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优秀作文结尾技巧

2024-10-19

高考优秀作文结尾技巧(15篇)

1.高考优秀作文结尾技巧 篇一

启迪人心或诗情画意 高考话题作文结尾技巧

“结尾”是作文的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显得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则可以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大添异彩,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使人驻足,令人心动。

下面介绍几种好的结尾方法:

1、启迪人心的结尾

2、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的呼吁,或富有理性的启迪。这样的结尾一般精炼而有力。

例如:2002年山东考生的《让我轻轻告诉你》,结尾写道“让我们心灵深处,每一次美丽而谨慎的选择,必将如高山之水,洗尽铅华,洗尽躁动,还生命一股清流,给世界一眼甘泉,用晶莹的浪花奏出生活浩然大气的乐章。”

优美的语句,形象的语言,澎湃的激情,昂扬的格调,在悦人心性的同时,给人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2、诗情画意的结尾

在文章结尾处,用精彩的语言描绘出既有诗情画意又有丰富思想的艺术画面,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字字句句皆有情,达到高考作文“意境高远”之要求。

例如,2002年高考重庆考生写的《那山,那月,那人》的结尾:“黎明来临,太阳从山外探过头来,唤醒了山里的小村庄。在日光阴影处,露珠也在闪着光,远处传来几声清晰的鸟鸣,他正迎着阳光,循着一条开遍山花的小路,向半山腰的学校走去。

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因为他要改变这个山村。前面的路很长,可路边总有灿烂的山花相伴------” 文章写一位大学生面对“贫困愚昧的小山村”与“灯红酒绿的大城市”而进行的“心灵选择”,为了山村,为了山村的孩子,为了传播文明精神,在清冷的月光下,他流着泪做出了选择: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结尾作者所写的画面中,太阳张开笑脸,露珠闪着亮光,鸟儿唱着山歌,山花铺着山路------这明丽欢畅的画面中,饱含着作者对献身教育事业的山村教师的热情的礼赞。同时,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衬出了一个光彩照人的人民教师形象。

3、促膝谈心的结尾

写作文,作者要告诉读者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生活的领悟。因此,结尾处,用真切朴实的语言,与读者促膝谈心,很容易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沧桑 看云》一文的结尾:“朋友,走过历史的烟云,你对生活有什么答案?你将如何面对现实?你将用什么姿态去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别忘了,我们正年轻,‘看云’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浪漫中,寻找理性的答案,让我们追,让我们飞。生活需要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自己的。”

这种结尾给文章一种平和的气氛,接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使其欣然接受作者的观点。

4、感悟升华的结尾

在全文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品味出人生的意义,升华出感情的火花,闪耀出生活哲理,显示出精神风采和思想品位。

例如,2002年高考湖北考生写的《飘落心灵的的秋叶》的结尾 :“望着这片火红的梧桐,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其实生命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用自然给你生存的暗示。毕竟生命的长途需要你跋涉。当我转身走出这片树林时,我在心里默念着:感谢梧桐叶,感谢生命。”

5、照应开头的结尾

结尾呼应开头,显得文章结构完整,关合严密,写得好,可给读者留下整体性的美感。例如,2002年高考四川考生写的《倾听心灵的钟声》开头写道:“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无数次面对这样的抉择:爱与恨,悲与喜,苦与乐,得与失------”我们犹豫、踌躇,举棋不 定,左右为难。其实,此时,我们只需静下心来,倾听心灵的钟声,作出正确的抉择。

结尾处作者写道:“是啊,人生就是在这不断的抉择中前进,从不断的跌倒中爬起,世事便是这样的,人就是这样长大的。朋友,当你面对人生的抉择时,请不要慌乱,静下来,倾听心灵的钟声。”

文章开头,作者将读者的灵魂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审视,将读者的目光锁定在“人生的岔口,让读者在面对“爱与恨,悲与喜,苦与乐,得与失------”的“犹豫、踌躇,举棋不 定”中经历一番刻骨铭心的斟酌、思量。结尾处则是为读者开出的妙方:“此时我们只需下心来,倾听心灵的钟声,作出正确的抉择”即可。真是为文妙点题,文章巧裁写啊!

6、令人回味的结尾

好的结尾如品香茗,让人回味再三。那些似断非断,似了非了之笔,读之更是雅有余味。例如《捡拾阳光》描述开窗南北迥异的感受,结尾:“打开朝阳的那扇窗,捡拾生命的阳光,何妨将生命凝结成欢乐贝壳,撒在幸福的岸边;何妨将岁月凝结成一枚绿叶,让每条叶脉都昭示出无尽的生命力。”寓呼告于设问之中,藏哲理于妙喻之内,言有尽而意无穷。

文章结尾应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好的结尾能使文章主旨更鲜明,结构更严谨,内容更富有文采,更有创新意思,使文章更具魅力,更吸引人。在高考时,考生千万要亮出这“回眸一笑”。

一个故事七个“结尾”

——作文如何展现独特自我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美学论文《慢慢走,欣赏啊》中有这样一段话:“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蹙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蹙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

同学们都知道这篇文章用了东施效颦的典故,朱光潜先生是从“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的角度去开掘这个材料的,读后你是否想过这则材料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再加以开拓呢?有了这种思路,你就不会再为阅读少、不会说理而忧虑了,相反,你一定会为作文能展现独特的自我而兴奋不已。

共性与个性

东施的问题出在她只知道美是共性的,而不知道美还应该有个性。远古的群居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共性的依赖。使“共性”成为生活审美的第一需要,稍有出格,即视为个性之丑。然而从现代的眼光看,个性之美也不应该被忽略,正如刘熙载所言:自然状态的怪石,比经过加工的平整的石头美,因为怪石有象征义,它的丑就转化为奇特之美,朴拙之美„„

模仿与创新

模仿与创新的差别在哪里?模仿是“描红”,以丝毫不差为最高水平,然而,创新就是在“描红”的基础上,还能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东施在模仿西施的时候想到过西施美在何处吗?显然没有。她只是一味地模仿外形,没有联系自身的特点,加以创造性地学习,而一旦有了创造性学习的想法,东施就不会有这个贻笑大方的故事了。

人人都有爱美权利

东施长得不美,但丑人就没有爱美的权利了吗?我们不妨逆向思维,为东施鸣不平,东施的确只有模仿,没有创造,闹了笑话,但我们不能以此断定东施永远都找不到自己的“美”来,宽容东施,理解东施,相信东施,或许你能写出一篇东施的《爱美思痛录》来。美由内而外

东施太在乎外在美了,西施的外在美或许是东施穷其一生也无法追求到的,然而,就内在美而言,东施就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了,美由内而外,这个似乎人人都懂的道理,真正实践起来,却非人人都能做到。

换一个角度比美

钱钟书在《读<伊索寓言>》中曾经重批过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母蛙与牛比大小,结果肚胀而死。钱老在故事的结尾重批道:“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其实,东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东施以西施的标准与西施比美,结局当然是东施惨败,如果东施能换一个角度比美,也许能比出信心,比出强势,比出自我来。

得与失

西施美,东施丑,从这个角度讲,是西施“得”,而东施“失”。然而,西施红颜薄命,东施则能子孙满堂、老于户牖之下,好像又是东施“得”,而西施“失”了。不过,西施凭柔弱之身,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不能不“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而东施尽管能“尽其天年”,却摆脱不了“人皆得以隶使之”的命运,从这个角度看又是西施“得”,而东施“失”了。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得失之道”呢?或许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从价值观的角度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再谈西施、东施的问题呢?因为其有时代意义。不妨借鉴舒婷《致橡树》中的意象“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尝试构思《当东施遇到西施时》,东施作为“树的形象”和西施“站在一起”„„ 其实,以上所举的例子和所有的发散联想全部出自高中语文教材,就算一个平时积累很少的同学,只要能养成爱思考、能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就能借助教材的资源,写出出色的文章来。

以下的成语典故也都出自教材,你不妨运用发散思维,给它们寻找多个有趣的“结尾”:班门弄斧、邯郸学步、异想天开、井底之蛙„„

2.高考优秀作文结尾技巧 篇二

如果演讲者设计和安排的演讲开头和高潮精彩, 再加上有一个出人意料、耐人寻味的好结尾, 那么, 就如同锦上添花, 会给听众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相反, 如果演讲者设计和安排的结尾没有新意而平乏无力, 没有激起波澜而陈旧庸俗、索然无味, 那就会使听众深感遗憾, 失望而去。因此, 演讲的结尾要比开头和主体部分要求更高, 内容要更有深度, 语言要更有力度, 方法要更巧妙, 效果要更耐人寻味。可见, 演讲的结尾是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 它在整个演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演讲结尾的方式

演讲结尾的类型和方法, 多种多样, 不拘一格, 演讲者可根据自己演讲的具体时间、地点、主题、听众及自己个性等因素, 选择适合自己结束演讲的方法, 使之有效地为演讲的思想和目的服务。归纳起来, 常见的演讲结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总结式

这种结尾用极其精练的语言, 对演讲内容和思想观点作一个高度概括性的总结, 以起到突出中心, 强化主题, 首尾呼应, 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千万别忘了, 咱们是老师》的结尾:

“敬爱的老师们!当我们情愿或不情愿地跨入教师这支队伍, 登上三尺讲台的时候, 请你千万别忘了, 我们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被孩子们看在眼里, 学在心上, 我们要对孩子负责, 对未来负责, 我们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来不得半点马虎, 不要小看自己, 我们要自尊自爱, 自信自强, 决不能愧对人民教师这一神圣的事业和光荣的称号!老师们, 千万别忘了咱们是教师!”

