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教育论坛课堂有效性

2024-08-14

小班化教学教育论坛课堂有效性(精选13篇)

1.小班化教学教育论坛课堂有效性 篇一

小班化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它的核心在于情感、自主、探究、合作等方面,与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内涵具有一致性。那么小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学生课堂训练、动手探索研究时间是否增加,学生的创造与实践能力是否得到真正的提高

增加当堂训练、探究动手能力的时间,其实质就是运用优化教学时间管理的策略来提高课堂的效率。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首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固有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先决条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习惯、方法、策略等。其次,要指导学生确立目标,为每一个学生量体裁衣,学生可以与老师一起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制定学习进度,调动智慧,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倾注情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再次,指导学生学会列自学提纲并作为一项学习常规来制定,要求内容体现目标、结构体现层次,问题要有指向性。其中“师生共同探讨”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它包含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等,这种方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共同探讨是高密度的交互,不只是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是深层次情感体验的过程。

二、课外作业完成时间是否减少,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是否明显高于普通班级,学生鲜活生命价值是否得以体现

我校小班化教学的开展是以个性化教育理论、生命交往理论及其他相关的教育理论为支撑点,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完成的时间,正是小班化教育中生命交往理论的一种重视和体验。我国中小学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教育,是一种法定的带有强制的教育,学生完成法定的课业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法定的课业应该是学生能够承受的合理的学习负担。当学习能够合乎人的生命本性方式的时候,能够完整、和谐地运用和发挥学习主体的潜能,学习就不成为一种负担。

4在小班中应采用全体施教与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给学生以适度的压力,让压力变为内在的学习动机。通过量的变化达到质的效果。缩短时间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更重要地思考从结构与性质上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作为一种不断自我发展、不断提升生命质量的活动,应该是学习主体生命活力的一种体现,不能让学生产生生命冲动的教学是不成功学;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建立适合学生心发展的环境,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其精髓也在于此。

减少课外作业时间,首先要求教须要更新教育观念,要须知这个时代所要求的是教育的个性化,培养的是创新人才。落实的关键是抓住课堂40分钟的效益,教师在选择练习的内容时要有周密的计划,根据练习难易程度,对不同特质的人分配以不同练习时间和次数,以确保练习的质量。教师在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保证作业的质量,以求达到巩固知识、锻炼能力的效果。

2.小班化教学教育论坛课堂有效性 篇二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语文教学,课堂互动

当前,广东省增城市永宁街九如小学 ( 以下简称“我校”) 正开展增城市教育学规划课题“城乡结合部小学小班化教学的实践探索”的研究。小班化课堂教学为互动教学模式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所谓课堂互动,实质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是师生双方或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并相互影响的过程。我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都采用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互动形式单调,师生间群体互动较多,师生间个体互动较少; 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互动较多,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较少。互动内容上,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 互动深度上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等等。课堂气氛尽管热闹了许多,教学质量却不见有太多提高。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课堂互动质量,提高课题教学效益。

一、恰当把握时机,增进互动

( 1) “动”在学生情感需要处。师生互动应“动”在学生情感的需要处,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和鼓励、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有意识地与这些学生保持经常性、有效性地互动,让他们获得互动成功,从而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使课堂从“一言堂”变成了“众言堂”。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鹿和狼的故事》中,我在指导学生正确阅读的基础上,和同学讨论: 如果不下令杀狼结果将会怎么样? 从而形成一种阅读期待,使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进一步思考罗斯福当初下令的错误,并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或不懂的语句勾画出来,在自读后主动、热烈地品味、交流、争论有关想法。这样,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现实需求融为一体,实现了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提高了课堂效益。

( 2) “动”在需要师生合作处。合作是课堂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课堂上师生合作的关键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困难,是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需要的时刻。如,我在进行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公开 课教学中,有位学生忽然提出这样一个教师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 为什么孔子这么有学问,都不能回答两个小孩的问题呢? 我灵机一动,说道: “那么,假如你是孔子,你们认为哪个小孩说得对呢?”有的学生说第一个孩子说得对,有的学生说第二个孩子说得对,还有的学生说两个孩子都说错了。但是,要求他们说出理由时,他们都说得含糊不清。于是,我做了一个实验,要求一个同学走出课室外面,然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大小一样的圆,接着在第一个圆的四周画上一些小圆圈,在第二个圆的四周画上一些大圆圈,然后叫外面的学生进来,问他中间的两个圆,哪个大? 那位学生说第一个圆大。其实,班里其他同学都知道,两个圆一样大。最后老师解释了第一个小孩由于参照物的不同,而产生了视觉错误的原因。此处师生互动双方均互有需求,需要双方在合作中互动,事实上师生双方也做到这一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二、凸显学生主体,强化互动

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和凸现,既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

( 1) 在体验中 互动,珍惜独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特质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感悟体验,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事实上,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有个性的体验,都有独特的感悟,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主动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

( 2) 在辨析中互动,鼓励探索。必须努力创设“辨析”中对话的探索氛围,组织学生讨论和争辩,鼓励合作探索。因为“辨析”中生生对话,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一些领略他人精神世界。如在《老人与海鸥》教学中,笔者首先抛出“题目可否减去‘老人与’三字,改为‘海鸥’”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反复思考,在学生出现三种意见后,笔者仍抓住题目作悬念,引导学生深入概括各段内容后,再加以讨论。通过讨论,大部分同学认为不减好,也有一小部分同学认为改为“海鸥”好。最后老师自己认为不改好,但并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当然不同意见的学生可以保留意见。在这样民主的质疑中互动,既让学生始终保留着互动热情,又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注重善教乐学,激活互动

课堂互动要求双向主动,即做到善教与乐学,不仅在形式上实现互动,而且在精神上实现互动。

( 1) 教师要掌握善教的方法和策略。一是选准切入点。这是互动教学的前提,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在切入点的选择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知识的结构与体系。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氛围都应有不同的切入方式,切入点的选择直接引领着整个教学过程。二是理清知识点。这是实现师生互动的载体。知识点理清的过程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三是激发兴奋点。教师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出发,注重启发与诱导,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善于运用发现法、情境法、暗示法、讨论法、点拨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

( 2) 引导学生乐学。乐学是教学互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不墨守成规,而应让其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主动地去探究新知,主动地追求进步与发展。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去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开发学生的智力、增进学生的智慧。要把学习的过程表现为一种学创结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在教师的引领与指导下,参与创新、学会创新。创新注重知识的综合、注重否定与批判、注重借鉴与超越。一题多解、一题多议都是学生创造性的展现。展现创造性要求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变学为创造”。

3.小班化教学教育论坛课堂有效性 篇三

同样,如果学生不想学,学习不主动或勉强学习,即使教师再辛苦、讲得再多也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一、德育为先的教学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灵动的课堂改变了德育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情况,它把德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融入到课堂之中。通过各学科精彩的教学内容,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引导学生汲取人类社会及自然界美好的精神营养,将其融入自身成为个性化的道德素养。

新课程教学目标强调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发展教学目标,“灵动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融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培养学生勤奋、专注、乐学、好思的良好品质。

二、教育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教学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其构成要素是生产工具和劳动力本身。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显著标志。

教育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教学媒体和全体师生。“灵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一支粉笔加黑板的生产工具,它是基于教育现代化标准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是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完美结合,是集声、光、电、动漫、卡通为一体的教学手段。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较高的专业素养、良好的教学手段、对学情的充分认识以及优质的服务行为。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风。它要求学校要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想方设法改善办学条件,为“灵动的课堂”提供物质保障,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自我进修,以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力。

三、以生为本的教学

这个以生为本的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命的生。叶澜讲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小班化“灵动的课堂”之所以被称作灵动而不是被动,就在于它把教学提高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成为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生存、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这便是小班化教学的最高境界。

