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的特征

2024-09-30

班集体的特征(精选12篇)

1.班集体的特征 篇一

关于学校先进班集体、星级班集体的评选意见

一、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本着表扬先进肯定成绩,激励他人的目的,在全校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竞争局面,对于校先进班级集体,星级班集体的评选工作应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作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评选应当严格把关,以质取胜。

二、校先进班集体:

评选数额:在校班级数的20%。

评选条件:

1、学中班级无重大违法乱纪事件发生,或在校记录中违纪违规现象次数较少的。

2、班风正、学生凝聚力、向心力强。

3、转化后进生进步明显。

4、校“日常管理八项评比” 中前8名参选,其中如有涉及重大违纪事件的,不得参选,第九名补上,以此类推。

5、班级Z分数与入校相比呈上升趋势,如有下降的,不得参评。评选方法:学期终了由政教处将入围班级报校办公会,学校统筹考虑协商确定。

二、星级班集体:

评选办法及条件:

根据“日常管理八项评比细则”中的纪律、学容、自习、卫生、眼操、间操。

出勤、宣传八项量化评分,学期终了进行统计,各项评比前三名有资格参评,按照各班在各项评比中所占前三名项目的多少,由高到低排列。”如“八星级班集体,七星级班集体、六星级班集体„„一星级班集体,学期终了由政教处将入围班级报校办公会,学校研究确定。

2.班集体的特征 篇二

关键词:集体耕作制,人民公社,绩效

集体耕作制本质上是“大一统”的“公有公用”制度, 具有经济、政治、社会动员等多重功能, 表现为国家控制下的“全能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 集体耕作制具有内在的“产权残缺性”, 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发展, 但总体上是低效率的。

1 集体耕作制的形成及特征

1.1 集体耕作制的形成

1958年5月,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公布的“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直接导致“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可视为经济制度变革出现偏差的标志。同年8月, 为“提前建成社会主义”, 中央发文鼓励各地建立人民公社。仅仅三个月, 全国就有99.1%的农户加入了人民公社。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基层组织结构, 通过科层化、渗透性的政权体制和基层党组织, 国家牢牢掌握了乡村社会治理权, 同时也摧毁了传统的“权力的文化网络”。由此, 整个农村社会完全处于国家政治控制之下, 实现了“乡村社会生活军事化、经济生活行政化、精神生活一统化”的高度集权目标。另一方面, 人民公社化运动催生的集体耕作制则进一步巩固了国家对乡村经济资源的强力整合与控制。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安排下, 农民丧失了身份选择权和生产自主权, 既不能随意退出或转换人民公社, 也无权拥有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至此, 个体和私营经济被全部消灭, “大一统”的农村集体耕作制基本形成。

1.2 集体耕作制形成的历史动因

尽管《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兴办人民公社的原因做出了初步总结, 但作为一个重大历史课题, 有必要进行更深入地探讨。

首先, 根据舒尔茨的“工业原教旨主义”, 后发国家必须努力构建一个有利于快速积累工业化资本的组织形式, “为了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造所需要的大量资金, 其中有一个相当大的部分是要从农业方面积累起来的。”在这个意义上, 人民公社和集体耕作制是实现决策集中和资本积累的最佳组织形式。其次, 集体耕作制某种程度上是对实践经验简单继承和盲目固守的结果。历史经验的来源, 一是抗日战争和革命战争时期合作社体制的巨大成功, 二是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推动了粮食总产量的持续增加。这些客观事实强化了党和国家对“集体耕作制”的信任和依赖, 并将其作为唯一正确的经济组织模式。事实上, 这种选择也有其深厚的理论根据, 即马克思所推崇的“大农场学说”和“规模收益”理念。再次, “空想社会主义”是导致人民公社仓促发动的理论背景。在“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上, 党中央倾向于逐步限制和消灭商品生产、按劳分配和自给自足, 建立起“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社会主义。这一理念强化了对公正、平等的追求, 但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然而, 这种理论角度的误解最终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 直接造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践偏差。

1.3 集体耕作制的本质与特征

从制度设计来看, 集体耕作制存在明显的技术缺陷:一是违背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规律;二是在产权安排上存在多级控制性、不可交易性和资源支配的内部随意性等特征, 导致执行成本过高;三是集中化、垂直管理和计划分配导致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低下。

就制度属性而言, 人民公社的“集体耕作制”既非纯粹的国家所有权, 也不是农村社区内农户之间基于私人产权的共有、合作的关系, 它是由国家控制但由集体来承担其控制后果的一种中国农村特有的制度安排, 实质上是国家控制和侵害农村经济权利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在这种框架下, 国家为加强对乡村社会资源的提取能力, 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制度安排使自身上升到经济要素 (土地、劳力和资本) 的最终决策者、支配者和收益者, 而集体则无力抵制国家对集体占有权的侵蚀。

实际上, 指令性生产计划、产品统购统销、户籍制度等系统性安排直接导致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严重不均衡, 最终形成了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二元结构”。这种非均衡格局在30多年的时间内一直存在并不断固化, 不但压制了农民的积极性, 抑制了农村生产力和社会活力, 而且造成了整个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 使发展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2 集体耕作制的积极效应

人民公社化运动将农村直接纳入国家治理体系, 使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组织社会化功能得以紧密结合, 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1 计划经济体制、统购统销政策、工农产品剪刀差等强制性制度, 为国家工业化体系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一是提供了巨额资金积累。据统计, 1952~1990年间, 农业通过“剪刀差”方式为工业提供资金积累8708亿元, 仅1978年就贡献了319亿元, 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22.8%。分摊到每个劳动力身上, 平均每年提供的剩余是人均收入的两倍多。二是通过平调农产品原料推动了轻工业持续高速增长, 1978年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占轻工业的比例仍高达68.4%。此外, 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始终占出口总额的大部分, 为我国工业提供了高科技资本品和其他生产资料60%以上的购买力。三是为农村为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素质优良的劳动力。因此, 国家是人民公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 而且, 制度化的社会资源汲取体制一旦形成, 就具有一种自我维持和完善的能力, 并将维持一种既得的利益分配体制。

2.2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农业投入大幅增长

实际上, “大跃进”初期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及由此而来的对农村经济形势的错误估量, 正是诱发人民公社的一个直接因素。人民公社体制对劳动力产权的集体支配, 有利于在农闲时集中劳动力大规模地兴建农业基础设施, 如水利灌溉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等, 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以形成农业资本等, 农业现代化的某些方面也得到了发展。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是建立在国家和农民集体投入的基础上的, 主要是农民的巨大劳动积累。到1978年我国已拥有水库84600座, 大中型水库2516座, 灌溉面积达4497万hm2;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达150.66亿元, 农村集体和个人用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18亿元。国家利用集权优势, 积极部署改良土壤、科技推广等活动, 为农地有效利用创造了初步条件, 也部分抵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弊端带来的负面影响, 使农业没有出现倒退。

2.3 农村的经济结构得到一定改善, 社队企业得到初步发展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 林、牧、渔业及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进步, 社队企业得到了初步发展, 成为改革开放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的基础。人民公社兴办初期, 乡村工业以及社队创办的企业统一转为社队企业, 到大炼钢铁时期, 又增加了很多小型采矿、采煤、农机水泥、食品加工和交通运输等企业。1959年, 社队企业工业总产值达140亿元, 约为农业总产值的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部分社队企业停产, 但在之后的1965年、1970年, 中央先后发文或召开会议, 为社队办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此后, 各地尤其是东部地区的社队企业蓬勃发展, 到1978年, 社队两级企业共计152万个, 总产值达493亿元, 从业人员2826万人。

