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音乐《黄河大合唱》教案(精选6篇)
1.2015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音乐《黄河大合唱》教案 篇一
官方微信:【
zjjsks】
浙江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辅导: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荷花淀”
【教材分析】
《荷花淀》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昨日战争”中的一篇。本单元有三篇讲读课,分别是《烛之武退秦师》,《荷花淀》和《赤壁之战》。这三篇课文《荷花淀》描写的是现代战争,其他两篇描写的是古代战争,《烛之武退秦师》表现的是个体英雄形象,《荷花淀》表现的是群体形象。与其他两篇相比,《荷花淀》中的战争环境是清新的,宁静的,它的情节不事雕琢,语言的简洁清丽,恰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一株荷花,带给人们以清新的美感,浓郁的生活气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能力目标:
1、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在表现人物和推动故事发展方面的作用。【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战争,在人们的心中往往是残忍的、恐怖的。许多作家在描写战争时,总是不惜笔墨浓笔重彩铺写硝烟弥漫的景象,但也有部分作家用别样的方式来写战争,孙犁便是其中一位。《荷花淀》就是这样的优秀作品。
2、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⑴学生朗读课文,概述文章故事情节,列出小标题(对学生来说,大体概括小说的情节不成问题,在这里要求用四字小标题概括,更进一步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地址:杭州市文三路477号华星科技大厦三楼 教师微信号:zjjsks
官方微信:【
zjjsks】
⑷就整篇文章发问:主人公是谁?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订正,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此问题主要关系到对全文主旨的理解,只有认识到主人公是群像,才能更好的理解全文的主旨。)
3、重点探讨 1)两处人物对话。
A.鉴赏“夫妻话别”一节的人物对话。
①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力求读出人物内心的情感。②鉴赏对话
问题:请运用联想和想像,结合上下文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语言,说说这些话语表现了水生嫂怎样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点?这些对话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a“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关心)“怎么了,你?”---水生嫂察言观色,感到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细心,机敏)(以上几句,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细心、稳重的性格和对丈夫的忧虑与关心。)b“你总是很积极的。”---水生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境是十分复杂的,在责怪当中含着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摆正了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
(以上几句对话,可用词语替换法或比较重音语气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c“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嗯。”---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地址:杭州市文三路477号华星科技大厦三楼 教师微信号:zjjsks
官方微信:【
zjjsks】
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设置对这一部分的赏析,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人物语言能够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能存在的困难是分角色朗读学生不好意思,要做好动员和鼓动;其次,学生的阅历所限可能使他们理解成年人的内心和情感会有一定难度,解决办法是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和联想,彼此交流探讨。)(2014)下半年浙江教师资格笔试备考专题:http://zj.zgjsks.com/zg/2014jszg_bs/?wt.mc_id=bk11904
B.鉴赏“商量探夫”一节的人物对话。
③学生分角色朗读“商量探夫”时五位妇女的对话,体会人物各自不同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征。
④赏析对话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活画出这个女人的含蓄、聪明伶俐。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表现出该女人直爽开朗的特点。
“听他说,敌人要在同口安据点„„”是水生嫂说的,表现了她心细、考虑问题周到、善于思考的个性。
“哪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快人快语,有点冒失。“我本来不想,可是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活画出一个羞涩忸怩而又十分可爱的形象。
小结:作品的对话描写简洁朴素,生动传神,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如此,而且能形象地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了白洋淀女人们的成长历程,展示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人情美、人性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设置对这一部分的赏析,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人物语言能够体现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学生对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不够准确,可以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逐个讨论。)2)细节描写
地址:杭州市文三路477号华星科技大厦三楼 教师微信号:zjjsks
官方微信:【
zjjsks】
分析鉴赏一个细节。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乎水生嫂的意料,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3)鉴赏景物描写:
①放朗读录音: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②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问: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水生嫂们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结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及和谐的氛围,也为下文伏击战环境作了铺垫。)朗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一节。
这里只有两句话,一句写荷叶,一句写荷花,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不但形象逼真,而且寄托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这里是荷叶荷花,也是铜墙铁壁,是监视敌人的哨兵,也就是埋葬敌人的战场。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4)小说的情感: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小说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地址:杭州市文三路477号华星科技大厦三楼 教师微信号:zjjsks
官方微信:【
zjjsks】
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对亲人的深情,对国家的忠诚,这此普通人所具有的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是正义的基础和源泉,蕴藏着战胜侵略者的巨大力量。
5)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4、布置作业
⑴赏析文中“寻夫未遇”归途中的对话描写。(举一反三)⑵赏析文中三处关于“捞”和“丢”细节描写。【效果分析】
经过这一堂课,学生对人物对话,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能够有深刻的认识。
更多浙江教师招聘公告及备考资料尽在中公浙江教师考试网
地址:杭州市文三路477号华星科技大厦三楼 教师微信号:zjjsks
2.2015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音乐《黄河大合唱》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少数民族瑶族的音乐风格,通过欣赏和创作实践,进一步体验和认识音乐要素对音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瑶族舞曲》,能够从音乐的速度、节奏、音色等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体验速度、节奏、力度、节拍、音色等音乐要素,并能根据不同的音乐情绪进行创编
二、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曲家如何运用音乐要素来表达情感、塑造音乐形象的 【难点】:理解速度、节奏、音色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快乐的啰嗦》,请大家边听音乐,随着教师的提示边打节奏 跟随音乐节奏、速度、力度拍子的变化,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教师创设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培养聆听音乐的习惯,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2.感受欢快情绪,听辨出舞曲体裁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
1.欣赏来自相同地区、相同体裁的音乐作品《瑶族舞曲》
设计意图:我采用的是播放来自相同地区、相同体裁的音乐作品《瑶族舞曲》,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听觉和视觉结合,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好的集中起来。
(二)新课教授
