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探讨论文

2024-06-19

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探讨论文(精选14篇)

1.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探讨论文 篇一

2.1   高校财务内控方面的制度不够详尽

从高校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高校领导以及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对财务方面的认知存在很大问题,导致很多高校仅把内控停留在会计部门,虽然对相应的财务数据具有较为可靠的`来源和去向,但是却在实际运转过程中忽略了管理控制,进而即使产生了一些不规范的财务行为也不能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理。此外,众多高校在财务管理的内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较多纰漏,很多规范过于笼统没有实际可行性,从而不利于监管财务管理行为。

2.2   缺少财务风险评判方案

近年来,众多高校都制订了扩招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校开始负债完成基础建设,并希望用这种方式弥补目前相对短缺的教学需求,给高校办学造成了更大压力和风险。然而,这种风险并没有引起管理者的重视,这也是在当今高校体系中被轻视甚至忽视的财务风险问题。没有完善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估方案,缺乏正确的风险评估与考察,给高校未来发展带来了很多风险隐患。

2.3   高校内部的财务监管职能偏低

高校内部财务监管是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高校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中,内部审计部门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原因如下。首先,许多高校没有单独的内部管理部门,大多依附于其他部门,从而在具体的工作中很难发挥作用,进而会增加工作难度。其次,在诸多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中,相关人员的自身工作能力有限,存在综合素质不高的情况,从而不利于开展财务审计工作。最后,很多高校在内部审计上存在工作盲区,例如常规方面的审计工作较为普遍,而具体某一单一领域的审计非常稀少等。

2.4   财务管理的相关监管方面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高校内部审计的真正内含是对内部财务体系进行双重控制。然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很多高校并不重视财务管理重要环节的监管工作。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相应预算业务的相对控制方面;第二,对高校收支业务的相应掌控;第三,对货币资金进行适当、可靠的控制。然而在具体落实工作方面,高校在这3个方面普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在预算方面,高校预算前缺少有效的预算分析,进而导致过度预算给学校发展造成隐患;在学校收支上没有一个透明、规范的收费指标,为一些人以公谋私、私用公款创造了条件;对货币资金的控制力度较弱,不能满足实际财务需要。

2.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探讨论文 篇二

(一)财务预算编制根据国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我国的高校编制预算必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到有针对性地拨付,要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高校预算编制采用的是复式预算,根据高校实际收入进行汇总,从而根据实际的收入情况进行来年的预算编制,目前高校收入预算包括每年政府的财政拨款、科研经费的拨付、学生的学费收入等。一般而言,我国高校年度收入与支出大致平衡,但是无论是政府拨款还是学费收入, 都是一次性收入,因此高校的预算编制只能少于实际收入。

(二)财务预算执行高校预算编制的制定主要是根据每年的收支情况而定,因此往往为了能够使资金利用最大化,通常都会将支出与收入尽可能地平衡。而这对于预算执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预算执行中必须按照事先所制定的预算编制开展。目前,受制于高校管理体制,大部分高校在预算执行环节还做得不到位,无法切实了解每一笔资金的具体流向,再加上预算编制更多的是大方向的描述, 无法做到事无巨细,因此预算执行过程不太理想。

(三)财务预算控制预算控制的目的是规范各组织及其员工行为,降低由于相关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贪污或对于资金不正当的挪用。预算经费的限定使得高校的科研项目以及各类活动对于预算经费的控制做得较好,虽然无法了解每一笔资金的去向,但是由于学校以及财政部门不会额外进行拨款,因此也迫使最终的使用者必须按照事先所约定的情况量力而为。

(四)财务预算评价预算评价是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极为忽视的一个环节,主要是由于对于预算执行的监管不力,导致许多评价内容根本无法找到对应的指标,因此现有预算评价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甚至有些高校为了省事,去除了这一环节的实施。

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随着高校快速发展和不断扩大,由于高校内部对于部分资金收入和支出监管的疏忽,导致高校资金来源渠道不断增加,但是这些资金来源或支出却没有被纳入到原有的预算编制中,使得许多支出无法得到定向追踪与监管,导致了贪腐现象频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安全。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高校目前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是累进制,即以当年的收入以及支出为标准,在此基础上加入当年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资金需求。虽然这样的基础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较为容易,实行起来也较为方便,但是这一预算编制方式显然没有充分考虑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对于资金的需求变化,同时这一方法不透明、不规范、不科学,更加不符合公平的原则,无法贴合高校现有的发展需求,并且由于下年度的发展目标往往与本年度的发展存在差异性,因此,单纯通过累进制的方式往往会造成一些需要资金的项目无法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而另一些项目则可能由于资金的过分充裕而产生浪费。

(三)预算控制随意预算控制是保证预算资金得到有效利用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我国现有高校在预算下拨后,将更多资金的处置权交由下级部门,并不太重视预算控制,使得下级部门对于资金的使用变得更加随意,一旦资金充裕就会造成资金使用的随意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而软弱的预算控制进一步削弱了预算管理的权威性。

(四)预算评价机制缺失目前许多高校的预算评价无法准确反映高校现有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造成评价机制缺失,导致之前的监督、管理以及控制无法得到最终的反馈与分析,从而加大了资金管理的难度。

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对预算管理认识不足从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以及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高校领导往往都非常重视企业以及高校的预算管理,并将其视作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手段与方式。但是,在国内人们更多地是将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支出数额的预估,仅仅是数字游戏,而没有充分意识到预算管理对于高校发展与管理的重要性与积极意义。由于我国高校主要是以公办的方式, 长期以来以国家拨款的形式筹集经费,因此,这也造成了我国高校对于资金的管理不够重视,每年只需要根据资金的使用情况再加上一定的数额来确定来年的经费预算,由此日积月累使高校的资金管理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管理层在审批预算时,仅仅考虑资金的充裕程度是否能够满足当下的项目需求,而没有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考虑或思考,即缺乏全局性,使得一些重要项目的申报由于申报时间晚了而被耽误,这样的审批方式也非常容易造成支出预算金额远远超出收入预算,进一步加剧了高校资金链紧张的现象;二是我国的高校在预算管理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没有得到有效的明确,往往是一个人管多个部门的预算编制,这一方面提高了预算管理的难度, 同时也会使其常常忽略一些部门的预算管理,导致了最终的预算编制准确性与有效性下降。

(二)高校办学体制的约束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实行的都是管办分离的办学管理方式,即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是由两套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导致教学的人员无法直接去负责经费的管理,而经费的管理人员由于对学科以及实际教学状况的不了解,使得他们在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执行的过程中无法切实有效地结合实际学科情况进行细致的预算管理。这种管理机制无疑对我国高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让学校的预算管理长期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状况,对于预算的控制与监督无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使得高校对于收入预算不再如预期的效果,最终与预算管理的目的背道而驰。

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完善建议

(一)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控制首先,从学校以及学院层面,必须严格执行现有的预算管理制度,对于经费的使用与拨付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对于资金的使用与监督必须证证相符,从源头上把好关。其次,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必须严格审核每一笔申请的预算审批,对于存在疑问或是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等现象,在坚决杜绝的基础上还应该对当事人进行严肃的批评与处罚。再次,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学校以及学院进行抽查与随访,并且根据学校目前存在的监管疏漏,提出改进建议与方法措施。

(二)改进预算编制模式,变约束为激励

(1)严格划分国库支付范围与支付方式。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首先应该让学校的预算编制人员充分认识到国库集中收付的主要对象是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资金、政府性基金和预算外资金在内的所有财政性资金, 对于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在内的各项收入应该直接缴入国库。对于那些预算外资金则应该直接缴入财政专户,当学校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对这部分资金进行支取时, 应从财政专户中返还。

(2)零基预算与滚动预算结合。高校除了在日常的支出管理中进行完善与控制之外,还要对现有的预算方式进行改良,因为过去的累进制预算方式虽然简单,但是算法本身的灵活性以及科学性不足,由此导致最终的预算情况与实际情况往往不太相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特别是美国众多著名高校的预算编制方式,采用较为灵活的编制方式,真正与市场形成互动, 从而使预算管理变得更加灵活多变。因而,可以在复式预算、零基预算的基础上引入滚动预算。

(三)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考核制度高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以及资金的收入与支出比重,制定合理的适应高校自身发展的预算绩效考核制度。整个制度应该包括考核内容、指标以及方法等,全面完整地对高校每一年度的经费支出与使用情况进行评定与分析,同时,为了使预算绩效考核制度顺利开展,保证实施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建立一套与预算编制、执行以及控制相配套的奖惩制度,具体的评价标准以及评价内容则可以根据每一个部门的不同情况进行定制与设计。借助完善的评价体系与绩效考核标准,让高校的管理者以及预算编制人员有效了解现有编制体制下存在的不足,以及哪些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资金使用不当或预算执行不利或监督不到位等现象。通过这样一套奖惩制度来增强学校各部门对预算管理以及预算执行、监督和评价的积极性,使学校的预算与执行真正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契合,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3.关于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篇三

