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2024-07-26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精选7篇)

1.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篇一

http:///

银都财富: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趋势解析

基于当前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推断出国内财富管理行业未来可能出现的新趋势: 财富管理机构运营更加规范化

目前,各监管机构强调风险管理,对于各类投资产品从设立到运营、销售以及信息披露等环节均有更高的要求。受监管趋势影响,未来财富管理机构在产品管理、销售、客户管理方面都需要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随着行业规范化发展,国内财富管理机构也将重新洗牌,机构优胜劣汰的速度或将加快。

监管制度的严苛,从业人员无证、机构实力较弱、牌照不齐的财富管理机构将会受到巨大冲击甚至会被市场淘汰。而实力较强、牌照齐全、规范运营的财富管理机构则迎来更多发展空间。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业务协同发展

由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而又缺乏某些细分领域的特色产品,这导致财富管理机构仅靠外部产品很难有效满足客户需求。此外,外部产品的高额费用变相削弱客户投资产品的盈利能力,这都导致财富管理机构仅靠外部产品很难服务好客户。

为了解决这些痛点,国内规模较大的财富管理机构开始采取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混合的业务模式,将服务者角色和产品供应者角色相结合。该模式能够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产品、降低资产组合的整体成本、提升不同部门间的协同效应。

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财富管理机构积极向资产管理产业链上游拓展,推动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业务协同发展,完善自身产品线以更好地服务客户。产品日渐多元化

http:///

首先,是投资标的从单一到多元。目前,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所涉及的产品覆盖面较广。从资产大类来看,权益类、固收类、衍生品类均有涉及,投资标的呈现越来越多元化的特征。

其次,产品风险属性从单一到多元。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所涉及的产品既有高收益高、风险的浮动收益类产品,也有低收益、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此外,还衍生出了许多风险收益特征不对称的内嵌期权产品,整体呈现产品风险属性多样化特征。

再次,投资地域从单一到多元。过去,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所涉及的产品标的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近年来,海外市场已经成为财富管理行业资产配置的重点考虑对象。美国、香港、欧洲等越来越多的海外市场都已经纳入财富管理行业的资产配置范围。预计今后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的投资地域将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将被纳入资产配置的范畴。收益更加灵活多样

过去一段时间,非标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固定收益产品,固收及类固收产品也一度占据了财富管理行业的较大份额。但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下台阶、市场利率化接近尾声,固收及类固收产品的整体收益率已经进入长期下行通道,并伴随风险的不断增大。

展望未来,固收及类固收产品这类在市场利率化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已经很难重复过去的辉煌。今后,财富管理行业产品端将从固定收益向浮动收益产品倾斜。而权益类产品又是浮动收益产品的重中之重。财富传承将会迎来新机遇

伴随财富积累和下一代的成长,目前,国内财富管理行业的客户尤其是高净值客户的关注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他们已经将更多的眼光转向了如何进行更好的财富传承。当前,我国财富管理行业中关于财富传承相关业务的开展还处于初期阶段,我们预计它未来有望成为行业的一片蓝海。金融科技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http:///

智能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财富管理行业也不例外。FinTech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渗透,使得金融服务的边界迅速延展,服务长尾客户已经成为可能。展望未来,智能化、一站式以及服务长尾将成为未来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预计到2020年,中国智能投顾市场的资产管理规模约能达到5.22万亿元。

财富管理行业根据平台智能化程度可分为五种模式:被动型投资理财平台、主动型理财资讯平台、个人财务账户管理平台、互联网理财顾问平台和自助化财富管理平台。目前,各类平台在智能化、产品丰富度、基础账户卡位等方面具备不同特点。

预计今后将有更多的财富管理机构开展智能投顾业务,并将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客户需求发展适合自己的智能化平台。

文章来源:快车财富

2.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篇二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 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些年来, 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 畜牧业发展势头加快, 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 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 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 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 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我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地方的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 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 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 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 占世界存栏总数的18.72%, 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亿只, 占世界存栏总数的25.14%, 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 占世界存栏总数的9.2%, 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 845万t, 禽蛋 (不含鸡蛋) 843.6万t, 鸡蛋3 578.6万t, 奶类3 785万t, 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 禽蛋产量占80%, 鸡蛋产量占40%, 奶类产量占5%。到目前为止, 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 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近年来, 我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面临着严峻形势, 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更需要大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 来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把畜牧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 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 通过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 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

