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技术教学大纲

2024-09-04

摄像技术教学大纲(共12篇)

1.摄像技术教学大纲 篇一

电视摄像技术讲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在一起学习有关电视摄像方面的一些知识。大家都知道,现在家用摄像机、小DV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许多学校也都已购买了摄像机,有不少学校的老师已成为我台的通讯员,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我台的新闻源,保障了我台《教育新闻》栏目的按时按量播出。优秀代表有迪沟中心校的汤少雪校长、陈桥中心校的刘兆礼主任、新集中学的徐永峰老师等。

我从事电视摄像这些年,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有些通讯员投稿时,往往一条分把钟的新闻稿,所拍摄的画面有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但采集到非线性编辑机里进行制作时,却很难找到可以用的画面,分析一下原因,就是因为有些通讯员可能是还不了解电视摄像的一些知识造成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大家共同来简单地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一、电视画面的构图

我们知道,电视摄像和摄影的构图原理及用光基本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摄影记录的是一个瞬间,而我们的电视镜头记录的是一个过程。就画面而言,基本上都有五个元素构成,那就是主体、陪体、前景、背景,注意还有空白。主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一般前景虚,背景实,空白可以是蓝天白云,也可以是碧波荡漾的水面,也可以是草原绿地等等,也就是主体附近的空白部分。画面一定要有主体,更要突出主体。前景、背景、陪体还有空白都是用来烘托主体、渲染主体的,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可以用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的不同、与陪体及环境颜色的不同、动作姿势的不同等来突出主体。人的视觉注意点—九宫格)。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能忽视画面中的空白,若无空白,往往会给人造成拥挤感,心里会感到不开阔、不干净。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主体是瀑布,既无前景也无背景,整个画面就是一个大瀑布,那就会让人感到很拥挤,很涨眼。如果让瀑布小一点,用垂柳或花草做前景,用远山做背景,在一角又有一片蓝天和白云,那么这幅山水画就会更美(空白如何留?)。电视新闻画面的构图一般常见的有金字塔形、直线形、对角线形、S形等。

二、电视画面的镜头和景别

下面讲一下镜头和景别,镜头指的是摄象机由启动到关闭之中不断拍摄下来的一个一个的片断,即画面从“起点”到“落点”之间的那段内容。马上我还要讲到画面的起点和落点。所谓景别就是指被拍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大特写等。景别不同,其功能和作用也就不同。

远景是视距最远、表现空间最大的画面,主要用来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战争场面、大型群众集会等。在很多情况下,电视新闻也以远景镜头作为开头或结尾的画面,或作为过度画面。例如央视关于青藏铁路修建的报道,就多次用了远景画面来展示铁路在大山之下、大河之上、大漠之中的位置,画面大气磅礴,气势恢弘,让人一目了然。

全景是表现被摄物体全局和人物全身的镜头。大型会议、大型体育赛事的开幕式与闭幕式,大都用全景。新闻中间一些内容的转接也往往以全景进行过度。全景可以完整地展现人物的形体与动作,也可以表现事物或场景全貌,还可以展示新闻主体在拍摄空间的具体位置,揭示新闻主体的结构特点。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央视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就用了很多全景镜头。中景表现的是物体局部或人的膝盖以上部分。它往往以情节取胜,既能表现一定的环境气氛,又能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在电视画面景别中是最常见的,如我们县领导、教育局领导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就可以多用一些中景镜头来拍摄。

近景是用来表现物体小块局部或人的腰部以上部分。它主要以人物表情、物体质地为表现对象,细致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物体的主要特征。如会议新闻中主席台上讲话的领导,一般多用近景来拍摄。

特写是视距最近的画面,如人的头部。其表现力极为丰富、强烈,它以放大细微表情和细小特征的手法,可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有大特写,如人的一双眼睛、一个手指等,它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引起观众的注意。

在拍摄人物景别时还要特别注意:不要正好在关节部位截断,也就是特写不要从颈部截断,近景不要从腰部截断,中景不要从膝盖部位截断,全景不要从脚踝部截断,那样会给人一种残缺感,画面也不美观。

三、电视画面的拍摄角度

下面再讲一下镜头拍摄的角度,一般根据摄像高度的不同,拍摄的角度可分为俯拍、平拍和仰拍。俯拍是镜头向下倾斜的拍摄,适宜于展示宏大场面,也可表现居高临下的视角,有利于表现景物的层次,具有交代环境位置的特点。但在拍摄人物时容易使观众产生藐视、贬低、压抑、阴森的感觉。平拍是指镜头处于水平状态下的拍摄,被摄对象不易变形,比较自然、亲切,一般比较常用,其缺点是画面容易流于平淡。仰拍是指镜头向上倾斜拍摄,正好与俯拍相反,常用来表现崇高、庄严、伟大、敬仰和憧憬等。

根据摄像方向的不同,拍摄的角度可分为正面、侧面、斜面和背面。正面镜头,具有端庄稳重的视觉效果,能准确地表达被摄物体的特征,但画面容易显得呆板。侧面镜头,具有明显的透视效果。斜面镜头既能表现被摄物体的全貌,又有一定的空间感和纵深感,符合观众的视觉习惯,也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背面镜头由于所表现的视向与观众的视向一致,往往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主观参与感。经常用来表现追踪式采访。总之,用什么角度拍摄,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

四、操机的基本动作和要领

下面我要重点讲一下操机,操机的基本动作一般有:推、拉、摇、移、跟、甩、升、降等。“推”是摄像镜头从广角到摄远,也就是从全景到特写;“拉”正好和“推”相反,是从摄远到广角,也就是从特写到全景;“摇”是被拍摄物体是静止不动的,固定机位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或上下摇动摄像机画弧线,来交代人物和场景;“移”是被拍摄物体静止不动,用移动机位的方式来交代人物和环境。一般省市级电视台都有走轨和升降机等;“跟”是被拍摄主体是移动的,机位也跟着移动拍摄;“甩”是正在拍摄一个画面时,附近又有一个更好、更重要的画面要拍摄,这时就不要关机,直接把镜头甩过来继续拍摄。升降就是上下移动机位来拍摄。

我们在操机摄像时,必须严格做到四个字:那就是“平”、“准”、“稳”、“匀”,即:画面要平、摄像要准、画面要稳、摄速要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画面的完美性。这四个字,说着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

“平”,画面的水平与否,会直接影响观众的视觉效果。画面的地平线要保持水平,不能倾斜,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用具有水平仪的三脚架摄像时,要借助水平仪上的汽泡校准三角架的水平;用肩扛式、手持式或没有水平仪的三脚架摄像时,要借助于寻像器,让寻像器的横边与景物的地平线平行,其纵边与垂直线平行,可以找一些参照物,如会标、建筑物、大树等等。总之,做到“横平竖直”,就能基本上保证画面水平,这点我们经常摄影的人都知道。

“准”,拍摄的对象(主体)、范围(画面景别)的大小,镜头运动的起点和落点,焦点的变化等都要准确。摄像镜头从甲处开始到乙处结束,画面一定要有起点和落点。起点是指镜头运动开始时的静止画面,落点是指镜头运动结束的时静止画面。使用推、拉镜头拍摄不同距离的景物时,要提前“送焦点”校准被摄物的焦距。也就是拍摄前先推上去聚焦,然后拉回来再开机重新推拉,而不是到达某一距离之后才聚焦,那样画面就会有一个虚的过程。但在专题片里,有时也需要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的效果。

“稳”,电视画面一定要稳定,这一点非常重要。要保持画面的稳定,我们还必须练习臂力,要能托得住、托得稳摄像机,使用摇镜头时,其运动轨迹应是水平弧线而不是水平波浪线。在摄像时,尽可能使用三脚架拍摄。如果摄像时不用三脚架,或者是没办法使用三脚架时,要注意保持摄像机的稳定性。摄像时应双手持机,肘曲起紧靠胸前形成固定支架,这样可以让机身更稳定。站立时,保持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可能的话可以将背靠在墙或柱子等结实物体上,以保持平衡与稳定。摄像时,呼吸要轻、要匀,不要憋气。初学者提倡多用广角镜头、多角度的固定镜头来拍摄。这样可提高画面的稳定性,在后期剪辑制作时,画面也好用些。

“匀”,在拍摄运动镜头时,或者是运用推拉摇移镜头时,摄像机镜头运动的速度一定要保持匀速,不要时快时慢、断断续续,其运动速度要符合人的正常视觉规律。例如,使用摇镜头时,要先想好开始和结束时的画面,然后以弧形旋转摄像机,均匀地带动它由起点至落点。拍摄前可先试一试,找准起点和落点,然后才开始拍摄。摇动摄像机时,要尽量缓慢、匀速、水平运动。如果摇快了,容易使画面发虚和模糊,观众看不清,会头晕眼花,不能突出拍摄的对象。但也不要摇太慢,太慢容易使观众着急,产生厌烦感。一般情况下,由一个画面摇到另一个画面,也就是从起点到落点约为5秒钟,同时摇镜的角度也不要太大,一般90°的弧是最实用的摄像范围,摇的角度越大,所需时间也就越长。在拍摄变焦镜头,也就是推拉镜头时,要多使用电动变焦钮,慎用手动变焦钮,无论是“推拉”还是“摇移”,都要尽量缓慢、均匀,以保证画面的流畅和稳定,否则也会使观众产生厌烦感。