高校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存在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现象。对于高校而言,开展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国家资产的权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从而使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大大提升。在我国,高校资产经费的主要来源就是财政拨款和预算外收入,人们常常将其看成是一种非经营性资产,忽视了其成本核算问题,往往只是简单的注重其需求,而不重视其效益,在财务会计的报表中,高校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值得商榷,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理更是无从谈起。在当前的高校中普遍存在着以下的财务管理现象:对固定资产的验收工作经常不负责任,固定资产的保护和维修工作不到位,不同部门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交流,很多教育设施存在着重复建设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使高校的经费变得更加紧张,而且资产的利用率不断下降,滋生各种资源浪费现象。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方式落后,相关制度不健全。在高校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预算是对将来财务活动的内容和指标进行规划,对财务管理有着较强的控制作用。但是在现实的高校财务管理预算活动中,财务预算管理的方式较为落后,而且在执行中也存在不够严格的现象。很多高校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相关的所有工作都应该由财务部门完成。实际上,预算管理是一种较为系统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全面配合以及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这样财务部门才能够顺利的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对经费的预算进行准确的分析。此外,高校在进行预算编制时,缺少必要的科学依据,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预算工作的执行力都得不到根本的提高。在高校财务预算报表中,往往不会涉及融资这一方面,但实际中高校为了扩大教学规模、增强自身办学实力,往往会利用各种方式进行融资,从而使得预算报表与实际的资金运转中存在很大的差距。

高校财务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督方式落后。由于在学校中各种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不高,因此,高校长久以来对各种经济活动的监督制度以及监督力度都存在缺陷。此外,在经济活动的监督方式上,高校往往只是对一些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但是对于各种专项投资活动缺乏必要的论证,盲目进行投资,而且各种工程施工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跟踪监督,从而造成各种经济损失,损害学校的各种经济利益。

2.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优化对策

强化高校财务管理意识,明确财务管理目标。要想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最重要的就是从根本上对高校财务管理的意识以及理念进行改革,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效益观念的树立,不断优化高校的经济结构,对高校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加强各种损耗以及浪费现象的控制力度,进而使得高校的成本效率实现最优;加强风险意识的培养,高校进行各种融资活动,必然会产生相应的财务风险,开展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提升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能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长远的角度进行高校的发展规划工作,避免盲目性的投资活动。

不断强化高校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高校应该不断强化相应的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对资产的购买、使用、调拨、报损、报废等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明确资产购买、验收、保管等环节的具体责任人。进行资产管理应该坚持固定资产与共享资产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改变原来的资产部门所有制,避免部门间各种重复资产以及闲置资产的数量。此外,高校在进行内部资产管理的同时,还应该充分与社会进行联系,将一些教学中淘汰的设备资产面向社会进行租赁等经济活动,从而使高校资产的效益实现最大化。其次,加强节约意识的建立,对高校中各种水、电、气、办公耗材等资源的管理和约束,大力推广一些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加大学校各种消耗资产的检查力度,使师生养成平时节约资产、杜绝浪费的习惯。

不断拓宽高校筹资渠道,强化筹资活动管理。为了更好的解决高校发展的资金问题,高校一方面应该不断争取财政支持力度以及适当增加银行贷款,另一方面,高校还应该不断拓宽自身的融资渠道,寻找新的融资方法。高校应该在保证自身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努力在办学水平、科研水平以及知识更新上取得领先地位,加强各种二级学院的建设,不断增加学生规模,利用各种培训班的建设、各种专业技术咨询服务以及对社会开放学校实验室等方法进行资金的筹集。这些做法,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的资金问题,还可以对高校的资源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融资租赁的方式来吸引社会以及民间资本,加强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社会化的高校后勤管理方式。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在开展社会资金筹集工作同时,结合高校未来发展规划,合理的制定融资计划,并制定相应的筹资管理方法。

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经费支出。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预算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管理效益的高低。因此,财务部门要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编制预算,将综合预算和部门预算相统一,细化预算编制单位,克服预算内容不实、约束不强和预算不科学的情况。收人预算必须做到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支出预算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对经常性支出要适度从紧,建设性专项支出的预算要量力而行,要集中财力保障发展目标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采取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实施定额包干、节约留用的管理办法,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理财的积极性。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财务运行机制。经济责任不清会导致权责不明,相互推诿,造成财经秩序混乱,因此高校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在统一领导下进行适当财权分配,明确责任,划分责任范围,健全财务工作经济责任制。把收入分配与努力创收相结合,把经费使用与办事效益相结合,增强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财经工作运行机制,确定高校每一层次每一岗位相衔接的责任目标体系。从高校领导到财务、审计监察部门的负责人、到全校各系、部、处室单位负责人,都要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层层防范,层层落实,并且及时将全校财务运行情况及各个责任单位经费使用情况公布于众,信息公开,自觉接受全体职工乃至社会民众的监督。

总之,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教育市场资源竞争和越来越复杂的财务关系,高校必须加大财务管理力度,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促使高校教育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4.高校财务管理论文 篇四

在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模式中,所谓互动式教学法,就是指学生和老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够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并完成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教和学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贯穿于整个财会管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在财会管理教学中既扮演着主体角色有扮演着课题角色。财会教师通过备课并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来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财会管理教学活动中,和老师的教学内容形成良性的互动,在课堂上进行一定的探讨和交流,建立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财会管理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采取互动式教学方式,学生更能较好的掌握财会管理的各项技能,特别是对于学生财会管理实操的提高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互动式教学已经得到了学校师生的广泛认可并应用在高校财会管理教学中,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财会管理教学采取互动模式的有效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在高校财会管理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善于思考,教学生学会学习。启发的关键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向纵深发展。提出少而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并给学生时间,然后因势利导,是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启发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并结合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是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学会思考;引导学生亲自观察、动手操作,在多种教学实践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课过程中,准备真实的会计凭证、账本、单据等材料,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边教边学边做,积极互动。能够正确的采取互动模式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水平,同时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课堂内容的接受度和理解度也不尽相同,只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对课堂进行层次性导入,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2.建立宽松和谐民主的师生氛围。互动式教学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进行良性的互动,打破传统的你教我学的状态。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开展互动式教学,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在高校财会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再是权威和服从的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解惑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学生更能身心放松,遇到问题敢和老师积极进行交流,独立的表达自己观点并在出现分歧时敢于与老师进行探究,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忱,培养了学生探究的精神。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认知水平,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提高学生财会管理的综合应用能力。3.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高校财会管理课堂导入。多媒体教学具有能够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能力,集声音、文字、色彩、图像于一体,营造适合学生认知活动的学习环境和方式,加强了课堂上教与学的交流、调动了联想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美妙、动听的音乐效果,把学生带入人之所想、情之所至的境界,非常适合学生的思维和记忆规律,使多媒体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逐步走进了高校财会管理课堂教学中。在高校财会管理课堂教学中,由于其学科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校财会管理互动教学模式中进行辅助课堂教学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式。只要多媒体使用的恰当合理,就可以极大的渲染和烘托财会管理的学习的氛围,给学生以更直观的财会管理学习享受,使师生和生生之间能够进行更好地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对高校财会管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促进学生对财会管理知识的掌握以及财会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提供条件让学生真正走到企业,教师帮助学生切身体验财务管理工作。目前我校学生普遍存在上课状态不好,有迟到、睡觉、玩手机等不良现象,究其原因,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有一定关系,目前的课程大多数基本沿用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线,学生觉得课堂内容枯燥无味,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学生难以掌握教学内容,往往应付了事。汽车营销财务管理课程并不例外,同样在内容上也缺少与职业实践直接相关联的岗位技能知识,导致学生所学与所用之间脱节。所以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应走进企业,比如联系汽车4S店。教师应该真正的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转为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工作过程为根本,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按照岗位需求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具有职业经验,了解企业背景,熟悉工作过程,掌握工作要求和质量标准。在实际工作实习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直观的体验财务管理流程,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三、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日趋成熟,市场营销在整个的企业运行中越来越关键,而财务管理作为重要管理手段,也应在市场营销中发挥重要作用。它通过对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像血液一样渗透贯通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一切管理领域。因此财务管理在市场营销中势必起着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财务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适应形势,转变观念,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总而言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财会管理非常必要,财会管理是汽车营销人才必须学会的技能。在高校财会管理教学中,一定要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为标准,抛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将互动式教学法贯穿于整个财会管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并积极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财务管理课程,激发学生对财会管理学习的兴趣和热忱,为以后汽车营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朱宏波 单位: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5.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 篇五

关键词:高校 财务预算 绩效管理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086-0

2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尝试推进高校预算绩效改革。财政部、教育部为贯彻“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精神,提高预算资金的安全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各级财政部门、经费管理部门相继出台项目支出绩效考评办法、基本支出管理办法、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指导意见、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办法、优化高校支出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政策文件,从宏观上规范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随着高校各类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着新任务和新挑战,以下笔者就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一、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观念陈旧。许多高校对高等教育投资责任和支出绩效不够重视,未能将绩效评价纳入高校预算执行和管理的整个过程。校内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申报程序不明确,预算的编制实际上主要由财务部门和有关人员参与,预算编制缺乏全员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部门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预算编制,只是一种被动的执行。部门和员工缺乏对学校整体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同时,由于编制人员对学校纷繁复杂的业务活动了解有限,难以对学校预算编制提出切实可靠的依据,预算编制缺乏系统论证,造成学校发展规划和事业计划与学校的资金供求相脱节,使得学校教学事业发展缺乏有力的资金保证。多数情况下学校预算成为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拨款的工具,没有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高校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绩效评价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上述思想观念必将阻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完善。