教师在进行小班化课堂教学时,要相信学生生命的巨大潜能,承认其有与生俱来的向上和向善发展的内驱力,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得以充分、自主地发展。例如,新生婴儿刚出生就懂得了喝奶,就会挖母亲的鼻子、掏耳朵、挠人,这是一种生命的潜能,是与生俱来的生命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尊重学生与生俱来的能力,用卢梭的话说,“尊重生命独特性的教学可以避免做最愚蠢的事情”。“灵动的课堂”要求教师一定要能理解学生幼稚的言行,珍惜学生的奇思妙想,宽容学生在学习中的失误,耐心对待学生一次次的发问,细心呵护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二是生活的生。生活不直接等同于教育,但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总是在生活中的,离开人的生活去谈教育,等于把人抽象化、简单化。生活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认识都是关于生活的,人不可能认识生活以外的东西,科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没有离开生活之外的科学。教学是一种为了生活的认识,任何认识都是为了生活的。认识本身是一种生活。

小班化灵动的课堂之所以能够灵动,是因为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是基于学生实际生活的,能够被学生所认识、发现并进行意义建构的,而不是离开学生生活的抽象的、教条的、空洞的、单调的说教和灌输。

三是生长的生。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生长。我们是教师,像园丁,但园丁不能把花木完全修剪整齐,而应顺应不同花木的株形特点,将其修成千姿百态,各显其长。教师要像栽培植物一样,顺应各种植物的生长规律,在不同的生长期给予不同的培养方式,并把生长期与成熟期区分开来,该成熟期做的事绝不提前在生长期做。“灵动的课堂”承认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周期,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时间,不拔苗助长,不强扭硬逼,不用频繁的、低效的评价去干扰学生的自然发展。例如,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教师要在现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依据所学知识的逻辑顺序,指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识记、理解、掌握、运用知识,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知识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而不是大量灌输后的机械训练、模拟应试。

四是生态的生。小班化“灵动的课堂”之所以能够“灵动”起来,是因为它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生态。

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注重教师、学生、教材三因素的结合,而小班化课堂教学则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结合。较之传统课堂,小班化“灵动的课堂”更注重学生学习环境的建设,如布置温馨的教室、装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建立起良好的班集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化学习小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等。

四、高度自主的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是以学生是否学得积极、学得高效、学得快乐为主要评价标准的。

“灵动的课堂”不是要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如何神采飞扬,要教师如何才华横溢、才艺高超、抢人眼球,而是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主探究、自主研究、自我发现。和以往所倡导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学习的客体”不同,小班化“灵动的课堂”将学生视为课程的主体、教学的主轴、课堂的主人,提出全面依靠学生的学生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创造性,把学习当成一种内在需要。这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享受学习成果的快乐。而教师则充当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主要做好五项工作:一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二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快乐,体验成功;五是精心设计课堂,营造接纳宽容的课堂氛围。

五、充分民主的教学

小班化课堂只有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灵动”。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创设民主、平等、和谐、仁道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自由、愉快的课堂气氛,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共创的教学目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全面的服务意识,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智力状况,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由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教师则以平等的首席参与小组学习、讨论和交流,并在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实现生生、师生互动。学生在这样民主的课堂中增强了主人翁的责任感,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把学习作为终身必备的本领,促进自身持续、健康发展。

韦卫,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飞达路初级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中学高级教师,中国物理学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盐城市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盐城市名校长、物理学科带头人。1983年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农村联办初中、乡镇初中、农村定点完中、县城初中担任校长,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长期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中学物理》《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等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所研究的“双分”(分阶段、分层次)教学改革成果被“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初中教学研究》《新教育》等机构、杂志推广。先后主持结项“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改革研究”“初中物理‘五步’导学法教学探索研究”“初级中学实验室安全隐患分析与消除对策研究”“初中物理‘双分’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构建农村小班化教育背景下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等国家、省级课题。

4.小班化教学教育论坛课堂有效性 篇四

【关键词】农村小学 小班教学

数学课堂 有效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005-01

面对小班化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究竟应把握好哪些方面,才能让所有学生学有收获、学有成效呢?笔者认为,教师在预设教学方案时应计划周全、目标明确;应目标多元、因材施教;应注重口语表达、以说促思,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其数学素养。

一、计划周全,目标明确,体现课课有激情

笔者之所以把教师理性的教学激情放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位,源于一次带着消极情绪去上一节数学课,结果,那节数学课的教学,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配合不到位;二是时间不够,教学任务没完成,结尾只能草草收场。这节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的课前预设计划性不强、目标模糊,教学中,学生学习新知的时间没有保障,导致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根本得不到落实。

体现课堂激情,笔者认为主要还是一种负责任而又理性的态度,心中装着课时计划、教学目标明确,排除情绪干扰,带着理性的激情走进数学课堂,方能为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作为执教者,理应在上课时,时刻注重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带着欣赏和期望对待每一个农村孩子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问题,理性告别错误,那么,学生也一定会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让所有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有收获,其课堂才是有效的。

二、目标多元,因材施教,体现个个有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随着大批年轻人进城务工,优质生源进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占据重要比例,农村孩子的整体素质和个性发展参差不齐,家庭教育缺失,加之社会多元化发展等因素,决定了每个人的发展对数学的需求也是有差别的。一方面,开展有效教学,必须要有全体学生的参与;另一方面,农村小学“潜力生”占的比重较大,有效教学的目标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对农村小学一个班二三十名学生的小班化教学,教师理应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清晰的认识,制订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所需的数学知识。

适合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离不开教师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具体形象的观察、比较、思考、阅读等实践活动。笔者仔细观察了本班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异同,在参与形式上,有些学生善于观察,有些学生善于比较,有些学生想象力很丰富;在表达方式上,有些学生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有些学生则喜欢用画图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思考问题的方向上,有的学生善于从条件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些学生则善于从问题出发思考需要哪些条件才能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关注全班每个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爱好,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潜能,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预案,做到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有所发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

三、注重口语表达,以说促思,体现点点能落实

以数学语言表达训练促进数学思维,带动小班化教学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说刚学习的知识还处于萌芽状态,那么对处于这种萌芽状态的知识进行语言梳理,既是一种以说促思的过程,更是促进知识实现质的飞跃的过程。小班化教学人数少,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方便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时,对于每节数学课的各个知识点的学习情况,教师都要尽量给每一个学生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自我表达中发现问题,及时形成正确而又清晰的数学概念。例如,笔者曾做过试验,在每次做综合练习后,不急于批改,而是让学生之间对一些敏感的题目随意进行交流,笔者不去干预,结果,在组织批改的时候,学生对自己做错的题大都已经知道了错误在哪里,真正起到了高效练习的效果。对于一些重要的数学法则或定律,笔者也经常性地组织学生一起大声朗读;同时,对于一节课收获有几个知识点,笔者都在总结阶段,放手让学生相互说学习收获,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相互纠正,以促进知识点的有效落实。

总之,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踏踏实实立足于每节课的教学,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注重让所有学生在数学学习各个环节的消化,管控好每个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完善,农村学生的数学课堂同样会很精彩。

5.初中英语小班化课堂教育模式探讨 篇五

摘要:现阶段,小班化教学已经在新课程教学中成为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模式。虽然到目前为止,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但它仍然对于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互动、合作、分层角色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入手,对初中小班化英语教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展现出了本文作者对小班化英语教学将来在教育界中的影响力和普遍性充满信心。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 互动模式 合作模式 分层模式 角色模式 1引言

