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上资料

2024-06-25

人教版语文四上资料(精选7篇)

1.人教版语文四上资料 篇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2.训练学生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以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达段意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淘气”、“绝不会”等词和词组所表达的感情。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5.背诵课文第4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用“摘句法”归纳段意,是重点;体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猫的喜爱之情,是难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谈话:同学们知道著名的作家老舍吗?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散文。

2.揭题:猫(读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

思考:①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 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② 分段:第一段:1、2、3节,第二段:第4节

三、落实训练目标

(一)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节朗读,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第一句)

师述:这句话在第一段中是总起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出示比较:

猫的性格古怪。

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

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觉得诧异,感到生疏罕见。本课指猫的性格特别、难捉摸。

读出句子语气。

3.第一段抓住描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猫的古怪呢?自读第一段。

完成书上题1/(2)

交流出示板书:

老实 贪玩 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猫胆小

勇猛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4.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1)复习四年级学过的摘句法归纳段意的方法。

(2)说说段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完成填空1/3)

5.朗读第一段。

(二)强化训练目标

1.自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第二段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总分总)

2.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改板书)

3.齐读第二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1、哪些段落可用“摘句法”归纳段意?如何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先摘句,后整理句子归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家默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且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了课文每段的段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同时出示第一节课的板书。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品词品句细细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第一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自学第一节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猫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

自由朗读第一节,并用“——”划出有关语句。

2.朗读交流。

注意读出词语和句子语气:

①的确成天无忧无虑多么闭息凝视非„„不可

(用“词素合成法”理解“闭息凝视”)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比较

任凭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3.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老实在——

它贪玩在——

它尽职在——

4.小节:“老实,贪玩,尽职”集于猫的一身,的确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

5.齐读第一节,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2]小组学第二节

1.过渡: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出的第二点是它——(师指板书)

生齐读: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2.小组学习第二节,提要求:

①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朗读表示出来。

②哪些语句表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在朗读中用语气表示出来。

3.交流朗读。

①猫的温柔可亲:

a.用身子蹭你的腿,要求抓痒。

b.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c.丰富多腔地叫唤

d.给自己解闷。

②喜爱之情:

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

理解“蹭”:

①“蹭”是什么意思?(磨、擦)

②请大家读句子,说说你从这个“蹭”字中读出什么味来了。生读文。

③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这个句子的意思大家都读懂了吗?下面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老师来演大作家老舍先生,谁来演猫呢?生表演。

④你们觉得刚才那位同学演得怎样?谁愿意再来演一次。

⑤你们看,这只“猫”的动作是多么的温柔可亲啊,分明像一个孩子在向大人——(生:撒娇)

⑥师小结:是啊,当猫的身体接触到作者的腿时,作者所感觉到的不是猫碰了他,而是猫像一个温柔可亲的小孩在亲昵地蹭着他。由此可见,作者对猫是多么喜爱啊!谁能把作者的这份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⑦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句子。

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把猫脏的脚印比喻成“小梅花”。让淘气的猫在写作的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非但不冒火,反而赞赏它是“踩印了几朵小梅花”,表达出老舍的爱猫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小结这-节:

作者抓住了猫的性格中又一对矛盾高兴与不高兴的表现来写,写得细致、逼真,说明作者和猫的关系亲近,作者非常喜欢猫。

5.齐读第二节,把老舍爱猫的语气读出来。

[3]集体学第三节

1.师:老舍不仅喜爱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而且喜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现,还喜爱猫既胆小又勇敢的性格。

2.朗读第三节,读出老舍对猫既疼爱又赞赏的感情。

(二)品词品句体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第二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你认为这段文章哪些词句体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反复自由地朗读。

2.交流:

①词语:

更——特别得喜爱,“更”在这里有递进作用。(读好词句)

淘气——顽皮。把小猫当作了孩子。(读好词句)

绝不会——嬉闹的猫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老舍并不生气,反倒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读好词句)

②句子:一根鸡毛„„枝折花落。

板书: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

院子里——花草遭殃

请你用词素合成法理解“枝折花落”。

3.根据板书,背诵第二段,深入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

1.老舍笔下的猫你喜爱吗?为什么?

