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与班主任管理艺术包头会议

2024-08-07

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与班主任管理艺术包头会议(共12篇)

1.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与班主任管理艺术包头会议 篇一

中小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策略有感

XX年11月1日有幸能有机会参加工作室组织参加“深圳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策略论坛”,几天的培训中,能面对面坐在教育专家、教育大家的面前,聆听他们精彩的讲座、感受他们的风采、感悟他们的教育思想,每天虽然紧张劳累,但有很多收获和感悟。专家那些精彩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或许会渐渐淡去,但点燃的思考却留下深深的印记,或许会成为我职业成长过程中一笔财富。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谈不上总结,现从个人的悟性和视角,将这次学习培训的一些收获或者说感悟和工作室的各位老师做如下分享。

一、培训学习的价值——点燃思考,引发顿悟

教育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教师的职业成长过程中,很多时候,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大多是被动的,以我自己为例,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更多的是应付空洞的培训,为写教育教学论文搜集论点、论据。在工作室培训期间的耳濡目染,听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不知不觉中对教育理论学习和培训有了重新的认识。

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能让我们从本质上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教学,有助于教师认清、解释、解决教育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行为。教育培训,能认我们接触最新、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案例。“比低头做事更重要的是抬头看路”,“眼界决定境界”。

这次的深圳学习,专家们对于教学改革的解读,尤其是对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的理论视角,从本质上让我对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理念下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定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学设计等方面有种“原来如此”的感悟或者说顿悟。

总之,教育职业成长过程中,观念和态度的改变比技能的习得更有价值,学习培训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成为点燃思考,引发顿悟的火花。

二、收获点滴——共鸣,回味

回顾学习笔记,每位专家的教育教学观点和理念,印象深刻共鸣之处,点点滴滴,清晰闪亮。这些教育思想或者说理念足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之路上长时间指引并启迪我们不断思考、咀嚼、尝试……、上海师范大学谢利民教授:“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三维目标有效达成,教师教得精、活、实,学生学得乐、活;什么叫好课?——学生喜欢你的课;好课学生的外显特征——真正的参与是思维的参与;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活化”

2、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宾华老师,抽丝剥茧,从平常的教研问题引发深度思考,一位集理论深度与教育实践一体的朴实无华的教研专家:“从关注教学方式到关注,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与指挥者;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是要看学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单纯看教师做了些什么;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最大的是师生关系”

3、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赵才欣教授,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全新教育理论的高度,诠释课堂观,教材观,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分析了高效课堂策略:“美国大学生的调研表明:影响学生时间最长的依次是原理,思维,人际关系,审美——教学生的仅仅是知识吗?”

4、洋思中学刘金玉副校长,一位个性张扬的课程改革实践者“只有从学生的学开始,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后教——在课堂上先学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教师教:共性,规律性,典型性,容易忽视的问题;怎样使后教有效?教师的作用很关键——导教,导思维,导结论;训练必须围绕目标,题目最好于教材”

5、山东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杜郎口中学的魂:杜郎口中学自发课堂教学改革的历程;杜郎口中学六三三课堂教学模式精髓——“相信学生,让学生展示。”

6、东庐中学讲学稿的由来;“不是所有知识都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只有那些隐含了丰富思想的知识,才需要组织学生探索。探索的价值主要不是获得知识,而是感受基本思想,获得基本活动经验。”

三、学习金字塔——什么样的学习方式高效

对于高效课堂策略与有效教学策略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宾华老师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赵才欣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学习金字塔”,让我震动很大,并查阅整理了一些资料,确实可以看作是高效课堂策略与有效教学策略最佳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基础,至少它能解释很多关于高效课堂策略与有效教学策略的疑问。

学习金字塔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它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也有观点认为,实际上,目前网上流传的学习金字塔并没有真正被核实出自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某项研究,因为没有人能证明看到过这份研究报告,网上也无法搜到相关研究论文,因此学习金字塔的研究很有可能是误传。此外,金字塔上的数字也并非原本就有,很有可能是后人主观臆想加上去的。这个假说之所以如此令人信服并广为流传,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人们的常识。许多人及教育机构不断推广和尝试,然而却始终没有完整而严谨的实证研究推出,但这并不会影响到,学习金字塔对选择高效学习方法的重要指导作用。

四、学习没有结束——心动,行动、难受:知道了该怎么做,每上一节课会对照和反思自己的行为符不符合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策略,讲多了会难受,学生“动”不起来会难受,思考不出下一步该怎么做会难受……

2、尝试:没有尝试去做,有些东西停留在理性认识上,结果还是空的。听过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宾华老师关于规范教学设计的内容,参考着尝试着认认真真做了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思路清晰了。

3、反思:结合学校深化推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照参加此次培训学习的收获和感悟,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反思学案的设计和应用,反思ppt和板书的设计,反思课堂上的师生关系……

4、积累:积累问题,积累案例,积累经验。

2.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与班主任管理艺术包头会议 篇二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方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将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优化德育教育,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以及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一、做好基础铺垫, 培养鲜活认知

“举一反三”需要先知其一。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时也需如此。一方面学生只有在拥有一定的德育学习经历, 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在内容上、思想主旨和主要观念上都有一定社会基础的课程, 学生必须对《品德与社会》的内涵概念有鲜活、明确的认知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为了让《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效果更好, 我们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为大家奠定《品德与社会》课程基础, 让大家都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有一个鲜活生动的认知。首先, 社会各方 (包括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个体等) 都要对这一学科有明确认知, 了解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并明确这门课程教学形式。

二、采用灵活方式, 促进个性发展

学生的主体性决定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所有教学行为、教学活动都要以学习者为中心, 而且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都需要重视和满足学生主体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 确实有助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打破陈规僵局, 保持思维活跃

陈旧、滞后、照本宣科等没有新意的教学方式是教学者思想僵化的重要体现, 也严重影响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 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僵局, 用更多新颖独特的方式保持思维活跃和教学有效性。

四、善用“活教材”, 进行生活化教学

大家都知道《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课程, 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非常注重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全面推动课堂教学生活化进程有助于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 为此品德与社会课教师还需要从教材出发活用教材, 还要善用生活之中的各类“活教材”。

《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的主要策略包括:

第一, 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当学生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时, 会投入百倍的努力。作为教师需要把怎样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通过教材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来实现让课程内容巧妙、新颖、有趣、引人入胜的效果, 促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第二, 活用教材, 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分割。教材总是滞后的, 这是因为社会、科学与人的认识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着、发展着。在教学中要注重转变观念, 力求树立先进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并联系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生活中的现象, 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对陈旧的过时的内容要大胆舍去, 对那些充满新的时代气息的内容要尽最大努力补充。总之, 教材的使用与处理要灵活多样, 不拘一格, 并分清主次, 敢取敢舍。

第三, 开展活动化的教学, 使教学课堂充满活力。教学《生活中的快乐》、《去周边看看》、《男生和女生》等课程中都可以安排这样的活动。

总之,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关键就在于一个“活”字。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时不仅思想要鲜活、方式要灵活、内容要贴近生活, 还要时刻做到活学活用。

参考文献

[1]李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36)

[2]曹晓建.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贾傲雪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3 (4)

