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共16篇)(共16篇)
1.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篇一
《时间的测量》复习资料
一、时间在流逝: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心情愉快时,感觉时间过得( 快 );心情焦急、烦燥时,感觉时间过得( 慢)。
二、太阳钟: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
三、用水来测量时间: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受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泄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减少,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四、我的水钟:将两个塑料瓶去头去底进行组合,就可以制成一个简易水钟。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为:1、先选择制作水钟的类型(受水型还是泄水型)2、确定总水量,3、使水的流速保持一样。受水型(使水流成水滴或使总水量保持不变。)泄水型(使水流成水滴)4、测出一分钟的水量。5、推测出其余十分钟的水量。
五、机械摆钟:摆钟的摆一分钟(摆动60次),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一条细绳,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小重物,就组成一个简易的摆。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六、摆的研究: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无关。摆绳(越长),速度(越慢)。摆绳(越短),速度(越快)。
七、做一个钟摆:在不改变摆绳长度的前提下,摆锤的长度发生变化,发现摆锤越长,速度越慢,得出结论,摆的速度与摆的长度(摆绳加摆锤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在摆锤最下面悬挂一个重物,发现挂了重物的摆比不挂重物的摆速度要慢。都挂了重物的摆在比较时发现:摆的速度与重物的位置有关,重物越往下,摆的速度越慢,越往上,摆的速度变快。我们要调整一个摆的摆动速度只需要调整重物的位置变可以了。由慢变快,重物上移,由快变慢,重物下移。
八、制作一个一分钟的计时器: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九、实验题:
摆的摆动快慢可能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摆绳的长度)等因素有关。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因素进行研究。
研究的问题: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吗?
我们的猜测:有关。摆绳越长,速度越慢。摆绳越短,速度越快。
实验的材料:摆锤、摆绳、铁架台、秒表
相同的条件:(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
不同的条件:(摆绳的长度)
实验的步骤:1、做一个摆长为30厘米的摆,测量1分钟摆动的次数。
2、做一个摆长为15厘米的摆,测量1分钟摆动的次数。
3、比较两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的结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2.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篇二
一、注重复习的科学性
第一, 要在深研并吃透“两纲”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思路, 因为这是科学备考的前提。我们知道, 《语文教学大纲》在语文教学中是指导性的文件, 而《考试说明》是依据《语文教学大纲》编订的, 它是语文高考命题直接的依据。所以, 我们在高考语文复习中, 为了避免弯路, 减轻学生的负担, 提升他们的复习效率高, 就要先引导学生研究“两纲”, 尤其要把“两纲”中的《考试说明》研深研透, 弄清其中有哪些考项, 并将这些考项作为目标, 进行逐项对照, 务求项项落到实处。如果《考试说明》中增加了新修订的内容, 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 因为这些新修订的内容很可能就是今年高考语文命题所增加的内容。
第二, 要引导学生研究往届高考试题。高考命题有一基本特点, 即“稳中求变, 变中求新”, 它们倾注了众多语文专家的心血, 是语文专家认真研究的结晶。跟其他地区性命题或者个人命题相较, 它的可信度更大, 典型性更强, 训练价值更高。据此, 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这些往届试题中的所谓“稳定部分”, 率先将这些“稳定部分”的知识加以掌握, 确保基础知识分不丢。
第三, 要引导学生对近些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命题规律加以深入的研究, 以便从中发现并总结出各种题型的解题规律, 掌握答题技巧。
第四, 要引导学生通过做题和模拟, 熟悉并掌握考题的框架及各类题型, 进而对试题不再具有陌生感和畏惧感。
二、注重几大块的知识
(一) 基础知识
1.基础知识包括语音、字形、同义词辨析、成语、修改病句、文言实虚词、文学常识, 古诗词和古文识记等。在安排复习时, 我们不仅要注意其专题性, 还要注意其分散性。
2.在基础知识中, 有许多能力点的落实必须记忆, 但是记忆是需要讲究技巧的, 学生不能盲目记忆, 而要“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相结合。
3.对于病句的修改, 我们要注意对例句的用足。修改时, 我们要坚持三步走战略:辨—→析—→改。这里所说的“辨”, 是指从感性的角度出发, 对题目所给的例句从结构性和语义性两个层面进行正误的辨别;这里所说的“析”, 是指从理性的角度出发, 对错例进行分析, 跟我们常讲的六种病句对照而确定属于哪一种;这里所说的“改”, 就是实际的操作, 着手进行修改, 将错例改成正确的。如果我们在平时的修改病句练习中能够通过这三步战略, 进行精耕细作, 务求辨得准、析得清、改得正, 真正做到精选精练, 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二) 语段阅读
1.现代文。现代文语段阅读最重要的是掌握答题技巧, 就是说要掌握有关文段的基础知识, 比如文段的出处、作者、文段的体裁等, 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1) 总体感知所选的文段, 明了中心大意。这就要求学生紧紧抓住该文段的中心句来作答。如果没有中心句, 就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情感去加以概括。这样, 抓住了文章的大意, 也就明确了答题的方向。
(2) 掌握文章的写作思路, 理解文段结构。文段的结构包括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3) 抓住语段的写作特点。这要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相关文体知识、语言特色以及风格入手, 这些常常体现在“阅读提示”中。
2.文言文。文言文的复习, 我们只要对历年的高考试题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 其涉及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语段翻译、语句默写等都与课本中的知识点关联十分密切, 特别是虚词意义的辨析、用法及名篇的默写, 其中例句和所考查的内容大多是课文中的原句。因此, 复习必须注重对课本的复习。对国家考试中心所规定的基本篇目30篇, 一定要做到逐篇落实, 全部会背诵、会默写而且准确无误。在翻译上要字字落实直译要求, 认真做到书面表述。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词义的推断, 则要结合语境、字形、修辞方式。