总之,不管是推拉还是摇移,操机既要稳,不晃动,速度还要均匀,这是专业摄像师最起码的要求。推拉摇移,从起点到落点都不能过了再回来,也就是要一步到位,中间也不能打咯噔,不能摇摇停停,停停摇摇,否则所拍的画面都是废画面。在拍摄人物时,切忌推到特写上去摇,那样的画面,观众看了也会头昏眼花。为什么镜头要摇,就是因为广角固定画面交代不完场景才采用摇的,所以推上去摇没什么意义。除非是在特出情况下,不知大家看过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没有,那上面就有一组镜头,好像是十六勇士攻打无名高地临行前的场景,那组镜头就是推到特写上来摇的,勇士们上去后就不一定能活着回来,所以用特写、眼神来逐个表现勇士们的勇敢和坚毅,让观众产生共鸣。

五、电视画面的编辑与后期制作

我们通讯员可能还不清楚电视画面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关系,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有利于大家以后的拍摄。前期拍摄的画面只是素材,要通过后期制作才能变成题材,后期制作就是一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艺术加工过程,文学上叫写作,我们电视编辑就叫蒙太奇艺术。“蒙太奇”是法国建筑学里的一个专业术语,原意是构筑、堆砌等。我们在前期拍摄素材时,不能漫无边际,不分主次,不问景别和角度,不讲画面构图,随意乱拍,那样的画面基本上都不能用。一定要抓住主体,要胸有成竹,要做到有的放矢,做到意在笔先。电视新闻是画面和声音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视”与“听”的统一体。一条新闻如何写,画面如何用,事先就要有一个很好的策划,这样才会避免拍摄时的盲目性。如有人把一些会议新闻的拍摄,编成了顺口溜,虽不全面,但也很形象:那就是“一会标、二领导、对着观众绕一绕”。当然也不能光是绕一绕,还要考虑到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别等,这样可以使画面活一些。在拍摄画面时还要注意,推拉摇移都要有充分的理由,无目的的推拉摇移是毫无意义的废画面,有人把它比喻成“风箱镜”和“摇头丸”。镜头又有长镜头和分镜头之别,长镜头就是从起点到落点有很长一段纪实画面,中间不停机,后期不剪辑(如电影《地道战》里就用了一组长镜头)。我们拍摄新闻一般多采用分镜头,文章是一个句子一个句子而构成的,电视新闻则是由一组一组的画面而组成的,也就是由分镜头组成的。每一个分镜头都要有起点和落点,这在我们后期制作中又叫剪辑点,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管是推拉还是摇移都要有起点和落点,一般起点为5秒钟,落点为5秒钟,那么一个固定画面加上起点和落点,就是10秒钟。足够的起点和落点在后期的剪辑制作中,还可以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例如一句话的配音,只需要一组画面,那么配音短了,我们可以把起点落、点留少些,配音长了我们可以把起点、落点留多些。

还要讲一点,大家在使用摄像机前,要看透说明书,要了解并掌握每一个功能键的功能和作用,这就和战士必须了解掌握自己手中的武器是一个道理。况且说明书中也涉及一些有关摄像的基础知识,包括光线的运用等。比如用光,一般可分为顺光、逆光、侧逆光、顶光等,如果在拍摄带有波浪的水面时,就不能顺光拍摄,那样就会出现一片白,因为每一个波浪都是一面反光镜,光线的运用也十分主要,这里就不多讲了。

总之,要想成为一个好摄像师,首先你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它,才能对它产生兴趣,才会不断地去钻研它。可以买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来认真、系统地学习、研究,使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平时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多留意,善观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平时的工作实际相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摄像师。

以上讲了这些,只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简单地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了一些电视摄像方面的基础知识。由于准备仓促,水平有限,不足或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下面让大家看一看我去年给一中拍摄的专题片《规范语言文字,提高应用水平》,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2.摄像技术教学大纲 篇二

因此, 摄像本身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 而是运用拍摄技术的一种艺术创作, 其最终的意义在于传情达意。而我们评价一个影像作品的标准运用得也是艺术标准:有没有准确的表意、有没有表达出某种微妙的情感, 有没有感染力, 而不是一个技术的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摄像基础这一门课程, 就必须走出之前的技术本位, 寻找到更好的教学思路和课程安排。

在教学思路上首要的一点, 就是暂缓专业级摄像机这个“明星”的出现。学生由于其好奇的天性, 对于平常接触较少的摄像机总是抱有新奇的态度, 摄像基础课程没有正式开课之前, 学生也总是会问, 使用怎样的摄像机, 摄像机的操作复杂与否。在授课的一开始, 就先不要一上来就亮出专业级的摄像机, 而是转移一下学生的关注点, 从欣赏影片开始, 任何创作开始都少不了模仿的痕迹, 模仿是一种直接而有效的学习。在欣赏影片的同时, 再进行视听语言的讲解。影片的选择尽量不要以电影为主, 电影过长, 整体的表意系统太过复杂, 最好选择创意突出且比较容易理解的影视广告或者学生当下热衷的影视片断。看完先让学生表达一下整体的观影感受, 再找出影片中最突出的表现元素 (景别、色彩、光影等) , 并分析如何才能创作这种表现元素。学生在这样的反复的分析锻炼中, 逐渐明白视听语言表达的要义。以泰国创作的sony摄像机广告片《女大十八变》为例, 这是一则具有比较强烈的搞笑效果的片子, 学生看到之后通常会哄堂大笑。在笑完之余, 在老师的提示下会进一步分析“笑果”是怎么来的。在内容上, 效果来源于前后强烈的意想不到的反差。这种意外对比的效果, 又通过景别镜头的精心选择、光照的反差和声音的对比等视听综合因素得以呈现。分析的多了, 这就成了一种创作范式的反复解读和有意识的学习。

慢慢的, 在对视听语言的逐渐理解中, 开始使用摄像机和相关的拍摄技巧进行视听语言的练习, 并通过学生的表演来营造更加热烈的课堂氛围。不以技术为本位, 但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在单独的视听语言的练习中, 技术的掌握的功力和表意的明确直接关联在一起, 一个镜头才有了表达意义的可能。比如说:移焦镜头, 从技术的处理上来说, 是拉长摄像机的焦距, 让镜头画面的一部分清晰一部分模糊, 并逐渐改变模糊和清晰的主体。在学会了基本的操作之后, 让学生为这个技术运用设定一个合理的情境。假设是甲乙二人的谈话, 一开始甲在说话, 是表现的主体, 让其清晰呈现, 乙为模糊呈现;当乙的反应表情成为重点时, 迅速的让其清晰, 甲变为模糊状态, 移焦在这里运用实现的表意目的是画面表现主体的变换, 从而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或者假设另一种情境, 在西湖的风景 (亭子) 当中, 让镜头前的柳枝前景为虚焦状态, 亭子为清晰状态, 然后转换焦点, 这更多的是一种形式感的呈现, 镜头富于变化、画面更加的优美。

在一些能够实现的场景中, 让学生设计表演, 不但直接强化训练了学生的拍摄技能, 效果直接, 而且学生的投入度很高。还是在甲乙谈话的例子, 两个在一起以怎样的关系展开谈话 (恋人、父母、师生) 、谈话的内容是怎样的基调 (悲伤、讽刺、搞笑等) 、在表演中两个人的姿势和站位怎么安排, 以及移焦的时机如何掌握, 诸如此类, 与实际的影视剧的拍摄过程相似。对学生而言, 通过这样的练习, 不仅仅学会了一个移焦的技巧, 而是学会了一个拍摄和创作的思路。

用故事版来强化整体逻辑的表达, 这是单独的视听语言训练一段时间之后的一个提高练习。单个镜头的学习和掌握总是相对简单的, 就像学习绘画中的线条和色彩, 难得是如何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有限表现要素, 创作出富有影像吸引力的作品。单个镜头的练习像语言训练中的组词, 而故事版的绘制则是书写一个完整的句子。在书写的过程中, 需要有合理安排多个镜头的逻辑能力, 而具体的画面安排, 又考验着学生安排视听语言中各个表现要素的功底。这种情况下, 可以引入学生从小熟知的语文片断 (名师名篇) 的文字片断, 根据片断画成系列的图画, 再把学生的作业展示对比, 学生自然会有启发。

