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2024-08-15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精选6篇)

1.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篇一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土庄小学 孙秀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五四运动发生的导火线、口号、两个阶段的中心和主力,结果等;中共成立的时间、地点。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促进作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掀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2.通过学习五四青年的爱国举动,感染其爱国精神,树立为祖国富强和中华民族复兴勤奋学习的态度。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

难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说明: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是掀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故为重点。

2.联系新文化运动后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兴起,理解五四学生运动爆发的必然性。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

导入

交流:五四青年节。为纪念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而设立的。

提问:我国每年5月4日是什么节日?它的历史由来是什么?

由学生熟悉的节日导入,拉近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历史资料片。

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

1.自学讨论并归纳整理五四运动简表:

(1)爆发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斗争目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发展过程:

A.五四示威—中心:北京;主力:青年学生。

B.六五罢工—中心:上海;主力:工人阶级。

(4)斗争结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章、陆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5)历史意义: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促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观看影片、观察图片,读懂史料。

观看漫画,并说出漫画中右边人物,左边人物的喻指:帝国主义(日本);北洋军阀政府,思考你是怎样理解标题“玩弄于股掌之上”。

3.解释同盟者即工人阶级,说明五四运动由青年学生运动转向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性爱国群众运动,运动的中心也从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4.了解声势浩大上海工人阶级大罢工,分析为什么工人阶级行动起来后,军阀政府才不得不作出让步。

分析工人阶级巨大的影响力和政治觉悟,斗争中充分显示了巨大的威力。

1.围绕五四运动的深远意义,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要求以简表形式呈现学习成果。

2.播放影片、结合史料引导学生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必然性,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

强调运动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心发生了转移,主力也出现变化。

指出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爱国知识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他们深入到工人阶级中去,走依靠工农改造中国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使学生懂得绘画作品也是反映历史的方式之一。通过漫画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示弱国无外交的事实,有助于学生对五四示威爆发的理解。

重点围绕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的理解,揭示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促进作用。

2.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篇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农民问题,地主阶级,富农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 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问题解决的好坏关系到国运兴衰。进入近代以来, 农民成为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力量。要想取得革命的成功, 就必须关注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中国三万万的农民, 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当时, 富足的农民地主占最少数, 贫苦农民至少也占百分之九十五。“如果贫苦农民要除去贫困和痛苦的环境, 那就非起来革命不可。而且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 那时可以保证中共革命的成功。” (1) 可见, 农民问题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而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农民, 中国共产党通过实践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以保证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来进行每个阶段的斗争。

一、建党初期至大革命失败时期

(一)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产生了新的强有力的乡村革命领导者, 使乡村革命的最终成功成为了可能。

1、对农民问题的认识

其实, 最开始中共没有把农民问题看得非常清楚, 而是把重点放在工人上面, 但是地方上一些党团员走在了中央决策的前面, 开始了乡村革命的实践。他们关注乡村农民所受的压迫, 开始发动农民起来斗争, 建立农民协会, 并取得一些成果, 这些经验成为后来更大规模的农民运动的火种。

2、对农民的宣传工作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 人民大众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中共集中全力进行宣传, 尽管宣传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曲折, 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更多的群众和同盟者, 仍然对宣传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努力唤醒国民的自觉。

“马克思主义小组组员褚诺晨同志,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创办了《新村》” (2) , 对农民做宣传工作, 提高农民的意识。

3、进行农民运动

解决农民问题的具体形式即农民运动, “如广东、湖南惠州等地纷纷组织群众运动, 虽然有失败, 但是中共总结其原因, 以致力于以后的农民运动。” (3)

(二) 国共合作初期

1924年1月,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在孙中山主持下,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当时, 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已明确地显露出来。毛泽东在“三大”中提出了必须重视搞农民运动, 并指出国民革命如果没有农民参加是不会成功的。党的四大, 又明确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 其中农民是“重要成分”, 他们“天然是无产阶级的同盟者”。

(三) 北伐战争时期

1926年7月, 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中国共产党在召开四届三中全会, 明确提出党要想领导民族运动的顺利进行, 必须“取得农民运动的指导权”。