老舍笔下的猫不像猫

2.人教版语文四上资料 篇二

一、有效导入———走进成长故事

本单元四篇课文的题目各具特色, 或以人名为题, 或以揭示中心的短语为题……教学时, 教师可充分挖掘课文题目的教学价值, 在每篇课文的学习导入环节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成长故事。

1. 激趣导入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乌塔》。

(1) 初识人物

师 (板书故事中主人翁的名字) :你了解他 (她) 吗?

(学生交流, 教师补充, 简单了解故事主人翁)

(2) 揭题质疑

师:看了题目, 你想知道什么?

(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乌塔是个怎样的女孩?她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 回顾导入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 观察回顾

师 (出示爬山虎的图片) :这是什么?在这一册的第二单元, 我们刚学了一篇写爬山虎的课文, 叫———。作者叶圣陶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揭题释疑

师:这节课, 我们要一起学习作家肖复兴为纪念叶老而写的一篇文章。你觉得这篇文章可以以什么为题? (揭题)

师:文章是写叶老的, 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3. 品味导入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 品味词语

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什么意思?举例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尺”会显现出它的短处, “寸”却能体现它的长处。

(2) 释疑导入

师:课文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题要告诉我们什么?

二、品读语言———沐浴成长雨露

要想引发学生对成长问题的思考, 进而获得成长的启迪, 就必须让学生浸润于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中, 进行深入的赏析与品读, 从文本中人物的成长历程中得到熏陶与感染。

1. 抓住关键语段, 细品

教学时, 要找准文本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及人物形象的关键语段, 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可重点研读第7、8自然段。这两段是“中华不振”的具体写照, 也是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原因。只有让学生深切体会当时的社会状况, 少年周恩来心系民族兴衰的形象才会熠熠生辉。教学第7段, 可抓住“这一带果真与别处大不相同”展开, 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 透过“灯红酒绿、热闹非凡”感受租界的繁华;再通过课件或想象描述“别处”的街道, 于对比中感受“中华不振”。学习第8段, 可围绕“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设计练习: (1) 中国人紧握着拳头, 是想___, 因为__-。 (2) 讨论:洋人

该惩处吗? (3) 中国人只能紧握着拳头, 因为___。结合朗读再次感受“中华不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写叶老修改文稿的第3、4、5段, 写“我”被邀做客的第7、8、9段;《乌塔》中写乌塔语言的第8、9段以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柯岩回信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的部分都是各课需重点品读的内容, 教学时, 要抓住段中关键的词句引导学生细细地体会。

2. 找准知识盲点, 巧补

除《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外, 本单元课文所描述的事件都与学生的生活距离遥远, 这是学习活动展开的障碍。教学时, 要关注学生的这些知识盲点, 进行适时、适量、适当的背景资料补充, 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 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如春风拂面”一句, 这是肖复兴看了叶老为他修改的文稿后的内心感受, 也是叶老人品的写照, 需引导学生细细体味。有了“叶老修改文稿”部分的学习, 学生对“认真”的理解不成问题, 但“平和以及温暖”怎么理解呢?教学时, 可在学生理解出现困难时适时地补充叶老生平 (时任国家教育文化部门要职的叶老已70高龄) , 与当时肖复兴的身份进行对比, 让资料的补充为学生的理解铺平道路。

在这一组课文中, 像这样需要补充课外资料的地方很多。如在探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中国人只能紧握着拳头, 因为”时, 可以补充一些当年洋人在中国横行霸道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学习《乌塔》, 可在教学第5段时出示欧洲地图, 让学生了解欧洲的主要国家, 找出乌塔的游览线路, 感受乌塔的大胆、独立;理解《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我15岁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这句话时, 可补充肖复兴的文学创作历程及文学成就方面的资料……

3. 锁定文本空白, 深挖

本组课文中语言含蓄、内涵深刻的语句较多, 教学时, 有必要在文本留白处进行适当的补白练习, 引导学生潜入文本感悟形象, 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3段写叶老为“我”修改后的文稿, 其间“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和小字以及满纸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是叶老高尚人品的体现。为让学生深入体会, 可这样进行教学: (1) 读句子, 交流: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让你震撼?找到句眼“密密麻麻”; (2) 出示叶老修改后的原稿, 形象感受“密密麻麻”; (3) 启发想象:“看着这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和圈、钩等, 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通过想象, 将叶老修改文稿时的情景再现出来, 使叶老高大的形象跃然纸上, 叶老对少年肖复兴的巨大影响也就变得好理解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9段写到周恩来从租界回来以后, 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什么呢?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补写, 让周恩来心系中华的内心想法凸显出来……