(三) 作文
关于作文, 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足文章。
1.中心必须明确。作文的关键在审题, 离题就意味着失败。所以, 中心明确且正确, 分数就稳定。做到这一点, 学生决不能在立意上刻意求新, 更不能求偏求怪。
2.结构必须清晰。做到: (1) 首段明确文章的主旨; (2) 每个小节必须点题; (3) 每个小节的论点之间要设置一定的内在联系, 或排比、或递进、或并列、或正反对比, 也可以设置一些小标题, 给人以极强的层次感。
3.语言力求新颖。有文采的文章可获高分, 增加文采的方式, 可以是成语或熟语的运用, 可以是修辞手法的运用, 可以是名人名言的引用, 可以是警句格言的引用, 也可以是一些诗词歌赋的引用等。
4.例证必需充足。议论文例证特别关键, 而例证的使用需简而丰。为使例证新颖, 常用的例子要变换形式, 但最好是使用有代表性且无人使用过的例子, 这类例子生命力最强。使用例证, 要求叙议结合, 因为单纯的例证罗列就像血肉, 而支撑它们的才是骨骼——议论性的语言。
5.辩证思维须重视。不管是分析事物的现象、探求事物的本质, 还是丰富写作的内容、提高表达的技巧, 学生必须做到的一点就是学会思辨, 具体说来就是在分析具体的问题时, 要学会用客观全面的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这就是辩证思维, 在写作时这一点十分重要。
6.联系时事须紧密。在做例证时, 学生不能总举一些陈旧的诸如刘胡兰、雷锋等的事例, 必须关注一些社会时事, 整理一些新的模范和典型。这些新人新事能给作文注入新鲜血液, 能让阅卷教师读起来富有时代感, 而作文的层次也会在无形中得以提高。
7.感情必须真挚。现在高考作文不喜欢“宏大叙事, 浪漫抒情式”的假、大、空, 不喜欢“海阔天空、东拼西凑”式的谈人生、谈社会、谈历史, 而喜欢考生表达真情实感, 表达真实见解。这就需要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 清晰地表达看法。
8.文面力求整洁。在最后一段时间, 要加强作文练习, 且应有时间限定。要求学生在半个小时内完成一篇工笔正楷、文采沛然的文章, 因为能够让阅卷教师赏心悦目的卷面, 一般来说都能给考生一个比较高的印象分。
摘要:在高考冲刺的决战阶段, 作为高三语文教师, 我们在具体的复习中要注意复习的科学性, 紧紧抓住高考语文试卷的几大块, 并有针对自己班级的个性化主张, 让复习的每一分钟都用在刀刃上。只有这样, 才能在高考中让学生获得满意的分数。
3.科学复习 理性备考 篇三
其次,要重视课本复习。要对所有课本内容进行全面扫描,从词语到句子,从篇章到文采,不放过任何细节。特别是文言文,更要逐字逐句过关,不能有丝毫马虎。要把所有课本中的文言文通读一遍,重点篇目甚至要逐字逐句翻译,这样既熟悉了课本内容,又训练了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再次,要建立完整的基础知识系统,整理、完善语文知识各个系统。
最后,作文备考要遵循“先死后活”的原则,首轮作文复习应遵循规范行文的原则,即作文备考要先“死”。具体来说,要注意两点:一是文体规范;二是结构合理。所谓“活”就是把文章写得精彩,有新意,有深度。考生可以在作文的命题、立意、文体、谋篇布局、文采等各个方面一一去突破、创新。
在这一轮复习中,要按照高考《考试大纲》和近几年本省市高考题涉及的知识能力要点将各个考点的知识点分成专题进行整理和训练,并做一些提升综合能力的训练题,强化知能融合,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名篇名句、文学常识等做归纳分类、强化记忆;二是对实词、虚词、成语、标点符号等,要结合语境,辨析细微;三是对辨析并修改病句要熟记类型,掌握方法;四是对诗歌鉴赏要掌握方法,善于表达;五是对文言文阅读,要注重迁移,举一反三;六是对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要警惕陷阱,弄清题旨;七是对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要分清类型,有的放矢;八是对于作文,要勤于动笔,规范训练。
在复习方法上,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训练点”与“能力点”结合。要把“能力点”作为训练的目标,注意总结“类型题”的解题思路,解题训练要着眼于提高某種能力或某几种综合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摸索更多的解题技巧。二是“着力点”与“考查点”结合。做每一道题,都要清楚这道题和《考试大纲》中哪一部分有关系,弄清试卷结构,清楚每一部分的考查重点和每一道题的“考查点”。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三是“常考点”与“新特点”结合。“常考点”是重点,不要因为已经考过而忽视它。同时,每年的高考题也有创新的一面,应该密切关注每个考点的“新特点”。四是“得分点”与“失分点”结合。考生平时训练,关注得比较多的往往是“得分点”,很少注意失分点。就拿高考作文来说,很多考生往往把重点放在如何审题立意和语言表达方面,而忽视了减少“失分点”,造成已经得到的分数又一点点地流失。有的不拟题目,造成丢分;有的无视字数要求而失分;有的错别字多,卷面不整洁,结果被扣分。本轮复习时,要建立自己的“错题本”,把错误的地方分类记下来,经常对薄弱环节进行训练,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五是“解题训练”与“心理训练”结合。高考复习不要只关注解题,还要关注心理训练。在第二轮复习中,有些学生可能会产生一种焦虑和急躁的心态,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处处是漏洞。有些考生无法建立知识网络,无法形成系统,总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是一盘散沙。其实,语文学科虽然涉及面广,但是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不断积累,反复训练,认真梳理,就可以使语文知识系统化。
在这一轮复习中,着重点应该放在查漏补缺、提高应用能力、找准增长点上。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考生不可能对所有考点都掌握得很好,所以考生必定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知识盲点和能力提升空间,因此在第三轮复习中,只要认真对待自己的薄弱环节并付诸具体行动去弥补,很多盲点是可以扫除的。
对于知识上的盲点,考生应对照考纲说明上的“题型示例”和近五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上的题目,列出一个知识清单,找出自己短缺的知识,然后进行专门训练。
4.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篇四
1、 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 ( 能量 )。
2、 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如( 声能 )、( 光能 )、( 热能 )、( 磁能 )、( 电能 )、( 潮汐能 ),还有风能、机械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
3、 能量有各种各样的( 形式 ),都有其重要性,缺一不可。
4、 ( 核能 )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效率高又不污染环境,是一种新型的能源。 第13课:能量的转换
1、 让小水轮转起来的实验的步骤
准备材料:一根轴、一个安装片的轮轴和六片叶片。
(1)把六片叶片分别插入轮轴中的凹槽中;
(2)把轴穿过轮轴中间的小孔。小水轮就做成。
2、如何用水流让小水轮转动起来?
