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传播学真题

2024-08-15

北京大学传播学真题(共13篇)(共13篇)

1.北京大学传播学真题 篇一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334专业综合一、简答

1.媒介即讯息 2.童年的消逝 3.拟态环境

二、论述

1.中华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传播的思想,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与之谋而不忠乎,朋友叫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结合西方传播学理论,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知晓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结合实例,分析公众的知晓权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440专业基础

一、论述

媒介素养的含义是什么,大学生具备媒介素养的意义,请结合实例分析

二、分析

印刷媒介的特点? 印刷媒介和新媒介的融合,图书出版业有什么新变化,又出现了什么新问题,请结合实例分析

三、新闻评论

请围绕网络媒体如何传播正能量写一篇新闻评论,有具体实例,字数不少于800。

2.北京大学传播学真题 篇二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文素养,素质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综合素质培育课程,课程规划模式

一、引言

早在十九世纪,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校长就曾提出,高等教育的目标不应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在追求职业需求、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职业志向的同时,高等教育还应该为国家培养服务型人才、促进学生人性和理性方面的健康发展。担任耶鲁大学二十年校长的里察·拉维因( Richard Charles Levin) 认为,拥有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他倡导的教育是追求自由的精神,负责任的公民,具有远大的志向,和独立思考与批判的能力。威大校长和耶大校长的高等教育理念都在强调,作为负责任的公民应该为社会的需要服务。

当今美国的高等教育,不论是理工科或文科专业均特别重视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的平衡发展。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大众传播学术界已经开始探索高等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新闻人才的问题。曾经开创大学培养职业技能性新闻记者的密苏里大学,也终于在九十年代初开始培养具备高人文素质、广博知识,但仍具备专业技能的新闻传播人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国家迫切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 步入大众化也迫使当今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程进行相应的调整。那么作为一所应用型的高等学府,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技能,才能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

本论文是以目前美国与台湾地区的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为参考基础,以新闻传播学专业为例,提出一个课程规划模式方案,并为大陆培养应用型新闻学专业人才,规划一个为期四年的本科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案例。

(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高综合素质、敬业精神、判断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人”,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才”。高等教育担负的职责不仅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精英教育,更大的使命应该是为国家培养社会建设与改革需要的人才。这种人才不仅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专业实践经验与技能,并且能够充分掌握和运用其专业知识。但同时也必须具备广博的人文素养与深厚的知识积累,以及具备独立思考与批判的精神。

高等教育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职业院校教育人才的培养有基本理念上的差异: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为目标,是培养为社会各行业提供未来的领导阶层的人才;而职业学院教育则为各行业培养基层的技术性专业人才,这种人才发展的潜力主要是在其专业领域成为未来的“工程师”。那么目前海峡两岸培养的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具有何种发展方向上的特征?

目前海峡两岸的高等教育多往实用性、职业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现今两岸许多大学校都不约而同地开设大量专业性、实践性的课程,传授狭窄的专业理论知识,两岸的高等教育机构已逐渐成为职业培训的场所[1]。在课程规划方面也呈现出缺乏培养人才理念的办学现象。开设课程往往不是以培养现代专业人才的目标为导向,而是以任课教师的个人能力或兴趣开设课程,其结果是规划出的大学四年课程如同一个“大杂盘”,缺乏教育的方向感。

那么,新闻传播学课程规划的理念应以什么为建构的依据?我们应该培养具备哪些方面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于现代人的素质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我们应该依据什么标准来确定新闻传播学教育的课程内容?

(二)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规划

教育的核心是课程,而课程的规划与设置应该考虑到社会的需要。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与改革的要求,课程设置的理念必须同时代的发展步调相一致。当今我们需要培养的不仅是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而且是具有智慧的专业人才。

智慧是人的综合知识和判断事物的集中体现。自然科学向我们提供知识,但是它无法为我们提供智慧,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我们提供了智慧的养分。因此我们需要从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中获取智慧。人文素质的养分主要取自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众多领域的肥沃土壤。文、史、哲知识不仅可以培养我们全方位的、广博的知识基础,也为培养我们独立判断与批判能力提供条件。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较为宽广的视野,培育广博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知识基础,也为培养学生好学善思的素质提供养份。通过人文素质的养成教育、通过广博的知识文化积累,和高雅的文化环境氛围的熏陶,学生不仅可以拓宽其知识面,还能在思想、道德、文化、审美、身体等多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也为培养人的自主创新的能力提供条件。

创新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训练开发出来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依赖有针对性的教育,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和锻炼获得的[2]。要想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的文化水平高、知识面广,融会贯通的能力就强。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指人们能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头脑中构成自己从未经历过的事情的新形象[3]。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人文学科中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治学、社会学等课程为培养人的文化素质,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素质教育的培育需要整合学习专业化和学习职业化的教育目标。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两者间应该是一种有机的结合。素质教育是学生技能培养的延伸和提升,它不应局限于教授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帮助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看待问题。对素质教育与实践性课程的授课比例需要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均衡的发展。

在规划课程时需要了解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考虑课程与课程间相互渗透的设计。开设每一课程应明确认识该课程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每门课程的安排必须能充分体现出应用型的教育理念。在撰写教学计划时需要明确说明开设每一门课程预计达到的目标,并根据这个目标设计每一门课的具体内容和撰写课程大纲。此外,需要具体说明学生学习某一专业课程后应该“掌握”、“具备”何种能力。例如,具备独立进行创作的能力等,并且说明在技能的训练上要达到何种程度。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握处理好技能训练与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审美素质间关系的问题。

基于上述理念,本论文以莆田学院新闻学专业四年本科修读172 总学分,设计以修读83 学分的专业课程为案例,提出一份“新闻学专业四年学习课程规划表”(见表—)。此表根据学生对不同传播媒体的兴趣,区分为A、B两个专业轨,供学生选读。不论选择A轨或B轨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的学生均须修读至少47 学分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必须修读至少36学分A、B两专业轨共同选修的专业性课程。此项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的规划可大致归纳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延伸)课程”和“综合素质培育课程”三类。

二、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教育是一种系统性、专门化的知识培养。专业核心课程是指在专业范围内要求学生学习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该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同时也在培养学生分析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4]为满足传播业界对于人才技能之要求,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和原理等知识,并掌握对该专业应用所需的基本技能。此类课程包含所有专业所需修读的基础理论,或专业技术原理性课程。为满足新闻传播业界对人才技能方面的要求,课程规划方案要求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在四年内必须修读一定学分的专业理论与技能性训练课程:

专业必修学分:47 学分(包括实习学分)专业选修学分:36 学分(可选择修读的学分为 68 学分)专业拓展(延伸)课程:必修学分:32 学分综合素质培育课程:必修学分 57 学分新闻专业本科四年必须修读总学分:172学分

1.专业素质培养课程:此方向着重传授传播学理论性与原理性、传播史、传播法规等课程。此课程也包含专业实践性的基础课程。此类课程均为必修课程。

2.专业技能性课程:此类课程以实践为导向,主要是培养学生操作影视媒体器材与相关设备的能力。

三、专业拓展(延伸)课程

新闻媒体报导所呈现出内容的质量与媒体工作者自身的知识水平、品德、和能力有直接的关系。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必须修读上述83 个专业核心课程学分外,我们进一步要求本专业学生需要自行选择修读拓展其志趣的“专业拓展课程”。 这是属于专业知识培养性质的课程。它是培养学生能够掌握某一科学、或某一个领域,并且具备该领域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在进行采访时能够提出具有专业性、深入性的采访问题,并能做出具有深度的新闻报导。例如,对未来有意在体育方面发展的新闻专业学生可到体育学院修读相关的课程,以培育学生在此领域的专长。学生亦可在其他领域如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医疗、自然科学、环境科学、艺术、地质学、海洋学、生理学、人类学、生物学、信息科学等领域,拓展其专业知识。此课程要求学生在其兴趣拓展的领域至少修读两个专业领域,且每一领域修读不得少于12 个学分的课程,修读拓展性课程的总学分不得少于32学分。

四、综合素质培育课程

此课程设置的目的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开拓其视野,使其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有基本的了解。课程内容也应包括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并培养他们分析事物和创新的能力。此类课程包含工具性知识的培养,如外语、基础研究方法等。这一模块要求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在四年内必须修读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的课程至少57 学分,其中修读文学、历史、哲学,每一类不得少于12 学分的课程。

