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要有大战略

2024-08-02

企业发展要有大战略(精选4篇)

1.企业发展要有大战略 篇一

北京大学燕南园56号院,曾是科学名家、北大老校长周培源先生的居所。如今的56号院,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的所在地。当年爱花的周先生种下许多樱花树,美学中心入驻10多年来,院子里又种了白桃、玉兰、海棠、牡丹、芍药和许多竹子。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叶朗近日在这里接受记者采访,他指着南边偏西的57号院说,那是冯友兰先生的故居、即“三松堂”;西边的60号院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故居。燕南园还曾经居住过马寅初、汤用彤、向达、翦伯赞、朱光潜、冰心吴文藻夫妇、侯仁之等等诸多学术大师。随着这些大师仙归道山,学校的一些研究机构等陆续搬进来。

走进燕南园,进入56号院,静美之感油然而生。怎样进一步正确认识美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怎样积极开展美育?如何扩大美育优质资源的覆盖面?积40年研究美育之功、常年为学生开设多门美学课程的叶朗教授,对记者畅谈自己的感悟和实践。

燕南园海棠依旧,这里是美学与美育的重镇

记者:您有一篇文章和一本书的名字均为《燕南园海棠依旧》,北京大学燕南园赓续着怎样的人文传统和高远的精神境界追求?

叶朗:燕南园是北大学术积淀最深厚的地方,在这里住过的学术大师,构成了一种人文环境、一种精神氛围,其灵魂是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一种人生的神圣性。冯友兰先生曾用“欲罢不能”的学术创造来说明人类文明“真火”燃烧不灭的原因,“欲罢不能”体现高远的精神追求和人生的神圣性。

单就56号院来说,在开展美学与美育研究方面,个人项目有95岁高龄的张世英先生的十卷本《文集》,还有许多研究美学基本理论、研究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研究西方美学的著作,集体项目有历时25年、200多位学者参与、近1800万字的《中国历代美学文库》《中国美学通史》《中国艺术批评通史》3套多卷本著作。我们还在56号院举办“美学散步文化沙龙”,邀请许多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参加。

记者:您现在还担任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曾经同时担任北大哲学系、宗教学系和艺术学系的主任,还担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您的《美在意象》《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国小说美学》等著作为新时期的中国美学美育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著作大都与燕南园有关联。燕南园是否关系大学的某种使命?

叶朗:北大许多学术大师的传世经典著作都写作于燕南园。大学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引导大学生,也引导整个社会,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这种精神追求给我们的人生注入了一种严肃性和神圣性,使人们生发出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生发出对宇宙人生无限的爱。北京大学由蔡元培开创的人文传统及艺术教育传统没有中断。燕南园海棠依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性格,美育有不可替代性

记者:如何认识美育在育人中的独特功能?

叶朗:中国古人认为,德育是“礼”的教育,它的内容是“序”,也就是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范,在规范性的教育中使人获得自觉的道德意识;美育是“乐”的教育,它的内容是“和”,也就是调和性情,使人的精神保持和谐悦乐的状态,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德育和美育的关系是“礼乐相济”,也就是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美育可以使人通过审美活动而超越“自我”的有限性,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所以美育对于培育健康的人格和创新人才有着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过去在大学教育中,我们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心灵的教化和人格的培养,我们不注重引导青年去寻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古典课程、人文课程、艺术课程受歧视、受排挤,人的创造力、想象力被压抑,人的同情心、道德感、审美感得不到启迪。我们的眼光必须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遮蔽中解放出来。从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统治下拯救精神,是我们的教育所面对的时代问题。大学教育不能等同于职业教育,许多高校招生咨询会上,家长及考生最关心“这个专业好找工作吗、工资待遇高吗、能否出国”等问题,过于功利。我们现在不重视从小培养学生们热爱中华优秀文化,如果青少年从小都是接触文化垃圾,那他们就很难再接受经典了。

我们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这个时代要求我们培养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杰出人才,要求我们培养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富有创造力的巨人。大学生要有大格局,在这个意义上美育的作用比较明显。美育就是引导人们去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具有一种“光风霁月”般的胸襟和气象,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这是美育的最终意义,也是所有人文教育的目标。这对于一个人成就事业、成就学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增长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说,美育、人文艺术教育的直接帮助好像不明显,但从培养思维能力方面,从性格方面,以及从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来说,这正是美育、人文艺术教育的独特功能,这是从孔子一直到蔡元培所一贯强调的。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就是要推动文理交融,推动科学与人文、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扩大美育优质资源的覆盖面

记者:现代互联网技术对教育包括美育方面优质资源的共享,产生巨大正能量,您在利用互联网技术上有何探索?