可以把做好的小水轮架在水槽上,用一个下部带孔的容器装上水,让水流在一侧的叶片上,小水轮就回转动起来。
3、怎样能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加大水流的高度、加快水流的速度,加大水流的流量、水倒在叶片的边缘等都可以使小水轮转动得更快。
4、发电实验步骤
(1)将棉线紧紧地缠绕在小发电机的轴上。
(2)将灯泡与发电机连成一个电路。
(3)试着用手转动轴,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再快速拉动棉线,使轴高速转动起来,观察灯泡。水中具有的能量转变成电能。
5、除了( 水能 )可以转换成电能外,还有( 核能 )、( 风能 )、( 热能 )、( 太阳能 )等都可以转换成电能。
6、各种能量之间可以相互( 转换 )。
7、课后1:请运用所学习的能量转换的知识,设计一个能量自给房屋。
设计的文字概述:用风来发电、用水流来发电、用太阳能来提供热能等。
利用的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5.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篇五
2.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地球在自转 )。
3.公元15世纪前后,人们逐渐开始怀疑“地心说”。波兰天文学家( 哥白尼 )提出( “日心说” )的理论,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昼夜变化是由( 地球自转 )引起的。
6.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篇六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5.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6.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7.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8.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9.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0.马铃薯放在清水里会沉,放入盐水中可能会浮。同体积的清水的质量比盐水的小。
11.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
12.“沉浮子”能够沉浮自如,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13.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
7.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篇七
一、立足“双基”、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 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全国卷高考政治命题具有明显的“试题既关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又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的特点。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个很严峻的问题。我在复习中采取了如下做法:
以2015 年考纲中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三)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联系观考点知识的教学复习为例, 我是用如下方式给学生归纳和展示的, 教学中特别强调原理有哪些?观点是什么?对应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课堂板书设计以原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三部分逐一展现, 给学生以清晰完整的认知。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原理名称】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 从无机界到有机界,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名称】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 (1) 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 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3) 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忌主观随意性, 具体地分析事物间的联系。
【原理名称】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 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 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 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名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 整体统率着部分, 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3)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应当树立全局观念, 立足整体, 统筹全局, 选择最佳方案,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搞好局部, 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原理名称】系统优化方法的原理。
【原理内容】 (1)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2)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从整体出发, 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 统筹考虑, 优化组合, 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构建知识网络图, 便于揭示单元内各考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课时系统讲解相关知识, 有利于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整合高频考点。
二、贴近生活、关注热点、培养人文精神
“身在校园, 心系天下”是青年学生的高尚情怀。“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作为一名即将成年的高中生, 他们有着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热情。如何引导学生理性地认识分析问题又能保护他们的热情。为此在教学中我结合“全国卷高考政治试题命制以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立意, 强调了基础性和应用性相结合、学科性和综合性相渗透, 寓能力考查于知识考查之中”这一命题特点, 在班级布置一项作业, 【即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记录本, 每天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新闻30 分”或上政府网站, 留意国际、国内时事, 边看边动手摘抄记录重大事件, 每节课安排一名学生用2-3 分钟作新闻播报及事件分析。】
布置前我还担心学生会以时间紧为由拒绝, 但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非常乐意地接受了这项作业。近半年的教学实践也有力的证明了, 课前2 分钟左右的时事分析环节的设置既锻炼了学生提取重要信息, 组织语言表达的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实际, 了解省情、国情的人文意识。
三、研究真题、精讲精练、提升解题能力
高考真题卷由专家命题, 科学性强, 如客观题:难度适中, 规范性强, 主观题, 设问角度巧妙、设问间联系密切, 答案紧扣题意, 应用双基分析问题既全面又突出重点、逻辑性强, 特别是到了第三轮复习阶段 (高考前一个月左右) , 应告诫学生慎选或不再做新的模拟题, 但应该选做一些近3 年的高考真题, 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式, 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 以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高考是备受学生、家长、社会关注的焦点, 提高高三复习课的有效性是每位高三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一线教师, 如何将教科研软任务硬做?我始终认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要勤于动脑动手, 勇于乐于进行教学研究, “有效复习、科学备考”一文就是我教学实践不成熟的心得体会, 请大家批评指正。
摘要:进入高三了, 不少学生一方面急切地想把成绩提高, 但另一方面却存在着对政治这门课不知道怎么学习, 更有甚者还产生了畏惧情绪, 心理压力很大。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焦虑,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效益?
