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2024-07-10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精选15篇)

1.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篇一

根据不同类型教学设计的需要,高中思想政治课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种类型:

一、分解式和整合式

按照三维教学目标整合程度的不同,可将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分为分解式和整合式。

1.分解式三维目标设计

分解式三维目标设计指的是按目标所涉及的学生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分别进行设计。下面以“经济生活”中“公司的经营”为例分析说明:

“公司的经营”三维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了解企业的含义及其社会作用、地位;了解公司的基本含义及设立公司的要求,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及异同,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知道公司组织机构的基本构架并懂得他们各自承担的职能,了解公司制的特点,了解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理解影响公司经营的因素,理解企业兼并与破产的积极意义与作用,初步掌握创办公司。经营公司的基本技能,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讨论法对TCL的公司制改造的探究,了解公司概况、公司与企业的关系,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的意义;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究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运用举例分析的方法,探究影响公司经营与发展的多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初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增强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科学管理的观念,增强进取心和正当竞争的意识。

2.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篇二

在教学实践中, 确立教学目标并不复杂, 故而常常被教师所忽视, 以致出现教学目标的偏离、缺失甚至空置等现象, 各种经验性目标、照搬性目标、随意性目标等时常可见, 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确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 已成为目前高中政治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有效目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严重影响了目标设计的有效性。

一是主体错位。即目标设计的主体指向不清晰, 导致目标偏离。主要表现在目标设计多围绕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

二是内容缺位。即目标的三维覆盖不完备, 导致目标内容缺失。主要表现为教师重视知识维度的目标设计, 忽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的挖掘。在具体目标设计上多用课程宏观目标代替课堂的微观目标等, 导致目标被架空。

三是要求易位。即目标要求脱离学生的实际, 导致与教学内容脱节。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取舍不当造成的满堂灌和情感目标脱离学生实际的“高、大、全”。这种脱离学情的目标设计, 无论看上去多么“完满”, 一旦脱离学情, 注定是无效目标。

另外, 目标的定位不当、叙述不科学、缺乏测量等也是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影响了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功能的正常发挥。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依据现代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目标通常是指通过有计划的教与学活动所预期达成的结果, 具有多层次性、多功能性、多元评价性等特点, 通常涵盖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通过规范的教学活动予以实现。从高中政治学科视角看, 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达成有以下基本要求。

1. 目标设计有效性的宏观要求

一是目标设计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即教学目标设计应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范围相符, 与教学目标的路径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相吻合, 等等。二是目标设计符合整体学情。即在国家标准指导下, 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的学习水平, 以保证课堂教学实施的效度。三是目标设计符合教学操作规律。即在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流程安排等具体的操作细节上具有学科的鲜明特征,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目标达成有效性的微观要求

一是三维和谐统一。有效目标一定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体, 各维度的达成不是彼此孤立的单个教学行为, 而应统一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在知识目标达成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高, 并通过其间蕴含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亲历体验, 进而实现情感目标的升华。

二是学习状态良好。按照课改精神, 课堂教学有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是否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积极质疑、学有所获, 是衡量课堂有效目标是否实现的最重要的指标。

三是容量安排得当。课堂是否达成有效目标, 教学容量安排是否得当也是一个重要指标。这里的教学容量是一个三维统一的整体, 除了教师最关注的知识要点, 还包括所授内容的实际运用和对知识内涵的情感体验。其中, 对重、难点处理是关键。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目标设计的背景与支撑

高中政治课有效目标设计, 需要以学科特点为背景, 以相关理论为支撑。高中政治课有效目标设计的学科背景主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生活性。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体系, 是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背景来构建的, 我们只有把教学内容置于这一大背景之中, 才能准确地把握其现实意义。

二是基础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所要达成的目标, 是一些最基本的、与学生成长关系密切的内容, 必须把《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内容指向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考虑, 防止设计随意拓展目标要求的做法。

三是情感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三维目标中最关键的内容, 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以扭转具体目标设计中重知识、轻情感的不良倾向。

四是渐进性。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需要借助一定学习过程的有效重复, 才能实现螺旋上升。所以, 要针对学生每一个学习阶段, 设计相应的目标。