1.完整聆听《瑶族舞曲》,感受情绪及其情绪对比(播放曲式结构图)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引起学生们的兴趣,音乐欣赏更具有目的性。同时对于《瑶族舞曲》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2.比较赏析《瑶族舞曲》的三个音乐主题
(1)演唱a、b主题,认识速度、节拍在乐曲中的作用
①教师通过提示性的肢体动作,引导学生从速度角度去探讨两个主题的音乐情绪。
②运用直观的击拍方式,学生可以在观察、比较击拍动作快慢中,发现和体会节奏差异对乐曲情绪的影响
(2)欣赏b主题乐段,体验音色、力度在乐曲中的作用
①引导学生听出本段主题的演奏乐器,以及乐器使用与音乐表现之间的关系,并请同学们边听音乐变用动作模仿乐器的演奏方式
②通过对b主题的聆听,了解随着打击乐器的加入、力度的增强,音乐情绪也变得更加欢快、热烈
③请同学总结力度、音色、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3)欣赏b、c主题乐段,了解节拍、速度在乐曲表现中的作用 ①请同学们边划拍边聆听音乐引导学生发现拍子在音乐中的作用 ②总结拍子与速度相结合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请同学们总结速度、拍子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赏析《瑶族舞曲》的三个音乐主题,引导学生从速度角度去探讨两个主题的音乐情绪。随着打击乐器的加入、力度的增强,同学们能够自己总结出力度、音色、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学生是音乐的参与者,应该让他们通过听、唱、讨论来体验音乐,并通过发现结论--推翻结论--补充完善结论这一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提高
1.改变音乐主题,用小提琴、二胡演奏改编的节奏型(1)请同学们尝试改编a、b、c的主题,改变音乐情绪
根据学生的音乐能力,邀请个别会乐器的同学,按照老师的设计进行即兴试奏,体验主题音乐改编后的效果
(2)讨论
①改编的哪个主题?与原来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分别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使音乐情绪发生了变化? 2.把主题改编成爵士版,请同学们用不同的击拍方式伴奏
用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探究、创造的能力
设计意图:邀请同学们用小提琴、二胡演奏改编的节奏型,并上来为大家演奏,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发散同学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注学生们的个性发展,使同学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编创,增强自信心,喜欢音乐,真正在音乐课堂中做到“学中玩、玩中学”的理想状态。
(四)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通过欣赏和创作实践,我们进一步体验和认识了节奏、力度、音色、节拍、速度等要素对音乐情绪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希望大家今后欣赏美妙的音乐时,不要忘了身后那神奇的音乐要素。
五、教学反思
中公资深讲师宋飞解析
3.2015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音乐《黄河大合唱》教案 篇三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备考已经拉开序幕,一篇优秀的教案对面试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特为考生献上高中音乐教师资格面试《流行风》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感受和理解通俗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风格特点的同时,提高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
【过程与方法】在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聆听、表演当中,提高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知识与技能】了解歌曲演唱风格和曲式结构,比较通俗歌曲、艺术歌曲、民歌的片段,了解他们各自的风格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通俗歌曲、艺术歌曲、民歌各自的特点。【难点】听音乐,分辨音乐种类。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听音乐,分辨歌曲的唱法。
师:这是一首什么唱法的歌曲?(流行唱法)(二)新课学习
1.欣赏《思念》,了解其曲式结构与演唱风格
(1)《思念》的这首歌曲分为A、B两段,A段在低音区,娓娓道出的思念之情;B段逐步推向高音区,跳跃跌宕,情绪更加激动,呼唤似的唱出了无可奈何的哀怨。演唱风格是激动的,哀怨的。
(2)播放,了解通俗歌曲、艺术歌曲、民歌各自风格特点。
①播放艺术歌曲与民歌《我爱你中国》《茉莉花》,探究歌词与演唱特点
老师示范并设置问题:这两首音乐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歌词与演唱特点一样吗?(艺术歌曲:歌词特点诗歌为主,艺术性强;演唱特点音色圆润,有较高的演唱技巧,咬字吐字清晰。民间歌曲:歌词特点即兴化、生活化;节奏旋律特点是民间性、平民性;演唱特点是强调的情绪表达和感情抒发。)
②学生敲击节奏,老师模唱旋律,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艺术歌曲的旋律特点音域较宽,节奏变化大,不便传唱;民间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是民间性、平民性。)③播放歌曲《思念》,感受其流行音乐的风格特点
师:与艺术歌曲、民歌相对比,流行音乐各自有哪些风格特点?(歌词特点口语化、生活化;节奏旋律特点易记易唱,音域较窄,节奏富有变化;演唱特点富有激情和即兴的表演方式,注重与观众交流努力营造宽松随和的氛围。)(3)分别找学生演唱歌曲的低音区与高音区。(三)巩固提高
1.听音乐,分辨歌曲属于歌曲的几种类型。(轻音乐、爵士乐、摇滚、探戈、迪斯科等)2.分组表演(由老师将学生分为男女两组,进行比赛。)女生演奏一段爵士舞和一首流行歌曲,男生演奏街舞和齐唱一首流行歌曲。老师评价:刚才我们演绎的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各有千秋,非常的精彩。(四)课堂小节
这节课我们主要欣赏、对比、分析了歌曲的不同演唱风格和特点,相信同学们对通俗歌曲一些演唱风格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去聆听、去体验、去感受音乐。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4.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篇四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只要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的强化,就可以预测、控制和改变人行为的心理学家是(B)A.詹姆斯 C.冯特
B.华生 D.斯金纳
2.研究遗传因素对行为的影响,以及大脑、神经系统等生理功能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这是
(C)A.发展心理学 C.生理心理学
B.实验心理学 D.心理测量学
3.对人的心理状态影响最大的生物节律是(D)A.90分钟周期 C.年周期
4.属于意识的特殊表现形式的是(B)A.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吸毒后的精神恍惚 D.白日梦状态 B.28天周期 D.日周期
5.与感觉相比,知觉具有较明显的(D)A.被动性 C.具体形象性
B.简单反射性 D.概括性
6.根据负后像原理,在注视任何一种颜色后,你会在白色背景上看到一个(B)A.相同颜色 C.相近颜色
7.关于事实类信息的记忆是(A)A.陈述性记忆
B.语义记忆
浙00031# 心理学试卷 第 1 页(共 6 页)
B.相反颜色 D.无关颜色 C.程序性记忆 D.情景记忆
8.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来说有(C)A.5个信息单位 B.6个信息单位 C.7个信息单位
D.8个信息单位
9.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C)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0.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的编制者是(A)A.比内和西蒙 B.比内和斯坦福 C.韦克斯勒
D.瑞文
11.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水平(A)A.低 B.高 C.中等
D.不变
12.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这表现出的情绪状态属于(C)A.表情 B.激情 C.心境
D.应激
13.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C)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认知方式
14.心理学家认为自然物理环境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C)A.自然基础 B.核心性影响 C.一时性影响
D.永久性影响
15.将群体中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的现象称为去个体化的心理学家是(D A.阿希 B.勒温 C.费里德曼
D.费斯廷格
16.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降低的现象是(A)A.社会惰化
B.社会干扰
浙00031# 心理学试卷 第 2 页(共 6 页))C.社会依赖 D.社会助长
17.“考试不及格,则说考题太难超出要求。”这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C)A.反向 C.文饰
18.对挫折的积极应对反应是(B)A.幻想 C.投射
B.升华 D.退行 B.否认 D.压抑
19.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是(B)A.感知运动、形式运算、前运算、具体运算 B.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C.前运算、感知运动、形式运算、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
20.一个盲童和正常的婴儿一样到一定的年龄会微笑,这样的事实说明了下列哪一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D)A.学习C.模仿行为
B.后天行为 D.先天因素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1.适应:为了符合客观条件或需要而作一些改变
22.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有所表现。
23.认知方式: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24.年龄特征: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显示出阶段性,每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是稳定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5.简述注意的种类。随意注意