关键词:有效复习,科学备考,命题特点,复习策略
参考文献
[1]《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文科) 》
8.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篇八
2) 斜坡是一种斜面,利用斜坡上山可以省力,斜坡越大越省力但是走的路程越远,斜坡越小越费力,走的路程越少。
3) 登上同样的高度,楼梯级数多省力,楼梯级数少费力。
4) 当轮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5) 像螺丝刀方向盘这一类,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7) 生活中用到轮轴的地方有方向盘水龙头门把锁螺丝刀等。
8) 家里的门锁使用了轮轴的原理。
9) 我们在用扳手旋转螺丝时扳手和螺丝就组合成了一个轮轴,扳手是这个轮轴的轮,被旋转的的螺丝就是这个轮轴的轴。
10) 将螺丝钉比较省力的拧进木头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螺丝钉本身构造运用了斜面的原理,二是螺丝刀运用了轮轴的原理。
11) 国旗是利用滑轮升上去的,它是一个简单的机械。
12) 定滑轮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是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13)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做滑轮组。
14) 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15) 拉窗帘用的是定滑轮,它能改变用力的反方向;吊车上用的是滑轮组,它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17)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
18) 砾鲤鱼不具备哺育后代的能力,青蛙不是通过胎生繁殖的,海葵的繁殖方式是将身体一分为二,人们经常看到“蜻蜓点水”,这些蜻蜓是在产卵。
19) 动物无性繁殖的方式主要有从母体直接分离折断自身一分为二。
20) 卵生的动物有:蜜蜂鸭嘴兽蛇热带鱼乌龟鸭子青蛙天鹅等胎生的动物有:鲸老鼠金丝猴山羊老虎马牛等。卵胎生的动物有:皱唇鲨等
21) 人类是通过男女结合而长生后代的。
22)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生命。
23) 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呆了个月,妈妈才把我们生下来,孕妇临盆前胎儿胎盘及
9.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篇九
一 光和影
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没燃烧的蜡烛不是光源。
2.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时候,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3.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4.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二 阳光下的影子
1.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的角度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正午)最短,(清晨和傍晚)最长。
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离光源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小);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从不同侧面照射就会得到不同的影子。
4.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其原理是(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三 光是怎样传播的
1.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需要(8)分钟。
2.科学家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
3.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四 光的反射
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生活中我知道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梳妆镜)、(倒车镜)、(太阳灶)、额镜、反光镜、潜望镜等等。
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五 光与热
1.太阳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热),物体在吸收阳光的同时也吸收(热)。
2.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不能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
3.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4.在我国,人们很重就知道用凹面的铜镜取火。现在,我国仍然大力提倡使用以凹面镜原理做成太阳灶,以充分利用能源
5.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支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六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1.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在阳光下,物体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快);物体按(与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
七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1.在同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光从一个介质到另一个介质,传播路线(可能发生变化)。
2.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3.影响太阳能热水器效能的因素有:(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性质)、(接收太阳光的位置)和(角度)。
4.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地球只得到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10.怎样上好初中科学习题复习课 篇十
什么是习题课?习题课是科学复习过程中把练习中的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题作一讲评的课型, 是加深理解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技巧, 揭示解题规律, 总结解题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场所。习题课质量的优劣, 效率的高低, 将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尤其在中考冲刺阶段。习题课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任何一堂高质量的习题课都离不开以下几点:
一、善于发现问题
要上好习题课, 首先老师要善于发现问题, 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树立问题意识, 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 以此作为习题课训练的重点。那么, 怎么去发现问题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发现问题:
(一) 从学生提问中发现问题。学生提问多, 说明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
(二) 从学生的作业、练习反馈情况中发现问题。学生做错比较多, 说明这个问题也具有普遍性。
(三) 当然有的同学不喜欢问问题, 有的同学的作业
有抄袭现象, 我们还可以从学生考试答题情况分析中去发现问题, 这是发现问题很重要的途径, 所以, 老师要重视试卷分析。
二、科学选择习题
发现问题以后, 我们就要对问题进行分析, 选择典型的习题进行训练巩固, 怎样选择典型的习题呢?
1.从教辅资料、历年中考卷、模拟卷、网络 (科学资源网站、名师工作室、专家博客) 等上面选择习题, 这也是最普遍的选题方式。
2.从学生的错题中选择习题。错误, 有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有一篇文章叫《经营“失败”也是一种“高明”》, 介绍的是一位记者访问了一所名牌中学的五位中考单科状元, 问他们在学习上有什么好的经验, 虽然他们回答各异, 但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能从失败和错误中吸取营养, 滋养成功。甚至其中有四个人不约而同地拿出一个本子, 只见封皮上工工整整地写着三个字:纠错集。因此, 精明的老师要学会从学生的错题中选择典型的题例。
3.从日常生活中挖掘题材。《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它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实际生活。许多科学题目往往就是生活的一些实例, 所以我们在选取例题时还应该从实际生活入手, 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社会热点作为题目的背景材料,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 这样的题目, 学生往往易于接受, 还能在练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怎样选择习题
对于一堂习题课, 习题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选择习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习题要立足《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要紧扣选题时有的放矢, 既不盲目降低要求, 也不盲目拔高。
2.选择习题要有目的性。选择的习题除了巩固、深化和运用学过的知识以外, 还应当通过习题训练有计划地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包括解题的基本程序。
3.选择习题要有层次性。进入初三复习阶段,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有一定的差距, 学生在复习时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也不能一下到位, 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知识规律开始设计一些稍简单的题目,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可以采取增加条件的方法, 也可采取变换条件的方法, 逐步加深,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将问题深化, 揭示出解题规律。
一般来说, 习题设计时要注意三个梯度:第一梯度是设计基本的、简单的问题, 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程度比较差的同学, 使基础知识内化, 以巩固强化教学中的重点知识, 如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第二梯度是设计一些带有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 面向大多数学生, 使学生把知识转变为技能, 以达到知识同化的目的, 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能力。第三层次是设计一些思考性、创造性强的问题, 供给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 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地优化, 以发展他们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创造能力等等。
四、有效组织教学
选择好的习题, 还只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利用习题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 更是需要老师用心思考的问题。高明的老师常常利用习题教学课来巩固和检查学生所学的知识, 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出发, 教育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评价、会质疑、会反思。如果我们平时的习题课仅仅是为了做题目而做题目, 那显然是浅层次的习题课, 是低效的, 甚至是无效的。有效的习题课除了对学生进行做题训练以外,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 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即授人以“渔”。因此, 在组织习题课教学中必须关注过程和方法, 处理好两对关系。
我们常常在考试以后听到老师这样生气地批评学生:“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多遍了, 你怎么还做错呢?”当我们在埋怨学生的时候, 其实, 我们应该要有勇气反省一下我们自己:我们老师在设计练习或命制试题时, 往往是以我们老师和教材为中心的, 测试的目标、重点、难点等一般也都是从老师的角度设计的, 老师讲评试卷时, 也常常是从头讲到尾, 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试题怎么做讲清楚;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 他们有时并不清楚老师出这个题目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出这个题, 为什么要这样做, 将来遇到类似题目是否可以也这么做。因此, 当讲过的、做过的习题再次出现时或稍有些变动时, 学生仍然不能从容应对, 容易出错。我们自己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习题课的讲评方法, 比如多问一下学生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让学生来讲, 让学生相互讲, 或许比老师讲效果更好。
有一种说法叫5×1<1×5, 很有道理, 说的是:围绕同一能力层次, 同一类型的题目做5道, 其实效远小于做一道题时, 从5个不同的深浅层次进行讨论、探究。这5个层次是: (1) 这道题怎么做? (2) 为什么这样做? (3) 怎样想到这样做? (4) 还有哪些方法能解这道题? (5) 改变一下条件或设问角度, 这道题还能变成什么新题目?