三、有机整合———获得成长启迪

这个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以及综合性学习都与这四篇课文的内容密切相关。教学时, 要统观单元学习内容, 统筹安排, 将上述内容与文本学习有机整合, 使学生在生活事例与文本事件的比对中、在热点问题的互动交流中、于有效的习作训练中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获得更多的成长启示。

1. 课文学习和“口语交际·习作”融合。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设计了三项内容, 任由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两项完成。这样设计, 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大了, 教师指导的难度却增加了。由于内容不一, 教师的指导较难到位, 容易流于形式。教学时, 可将之分别融合到文本学习过程中, 促使学生对“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增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效果。如, 将第二项内容与学习《乌塔》相结合。教学乌塔与“我”对话的部分时, 组织学生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做法发表看法, 通过正反方的辩论, 让学生懂得根据自身实际辩证地向乌塔学习的道理;学完课文, 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从《乌塔》想到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之后, 请选择这一话题的学生完成习作, 学生的思考就会更全面、更深入。

2. 综合性学习活动贯穿单元始终。

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设计研究 篇三

【关键词】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练习设计

综观国内几套教材,笔者发现诸多问题。笔者试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设计加以分析,提出其现存的问题以供探讨,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阅读课文分为四个单元,每单元4课,其中教读课文12课,自读课文12课,笔者依据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对每课课后练习设计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练习数目过量。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显然是过量的,以下是每课之后的练习题数量表格:(此练习题的数量经过了细化,包含了每一道练习中的各个具体的小题以及诸如阅读一段文字之后要求回答的各个小题)(表格一)

从表格一中我们得出一些数据:所有题目总数达164道,百分之八十的篇目后习题数量超过五道,其中古诗文两个单元共八篇古诗文,要求背诵的有五处,其中四处是要求全篇的背诵。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中,关于教材的编写建议中明确阐述:“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每课的课后练习应该“少而精”,一般3-4道题,最多不到5道题,显然,人教版练习是过量的,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势必会造成学生厌恶学习语文。

2.低层次认知水平的练习过多。教育目标是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1956年,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把每个目标领域再细分为多个层次和水平。认知目标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水平共分为六级: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从利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人教版初中教材第六册的分析中得出以下数据:(表格二)

从数据可以看出,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中低层次的知识和理解各占34.78%和47.10%,而较高层次的分析,综合及评价则占得少之又少,总数仅仅不到百分之二十。

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的阅读部分阐述如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该把它割裂开来。”显然,在现有的练习设计中较高要求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和较低要求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比重不尽合理,还缺乏进一步的结合。

好的练习设计应该是分层次的,这既符合思维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实际。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他所划分的这六个层次体现着学生从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过程,这六个层次是连续的,相互蕴含的。而我们从数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人教版的课后练习设计并没有遵从这些规律,较低层次过多,较高层次过少。

3.开放性、实践性不够。从表格一中可以看出,课后练习设计大多数为知识和理解层面的题目,而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层面的题目仅占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教版的练习设计中多揣摩语句、背诵、相关文章对比分析、练笔的类型。尤其是综合层面的题目多数为改写篇目或是新一段文字的阅读理解。其练习设计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变化。

二、对练习设计的几点反思和建议

1.为教材练习系统的编排寻找理论依据。目前没有一种理论与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直接有关,研究者们常常用课程标准或教学目标来进行衡量,视角还不够宽广,缺乏普遍认同的练习设计的整体建构。因此,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从语文学科的理论层面入手,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技能、策略,为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构建起理论的支持。

其实目前有很多关于教材练习设计的研究,如本文采用的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还有其他的理论依据如: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他将人类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巴雷特将阅读中的学习结果分为五类:文字理解、重组、推断性理解、评价和鉴赏。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应该运用这些理论为我们的课后练习寻找一种理论框架,使我们的课后练习更能适合学生的情况,巩固我们的语文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使教材的练习设计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练习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内容安排应由简到丰,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形式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只有这样的练习设计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我们教材中的练习设计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所以,练习的编排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多样性和层次性,突出整体性,只有这样练习系统才可以真正起到练习的作用。

好的练习设计不仅能指导教师的教,还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不仅能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这一具体的言语作品中学习动态的言语范例,思索学习语言的规律。所以,一套教材的好的练习是不可缺失的。而目前,国内对于教材课后练习设计研究还不是很多。文中笔者只是暂时对人教版2002年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作了分析,希冀对下一步的编写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高耀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试评.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5):58