3.视觉捕捉技术在摄像技术的应用 篇三

目前,在人体运动分析领域和摄像领域,视觉捕捉技术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在视觉捕捉系统的支持下,该技术能够对运动中的物体进行跟踪定位,从而获得其三维运动轨迹,并通过数字解析过程,实现对运动过程的捕捉。运用视觉捕捉技术,能够对物体的运动特诊进行准确把握,得出其在三维空间内特定参数,从而了解到精确的运动状况。在以计算机图形学为理论基础的同时,在空间内设置多个相关技术设备,用于对运动物体的跟踪,最终以图形的形式,将运动状况加以记录,所得到的运动信息较为不容易失真,因而在摄像技术中能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人体运动跟踪方法

为了完成人体运动分析,首先要做到科学的跟踪定位,对于连续的图像帧,互相之间应具备相匹配的特征,主要包括运动方向、速度、形态及方位等,这样才能获得完整的运动数据。在运动跟踪的方案设计上,应用较广泛的数学模型有动态贝叶斯网络,卡尔曼滤波,以及粒子滤波等方法。由于跟踪定位的对象各不相同,根据其各自的特征,可分别采用模型跟踪方法,区域跟踪方法,活动轮廓线跟踪方法,特征跟踪方法等[1]。 如果使用模型跟踪法,在人体运动目标的表达上,传统的处理手段有三种,即图模型、二维模型以及三维模型;如果使用区域跟踪方法,则需考虑整体跟踪和局部跟踪的不同;如果使用活动轮廓线跟踪方法,在运动目标的表达上,主要手段为封闭的曲线范围,随着目标的移动变化,这一封闭的曲线范围可进行自动更新。在最新的范围曲线跟踪算法当中,首先确定空间(x,y,t),然后构造一个曲面,并对初始曲线进行设置,此时曲线应为水平方向,得到关于该曲线的能量函数,包围移动体区域,此时运动目标的运动变化,能够反映到能量函数的曲线上,当运动目标区达到最小时,函数曲线将靠近运动目标区,实现对运动目标的跟踪定位;如果使用特征跟踪法,首先应完成特征提取,然后再进行特征匹配,从静态图像当中,可提取相应的人体特征,而在序列图像之间,可对这些特征进行匹配,实现完整的跟踪过程。

视觉运动捕捉技术难点

目前,视觉运动捕捉技术的应用仍然存在较多的难点,尽管视觉捕捉技术的研究工作始终热度不减,对视频运动的分析也越来越深入,但从取得的开发成果来观察,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作用,在掌握人体运动数据的过程中,整个过程依然十分复杂,操作在难度上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中,最主要的难点在于,人体作为运动跟踪的目标,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运动所涉及的要素也较多,因而在自摄像到成像的整个过程当中,极易造成原有信息的丢失。在研究阶段,研究人员遇到的研究瓶颈则主要有:第一,人体构造的柔性特征,与此同时人体的运动状况也属于非刚性运动;第二,高维表达问题,,对运动过程进行跟踪时,需对运动中的各要素进行仿真模拟,应如何精确再现人体的运动过程,即如何构建人体模型;第三,在视频中,由于运动状况与理论中的理想状态有很大不同,人体极有可能被附近环境掩盖,或自本身存在遮挡部分,这种情况下就无法获得完整的人体运动数据,破坏跟踪定位的精准度,从而给模型的重建造成困难;第四,在从三维到二维的投影过程中,往往会导致深度歧义,对三维的运动目标进行投影,所得到的二维图像并不能完全再现原有的运动状况,许多深度信息将会丢失[2]。如果使用单个摄像机进行摄像,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尤为明显,根据这种情况下所得到的视频,试图完成运动三维信息的推导,往往失真程度极高。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通常采取逆向的研究方法,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将复杂的问题简化,或者在先验知识的指导下,尽量圆满地解决这一问题。

视觉捕捉系统设计探讨

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提高跟踪定位的精确度,将选择杆状模型用来模拟人体骨架,同时为了便于完成视觉处理,还将使用HSI色彩模型。通过关节点的运用,可连接形成人体模型,从而得到更适用于数学处理的刚体集合,每一个刚体,都可利用不同的线段加以描述,通过这样的模型转换,原本复杂的运动将大大简化,以骨架运动的形式进入建模和分析阶段。在整个人体模型中,共包含18个关节点,为了便于研究,本文中称其为特征点。在不同的特征点之间,所构成的线段即代表刚体。这样一来,无论在任何时间点,都不会导致形变。同时,由于这些线段代表的是人体骨架,因此可通过解剖学理论,了解到互相间的大小比例关系,将难点顺利转化为先验知识。在模型选用上,虽然RGB有更加广泛的应用,且易于硬件实现。但如果光照强度发生变化,同样一种颜色,所得到的RGB值差别显著,造成色彩信息的失真。但在视觉捕捉技术的应用领域,由于色彩信息的醒目性,常常将其作为跟踪的特征信息,因而需避免亮度的干扰,此时HSI模型的适用性更强[3]。在HSI模型中,其中H表示色调,S表示饱和度,I表示亮度。

在本次研究中,将采用Kalman 滤波与Camshift 相结合的跟踪算法,能够综合二者的优势。通过对运动图像的观察,可对目标物体的方位进行测定,在每一帧图像中,可获得其相应的位置信息数据,这样就可还原人体的完整运动轨迹。在获知前期人体位置信息数据的情况下,可利用Kalman 滤波,对本帧图像进行预测,得出目标出现的大概位置,然后再使用Camshift算法使信息精确化,即在可能出现的区域当中,得到目标的准确位置。要完成精确度较高的视觉运动捕捉过程,可遵循以下步骤:首先,最好使用多个摄像机,得到视频数据流;其次,通过二维跟踪技术,对特征点进行准确计算,从而得出二维运动序列;最后,利用摄像机,对运动目标进行标定,实现三维重建,完成整个视觉运动捕捉过程。

在整个视觉捕捉系统当中,共包括四个不同模块,分别为视频采集、跟踪定位、模型重建以及显示,这四个模块分别具备不同的功能。

视频采集模块。可使用普通的摄像头,对人体运动的整个过程进行拍摄,得到运动的初始视频。在人体的关节部位,分别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记,以示区分,标记时应注意所使用的颜色应与背景色彩相异,使标记色块成为其他任意三种颜色的区域。对于视频的背景特征,可不做特殊要求。

跟踪模块。通过预测机制,尽量避免运动目标被附近环境掩盖的现象,对模型及运动目标的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使用Kalman进行预测的同时,结合

Camshift算法的使用,以色彩信息为标识特征,进行信息跟踪。针对各帧图像,对其色块中心数据进行提取,建立图像坐标,此时就可得到色块运动序列,获知关节点的运动特征。

重建模块。完成二维图像坐标后,接下来向三维坐标进行映射。在完成摄像机标定之后,可根据人体生理约束,利用摄像机成像原理,对二维数据进行映射,使其在三维空间得以重建。

显示模块。通过OpenGL ,可用来代表特征点的三维坐标,这样就可利用更加精确的数据,实现人体运动的视觉捕捉过程。

为了对本次研究的可行性进行验证,使用普通摄像头,对手臂的运动轨迹进行拍摄。在OpenGL 中,手臂的三维模型得以建立,通过200帧以上的跟踪定位,多数情况下,误差可控制在一个像素以内,取得了理想的试验结果。

综上所述,可知在视觉捕捉技术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的发展趋势中,为了更好实现其跟踪及再现的功能,技术本身的精确性、可靠性等仍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面临的技术挑战仍然较多。本文通过对视觉捕捉技术在摄像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指出了视觉捕捉技术的优势及发展困境。本文对人体运动跟踪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说明,分别介绍了模型跟踪方法,区域跟踪方法,活动轮廓线跟踪方法,特征跟踪方法,阐述了视觉运动捕捉技术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视觉捕捉系统设计方案。

4.摄像技术教学大纲 篇四

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项目不同会有所调整)第一章 工业用数字摄像机/智能像机研制项目概况 1.1工业用数字摄像机/智能像机研制项目概况

1.1.1工业用数字摄像机/智能像机研制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工业用数字摄像机/智能像机研制项目承办单位 1.1.4工业用数字摄像机/智能像机研制项目负责人

1.1.5工业用数字摄像机/智能像机研制项目建设地点

1.1.6工业用数字摄像机/智能像机研制项目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1.1.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8工业用数字摄像机/智能像机研制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2工业用数字摄像机/智能像机研制项目建设背景

1.3工业用数字摄像机/智能像机研制项目编制依据以及研究范围

1.3.1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地区发展规划

1.3.2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3.3研究工作范围

1.4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理由和政策依据

第二章 承办企业的基本情况 2.1 概况 2.2 财务状况

2.3单位组织架构

第三章 工业用数字摄像机/智能像机研制产品市场需求及建设规模 3.1市场发展方向

3.2工业用数字摄像机/智能像机研制项目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3.3市场前景预测