2.预算项目缺乏细致性。一些高校在编制支出预算时,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没能真正做到以收定支。除了专项收支以外,一些高校编制经常性预算,依然沿用“基数加发展”的粗线条、大框框估算方法,预算编制不完整或比较粗放,随意决定财务支出,或按经验办事,凭感觉收支,没有按照学校科学发展规划安排财务收支,对经费的管理比较盲目。这样编制预算只能起到总额控制作用,缺少明细支出项目,不能在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预算项目安排与会计科目缺乏合理的接口,不符合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要求。

3.体制不健全。一些高校在财务预算管理中的随意性,任意追加或调整预算,造成了争预算、加预算、超预算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有部分高校虽然有制度,却不遵照执行,预算执行落实不够好,监督监管流于形式,导致资金收支缺乏统筹的规划与管理,存在着盲目预算现象。由于没有健全相关体制机制,财务预算管理与监督就必然成了困扰高校管理与发展的难题。

4.预算执行缺乏监督机制。许多高校在编制支出预算时,缺乏科学分析,对预算执行中常有偏离预算的情况,有的变更经费使用用途,有的随意增减项目,有的则对专用款项缺乏统一的管理。尤其是对在预算下达后,没能实施监控、跟踪管理和指标考核,随意扩大支出标准。还有一些单位和部门领导法制观念淡薄或受利益驱使,不积极支持财务会计人员履行预算执行和监督职能,甚至设置障碍,使会计监督形同虚设,出现掩盖支出、虚报冒领等问题。有的高校基本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建设资金严重不到位,盲目开工建设,随意扩大建

设项目,使预算缺乏严肃性、预算执行偏离计划的轨道,最终导致监督失效,从而导致资金浪费等问题。

5.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考核机制。我国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建设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规范合理的评价体系。相当一部分高校在财务预算管理上只重视资金的投入,不重视资金的管理、支出与监督,没有及时对资金的使用、支出、效益等进行跟踪监督。加上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监督监管乏力,对资金的投入、使用没有有效的管理、监督与考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需要内部的协调统一,更需要外部的和谐环境和制度保证。

二、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措施

1.科学、合理编制财务预算,增强预算编制的绩效性。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则是预算管理成功的关键环节。因此,应根据高校总体发展规划、目标任务等编制财务预算,建立一套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健全完善财务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把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作为综合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预算的编制应在充分考虑各项经济因素,摸清现有资源状况、真实反映事业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和合理的预算定额或系数,确保预算编制科学性、前瞻性和绩效性。首先,开展摸底调查,掌握预算基础资料。全面掌握预算基础资料,有助于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通过对各院系、部门人员的编制与结构、院系学生数量和分类、部门科室设置、材料消耗、资源配备等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核实和掌握基础数据,为科学合理确定定员定额指标提供依据,也为细化收支预算编制奠定基础。其次,客观分析经济形势,合理编制综合收入。预算及时准确地把握国家经济运行状况和宏观经济政策,如国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教育收费政策以及经济、财政增长速度,动态分析宏观信息对学校的影响,合理测算各项可能的收入,尽力做到收入打实,积极稳妥。同时,在收入预算的编制中,我们不但要测算学校可控制财力,还应将院系的创收、横向科研收入等不可控收入纳入预算,编制包含学校所有收入在内的综合预算。再次,制定分类分档定额,科学编制支出预算。在具体编制支出预算时,还要注意制定分类分档定额。预算项目应细化,即人员经费核定到人,公用经费确定标准和定额,专项资金编制具体项目。对于人员经费预算要按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学生的数量与结构、支出定额以及各种补贴的支出标准和补助比例进行测定。对于公用经费要根据教学院系、行政单位、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等经费性质不同,实行分类分档管理。教学院系按学生人数、层次采取日常维持费、教育实习、实验实习费、专项补助费等综合定额与专项定额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党政机关、行政处室和职能部门等根据单位职责范围不同,制定不同标准的分类分项定额,并对职能部门的特殊支出如引进人才、学科建设、教改项目等,实行专项补助、专项核算;后勤经费区别社区管理,校园保洁、水、电、暖消耗,按经费的不同用途,分别按学生人数、保洁面积和实际成本消耗,采取不同的取费模式和取费标准确定。

2.优化资金支出结构,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由于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快速发展,高校资源利用和配置不够科学、不尽合理的现象逐渐显露出来,教育教学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应当科学地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发展规划,合理利用、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金浪费及减少资产闲置现象。其中最首要的任务就是积极组织收入,要进一步拓宽办学渠道,积极培植财源增长点,确保资金来源畅通,不断扩大教学基金。同时,严格加强对各项支出的审核把关,严格审批权限,严格报销标准,按程序办理报销手续,严格控制高校资金使用在财务预算范围以内,超出预算计划的,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进行预算调整申请后执行。随时向主管领导提供财务预算执行、资金结余等情况,做到科学规划、准确定位、优化配置、强化功能、整合资源,在财务预算管理中优化资金支出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

益。

3.加强预算执行的控制、监督,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各预算单位要强化预算全过程管理,切实保证预算的约束力和严肃性。各预算单位经费使用必须按预算规定的项目执行,不得突破预算额度;财务部门具体负责各单位预算执行,以规范校内各种经济活动有序进行,对预算执行情况年终由财务部门汇总分析作出评价。预算执行的监督环节以单位审计部门为主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评议,主要是监督检查财务指标完成的进度与事业计划完成的进度是否适应以及执行期的决算报告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通过预算指标值与预算实际执行结果的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改进以后的工作,以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

4.建立和完善高校预算绩效考核体系。预算绩效考核是对经费支出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的行为,是以支出“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以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判为手段的预算支出管理模式。绩效的评价必须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来实施。高校应确定绩效考核评价的领导组织机构,建立预算计划、决策、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实现绩效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预算绩效考核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项目投资评价三方面考虑,绩效指标的设定应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包括绩效指标体系、绩效目标以及绩效目标分解,从综合实力、运行绩效、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建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5.加强财务预算绩效反馈,实现学校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它提供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奖罚措施,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为高校提供一个促进财务预算工作改进和业绩提高的信息。绩效考核的结果如果不进行反馈,整个绩效考核相当于没有进行,而且耗费了高校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经费投入方向、资金支持重点、责任人的业绩考核相挂钩,真正实施对预算资金的追踪问效,以实现学校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财务处 湖南吉首 416000)

6.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浅析 篇六

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浅析

作者:柳彦彬

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29期

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财务管理工作精益求精,使财务管理的每项内容、每个环节均达到精致程度,对财务活动的收支、预算的编制执行,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充分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最终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目前各高校都在走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而目前我国高校较粗放的财务管理状态,不能为高校这种内涵式发展提供良好的、高效的财务运行环境,这就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精细化。

一、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一)办学经费不足 目前,各高校走内涵发展之路,进入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需要在教学质量工程、高水平实验室建设、国家级重点学科、高层次人才引进等上水平的方面竞争,这些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以各地方高校目前的生均拨款标准(如某所有3万普通本专科生的高校,年正常事业费1亿元,生均拨款3000多元),现行学费收入(平均学费标准4500元,且有一定比例学生欠费),与人员经费所占比重大(属刚性支出,不同学校所占比例不同,一般为40%-60%,更有高者超60%)及上水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来说,经费是严重不足,需要多方式筹措资金。

(二)经费科学预算有待加强 目前学校预算主要是在分析以前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考虑预算收支增减因素,结合学校工作重点进行编制,缺乏有力的量化预算标准,虽省财政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对公用经费支出有相关标准,但高校不同于省直部门,无法完全按财政相关标准来执行;而高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对预算的编制也没有出台量化的预算标准,高校缺乏统一的指导标准。

(三)预算执行过程控制有待加强 我国高校目前财务管理更多地仍是以会计核算为主导,在具体工作中重点停留在传统的记账、报账、算账等核算方面,过于强调服务职能,弱化了管理职能。年初预算编制完成,预算文件下达之后,具体经费都归口相应二级部门进行使用,在此过程中,财务部门更多地是负责事后的核算,审核票据的合规性,从票据看支出是否符合预算经费的使用范围,但对资金运作是否合理,无从知晓,就需要加强执行过程的控制。

(四)固定资产管理不够 目前,多数学校为方便师生教学、科研和动手实践,将各类实验室划分到二级院(系)使用、管理,但不利于实现全校实验设备资源共享,从而造成相同实验设备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部分实验设备闲置浪费。另外,引进人才、专业课程建设等专项购置的相应设备由具体使用者保管、使用,大多数使用者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深入了解,资产毁损、流失等情况无法及时通知资产管理部门,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五)科研经费管理规范意识有待加强 目前学校更多强调的是财政拨款补助、非税收入等财政性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各级部门对此检查、督查、审计等较多,规范了此类经费的管理,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稍弱,项目负责人更多地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的”,开支由自己说了算,自由度较大;有的科研项目在申报立项时有经费预算,但经费到账后,使用完全没有执行预算;项目完成后应有结题报告,要报送资金使用效果报告,因各种原因,在执行时与规范要求有差距。

