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智慧论文(精选8篇)
1.中国管理智慧论文 篇一
智慧管理课程论文
金立慧,20103106031
310级林学院旅游管理系3班
2011-11-20
浅谈中国古代管理智慧
摘要:中国管理思想历史悠久、内容博大而精深,尽管当时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但是其主要内涵皆附着于各种文化流派,散见于诸家学说之中。《易经》是我国传统文化之源头,也可以说是中国管理学之源头,对中国古代管理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在诸子百家中,最有影响的要算是儒、道、墨、法、兵五家学说,其中儒、道、法三家应用得最为广泛,为大多数领导者所采用,因而也发展得最为成熟。
关键词:东方管理学中国古代管理学儒家道家墨家中国古代管理学的特征
既要谈论中国古代管理智慧,我们必须先分清楚中国古代管理学基本内容和特征,只有先了解这两方面,我们才能更好的欣赏中国古代管理智慧的魅力之处。
首先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东方管理学。东方管理学是以东方文化为背景,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思想为核心价值体系,以西方现代管理思想与方法为比较对象,以人为本,以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为目标,以资源节约、低碳环保、效率最大化、互利多赢、科学发展观为理念或管理手段,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东方文化理想的组织文化软实力,以期塑造和提升企业组织核心竞
「1」争力的,被国际上称之为“中国发展模式的”系列管理方法与理论实践。东方
管理学包括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伊斯兰教的管理思想、印度的管理思想和现代管理思想等,其中以儒家、道家、法家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东方管理学中的核心和精髓。
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东方管理学中的精髓部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源自于中国博大精深的古代传统文化,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经历了又《易经》到先秦的百家争鸣,最终确立以“儒”为核心思想的演变过程。管理学在中国古代并未形成专门的学科,但是当时各类学说中所阐述的“治人治国之道”皆附着于各家各派的学说著作之中。
《易经》是我国管理学的最初源头,时至今日依然对世界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易经》由周文王所著,孔子整理传授,可以说是儒家思想产生的指引者。“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传·系辞上传》),《易经》用最简单的哲学道理来解释复杂的社会与自然现象,揭示了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生相克的发展规律。
在诸子百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应属儒、道、墨、法、兵五家学说,其中儒、道、墨三家自称体系,并为当时的统治者所重视重用,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
「2」占据文化主导地位。
(一)儒家思想
瑞典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曾这样评价过儒家思想:“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的精髓长盛不衰,历经几百年几千年仍为人们所推崇。
儒家的思想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等级观念。儒家认为万物是“尊卑有序”,每个角色具有不同的权力和义务。我认为,这个观点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根据不同的社会状况是可以产生不同的含义的,例如在孔子所在的社会时期,他所强调的“尊卑有序”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和行为方式,即应“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但在现今社会,我个人认为,“尊卑有序”更倾向于指不同的人位于不同的权力位置上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做出合适的行为,而非指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地位的高低所应遵循的繁文缛节;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治、平时由自身推己及人的过程,也是儒家治世思想的理想实现路径;
3、仁、义、礼、智、信。仁是宽厚爱人,义是正值和敢于牺牲,礼是等级和权威,智是才能,信是诚信,这五项统称为“五常”,是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内容;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的思想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统治者奉行“民本”的治国之术,则能长治久安,这与现在管理学中强调的“以人为本”在本质上是相似的,管理学上的“以人为本”要求上层管理者重视并尽力满足下层员工的合理需求,认真听取他们对具体生产流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
加以改进,积极构建管理者和生产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二)道家思想
道家是由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发起,与儒家思想是并驾齐驱的两大派别,中国人文都讲究儒道并用,“外儒家而内释老”。道家的思想可大致概括为:
1、道法自然。道家认为自然万物皆从“道”而来,人生当以自然的道为准则,然后才可安宁。同样的,在经世治国方面,道家也要求统治者应该遵循道法自然,不可逆其道而行;
2、无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可道,非常道”,“万物自化”而“无为”,“上善若水”而“不争”,在管理学上,老子的“无为而治”并非是什么事也不做,任由一个组织去自由发展,老子所提出的“无为”是有前提的,即所有人,上至管理者,下至被管理者,都必须是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在不违逆道德、伦理、法理的情况下,共同的,自发的朝着一种积极的、有益的方向发展,而此时,管理者的过多干预就显得十分多余,甚至会成为正常发展的阻碍;
3、全性保真。道家发展到庄子时,认为一切认为的制度和文化措施都违逆人的天性,因而毫无价值,只有“全性保真”,舍弃任何世俗的知识名誉地位,才能达到完美的精神境界。这一观点,我个人认为更接近于当“无为而治”发展到成熟阶段时整个社会形成的一种氛围,所有人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但对于目前所处于的这个社会发展阶段,这样的境界仍然只是我们的一种未来目标。
(三)墨家思想
墨家由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所创,曾经有一段作为“显学”由墨家子弟在实践中奉行,墨子死后逐渐势微。其主要思想是:
1、兼爱、非攻。墨家主张同等的爱天下人,而不是像儒家的那样分出等级高低,;非攻指的是墨家反对战争,认为战争造成天下人的灾难,而“爱天下人”就理应反对战争;
2、尚贤、尚同。墨家认为用人应该“尚贤”,“选贤任能”,才能治理得当。而“尚贤”应该“髙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否则“爵不高则民不敬,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尚同”指的是下级要绝对服从上级,凡遇到“善”与“不善”的,都要“告其上”,上级的是与非,下级都要绝对服从。
3、节用、非乐。墨子提倡平时生活应该节俭,不提倡享乐。墨家创始人墨子与其他学说创始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墨子出生于平民之家,且家境清贫,因为从小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所以墨子更能体谅和理解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这同时也能在他的学派思想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如“兼爱”、“节用”、“非乐”等。“选贤任能”的管理思想虽然在东西方管理史中都十分常见,但墨子提出的“髙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方能真正发挥贤能的最大才能却并不多见,尤其在当时非常崇尚位高权重者应“两袖清风”才能体现清正廉明的风气下,这样的观点十分新颖,而且,也可以说是后来西方管理学上提出的“权力下放”理论的始祖。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没有完整的、独立的理论体系,而是散布于各种典籍之中,凝结在各种道理之内。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而精深,通过阅读各家学派的著作可以大概总结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一些特征「3」:
1、管理要“以人为本”。“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行幸,魏征》),古人认为在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缺了人,即使是天时地利都占全了也成不了大事。由此可见,“人”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以人为本的关键是得民心和识人才。得民心是指顺应民意,赢得民心,得民心必须关爱民众,为民谋利。墨子曾主张统治者应解决老百姓的“三患”,即“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只有为老百姓解决了这些困扰他们的问题,统治者才能够赢得民心。《孙子兵法》中亦提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2、管理者要修身、明德
古代的管理思想十分重视统治者的自身修养,认为这是其胜任领导工作的先决条件,正如我们现在所要求的领导必须“以身作则”。
《礼记·大学》中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管理者的自身修养是包括多方面的,如道德、学识,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道德的修养都是最重要的。古人之所以重视德才兼备、廉洁正直,是因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
至于颠覆者多矣”(《资治通鉴》)。
3、重视使用人才
人才是实行有效领导的关键,孔子曾说过:“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这说明了用人对治国的重要性。用人的关键首先是识人,古人认为,人才不仅仅要有才识超群,而且要品德兼备,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同时,古人也认同人在拥有优点的同时,也不能避免的拥有一些缺点,而聪明的领导者在用人时会做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除此以外,用人还要注意一点,即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有相互之间充分信任,才能够合作,也才能够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4、重视管理中的谋略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十分重视谋略,人们普遍认为“谋”对成败的关系重大。“日之能烛远,势高也;使日在井中,则不能烛十步矣”(《尸子卷上·明堂》),这是说管理者必须深谋远虑、远瞩高瞻,才能够成就大事。
谋略需要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且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更多的信息,进行缜密的筹划,最后将其付诸于行动,除此之外还要有快速的应变能力来解决各类突发状况。
中国古代管理智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尽管这些百家学派所身处的时代对他们的思想有一定的限制性,但仍不影响我们从中发掘出一些可以传承百年、千年甚至万年的思想精髓。他们的管理思想不仅支撑着东方管理学数千年来的发展,也对西方的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甚至现代西方管理学者都对中国古代管理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肯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学为世界管理学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正如美国管理思想史专家小乔治(C.S.George,Jr)在其《管理思想史》中所说的:“中国人早就以其智慧著名,但对他们的管理思想却很少有人进行研究。可是,《孟子》和《周礼》等古籍却表明中国古人已经历了解组织、计划、指挥和控制的某些原则。”
未来,随着更多的学者进行专业的研究工作,中国古代管理学一定会完整的呈现在世人眼前,进一步推动世界管理学更好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东方管理学 百度百科 百度名片
「2」 《管理学原理》 张正河 陆娟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第55页
「3」 《管理学原理》 张正河 陆娟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第57页 部分借
鉴
2.中国管理智慧论文 篇二
11月5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作出部署, 明确要求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催生更加蓬勃的创新创造创业热潮, 用智慧升级“中国制造”。