2.4 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稳定而完备的农村行政管理体系

通过人民公社的制度安排和基层组织, 把极其松散的传统乡村社会纳入一个有序的行政系统;通过一系列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批判, 整合了乡村社会传统文化、小农文化和国家意识, 实现了乡村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作为国家政权的基层单位, 人民公社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即使在“文革”时期, 也基本做到了政令畅通。经过长期的政治运动和制度规范, 农民都成为成分统一的社员, 在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的意识形态引导下, 农村社会凝聚力得到空前提升。

3 集体耕作制的低效率表现

正如科内尔 (J.Kornai) 所揭示的:“集体土地所有制这种计划配置利用土地的方式是一种短缺的经济发展方式, 高度集中化、垂直等级管理结构、非价格信号起支配作用, 而价格、货币和利润的作用相当微弱, 根据指令性计划指标进行控制———这是一些基本的共同特点--与这些相关的是短缺。”除1952~1957年间总要素生产有一个增量极小的上升以外, 整个1983年以前的集体农业生产率明显低于1952年个体农业的水平。根据林毅夫的研究, 以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农业总产值在1959年下降了14%, 1960年下降了12%, 1961年继续下降2.5%, 最重要的是粮食产量1959年减少15%, 1960年又下降16%, 1961年继续保持上年的低水平, 直到1962年才恢复到1952年的产量水平。具体表现在:

3.1 农业产量的增长缓慢

从1958~1978年的20年里, 全国农业总产出年均增长率只有1.48%, 其中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只有2.13%, 棉花年均产量增长率为1.95%, 油料产量年均增长率为0.12%。

注1952年指数为10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990年) ,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年版, 第35页.

3.2 宏观平衡困难, 农产品供给始终制约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剪刀差”以牺牲农业来为工业积累, 农产品的供给总是不如人意, 最终也拖累了整个国民经济。尤其是当宏观计划失灵时, 由于缺乏内在的制衡和缓冲机制, 引起了农业、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波动起伏。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由于微观动力缺乏和退出权“安全阀”的取消, 再加上自然灾害, 使农业倒退了10年, 并连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和全局的倒退 (见表1) 。

3.3 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增长缓慢, 城乡差距扩大

外界的苛刻索取和内部的消极懈怠, 致使20年来农民的纯收入增长缓慢, 消费水平低下, 农村恩格尔系数接近70%。83%的农村人口比例, 只占有不到25%的城乡居民储蓄和40%的社会消费品零售份额, 农民的消费水平始终不到城市居民的一半, 甚至最必需的粮食消费都低于活动量小的城市居民 (见表2) 。

显然, 这是一个与集体化运动发起者的预期截然相反的结局。因此, 总体上看, 农村“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的集体耕作制是一种失败的制度, 源于制度设计者的失误和制度安排本身存在的缺陷。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990年) ,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年版, 第290、295页。

参考文献

[1]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4:120.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5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7:182.

[3]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5.

[4]施威、蔡玉叶.1978年以来农业制度变迁的动因研究:以苏南为例[J].黑龙江史志, 2014 (5) .

[5]马海发.我国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数量研究[J].经济研究, 1993 (9) .

[6]施威、张璇.中国农业科教体系演变、绩效与未来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 2014 (12) .

[7]亚诺什·科内尔.短缺经济学 (上)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86:3.

[8]林毅夫.中国人过去是怎样养活自己的-中国粮食生产回顾与前瞻 (上) [J].中国经贸导刊, 1998 (14) .

3.班集体的作文 篇三

班集体的作文

我们的班集体

我们的班集体像一个大家庭,个个都为集体而出力,人人都有荣誉感。如果你不信,听我给你讲,保证让你心服口服。

去年学校准备在元旦时举行一个集体大合唱比赛,从各个班级里挑选一个参加中心校的.比赛。同学们一听这消息,个个都精神抖擞、龙腾虎跃。一到下课,外面总能听到那洪亮的歌声。每天放学,同学们总要唱上一唱。旁人见了,不由地发出“咯咯”的笑声。星期六下午,同学们也总会聚在一起,练上一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下来,我们班终于被选上了,同学们个个高兴得手舞足蹈,感到自己的行动给集体增添了荣誉。如果这件事还不足,以说明的话,那还有一件呢!

上个星期,学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越野赛。”为争夺第一,同学们都使出了吃奶的劲儿,不管眼前是什么:泥坑、雪堆……总是执着地向前跑,因为他们知道坚持到底就是第一。同学们像离弦的箭一样,直冲前面,每当超过一个别班同学时,同学们总是相对一笑,好像在说:“我们有希望了!”虽然头上的汗水早已像雨水一样流一下来,腿已经软得像根面条,但是,全体同学仍然没有一个停下的。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呢?那是为集体争荣誉感的力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班果然得了团体第一,同学们又是一阵手舞足蹈,彼此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我为有这样的集体和同学而感到骄傲,因此,每当有人问我在哪个班时,我总会自豪地说“17班”。

4.班集体的句子 篇四

1、班——即是“集”,所以允许大家个性的相容文化的相容爱好的相容;级——即是“阶”,所以无论上下都要将“相容”转化成“动力”,才能顺利促进成长。

2、集体个人急性子技能技艺季,时逢吉,多说佳话。

3、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4、班级是孩子们放飞梦想的乐园,师生成长的家园。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就看你拿什么给孩子,用无形的笔去编织美丽的故事,去描绘人生的画卷。

5、每学期学校里都要评选出年级先进班。当光荣榜上又有我们班评为先进班时,全班同学都伸出两根手指用“V”比划着,来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

6、班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驿站,而且这个驿站注定会给孩子留下难以忘怀的东西。

7、班级是师生的游乐场,美德、价值观、思维方式是游戏的规则。会玩的师生寓教于乐,选择有道,玩中生智,择人而诲。

8、班集是我除家以外的别一个温暖的港湾,在这里有欢声笑语,也有泪水,但是这个班是我们每一个人凝结成的温暖的家,我们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班集体,我们曾经一起努力过,一起奋斗过,一起在这里成长,这里有我们每个人奔跑的足迹,我爱人们的班集体,是最优秀的!

9、一个班集体,一旦用“尊人者,人尊之”的思想统帅起来,一旦成员们都姑言行中尽可能多地用尊重别人的方式,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个集体就会产生极大的凝聚力,每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会感到幸福自豪,从而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10、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益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

11、青春意味着绿色和希望。每个人在度过自己的青春时,应该为大地增添一分绿色,为集体增添一分希望。

12、我爱我的班级。班中的每一位同学都是那么的善良团结友好可爱。同学们都富有爱心乐于助人。

13、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是综合的大规模的集体的事业。

14、班级是一个长长的句子,根据意愿,学生可以做“主谓宾”,可以当“定状补”,学生“成分”的不同是因他们个性的“标签”不一样。众多的“不一样”使“句子”有丰富的底蕴和内涵。

15、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16、班级是师生的共同的天堂,班级是我们的心所能达到的地方,是我们理想起航的湾港。

17、只有用集体的力量才能够解释那直到现在还是不能超越的神话和史诗的深刻的美。

18、班级就是一个大孩子和一群小孩子互相学习生活的一个集体。

19、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20、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

21、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2、为集体,为他人多做好事善事,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懂得在集体生活中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要养成集体生活中应有的习惯和行为准则,自觉遵守集体纪律,培养热爱集体的感情。

23、班级是一个天然的氧吧,这里有丰富的养料清新的空气温暖的土壤充足的水分。孩子们在此自由伸展生命的枝丫,吮吸大自然的甘露。

24、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象劳动,既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

25、延伸到我们生活的周围,只有团结的集体才能在各个方面取得好的成绩。这就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要有集体观念。

26、创造历史的人,历史当然把铭记,即使没有一个特定的名字,也会化入一个崇高的集体。

27、班级是一幅长长的画卷,由师生共同点染,镌刻在记忆的庭院。

28、班级是一方磁场,奋斗磁场,成长磁场!师生共同享受生命的完整幸福的磁场!