小班化教学在教育界中越来越流行,尤其是近两年,杜郎口、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还有广海中学、东庐中学的教学模式也如出一辙。同样,溪东、吹楼学校也引领人们致力于惠安教育事业。他们都用事实证明着小班化教学将深入人心。因为无论是课本内容的改变、学生们认识接触新事物的规律还是我们现代课堂教育上的价值取向,都要求我们按照现代教学新课程的标准,探索出更合适、高效的教学模式(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初中小班化英语教学的认识

我国从2001年开始中、高考的学生必须考英语听力,这样更体现出小班化教学的重要。由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发现小班级要比大班级的教学效果好,因为班级小了即使那些坐到教室后面的学生也能很清楚的听到老师说话还有英语放音,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科学家发现,学习第二种语言可以降低一个人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另外,由于近几年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使得中小学生日益减少,相对的,老师人数不变,这种现象让小班化教学可以进行。同时,小班化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给中小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也适应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小班化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减少学生人数为前提,通过改革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形成的一种活跃的教学模式,是以小组活动为主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进行个别的面对面的讲解。

3小班化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探讨

长久以来,我们都一直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一直都没什么明显的进展。小班化基地校“溪东”“吹楼”的教学效果给我们带来了福音,让我们看到了小班化教学的美好前景。然而,小班化教学如何实施是一个紧迫、现实的问题。近几年,初中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讨和总结,使小班化教育得到规范,具体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3.1互动教学模式

用英语来理解就是“Pair word”或“Group work”。具体说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把学生再细分为几个小组。先选出小组长,当然,这些都是有点领导才能的,并且进行必要的培训。通过小组与小组的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每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同时小组内的同学可以抢答也可以互相讨论,这样能够活跃学习氛围。这些措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因为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这个教学模式中得到自我发展。教师在教授课程时也要帮助提高学生合作能力,要坚持正面传授,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和老师互动。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提出一些教学要求,让每个同学都积极主动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还可以创造一些让学生必须合作的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激励同学多多发言、回答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营造一个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参与探究事物,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3.2合作教学模式

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通过组建多种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参与,按照:提出学习任务、启发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巡视调整、交流评价、深入学习的进程为同学们的学习创造一个自由平等,共同进步的学习环境。让同学们能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得到成长。例如:可以把课文所涉及到的某个问题拿出来,分成几个任务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把同学按五、六个人一组的方式来分组,把任务落实到每个同学的身上,他们就能积极参与合作讨论。这样能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3.3分层教学模式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学生的程度、能力各不相同,我们要继承孔子的教学经验,即因材施教,也就是所谓的分层教学。一方面拓宽那些成绩好点的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争取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要指引鼓励那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进入学习中来,带动他们的积极性。

其次,要求我们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促进学生共同提高。优等生也可以自主探究,向高一层次目标递进,期间教师要主动提供帮助,使之扩大知识面,开发智力,培养综合能力。而中下游的学生就成立小组,参与小组活动得到优劣互补共同进步。

最后,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学习程度各不相同,课堂作业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重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有所区别的,也就是对于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完成任务,这样做作业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3.4角色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为了让同学们可以把话题、语言、作用合而为一。小班化教育能够更好地运用角色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而且角色教学还能给每个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同学们首先通过个人自学或者小组讨论来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熟悉自己的表演内容,然后到讲台上表演,灵活的把自己的知识表演出来。这样一系类的活动不但能够使他们充满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深刻,迅速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学生们进行的角色操练或者表演是小班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模式之一。

4结语

综上所述,小班化英语教学可以提高英语素质教育、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使现代英语教学的评价体制崭露头角。虽然,现在的小班化英语教学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地方还不完善,也没有完整的系统,还仅仅只是一个研究方案。但是,随着它的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随着多方面多角度的探索和讨论,它必将更现实更普遍。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有必要利用小班优势,开展多种模式的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曾卫民.农村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校园英语》.2012年5期

[2]江菲菲.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初探.《读与写(下旬)》.2012年4期

[3]叶秀美.小班化大合作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5期

6.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 篇六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是灵活多样的,简单地用一种模式或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近年来,我校吸收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精髓的同时,立足朝鲜族教育实际,予以取舍和创新,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校倡导的“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主线、检查为手段、合作为平台”的教学模式,它较之传统的课堂主要有两种变革:一是改革备课模式,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备课和课堂模式的变革,创设了各学科“平等、和谐、开放”的教学局面,实现了有意义,有系统,规范的科学建构。

一、“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科学界定 我校“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第一个“三”是指教学过程“三步骤”:即:课前延伸——准备导学案,课内探究—— 五个环节,课后提升——作业检查。“五”是指课堂教学“五个环节”:即,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提升——当堂检测。第二个“三”是指课堂上“三次检查和反馈”,即自主学习、展示提升、课堂检测后的学情检查和反馈矫正。

(一)课前延伸: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导学案”,并设计出指导课堂教学的方案。

(二)课内探究:“五环”是沿着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进行构建的。即情境激思——定向质疑,自学指导——自主建构,引导探究——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展示交流,达标测评——巩固提升。

1.创设情境:情境激思——定向质疑

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情景刺激使学生身临其景,激活想象思维。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合理的问题情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有明显的意义。情境可以以教材内容创设,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

2.自主学习:自学指导——自主建构

自主学习是该教学模式操作的基础和前提。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和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尤其要加强“学困生”的个别指导。

3.合作学习:引导探究——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学习小组可依托导学案上教师的预设讨论解决问题,然后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4.展示提升:精讲点拨——展示交流

此环节旨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进行知识的运用迁移,提升学习的目标,拓展出更多的相关内容。这是一个生生、师生、组组互动合作的过程。各小组通过对自学成果的展示、其他小组的点评和教师的点拨实现提升。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5.当堂检测:达标测评——巩固提升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三查”:了解学情,反馈矫正。

反馈矫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反馈矫正形式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信息反馈,可以实现检测,矫正和调控教学的目的。

“一查”,自主学习后进行。主要是检查学生自学效果,了解学生本知识点的理解情况;“二查”,展示提升后进行。主要检测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应用已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练习速度,倾听学生答题思路,发现学生的难点、疑点。“三查”,当堂检测后进行,主要在检查当堂所学新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应用情况下注重反馈。

(三)课后提升:按层次性原则精选作业,或布置实践性、实验性、查找资料等作业进行拓展训练。

总之,我校“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概括地讲有以下内涵:“以人为本,共生一生”本模式的重要教育理念,“先学后教,教学合一”是本模式的教学思想;“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自学、交流、训练”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展示、检查、反馈”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达标”是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模式图(略)

二、“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理念

在研究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将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作为重要突破口,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总结出了基于“以人为本,共生一生”教育理念和“先学后教,教学合一”教学思想的“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我校提倡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它包涵着三层涵义,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只有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呼唤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对已有教育原理和实践经验进行整合的教育资源,才能适应教育发展,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共生一生”的教育理念

我校提倡的“共生一生”的教育理念,是生命关怀的基本理想,它包涵着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立足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把学生培养成“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人。”

从我校“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可以推理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三个能力”,即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而这三个能力分别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这足以证明我校“三五三”模式的教育理念与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相吻合。

(三)“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 教育家陶行知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始和基础,要准确确定教学起点,就是要通过学生先学,指导学生通过“自读――自练――自评”的先学过程,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为学习新知所作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了解学生先学结果与新课目标间的差距,从而确定课堂教学从何处入手。“先学后教”,学习的重心是学生,教师只起到“设计——引导——点拨——提升”的作用,和学生一道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中的首席。

(四)“教学合一”的教学思想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为批判传统单一的教授法,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教学方法论。陶先生提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育。

7.小班化教学教育论坛课堂有效性 篇七

关键词:小班化,思品,生态,策略,实效

在小班化教育背景下, 正确理解、设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 发挥其学科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重在探究、明理、实践、创新, 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体验, 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合格劳动者”的目标要求, 是广大思品教师必须进行认真思考与积极探索的课题。三年多来, 笔者作为我市“小班化教育改革首届试点班级”的其中一员,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方面的探究, 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注重课程开发与设计:从校本走向生本