叶朗:我们这个时代是高科技的时代,时代要求我们的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媒介,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社会共享。我们的美育和艺术教育也应该体现这种“互联网+”的时代要求。去年,在教育部的引领下,由北京大学牵头,我们策划和制作了一门网络共享课(国外叫慕课),名称是《艺术与审美》,我自己讲其中的两讲,内容分别是“美育”和“人生境界”。这门课受到大学生热烈欢迎,目前,全国各地已有500所高校,超过16万学生选这门课。

记者:未来您将怎样推进网络共享课,让更多的大学生受益?

叶朗:我们现在正在策划和制作一个系列的“人文艺术网络共享课”,第一阶段开设4门课:《昆曲经典艺术欣赏》《伟大的〈红楼梦〉》《敦煌的艺术》《世界著名博物馆的艺术经典》。这4门课已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录制,计划2月上线。授课老师聘请北京大学和国内高等院校的著名教授,同时也聘请文化领域和艺术界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家。我们请白先勇、蔡正仁等10多位著名昆曲艺术家和学者来讲昆曲,我们请王蒙等10多位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来讲《红楼梦》,我们请樊锦诗等10多位长期在敦煌工作的学者来讲敦煌。

这种新型人文艺术通识课的主要特点是,在网上面向全国高校开课,覆盖面大;课程内容要求有普及性和趣味性,又有思想性和学术的深度;在传播人文艺术知识的同时,要传播健康、高雅、纯正的趣味和格调。

通过文学艺术系列课程,我们在高校中进一步营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国精神的浓厚氛围。俄罗斯的大学生一定要读普希金、莱蒙托夫,一定要读《战争与和平》;中国的大学生一定要读唐诗宋词,一定要读《红楼梦》,一定要知道敦煌,一定要知道昆曲。我们要引导我们的大学生接近中华文化的经典,使他们熟悉经典,阅读经典,欣赏经典,热爱经典,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的认识和体验,深化他们的中国文化的根基意识。经典的作用不可替代,经典的地位不可动摇。当然,我们也要引导大学生具有国际眼光,使他们热爱全人类的文化经典、艺术经典。

利用互联网在大学生中加强艺术教育和人文教育,是我们贯彻中央精神的一种尝试,也是回应时代呼唤的一种尝试,今后还要继续开设这方面的课程。

《 人民日报 》( 12月22日 18 版)

2.企业发展要有大战略 篇二

但能源消耗的大鳄——汽车却有增无减, 预计到2020年, 全球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 增幅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美国能源部预测, 2020年, 全球交通用油将占到石油总消耗的62%以上, 在那之后, 全球石油的需求与常规石油的供给之间将出现净缺口, 2050年, 供需缺口相当于20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两倍。

可见, 作为地球村的一员, 中国同样也面临着维护全球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艰巨任务。但与此同时, 我们在金融危机的面前, 还担负有持续健康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任。作为发展中国家, 发展是硬道理, 汽车工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执, 今行总年编, 中辑国汽车产销1300万辆就是其最好的证明。

一面是能源枯竭的威胁, 一面是交通用油的快速增长, 一面是全球减排的重任刻不容缓, 可见, 在三大压力面前, 减排需要有大思路。

对于碳的排放, 首先要按照全部使用的周期计算, 电动车也要从发电、供电、行驶的整个过程来计算新能源汽车的能源消耗及排碳, 因为, 用煤发电同样要排出二氧化碳。如果转换能源形式, 例如用煤来制造甲醇或者人造柴油, 同样也存在着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 因此要以能源使用的周期来计算减排的效果。