有效目标的设计也离不开一定的理论支撑。美国学者马杰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编写》中提出, 有效的教学目标应具备三个要素:说明在学生身上预期的终点行为;完成任务的行为条件;使教师满意的并能表现学生已经掌握了的成绩水准。从中,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是教学目标行为主体是学生。

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要明确、具体, 具有可操作、可检测的特性。

三是课堂行为条件应有利于促成目标的达成。

四是有效目标设计应尽力使教师的教学期望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互协调, 必要时甚至需要教师作出妥协。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目标设计的策略

有效教学目标设计, 是一个研究教学背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复杂过程, 离不开一定的策略, 通常从“立意”“分解”“导航”“取舍”四个角度切入。

1. 立意

这里的立意,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有关课堂性质的立意。依据新课程理念, 课堂教学终究是一个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 故教学目标设计应本着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理念, 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引领学生有效学习的过程。在具体的设计操作中, 我们一定要摈弃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赐予”思想, 紧紧围绕学生主体进行目标设计, 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设计, 从而摆正课堂重心, 达成高效教学。

二是关于课堂内容的立意。一个好的课堂内容立意, 需要教师从战略的高度把握课题, 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挖掘课题内容的教育内涵, 以准确地回答“学什么”的问题。目前, 高中政治课教学一般以一个框题作为课时的教学内容, 各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为避免陷入就事论事的泥潭, 准确、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我们要高屋建瓴, 准确把握框题内容的主旨, 具体联系、分析相关社会背景, 实现课堂内容的准确立意。首先, 准确解剖国家课程标准的内容, 从课程性质的高度把握课程目标, 从内容标准的角度把握课堂目标, 并联系社会背景分析教学内容的实践意义,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 为设计教学三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其次, 准确地收集、分析学情, 摸清学生的学业水准、思想状况, 了解每一个学习主题中学生的疑点、盲点、兴趣点和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中提炼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有效设计教学目标。

2. 分解

课堂高远的立意, 需要通过教学内容逐步落实和教学过程的分步操作得以实现, 这就涉及到分解的问题。分解, 让教学目标从抽象到具体、从理想到现实, 确立起一个个方便操作的课堂微目标。

要完成课堂目标的有效分解, 首先, 我们应该在宏观视野前提下钻研教材文本。这里的钻研教材,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吃透教材”。要吃透教材, 我们不仅要研究教材文本的主要观点和阐述过程, 对文本涉及的知识内涵作出专业的解读, 更要研究教材中框题、目题、主干知识、具体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以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 合理取舍教材内容, 编排前后承接的教学环节。其次, 我们应该着力于课题专业背景的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虽然比较浅显, 但要准确地、科学地予以解读, 离不开一定的专业背景。因此, 我们只有对涉及的学科概念、理论观点、论证过程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专业研究, 有效设计教学目标, 才能使教学过程科学合理, 课堂操作得心应手, 应对意外有备无患。

3. 导航

这里的导航, 特指目标设计中实现具体目标的条件和路径, 主要指教与学方法的选择和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及组织实施。有效的目标设计, 特别强调目标实现的条件和路径, 其中“教与学的方法的选择”更是有效目标设计不可或缺的环节。

那么, 如何选择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呢?要解决这一问题, 除了上述阐释中所涉及的课程标准、活动建议等宏观导向, 主要考虑的是具体教学目标的达成条件和达成方法。高中思想政治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法律等不同教学内容, 很难给出一个特定的、统一的目标达成路径, 但从教学实践看, “自主”“情境”“体验”“实践”“探究”无疑是实现三维目标的五个关键词, 在它们的引导下具体选择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法, 思考一个个课堂微目标的达成策略, 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必然具备足够的可操作性。

教学实践证明, “文本阅读”是自主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 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作为合作学习具体方式, 情境问题的小组讨论也值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反复采用;在既定结论基础上设计的综合探究, 于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很有裨益, 我们应选择性地加以运用。

4. 取舍

顾名思义, 取舍就是多中选优, 以优化教学目标。有效教学目标设计, 包括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目标的优化两个层面。

