他们认识自主学习的作用和必要性,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帮助他们意识到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使学生学会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成为自主独立的英语学习者,自我管理英语学习,培养良好规律的英语学习习惯等。此外,以学生为本的英语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技能,主动协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大提高效率。

二、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文化素质

新课程中提出了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级别目标,为了尽可能地完成教学目标,每一位英语教师应该做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素质。新时期英语教师不能只是被动地执行课程标准,应当是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新课程的英语课本中包罗万象,十分具有时代感、思想性和真实性。新时期英语教师要积极地为自己创造后继教育的条件,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同时,学校可以实施双语教师培训,推广双语教学和英语老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要求外籍教师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教师间的交流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提高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总之,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充电”,通过自学、互学、进修等多种学习渠道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知识及英语教学水平,才能把学生带上良好的英语学习轨道。

三、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丰富英语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方法,是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CALL)是现代英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不断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族文化的理解,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总之,使用这些现代化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英语环境,增强语言交际的真实感,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要学会熟练使用电脑,能进行丰富的英语课件制作,以便更好地为英语素质教育服务。

总之,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工程,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其中英语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好坏对整个英语素质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时期教师的文化素质不能只拘泥于某一方面,应该是多方面的。教师的素质与学生的素质、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在新时期,英语教师应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探索,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赶上教改的步伐,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新时期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充电,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法和知识储备,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英语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

[2] 范治光.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1).

15.学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篇十五

xxxx-xxxx年,全省高等职业院校组织3185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其中国外培训160名,国内培训1425名,企业顶岗培训1600名。国内培训中143人到省外参加培训。培训对象为全国非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务的专业教师。

国内培训任务原则上由国家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及其他有条件的高校、单位和大中型企业承担。培训期4周,采取集中培训、企业实践、小组研讨等形式组织,主要学习专业领域新理论、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

国外培训机构必须具备合法运营资质,享有较好的国际声誉。培训期4周,主要学习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先进教育技术和课程开发手段。

企业顶岗培训必须是行业内领军型企业,在技术、规模、产值等方面均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培训期8周,重点熟悉相关行业企业先进技术、生产工艺与流程、管理制度与文化、岗位规范、用人要求等。

中央财政将根据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对成绩突出的地方给予适当奖励,奖励资金继续用于师资培训工作。

(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

xxxx-xxxx年,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服务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需求,全省组织10750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其中邀请国外50名专家授课,企业顶岗培训5750名。培训对象为全国非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未参加国家培训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务的专业教师。

省内培训任务的承担单位、培训内容和形式参照国家培训的要求进行。省财政将对成绩突出的基地和院校给予适当奖励,奖励资金继续用于师资培训工作。

(三)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校级培训

xxxx-xxxx年,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各地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需求,各高等职业院校启动专业骨干教师校级培训。全省高等职业院校组织15000名左右专业骨干教师参加校级培训。其中校内培训6000名,企业顶岗培训9000名。培训对象为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具有中级以上职务未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的专业教师。通过五年培训,基本实现全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轮训一遍的目标。

省内培训任务的承担单位、培训内容和形式参照国家培训的要求进行。省财政将对成绩突出的院校给予适当奖励,奖励资金继续用于师资培训工作。

(四)高等职业院校兼职教师推进项目

xxxx-xxxx年,根据河南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的需要,支持高等职业院校选择有条件的专业,设立一批兼职教师岗位,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量考评和薪酬补助机制,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在中央财政支持的基础上,省财政将综合评价各高等职业院校兼职教师聘用工作进展情况,给予适当奖补。

高等职业院校所聘兼职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者是在本行业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企业在职人员优先聘用。兼职教师聘用原则上不少于160学时/岗位年,每个兼职教师岗位可根据教学需要聘请1位或多位兼职教师。

各高等职业院校要制订兼职教师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程序、聘用合同、登记注册、使用考核等管理环节,加强兼职教师聘用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建立兼职教师资助项目公示制度,及时将聘用工作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开。

(五)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项目

xxxx-xxxx年,采取多种措施完善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加强和支持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郑州师范学院、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和有关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立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加大师资培训投入,改善培训条件。选择符合重点专业需要的优势企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重点建设100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牵头组织高等职业院校优质职教师资培训资源、行业企业等方面的研究力量,共同开发100个高等职业教育师资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内涵建设。