29、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

30、班级是孩子们的游乐场,是孩子们的风筝园,是孩子们的`栖息地,是孩子们的幸福家!

31、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和班主任,总是力求在集体中创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即思信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的学生连接在一起。

32、班级是师生共同学习的知识乐园,是师生相互交流的情感驿站,是师生一起成长的微型舞台。

33、班级是师生成长的家园,在锅碗瓢盆交响曲中,播种希望收获快乐!

34、人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在友好的集体里面。

35、班级是一个绣场,管理则好比女红,得沉下心来,用心地纳线缝针,处处留心针脚的疏密深浅,耐心地熨烫修复。长此以往,锦瑟五十弦,弦弦染春色。

36、个人的智慧,仅是草尖露珠;集体的智慧,才是长河流水。

37、一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38、班级应该像一方小池塘,允许不同禀赋的学生“万类霜天竞自由”——自由地发展个性,自主地发掘潜能,自觉地追求梦想。

39、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40、班级是一座大花坛,玫瑰争艳,茉莉吐蕊,蔷薇亦素雅地开放着;班级是一个百鸟园,百灵秀才艺,布谷在低语,但也容得下小麻雀絮絮不停!

4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42、班级是一个天然乐园,师生集体商讨好规则之后,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风筝自由放飞,线是无形的,风是无形的,剩下的就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

43、班级其实就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生命场。教师可以影响孩子,孩子也可以影响教师。

44、好的班级是那高远的天穹,孩子则是天穹下翱翔的鸟儿;好的班级是那辽阔的海洋,孩子则是海洋里遨游的鱼儿。老师所承担的就是那鸟妈妈,教会鸟儿会飞;是那鱼妈妈,教会鱼儿会游。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45、班级是一个学生心灵交融、畅想的共同体,在思维碰撞中获得新知。是一个互相促进,互相帮助,互相成长的学习团体。

46、班级是一个绿色生态场,无毒、原生态。班级又是一个磁场,力与力相助,美与美相吸。班级又是一个气场,它能消融或同化一切不和谐的因素而使之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

47、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成员都在为它努力着,大家在一起欢笑、哭泣,互相扶持着走过了一个个春秋冬夏。依稀记得每个人的名字,依稀记得挤在走廊上玩耍,依稀记得老师的泪光,依稀记得如画的微笑,依稀……记得……我们相遇时还是个身怀懵懂稚气的孩子,而这个班级却让我们健康的成长,让我们拥有了远大的志向。如今我们以长大成人,终于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热爱它,无论在天涯海角,我们都会怀恋着它,为了它不断向前。

48、当我们取得成功的果实,是班集体与我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49、.当我们伤心失落时,是班集体带给我们安慰鼓舞我们重振信心。

50、当我们生病时,又是班级中的每一员来关怀,来给予我们内心的温暖。一个温暖的班集体,是多么像我们第二个家庭!

51、路边的空地里开了一些黄色的野花,是不是春风悄悄把种子撒下?哇,那边草坪上有整整一片呢!柔弱的枝茎在风中摇曳着,绿色的底色上,那花瓣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在不停的向你眨眼睛,感觉是多么的可爱天真,像孩子的肌肤一样嫩一样柔。

52、我们班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老师就是我的爸爸妈妈。在班里,有时,我撞你一下,你不跟我斤斤计较;你踩我一脚,我也像没事一样。我们依然还是好朋友,大家共同度过这段快乐时光,共同品尝其中的喜怒哀乐,共同经历里面的风风雨雨。这些全靠她。我爱她。

53、教学楼前那开的旺盛的或紫或白的丁香,总是不停的散发香气,令人禁不住驻足去寻找可以让梦想成真的花瓣。也总有爱花的女生悄悄的采一两束回去,夹在书里或放在瓶里,香气立刻弥漫了周围,毋自沉浸在飘飘的世界里,遐想翩翩。

54、校园多么像哺育我们成长的宁静的港湾,然而班级就是我们乘搭的一艘艘船,在浩瀚的大海中,带领我们乘风破浪,我们带着全新的梦想,踏上全新的旅程。说起我们班,它是由一群群顽皮捣蛋的学生和爱生如子的老师组成的,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大家庭。

5.班集体组织的类型 篇五

精英组织还是多元团队?

——班集体组织的类型

案例

李老师和江老师都是优秀班主任。李老师注重打造精英团队,每次接班都会挑选考试成绩优秀、学有所长、安分守己、人缘颇好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平时耐心教他们怎样开展工作、处理日常事务,推荐他们阅读《少先队活动》,吸取别人的宝贵经验。此外,给每人发一本记事本,记录班中发生的事及他们处理的方法。每星期开一次班干部会议,让大家互相交流、探讨,共同学习优秀干部的新方法、新点子,使他们都具有判断错误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班干部后来不仅成为班级骨干,也成为学校活动的骨干。

江老师本着“个个学有所长,人人全面发展”的育人原则进行了班级组织的多元构建。对富有个性特长的中等学生甚至问题学生也大胆聘用并培养。每学期班委会进行扩大选举,设常务班长一人,全面负责班级内部管理和对外联络。其他班委成员,如宣传委员、生活委员等,负责条块工作。另外实行值日班长工作制,由全班同学轮流担任,负责一天的班级日常管理,如组织一天的学习文体活动,记载当日的出勤情况,维护自习课和课间的纪律等;负责编辑《班级日报》,对发现的好人好事加以表扬,对违规行为进行登报批评;撰写工作心得,使班务管理透明化。取消学习委员制,拓展科代表的工作平台,由科代表分解学习委员的职责,负责处理、应对本科学习方面的一切事务。同时根据班级日常工作的性质和劳动量,创建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学习合作组,配合科代表检查、监督作业的完成和上交;设立“室内环保服务站”和“室外环保服务站”,负责日常室内外的卫生清扫和保持;成立“车辆管理别动队”,负责每天自行车的摆放、监督上锁等工作;组建“文明言行宣传组”,负责班级学生文明言行的宣传和“文明学生”的评选事宜;成立“特别监察组”,应对突发事件和学校安排的临时劳动性事务等,将各种工作分配到个人,奖勤罚懒,天天检查反馈,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此外,江老师还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自由组成各种俱乐部,如天鹅舞蹈组、精灵演唱组、真情传送组、明星足球队、七彩绘画组、阳光演讲组,等等。

两年后,江老师班上呈现出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氛围,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兴趣得以全面发展,各种荣誉接踵而来,许多学生在省、市、区各类才艺大赛中崭露头角。而李老师的班级虽然整体文明守纪、勤奋好学,却没那么多多才多艺的学生,每次活动总是那几张老面孔出场,其他同学只埋头学习,综合能力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诊断

案例中,李老师是个富有经验、管理严格的班主任,他通过委派的方式确定学习成绩优秀、文明守纪、懂事的学生做班干部,建立了班级的管理队伍和网络。在李老师的精心培养下,这些班干部的组织、管理、活动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培养,成为班级的核心力量。诚然,班级“精英”在班集体中起到了引领带头的作用,对后进学生也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但是,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这些“精英”充分享受阳光雨露成长起来了,大多数学生却成了陪衬品,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

龚自珍有诗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人才本来就是不拘一格的,只不过彼时彼地没有合适的土壤而已。班主任在强调“精英”打造的同时,要认识到班集体组织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1+1>2,即整体大于个体之和d,只有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组织协同合作,才能促进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班集体组织是各类组织成员的“训练场”,是他们各展才艺、各呈异彩的“舞台”。