浙00031# 心理学试卷 第 3 页(共 6 页)不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26.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地点法:利用视觉表象,以地点位置作为提取线索,把地点和要识记的东西联系 韵律法:口诀法,纯语言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记笔记
27.简述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 家庭环境 学校教育 社会实践
28.简述情绪表达的方式。
主观体验:人的主观感受,自我觉察,喜怒哀乐 生理反应:伴随生理唤醒 外显行为:手舞足蹈等 29.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30.简述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智力发展:思维集中以抽象逻辑性为主 个性发展:
• 自我意识:自我同一性的整合和混乱
浙00031# 心理学试卷 第 4 页 6 页)
(共• 情绪特点:矛盾性
• 人际关系:父母、朋友、异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任选1题,2题均答者,以前1小题计分,8分。第33小题必答,10分。共18分)31.举例说明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外界世界 调整和控制行为 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32.试述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行为参照、 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 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
33.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应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影响因素:
智力因素
人格因素:独立、自信、冒险和审美取向,对复杂问题感兴趣 环境因素:宽松的外部环境和适当的激励 动机因素 如何训练:
建立目标和意向 训练基本技巧
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 刺激和鼓励好奇心 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 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 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
培养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
浙00031# 心理学试卷 第 5 页(共 6 页) 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 促进自我管理技巧
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技术 运用例子 浙00031# 心理学试卷 第 6 页 6 页)
5.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笔记全 篇五
第三节基本的听觉现象;
第四节 知觉的特性
第五节社会知觉;第四章 第三节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第四节 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第五章 思维的过程和种类
概念的心理学定义
推理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想像和创造思维
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创造性思维训练;第六章 智商与智力差异
第二节智力的理论;第七章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情感的区别 第八章 认知方式差异
第九章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 第三节
第十章
《心理学》复习资料 2008年4月10日
注:加粗为一级概念 普通为二级概念 *为三级概念 括弧中的时间是考过年份(并不是说二级三级概念不主要,这个只是按照重量级划分,心理学考的还是很细的)
1、心理学(2002.4)(2004.4):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方法
3、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测验法: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5、实验法(2002.10)(2003.10):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6、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7、意识(2002.4)(2004.1)(2004.4)(2006.4)(2007.4):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8、注意(2002.10)(2003.10):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0、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11、随意后注意(2007.10):事先有预定目的、但是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12、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13、日节律(2005.10):存在于动物和人身上, 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 以及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14、感觉: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2002.10):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使人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16、感受性(2005.4):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17、感觉阈限(2005.4):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剌激存在或剌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18、社会知觉(2002.4)(2006.10):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19、超感知觉(2004.4):通过不同于人类感观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
20、最小可觉差: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简称jnd.21、视觉适应(2004.10):是在剌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
22、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3、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4、晕轮效应(2004.4):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25、社会刻板效应(2007.10):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26、记忆(2002.10):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7、学习(2003.4)(2004.10):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28、接受学习(2006.10):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
29、*陈述性记忆(2007.4):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是可以言传的)。30、*程序性记忆(2007.4):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一般是很难言传的)。
31、*组块:是指人们对刺激的不断编码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组合。
32、*编码(2005.10):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
33、*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地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
34、*语意网络:信息被组织在体系不太清晰的框架中,包含了表征各种概念的节点和彼此相联系的连线,连线的长短代表着联系的密切程度。
35、*图示:是一种心理网络结构,它表示的不是许许多多的具体事物,而是各种知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6、思维(2002.4)(2003.4)(2007.10):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37、概念: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词的形式来表现。
38、问题解决:定义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①目标指向性 ②操作系列性 ③认知性操作
39、想像: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40、创造性思维(2005.4):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41、演绎推理(2004.10):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
42、归纳推理: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43、算法式(2006.10):依照正规的、机械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44、启发式: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当前的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
45、爬山法(2007.4):指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46、*算子:解决问题需要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性操作来从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这些认知性操作称为算子。
47、*功能固着性:即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趋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
48、*定势(心向、心理定向):在连续进行工作时,如果一个人屡次成功地以相同地方法解决了某类问题,会使他机械地或盲目地以原有的方式方法解决类似问题,而不去寻求新的、更好地方法。