3.4工业用数字摄像机/智能像机研制项目产品应用领域及推广

3.4.1产品生产纲领

3.4.2产品技术性能指标。

3.4.3产品的优良特点及先进性

3.4.4工业用数字摄像机/智能像机研制产品应用领域

3.4.5工业用数字摄像机/智能像机研制应用推广情况

第四章 工业用数字摄像机/智能像机研制项目建设方案

4.1工业用数字摄像机/智能像机研制项目建设内容

4.2工业用数字摄像机/智能像机研制项目建设条件

4.2.1建设地点

4.2.2原辅材料供应

4.2.3水电动力供应

4.2.4交通运输

4.2.5自然环境

4.3工程技术方案

4.3.1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4.3.2产品技术成果与技术规范

4.3.3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4.3.4生产线工艺技术方案

4.3.5生产工艺

4.3.5安装工艺

4.4设备方案

4.5工程方案

4.5.1土建

4.5.2厂区防护设施及绿化

4.5.3道路停车场

4.6公用辅助工程

4.6.1给排水工程

4.6.2电气工程

4.6.3采暖、通风

4.6.4维修

4.6.5通讯设施

4.6.6蒸汽系统

4.6.7消防系统

第五章 工业用数字摄像机/智能像机研制项目建设进度

第六章 工业用数字摄像机/智能像机研制项目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6.1环保

6.2节能

6.2.1能耗情况

6.2.2节能效果分析

6.3招投标

6.3.1总则

6.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6.3.3招标内容

第七章 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 7.1投资估算

7.1.1编制依据

7.1.2编制方法

7.1.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7.1.4建设期利息估算

7.1.5流动资金估算

7.2资金筹措

7.3投资使用计划

第八章 财务经济效益测算

8.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8.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8.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8.3.1年销售收入估算

8.3.2产品总成本及费用估算

8.3.3利润及利润分配

8.4财务分析

8.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8.4.2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8.4.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8.5不确定性分析

8.5.1盈亏平衡分析

8.5.2敏感性分析

8.6财务评价结论

第九章 工业用数字摄像机/智能像机研制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

9.1风险因素的识别

9.2风险评估

9.3风险对策研究

第十章 附件

10.1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10.2有贷款需求的项目须出具银行贷款承诺函; 10.3项目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的证明材料; 10.4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意见;

10.5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投资项目);

10.6有新增土地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10.7节能审查部门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 10.8项目开工建设的证明材料;

5.摄像技术教学大纲 篇五

培养在电视、广告、摄影制作机构和企事业、各种文化机构,从事摄影摄像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1、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主要课程

摄影基础、暗房技术、PS数码图片后期处理、摄像基础、premiere影视后期处理、AE影视特效制作、广告摄影、新闻摄影、化妆与造型、人像摄影、婚纱摄影。

2、摄影摄像技术专业毕业后具备的能力

培养目标

培养在电视、广告、摄影制作机构和企事业、各种文化机构,从事摄影摄像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培养技能

掌握暗房制作技术与技巧,能够使用和维护各种现代摄影技术设备的能力。

3、摄影摄像技术专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在电视、广告、摄影制作机构和企事业、各种文化机构从事摄影摄像工作。

延伸阅读:

摄影专业就业前景比较乐观,高校开设此专业的还不多,但市场需求较大。摄影专业可以分为普通摄影和新闻摄影两个就业方向。普通摄影更多的是风光、人物的拍摄。这种拍摄要运用艺术手法来表现主题,同时可以重复拍摄以达到最佳效果。在技术上可事先预备好再拍摄。此类毕业生可去从事风光、人物摄影等相关工作。新闻摄影则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进行拍摄,要求摄影记者对现场进行观察和抓拍,这些都是真实而不可重复的。此类毕业生可以从事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等相关工作。

摄影扩印服务业是一个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其发展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撑。随着消费者对摄影要求越来越高,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科技将更多更快地向摄影扩印服务行业渗透,并呈现出摄影后期处理的高科技化趋势。

6.新闻摄影摄像实践大纲计划 篇六

(初稿)

杨娜 编写 2014年2月

说 明

《新闻摄影摄像实务》是新闻专业设置的以实践为主的专业技能课,是在学好《新闻摄影摄像》理论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培养学生新闻摄影实践能力的课程。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该课程实用性很强,是从事新闻工作不可或缺的技能,目的就是要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摄影摄像技能,为将来从事新闻工作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实验训练)目 录

实验1 照相机的基本操作 2课时 实验2 光圈、景深调节 2课时 实验3 快门的调节 2实验4 感光度、曝光补偿 2实验5 色温 白平衡 2实验6 摄影构图实践 2实验7 新闻摄影综合实验 4实验8 剪辑软件使用 2实验9 固定画面拍摄 6实验10 会议新闻拍摄 6结课考核 6总课时 36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实验1 照相机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单反相机的各个部分的组成,识别零件(2)掌握镜头的安装以及镜头各项指标(3)掌握屈光度的调节

(4)掌握对焦点的选择和对焦的方法

(5)掌握感光度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手动模式等功能的调节

二、实验条件 索尼单反相机

三、实验内容(1)学生根据理论内容对照相机的零件进行识别,正确认识照相机的基本零件并了解其用途,教师进行补充和说明

(2)进行镜头的安装(3)调节相机屈光度

实验2 光圈、景深调节

一、实验目的(1)分别在快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光圈对同一物体进行曝光,理解光圈对通光量的影响,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通过调节光圈值,掌握景深的概念;

二、实验条件(1)索尼单反相机(2)花、宠物等小物体

三、实验内容(1)在快门速度一定的前提下,掌握不同光圈值下的成像(曝光量);

(2)分别用f3.5(大光圈)与f12(小光圈)的光圈值,焦距、拍摄距离一定,对同一物体进行曝光,比较景深的变化;

(3)大景深练习

被摄体: 一般风景、花卉、城市建筑等冲击力较强的景物。要 求: 画面全部实焦。

建 议: 首先使用广角镜头:24mm—35mm拍摄,光圈:F11—16,光圈优先AE模式。

(4)浅景深练习

被摄体: 花卉、静物、昆虫等。

要 求: 被摄体占画面的比例尽量大,突出被摄体的形状和有趣的部分,高清晰度。

建 议: 使用微距镜头或微距功能及近摄接圈,最短摄影距离,镜头与被摄体保持平行,使用三脚架及快门线。

实验3

快门的调节

一、实验目的(1)分别在光圈值一定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快门速度,对同一物体进行曝光,理解快门速度对通光量的影响,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掌握拍摄运动物体,不同快门速度所拍摄物体的不同状态;(3)运用光圈与快门的组合,掌握曝光。

二、实验条件(1)索尼单反相机(2)运动物体

三、实验内容(1)在光圈一定的前提下,掌握不同快门速度的成像(曝光量);(2)用不同的快门速度拍摄运动物体,比较成像,具体内容见实验指导;

(3)运用不同的光圈与快门速度的组合,对同一物体进行曝光,要求曝光量相同。

(4)定格练习

被摄体: 体育运动项目、行走着的汽车等。

要 求: 将激烈运动着的被摄体的瞬间动作或瞬间表情记录下来。建 议: 高速快门1/1000秒以上、快门速度优先模式。

(5)动感练习

被摄体: 体育运动项目、动态的人、流动着的水等。

要 求: 运动员和动态人的身体的一部分虚化或动体实背景虚,流动着的水,瀑布等有流线感。

建 议: 慢速快门1/15秒-11秒,先从1/30秒开始练习,然后1/

15、1/

8、1/

4、1/

2、1秒逐档练习,使用三脚架。

实验4 感光度、曝光补偿

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掌握感光度的概念(2)正确使用高感光拍摄(3)掌握曝光补偿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条件(1)索尼相机

(2)白色衣服,金属物体(3)逆光

三、实验内容(1)在室内(光线较暗),使用感光度200和感光度800分别对同一物体进行拍摄,比对不同感光度下物体的成像,掌握控制高感引起噪点问题;

(2)分别在增加和不增加曝光补偿值的状态下,对白色物体和金属(较黑的金属)进行拍摄,比较白色物体和金属物体的成像,进而掌握“白加黑减”法则。

(4)逆光状态下,对人物进行拍摄,比较曝光补偿增减下的人像,掌握曝光补偿的基本运用。

(5)极端曝光的应用

被摄体:想要高调表现(阴影淡的)或低调表现(反差大的)的一切被摄题材,例如纯白或是纯黑背景下的拍摄。

要 求:摄影意图以及主题要鲜明,要考虑采用高调或低调的必要性,被摄体的所具有的氛围要协调。

建 议:高调的曝光补偿从0~+2.0,低调的曝光补偿从0~-2.0,通过分段曝光,掌握在各种条件下的曝光补偿所带来的效果。

四、实验参考资料(1)曝光补偿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曝光补偿就是有意识地变更相机自动演算出的“合适”曝光参数,让照片更明亮或者更昏暗的拍摄手法。拍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调节照片的明暗程度,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等。一般来说相机会变更光圈值或者快门速度来进行曝光值的调节。

(2)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3)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