2. 我国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1) 养殖技术亟待普及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 小规模生产, 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 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这种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 尤其在思想认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

(2) 环境污染严重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尿如果处理不好, 则直接造成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今无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家庭散户养殖, 对畜禽的粪尿处理还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 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量地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 造成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 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发生。解决的方法一般为水冲或用来生产沼气。采用水冲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污水, 如将这些污水分离则可达到利用效果;如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 则会对地表水造成污染。另外, 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等有害气体, 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则会危害人们的健康, 加剧空气污染, 引起温室效应。

(3) 饲料资源短缺长期以来,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 但增幅不大。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 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我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 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大幅上升, 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总量的1/3, 这就存在着人畜争粮的问题, 这种饲粮短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 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 缩短动物饲养周期, 促进动物产品产量增长的同时, 养殖户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 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 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5) 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 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 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 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 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此外, 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 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3. 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1) 提高农户对养殖业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地大量散户养殖户占相当大比重的前提下, 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用好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 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不同层面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 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班。另一方面要转变养殖户的观念, 只有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 引导他们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 才能实现整个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

(2) 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根据各地畜牧业的发展状况, 建设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养殖场, 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认真执行, 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 支持规模和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建立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规模化养殖场, 这样才能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的合理利用。加快优势畜产品的区域布局, 着重利用各地的有利畜养资源, 发展有竞争力的畜产品品牌, 实现产量规模化、效益化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3) 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水平, 就需要建立健全我国农副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 搞好各类标准化示范养殖区和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从源头上实现畜养水平的提高, 使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 具有竞争力。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产品加工、检测等各个环节入手, 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这是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 无论农产品还是畜产品, 只要有质量、有品牌, 就会有市场竞争力。

(4) 加强良种体系建设制定并推进牲畜群体遗传和畜牧品种改良计划, 充分利用我国畜禽繁育项目的科研成果, 重点扶持规模大、运行良好的种畜禽场的建设和改造, 造就一批龙头企业, 加快繁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快生产性能测定站、种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种畜禽场审批。建立健全种畜禽管理数据库, 开展优良种畜登记工作;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尽快发布省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 严格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口审批。同时加大畜禽良种的保护工作, 加大打击的执法力度。

3.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篇三

关键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畜牧业

中图分类号:S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82-2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畜牧业已经从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我国畜牧业在保障市场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建设的进程。

1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

以下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9.2%,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不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禽蛋产量占百分之八十,鸡蛋产量占百分之四十,奶类产量占百分之五。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2 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自然经济仍占居一定的主导地位。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这种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尤其在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大部分散户养殖户仍旧把农业养殖当作家庭收入的一个补充形式,加之这些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这也成为在农村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的一大障碍。

2.2 环境污染严重

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尿如果处理不好,则直接造成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今无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家庭散户养殖,对畜禽的粪尿处理还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同时这些大量放置的粪尿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发生。现有解决方法一般为水冲式和沼气利用。采用水冲式清粪则需要大量的处理污水,这些污水如能经过分离后排入农田的话可以达到利用效果,如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对地表水的污染也很严重。另外,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 等有害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会危害人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引起地球温室效应。但收集利用加工成沼气的话将实现再利用。

2.3 饲料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增幅不大。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加之我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大幅上升,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的1/3,则存在着人畜争粮的问题,这种饲粮短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

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动物产品产量的增长的同时,同于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2.5 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意识,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此外,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3 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3.1 提高农户对养殖业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地大量散户养殖户占相当大比重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用好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不同层面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班。另一方面要转变养殖户的观念,只有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整个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结构转变。

3.2 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

根据各在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建设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养殖场,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认真执行,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支持规模和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建立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规模化养殖场,这样才能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的合理利用。加快优势畜产品的区域布局,着重利用各地的有利畜养资源,发展有竞争力的畜产品品牌。实现产量规模化、效益化并具有市场竞争力。