49、智力(2004.4):看作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
50、能力(2003.4):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而智力则只是表现在人的认知学习方面(比较)
51、流体智力(2002.4):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
52、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53、个别智力测验(2004.10):指那种同一时间内主试者只能对一个受测者进行施测的测验。
54、信度(2003.10):即可靠性,指多次测验的一致性程度。
55、效度(2005.10):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
56、常模(2004.1)(2004.4):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
57、智商(2007.10):智力商数,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58、*比率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例。比率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100
59、*离差智商:确定个体在相同条件的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离差智商(IQ)=100+15Z,其中Z=(X-MX)/S 60、性向测验:指用以测量潜在才能的测验 61、成就测验(成绩测验):主要考察受测者在学习和训练后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由于它被广泛地应用在教育工作中,因此,有时也被称为教育测验 62、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63、情绪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64、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65、诱因:指能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66、内部动机(2004.1)(2004.10)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
67、外部动机: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 68、成长动机(2006.4):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 69、社会性动机:是以社会文化为需要的动机。
70、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71、应激(2005.4):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72、*交往动机(2006.10):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交往动机是个体愿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
73、*成就动机(2007.10):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它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74、*工作动机:是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四个理论--X理论、Y理论、V理论和Z理论)75、人格(2003.4):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76、气质(2007.10):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77、性格: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显示在他的行为举止中。它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上和所采取的言行上。78、认知方式(2003.10):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79、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 80、从众(2004.1)(2005.10):从众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81、包容需要(2006.4)
82、服从:是指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 83、社会助长(2005.4):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84、社会堕化:社会惰化主要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
85、去个性化: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
86、人际沟通: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 87、心理健康(2002.10):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88、压力(2007.10):也叫应激,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剌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89、挫折(2003.4)(2003.10)(2007.4):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
90、焦虑障碍:就是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极度焦虑的体验。
91、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保护自己。常见的由压抑、抑制、否认、转移、退行、投射、补偿、合理化、反向、文饰等。
92、压力源: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 93、社会性压力源(2006.4):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
94、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
95、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
96、心理发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其一是动物种系进化过程中心理的发展;其二是指民族心理的发展,即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心理的发展;其三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97、年龄特征(2006.10):个体生理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有重要的特殊的矛盾和质的特点。98、关键期(关键年龄2006.4):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年龄或关键期。99、横断研究法(2005.4):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
100、纵向研究法(2005.10):也叫跟踪研究,主要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
101、自我意识:指个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最自己机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
102、道德认知 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的原则和规范的认知。
解答题
多选题
1、实验法中,必须考虑的三类变量是?(2004.1)(2004.4)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2、心理学的理论领域:(一)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三)发展心理学(四)心理测量学(五)生理心理学
3、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4、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 行为主义心理学 4 格式塔心理学 5 精神分析学派 6 人本主义心理学 7 认知心理学
5、观察法优缺点:(一)优点:保持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二)缺点:只能等待结果出现,不能对研究过程进行控制;易受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6、调查法:问卷法、谈话法。
7、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
一、认识内外世界
二、调整和控制行为
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8、意识的状态 :(一)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二)自动化的意识状态(三)自日梦状态(四)睡眠状态
9、意识活动的内容具体包括:(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2)对内部剌激的觉知。(3)对自身的觉知
10、注意的特点与功能
(一)注意的特点1.注意的指向性2.注意的集中(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
11、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如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下,人的注意集中在当前有意义的内容上,得到比较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12、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2004.10)
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同时,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他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13、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整体性(二)知觉的选择性(三)知觉的理解性(四)知觉的恒常性
14、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2004.4):
1、收集信息
2、转换
3、将感受器传出地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由选择地加工
4、在感觉中枢区域,形成不同性质和强度地感觉