(4)如果你使用的是装有测光表或有自动曝光功能的相机,那么在下列情况下,就要考虑进行曝光补偿; 逆光摄影。如果你拍摄的主体背对着明亮的太阳,即通常说的逆光条件下,那么,为了准确表现拍摄主体细节,就必须进行曝光补偿,否则,你拍下的不是一个剪影,就是层次不清的灰朦朦的图像。

实验5 色温 白平衡

一、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白平衡模式使用方法(2)掌握根据场景的不同采用相应的色温(3)掌握会议室的几种光源,并能使用正确色温

二、实验条件(1)索尼

(2)模拟主光源分别为钨丝灯、荧光灯等会议现场(3)阴天、晴天、中午、黄昏(4)白纸

三、实验内容(1)在以钨丝灯、荧光灯等为主光源的室内,分别使用不同的白平衡模式进行拍摄,掌握不同光源的特点,进而正确使用白平衡模式。

(2)设定一个色温值,例如色温3200k,分别在阴天、晴天、中午、黄昏等自然色温变化明显的时段进行拍摄,比较成像,进而进一步掌握色温的使用。

(3)打破正常色温值,例如,在黄昏色温较低的时候,使用高色温进行拍摄,得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达到灵活掌握色温的目的。

(4)在不同色温的情况下,先用相机对白纸调试色温,现将白纸的色温的对准,再进行拍摄。

实验6 摄影构图实践

一、实验目的 掌握摄影构图,在构图中提高摄影技艺

二、实验条件 索尼单反机

三、实验内容(1)横、纵位构图

被摄体: 景物、建筑、人物等。

要 求: 用横位构图表现稳定感和宽阔感,用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和高度感,画面不能有无用的空间。

建 议: 对同一被摄体分别用横、纵位构图法拍摄,比较作品的不同感受;横位构图表现安定感时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表现宽阔感时使用广角镜头;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与高度感时使用广角镜头,注意画面中近景与远景的位置配置,构图时应特别注意水平与垂直,使用三脚架。

(2)三角形构图

被摄体: 三角形或类似三角形的景物,建筑,人物造型等。要 求: 利用三角形在画面中不同的位置配置,表现稳定感、跃动感、高度感和宽阔感。

建 议: 画面中有容易识别的三角形造型,三角形构成的复数物体焦点要实,要有平衡感;高楼大厦和道路等高大细长的景物时使用20MM以下的广角镜头。

(3)对称形构图

被摄体: 所有具有对称构图性质的景物、人物造型、建筑等。要 求: 利用上下左右对称构图,表现稳定感和超现实意境。建 议: 选择优美的对称形,对称形的两边焦点都要实,每个对称形表现要明显;尽量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使用光角镜头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体保持平行;求全景深不得不用小光圈时使用三脚架。

(4)垂直、水平构图 被摄体: 风景、建筑等。

要 求: 画面中表现由多条平行或垂直线条构成的单纯美。建 议: 画面构成的线条要保持水平或垂直,线条要美,水平或垂直线条造型要布满全画面,使用三脚架。

(5)S形、斜线构图

被摄体: 具有S形或斜线构成的道路、河流、都市内的桥梁和道路等。要 求: 用S形表现纵深感,用斜线表现外展的广阔感和动感,S形要通达画面的两端,中途断了的话前面要有空间构成。

建 议: S形及斜线的配置要有平衡感,要仔细感觉作品是否有纵深感和广阔感,被摄体是否清晰,主题要突出。

(6)黄金分割法构图 被摄体:任何物体

要 求: 被表现的主体要处在分割点、线上或附近,构图要平衡,被摄体要突出,画面中不能有多余的部分存在。

建 议: 首先按自己的想法构图,然后再活用黄金分割法。

实验7 新闻摄影综合实践

一、实验目的 要求学生拍摄三幅新闻照片,通过照片的拍摄理解新闻的真实性、形象性

二、实验内容(1)要求学生室外拍摄新闻照片三幅

(2)召开赏析会,同学各自展示已做成PPT的自选作品并加以文字说明,其他同学可以予以评论;

(3)教师总结并提升同学们的评价意见;

(4)教师通过学生作品指出学生对于新闻形象性的把握是否存在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新闻拍摄的最核心要求

实验8

剪辑软件使用练习

一、实验目的 掌握剪辑软件的使用

二、实验条件 视频编辑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1)了解绘声绘影的主要功能,熟悉绘声绘影各个界面(2)素材的收集、导入和添加(3)视频的编辑操作—多重修整视频(4)多个标题的添加以及文字的编辑(5)声音的编辑以及视频的分享

实验9 固定画面拍摄

一、实验目的 掌握固定画面的拍摄技巧以及镜头运用

二、实验条件(1)摄像机

三、实验内容(1)掌握固定画面拍摄技巧(2)掌握三脚架的使用(3)掌握固定画面对动作的表现

实验10

会议新闻拍摄

一、实验目的 掌握会议新闻的拍摄技巧以及镜头运用

二、实验条件(1)摄像机

三、实验内容(1)观看会议新闻的典型视频分析镜头运用(2)模拟会议进行拍摄

(3)掌握会议新闻的拍摄镜头运用

结课考核

一、考核目的 结课考核为综合能力考核,考核知识点为《新闻摄影摄像》专业课所学知识的全部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新闻摄影摄像技能

二、考核条件(1)摄像机(2)视频剪辑计算机

7.电视摄像中高清技术的运用 篇七

最近几年, 电视制作者为了提高电视作品的制作水平, 都加大了对高清摄像技术的资金投入。同时高清摄像技术也为各类电视作品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高清技术的应用赋予电视作品更加清晰的画面。另外由于应用了高清摄像技术, 这就大大增加了后期制作的画面选择范围。接下来, 笔者将对电视摄像中高清摄像机的应用特点做具体的介绍。

1.1独特的扫描视角

高清摄像机与普通的摄像机相比较, 主要的区别不在于使用方法和外形外观方面, 而是在扫描方式上。普通的摄像机所使用的扫描方式, 得到的画面模糊, 而且色彩不鲜明, 而高清摄像机拥有全新的扫描方式, 得到的画面更加的清晰, 同时色彩更加的明亮, 这就降低了电视作品后期制作的难度。 高清摄像机与普通的摄像机相比较, 前者的数模转换的质量较高, 使得画面的分辨率更高。另外高清摄像机的使用方法与普通的摄像机几乎是相同的,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操作者的使用难度。

1.2图像处理功能的变化

所谓的高清摄像机, 就是所拍摄得到的画面更加的清晰, 同时画面的质量与普通摄像机拍摄的相比更高。但是除了在拍摄画面上的进步, 高清摄像机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 那就是高清摄像机在拍摄工作完成之后, 还能够运用画面二次处理技术, 对画面模糊、质量较低的画面进行再度处理, 使画面的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高清摄像机在进行电视作品的拍摄过程中, 还可以进行图像色彩的调选工作, 以保证得到的画面色彩配比更加的符合审美效果。另外高清摄像机还具有多次回访拍摄画面的功能, 以便在拍摄过程中方便拍摄人员观看画面。

2高清技术在电视摄像中的具体应用

高清摄像机与普通的摄像机相比较, 不仅在画面质量上有很大的进步, 而且在使用功能方面, 高清摄像机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因此高清摄像机在电视作品的拍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接下来, 笔者将对高清技术在电视摄像中的具体应用做详细的阐述。

2.1曝光技术

作为一名合格的摄像师, 在进行拍摄工作的过程中, 首先应当考虑的就是拍摄中光线的问题, 因为这将直接影响拍摄所得画面的质量, 因此摄像师在进行拍摄时应当对拍摄目标周围的光线情况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先通过了解光线的情况, 再对曝光量、光圈和伽玛特性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便顺利完成拍摄工作。另外摄像师在进行拍摄的过程中, 应当准确把握每一个曝光点, 曝光点的选择将会直接影响拍摄画面的质量。如果摄像师选择的曝光点较大, 那么拍摄画面的亮度将会过大, 视觉效果将会比较刺眼。与此相反, 摄像师选择的曝光点较小, 那么得到的拍摄画面会模糊不清, 整体画面的视觉将会显得比较昏暗。总之, 摄像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拍摄条件, 选择合适的曝光量、曝光点等, 以保障拍摄画面的质量。

2.2照明技术

拍摄画面的质量除了受到曝光技术的影响, 还与照明技术的使用有一定的关系。拍摄画面所产生的视觉效果的好坏一部分来自于画面的层次感上, 而直接影响画面层次效果的因素则是拍摄的清晰度。拍摄画面的清晰度一般情况下会受到拍摄目标明暗对比的影响, 明暗差距越大, 画面的清晰度将会越高, 得到画面的质量也就越高, 观众的视觉效果就会越好。如果画面的层次感差, 这时就需要运用高清拍摄的照明技术来弥补明暗的差距。另外, 摄像师在进行拍摄过程中应当注意光线的亮度。光线亮度的选择将会直接影响画面的效果。因此, 摄像师在进行高清拍摄的过程中应当准确把握光线的强度, 注意观察拍摄物体周围的光线实际情况, 再结合自身的拍摄经验, 选择合适的光线强度, 力求保证拍摄画面的整体效果。