[2]马爱莲.国外母语教材练习系统的特色.语文教学研究,2005(12):106

[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九年制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王文平.小学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小学语文,2007(2):4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张玉祥.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语文建设,2007(2):34

4.人教版语文四上资料 篇四

《乌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的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指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就课文的学习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表对此事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此外,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会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而且学生在对比中认识要增强自己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根据文本特点、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2、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教学难点是感受人物的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根据以上思考,我觉得在教学呈现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1.大胆放手,自读自悟要“足”

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也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实施略读教学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

因此我组织学生明确课型后,给学生5分钟时间去初读,想办法读通读顺,在这过程中,好的学生可以走几个来回,即使是能力最弱的学生,他们也会有足够的机会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给读完。在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的片段中,先是读读课文,自己试着说说。在学生出现概括困难时,我用填空题作为扶手帮助学生。在优生示范后,我并不就此而止,而是把学生的个体学习转化为群体学习,再次鼓励同桌互相说说课文内容,学生便能简洁地说出课文内容。

2.反复斟酌,重点聚焦须“精”

略读课文讲究“略中有精”, “精”读的点要更突出、集中,要与文本的主题内涵和教学目标紧密联系。教师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我选择 “精”的着力点在讨论“乌塔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抓住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反馈时,我的处理不是平均使用力气,而是重点点拨句子“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和“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调动生活经验,理解“反驳”“不合逻辑”“为什么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等语句,然后,“再读读这两处语句,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作者的表达准确,以及乌塔的个性鲜明,体会乌塔在行动上的独立,正是基于精神上和思想上的独立。

3.提示引路,语文实践重“法”

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法,循法而学。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段学习提示,努力挖掘学习提示的引领资源,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在这个大框架的建构下尝试运用其他方法开展字词句的学习和感悟。我让学生明确略读课文的课型,自主学习提示,画出学习任务“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乌塔这样做好不好?把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并根据学情给予一个扶手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在关键词语的教学上也是渗透以各种方法,如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重点词语“惬意”、“反驳”等词,抓住学生可感受得到的方式让学生感性地理解。

4.整合资源,课外拓展求“宽”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在进行课外拓展时,必须充分挖掘单元主题资源,促进课堂学习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的互为补充。如本课的教学,插入的拓展内容有欧洲的简要介绍,联系生活实际的练笔写话等。

预设总是理想的,生成总是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因素制约着,与预设有差距。

在本校的“听班制”活动中,因为手表出了问题,看错了时间,前半节课花的时间太多,后面的环节来不及呈现。

在泽雅一小的送教活动中,因为泽雅的学生学情的原因,在初读,概括主要内容的教学展开上花了很多时间,所以以学定教,重点点拨的点只保留了一处,即乌塔思想独立,有自己见解的内容。在理解“不合逻辑”时,学生换词理解为“不对”时,表述不是很准确,本来要联系上下文让学生再深入体会,也因为没有时间而作罢。

[再次感悟略读课文教学--人教版四上语文《乌塔》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

★ 四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反思

★ 四年级习作五教学反思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范文

★ 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八范文

5.人教版四上《白鹅》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分析】

《白鹅》是丰子恺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这篇课文以活泼、诙谐、准确的语言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的形象。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进行了细致刻画,而反语的应用,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居,文中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具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的思维正向抽象的思维转变,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从读中品味。我们只有帮助学生建构的感性的语文世界,才能品味到语言的精妙之处。因而,本文最大的教学价值是训练学生在读中去领会语言的独特与精妙之处,初步掌握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拟人、对比、反语)等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细致。【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从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感受这只白鹅的高傲。

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反语以及明贬实褒的写法,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学以致用,用这节课学过的写作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难点: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丰子恺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以画导入,谈话导题;

二、检查反馈,整体感知;

三、品悟语言,深入理解;

四、练笔拓展,深入体会。【教学过程】

一、以画导入,谈话导题 上课初始,谈话引入:同学们,漫画是一种让人开怀大笑的艺术,喜欢看漫画吗?咱先看两幅漫画(示图:瞻瞻的脚踏车、给椅子穿鞋子)。引导学生说说对这两幅漫画的感受。介绍作者:这两幅画的作者都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丰子恺先生。他的画幽默风趣,文章也别具一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具有漫画般风味的一篇文章《白鹅》 板题:看图上,原先的鹅字,是“我站在鸟上”,人高高在上动物的地位却低微,现在这种写法已经废除了,变成了“我和鸟一靠,立刻嘎嘎叫。”板书:白鹅(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我以丰子恺老先生的两幅漫画导入新课,漫画拉近了学生与丰子恺老先生的距离,也激起了学生读一读丰老先生的文章——《白鹅》的兴趣。)

二、检查反馈,整体感知

1、大家都预习了课文,我选了几个词语代表,这些词语能读准吗?