其次要考虑不同能源结构所涉及的能源安全问题。能源结构问题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排序。美国目前以能源替代、减少石油依赖为能源战略的第一要素, 欧洲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第一要素, 日本则二者皆有, 并且还以抢占技术制高点为其战略要素。中国的汽车在国家改善汽车能源结构中的战略要素排序应该是:一、减少石油依赖;二、减少碳排放, 三、技术领先。

因此, 无论是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都要以节油、减碳为主要目标。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制订汽车降耗指标, 我们也要制订出具体的汽车降耗指标并研究如何去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指出;假设5年后有20%的混合动力汽车在城市工况下行驶, 且单车节油10%, 节油总量仅2%;如果考虑城市工况和城市间工况相结合, 节油总量仅为1%。但如果在传统的汽车上使用国外已经成熟的先进技术, 大量使用低阻力的子午轮胎却可以实现节油3-5%的效果;如果将现有的汽油机改为缸内直喷机, 则又可以节油5-10%, 而对汽车进行轻量化改造, 如果减重5%, 又可使汽车节油好几个百分点。

3.做事要有大格局 篇三

不争一时之愤,大格局要有大器量。阿·勃·史瑞乔经营的殡仪馆生意一直不错。可有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生意越来越少,而斜对门那家同行却突然火爆起来。正在史瑞乔百思不得其解时,一个顾客又上门投诉说,他买的货有质量问题,但史瑞乔的确没给对方送过货。经过一番调查,史瑞乔终于查明了真相。原来,电话局里一个接线员得了那家店老板的好处,把史瑞乔的业务全部接到对面去了。员工们异常愤怒,要求起诉那家老板和那个见利忘义的接线员。没想到,史瑞乔却没有急于去报复对手,而是在想另外一个问题:“要是能实现电话自动转接就好了。”随后,在查阅了大量资料,请教了许多专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之后,世界上第一台“自动电话交换机”诞生了。最终,这项发明,让史瑞乔名利双收。马云说:“如果心胸不似海,你又怎能有海一样的事业?”职场中,当你遭人暗算、“躺着也中枪”时,你会怎么办?战胜对手的策略,不是削弱对手,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强。没有大器量,做不得大事业。

不图一时之乐,大格局要有大抱负。西汉时,儿宽在廷尉张汤府上当差。下班后,府吏们都喜欢喝酒玩牌。儿宽却不然,他一有时间就埋头读书。有个文书挖苦他说:“你就玩会儿吧!你再怎么学,也不过是抄抄写写罢了,‘小家雀’还能成‘大尾巴鹰’?”儿宽正义凛然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真英雄欲为万世开太平!”任凭别人怎么拉,怎么拽,儿宽就是不肯入酒局饭桌。这样过了几年,一次,汉武帝对张汤的一个奏折很不满意,吓得张汤诚惶诚恐,回来后就把文书臭罵一顿。文书愁眉不展,一旁的儿宽拿过奏折一看,指出了问题所在。文书哀求:“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就帮着写写吧。”儿宽文不加点,片刻便写好了。奏折让汉武帝眼前一亮,得知是儿宽所写,亲自召见了他,先任命他为左内史,后又升任御史大夫。哈佛大学有个著名的理论:“一个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心无大志向,不可能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为自己充电;胸无大抱负,不可能无视种种诱惑,默默耕耘理想的沃土。没有大格局,难成大抱负。

不避担责之难,大格局要有大气魄。1979年,印度首次进行卫星发射,火箭在升空后,没有飞向轨道,而是冲进了孟加拉湾,造成了一次严重的科研事故。45分钟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哈万教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作为发射总指挥的阿卜杜尔·卡拉姆心情沉重地坐在主席台上,准备承受来自各方的质疑。面对无数镜头,哈万教授说道:“发射团队非常优秀,他们每个人都非常努力,问题在于我给予他们的技术支持还不够,这次失败的责任完全在我。”接着,他看了一眼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的卡拉姆:“不过我相信,明年,他们的团队一定会取得成功!”第二年,深受鼓舞的卡拉姆团队成功地把卫星送上了天。同样的新闻发布会,这次,哈万教授把话筒交给了卡拉姆,说:“今天,你来主持。”卡拉姆后来成为了印度总统,他说哈万教授教给了他人生最宝贵的一课。