2. 理喻式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我们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冬天已经来临, 难道春天还会远吗?’”

3. 幽默式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尾。如鲁迅先生《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的讲演》的结尾:

“以上是我近年来对于美术界观察所得的几点意见。今天我带来一幅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请大家欣赏欣赏。” (说时一手伸进长袍, 把一卷纸徐徐从衣襟上方伸出, 打开看时, 原来是一幅病态十足的月份牌, 引得哄堂大笑。在笑声和掌声中结束了他的演讲)

这个别出心裁而又极具喜剧性的结尾, 不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使听众对那种拙劣的美术创作加深了认识, 同时也给听众留下了许多演说者没有讲出来而又令人深思的空白, 并让听众在美的享受和回味中, 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开会场。

演讲者利用幽默结束演讲时, 要做到自然, 真实, 使幽默的动作或语言符合演讲的内容和自己的个性, 绝不要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否则只会引起听者的反感。

4. 名言式

用名言结尾, 能给演讲者的思想提供有力的证明, 增加演讲的可信度, 显得更加优美、含蓄, 睿智大气,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鼓舞作用。如演讲稿《谈毅力》的结尾:

毅力是攀登智慧高峰的手杖;毅力是漂越苦海的舟楫, 毅力是理想的春雨催出的鲜花。朋友, 或许你正在向成功努力, 那么, 运用你的毅力吧。这法宝可以推动你不断地前进, 可以扶持你度过一切苦难。记住:“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语)

5. 抒情式

这种结尾常常是演讲者在叙述典型事例和生动事理后, 油然而生的激情。以抒情方式结尾, 言尽而意未尽, 留有余韵, 给人启迪。如郭沬若的《科学的春天》的结尾:

春分刚刚过去, 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 这是人民的春天, 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 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这样的结尾, 热情奔放, 以诗一般的抒情语言激励人们向科学进军, 拥抱科学的春天, 具有很强的鼓动力。

6. 号召式

用号召的结尾方法可以鼓动起听众的热情, 激发他们采取某种行动的欲望, 常见于鼓动色彩较为强烈的演讲中。比如, 一场《新时代的流行色》的演讲, 结尾是这样的:

青年朋友们, 我们肩负着历史的重托!是千里马, 就应该高声长鸣;是龙种, 就应该飞腾起舞。当今的世界有着千变万化的流行色, 而只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才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流行色。我们要争当出头鸟, 竞作弄潮儿, 把我们的青春、热血、大智大勇, 自觉投入到新时代的大熔炉里去, 为中华的振兴发光发热吧!

这段结尾, 以富于鼓动性的语言, 号召广大青年人投身到民族振兴的洪流中去, 有号召力, 有鼓动力。

7. 呼应式

这种结尾与开头呼应, 使整篇演讲首尾圆合, 结构完整。例:

《井下工有颗金子般的心》开头出现有“有多少井下工, 就有多少颗金子般的心”, 接着, 讲述了三个生动感人的事例, 最后, 用一句既是祝福又是希望的话作为结尾:“愿我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8. 展望式

一位年轻的厂长向工人们演讲, 告诉了工厂目前的困境之后, 最后充满信心地说:“面包会有的, 工资会有的, 奖金会有的!如果不能兑现, 我就是拍卖我家的房子也给大家发工资!你们都是我的姐妹兄弟, 相信我, 有我的饭吃, 就有大伙的饭吃!人心齐, 泰山移。一年后, 我们一定会走出低谷!”

演讲结尾的方式除以上提到的常用的几种以外, 还有不少, 如可以用歌声结尾, 使听众在美妙的歌声中陶醉而流连忘返;可以利用动作 (无声的语言) 结束演讲, 这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方式;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结尾;可以用提问题的方式结尾;还可以用诗歌朗诵甚至舞蹈表演的方式结尾等等。邵守义教授说:“ (演讲) 结尾无定法, 妙在巧用中。”勤思多想就能设计出“响如撞钟、清音有余”的演讲结尾。

二.演讲结尾的禁忌

1.忌套话、俗语不绝于耳

有的演讲者开始说得不错, 但一旦要结尾时就落入俗套, 尽说些故意做作的、令人生厌的客套话, 其结果, 就像使听众吃了一粒发霉的花生, 把满口的香味全破坏了。比如说:“今天我讲到这里, 本来是不准备发言的, 但主持人一定要我说, 我就恭敬不如从命, 由于时间关系, 本人水平有限, 加上没有准备, 对情况也不了解, 所以就泛泛而谈, 随便说说, 以上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 谈得不对的请批评, 说的不好的请指正。”这种结尾就是典型的陈旧、庸俗、平淡无味、废话连篇的套话, 是演讲结尾之大忌。

2.忌画蛇添足、节外生枝

演讲结尾要出人意料, 耐人寻味, 而绝不应平庸无奇, 画蛇添足。要讲究内容的含蓄、深沉, 使人觉得余音绕梁, 不绝于耳。演讲结尾该断时必须断, 切忌节外生枝。有些演讲者, 该讲的话明明讲完了, 听众听上去似乎已经结尾了, 但演讲者却又喋喋不休, 拖拖拉拉, 没完没了的讲下去。比如“前面我说的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我还想强调一下, 再罗嗦几句”。这样的话语就是典型的节外生枝。这势必会造成听众心理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困倦, 让听众产生不满甚至反感。

3.忌啰嗦见长, 无尽无休

3.高考作文开头和结尾方法例谈 篇三

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高考作文的开头尤其要充满吸引力。这样的开头一般有以下几种:

1.他物起兴式 这种形式的开头往往充满诗意,能引起阅读者的兴趣。如2013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遗失的童真》的开头是这样的:当暮霭沉沉时,我们被人们劝说要相信楚天辽阔;当草长莺飞时,我们被劝说要防备前方蜀道之难;当我们成长到某一阶段时,我们都被提醒着完成那个阶段不合时宜的任务。于是童真就如那风铃声,渐行渐远。(主旨鲜明,能感染读者。)

2.铺陈排比式 这种开头体现了流畅的文势,又能起到清晰地提挈下文的作用。2013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这样开头:生活如酒,过于浓烈则辣喉,过于浅淡则无味,只有平衡的味道才显醇厚;生活如歌,过于高昂则刺耳,过于低沉则抑郁,唯有平衡的曲调才显悦耳;生活如画,过于繁杂则缭乱,过于简朴则无韵,唯有平衡的笔触才显美丽。人生路漫漫,让我们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语句节奏明快,立意新颖,文意指向清晰可见。)

3.名言警句式 这种形式的开头既增加了文章观点的可信度,也显现了文章语言的感染力。如2013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叩问心灵》一文的开头这样写道:汪国真曾有言:“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诚然,人生中追求无止境,幸福无大小。然而肯定这份追求、这份幸福,只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叩问自己的心灵,轻轻说出那句“我愿意”,并一生无悔。(简洁明了,气势不同凡响。)

4.直奔主题式 如果作者不擅长文采,那就尽量直奔主题。如2013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豆腐要比豆子更高级吗?》一文的开头这样写道:豆腐要比豆子更高级吗?这个真不敢苟同。至少,关于胀气这个事情似乎并没有避免。(不蔓不枝,主旨豁然明朗。)

5.叙事引旨式 这种开头往往用最简洁的语言叙述集中蕴涵主旨的故事内容,然后自然引出题旨。如2013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历而知之》一文的开头这样写道: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学画了。学素描,总喜欢抢亮面多、直面窗户的位置,以为这样画面上阴影少,美观、漂亮。很快我就发现我自己错了,因为太亮了,很多细节无法处理,画面的立体感很差。于是开始重新找位置,效果出乎意料地好,画面上的亮部却只占了不到2/3。(故事的简叙与主旨的引出衔连自然。)

显然,以上几种开头能鲜明集中地亮出中心,能激起阅读者的兴趣,对阅读全文有着明显的引导功能。要写好这样的开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构思成熟,全文内容已了然于胸;第二,有较强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准确、简洁、生动,富有节奏感。

优美的乐章要有好的尾声,或余音袅袅,或震人心魄。文章的结尾特别是议论文的结尾,一个好的结尾就能起到归纳全文、照应全篇、深化主旨的作用,并可以综合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段,使文章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回味无穷,又称豹尾。这样的结尾,通常有以下几种:

1.名言归纳式 名言警句由于具有较强的哲理性而思想深刻,因而在文章的结尾如能恰当地引用,会增色不少。如2013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咬文嚼字,令文化之花更绚烂》一文的结尾这样写道:荣格说:“一切文化最终都沉淀为人格。”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实则出于一份对国家、社会、人才培养的责任,出于一份对文化的敬畏,从而使人们寻找到人格坐标的原点,令文化的百花园争奇斗艳,绚烂而不杂乱。【引用名言收束全文,画龙点睛】