[3]刘超.谈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策略[OL].2013.5.28

3.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篇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123-01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创造。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想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多变导入,增添趣味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巧妙的教学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要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导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玩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导入教学,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形象而直观地展示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由生活情境导入教学,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学苏教版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下册课文《漂亮的礼品包装盒》为例,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拿出事先收集到的礼品包装盒,相互展示与交流,同时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展示的礼品包装盒。接下来,教师逐一展示自己预先准备好的大小不一的礼品包装盒,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礼品包装盒的欲望。在教学苏教版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上册课文《钉纽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唱儿歌《钉纽扣》引出课题,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然后创设问题情境,提问学生:“衣服上的纽扣脱落了怎么办?书包破了怎么办?”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钉纽扣,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教学,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优化活动,自主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习得技能,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还不够,还需要自己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自主探究。劳动与技术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好动、爱玩,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信任学生,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在观察、实验、探究、创作中获得发展,并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以上文提到的《漂亮的礼品包装盒》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自学的空间,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主动体验,提高自学能力。比如,在第二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自学内容:①这个手工制作可以分为几个步骤?②哪个部分制作起来比较困难?③是否可以自主设计礼品包装盒上的装饰物?学生依据自学提示和制作说明,运用材料制作礼品包装盒,在制作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学生在制作礼品包装盒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制作的难点,提出一些疑难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交流,基本上能够自主解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三、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学习需求、动手能力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时要实施分层教学,优化教学设计,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以教学苏教版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课文《纸工制作:房子相框》为例,教師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提出不同的制作要求。比如,展开想象,大胆尝试,设计与制作自己喜欢的相框。假如学生设计的相框不够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教材里的模型进行制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认知能力,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能够促使学生自由发挥,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比如,对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设计不同图案、不同形状的相框,并在制作相框的过程融入一些有创意的设计,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对于动手能力比较弱且缺乏耐心的学生,教师在进行个别指导时要适当降低要求,同时引导他们制作出简单的相框,当学生制作成功后,也能够获得成就感。

总之,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勤于动手,制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四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走近学生身边平等对话交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问,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作为教师要积极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教学方法,理解教学理念,建立新的小学数学教学观。

1,创设情境,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些直观形象具体有趣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积极主动到学习中。如在教学 “上下左右” 时,利用自身资源来教学,让学生说出教室上下有什么?小组合作说出你左面右面是谁?左手右手分别做什么?

2,培养好问,激发学生求知欲

思考和提问是所有能力中较重要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一个小学生甚至对一个教师或社会人来说是重要的生存能力。作为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跳出窠臼,要研究数学思想,分析数学方法,努力让学生去思考去应用去创造。问题是教学的心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敢于思考提问,以解决问题的形式来学习数学,在“教师引导-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中教学数学,培养他们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际操作,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有好动天性,可以把他们要理解的东西转化为实际操作,这样映像深刻兴趣更浓厚,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设计一些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内容,他们通过动手动脑来学习和理解知识。如在教学“找规律画图”时,○□○○□○○○□()(),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由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加深了认识和理解。

4,课件辅助,激发学习内在需求

课件教学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细心听讲,激发学习的内在需求,特别是涉及抽象概念、空间想象力的教学内容,只凭语言描述或图形静态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地反映出来。如教学“图形的认识”时,采用课件的动态效果,从不同方位、视角来观察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学生很容易认识和理解他们的特征,特别是横放的圆柱和球的动态演示,再加上学具的摆放,“易滚动”的特性就浅显易见了。5,评价多样,关心结果和过程

评价要多一把尺子、多一个角度、多一份情感,面对全体、承认差异、尊重个体,评价内容要多方面多层次,评价学生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应该强调学习过程,突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尊重个人成长经历,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5.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五

有效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从有了班级授课以后,人们就在追求有效教学方法。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有效教学更是教育改革的重点。纵观这一切教学变革,或者着重于改革课程体系,或者着重于改变授课的方式,或者着重于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无论怎么改革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内容,最快、最好地造就人才。

一、有效教学概念的界定

这一概念包括如下四方面的含义:(1)有效教学是基于预设方案的教学。(2)有效教学是重视教学情境和教学过程的教学。(3)有效教学是追求教学效果,富有成效的教学。(4)有效教学是重视对教学经验进行不断反思的教学。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阶段的儿童求知欲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我们目前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一个个小孩子都成了一个个小老头,语言表达不完整,认识事物不全面,书写能力不健全,出现很严重的厌学情绪。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不够全面,他们一味追求效率,而忘记了教学的有效策略。

三、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策略一:改进“听”的方式

“听”在现实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听范读课文、听背景音乐、听情境音效,但是,听应该是较好地让学生积累语言、词汇、表达方式的途径。“听”由于看不到文字,就必须聚精会神,要听懂文字、要听明白,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把听到的内容表达出来,这就是“再现”知识的过程,更是“创新并变为自我语言的过程”,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一个章节,一段文字,再进行回答问题,复述文章,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策略二:改变“说”的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的习惯用语多,导入语不够精练,有时,教师操之过急,不给学生充足的思维时间,学生思维的阀门还没有打开,教师就自己问自己答,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跑,没有个人观点和主见,不能很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和个性差异,如果教师改变“说”的方式,用多种形式进行提问,挖掘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让学生自我调整,认真积极地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

策略三:丰富“读”的形式

朗读形式的多样性,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起着的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但是指导的不明确,层次的不提升,则是低效与费时的,教师往往在指导时,让学生读,“你来读”“他来读”读来读去,技巧、方法、情感的确立与落实都不明确,教师应该在读之前,提出合理的要求,清晰的问题,用范读引领,学生议读,使朗读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手段,理解语文的桥梁,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四、实施有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在我们的课堂实践中,实施有效教学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困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形式,效果得不到保证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课堂上看似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其实很多缺乏有效引领。老师提供讨论的话题是否值得讨论;为合作而合作,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只是场面的热闹。

2.对学困生关注不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

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老师需要关注的很多,小组合作时如何指导成了话题。往往课堂成了优生发挥的舞台,学困生很难有开口的机会。导致优生更优,学困生更差。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对课堂进行了微调:

事先按照学习情况对孩子进行分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合理科学地搭配进一组。调整座位,将小组座位调整成三角形,方便孩子们讨论交流。课前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特别是需要小组讨论的问题,避免问题多而杂,孩子无从下手。然后,我们请优生组织每次的交流活动,形成固定的模式。比如说优生像个小主持人一样主持:我们来讨论,请你先说,我来总结一下等等。让学困生先说,接着中等生说,最后优等生说。说的过程中其他成员可以给予帮忙补充。这样每个人都必须说,就避免了学困生怕开口的坏毛病,也让他们得到了发展。我们的小组也不是固定的,得到发展的进步大的学生随时调整座位,调整发言的顺序。孩子们在活动中没有感到被忽视,为自己的点滴进步而高兴。在孩子们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对于合作的方法方式给予指导;对于孩子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促进他们更快地发展。汇报学习时,方式也多样。我们除了让孩子小组汇报学习成果,也分类汇报,比如简单的读词读句,我们请学困生回答。为了让孩子们没有“标签”感,我们通常会这样说:“请左边的先回答。”

总之,打造有效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改变自己,敢于掀开有效教学的神秘面纱,大胆实践,不断反思,正视课堂。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才能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让教师在成功中体验幸福。

参考文献:

6.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篇六

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

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过去,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可学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实施多种策略,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灵活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要有效利用教材,保证学生学习数学有依据。

教材是课程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新课程内容及编排方式都给我们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空间.那么,如何有效使用教材呢?