大模大样 供养不周 窥伺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厉声呵斥 奢侈 譬如 净角 在这个过程中,我重点指导读音:供养不周的供读一声。然后我帮助学生了解净角是什么?因为这个词语远离我们的生活,净角是京剧里的净角就是京剧里的一个行当,也叫花脸,多指一些性格豪放,说话声音很大的的男子

出示净角画面,这都是净角,浓重的色彩,夸张的画面,也是我们国萃之一。

2、课文朗读的抽查:看来大家下功夫预习了,文章读通顺了吗?选一个小节来检查一下吧!

3、大家反复读了课文,这只白鹅一定给你留下了鲜明的印象,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鹅,你评价一下。

其实文中用了一句话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怎样的动物,谁先找到了?板书: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设计意图:在这一板块中,我要实现3个目标。通过学生预习课文来帮助学生扫清阅读的障碍。一是读准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因为字词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三年级的阅读课,识字教学也不能放松。二是能正确朗读课文,三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下面的第三版块,我抓住“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句话,带领学生紧紧围绕“读”展开教学,真正带领学生读书,在文中徜徉。感悟文章的主题: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三、品悟语言,深入理解

这一环节我主要围绕“高傲”一词从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展开教学。

1、在和白鹅的相处中,丰老先生又发现她的高傲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① 一起读读这两句话,这两个句子都突出了一个词语:高傲

② 大家看看第二个句子中的一个“更’字,说明白鹅不仅姿态高傲,而且叫声啊,步态啊,吃相啊都很高傲。联系上下文,我们看出来,这是一个什么句?(学生回答:过渡句 中心句)

教师评价:恩,用心读书了,那你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吗?对于过渡句,中心句的作用,学生虽有接触,但有的学生是不明确的,因此我出示课件,帮助学生把握这一知识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以“怎么写”为着眼点,引导从课文的中心句、过渡段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表达顺序。)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鹅的叫声、步态、吃相表现出怎样的高傲劲呢?(板书:叫声、步态、吃相)我们还是从文中找找具体的词语句子来理解,快速默读3—7自然段,画出描写鹅叫声、步态、吃相高傲的句子。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动手批注或画画,调动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从形态、声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既培养了学习方法和习惯,又丰富了语言积累。)

3、品读中感悟白鹅叫声的高傲。过渡:“花开三朵,各表一枝”,让我们先去听听鹅的叫声,谁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哪些词直接写了鹅的叫声? ②学生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词语?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短短的一段话,连续三个词语都在说鹅的叫声,咱们先来读读感受一下这三个词。你们有发现了?这个字读“嚣”

大家看它头上长有四张嘴,真够吵闹的,嚣就是吵闹的意思,吭,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不吭声”的“吭”,在这里是“喉咙”的意思,引吭大叫是 扯开嗓子大叫。

仔细一数,不得了了,这些词连在一起看,总共有八张嘴,这些词统统说明鹅的叫声那叫一个字:学生有回答响!有的回答吵,老师接着问:两字 ——-响亮。③看这个场面,如果用一个词来说,此时,鹅群正在-----(引领学生重温这三个词)

所以文章这样说: 出示句子,男生读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好,咱们听听咱班男生这么多张嘴,能读出鹅的叫嚣吗?让我们期待着。

④好了,假如现在门外响起了脚步声,鹅又开始厉声叫嚣了,你猜它在叫些什么?请一个鹅语翻译。

1.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好像在说“_________”

2.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似乎在说:“_________”

刚才我们读的句子,作者除了用生动的语言直接描写了鹅的叫声高傲,还用什么方法写了这只鹅的叫声?(学生会发现:作者把鹅的叫声与狗的叫声比较)你说得对,这种写法就叫对比,作者在文中多处都用到了这种写法,有心的孩子在下面的学习中还会发现。