2.铺陈排比式 这样的结尾在内容上能照应前文,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深化主旨的作用,更兼语意亲切感人,语句富有节奏韵律,能使阅卷者击节称叹。如2013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在怕的背后》一文的结尾这样写道:在怕的背后,是我们逐渐慵懒的思维宣告着对“难点”的让步;老师的不当引导尘封了我们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另外,国家教育体制存在的漏洞抹杀了我们探索的兴趣。“奥数、英文、周树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慵懒的思维,学校和国家不完善的引导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畸形的价值取向。【铺陈排比,说理透彻,铿锵有力,引人深思。】

3.总结升华式 如果我们不擅长文采,有的时候,直奔主题,总结升华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能给人一种干练的印象。如201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人生方圆观》一文的结尾这样写道:方圆说人生,人生画方圆。大大的方圆世界中,正演绎着一个个小小方圆的精彩!【言简意赅,主旨鲜明】

4.中考作文结尾技巧 篇四

——中考作文训练三之精彩结尾的技巧 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而有头无尾、画蛇添足、空喊口号、拖泥带水、虎头蛇尾式的结尾往往冲淡主题,大煞风景。

一、中考作文的结尾技巧:

技巧一:自然收束,干净利落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如《一堂有趣的科学课》是这样结尾的: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技巧二: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如:(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湖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

技巧点拨 :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你看,在上例中,小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技巧三:言为心声,呼唤号召

二十一世纪,我们是祖国的春天,我们不是我们的父母,热情奔放是我们的性格,我们不需要守那些规矩,打破陈规,让我们脑中的那团热情火燃烧得更猛烈,把我们的笑声、爱心串在一起,让全世界笼罩在爱之中。要笑就笑个痛痛快快,要哭就哭个歇斯底里,不要压抑自己,不要让那陈旧的观念束缚着,不要随便改变自己,请记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给我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选自福建省中考满分文《给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

技巧点拨: 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要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这种情感不仅局限于自己,还可以在文章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丑恶。上面小作者言为心声,向所有的同龄人发出了真情的呼唤,有力的突出了主题,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憾。

技巧四: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不同的话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样子,不同的评价造就孩子不同的命运。何必要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地评价一个人、伤害一个人,何必要熄灭风中的烛光,何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模型?(选自湖北省中考满分文《哈哈镜中的我》)

技巧点拨: 这段结尾针对老师的评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先用排比句的形式说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老师不必磨灭学生个性,最后再以问句结束,启示人们进行思考,深化了文章的内涵。

技巧五: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

技巧六:抒情议论,气势不凡

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美丽的青春在于奋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文《花样年华》)

技巧点拨: 这段文字发于心,出于情,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技巧七: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

技巧点拨: 这段结尾的特点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显,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技巧八:含蓄结尾,意蕴深长

含蓄结尾法就是把要说的话、要表达的真情隐藏起来,常采用比喻、象征和留白的艺术,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余地,使人浮想联翩,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境地,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

二、中考优秀作文精彩结尾集锦:

1、当我们让和平统一之声轰响时,我们就能加速这一天的到来。那时,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无论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孩子,都将携手同唱那首《七子之歌》:“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我终于回来了。”

——《我有一个梦想》

2、知道么,很多很多的音符一经摧动便给成了很多首天籁之歌。但是,也惟有爱才可以吟唱出最美妙的歌。无论是对小城的热爱,对母亲的爱,还是与朋友的友爱„„即使是很多年后,只要轻轻唱起,那些美好的记忆会铺天涌来。让我在生命的旅途中,为爱而歌唱吧!——《总想对你唱支歌》

3、我的妈妈虽然平凡,但她一直深爱着我。所以,我坚信,这份母爱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份母爱将陪伴我至终生,为了感谢我的这位深爱着我的母亲,我就要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她。谢谢您,我的母亲!——《不会变的是母爱》

4、请记住,打开一扇窗,翻开人生的新篇章,前方必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致在守侯。

——《打开一扇窗》

5、第二天醒来,窗外已是阳光灿烂,我的头也被那碗姜汤带走了。我走到客厅发现那桌子放着感冒药和热气腾腾的早餐,旁边有一张字条妈妈的字迹跌入眼帘:“对不起,儿子!爸妈没想到你会因此而病倒,本来是想让你自己懂得照顾自己但我和你爸有点心急,才„„不管怎样,你要相信爸爸妈妈都是永远爱你的„„” 眼泪涌出,心中的歉意像海水般澎湃起来:“爸,妈,我错怪你们了„„”——《误会》

三、作文训练:

5.作文结尾方法技巧 篇五

【点评】小作者言词急切,个性十足,表情达意毫无遮掩,向所有的同龄人发出了真情的呼唤,有力地突出了主题,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名人名言、诗词歌赋等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意韵。以名句结尾,能使文章收束有力,获得以少胜多、余音绕梁的效果。

6.作文开头与结尾技巧 篇六

一、回忆式

《我的好朋友》:每当看到书桌上的照片,我便想起了我的好朋友---琪儿。这种形式的优点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二、开门见山式

《世上还是爸爸好》:爸爸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人。他对工作有一种如痴如醉的爱,对家庭有一种真挚感人的爱,对长辈有一种尊敬孝顺的爱。唯独对女儿的爱,令我说不清——那是一种感人至深的爱,随时陪伴着我,温暖着我„„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开门见山,直接了当。

三、对 话 式

《快乐的父亲》

“杜师傅,我家的电话坏了,你能不能去看看?”隔壁王大伯又来“求援”。正端着饭碗津津有味地吃着“酸菜鱼”的父亲,二话没说,丢下饭碗就去了。望着他的背影,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四、反 问 式

《 妈妈的唠叨 》

妈妈的唠叨是我每天都能听到的音乐。

清晨,当闹钟的“叮叮”还没响时。妈妈就开始唠叨了:“起床了没有,怎么灯还没有亮?再赖床就迟到了”。“用热水洗脸”“被叠好,不许偷懒。”每天她都不厌其烦,唠叨个不停。于是乎,我闭着眼睛也要先把灯打开,强打精神回答妈妈一声声的唠叨。不起来,赖在被窝里,也得抓紧时间穿衣服。妈妈的唠叨真烦人!可仔细想想,若没有这些唠叨,我又怎会准时告别甜美的梦乡?„„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加重语势,激发感情。

五、排比式

《爱》:绿叶,渴望阳光的呵护;花儿,渴望流水的滋润;森林,渴望春风的礼赞„„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增强气势,先声夺人。

六、比喻式

《高山流水》:月光如水,音乐般静静流泻着清辉。寂寞,心灵的荒地。我只身一人于夜中穿行,月光下的自己,脸上写满了忧郁。凉意渐起,晚风送来清香。这种形式的优点是:使语言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七、对 比 式

《师生之间》

他是我们的班主任,虽然正是壮年,却已愁白了头。

我们是他的学生,虽然即将步入青年,却好像不懂事的孩子。„„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使内容突出,醒目。

八、设 问 式

生活是什么?

生活是一首歌。是一首有悲欢离合的歌,是一支催人奋发的进行曲,是一首用心去唱的歌。生活告诉我:只有做生活的歌手,才能吟唱出优美动听的乐章。„„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引人注意,突出内容

九、引用式

《黄鹤,归来吧》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朗诵着这千古流传的诗篇,我为它那隽永的意境和优美的音韵所倾倒。我早就盼望看看这座令人神往的江南四大名楼之——黄鹤楼。

这种形式的优点:语言简练,直接点题。

作文结尾技法

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请看近中考满分文的结尾技巧。

1、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

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怎样巧妙含蓄地画龙点睛?

(1)通过记叙文中人物之口巧妙画龙点睛

例:《伟人细胞》一文的结尾

“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贾里对爸爸说。

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

(2)、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来画龙点睛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平静的心湖掀起惊涛骇浪。他原以为惊人的臂力能无坚不摧,臣服一切,错了!谦让,才能让人心悦诚服。

友情提醒: 话题作文应围绕话题画龙点睛 半命题作文应围绕所补充词语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的语句应凝炼、饱含哲理、意味深长。

(3)、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是神奇的。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品味自然,不就等同于品味生活了吗?技巧点拨:一篇好的文章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具有哲理启发性。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昧。你看,在上面一段文字中,作者在结尾巧妙发问,引发读者思考,将文章的意蕴加以深化。体现出作者思考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一句话可以伤害一个人,一句话也可以托起一片友善的白云。朋友,面对悠悠的铃声,你会怎么做呢?