林肯说:“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进入更高的境界。”让我们卑微与伟大的,不是功成名就时的鲜花,而是艰难困苦时的责任。有了担当的格局,才有了做事的气魄。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年轻人做事,最忌讳畏畏缩缩,胸中没有大格局,走一步算一步,目光超不过脚步,终究难有所成。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做得大。

编辑 袁恒雷

4.徐东升:做品牌要有大见识 篇四

在飞亚达科技大厦20楼的一间办公室里,除了办公用品,还摆满了书。办公室的主人是深圳市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亚达)董事总经理徐东升。他对《新营销》记者说这里什么类别的书都有,每天他都会坚持阅读。“读书过万卷”的他,身材高大,是典型的北方人,有着内蒙古人的豪爽。外表的粗犷与内心的精致,在他的身上和谐地融为一体。

徐东升回忆最初接触飞亚达手表,是在他到深圳的时候。“那时我花了248元买了一支,那款手表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超过了100万支,是飞亚达的一个市场奇迹和亮点。”接着他转了个话题说,“飞亚达曾经走过一段曲折的路。”2003年以前,在瑞士、日本等国家大品牌的强烈冲击及飞亚达自身多元化战略遭受挫折的情况下,曾多年引领中国钟表市场的飞亚达连续6年业绩下滑,品牌老化,形势严峻。紧急关头,徐东升临危受命。

走马上任后,徐东升进行了中国表业第一次大规模顾客调研,他自己有过“23天跑24个城市”的纪录。然后,飞亚达的7家多元化企业被一刀砍掉,公司业务只集中在两块:一是将手表业务做大做强;二是加大飞亚达旗下亨吉利世界名表中心拓展的步伐。过了一年,飞亚达表重新回到增长的轨道上。近年来,飞亚达确立了“三色堇计划”,通过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制定,赞助国内外体育赛事,作为国家礼宾表,成功研发航天表,举办国际行业年会和钟表设计大赛,步步为营,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销售业绩。

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中国手表零售总量比上一年减少了13.59%,其中国产表减少了16.15%,进口表减少了10.92%。据徐东升介绍,从去年9月至今年6月,飞亚达手表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他说:“钟表市场的需求增长依然非常旺盛,飞亚达正在积极成为国际化的企业。”

三色堇计划

《新营销》:目前国内手表市场是怎样一个现状?

徐东升:虽然人们现在戴手表不再只是看时间,但就像注重穿着一样,随着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改变,市场需求非常旺盛。据我了解的数据,发达国家人均一生消费手表二十多只,发展中国家为十几只。我们曾在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做过市场调研,大城市人均一生消费手表为两三只。因此,手表市场的潜力非常大。现在,中国市场日益成为全球品牌高度关注的市场。国内手表市场,现在有三四百个品牌,高端品牌主要来自瑞士,中低端的包括日本和国内品牌。手表市场竞争激烈,一方面,国际品牌经过历史积淀,展示出成熟品牌的综合实力,体现在形象、内涵、技术、材质甚至手表的设计理念上,以及对美、品质以及细节、服务体验的追求上。另一方面,国内手表品牌虽然在设计和品质上不断完善,但普遍来看,与国际品牌在各个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使国内许多手表的竞争集中在价格和折扣上,还没有发展到一个成熟的品牌状态。国内手表行业正在进行品类调整,不断提升品牌,优秀品牌将越来越得到渠道和消费者的青睐。

《新营销》:根据你们制订的“三色堇计划”,说是“在2010年前,飞亚达手表在5个以上国家零售;另外打造一个高端品牌和一个时尚品牌,与飞亚达品牌互补;将亨吉利的门店数量拓展到80个以上”。现在进展如何?

徐东升:目前“三色堇计划”正在推进的过程中。第一,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加拿大,以及港澳地区,我们都有零售网点,不过刚开始,市场份额还不太大,我们仍在探索,不断调整。第二,飞亚达准备组建合资公司,将来我们会有三到四个品牌。第三,飞亚达在国内有500多个零售店,网点正在不断完善和提升;亨吉利世界名表中心创办于1993年,2003年开始蓬勃发展,现有110多个连锁店,市场效益很好。

《新营销》:飞亚达是如何开拓礼品渠道的?