北伐战争以前, 农民运动已在广东省兴起。北伐战争开始以后, 农民运动以湖南为中心, 以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为重点, 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了。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这一时期是随着大革命失败而开始的。大革命虽然失败了, 但通过这场大革命,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 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迅速扩大。

(一) 大革命刚失败时农民运动

农民的革命运动在国民政府的境域内有了广大的发展, 然而由于资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的反动成份给农民运动带来的打击, 使农民运动的发展遇到了失败。此时, 中国共产党却时刻不忘总结农民的斗争, 继续加强对农民的组织, 吸取教训, 争取更大的胜利。

(二) 农村革命根据地

“八七会议”后, 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 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起义后, 毛泽东根据当时敌我形势, 主动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 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地区。1927年10月, 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 开展游击战争, 进行土地革命, 组织工农政府, 建立地方武装,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三) 土地革命

“只有实行土地革命, 才能发动农民群众, 铲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根基。” (4)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随后, 又制定了第二个土地法, 并进一步总结土地革命经验, 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 雇农, 联合中农, 限制富农, 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消灭地主阶级。

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的制定, 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的积极性。

三、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 为了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日, 中国共产党调整农村政策,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政策。既保护了农民利益, 又团结了地主抗日, 对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42年2月4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策略指示》, 制定了发动群众对地主阶级实行既团结又斗争的策略。“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在群众真正发动起来后, 又要让地主能够生存下去。所以在经济上只是削弱 (但一定要削弱) 封建势力, 而不是消灭封建势力, 对富农则是削弱其封建部分而奖励其资本主义部分。” (5) 如果一般地主阶级坚决反对减租减息与民主政治的, “在这种时候, 我们必须积极帮助群众打击地主的反动, 摧毁地主阶级在农村中的反动统治, 确立群众力量的优势。才能使地主阶级感觉除了服从我们的政策便不能保持他们的利益, 便无其他出路。” (6)

四、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 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就成为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而由于农民的首要问题是土地问题, 同时, 与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相对立的是封建地主阶级, 因此, 反封建地主阶级成为这一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最主要任务。

(一) 制定土地政策, 矛头直指地主阶级

内战开始后, 中国共产党为了力争国内和平局面,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就认识到了减租减息政策的必要性。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巩固解放区, 中共中央发出《五四指示》, 决定将抗日战争以来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 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政府颁布没收敌人汉奸土地、匪首及通匪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及旗地归农等法令, 对农民分得的土地实行发照税契等方法, 这对于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很有好处, 望速实行。” (7) 从这可以看出, 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将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 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

(二) 发动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毛泽东曾指出“如果我们紧紧依靠群众, 我们就将战胜一切困难, 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也着重强调这一点, 有“两条路线。或者坚决反对中国农民解决民主民生问题, 而使自己腐败无能, 无力抗日。或者坚决赞助中国农民解决民主民生问题, 而使自己或得占人口百分之八十的最伟大的同盟军, 借以组织雄厚的战斗力量……” (8)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极力依靠农民群众。

(三) 出现的问题及解决

虽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土地改革和对地主的阶级斗争中很顺利、很成功, 但是难免出现问题。在土地改革宣传中曾出现了一些“左”倾错误, 中共中央立即作出指示, “必须坚决而迅速地纠正这类错误, 才能保障涂改与政党在中央政策下正确而健全的进行, 团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去战胜蒋介石。” (9)

还有就是在对待地主阶级的问题上, 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束缚, 多数农民对地主阶级的斗争顾虑重重;而在地主方面, 他们能够使用各种哄骗、威胁的手法, 来抵抗减租减息运动的实行, 严重阻碍减租减息运动的进程。针对这种状况, 各解放区的群众工作一般都经过了解思想状况, 进行宣传教育, 培养积极分子, 再组织起来, 以解决问题。

虽然中国共产党一直与封建势力斗争着, 但是也始终强调着, 要消灭封建, 与地主阶级斗争, 一定要注意是地主阶级, 而不是地主个人。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阶段, 为了革命的全面成功, 尽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尤其是在农民方面, 力争农民群众, 团结起来共同奋斗。而封建地主阶级虽然时有反革命的心理, 但是在不同时期, 有着不一样的情怀。中国共产党积极发挥领导作用, 因不同时期对各阶层农民态度、政策进行调整, 真正做到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实施政策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M].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1.