(4)、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想到这里,我又记起了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身边的书多着呢,只要发觉,肯定会学到很多„„”

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技巧点拨: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这里列举几例分别引用了诗文佳句、名人言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

文章的意境。效果很好,同学们应加以学习,此外,引用的范围可大些,如俗语、谚语、流行歌词等均可引用。

(5)、抒情议论,气势不凡

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

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美丽的青春在于奋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

技巧点拨:这两段文字发于心,出于情,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6)、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技巧点拨:这段结尾的特点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显,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已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呵,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我想。(选自湖北省仙桃市中考满分文《在阳光下成长》)

7.高考作文拟题技巧谈 篇七

1. 巧用修辞式

这种方法, 是指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 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拟题, 可以增强文题的美感, 使题目生动, 鲜明, 美妙, 贴切。如:以“挫折”为话题的题目《挫折是一种美丽的痛》;以“创新”为话题的题目《创新永不下岗》;以“关爱”为话题的题目《母爱是一首歌》、《老师是一把遮阳的伞》;以“生态”为话题的题目《一只小鸟的自述》;以“故乡”为话题的题目《故乡, 我永远的天空》《千年月色万年情》;以“环保”为话题的题目《还我家园———鸟类的呼声》等。这些题目, 由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 所以像一颗颗珍珠, 闪闪发光;又像一块块磁石, 吸引了阅卷老师的心。

2. 巧妙化用式

把影视剧片名、歌曲名、诗词名句、俗语、谚语、歇后语、广告语、歌词等适当改动, 进行套装借用作为文章的题目, 不仅是考场作文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 而且常能使文章熠熠生辉, 妙趣横生。如:以“挫折”为话题, 化用名句的作文题目有《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以“亲情”为话题, 巧用广告词的作文题目有《滴滴香浓, 意犹未尽》;以“流行文化”为话题, 化用诗词的作文题目有《莫为浮云遮望眼》、《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些题目, 典雅深刻, 富有文采, 清新脱俗, 令人过目不忘。

3. 直言事理式。

这是议论性文章常用的一种拟题方法, 它明白易懂, 直截了当, 使读者能够准确抓住文章议论的中心。如在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中, 好的题目有, 《诚信高于一切》、《诚信丢不得》、《人要有诚信》、《诚信———为人之本》、《诚信———不可抛弃的背囊》、《诚信———永不放弃的誓言》、《做人的基本准则》等, 直接点明了诚信的重要性。而有些考生用《小议“诚信”》、《谈诚信》、《论诚信》、《诚信的启示》、《诚信的重要性》之类的题目, 内容空泛, 不明主旨, 使文章一开始便出现败笔, 很难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4. 直现文体式

此类题目直接显示出文章的特殊文体。同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或抒情散文不同, 它的文体是别致的, 与众不同的。借此来引起阅卷者的注意。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一文, 通过文中“望诊”“把脉”……“医生建议”, 写出了“吴诚信”的种种表现以及治疗办法, 极具新意。又如一篇名为《药品说明》的文章, 借对产品的说明写出了自己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这一话题的认识。

5. 借用符号

(1) 标点符号属无声的语言, 用之拟写文题, 清新活泼, 形象生动, 往往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如2000年浙江一考生所拟文题为“人生, 丰富多彩!”, 作者以感叹号为题, 语势铿锵有力, 形象地表明“人生没有固定的格式”, 并点出只要“把握好手中的生活之舵, 人生将丰富多彩”这一主旨。

(2) 将数学符号引进标题, 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 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 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近年来正悄悄兴起于全国各类报刊, 话题作文的拟题亦不妨借用之。2000年江苏一考生以“10-1=……”为题, 巧用数学符号组成等式, 设置悬念, 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对生活中的“10减1”现象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诠释, 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6. 其他形式

(1) 转换角度。有时我们还可以从反面, 或是从侧面来拟题。如《下周我不回家》这个题目就很有吸引力, 写的是作者和爸爸消除误会之后, 决心少回家, 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回报父母的故事;《第四号戒令》从侧面来写老师对学生的过分约束, 读时令人忍俊不禁, 读后发人深思。

(2) 故设悬念。文章的题目最忌“千人一面”。在标题里设置悬念, 把文章一波三折的情节含蓄地展现出来, 才能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 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同时, 一个富有悬念的题目, 也会让你觉得有话可说。如《女生传来的纸条》这个题目就很典型:这位女生为什么要给男生写纸条呢?纸条上都写了些什么话呢?结局又会如何?读者一看题目, 便有了这么多要弄明白的问题, 自然会产生读下去的强烈愿望。又如新闻标题《当列车驶来》也属于这一类。

8.浅谈中职记叙文写作的结尾技巧 篇八

在写作中,我们往往强调“风头——猪肚——豹尾”。“豹尾”,即能给人以强烈阅读冲击力的精彩文字,简洁且有力。记叙文尤其需要一个美而有力的结尾。好的结尾或戛然而止,余韵悠长;或首尾圆合,气脉流贯;或峰回路转后,豁然开朗;或曲折含蓄后,抖出包袱等等。结尾的方法林林总总,各有奇妙。我们在写结尾时,必须从全局来考虑,以求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给文章再增“亮色”,再留精彩,收到“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效果,开拓出更大的审美空间来。那么,写好记叙文的结尾有些什么技巧可言呢?我归纳出四种方法供大家借鉴。

一、“峰回路转,出人意料”法

这种方法是指文章在叙述到结局的时候突然逆转,出人意料,让人感觉这样的结局似乎背离了原本的行文思路,但马上又能使人在吃惊之余领悟到其中的深长意蕴。

我们来看优秀作文《如此常识》。此文是这样展开叙述的:小王和小李是新来的学徒,厂里分配了两个师傅,分别带领他们。原先厂里给小李安排的是最优秀的张师傅,可不知为什么,小李竟要求更换。培训很快开始了,张师傅严格要求小王,小王每天累得满身大汗。相反,小李每天跟着师傅徐科长应酬交际,技术没学多少,油水倒是捞了很多。小王问小李这是为什么,小李告诉小王,有人脉才有前途,并拍拍小王的肩膀说:“这是常识,懂吗?”小王回去和张师傅交流,张师傅却说:“有过硬的技术才有前途,这才是常识。”最后的结尾是:

一年后,培训结束,适逢国家需要高技术人才之际,优秀的张师傅做了厂长,在厂里掀起“学扎实技术,为国家效力”的热潮,小王以优异的理论成绩和过硬的技术操作顺利毕业,升任高级技师,月薪过万。至于徐科长,由于亲戚受贿被捕,自己也因为没有实际才干而下岗了。小李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只得重新从学徒做起。

厂里又分配了一个师傅给小李,培训开始当天,小李惊讶地看见迎面走来的竟是小王。莫非……“没错,我就是你的师傅”,小王凑近他耳边小声说:“还要告诉你,有真才实学才有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看着小李愣住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凝神深思,终能品味出按照“如此常识”行事的人,最终不会有好前途的道理。文章峰回路转,曲折生动,构思精巧,令人拍案叫绝。

二、“提炼升华,蕴含哲理”法

如有一篇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话的寓意作文。我们来看一篇满分作文:

心 雨

是谁让我们难以记忆?又是谁让我们难以忘记?能过去的当然过去,不能过去也仍然要过去。人总是在无奈中醒悟。

——题记

父亲是严厉而慈爱的父亲,瘦小的身躯独自支撑整个家。几亩玉米地不足以支付孩子上学的费用,因此,他晚上还坚持在外奔波。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好,而逐年增长的学费也压弯了他的腰。

转眼已十几个春秋,当年的孩子已成为年轻力壮的青年。为了照看好父亲的那几亩玉米地,他执意拿着哨棒守夜。

似水流年,当年健壮的父亲也已憔悴了容颜。为了凑齐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他坚持每晚去看看庄稼的长势。在一个静谧的晚上,守夜站岗的孩子听到了田地里传来一些声响,随后见一个黑影窜入其中。为了父亲辛劳的成果不被窃取,他顾不上害怕,就拿起哨棒紧跟在后面,在一处转角对其当头一棒。

一个熟悉的身影应声倒下,一座名为父亲的大山就此坍塌。倒地的声响不大,却将一个孩子的心震碎成沙。

后记:宽阔的臂膀担不起岁月的重量,一切不能忘记的也只能先跨过去,然后在某个人生时刻,它们会突然醒来。生活总是在忘记与铭记之间,使人成长。

孩子误伤了父亲,这一惨烈的事实是不能轻易忘记的,却又是人生中不能不迈过去的一道坎。这就是人生中的无奈。文末“后记”中的话,是感喟,是议论,充满哲理,具有思辨色彩,使原本无新无趣的故事陡然焕发异彩,生发出无限的沧桑感。作者的精到点化,才是文章出彩的关键,这就是议论升华之妙。

三、“营造意境,余韵悠长”法

提到意境,好像通常都是诗歌、散文才具有的。其实不然,在记叙文中同样也讲究意境,尤其是在结尾处,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往往能提升文章的格调,让你的作品优美蕴藉,回味无穷。这种方法多运用于抒情性的记叙文,一般选取一些具有特征性的景物,虽不言情,但藏情于景,使文章显得情深意浓。下面是一篇优秀中职作文《回到原点》中的片段:

盛夏的夜晚蝉声聒噪,仿佛永无休止地宣泄着对热气的不满……

忽然,教室后方骚动起来,同学们不怕炎热,挤作一团,各不相让。我好奇地挤过去一看,啊,竟然是两只萤火虫!有多久没见过萤火虫了呢?在童年记忆中,每逢夏夜,我都会在老家的田边抓萤火虫……