根据上述理念,本论文更进一步提出由三个模块组成的“新闻学专业四年课程规划模式”(见表二)。

五、结语

3.北京大学传播学真题 篇三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教师课堂用语;师生课堂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90-02

1 引言

英语课堂教师用语(English Teacher Talk)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开展有效的交际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以及改善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吴春秀,2009)。语言交际是复杂的,好多词汇既有表面意思又有深层含义,词语还有抽象和具体之分。简练、清晰、形象、生动、文雅并且有适当风趣的英语课堂教师用语,以及随着教学内容抑扬顿挫、高低快慢起伏变化的语音语调,可以吸引并感染学生,使英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也即教师有意无意使用的课堂用语,有些会引起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注意,有些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些甚至会导致学生的反感,但无论哪类用语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学生的情绪。卡尔·韦克曾用“模棱两可性”来指不确定性,复杂情况,多义性或缺乏可预测性。在他看来,所有外部环境中接收到的信息都是模棱两可的-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组织行为正是为了降低这种不确定性而设计的。诚然,不是所有的互动行为都能降低不确定性,但每一次的努力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不同环境下,我们所体验到的模棱两可性的程度会有所不同。但是,这种模棱两可性的程度通常都比较高,因此,设法降低它对组织而言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师的授课即是一种组织传播行为。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用语言传授教学内容而且要用语言组织课堂教学。课堂组织用语即是教师用来组织课堂教学这一传播活动的,对课堂传播的效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展开,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出习惯用语后,找出影响课堂正常交流的习惯用语,将这些分析结果反馈给教师使用。再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学生对教师课堂习惯用语的反应材料,调查修整后的课堂习惯用语是否对课堂有效交流产生积极影响。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对象:本研究的被试来自广西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在校本科生。本次调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发放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0份,有效问卷69份;第二次发放问卷80份,收回76份,有效问卷72份。

2.2 研究方法:在总结归纳分析习惯用语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教师的基础上,经过后期观察发放问卷,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得出结论。

2.3 调查方式:学生卷后测在争得教师同意后课前发放,下课时收回问卷。数据输入电脑后用spss19.0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

运用SPSS19.0分析软件对两次发放的141份问卷进行了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

表1 Test Statistics

从上表可以看出,样本来自的两独立总体的均值有显著差异,即两次测试中,学生对课堂组织用语、提问用语和反馈用语的使用看法有明显的不同。问卷中考察课堂组织用语、提问用语和反馈用语均有8个题项,对其分别统计得到组织统计、提问统计和反馈统计的数据。经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的结果,组织统计、提问统计和反馈统计的P值都为0.000小于0.05,因此样本来自两个独立的總体,学生对课堂用语的前后看法有显著差异。

4 结论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课堂不应是教师表演的专用舞台,而应是师生互动交往的场所;教师不应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教练,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导师;教室不应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基地,而应该是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研究室。教师与学生应成为“学习的共同体”,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进步,共同享受学习的乐趣,共同享受学习的成果。

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双方,教师在课堂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学生才是学的主体。作为学生应该积极配合老师讲课,增强自己适应课堂环境的能力;教师需要反思我们习惯性的用词,以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学生愿意学习的地方,从而真正地落实好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最终希望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能够配合默契,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Steven A. Beebe, Susan J. Beebe and Dianna K. Ivy,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for a lifetime [M].United States: Massachusetts, 2001

[2] 岑运强 言语交际语言学(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科恩(美)课堂语言能力评价——圣智英语教师丛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 黄晓钟等.传播学关键术语释读[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5] 茅海燕,罗立新.教师言语表达学[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6] 斯蒂芬·李特约翰,凯伦·福斯.Theories of Human Communication[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 魏丽杰,魏丽华.教师言语艺术[M]. 山东:济南出版社,2004

[8] 沃纳·赛佛林,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5版21世纪新闻传播学基础教材)[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9] 吴春秀.英语课堂教师用语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09(8):127-128

[10] 赵毅,钱为钢.言语行为学作[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4.北京大学传播学真题 篇四

一、名词解释(30):

(1)新闻价值(2)媒介融合(3)《向导》

(4)苏报案(5)库利(6)既有政治倾向假说

二、简答题(30):

1、新闻媒介的负面影响。

2、受众作为社会成员享有的基本权利。

3、简评抗战后的“第三条路线”。

三、论述题(90):

1、“走转改”的意义。(走:走基层;转:转作风;改:改文风)

2、赖特的四功能说,结合具体新闻事例说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以及简评我国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3、从《大公报》的四不方针看我国新闻事业史上“文人论政”的传统以及对当今时代的意义。

新传实务

一、名词解释(30):

(1)新闻特写(2)中性报道(3)短评

(4)制播分离(5)媒介产品

二、简答题(30):

1、记者在实地调查中应具备怎样的能力。

2、精确新闻的特点以及精确新闻采访的方法。

3、评论写作:老人跌倒了该不该扶。结合舆论的特点从评论员的角度分析新闻媒介在报道此类新闻事件中的得失。

三、应用题(90):

1、消息写作:科技新闻人物报道,关于湖南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曾光明教授。

2、广告部各科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职责,报纸的广告是如何定价的,广告经营运作应注意的问题。

5.北京大学传播学真题 篇五

一辨析:30分

1人类传播的目的是更好的沟通交流,无国界的自由传播是国际传播的首要责任 2受传者是一种由多种社会属性组成的客观实在

3在传播过程中,受者对传播者发出的信息作出的反映是反馈,噪音也是一种反馈

二简答 45分

1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的理论,请简要回答“地球村时代”的到来所造成的社会影响 2如何理解舆论是一种社会控制的体制

3请简要回答女权主义关于《达沃斯》的受众观点

三论述 50分

1传播者的三种基本权利属于哪一种受众观,它的起源是什么 2鲍德里亚关于电视媒介的后现代性分析的现实意义 四分析 25分

网络传播的发展,博客、播客的兴起,某记者说“网络传播开始走向上流社会” 试分析网络传播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会受到来自于社会的哪些方面的影响?

07年

一、辨析题(每题16分,共48分)

1、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属性,所以大众传媒的价值要通过市场来实现。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2、传播效果是指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对受传者和社会产生 的有效效果,制约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传播主体的传播技巧。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3、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指出媒介本身就是具有意义的讯息。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二、论述题(每题18分,共72分)

1、请论述由法兰克福学派学者提出的“文化工业”的基本特征。

2、请论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新媒介的技术特点,论述该理论在现代媒介环境下面对的挑战及其不足。

3、请论述“知沟”、“信息沟”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当前国际传播的信息秩序问题论述这个理论的应用价值及其意义。

4、请论述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的传播学意义及其带来的启示。

三、分析题(30分)

材料:湖南卫视《变形记》(略)

结合传播学有关理论,谈谈你对这类纪实节目的看法,以及对媒介创造“拟态环境”的认识。

06年

一.简答题(40分):

1、沉默的螺旋理论如何定义传播的作用?

2、为什么说传媒是社会公共服务组织?

3、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理论价值

4、便士报的意义?

二.辨析题:

1、大众社会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受众就是大众”,请辨析

2、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大众传媒营造的是虚假的公共领域”请辨析

3、想不起来了。呵呵

三.论述题

1、论述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重建及其内在矛盾

2、请结合媒介环境的变迁分析传播学受众理论的演变

四.分析题

给了超女娱乐火暴,专家认为时下节目低俗,崔永元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请谈谈你对崔永元“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观点的看法。

05年

一.问答(12×4)

1.拉斯韦尔为什么被称为传播学先驱?