3.3 标准化生产

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水平,就需要建立健全我国农副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搞好各类标准化示范养殖区和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从源头上实现畜养水平的提高,使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竞争力。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产品加工、检测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这也是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无论农产品还是畜产品,只要有质量、有品牌,就会提高市场竞争力。

3.4 加强良种体系建设

制定并推进牲畜群体遗传和畜牧品种改良计划,充分利用我国畜禽繁育项目的科研成果,重点扶持规模大、运行良好的种畜禽场的建设和改造,造就一批龙头企业,加快繁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快生产性能测定站、种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种畜禽场审批。建立健全种畜禽管理数据库,开展优良种畜登记工作;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尽快发布省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严格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口审批。同时加大畜禽良种的保护工作,加大打击的执法力度。

3.5 科学管理

大规模的养殖企业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我国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环节薄弱的弊病。畜牧养殖生产需要科学严谨规范的方法和态度,现代化的养殖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起一整套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疫病防控管理体系,是推进现代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现代化的畜禽养殖。

参考文献

[1]闫港.浅析我国可持续畜牧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承德学院学报,2005,(03).

[2]韩光明.民族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06).

[3]剡根强.对当前兵团畜牧业发展的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2005,(03).

4.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篇四

8.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9.我国绵羊业的发展现状 10.我国养兔业的发展现状 11.我国特种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12.我国水禽业的发展现状 13.我国养马业的发展现状 14.我国养蜂业的发展现状

15.我国特种经济禽类的发展现状 16.我国宠物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17.我国草业发展现状

18.我国家禽地方品种的利用及保存现状19.我国家畜地方品种的利用及保存现状20.我国猪地方品种的利用及保存现状 21.我国牛地方品种的利用及保存现状 22.我国羊地方品种的利用及保存现状 23.国外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24.国外养猪业的发展现状 25.国外养禽业的发展现状 26.国外养牛业的发展现状 27.国外养羊业的发展现状 28.农村健康养殖模式

29.农村小区养殖的关键问题 30.塑料大棚养殖技术

31.我国养殖业的疫病防治问题 32.我国养猪业的疫病防治问题 33.我国养牛业的疫病防治问题 34.我国养鸡业的疫病防治问题 35.我国养羊业的疫病防治问题 36.畜产品 37.猪产品 38.禽产品 39.牛产品 40.羊产品

41.肉鸡的屠宰工艺流程 42.猪的屠宰工艺流程 43.牛羊的屠宰工艺流程 44.目前我国著名的养猪企业 45.目前我国著名的养鸡企业

46.目前我国著名的养牛企业 47.目前我国著名的养羊企业 48.目前我国著名的饲料企业 49.我国饲料工业现状 50.我国猪用饲料工业现状 51.我国禽用饲料工业现状 52.我国牛用饲料工业现状 53.我国羊用饲料工业现状

54.我国家畜繁殖新技术的应用现状 55.当前我国畜牧业中推广应用的新技术 56.当前我国养猪业中推广的新技术 57.当前我国养禽业中推广的新技术 58.当前我国养牛业中推广的新技术 59.当前我国养羊业中推广的新技术 60.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61.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2.近年畜产品领域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 63.养殖场粪污处理新技术 64.畜产品质量控制

65.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66.畜禽疫病防治综合技术

67.国内近年推广的猪禽良种名录 68.国内近年推广的牛羊良种名录

69.国内近年推广的特种经济动物良种名录70.我国畜产品的贸易情况 71.工厂化养猪流程 72.畜牧场设计工艺流程 73.畜牧场节能降耗综合技术 74.畜产品营销体系的构建

75.动物福利观点对我国畜牧业的影响 76.国家有关畜牧业的有关文件和政策简介77.学校馆藏畜牧类期刊及近五年出版书籍78.畜牧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79.畜牧场对人的要求和管理

80.畜产品价格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 81.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82.甘肃省养猪业发展现状 83.甘肃省养禽业发展现状 84.甘肃省养牛业发展现状 85.甘肃省养羊业发展现状

5.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篇五

当前我国气象观测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何春燕

摘 要:文章对我国当前气象观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提出了新观点和新理论。关键词:气象观测;发展趋势;现状 1 气象观测的基本概念