我小心翼翼地把两只萤火虫放在一片宽阔的绿叶上……让它们缓缓地起飞。伴随着雨声,两只萤火虫没入到黑暗的草丛中去了,但我仿佛还能看见那如脉搏般跳动的一明一灭……

我直起身来,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顿时暑热全消。我忽然觉得我们就像是萤火虫,飞进了森林,从此告别了宁静的自然,耳边充斥着迷离的电子音乐,放眼过去多是无病呻吟的文字,我们渐行渐远,似乎离自然这个原点越来越远……

风起了,鼓动着我的衬衣与思绪,我下定决心,暑假要回到告别了七年的老家。我祈望着夜风能把一群萤火吹入梦中,让我回到自然这个原点。是夜,流萤入梦,我回到了原点。

本文别具匠心,尤其是文末梦见萤火虫的描写,融入议论、抒情、以生动的笔触,营造出优美含蓄的诗意,表现了都市人渴望回到自然这个原点的心理。言短情长,余韵悠然,如清风,丝丝缕缕,萦绕回环,这就是营造意境的妙处。同时,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技巧,使文章前后瞻顾,浑然一体。

记叙文的结尾技巧远非这几种所能道尽,但应当指出的是,结尾只是文章整体构思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能顺应文路,自然得体,便是好的。

9.高考优秀作文结尾:道德 篇九

昨天,我们正在急匆匆地赶路,走到一家商场门口时,看到一个工人正在满头大汗地组装一个准备婚礼庆典用的吊篮。可是,吊篮太重,他一个人抬起来都很吃力,更何况他还要一边抬着吊篮,一边组装篮架呢!只见他抬了没一会儿,就已经晃晃悠悠了。实在没办法,他只好向身边正在看热闹的保安求救,可保安瞅了瞅他,一转身——走了。他无可奈何地重新拾起工具,继续吃力地组装起来。这是,只见爸爸快步走上前去,帮他扶住了摇摇欲倒的篮架,回头望了我们一眼,好像在说“怎么不来帮忙?”我和妈妈恍然大悟,急忙走上前去,和爸爸一起帮他扶住篮架。不一会而,篮架装好了,这个工人感激不尽,连声说:“谢谢,谢谢你们!”我们虽然耽误了一点时间,但我的心里却像吃了蜜一样甜。

有道德,守诚信一只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可是现在,有个别中华同胞心中的道德位置逐渐被金钱所替代。在汶川大地震时,绝大多数同胞们心系灾区,参加了志愿者活动,可是有一些贪婪的人,陈灾区物资紧缺,发国难财,一桶水卖到了50元,还有人打起了那成堆成山的救灾物资的坏主意。他们不想想,这可是灾区群众的生活,生命的保障啊!这种人真应该受到谴责!

10.高考作文开头结尾 篇十

最近,某些科学家提出一个新的观点,认为月球是一些自然灾害的罪魁祸首,象地震、土地沙漠化等都是月球所致,于是主张炸毁月球来保护地球。月球炸毁后,在类还可以利用月球的碎片来填充太平洋,从而增加陆地面积,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你认为这样做可以吗?请以“炸毁月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针对利弊发表议论,可以展开想象编写故事,可以设身处地抒发感情。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原文】

在那没有月亮的天空里

邹茏

“月儿弯,月儿圆,月儿露笑脸。”当城市的喧嚣渐渐淡去的时候,随记忆的浪花翻涌而来的便是外婆的这句歌谣。满天群星下,我问外婆:“外婆,月儿里有什么呀?”“月儿里有着人们的感情啊。”外婆微笑地搂着我。“听不懂啊,外婆。”我噘着小嘴,“那月儿要是不在了呢?”外婆静静地看着月儿,说:“那我们可能会失去很多吧……”

翻开历史厚重泛黄的书页,有多少文人墨客把月亮作为感情寄托的对象。当远古的情愫从这个浮躁、嚣尘弥漫的都市中逐渐远逝的时候,我们很难,哪怕只让她做一小会儿的踟蹰和停留。月亮是感情的化身,但在今日,月亮连同她最虔诚的追随者,就像是被流放的囚徒,带着她完美的躯壳和美妙的韵姿,在人们的脑海中逐渐消逝,在遥远的峰巅自狂舞。没有了月亮,我们还能剩下些什么?

“青女素娥俱耐寒,月中霜里斗婵娟。”此诗为李商隐所作,蕴含着他高洁傲岸,不随流俗之情。如果没有月亮,我们是否会少了一份高洁的情操?如果没有月亮,我们是否会沿袭着

今日的追名逐利,尔虞我诈,并将其“发扬光大”?

泛舟游江,清风徐来,夜色如水,历史的江流倒映出李白的身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是李白的朋友,是李白的伙伴。心中苦闷,可尽数向月亮诉说,她只是静默地倾听,像抚慰着受伤的朋友一样地包容。失去了月亮,我们便失去了包容,是否要用水泥钢筋搭铸起我们狭窄的心胸,搭铸起人与人之间心灵围墙才可罢休。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能传唱至今,为人所熟知,自有一定道理。语文老师曾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月亮像一面镜子,你和你思念的人如果都在看月亮,那你的思念通过月亮就可以反射到你所思念人的那里了。亲情、友情、爱情,都可以通过月亮寄托自己的感情。如果没有了月亮,我们剩下的是匆匆的步伐和冷漠的面孔。

古往今来,月亮在我们心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很难想像没有月亮的生活会是怎样,古老的有关月亮的文化会随月亮的消失而一起消失吗?我们心中千万感情、情愫也会渐渐退去吗?

“月儿弯、月儿圆,月儿露笑脸……”

【升格点拨】

文章把具体的月亮虚化,透过物的层面上升到精神高度,从现代物欲横流的社会入手,深刻发掘月亮所蕴含的文化特质,并以此为载体指出了现代社会道德失落,人际关系冷淡,精神家园丧失的根源。全文内容丰富、语言典雅,大量的唐诗宋词充斥其中更使文章大大增色,而浓浓的抒情笔调,淡淡的文化意蕴则让人暇想联翩。但遗憾的是如此优美的文化散文开头却平淡如水,作为文章切入点的开头和全篇的感情基调显得不大和谐。而不假思索,习惯性的草草结尾如同画龙不点晴,抑或是只见龙身不见龙尾难免使阅卷教师意犹未尽,留下诸多遗憾。

【升格佳作】

在那没有月亮的天空里

邹茏

宁谧的夏夜,星斗满天。一轮皎洁的明月当空高悬,银色的清辉轻泻大地,那淡淡的清辉轻茏乾坤,大自然如同缥缈的小夜曲,如同黑白相间的甜梦,更似纯净无暇的童话,令人遐想、使人陶醉。蟋蟀在鸣琴,青蛙在欢叫,那轻拂的凉风让树叶儿跳起了欢快的舞姿,人们家家户户在院子里乘凉,在这天赖交织、诗意蒙胧的夏天月夜,听不厌的永远是奶奶那世代相传的古老传说。银色的月,清辉的梦这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和无限的心灵慰籍。

翻开历史厚重泛黄的书页,有多少文人墨客把月亮作为感情寄托的对象。当远古的情愫从这个浮躁、嚣尘弥漫的都市中逐渐远逝的时候,我们很难,哪怕只让她做一小会儿的踟蹰和停留。月亮是感情的化身,但在今日,月亮连同她最虔诚的追随者,就像是被流放的囚徒,带着她完美的躯壳和美妙的韵姿,在人们的脑海中逐渐消逝,在遥远的峰巅自狂舞。没有了月亮,我们还能剩下些什么?

“青女素娥俱耐寒,月中霜里斗婵娟。”此诗为李商隐所作,蕴含着他高洁傲岸,不随流俗之情。如果没有月亮,我们是否会少了一份高洁的情操?如果没有月亮,我们是否会沿袭着今日的追名逐利,尔虞我诈,并将其“发扬光大”?

泛舟游江,清风徐来,夜色如水,历史的江流倒映出李白的身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是李白的朋友,是李白的伙伴。心中苦闷,可尽数向月亮诉说,她只是静默地倾听,像抚慰着受伤的朋友一样地包容。失去了月亮,我们便失去了包容,是否要用水泥钢筋搭铸起我们狭窄的心胸,搭铸起人与人之间心灵围墙才可罢休。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能传唱至今,为人所熟知,自有一定道理。语文老师曾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月亮像一面镜子,你和你思念的人如果都在看月亮,那你的思念通过月亮就可以反射到你所思念人的那里了。亲情、友情、爱情,都可以通过月亮寄托自己的感

情。如果没有了月亮,我们剩下的是匆匆的步伐和冷漠的面孔。

古往今来,月亮在我们心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很难想像没有月亮的生活会是怎样,古老的有关月亮的文化会随月亮的消失而一起消失吗?我们心中千万感情、情愫也会渐渐退去吗?

不,我们需要感情、需要梦,需要缥缈的小夜曲,需要黑白相间的甜梦,需要纯净无暇的童话及那代代相传的古老传说,更需要维系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走向成熟和完美的最最本原,最最真挚和美好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受伤的心灵永远需要抚慰,高贵的情愫永远需要寄托,所有人类最最美好的感情和行为永远需要表达,无论物质世界多么的丰富,无论生活水平多么的优越,我们永远需要一片属于全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请你思考】

1.第二稿和第一稿相比,在开头和结尾上作了怎样的改动?改过的内容和原文相比会对整篇文章的思想格调产生怎样的影响?