15、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3)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16、社会知觉内容::(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17、社会认知的过程(2002.10)(一)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二)信息的整合过程
18、晕轮效应在教育中有何不良影响(2003.10)(2006.4)
19、三种社会认知效应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2.晕轮效应3.社会刻板效应
20、简述记忆的涵义与基本过程(2006.4)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保持)和提取的过程。试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记忆的基本过程(2007.10)(一)编码
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二)保持
保持也称储存,是识记过的经验在脑中的巩固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过程来说就是信息的储存。(三)提取
提取有两种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感觉记忆的特征:
(一)感觉记忆在瞬时间能储存大量信息(二)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三)感觉记忆中信息未经任何加工
(四)感觉记忆中信息一部分被加工进入短时记忆
21、短时记忆的特征:(一)编码的形式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但是也有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康拉德)(二)储存的容量
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只是七加减二个组块。组块是指人们在过去经验中已变为相当熟悉的一个心理组合。
(三)储存的持久性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时间一般在20-30秒
复述分两种:保持性复述和精细复述。保持性复述是指一遍遍地重复识记材料,可以将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使之处于活动状态。但不一定能将信息编人长时记忆永久保存。精细复述是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便可以长期保存,到需要时比较容易地回忆起来
22、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
1.语义代码:在长时记忆中,语义代码占主导地位。2.视觉代码:人们也将视觉表象编入长时记忆
23、简述遗忘的原因(2002.10)(2004.10)消退和干扰。
24、遗忘的影晌因素
(一)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二)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三)情绪的作用
25、结合遗忘规律谈如何有效复习: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
1、复习的时间:应该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
2、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
3、复习的方法:尝试背诵法
26、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2005.10):(一)地点法(二)韵律法(三)记笔记
27、简述长时记忆存储模型(2006.10):语义网络 扩散激活
28、学习的策略与方法:(一)复习策略
1、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复习的时间应该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
2、复习的次数
3、复习的方法(二)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
29、思维的特征 :①间接性 ②概括性 ③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 30、思维的过程:1.分析和综合 2.比较 3.抽象和概括
31、思维的种类:①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②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思维活动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
③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思维的独创性)选择题归类
32、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智力因素人格因素 环境因素 动机因素
3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①问题表征的方式 ②无关信息的干扰 ③功能固着性
④心向
34、影响创造力的因素(2003.4)
1.智力因素 2.人格因素 3.环境因素 4.动机因素
35、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策略中的手段——目的分析法(2005.4)
36、智力与能力的关系:
37、能力的不同类型:①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②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③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8、智力的个体差异:①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及其不同。②每个人智力的结构,即组成方式也有所不同。③人的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的形态。有些稳定发展,有些早熟,有些大器晚成。
39、智力的因素论:①智力的二因素说(斯皮尔曼)②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卡特尔)③智力多因素论(瑟斯顿)
40、简要说明智力三元理论中智力的内部构成(2005.10):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41、斯腾伯格智力理论中的元成分和操作成分是什么?在认知活动中,元成分的作用怎样?(2004.1)
元成分:控制行为表现和只是获得的过程,它负责行为的计划、策划与监控。
操作成分: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比较刺激,从长时记忆提取信息,以及作出判断反应的过程,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
只是获得成分: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新信息的编码与存贮。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2002.4)(2007.4)
在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每个人的智力的结构,即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人的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形态。
什么是智商?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的区别(2004.4)
智力: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比率智商=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100 离差智商(IQ)=100+15Z,其中Z=(X-MX)/S 简述心理测验技术指标
(一)信度:1.再测信度 2.评分者信度 3.内部一致性信度(二)效度 1.内容效度 2.构想效度 3.预测效度(三)测验的标准化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及智力的培养 影响因素:遗传与环境
一、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
二、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早期干预
三、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知识传授
四、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2002.10)
42、智力测验的种类 ①.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②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③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 动机理论
一、本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二、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认知与期待理论 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举例说明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2003.10)动机产生的原因
1、内因: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2、外因:诱因-外在环境
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所谓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剌激物。
43、动机的功能:①.激活功能 ②指向功能 ③调节与维持功能
44、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研究证明,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
45、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1.合作 2.情谊 3.归属
46、成就动机的特征 :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2.具有坚定信念3.正确的归因方式 简述成就动机的涵义和结构(2005.4)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47、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①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上;
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8、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一)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
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二)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 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三)从反映特点看差异