1.尊重教材。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2.紧扣教材。在教学时,要把教材钻研透,把握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围绕教学目标,抓住重点,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景图和例题,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探究。

3、延伸教材。在围绕教材进行教学时,如果能做到对知识进行延伸,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那我们的教学就真正达到了有效。

二、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保证学生学习数学有兴趣

首先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了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我们所教的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学生真正学到数学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使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权,学生在课堂里的行为问题就会屡屡发生。

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真正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创设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勇于把课堂“让位”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在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兴趣,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感悟数学思想的衍生、数学矛盾的化解、数学结论的内涵,进而体验数学的真情真味,领略“无限”课堂,才会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二 要重视教学的行为,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益

先说说教学目标吧!一节课下来,看一看自己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定:(1)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能克服外界的干扰,聚精会神地听讲。

(2)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不是被动地听讲。能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对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3)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4)学生有一定的课堂练习时间,有独立的解答和思考问题的时间,而且学生练习的正确率都很高。

(5)学生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探索、创新精神得到了发展,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如教学《铅笔有多长》,让学生测量了部分物体的长度后,问:你们现在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一位学生脱口而出:老师,你的腰围是多少?其他学生哄笑并大声响应,老师一愣,显然这问题不是预设的,虽然这只是一名学生的要求,但问题一经提出,便众望所归。于是教师“将计就计”,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测量: 生1跑上讲台,拿着米尺,小心翼翼地围着老师的腰绕了一圈。生2:“可以用一张长长的纸条,对着米尺,把刻度画下来,当卷尺来量”,自己制作软尺,想得真绝。

生3:“干脆拿一根绳子围老师的腰绕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生4:“借老师的裤子量”,真大胆的办法。生5:“借老师的皮带量”。

这似乎是老师最倾心的方法了,刚想刹住,一位学生抢先说:“老师,我有更好的办法。我一拃有10厘米,只要用手量你腰围有几拃就可以了”

究竟什么办法最好?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寻找答案。“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课时目标的实现可以有四通八达的运行路径。“老师的腰围有多少”,这问题蕴涵着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既有现实性又带有一定挑战性。从老师愣住的表情,可以知道这决不是我预期的认知目标,但我捕捉住这意外生成的问题变为可贵的教学资源,殊途同归,达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我们可以看到,生成性的课堂,学生积极性很高,智慧得到充分展示。对于学生想出的各种测量方法,教师不以成人的眼光简单评判,“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用自己的速度学习数学”。当让孩子们用想出的办法在我身上折腾后,学生掌握的不仅是测量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依附之中形成和发展了。尽管耗去了时间,但收获的却是价值,真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三、要改革教学评价,保证数学教学方法有改进

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主要涉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与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要求的那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它才会乐于学习。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让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的进步,调节教师的教学以及为家长提供孩子在校学习数学的情况等。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平时观察、改革考试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2、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课堂行为的评价特别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在西方国家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然而在我国却很难推广。这里面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观念与认识问题,如学生观、评价观、感情分等;二是技术问题,即不知道怎样操作。要使学生评价达到一定的信度与效度,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首先必须明确本校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评价指标。2.评价指标控制在10一15个,而且必须是具体、明确,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就能做出判断。3.尽可能收集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信息。4.指标的产生尽可能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5.开学初就应把评价表发给每位教师,并告诉教师,在期末将由学生从这些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便于教师学会自我管理。6.尽可能每次让一个学生同时评价5门或更多门学科的教师。这样每班随机取样15名即可,以避免个别班主任集体作假。7.由于所有量表都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统计结果的处理需要谨慎。如不能给教师排名次,也不能当作发奖金的唯一依据。可以告诉每一位教师两个分数,一个是他本人的总分,另一个是全体专职教师的平均分。得分较差的教师可以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处理,或者对他们下个学期的教案进行规范管理。如果这些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学生评教师的科学性就可以得到保障。经过研究,在学校采用学生评教师制度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校本化和民主化,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有利于改善学校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利于改善学生在学校时的心理环境。

四、要注重教学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

7.小学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的策略研究 篇七

【摘 要】对话不仅是人们彼此之间借助言语达到交流思想、促进理解的一种行为方式,而且是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的一种精神与原则。小学课堂教学对话包括教学主体与课程文本的对话、教学主体与教学主体的对话、教学主体的自我对话三种类型。有效课堂教学对话要求重建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尊重差异、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与技能。【关键词】对话;教学对话;对话教学

小学课堂教学对话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教师走下神圣的讲台,走到孩子中去,蹲下身来,与孩子双眸对视,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理解、学会欣赏,成为孩子们的真心朋友。它给学生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学生说的是自己真实的感受,说的是自己真实的发现,说的是自己心里想说的真话,回归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自然、真实的状态。在教师的热情、真诚、宽容、负责中,学生的智慧在闪光,思想在升华,情感得到滋润,个性得到发展,生命更加精彩。

一、小学课堂教学对话的含义与特点

(一)含义

我们可把对话界定为“人们彼此之间借助言语,以达到交流思想,促进理解的一种行为方式”。简单地说,对话就是一种“有意义的交流”。简单一点地理解,我们可以将它视为发生在教学过程或教学情境中的对话,即教学过程中主体(生生,师生)之间以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交往与互动。(二)特点

作为一种教学精神,教学对话是指教学主体与教学主体、与课程文本、与自我之间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立场上,借助语言(相互诉说、倾听、辩论和质疑等)

或非语言符号等载体而实现的智识共享、双向理解和意义创生。

二、有效课堂教学对话的策略

(一)重建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

由于受赫尔巴特和凯洛夫教育思想以及传统伦理文化等的影响,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常以权威者和社会代言人自居,学生则成为教师可以任意支配、“雕刻”和“塑造”的客体,师生间是命令与服从、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由此,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的“独白”,学生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严重受阻。要使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使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自主建构知识和创生意义,必须解构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的非人性化的师生关系,并重建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1.信任

师生间相互信任,是教学对话的先决条件。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孩子的心灵。有个学生抱歉地说:“老师,我结尾写的有点潦草。”老师则表示:“草稿可以潦草,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学生进一步坦言:“是作文写得潦草,不是字写的潦草。”老师则体谅地说:“如果说潦草的话,那不能怪你,因为时间来不及让你思考。多可爱的孩子,非常懂事!”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在老师的课堂里那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因此,要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教师必须首先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信学生能提出创新性的见解,相信这些能力并非自己或少数精英学生才具有。离开了对学生的信任,教学对话“就无可避免地退化成家长式操纵的闹剧”。如此,师生间有效地进行教学对话就有了坚实基础。2.平等

平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师生言说权利的平等。二是师生认知的平等。可以说,师生虽然在认知水平上并非处于同一层次,但他们没有优劣之分,因为,对于知识世界、人生意义的建构和阐释,双方各有特点和所长,而且,学生正处于成长之中,其

认知发展的空间远大于教师。当然,学生在教学对话中也可能提出一些错误认识,但我们应该承认错误也会给课堂里带来新的认知。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有一个学生说:“1/2和1/2米是一样的。”其他同学都笑了,老师将一根手指放在嘴前说:“嘘,这位同学你来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你觉得一样呢?”学生说:“对于一米长的绳子来说,它就是一样长的;对于大于一米长的绳子来说,1/2就比1/2米长;相反则小。”班级里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是灌输、移植知识的角色,其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二)倾听学生

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学对话,教师不仅要归还学生的言说权利,而且要乐于和善于倾听学生的言说。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我们必须改变教师对学生倾听之缺场或失当的现状。1.鼓励并尊重学生的畅所欲言

鼓励学生敢说、想说,允许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是教师乐于倾听学生的基本表现。切忌教师强行终止学生的言说行为,更不能以嘲笑、讽刺和侮辱的话语来评价学生的言说。教育者必须始终彻底地放下高人一等的架子。因为除了专制的要求以及傲慢的讽刺,再也没有什么其他厉害的手段更能把青年人正表现出来的判断压制在萌芽状态,再也没有什么比‘你懂什么?这方面你还太年青!’这样的嘲笑否定更有害的了。而正是在教师的宽容、理解和善待之下,学生才变得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才变得主动地无保留地向教师诉说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也才能真正地明了学生的心里世界。2.真诚、健全地倾听