2.对称和谐、首尾呼应,精彩的开头和水到渠成的结尾会让文章的整体格局和感情基调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3.文如其人,一个饱满匀称、外在表与内质的高度和谐统一,感情真挚,充满张力的人物形象让人赏心悦目,难道为文不也如此吗?

【升格启示】

古人写文章强调“凤头、猪肚、豹尾”,意言开头要华美引人注目,中间要充实和饱满忌空洞无物,结尾则要铿锵有力,唤人惊醒。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由它而来。”本文真是恰到好处地做到了这一点,柔美的月夜加上抒情性的笔调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到了梦的境界,尔后,文章由唐诗宋词的咏月诗说开去,悠悠历史古韵和丰厚的中华文化积淀自然而然轻轻倾泻而出,读者就这样不知

不觉沉浸在怀古幽思中,这样的感情基调契合“月亮”这样的主题真是天衣无缝,浑然天成。作家叶圣陶说过:“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要文章字虽完了,意义还没有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香,那才是好的结尾。”本文原文用了一句莫名其妙的结尾就草草了结了文章,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缺憾。升格后的文章,运用排比的句式进一步让文章扬起感情的波澜,如同交响乐在结束前的高潮振奋人心,而似自责的大声叩问与呼唤及其与开头的巧妙呼应则大大深化了主旨,提升了整篇文章思想格调,引人深思,催人躬省;同时也使文章的结构匀称、美观,达到文、质、章的和谐统一。

【延伸训练】

木工师傅在铺设木地板或制作家具时,往往特地在木板间留一条缝隙。初看起来,让外行人觉得纳闷:将木板拼得天衣无缝不好吗?那样既整齐又美观,让人赏心悦目。

其实不然,木板有热胀冷缩的特点,这缝隙是非留不可的。但缝隙如何留,要根据材质而定,太疏或太密都会出问题的。

想想看,现实生活中有啊些类似的情景?请以“缝隙的疏与密”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一、立意自定

二、题目自拟

三、文体自选

【写作点拨】

热胀冷缩的原理大家都懂,铺地板要留缝隙,打水泥地要留缝隙,架设铁轨也要留缝隙,留一条缝隙倒是不难,难的是怎么留,留多宽,太疏或太密都会出问题的,这中间有个度的问题,一定要好好把握。自然世界是如此的微妙,那么人类社会呢?夫妻之间的相处要不要讲究艺术?朋友之间的长久维系要不要讲究原则?还有同学之间呢?师生之间呢?家校联系之间、家长教育子女之间及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再延伸到整个人类纷繁复杂的各种关系

11.高考话题作文拟题技巧 篇十一

标题有“暗分”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标题对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先来看以下四组标题:

A.《麦迪逊县的桥》VS《廊桥遗梦》

B.《球——我的最爱》VS《君子好“球”》

C.《记体坛新秀刘翔》VS《我是王者我怕谁》

D.《做德才兼备的人》VS《做保尔式的盖茨》

每组中哪个标题既准确又能激起您的阅读欲望?当然是后者,可见标题优劣对文章是多么重要。高考中,尽管作文标题优劣不加分也不减分,但阅卷老师都承认,标题是有“暗分”的,因为标题不仅关系到作文是否跑题,而且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更是考察考生构思是否严谨、是否有文采的门槛。醒目而新奇的标题能立刻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先入为主地欣赏作者的才华,不知不觉给作文加分。

一般来说,话题作文的拟题要求是准确扣题,要讲究生动、凝练、含蓄、新奇,要有美感,使阅卷老师一看题目就大体知道作文的写作方向。具体来说,作文拟题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要能概括话题的整个内容。

2.要力求简洁凝练。恩格斯说:“题目越简单,越不费解,就越好。”短小精悍的标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应当辩证地看待出发和到达的关系》就不如《出发和到达》简洁、有吸引力。

3.要含蓄隽永,忌直露浅显。含蓄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4.要准确,不能宽泛。标题的语义范围要尽量小且合理,要避免空洞无味、下抽象定义、喊标语口号,要防止浅、偏、散。

5.要醒目、新颖、诱人。标题要紧扣题面内容,让人一目了然,但又独出机杼,不落窠臼。要善于运用艺术手法引起人的阅读欲望。

事实上,许多考生所拟标题达不到上述要求。考场作文中,一些考生的习惯做法是先把文章写好,之后再匆忙、随意地写个标题上去。于是,文章的标题往往缺失了它的效用。更严重的情况就是通常所说的文不对题,文章的内容和标题无法关联起来,“桥归桥,路归路”,使得文章留下了遗憾。比如,以“友情的力量”为话题,要求考生自拟标题作文,考生们拟出了以下标题:《力量》《友情》《友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关于友情问题的探索——友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人类伟大的力量》《朋友的举动》《两个人的友情》《友情战胜一切》《人生难得几回搏》《团结就是力量》《理解》。这些标题有优有劣,存在问题的有以下四类:

1.《友情的力量》《力量》《友情》以话题为题,标题功能没有发挥,且标题范围太宽泛,不具体,缺乏创意。

2.《人类伟大的力量》则显得有歧义,不准确,有跑题之嫌。

3.《关于友情问题的探索——友情的力量是伟大的》标题过长,显得松散。

4.《人生难得几回搏》则离题太远。

拟题有“七法”

优秀的作文标题绝非信手拈来,而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下面介绍几种从近年来高考高分作文中总结出的拟题形式,供考生参考:

第一,形象描绘法。此类标题能将所要讲述的道理形象化,把作文的观点生动地表现出来,达到言浅意深的效果。如关于“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把握别人垂下的藤索》,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要善于听取别人建议”的中心论点。再如关于“幸福快乐与我们的思维方式”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蒙着黑纱的幸福》,很引人注目。揭开黑纱,即揭开我们思想上的阴影,那么我们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形象的比喻道出深刻的道理。关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为“在伤害别人时也会伤害自己的双刃剑”,准确而形象。大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也能突出形象感,如关于“挫折”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那个障碍粉碎了我》,让读者不禁产生好奇,究竟是怎样的挫折给作者如此沉重的打击,作者又如何作为呢?

第二,貌离神合法。此类标题将几个名词用分隔号隔开,这些名词看似毫无联系,却被作者巧妙地嫁接在一起,共同揭示文章的主题。如关于“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诗人·明月·黄花》。初看此题,阅卷老师自然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这三者有什么关系?”正是这个疑问,激发了阅读兴趣。

利用数学符号拟出好标题的例子有很多。如关于“勤劳”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勤劳×高科技=致富》;关于“诚信”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诚实+信用=财富》《7-1=0》等,用特殊的等式,暗示了“诚信”的重要性,去掉了“诚信”,其他的“美貌、金钱、荣誉”等都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关于“团结”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1+1>2》;关于“品德”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忍让≠懦弱》、《情商>智商》;关于“成功”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成功=实力+创新+机遇》等,都是颇具匠心的好标题。

第三,诗文化用法。此类标题巧妙地运用古典诗词中的语句,或营造意境,或点明观点,可以原诗文完整借用,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写。如关于“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感时花溅泪》,借用杜甫《春望》中的名句,形象地揭示了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的关系,充分说明了“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的观点。关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借用陈子昂的名作《登幽州台歌》,表达对移植记忆的困惑。关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作文,有考生借用苏轼的《题西林壁》,拟题为《横看成岭侧成峰》。关于“诚信”的话题作文,有考生借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拟题《众里寻它千百度》,另一名考生则借用李煜名作《虞美人》,拟题《问君能有几多“诚”》,关于“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的话题作文,有考生借用林则徐的自勉联,拟题《海纳百川,我纳千言》,都是巧妙而有文化底蕴的好标题。

第四,妙趣横生法。此类标题是通过题目的幽默趣味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如《森林公审大会实录》一文,童话般的题目马上勾起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希望一睹为快。文章的观点也正是通过森林法庭审理兔子与灰狼一案得以体现。还有一标题为《审苍蝇》的文章,也以其独特的视角赢得了阅卷老师的喜爱。再如关于“诚信”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诚信漂流记》,把“诚信”拟人化,通过巧遇“快乐”、“地位”、“竞争”的过程描述,得出富有哲理的结论:没有诚信,快乐不会长久,地位是虚伪的,竞争也终将失败。关于“诚信”的话题作文,有考生借用赵本山的小品名句,拟题《诚信,山村人都知道》,俏皮生动,又揭示出诚信的淳朴气质,令人不禁莞尔。

第五,经典改编法。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聪明的考生借用文学经典作品,同样能让阅卷老师瞩目。如《〈孔雀东南飞〉新传》这样的题目,别出心裁地改编原著,以全新的面貌诠释了“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一话题。又如《琵琶行之父母有情》一文中,运用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诗句,与父母对作者的教育一一对应,述说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关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记忆王国唐僧行凶,南海仙境菩萨解难》,巧借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记忆移植的否定观点。