2.3画面构图技术

一般情况下, 标清电视的拍摄画面的比例是4 ︰ 3, 而高清是16 ︰ 9, 这是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 而两者的画面构图基本上是相同的。由于科技技术的发展, 让高清拍摄画面转换成高清播放画面成为了现实。近几年来, 高清拍摄画面转换成高清播放画面一般会使用信箱模式进行转化, 即在转换成功后电视画面中上下有黑边的出现, 但是所有的高清拍摄内容都在播放画面中, 这是一种常用的转换模式, 同时这种转换模式得到的视觉效果使观众更加容易接受。

2.4聚焦技术

高清拍摄独具的优势就是拍摄画面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这就使得拍摄时景物的深度显得较小, 同时水平视角显得较大, 这就导致了高清摄像师在拍摄过程中寻找最佳焦点时有一定的难度, 一般情况下摄像师会充分利用静态镜头以及标准监视器来寻找合适的焦点。除此之外, 摄像师通常情况下会在找到最佳的焦点后才会继续拍摄工作, 保证后续拍摄过程中画面焦点的稳定, 以保障拍摄画面的清晰度。聚焦技术的正确运用对拍摄画面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摄像师应当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 切实提高自身的高清拍摄聚焦技术。

3结论

综上所述, 高清的拍摄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切实保障了拍摄画面的质量。高清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我国电视作品拍摄工作的进步, 为我国电视事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此, 应当加强对高清拍摄技术的投资力度, 切实保障高清拍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清技术增加了拍摄画面的清晰度、准确度, 提高了画面的视觉效果, 满足了观众的视觉享受, 切实提高了电视拍摄的画面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鸿宝.电视摄像中高清技术的运用[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22) :167.

[2]王汀.高清技术在电视摄像中的运用[J].新闻窗, 2015 (2) :82.

[3]林兆海.试论高清技术在电视摄像中的应用[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6) :104-105.

8.摄像技术教学大纲 篇八

关键词:影视摄像技术;混合;考试系统;APP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3-0090-04

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纸化考试的推广,考试系统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的考核手段,不光是在一些大型的国家级的考试中得到应用,在一些实际的教学考试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渐成为了当下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影视摄像技术》课程是摄影摄像类专业的一本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操作性结合紧密的课程,在整个专业的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本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操作性,加上个别学校设备条件的限制、专业教师的缺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不管是国家级的考试还是平时的考试,由于课程的性质,考试都会分为理论和操作两部分。这使考试会消耗大量的时间,组织和管理考试的工作也变得十分繁重。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从《影视摄像技术》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这种理论与操作结合紧密的课程,设计开发了一款不但适合于正式考试,而且还可以进行平时模拟训练的考试系统。从真正意义上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教师及考试组织的负担。在这种混合考试系统的设计中还有手机APP推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一、混合考试系统的设计原则

混合考试系统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主要的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教师、考务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生。高效智能化的服务是我们的宗旨。本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满足以下设计原则。

1.智能化原则

《影视摄像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操作性结合紧密的课程,本系统题库中分正式考试和平时模拟考试。题库类型分为理论和操作两部分。在模拟考试中又有本章节的练习和最终的综合练习。学生在上完每节课后可以登录到本系统进行章节性学习,最后复习阶段可以做综合性练习题。在操作部分上,采用的是Flash交互式动态的设计,学生可以模拟实战训练。每次练习完会有保存记录,供以后学习查看。还有手机APP推送,学生可以用手机下载或扫二维码获取模拟考试训练中的题,在手机上进行练习。

2.准确、及时性原则

本系统准确、及时性原则体现在学生模拟练习结束后,对于选择填空题系统将自动进行评阅,并会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解释。解答题也会给出标准的答案,供学生查看和理解。在操作部分,在每次操作出现三次以上系统会自动弹出正确的操作,在整个操作结束后,系统会最终累计出本次操作项目中的一些信息,如本次操作一次操作正确的有哪几项,两次操作正确的是哪几项,三次操作正确的是哪几项,经过系统提示改正的是哪几项。这样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错误,方便他们高效快捷地理解和掌握。

3.高效管理性原则

本系统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解决教师、学生以及考试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学生在模拟考试训练中,每次可以保存自己模拟考试的结果,在下次登录的时候可以查看以前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做一个参考。教师可以在系统中查看本班学生每次模拟考试的成绩,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以后上课更加有针对性。考试组织者将不再为每次考试安排、出卷等工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不但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还提升了考试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4.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是指系统保证可持续增长,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考试系统的功能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本系统中涉及每章节的练习,在系统的设计上我们要留足够的升级和扩充的余地。教材内容、教学方式都在不断更新变化着,使用的对象也在不断变化着,所以对考试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在初始的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持续性。

二、混合考试系统需求分析

在需求分析阶段,可采用 UML 用例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业务活动图等对系统进行需求建模分析。本文采用的是业务流程图对考试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影视摄像技术》考试系统的业务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流程:第一,教师先设计理论知识方面的题目,生成试卷,设置考试时间、各题分值。第二,教师和技术人员一起设计并制作操作题部分,最后导入这两部分试题。第三,系统生成样卷;教师和技术人员查看后,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或删除。第四,正式考试前,考务人员将考试时间、考生信息确定下来,将信息上传。第五,管理员管理学生、教师、技术人员、考务人员的信息,可对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设置不同的权限管理。第六,学生科进行模拟训练,参加正式考试和查询考试成绩。根据上述业务概述,得出如图1所示《影视摄像技术》混合考试系统业务流程。

三、混合考试系统的整体框架与功能模块设计

此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像《影视摄像技术》这种理论性与实践操作性紧密结合的课程,利用这个系统不但为学校组织考试提供了一种有效便捷的管理方式,提高了考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减轻了考务管理人员的负担,学生除了可以在正式考试的时候使用,也可以应用系统中的模拟考试题作为平时训练,这样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更加详细地对系统的设计进行论述,这里采用功能结构模块图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设计。该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主要是供学生登录使用的,主要是进行模拟训练、正式考试、修改密码以及对成绩的查询。在新生入学后教师会给系统管理员交一份本班同学的基本信息表,管理员将这些信息上传系统,利用学号的唯一性作为学生登录账号,对学生进行登录权限设置,密码设置为通用密码,学生在第一次登录时先将自己的密码进行更改。后台是供体系管理员、教师、考务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的界面,主要的功能模块有考试管理、成绩管理、试卷管理、题库管理、系统管理、APP推送和辅助管理。这里给出了它的功能模块图,如图2所示。在每个大的模块下面还有一些小的模块,下面会一一进行简单的介绍。

1.考试管理

考试管理模块主要是在进行正式考试的时候供考务人员使用的。在考试前录入此次考试监考人员的信息,然后将允许录入参加考试的学生信息,然后根据学校安排的考试时间在系统上进行考试时间的设置,在考试的时候监考人员先进行身份验证,验证成功登录后,在总机上查看每台机子的运行情况,待考生登录后,查看考生的到位情况,考试开始时发布考试指令,开始期间对考生进行在线的监控,考试结束后发布结束考试指令,将考生计算机屏幕锁定,系统自动收卷,监考教师最终将所有考生试卷备份,上传数据库中,便于系统发生意外导致有些学生试卷提交失败备用。监考教师的结构流程如图3所示。

2.成绩管理

在这里成绩管理模块中涉及的用户有教师和管理员,一般的最终考试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所占分数比例是由教师决定的,在学生考完试后,系统中会有学生的考试成绩,这部分成绩包括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教师将这部分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按比例统计好,形成最终的成绩,然后录入系统,并将成绩备份。这样学生在前台进行成绩查询时,看到的成绩会有平时成绩、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最终的成绩这4部分。后台成绩查询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权限查看学生在模拟考试中的成绩以及操作记录,可以将它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3.试卷管理

这部分主要包括试卷浏览、试卷审核、试卷批阅和试卷分析。试卷浏览是由教师来查看的,主要是在试卷形成电子版后,教师查看最终的效果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或删除。试卷的审核是由考务人员来查看的,是对试卷的可行性进行审核,这主要针对的是应用于正式考试时使用的试卷。试卷批阅是教师的工作,是指一些简答、论述以及分析等这类系统没法给出准确判断的题,将由教师进行批阅。试卷分析是在考试结束、学生的分数已经统计出来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而制定的一份成绩分析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加清晰明了地去了解学生的成绩情况。

4.题库管理

题库管理在大的方面包括模拟考试题库和正式考试题库。然后在它们里面还包括了理论知识题和操作知识题。理论知识主要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的题目,包括选择、填空、解答和分析等。在操作题方面主要是由教师和技术人员配合来完成的,因为这里涉及了有关计算机方面比较专业的知识,比如Flash交互、一些代码的使用等,有些非专业的教师在计算机方面还达不到比较高的水平,在设计的过程中有的地方需要技术人员的帮助,在试题后期的处理中,根据具体的情况,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如有些教师根本不会对试题进行电子化,这还需要技术人员的帮助;有的教师就直接能将一些操作题设计好,这就不需要技术人员的协助。为了保证每次试题的完整、准确性,在操作题设计完成后还要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才会发布。这部分的主要流程如图4所示。