新课程教改实施以来, 初中思品课学业水平性考试采取的是开卷考。但由于开卷考试具有题量大、开放性强, 集思品“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等特征, 反而使任课教师难以把握。在实际教学中较为普遍的常规手段之一就是多购买练习资料, 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做练习题, 以巩固已学知识, 提高应试技能。但就是这种所谓的“法宝”在实际考试中并没有取得教师所期盼的理想效果。

是从“小班化教育实验班”实施以来, 我们首先从理念上作了重大转变, 不以考试为目标导向, 以引领学生生命健康发展为出发点与归宿。注重课程开发与设计:从国家课程中进行二次开发, 从国本走向校本;从校本中进行二次开发, 从校本走向生本。在对国家《思想品德课程》中, 我们发挥教研组的团队力量, 先后开发出的校本课程有:《诸暨东白湖生态环境与我同行》、《诸暨西施故里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诸暨珍珠文化与白塔湖湿地生态保护》等;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 针对小班化个性化教育, 我们又从校本中进行深度二次开发, 开发出《学生学习分析诊断技术》、《学生生涯引领发展工作原理》、《学生LC学科质量自我管理行动指南》等。

这些课程的开发、设计与应用, 使学生的学习能更好地结合社会实际、学校实际、家庭实际, 能更好地利用学生已学知识作进一步探究、理解、抽象、分析, 使所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由此可见, 在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思品教学中, 善于课程的开发、设计与应用, 积极探索开放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二、注重课堂生态优化与再生:从粗放走向精致

新课程标准提倡开放型试题, 而开放型试题往往是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 在答题要求和答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 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 我们课堂教学中必须从粗放走向精致。

精致化课堂需要我们超越了传统上的“两点论”。即以“教师中心论”或以“学生中心论”, 向基于学生需求, 体现“学生特殊客体论”和“教师主导论”转变, 确立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高度有机统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 没有互动, 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以“教师中心主义”的单边行为, 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 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 由此导致学生不喜欢思品课, 甚至对教师产生怨恨和抵触情绪, 师生关系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精致化就是要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师生间的情感互动, 设法为学生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只有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 学生才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关爱, 同时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建议, 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精致化课堂需要我们力求“三方面注重”:一是注重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与生本课程资源的充分融合, 彰显小班化教育的教学优势;二是既注重问题的结论, 又注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 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络, 从而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注重通过情景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 构筑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型, 树立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上, 我们可采用“三类思路”:首先是抛出“二难推理”, 即引入辩论赛的做法, 启迪学生的思维, 鼓励学生置疑, 学会分析论证、归纳演绎, 做到自圆其说;其次是“主体尝试探究”, 引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 师生一起搜集、编写、分析案例, 认学生主体参与, 探究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案、多种方案或最佳方案; 第三是上好“热点课”, 讲清热点的内涵、形成、发展、知识联系和学科内、学科间分析的角度。

三、注重教学方式普照与关照:从统一走向每一个

要改变当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过分重视学生的接受, 忽视学生的主体需求, 尤其是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道德教育成了至高无上的条文, 学生成材之路受到瓶颈制约的局面。这就要求思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方法上从普照的统一走向每一个的关照, 而小班化教育为实践这种方式提供了现实支撑条件与支援对策。

教学方式上要关照每一个, 就要求我们充分调动各方教育力量, 参与与学生成长评估中。每学期, 我都会举行两种方式的评价:一是学业水平考试评价;二是教师、学生、家长的多元综合素质评价, 让学生“贵在自知之明”, 更好地发挥优势, 改善不足, 朝着明亮的那方前行。

教学方式上要关照每一个, 就要求我们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 提高提问率、作业面批率、家庭访问率、班干部轮换率。这些在大班化下无法完全做到做好的, 在小班化教育下“充分度”得到了完美彰显。三年多的实践表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频率达到了90以上%, 提问率几乎人人有份, 作业面一个都不少, 家庭访问由原先的40%上升到了95%, 小干部轮换率达到了100%。这些个性化关照, 有效地驱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式上要关照每一个, 就要求我们应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自我”原则上而不能放在传统教育学的原则上。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实现四个转变:既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授”向重学生“学”转变; 由重结果向重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刻给予指导和支持的“导师”, 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表现和自我创新的机会。

教学方式上要关照每一个,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情感和教诲并重。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转化和相互发展的过程。要实现道德的内化和行为的外显, 即价值观的确立或初步形成显然不仅需要课内的演练, 还需通过大量的模拟实践及课外实践, 让学生在课内体验到的道德思想延伸到课外的实践中巩固, 这样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强化学生的个性体验, 还需要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拥有更多的活动、思维的空间和时间, 只有这样才能学得活学得广, 才能让学生在思品课堂教学中焕发生命的活力。不仅如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榜样示范, 无论是价值准则、思维方法、行为方式以及理念、仪表等等, 都应该为学生提供正能量。

8.小班化教学教育论坛课堂有效性 篇八

【关键词】和谐课堂;互动学习;评价方式

在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己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问题日益显露。一是由于计划生育导致农村学生生源减少,二是班级规模过大导致老师无法照顾每个学生,课堂教学不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现在缩减班级规模,形成了“小班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与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给予不同的引导和帮助,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教师要做到把“說”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任务送给学生,把“学”的权利留给学生,把“创”的使命还给学生。鼓励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自主探索获得知识,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教《平面图形的认识》时,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三角板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表现出生动有趣的组合图形,去吸引学生积极思维,能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学习是快乐的,思索是快乐的”。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并给予学生充分思索和表达观点的机会。对于学生出现不同的解题方法,得到不同的结果时,教师不应立即进行评价,而应组织学生商讨,学生在智慧的争论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自主探索的意义和自主参与的快乐。感受到他们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小班化的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性,重视他们的兴趣和需要,重视学生的求索精神。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帮助孩子去发现自身价值。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教学活动才会精彩纷呈。

二、打破传统教学中“填压式”教学方式,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是被动的学习,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学习效果不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尤为强烈。”

小班化教学缩减了班级规模,缩小了师生比例,因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动口、动脑、合作的机会,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

我在进行小班数学教学时,总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自学,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一系列课堂内师生、生生学习交流活动,最后让学生掌握知识。数学尝试教学,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为“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体现数学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即由“呈现——灌输——被动接受”的模式变为“引导——尝试——主动获取”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得到真正的培养。

三、建立互动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互动是课堂教学中处理各种矛盾关系的重要手段,合作是现代社会人的重要活动方式。通过互动合作,感受数学思想与方法,认识数学知识,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获得自我反思和纠正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自由空间里学会表述和倾听,在争辩与讨论的动态过程中感悟和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创新,在情感的沟通中融合,在智慧的展示中互相启迪,使合作交流的互动性学习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建构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使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正如《课标》所提出的“自主探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强调自主探索,应使数学学习成为探究性学习,注重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经验出发,在丰富的具有现实背景的研究活动中经历、探索有关数学结论。教师要改变以例题、讲解、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如初一年级第一学期有理数的学习中出现的□+□=-12、8-□=□等这些题目的答案有许多种,对于学生来说很快就能独立写出二、三种答案,通过小组交流,每个学生几乎都可以从同组其他同学那里得到另外的答案,既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也提高了学生积极性。