2.简述民主参与理论提出背景和内容

3.为什么说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4.霍尔的3种受众解读模式及理论意义

二。辨析(8×4)

1.单向度的大众传播发出的信息能够强烈改变人们既有态度倾向

2.在现代社会,选择性接触和选择性理解机制是不能改变的3.电视节目中充斥的暴力镜头能够增加人们对现实的不安全感

4.随着媒介发展,受众市场越来越分化

三。应用(20)

给了一个大表,内容是央视1套节目改版后的节目单,让你根据传播学理论分析节目的构成,并结合构成分析谈谈对电视媒介特征的看法

四。论述(25×2)

1.结合传媒文化实际,评述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

2.施拉姆的一个观点,大概是说媒介构成世界范围的知识产业,让结合我国媒介和产业化发展谈谈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回答要点如下:

1.否定观点,简述影响受众态度改变的因素。

2.运用两级传播,克拉珀的有限效果理论,受众的选择性心理,群体压力与规范等,具体阐述受众态度的改变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单凭传者的一相情愿,或者仅只是传媒一方的发送信息,没有受众的参与,即使能影响受众对信息的认知,也不能任意的改变态度。

3.列出子弹论的观点,并作出简短批驳。指出这一论点把传播过程简单化,凭空臆想一方是无所不能的大众传媒源源不断的发出消息,另一方是受众消极被动的接受信息,忽略这一过程中一切中介因素。

04年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拟态环境

2、知识沟

3、知情权

4、可信性研究

5、大众文化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谈谈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2、谈谈传播学理论中关于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的理论

3、为什么说电视是娱乐导向性媒介?

三、分析题(20分)

麦奎尔于60年代在英国所作的关于公众观看政党节目的动机的实验调查。他先在小样本中使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公众的目的,以这些问卷的结果作为选项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在调查并进行分析。

请问这一试验是根据什么理论进行的?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理论在传播学研究中有何意义?

四、操作题(20分)

假设你受某组织之托对一个贫穷的小山村的大众传播状况进行调查,该村人口约200户,1000人左右,目的是揭示我国农村大众传播与农村发展的关系。

请问

1.调查的主要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

2.抽样方法,调查方法;

3.列出调查的具体内容。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谈谈跨文化传播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2、谈谈公信度对大众媒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03年

一、解释

观念的自由市场 沉默的螺旋 文化帝国主义

二、简答

1、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2“受众即市场”的理论基础和缺陷

3、传播学派中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在方法论、社会观以及传播观的分歧

三、辨析

12题目是给你一个材料,分别原文取材于李彬的《传播学引论》、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涉及到“把关”理论和“培养”理论,并分别对这两个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阐述,把关题目还要谈及缺陷

四、论述题

1、传播模式在历史的发展中经历了直线模式、循环模式、系统模式。试从传播的发展模式角度,论述传播思想的进步和变迁。

2、传播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麦克卢汉用“延伸”来反映媒介技术与人类的关系.请论述传播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02年

一名词解释3*5' 1《阿尔及尔宣言》 2《塔罗瓦尔宣言》 3大众传播

二简答题5*13'

1简述媒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如何理解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3简述“民主参与理论”

4在大众传播过程 中,受众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5简述麦克卢汉的主要理论观点

三论述题20'

谈谈你对“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认识与理解

01年

一.简答(20*3)

1.论述非语言符号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2.谈谈“使用满足论”的特点和缺陷 3.谈“霍夫兰”及其“耶鲁研究”

二.论述(40)

6.北京大学传播学真题 篇六

618新闻与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精确新闻学

2.棱镜门事件

3.拟态环境

4.二级传播理论

5.尼尔波兹曼

6.观点的自由市场

7.蒙太奇

8.美国便士报运动

9.史量才

二、简答

1.当前中国媒介融合的内涵与意义

2.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3.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环境的变化

三、论述

1.分析微博等社交媒体对中国社会发展与转型的影响

2.经典传播理论在当下互联网时代还适用吗?举两个例子

7.北京大学传播学真题 篇七

一、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功能和意义

广义的群体是指“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1) 德国社会学家L.威瑟依据其组织性的强弱, 将群体分为组织群体和非组织群体。狭义上的群体即指非组织群体, 也称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广泛存在于社会各层次的系统之中。作为社会子系统的高校, 在它的党团、班级、学生会等正式群体外也存在着大量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少则两三人, 多则成百上千人, 其形成的原因也千差万别, 有的是因为来自同一个地方、有的是因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有的是因为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也有的是因为有着共同的性格特征。这些非正式群体通过信息的传播和情感的交流, 对大学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1.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将学生个人与高校正式群体相联系的重要纽带。由于高校如党团、班级等正式正式群体的管理较为松散, 以及如学生会等正式群体可以参与的人数也比较有限, 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够与高校正式群体有充分的直接接触。这种情况下, 有了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的交流, 群体成员中与正式群体接触较多的人, 就能够将正式群体的信息传播给正式群体接触较少的人, 从而有效的避免学生游离于正式群体之外的情况发生。

2.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有助于学生认清自己在高校中的角色并依此来及时的调节自身的行为。高校正式群体虽然对学生的角色和行为都有着明确的界定, 但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并未能完全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特别是在学生面临学习、就业、感情等各方面压力的时候, 正式群体往往不能及时的捕捉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 而非正式群体由于信息传播的及时和群体成员之间感情上的依赖, 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满足学生个人需求的重要途径。学生个人的很多愿望仅凭个人的能力是得不到满足的, 只有加入一定的群体,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才能满足。这些愿望包括物质的, 也包括非物质的。比如一个非常有爱心, 想帮助偏远山区的孩子的大学生, 由于他个人在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的能力通常有限, 但是通过加入这样的组织, 大家一起筹钱或者募捐, 就能将这一愿望变为现实。

4.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大学生各种信息的重要来源, 而这些信息在某种程度上能为学生提供安全感。大学生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主要是通过非正式群体来获得的, 这些信息涉及到他们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没有获得这些信息之前, 周围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不确定的, 并可能会由此引发他们的焦虑、担心等各种不安全感。而这些信息的获得则能够帮助他们消除那些因对周围环境的不确定而带来的不安全感, 避免他们陷入孤独、迷茫等消极的情绪之中。

5.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大学生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和途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理想和目标, 这些在高校的正式群体里面不一定能够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实现。加入非正式群体, 他们则可以在群体成员中展现自己的特长, 实现自己的某些理想和目标。

当然,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功能并不都是积极的, 某些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也可能会使学生玩物丧志, 荒废学业, 将不健康的思想和作风带到其成员的身上, 如果严重, 可能还引发违法、犯罪等比较恶劣的影响, 并给高校的正常运作、管理甚至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 高校管理者一定要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带到积极的作用轨道上来, 防止其向着不利于高校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轨道上运行。

二、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信息传播的特点

1.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具有随意性。在正式群体中, 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信息传播过程中, 群体成员之间可以自由转换信息的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活动发生的地点等。非正式群体的这种包容性正好符合大学生群体热爱自由、不喜欢被约束的心理特征。

2.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信息传播过程中会形成群体意识, 这种群体意识对群体成员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群体的存在离不开信息的传播, 通过信息的传播, 群体成员之间达成共同目标、协调协作行为、交流情感, 并进而形成群体意识。而这种群体意识一旦形成, 又会反过来对群体成员的意识、行为等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群体成员会将自己的目标与群体目标联系起来, 并尽量使自己的目标符合群体的目标;二是群体成员个人之间会有感情, 而且会有“我们”感情;三是群体成员会形成对从群体活动的参与中来获得满足感而对群体的认同感。不仅如此, 群体意识越强, 以上三方面的影响力就会越大。反之, 就会越小。

3.处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的成员普遍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 并具有趋同的心理。群体内部的信息传播通常是一种非平衡的传播, 传播者和受传者在人数上通常是不相等的。在这种情况下, 无论是传播者还是受传者都会感到一定的压力, 这种压力即群体压力。处在这种压力之下的群体成员通常会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态度, 来保持自己意见与群体意见的一致。然而, 我们不得不注意, 这种跟群体意见保持一致的趋同心理做出的决定并不一定都是理性的, 很多时候, 这种群体压力也会带来错误的判断, 形成少数人对多数意见的盲目服目从。例如在一个篮球队中, 几个队友提出要创业, 其中的一个人可能原本并没有这个想法或者对创业不感兴趣, 但是其他队友都去做这件事情, 那么他迫于群体压力, 可能也会参与到他们的创业活动中来, 以便和其他队友保持一致。但是, 这并不表示他对创业有足够的认识和热情, 而只是一种盲目服从。