四、进度安排

1.国家级培训:每年完成培训637名,其中国内285名,国外32名,企业顶岗320名。共完成培训3185名。

2.省级培训:每年完成培训2150名,其中邀请50名国外专家授课,企业顶岗1150名。共完成培训10750名。

3.校级培训:每年完成培训3000名,其中校内1200名,企业顶岗1800名。共完成培训15000名。

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新时期新阶段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各级教育、财政部门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实施。按照中央、省、校三级组织的方式,中央部门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中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省教育、财政等相关部门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培训基地和各高等职业院校具体组织实施,创新工作思路和模式,完善企业参与机制,研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规律,提高项目实施质量。

2.财政引导,加大投入。发挥政府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各级财政要加大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高等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行业企业和教师个人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国家级培训项目,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省级培训项目,由省财政投入为主;校级培训项目,由高等职业院校负担,财政根据投入和绩效给予奖补。兼职教师推进项目由高等职业院校和同级财政负担,主要用于兼职教师课酬补助。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项目由财政支持,各承担培训和开发任务的项目单位、各高等职业院校共同负担,财政根据投入和绩效给予奖补。

3.完善体系,创新机制。各级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统筹安排各类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统筹安排师资培训经费,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年度培训计划,强化培训过程管理、信息反馈和绩效评价,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咨询和指导。完善网络管理平台,提高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高等职业院校要制定实施计划的工作方案,加强统筹协调,完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机制,为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承担项目任务的机构要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严格落实项目实施的各项要求。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项目建设的指导、监督和绩效评价,项目培训资料和实施情况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备案。

4.突出重点,强化激励。加强统筹规划,着力解决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不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偏低、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薄弱等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重点支持与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化”协调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教师培训。高职院校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投入和培训效果将作为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重点考察内容。经过培训并达到培训要求的专业教师,统一发放合格证书,学校应承认其接受继续教育的经历,记入相关档案,并作为教师职务评聘的参考依据。

学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篇三

1、采取集中培训与教研组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培训由教师进修学校、教导处承担,力求将教师面授、自主学习、分组研讨、教学观摩、听课评课、课题研究、教学论坛有机融合,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研组培训既要根据我镇培训教材设立各自学科特点进行培训,又要强调教师的个人研修,完成集中培训的作业,强调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逐步感悟和消化新的理论,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2、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素质的提升不是单靠几理论培训就可以解决的,它还需要一个由理论到操作的实践过程,需要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逐渐走向自主的建构过程。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结合学习资料帮助教师理清学习重点与难点,加强学习指导,督促教师做好读书笔记,进一步转变观念,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实践的操作,提高教案编写和课堂教学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实践。

3、按计划分期、分批、分课程、分学科培训。

培训内容的课程名称、考试时间等具体安排如下 :

XX年4月《师德与教师职业》

XX年9月《E 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

XX年年4月《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XX年年9月《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

XX年年10月 11月整理档案,举行成果汇报活动。

五、培训进程

1、 准备阶段(XX年1月 XX年2月)。主要工作:

(1)调研摸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本校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拟定培训计划。

(2)召开素质提升培训工作会议,明确分工,落实任务。

(3)根据学校的总的培训计划,结合各教研组实际,制定教研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的、要求、内容和培训人员,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并报本校科研室审核确认。要求在XX年1月底前完成。

2、实施阶段(XX年2月 XX年年8月)。主要工作:

(1) 集中培训。由本校组织培训辅导。 师德与教师职业、E-环境下学习理论和操作 两级培训;其他学科课程分期分批集中培训。

(2)实施教研组培训。由教师所在学科组织培训。同时,科研室、教导处将围绕学习的重点,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教学观摩、研讨交流、反思创新,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更新观念,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与研讨,促进学习型团队的形成。

(3)开展竞赛。理论联系实际,重在实践。学校将开展教案设计、案例分析、课堂教学等竞赛,以赛促训,考查教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4)加强对素质提升培训的过程管理。成立 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并确定分管领导,组织校本培训,定期对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进一步规范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校本培训质量。

六、培训考核

为确保培训质量,按照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安排,每门课程经培训后都要进行考核。培训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书面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考核主要通过对参训教师培训期间的学习态度、作业质量、到课率等情况的观察记录,给予综合性的评价。书面考试主要考察教师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将由宁波市教育局组织统考,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实施。过程考核评价和书面考试成绩分别按40%、60%的比例计入总分,两者之和为教师培训的实际统考成绩。其他还有实践考核 ,主要考察教师掌握和运用以上四门课的能力和水平,以教案和课堂教学实践为主要评价依据。

每门课程经考试(核),成绩合格者发给合格证书,成绩不合格者允许有一次补考机会,所有课程合格后发给结业证书。培训成绩和结业证书载入教师业务。培训结束后,凡获得培训结业证书者,登记144学时的学分。

上一篇: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1课太阳教案下一篇:关于加强铁路工会维权能力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