四、构建多种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习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在小班化教育中,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的过程,教师经常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学的?”等等,数学课中,重视让学生讲讲解题思路,暴露思维过程,得到及时的指导。“小班化教育”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我认为小班化教育,教师要真正走到学生中,营造一种和孩子平等的氛围,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更率真地袒露他的一切,这就是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将程度相近的同学归为一类,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分层施教。A类学生重点指导其自学,提高其获取知识能力。B类学生重点点拨释疑,辅导其完成所学知识。C类学生重点在于拾遗补缺。这样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再如,作业批改方面,小班化教学可实行面对面批改,个别指导,更直接、更及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师生之间感情也更融洽,“亲其师信其道”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小班教学应采取分组教学,要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每一个小组学生的学习、全班学生学习,让这三种形式得到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优势,相辅相成,做到1 + 1 +1 > 3功效。

总之,教师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小班化教育正是营建了这样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这是传统的数学教学达不到的效果。

9.语文课堂小班化教学论文 篇九

胡雪女

作为一位刚刚走上讲台的新老师,对于小班化教学真可谓是丈二和尚摸不上头脑。一开始还以为是一般意义上的减少班级中学生的人数,后来慢慢的通过各种学习了解到其实小班化教学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环节、班集体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教学形式。但是对于如何真正做到语文教学中的小班化我还是十分困惑。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小班化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教学环节,如何让各个教学环节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地开展自主、合作、探求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这种种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幸而,通过各种讲座、教研活动,慢慢地我开始了解到一些小班化教学的特点,我对小班化教学所能带给教学裨益向往不已,也开始尝试着先从形式上先模仿起来。

首先是我们班级的座位的排法。学期刚开始时,我们班的座位是按照马蹄形排列的,这也是我模仿别人小班化教学的座位排列方法排的。结果发现这样的排列方法可以在讲台和课桌之间空出一块较大的地方,在新学期刚开始很适合小朋友们展示自己。我经常让学生自由组合上台朗读儿歌、自我介绍、才艺秀,于是这里很快成了孩子们的“小舞台”。但是我有发现马蹄形的排列方式也有它的不足之处,由于这样的排列方式不能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所以它不能满足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需要。所以我就借鉴了其他小班化班级的座位的排法,把作为按照六人小组、五人小组、四人小组分成了6个小组。在每个小组中我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因素排入不同类型的学生。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可以和与自己不同情况的伙伴交流,还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合作学习和学生间的互动提供了好的平台。

我的语文课堂小班化教学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构建互动课堂。

小班化教学空间不便,班级学生减少了,意味着每个学生所占用的单位空间有所扩大,不但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学习效果,还能陶冶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构建互动的课堂,在小班化教学中,我创设了宽松的教学情境,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在互动的课堂中,师生互动是最为重要的,及时点拨。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你有一种苹果,我有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就能产生多种思想。”在小班化教学中,很多时候,孩子们的发言更能让人受到启示。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千方百计的创造机会让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小班化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公平的教育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中,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了交往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其实是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小班化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生生互动落到实处。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互助学习,使学生个体对所学知识能有进一步的理解,在学习伙伴的影响与帮助下,有效改善个体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不同思维的激烈交锋,能够有效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也提倡“小先生制”,也就是让学生教学生,“即知即传”。学生一面学,一面教,他的教育能力量有时也比教师大得多。

第二,就是实施分层教学

小班化教学与传统的大班授课制相比,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全员分类教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作业设计和批改等各环节实现因材施教。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调控教学。通过分层操作,频繁获得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矫正,实现教与学的平衡,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把分层教学分为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课后作业分层三个方面。所谓教学目标分层就是在制定目标时,要充分利用小班的资源优势,将统一的教学目标按不同层面学生的不同情况重新设计,或者提高难度,或者降低要求。再将教学过程的重点、难点分解实施,设计相应的问题和练习。

教学方法分层。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过程单一,缺乏层次,老师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许多同学都难以接受。因为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效率不同,课堂容量也不能要求一样;学生认识、理解能力不同,在课堂提问、内容理解上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尝试着实行“分层”,而小

班化教学却能够凭借人数少的优势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如:对学困生采用“低起步,小步走,抓反馈”,对优秀的学生测采用“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并在教学内容安排、掌握知识要求和作业布置等各个环节上进行尝试,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欢乐。而且对于学困生,我们给予特别的“偏爱”,采取开小灶或者提醒、赞扬、优先回答和面批等方法,使他们蕴藏着地能量经过教师科学而又富有艺术性的特点发挥出来。在我的班级中,我就把学生分成了以水果名称命名的六队,在我的心中,这六队代表了六种不同性格类型,学情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会根据学习任务的差别安排不同的队的学生来完成。

课后作业分层也是同样重要。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根本点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习惯不同、举动不同的个体,所以,面向全体,就要考虑到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是每个学生通过不同角度,不同量地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要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自主型作业。我引进了“作业超市”,由基础题和选做题两个部分组成,每个学生都要基础题,再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选做题学,这样给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愉悦、民主的思维氛围,让每位学生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我在我的语文课堂小班化教学中还十分重视合理积极的评价。采用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让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在小班化的教学中能够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的提高和发展。利用小班化的优势,随时作出评价,进行面批等。现在,我们班的作业基本都是面批的。

10.小班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篇十

凤凰镇何田小学

朱建平

小班化教学是建立在素质教育高标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和现代办学效益观基础上,充分发发挥“小班”本质特征的教学模式。现就有关教学策略方面浅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重组

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应得到增强和增加。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是师生间交流沟通的过程,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分享对教材的理解、课堂给予的快乐。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扶者和促进者。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营造一种平等宽容、健康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2、营造浓郁学习氛围的教室环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小班化教室环境的布置要以学生为本位,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有利于教师实施个别化教学去考虑。要把教室布置成为一个学习中心,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如可以在教室内悬挂励志格言、经典名句,张贴学生优秀作品,设立班级小书库,在课桌椅的排列上采取个体独立式或小组组合式,摆放成圆形、方框形、辩论型式、等等,以方便学生开展自学思考、课堂练习和进行一些互动沟通、讨论交流。

3、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教师要注意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最佳语文学习状态,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心理气氛中,跟着教师进入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从教学需要出发,营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力求生动、形象、有趣,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二、自主探究策略

尊重和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课堂内的自主探究,还学生以学习主动权,让学生有独立认知、思考的过程,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民主文明的重要标尺。在积极创设情境目标的引导下,学生学习教材,主动探究,发现和研究问题,独立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1、开展学生课堂自学。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利用各种媒体把课文读对、读通、读好,自觉积累生字新词和好词佳句。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对读不懂的地方由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查找资料、处理信息,同时要注意积累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等学习方法。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因为只有当学习方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惯时,才能发挥其作用。学生自学时教师应及时巡视,适时点拔,对自学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事先要有所估计,再有意识地去关注、去倾听、去引导,保证自读的力度、深度和效度,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重点进行个别指导。

2、引导学生课堂质疑。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时,就会产生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中结尾等质疑。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水平高低各不相同,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对于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障碍,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疏理,浅显的可由学生直接回答、相互答疑;一时难以回答的,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点子上,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3、帮助学生自我反思。古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知道学生进行课堂自我学习情况的反思。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学习上尚存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不断反思,使学生将学习转化为一种心理需求,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唤醒他们的觉悟,发展他们的个性,启迪他们主动思维、主动学习、主动想象、主动实践,使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合作交流策略

合作交流是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在小班化课堂中,由于人数少,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才有可能,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调、互动和交流,在教师、学生,学生、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当中,激发创造活力,共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所梳理出的知识点进行汇报交流,小组内成员相互借鉴,合作研讨,相互完善。

1、科学组合。要科学组合学习小组,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有利于组间竞争,激发合作冲动。要把每个小组冠以“英雄联盟”、“小虎队”等儿童喜欢的名称,推荐并指导好组长,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好工(如设立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等),做到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对研究内容和方式都要进行有效安排和指导,使之合理和最佳。如教学《站在铁索桥上》这首诗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想当军事家的同学给这段话画张军阵图;想当小诗人的研究这段话的写作顺序。