如今, 世界竞争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 知识产权正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和经济转型的重要依托。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重塑优势, 必须依靠创新, 让以知识产权为标志的“智慧”要素助力“中国制造”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 专家认为,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一系列措施将发挥重要作用。
构建法治基石
2013年的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中, 25项金奖项目自实施之日起至2012年底, 新增销售额1095亿元, 新增利润371亿元。知识产权, 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激发出越来越大的效益。
知识产权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标志,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也就显得尤其重要。“两条途径, 并行运作”, 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2013年, 全国地方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增幅由上年的45.99%下降至1.33%;新收知识产权行政和刑事一审案件增幅, 也分别由上年的20.35%和129.61%下降至1.43%和28%。
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出发, 目前正在修改中的专利法将进一步加强专利执法、加大处罚力度、更好地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等作为重点, 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 构筑起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法治基石。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 “打造更好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法治、市场和文化环境, 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了解到, 有关部门将从三个方面着手落实上述部署。一是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 更加注重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 优化产业布局, 引导产业创新, 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二是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加强植物新品种、农业技术专利、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创造运用, 促进农业向技术装备先进、综合效益明显的现代化方向发展。三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 扩大服务规模、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 推动服务业向高端发展。
加强风险评议
截至去年底,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商标申请量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 著作权登记、植物新品种申请等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但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看来, 我国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矛盾比较突出, 相对缺少核心专利、知名品牌和版权精品, 迫切需要推动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的转变。像华为、中兴通讯这样依托知识产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还不多, 很多企业依然受制于国外的知识产权壁垒, 动辄遭遇起诉、调查, 蒙受巨大损失。某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甚至也因忽略知识产权保护而陷入被动。
要想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针对重大产业规划、政府重大投资活动等开展评议至关重要。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了解到, 我国将实施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加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间的沟通协作, 制定发布国家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指导手册, 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评议服务能力。同时, 推动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
强化保护力度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 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执法, 大力打击各种侵权行为, 将恶意侵权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推进软件正版化;对国外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加大我国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力度。专家认为, 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 就是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鼓励创新创造。
3.中国管理智慧论文 篇三
关键词:传统文化; 管理; 以人为本; 无为; 因材施教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极为珍贵的遗产,传统文化向来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经世致用”的根本。当代大学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二者之间本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价值定位谈到大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关于“我们的学校为何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的追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内容,彼此密切联系的大系统,它既包括宏观层面的社会管理的内容,也包括对人的微观管理。这是一门值得研究的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高校大学生基层管理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寻求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切合点,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以人为本构建学生管理思路
人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以尊重人和重视人为出发点来管理人的。管仲在《管子》一《霸言》篇中,记述了一段对话:“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是以人民为根“本”;这个“本”理顺了, 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管仲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这些思想借鉴到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体现的是重视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这种教育理念是最现代和最激进的教育思想,它既影响人的活动,也借助对人性的认识,由此可以建立起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有效沟通与作用的途径和桥梁。
二、老子“无为”的思想对学生管理的启示
老子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其独特的见解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启示。汉朝刘邦平天下而立汉室,治理天下就用“无为”思想,表面上看,有为和無为似乎是不相容的,但作为工作方法来看,它们能殊途同归,共同达到“治”的目的。无论是“有为”还是“无为”,都只是一种教育手段,真正能让受教育者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这才是重点,才是最终目的。如果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把任务分配给他们完成,并且给他们提供自由且不脱离组织的空间,就可以使辅导员摆脱那些繁琐的日常事务。
三、因材施教的管理理念
作为儒家思想的开山祖师,孔子早就认识到教书育人要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主张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和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反映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里,就是要求教育和管理工作者要清楚认识到每个学生因为受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不一样,所以不能追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唯才是举、因人而异,重视每一个学生自身的建设和培养,允许学生存在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个人差异进行不同的培养。
四、修生正己的管理思想
“修身正己”就是要求管理者要端正自己的品德和修行。为了活化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首先重视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利用传统文化“言传”,更应注重“身教”。这就要求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断学习,尤其是要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努力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直接面对学生,起言传身教和示范带头作用,自身的文化素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水准、敬业精神和思维方式及为人处世的态度与方法等,都会对学生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五、知人善用的管理方法
高校基层管理者尤其是辅导员老师常常一个人带着4-5个班,平均人数超过200人,如果事无巨细什么都要过问的话恐怕有十二万分的精力都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优秀的学生干部能够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信息沟通的纽带。如何选择这些学生骨干,是一位高校学生基层管理工作者需要练就的能力。这样经过观察筛选,可以选出学生中的真正骨干,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激发优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最后,由于当前大学生年龄阶段已经逐步步入95后,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个人主义思想强烈,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性,不太愿意服从学校的管理。提高学生管理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全体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共同责任,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和榜样力量的引领。充分挖掘并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精神,引导他们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懂得自我管理和承担责任。
参考文献:
[1]袁涛.基于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建设[J].科教文汇,2014(13).
[2]徐芬.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管理者素质的影响[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3]钱锋;崔健;苏建国.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中的高校学生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9).