教师对学生的言说一定要真诚地倾听、健全地倾听。为促进教学对话的有效开展,教师必须真诚地倾听:在倾听过程中教师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悬置起来,做到“暂时性的自我隐蔽”,从而努力地进入学生的视界以真正了解或接纳其思想、观点。如长时间地注视学生;在学生表达观点的过程中保持安静;当学生表达清楚某个观点时做出表示理解的反应,或者点头赞许,或者借助“噢”、“嗯”、“原来是这样”等语词;在学生的表达告一段落时,重复其观点的核心内容,或者鼓励学生继续表达以使其观点更加深入等等。所谓不健全倾听是指“教师只倾听能满足自我需要的声音。”这是一种“歧视性”倾听,其表现为有的教师要么倾听那些符合自己想法、符合教材教参标准答案的学生言说;要么倾听那些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言说。真正有效的教学对话要求教师真情真意地倾听学生,健全地倾听学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倾听每一种观点和见解,真正做到声声入耳,句句扣心。3.欣赏地倾听

欣赏地倾听指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过程中始终怀有一颗欣赏之心,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及时肯定、赞许和褒奖学生。卢梭曾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欣赏儿童的观点,布伯对话哲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就是“肯定他者”。教师在倾听中懂得欣赏和肯定学生,不仅有助于形成对话精神,促进教学对话的有效进行,而且也有助于使学生学会相互欣赏和相互肯定。因此,教师在倾听学生时,应多用鼓励、肯定的语言,少用负面、否定的语言;多看到学生的优点与进步,少指责学生的问题与不足;多想想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少用学生当前的行为来全盘否定他。在这种相互欣赏和肯定的宽松氛围中,将激起每个学生表达和思考的欲望。如此,教学对话将有效展开,进而使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意义创生成为可能。

(三)尊重差异 提倡多元、尊重差异,已成为后现代思想的重要特征。对话作为后现代思想的重要构成,同样要求尊重差异、鼓励多元。教学对话亦如此。教学对话不是为了消除差异、排除异己,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珍视和保留差异。目前,一些教师以为,教学对话就是要达成一致意见。这是对教学对话的误解。教学对话不仅要在异中求同,而且要在同中求异。正是在各种差异的较量中,对话才具有生产性,思想和意义才得以创生和建构。那么,教师在教学对话中如何做到尊重差异呢? 1.不把先在结论带入教学对话

教学对话允许学生有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发表意见的自由,允许学生有不接受教师或其他权威的意见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教师的先在问题不应该泛化,在一堂《夸父追日》的课上,教师在导课时注重说了本课主要讲了夸父执着与献身的主旨,结果整堂课都在围绕着这样一个硬性的话题讲述着。一般而言,对于对话所涉及的问题,教师事先已有了结论。但不管这种结论是前人或同时代的其他人所提供的,还是教师在教学前自己探索的,也不管它们在教师看来是多么地确凿无疑,教师都要学会将之暂时悬置。否则,教师就会有意无意地将学生引向自己持有的先在结论,从而限制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广阔性,影响更好的问题答案的产生和知识意义的建构,甚至排斥其他正确的问题答案和知识意义。2.鼓励多种观点间的辩驳

面对学生和自己提出的多种观点,教师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其中的任何一种,不能用诡辩的技巧代替为真理进行的真正的辩护,而应以理服人,应让自己与学生一样,各自运用自己的洞察力、分析力,使各种观点在民主平等的碰撞和交锋中“越辩越明”。对于各种不同的观点,如果确实都是合理的,就应该允许学生各自保留和坚持自己的观点。对于在对话中观点被彻底驳倒的学生,教师也应鼓励他们坦诚地面对自己。一个学生说:“13÷3=4„1也可以得3„4。”结果班级乱作一团,有的觉得对,有的觉得不对,老师适时的说:“看来同学们也弄不懂了,那现在分成两组,认为对的在左边,不对的在右边,然后说出你们的想法。”经过同学们的激情讨论,一致认为前者对,理由是在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商,本来老师要讲的结论,不用多说同学们就自己理解了,真是一举两得啊!3.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人知识

个人知识是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个人建构。”例如,对于“雪融化了是什么”这一问题,教师的回答是“水”,有的学生回答是“春天”。教师的回答只是遵循客观的物理规律,而学生则将时序变化作超级链接后得出结论。学生的这种个人知识尽显其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极强的创新能力,教师不能简单地以消极的言行否定之,而应表现出前述的“欣赏之心”。

(四)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与技能

除了重建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和尊重差异外,教学对话的有效开展还需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提升学生的对话技能。在笔者看来,教学对话活动对学生对话意识和技能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批判反思和创新。因此,教师应逐步使学生养成倾听的意识、表达的能力、批判反思与创新的精神。

1.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表达的技能

表达是教学对话的基本要素。教师在教学对话中下放言说权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善于表达的技能,是很有必要的。在《花的勇气》的一课中,老师通过详细的讲解升华到了生命的意义时,突然有一个学生举起手,老师说:“要学会尊重人哦,一定要等讲话的人把话讲完了在表示你的意见。”老师示意让他站起来时,学生却脸红了,老师面带微笑看着他并鼓励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说:“对不起,我不应该打断您。”老师说:“没关系,你能这么说老师觉得很欣慰,你不但不生老师气,还承认错误,你已经很勇敢了。”同学们为他送去了勇气的掌声。学生又说:“学完这一课,让我想起来一位哲人的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决定它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它的宽度。’”班级里再一次想起了热烈的掌声。2.培养学生乐于和善于倾听的习惯

在教学对话实践中,当教师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言说习惯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不少学生不爱也不知如何倾听他人的言说。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虽争相发言,但他们却各说各的,互不倾听、互不交流。只是一味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总希望别人关注自己的学生不在少数。殊不知,在教学对话中,倾听也是其责任。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表达技能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倾听。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耐心倾听,不随便打断说者;倾听时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倾听中学会归纳说者的主要观点和立场;倾听中善于吸取与自己有差异的独到见解;有时倾听需做必要的记录;倾听中可通过点头、微笑、提问、解析、安抚、意译等方式对说者积极作出相应的反应和意见反馈等。3.培养学生批判、反思和创新的意识

8.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篇八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往应试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方式方法过于枯燥乏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难以提高兴趣,开发智力。而小学语文采用有效性的教学则显得尤其必要,不断的开展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我的整体素质,提升语文的学习水平,增强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虽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的探寻过程中,教师仍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反馈的行为、表现的情感和突出的意识进行归纳总结,采取针对性的目标确定具体的内容设计切实的教学环节才能够使学生从根本的兴趣出发,激发对小学语文课堂知识的求知欲望,从而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到达更好的知识获取状态,才能够真正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准备阶段的有效策略

其实就像我们通常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文章预习一样,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也需要对教学进行目标以及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制定进行一个具体步骤的列举,也就是俗称的备课。其实,语文教学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技术,必须经过精心的准备,才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更好的知识展示,使学生能够体验到语文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识自己。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独裁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角,教师进行一个适当的引导。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设计出符合学生性格特点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寻,而且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背的内容也需要根据自己的个性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案例匹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我,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意思,与教师形成互动。在这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制定,这样才能够做到科学性、有效性、全面性地对小学生进行个体化差异的对待和知识的培养。另外,就是需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而不是学生一味的听教师讲课,使得原本生趣和充满探索欲望的课文内容枯燥乏味,进而让学生产生厌恶、抗拒等的负面情绪。所以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在讲《丑小鸭》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问学生有没有看过《丑小鸭》的相关电影或视频,然后教师可以将故事简单地进行一个阐述,然后让学生通过全文内容的阅读,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来进行一个文章大体意思的阐述,使学生能够既获取知识章节的内容,又能够得到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能够有一种紧张感和好胜心,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去。