4.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都存在着舆论领袖, 他们对群体的作用不可忽视。舆论领袖即群体中的中坚人物, 他们由于在学术成就、特长、生活阅历等中的一项或几项比较突出而受到其他群体成员的拥戴。这些舆论领袖表达的意见可以影响甚至改变群体原来的意见, 使得群体中的大部分成员趋向他的意见。例如在“老乡会”中, 低年级的成员对于某些事情会有自己的看法, 但是他们一般都倾向于采纳生活阅历丰富、对学校的环境更加熟悉的高年级的学长所提出的意见。

三、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路径的创建

1. 正确认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并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引导。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对各种信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并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渠道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展现自己的特长。而非正式群体无论是对高校的正式群体还是大学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些影响有正面也有负面, 高校不仅要区别对待, 而且要对其形成原因、信息传播的特点, 进行深入的了解,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引导。

2. 完善正式群体的功能, 减小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力。

虽然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学生的意义重大, 但这并不代表所有非正式群体的作用都是无可代替的。事实上, 大学生在非正式群体中所能获得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在正式群体中获得, 比如大学生与正式群体的联系、对个人表现和自我实现的满足等, 只要正式群体创造更多的条件, 突出自身的优势, 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的。而大学生的这些需求一旦在正式群体中得到满足, 那他们便对非正式群体的一览性就会降低。相反, 如果正式群体对学生的这些需求事儿不见, 那他们就会更加依赖非正式群体去满足自己的这些需求。

3. 营造良好的外围校园环境, 用健康的校园文化影响和感染学生。

良好的校园环境一方面能使得大部分学生有一个健康阳光的思想意识, 学生只有带着健康的思想去与同学交往, 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才能够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而这种良好的群体意识一旦形成, 又会去影响非正式群体中少数思想上可能有一定偏差的成员, 使得这些成员一方面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 这种群体意识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群体成员的行为, 减少极少数人因为思想原因而做一些对自身、对他人、对高校甚至对社会都不利的事情。

4. 做好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的舆论领袖的思想工作。

舆论领袖的作用巨大, 而且他们只是学生中的少数人, 做少数人的思想工作显然要比做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容易的多。因此, 要做好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工作, 必须认识到这些舆论领袖的存在, 并及时的与他们沟通。通过这种沟通, 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工作并通过他们将一些与学校密切相关的信息传达到学生当中;另一方面, 也可以通过这些舆论领袖去更多了解学生的最新信息, 他们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思想状况, 以及对学校工作的反馈情况等。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9.

[2]段京肃.传播学基础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3.

[3]许冬玲.非正式群体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 (12) :146-147.

[4]祖权.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功能及其价值开发[J].华东经济管理, 1997, (1) :55-56.

8.北京大学传播学真题 篇八

关键词:大学校园;中式快餐;品牌传播

人们都有猎奇的心理,对未知或不了解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民以食为天,故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简单的外卖便应运而生了。无论是在校的大学生还是上班的群体,都热衷于外卖。大学生是个年轻的群体,九零后是群不断追求的年轻人,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去比较有创意的餐厅吃饭。他们在追求菜品好吃的条件下同样也在意品牌的传播形式。

一、快餐的起源以及定义

快餐这个词语源自于美国,在他们当地的意思是由商业机构分销的即刻适用的食品。快餐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中国各地人的喜爱。

专家学者也试图对快餐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和界定。顾名思义,快餐是一种快速供应的食品,以迅速和方便得到中国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快餐需要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在学生会各种事情忙的没有时间忘记了吃饭,快餐无疑成了最好的选择。还有一种就是在寝室玩游戏,看电视剧不想下去吃饭叫外卖快餐无疑就成了一种很好的选择。快餐是为消费者提供日常基本生活需求服务的大众化餐饮,制作起来比较方便,食用也比较便利,营养均衡,价格低廉。薄利多销是快餐的本质,所以这成为了大学生的首选。

二、快餐在中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快餐业的进入了中国市场快速兴起,中国快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快餐行业形成了很大的规模,并且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很多的地区形成了很多的优秀快餐企业。在中国的各个餐饮的百强企业中,快餐企业的销售量一直遥遥领先,占据着首要的位置。虽然中国的快餐业不断的发展但是中国快餐业的利润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从中国的各个餐饮业的发展报告中相关数据中可以得出中国餐饮百强中快餐的利润在餐饮业态中处于最后一位,远远低于火锅,西式正餐。中国的快餐行业处于数量增长但是利润在下降的处境中。快餐企业的发展更多地来自市场需求的增加而不是快餐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增强。在低利润的压力下,中式快餐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改变如今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如今快餐的竞争也发生了变化,逐步由产品与服务之间的较量转向品牌竞争的阶段,用品牌去占领市场。逐步改变如今的状况。快餐企业可以通过打造强势品牌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形成在餐饮业的竞争优势,创造出更高的利润空间。从更宽的角度来说,创造更强的餐饮品牌已经成为了快餐企业和社会人士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我们的快餐企业品牌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中国的品牌价值强的餐饮业中,我们只有四家企业,其中没有一家是快餐企业。可以这样说,在中国的快餐品牌创建中,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去创造更好的快餐品牌。创建强的品牌也是中国快餐企业的发展策略。

三、快餐的企业品牌策略

对于中国快餐企业品牌策略的看法,以具体的企业案例对中国快餐企业的品牌策略进行分析。对于市场营销原理对中国快餐企业的品牌营销策略,其中包括品牌定位策略、品牌延伸定位、品牌的文化营销策略、品牌创新策略和快餐品牌国际化的策略。对这些进行研究调查,从而找到适合我们的方式。对于消费者对中国快餐企业的品牌资产进行分析,对快餐品牌资产的构成维度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去构建中国消费者的快餐品牌资产模式,对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中国快餐企业创建品牌,并对它们提出建议,并且根据品牌创建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对中国快餐企业创建强势品牌提出更好的解决策略。品牌的创建和管理的理论上主要分为品牌要素的选择、品牌创建的产品的产品策略、品牌创建的价格策略、品牌创建的渠道策略、品牌创建的整合营销策略这几个方面。从品牌创建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着手,对中国快餐企业的进行分析,根据理论,从品牌的主要因素选择比较准确的品牌定位策略,创造强势品牌。因为目前在很多的专家看来,我国的快餐企业的品牌价值与其他行业相比还处于比较低下的位置,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有比较全面的分析和品牌认知。我国的快餐企业在品牌创建和管理上的落后是我们应该正视的,从中国快餐品牌的品牌价值、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度各个要素去著手,结合品牌创建的各个理论,提出中国快餐业的品牌策略。

四、中式快餐的发展以及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不断完善,中式快餐企业一般为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相对宽松的政治条件下,中式快餐正以飞速的发展前进着。我们不难看到我国全国各地不时会举办美食节,大家都可以尝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美食。专家们也不闲着,举行美食研讨会,来自各餐饮界的代表就中国快餐的优势进行探讨。中国餐饮文化历史悠久,其制作工艺主要以烹饪为主,包括:爆、腌、扒、煮、浍、干煸等,以口味独特,造型美观、制作精细而闻名,中式快餐的制作技术也秉承了这一特点,同时,中式快餐往往加入一些葱、姜、蒜、辣椒、醋、酒等调料以其色鲜味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为西式快餐所不及。而且,中式快餐由于其特殊的制作工艺,保持了菜肴原料的本色、原味、清淡,能够满足人们对健身、健美的追求,也为开发食疗、食补的美味境界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在如今中式快餐风靡的时代,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有形资产,品牌创新更是企业获取利润、提升竞争力和扩大经营规模的主要因素,其产生的价值增值将来是谁都难以估量的。换句话说,品牌也可以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购买并使用有品牌创新的商品、去具有品牌的餐厅用餐,消费者可以得到物质和心理上的双方面满足。品牌是消费者的一种很好的体验。对于品牌,消费者往往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今天的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名称、一种标志,更是一种情感,一种体验。品牌已经融入了消费者的生活之中,对于品牌,消费者往往会产生亲切感,会引发思考、唤醒情感,并能体会到品牌背后所蕴含的文化。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该论文为2015年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创业实践项目《品牌形象设计的创业实践》(吉林省教育厅)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明合,《品牌传播创新与经典案例评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9.北京大学传播学真题 篇九