4.中国管理智慧论文 篇四
2011智慧城市高层论坛12月1日-2日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酒店举办。以下是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中国区司长李斯勤演讲内容:
李斯勤:大家早上好,首先我非常荣幸参加此次北京2011智慧城市高层论坛,智慧城市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热点,开启城市新未来,新加坡在未来30年规划发展中,不断向打造智慧国度,全球化目标迈进。我们今天非常荣幸跟各位嘉宾分享新加坡建设智慧城市的经验。
首先我先做关于我们局的简短介绍,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主要是国家通讯总体规划和管理部门,同时我们也是新加坡政府的首席信息官。同时重点介绍一下智慧国2015IN2015计划,这是为期十年资讯通信发展的蓝图,希望将新加坡建成成为智能化和全球化国度。
新加坡通信产业发展,位居国际前列,在全球IT报告中,我们在早稻田大学,世界电子政务排名中我们排首位。由IDA领导的是智慧国2015计划,我们共同协作创新来实现我们的愿景,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目标,主要目标方面,我们希望到2015年,基于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会价值高居全球之首,并实现价值两倍增长的目标以及出口三倍的增长目标,到了2015年,增新增工作岗位8万个,90%家庭使用宽带,学龄儿童家庭拥有一台电脑达到百分之百。实现以上的目标,我们制定了四大战略板块,第一建设超高速、普适性、智能化的可信赖的资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产业,发展普通从业人员的资讯等等。
我们智慧国2015的规划已经过半,我们取得不错的成绩,我们整个产业与去年实现了703.9亿新币,较09年增长了12.2%。同时资讯通信产业的从业人员达到了141300人,较06年增长了约18%。10年,家庭电脑普及率已达到84%,宽带普及率达到82%。
完善的资讯通信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新加坡致力于发展新一代的基础通信基础设施。在有线网络方面,我们致力于发展新一代的全国宽带网络简称NBN,我们希望能覆盖95%的家庭商业业务。这将确立新加坡作为通讯枢纽的地位,为此我们新加坡政府拨款总额高达7.5亿新元。我们不仅通过铺设光纤和电缆来铺设网络,也进行规章制度改革,具体来说我们通过相互分离的三大概念产业城,来避免垄断,主要是建立高效的平台,希望供应商以合理的价格,使他们在服务和应用领域上进行创新。
在无线宽带网络方面,我们新加坡06年就推出新加坡的无线网络的项目,主要在商业区域实现免费上网,Wireless截止去年10月份已经有170万用户使用该项服务,同时让Wireless更加快捷,我们在09年9月份起,将访问速度提升一倍到1兆,并且把免费服务延长至2013年的3月份。
政府作为城市和主导者和运营者,我们也不遗余力的推出各项方案来帮助经济领域来进行转型。而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服务的电子化尤为重要,电子政府无疑是智慧城市的助推器,新加坡政府要树立榜样,要提高生产力。我们新加坡电子政府采取的是市民企业合作模式,在此模式推动下,现在可以访问1600项政府电子服务,市民只要牢记一个密码,新加坡通行证就可以享受相关电子服务,例如办理住房申请和税务申报等,我们也为企业提供了各个政府部门机构互动唯一的身份识别号码,UEN,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也为企业带来极大的便利。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与创新的世界,知识型经济都给政府以及其他领域带来新的契机,为此我们在今年6月份推出了一个新的电子政府五年规划,叫电子政府2015,主要是希望促进政府为你向政府运营企业重大改变,迈向一个国民互动,合作型的政府愿景,为了实现这个愿景,我们制订了三个战略领域,第一是共同创新创造更多价值,CATALYSING,政府创造一个更多价值的平台,鼓励公众与政府,共同创造电子服务。
第二个是共同促进,积极参与,政府要善于用在民间日益扩大的网络社交媒体,推动民众积极参与共同资讯与政策讨论服务,积极拓展争取与电子参与渠道,尝试用新的办法与民众互动。最后促进政府转型,运用创造性的技术,促进政府内部整合,从而提高部门人员的整体效率。
接下来我具体分享一下2015的主要项目,我们现在已经超过44%,其中智能手机占到72%,为了满足手机用户日益增加的需求,各个部门也在过去一年半里面,相应推出基于不同手机平台的服务,因为这些移动服务,分布在各个政府部门,所以搜索起来并不是很容易,于是我们在今年6月份推出MGov@SG,个人和政府比较方便的搜索和访问,发现在各种设备上使用的移动政府服务。Onelnbox将在明年推出的新项目,中国用户可以通过一站式的安全平台,或者来自各个政府部门的电子邮件,也可以为经常出国公民提供查询事务。同时我们也推出一个Data.gov.sg这个平台可以下载5000多个公开数据,用于研究和创建新的应用程序,同时用户还可以搜索数据。同时为了顺应民众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方式的转变,政府将在新规划指导下,拓展和深化电子参与渠道,尝试采纳网民的智慧和志愿的信息方法,具体包括公众参与的意识,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民意征询等等,政府还在探索公众参与的新平台,例如用来了解民众想法和倡议的众包,通过公开征集用web点击的技术,进行大众协作。新加坡正在实施新型的民众参与模式。
最后一个战略将侧重改造公共政府部门的基础设施,强化公务员的相关能力,例如政府搭上云计算,成为主流的趋势,我们将建立私有的政府云,在用户中提供共享服务,政府将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来推动政府部门对云计算的石油。例如非敏感服务和使用市场上获取的公共云计算服务,如果涉及敏感的政府功能,建设仅供试用的基础设施,各个政府部门就能根据本身的需求,用这些云计算资源实现整体政府运作,从而提高效率。
另外数量计量学分析,也是我们政府正在发展的领域,政府需要了解怎么可以有效的从海量的政府视频中,挖掘对政策制定与规划有用的信息。
我们正在探索政府内部基于数据计量学分析的共享服务,包括共同的数据分析工具,共享平台与资讯服务。
发展资讯技术最终目标是改造关键经济领域进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使更多的国民受益于资讯通讯带来的应用,这也是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的长远意义。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和人才培养,三大方面的大力投资,我们希望实现物流、交通、医疗、教育等关键领域的转型,以下是我们资讯通讯各个产业联合发展的案例。
比如说在物流行业,我们有一个贸易交易网项目,贸易和物流行业提供跨平台解决方案,交通确保交通顺畅,包括高速公路监控,与信息发布系统,中国铁路监控系统,建成动态系统。在医疗方面,新开发了综合医疗信息平台,包括全国电子健康便利系统,综合医院信息系统,在教育方面,我们和新加坡教育部门,携手合作,推出了新加坡未来学校计划,在学校使用新的技术手段,如全方位虚拟环境和教学游戏,以提升学生体验。
为了使整个社会受益于智慧城市的打造,我们针对弱势群体提供一系列帮助,例如我们推出了银发族计划,让50岁以上的可以享受到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同时我们针对用户加强,提出一些新电脑加强计划,还有启发基金,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配备电脑,以及宽带。另外我们还为残疾人士推出了资讯通信访问中心,帮助残疾人士提供相关的技能。
5.于丹:感悟中国智慧 篇五
(2012-06-11 20:39:56)
【讲座主题】感悟中国智慧
【演讲者】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讲座地点】成都金沙剧场
引言
主持人在介绍我,其实别的身份都可以不介绍,我只是希望作为你们的亲戚,和大家见见面聊聊天,因为汶川大地震后,四川有很多管我叫妈妈的孩子,还多了很多大哥大姐。
在2012年,中国的主题词就是信任的危机,我们担忧食品还安全吗?出行还安全吗?卫生还安全吗?我们对一切安全的追问,源自于一个问题,我们的内心还信任什么?在这样一个时候回来,不是因为我内心有多么高尚,而是我在这里能体会到一种朴素的温暖,是你们给我的。
所以,我到金沙讲坛,要深深的向成都的这些亲戚、这些父老乡亲们深深道一声“感恩,谢谢你们。”
一、我为四川而“流泪” 今天上午,我在金沙讲坛和大家见面,中午就要赶到四川电视台,下午要在那里做一个直播。我在那里做直播,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每一次做直播,我都会说:“今年我争取不留泪。”前四次,我很不争气,都哭了,都泪流满面。为什么呢?其实每一次流泪的原因都是不相同的。
第一次是因为猝不及防的苦难,几十年的风调雨顺,巨大的灾难突然的降临,数万生命近乎野蛮的方式消失,这次流泪是因为巨大的灾难和伤痛。
第二次(2009年)流泪是因为四川人身上不可思议的顽强、强大的修复能力和深切的感恩之心。我们发现房屋修起来了,地震的痕迹在淡化,可是我看见了四川人身上特别美好的一种品质,就是他们“永远的感恩”,他们不断在感恩。这就是让我感动和震撼的地方。
第三次,我看到了在一个大的苦难的节点上,爆发出来的凝聚力。在四川电视台我看到了不同灾区的画面,我问“是不是沙盘”。电视台的人告诉我,那不是沙盘,而是实景拍摄。不可思议的是,每一个地区都有了新的规划、新的定位,都有了自己崛起的崭新的起点。这种震颤仍然让我流泪,因为生命中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第四次,发现四川人已经从阴影中走出来,我再次被感动。我们应该想想,“5·12”到底给我们内心一种什么样的凝聚力量,给我们一种什么样内心的归属。
2011年到2012年,我们始终在叩问信任,从去年的春天到今年的春天,我们看到对于食品安全的叩问,我们看到对于公众诚信的叩问,我们看到对红十字会的叩问。我们在寻找心灵可以承受的底线,所谓该返璞而归真,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到古人那些经典中去,发现宇宙天地间的联系。
二、“5·12”——中国的一份启示录
现在全球都在提倡低碳环保,这其实在我们的古书中早已提出。在《礼记》中便有记载“地载万物,天垂相,取材于地,取法于天,尊天而亲地也”。“地载万物”也,就是说,大地承载万物的生长,一切的成长都在土地上进行。同时我们不要忘记“天垂相”,苍天的星象垂领下来与它对应,这告诉我们世间还有很多内在的规则,它制约着大地。“取材于地”,我们从大地上取得衣食住行等各种资源,同时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取法于天”,人从大地上取得财物的时候,一定会被苍天的规则所制约。所以,我们不能坐吃山空,不能过度的挥霍,须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没有“取法于天”,我们就失去节制,我们就失去了持续发展。
“地载万物,天垂相,取材于地,取法于天,尊天而亲地也”,说出了中国人在生活中的基本情感。“尊天”就是对宇宙自然有一份敬畏之情,要有尊重;“亲地”就是对大地上人、财、物有一份亲爱之心,有保护之情。对宇宙法则的敬畏和对人间百态的敬爱,这是人最基本的情感。2000多年过去了,我们再次关注这些话,并不感觉它很遥远。“低碳”“环保”“可持续”都和这些话有关联。所以,我们有时候做事就应该是一种“回归”。这种回归,要求不可蔑视世界的法则,对宇宙的规则要有发自内心的尊敬。今天这个时代无所不能,科技的发达让很多想法都能实现,但是我们已经走得太远,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512大地震是一场灾难,但对于所有人都是一分启示录,应该是一份中国的启示录。因为这场大地震让我们认识到,不管科技多么发达,人的生命在这种天崩地裂的野蛮的自然力量面前,仍然是脆弱的,孤单的,我们还是会有无助,最后人间大爱凝聚起来的不仅仅是对于这一个地方的修复,更重要的是它修复了中国人人心上那种朴素的关爱,和我们尊天亲地的敬畏之情。
从物理上讲,‘5·12’的震中在汶川;从心理上讲,它的震中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从物理空间上讲,物质上的救灾在灾区,而从心理空间上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在完成一场救赎。
在这场恐怖的苦难面前,我们开始反思:人的生命本质到底是什么?苦难到底有多大的力量?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人真是强大到可以如此狂妄吗?我们真的是可以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无需感恩吗?现代文明让我们追逐了太多的功利,太多的荣华。如果我们遭受苦难,最后救赎苦难的只是物质吗?所有这一切,在08年被从新拷问。
到了2012年,我们仍然被拷问,因为2012年仍然是彷徨的一年。我们小时候,都看童话,觉得未来都很美好。长大以后,我们看灾难片,看了一部叫《2012》的美国大片。知道这个年头也可以杜撰出如此的“恐慌”。现在,我们终于置身于“传说中的2012”,它既没有童话那么美好,也没有灾难片那么糟。它和以前每一个年头一样,只要我们还有一份宁静,我们照样可以往前走。在今天,中国人新的东西太多,我们也是容易淡忘的,如果我们淡忘的是一些苦难的情节,那我们决不能忘记“5·12”的一些启迪,它告诉我们,今天的文化到底还有什么作用? 三、一个禅宗的故事
今天的中国,发展飞速。我们走得太快了,今天的中国不缺少速度,但是走快了也许会丢失一些东西,我们究竟丢了什么呢?我给大家讲一个禅宗的故事。怎么叫中国智慧,中国人有很多讲故事的方式,比如禅宗的“公案”
有一位负责的公差,押着一个犯了戒规的和尚犯人去京师。路途遥远,公差每天醒来都要清点几样东西:
第一,是一个包袱,里面有两人的寒衣和盘缠;
第二,是一件公文,只有拿着这件,到京师才能交差、结案的; 第三,是押解的和尚,把和尚押到才算完成任务;
第四,就是自己。只有“我”在,才能背着包袱,押着和尚,启程上路 这个负责的公差,每天早晨都要清点四样东西,然后开始上路。
日复一日行走,很是寂寞,两人闲聊起来,久而久之彼此互相照应。一日风雨交加,两人饥寒交迫,到一个破庙避雨,和尚对公差说,不远有个集市,我去给你买点酒肉吃喝,你好好歇歇。公差心思松懈,给和尚打开枷锁,放他去了。和尚回来以后,伺候公差吃着喝着,公差喝得酩酊大醉。和尚见机会终于来了,他掏出一把刚买来的剃刀,嗖嗖嗖,将公差的头发剃光了,然后将公差衣服扒下来,自己换上,又将自己的袈裟裹在公差身上,连夜逃走了。
公差酣酣沉沉睡到第二天,醒来伸个懒腰,准备清点东西。一摸包袱还在,再看公文也在,可是和尚找不着了,他庙里庙外找,急的直挠头,然后他发现自己的头居然是光的!再低头一看,自己身上穿着僧袍,原来和尚也在!只是找不着了自己!公差庙里庙外四处找,怎么也找不着自己,他心里纳闷,和尚还在,我到哪儿去了?最后他没法再出发再上路了。
这是很经典的一个故事,这四样东西到底是些什么呢?