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上课的节奏,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状况,以判断是否应当继续进行或暂停下来进行适当的引?АT诮?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营造一个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有一种被尊重被理解的感受,这样才能够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谈论并发挥自我的个性,让学生体验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者进行角色扮演来体验人物的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情感宣泄以及语言来表达自我,综合提升自我的价值,并且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不断提升的自我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最终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在活跃课堂氛围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一个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教师需要做的一点就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用一些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使得教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形式上更加的生动活泼。比如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命题的讨论当中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程度。或者也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辩论赛、知识竞赛等,以这种形式来增加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以及知识的获取程度。另外就是需要经常性地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回答,愉快的讨论,感受到知识的深刻含义。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采用新颖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价值观,不再拘泥于课本。让他们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培养自己探索知识的欲望和能力[1]。

总之,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性格特征基础上,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一个自我喜好的反馈,可以让学生给老师提有相关的意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的明显。这样一来,他们的创新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进行一个检讨反思,采用上交作业的形式让他们列举出自己的缺点和优点,这样一来就可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不断的进步,教师也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2]。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 范大学出版社,2015

9.浅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篇九

江苏省盱眙县古桑中心小学

江伟

【摘 要】:小学英语课程有很大发展空间,但面对很多困难。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实施有效的教学, 必须设计可达到的教学目标,开展促进内化的有效活动,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 小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喜欢采用一些如: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等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如果处理得好,效果是很好的,因为这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天性,但是如果过多采用这样的活动方式,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些方面,那么只能适得其反,一方面,学生在语言上得不到充分的训练,另一方面,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因此,要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生不弃,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有效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效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 它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和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只有深刻了解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日常教学才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这样,有效教学才有可能得到保证。下面笔者尝试从课程标准中、从实践中、从案例中提炼一些普遍的、可操作的教学策略,供老师们借鉴、参考、实践,更为重要的是希望能够以此点醒老师们的潜质、启发老师们的思考、促进老师们孜孜以求,共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施有效教学

1.精心确立教学目标

新课改倡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提出“以学论教”, 推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并规定了全新的教学目标, 即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然而,有些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仅仅把重点放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导致确立的教学目标不是太宽泛就是太狭窄,或是照搬教参中明确给出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得教学目标的定位形同虚设。因此,我们在“定标”时,不仅要看到教材所显现的认知目标(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要明确教材所隐含的能力(功能),更要挖掘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情感目标,这样,课堂教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例如:教学闽教版小学英语第一册Unit5 Family Lesson9 我设计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能听、说与认读单词father, mo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brother, sister, 并结合句子This is my„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2)能力目标:能够结合句子This is my„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会唱歌曲Family;3)情感目标:了解中西方文化中关于家庭成员关系的差异,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2.用心创设教学情境

英语枯燥无味,学生又缺乏一定的语境,致使很多学生对英语产生畏惧心理。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尽可能建立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积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设计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升。案例1:有一位教师在教授单词big、small、long、short时,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两个人物入手,通过两个人物的耳朵、身体等部位来比较big、small,这样的对比就显得活灵活现,生动易懂。再通过金箍棒的变长、变短来引出long、short,课件的精美让学生赞不绝口,更主要的是学生输出的效果相当棒,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案例2:有一节课在教授有关衣物购买的话题,结果教师让学生用了近30分钟的时间制作“衣物图片”,而仅在临下课前几分钟让学生用做好的图片开展购物对话练习。由于整节课教学时间安排非常不合理,用过多的时间进行非教学目标的活动,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分析以上两个实例不难看出,教师在情景创设时不仅要注重情境的真实性、趣味性,还要考虑活动的可参与性和效率性。

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有效的活动,是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关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低年级,小学英语课堂是说说、跳跳、演演的课堂。然而,对于中高年级,普遍存在着学生规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稀稀拉拉地举着„„的局面。那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在教师在教学中, 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应贴近教学内容, 形式应多而不乱, 要有可操作性。(文朝晖, 2007)

听的活动在小学英语阶段非常重要(尤其是高年级),但并不容易做好。我们在课堂上发现很多老师在设计听的活动的时候没有层次感,就让学生去听,而且听的目标也不清楚。这样听完以后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理解,多数学生不能理解。而有一位教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在教学设计中加以克服,从而大大提高了有效性:在他的设计中,他让学生针对购物主题的情景内容听了四遍,其中包括三遍听和一遍试听,每一遍听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遍是听出有哪些人物,第二遍是听出都买了哪些东西,第三遍是来标出物品的价钱,最后一遍是通过放课件来让学生整体试听,理解故事。这样的设计思路就能基本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看出人们对“有效活动”的理解:活动程序要清晰,从语言接触、语言操练,再到语言运用,便于操作。笔者还认为,活动资源要便于获得,成本合理;活动内容要符合学生真实兴趣、真实学习机制,针对学习真实困难;活动语言要难度合理,有层次差异,学生能够运用,设置了i+1的语言输入,教师语言的教学性远远高于课文;活动特性要促进内化,学生普遍参与,合作完成;活动组织要时间合适,活泼有序。

因此,我们教学设计者应根据特定教学任务的要求, 分析判断学习者的不同层次,来优化设计课堂, 在这个基础上, 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步骤, 以便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备课和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过去的教学行为作出理性审视和评判,从而揭示出行为背后所隐含的观念和意识, 促进智慧的生成和实践行为的进一步提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教学反思比教学设计更重要。正如叶澜教授所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3 年的教学反思, 就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 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得失进行理性反思。在“反思—实践—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1.反思课堂上教师的语言问题。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经常会问一些领导或专家: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不是必须完全用英语教学才算有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有一条基本原则叫“控制利用母语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在课堂上,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使用多少英语算合适并无固定的标准,而是取决于学生的水平、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等诸多因素。根据这个原则,使用容易理解的教学语言,不熟悉的教学语言则尽量使用体态语,必要时直接使用汉语。让英语充满每一秒的有效时间,“曲”不离口,大容量的正确输入。从语言输入高度使用教学语言。如果学生各方面基础较差,教师在开始阶段就不能大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而要较多地借助母语,逐步渗透更多的英语表达法(可参考“三明治”教学法)。反之,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则可以大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

因此,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该简明易懂。简单明了的指令语能够使教师讲的时间相对减少,学生实践语言的机会相对增加。特别是在组织较复杂的游戏、操练等活动时,指示语更应当简单和明了,必要时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或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可参考“TPR”的一些好的做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反思评价问题。评价更多的时候是表扬和激励的语言, 是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 是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 激发其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现实操作时,有些老师滥用同情心,动不动就Great!使得这些评价变的“不值钱”了,口头口头学生不买账。笔者尝试这样做,效果不错。把全班分为4组。对与回答好的同学,给那位同学所在的小组在黑板上写一个Good!(两个Good!可以换一个Better!;Good!+ Better!可以换一个Great!;Good!+ Better!+ Great!可以换一个Excellent!)。Good!Better!Great!Excellent!这些赞扬的话语就像“兴奋剂”一样能使小学生精神振奋, 信心倍增;同时这些话语又像一股股“暖流”能使小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情。学生有了成就感, 课堂气氛就会好。