⑤难怪,它的旧主人说:“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据说公元前390年前的一天,高卢人夜袭罗马城,就是鹅群首先听到敌人的脚步声,立马高叫不息,惊醒梦中的士兵,才避免了一场灾难,叫声高傲的鹅自古以来是功臣呢,英国的威士忌酒厂旁就驯养着一群白鹅护卫队呢!正是因为鹅的勇敢尽职,它的高傲才显得那么可敬。读到这里,你喜欢这只白鹅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夸夸这只白鹅——学生齐读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设计意图:在教学鹅的叫声这一环节,我通过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语“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 通过品读关键词,感悟鹅叫声的严厉、大声,进而理解鹅的高傲。然后重点品读句子“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在反复品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课文补白说话训练,“鹅会叫嚣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鹅对人大声、严厉的叫喊。让学生再次感悟白鹅的高傲形象,使它深入学生心间。由此感慨,难怪它的旧主人会说“养鹅等于养狗,它也会看守门户”并补充介绍高卢人夜袭罗马城,白鹅护卫队的勇敢尽职,学生忍不住把鹅的叫声部分读成一句话——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4、过渡:欣赏了鹅叫声的高傲,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鹅走路的样子。谁来读读你划出来的句子,鹅是怎样走路的?

出示: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一读,发现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们是这样读的……从他们的朗读中,我知道了他们并不知道净角是怎样出场的。因此,有了下面的设计: ②

二读:欣赏录影,指导朗读。

哦,看来还未见过净角出场吧,相信看过之后一定会读得更好,想看吗?(课件演示净角出场)你对净角出场想说什么?对,鹅就像他这样走路的,那你怎么读这句话? 在这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会多请几个学生,以不同的形式个人读,集体读,帮助学生理解白鹅走路犹如净角出场的大模大样。③

三读:感悟对比的妙处,体会白鹅步态的高傲。

过渡:这才是鹅走路呀,跟鸭子走路一样吗?我把鸭子请出来,你能读出它的不同来吗,练习练习,我把它请出来。(评价:这是一只老实的鸭子,你再来,再快一点。这才有味。

鹅呀你太激动了。字在你嘴里肯定很受罪,你咬它咬得太紧了。

真好,这才是读书呀,鹅就是这样走路的,有意思吗?)(设计意图:在教学鹅的步态这一环节,我先引导读读课文,感受白鹅走路的特点——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像净角出场。在初读中我发现学生对京剧中净角一角比较陌生,所以我运用了录像,请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鹅走路的步态和净角的相似之处,感悟净角出场的大摇大摆,以及他和鹅走路步态的相似。感悟作者观察的仔细,用词的准确,在指导朗读中并体会鹅走路的高傲。接着引导学生到文中找找鸭子的走路特点,并通过对比朗读读出鸭子与鹅不同的走路姿态。在读、读、再读中了解对比手法的妙处,为下文狗与鹅的对比学习奠定基础。)

5.过渡:他的吃饭更有趣,文章写的篇幅很多,5.6.7三个小节,赶快默读,看看他的吃饭怎么有趣的。(1)交流发现

①学生读,找到的举手? ②交流 哦,有人已经发现了鹅是怎么吃饭的,谁先来?(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评价:哦,这么多花样啊,还谁读,你说怎么吃的(鹅是吃冷饭的……)评价:哦,这么吃的,你说 好,鹅就是这样吃饭的。(2)理解三眼一板 出示鹅吃饭片段

我们来读一读,读完之后让全场人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怎么吃饭的。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吃一口泥和草。哦,我听出来了先吃一口冷饭,再喝……然后再到别处吃一……,再吃一口冷饭,再喝……然后再到别处吃一……,这种吃饭的方法作者用了一个词语是——三眼一板板书(三眼一板)

三眼一板在文中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做某种事不打乱顺序)那鹅吃饭的顺序是什么,指名学生读给大家听听。老师问:明白三眼一板了吗?有趣吗?吃饭的东西能少吗?顺序能打乱吗?这就是三眼一板。再有趣的读一读这句话(3)体会反语及喜爱 多有意思呀,就是它这三眼一板的吃饭方法,我们的鹅老爷为我们上演这样一幕,读读这一幕,这会动的一幕。出示: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白鹅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①