首先包袱就是咱们的物质生活,物质这东西我们一辈子都不会丢的。物质,好像得来很难?我们看灾区四年前的房倒屋塌,现在的高楼大厦,崛起的灾区,物质难吗?物质,在我们一生中会越来越好的,其实是最容易达到标准的东西,人决不会忘了它。
第二样东西是公文,是咱们安身立命的职业,大家都需要有一个社会身份,一个好的职业,都希望名片上头衔越升越高,所以放心,公文也不会丢。
第三样是和尚,是我们一日里忙的事,一点没少,但是日复一日忙碌,通过做事实现自己的价值,唯独把自我丢失了,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把自己置换成了囚徒。我们在匆忙的2012,重温这个禅宗故事,您觉得它意味深长吗?物质生活还在,职业的社会标准还在,自己手中的忙碌还在,但却把自我丢失了。
刚才我说,2011到2012年中国人走得并不轻松,这一年,我们始终在叩问,对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的叩问,对公共诚信的叩问,对红十字会的拷问,包括我们内心可以承受的底线,我们一直都在拷问着,在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把自己丢失了?我们以什么样的理由重新凝聚中国文化留给我们的那份力量? 在灾难面前,物质都是可以颠覆的,只有人的心,懂得感恩、懂得慈悲、有信念,才是真正的富有。
四、记忆最深的两笔善款 中国和西方不一样,中国人特别讲究心灵生活,所以你看中国偏旁部首写得有意思的就是心字和竖心旁特别多。西方人认为思想是头脑逻辑所产生的。再来看中国字:有所“思”,是“心田里的事”。有所“想”,是“心中的相”,是心上浮出的“相”,想人和事,就会在心上出现画面。
什么是慈悲?慈悲之心决定着善良,慈善是从内心发出的善良之举。什么是真正的悲伤?你看中国写的悲字,就是非心为悲,当一颗心的疼痛让心破碎了,心都不是心,这就叫悲伤;只有对他人的苦难有那么深刻的悲悯,才可能竭尽所能去做善事。在“5·12”地震后,大家对企业和个人的捐款数额强烈关注,其实我在想,比善款更重要的是他在里面放了多少的“心”,这跟善款多少无关。我一直记得我在四年前,受到的两笔善款:
“5·12”的时候我在韩国参加文化活动,陪同的一个当地导游,她爸爸是中国人,妈妈是韩国人,她出生在韩国,嫁了韩国人生儿育女,我们一直叫她韩国的名字。5月14号7点多,我赶回国去机场,她急急地交给我一个信封,说来不及通过慈善组织捐了,请帮我带回去先帮助一下同胞们。我打开信封,里面都是韩币,她说来不及换成人民币了。随善款附上的一张纸条:我的收入不高,作不出更多贡献,这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希望能有帮助。落款是“旅韩华侨:王丽娜。这是我这几天和她相处,第一次听到她还有中国名字,她没有认为自己是一个韩国人,自称是旅韩华侨。我一直记着那个大姐的名字,记得她怎么仓促把钱给我的。
第二笔善款,是在上课时,学生交给我的一个牛皮信封,从贵州的山区寄来的,厚厚的一沓子人民币。我一张一张数,现在还记得一共是14块6毛钱。为什么那么厚,因为都是一毛一毛的,最大的面值是5毛钱。这笔钱来自贵州一位残疾山村教师陈顺江,陈老师信上说他先天患有残疾,站不起来,家境非常贫寒,他从小就立志当一名教师,终于如愿以偿。不过,陈老师工资微薄,一家人的生计靠80多岁的老母亲上山挖药材卖来维持。这14块6毛的零钱,都是陈老师一家辛苦攒来的,他说自己不知道该信任什么慈善机构,于是委托于丹将善款转交到有需要的人手中。我去了中央电视台,请主持人朱军在《艺术人生》节目上讲了这个故事,第二天,他当着电视机镜头把钱捐出,算是给陈老师的信任一个交代。这些善款是来自小人物,但我认为这些是最“大”的善款,因为它们都来自一颗慈悲之心。
五、找回用心的感觉
四年以后,我们很多人都忘记苦难。我们往往向前看,但是不是内心的东西忽略太多了。
现在,我们对于脑的开发,的确的尽心竭力,但我们忽略了心。
传统的中国人其实很重视心。比如中国人认为“懒”,是“心懒”,不懒是因为心里的冲动。有些人说“我懒得去上班”,是因为这个岗位没有给你创造“实现自我的尊严”。一个说“我回家懒得收拾”,但想想谈恋爱时有懒人吗?为什么那时的人都很勤快,所以懒惰的事,一定是心里的事。
有一个“忘”字,“亡心为忘”当一颗心不再了,那你就真忘了。“忘”不是头脑的问题,而是那颗心不在了。“心”和“亡”还有一种组合方式——“忙”。当我们“忙”的时候,一颗心也往往“丢失”。我们应该回到中国人那种“充沛的心理生活方式”。
“古人所说‘四十不惑’,所谓‘惑’,就是太多选择压在一颗心上,要‘不惑’,就要把心养大。”
我们很多表达方式,西方人是没法理解的,甚至是没有办法翻译的。因为中国热热闹支撑起一颗心的是五脏六腑,用身体的全部支撑情感的表达。
中国人说真话叫“肺腑之言”,西方人难以理解,肺是用来呼吸的器官,为什么中国用来表达真诚?