就是一个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试结束以后, 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讲“这道题目我会做的, 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呢?”、“这道题目我会做的, 为什么我会做错呢?”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平时练习的时候没有对问题多加思考分析, 只是把老师的解题过程进行简单的模范和生硬的识记。
还有哪些方法能解这道题?这是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 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这样做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促使他们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例如:在密度应用练习中, 我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 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 绝大多数学生都会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激发学生思维, 我就启发学生是不是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 学生便想出另外两招: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 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通过这样的练习, 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 达到举一反三效果。
改变一下条件或设问角度, 这道题还能变成什么新题目?这是鼓励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 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 形成多变导向,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在《小灯泡大电学》课题复习中, 我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有一只“6V12W”的灯泡, 问“6V12W”含义是什么?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多少?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这些问题是比较基础, 然后提出: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所给的信息再加上一个条件, 能不能设计出更多的新问题?例如: (1) 该灯泡正常发光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2) 1千瓦时的电能可使该灯泡正常发光几小时? (3) 若把“6V12W”的灯泡接到3V的电路中, 该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4) 两只分别标有“6V12W”与“12V12W”字样的灯泡, 在正常发光时, 谁更亮? (5) 若把“6V12W”的灯泡接入9V的电中, 要使它正常发光, 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6) 若把“6V12W”和一个“6V6W”的灯泡串联在电路中, 哪个亮些? (7) 若把“6V12W”和一个“6V6W”的灯泡并联在电路, 哪个亮些? (8) 若把“6V12W”和“6V6W”的两个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 则它们通过的电流之比%%;两端电压之比%%;实际消耗的功率之比%%;相同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之比为%%%;产生的热量之比%%。 (9) 若把“6V12W”和“6V3W”的两个小灯泡并联在电路中, 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两端的电压之比为%%;实际消耗的功率之比为%%;相同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之比为%%;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10) 如果想实际测量一下小灯泡在电路中的功率, 能不能说出你的办法……通过以上一连串的问题, 把电学里面的重要概念、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电功率的计算等进行了整合, 学生也拓宽了思路。
摘要:目前, 多数科学教师对上好复习课感到头疼, 尤其是习题课,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教师对习题课研究较少;另一方面是习题课确实很难上出新意, 教师觉得很机械, 学生觉得很枯燥。习题复习课效率低, 教学效果欠佳, 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本文着重从怎样学会发现问题, 如何科学选择习题, 怎样有效地组织习题课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提高初中科学习题复习课效率。
关键词:发现问题,选择习题,组织教学
参考文献
[1].孙张尧.习题课要解决什么问题.技术物理教学, 2003, (11) .
11.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篇十一
2、通过搜集资料,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3、搜集资料时注意:首先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搜集与我们研究主题有关的资料,并及时记录。
4、搜集关于恐龙资料的步骤是:提出问题——搜集研究——整理记录——展示交流。
重点实验
1、凝结实验
方法:①取用2个烧杯,在一个烧杯里倒入适量热水,另一个烧杯里倒入等量冷水。②分别将2个冷玻璃片盖在2个烧杯上,观察玻璃片底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盖在盛热水的烧杯的玻璃片底部出现了小水珠。
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小水珠。
2、造“雾”实验
方法:往大口杯里倒入大半杯温水,将冰块放入塑料袋,然后伸入杯口,接近水面。观察杯口处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在杯口会看见许多白色的“烟雾”出现。
结论: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形成的。
3、造冰实验
方法:①在杯内放入冰块,②在冰上加入食盐,③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冰、盐混合物中,当试管里出现冰时测量试管里的温度。
现象:在冰里加入食盐后冰盐混合物的温度会大大降低,此时会出现冰。
12.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 篇十二
1、很早以前,人们用一些美丽的神话来解释生命的产生之谜,如中国的女娲造人,西方国家的上帝造人等。
2、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模拟原始地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生命可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化而来的。
3、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人类登上月球后,没有发现生命。 4、科学家根据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环境和气候变化等。
5、世界上发现的恐龙约有350个属,基中中国就有80个左右,约占总数的23%
6、两亿多年前,地球上生活着大量各种多样的恐龙,这是恐龙家族最为昌盛的时期。
7、1859年11月,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出版,他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8、山脉是地壳板块大规模运动的结果,在这些山脉中,有些是3亿年前形成的,被称为老年山脉,有的则是在6000多万年前形成的被称为幼年山脉。
9、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风化作用。 10、地表的改变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11、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宣传主题为“防治荒漠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将宣传主题确定为“防沙治沙与农22、大约在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从地球上消失。
23、在我们地球上目前已经命名的生物有150多万种。 24、金鱼起源于我国普通的野生鲫鱼。
25、河道中最常见的卵石的地方是河的下流。
26、当我们乘船沿江而下,有时可以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由沙石堆成的小岛,人们称它们为沙洲。 二、问答
1、化石能告诉我们古生物的哪些信息?