二、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完善措施

(一)财政性经费收入管理精细化 高校发展所需经费不足,需要加强包括财政经费补助、非税收入等在内的收入管理。学生学费、住宿费作为高校的主要非税收入,收缴应严格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高校应采用“一卡通”,将学生缴费与就餐、借书、上机、考试等结合起来,一旦学生不缴费,在校就无法参加相关学习生活活动,避免了学生恶意欠费。未开通“一卡通”业务的高校,可采取学年初由财务部门统一收缴或银行批量代扣,平时由学生直接到附近银行缴纳的办法,为学生提供好的服务,让其及时缴款。高校应将学费收缴率纳入各教学院系和相关部门的年终工作考核,达不到年初设定的收缴率,将相应扣除单位责任人的奖酬金,使相关单位督促学生缴费。同时,各高校要积极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让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贷款缴纳学费,从而保障了学校的收费收入。对于财政拨款补助,高校应积极申报教学质量工程、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等财政专项,争取最大限度获批资金。

(二)预算编制、执行精细化 首先,做好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要分析目前学校状况,核实学生数、教师数、固定资产、人员信息等各项基础数据,分析上年预算执行情况,正确领会财政部门对部门预算的编制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应科学制定量化的经费支出预算标准,指导高校预算编制。其次,应该改变传统的“基础+增长”的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同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预算编制,职能部门在各自业务范围内确定预算项目的排序及拟安排的资金额度,有助于调动各部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合理分配资金。再次,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来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提高预算的严肃性。要求各二级单位按下达的预算指标,分工作事项申报用款计划,待计划批复后,用款单位方可用款。最后,高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将各部门预算申报的准确性、及时性、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考核挂钩,实现预算事后监督管理的精细化。

(三)固定资产管理精细化 首先,做到资产购置精细化。按国家要求,高校资产管理应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高校安排新增资产购置应根据本单位的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实际工作需要等情况综合考虑,且必须先编报新增资产配置计划,待财政部门审批后,方可将资产购置计划纳入部门预算。其次,日常管理过程精细化。主要包括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资产员职责,建立固定资产指标考核体系等,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推动资产的有效使用。再次,做好清产核资,分类管理精细化。做到集中有效资产,实现共享;整合低效资产,实行调拨;消除无效资产,进行处置;盘活存量资产,确保增值。

7.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篇七

一、我国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 财务管理缺乏有力度的依据

财务管理制度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 其是否具有足够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到高校未来的发展。就我国目前高校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来看, 部分高校并没有认识到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虽然设有财务管理部门, 但是却没有设置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人员在进行日常工作的时候, 也没有具体的制度可遵循。从而导致高校在发展过程中, 一些经济行为由于没有相关的制度作为依据, 失去了必要的财务监督, 使高校陷入了财务管理的困境。

2.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之间存在偏差

目前, 我国部分高校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这种偏差主要体现在高校的一些财务报表上。一般来说, 这些财务报表的表现都是采用固资产的原价值形式来体现的, 这种形式虽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实际的资产使用情况,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说无法准确反映该固定资产的净值和新旧状况, 从而导致资产虚增, 给学校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相对于固定资产来说, 无形资产的典型特征就是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 由于无形资产具有虚拟性, 不具有实物形态, 因此工作人员更加难以对其价值确认尺度进行充分把握。

3. 财务经费和专项补助不合理

财务经费和专项补助不合理也是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个问题。该问题的存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而且对高校未来的稳定发展也有较大影响。在我国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 所谓的财务经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个方面, 主要用于保障学校发展过程中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以及各项教学任务的充分完成。而专项补助主要指的是高校为了充分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者事业发展目标, 在基本支出经费 (正常经费) 的基础上所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部分高校在对专项补助工作的实际操作中, 由于项目支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使得高校中固定资产的数量越来越多, 维护这些资产的费用也就越来越多, 从而导致财务经费和专项补助二者之间分配不合理, 给高校未来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关于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的财务制度管理水平, 促进高校健康稳定的发展, 针对高校财务制度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改革高校财务制度的建议, 应该从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科学采取资产统计方法、大力推广财务分析制度, 只有这样, 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为学校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1. 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对高校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其不仅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 而且还是财务人员工作的重要依据。财务部门作为各项财务制度的具体执行单位, 通过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可以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因此, 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制定的时候, 务必要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了确保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科学性, 相关工作人员首先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向有关领导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其次, 相关的纪检部门、监察部门以及审计部门也应该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来对高校具体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监督, 查找漏洞, 评价其合理性、合法性, 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最后, 学校还应该就已经出台的财务制度组织教职工代表进行讨论, 广泛征求意见, 提出合理化建议, 尽可能确保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具有科学性。

2. 科学采取资产统计方法

科学采取资产统计方法主要是为了降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之间存在的偏差。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 如果想要确保资产统计方法的科学性。就应该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统计, 以此来确保固定资产以计提折旧方式替代原提取修购基金的做法, 增加“累计折旧”科目, 规定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其效能与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无关。此外, 对无形资产的统计, 则可以增加“累计摊销”科目, 按照受益年限平均摊销, 折旧额或摊销额计入相关事业支出和教育成本当中, 使二者的价值体现更为准确、合理, 为固定资产更新和无形资产转让提供科学依据。

3. 大力推广财务分析制度

高校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对高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 应该实行对财务分析制度的大力推广。一般情况下,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高等学校事业发展和预算执行、资产使用管理、基金变动等, 为了使分析活动真正起到控制费用的作用。高等学校应当按照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 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 财务状况和运行结果进行剖析和评价, 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告, 完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

4. 完善财务管理方式

在高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工作中,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改革思路之外, 工作人员还应该从多个方面考虑, 尽可能做到系统、全面。在财务体制改革过程中, 不能够将改革重点单纯的放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上, 因为这两种管理体制相对来说都比较单一, 而且缺乏较好的适用性, 不能够普遍应用到所有高校中。可见, 完善财务管理方式也是目前高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经过专家研究, 目前已经提出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集中核算”、“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核算”、“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核算”和混合型等多种财务管理方式, 各个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选择最合适学校财务体系的管理机制, 以此来促进高校的稳步发展。

综上所述, 在新形势下, 现行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弊端和缺陷日益凸现, 已经无法满足高校目前的发展需求。因此, 制定新的财务管理体制来指导高校财务工作已经成为了高校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高校相关部门可以考虑执行准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将基建财务和高校传统财务两套账合并等, 这样的改革思路不仅能够解决当前高等学校财务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校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文标.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探讨.事业财会, 2003 (01) .

[2] .周丽萍.关于我国高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 2012 (14) .

[3] .刘志红.浅谈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1 (02) .

8.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 篇八

关键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引言:我国高校后勤自 1999 年末开始社会化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及高校教育的普及,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涌现出来,这导致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举步维艰,文章深刻探究了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对于高校建设工作尽到一些微薄之力。

一、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后勤责任主体责任不明确。 在通常情况下,高校的后勤部门是具有国有性质的实体企业,产权属于学校,这样的产权性质一方面阻碍了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另一方面使得学校的资产出现虚增和闲置的情况,使得资产的使用效率非常低下,浪费现象十分严重[1]。同时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没有真正实现完全独立的核算和自负盈亏,高校的后勤没有成立独立的法人实体,产权定位不清晰,主体责任不明确,高校后勤的事业性质使得后勤无法有效进行社会筹资等盈利活动,使得高校后勤部门投资的产品比较单一,高校后勤的投入基本用于学生公寓或者学生食堂,但对文化娱乐等方面盈利较丰的投资较少。

(二)财务管理的模式不够科学。随着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使得后勤具有企业性和事业型的双重性质,导致高校对后勤的财务定位不清楚,财务管理模式不科学,直接导致后勤部门很难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同时后勤部门实体的规模较小、涉及的面较广使得相应的财务管理活动不够科学和规范,严重影响着高校的正常发展。

(三)分配制度不健全。 就目前而言,受到高校分配制度的影响,高校的后勤实体在分配利益过程中,没有完全掌握分配的主动权,也没有完全建立真正的激励机制,使得分配往往不能决对的公平公正,降低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2]。

(四)成本管理不科学。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后勤部门没有真正实现社会化和企业化的运营,高校的事业性质使得高校没有把成本控制作为主要着手点,成本费用核算体系不够规范,使得成本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后勤的成本管理不科学,利润低下。

二、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模式

(一)分散核算、各自独立的模式。分散核算、各自独立的模式是指各服务中心拥有一套各自的财务管理办法,并各自设置独立的财务机构和专门财务人员。这种模式适用经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且财务基础实力较强的中心实体。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不能及时的对对各中心财务进行整体的监控,集团之间人、财、物力的集中调配,造成了重重困难,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二)集中核算和分散核算相结合模式。集中和分散核算相结合的模式是指一部分的财务核算工作是在集团内部进行,另一部分则是在集团财务部的监督下在中心内部进行。这种核算模式适用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做得比较好,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高,而且财务人员对各中心经营的整个流程都能进行有效监控的公司。会计基础薄弱的后勤集团则不适宜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核算。这种模式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必须理性的做好集中和分散的分配工作。

(三)统一管理、集中核算、授权审批模式。高校后勤各实体的资金、财务人员、核算和管理都进行集中管理。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统一管理、集中核算、授权审批”这种模式已然成为后勤社会化改革初期的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

三、现阶段探索有效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加强后勤财务管理是重要前提

(一)建立适应社会化改革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高校包办后勤的局面,那么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就应服从和服务于“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来为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服务”这一目标。高校后勤社会化导致高校后勤( 集团)管理目标的双重性,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性质决定其财务核算职能有别于高校主体财务职能,它不仅要核算服务成本和服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它的事业性决定了它还必须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高校后勤因选择按照企业会计核算的模式,但不能仅考虑其盈利性,必须做好与高校主体会计制度的整合和衔接,充分履行其事业性责任。