学硕: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1.《新闻学大意》

2.舰队街 3.舆论反转 4.首因效应 5.网络直播 6.长尾理论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1.简述近代中国民营报纸的活动内容及意义/贡献 2.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整合功能 3.简述受众传播的伦理与边界

4.简述电视新闻节目的组成部分/要素 5.简述品牌命名的市场化运作

三、论述题(选做2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多选不给分)1.论述延安时期共产党办报/新闻活动的优良传统

2.请结合实际,论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 3.论述电视作品如何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基因 4.论述互联网广告存在的伦理问题及解决

四、分析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题干给出了一段米歇尔·福柯关于话语权力的话,结合题干分析建立/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意义。

2.题干给出了有关人民日报/人民网对今日头条新闻APP算法推荐的评论/批评,围绕题干结合新闻传播学理论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

学硕:新闻传播实务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1.新新闻主义 2.标题党 3.视觉采访 4.结构性段落 5.植入性广告 6.场景营销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1.简述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差异

2.简述解释性报道选题的现实意义/依据

3.简述优秀新闻评论为什么要“思想有高度,内容有厚度,语言有力度,理性有深度”

4.简述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视频新闻的发展特点 5.简述广告文案写作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

三、论述题(选做2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多选不给分)

1.受众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发生变化,请论述如何加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读性

2.试论述80年代以来新闻图片认识以及使用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3.试论述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应如何应对 4.就双十一热潮论述“传播即营销”的现实意义

四、实务题(选做1小题,每小题50分,共50分,多选不给分)1.新闻实务题

以《南方日报》编辑部口吻做一个有关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专题策划(600字),并就策划主题写一篇评论/编辑部文章(600字)2.广告实务题

广告策划“以德树人”一分钟公益广告策划(创意阐述+脚本写作)

专硕:34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1.显性采访 2.新闻角度 3.稿件配置 4.谈话性评论 5.对比蒙太奇 6.USP理论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1.简答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要突出哪些特点 2.简述新闻报道中常见的逻辑错误 3.简述新闻稿件编辑把关的流程和意义

4.简述新闻发言人为什么要真实准确又讲求策略 5.简述公益广告的要求

三、论述题(选做2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多选不给分)

1.新闻报道的活力在于发现,试结合案例说明记者/新闻工作者如何提升新闻发现力

2.试举例说明如何增强新闻评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3.试举例说明新媒体语境下突发事件媒体沟通的新特点和新路径 4.论述广告代理制对于广告业的影响/意义

四、实务题(选做1小题,每小题50分,共50分,多选不给分)1.新闻实务题

题干给出环保部10月份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的材料,讲的是京津冀环保局(厅)局(厅)长出席答记者问,主要围绕煤炭污染治理的问题。根据材料为《天津日报》采写倒金字塔式消息,标题要求是复合式三行题(10分),消息字数不超过500字(30分),并配发200字的编者按(10分)。2.广告实务题

①创意阐释与说明(15分)②分镜头脚本(35分)

专硕: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1.定本制度 2.《罗马公报》 3.新闻的事实判断

4.媒体的赋权/社会定位赋予功能 5.后真相 6.VR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1.简述瞿秋白的办报活动和贡献 2.简述政治家办报的基本要素

3.简述英美报团的形成背景和影响/特点 4.简述电视娱乐节目为什么要有导向 5.简述新媒体对组织品牌形象的影响方式

三、论述题(选做2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多选不给分)1.试论述《大公报》在我国新闻发展史上的影响

2.请结合实践,论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 3.论述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的意义 4.论述新媒体对组织品牌形象塑造的作用

四、分析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题干给出案例是一段大连失火的8秒短视频因为没有标志性建筑被谣传成是哈尔滨失火,哈尔滨公安局某分队刑侦大队破除了谣言。结合案例,分析网络无主题视频传播的危害性与治理方法。

10.北京大学传播学真题 篇十

622 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4*5=20)

1、“拒检运动”

——中新史。南大1997年考过,时隔15年再度出现。

2、NHK

——外新史。南大1995年考过,时隔17年再度出现。

3、有限效果论

——传播学。2002年、2003年、2010年都考了传播效果研究,“有限效果论”包含在其中,但这还是第一次专门单独地拿出一个阶段的传播学观点来考。

4、大众传播

——传播学。1995年南大考过简答题(“大众传播的过程”);1998年南大考过名词解释(“自我传播”)。

二、简答(3*10=30)

1、奥斯克接管《纽约时报》后的新闻政策。

——外新史。这题我觉得考的 有点偏,我开始以为最多也就考一下《纽约时报》的名词解释……而且,考完以后我翻了一下书,这道题在书上的原话是比较多的,即使你能记住内容,考试时肯定 不可能全部照抄书上的内容,因为时间不允许,因此必须对书本进行提炼和总结。不过想一想,这道题出得也在情理之中,《纽约时报》创办于1851 年,2011年正好是它创刊160周年。同理适用于下一题。

2、前苏联新闻体制的特征。

——外新史。这道题虽然我在第一遍看书时看 过一遍,但很快就在知识点的汪洋大海被淹没得无声无息了,一直到最后复习时我都没看第二遍,我感觉俄国并不是最重要的点啊(相对于英美而言),没想到它居 然又考了……所幸的是,大学时学过外新史,还记得一些。南大传播学上一次考俄国还是在2002年,考的是简答题(“当前俄罗斯新闻体制的特点”),10年 之后再次考到了前苏联。本题和上一题异题同律的是,2011年是前苏联解体20周年。

3、简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报纸自办发行热的动因。

——这个应该是属于《媒介管理学》里面的吧,这本书虽然我在整理笔记的时候很用心,但我最后复习时有两本书没背,其中一本就是《媒介管理学》。考试的时候不能只靠死记硬背的东西,只有理解的知识才是属于自己的。

三、论述(2*25=50)

1、《申报》的演变轨迹。

——中新史。这道题真不好回答,个人感觉,黄 瑚第一版的中新史本来概括性、总结性就稍弱,和方汉奇的那本新闻史比起来,黄瑚的这本新闻史更像一本故事书而不是教科书,虽然读起来可能比较有趣,但对于 考生来说可能会感觉抓不到重点。而《申报》的知识点散杂在书本的各个章节,必须在复习的时候经过自己归纳总结,将各个时段《申报》的发展整合到一起。好在 我复习的时候还是把《申报》作为重点关注整理了一下。其实《申报》的演变轨迹,南大早在1994年就考过了(“《申报》的历史发展过程”),复旦大学 2007年也考了。因此,这道题可以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三网融合的动因、路径和制约因素。

—— 考前我就猜到今年可能要考这个点,而且在新版的《网络传播概论》里,杜骏飞老师

在序言中明确提到了“三网融合”,作为新增知识点,即使是出现在序言中,又怎能不加以重视呢?更何况是时下这么火的业界热点话题。所以在准备《网络传播概论》的时候特地上网查了一下资料,但复习时我是当做名词解释来准备的,知道的内容肯定涵盖不了题目的全部,所以部分内容基本上还是要凭借着平时积累,依靠自己的理解临场发挥的。

四、实践应用(2*25=50)

1、从互动性的角度出发,写出你认为互动性最好的两个新闻网站,并阐述互动性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

—— 这个题其实不算太难吧,一般都能写一些,但能不能得高分,就要看水平了。

2、针对小悦悦事件、媒体强迫式采访强奸事件,说明媒体怎样做到既报道信息,又坚守社会责任。据此写一篇新闻评论(字数800字)。

—— 这个题和2011年评论题的考查逻辑其实很类同,2011年的评论题大概就是“怎样既追求收视率又正面引导价值观”,2012年变成“怎样既报道信息,又 坚守媒体责任”(大概是这个意思)。实际上都是要求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谈谈媒体在社会上的功能、作用以及责任等等。考试时做到这儿的时候时间基本上已经差 不多了,800字而且要写好,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史论总评:

2012年的传播学试卷与过去几年相比,在风格上又有了新变化,今年的题量非常大,与2011年史论真题相比,简答题多了1个,论述题少了2个,实践应用 题多了1个,总量基本上平衡。但在分值设置上,今年最后4个大题全部都为25分,因此,每一道大题都必须答到一定的质和量,想根据分值来安排答多少内容就 有了操作难度。