答:化石是研究古生物的主要依据,根据化石可能推断出古生物形态,生活的地质年代、生活环境、生活习性、与现在生物的区别、环境和气候的变化等信息。
2、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观点,解释为什么现在只能见到长脖子的长颈鹿。
答:在缺乏青草的干旱时期,那些颈部和四肢都较长的长颈鹿个体有较多的机会吃到高处的树叶,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那些颈部和四肢较短的个体则无法得到足够的食物,不容易生存下来,也无法繁殖后代,所以颈部和四肢较短的长颈鹿逐渐被淘汰。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选择,长颈鹿终于进化成了现在的样子。 3、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答:高山上的岩石经温差、冰、植物等的风化作用,掉到山脚下,崩塌下来的碎石被山洪、大雨等冲到河里,河水对河道中的岩石、泥沙有一种搬运作用,从上游往中下游搬运。河水越多、流速越快,搬运力量越大。大的、重的石块,搬运的距离比较近;小的、轻的石块,就被搬运到很远的地方。石块在被河水搬运的过程中,受到河水的冲刷,以及相互磨擦、碰撞,棱角被逐渐磨去,体积逐渐变小,成为了鹅卵石。 5、举例说明人类哪些改造地表的活动对人类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
答:有利:平整田地,修整梯田可使土地利于耕作,减少地表侵蚀,开山筑路,建造水库,植树绿化都会对人类产生明显效益。
不利:破坏自然植被,不合理垦殖和过度放牧会加重水土流失,造成地地荒漠化。
6、沙尘暴是怎么形成的?它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预防沙尘暴?
答:形成原因:由于地表植物覆盖少,沙尘多,遇到强风,在风的搬运作用下,沙尘弥漫在空中而形成沙尘瀑。 主要危害: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蓄亡。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造成大气污染。
预防措施: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称为工业的血液,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或黑色的金子) 15、红绿灯、自动门都属于机器人。
16、塑料、涤纶、尼龙、涂料、阿司匹林和糖精都是由煤、19、石油可以提炼以下产品: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石蜡、沥青 二、问答
1、请你说明煤和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答:在2-3亿年前,地干流上的陆地、湖泊和浅海中生长
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这些植物和动物被埋在地下,在长期高温、高压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煤和石油。
2、金属的共同性质是什么?
答:有金属光泽、导电性能好、传热性能好,有一定柔韧性(或延展性)等。
3、试用简明的语言来描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国储量比较高的金属矿产有哪些?
答:⑴传送带将原料送入鼓风炉内,再由下方送进热风,炉里的最高温度为2300摄氏度。⑵从鼓风炉的出铁口中流出熔化的铁的成分,这就是生铁。其中还有很多杂质。⑶将生铁转移至炉内制成钢。⑷将钢压成各种形状。 4、机器人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机器人的三个基本特征是①身体:具有一定的形状②大脑:控制机器人的程序③动作:具有一定的动作。
5、举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金属材料是从什么矿物中提炼出来的?
答:铁是从磁铁矿、赤铁矿中提炼的,铅是从方铅矿中提炼的,铜是从黄铜矿、斑铜矿中提炼的,铬是从铬铁矿中提炼的,钨是从黑钨矿中提炼的。
6、说一说我们应该学习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哪些科学精神和态度?
答:不盲目迷信权威科学精神和态度 7、写一份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书
(1)尽量骑自行车节约汽油(2)回收废旧电池,减少环境污染(3)节约用电,节省能源矿产(4)多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5)回收废旧金属,减少矿产的开采(6)综合利用矿产能源,开发新矿产资源
8、通过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年限,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3.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篇十三
一、精选的例题要有针对性
在新课的学习中, 我们可以针对教学目标, 在复习中主要针对考试目标。有了针对性的目标, 我们就可以少走弯路, 就像抓住了蛇的七寸, 只要抓紧就能解决问题。只要抓紧这样的例题就能解决系列的知识点, 让学生学得更为轻松和高效。如在复习密度时, 我们可以针对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给出具体事物的体积和质量让学生求解。
例1:我拿的这个土豆质量是44g, 它的体积恰好是40cm3, 这个土豆的密度是多少?
这样的例题直接就能答上来, 之后将该例题适当变形, 给出重力而不是质量。
例2:这个土豆所受的重力是0.44N, 它的体积恰好是40cm3, 这个土豆的密度是多少?
现在只转了一个弯, 学生只要能认得密度计算公式这个目标, 将重力往质量方向靠就能很容易解答。还可以结合体积的计算公式给出边长或长宽高或底面积和高, 让学生求其密度。有这样的例子作铺垫, 再让学生设计实验来测量这个土豆的密度就比较容易了。
例3:买土豆时, 土豆的密度越大价格越贵。现有如下实验器材:量筒、水、细绳、小刀天平、直尺和弹簧秤, 你会怎样来测量密度?你的方法可以写成怎样的计算过程?