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 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
两者联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因此离开情绪的情感是不存在的。而情绪的变化也往往反映了情感的深度,而且在情绪变化的过程中,常常饱含着情感。
49、情绪与情感的作用: 50、人格特征:(一)独特性: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二)稳定性: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三)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四)复杂性:(五)功能性 :“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51、人格的结构 :(一)知-情-意系统 :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大方面,在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这三大方面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差异,都属人格结构里的成分(二)心理状态系统:心理状态是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这些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心理活动的差异性(三)人格动力系统:人格动力系统是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四)心理特征系统:这一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五)自我调控系统 :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气质与性格有何不同(2003.10))
52、认知方式类型:
(一)冲动型与沉思型:对问题的思考速度存在着非常显著的个体差异。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
(二)系列型与同时型:达斯提出了系列型与同时型认知风格。系列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同时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同时兼顾到各种可能性,才能解决好问题
(三)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依存性的人则要依赖于外界环境,场独立性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
53、性格特征:
(一)性格的态度特征: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事物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为人处世
(二)性格的意志特征:意志是一种设定行为目标,自觉地调节自己,努力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心理品质。意志特征是性格结构的一个重要侧面,它是一个人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时表现出来的
(三)性格的情绪特征:每个人都有其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这些就构成了性格的情绪特征
(四)性格的理智特征: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方面的差异,就是性格的理智特征。人格的本质特征(2004.4)
(一)独特性: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二)稳定性: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三)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四)复杂性:
(五)功能性 :“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简要说明人格结构的自我调控系统(2005.4)
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各自的优势是什么(2004.10)
三维人际关系理论(2005.4)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分为两个方面:
1、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2、六种基本的人际行为倾向: 舒茨认为,上述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都可以转化为行为动机,使个体产生行为倾向,而个体在表现三种基本人际需要时又分为主动的和被动的两种情况,于是个体的人际行为倾向就可以被划分为六种。
54、人格测量方法:
一、测验法(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三)青年性格问卷
二、投射法(一)罗夏克墨渍测验(二)主题统觉测验(三)句子完成法
55、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一)本能(二)合群需要(三)自我肯定需要
56、人际交往的理论:(一)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W.Schutz,1958)提出①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②六种基本的人际行为倾向,(分为主动的和被动)(二)社会交换理论 , 社会学家霍曼斯(G.C.Homans,1958)提出,社会交换不仅是物质的交换,而且还包括了赞许、荣誉、地位、声望等非物质的交换,以及心理财富的交换。
57、人际沟通的类型:1.言语沟通 2.非言语沟通(1)表情:(2)眼行为 眼行为的功能主要有:注意、劝说、调节和表达情感(3)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4)服饰(5)讲话风格(6)人际空间。
58、群体的一般特性:(一)群体规范(二)群体的凝聚力(三)群体中的角色(四)群体的领导
59、群体的社会影响:
(一)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二)去个体化
(三)群体的决策行为
(四)从众与服从
60、社会惰化出现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原因 :第一,社会评价的作用 ;第二,社会认知的作用 ;第三,社会作用力的作用 有效途径::(1)不仅公布整个群体的工作成绩,而且还公布每个成员的工作成绩,使大家都感到自己的工作是被监控的,是可评价的。(2)帮助群体成员认识他人的工作成绩,使他们了解不仅自己是努力工作的,他人也是努力工作的。(3)不要将一个群体弄得太大,如果是一个大群体,就可以将它分为几个小规模的群体,使得更多的成员能够接受到外在影响力的影响。61、从众原因(2007.4):(1)行为参照(2)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3)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
简述去个体化的涵义与主要原因(2006.10)
1、去个体化是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做去个体化。
2、导致去个体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匿名性;另一个原因是个体处于群体中,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使自己的注意高度集中于他人的反应以及周围所发生的戏剧性事件,或者由于药物、酒精、催眠等的作用,使个体进入极端的自我卷入,从而降低了自我意识。
62、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有正常的智力水平(二)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三)能与他入建立和谐的关系(四)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五)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挫折的产生原因
可以概括为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指环境方面的,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外在因素常常是个人意志或能力所不能左右的,如个人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意外事件、社会**等。内在因素则主要指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阻碍了目标的实现。包括个人的生活条件、人格特点、心理状态、经济水平等。63、挫折后的反应:(一)攻击行为(二)冷漠(三)幻想(四)心理防御机制
64、焦虑的主要类型:(一)广泛性焦虑障碍(二)恐慌障碍(三)恐惧症 1.广场恐惧症2.社会恐惧症 3.特殊恐惧症(四)强迫症(五)创伤后应激症
65、焦虑的应对策略 :(一)认清焦虑状况(二)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 1.不回避
2.正面迎战 3.做记录(三)学会放松自己(四)运用想像减轻焦虑(五)进行理性思考(六)接受专业治疗
简要说明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2007.4)1.不回避 2.正面迎战 3.做记录
青少年时期个性的发展(2002.10)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 3.人际关系发展的新特点 简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2007.4)1.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 2~7岁:自我中心性或不“守恒”性
3.具体运算阶段 7~12岁:掌握了守恒、“自我中心”的程度也在下降 4.形式运算阶段 11、12岁以后 :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内容是什么(2004.1)(一)青少年时期智力的发展(二)青少年时期个性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 3.人际关系发展的新特点 论述题
1、遗忘的原因及其影晌因素(2002.4)
原因:消退和干扰。(一)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二)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因素:
(一)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二)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
环境上的相似性有助于或有碍于记忆的现象叫做情境依存性记忆。
同外部环境一样,学习时的内在心理状态也会被编人长时记忆,作为一种提取线索,叫做状态依存性记忆(三)情绪的作用 心境一致性效应
结合实际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007.10):为了测量遗忘,艾宾浩斯设计了节省法,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节省图,图中看出: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在第一个小时内,保存在长时记亿中的信息迅速减少,然后,遗忘的速度逐渐变慢。
2、智力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一)家庭谱系研究(二)双生子研究