学生生读

因为我在这里刻意篡改了课文,许多细心的学生在读中发现了问题,(课文多加了一个白字,少了一个老爷)这时,我反问学生:白鹅和鹅老爷有什么不一样吗?(白鹅就体现不出他的脾气,白鹅感觉不到高傲,鹅老爷可以让人知道他的高傲,如果换成白鹅就不知道他有多威风了。)

老师评价:鹅老爷多有派头啊,不能换,真有趣,好,就让我们把鹅老爷上演的这一幕读出来,读出一幅活画面,能吗?赶快练一练。

学生练习后,指名学生读。教师师指导(都知道的读法)读到窥伺处 窥伺是偷着看,你这么大声鹅就来看着了 太慢了,你这狗太慢了,哪能吃上饭啊 扬——长——而——去,多得意啊!③

教师表演范读

听你这样一读我也想读。看着我读。有趣吗,可以这样读一读吗? 谁来读,你来,大家期待着关注着。

评价:叫我说什么好呢,就一个佩服。我发现我再也不能读书了。

老师小结:鹅来狗去,狗去鹅来,一去一来,一来一去,带给我们多少欢笑,难怪作者愿意像堂官一样不胜其烦伺候这位鹅老爷,作者喜欢它吗?你喜欢他吗?让我们再一次带着我们满满的喜爱夸一夸他——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看来作者所说的高傲、架子十足、鹅老爷、不胜其烦都是反语,这么一个令人喜欢如此有趣的家伙,谁能把它忘了呢,难怪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原文中曾这样写到:

出示:我的房子要卖的前几天,我把这白鹅送给了远方的友人,送出的几天之内,总感觉自己与一个朋友诀别了,心中十分的留恋……

作者会留恋什么呢?如果此时你也在这送别的场景之中,你会留恋些什么呢?(设计意图:在教学鹅吃相的这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读中积累,感悟鹅的高傲。先引导学生理解鹅是这样吃饭的,理清课文的脉络,通过品读借助音乐课上的节拍理解词语“三眼一板”,知道鹅吃饭的时间、吃饭的东西、吃饭的顺序从不改变,感悟鹅吃饭的古板好笑,架子十足。在品读鹅与狗较量的这一环节,我故意把“鹅老爷”错打称“白鹅”让学生理解鹅老爷的意思,作者以“老爷”称呼鹅,更显示了鹅的神奇、高傲,换不得。通过狗的伺机偷吃和鹅的视而不见进行对比,在指导朗读中理解鹅吃饭非要有人侍候不可。感悟鹅老爷架子十足,高傲形象深入人心。)

四、练笔拓展,小试牛刀 1.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2.模仿本文丰子恺先生的白鹅的写法(对比、反语),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应该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设计这两个作业一是为了积累语言,二是为了运用语言,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板书设计】

15.白鹅

叫声 厉声叫嚣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步态

从容不迫

喜爱之情(反语)

吃相

6.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复习资料 篇六

第一单元

chì( )造 tán( )木 cuán( )聚(钱) 积zǎn( ) 赤金盘chī( )yīngluî( )圈 kân( )袄 lài( )头 dí( )亲 翠wî( ) 金wěi( )彝 biàn( )宜行事

zàn( )银 fǔfú( ) 老mïmï( ) shù( )盂 měngdǒng( )

bâi( )懒 chēn( )目 píncù( ) niâ( )障 皮náng( ) 笑yâ( ) guàn( )洗 金chuàn( ) fù( )盛 wǎn( )发 内wãi( ) cǔn( )度 朱tà( ) 手zhuï( ) 瘦xuē( ) xiāo( )面 chïu( )躇(踌蹰) 宫tāo( ) miù( )论 形hài( ) 醉xūnxūn ( ) xùn( )服 shàn( )笑 yǎotiǎo( ) xīn ( )慕 lǐ( )酪 pánshān( ) 炮luî( ) zhuìzhuì( )不安

背qí( ) nǎng( ) gā( )吱 邮chuō( ) qiào( )开 雪qiāo( ) zuàn( )紧 编zuǎn( ) cuàn( )权 sǔn( )头 qīng( )鲨