(二)注重成本核算和兼顾高校服务的社会化,实现利润最大化。后勤社会化以后,后勤集团一般是由若干个经济实体所构成的,涉及的行业比较多,经营的多样性使财务核算比较复杂。为了更好的统一财权,后勤一般采取“统一领导、集中核算、授权审批”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各中心实体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有利于发挥整个集团的资金优势,使资金的使用成本大大的降低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力。会计电算化的飞速发展,财务信息资源的共享,节省了用于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硬件、软件投资,有利于降低成本。在资产管理方面,设置专人专岗管理资产,对占份额较大的实物资产进行严格的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减少浪费,缩小成本。实施成本管理的同时还要保证服务质量。随着高校的蓬勃发展,后勤服务越来越旺盛,这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各个高校的后勤相互竞争,纷纷抢占市场。此时,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质量,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建立责任会计体系,加强财务监督。高校财务监督存在着监控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后勤属于高校的二级部门,高校对其的财务监督具有滞后性,高校审计部门对后勤的审计一般在下一年度,属于事后控制,后勤财务上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纠正。主要是很多制度或办法可操作性不强的及领导层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到位等原因等原因造成的。加强财务监督,主要是做好三个“审计”工作: 第一是对会计报表的审计,及时发现后勤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是对项目投资情况的审计,确保项目资金的有效利用;第三是对后勤负责人任期内及离任时进行审计,有效的进行内部控制。建立责任会计体系,责任会计是在分权管理条件下,把企业内部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单位,并对其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考核与业绩评价的会计制度。建立责任会计的基本目的是落实各责任人的责、权、利,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责任目标要合理,具有可控性、稳定性、可计量性和先进性。在分解制定责任目标时,个人目标必须无条件服从整体目标。出现问题时,对其进行分析,找到责任人,追究其责任。

(四)全面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加强队伍建设。随着高校后勤的社会化及后勤实体的不断发展,后勤财务人员不能仅仅停留在只会记账、算账的基本业务能力上。加强后勤的财务管理及拓展财务业务,人员素质是重中之重,必须做好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培训。这是一个长期及连续的过程,后勤必须做好专业人员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切实加强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财务人员自身也要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充实自己,更新知识、掌握利用新的知识和方法,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

结语:后勤的社会化越深化,后勤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必将面对许多新问题,各高校后勤都在社会化的大河中摸着石头过河,在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上没有现成的好的例子可以照搬照抄。为了给高校后勤实体的蓬勃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财务环境,为了促使高校后勤真正社会化,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不断探索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财务管理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胡晓霞.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2011,(11).

9.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研究 篇九

作为中国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强化其道德素质、培育其人文素质的同时,将其专业能力的拓展和深化落实到位,不仅有利于实现高校就业率从数量到质量的总体改善,对满足企业人才战略的要求也意义重大。如何将高校专业发展水平与社会运行的总体趋势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高校进行专业化教育的主要任务。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将学生打造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共同演进、共同发展的会人成为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发展和改革的重要目标。

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现状分析

(一)教材特点不鲜明,没有和社会发展同步各校使用的财务管理专业教材主要通过两种途

径,其一为直接引进原版教材的翻译版本,其二使用国内著名高校编著的教材。两种途径从使用效果来说,各有利弊。从国外翻译的教材虽然从教材的实践性方面更加充实,例如国外财务管理专业教材更加注重从企业的案例提供指引,增强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但是国外的教材可能不太适应中国传统教学的特点,没有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讲解的更加透彻,学生因此缺乏对理论的自学能力和主动领悟能力。所以,在学习国外教材时,学生会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只能依样画葫芦,不能将所学的案例提升到理论高度,对教材的掌握较为肤浅。而国内的教材虽然从理论导入,注重对学生基本理论的培养和训练,但是常常出现理论和现实对接不足的倾向,没有给学生提供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工作的平台,即没有将实践工作的指导蕴含于教材中。与此同时,两类教材都没有将学生的迫切要求和企业亟须解决的实际问题编写其中或者做出相应的提示与启示。

(二)教学过程没有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没有将培养技能与证书考核有机结合 目前各校在组织日常教学时,树立的教学思想主要是学生的考证及格率以及考证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影响等。因此,在考证工作中,学生只是注重了对考证材料的学习,以及通过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把握,将顺利过关作为考证的主要指导思想。所以,呈现出即使学生顺利通过各种技能考试,但是一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死板 当前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在理论学习方面,因为学生基础薄弱,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引导,但是将学生变成财务管理专业学习的主动者是当今教师在开展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手段需要加强的目标。当前,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学习中,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常常形成学生跟着老师的教案,按照老师的讲解做笔记的现象,学生没有在教学中形成独立的对课程和财务管理学科规律的总结,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创造能力,学习的效果较差。即便在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在进行实习时,因为学习的不够透彻,对工作中基本问题的处理也没有把握。教学手段的上传下受,被动接受的局面普遍存在,教学方法的单

一、固化成为当前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桎梏。

(四)缺乏真正的实训基地,学生难以进行有效的现场学习

财务管理专业的学习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的把握,更需要通过现场训练达到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 求。目前高校在实施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工作时,一方面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因为企业自身机密的考虑,往往做表面文章未见实质内容。即使学生有机会到 相应的企业实习,甚至去合作的会计事务所实习,但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没有做出恰当的实习计划 和规划,没有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有步骤的安排,所以学生实习不仅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而且未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达不到理论与实践对接的预期目标。

二、协同演化理论对财务管理教学创新的启示

起源于1964 年的协同理论将社会经济与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Norgaard等人认为社会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不仅仅是协同,更重要的是一个演化过程。即社会发展应该通过知识、价值、组织以及技术等互相协调,共同演进。协同演化是一种双向反馈过程,即社会的进步既表现在企业为获取利润而要求更加具有创新和娴熟技能的人才,又要求人才的培养要严格遵循社会发展的趋势。重视在学科设置的目标、内容和效果与社会发展的相符甚至应当推进社会演进进程。协同演化理论还认为演化的过程是嵌套且跳跃的,因此,要求不同社会群体在渐进发展中遵循符合社会积极发展趋向的创新原则,在协同发展中尽量提升自身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创造创新的条件,为实现社会总体程度的演化积累提供良好的基础。按照协同演化理论的要求,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当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社会适应性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具体为:其一教师应当经常深入企业了解社会对财务管理学科的真正需求,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国内外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从而为学生储备适合社会发展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其二按照协同演化理论的观点,教授学生的过程是将教师授课内容与学生能动性结合的过程,实现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协同演化。其三,因为协同演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要求教师在讲授课程时,要随时按照学生的情况,有计划、有目标地训练其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其四,协同演化理论要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将教学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施课堂教学、教学方式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各个环节形成均衡发展态势。

三、基于协同演化理论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研究思路(一)协同演化理念导入

1.树立教学主客体平等化的观念传业授道解惑是传统习俗对教师职业的普遍认知。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都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独自讲授财务管理的诸多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各种知识,没有激发学生独自思考的能力。学生大多只会按照教师的讲解去认识和掌握所学课程,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受到教师的影响,未能形成自身对学科的思考和驾驭,很难透彻地理解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精髓。应该将教学的地位平等化,通过学生与教师互动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财务管理学科的规律,获得社会的认同和需求。

2.教学流程的开放化教师在教学安排和课堂组织中应该树立开放式的思想,即学生按照教师的预先要求,根据所学内容查找学习的相应资料,采用学生和教师互动的过程,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和辩论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使他们逐步成为社会需要的具备理论知识和现代理念的专业人才,将学生的发展与社会演化过程有机地协同起来。(二)协同演化过程的构建

1.学生学习目标的主动性与教师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协同在教学伊始,教师先提出自身希望学生达到的目标事先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修订或者重新制定符合自身学习情况的目标和计划。然后教师审核后,在与学生达成统一意向后,学生和教师各保存一份目标责任书,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自身制定的学习目标。这种做法能有效地把教师预期目标和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主动发展的信心,实现自主发展的目标。

2.学习体系的适应性和社会需求的符合性相协同 前已述及,无论是国外的教材还是国内教材,在学生学习和社会对接过程中都存在着不足。建立适应我国企业投融资体系和资本运营过程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并兼顾学生对课程领悟和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使得学生在进入大学开始至学业结束,通过专业训练获得社会认可的,能够服务社会的财务管理技能,并随着时间的积累以及在学校养成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的逐步提升,成长为一名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3.学习方法的渐进性和实践技能的积累性协同和演化发展 作为技术含量较高的综合性学科,财务管理专业的技能性体现在其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企业发展指导和优化的作用,即资金的获取和资金的最优化 配置对企业资源的最大限度的使用等。但是从财务管理专业学习过程来看,理论知识的积累以及理论知识和现实经济问题的结合成为财务管理是否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革新财务管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从专业设置方面配合教学过程的实施成为财务管理知识继承和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学习方法的革新体现在从学习思维到学习技巧的多元化和学习的总结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过程。财务管理专业因为其综合性的特点,在学习思维方面既要有抽象思维的过程,也应当考虑把诸如米勒模型、琢序理论、财务危机和财务预警理论如何转换为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解决方案和配套方法。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训练学生从理论初步识别至理论适时运用将显得非常重要。在学习技能方面要注重学习能力和实践素养的协同性。即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将案例发生和企业现实的问题处理联系起来,形成理论指导为先,案例样本为范,实际处理为准的财务管理学科的教学与实际工作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学习能力与实践技能的共同发展和演化的良性局面。