因为题量大,而且拆信封的时间也是包含在考试时间之内的,3小时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根本没有时间拿来过多的思考,就连写个错别字也觉得很奢侈(擦错别字浪 费时间~)。这就要求,在复习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很扎实,要能做到见题如见书,答案不说信手拈来至少也不用想太久,把思考、回忆的时间尽可能拿来 码字。如果有时间,在复习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思考和写字的速度,在复习后期可以进行模拟测试,衡量一下自己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满意的答卷。

今年的史论题目,总体来说我个人感觉要比去年偏一些,但是考查的仍然以基础为主,名词解释还好,难度主要体现在大题上。

959 传播业务

一、名词解释(5*6=30分)

1、广播电视板块式节目

——广电概论。2010年才考过名词解释(“板块式节目”),复习时应重点关注。

2、窄播

——广电概论。这个也在2005年考过,复习时应重点关注。

3、朗曼模式

——广告策划与创意。考这个真的有点细碎,这样一个关于广告预算意义的知识点在600多页厚的书里真的算是很小的知识点了。不过因为它本身是一个“模式”,我个人感觉“模式”化的东西一般都倾向于是重点,所以复习时也有所准备。

4、CIS

——广告策划与创意。CIS本身是个重点,而且在新书中作为专门的一章,也的确该考了,考它不意外。

5、UGC

—— 网络传播概论。今年网传更新了版本,杜骏飞老师在第四版序言中明确提到“教材就„Web 2.0‟专题增加了UGC的概念”,自然在复习时也应重点关注一下。不要以为只是序言就不用看,序言也很重要,本题就是很好的例子,我每本书基本上都是从 序言的第一个字开始看,一直到后记的最后一个字。

6、斯塔尔报告

——网络传播概论。考这个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2005年考过“德拉吉报道”,这两个事件是前后相连的,时隔七年终于聚首了~

二、简答(3*15=45分)

1、简述中国广播电视经营管理体制的问题,谈谈解决思路。

——考场上我觉得很像是媒介管理的题目,结果后来发现可能更偏向于广电概论一些,而且这一部分的笔记我没复习到,我自己是结合媒介管理,稍加一些广电概论的知识综合回答的。

2、衡量广告效果有两个标准,应该怎样合理运用传播尺度和销售尺度?

——广告策划与创意。南大传播学2006年的时候就考过“试论广告效果评估的客观标准”。作为考点,复习的时候要重点关注一下。

3、从法律上看网络交易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结合案例,说明它的趋势和未来发展。

—— 我猜网传的题目是杜老师出的,这个题目出的有点让我意想不到。不管是看书还是最后的总复习,我都没有很重视“网络交易”,因为书中对这一块内容阐述不多,所以我也就略过了,没想到刚好这就是一个考点。这一题的教训就是,复习的时候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自己认为不会考就不好好准备。所幸的是刚好去年就出现了一 个网络交易的案例,可以用到这里。或许也正是因为出现这个案例,所以刚好可以出题。平时的积累很重要,厚积薄发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就显现出来了。

三、论述(2*25=50分)

1、论述《非诚勿扰》节目成功的原因,并说出你的深度思考。

—— 2011年的史论科目的评论题考的就是“非诚勿扰”,今年又考!这充分说明,南大出题向来都是不“避嫌”的,去年考过的今年换个花样接着考!更何况“非诚 勿扰”是江苏本地的品牌节目!这种不拘一格的出题手法,前几年也出现过,比如2006、2007、2008年传播学部分连续三年考了“拉扎斯菲尔德”的名 词解释,再比如外新史的交替出现规律——2007年掏粪运动、2008年哈瓦斯社、2010年“掏粪运动”、2011年哈瓦斯社。可惜的是,虽然我认识到 了这一出题规律和惯性,但却没有在评论部分加以重视和实践,也没有去查一些“非诚勿扰”的资料备用!遇到这种毫无准备的情况,真的只能利用已有的知识,依 靠自己的理解现场发挥,没有思考做不好题目。本来就是活题,书上也不会有现成的答案。平时就要多观察、多思考,注重积累。要善于从书本走向现实。

2、论述你对中国政务微博的观察,提出你的建言。

—— 这个题比较新也比较切合实际,微博近两年来很火,是新闻传播界出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新现象,2011年有党报发表文章支持各级ZF部门建立政务微博。网传里面有讲到微博,可以结合书上的知识,依据自己的观察、理解和思考自由发挥的。

总之,论述题还比较活吧,标准肯定有,但应该不会有现成的唯一的答案,能够自圆其说,有自己的想法,能往点上靠估计都能得分吧。

四、实践应用(25分)

1、小张是某汽车企业的员工,现在要为一辆新车做推广,时间大概4个月,请你从媒体策划的角度,指出他应该搜集哪些资料?如何根据资料进行研究策划?请你提出专业的意见。—— 媒体策划绝对是一个常考不衰的热点,屡试不爽,2005年、2008年、2009年都考过,算算也有两年没考了,2012年出现并不奇怪。而且去年的综合 题是考的是车辆的利益属性,今年又考新车的推广,虽然考法不同但主体相同(都与车辆有关),再一次验证了南大的出题惯性和规律。

业务总评:

今年的传播业务名词解释比较基础,数量也比去年多了一个。大题比较灵活,比如网络交易和政务微博等等,如果平时不怎么关注时事,只是一味地陷进书本之中,那么想答得好答得出彩就不那么容易了,毕竟大题目都要结合案例来答,至少你的记忆储备中要有案例是可以用到题目中的吧。

今年的传播业务也有一个新的现象,就是自2005年传播业务以来,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今年是唯一一年也是第一年在名词解释部分出现了两道已经考过的广电 概论的真题,所以今年的题目设置还是比较人性化的,没有很明显的“超纲”,只要复习到位,细心准备,基础题还是比较容易把握的。

最后的总结:

1、真题绝对是复习的法宝,今年两门专业课至少有55分考过的原题即是最好的证明。书本要踏踏实实地看透,不可存有侥幸心理,同时也要研究真题,透过真题把握出题的规律。

2、史论部分90年代考过的真题有抬头的趋势,名词解释3道题、论述题1道题都是90年代史论考过的原题,因此只关注近5年或近10年的真题是远远不够的,对此必须予以重视。

3、业务部分2005年以前的题目价值可能不是很大,南大传播学试卷从2005年开始改革并首次出现“传播业务”,因此业务部分可以主要参考2005年及以后的真题,虽然业务部分的真题重复原题的不多,但也不是绝对没有,今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外。

如有疏漏,还望谅解。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秋秋 1274272179,加我时请注明“南大传播”。

11.北京大学传播学真题 篇十一

12月9日下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东发到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校旅游论坛讲座。肖教授的演讲课题为“全民阅读与国民素质提升”。他从“全民阅读是国家战略,也是强国之策;三大支柱之一信息传播史——图书史;与三种文明对应的三种阅读;轴心时代的经典及阅读经典的意义;继承并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如何建立文化强国——落实到教育与阅读;提高国民素质任重道远” 等七个方面阐释阅读的意义、历史与发展、变化与特点、要求与规律等。解读了文化强国的战略性思考,强调通过全民阅读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建立一个和谐、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社会。

整场讲座不到两个小时,信息容量非常大。肖教授致力于文化强国的国策研究,他深入浅出地对传统阅读、现代阅读、后现代阅读的特点进行分析,图解现代阅读新媒体,提倡深阅读、慢阅读、阅读经典;引导大家讨论中华文化优秀的文化遗产,指出“思、学、述、作”是阅读与思考、论辩与写作的基本方法。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旅游论坛自开办以来,先后邀请了数十名专家学者、旅游行业精英和企业领军人物到我校演讲,促使广大教师在校园里就能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文化气息,为校本培训充实了内容,为示范校创建增添更加丰富的内容。