学科内容庞杂与课堂时间相对有限, 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个突出的矛盾。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每一次教学目标设计中, 都面临着取舍问题。这里的“取”是指在一定的学习主题指导下, 精选课堂内容, 适度挖掘, 有效拓展, 重点敲打, 以达成高效的学习目标;而“舍”则正好相反, 是指在某个主题学习中大胆删除、简约所学内容。“取”与“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共同构成了课堂高效率的要素。那么, 如何做到取之有据、舍之有理呢?从静态的维度看, 课标、教材、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等当然是必备的依据, 应据此筛选出教学中必须重点敲打的理论问题。从动态的维度看, 具体取舍需要结合课题的社会背景, 寻找出取舍的现实依据, 与所学主题与社会热点吻合者宜多取少舍;反之, 则少取多舍。如此动静相宜, 方能有理有据, 做好教学内容“取舍”这篇大文章, 为优化目标、梳理理论获得坚实的落脚点。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 取舍还是一个目标不断优化的过程。在高中政治课堂中, 无论是知识、能力, 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具体到每节课都有不同层面的丰富内容, 需要我们在优化设计过程中加以有效取舍, 即通过去粗取精、取重舍轻的创造性过程, 把知识目标中最重要的理论观点, 能力目标中最核心的内容, 情感目标中最真挚、最贴切的部分, 融入到期望达成的目标中, 健全有效教学目标的关键要素, 从而让课堂教学焕发出高效的色彩。

3.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篇三

关键词:初中政治;德育目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146-01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按照教学的要求,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教学与实践相合,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吸引力的道德实践活动,注重道德教育。实施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良好习惯的培养。具体来说,实现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德育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思想政治课自身的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尤其要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教师可整合现有资源,比如利用特殊纪念日到革命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政治课教学还需要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联合起来,共同搞好我们中学的德育教育。

政治课教师要“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尽其所能。要坚持面向全体,充分挖掘和利用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和自身潜能,实现教学的全面性与个体性的统一。既要坚持因材施教,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要坚持“德育为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同时,教师在思想政治课中要严于律已,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提供积极的正面的教育影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心理品质、价值取向、言谈举止都直接影响学生。教师在思想政治课中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传授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要把学生看成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正在成长的人,教师主导作用就在于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判断、实践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组织德育活动,充分发挥主体性。

二、创设课堂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初中思想政治课主要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观点的教育,学生要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采用灌输式等传统教学方式,就会使学生感到课堂枯燥无味,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这样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教学,更不用说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在教学“引进外资”的“得”与“失”时,这种情形到底是“引狼入室”还是“引羊入圈”?通过设疑在学生头脑中掀起波澜,以促使学生思考。最后通过例证、讨论,使学生明白,是“引羊入圈”,是得大于失。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浓厚兴趣,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因此,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摆脱学生被消极“灌输”的状态,让学生参与实践,从而达到发挥德育功能的作用。德育的高明之处在于“润物细无声”,通过课堂教学,悄无声息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

道德素质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不能贪大求全,企图用一节课的时间,就把德育工作做好。我们要掌握分寸,一步步地来进行渗透。在教学工作中要学会循循善诱,通过提问题、改变教学方式等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德育意识。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德育因素,善于把握教材的思想性,抓住机会促使学生思考问题。要善于运用情感因素,以情感人。要改变重分数轻能力的倾向,把思想政治课教学最终落实到坚定学生的正确政治方向、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品德修养上来,通过课堂教学,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充分体现政治课教学实效性。

四、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教学内容的传授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双方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实现有效地沟通。教师必须要加强同学生的沟通交流,要用真诚的心来打动他们,这样才能使得德育工作做到切实有效。

德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地点也不一定局限于课堂之上。在生活中,在于学生的沟通中,政治教学工作者也能进行德育工作。政治教学不仅仅限于课堂授课,老师应放宽视野,充分走到学生当中,倾听学生的意见。