江老师充分认识到团队的力量采自于成员的协作与配合。于是,他大胆进行班委会管理体制改革,扩展班委会组织机构,组建班级团队,突出班委会的服务功能,为班级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值日班长体制的采用还为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提供了平台,凸显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和巩固,使班级管理更加开放。另一方面,江老师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志向,在班级内自由组合成立各种俱乐部,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各种才能。这些俱乐部为学生提供了“练飞”的空间,有效实现了管理主体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转变,从知识性学习向开放性活动的转变。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多种表现形式。班主任要运用多元智能的理念开展组织建设,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现其优势智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以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为班级增光,使人人都在丁作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方略

根据心理学对群体概念的划分,班集体组织可分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根据组织章程或正式规范而建立起来的。正式组织的成员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或平行关系。按照巴纳德的观点,“正式组织的实质就是有自觉的共同目标,当人们彼此相互沟通、都愿意发挥作用、分担后果所欲完成的目标时,正式组织就成立了。”①正式组织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目的性、正规性和稳定性。班委、少先队中队委、团支部属于正式组织的范畴,它们又各成组织体系,每个组织体系内还设有分工职能不同的小组或小队。按照巴纳德的观点,没有自觉的共同目标的任何联合的个人活动称为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对应,非正式组织的基本特征是:自发性、内聚性和不稳定性。非正式组织是根据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个性特点自发形成的小群体。非正式组织的产生似乎与正式组织目标背道而驰,而实际上是正式组织的必要补充。“这是因为,只有给个人以某种活动领域,在那里他可以自我选择,不受正式组织非个人化的目标的支配而独立做出自己的决定,组织成员作为个人的人格才得到保障,他才能有可能不断地为正式组织贡献自己的力量。”②基于以上认识,重视班集体的组织建设,首先要建设一个坚强和谐的班队组织。同时,要允许并鼓励积极向上的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以帮助组织进行沟通,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保护组织成员的心智健全发展。

一、明确职责分工,促进“班团(队)合一”

班集体正式组织除了班委会外。小学还有少先队中队委组织,中学还有团支部。班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班委一般由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宣传委员、文娱委员、劳动委员等组成。班级又划分若干小组,每组设小组长。团支部工作职责主要是带领组织全体学生团员开展团支部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团支部一般由团支部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组成,团支部下设团小组长。少先队中队组织是少先队的基层组织,一般设队长、副队长、旗手,以及学习、劳动、体育、组织、宣传等委员,下设小队。班委会、中队委或团支部在班集体工作中是既各有组织体系,又有工作交叉;既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因此,要根据班集体工作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要,既要整合班委会和中队委或团支部的工作,明确分工职责,各负其责,又要促进“班团合一”、“班队合一”,在班集体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整体考虑,做到分工不分家,分工不分心,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促使班委会和中队委或团支部一起开展工作。

二、增设班级岗位,促进人人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实践证明,任何外在的教育力量和因素,只有内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才可能真正发挥作用。任何教育过程在本质上都是由外在影响向内在需求转化的过程。因此,把教育管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与自我管理并在参与中实现自然教育、实现自主发展的关键。为此,可以根据班级实际需要和学生特点增设岗位,使班级岗位多元化,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为集体和同学服务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班级管理和服务的舞台上得到锻炼和发展。

丰富班级管理角色,为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集体创造条件。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转换中学习自我管理。丰富班级管理角色应该增设管理岗位,除通常的班队干部管理岗位外,还可以设立诸如班级图书管理员、个人卫生督察员、黑板报编辑部、电化器材管理员、每日“实话实说”主持人、知心信箱管理员等岗位,让学生一人一岗,负责班级的某一方面工作。

单一的角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定期进行角色变换,实行角色动态管理,则能使学生在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得至U多方面的锻炼,从而获得多方面的管理体验和管理能力。角色动态分配可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班队每一个岗位,尤其是主要岗位,要定期换岗,原岗位人员留职的不超过l/3,每个人承担一个岗位工作不超过两次。第二,双人或多人负责的岗位,可定期进行分工轮换。第三,不同层级的管理角色可以转换。如出色的小队干部可升任中队干部,中队干部也可降任小队干部,:降任者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不胜任原职,有时降任的目的是为了挪出位子,让其他人也有锻炼的机会。

三、组建学生社团,促进素质发展

学生社团是指由有共同志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的学生群体,属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种形式。学生社团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个性而组建,涉及面很广,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类型的社团,丰富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扩视野,接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的教育,以使自己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适应现代科学学科间交叉渗透和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学生通过在社团中担任不同的角色,既能锻炼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指挥和领导的能力,也能锻炼团结协作、共同攻关的能力。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了解社会、深入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班主任可以通过发展社团,在班级中构造起良好的文化环境,塑造浓郁的人文氛围,以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及人格的和谐发展。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学科类、实践类和文体类社团活动。对于有突出成绩的社团和在社团中表现上佳的成员,班主任要予以奖励。

链接

“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解决组织的成长问题,实现组织有效运作,达成组织的最大目标。生命型班级组织就是为了实现班级的最优化管理而构建的。所有的生命体都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依据这些生命特征,我们可以明确生命型班级组织的特征。

1.生命体——组织单元。生命是一个整体,但同时又是一个各部分协调的组织。所有的活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构成的,因此有共同的结构单位。细胞是生命最基本的组织单元,破坏了细胞,也就是破坏了组织的完整和协作的可能。在生命型班级组织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生命的“组织细胞”,那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拥有生命的学生。学生是构成班级组织的最基本要素,没有了学生,班级也将变成乌托邦。生命型班级组织强调学生个体的重要性,主张尊重学生的存在空间,当我们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组织细胞”时,我们同时又会看到班级的整体性。

2.协调性——组织应激。,好的组织,必然具有好的协调性,一个生命体是由各部分组成的,它们具有严密的分工,同时又具有高度的合作。组织

应激是生命协调性的突出表现。在生命型班级组织中,协调性是其高效运转的重要因素。这里面包括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调、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协调、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协调等,在班级内,分工是协调的前提,而协调是分工的提升。

3.生长性——新陈代谢。生命的重要特征是新陈代谢,这是生命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过程,生命组织才得以维持和发展,才具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缺乏新陈代谢的组织,必然是缺乏活力的组织。生命型班级组织不是封闭的,也不是停止不变的,它应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生长性,它既能有效地接纳外界信息,又能充分地加以消化,从而产生组织生长所需要的能量。

4.信仰——组织灵魂。没有灵魂的生命体,只是一个僵死的躯壳,生命组织的正常运作,正是因为有了统一的指挥中心,这就是生命体的中枢系统。在某种程度上,生命的消亡,是以灵魂的泯灭为表征的。作为生命型班级组织,也应该具有组织灵魂,我们称其为“组织信仰”,用一般的话来说,就是班级的精神追求,学生应该对班级有共同的期待,有共同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6.如何建设优秀的班集体 篇六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当一个小的、低层次的目标实现后,及时引导学生去实现较大的、更高层次的目标,帮助学生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班集体。

二、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和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惩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1.板报、墙报的宣传。板报一月一换,墙报两周一换,内容以学校的教育主题为核心,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也可开动脑筋办一些有特色的墙报。如设置“立志墙”、新颖独特的“班级贴吧”男女互评,等等。对一些具有普遍性的意见采集成专题:“男生这样对女生说”,“女生这样对男生说”贴在班上,让全班学生都有个反省的机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天写《成长笔记》,写出反思、发现、心语心愿,等等。

