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三声实践小结

2024-09-26

课堂三声实践小结(2篇)

1.课堂三声实践小结 篇一

有感于课堂上的“三声”

张清华教授曾说过:“一堂好课必须要有三声:笑声、赞美声、惊讶声。”3月28日,在中心校举行的教研会上,再次学习了课堂上要有“三声”和“六度”。特别是对课堂上的“三声”感触颇深。

1、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该只把课堂当作传承知识的场所,而应该把课堂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思维灵感的“乐园”。教学幽默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新奇、巧妙、风趣的语言、表情、动作表达出幽默感,既使学生忍俊不禁,引发出健康的笑,又使学生品位和深思教学内容。这样的课堂才能给孩子带来轻松和欢笑。

回想平时我们自己的教学,确实过于严肃,学生过于拘谨,整堂课缺少自然和活力,孩子们的笑声太少了。小学生是最天真活泼的,喜动不喜静,这是儿童的天性。而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严肃而刻板。从不对学生笑一笑,也不准学生笑一笑。理由是一旦对学生谈笑,唯恐课堂秩序混乱,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其实,紧张和欢笑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处理得好完全可以相得益彰。教师只要牢牢把握自己的主导地位,恰当运用语言、神态、手势、表情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的思维,课堂内适当热闹一些并不见得是件坏事,有时候,风趣和幽默可以变成学生开动脑筋、激发思维的催化剂。让学生在欢笑中轻轻松松学知识,快快乐乐练本领,何乐而不为呢?

2、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 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确实对每一位学生而言,他们都渴望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由衷的赞美。对他们而言,赞美是一种鼓励;赞美是一种肯定。赞美可以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美丽,赞美可以把课堂上不和谐的音符变成美妙的音乐,赞美可以激发学生们的自豪感和上进心。

近段时间,在本校进行的赛课活动中,聆听其他老师的课。他们那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美的眼神,默许的点头,使孩子们感觉受到器重、关切和爱护,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吴燕老师那一句句:精彩极了!课外知识真丰富!你很善于观察!宋景利老师的那一声声: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整堂课,孩子们始终如沐春风,兴趣盎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想想自己平时就很难做到,看到不注意听讲的小孩,就会点名让他回答问题,回答不出来就让他站会,用这样的方法让他记住要认真听课。虽然接下来该学生认真听讲了,但是无形中就会有排斥心里,这是被动的学习。有些老师的适时表扬,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会主动地听课,这才是正确的育人方法。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多发掘学生优秀的地方,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变学习上的被动性为主动性,让孩子们在赞美声中快乐、健康成长,让赞美声溢满课堂!

3、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

一节精彩的好课,必有要有“惊讶声”,换而言之,就是说一节课每一教学内容必有令学生“惊讶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做到这一点,全在于教师能否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境,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拿出教学绝活,“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引发学生的惊讶声,这样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我从中汲取了不少“营养”,今后一定要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借此名句来勉励自己在教学路上努力探索„„

2.叫三声夸克说课稿 篇二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下面是叫三声夸克说课稿,请参考!

《叫三声夸克》说课稿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发观察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本文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介绍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的写法。

3、学习说明文的一些基本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感知科学家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精神。

2、学习说明方法,了解多层次复杂分类。

教学设想:

1、指导学生理清本文的思路是阅读的重点。全文的基本思路“话题——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的几个阶段——未来的研究”。先理出这个大框架,在依据“探究练习一”理出“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这几个阶段来划分。同时,注意过渡段或过渡句这样的标记,也可以帮助我们划分。利用电教手段,借助直观展现实体模型,先作铺垫,在组织完成此项工作。

2、多层次的复杂分类,也是本课说明的一个特点。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比如:比喻,举例等,但最主要的是分类别说明。文章的内容是以人们对物质结构探索研究的过程为顺序,说明物质结构 ,介绍了物质结构研究的成果,只有恰当的运用分类说明才能把有关内容说明清楚。而且,许多新的成果是在原来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这个分类的层次就显得比较复杂。多层次的复杂分类,所以能说得如此明白。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关于物质结构组成原理的纪录片。这一环节可增强直观效果。科普读物是学生感兴趣的,为进一步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从课题入手,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设计如下问题:先板书“夸克”二字,提问:若不看课文,你知道它是什么吗?知道的请举手示意。(据调查,学生在小学的自然常识课和物理学习中,已接触这个概念。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订阅的科学杂志和其他来源中听到过)。接着再写出“叫三声”,补出全课标题。

2、根据预习或要求阅读课文,对课文标题进行解释。

3、提问:课文为什么不换成别的,例如:“关于物质的基本结构”、“介绍一种超微粒子”、“微观世界的奥秘”等。

二、感知课文

1、导入部分,已经有感知课文的第一个阶段了。这里,可以请学生讨论“夸克”应当在“盒式结构图”中的哪一个“盒子”里?提示学生用逆向方式和顺向方式相结合的浏览中去发现。这里,学生对课文又作了第二次感知。

2、提出第一个盒子和第二个盒子应当填入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学生不会花很多时间就会解决 。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不能只停留在结论上,要请同学说出依据是什么。

3、三个盒子的研究。这是一个难点。因为同学们对物质结构本来就不熟悉,而且一下子又冒出那么多“子”:“质子”、“中子”、“基本粒子”、“新的粒子”、“光子”、“介子”、“中微子”以及用字母命名的.“K什么子”、“什么什么子”……通过这一部分的研究,主要是让同学们从具体的语言表述中去发现关键句子和养分词语。例如,文中有一句关键的话:“绝大多数的基本粒子都属于强子”。这样,“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的盒式结构顺序就基本理清了。

4、当然,不会是所有同学都很清楚这一结构的。这时,可以出示有关挂图和实物模型,以证实前述步骤中理出的顺序是否正确。

5、研究文章开头(第1~2段)和结尾(第22段~26段)与中间主体部分的关系。至此,全文基本思路就理清楚了。

三、研读课文

1、由学生对本文内容及一些相关问题提出疑问,说说自己还搞不清的问题(注意:允许提出一些专业性的问题,如基本粒子的寿命和不稳定等问题,不能作出不准问这类问题的规定。我们只是解释这些问题不在我们语文课研究的范围内,或不属于现在去解决的)。对问题进行分类,商量解决的办法和时间。

2、由教师提出几个研究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是在学生提出的基础上形成的更好。

(1)作者除了向青少年介绍物理学知识外,还有没有别的意图?文中有没有透露出这个意思?

(2)“夸克模型”是怎样提出来的?科学研究和想像有什么关系?

(3)你读本文感觉有没有兴趣?如果有兴趣,请说出理由。

【设计说明】先质疑,扫清一些问题障碍;再提出研究的专题。一堂课应当有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过于浅显的问题不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有些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应当由老师提出。

四、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写篇题为《夸克自述》的说明文。

上一篇:学校学习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下一篇:六上数学同步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