2,有效互动。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和互动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是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学活动是在学习者的讨论和对话中自然地展开的,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引导他们积极地与教师及其与他学生进行广泛的对话。交流和讨论不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问答结果,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和漫无边际的闲聊,而是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方向有主题的活动,是学生在积极思考基础上的对知识和经验的灵活应用。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3、注重指导。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同时,教师不是局外人,教师要不断巡视、及时的矫正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出现的偏颇,让合作学习不偏离主题;也同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解决不了的难题,以备交流展示时教师进行适当点拨提升。要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全班交流,交流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交流自己受到的启示,综合全体的认识和见解,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和见解。

小班化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师生的近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比如在小组讨论时,我就会俯下身到学生中间一起参与讨论;有时走到讨论得不太热烈的小组中间插上几句;学生有不同意见,我会大大加以赞许;学生指出错误,我会积极采纳,并对这位同学表示感谢等等,从而极大的提供了师生心理相容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地学习,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分类指导策略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并且利用差异、改变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实现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课堂,真正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1.学生组别分层。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智能差别以及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社会影响等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风格和教学的需要,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可以按照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建立“档案进行研究,同时根据学习情况定期进行层次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目标分层主要包括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创新性目 标。在把握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重视教学中的统一目标,兼顾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按照不同层次学生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做到“统一性”和“层次性”相统一。

3、教学方法分层。课堂教学要面向中等生,发展后进生,提高优等生,使 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既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又给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机会。对基础好的学生采用优生尝试新知,培养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础差的学生采取差生配置补偿,解决旧知识为新知识搭桥的问题。同时作业和练习也分为基础作业、提高作业和拔尖作业三个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至少选做一组。

五、多元评价策略

评价具有诊断、鉴别、调节、激励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注重评价的激励 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1、注重导向的激励性。除了对学生知识能力掌握情况的评价外,要重视兴趣、情感、态度、习惯等的评价,随时给学生以激励。如对于学困生,运用表扬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明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努力向上:而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2、注重主体的多元性。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 人,同学等参与评价中,特别是学生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如学生朗读课文后,先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读得怎样,然后请其他同学评价同学的朗读,教师又适时地进行点评。在这样多元的评价后,学生的朗读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3、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在课堂内的评价语言不能单

11.小班化教学教育论坛课堂有效性 篇十一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    小班化

1.农村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

初中生物是一門基础自然学科,课程教学内容系统性很强,从微观上看,学生要掌握显微镜下病毒的结构,从宏观上看,要对整个生物系统有所认识[1]。当前农村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教学资源的缺乏限制了小班化教学的开展。其次是教师对新课标缺乏认识,对初中生物教学的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生物教师还未完全从“用教材教”转变为“教教材”。而且大多数教师对现有可利用教学资源的关注不够,很多学校虽然都设有生物实验室,但基本上都闲置。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生物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也产生很大的阻碍[2]。就农村初中生物课堂而言,问题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教师认识不到位、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二是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划分不合理,组间差异过大、课堂秩序混乱等问题突出;三是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及现有考试制度等的影响,导致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多重限制[3]。

2.农村初中生物课堂开展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1转变教师角色

生物课堂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于当前的教学模式、方法等及时做出调整,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师生关系的重构引导课程改革,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一系列改革的前提。

小组学习的前提是合作学习。要学生学会合作,教师首先要积极与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进行合作,增强集体备课、交流互助、合作共享的意识。教师在小组学习中,应成为学生的向导者、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要学会与家长的合作参与、合作管理、合作监督,将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导的课堂转化为学生主导、学生主演的课堂。要教会学生实践,变理论学习为实践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七年级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中,让每个小组自制模拟胸廓教学模具,通过小组内探究胸廓模具在什么时候气球胀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让学生感知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以及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等,突破这节课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实践证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合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营造愉快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例如:在进行“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教学时,让学生小组分析、解释农作物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科学道理;移载植物多选择在阴天或傍晚的生物学原理,等等。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有意识地创设争辩、讨论情境,并在小组讨论中适当引导,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呼吸运动,吸气、呼气过程中(肋间肌、膈肌、膈、胸廓、肺)的变化情况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难的,而使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可以帮助学生营造一个形象呼吸过程,从而让学生理解呼吸过程中吸气、呼气(肋间肌、膈肌、膈、胸廓、肺)的变化情况,并通过表格对比让小组归纳。这种学习方式易被接受,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2.3优化合作学习的内容

初中生物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活动,如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这些探究性活动的开展仅靠个人是很难独立完成的,如果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则既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逐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果与乐趣。但农村初中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全部开展探究性活动。教师可依据学校的实际及学生能力,对探究性活动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因地制宜地确定探究活动的内容,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2.3.1调查类活动的开展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如:“调查校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调查五个步骤:调查范围的选择、制订活动方案、实施调查、归类整理、汇报与评价,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

2.3.2实验探究类活动的开展

实验探究是学习生物学最基本的方法,如七年级上册的“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从鼠妇的采集到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都可采用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锻炼。又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探究实验,教师在上课前的一周安排各小组回家完成这些实验。上课时各小组将实验结果带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实验探究操作能力。

2.4加强合作能力培训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涉及分组、教师参与、学生参与及评价等问题,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异质分组方式,而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也使得其完成预定教学任务的速度并不统一,为此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主要是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以优带差,帮助其学会分析问题,逐步提高其成绩,在此过程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对知识会有更深入理解。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采取适合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分组方式,组织类型可以多样化,但是小组规模不宜过大,应进行异质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培养竞争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应引导学生学会良性竞争机制,并努力创造良性竞争环境,让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处在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中[4]。我从以下几点加强合作能力培训,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

2.4.1树立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理念

美国明尼达大学的戴准“W”约翰逊和罗速约翰逊对合作理论进行了40多年的研究,他们认为学习的动机是由社会关注、相互依赖等因素决定的。在学习中,积极的合作、消极的合作、无效的合作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充分感受积极合作带来的好处,从而克服单干、消极合作、无效合作等排他性的习惯。因此,树立正确的小组合作理念,是事关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2.4.2加强小组成员的培训

2.4.2.1小组长的培训

在小组建立初期,观察班级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小组长人选要求:a.有强烈的责任心,愿意为同学们服务;b.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c.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选出小组长的人选后进行集中培训使其了解组长的职能、权利和义务,领导艺术,形成技能。教师对各组小组长的工作表现要作出积极的评价并给予鼓励,及时召开小组长经验交流会议,针对各组长提出的困惑给予及时解答。同时采用定期转换“竞争上岗”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4.2.2学科长的培训

学科长是由小组中生物学习较好且对生物学有兴趣的学生担任,然而这些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愿与其他学生交流分享。在培训中,我们要解决学生的这个问题。新学期的头一个月生物课上有意地多关注这些学生,多给予展示自己的机会,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心理素质,并不断地激励他们。生物实验课上有意让这些学生担任老师的小助手帮助其他学生完成实验,使其从中得到乐趣,从而使这些学生成为乐于助人、态度积极、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的学科长。

2.4.2.3记录员的培训

记录员是小组学习中问题的集中体现者,在小组讨论中产生的问题由记录员记录。在培训中,要求记录员利用统一的格式登记,培养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能记录好讨论的内容,又能积极参与讨论的习惯。

2.4.2.4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如中心发言人、控制员、服务员等)的培训

如:互助意识、倾听能力、表达能力、总结能力等培养。上述小组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小组合作效果适时调整。

2.4.3组内学习

组内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关键,要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进一步进行细化、优化,提高成员质疑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达到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目的,必须实行组内结对子。