2.每周的班会集体教育。我组织开展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并在班会上倡议成立志愿团,定期为班级、学校、社会做好事,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3.制订班规,提供具体的行为准则。一个班级60多位学生,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道德素养都不相同,一个好的班规可以给这些学生的行为予以规范。例如,我班班规格式:序言(写明班级成员、班级理念以及制定本法典的目的);第一章总纲(规定班级培养目标、最高权力机构、班级工作原则等班级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定);第二章权利和义务(规定班级成员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第三章组织机构(包括班委会、团支部以及其他班级事务岗位等);第四章班级工作常规(包括每日常规、每周常规、每月常规和学期常规)。第五章班级活动程序(包括班级活动的组织原则、要求、一般组织程序及若干个常规活动规程)。第六章检查评估(规定督察小组职权、班级活动评估、品德评估、班委会工作评估、班委成员评估、评优规程等)。第七章班级标志(规定班风、学风、班歌、班旗等)。第八章附则(界定、说明《班级法典》中的概念内涵)。班规通过后,我们要做的事情有:(1)严格执行,并用奖惩措施保证其实施;(2)修订,不适合的按程序予以整条废止或局部修正;(3)扩充或新增,某些条文过于原则的可作扩充,对新情况没有相应规定的可新增条文;(4)定期学习检查,发挥其规范、教育、管理的作用。

4.科学奖励。每一学期,学校都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学习进步标兵”等各项评比,班主任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

三、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

1.班长组阁制。这是班干部选拔环节的一个创新做法,它不是由学生选举产生的班干部人选,而是通过竞选,只产生班长、团支书、监管员人选,再由班长负责挑选能够配合自己工作的学生担任班委,实现组阁。班干部按岗位每两个月对全班进行一次述职(一般期中、期末各一次),即把自己岗位所做的工作,向同学汇报,并提出下阶段的工作计划,由全体同学无记名投票,得票达到半数以上为合格,3/4以上为优秀,半数以下为不合格。合格者继续留任,优秀者由班级给予一定的奖励,不合格的班干部自动下台,由上次选举时得票排名靠近班长的人选顺次填补,全部候选人用完,则由班长直接任命。

2.分级管理制。一级管理:班长、团支书、学委、劳委、生活委、体委,负责全班各大项工作的监督总结。二级管理:学习组长和值日组长,分管各组的学习和卫生。三级管理:科代表,负责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及时辅助任课教师的工作。四级管理:职责长,负责班内各项小范围工作,把班内大大小小而且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都是班内小主人。

四、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

班主任工作管得宽,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多、烦、细、杂,一个班级如果单靠班主任一人管理,苦累之余,老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逐渐认识到,班级管理的成功牵涉的因素往往很复杂,但能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体作用,实在是班级管理成功的前提和根本。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班主任——魏书生老师在论及他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时强调,学生能做到的事情,班主任绝不插手。那么,选好班干部、用好班干部,让他们成为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成为班级各项常规的管理者,由此,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1.选好班干部形成集体核心。班干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有奉献精神,确立“服务第一”的原则;二是办事能力强,敢抓敢管;三是能够自律,以身作则,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让大家信服,具有号召力。

2.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精心挑选出来的班干部虽然工作热情相对来说比较高,但真正要使他们变“要我管”为“我要管”,把管好班级变成他们自身的需要,做到愿管、乐管,还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懂得“三个道理”。一是当干部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实践出真知,工作长才干。管理班级需要胆量、勇气、信心、毅力和各种能力。二是当干部是促进自己努力学习的一种动力。干部不仅是执行纪律的标兵,也应成为勤奋学习的模范。当选干部的同学总会受到一种无形力量的鞭策,激励自己千方百计地提高学习成绩,成为同学们的表率。三是当干部能培养可贵的参与意识。班干部不仅要为班级办事,而且要胸怀全局,善于处理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从而逐渐养成为他人服务的奉献思想以及参与意识。

3.精心培育,有扶有放。班主任要相信班干部的能力,放手让他们管理班级。同时也要认识到学生能力毕竟有限,要对班干部进行精心指导,做好他们的参谋,对班干部管理中出现的错误,不能太苛求,但也不是放任自流。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给工作方法,使他们通过实际工作锻炼增长才干,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班主任要给所有班干部信心、爱心和耐心,对工作中出现了的不足要及时指出,困难更要及时帮助,对工作中的新方法及时鼓励,对失误要和他们一起承担,对成绩要及时表扬和奖励。

五、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与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要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许多优秀班主任的经验表明:“寓教育于活动中”对实现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对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都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需班主任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来确定。

7.班集体组织的构建 篇七

一步到位还是动态生成?

——班集体组织的构建

案例

五(4)班是全校出名的乱班,上过五(4)班课的老师没有一个不说头疼。马老师接班后走访调查,惊奇地发现班上的班委从一年级到现在没换过,其中有好几个学生并不是成绩优异或能力出众,而是原班主任的关系户。马老师目睹这一切没“轻举妄动”,试着接近那几个孩子,同时,组织学生对班干部展开充分的讨论,描绘自己理想中的班级蓝图。学生们异常兴奋,争先恐后地发言,充分体现出追求美好、渴望成功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集体意识。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马老师一一详细记录,并认真整理,归纳出几套方案,供学生们选择。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举手表决的方式加以确认。

随即,马老师宣布三天后班干部竞选。全班顿时炸开了锅,几个班干部聚在一起聊着什么。一天放晚学后,马老师开完会路过花坛边,竟听到王强在说:“当官除了有脸面,这里面还有不少好处哩!我分管卫生,有一定的实权,人家都会巴结我。有的人偷懒,为了蒙混过关,只好向我行贿,什么本子、玩具、小玩意儿等,什么都有,还有人在后面溜须拍马呢!日子过得挺滋润的。可这马老师一上任,烧的火快燃着我了。我请老爸去说说情。”李明也附和道:“对,我也请老爸去马老师那儿买个官当当。”马老师为“官本位”思想折射到孩子纯真的内心世界而心寒。

马老师决定班级所有小干部一律由学生投票民主选举产生,以确保干群融洽和谐、心情愉悦,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对于小干部候选人,马老师一方面鼓励学生推荐,另一方面支持学生自己申报竞选,推荐者和申报者都要说出自己的理由,竞选者还要说出当选后的工作打算。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由全班学生投票选举决定,并一再强调班干部不开“后门”。原先那几个干部由于在学生中的威信不高,第一次落选了。为了不让他们灰心,马老师采用“积优法”对小干部进行动态管理。具体做法是:在小学生综合质量评价中,把每月学生各项评价所获得的“优”统计出来,按学生所积累“优”的数量,对小干部进行调整。凡有意担任小干部而且愿为班集体、为同学服务、所积累“优”的数量又排在全班前列的学生,自动获得担任小干部的资格,可按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工作向班集体申请,经班集体审议通过,担任班委。班委允许一岗多人,共同工作。在职小干部,凡所积累“优”的数量没有排在全班前列的,就自动离职,进人下一个竞争循环。这样就使小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使小干部队伍成为流动的活水,不断优化。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竞争机会,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诊断

良好的班风对于集体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一个班级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那么,班风就是这个生命的灵魂;如果说一个班级是一个完整的圆,那么,班风就是这个圆的圆心。,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班风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发挥班风的核心作用要求我们抓好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增强班集体团结奋进的向心力。

案例中的原班主任碍于面子和社会压力,让一部分关系户长期担任班干部。“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岗位便形同虚设,班级自然缺乏核心力量。教师的妥协让班干部的定义在学生心中出现了偏差,他们头脑中渗透着古里古怪的世俗等级观念,认为班干部可以揽权、慕名、谋利,最终导致学生对班干部的职位趋之若鹜。错误心理衍生不正常现象,使某些班干部丧失可贵的“平常心”与天真,他们享受权利,无视责任,甚至沾染了不该有的“官气”。而其他学生在长期被管束的状态下,当家做主的热情逐步减退,对老师的好感也随之流失,甚至产生对立情绪。班干部“终身制”既不利于班干部的成长,更不利于多数普通学生的发展,“官本位”的观念也会毒化学生的心灵。