中国人回忆伤心的事,会说“我肝肠寸断”,肝是造血的,肠子是代谢的,你伤心怎么会肝肠寸断。
中国人做错了事,说“肠子都悔青了。”
中国人恭维一个人有学问,会说“你一肚子学问”,不会说“你一脑子学问”。中国人说打草稿,会说打“腹稿”,不会说“脑稿” 所以,中国人的五脏六腑支撑的都是一份诚意,一份感情。
所以我说四川人很感恩,什么是恩情,这个恩字是因心而心,要是没有这个心,我们都是在用头脑算计的话,其实我们会多很多技巧,但是我们会失去很多的福分。
从某种意义上,四川是中国一个教育示范地,四川人从身体里喷薄而出的生命激情,和他们的感恩之心,能够重新唤醒中国人内心中的东西。
孔子的学生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的学说,用两个字概括,一是忠诚的“忠”,一是宽恕的“恕”。后来南宋朱熹解释这两个字:
“中心为忠”,世界上最大的忠,不是靠外在的制度、规矩,而是忠诚的信念。“如心为恕”,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别人,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
接着朱熹又说:“尽己为忠,推己为恕”——“尽己为忠”怎么能忠诚?一个人好好尽到自己的心。但是,尽人事,还得知天命,不是你尽了人事,这事就一定做得成,没成没关系,只要你是尽心了,这就是功劳。“推己为恕”,将心比心地把自己的善心推行到别人身上去,这就可以得到宽恕。中国古代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自己的老人小孩你那么爱,你对人家的老人小孩也应该一样。你不喜欢的东西,不要推到别人身上去,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合国从世界各国经典中选了五句话作为人类社会普世价值,从中国选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你自己所不喜欢的事物,就不要强加于人。六、一个老婆婆的启示
在这个超音速飞行的时代,在这个互联网把地球变成村落的时代。我们最缺少的已经不是物质和技术,而是我们这颗心还有多大的力量。
四年前的灾难给我们什么启示,当我们拥有的外在的东西都没有了,我们心的力量会变得极其强大。
我现在还记得2008年5月末,我到绵阳九州体育馆看到,一个干枯瘦小的老婆婆,赤着双脚,穿一件厚厚的呢子外套,我说您怎么穿这么多?她用一口四川话说,鞋子没得了,衣服没得了。帐篷里并排躺着4个孩子,伤得都挺重。老人说那是她的孙子、孙女。
我当时忧心忡忡地问她,一个老人孤苦伶仃带着4个伤孩子,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呢?我没有想到,这个老婆婆脸上闪着光彩,用很高嗓门的四川话跟我讲:你看我家娃娃都在,我儿女都在外面打工,他们都没有伤,我孙子孙女虽然伤了,但是娃娃都在,你看我家多好啊。她说生活有我了,我可以背柴,我以前上午半天背,下午休息,现在全天背就是了,我身体很好的,我能够养得了他们。当时我真的感觉到一种震撼。
这个婆婆还拿她的证件给我看,记得是一个姓陈的婆婆,证件上的年龄是71岁。这个场景我印象一直特别深,一个年老瘦弱的老人守着4个伤病的孩子,而她的心中满是骄傲,她跟这个世界宣布:“我们家的人都在!”这就是福,我能养活他们。
我想,今天有多少人在怨天尤人?我很多学生现在都30多岁了,硕士、博士毕业了,有个挺好的单位,该成家不成家,该养娃不养娃,回来跟我抱怨,生活太艰难了,现在房价这么高,养一个孩子太难了,我自己心理上还是一个孩子,我现在不想生孩子。我脑子里总会想到这个老婆婆,当苦难剥夺了太多的时候,她内心爆发的力量成了对抗这个世界的苦难,谁都剥夺不走的最后财富。有时候,发达的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创造了物质文明,另一方面也无端助长了人心狂妄,让人少了很多敬畏,甚至少了对生命的敬畏,甚至是我们自己的生命。有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在苦难的时候,人的状态表现得正常,就是生命有力量,心灵有感恩。但是当我们回到一个很富裕的生活状态的时候,人为什么变得有时候不那么正常呢,有的时候太狂妄,有的时候太怯懦。当年这场大地震的影响不会过去,对于所有人都是一份启示,我们应该以突发的事件作为“坐标”,来想想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可以返璞归真,回到中国人心灵上可以信任的空间。
七、“老者爱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在一生中教了学生很多奋发图强的话,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些都是儒家精神,但是儒家还交给大家最为朴素的人际之间的道理,教给我们最朴素的脚下的起点。比如关于人格与理想,有学生问他“做人的标准是什么?”孔子淡淡的说“老者爱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老者爱之”,因为有我在,能让长辈有所安顿; “朋友信之”,因为有我在,能让朋友有了托付和信任; “少者怀之”,因为有我在,能让学生、幼者有温暖的怀抱。
孔子认为,这就是他内心想达到的人格理想。今年是孔子诞辰2653年,过了这么多年,不管什么样的人,无论他的地位、身份,谁没有自己的老人、孩子、朋友。我们今天还有朴素的理想,和这三种人相伴吗?
有人问孔子,什么叫孝?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两个字“色难”。用今天的话来说,孝顺最难的是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看。
我们讲了多年的孝顺,但很难有一个子女能拍着胸脯说“我一直和颜悦色给爹妈一个好脸色”。我们在家往往会这样:“老妈,我在外面多辛苦,在家里面为什么要端着好脸色,到了家里还不让我放下吗?”“老爸,你别唠叨了,我整天一堆事,你明白什么呀?”“好了,你们身体好,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贡献。”很多情况下,我们没有好脸色,其实都是好心眼。“妈,看看这些剩菜、剩汤、处理的水果„„我们今天苦苦赚钱,为了让你过好日子,你把日子过成这样,你对得起我这么辛苦吗?”
什么叫色难?我们真想让心灵有一个朴素的安顿,我们应该回到伦理的起点。而伦理的起点就是你和你父母的关系。如果你与你父母的关系都处理不好,你怎么处理别的关系?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处于421式的金字塔尖。结婚以后,有了摩擦,男孩说“你怎么这样,我妈从来不这样!”女孩反驳“我爸也从来不这样对我呢!”他们的生命坐标中没有兄弟姐妹,长辈总让着他们,长此以往是有问题的。
中国的伦理是有根的。“老者爱之”让老人安顿,也让我们自己安心。我在西方讲课,经常有人问我,说西方人每个周末上教堂,他们有信仰,中国人有信仰吗?我回答他,中国人信伦理。伦理对于中国人有巨大力量,打翻一杯水,西方让人会说“my god”,中国人会说“我的妈呀!”中国人把“妈”当成了神。我们小时候遇到难处,遇到惊讶是事,都会喊这个妈。这就是中国人伦理上的根系。血脉是一代代相传的,我们总说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为什么没有公共媒体提倡“好好养孩子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人们都认为当爹妈的痛孩子是天经地义,那么做儿女的善待父母,怎么成为美德了?它难道不是本能吗? 我们都知道,在大地震天崩地裂的那一刻,多少父母出于本能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孩子,但是又有几个孩子用血肉之躯去护爹妈?这些我们不再去想。
我们现在说毒胶囊、毒明胶对我们的危害。但我们回想,对自己的爹妈好吗?不要小看“老者爱之”这四个字,我们也自己的父母都安顿不了,我们是无法安顿这个民族的。我们现在怎样对老人,以后孩子就怎样对我们。
学校教育再发达,永远不能替代家教。很多家长把孩子交给社会化的教育,今天去补奥数,明天学跳舞,后天学钢琴,大后天去学芭蕾„„我们对孩子说,你看爸爸妈妈为了你的学习,多贵的学费都舍得。其实,最好的教育是家教,家教是任何教育都替代不了的,孩子在外面学到的都是知识和技巧,但孩子的心如果不强大,如果不善良,所有的技巧都没有用。家教是“1”,其他都是“0”。家里面有什么样的耳闻目濡,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什么是中国人伦理的回归,我们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我们要问问中国人,还回得来吗?这就要先找到一个根。
孔子说的“朋友信之”。一生中,我们会见到无数的朋友,有才高八斗的朋友,有学富五车的朋友„„各式各样不同的朋友。但你最看重什么朋友,那些从来不喧哗在你眼前,而永远默默支持地站在你身后的朋友;那些从来不锦上添花,而雪中送炭的朋友;他从来不会向你表露,但总保持体温一样的温暖,与你一生相伴相随。对这样的朋友,只能用一个字评价——“信”。
2012年中说“信”显得很沉重,因为最缺乏的就是”信”。在孔子看来,“信”是最重要的,他的学生子贡问他做政事需要什么。孔子的答案是“足兵,足食,民信之”。“足兵”有充足的兵力,有国防;“足食”有充足的粮食,有物质;“民信之”,让百姓信任。子贡问如果可以去掉一个,孔子说“去兵”,国家机器不要了;又问还可以去掉一个吗?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民无信不立。”,物质基础都可以不要了。但没有了信,国家是不能建立起来的,这叫“民不信不立”。
看看我们现在的“兵”,我们在南海严阵以待;看看世界范围,核武器何等强大。我们再看看物质(食),今天是一个品牌时代,一个包、一双鞋,几万、几十万。可是,我们的“信”一直没有立起来。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对于信任危机的修复,艰难的在路上,不断的曝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燕窝染色,我们可以不吃,粮食不能不吃,孩子的零食火腿肠、酸奶不能不吃吧?我们泱泱大国,GDP到了世界第二,我们富强了。但在我看来,我们在很多的时候是“富而不贵”,财富是个数字,是可以计算的,但生命中的那份尊贵、悲悯、担当,对社会要尽点责任,这才是最珍贵的。在有大苦难来临的时候,比如四川的大地震。这对中国是一次救赎,是一次教育。特别是512这个日子,所以我每年做安排,回到四川来,因为一些东西是不能忘记的。其实人是要收得住一个底线,才能不离其本,才能去发展。“本”是一个象形字,就是在大木头下面的根上点一下,木头不管枝繁叶茂,长得多大,都不能忘了这个根在哪里。
现在我们的人往往向高处看,往远处看。孔子一句“朋友信之”多简单呀。诚信的修复是从每个人开始,从让朋友信任开始。