第四单元

默qì( ) 提纲qiâ( )领 qiâ( )而不舍 咀juã( ) jiáo( )舌 倒jiào( )

yuán( )羊 tuǒ( )圆 撒手人huán( ) lán( )珊 斑lán( ) 畏xǐ( )

yān( )没 guō( )噪 ( )椎jǐ 装( )xiâ 防( )yù 广( )mào

( )cuǐcàn 晕( )xuàn 脚( )huái 镶( )qiàn 磅( )bï ( )皱zhě

铁( )chǔ wǔ( )逆 狰( )níng 杜( )zhuàn ( )yān没

二、掌握下列词语的意义

( ):奉皇帝之命建造。

( ):红润的腮颊宛如新鲜的荔枝。

( ):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 ):行为放纵,没有规矩。

( ):这里指姿容俏丽。

( ):方便。

( ):层叠地放着。

( ):内室,女子的居处。帏,幕帐。

( ):把头发扎成髻。借指幼年。

( ):涎皮赖脸的意思。

( ):文中指偏激,不端正。

( ):偏执,不驯服,与众不同。

( ):妩媚的风韵生于含愁的面容,娇怯的情态出于孱弱的病体。态:情态,风韵。靥:面颊上的酒窝。袭:承继、由„„而来。

( ):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敛:收拢;屏:抑制呼吸。

( ):糊涂,不明事理。

( ):形容身体娇嫩不能支持的样子。

( ):偶尔转动一下。

( )(书上为支梧):用含混的话搪塞。

( )(gēng):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人情世故。更:经历。

( ):怨恨集中的所在。这里指埋怨的对象。

( ):漠不关心的样子。

( ):这里指摆出十分庄重的样子。

( ):形容人声喧嚣杂闹。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 ):难为情的样子。

( ):皱缩。

( )(jiàng):固执,不听劝导。

( ):深陷。窈:幽深。

( ):(用刀、叉)使劲儿刺。

7.人教大纲版小学语文毕业模拟试题 篇七

1.蔺相如避开廉颇是为了什么?

2.蔺相如手下的人看廉颇不顺眼是因为什么?

3.蔺相如拿秦王和廉颇比,是为了什么?

4.蔺相如的推理过程是:秦王比廉将军();我不怕(),自然也不怕();我避开廉将军,是为了_____________。

5.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的人。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毛泽东一纸吓退十万兵

1948年10月,我党中央驻石家庄西柏坡。国民党探知情报以后,准备出动近10万大军和骑兵突袭中共首脑机关。当时我党把主要兵力放在东北和西北战场上,而党中央周围卫戍部队仅一万多人,形势十分危急。

10月26日,毛泽东办完大事以后,自言自语道:“要给国民党一点厉害看看。”毛泽东身边的人大惑不解:“我们身处险境,还要给别人厉害看?”只见毛泽东拿起笔,很快以新华社记者名义写了一篇评论:《动员一切力量,歼灭可能向石家庄进扰之敌》(见《毛泽东文选》第5卷)。评论中把国民党侵犯石家庄的种种计划予以揭露,包括敌军各部队番号、将领以及作战计划,号召解放军和民兵在3天内,做好歼灭敌人的准备,等等。这篇文章马上由新华电台广播,国民党见我方对他们的计划什么都知道了,还做了准备,深怕遭到埋伏,只好偷偷将刚开出来的部队撤回北京。

这出现代“空城计”就这样结束了。这种事情作为其他统帅如果有一次的话,可以骄傲一辈子。但是对于毛泽东来说,只是属于茶余饭后顺手办的一桩小事,因为他这方面的事迹太多了,毛泽东从来没有宣扬过。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自豪() 袭击()

疑惑不解()

2.当时党中央只有( )人,而国民党却出动()大军,人数是我军的近( )倍,表明形势()。

3.毛泽东身处险境,还要给别人“厉害”,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4.敌人被吓退,主要原因是什么?题目中的“一纸”指的是什么?

5.别人可以骄傲一辈子的事,可毛泽东从没宣扬过,表现了他什么优良品质?

参考答案

1.不和廉颇闹矛盾;2.蔺相如比廉颇职位高,却要对廉颇处处忍让;3.说明自己不怕廉颇;4.厉害、秦王、廉将军、不和廉将军闹矛盾,共同保卫赵国;5.顾全大局

1.骄傲、突袭、大惑不解

2.一万多、10万、10、十分危急

3.很有军事才干

4.见我方知道了他们的计划,怕遭埋伏;毛泽东写的评论

上一篇:关于会计调查问卷下一篇:在中学易地建设一期工程竣工剪彩仪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