[2]中共中央文献[Z].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 1991.

3.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篇三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将研发、生产、销售“东风”品牌汽车。产品覆盖中重型卡车、客车、专用车及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等。新公司将利用双方的技术和专长,对中重型商用车产品平台进行持续的改型升级,全面提升东风商用车的商品规划和研发能力,建成世界级先进的商用车技术中心和商品规划体系,构建满足战略发展需要的海外制造体系和海外销售体系。

在今天举行的公司成立大会上,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徐平表示:“新公司的成立,有助于提升东风商用车核心业务竞争力,提升整车和关键动力总成的研发能力,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全面提升‘东风’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沃尔沃集团总裁欧罗夫·佩森表示:“中国卡车市场规模相当于欧洲和北美的总和,是全球最大的卡车市场,沃尔沃集团将中国视为战略规划的重中之重。我们将汇聚优势资源,共同努力,打造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持续盈利的国际化公司,最终实现双赢的结果。”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刚说:“公司坚持尊重、信赖、合作、双赢的原则,共享产品平台、制造资源、供应商资源、国际销售渠道,致力于巩固“东风”品牌商用车国内领先的同时,努力使之成为全球知名品牌。”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92亿人民币,东风汽车集团持有55%股权,沃尔沃集团持有45%的股权。公司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四名来自东风汽车集团,三名来自沃尔沃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东风汽车集团委派,副董事长由沃尔沃集团委派。首任董事长由东风汽车集团总经理朱福寿担任,首任总经理由黄刚担任。

自2013年1月26日,东风汽车集团与沃尔沃集团在北京签订战略联盟框架协议开始,双方就按照相关法律和法规展开了一系列的流程审批、合同商谈、业务推进等项目工作。经过紧锣密鼓地筹备,现已完成中国政府及欧盟的全部审批程序。

经过两年的筹备,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完成了从助跑到起飞,期间双方团队开展了积极的业务互访和讨论,一方面在高层之间提升战略合作的理解和共识,另一方面在全价值链加深双方的业务理解,为公司成立后的平稳运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成立大会上,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首次披露公司愿景:即以“实现从中国的东风到世界的东风”为战略愿景,分三步走:第一步、保持中国领先的卡车品牌地位;第二步、扎根海外主要增长市场;第三步、进入成熟市场成为全球认可和尊重的品牌。

东风商用车是中国领先的商用车品牌,正逐步建立覆盖全球的销售服务网络。东风汽车集团以74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在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113位。2014年,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东风”品牌重型卡车市场占有率为21%,中型卡车市场占有率为26%,均列行业第一。其中,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中、重卡市场占有率为16%,销量达15万辆。

沃尔沃集团是世界领先的制造商之一,产品包括到卡车、巴士、建筑设备、船舶和工业引擎。集团同时还提供金融和服务的全套解决方案。沃尔沃集团总部设立在瑞典,大约拥有10万员工,生产工厂分布全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在全球190多个市场进行销售。2013年沃尔沃集团的净销售额总计达到420亿美元。

4.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篇四

通过这节设计方案的详细分析,我觉得这节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历史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搭建学习大历史的舞台,让学生参与到历史时代中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史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值得借鉴之处:

1.概述:对教材版本、学科、年级有了清晰的说明。对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价值和重要性有一定的介绍。同时对难点的分析和攻破对策做了明确的阐释。(即:学生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的意义存在困难,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还原历史情境,让学生发挥创作来攻破难点)

2.教学目标:与课程整体学习目标一致,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且表述全面、准确、具体、可评价。如:“能够说出”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是“能够说出”,“说出”与否是可评价可操作的。整体目标能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学习者特征分析:列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初二学生思维有一定发展,对问题有思考和分析能力),学习动机和兴趣(好表现,思维活跃),学习风格(对探究式学习比较熟悉)。

4.教学环境及资源:资源丰富。进入网络教室学习,利用网页课件学习,能够感受到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并且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5.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矛盾点,引发学生思考。

(2)宣传单的制作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制作宣传口号,对爱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网络发布自己的创作,让学生之间互评,可以充分交流、碰撞,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

意见与建议:

1、在导入中,如果能联系五四青年节和七一建党节这两大节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5.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篇五

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内容(时、地、人、口号等)、结果及其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掌握五四爱国运动 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概况。

讨论分析理解概念 从五四运动的传单、口号分析其性质,理解其精神。

从中共一大召开,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难点 对于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诞生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新课:

你知道五四青年节的来历吗?七.一建党节,中国共产党是七月一日诞生的吗?