2.4.3.1小组座位的编排

当前农村初中班生数较少,每组五六人依据学生生物成绩、生物素养、能力水平、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对组内学生进行编排,每组成员划为A1,A2,B1,B2,C1,C2(A:学习成绩优,能力强,B:学习成绩一般,C:学习成绩较差)。

三种小组座位编排的模式

2.4.3.2小组的课内评价

课堂小组的评价是检测学生的合作效率、效果,增强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小组合作的成绩评价,以此鼓励学生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合作学习进行评价可以使学生更注重合作过程的行为表现,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经历中不断体验成功,评价还可以使教师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对合作小组的组织和教学目标活动的设计,以便及时做出调整,发展更有效的合作学习。每一堂课上,根据设计的合作内容,都要对小组的合作成绩进行定性评价。主要是好、中、差,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从表达水平、认知水平、是否进行合作方面进行评价。

2.4.3.3小组的课外评价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大部分学生在校寄宿,学校提供晚自修服务,如何有效地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延伸,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a.预习(10分钟):小组长负责召集,由小组依据导学案讨论学习,发现问题提交。

b.作业(20-30分钟):由小组长负责召集,小组成员先独立完成,由学科长负责检查,并针对小组出现的问题,学科长讲解解决,学科长解决不了的由记录员记录题型,交由任课教师下节课解决。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激发学生合作意识,我采用了“累计积分制”,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十分有好处。如每周有小组排行榜,每個单元有合作标兵组、优胜组、进步组等激励性的表扬。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实践取得较好效果,如期末市统考中,大部分生物学困生成绩有显著提高,生物平均成绩在全市排名,由半期考的10名进到第5名。

总之,在建立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必须重新审视小组合作的学习价值,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强调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真正让学生在有效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初中生物课堂中换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于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4,10(3):20-21.

[2]张清忠.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10(1):4-5.

[3]高岩.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有效性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

12.小班化教学教育论坛课堂有效性 篇十二

美国教学法专家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 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 课堂教学过程中, 提问是最主要的方式。提问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 激发思维, 考察理解程度的作用;对教师来说, 可起到检查教学目标, 重视组织教学等作用。那么我们农村学校在“小班化”背景下的课堂提问该如何实施, 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呢?本人认为以下两点可供大家商榷:

一、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提升课堂情境创设的质量

针对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等现状, 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农村学校多媒体资源, 巧设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情境的创设, 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比如在教《走一步, 再走一步》时, 先设计这样一段话: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春

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走一步, 再走一步/天地就不一样

学生齐读后, 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读后想说些什么? (生受启发后作答:面对困难, 要敢于跨出第一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学生受到材料启发, 激发了对文本《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学习的愿望。设置课堂提问这一情境, 确实引发了学生学习意向和兴趣, 达到学生“想学、愿学”的效果。

又如, 在教《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时, 先向学生提出“1+1=?”的问题, 学生饶有兴趣地做出各种解答。这样, 以一个再解简单不过的问题来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引发学生学习意向和想学的欲望。学生在这些问题诱导下, 在“想学、愿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学习, 效果显而易见。可见,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提升课堂情境创设的质量。

二、导学案的辅助, 使课堂提问有的放矢, 水到渠成

农村学生数少, 学习基础差, 学生对学习不自信, 不知如何回答等问题, 致使教师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那么, 教师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才能进一步引领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呢?

本人认为“导学案”的设置, 可以让教师在了解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有的放矢,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学案的设计, 可围绕教学目标, 立足课程教学内容, 由易到难, 逐层推进。内容有字词、主要事件、作者情感、理解含义、思路结构、写作特点等。

(学生边预习边完成导学案。) 我们发现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同时, 不断地与文本对话。课堂上, 以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方式, 导学案里的疑难问题即可显露出来。老师再引导各小组根据本教材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加工整理提出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既不高不可攀, 又不能唾手可得, 避免了提问过多过繁又会让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感觉。这样整理出来的问题, 可以说是少而精。而且以导学案的方式整理出来的问题, 与学生的学习水平较为贴近,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和思维的空间。因为学生在导学案的诱导下, 发现问题, 然后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讨论, 基本上都会认真阅读文本, 去文本中寻找答案。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 积极思维, 把自己的理解进行归纳总结, 并能较为清楚地表达出来, 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这样, 学生就能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主旨以及写作方法等, 收到预期效果。

例如, 本人设计《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导学案里有这么一个问题, “我为什么永远忘不了这一次经历?”可以说这个问题的设置就很有效。首先学生需要了解“这是一次怎样的经历?” (“我”冒险爬悬崖, 上不去, 又下不来, 在父亲指导下, 爬下悬崖的经过。) “这次经历给了我怎样的训诫和启迪?” (我从中得到启迪:“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 再走下一步, 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也就是告诉我们, 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惧害怕, 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 化解困难, 要由易入手, 循序渐进, 坚持到底。)

以导学案的方式提出问题, 能降低问题的难度, 学生能快速的把握学习目标, 明白本课要“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因此, 采用导学案的方式提出问题, 符合我们农村学校“小班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能让程度较低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 实现自我需要。

因此, 教师要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无论是情境创设的提问, 还是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教师都要做到胸中有教材, 心中有学生。当然, 有效地课堂提问务必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我们教师务必不能心太急, 不妨慢下脚步, 悉心引导, 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俗话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总之, 有效的课堂提问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的效果。

“教无定法。”以上内容仅是本人的一点拙见, 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摘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提问, 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发展学生思维,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农村学校在“小班化”背景下的课堂提问有效性应注重课堂情境创设和导学案的辅助。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课堂情境,导学案

参考文献

[1]罗斯宁.《谈谈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育星教育网, 2006年9月.

13.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篇十三

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小班化课堂教学”已经推广,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小班化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热点,其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村老百姓外出经商、务工人数逐年增多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导致我校生源出现了自然萎缩现象。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家长的意识也在不断的进步,许多家长希望子女在学校生活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流,得到教师的更多的个性化教学。

我校初中生源较少,13个班,每班内人数平均35人。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从容的关注每一位学生,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有利于每个学生充分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小班化教育最大优势。

二、发现的问题

目前,教师“重教不重学”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

1、本校没有成为高中优质生源基地。

2、本校中老年教师相对较多,教学模式比较固定,很多教师只凭老经验教学,跟不上课堂改革发展的要求,上级的课改要求在老教师群体中实施有难度。

3、本校青年教师相对较少,尤其近几年新分配的大学生很少,课题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最好在青年教师身上,所以学校上下要改变思想作风,鼓励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给青年教师拥有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

4、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的有序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性等方面有待加强。

课改是什么?就是改变传统的课堂上只有传授,极少思考的教学局面,让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直面当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新挑战,面对初中出现的新问题,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精办初中,质量优先”的发展思路,坚持“面向每一位学生,为学校明天做好准备”的办学理念,要站在为“教学生一天,育学生一生”负责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树立“学生为本、高效课堂”的旗帜,课改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力求构建《初中小班化“学生课前预习、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力争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理论依据:

1、“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理论。“小班化教学”是初中办学从形式到内容的一次变革。“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于两千多年前对教育提出的精辟论断,他的这一理论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家的高度重视。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也同样提出了“因材施教”。而“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人数少这一特征,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课堂教学,使孔子的这一理论落到实处。

2、教育机会均等理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这是学校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标志。小班化教育则是针对目前学生数减少的形势而提出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外,这一举措已经开始实验并得到了认可:在美国,在法国,墨西哥,英国,在日本,小学与初中每班人数降至35人以下甚至更少;在国内,21世纪初,北京、上海、杭州等对实施小班化教学进行了专题研究,已经取得了研究成果和经验。