徐东升:过去乃至现在,飞亚达被国家礼宾司作为礼物,由国家领导人在外交场合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友人,的确得到了一些国家元首和知名人士的喜爱。此外,一些企事业单位也向我们定制,作为高端礼品。不过,单独定制的礼品手表,对品牌传播的作用并不大。

品牌传播

《新营销》:体育与计时器一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钟表等计时器记录了体育历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飞亚达在为体育赛事提供专业计时设备方面有哪些经验?

徐东升:很多优秀品牌,做体育营销都很成功。我们是在向优秀品牌学习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飞亚达表近年来在国内外大型赛事上屡屡被指定为计时手表,从携手国家体操队开始,到2003年亚洲帆船锦标赛指定计时手表,到2005年“十运会”指定计时手表,再到2007年第6届亚洲冬季运动会。通过这些体育盛会,可以充分展现飞亚达“创新、进取、向上”的品牌内涵和精神,对品牌的成长和塑造很有利。

《新营销》:飞亚达几次获得与中国载人航天飞船一起见证历史时刻的殊荣,这是怎么做到的?

徐东升:在飞亚达之前,全球钟表业只有两个品牌能生产航天表,分别是瑞士的欧米茄(OMEGA)和富利斯(FORTIS)。发射航空飞船是人类探索宇宙、展示国家综合实力的机会,当时国家有关部门到市场上买了一些表,进行破坏性实验,结果证明飞亚达手表质量很好,就主动找到了我们。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国际品牌参与竞争,但最终我们成为飞天“指定计时工具”。飞亚达先后研制了神五、神六、神七载人航天飞船的工作用表。随着飞船发射成功,我们的产品品质得到了航天部门的认可。最有标志性的是神五,表明飞亚达成为了国际三大航天表品牌之一。而神七航天表也非常值得称道,因为当时宇航员出舱进行太空漫步,太空环境与飞船舱内有很大的不同,手表在使用环境和性能上有非常高的要求,要耐高温或低温,防强磁场干扰,抗冲击,防震动。我们花了3年时间自主研发航天表,获得了10项专利。这对于中国钟表业来说无疑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非常符合飞亚达创新进取的品牌内涵,很好地实现了品牌的传播和提升。我们非常自豪。

《新营销》:在营销创新方面,飞亚达还有过哪些尝试?

徐东升:从2004年到2006年,飞亚达与“希望工程”联合举办社会公益活动—号召人们把不用的旧表捐给“希望工程”,无论捐赠任何品牌的手表,都可以折扣价购买一块飞亚达新表。此次社会营销活动,既展示了飞亚达品牌,又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义务,缩短了人们的手表消费周期,扩大了飞亚达的顾客来源,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信任。对于这些活动,我很少单纯从销售来评价,而是看品牌传播等综合性效益。

设计创新

《新营销》:飞亚达表在时尚领域如何做到产品款式和工艺品质创新,保持与世界潮流同步,满足消费者的高品位需求?

徐东升:飞亚达一直非常注重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论技术、管理水平、跨国运作的经验,以及悠久的品牌文化,中国企业都无法跟国际大品牌相提并论,因此也绝不能对它们亦步亦趋。那么,中国企业的突破口在哪里?经过权衡,我们把创新的突破口放在了工业设计上。工业设计是人脑智慧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脱离技术基础和工业基础。除了和国内外手表设计大师、机构广泛合作,飞亚达在清华美院设立了奖学金,每隔一年半,和清华美院联合举办一次“飞亚达杯手表设计大赛”。这个大赛是非功利性的,注重创新,由来自德国、美国、瑞士等国家的国际设计大师担任评委和嘉宾,争取做到国际化、学术性、专业化。我们希望通过大赛,带动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拓展手表品牌的概念与想象空间。我们已经举办了三届“飞亚达杯手表设计大赛”,选择获奖选手进行跟踪,邀请他们加入公司,如今一共引入了5名获奖学生,他们进入公司后脱颖而出,设计的多款产品均有不俗的销售业绩。通过此类活动,我们逐步搭建起技术、设计与创新的平台,加快对国际化的领会和学习。

《新营销》:欧米茄是你们学习的标杆吧?