3.反思作业设计问题。课上时间是有限的, 要达到教学目标, 仅仅靠课上的时间是不够的。我们应该适当地设置一些课后作业。设计作业的宗旨是“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如笔者在设计作业时,考虑学生的水平是不一样的, 将作业进行合理的分层(3星作业多为基础知识,4星作业则是一些提高题目如改写对话,5星作业是课外拓展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开动脑筋,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我能做, 我会做,我想做”, 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会把它当成是一项活动去完成, 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 力求能够做到最好。作业既能反映教与学的效果, 也是教师与学生家长联系的重要方式, 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三.创造校园英语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首先从优化校园环境开始,要求全校师生在校园内多讲英语,尽可能的多用英语交流。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见面打招呼,相互之间的问候可以用英语;校园内设置的名人名言,黑板报宣传标语都注上英语标识;校园内各种花草树木名称介绍都用英语标识;每日安排一定时间的英语早读练习,每个班级前面有“每日一句”牌,每天由学生更换当天要学习的课外英语内容,可以是短句,可以是名言,可以是其它补充性的单词词组等。每周有红领巾英语小广播;学校鼓励学生自办手抄报,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竞赛,比如:英语单词和课文的背诵比赛,英文歌曲演唱比赛、英语情景剧、课本剧的表演等。通过这些形式,在学校、班级创设了师生人人奋发进取,个个争先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

众所周知,学生的认知发展、接受程度、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有着很大的差别。城市的学生认知发展快,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学习动机明确,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相反农村学生,见识外界事物机会少,学习的自觉性又相对较差,学习约束力弱,因此,很大程度上,有效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益。我们应从教学的准备与实施入手, 自始至终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关注教学效益。同时我们还应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掌握相关的教学策略, 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决策,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J].中小学外语教学,(10): 3—7 文朝晖.2007.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谈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http://all.zcom.com/archives/wendangziliao/4497-107176.htm

10.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与班主任管理艺术包头会议 篇十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经过平时教学中的学习、实践和观察,我认为要想行之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做到:精选内容,营造氛围,让学生充分思考感悟,学生有效的组合,教师及时点拨,有效的互动,同时还要做到课外延伸。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方式

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当前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突破。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彻底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确立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主意识,有利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便于启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如果没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和娴熟的合作技巧,在社会上将难以取得重大成功。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学生经过互助合作,把学生从单

一、不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学生间交往中解放出来,给学生更多的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对培养新一代人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但是,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得不好,仅流于形式,这种合作将会收获甚微。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精选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在阅读课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例如:

1、选择内容可具体分解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为目标的。因此,那些内容可分解的,即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时,在帮助学生根据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写杨梅果的特点和写法,根据自己小组带来的水果写一种水果的特点。每个学生只要求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动手写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这种水果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由于写作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还关系到小组的荣誉,因此,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都显得格外地专心。

2、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如在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结尾:“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小村庄为什么变成什么都没有了”?我把该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我先让每位学生自行读书、理解、感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的学习内容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参加讨论有兴趣,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谈到一两点,中下生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大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3、选择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教学内容有主次之分,课堂教学必须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围绕重点内容的得出展开合作交流,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如在《林海》学完全文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比较:三次“亲切、舒服”的差异,感受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学生讨论后并做出结论,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营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善待学生,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情感或观点,有道理的,给予赞赏和肯定。不正确的,决不批评、嘲笑,常常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感受,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敢说、乐于学习,学生置身于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创造性火花不时闪现,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很自然的事。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以激发学生的爱岛之情,于是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师:同学们的齐声感情朗读使老师感受到西沙群岛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我稍作停顿,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情,此时,我明显感到同学们的眼里闪现出一丝激动,我急忙抓住学生这一微小的情感变化,继续引导)师:谁愿意来做一名小导游,把我们美丽又富饶的西沙群岛介绍给大家?(于是,一只手举起来了,两只手举起来了,但仍令人明显地感觉到大多数学生思想还没有放开。我继续努力。)师:同学们,你做了小导游,你就当了一回西沙群岛人。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那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事情啊!大家先在自己的小组中准备一下,练习一下吧。(此时,我又观察了学生的神情,他们在小组中的练习,明显比刚才要投入。)

三、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出现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协调,建设性解决了矛盾才是真正达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我都给学生个体留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以便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再议一议。如在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学生阅读课后注解,学生了解到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孟浩然在百花盛开的阳春三月去扬州,李白来送行。在这基础上让学生吟诵,体会诗中饱含的感情。过了一会儿,就有学生说李白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从“尽”让我们遐想联翩。让学生想象一下,李白在岸上,站着目送了多久啊?这时,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李白对孟浩然的情义,已是水到渠成,很多学生已不满足于单纯的语言表达,他们纷纷走下座位,与小伙伴合作表演起这动人的一幕。总之,没有个性的“我”充分独立的自学基础,就没有讨论中“我”的个性化的见解。小组合作之前充分的自我感悟,大大激发了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与欲望,创造性火花熠熠闪现。

四、有效组合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小组成员的有效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这就涉及到组内成员的分工,首先是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在小组构建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并培训好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小组成员分好工,如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兼噪音控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当然,每次合作时的角色,也应该是轮换的,而非固定不变,以期望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其次,是任务分工。有些活动或操作性强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给组内成员安排不同的任务。

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课堂学习任务,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我把合作学习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异质合作

优等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理解重点,继而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解,营造小组融洽的合作氛围,使组内各层次的成员乐于接纳对方,又乐于倾吐自我,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因此,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完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异质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困生良好的带动作用。如在教《爬山虎的脚》,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图片之后,让学生理解课文从那几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这是本课的重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班上交流,通过几个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我们就可以采用异质合作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优生的带动,学生们都能得出介绍爬山虎的特点分三个方面,先讲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最后讲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巴住墙与没巴住墙的不同结果。

2、同质合作

语文教学中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的,是分别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有的目标需要全员掌握,有的则针对高层次学生的进一步提高,有的是需要照顾较低层次的学生,因此同质合作小组的组成,也可以在一些问题上起到一定的作用。(1)“优--优”合作,由于优等生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使他们得到跨越性的发展。

(2)“差--差”合作,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单一使用异质合作的话,容易使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使他们形成全盘接受的消极心态,进一步扼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困生相互组合,由于基础相同,使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采用这种合作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在《新型玻璃》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对于“差--差”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他们可以参照书上的内容系统回答即可,而对于“优--优”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他们要用自己的话,采取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这样,不同层次的要求,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要求,通过组内、组间的交流进行优势互补。

五、及时点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决不能是旁观者,而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做学生合作的成功的指导者。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前要及时指点,提出一些合作要求,并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和学法上的指导。如指导一些合作学习的步骤,明确合作的游戏规则(诸如要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善于采纳别人意见等),有助于学生顺利开展合作,达到预期合作效果。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适当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进一步深入。

1、肯定式的点拨。

在有些情况下,学生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之后,认为已经达成目标,从而造成了学习过程的终止。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之后,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并启动学生的下一步的学习。如在教学《高大的皂荚树》一课中,讨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皂荚树的高大?”我发现有很多小组的学生只得出了皂荚树的外形的高大。对此予以肯定后,我又问:“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哪一方面呢?”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还有待于进一步学习。

2、提示式的点拨。

当学生对完成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如在教学《军神》中,让学生理解“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我引导学生对重点句子展开讨论: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刘伯承的表现。这样,学生依我的思路很快理解了句子的含义。

3、突破式的点拨。

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一捅即破”的时候,教师往往可以“点睛式”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如在《军神》一课结尾时,让学生讨论感悟“军神”的精神时,大部分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但对军神的内涵理解得不够深入。这时,可用多媒体展示手术图片,伴以手术时器械发出的声响,教师一边以语言描述手术时的情景。这样,让学生走入课文,与文本的主人公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此时此刻刘伯承的伟大精神强烈地震撼着孩子的心灵,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军神”内涵。