10.高校财务管理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篇十

高校财务管理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计划经济时代的高校财务管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不相适应,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需要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具体体现在理念、观念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评价体系的创新等方面.经过改革与创新后的高校财务管理,才能为高校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作 者:王凤荣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071051 刊 名:现代经济信息 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创新  

11.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探讨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民办高校;预算管理;高校会计制度

一、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和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开始了快速发展,典型的就是民办高校的教育成极速上升的趋势,这也导致了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在管理和市场化的过程才中逐渐发生了差异,民办高校的经费问题成了其办学的主要问题。2012年12月我国权威部门重新修订和发布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并于2013年开始实施,这一制度的推广为民办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新高校制度的修订,主要规范了高校的财务管理,增强了监管力度,保证了高校稳定的运营和健康的发展。本文从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角度,对新财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一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和对策,旨在希望有助于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提升。

二、民办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认知度不强。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深化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大口径”的指导方向,即是在高校预算编制上实行“大收入和大支出”,指导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行为上发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组织管理团队核算收入、节约支出,以此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加强预算的管理。大部分高校的法人办学经费来源简单,且并未合理预算管理这些经费,导致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僵化。高校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度不强,简单的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单一部门的工作范畴,其他各部门只关心本部门的利益是否得到满足,缺乏部门之间预算供需管理的沟通,预算管理效果未能很好的显示出来。

(二)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科学化不高。由于大部分民办高校经费来源均属于自筹性质,经费的使用情况相对紧张,各部分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得预算管理人员无法把握高校中的业务活动的实际预算,使得整个预算管理行为形同虚设,不够科学全面,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审计中竟然出现了高校内部存在不少“私设金库”的现象,学校管辖范围内的各部门只顾及本部门内的利益,截取部分收入,仅共本部门内资金循环,使得预算管理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

(三)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执行力不够。现阶段大部分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是由职能部门自行上报申请,由财务部门汇总审核后上交至学校决策部门审批,然后再交由上级部门批复。最基础的预算编制内容是否合理,决定了预算管理者的执行力,相关部门的预算内容的不透明化会使整个执行过程变得越加随性,会造成预算执行赤字现象的发生,使得经费的使用过程能不到良好的监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及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四)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结构不合理。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费用的自筹性制约了高校的预算资金,在教师团队成本不断高升的现在,经费的支出比重在这教学团队的建设上抢占了大部分的资金预算,使得在固定教学设施设备的预算支出严重缩小,使得教学资源的配备非常不匀称,预算管理的结构不合理导致了教学过程无法有效开展。

(五)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执行者素质不高。各部门负责人并非是财务专业的专科人才,而这些部门负责人又有其本职工作,有时候无法肩负财务预算管理的兼职工作,对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国家财务的正常均不了解,不能对学校内外的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理,无法给出预算编制的实际依据,造成了使得预算安排严重缺失和不公正,使得其在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非常低下,从而制约了高校的发展。

(六)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制度不明确。随着民办高校经费的激增,高校收支规模不断扩大,高校高层对预算支出忽视,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并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在没有明确的预算指标的前提下,相关责任人不需要承担相关的责任而进行预算管理行为导致了预算管理的不重视情况的发生,高校高层更是无法全面监管其预算管理行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间接造成资金的过度使用和浪费的发生,影响了财务预算管理的正常进行。

三、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采取的措施

(一)应建立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在高校中建立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成立财务预算管委会并设立预算工作小组,各组成人员应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制度执行预算管理工作,小组的成员应由各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研究制定适用于本高校的预算管理制度及流程,使预算管理的编制和执行落到实处,预防工作的随意情况的发生。

(二)应科学运用和合理制定预算管理方法。在执行预算编制内容的时候,应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参照上一年的预算编制和实际情况,提早安排,根据学校的发展的大致方向和需要,考虑实际经费情况,保证教学运营等多方面考量进行合理地预算编制,调整每笔资金的统筹情况,做到科学编制、合理编制。

(三)应加强预算管理执行力和提高控制力。通过明确预算管理制度来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让整个预算管理过程都可照章办事,保证了过程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通过严格的明确每项收支情况,定期反馈检查可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和纠错,有效的发挥了其监管的作用,可有效的控制预算管理行为。

(四)应调整预算投入结构的管理。在有限的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要保证教学任务的正常进行和未来高校的稳定发展,需要合理制定投入机构,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学校的发展方向为指导方针,在与国家制度不冲突的前提进行预算投入调整,做到管理上统一,调配上一致。组成研究小组探讨学校的总经费情况、基础建设、固定资产和发展规划,作出可行性的分析预算,再由上级部门审核后,统一调配资源,以及对所有校内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优化学校资源的配置,达到节约预算的目的。

(五)应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素质配备专业人力资源。在现有预算管理人员不够专业的情况下,应积极开展专业化进修培训,让预算管理人员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工作技能。用专业的角度对学校的运营发展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为财务预算管理行为提供依据,确保预算编制内容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六)应设立预算管理人员的考核机制。完善预算管理人员的考核机制,要做到赏罚分明,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执行力的考核管理,由多方面的评价进行综合的客观的判定工作质量。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业务预算的考核和评价,其主要是考核学校内个部门的业务情况的完成度;二是财务预算的考核和评价,主要是对整个学校的财务情况的考核。通过制定完善的评估指标进行综合的评定。

结束语:财务预算管理的落到实处可以使得民办高校长远、稳定的发展,提高了学校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保障了教学任务的正常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不应成为“虚设”管理机制,而应该在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中发挥指导性监督性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民办高校的发展才能稳健提升。

参考文献:

[1] 章蕙.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探讨[J].南方论刊,2011(12):77-78.

12.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探讨 篇十二

(一)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内涵

高校财务档案是在高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及后勤服务等事业进展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经济业务资料,包括日常会计核算和其他财务业务中积累形成的各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财务软件和数据库等纸质资料及电子数据资料。

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指财务部门运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等手段,收集上述纸质档案及电子资料,并进行相关数据和信息处理,实现财务档案的电子化和网络化管理。财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对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能够给为需要者提供更好的档案查询与借阅服务。

(二)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特征

1. 存储载体多样性,高度依赖存储条件和环境。

与传统的财务档案管理相比,财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使档案存储内容和形式都得到扩展,存储方式和类型变得多样化,新增加了计算机硬盘、磁介质、光盘等新型存储介质。新的存储形式提高了财务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但对存储条件和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须在特定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环境中形成与利用,且这些新型载体,受自身的质量、存放环境、使用期限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2. 财务档案数据易破坏性。

财务档案的易破坏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储在硬盘、磁介质、光盘等新载体中的电子数据很容易被人为破坏,比如被素质不高的管理人员或另有所图的查阅人篡改、破坏财务电子信息,使财务档案信息失真。二是自然破坏,由于新型载体本身材质容易发生老化,使得存储在新型载体上的财务档案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正因为此,国家档案局的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电子档案至少要一式两套,一套封存,一套提供查询借阅使用。

3. 财务档案管理的专业性。

高校的经济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科研活动的各类支出;二是维持日常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的支出;三是针对学生的各项补助、减免性支出;四是上级财政拨款和学校的其他各项收入等。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经济业务所产生的财务档案日益复杂,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点,必须由财务部门的专业人员收集、整理、装订、造册归档,并根据各高校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在财务部门管理保存1至2年后进行移交。

二、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校整体信息化建设的加快,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推广与运用,传统的财务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对档案信息的要求。同时,近年来高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所产生的财务档案越来越多,各部门或人员对财务档案的查询、借调需求也越来越大,给高校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因此,进行财务档案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实现财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二)信息化管理的先进性要求

传统纸质档案的保存,需要较多的管理人员和大量的存储空间,流程繁琐、要求较高,花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成本,且借阅档案手续复杂,极为不便。进行财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后,电子财务档案具有明显的先进性,比如有专门的财务档案信息数据库进行保存,既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增强了财务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还可以随时进行档案的网络查询和电子资料借阅,提供更加快速准确的财务档案信息,极大地提升了财务档案管理水平。

三、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不够重视,基础建设不到位

部分高校领导人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仅以实现财务查账作为档案管理的工作目标,忽视了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对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到经费保障。财务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网络平台建设,如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存储器、服务器、电子档案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等等,基础性设施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财务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

高校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一般由财务人员兼任,非档案管理专业出身,本身对档案管理,尤其是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加上缺乏财务档案管理相关业务培训和指导,从而导致高校财务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普遍不高。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的档案管理员,往往根据以前的经验来处理财务档案,简单而粗放,忽视或回避财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财务部门中既熟悉财务工作,又掌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综合型人才十分匮乏。

(三)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我国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校的财务档案信息化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给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带来不少问题和隐患。如何改进财务档案信息化归档流程、明确归档范围、规范档案网络查询,防范财务档案信息安全风险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制度来保障,亟待财务人员进行不断改进和探索创新。