针对这一现状,马老师一上任就和学生一起描绘理想中的班级蓝图,很睿智地走近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与平和,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目睹班干部的不作为,马老师立即实行班级民主动态管理,破除班主任“一言堂”和“班干部权威”,主张任何学生都可以提交申请,设计管理计划,要求担任某一职务。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经过优化组合产生的班委会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同时,将“买官风”拒之门外;让学生明白班干部既要大胆开展工作,又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工作方法,使遵规守纪在班级蔚然成风。

而对于原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马老师善意地评估他们的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他们。通过付出更多的关怀和尊重,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机会,促进了学生思想认识的转化。同时,采用“积优法”对班干部进行动态管理。给学生一种自由,让他去选择;给学生一份权利,让他去争取;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去表现;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去追求;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去创造。这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发展,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主动发展,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集体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学生的班集体观念、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班级合力形成。过去跳一跳可摘的“桃子”只有一个,实现动态管理后,每个学生只要努力,达到一定要求都可以同样获得这个“桃子”,出现了全体同学齐心协力摘“桃子”的新局面,带动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

方略

真正的班集体组织应该是团结、和谐、向上的,它是少年儿童出巢练翅、由小家庭走向社会大家庭的驿站,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社会化的一个“理想家园”。为了使班集体内人人有机会成为班级的管理者,个个得到锻炼发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开展工作。

一、打破班干部终身制,实行定期改选或轮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班集体中,必须有一部分热爱集体又有较强工作能力、自身素质较好、在集体中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力的学生组成的班干部队伍,形成班集体核心。通过他们团结协作和带动其他集体成员,相互沟通信息,协调运作,开展集体工作。打造一支优秀的班干部团队,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在班干部队伍建设上,有很多班主任仍继承传统,采用任命制和终身制,这种方法虽便捷省事,但随着年级的上升,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对全体学生而言,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永远都没有机会成为班干部,永远都没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对班干部而言,他们是班级的形象代言人,始终有着优越感,容易形成特权思想。而且长时间的班级管理,也会引起一些班干部消极怠工,感到班级工作的乏味。对班主任而言,处理好班干部之间的关系、班干部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关系成了棘手的事。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他们很有想法,他们会因为有些班干部的无能而感到不服气,他们会因为自己的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感到沮丧,甚至会产生对立情绪,影响到班级的和谐发展。

采用班干部竞聘制和轮换制,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种促进。定期竞选,每人都有机会。在民主的基础上从学生中选出品学兼优、作风正派、关心集体、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通过这样的途径推选出的班干部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服,从而有力带动全班同学共同前进。当然不能忽视有潜力的积极分子,班主任平时应留心观察发现和培养一些积极分子,鼓励他们竞选班委,对一些不负责、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要给予压力,限期改正,这样做,能保持班级管理层不断更新,保持活力,使更多的优秀学生有担任班干部的机会,得到锻炼。在一个班集体里,可以成为班干部的积极分子越多,集体的自我教育作用就越大,集体的发展水平就越高。

二、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对班干部进行动态管理

在班集体组织建设中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是培养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民主管理的氛围,有利于主人翁意识的形成。通过优胜劣汰,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危机感,不甘落后,迎头赶上,在“比、学、赶、超、帮”中营造“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良好氛围。

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采用激励性的方式进行竞选,能很好地激发他们投身班级管理的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实行班干部竞选制是一种激励发展的好办法。比如,班干部的产生打破原有惯例,采用月月竞选制。在竞争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培养竞争意识,激发竞争愿望。竞争意识是形成竞争品质的前提。班主任应抓住良机,用主人翁精神开启他们的心扉,引导他们明白有竞争才会有进步,班级管理才能逐步完善;明白只要你努力,你就有机会;明白竞争是争当小主人、为集体和同学服务的好机会。从而把竞争意识注入学生心灵深处,激活并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好胜心和参与竞争的强烈愿望。

三、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促进班集体非正式组织百花齐放

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交往的品质、活动的能力得到提高,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得到培养。班主任可以引领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展文娱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安排值日生工作、建立学生自主进行班级情况汇报制度等。在各类活动中,要求大家尽自己所能,提出目标,不断提高和超越自我,同时为班级争取荣誉,注意加强团结互助,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协作精神。各类活动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为形成班级凝聚力搭建桥梁,又使学生心情愉悦,对班级产生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总之,班集体组织的构建方式有多种多样,让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链接

培养班干部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方法,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途径为更多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从教育平等观来看,人人都应享受到这种教育机会。现代教育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而培养学生、发展学生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学校的任务是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而不是选少数优秀的学生。班级作为学校各项活动的具体单位,在管理过程中更应以全体学生发展为前提,而不是班级中的几个班干部;况且,制约学生健康成长的主客观因素很多,过早地对学生定性、定等很不合理,班干部终身制会对非班干部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学生干部采用轮换制不失为 一种好方法,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教育观念;它能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它能消除学生中的等级差别和不良竞争,有益于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班干部轮换既体现公平的选举,又能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在班干部任职期间,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与多种事情的处理,培养学生的口才、自我管理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管理能力与领导才能。

——张辉明。班干部轮换——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EB/OL].http:///article.php? articleid=448,2006—12—26.

“三维动态”班级管理模式主要由班级大会、新式班委会、纪监会三种组织机构组成。

班级大会由全体班级成员参加,主要对班级大事进行讨论和决策,如审查通过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商讨制订班级各种规章制度,任免班委会成员,讨论通过班级各项奖惩事项。班级大会可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由班主任或班长主持,班级成员不得缺席,在每个同学都充分发表意见后,进行表决,经2/3以上同学同意即可通过生效,根据其性质交班委会或纪监会执行。

新式班委会有别于传统的班委会,它由班长和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主要完成班级大会所交的各项工作任务,搞好班级日常工作,开展班级各项活动。专门委员会包括:文娱委员会、体育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劳动卫生委员会、学习委员会(由各学科课代表组成)、宿舍

管理委员会(由各寝室室长组成)等。专门委员会委员要求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工作能力,人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由学生提出申请,班主任、班长和学生代表根据各申请人的特长和特点确定初步人选,交班级大会审议通过。专门委员会内部实行执行委员制度,执行委员一般由委员轮流担任,在遇到重大活动时,则根据实际情况推选最合适的委员担任执行委员,执行委员主持专门委员会工作,享有决策权和执行权,非执行委员则享有建议权和协助执行委员开展活动的义务。专门委员会委员可定期适当调整,但不搞硬性轮流,以胜任工作为目标,保持其主体稳定。各专门委员会各负其责,各精其业,以保证班级管理的总体质量。在常设的专门委员会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增设临时的专门委员会,即管理学中“工作团队”之外的“专案团队”。

纪监会主要负责检查监督全体同学遵章守纪情况,记录并处理违纪行为,纪监员由全体同学轮流担任,主要依据是这项工作大家都有能力做好,同时有利于教育要求的内化。纪监会成员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纪监员轮流值日,纪监员任期可以是一个月、两个月,也可以是一学期,但不宜超过一学期,任满后不得连任,在全班同学任满一轮后,方可再任。“三维动态”班级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由班级大会、新式班委会、纪监会三种组织机构组成。二是由这三种组织机构既有共同的目标,又互不隶属,各自在班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具有独立性。三是这三种组织机构的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既有稳定性,又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

8.我的班集体作文 篇八

有一次,我们班高雯丽和我同桌王策发起了争吵,我们在帮他俩劝解,可是他俩不听,就快要打起来了,这时候,我们班新上任的班长周文浩来劝解,给他们讲解吵架会破坏团结、会破坏我们在别人心中的印象,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劝和,他倆终于和好如初了。