六、有效的互动

互动性的一方面是指生生之间的互助、互诲、交流与合作。要求每一位学生既要成为讨论的“主角”,更要养成善于吸纳、真诚相助的习惯和品质。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如上《落花生》一课时,以“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辩论:“现代社会,你想做苹果那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花生组、苹果组,实话实说,旁征博引,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如花生组:“花生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而苹果外表美,可内心不美。华罗庚、童第周同出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但他们出国留学后还是回到祖国工作,无私奉献,他们是落花生的代表人物。”苹果组:“我们苹果有水分,不但外表美,内心也美,而花生一点水分也没有。华罗庚、童第周不表现自己,哪里有人发现他们?”“我们各有各的长处,花生内在美,苹果外在美,合在一起不是两全齐美吗?”这是多么精彩的一段对话。

互动性的另一方面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它要求教师从师牵生从的模式中走出来,从以讲为主的模式中走出来,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管理组织者,同时也是参与者、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与互动,教师与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

七、课外延伸

语文学习的空间十分广阔,语文能力的形成渠道非常多。课堂学习只是给学生引一条路子,更多的还在课堂之外。所以教师应该立足于课堂,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课堂向课后拓展,由课堂向课外发送,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最佳的方法学习。因此,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如果只限于课内的合作,那是一种缺憾。加强小组成员的课外联系,有利于合作精神的拓延,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弥补教师力量的不足。

1、建立电话卡。每个小组建一份电话卡,在小组长的带动下,成员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增进了解,共同进步。

2、注重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互交往。学生之间的课外交往不仅是小组内成员的交往,还可以是小组与小组间的交往,扩大交往面,增强交往效果,培养他们向课外拓展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火烧云》一课后,为学生推荐一本书,书名是《变幻的天空》,书中介绍了有关火烧云的知识,也可以上网查找有关介绍火烧云的知识。这样可以对火烧云作进一步的了解,然后,小组长带领组内成员一起观看火烧云,写下一些感受等。这样,给学生打开语文学习的空间,开阔了学习的视野,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学习探索,使语文学习自然延伸到课外。

11.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与班主任管理艺术包头会议 篇十一

关键词 :教学有效性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扎实训练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 除教师本身的 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教 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的教学体 会,谈几点看法。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 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 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 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 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 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 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 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 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 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 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 激活学 生好奇心, 探究欲,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 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 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 准 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 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 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采用整体 感知――

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组织课堂教学。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有没有探究欲望, 能不能对教学内容感兴趣, 能不能自己提出问题, 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 所以创设好问题情境是探究成功的前提。教师 必须创设合理科学的问题情境, 诱导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处于激情状态, 集中 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使 学生产生学好知识的内在需求, 激发探究欲望, 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究阶段。创设 情境,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用情感打动、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

如在讲到《我们爱你啊,中国》时,可播放歌曲《大中国》或《龙的传人》, 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进而激发学生探究本课学习内容的 兴趣。

(2、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示与教学内容有一定关系的声、像、画等多媒体 资料,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之中,使其在情景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如在讲到《白鹭》一课时,可播放有关白鹭的录象和展示展示白鹭在觅食、休息、飞行时的图片,然后以“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呢?”这 个中心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如在教学 《碧螺春》 时可这样创设情境:先泡上一杯碧螺春茶, 让学生看看、闻闻、尝尝,说说自己的感受,接着设问:“碧螺春茶是久负盛名的江南名茶, 你知道这么色香味形俱佳的名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就让我们走进 《

17、碧螺 春》

(4、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在讲《秦兵马俑》时,充分利用图片,让学生感受各种兵马俑的特点。其次,提高问题质量,把握学生探究的关键。

探究式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 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驱动力, 能 引发认知冲突、打破认知平衡。提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关系到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所以, 教师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必须从以下方面着 手:

1、精心组织准确、简略、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在提问时教师语言的组织非 常重要。准确、简略、并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能让学生明确教师是在问什么,从 而把握问题的实质。如果教师语言拖沓冗长, 反反复复, 人为地为学生设置了不 应有的障碍,会使学生不明白教师问的是什么,在解决问题时,就会无从下手, 也使学生无从探究。

2、精心设计富有思想性和思维性的问题。在提问时尽可能少用些 “是不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这些传统的提问模式,而应多问一些 “你是如何理解的?”“你认为„„”,“如果是你会怎么样做”,“你是怎么 想的”等,以唤起学生开放的心态,从而给学生更多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精心设计富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问题要建 立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使处于多数学生思维上的“最近发展区”,即

要“跳跳才能摘到果子”。如果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则会选择放弃,如果 太容易,就激不起探究欲望。教师要多联系社会热点、思想疑点和教学重点、难 点来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猜想、探索,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获 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激发学生提问,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观察力、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知识基础等局限, 以及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还没有形成主 动探究的意识,但他们却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适时改变教学程序, 抓住课堂教学中一些适宜的教学契机, 把提问的权利让给学生, 让学生从所学的 知识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问题提出后教师不应急于为满足学生的欲望 而立即予以解答, 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去解决 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位顾问或解决问题的点拨者、引导者。另外,教 师要鼓励学生向权威提出挑战, 向各种现存的答案提出问题, 向教师、教材提出 疑问, 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或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批评, 鼓励学生提出教师的 不足,修正教师的错误,超越教师,并且可以有意识地设计错误,让学生自主地 去发现探索。当学生头脑里的框框套套少了, 一旦展开思维的翅膀, 他们会有许 多令老师自愧不如的见解。

第四、组织探究性的讨论,创设探究教学的高潮

讨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与探究方法, 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 相合作, 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精神,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各种能 力:如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学生 主体地位的体现。讨论的主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 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必须经过讨论才给予解决, 只有那些关于知识能力重要处的 问题才值得学生通过讨论去解决。如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撞击点、学生比较关注的 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没有现存答案的问题或没有确定性答案的问题都值得学生 去讨论。

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围绕讨论题进行阅读教材和 思考 ,并在思考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讨论可以是同桌之间,组内同学间, 组际之间。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不能站在台前指手画脚。另外, 当学生为某一问题争论得离题太远时, 教师要及时将学生引导到主题上来。在学 生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通过交流仍未解决的疑惑点要加以重点启发, 进行巧妙点拨, 把探究的机会再次留给学生, 以培养学生探索, 自己解决问题的 能力。

第五、恰当地进行总结评价,并把探究的热忱延伸到课外

新课程的评价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做出评价, 而且要对学生认知 能力、思维水平、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和个性发展等进行整体评价,尤其要关注 学生在这些方面发生的变化及在原有水平面上的提高。评价时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学生每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观点,解决一个问题,教师都应给予 及时地表扬, 以激励性的语言来刺激学生的学习, 使学生能更上一层楼。对学生

在课堂中的不良表现也应及时指出, 并给学生机会, 让学生自己弥补不足, 进而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其次,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要公正、公平,不能带有任何偏见和歧 视,应以鼓励、肯定和表扬等正面强化为主,杜绝一切轻视、为难、伤害学生的 评价方法。

再次, 在教师评价学生时也应给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机会。如可以在 课堂教学结束前设问学生:“你认为自己在这堂课中的表现好吗?为什么?” “你 认为今天的课堂中谁的表现最好?为什么?” “你们认为这堂课中哪一组表现得 最好?”等等。

最后, 教师在总结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进行研讨, 把探究的 热忱延伸到课外。如《秦兵马俑》这课内容学完后,可设计这样的探究题:“大 家课后去查阅资料后讨论一下:你知道兵马俑是怎样形成的吗?为什么会出现兵 马俑的呢?”