(四)财务档案利用率偏低

通过对财务档案历史数据的深入分析,能够对学校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了解,便于对学校未来发展做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各类财务审计工作、工资及科研经费信息查询等都需要大量查阅财务档案,但由于高校财务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不多,业务水平不高,对财务档案往往只重视前期的管理工作,缺乏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档案的意识。不论是实物档案,还是电子档案,一旦归档完毕,就只注重档案的保管和移交工作,不愿意主动提高服务能力,对档案信息进行开发与利用。

四、提高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高校领导要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充分认识财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大胆进行创新和改革,积极推进财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其次,加大对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及时添加或更新硬件设备;根据高校财务工作和财务档案管理的特点和要求,科学选择财务软件和财务档案管理软件。只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有效促进财务档案信息化工作健康、有效地进行。

(二)成立档案管理工作组,强化相关人员业务培训

高校财务档案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对财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成效尤为关键,高校财务部门要重视并积极培养相关专业人才。首先,财务部门要成立档案管理工作小组,建立部门档案管理体系。在部门内部安排一级专职档案管理员,负责全处财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在各科室安排二级兼职档案管理员,负责本科室财务档案收集、整理、立卷和归档,专职和兼职档案管理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其次,注重对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业务培训,特别是信息化技术培训,使之能够熟悉财务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基本常识和技能,尽快适应财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建立健全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

为加强高校财务档案管理,保证财务档案的真实、完整、安全,应由财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根据本校财务档案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规范管理。比如,财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使财务档案处于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数据备份制度。通过相关制度建设,强化领导人责任意识,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促进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四)进一步做好财务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高校财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为财务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优势,建立专门的财务档案查询网站,通过授权管理,为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网上查询和下载相关财务档案信息的服务;开通财务档案信息的网络咨询服务,收集广大师生对财务档案信息的需求,进行财务资料专题归档,并及时解决档案查询中反馈的各类问题。通过各种信息化管理手段,既让财务档案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又极大提高了财务档案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侯贤祥.新形势下我国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会计之友,2011(7)

[2]陈小红.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财务档案管理刍议.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13.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探讨论文 篇十三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作者:黄 静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8期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不断深化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和探索财务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黄静(1970-),女,湖南冷水江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广东广州51045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7-0033-02

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财务管理还无法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何加强财务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的新对策,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已经成为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改革和探索财务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对资金运作进行筹措、组织、协调,合理编制学校预算,科学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高校的财务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法律和政府部门有关规章、制度、规定和条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建立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规范校内经济秩序,准确反映学校财务状况,加强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多渠道、多形式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高校经济活动和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这一客观现实要求高校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内部经济秩序。其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高校的管理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管好用好学校的投入,提高效益,减少浪费和损失,重要性日显突出。这就促使我们高度重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研究分析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革和创新财务管理工作。

二、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施行,各高校对财务管理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使高校财务管理的机制得到了转换,财务人员的结构得到了优化,素质得到了提高,增强了财务管理的活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但总体而言,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不科学。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但高校的预算管理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高校对于教育事业经费预算重视不够,编制方法简单,长期沿用“上年基数+本年增长”的预算分配方法来确定本的支出规模。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其弊端在实际管理中越来越明显。在经费使用上往往事先无计划,缺乏统筹安排,各项支出存在较大的盲目性,缺乏量化分析和综合论证。另外有的高校预算约束力不强,存在擅自扩大预算经费支出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的行为,开支渠道相互混淆,只注重资金的投入,忽视了对资金支出的管理,对资金的使用结果、效率没有及时进行跟踪和调查,削弱了预算的权威性、严肃性,使高校财务预算丧失了约束力。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的高校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制度不完善,尚未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决策机制,财务管理未能起到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作用。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制度形同摆设;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已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在对外投资方面,未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

3.财务分析工作薄弱。财务分析工作即对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比较和评价,它能发现财务问题,改善管理,提高财务调控能力。但有的高校对财务分析的作用认识不足,只重视经费收入或支出的“量”分析,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支出结构、效益缺乏分析,以至于无法科学考核学校整体和各系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缺乏对学校全局的认识和分析,不能为高校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指标信息。

4.考核机制不完善,奖惩力度不够健全。长期以来,学校有些财务规章制度得不到真正的贯彻执行,稽核的范围有限,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干部政绩、教学业绩考核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缺乏综合考察。学校里虽然有奖惩制度,但没有制度化,致使部分人员认为执行与否无关紧要,加之无相应的检查、考核机构,从而削弱了对财务制度的执行力。

5.资产管理观念淡薄,资金管理效益较低。在资金使用上,缺乏成本管理意识,简单按开支标准支出,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融资筹资意识较差,只注重向财政要经费和向学生收费,经费管理的短期考虑较多,忽视学校发展规划;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只注重对现金的一般日常管理,而对货币资金实际需求量的预测和控制、降低货币资金成本等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资金的时间价值被忽视,货币资金的机会成本较高。

6.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不完善,未能起到再监督作用。内部审计是内部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学校里,审计的监督效果不尽如人意,未能达到最终审计目标。内部审计职能与纪检、监察混同,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并且不能独立开展审计工作,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无法履行内部审计的日常监督职能。内部审计职能单一,仅限于日常工作的审计监督,未能建立内部离任审计制度,有的甚至以平衡各方关系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严重。

三、解决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1.建立和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制定与本校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此,必须健全高校经济责任制、校长负责制。完善经费收支手续,严格按照国家财经制度办理学校各项事业支出,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制定学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各个方面的费用定额标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管理、项目管理、定额标准管理等。明确规定各种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规范各个教学院系、机关处室的费用开支行为,强化会计核算,规范会计业务。按照“统一领导,集中或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财务部门和其他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形成内部制衡机制,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职、相互监督。完善经费支出审批制度,在经费支出方面,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严禁越权审批、超标准审批和手续不齐的费用。建立授权批准控制制度,明确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范围、程序、权限、责任等。建立检查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对重大筹资行为、投资决策、基建工程项目等进行检查监督,并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不断修正决策方案和措施,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并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为优化投资策略提供参考。

2.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高校必须强化预算管理工作,所有收支必须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管理。在编制支出预算时,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从学校的全局出发,既要考虑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校财力的可能,把学校的全部可动用资金,包括财政事业拨款和学校自筹资金,按一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综合平衡,编制财务收支计划,全面反映学校整体财务收支情况和总体规模。财务部门应加强对各项支出的审核,不得以预算数或计划数列报事业支出,合理安排支出,加强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建立预算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分析各项预算收入是否及时到位,支出是否控制在预算内,重点分析超支原因,确保预算的执行。强化预算的约束性和严肃性,增强学校预算管理的责任。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优化资金的支出结构,确保资金正确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预算更趋公平、合理、透明,形成科学、规范的高校财务管理。

3.提高财务分析,为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加强对预算的分析,促进高校强化预算管理。在编制预算前必须做好上期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同时也要对影响下期财务收支的各项因素进行事前分析,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对各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分析,以便考核和评价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通过对影响预算执行的主客观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预算指标与实际执行结果的偏差,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因素,保证预算指标的顺利实现。加强对成本核算的分析,促进高校办学效益的提高。一方面将非教学工作中所占用的学校资源和成本核算出来,合理计提这些成本并将其返还到教学领域,提高办学经费的自筹能力,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的生活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消除创造侵占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有效遏制资源浪费,推进学校改革的进程。

4.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在审计层次上,提升内审工作的前瞻性,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由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转变为以事中、事前的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为主,加强事中检查和事前控制。首先进行事前审计,在经济业务发生前对其可行性、合理性、合法性和预期效益进行审计分析,可以防患于未然,保证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合理有效,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正确可靠。然后进行事中审计,对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保证经济

活动合法和有效。最后进行事后审计,检查单位是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维护国家和学校的合法权益。通过审计可以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促使其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5.建立财务管理绩效全面评价体系,落实资金使用责任制。据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精神,高校要健全财务工作经济责任制。明确各权力主体的责任,把权、责、利结合起来。根据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把收入分配与努力创收相结合,把经费使用与办事效益相结合,把落实自主权与履行经济责任相结合,增强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财经工作运行机制。加大经济责任考核力度,坚持财务公开,发挥群众监督,促进学校经济工作良性循环,加强对权力主体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奖优罚劣。实行资金使用问责制,资金使用量、任务完成量、质量情况及资金使用效果都应列入各级领导任职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财权运用与经济责任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将履行审批财权与承担支出效果相结合,并与负责人的经济利益挂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提高会计人员执业能力,创新会计工作模式。高校财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一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经受各种利益的诱惑,树立实事求是的职业观。二要加强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面对高校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实际情况,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及会计报表知识的培训,更新其观念,开拓思路,提高业务能力,全面参与高校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分配政策、资金管理,发挥参谋和监督作用,真正为学校“当好家、理好财”。

[参考文献]

14.关于高校目前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篇十四

一、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 预算管理不完善, 预算执行控制乏力

预算管理是学校安排年度财务收支的计划文件和执行依据, 且涉及到高校经费活动的各个方面。目前,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预算管理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高校对于教育事业经费预算编制重视不够, 认为学校预算管理就是预算编制, 是按上级财政部门审批确定的预算目标编制出一套预算报表, 报表编好后就算完成了预算编制任务。同时, 高校也错误地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 预算目标的确定, 编制, 评价都应由财务部门全部完成。事实上, 一套切实可行的高校预算, 没有相关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没有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组织指导, 预算的执行必然会出现问题。二是预算编制范围不全面, 属于学校或部门的很多预算外收入未纳入学校综合预算, 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状况和高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三是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高校几十年来, 不讲求办学成本, 预算基本上采用原有基数上“加减”的传统方法。四是预算执行力度弱。有些部门领导未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 只考虑了本部门的利益, 不考虑学校财力可能的条件, 对可能超支的财务活动不加控制, 随意扩大开支范围, 提高开支标准。此外, 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 对各部门预算经费的使用效益难以做出正确、完整的评价。