5.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面向的对象是管理员,主要的工作就是对该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包括用户管理、数据库备份、数据库还原。用户的管理主要是对登录该系统的用户进行管理,这里涉及主要的人群是学生、教师、考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主要对这些人群的信息进行保护并且还可以增、删、改、查等。数据库备份主要是为了防止系统发生意外造成文件丢失,还有就是设置数据库备份工作可以方便以后学生对成绩的查看。数据库还原就是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进行系统的还原。

6.APP推送

设置这个模块主要是因为现当代智能手机在学生中间已经变得普遍化了,而学校真正有笔记本电脑的还不是很多,学生不可能每次进行练习时都去机房,学校机房电脑的供应量也不会太多,有时去了还要等,这样不但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造成了一些不方便。有了APP的推送,学生可以通过下载或者扫二维码的方式获得模拟考试中的题目,可以在手机上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方便快捷地进行学习。当然手机APP也存在着它的局限性,目前智能手机还不能进行Flash的交互操作,学生利用手机所进行的练习大都是理论方面的题目,对于操作方面的练习还是要用电脑进行。

7.辅助管理

辅导管理主要是进行一些辅助性的管理,包括系统指导和关于我们。设置该模块的主要目的一是帮助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会有一定困难的教师、教务人员等非专业的人群,系统指导中会提供一些后台人员使用说明和基本的流程图;二是教师、考务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在使用本系统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可以通过在线留言的方式和我们联系,或者是系统出现了一些我们没有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反馈给我们,以确保系统有效快捷地运行。

四、考试系统关键技术的应用

本系统采用ASP技术作为开发工具,使用SQL作为数据库,运用VBScript、JavaScript脚本实现语言,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设计。本系统是以提高学校考务工作效率、减轻教师工作、方便学生学习为服务导向而设计的。以客观题阅卷评分为例来说明本系统中一些关键技术的实现过程。在客观题评分过程中,在考试点击下一题的按钮后,系统会自动将对应的题目答案与存储于数据库中的试题答案字段进行对比。客观题的答案均是唯一的,在系统实现上也比较方便,直接用Equal( )函数便可实现,若是单选题,这只需判断对应的控件是否选中就可对某题进行评分。

在考试系统编码实现后,需要对系统进行测试。在所有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对系统进行测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系统中使用黑盒和白盒的测试方法对系统进行测试。通过设计合理的测试用例,对考试系统的用户登录、成绩信息添加、成绩单信息的显示及修改、添加和删除试卷等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考试系统各个功能模块运行正常,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五、结束语

该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为开设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课程考试与平时练习来使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考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为由于资金原因,不能充分为学生提供操作设备的学校的学生提供很好的模拟训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捷;为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提供了帮助。

本系统已经在开设《影视摄像技术》课程的某高校进行了试用,虽然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整体效果比较良好。今后我们还将会推广到其他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课程考试和平时练习中去。希望本系统的开发能为那些资金条件受到限制的学校的学生、教师以及工作人员等带来一些实质性的改变,也为后续设计和开发此类型系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楚.影视摄像技术实训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2]郭文荣,高宗余,于丽杰.大学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网络,2014(18):59-61.

[3]牛丽平,郭新志,宋强,杨继萍.UML面向对象设计与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71-76.

[4]张桂英.标准化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数据库建设[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z1):222-225.

[5]邹宏.基于Web的英语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5.

[6]刘洋.基于ASP.NET的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制作,2015(5):104.

9.摄像技术教学大纲 篇九

整理编辑:深圳中瀛鑫开发部时间:2012-7-26

高清监控摄像头指的是HD 1080P或者HD 720P的摄像头,而1080P的称为全高清。下面就具体说明高清监控摄像头与普通监控摄像头在监控时的区别。

光谱矫正能力差异

只有宽光谱的透射能力对于高清晰成像还远远不够,如果镜头的光谱矫正能力不足,反而将使部分波长的光不能准确的在摄像机靶面上成像,致使虚像的产生。这种技术是普通镜片通过镀膜无法实现的。

光谱透射能力不同

镜头的光谱透射能力也有助于画面清晰度的提高。宽频率光线的透射,将大大提高摄像机靶面的受光量。可增强画面的对比度和亮度,对画面的细节表现更丰富。

清晰度不同

镜头在成像面中心的分辨率是最高的,在边缘的画面相对差一些。普通镜头在中心分辨率可以基本满足清晰度的同时,边缘的清晰度会降低很多,总体清晰度可满足普通摄像机44万像素的要求。

百万像素镜头采用非球面镜片,可减低像差,在相对于普通镜头提高清晰度的同时做到了小型化的设计;通过特殊的光学设计技术,从图像中心到周边部分的画质实现高解像力、高对比度的画面,比传统镜头提高了大约2.5倍以上的解像力,即使是在图像剪切或放大功能时,依然能保证高画质。

所以,决定镜头清晰度的关键因素有三个:

1、镜片的研磨精度。镜片的研磨精度由研磨设备决定,目前国内镜头较国外镜头的差异就体现在这一点;

2、镜片材质和纯度。镜片的杂质越少,其产生的干扰光线越少,画面清晰度更高;

3、镜片的镀膜精度。对镀膜工艺的精确控制也是镜头清晰度的决定因素之一。现在高清监控摄像头开始逐渐普及,随着下一步网络带宽的升级和价格的降低,高清监控摄像头会成为大众消费电子。

10.摄像服务合同 篇十

婚礼庆典摄像服务具体约定如下:

一、服务项目及要求:

二、摄像流程及场景要求

流程;□新房□娘家□车队□迎亲□典礼□酒宴□团圆饭(注:现场执行,听从甲方指挥)。

三、交付时间

摄像成品的交付时间为年月日前。

四、乙方提供摄像服务中的拍摄时间为小时;

摄像机 摇臂 轨道车 切换台 投影机 升降机合计

人员及数量

设备要求

服务费

定金

备注

拍摄日期;

拍摄起始时间及地点以甲方通知为准。

(注;摄影师工作时间一般为6小时,拍摄起始时间在早晨6时30分以前的甲

方负责交通费)。

五、其他约定

(一)甲方应提前天书面、电话、短信告知乙方:拍摄服务的起始时间、地点;

(二)如甲方对拍摄无特殊要求的,以当地婚俗及摄影师自主工作为准;有特殊要求的,甲方应提供书面文字通知乙方或指定专人指挥拍摄,另签补充协议;

(三)甲方要求延长工作时间的,每延长1小时加付该项服务费的20%或双方协商确定;

(四)后期制作要求;

(五)甲方超过约定日期3个月未领取摄制成品的,乙方不负保管责任,但应作妥善处理;

(六)甲方领取摄制成品后,应尽快审片,发现问题应在五日内通知乙方,否则造成损失乙方不予赔偿;

(七)。

六、违约责任

(一)摄像师不能在约定的时间提供摄像服务的,甲方可以单方面解除本项目约定,并要求乙方退还该项目定金的双倍;

(二)摄像师如遇机器故障,应立即通知甲方暂缓仪式进行,并调换备机,备机调拨时间超过30分钟该机服务费免收;若甲方拒绝等候,则乙方只退还该项服务费用,不承担其它责任;

(三)乙方摄像师受场地限制或受其他摄影师干扰,无法达到预期工作目标时,乙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四)乙方在处理加工拍摄影像时,造成影像全部损毁,则由乙方负责退还该项目全部服务费,并向甲方支付倍于服务费的赔偿金,(含精神损失费);如影像部分损毁,乙方应退还该项目全部服务费,并视缺失影像的数量,参照影像全部损毁的赔付标准按比例协商赔偿。

(注:甲方如对赔偿金额有较高的要求,应与乙方另行签署保值赔偿协议)。

甲方(签字):乙方(盖章):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11.摄像技术教学大纲 篇十一

关键词:电视新闻摄像;拍摄原则;个性化;想象力;稳定性;无剪辑拍摄意识

电视摄像记者作为电视现场的第一亲历者和记录者,要把现实对象的形态、体积、质感、神韵、情绪、动作、语言及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转化为直观可感的具像符号,通过对事物外在表征和内在意蕴的独特表现,把观众带进特定的新闻现场。因此,电视新闻摄像在电视新闻制作与传播的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与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无论业界还是学界,对于电视摄像,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轻视或忽略,这大大影响了电视摄像水平的提升,也进一步制约了电视新闻质量的提高。因此,重新认识电视摄像在电视新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电视摄像记者的主观能动性,把好电视摄像的质量关,对提升电视新闻质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电视新闻摄像技术、技巧与电视新闻制作之间的关系探讨。