二、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晌
三、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四、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3、联系实际谈谈情绪、情感的功能(2002.10)(2005.10)
一、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一)情绪具有激励作用(二)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
二、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一)促进切能(二)瓦解作用
三、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
四、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
4、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要能够做到:(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
(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5、反应并提出应对挫折的一些建议(2007.10)(一)正确认识挫折(二)改变不合理观念(三)加强修养,勇于实践(四)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6、结合实例说明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2007.4)(一)相似性与互补性: 通常年龄、性别、社会背景、教育水平、职业、经济收入等方面的相似性都会影响到个体间的喜欢。(二)个人品质:开朗、真诚、幽默、由能力、聪明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三)接近性与熟悉性:空间上距离较近的个体容易成为知己。
7、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由哪些?在教育中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请举例说明。(2006.4)见下题
8、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创造能力(2004.10):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独立性、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审美取向、冒险精神)环境因素动机因素(内在动机有利于个体创造性活动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挥与发展)
9、结合实例说明人格的成因(2006.10)
一、生物遗传因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
二、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三、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四、早期童年经验 :其一,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 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其二,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来决定人格。其三,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五、自然物理因素: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10、根据成就动机理论,说明提高学生成就动机的途径(2007.4)成就动机: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它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11、结合实例说明多元智力理论(2006.10)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他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这7种智力为:(1)言语智力,渗透在所有语言能力之中,包括阅读、写文章以及日常会话能力。(2)逻辑一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维能力,如做数学证明题及逻辑推理。(3)空间智力,包括导航、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比如查阅地图和绘画等。(4)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比如拉小提琴或作曲等。(5)身体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比如打篮球、跳舞等。
(6)人际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比如理解别人的行为、动机或情绪。
(7)内省智力,对自身内部世界的状态和能力具有较高的敏感水平,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12、结合实例,说明几种主要的启发式问题解决策略(2005.10)
1.手段一目的分析法:就是,它与当前的状态存在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想办法来减少这个差异。如我们在校园里,目标是要去火车站,主要是距离上的差异,乘公交车去减少这个差异。2.爬山法:指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3.逆向工作法
13、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2006.4)见上题,加算法试,依照正规的、机械的方法去解决途径。
14、试述智力测验的性质(2004.10):①心理测量的对象是心理特质 ②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 ③心理测量具有误差 ④心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15、结合实际谈谈学习中的组织策略(2005.4):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地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该策略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建构,更适用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与思考才能把我内在深层意义的学习材料;群集既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归类,它是组织策略的一种常见形式;摘录、划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等学习策略的基本原理是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
16、如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002.10)⑴建立目标与意向⑵训练基本的技巧⑶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⑷刺激和鼓励好奇心⑸建立动机
17、压力的影晌因素及其应对策略(一)影响压力的因素
⑴经验:当面对同一事件或情境时,经验影响人们对压力的感受。
⑵准备状态:对即将面临的压力事件是否有心理准备也会影响压力的感受。⑶.认知:认知评估在增加压力感和缓解压力中有着重要作用。⑷性格: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对压力的感受不同。⑸.环境: 一个人的压力来源与他所处的小环境有直接关系,小环境主要指工作单位或学校及家庭。
(二)处理压力的方法(2005.4)
一般而言,应对压力的策略有两类:处理困扰与减轻不适感。处理困扰指直接改变压力来源;减轻不适感不直接解决问题,而是调节自己。常用的方法如下:(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6.2015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音乐《黄河大合唱》教案 篇六
2015年长沙市教师招聘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致橡树》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分析
文革结束后,我国文坛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朦胧派”诗歌作品和诗人群体的出现以及围绕“朦胧诗”展开的论战,是当年极具轰动效应的文坛大事。舒婷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致橡树》,正是当年 “朦胧诗”的代表作。
《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作为“朦胧派”的诗作,它不象常见的爱情诗那样直抒胸臆,它跳出一般爱情诗的窠臼,摆脱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以局外人的身份观照爱情,对爱情的本质进行了一番理性的拷问与判断。
诗人以“不,这些都还不够”为转折点,把这首诗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认可的爱情模式的批判、摈斥,后一部分抒发了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编者正是按照课标的要求把诗歌的阅读与鉴赏安排在高中一年级的开始阶段,作为必修课。本节课应当紧紧抓住审美这个中心展开加教学。不宜繁琐地条分缕析,而应当整体地将朦胧诗的美感方式和美感作用通过
你的未来,我来导航
审美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情感上和心灵上的陶冶,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十四岁左右年龄的优势在于,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形象思维,对于文艺作品尤其是诗歌的形象化表达方式和强烈的感情宣泄比年龄较大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和领悟。因此,我打算调动一切可能的艺术手法,让学生在获得审美快感的同时学到相关知识,陶冶情操,涵养心灵。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诗中表达的争取女性尊严和独立地位的抗争决心和新型的爱情观、自由平等、人的价值等深层理念,2、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描绘的各种形象,学习运用象征、对比、对偶、对仗、类比、比拟、拟人、递进等手法,培养自己丰富而瑰丽的艺术想象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从听觉上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朗诵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美感,练习放飞并驾驭自己的想象力;进而练习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记录下来。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从“不,这些都还不够”开始,诗人对自己理想中的爱情的想象。如何鉴赏这一段?