就在这时候,老师来了,她问:“怎么回事呀?”班长说:“刚才,高丽雯与王策吵架了,我们又让他俩和好了!”老师说:“就应该这样团结友爱,我们这个集体才能蒸蒸日上,我们班的同学不但团结,更应该勇于承认错误。”

还有一次,我们班也不知道是谁把赵斐的花给弄死了,赵斐知道后,气的火冒三丈,他吼到:“今天,我要是查不出谁把我的`花弄死了,我就不坐着听课了。”他查呀查,从早晨一直查到中午都没有查出什么结果来,这时候,王策给他献了一计:“赵斐,我有个办法,不知你想用不想用。”赵斐迫不及待的说:“快说呀!”王策在他的耳边窃窃私语了一阵,赵斐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于是,他跑上讲台喊道:“说出弄死我花的人能得到零食吃。”不料,曹朋举起手说:“对不起,是我不小心干的,我不是冲着零食,而是觉得我应该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下周,我给你报来一盆花表示我的歉意。”说完,他俩都满意地笑了。

9.班集体的培养和组织探讨 篇九

一、必须全面了解学生, 制订可行班规, 规范学生行为

古人云:“不依规矩, 不成方圆。”全面了解学生, 制订可行班规, 不仅有利于班级的管理, 更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平时除认真贯彻《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外, 还要结合班级实际, 制订更为详细的班规。因此, 每当我接到一个新班级后, 就着手掌握全班学生状况, 了解分析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情况, 分析出好、中、差各类生的特点与比例, 班干部、积极分子的情况,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 班级风气, 以及个别学生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影响的状况等, 建立学生档案。然后, 我根据实际精心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 定出实际可行的班规、工作措施和要达到的目的, 使班主任工作有序开展。

二、培养和组织班集体, 必须建立一支得力的干部队伍

每当接到新班后, 我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注意发现学生中的积极分子。从中挑选思想好、学生好、身体健康、关心集体、热心为同学服务并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的学生, 进行培养锻炼, 组成班组的骨干力量, 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帮助他们提高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树立工作信心和责任感。要求班干部在同学中处处以身作则, 平等待人, 团结同学, 树立自己的威信, 带领全班同学实现共同的目标。平时, 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具体指导, 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困难, 教会工作方法, 对他们的工作成绩, 给予表扬鼓励, 充分发挥他们在工作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并在工作中树立威信, 形成强有力的核心。同时, 我又非常关心班干部的学习, 经常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改掉自身的缺点, 使干部们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三、必须形成和谐的班级气氛、正确舆论, 培养优良班风

教师要让全体学生达成一个共识:班级是一个温暖的集体, 在集体里, 无论谁有难处, 都会得到大家的帮助。在和谐的气氛下, 我充分利用主题班会, 向学生讲清道理, 树立榜样, 激励先进, 鞭策后进。每当接到新的班级时, 我都虚心向原来的班主任了解该班每位学生各方面的具体情况, 并把每位学生学科综合评估按优、良、中、不合格分成四个等次, 让每位同学都能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时时激励自己。凡成绩有所提高的, 就在班内黑板报给予表扬, 在评比栏中分等次加分鼓励, 并及时电访给他们的家长报喜。这样,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他们鼓起不甘落后的风帆, 跃马扬鞭, 奋起直追, 从而形成一股“我不甘落后”的比、学、赶、超的学习风气。良好的班风学风日益形成, 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爱好学习关心集体的同学越来越多, 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四、必须抓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提高整体素质

(1) 摸清情况, 分析原因, 对后进生要献出一颗真诚的心。一般来说, 后进生都有共同的毛病:懒惰、散漫、不遵守纪律, 对学习缺乏上进, 失去信心, 心理品质差, 意志薄弱等等。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过程中, 我全面了解他们, 摸清情况, 分析原因, 对症下药。如, 我班的小L同学, 很任性, 让课时经常讲话, 或在课桌下玩弄东西, 作业不完成。家长对他无可奈何, 我曾多次找他谈心, 也无多大的转变。一次体育课上, 他不小心崴了脚, 疼得坐在地上, 眼泪直下。当我得知后, 第一时间赶到操场和其他同学一起搀扶着他到医务室帮他敷冰止痛, 并细声安慰他。放学后, 送他回家。因他父母均在外打工, 只有上了年纪的奶奶照料他, 因伤无法走路的他可能几天无法到校上课, 我就坚持天天接送他, 关心他。他被我这种爱心感动了, 他说:“老师, 你对我真好, 今后我一定会专心听课, 认真完成作业, 把成绩赶上去。”果然, 从那时起, 小L同学不但认真学习, 而且乐于为班集体做好事, 成绩也逐渐提高了。

(2) 尊重、信任后进生, 挖掘闪光点, 多给予赞美。人人都有自尊心, 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 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和信任, 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 愿意和大家一同进步。教育后进生, 我从不当众批评, 从不讽刺挖苦, 坚持正面说理教育, 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信任, 还要认真寻找他们的特长, 抓住闪光点, 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环境, 调动积极因素。

10.温暖的班集体作文 篇十

如果没有这些,我还是一个幼稚的孩子,不会识字,不会读书,更不会成为祖国的希望。这真是这温暖的集体创造的。每当要春游时,班上的班干部总是走在最前面,车厢里时常还传出“请大家主动给老师或体弱病残的同学让座!”路上忐忑颠簸,大家心情沉重,时时唱唱歌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一下;有的同学心翻想吐,就会拥来许多人。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路上互相照顾,使人深刻感到集体的温暖。作为集体的一员多好!它使我们感到了团结,感到了力量,感到了友谊,感到了谦让,更让我们感到集体的温暖。

集体,这个名字非常亲切,在这个使人温暖的大家庭里,我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结交了朋友,这是多么令人难忘。集体给我带来的温暖,我将铭记于心。

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友爱,活泼上进,充满活力的班级体。全班同学在吴老师的带领下,努力拼搏,积极进取,成为年级里的佼佼者。

班里的每个同学,都能感受到班级体的温暖。记得,有一名同学扭伤了脚,不得不拄着拐杖来上学,行动很不方便。同学们自愿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每天都扶他上下楼,帮他买饭。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了他的心。

我们班,最大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充满了活力。在校运会上,同学们为自己的班级体争回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比赛的同学,拼尽全力。观看的同学也不闲着。一会儿,帮比赛的同学加油助威;一会儿,帮刚比赛完的同学端茶倒水;一会儿,安慰比赛失利的同学。真可谓忙的不可开交。

对于学习,我们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有疑问,马上请教老师。学习好的同学,常常利用自己的时间帮学习有缺陷的同学补课,所以我们班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11.我们的班集体作文 篇十一

我们的班主任既严厉又温柔,她总是扮演多个角色,有时候她是个辛勤的园丁,早出晚归,用知识的甘露浇灌我们祖国的花朵;有时候她扮演的是一位包青天,黑白分明,明察秋毫,断案如神,比如有同学斗嘴的,打架的,告状的,等一些小矛盾,都被化解得如小青拌豆腐一样――一清二白;有时候她扮演的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对每个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

再说说我们的数学老师,那就是一个字“快”。我们的数学的老师做事果断,而且说一不二,还有就是“神速”。就好像武侠小说说的那样快,“秋风扫落叶。”上午,在这儿收了70份的卷子,那里又收了70份的卷子。下午,一走进教室,140多份的卷子居然都改完了,一张张的发到了每个同学的手里。

然后,我们的英语老师很严谨。她做事要求很高,比如做作业,必须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更不可思议的是,她要求同学们挨着号排队录制视频放群里,还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不怕麻烦地一个一个的听,一个一个的检查,一个一个的点评!