徐东升:很多国际优秀品牌都值得我们学习,甚至不仅仅只是钟表界的。欧米茄的确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国际品牌,是我们学习的标杆之一。我们经常研究欧米茄,看它到底是为谁设计产品,如何设计产品,如何进行营销,包括如何做市场推广,如何与消费者沟通,怎样在任何一个细节上体现出很高的标准,这样我们就会看到哪些东西是可学的,我们的哪些方面应该提升,进而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创新。只有长期而持续地学习,才能进步。我们有个宗旨,学习得有多细致,收获得就有多大。

三层营销

《新营销》:飞亚达的连锁店—亨吉利名表中心有哪些营销特色?

徐东升:亨吉利属于高端的渠道品牌,它的使命有两个:一是在销售世界名表的同时,学习国际大品牌的经营理念和服务理念;二是针对国内手表市场将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严格分区销售的现实,让飞亚达打破“禁锢”,和国际高端品牌站在一起,树立品牌形象。在亨吉利,飞亚达是中国表业的唯一品牌,其余都是世界各国名表。

以亨吉利的店面为主,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创新,把营销工作分成三层。表层就是顾客感官能感受到的一切,就是怎么传递美。也可以说是环境的塑造,当然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从柜台开始,每个环节究竟怎样体现美感?只有每个细节都做好了,才能显示出整体的美。即使大体差不多,但如果有一点细节做不好,那么整体美就会被破坏。中层是指在销售或交易的过程中,如何为顾客传递美的感受,其实就是行为的体现。需要在知识、技巧和经验的基础上,对顾客进行洞察,从微笑开始,与顾客交流,要掌握产品历史、品牌故事、技术工艺等知识,才能做好中层营销。深层营销是要给顾客带来心灵和情感上的愉悦。营销不仅仅是卖产品,更是卖方案,让顾客感到愉悦和有成功感,意犹未尽。这几个阶段,先要成为顾客的秘书,然后成为顾客的朋友,再成为顾客的顾问。

徐东升的品牌观

■口述/徐东升整理/本刊记者叶文东

品牌,向美而生

品牌是科技与艺术以及时代潮流的结合,会大量体现在产品的设计、形式方面,包括产品的质量、风格、材料、品牌的形象展示、终端、广告、公关活动和消费者沟通等。

高端品牌代表了整个社会前行的方向和潮流。国际大品牌不但品质非常优异,而且非常关注细节,它们对细节的坚持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在所有可视的形象上绝不会有一丝苟且或粗心的地方。比如说很多手表摆在柜台里,看起来美不美、怎么摆都有大学问。摆得美,就像高手插花,是个盆景。在商品世界里,不管是人还是物,只有体现美,才能打动人。

品牌,向美而生。那些高端品牌为什么招致人们的喜爱,而且一旦喜欢就“上瘾”?主要是被品牌展现的美所打动。这种美的表现,不仅仅是科技与技术的创造,还包含欧洲中世纪以来的宗教、文化、艺术长期的积淀,包含很多文化和艺术方面的智慧和创造。在欧洲,人们举手投足之间,很有“派”,总让人想起“Ladies and Gentlemen”—淑女和绅士,当然不局限于年龄。做品牌就要学淑女和绅士,要能从内在散发出美。

做品牌要有大见识

我们如今经营许多奢侈品牌手表,对品牌的内在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会转化为对人的要求。我们要认识到,好的品牌是一代代人沿袭与创新的结果,包含了智慧、知识、创造力、情感,还要有爱心、韧性、恒心。在经营和创造奢侈品牌的同时,我们能不能成为品牌人呢?如果不能成为品牌人,怎么能创造出好的品牌,又怎么能达到品牌经营的标准呢?

国内之前没有所谓的奢侈品行业,我们连续几代人都欠缺审美教育,而审美能力缺失,意识不到美,就创造不出美的产品和品牌。品牌人要不断地学习,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产品技术、形象、沟通、创造,提升自己和整个团队的审美品位等素质。

上一篇:学习雷锋树新风的国旗下演讲稿下一篇:标准版的转让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