12.北京大学传播学真题 篇十二

中国梦, 承载着“国家统一, 主权完整, 民族复兴”这一宏大愿景, 牵系着两岸以及全球华人的心思与目光。两岸民众同根同源, 血脉相连, 拥有着共通的文化坚守与历史传承, 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传统文明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传播, 作为一股两岸交流、交融的力量, 涵括了文化交流与媒体合作。“两岸携手, 媒体先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而是媒体需要真正践行的责任与使命。两岸传播应遵循一个共同的精神核心———“构建两岸共同的精神认同”。媒体需要充分利用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与集体记忆,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意义相结合、核心利益与社会共识相结合, 将共同的民族自豪感转化为民族复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愿两岸媒体能够为文化互通搭建桥梁, 为精神交融提供纽带, 为中华儿女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

王晓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教授

1987年是海峡两岸新闻交流的元年。透过新闻传播, 38年的隔绝被打破。之后, 两岸新闻交流和媒体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极大推动了两岸共识, 也促进了共同利益。所不足的是, 两岸媒体都甚少关注和报道彼此百姓日常生活的经验细节, 而这些对增进理解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在信息交流通道不再被阻隔的时候, 媒体仍然有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海峡两岸媒体都需要更具体、更微观、更经验性地去接触、去观察、去反映彼此, 而不只是表面化、睥晲式、娱乐性的旁观或批判。

曾祥敏: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院长、教授

纵观人类传播的历史, 从早期的双向面对面的人际传播, 到后来借助于纸质媒介、大众传播媒介、以至于当下借助于互联网与移动媒体的传播。传播发展经历了一对一的双向传播到一对多的单向传播、进而回归到点对点的双向传播与沟通, 这种螺旋式的传播规律其实都是在借助媒介还原平等、双向的沟通与交流, 而这正是传播的本质。而平等的沟通、交流信息, 弥合信息传递的误差, 减少不确定性, 从而能够形成共识, 求同存异, 这些何尝不是海峡两岸传播的本质?

刘宏: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教授

媒介交流演变成为一种独特的靓丽风景, 这就是海峡两岸传播的魅力。从最早的大陆制造到如今的海峡两岸共同制造, 充分反映了海峡两岸本是同根生的文化血缘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 媒介的本质就是沟通和交流, 这一点在海峡两岸的媒介交往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两岸交流, 媒介在先, 这对于海峡两岸的老百姓来说, 不失为一种幸事。媒介促进开放, 开放促进交流。

孙振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副教授

我通过多次与台湾学者和学生的交流, 发现虽然海峡两岸存在着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 同宗同源的文化渊源, 但是两岸在政治传播和舆论导向方面都存在着传播的真空绝缘。文化传播并不是海峡传播的惟一内容, 也不应该是消除两岸理解误区的惟一手段。既然我们抱有着求同存异的主旨, 就不应该在一些敏感领域三缄其口, 而是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敞开心扉, 认知是理解的前提, 理解是认同的前提, 创造一个平和而开放的舆论平台将更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的理解与共鸣。尤其是在当下的全媒体语境中,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达”, 勇于面对问题而不是回避, 是我们必须要扭转的传播思路和方向。

吴炜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副教授

台湾与大陆之间新闻传播界, 亟需寻找一种弱阵营、去政治、泛民间、新媒体化的学术与实践沟通模式, 探寻多层面的传媒实务与传播研究的可能;其一, 两岸传媒产业如何保持活跃、健康、可持续、具有创新精神的互动模式, 破除台湾娱乐大陆市场的思维窠臼是为根本;其次, 推动两岸媒介消费者行为及主体的比较研究, 为更具目的性和创造性地原创作品服务是为策略;其三, 如何拓展深层的传统媒介转型与新媒体化之后自身营销、生产及发展的问题研究与对策互补则是当下最为紧要的工作之一;相比大陆而言, 台湾的纸媒遭遇市场的围攻、广电媒介面临数字媒介的倾轧时间更早, 景况更为紧急;但就产业转型、市场开拓方面远不如大陆具有活力和试验性, 如何建设双赢互补的传播模式则需要双方传媒人及学者的共同经营和努力。

周逵: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讲师

13.北京大学传播学真题 篇十三

1、历年考研真题资料

2012年复旦大学MJC真题;

2012年复旦大学MJC真题答案;本店独家更新真题答案,本店首发读独家资料,为加密格式,好评5星星后授权播放; 2011年复旦大学MJC真题;

2011年复旦大学MJC真题答案;本店独家更新真题答案,本店首发读独家资料,为加密格式,好评5星星后授权播放;

2001—2011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基础历年真题解析;真题为辅导班提供的标准真题答案;按年份整理;非手写;涉及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为标准答案,均用封面进行胶装,2011年没答案;

2003—2011年复旦大学新闻实务历年真题解析;真题为辅导班提供的标准真题答案;按年份整理;非手写;涉及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为标准答案,均用封面进行胶装,单卖售价100多元,2011年没有答案;

2002—2011年复旦大学传播实务考研真题(10-11年为回忆版本,真题待学校公布之后会免费发送)

2002—2008年复旦大学传播实务考研真题详细参考答案; 2、2013年爱他教育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专硕MJC考研导学班课程,是爱他教育组织了复旦大学经济学导学课程,包含了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专硕考研备考,复习,准备,复试分数线,报考人数,保送情况,参考教材,如何安排复习等 方方面面,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高分研究生讲授,很多复旦大学考研的问题都讲到了,解决了考研复习的难题和诸多困惑;好评5星星后发邮箱; 3、2013年爱他教育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硕士考研暑期班交流会全程录音,录音 60多分钟,是爱他教育组织了一次复旦大学大型考研交流讲座,包含了复旦大学各个专业,由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硕士高分研究生主持,很多复旦大学考研的问题都讲到了,而且还有互动,2013年考研的同学问到了很多考研相关的问题,解决了考研复习的难题和诸多困惑;好评5星星后发邮箱; 4、2013年爱他教育文字实录,考复旦大学mjc的同学在2013年答疑交流会问了很多问题,问题一一得到解决; 5、2013年爱他教育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硕士考研国庆班交流会全程录音,录音 60多分钟,是爱他教育组织了一次复旦大学大型考研交流讲座,包含了复旦大学各个专业,由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硕士高分研究生主持,很多复旦大学考研的问题都讲到了,而且还有互动,2013年考研的同学问到了很多考研相关的问题,解决了考研复习的难题和诸多困惑;好评5星星后发邮箱; 6、2013版爱他教育复旦大学mjc专业课考研辅导班内部资料--《复习全书》+2013年全套复旦大学考研辅导班新闻传播理论全套视频20个课时+2013年全套复旦大学考研辅导班新闻传播实务全套视频20个课时,总共有40个课时,辅导班价格是800元;(1)前言:开课致辞

(2)历年真题考点分析及试卷结构分析

(3)专业课高分考研经验(4)专业复习指南(5)历年真题解析

(6)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复习全书简介

◇答题高分技巧:我们总结专业课考高分考生的答题经验,对专业课可能涉及的每种题型答题技巧进行分析,并用相关的真题进行举例解释说明。熟练掌握知识点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同时熟练运用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将使读者如虎添翼。

◇2012专业课分析及2013年命题预测:对2012年专业课最新一年的试题命题特点做出详细分析,以便考生了解专业课的最新命题趋势变化,同时结合爱他教育有内部消息整合优势对2013年专业课可能的命题方向做出预测。

◇ 历年真题考点分布及试卷结构分析:专业课复习指南总结了专业课近年来各考点的详细分布及历年的试卷结构分析,以事实为依据让考生对专业课各考点的重要程度 及历年的命题情况、试卷结构了然于胸。给了专业课相关试题,内含详细的解题思路和答案。研究真题对洞悉考试重点、了解命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具有独一无二 的价值,真题解析的参考价值不言而喻!◇全真模拟试题及解析部分:我们根据专业课的最新命题趋势及历年题型特点命制了八套专业课的全真模拟试题并附上详细的参考答案。本模拟题在兼顾考题预测的基础上,既可作为读者自检复习成果之用,也可帮助大家在考前进行操练,提前进入考试状态以缓解考试时的紧张压力。

8、2013年爱他教育复旦大学新闻专硕暑期班录音互动授课8个课时互动授课语音;为暑期班后期总结归纳,主要讲复旦大学专业课复习的方方面面,重点突出,击中考点,高分必备,价值800元,高清语音,不是外面一些录音杂声很多,我们采用专业软件录制,为高清录音,让你轻轻松松跟着老师一起上课,为保障考生利益,防止内部珍贵资料流传,该互动授课采用加密的格式,一机一码,只有订购考研资料的同学才可以播放,确认好评后联系客服授权播放!