“少者怀之”,孔子没有用“少者敬之”“少者仰之”“少者慕之”,“敬”会“远之”,而怀念则不会。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这个人走了但很多人怀念他,他没有离去,才是真正长寿。我们现在的长辈,往往是伴板着面孔去训孩子,但是如果你让孩子看到你的人格是坦率的、温暖的、朴素的,你也有缺点,但是你都承认,年轻的孩子才会觉得,我以后也会像他一样。人有错怕什么?《论语》中说得好: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改也,人皆仰之。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太阳多明亮,月亮多皎洁,但太阳、月亮也有阴影,也有被遮挡的时候,人有点错怕什么呀?犯了错,让人都看得见,不需要掩饰,一旦改了,你还在天上,大家还要仰视你。这才是君子,人最怕是就是越描越黑,遮着挡着,坚持不道歉,这件事最后会变得无可救药。用坦率和真诚去面对这个世界,多一点精神,少一点头脑算计,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
至圣先师提出“老者爱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让身边的人对我有这样的情感就够了。而我们现在是要做到“领导很器重,下级很敬畏,外面的人很褒奖”,而老的、小的、朋友,这些是最亲的人,我就是放到一边,他们也会跟着我。这就舍本求末,如果我们回不到本,那个木头的枝叶也一定长不大。
八、“仁”字的密码
512是一个理由,不是悲伤的理由,是唤醒我们找到那个朴素,找到我们在世界上最可以信任的是什么。事实证明,高楼大厦毁了很容易重建,最需要的是恢复人心。
孔子在不到两万字的《论语》中,说得最多的就是“仁”出现了190多次的“仁”。何为“仁”?这简单的字中有一个密码——二人为“仁”。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仁”。仁爱不是多大的关系,它是朴素的“两两关系”,将心比心。无论一个人做多大的官,在人生中,90%的时间是和熟悉的人在一起的,家中的父母、夫妻、子女,出门以后的街坊、同事、朋友„„最深的爱和最痛的恨,都是两两关系,所以能够把所有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就构成了整个社会的“仁”。
什么是仁爱,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我想在世上安身立命,我就用同样的心,帮别人一块立起来;自己想通达顺利,也帮助别人通达顺利。中国儒家从没有要求“己不立而立人,己不达而达人。”说的是自己怎么想怎么做,就用这样的心去对待别人,这就是推己及人。这是一种宽容的道德上线吗?不是,其实是一种底线。现在的饮料很多,但再好的茶、咖啡喝多了也会睡不着觉;酒再好,喝多了也会伤肝。饮料再好,指不定有什么添加剂。所以,在医院医生都会你喝白开水,最廉价、最透明的东西,其实是最好的。
我们品一口咖啡,可能芳香满室,品一口酒,可能如痴如醉。在生活中,这些东西品一品都可以,但可口可乐当水喝,就一定会喝出毛病。我们不排斥新事物,但守得住朴素的底线,永远不离开健康的身心,这是中国人很好的发展之路。什么是文化,《周易》里说“关乎天文以查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关乎天文以查时变”我们要观察天文,知道冷暖,知道添衣减衣,知道季节变化。“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还要观察人间百态,用价值观、理念,融化人心,让这个时代有它的理念,规律,有大家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有新的生活方式,让它们变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不到40年,人的观念有了多么巨大的变化。70年代,尹秀华可以为一根集体的木头跳进洪流,生命不重要,集体的财产才重要。玉梅、龙飞,两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可以为了集体的羊,走失的暴风雪中,下肢都冻残了,无怨无悔,因为集体的价值是最高的。他们知道什么能够让他们获得尊严。他们并不因为贫瘠而感到内心就是荒芜的。在60、70年代的小井庄,那么多的农民都成为诗人,他们的内心是多么的充沛。
80年代以后,社会价值多元,我们也来到一个最富庶的时代,但是我们内心的东西应该比物质更强大,我们应该在内心建立比物质更好的东西。我们正走在这样的路上。特别在成都,在四川更应该如此。九、四川的文风
成都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小时候,我爱读诗,最爱的诗人都出生在四川。我也知道“自古文人皆入蜀”,似乎文人没有到四川来上回课,就没有完成灵魂之旅。
四季流光中,有一些你认为无畏的事情给你一种深深的感动。中国人告诉我们人真正在成长中是充满了惊喜的。就说这一轮明月在天,我们今天都不怎么看了,但四川的李太白可以举着酒杯看,对着明月发问: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我们今天过中秋,眼前酒杯有红酒、黄酒、白酒,这金樽是满的,但有几个人成了月光?是我们舍弃月光,还是月光扔掉了我们?月光少了我们照样永恒,但我们少了月光就会多一些悲凉。李白忧伤的时候,还可以那么天真的举杯邀明月„„他说我跟明月终有一天会在云端重逢,这份烂漫我们今天不屑。有那么多人忧伤,孤单都在月光中被化解,被拯救变得辽阔,我们今天还能想象吗? 李白甚至可以“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我去洞庭湖和它商量,赊点月光,拿上这点月光到白云边去买酒。我们今天喝酒,不是“正宗的”“名牌”的都不好意思见人,喝的都是价值,谁能喝出李太白的感觉。
他忧伤的时候“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可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我们今天就失去的就是这种百年的酣畅。上山没有路,“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送朋友踏上归途“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朋友送自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听说朋友被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登山会“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李白能写这些诗歌,因为他的这颗心能飞得起来。
南宋的词人张孝祥,洞庭湖上一人泛舟,多悲凉啊?那时候上不了网,也没有聊天。可是张孝祥看到的是“素月分辉表里公映。悠然心会,妙处不与君说”,这份美好你懂了就懂了,不懂我说了你都不知道。有安静的心才能体会这种大美不言。他说我一直被贬关中,所以我有孤独的光芒照自己就行了,我的肝胆就像冰雪一样。所以他说,心无仓惶一片坦然,他这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在过节,谁来与他把酒言欢呢?又哪来酒呢?抬头一看明月向一把大勺子的北斗星,那我就用北斗星要饮西江水,便宴西山。这个境界到今天还能震撼我们,因为我们还不用说被贬边关的事,还不用说中秋节,就是一天挨了批评、被人算计一下忧伤到什么程度?我们那时候有明月解忧吗?
四川是什么地方,“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人到了这里会成全多大的气势,放眼这里,空间是“锦江春色来天地”,时间是“玉垒浮云变古今”古今沧桑都在须弥一瞬间。这就是文人眼里的“蜀中”。这里的文人有一种大气,一种不计较,一种放得开。所有知识分子真正的代表是苏东坡。林语堂说:提起苏东坡三个字,中国人就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苏东坡在新旧党争中,乌台诗案中受了那么多的坎坷,遭受颠沛流离。但他不怕,像他写的《定**》,人间的**怎么定,定在心里。
定 风 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人与同伴在林中遇雨,由于没有雨具,大家很狼狈。苏东坡却觉得,有什么可怕的,雨打在树叶上有噼里啪啦的动静,不听就是了“莫听穿林打叶声”,别人跑了自己“何妨吟啸且徐行”,我一个人长啸着缓步而行。我没有快马,但是我有“竹杖芒鞋”,关键有两个字“谁怕”。我的学生住大房子,有好工作,也不愿意结婚生子。而那位绵阳的老婆婆骄傲的说“我的娃娃都在”,区别在于她不怕,人不怕是不会“垮”的。中国人讲忧伤、恐惧、害怕,都是和心理有关。所以,一个“谁怕”,就能“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个在雨中散步的人,自然比那些在雨中奔跑的人看得更多。他看到“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些跑的人都没有看到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他看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一个人在风雨中坦然走过,不怕,不跑。看见太阳才知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刚才风雨打过,一片萧瑟的地方,只有他一个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风调雨顺以后,人间没有这么多的风雨给人带来的恐惧、颤栗,你还是回去,回去的那颗心,平静如初。
苏东坡能写出《定**》,不只是文学,还要很大的悟性。苏东坡一辈子被贬斥,他说“若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我无非被贬到天涯海角。他有一句很好的话“此心安处是我乡”,那颗心能够安顿的地方就是家乡。
十、祝福,四川
“此心安处是我乡”从这句话来讲,成都也是我的家乡。我小的时候就喜欢这里的辞章和这里的风景。第一次来四川是20岁那年,那时还在读研究生。我的导师带我游学。他带我来成都的时候很犹豫,他说“少不入蜀„„”后来他带我进来,真后悔了。我一到成都就疯玩。当时在川大开会,我租了辆自行车整在成都玩。每天吃火锅,吃得鼻子流血,老师把我的钱包都没收了,说“少不入蜀,这个地方不能待”。我第一次来这个地方就爱疯了这个地方,所以就一次一次的回来。但我只是觉得这是多么美丽的地方,我没有想到在这里会有刻骨铭心的惨痛的记忆,我更没有想到在惨痛之后,我得到了救赎。我们现在正在把成都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来做。我们对整个成都的文化成就也很关注。因为这里的文化底蕴太丰厚,那种古往今来文人了不起的风骨。当年的陈子昂站在幽州台上吟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他那悠长的发问,现在人的心中还有回响吗?