传统的概念是指借助仪器和目力对气象要素进行的测量和判定。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和观测对象的扩充,气象观测已逐步发展为大气探测。《战略研究》对气象观测的概念予以了全新的解释:气象观测是对地球大气圈及其密切相关的水圈、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等的物理、化学、生物特征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并对获得的记录、数据进行整理的过程。气象观测是人们认识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手段,其观测数据和信息是开展气象预报、预测、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地球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气科学发展的前沿。2 当前气象观测的成绩与不足之处 2.1 成绩

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气象及其他相关部门先后建立了约4600多个各类气象台站,初步实施了大气观测、海洋观测和陆地观测,观测对象涉及大气、海洋、水文、冰雪、陆地、生态等多个方面。卫星和雷达观测具有世界水平。我国成功发射了4颗极轨气象卫星和3颗静止气象卫星,是世界上同时拥有双轨气象业务卫星的少本文来自中国月期刊网(http://),转载请注明来源,或到月期刊网进行查询。

数国家之一;沙尘暴监测网、自动气象站网、L波段探空雷达网、全球定位系统(GPS)探空站、飞机探测、风廓线仪和三维闪电定位仪等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了我国气象综合探测的现代化水平。2.2 不足的地方

我国现有气象观测站网布局还存在不足,基础研究、探测技术、探测仪器和装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离现代气象观测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些台站环境受到严重影响,被迫搬迁,破坏了观测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严重影响了观测资料的准确性、比较性、代表性。有些观测数据采集手段和信息传输设备落后,能够获取的数据在时空分辨率、观测精度、观测项目及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等方面尚不能满足系统监测与研究的需要。3 我国气象观测趋势展望

依靠科技进步,利用各种先进成熟的探测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门类较齐全、站网密度适宜、布局合理的地基、空基气象观测网。在未来系列卫星上合理搭载大气化学、大气物理结构等探测仪器;逐步构成极轨、静止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小卫星等天基对地气象观测体系,开展对天气、气候系统的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全天候、长期持续稳定的监测。实现对全球进行全天候的定量观测;对常规气象要素,大气化学成分及过程,气候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进行综合监测。

3.1天基观测系统

是由传感器在中层大气之上的以低轨(极轨)和高轨(静止)卫星为观本文来自中国月期刊网(http://),转载请注明来源,或到月期刊网进行查询。

测平台和与其相应的地面应用系统组成的天基遥感探测系统。卫星的遥感仪器向卫星探测的“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辐射测量精度以及全球、全天候、多波段观测”发展。3.2空基观测系统

传感器在地球表面以上、中层大气以下,并以飞机、漂浮气球及系留气球、火箭为观测平台的称空基遥感探测系统,以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大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为观测对象。根据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规范和常规高空观测规范要求,高空观测站网密度达到200km;加快国内商业航空器气象观测业务体系建设,开展航空器气象资料下传(AMDAR)的业务应用工作,开发气象火箭下投探空仪系统,建立火箭探测试验、开发和应用系统。3.3地基观测系统

地基气象观测是以地面为传感器设置平台,以整个大气圈和相关圈层为观测对象,采用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性观测系统,既是气象综合观测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气候系统观测的主要部分,是气象观测真实性检验和天基遥感探测校准的基础。地基观测系统可分为地面常规观测系统、地基高空观测系统、地基特种观测系统、地基移动观测系统。3.3.1地面常规观测系统

全部建成测量准确度高、运行可靠的自动气象观测站。主要建设内容是调整站网布局,完善“三站四网”,形成260个左右的国家气候观象台、2400个左右的国家气象观测站(其中一级站约900个,二级站含约1500个)、30000个左右区域天气观测站,构建国家气候监测网、国家天本文来自中国月期刊网(http://),转载请注明来源,或到月期刊网进行查询。