还有就是我们的科学老师一来,就把“航天模型”带来了。我们的美术老师的美术课也是让我们非常的留恋。

反正,上语文课,我们会津津有味地听老师讲故事;上数学课,我们的小脑袋瓜会认真思考问题;英语课上,我们流利的朗读。还有运动会上,台下运动动员们热血沸腾,奋力夺冠,一片欢腾的海洋;台下的老师和同学们呐喊助威,一片热情似火的海洋。

12.浅谈班集体建设的规律 篇十二

关键词:沟通,尊重,民主,公正,科学管理

“只有在集体中, 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学校教育的特点是在集体中进行教育, 通过集体教育学生, 在集体活动中影响学生。班集体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及个性社会化的一个理想的“家”。

小学班集体是一个高度组织起来的儿童集体, 沟通了解了小学生与宏观社会环境的联系, 为每一个小学生的个性社会化提供了一个有目的、有计划, 可控制的良好的微观社会环境, 可以说班集体是小学生个体进入未来社会的通道。在这里, 他们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班集体活动, 逐步形成和发展了集体的观念以及遵守集体规范的习惯, 学会了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 自由与纪律等关系的方法和原则, 养成了适应集体生活的习惯, 使个体社会化日益成熟起来, 为今后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班集体不会自发地形成, 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掌握这些规律可以有效地促进班集体建设。

1 集体主义教育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要形成优良的班集体, 必须对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使每个学生都自觉地关心集体、热爱集体, 把自已的一言一行与集体荣誉联系起来, 对集体出力做贡献。班集体就是建立在集体主义精神基础之上的, 集体主义精神是班集体建设的灵魂。

怎样才能把来自各处的, 集合在一起的几十个小学生组织成为班集体呢?如果只是把工作的重点集中在班上的几个后进生的身上, 希望通过一个一个地教育好后进生的途径来搞好整个班级。其结果最多是使某些调皮的学生稍微安静几天, 而整个班级不会有什么起色。如果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 使每个学生参与到集体的共同生活, 活动中这样就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 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同时, 在班集体的建设中还要重视并灵活地运用几种集体教育的方法。

1.1 论理谈话

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是首要任务, 否则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就难以形成和巩固了, 如刚入学的孩子通常认为班主任提出的一切要求都是合理的、是作为小学生必须遵守的, 因此他们乐于无条件地按班主任的要求做。因此我在教新年级的孩子初始, 就明确肯定地把学生在课堂上、在学校、在家庭和公共场所的行为准则告诉他们, 我发观这样做是和儿童本人的需要与愿望相适应的, 起到了正确、有效地引导其行为的作用。

1.2 情境教育

道德认识要有情感相伴随才深刻, 而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点。班级的活动必须创设出一种有利于道德情感的环境, 以情境培育情感, 以情感深化认识, 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利用升国旗仪式,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就春季的沙暴的危害进行讨论, 收集资料等等, 就是一种较有效的情境教育方式。

1.3 榜样学习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就是无穷的”。有了好的典型就能通过他们去团结其他同学, 扩大积极分子的队伍。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抓典型、树榜样, 典型的培养应是全方位的, 如有三好学生典型、关心集体的典型、拾金不昧的典型、体育锻炼的典型、助人为乐的典型、后进变先进的典型等。对于涌现出的各种典型要大力宣传和表扬, 推广他们的经验。小学生模仿性极强, 身边的榜样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抓住好典型就能收到拨亮一盏灯, 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1.4 小组互助

俗话说, “一个篱笆三个桩。”人都必须有他人的帮助, 小组互助有效地增加了小学生之间在思想上学习上和身体锻炼方面的交往关系, 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助人为乐的义务感和奉献精神。

1.5 角色变换

每个班级里都有一些相对较差的学生, 他们所扮演的角色, 自已不是很满意的, 由于他们某方面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不高, 因而在班上的地位比较低, 自我感觉不好, 有自卑感, 作为班主任要选准时机和场合, 恰当地帮助他们变换所扮的角色。让其显示力量, 展观特长, 增强自信心, 从此抬起头来走路。

2 科学管理是班集体形成的关键

班集体的形成一靠教育, 二靠管理, 科学管理既有约束的含义, 更有调动每个小学生积极性, 期待他们成长的含义。

2.1科学管理的内容

首先是制定班级近景、中景、远景的目标, 运用目标管理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有效且科学的方法。几十名学习基础不同, 性格不同的小学生活在一起, 班主任必须重视收集同学的意见, 再从班内的实际情况出发, 提出能打开局面, 鼓舞士气, 显示集体力量的短期目标, 根据学校工作来制定班级目标, 并且把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 体现目标的层次性、阶段性和针对性, 在全面分析和充分发动学生的基础上逐一落实。如在我任年级班主任时, 每周总是对班内纪律、卫生、学习等各方面先进行总结表扬先进, 肯定成绩, 再提出近两三周需要解决问题。 (1) 如学会使用礼貌语言, 主动向师长问好和同学友好相处,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2) 爱护课桌椅开展“课桌椅的心声活动”, (3) 学会整理书包, 上学备齐学习用品, 做好课前准备, 这样一个班级的近景目标就形成了, 中景目标可以理解为一个学年度或一个学期的班级奋斗方向。如在我教四年级时, 学习无锡的经验, 把班级计划中一年建设班集体的目标任务让学生画了一幅画, 画面上画着一棵苹果树, 树上写着, “一年内建成文明班集体”, 树枝上挂着10个苹果, 每只分别写上一个要求, 这就是一年建设班集体的10条要求, 如做到了就把涂成红色, 它们是:团结友爱、尊敬师长、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结合学生具体情况, 围绕目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特长, 展现聪明才智实现自已的奋斗目标, 这样大家在活动中共享成功的喜悦, 班级的共同目标, 才能对小学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才能对全班同学的行为产生约束力、推动力。如制定本学年的劳动教育目标, 于是组织开展了“三务”活动, 即自务, 自己的事必须自已做;班务, 班里的事主动做;家务, 家里的事学着做。通过, 三务活动, 学生增长了知识和才干, 培养了尊重别人劳动成果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2.2科学管理的方式

班集体的建设需采用民主型的管理方式, 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 师生在人格上平等的, 亲密无间的, 要相信学生, 不是什么事都包办代替, 而是根据班集体形成的各个不同阶段, 学生身心发展不同的水平, 逐步采取“扶着走”、“半放手”到“放开手”, 自己则从演员角色转换为导演角色, 让小干部自治自理。总之, 要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管理中采用了班干部“轮换制”和“自荐制”的民主型管理方法, 收效颇佳。具体做法是:对于每一项干部职责都定出具体细则, 让学生认真学习, 自我对照、自我分析、考虑自己有什么个性、有什么特长、适合干哪项工作, 然后对号入座、"毛遂自荐”。比如有位同学做事认真, 严禁细致, 善于发现问题, 她自荐担任“图书管理部长”, 负责全班同学借阅图书的工作。“轮换制”使大家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都有服务锻炼的机会。首先做好职前教育, 教育学生认识到这是公平竞争, 是为搞好班级工作, 是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展现自己, 这样就能使换下的学生心情舒畅, 并自觉做好参谋, 以老带新。并在每月开展“我为班级做实事”, 培养他们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轮换制”的推行, 旨在让所有学生认识到管理好别人, 首先必须学会管理好自己, 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实现自我教育遂步由他律走向自律。

3 精心设计和开展活动是班集体形成的基本途径

班级活动要精心设计才对班集体形成有用, 决不是多多益善, 开展班级活动。必须精心选择主题, 既要体现教育方针, 又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小学生年龄特点, 以学为主, 开展各种活动并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活动准备到活动进行, 要让全班献计献策, 积极参与, 不轻易地把一个人排斥在外, 否则被排斥在外的学生将会萌发自卑情绪, 渐渐同集体疏远甚至采取不正常的行为。

上一篇:2024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复习资料:买卖合同的法律规定下一篇:我读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有感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