第六,流行时尚法。此类标题是结合流行时尚元素,以新奇的方式给标题增色。如化用流行歌曲的标题《爱你在心口难开》,将父子间的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再如化用畅销书的《谁动了我的文化观》,可谓别出心裁。

第七,直现文体法。同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或抒情散文不同,此类作文的文体是别致的。正是它的别致吸引了阅卷老师的注意。如关于“诚信”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通过望诊、把脉、医生建议等叙述,写出了吴诚信(无诚信)的种种表现以及治疗办法,极具新意。又如一篇名为《药品说明》的文章,借对产品的说明写出了自己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这一命题的认识。

以上拟题方法只是沧海一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标题式样,重要的是考生能够从这些标题中得到一些启示,再融入自己的思考,拟出精彩的标题。要成为作文拟题高手,除了灵活运用上述手法外,关键是要有标题敏感,平时注重文化积累,多读书,多积累生活素材,勤思考,勤练习。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作文标题叫“题目”?答案是,作文标题正如人的眼睛,是重要的表达器官,也是与人交往中最先被人关注的地方,或犀利、或明媚、或忧郁、或机智、或幽默,眼神骗不了人,所以,善待你的作文标题吧,别让它近视、远视、弱视,更不能让它黯然无光。

12.高考作文突显个性的基本技巧 篇十二

一.立意独具个性

杜牧认为:“凡为文以意为主, 以气为辅, 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的确, 意犹帅也, 战无不胜的军队少不了出类拔萃的将军, 赏心悦目的文章必须具备高远新颖的立意。要想立意独出机杼, 就应当力戒思维的惰性, 少受别人的约束, 避免程式化, 拒绝假大空。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写自己真切的感受, 写自己独特的思想, 力求把立意往纵深和横向开拓, 突出“高”与“新”。立意高是纵向思维的结果, 即在自己的认识水平上, 尽量提高文章的立意, 使文章即使是从小处着手, 也能从大处着眼, 具有时代感, 表现出一种大气。立意新则是横向思维的产物, 它需要比较, 即一般情况下如何立意, 而我就要突破一般化, 别出心裁立意新。

当然, 立意个性化不是打“擦边球”, 游离于话题之外, 也不能挑战伦理道德的底线, 更不能违背社会道德规范和国家政策法规, 混淆是非界限, 模糊原则立场, 而是在一种许可范围内的不甘平庸的自觉追求。

二.选材富有特色

我们很多的高考作文, 在选材上总是容易出现“低幼化”倾向。写记叙文, 写做好事就是给老奶奶挑水, 给老爷爷打扫卫生;写同学情谊, 则是为小摩擦友谊破裂, 后又因同学要转学而和好如初。写议论文, 提到为人民服务, 就是雷锋、徐虎加孔繁森;提到努力发奋, 就是爱迪生、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这些千篇一律的“万能材料”、面目可憎的“万能论据”缺乏说服力, 难以令人信服, 只会让阅卷老师摇头生厌。这些材料虽有表现力, 但它属于“我们”, 而非“独我”所有, 当然也就不能显出“我”的个性和特色。在选材上凸显个性, 要强调一个“精”字, 自身经历、日常感受, 阅读所及、趣闻轶事, 眼前现实、未来发展, 正面反面、古今中外, 格言警句、比喻数据……只要是与主题一致的, 我们都应尽可能多地从记忆仓库中拿出来, 然后精选出最有表现力的和新鲜的组织到文章之中。

三.文体切合自我

高考作文到底写成什么文体, 也要在绝对适合自己的基础上, 力求“不同”。现在的高考作文, 无论是命题还是话题, 对文体的限制越来越小, 考生可根据自身实际, 大胆采用新文体。无论是书信、童话、寓言、诗歌、戏剧, 还是小小说、演讲稿、辩论稿, 甚至是实验报告、病历诊断、招生简章等等, 这些所谓的“另类文体”, 只要运用得当, 就能真切自如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个性认识与深刻感受, 就会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不过, 没有金刚钻, 就不要揽瓷器活, 要量力而行。如果能力不过关, 却一味求“不同”, 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弄巧成拙, 最终反而影响了成绩。这里特别强调的是适合自己, 就是选择自己比较熟悉又贴合本次作文要求的相对新一些的文体, 但绝不是为求新而求新, 淡化文体甚至不要文体, 这样的话往往容易弄巧成拙, 反而不伦不类。

四.语言发自肺腑

语言发自肺腑不仅仅指说真话, 抒真情, 还包括说自己的话, 不套用, 不满篇学生腔或陈词滥调。一篇高考作文, 语言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语言是否有亮点, 是否有出彩之处, 直接影响了印象分的判给。一篇作文, 出现“月亮”, 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 “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 出现“数颗星星”也不错。千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考生平时习作中有意识地追求, 考试中就能熟练地“包装”一些语句, 弄出几颗明亮的“星星”, 使自己的作文生色, 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那么如何才能让语言“气象峥嵘, 色彩绚烂”, 达到醉人的效果呢?首先要有意识地运用修辞手法, 使语言形象生动。其次整散结合。整句使句式整齐, 节奏明快, 增强语句气势, 但如果只用整句, 又会显得呆板, 加上些散句就会使语言整齐中富有变幻, 读来灵动, 活泼。再次借用名言名句, 名句名言如珠如玉, 恰当地借用会使你的作文熠熠生辉, 闪光耀彩。另外, 还可巧用新诗、歌曲, 好诗与好歌的共同点在于:含蓄、精炼、隽永、优美。把这些运用到作文中去, 可使文章更具抒情性, 更有韵味。

13.高考作文经典结尾 篇十三

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一个仙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世事内外变化多端,观念出入繁杂无比。我们不一定都要像陶潜一样“出”,也不一定都要像李白一样“入”,而是要万物归乎一心。俗话说得好,“心净自然凉”,只要内心真诚、纯净,又何去理会污秽的俗事呢?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大隐隐于“乐”.

14.中考作文之中考作文结尾技巧 篇十四

那么,中考作文时如何写好结尾呢?

分析近三年满分作文优秀的结尾,可以归纳出下列几种方式。

一、“卒章显志”式的结尾——

这种结尾方式也叫“画龙点睛”式,也就是在结尾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用得最多的结尾方式。而“点睛”的方式又可分为下面几种:

1、用抒情式点题结尾。如“老师,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走不出您的视野。感谢您的一路呵护,一路鼓励!”(《感谢恩师》)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用希望式点题结尾。如“把理解带到人吧,尽量给别人减少一分病苦,增添一分快乐!”(《最爱的人,别伤他最深》)

3、用推理式点题结尾。如“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宽容与理解,少一些职责与推委;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真诚与团结,少一些欺骗与涣散„„”(《有一颗感恩的心》)。作者用“有一颗感恩的心,会„„”的句式,点明了“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个主题。

4、用表决式点题结尾。如“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前路阳光明媚,或是崎岖陡峭,我会坚定地——痛并快乐着。”(《痛并快乐着》)既点明主题,又回应文题,可谓一箭双雕。

5、用展望式点题结尾。如“我,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未来不是梦》)

6、用感悟式点题结尾。如“她让我懂得了宽容,学会了宽容。”(《宽容》)

7、用比喻式点题结尾。如“诚信是诚实,诚信是守信,诚信是一句承诺,诚信是许诺后的行动,诚信是一根不屈的脊梁。”(《诚信——世间最美的》)把诚信比作脊梁。

8、用号召式点题结尾。如“友善的微笑可以压倒一切,无论来自亲人还是陌生人,关键在于真诚和友好。让我们以友善的微笑面对人生,面对生活,面对别人。那么,世界将会更美好的明天。”(《友善的微笑》)

9、用引用式点题结尾。如“请听一位名人关于学习的论述吧——当你感到痛苦悲哀的时候,最好是再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既然这样,我们何不去学习呢?”(《一首诗的启示》)引用名言。再如“让我们再背一遍何其芳的诗吧:”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乐就在平凡生活中》)引用现代诗句。还如”云南是云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云南云》)引用古诗句。

10、用标题式点题结尾。如“21世纪的今天,不要再时时墨守成规。这个时代,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朋友,记住:我创新,所以我生存!”(《我创新,所以我生存》)用自身的标题作结尾。

作文屋-高考、中考、小学、英语作文网收藏本站

小学生作文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动漫影视

中学生论坛

我要投稿

首页 | 高考作文 | 中考作文 | 小学生作文 | 英语作文 | 话题作文 | 读后感 | 演讲稿 | 运动会稿件 | 高考满分作文 | 中考满分作文

[ 中考作文 ]中考作文指导 | 中考满分作文 | 中考优秀作文 | 中考作文素材 | 初中作文

当前位置 作文屋 > 中考 > 指导

中考作文结尾技巧

点击此处投稿给作文屋更新时间:2007-05-2

4第1页: 前言 第2页:中考作文结尾技巧(2)

11、用议论式点题结尾。如“我们,这些初升的太阳,红色,橙色,金色,热力四射,正向全世界发出灿烂夺目的光彩。”(《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12、用总结式点题结尾。如“感谢语文,是你不经意地从我身边走过,在不经意的回眸间,让我认识了安易,也了解了安易,欣赏了安易,在凄苦的经历中,不禁使人心生怜惜,疑虑而问,在那沉醉的旧途中,身世坎坷的女子是否找到了小路?”(《语文从我身边轻轻地走过》)既总结了上文内容,又点题。