这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写出结论汇报。这些例题都是针对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的, 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练习, 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掌握肯定会更扎实。
二、精选的例题要有趣味性
初中生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无非就这样几种情况:很喜欢或很怕该老师、很喜欢该课或很想学好该课, 这样的学生往往学得都比较沉闷。因此, 课堂例题应尽可能设计得饶有趣味, 选择一些新颖且又富有趣味性的例题,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节学生紧张的心理, 使学生不至于感到科学知识 (特别是物理部分) 枯燥乏味。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 某教师用了这样的一道题引课, 效果很不错。
例1:有一位神枪手本领非凡, 百发百中。一日垂钓, 忽想用枪射鱼, 就向湖中的一条大鱼连发三枪, 结果却无一命中, 这是为何?有经验的渔夫是如何叉水中的鱼呢?
例2:小Y说昨晚吹了一整夜的风, 竟然将井都吹到篱笆外边去了, 你觉得呢?
此类例题既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求问题的兴趣, 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他们感觉到科学的魅力无穷, 调动渴望探求知识奥秘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以此激发学习兴趣, 从而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同时, 还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热烈讨论, 使问题得以轻松解决, 并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变苦学为乐学, 何乐而不为?
三、精选的例题要有实用性
具有实用性的例题也许更能吸引学生长时间的密切关注, 这种选择例题的方法在各门学科可通用。如我们在学习传染病这节内容时恰逢部分省市的甲流疫情抬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和英国的疯牛病导致各国禁止进口该类产品期间, 学生对于这些实际发生在身边的和在电视上热点谈论所以耳濡目染的信息是能切身感受得到的, 对于这些传染病的特点和防治的学习就非常主动, 对于这部分知识点的深挖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
例1:截止到2010年5月28日, 丽水市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5例。该病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 该流感病毒感染性强且致病性高, 尤其是年龄在25岁至45岁的青壮年易受感染。专家指出, 只要加热到71℃, 或使用以酒精为主的洗手液、泡沫消毒剂, 就能有效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________ (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
(2) 下列预防甲型H1N1流感传染的方法中, 不正确的是 ( ) ;
A.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B.加强身体锻炼
C.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D.消灭蚊子
(3) 一旦发现疑似病人, 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在学习浮力这部分内容时也有这么一个实用性的例题:
例2:小明昨天被小强拉下水, 小明拼命扑腾还是往下沉, 而小强不动也没沉下去, 所以小明觉得是自己的密度太大了的结果。你如何测量自己的密度?
经学生热烈讨论后得出的结果很好地解决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这块知识点, 同时也有效地训练了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选择具有实用性的例题训练学生运用科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能学有所用, 这不就是我们教育的主要目的吗?
四、精选的例题要有层次性
由于各方面原因, 每个学校几乎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有较大差异的, 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上重点高中, 换句话说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在按要求进行适量的培优教育时对例题进行分层。
如在复习测定小灯泡电功率实验时, 我先是给出电源, 小灯泡, 两个电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其中利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大致电阻选择合适的量程、电路的连接, 以及额定功率的计算。这些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之后的分层开始体现, 再给出不同的滑动变阻器进行选择、给出数据表格找结论, 再给出一个滑动变阻器和多个电阻, 问不能选哪个并说出理由, 在指出电路具体情况分析故障原因, 由此层层深入。
另外, 例题的层次性还体现在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提出的层次要求, 也就是说我们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该分层的分, 简单的不要求分层的就不分, 切合教学大纲和学校的要求。
五、精选的例题要有可展性
例题的作用就是让学生能掌握好知识点, 但假如复习或进行小结时, 我们选择的例题能有多方拓展, 让学生能将多方面的知识点建立横向或纵向的连接那不是更好?之前提到的密度和测电功率的例题都是很能拓展的, 我经历的教研活动的公开课都是以某一个例题作为引课和出发点, 再经各个方面的拓展, 最后通过归纳解决这一大方面的内容 (在复习研讨课要中出现几率更大, 而且往往还比较成功) 。以下是某老师设计的系列例题:
例:1.请以笔代线让小灯泡发光
2. 你有什么办法调节小灯泡的亮暗?
(1) 请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
(2) 你认为小灯泡的亮暗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你知道它的计算公式吗?
(3) 你能设计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吗?
3. 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
(1) 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实物, 画出电路图。
4. 电源电压6V,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3.8V, 电压表0—15V量程坏了, 而0—3V量程完好, 其他器材完好,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1) 画出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2) 简述实验操作步骤。
5. 粗心的小明到实验室领取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器材时, 只领到下列器材, 你能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设计出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吗? (小组合作)
6. 粗心的小红到实验室领取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器材时, 只领到下列器材, 你能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设计出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吗? (小组合作)
7. 粗心的小刚到实验室领取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器材时, 只领到下列器材, 你能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设计出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吗? (小组合作)
8. 粗心的小丽到实验室领取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器材时, 只领到下列器材, 你能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设计出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吗? (小组合作)
这样的例题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能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渠道思考问题, 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精选的例题要有综合性
综合性的例题往往出现在课末小结或复习阶段。选取一道好的综合性例题, 不仅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广泛, 而且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灵活多变, 对于全面地帮助学生复习基础知识和提高综合运用能力能起到重要作用。这类例题可能是综合了物理生物化学或地理的内容, 也可能是其中的多个知识点。前段时间我在公开课气体的制取与收集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被认为是一个亮点:当时学到制取的氢气和二氧化碳中不纯可怎样除杂后, 转到有这些杂质需怎样才能鉴定它们的存在, 先给出水和二氧化碳的分别鉴定, 然后是两者混合鉴定, 再给出一氧化碳的鉴定, 层层深入。
例1:现有如下五个装置: (1) 浓硫酸; (2) 氧化铜; (3) 无水硫酸铜; (4) 澄清石灰水; (5) 氢氧化钠, 以下混合物质的鉴定应依次通过装置是:
(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
(2) 氢气和水________________;
(3) 一氧化碳和氢气________;
(4) 二氧化碳、水和氢气________________;
(5)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________。
为了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这道题可以让学生在三分钟内完成。三分钟后在汇报答案时就有学生不同意了。为什么不同意呢?大家就根据这些展开讨论, 最后的结果就是大部分学生能坚决肯定地讲出最后的答案。这一道例题就能让学生快速而准确地解决这类装置检验的问题,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开发探索能力。
14.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篇十四
(2013——2014下)
一、复习内容。
教科版小学五年科学下册1——4单元。本次复习具体分为“沉与浮”、“热”、“时间”、“地球的运动”四大板块。
二、目标要求。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
科学概念和科学实验。“沉与浮”单元和“地球的运动”单元。
四、复习方法
主要通过试卷来体现复习过程,便于学生整体有序把握科学知识。
五、复习措施。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后进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
2、认真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精读精炼,加强小组自主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3、加强复习间的过程评价,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六、复习时间安排。
第一课时沉与浮单元
第二课时热单元
第三课时地球的运动单元
15.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复习计划 篇十五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五年级的学生平时能自主完成作业,能关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并试着利用以前学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这些现象;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性很高,但对活动的热情持续性不长;学习工具准备有一定难度,大部分同学的课前学具准备总是要打一些折扣,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总体来说五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主动性仍旧不够,自觉性不高,可见学生对科学学习还是不够重视。
二、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复习内容
本教材是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有趣的动物
2、到苗圃去
3、能源与矿产4、环境污染与保护。让学生从动物的生活,植物的生长,能源矿产的分布、储存、利用,环境的污染及保护等来探讨与学习。
四、复习目标
1、认真复习《课堂作业本》,结合自己出的配套练习卷,熟记每一个题目与知识点。
2、自觉、认真翻阅科学书两次以上,记住其中的实验(所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还有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
四、方法措施
(1)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3)、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五、复习安排
第一单元
(2课时)
第二单元(2课时)
第三单元(2课时)
16.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篇十六
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一贯的原则, 也是试卷的起点。这是最为简单的道理, 每一个学生都明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对于高中学生来说, 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并不是说在高三的时候突击一下就可以, 那样的学习无疑是空中楼阁, 没有基础, 不会有很好的效果。高一高二的基础学习最为重要, 许多走过高中的学生都会有这样的认识。那在高中一二年该如何学习呢?我认为这两年学习的重点是课本, 只有把课本真正透彻地弄明白弄懂, 学生才可能在课本的基础题上去做课外练习题, 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果在高一高二的时候, 忽视课本, 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做习题或者一些提高班、加强班上, 而到了高三, 在紧张宝贵的时间中去啃课本这是得不偿失的, 而且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因此, 在高一高二阶段课本是关键。
高三阶段, 学生每天都面临大量的复习资料。如何面对, 还是那句老话:抓根本、抓基础。基础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和技巧。在充分掌握基础后, 再去建立解题思路。因为, 高考题无论怎样千变万化, 无论怎样隐藏晦涩, 它都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再难的题也不过是基础知识的一种变形和综合而已。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复习中紧抓基础, 熟能生巧。只有抓住了基础, 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才能举一反三, 随机应变, 总之一句话, 千头万绪抓基础, 基础就是抓住课本。
二、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对于文科知识来说, 记忆是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很多基础知识是要靠学生通过背诵而熟记于心的。学生对于知识记得牢, 记得清晰, 记得详细就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因此, 是否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是文科高考取胜的法宝。关于文科记忆, 科学的方法主要有。
1. 网络式记忆方法。
即按照教材的章节、标题等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编织, 最终成为一张巨大的知识网络。在这个网络中, 大到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小到每个概念的具体内容都包括在内。要做到脱离课本时只看大的单元, 以单元想章, 以章想节, 以节想标题, 以标题想要点。这样做, 不仅记得仔细, 对跨章节组织论述题的回答也十分有利。
著名教师魏书生在语文教学中, 将知识编成了“树形图”将知识分为树干、树枝、分支、树杈、树叶这五个级别。他所教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运用这种方法记忆, 调理清晰, 重点, 难点明确, 记忆起来非常容易。而且在复习过程中, 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 学生也能根据这样的方式自己主动编织知识网络。
又如, 历史学科, 历史课是一门机械死记量比较大的学科。很多材料, 只能“死”记。要靠多次反复强化记忆。有很多需要背诵的东西, 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原因、人物、事件、年代、过程、结果、一些历史史料的要点等等, 它可分为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两大部分, 再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但要注意, 要把记住的材料灵活运用, 这就不仅要记得牢, 记得死, 还要理解, 理解得活。又如政治:高一经济常识、高二哲学常识、高三政治常识。地理: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
2. 模块记忆法。
模块记忆法就是将全部知识按照一定的类别形成几个大的模块, 然后再在大的模块中再仔细划分小的部分, 记忆的时候按照从小到大的过程。例如历史学习, 就可以将之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 然后中国史又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然后再将中国近代史就可以分成抗争史、探索史、侵略史。有了大致轮廓就可进行逐步深入的整理。再如学习政治, 政治一般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三部分。分析一些热点问题都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去考察。例如近年来所提出的“和谐社会”概念, 从这三个方面都要整理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什么是和谐社会?为什么要建设和谐社会?怎么去建设和谐社会?以此类推, 逐步细化。就是通过模块, 一块一块逐步细化, 再复杂的知识点都可以这样细化。我觉得这样记起来思路就非常清晰, 就能化难为易。
3. 对于学生来说, 地理是很难学习的学科, 而在地理中, 地图又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五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06-15
苏教版五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题09-13
五年级科学下册答案06-08
五年级下科学总结06-26
五年级科学教案下09-17
五年级科学期末卷10-05
科学五年级卷面分析10-09
五年级科学上实验总结06-21
201101五年级科学期末总结07-07
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