气观测网、国家专业气象观测网和区域天气观测网;逐步向多功能综合观测平台和多圈层观测系统转变;建设城市天气监测站网、高速公路监测网及气象资料空白区(沙漠、高原、深山、海洋、滩涂、冰川等)的无人自动气象站网,使地面常规观测系统中的基本地面天气站网密度不超过150 km,重点地区建成加密自动气象站网,站网密度达到10~15 km,形成布局合理、观测要素齐全、观测准确度高、时效性强,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系统。2010年前建成S波段和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为主的全国天气雷达网, 2020年建成包括双线偏振和相控阵在内的天气雷达网,开展雷达综合探测业务。积极推进激光雷达的业务化应用,发展微波辐射计和毫米波雷达。3.3.2地基高空观测系统

6.我国饮用水水质安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六

一.我国饮用水安全现状

根据2005年中国环境状况年报,国家环境监测网监测的7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32%和27%。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并且水污染已出现由支流向主干延伸、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由地表水向地下水渗透、由陆地向海域发展的趋势。2005年,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湖(库)2个,占7%;Ⅲ类水质的湖(库)6个,占21%;Ⅳ水质的湖(库)3个,占11%;Ⅴ类水质的湖(库)5个,占18%;劣Ⅴ类水质湖(库)12个,占43%。其中,太湖、滇池和巢湖水质均为劣Ⅴ类。滇池水的Ⅴ类水质占69%,劣Ⅴ类水质占31%。不少湖泊出现藻类爆发。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供水安全问题逐步显现, 并且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得非常突出。据国家统计, 全国 660 个建制城市均已有自来水设施, 大中型城市居民的自来水普及率达 99%以上, 小城市(30 万人口以下)居民的自来水普及率为 87%, 总供水能力约 2.4 亿 m3/日。近年来, 关于城市供水体现出 3 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缺水城市数量增多与缺水程度逐步加重并存。全国的建制城市中, 有 2/3 的城市存在缺水问题, 北京、天津、济南、大连等城市缺水形势越来越严峻;二是城市水污染、水环境问题突出, 城市水源地约 30%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氨氮、耗氧量等主要指标超标, 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城市水污染相当严重, 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深圳市等水污染表现尤为典型;三是兴建调水工程成为很多地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重要措施, 不仅北方地区修建了调水工程, 南方的很多城市也提出了兴建调水工程的构想和计划, 从一个侧面表明, 城市供水问题越来越复杂, 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二.发展趋势

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

我国异常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现状,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充分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解决。2006年2月通过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指出要切实解决七大突出的环境问题,其中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排在第一位,《决定》指出: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并明确把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三峡水库库区及上游,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及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太湖、滇池、巢湖作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把渤海等重点海域和河口地区作为海洋环保工作重点。严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到2010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60%。胡总书记在2006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

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重点流域“九五”、“十五”(2001~2005年)水污染防治计划,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将总量削减指标落实到排污单位,逐步完善排污许可证管理方式,并建设了一批重点治理工程项目。截至2005年底,列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的2130个项目中,已完成1378项,占项目总数的65%。“三河”、“三湖”流域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污水处理厂达416个,日处理能力2093万吨;流域内的5000多家重点污染企业,已有80%以上实现了达标排放。目前,流域水污染物大幅度削减,水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一些河段和湖体水质有明显的改善。三峡库区上游特大型城市重庆市制定了《重庆市碧水行动实施方案(2005~2010年)》[6],目标规定,长江干流水质要从2005年的Ⅲ类提升到2010年总体达到Ⅱ类;嘉陵江、乌江水质要从2005年总体达到Ⅲ类提升到2010年稳定达到Ⅲ类。为此,重庆市兴建了多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要从2005年的50%提升到2010年的75%。另外,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要。

7.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篇七

1 吉林省畜牧现有的饲养方式

1.1 散养的饲养方式

吉林省地大物博, 传统延续下来的家家户户都养殖牲畜, 从十几只猪鸭到三五十只的饲养, 大多都是散养。

1.2 散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2.1 饲养方式落后

养殖基础设施薄弱、养殖技术水平低、良种化程度低, 缺乏市场信息, 承担市场风险大, 严重阻碍了养殖业健康稳步发展。很多人为了减少饲养成本, 在利益的驱使下在垃圾场大批饲养垃圾猪。由于达不到大规模养殖的标准, 属于散养方式的一种, 无人管理, 流入市场危害极大。