6.中国智慧读书笔记 篇六
如人的思想,我们不可能只读一家之言,就形成了一个自己的思想,总是结合百家之长,最后再由自己融会贯通,才能够有自己的一个想法。我们吸收着孔子的“入世”原则,积极地工作,也采纳着老子的“出世”理由,崇尚道法自然,一句“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又道尽了多少人的心思。可见,中国人骨子里深受这两种思想的影响,也因为“和”,春秋时期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那时所有的思想都能提出,兼容并蓄,将“和”字发挥到了极致,那种“笑谈百家”的思想上的碰撞又是何等的痛快啊!可惜的是,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在思想上也进行了统一,唯一剩下也就是儒、法和道的思想了。
现在中国人崇尚佛教,基督教,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佛教是印度的,基督教是西方的,我们把释迦牟尼和耶稣放在了我们的心灵上,而却忘记了那位以“仁”治天下的孔子,也似乎忘却了那位骑青牛过函谷关的老子,还有那位喜欢一身逍遥的庄子,说着“子非鱼,安知鱼非乐焉”。我们的儒家、道家这些本土的地道的文化与信仰又该何去何从呢?等到几十年后甚者几百年后,还会有其这样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吗?扎根我们的本土文化,然后再兼收包容其他不同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才能传承下来,真正做到“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才不失为一个泱泱大国。
对照我们的教学,作为刚刚踏上教学讲台的新手们来说,在学习各位名师或特级教师们的经验时,也应怀有一种融合的思想,幽默生动的课堂固然令人欣喜,但偶尔博大深远的知识传授未必不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我们应学习各位名师们的擅长的经验教学,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但前提是我们必须了解自己本身的性格与自身的水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我们相信才能走得更远。
除了“兼容并蓄”,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和”还应是一种对立中的统一。就似太极图所阐述的,阴阳对立,黑白分明,两者虽为对立,却又无比和谐。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认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问题,应该在对立中找到统一,这才是“和”。
平时在教学工作中,对待那些作业不写的学生,我们总会千方百计地从其身上找到优点,扩大其闪光点,当一个人身上的优缺点同时存在时,我们这样的一个人才是和谐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我们的优点多于缺点时,那么我们就是优秀的,而当我们的缺点多于优点时,那么我们就是落后的。人为什么要学习?我想应该是从学习中找到正确的方向,然后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地进行缺点的改善与改进,当我们穷其一生,改变了那些阻碍我们自身完善的缺点时,那么回首往事时,我们可以毫无悔意地说,这一生我们没有白白浪费。人的价值应如是,我想人的追求也应该如是。
7.中国管理智慧论文 篇七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唐杰
智慧城市是城市管理革命, 也是发展模式的创新, 是以高速、智能、融合为特征的一种新的城市环境形态。建设智能城市也是贯彻中央国务院新型城市化战略部署的要求。与改善民生、提升现代生活品质息息相关。促进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 对加快新一代技术, 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领域的深度应用,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巡视员——李颖
近年来,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应用, 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积极创新城市建设理念和建设模式,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以大系统的整体优化, 替代子系统的个别优化, 实现科学管理, 服务智能、资源共享、环境改善、社会和谐, 可以说智慧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和转型的客观需求, 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城市品质, 增强城市竞争力, 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 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
建设智慧城市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做好顶层设计非常关键。不仅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 建设内容, 建设实体和建设方案。还要有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以及长效的合作机制和商业模式。从而最大限度的优化资源配置, 有效解决改革与发展, 环境与发展, 资源与发展, 民生与发展等社会问题。
*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主要概况为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政策利好十分明显, 例如8月份八部委联合发布的《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我相信这些都是我们的重大政策利好, 既有规划, 也有意见, 还就相应的政策, 我想这是第一个我们要把握的现状;第二我觉得要把握的现状就是相关的国家试点, 这几年陆续展开, 以及初露端倪, 或者有些情况已经成为一个大态势, 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经验, 通过先行试验, 积累经验找出不足, 加以推广, 这是第二个现状;第三, 就是有一大批中国式的智慧城市建设是偏重建设为主的, 国外已经在玩理念了。比方说像智能化的设备、智能化的各种应用软件、整体解决方案、开放性的平台、集成服务等。
智慧城市发展的趋势可分为四块。第一, 就工业来讲, 要巩固工业3.0版本, 而且有条件的地方向工业4.0进军。第二块, 对服务业而言, 首先是生产型的服务业加快共鸣, 把服务业剥离出来, 而且越来越向自我服务和向加快外包服务转变;其次是提供服务的质量、标准这样一些信息可追溯, 可体验、可定制, 将成为企业的竞争利器;新型的服务业态将不断涌现, 这样一些趋势都是新的商业模式, 或者服务业的新业态。第三块, 对消费者而言, 对政府提供智能化服务的各类诉求明显提高, 对企业提供的各类产品服务更加苛求, 对个人生命和产品的安全苛求更加强烈。第四, 就政府而言还应做到五点:一, 数据开放的步伐加快;二, 对市场行为或者说企业的监管模式从行政审批向事中、事后的监管发力;三, 政府部门间打破信息孤岛、系统分割的成效将会明显;四, 政府购买服务将成为一个大趋势;五, 政府基础设施还需建设。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
日前, 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随着这个《意见》的发布, 我国的智慧城市也正进入到了落地的一个概念, 所以今年对中国的智慧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本次意见的发表我觉得大概几方面的意义。第一, 作为一种健康发布的指导意见它提出了我们当前一些不健康的问题, 包括国家层面的指导, 体制创新之后标准规范体制的缺失, 投资浪费的缺乏实效, 还有一些安全隐患等。这些指导意见的核心是针对这些苗头和问题, 智慧城市是一个很好的发展理念和方向, 我们同时希望它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二, 意见的出台也弥补了我们国家智慧城市的一些政策的空白, 同时, 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部署的要求。
第三, 它在指明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原则、主要目标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四, 它跟随国务院统一引发的智慧城市领域第一份政策意见, 提出了顶层设计理念、推进信息开放共享来保证信息安全等基础性共性的要求, 树立了一个通用的行为准则。
此外, 它还具有一个凝聚共识的作用, 最大程度地体现了我们前期各个地方的探索经验, 展现出指导意见的规范性和参照的指导性。指导意见的出台代表了我们要进一步的认清智慧城市发展与城镇化发展这种融合的大趋势。
所以我们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不是空中楼阁, 也不是另起炉灶, 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和整合现有的各级各类的城市信息资源来推进互联互通。智慧城市成败的关键不是要建设新的信息化措施和应用系统, 通过数据融合来实现我们信息跟决策的融合, 从根本上促进信息部门的协同共享, 城市的精细化运营管理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高林
目前, 各企业单位紧锣密鼓地进行城市发展, 国内差不多400多个城市都在建设相应的智慧城市, 所以亟需政府出台相关的重点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在2012年曾经做过一个相关的调研, 在调研中, 对智慧城市发展和问题和挑战列了一个清单。从企业来看, 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政府统一规划和指导, 在2012年的时候企业认为普遍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二是缺乏参与厂商的协作等其他一些因素。从我们智慧城市管理者的角度来看, 最高的一个需求就是缺乏城市部门间的协同和协作, 好像我们常提到的信息孤岛问题;其次就是缺乏相关标准, 从这方面我们觉得在标准化方面存在一个普遍的需求。
要说标准制定的主要方式要先明确框架, 根据这个方式把行业一些共性的标准需求和现有的标准化基础, 经过调研确定出标准体系的框架, 这个框架是开放式的, 不光包括智慧城市特有的一些标准, 也要包括建设智慧城市碰到的基础标准。综合现在已有的这些标准, 涉及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等方面的技术, 也涉及到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综合领域的信息系统。另外, 从技术角度来看, 关注信息资源的一些标准, 在汇聚、共享、共用等方面, 都是未来建设智慧城市一些标准化的作用。
至于下一步工作, 根据总体指标的安排, 准备立项实施的标准涉及到总体方面, 包括支撑技术、建设宜居、管理等方面。同时还要有开展一些大的研制计划, 在年底会把这些方案拿出来, 按照划分的领域, 于2016年之后在各行业建立自己的指标体系。
最后, 代表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欢迎各“产学研用”单位参与在开展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工作, 积极贡献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中国住建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张胜雷
我想借此机会介绍一下智慧城市试点及进展概况。首先, 智慧城市试点的提出实际上是结合我们国家的新型城镇化的战略, 包括四化的战略, 结合了我国中央经济会议上提出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思路。
另外, 我们推行了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的一个研究工作, 还开展了智慧城市的一个案例研究。这一块, 标准体系我们梳理了国内有关智慧城市10000多个标准, 然后把它进行归类, 提出了智慧城市哪些标准应该可以适用, 哪些标准是要去提出的。
此外, 今年年初我们又对智慧城市的创建案例做了一个总结, 总结了13个案例的情况。在这一块, 尽管很多地方智慧城市的推进时间不长, 但是很多地方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成果。
关于试点的后续工作, 可以总结成几个方面。第一, 在结合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探索智慧城市内涵。智慧城市要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要把智慧城市的低碳、绿色、节约发展好。第二, 从住房城乡部来说就是结合新型城镇化, 智慧城市是一个载体, 是四化融合的一个载体, 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倍增期。第三, 我们提出来智慧城市试点要从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去开展工作。第四, 不断完善标准体系, 积极参加国标委智慧城市的标准工作, 包括ISO三项标准三大组织的智慧城市的标准工作。
*IDG常务副总裁兼大众化区董事长——熊晓鸽
今年的展会, 我们之所以投出那么多的资源一起跟国家信息中心来做6号馆智慧城市专馆的演示, 我觉得很大的一点原因是基于我们IDC做的《中国智慧城市100强》报告, 我觉得未来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中间很大的一个亮点, 同时对于我们做风投的来说更是一次巨大的投资机会。
在到IDG之前我曾经一记者的身份到新加坡去采访过一次, 当时就采访了新加坡20年前提出的一个智慧岛计划。现在20多年过去了, 应该说这个智慧岛的计划对新加坡的经济进步起着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我们今天提出的智慧城市的计划发展, 远远比那个要超出很多倍。而且当时想计算机和PC的使用还并未普及, 而眼下, PC的互联网都已成了一个过去, 移动互联网才是未来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要想发展智慧城市, 一定要利用现在优越的技术, 把握移动互联网, 只有依靠这些技术, 我们才能做到过去所不能的事情, 使O2O、P2P等这样的一些东西成为可能。
IDG近几年经常会做一些互联网金融的研讨会, 或是建立相关基金, 专门为在这些方面有好想法的创业者做些投资, 因为在我们看来, 智慧城市确实能够作为未来发展的一大重点。现在大家都说全民创业, 有一个创业的风潮, 确实涌现了很多的机会, 同时以政府驱动的智慧城市方案一旦提出, 使得每一个人都有了参与的机会, 而移动互联网这个应用技术的发展无疑使这些机会倍增。
所以, 我觉得不光是IDG的展览公司、市场研究公司, 还包括我们的风险投资基金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 因为这其中有很多事情等待我们去发掘。希望IDG在之后的城市建设中能够扮演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IDC助理副总裁——武连峰
中国未来智慧城市发展应该说会有非常大的潜力, 不管从整体经济增长, 从人口城市数量以及城市规模来讲都有很大的潜力, 如何“引领更具竞争力的中国智慧城市3.0时代”?我们建成智慧城市有哪些挑战?