9、2013年爱他教育复旦大学新闻专硕国庆班录音互动授课12个课时互动授课语音;为国庆班全程课程,国庆班主要是在巩固和提高,再看了1-2遍书后,用于提高知识掌握程度,目标定在保120分争130分,主要讲东北财经大学专业课复习的方面,重点突出,击中考点,高分必备,价值500元,高清语音,不是外面一些录音杂声很多,我们采用专业软件录制,为高清录音,让你轻轻松松跟着老师一起上课,为保障考生利益,防止内部珍贵资料流传,该互动授课采用加密的格式,一机一码,只有订购考研资料的同学才可以播放,确认好评5星星后联系客服授权播放!

10、2013年爱他教育复旦大学新闻专硕冲刺班录音4个课时互动授课语音 冲刺班的录音,系统梳理了专业命题的趋势和考试的重点,讲解了出题的思路范围,详细讲解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并提供了宝贵的复习经验和技巧;帮助同学们,考高分该互动授课采用加密的格式,一机一码,只有订购考研资料的同学才可以播放,确认好评5星星后联系客服授权播放

12、独家更新30天30题

新闻传播经典,热点,高频考题集萃,绝对经典,决定内部!好评5星星后赠送

13、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全真核心模拟题 14、1、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基础内部模拟题(模拟题独家提供,辅导班内部资料,纸质版,单卖价格108元)

说明:为辅导班内部授发给本校本科生的模拟题目资料,极为珍贵,2011年编写的模拟题,对考题进行全方位的预测,对命题思路进行了剖析,难度与真题相当,是一个非常好的内部题库;

2、复旦大学新闻实务内部模拟题(模拟题独家提供,辅导班内部资料,纸质版,单卖价格108元)说明:为辅导班内部授发给本校本科生的模拟题目资料,极为珍贵,2011年编写的模拟题,对考题进行全方位的预测,对命题思路进行了剖析,难度与真题相当,是一个非常好的内部题库;

3、内部模拟题(版本3,纸质版,86页)

说明:为学校内部授发给本校本科生的模拟题目资料,极为珍贵 03.新闻实务模拟题18套

04.新闻实务模拟题18套详细参考答案

9、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部分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考研必备精品核心复习资料

a.复旦大学新闻考研复习专用《新闻学概论(第三版)》复习笔记;整理清晰,排版工整(本店最新权威更新!)

新闻学概论·名词解释(历年复旦真题涉及考点、各校真题考点、补充考点)新闻学概论·真题简答及专题

新闻学概论·真题论述及专题、李良荣重要论文整理 新闻学概论·书本脉络框架整理(按目录)

新闻学概论·复旦及各校真题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新闻学概论·复旦及各校真题之简答论述考点分析-----------------1

43超级无敌笔记,共143页;

b.2010年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研究生经典考研复习笔记

此 笔记是今年整理的笔记,所以笔记非常的清晰,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笔记完全是为顺利考取复旦新闻研究生而精心整理的,针对性强,实用性强,质量高,笔记对课本重点进行了全程的梳理,同时对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有效的预测,是复旦考研不可多得的一份经典的笔记,手写版,共71页;

c.2010年考研辅导班内部资料之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d.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知识点精要

2、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考研必备精品核心复习资料

a、复旦大学新闻考研复习专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复习笔记,整理清晰,排版工整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名词解释(历年复旦真题涉及考点、各校真题考点、补充考点)----------1

新闻史真题简答论述:新闻法制、新闻改革、中共机关报、著名报人及大报、业务改进、大脉络、补充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书本脉络框架整理(按目录)------84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复旦及各校真题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193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复旦及各校真题之简答论述考点分析---------200

超级无敌笔记,共200页;

b、2010年《新闻事业发展史》黄蝴,高分研究生考研笔记 c、2010年复旦大学《中国新闻事业史》超级详细本科笔记

d、《中国新闻事业史》经典笔记

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总结,覆盖面广,打印稿,复习性强,共25页;是复旦新闻考研一份难得的复习资料;

e、《中国新闻传播史理论框架》梳理

按照时间线索对整本书的要点进行了系统总结,方便记忆,重点地方加入了高分研友的批注,18页;

f、《中国新闻事业史》重要事件汇编

3、《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程曼丽,全新高分研究生笔记

4、《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考研必备精品核心复习资料

a、《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经典考研复习笔记,中华传媒网精心整理笔记,笔记几乎整

理了书本中所有的知识点和考点,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原版笔记,非常清晰(纸张版); b、《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经典考研复习笔记,共41页;笔记几乎整理了书本中所有的知识点和考点,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原版笔记,非常清晰(纸张版);

1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必备必备精品核心复习资料(此项中电子版免费送)

1、复旦大学新闻业务考研经典资料之1:2010年复旦大学《当代新闻写作》 周胜林,高分研究生笔记笔记是对书本知识的高度提炼和浓缩,同时保证记录了大多数的考点和知识点,笔记融合了历年的真题及答案,是复旦新闻学,考研复习的 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复习材料,有今年考复旦的研究生所作;

2、复旦大学新闻业务考研经典资料之2:《当代新闻采访》刘海贵,高分研究生笔记

3、复旦大学新闻业务考研经典资料之3:《新闻评论教程》 丁法章,高分研究生笔记

4、复旦大学新闻业务考研经典资料之4:《当代新闻编辑》 张子让,高分研究生笔记

5、居延安《公共关系学》笔记+新媒体笔记+广告学笔记,电子版;

6、公共关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居延安主编笔记,电子版;

7、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电子版

8、北京大学《公共关系学》课件(PPT 259页)

9、当代广告学(第8版).阿伦斯,电子版

10、当代广告学笔记;

11、新媒体论文;

15、其他精品考研复习资料

1.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重点热点难点50题透析(电子版,267页)

全国百所传媒院校考生共读的专业进阶复习读本,传媒考研网新闻传播学专业辅导系列课程同步辅导教材

2.辅导班资料

说明:为校外辅导班内部辅导资料笔记,是重要的复习参考资料

A.辅导班资料1: 复旦大学新闻学辅导班笔记(纸质版,22页)

B.辅导班资料2: 复旦大学新闻学考研热点论文集(纸质版,50页)3.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考研指南(纸质版,10页)

4.新京报优秀评论//新闻学老师论文

注:市面上最全的版本,汇集了三个版本的论文,大大的方便了大家开阔视野,积累知识的目的; 5.《南方周末》2010年方舟评论和一周高评板块文章 6.复旦大学出版物《新闻大学》2007年---2010年所有内容 7.重要复习资料

8.其他著名高校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参考(赠送,电子版)

关于考研,我就简单说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吧。从开始正式准备考研,到初试以及复试结束,我一直认为心态很重要。第一,积极的心态,就是明确我要考研的目的,对我以后的生活,工作的影响,以及人生目标、理想、价值实现的影响。为考研收集各方面的正能量,有助于自己在准备考研期间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情绪。第二,准备好的心态,就是我要考研了,和考研无关的那些琐碎的事情统统收起来。告诉自己在这个阶段,考研是头等大事。即使有比较紧急的事情,一定要立刻解决,尽量解决好,不要影响自己的心情,影响自己的日程计划。第三,平和的心态,在备考过程中,少接触一些负面的消息,即便是听到了,看到了,也不要有太大压力,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看作是一种警示,告诉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更要坚信,我努力了,我付出了,我相信我会有收获的。和自己有一个约定,告诉自己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一定是在那个校园里。

2014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真题

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

一、简答题

1、伊利县的舆论领袖研究对大众传播学的影响

2、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

3、社会化媒体对传统媒体生产的影响

二、论述题

1、例举了《爸爸去哪儿》近期的火爆,从传播学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看法。

2、传统媒介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前景。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1、例举了棱镜门事件。你如何看待隐私权及其保护?如何平衡好数据公开与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

上一篇:车站团委2006年工作计划[铁路]下一篇:加强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难点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