1.2.2 食品安全性没有保障

散养被视为个人行为, 受到的约束小, 病死牲畜舍不得销毁, 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市场, 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1.2.3 肉品品质得不到保障

散养的畜禽有机会食入霉、腐败的食物, 饮入被粪便污染的水, 这些大大降低了畜禽肉品的品质。

1.2.4 不利于疫病的防控

在当前动物疫病污染面比较广、交叉带菌的情况下, 落后的饲养方式很容易导致疫病大面积爆发。

1.3 规模性的饲养方式

在吉林省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情况下, 大规模的饲养日益增多, 许多经济条件好些的散养户都转向了规模化养殖。

1.4 规模化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

1.4.1 养殖户的文化素质低

大多的养殖农民都没经过系统的畜牧养殖培训, 都是凭经验雇佣他人来饲养。在丹麦畜牧业发达的国家, 农场主都需要有一定的学历、实际经验, 然后由国家免费培训才能规模化饲养。

1.4.2 单一的规模化养殖增加饲养成本

降低饲养成本的最好方法是产供销一体化的模式, 而且可以很好的控制养殖周围的水源污染, 控制饲料添加等各个环节。

1.4.3 监督、检查不到位

在规模化饲养场, 什么时候打疫苗, 什么时候出栏都是由业主自己说了算, 无法控制药物半衰期 (在疫苗注射后15 d才能出栏) , 这些弊病都来自于监督、检查不到位的结果。

1.4.4 饲养污染严重

大多养殖场都没有销毁和污水处理设备, 饲养过程中对周围水质、土质、空气的污染很严重。

2 吉林省畜牧饲养的发展趋势

吉林省每年食用、外运猪344.6 154万头, 牛羊61.0 818万头, 禽类12 510.1 489万只, 其他 (犬、鹿等) 129.5 162万头只, 这么庞大的数字带动的经济利润是多么可观。

畜牧业养殖的集约化能有效地防控疫病、保证肉品品质、杜绝药物残留、提高食品安全、有效地提高生产率、减小环境污染。打破传统的养殖模式, 建立畜牧业生态工程与吉林省特色集约化养殖相结合, 是吉林省畜牧业饲养未来的总体发展趋势。

3 发展吉林省特色集约化养殖的具体措施

3.1 尽量采取集约化养殖

产供销为一体的集约化模式避免了二手贩子的倒手, 可由乡、县政府牵线与销售点直接挂钩, 减少二次污染的几率, 控制水源、饲料的合格率与来源, 保证上市肉品的品质。

3.2 利用现有的资源规划本地区的饲养发展模式

比如白山市八道江区为壮大农村经济, 避免市场风险, 将上甸子村的养牛户集中起来, 成立白山市庆丰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两年的生产实践, 合作社从最初的几户发展到现在的40多户, 年出栏肉牛1 500头, 盈利200万元。根据本地区原有的养殖, 统一规划、销售、政府参入, 降低饲养成本。

3.3 划分区域养殖

由于市场变幻莫测, 很多养殖户盲目养殖, 什么价高养什么, 这样会让市场的价格波动更大, 弄不好就赔钱。不只要地区划分区域养殖, 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 也要整体全局划分区域养殖, 统一调配稳定市场供需平衡。

3.4 与国际畜牧业靠拢

不断汲取外源信息, 掌握国际畜牧业发展趋势, 引进新的品种, 更新原有的种畜, 结合当地的情况融入新的创新饲养模式。比如广西马山县自创了“人畜分开、畜牧分区”的全新养殖方式, 统一饲养品种, 统一规划设计, 统一用料标准, 统一防疫用药, 统一无害化处理和统一产品销售。

3.5 环保饲养成为畜牧业饲养发展趋势

饲养污染已经严重威胁人体的生命安全, 某养鸡场附近的河道水色为深绿色, 鱼虾类灭绝, 水中N、P、K等元素超标, 一只鸡日排粪量约为0.1 kg, 基本没经过排污处理就排放出去, 污染水源, 水源连带污染土质、空气。因此, 吉林省在今后的畜牧业饲养发展上, 首要的任务是环保饲养, 避免饲养的重复污染。

上一篇:工程业务怎么跑下一篇:家长必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