一、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技术与技巧

电视新闻通过图像和各个图像连续衔接表达内容。电视新闻摄像人员以敏捷的判断力及熟练的摄像技巧去捕捉被摄对象最富有本质特点的情节、细节以及精彩生动的画面,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件中发现事物的精细点,应用图像的容量和图像的选择,去创造声画并茂的电视画面。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摄像人员应该懂得如何应用光线、影调、线条、形状等形式元素为节目主题内容服务,挖掘别人想用但还没有用过的角度,利用多角度、多景别拍摄,给后期编辑制作留下足够的编辑空间。

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学问。好的电视新闻画面离不开电视摄像记者对于稳、移和构图等几个要素的把握与处理。

稳,是指拍出的画面平稳适度,推、拉、摇、移、跟、进、退都要稳。推镜头是将某一个主体从环境中分离出来;拉镜头则是把某一主体放到一个环境中。推拉镜头的效果是强烈的,是用两种不同的方式突出环境中的主体,起幅与落幅应果断、干净利落,并有适当的长度,在推进的过程中始终注意保持主体在结构中的中心位置,推拉速度要与画面内的情节一致。任何镜头都要以稳定画面开始并在稳定画面中停机,这是从镜头组接和人们心理要求角度谈的。镜头摇摇晃晃、无规律地摆动等,会令人心烦意乱甚至产生厌恶感,对新闻片、专题片来说尤其如此。当利用摇镜头摄像时,要尽量缓慢移动且要保持水平移动。如拍摄文成珊溪水库坝区全貌,既可以居高正面俯摄,也可以侧面俯摄,但无论是“摇”、还是“推拉”镜头,都要尽量缓慢移动以保证画面稳,否则会出现跳跃式的突变,使观众产生厌烦感。

移,是指移动机位和变换镜头,是摄像重点需要掌握的部分之一。移动画面通过内容的不断变化,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弥补定点拍摄的不足,形成多样化的视点,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等复杂场景方面,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对复杂空间表现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

构图,是指摄像把物体在画面结构取景范围内进行艺术真实、合情合理的安排和组合,使其成为一种令人感到美妙的形态。电视的画面构图有着自己特有的规律和原理,画面结构要简单明了,坚持一个画面反映一个典型事件的发展过程,不可出现多中心、多主题。画面的立意要明确,突出主题,主体的安排一定要在视角中心位置上并占据一定的面积比例。

二、摄像个性化行为特征与想象力对电视画面的影响

一部好的电视新闻片作品,不仅与编导、剪辑、录音合成等环节有关,而且摄像人员的个性化行为与想象力在电视片制作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构思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方式,电视摄像也不例外。但是,在电视摄像过程中往往只顾稿本内容而忽视了摄像人员的丰富想象力,结果由于有限的固定镜头而限制了摄录操作的灵活性,最后可能为编辑带来困难。

想象和虚构不是一回事。想象的内容主要来自生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设计镜头、美化画面、丰富画面语言。发挥想象力在摄像过程中甚为重要,它使摄录人员能准确地选择艺术形象。想象的作用还在于通过摄录的电视画面,形象而有力地吸引观众并使之产生共鸣。在发挥想象力时,必须注意空间感、立体感、质感,充分运用透视、光线、线条、色调和镜头组接等手法和技巧,从而既保证稿本的科学性,又增强画面表现的艺术性。虽然被摄物体是客观发生的,但摄像师本身用自己视角来操作机器记录下客观事件,因此,摄像师无论带着怎样的“客观”来拍摄事物,但画面里表现对象的景别、位置、近远以及推拉摇移和色彩造型等都是由有人的因素来决定的。电视新闻片、专题片作品成功与否和摄像人员的丰富想象力紧密相关。丰富的想象力主要来自摄像人员的日常观察,深入的理论学习。

三、运用“无剪辑拍摄”意识,提高摄像水平

“无剪辑拍摄”源于电视新闻拍摄,是一种高效的新闻拍摄方法。在电视新闻拍摄中的“无剪辑拍摄”意识,是指摄像记者要具有蒙太奇思维的能力,要了解报道的总体构思。在这基础上,再对拍摄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拍摄。记者的无剪辑拍摄意识,也可以帮助他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内涵,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对于提高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效率,对于提高报道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视新闻拍摄中要具有“无剪辑拍摄”意识,关键是做好拍摄前的准备工作和拍摄时的镜头处理。

摄像记者在拍摄前要明确拍摄的主题,根据主题确定拍摄的画面,并根据实际拍摄的需要,在允許的情况下适当调整活动的进程与顺序。对于一些非突发性的新闻报道在拍摄前一定要进行比较详细的策划,这包括对新闻事件的了解、新闻事件背景资料的查阅、新闻事件中的有关人物进行采访等;对于突发性的电视新闻报道,也要在新闻现场迅速了解新闻事件、确立新闻主题和拍摄重点,如果事件允许,最好能列出简单的拍摄提纲和采访内容,尽量避免因盲目拍摄而形成大量废镜头或无用的素材。

“无剪辑拍摄”意识,体现了摄像记者的综合制作水平和作为电视摄像人员的总体素质。

首先,“无剪辑拍摄”要求摄像记者具备熟练的摄像技巧。摄像记者必须熟练掌握摄像机的构成原理和应用技术,懂得构图原理,使拍摄出来的画面构图合理,画面生动,色彩饱满。其次,具备新闻敏感性、判断力和节目的策划能力。当面对新闻事件的发生时,摄像记者能敏锐地捕捉到新闻事件中有价值的信息,对新闻事件有预见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能掌握整个节目的拍摄思想和基本框架。再次,要具有编辑的基本素质。摄像记者要懂得电视编辑选取素材的标准,遵循电视镜头组接的原则,并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编辑的基本原则,要始终带着编辑的意识去拍摄,用编辑的眼光选择镜头画面。

参考文献

[1]彭菊华。新闻学原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

[2]胡立德。新闻摄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401-411.

[3]叶子,高克明。电视新闻探索录[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210-214.

12.浅谈新闻摄像的技术与技巧 篇十二

一、新闻摄像的特点

新闻摄像是通过视频图像的形象报道新闻的。它有两重属性:

1新闻性。新闻摄像属于新闻采访范畴, 它必须遵循新闻工作的一些基本原则, 如真实性, 即时性。这是新闻摄像的首要特点, 尤其是现场直播能够使观众产生最为强烈的现场体验, 而且这种“即时性”是以视听并举的方式体现的。

2、形象性。新闻摄像是现场的形象报道, 它必须遵循造型艺术的规律, 以一种“时空并举”的传播形式作用于观众视听感官, 使新闻的即时性更加具有艺术魅力和新闻效应。

新闻摄像和艺术摄影有共性又有区别。新闻摄像和艺术摄影都必须遵循造型艺术的规律, 这是它们的共性。但新闻摄像是事件发生的现场纪实, 是以现场的真情实感来反映事实, 必须严格地遵守新闻的各项原则;而艺术摄影是通过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形象塑造来反映现实的, 容许作者在拍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 这是二者之间的差异。新闻摄像必须严格处理好新闻性和形象性二者的关系, 否则就会变质。

二、摄像记者的形象观察和形象判断

新闻摄像是通过形象报道新闻的, 作为一名摄像记者, 形象判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摄像记者同文字记者、艺术摄影工作者等不一样, 文字记者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和采访以后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写稿。艺术摄影工作者可以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以后, 经过艺术构思来进行创作, 在拍摄过程中允许组织加工。而摄像记者与文字记者不同, 他必须在现场当机立断, 不失时机地抓住能够体现报道主题思想的重要情节和关键瞬间拍摄, 来不得半点犹豫。瞬间的消失即永远的消失, 错过了时机就再也回不来了, 留下的只能是永远的遗憾。所以人们称新闻摄像是“瞬间艺术”, 这也是新闻摄像的魅力所在。

怎样培养新闻摄像记者和新闻摄影师的形象观察力和形象判断力呢?

一个摄像记者和摄影师的形象观察力和形象判断力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想水平、生活体验、艺术修养等因素。

思想水平的提高, 关键是要认真学习, 提高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要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习, 边学边用, 要认真学习党在每一时期的方针政策, 这关系到一个记者在一个时期对大局的认识。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时时关心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这些不是客套话, 这样认真做了会终身得益匪浅。

三、如何使自己拍摄的图像真实感人

要使我们拍摄的新闻图像真实感人, 必须抓住几个环节:

1、要多着眼于人, 通过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传达给观众, 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 这样的图像既生动, 又不会千篇一律。

2、要采用抓怕的手法, 切忌干涉被拍对象, 作为记者要锻炼抓拍本领, 尽量做到眼到手到, 当眼见典型瞬间出现时就能立即拍摄, 俗话说“熟能生巧”, 多锻炼不难做到。

3、在表现形式上要大胆创新, 给人以新意。要在构图和画面上下功夫, 能够表现出鲜明的主题思想, 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上一篇:大学组织部长申请书下一篇:清理牛皮癣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