13、用人言式点题结尾。即用文中人物自己的语言点题。如“又过了两年,他捧着中医学院针灸的毕业证书来向我爸爸报喜,他没有高傲的情绪,仍旧很谦虚。当谈到他的成长经历时他这样说:”黑暗中,我没有去捕捉那些东西,那些东西只会使我成为又瞎又聋的精神侏儒,而去探索真正的知识,学会自立的本领。现在的我已经很强大了,黑暗已彻底被我打败了。‘“(《黑暗中的探索》)用主人公自己的话,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二、“呼应开头”式结尾——

先看《战胜自己》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善于战胜自己,这是我的长处。这个“自己”,是害怕困难缺少勇气的自己,成功时很得意洋洋的自己。

中间:„„

结尾:善于战胜自己,这就是我的长处。困难前面不失掉信心,要有勇气战胜之:成功时不趾高气扬,要看到缺点,保持冷静的头脑。

这种结尾方式能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三、“记叙事件”式结尾——

这种结尾方式能使文章显得含蓄,使读者有回味的余地。如《给我一个理由》的结尾:“我走出小店,看到太阳正对着笑。”含蓄地表达了善于微笑而得到了好的回报的主题。

四、“描写景物”式结尾——

这种结尾方式能对主题进行烘托突出的作用。例如《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的结尾:“雨依旧下着,但变得温柔起来,天空明亮了许多,西方还出现了美丽的彩虹,我的心也轻松了许多。这次小小的波折我怎么能忘怀呢?”以美景衬托经过这场思想感情的雨水洗礼之后的“轻松之情”。

15.高考优秀作文结尾技巧 篇十五

一、图表类

(一) 地位和特点

图表类试题是政治命题中常见的形式。尽管2009年、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没有出现此类形式, 考生也有必要掌握。图表类的一般呈现形式:表格、柱状图、饼状图、坐标图形式。其设问经常以“上述材料 (图表) 反映什么现象?”或“请说明上述资料反映的信息。”命题立意一般是通过图表内容的比较来反映事物的变化, 更侧重反映差距, 进而说明一些道理, 并为下一个设问埋下伏笔。知识范围多属于经济生活。

(二) 一般技巧

一看标题和图表内的项目。不要随意改动标题和项目名称。

二看时间。高考参考答案中, 某一年不用回答时间年限, 而某一年又要回答时间年限, 鉴于此, 写明时间答案更佳。

三看横比。分析数据的变化。在分析过程中, 最好先看成绩后看不足, 将数字 (定量) 变化用文字 (定性) 表述, 即提高或降低, 增加或减少等, 不要抄数字。

四看纵比 (同横比) 。当然并非所有的图表题都存在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

五看附注。附注一般设置在图表或图形之后, 获取信息的价值很大。

六看突变。有些年份 (或事件) 有特殊意义, 变化非常大或非常小, 一定要表达出来并简要回答原因。

七看显性和隐性信息。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 还要指出所包含的深层信息及本质问题。

八看线 (柱) 间变化。同一坐标中的曲线要比较高低。

九看表间关系。表间多为原因和结果关系、一分为二关系、整体和部分关系。若设问没有要求则不需要分析。

特别提示:答案表达上既要全面又要简洁流畅, 讲清变化, 比较大小, 说明问题, 切忌重复。

(三) 跟踪训练和解析

考例1: (2010年安徽文综第37题)

注:2009年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5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65元。

(1) 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参考答案: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影响其消费实际增长率的变化 (看附注、看纵比) 。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 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总体高于其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农村则相反, 原因之一在于城镇居民收入预期高于农村居民收入预期 (看纵比) 。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 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也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看横比) 。

二、措施类

(一) 地位和特点

措施类试题是高考命题一个重要类型。命题的一般方式, 以单独的文字材料出现, 或文字和图表结合在一起呈现。设问方式一般以如何、怎样、建议、措施等明显字眼来表达, 知识考查范围, 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都在其中。

(二) 一般技巧

教材法:教材上相应的措施。

主体法:从不同主体角度思考措施。例如, 经济生活可以从国家、市场、企业、个人等角度回答。政治生活从中国共产党、政府、人大、政协、公民等角度回答。

对症法:找准材料中的问题 (症结) , 回答症结的反向可以形成答案的要点。

借用法:材料中可以借鉴的措施, 与教材中相应措施联系起来, 整合为答案要点。

时政法:把党和国家对此类问题对策融于答案之中。

特别提示:几种方法相互融合, 同时答案要体现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统一。

(三) 跟踪训练和解析

考例2: (2011年东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等值模拟文综第38题) 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大都地广人稀, 资源富足。自然资源储备量, 均超过或接近全国的一半。多年来, 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 也是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10年, 同其他许多地区一样, 民族地区也遭遇了“成长中的烦恼”。人们认识到, 以牺牲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为代价换来经济增长, 并不是他们原来想要的经济发展。

(1) 你认为应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2) 结合材料, 说明应如何解决“成长中的烦恼”。

参考答案: (1) 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发挥自然资源富集的优势, 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发挥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加强宏观调控,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 (1)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 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题主要用教材法, 但融合借用法、对症法、时政法。)

三、体现类

(一) 地位和特点

体现类是高考命题中常见的题型。一般设问方式:“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观点或道理的?”命题既有限制性的, 也有发散性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都可设置命题。

(二) 一般技巧

一般步骤: (1) 先从设问中确定要考查的知识范围; (2) 分解出知识范围包含的知识点; (3) 获取材料中相关信息; (4) 将基本知识和材料有机对接。答案结构一般是:教材知识+材料分析或材料分析+教材知识。

%特别提示:考生不要仅回答理论, 或仅抄资料, 或理论和实际两层皮。同时, 当一个资料适用多个哲理时, 尽量做到先哲理后材料;重要哲理在前, 次要哲理在后;把最重要、最有把握的写在最前面, 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三) 跟踪训练和解析%

考例3: (2011年东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等值模拟文综第38题) 在新时期, 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我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必须大力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为此, 教育部下发了通知, 从2010年起中小学增加民族团结教育教材, 即小学生《中华大家庭》和《民族常识》、初中的《民族政策常识》和高中的《民族伦理常识》。

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意识的作用的。

参考答案: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以及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教材理论)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 教育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 精心选择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 (材料分析)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教材理论)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团结意识, 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的团结统一 (材料分析) 。

四、依据类

(一) 地位和特点

依据类是政治高考必考题型。一般设问形式是:“结合某某知识, 说明材料的依据。”设问也用“理由”、“必要性”、“原因”、“重要性”等语言。既有知识限制型, 又有知识发散型。考查范围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知识。

(二) 一般技巧

(1) 要从设问确定知识的范围; (2) 要阅读材料信息, 分析出需要运用的考点; (3) 将材料和知识有机结合。答案结构一般是:理论依据 (教材知识) +现实依据+意义。其中现实依据主要是材料中观点或做法 (也包括负面现象及危害) 。意义的层次和角度:最好是先直接, 后间接;先当前, 后长远;先微观, 后宏观。所说直接、当前、微观指直接与材料相关的意义或者对材料中问题进行整改后的意义。所说间接、长远、宏观指高度而简洁回答其经济、政治、社会意义。

特别提示:在答案的一般结构中, 如果现实依据负面现象及危害在资料中没有体现, 可以省略这一环节;某年参考答案中回答意义, 某年直接回答理论依据而省略意义, 建议考生按常规结构整合答案, 避免失分。单纯意义类型题可参考意义的层次和角度要求, 不再另解析。

(三) 跟踪训练和解析

考例4: (2011年大连市双基测试第24题) 温家宝指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 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 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构建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

简要回答总理讲话的《文化生活》依据。

参考答案: (1)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理论依据) , 因此国家发展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 (现实依据) 。 (2)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不仅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进步 (理论依据) , 因此应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现实依据) 。 (3)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理论依据) , 加快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可以为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 (现实依据) 。

五、探究类

(一) 地位和特点

探究类试题是新课程高考的一个新突破。其形式既有类似传统的辨析类, 又有研究性学习类;既有跟帖形式, 也有多个命题自主选择形式。

(二) 一般技巧

辩论赛型: (1) 用理论和现实依据论证本方的正确性; (2) 用理论和现实依据论证驳斥对方观点, 论证其不合理性。

(2) 辨析型:先将观点分出层次, 对合理的内容作肯定, 并用教材理论和现实依据分析原因;对不合理的内容作否定, 并用教材理论和现实依据讲清原因;最后从多角度作简要补充, 使答案更完整。

(三) 跟踪训练和解析

考例5: (2010年全国文综新课标卷第39题)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期间, 美国极力发展文化产业, 涌现出“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 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 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 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 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 世界经济不景气, 对于我国落实文化强国发展战略,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运用哲学知识, 对材料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 (理论依据) 。经济不景气时, 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 (现实依据和态度)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 (理论依据) , 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 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 是不严谨的 (现实依据和态度) 。

上一篇:超市员工培训工作计划下一篇:九年级学生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