四、初中发展优势

1、成绩优势

马庄初中虽然地处诸城的西北角,但是论教学质量还是骄傲的。我校近几年中考升学率都在50%以上。我校在农村,学生父母去城里打工的很多,导致有较多的留守儿童,即使这样,2013年的全市中考,我校化学和历史两科全市第一、生物第四、物理第六。

2、师资优势

本校有传承多年的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职业理念以及热爱学生、严谨笃学的职业风尚。教师队伍中有领军带头人。有高级教师4人、中学一级教师35人、潍坊市教学能手3人,潍坊优秀班主任2人,诸城市级别的荣誉更多,教师兢兢业业、有爱心、有责任感。

3、硬件优势

从教学设施上来说,教室、计算机设备、多媒体、实验室条件等学校硬件条件满足教学的需要。

4、小班优势

实施“小班化教育”将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富有个性发展。一方面,它是课堂教学领域的教育现代化的一项体现,是当代优质教育、发达教育的一种象征与发展趋势。在中学阶段实施小班化教育将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寻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和实现形式。进入新的世纪,人们教育民主化的愿望将会更加强烈,家长希望孩子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平等的教育成功的机会,小班化教育为每一个学生增加了更多教育平等的机会,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小班化教育”的提出为教育资源优化组合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既可以提高教育标准化、现代化的程度,又可以有效地保护教育资源,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五、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4月)

通过看书、上网、查阅资料,收听了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报告、衡水中学校长的报告,给了我特别大的启迪。

校长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领导班子多次坐下来分析本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次研究,一致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决定先在本校的青年优秀教师中通过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

2013年4月末,召开了“课改教学改革会议”,宗旨是: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积极行动,落实贯彻。为“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统一了思想。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创造高效课堂,要把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一有意义:要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有良好的、主动的情感体验,越来越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二有效率:要让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三有生成性:在课堂中,要有学生和教师情感、智慧、精力和思维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

教学一定要与科研相结合。教师只有通过科研工作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实际教学制定详细计划,进行校本课题研究。以“小班化、分组探究”教研为突破口,以“学生先带问题预习,老师后点拨讲授”为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导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探索高效课堂,立足自身实际,把校本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做到:八个研究即(1)研究考纲。(2)研究学案。(3)研究教材。(4)研究学情。(5)研究教法。(6)研究作业。(7)研究辅导。(8)研究考试。目的是让教师有针对性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把培养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动机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行引导,解决让学生想学、会学的问题,尽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通过分组在课堂上高效地合作交流,给每一位学生思考提供一个足够的空间,创建和谐、民主、高效的课堂,让每位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再就是研究方法、实施途径等运作方式做了具体阐述,为全面实施《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5月——7月)

学校先后组织了“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开展了全体教师参与的《小班化自主教学研讨课》活动、优秀青年教师的《小班化“自主学习”研究》课堂竞赛活动。5月初,邀请了市教研员等专家来我校进行教学指导和调研,同时我们还根据上级要求多次派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学习外地名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科研工作经验。老师们去了诸城市龙源学校参观学习,学习了“和谐高效,分组联动”课堂是怎样构建的?学习了“三大理念、四大要素、五大板块”。我们通过学习、参观和教研员之间的互动:“听课——评课——再听课——再评课”,感悟到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获得了宝贵的课改经验。同时,校领导先后出台了《初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初中教师职称评审教务处考核项目评定办法》、《初中“自主学习”课堂评价标准》、《初中教育教学奖励方案》、《初中学生星级评比》、《初中学生成长手册》等运行机制。

为了使课改工作取得有效性进展,40岁以下的青年老师做了一节“小班化课堂报告”,课前要求进行集体备课活动,严格按学校《集体备课制度》,认真组织备课,极大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大力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领导思想达成一致,深入课堂,与教师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据统计,上学期校领导班子听课评课次数达到200次以上,通过一阶段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研究框架搭建。具体如下:

1、老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老师通过编制和引用导学案,给学生设定预习的范围、方法和提纲,给学生确定重点、难点,做好预习笔记。分为总体预习、单课预习和单元预习等。

总体预习:老师指导学生了解教科书的编排体系、内容安排,并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项目为主线,通过任务型活动和完成项目来达到教学目标。

单元预习:老师引领学生浏览本单元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框架的感知,再根据学习内容提出预习要求。其次,指导学生明确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课预习:老师指导学生预习本课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通过做习题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听课时能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

2、老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

学生要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教师给各组明确每科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给每班安装了2块大黑板,把学生按学习情况合理搭配分成6—7个小组,每组4-5人。每组设有组长和副组长,起协调管理作用,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探究活动。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察言观色、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的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成为学生的点拨者,对学生点拨要“到位”而不“越位”。

在时间上,实施“10+35”时间模式,即教师点拨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不少于35分钟。实施学生先预习,老师后点拨,当堂训练,当堂达标。老师要注意活动过程中对各小组的指导,尤其要重视对那些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组成的小组的指导工作。

老师要以激励为主,如果学生有点滴成功,微小进步,就要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

3、老师指导学生自主作业

老师指导学生自主作业一定要做到“三个并重”学习困难的、中间的、即好的学生并重;课外辅导与课堂教学并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社会教育并重。“四个学会”即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学会生活。

学生作业要有针对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中等生、优等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时效性:以强化和巩固当堂或一单元内所授重点、难点知识为主。有适量性:不布置大量重复抄写、机械性作业,防止学生陷入题海。

第三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阶段(2013年9月——11月)

1、教师利用导学案让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完成自选题目,进一步加深理解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种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高起来的有效活动形式。

3、通过课后自主作业,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逐渐形成学生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4、力争达到教师会教、善教、乐教,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目的。

5、教学课堂由“静”变“动”,由“教”变“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方面

学生课前能够积极主动预习,课上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课后主动拓展知识视野,学生把学习建立在积极主动参与和促进其能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突出表现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善于向老师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学习困难、中间的、好的的各类学生得以关注,处处有平等参与的机会,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心,有较强的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综合逻辑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一部分学生绘画、演讲、书法、合唱等比赛中得到了展示。

一个学生说:“以前我在课堂上最多发一两次言,现在我每节课都要有很多次的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胆子也变大了。”反思课的演讲,尽情展示着学生的才能,他们发自内心的大声说出:我能行!

老师方面

通过《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的研究,我们的教师开始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反思的目光看自己,老师都相信“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老师们在课改教学过程中学会了发现、学会了欣赏,不再吝惜赞扬,不再高高在上,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而民主。平时只要学生有闪光点,老师都会不惜笔墨的大加鼓励,让每个孩子的心中充满自信、快乐。老师们能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让师生之间获得更多的交流。

年轻教师迅速脱颖而出,成为课改教学骨干,教师的学习意识、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六、思考

魏书生说过: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要守住我们自己的优点,改革是为了解放学生,更是解放自己,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教师的教学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超过自己,老师由主演变成导演,由师长变成朋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们要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目的是解决学生会学问题。

今后,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实验研究,探索《以学生为主、当堂达标》有效课堂之路,坚持“精办初中,质量优先”的发展思路,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幸福的高质量、现代化、特色化名校,为马庄的父老乡亲做贡献。

七、2013年4—11月主要成果:

4月:校名师到龙源学校做诸城市初一复习观摩课1节。

5月:校教研组研讨《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并做示范课10节。6月,青年教师在校开展《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汇报课20节,听课人数223人次。6月17日到28日学校开展全校“教学开放日”活动,开设老师观摩课12节,听课人数215人次。

7月校名师到龙源学校做诸城市小班化教学示范课1节。9—11月:

班主任做晨读课、晨跑课、读书课共计800多节。

每位导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谈话共计1000次以上。学生做反思观摩课10节。

上一篇:餐饮行业全年营销下一篇:我爱家乡的小河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