教师引导:今天大家要探究的本课的内容,它可以告诉大家青年节(学生节)的由来、“七一”建党纪念日的由来等重要历史知识。

【讲授】五四爱国运动

1.“导言”和小字部分的内容与五四爱国运动有什么联系?(它们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2.根据 “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国家主权为什么仍然遭侵犯?(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弱;北洋军阀政府仍然实行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在中国仍然享有许多特权;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之中。)

3.五四爱国运动中的青年学生提出了哪些主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21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等)[对于“21条”,要指出它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过程中,与日本帝国主义签定的卖国条约]

4.插图《还我青岛》反映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愿为收回国家领土,不怕牺牲、斗争到底)

5.插图《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到学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顶端题字中的“中华民国八年”是公元哪一年?(19)你从这幅图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它证明了北洋军阀政府曾经镇压学生运动;但是,北洋军阀政府迫于人民的压力,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被捕学生返校受到热烈欢迎,说明五四爱国运动得到广大学生的支持和拥护;被捕学生敢于斗争的爱国行为值得炎黄子孙为之自豪和骄傲 。)

6.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它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7.资料·‘五四’传单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这些又被称作“五四精神”。)

8. 探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9.讨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与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讲授】合作探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条件: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

2.“中共一大”基本知识:

参加者、 内容、 性质 、意义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通过党纲,选举产生领导机构

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

中国历史上开天 辟地的大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根据《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说明:中共一大的代表来自哪些地方?(北京、上海、济南、武昌、长沙、广州、日本东京、法国巴黎等地。)

4.根据插图《“一大”会址嘉兴南湖游船》说明:“一大”原来在什么地方召开?(上海)

5.这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事实?(“示意图”反映中共“一大”召开的条件,“人物像”是中共一大的参加者,“南湖游船”是一大召开的地点之一。它们都是中共正式成立的历史证据。)

6.根据 “动脑筋”:陈独秀没有参加“一大”,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他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贡献巨大,声望很高;他还是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人之一。)

7.“活动与探究·议一议”: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要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中,领导革命的阶级是农民、开明地主、资产阶级等,他们都由于自身的弱点,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这使得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必须有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建立中国共产党。)

8.教师指出:由于“一大”是当年7月召开的,以后就把每年的 7月1日定为党的生日。由于五四运动是爱国的青年学生首先发起的,以后就把每年的5月4日定为青年节。

课后小结

1、巩固知识

6.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篇六

①教学设计方案对“概述、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环境及资源、教学策略选择”等方面阐述得比较详细而条理清晰,如对学习者特征分析中提到“初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获得了一定发展,对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分析能力;本班学生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另外,本班学生对于探究式学习这种方式已经比较熟悉。”在方案中对本班学生的熟悉程度就能决定教学中必会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也应了熟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见这位老师从“备课”环节就下足了功夫,既能吃透教材又能备好学生。

②教学过程中明确指出教师、学生活动方式、题目、设计意图,看到这样的教学设计给我的感受是教师会高屋建瓴式的驾驭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最值得我学习的是每一个步骤都有“设计意图”的说明,这样会更好贯穿教学目标。

③教学环境资源选取了北师大 V-class 教学平台系统、教学资源自行制作的网页课件。这样会更好地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意见与建议:

①学生们对导入部分的问题在课程中进行了探究,但是结尾部分总结与作业部分很简略,应该对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有所体现。

②论坛讨论部分,从联系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到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较有难度,教师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参与并引导讨论。

③总结和布置作业部分不能省略,要科学呈现。

④要重视课堂评价,及时评价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上一篇:应该怎样学好英语下一篇:公司文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