(二) 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资产使用效率低, 浪费现象突出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固定资产购置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 不要求对学校购置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因此高校的领导及教职工在这种背景下只重视社会效益, 而忽视经济效益;重视教学、科研等计划任务的完成, 而忽视对已购资产的管理和充分利用。部分高校往往对固定资产验收不负责任, 保管维护不力;对固定资产入账、销账不及时, 入账价值不准确;各部门购置的设备等一经形成固定资产就为其所占有和使用, 很难做到资产在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 以致于资产使用效率低, 浪费现象突出;各部门之间缺乏配合, 没有定期核对制度, 缺乏沟通与协调;在资产配置中, 学校过于重视找项目, 要资金, 购设备, 而轻视资产使用的管理与考核, 忽视建立完善学校资产配置的约束性机制。以上这些都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松懈与无序。另外无形资产也是高校资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学校重投入轻产出, 重视研究成果数量轻视推广应用, 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造成了我国高校现有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不同程度地流失, 使得高校的合法权益常常受到侵害。

(三)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 有了很大的改进, 但客观上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高校资金安全也存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高校虽建有内部控制制度, 但没有在实践中严格执行, 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二是随着高校经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深入发展, 在资金的对外投资、物资采购、基建项目等领域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甚至引发了刑事案件。如部分高校对投资项目的监督、论证和决策等方面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进行有效的监控, 出现了资金投向不合理、投资效益不好、投资期限长难收回等情况, 给高校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三是内部控制范围不够广泛, 预算外资金管理不严。有些高校只重视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 而忽视了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 未将其纳入学校的内部控制范畴。产生了一系列不规范的行为。如有些部门利用学校的品牌、设备与人力资源创收, 而收入不上缴;截留预算外资金, 用于设置部门“小金库”;没有经过批准, 擅自制订收费项目和标准, 违反规定乱收费等。上述行为违纪金额数量之巨大, 涉及部门之广泛, 危害程度之深已严重影响到高校的发展。

(四) 高校债务负担过重, 贷款风险日渐显现

近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以及学校自身发展需要, 高校整体发展以外延扩大为主。各高校普遍开始了大规模的校舍、新校区的建设以及购置大量仪器设备。虽然高校收入总量在不断增加, 但远不能满足教育投入迅猛增长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 新建项目依靠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成为大多数高校的选择。这种方式在短期内对高校建设和发展具有资金量大, 容易较快实现建设目标的积极作用, 但随着贷款规模的增大, 贷款资金的还本付息压力也给高校的稳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许多高校寄托于招生规模扩大来偿还银行贷款本息, 但招生规模扩大本身就有不确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贷款规模的增大, 高校信贷风险日渐显现。

(五) 财务分析工作薄弱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发展, 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 经济业务也变得更加多层次化、复杂化, 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但目前许多高校的财务分析只停留在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状况, 仅限于提供历史数据和解释财务信息。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效益缺乏系统分析, 以至无法科学地考核学校整体和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高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缺乏规律性认识。

二、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 加强预算控制和执行能力,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高校预算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高校的资源, 又要节约支出, 避免经费使用上的浪费, 应尽量优化经费使用的支出结构。高校要全面推行一种与高校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动态预算与成本管理制度, 在预算时讲究办学成本, 对学校各项目、各单位经费分门别类, 逐一按项进行动态核算, 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进行科学预算。在制定年度经费预算时, 必须坚持量入为出, 以收定支, 收支平衡的原则, 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收入预算必须做到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支出预算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对经常性支出要适度从紧, 建设性专项支出的预算要量力而行, 高校要集中财力优先保障发展目标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注重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严肃性和强化监督职能, 强调预算管理从“重分配”到“重管理”过渡。具体包括: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强化预算编制单位, 对学校所属各部门要求按照“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2.实行预算经费定员、定额管理, 无论是人员经费还是一般公用经费均按定员、定额来测算, 对专项经费实行滚动预算建立预算项目库;3.完善预算的调整制度, 从调整时间、方法、程序等作出相应的规定;4.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 对预算收入的完成情况、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及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进行评估, 找出预算指标与实际执行结果的偏差, 分析造成偏差原因, 及时采取措施, 不断改进预算管理;5.加强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的研究, 使学校预算编制与执行与之相适应, 提高学校资金的运作效率。

(二)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提高其使用效率

1.高校应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配备专职干部和人员, 加大归口管理和力度, 建立统一规划、统一制度、统一采购、统一调拨的完整管理体系。2.建立完善资产购置制度。对需要购置的设备, 在校内无法调配的情况下, 从技术性、经济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 做出详细预算申请, 避免重复采购。3.建立、健全物资收发保管制度, 本着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 责任落实到各单位和个人。4.建立、完善资产配置制度以保证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调拨、出借、出租、投资等方式, 盘活学校闲置资产, 提高资产的有效利用率。5.建立、完善资产清理清查制度。检查资产的使用和保管情况, 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6.进一步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制度、技术保密制度、无形资产转让、收益的办法、无形资产合作检查制度, 并按照法律、法规加强保护各类无形资产, 有效杜绝无形资产的流失。7.学校财务部门应定期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一起进行资产核查对账, 定期清查盘点, 明确产权, 杜绝资产管理方面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

(三) 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规范校内经济秩序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控制学校内部的一切经济业务, 使之能严格按照计划规定的预期目标进行。最直接的目地就是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各高校都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中。应注意四个方面:

1.以预防控制为主, 事后控制为辅, 防止学校的管理发生无效率或不法行为。2.注重程序制约, 对主要业务的控制, 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程序控制, 特别是物资设备采购、对外投资、基建项目招投标、学生招生及收费等。3.注重责任牵制, 在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时, 一定要明确各部门组织及个人应承担的责任范围, 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并要规定追究、查处责任的措施及奖励办法。4.严格收费审批手续, 所有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均须报学校财务部门审核备案, 所有收费收据, 均由财务部门统一向财政部门领取, 使用完毕及时缴销, 并将实收金额全部收交财务统一纳入计划管理, 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

(四) 加强贷款管理, 树立风险意识, 防范财务风险

依托商业银行贷款或向其他金融机构举债发展是目前高校发展的主要模式, 但负债是一把双刃剑, 负债过高时, 学校将面临较大的本息支付风险, 并诱发财务风险, 因此学校在举债的同时必须考虑负债规模和偿债能力, 注重融资结构, 合理安排债务偿还的时间和额度, 力求平稳偿还债务, 避免还款过于集中, 造成出现无法支付到期债务的局面。主要采取1.拓宽融资渠道, 做好商业银行到期贷款的续贷工作。2.财政建立高校负债周转金制度, 应急学校临时有限借款周转。学校财务活动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的, 学校的财务环境的变化, 财务风险也会有随之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 我们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有效化解财务风险, 主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危机教育, 树立危机意识。2.加强财务风险预测, 应用合适的财务风险指标, 对学校举债、用债和偿债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环节和因素进行科学预测, 并做好各种不利因素可能引发的财务风险防范准备。3.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预防, 根据学校资金增量与运动走向进行预测, 分析其运动趋势, 制定防范风险的方案。4.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 对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风险, 通过一定手段和方法使学 校工作正常运行, 实现可持续发展。可采取增加收入、压缩开支、节约费用、处理资产、债务重组等办法, 及时扭转或控制被动的财务局面。5.积极争取国家、省对高校的投入, 帮助高校逐步消化负债。

(五) 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方法, 建立财务分析评价体系

高校财务分析评价是运用事业计划、财务报表及其它有关资料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以获得对高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规律性认识。高校财务分析评价的内容应包括:1.财务综合实力评价, 即学校的办学经费筹集能力。包括国家教育经费拨款额、科研活动收入、学校资产总额等。2.财务运行绩效评价, 即按照收入和产出相比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原理, 对学校财务运行的效果、效率、效益等进行评价, 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事业发展效率指标、自筹经费能力指标、科研成果评价指标等。3.财务发展潜力的评价, 即评价高校在负债和财务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该类指标包括年末借款余额、年末流动资金、资产负债率、负债收入比等指标。财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数据, 全面系统地分析各类资产的拥有和配置状况, 掌握学校的总体实力, 充分挖掘学校的内部潜力, 努力增收节支, 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 为学校的重大决策提供准确的资料。

(六) 加强财务人员培养, 全面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 高校办学竞争日趋激烈, 对高校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 除传统的会计核算能力外, 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更显重要。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定期组织财务人员的学习培训, 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 尤其是对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改革等新知识的学习。鼓励财务人员钻研业务, 更新观念, 优化知识结构, 准确把握事业发展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改进并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提高高校办学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高校竞争力。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与完善, 高校的法人地位进一步确立, 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虽然在管理体制、制度建设、预算管理、支付手段、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分析高校财务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出发, 提出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宏堂.论高校预算管理应遵循的原则[J].甘肃高师学报, 2000, (4) .

上一篇:推广文案策划书下一篇:两节安全生产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