总之,问题探究教学力求做到教学方式由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 转变;由注重知识的强制性接受同注重学生对知识面的主动探究与建构转变;由 注重个体学习进步向个体学习与集体协作并重转变;由注重统一标准向关注学生 个体差异转变。教师讲课应尽量暴露思维过程, 优化思维品质, 把教学过程变成 学生主动发现和探求问题的过程,变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过程。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学生再也不是僵化 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 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 互动, 在有限的时间内, 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 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 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 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 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 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 知识, 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 语文课堂真正 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 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 有教学模式的转变, 学生思维的开启, 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丰富的语 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 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 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 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 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 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 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 注重知识传授, 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实施中过 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 学环节, 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 “解放” 出来, 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授之以鱼 , 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 , 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 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 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 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 要在未来跟上时代, 就一定要不 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 为重要, 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 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 用,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 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 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 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 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 统指导, 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 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 借 “题” 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 胆发挥„„

总之,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 完善和创新, 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提 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书目 :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理念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学月刊·小学版》 《语文教研·教法研究》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12.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与班主任管理艺术包头会议 篇十二

(广西梧州市龙平小学 曾益源)

摘要

本文主要从创设情境、精讲精练、互动生成、激情教学、恰当评价几个方面探讨农村小学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有效

实施策略

农村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是指结合农村小学实际,针对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在有效教学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系列技术层面上的策略。其中之一就是农村小学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具有现实性、趣味性、探索性、开放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那种方式更合算》之后,设计这样一个游戏,校园旁边的一个小商贩设计了一个转盘游戏,学生花2元钱就可以转动转盘一次,当转盘自由停止转动后,指针指向的扇形区域所标出的物品即为学生得到的奖品,若市场价每支铅笔0.40元、橡皮每块0.50元、圆珠笔每支1.00元、钢笔每只2.50元、文具袋每个4.8元,那么这个游戏对谁有利?为什么?这样,凭借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定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创设有思维价值的活动情境,营造学习气氛。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创设如下的活动情境:教师提出“你是怎样统计的?”问题后,让学生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有的小组认为:这个图形有6个正方形,10个长方形,有的小组认为有8个正方形、8个长方形,有的认为有7个正方形,9个长方形,学生产生了争论,这种争论不是排演,更不是特意的安排,她显示了课堂生命的活力。这时教师并没有马上给予评价,而是让学生在交流中自悟,在观察中思考,最后达成共识解决了问题。在交流中,学生发言积极,讨论活跃,颇有成效。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

3.创设美丽的童话情境,趣化学习内容。

例如,在组织一年级学生学习“=”、“﹥”、“﹤”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小动物要参加森林运动会,咱们去为他们加油好不好?”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随着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了,他们积极地观察有哪些小动物,数一数分别多少只。在数一数、比一比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

4.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易受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影响,作出“个位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的猜想对此,教师出示如下两组数引导学生观察、验证:①

253 46 176 359

8960

② 21 342 243 234 75 36 27 18 12 9 提问:第①组6个数的个位都是3的倍救,它们能否被3整除?通过验证,学生意识到原先的猜想是错误的,心中充满疑惑,顿时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油然而生。

5.创设源于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对于有些内容,直接从数学情境引入,用数学的内在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要比创设一些看似热闹活泼却缺乏数学内涵的现实情境好得多。例如,教学“0的乘法”时,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0和任一数相加仍等于该数、任一数减去0仍等于该数)入手,直接提出数学问题“0和一个数相乘,结果怎样?”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大大提高。

二、抓好双基,精讲精练,有效促进知识的内化

教师必须掌握精讲精练的原则,做到讲在点子上,练到关键处。有效促进知识的内化。

1.精讲。

教师要在有限的40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讲课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当堂训练不少于10分钟(或15分钟),做到精讲、互动、与媒体交流(包括学生看书、练习等)有机穿插进行,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

2.精练并落实“四个当堂”。

首先,教师应该对作业进行精心编制和挑选,增强针对性。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作业量和难易程度的不同需求,更好的挖掘学生的潜力,使不同学生在作业练习中都得到更有效的发展。其次落实“四个当堂”。“四个当堂”即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校对作业、当堂订正作业、当堂解决问题。做到四个当堂,能够及地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信息,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互动生成

教师要根据教学预设,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提供学习资源和条件,并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使课堂教学过程向纵深推进,从而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

1.有效提问,引导进入互动生成状态。

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发探究欲望,还能激发思维,使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主动学习。有效的提问要符合以下要求:第一、提问要有价值,第二、问题要有梯度,第三、提问要面向多数学生,第四、提问要把握好时机,第五、教师要注意点拨,第六、提问后要适当评价。教师要通过有效提问,引导进入互动生成状态。

2.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生成格局。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是相辅相成的,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组织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促进有效互动。保证学生有一定独立思考的时间,提供合作性任务,组织不同形式不同级别的师生、生生间、小组与小组间、小组与个人间的交流讨论,形成多元网络式的互动,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3.活动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与生成过程。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教学活动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片宽松的探究活动空间,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活动,促进他们手眼脑口多种感官并用,使学生在做中学,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与生成过程。

4.捕捉课堂亮点,促进动态生成。

在教师的诱导或在某种情景下,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知识会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我们常说这就是课堂的亮点。教师善于要捕捉课堂亮点,顺水推舟,促进动态生成。这样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

5.适时利用错误 诱导互动生成。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因此说错误是极具课程意义的课堂动态资源。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善待学生思维的“错误”,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会求异,诱发学生求异意识,这样才能探求出与众不同的问题答案。

四、激情教学,有效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李镇西老师说过一句话,“最好的老师要孕思考于胸中,融激情于笔端,扬激情于课堂”。任何一门枯燥的课程,只要教师用激情去演泽,一定会变得精彩生动。教师有了激情,学生就来劲。有激情的老师上课神采飞扬,激情四溢,妙语连珠,学生课堂上如痴如醉,精神振奋,思路活跃。如果没有激情,学生上课就像看黑白电视机,味同嚼蜡,恹恹欲睡,课堂的高效纯属无稽之谈。

课堂上教师要倾注情感,激情教学,以满腔的热情,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恰当评价,有效激励学生学习

以恰当的方式评价学生是一种课堂组织艺术。评价学生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并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评价。

1.课堂评价要客观真实。

鼓励和赞扬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如果脱离了客观评价,鼓励和赞扬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真实的课堂评价才能给予学生有效地激励,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

2.分层评价。

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不同的背景水平和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

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应该非常真诚地表扬他的能干,这样能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要求不断地提高,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还能掌握学习的方法。例如可以这样评价优秀的学生:“你不仅能举例,还能总结,很好!”“你的小结能力真强,还能描述的这么清楚,真不错!”“你的理解已非常的清晰,说明你对于这块内容的掌握非常到位”。

对于暂时后进生的评价,教师应该采用激励性评价。例如,有时候后进生的答案不是很完美,但为了不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也为了鼓励他能认真的听一听其他同学的讲解,教师还是应该鼓励他:“你能做到这一点,已经不错了!”“不会,没关系。等会你听一听同学的发言,相信你也是马上能明白的!”这样的评价,虽然听上去有点假,但相信对于部分暂差生,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3.避免无效的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应做到“三忌”:忌草率地指责学生课堂答问的错误,忌在学生个体中做一褒一贬的评价,忌过多过分夸张评价。例如在课堂中经常听到老师这样表扬学生:“说得真好!表扬他(她)!”其余的学生就说:“棒!棒!你真棒!”让人听了就感觉不真实。此外鼓掌性赞赏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应慎用,只有在课堂有激动人心的精彩生成,学生自发鼓掌把课堂推向高潮,才能产生良好效果。

参考资料:

上一篇:美容师感恩答谢会致辞下一篇:生产班长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