2、难点:“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两处,作为没有过真正的爱情体验、涉世未深的高一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对此可以略作讲解,你的未来,我来导航
但不宜过分理性化,仍应把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整体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今后的实践和成长过程中思考。
二、说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画面、音乐和教师的示范朗诵,采用“激发兴趣——感知形象——品咂鉴赏——朗诵比赛——创作审稿”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熟读,课后让学生创作。贯彻师生平等互动的原则,教师作引导,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诠释。既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鉴赏,又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理解,尽可能让学生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自己建构关于现代白话自由诗的知识体系。
三、说学习方法
我打算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朗诵法、欣赏法、比赛法、写作审稿法等方法让学生用审美的方式接受教学内容(这是一首议论性的诗歌)。
四、说教具的使用
尽量利用电子课件,录音机、幻灯片或者mp4等,制造音画效果。
五、说教学设计(课时)
本课(中国当代诗三首)计划两个课时,《致橡树》计划使用一个课时,课后组织同学赏析课外拓展阅读材料,练习诗歌创作、出墙报,实现“创作、审稿”过程。
六、说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激发兴趣(共5分钟)
1、创设情境,教师为学生作配乐示范朗诵(有条件时,同时显示相应的画面)。
2、简介作者和“朦胧诗”,文.革以及文.革结束后的转型时期,思想
你的未来,我来导航
解放,“双百方针”,以及当年对“朦胧诗”的批评。
(二)感知形象(共15分钟)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教师配以适当的音乐,整体感知诗歌创造的艺术的形象。要求:
标出自己读得不准的字音,如“凌霄花”的“凌”的齐齿呼后鼻音,“炫耀”的“炫”是否读成第二声,“峰”是否读成“fōng”,“雾霭”的读音等。(5分钟)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将思考题板书或者用课件展示):
(1)诗中描写了那些形象?
(2)诗中提到了几种爱情观?
(3)诗歌分几个层次?
(4)诗人赞成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
(5)你最喜欢哪一句或者哪几句?
读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上问题。教师尽可能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10分钟)
(三)品咂—鉴赏(课堂练习)(共25分钟)
1、教师稍作讲解,进行局部研讨。对比诗中表现的各种爱情观,以及本文的写作手法和技巧。重点分析“不,这些都还不够”以后的诗句。(10分钟)
2、点名请朗读较好的学生朗读“不,这些都还不够”以后的诗句。(1分钟)
3、全班齐声朗读这段诗句。(1分钟)
4、趁热打铁,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倾听、点拨:(13分钟)(以
你的未来,我来导航
下问题板书或者用大屏幕展示)
(1)凌霄花和鸟儿象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为什么用它们来象征?
(2)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所象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为什么用它们来象征?
(3)木棉和橡树——树的形象所象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为什么用它们来象征?
(4)作者怎样描写橡树与木棉的关系的?
(5)作者怎样深化了主题?
(四)朗诵比赛(拓展练习)(课外)
利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方式,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诗歌朗诵爱好者进行。
(五)诗歌专栏(拓展练习)(课外)
【2015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音乐《黄河大合唱》教案】推荐阅读: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复习资料【免费更新版】10-12
2002-2009浙江省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07-15
2015浙江省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个人贷款真题精选1考试技巧重点11-12
2011浙江教师资格证书面试大纲12-08
高中音乐教师资格面试11-24
2015浙江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笔杆子”永远不能丢01-01
浙江省2015年内审师《经营分析技术》:电子商务考试试题08-27
2015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思想品德说课稿:给自己定规则11-21
浙江对外汉语教师培训11-07
浙江树人大学监考教师职责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