整体来看, 建设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是整个中国未来发展的基石, 而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智慧城市的灵魂。我们把新型城镇化总结成五个新, 包括新产业、新环境、新模式、新生活、新服务。其实刚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很好的支持这五个新, 这五个新我们说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带动很多相关的产业, 一个是促进传统产业智慧化, 另外本身智慧城市会带动很多产业。那新环境也是一样, 如果用智慧城市来支持环保。还有新模式、新生活、新服务, 我想这个城市建设的好, 可能对于政府、老百姓都能够享受到新生活, 也能够给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新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面临的挑战会有三个方面, 首先就是规模大、复杂、差异化信息孤岛;第二个是重硬件、轻软件、服务、数据、应用、新兴技术, 这也是很典型的一大问题;第三个方面是目前的整个建设模式与生态系统还不成熟。基于这三个挑战我们应该做到, 一是智慧城市从以前的“热”开始向“暖”, 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二就是市场竞争也比较激烈, 现在全国已经有2000多家服务提供商来建设智慧城市, 究竟我们如何在这里面寻找差异化。三是政府在智慧城市当中投资越来越少, 而市场化的力量将会成为主流。未来智慧城市会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中小城市也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时我们也探讨促产业、惠民生、保稳定也是大的方面。
IDG认为海纳百川, 同时知之智之、知会之道, 才是中国智慧城市之道, 立足未来, 数据科技引领中国智慧城市转型;同时引领更具竞争力的智慧城市3.0时代, 对于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服务好市民和企业, 都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西班牙巴塞罗那市政府经济促进局亚太地区负责人——Ms.Veronica Tan
巴塞罗那这些年在智慧城市这块也加入了很大的投资, 今年的预算甚至比往年增长了22%, 这是由政府引导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希望政府能实实在在地为市民服务, 让居民的生活更美好、更完善。而智慧城市就是通过这些科技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我们也希望跟政府分享我们的成果和巴塞罗那的发展。
为此, 我们始终希望能够把智慧城市在巴塞罗那变的不只是更有效应, 还要有持续性, 而且希望给市民带来一些免费的服务, 比如说我们的一些政府的信息是希望更加透明, 给居民更多的便利。那怎么达到这个目的呢?
第一是我们在国际上的一些排名, 因为我们在这方面的确做了很大的工程。甚至有副市长专门负责这一块。而且, 巴塞罗那也有相关的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 主要以欧洲为主, 当然在中国也有很多企业到巴塞罗那参加。
第二种, 我所提到的智慧城市联盟会, 在里面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有许多不同的项目在进行, 到现在为止有17个, 其中大部分是公司跟我们合作的。此外, 我们每年会主办两次会员会议, 并在会中同他们商讨一些能够实行的项目。我们会请不同的城市来参加的原因是希望不同的城市把他们的需求提出来给商家去商讨, 然后由商家通过世界不同城市的需求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第三是我们有20多个项目能够实施, 这些项目我们是希望有一些企业家能够踊跃的参与到当中来。
8.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思想 篇八
首先是“上善若水”“同舟共济”的思想。在全球化加速发展、各国利益日益融合的今天,国际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需要我们以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所阐述的那样,在对外交往中倡导利益交融、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当前特别要发扬“同舟共济”精神,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共同破解难题。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总体复苏缓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增长普遍好于发达国家,但也面临经济转型的困难。如今的世界已经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如何共渡难关,需要在经济、金融等宏观政策方面加强沟通与协调,不能相互踩脚。这种精神不仅APEC需要,欧元区和欧盟也需要,以G20为代表的全球经济更有需要。G20制定全面增长战略,确立未来5年在现有政策水平上额外增长2%的目标就集中体现这一思想。中国愿意做出表率,起带头作用,已向G20递交了多达134项政策措施的增长战略,也明确表示愿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公布特殊标准。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绘制了改革的路线图,核心是创新发展,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的现代化。中国希望各国都在创新发展理念、政策、方式上下功夫,推动全球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其次是“开放、包容、透明”的思想。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都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向各国人民展现美好的远景以及实现目标的路径。中国梦与亚太梦,与世界梦相通,梦想比翼双飞。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并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手,结成心心相印的利益共同体。
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要坚定不移的维护,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要坚决反对,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要精心构建,惠及各国的全球大市场要全力培育。
以中国为例,2000年至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分别从4742亿和9亿美元增长到46985亿和900多亿美元。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迅猛发展同步向前推进,与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也是同步发展。中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样,是全球开放型经济的受益者。
我们通过自身经历深深感受到,全球经济唯有开放才能做大市场和规模,才能创造增长的机会。这对各国都有利。反之,各自为政、搞小圈子、在自贸区谈判中刻意排挤某个国家等等,只会破坏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制约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正是站在“计利当计天下利”的战略高度对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所作的顶层设计,开放和包容性很强。中国提出的一个接一个的方案,透明度很高,涵盖政治、经济、投资、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互连互通与深度合作,毫无藏着掖着的内容。
中国深度融入国际体系,已加入300多个国际条约,是主要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G20中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2008年11月初,中国率先推出4万亿刺激经济措施,其他国家随后跟进。2009年4月初,中国带头决定购买不少于50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券,扩大了货币基金救助资金的盘子。同年秋天G20美国匹兹堡峰会上,G20领导人决定由G20取代八国集团加五国(G8+5),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主要平台。中国进入全球经济治理核心圈。G20成员国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一起,形成中国全球政治、安全、经济制度性权力。
中国不久前与20个国家一起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银行,又在APEC北京峰会宣布成立丝绸之路基金,初始资金加起来共有900亿美元。2014年7月,金砖五国在巴西举行峰会期间,决定设立金砖五国的开发银行,启动资金500亿美元,同时设立应急储备安排1000亿美元。
这些都是中国从开放、包容、透明的思想出发在全球治理机制和体系顶层设计下所做的具体贡献。万丈高楼平地起。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访问蒙古时所说,中国发展了,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因为我们明白,只有共同富裕才能有中国的持久发展,而中国的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去年超27%),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做出贡献。
再就是“平等、公平、公正”的思想。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全球经济低迷深刻揭示了全球治理领域的缺陷,以及改革治理机制和体系的必要性、紧迫性。全球治理机制和体系的改革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我们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全力推动改革,争取治理机制与体系更加平等、公平和公正。
布雷顿森林体系至今已度过70个春秋。那时,44个国家主要以西方国家为主体建立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是历史使然,也为70年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努力,有其功劳。然而,近几十年来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时代呼唤大变革,需要大思路。全球治理机制和体系需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做出相应调整,给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平等的发言权、平等的机会和平等的规则。
还是以中国为例子。2013和2014年,三分之一的中国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均GDP将超过一万美元。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将进口逾17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将达到1.2万亿美元,将有6亿人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如此巨大的变化和发展,不仅改变着中国,使中国人民受益,也将惠及中国的贸易投资伙伴,惠及世界各国人民,改变全球经济的格局。许多发展中国家有着同样的利好“故事”。难道我们还要延续过去不平等、不公正、不公平的规则、机会和发言权吗?
我们知道,改革永远是艰难的,但它是符合各国长远利益的,也是克服时艰的唯一出路。2009年G20领导人达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份额调整方案,5年了,还“只听楼梯响,不见下楼人”,没有得到落实,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全球治理机制调整的艰难。但是,再难也要向前推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同样,国际货币体系逐步调整也势在必行。比如,人民币应该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的组成部分。又比如,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大宗商品定价和交易货币应该逐步实行多元化。
【中国管理智慧论文】推荐阅读:
中国行政管理论文07-22
中国管理科学发展方向之管窥论文07-30
中国智慧停车行业现状07-31
中国史上智慧故事09-26
中国建筑公司管理09-17
《中国人的教育智慧》读后感11-02
中国管理科学介绍09-08
中国招标管理办法10-13
中国中铁工程管理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