五、重视行为的养成

教师要在“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落实到“行”上,适时开展多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锻炼学生良好的人格,真正使正确的观点、理论、伦理、理念占支配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首先,教师应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材上设计的多个“活动内容”,新教材的“活动”为教师的创新教学及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了依据;其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各种纪念活动等提高学生的认识,以期在行动中教育学生。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设课堂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学要循序渐进,教师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并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同时要重视行为的养成,从而实现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丽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

4.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篇四

【摘要】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能,或者只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忽略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阅读课教学过程渗透情感态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优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情感态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014-02

根据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解和阅读教学的现状的分析,在阅读课教学设计中渗透情感态度教学目标显得极其重要。下面本人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通过对外研版新标准英语八年级下册教材的几篇阅读材料及温州市优质课课堂教学评比的阅读文本---《Subway Hero》的教学设计的分析,从阅读的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不同阶段分析如何设计基于情感态度目标的初中英语阅读课。

一、读前营造生动情境,自然导入情感态度

古语有言:触景生情,情感的产生得益于对应的情境,一个生动的情境对于我们教学情感态度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生硬地植入情感必然会变成说教,是无根之水,甚至会让学生反感以致起负面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契合度。

如在阅读课《subway hero》讲授中,本人先导入一张小女孩调入铁轨的图片,当看到火车飞速逼近,小女孩面对危险时,学生们仿佛处于当时的情境中,都很恐慌,此时本人很自然地向学生提出疑问:我们可以怎么做去挽救这个小女孩?学生们相互谈论畅所欲言。又如本人在教授八下第五模块第二单元阅读课《cartoon heroes》时,向学生设置了这样的场景:你们喜欢看卡通片吗,平常喜欢的卡通人物有哪些?卡通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熟悉的话题,让学生们谈了喜欢的卡通人物、故事,学生们很感兴趣,他们举出了蜡笔小新、海绵宝宝、喜羊羊等几十种卡通人物,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很自然地为下面的教学内容作下了巧妙的铺垫。同样学生们在谈论自己的爱好时也很开心,这样的问题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关系。

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能让学生更加大胆的畅所欲言;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能让学生兴趣十足,气氛活跃。营造一个生动的情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化枯燥为兴趣,很自然地实现了情感态度教学目标。

二、读中挖掘教材内涵,核心知识,灵活渗透情感态度

古人云:开卷有益,阅读是我们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阅读能增见识长学问,拓展思路,改变思维习惯,促进个人进步。初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依据一个话题展开,而阅读部分就是这些话题的有效拓展,它的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是学生现阶段知识的有益补充。在阅读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度细节教材内容,找准关键切入点,通过精巧设计,把教材话题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社会阅历、科学知识和人文品质等展示到学生面前,通过教学引导,传递出正能量的情感态度。

如在讲授《subway hero》时,我引导了学生们找出当事故发生时站台上的人们都在做什么,而Mr.Brown又是如何处理的,通过对比Mr.Brown和站台上人们的表现、反应,引导学生去思考Mr.Brown为什么能够成为英雄,我们能够从他身上学到什么。这样的任务设计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文本内容,通过对比还知道了发生紧急情况事故时,我们应该要学会冷静,机智地面对突发事件,更应具备乐于助人的品质。文章的本身它包含了应急处理的人生体验和社会阅历,还传递了一种奋不顾身的正能量,我们巧妙设计任务,把这两块内容通过讨论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从而达到情感态度教学目标。

再如在教授八下第三模块《Journey to space》时,我设计了以下任务:地球有生命吗,那么其他行星有生命吗,为什么地球有生命而其他行星没有,宇宙飞船已经成功登陆哪些行星?从无生命到有生命再到宇宙飞船也无法到达的太空,学生们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学习了太空和天文的知识,教师再通过合理的方式激起学生们探索太空的求知欲望,从而达成情感态度教学目标。

当然,情感态度教学目标是基于知识技能掌握的前提下,同时通过情感态度渗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强化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两者相互相成,以知育情,是阅读课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读后探讨拓展话题,巧妙巩固升华情感态度

教师结合阅读内容,合理设置任务,开展语言活动,对阅读过程进行拓展,巩固升华情感态度。巩固学习不仅能加强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认知,而且是情感态度升华的必要措施。教师通过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对于阅读文本提出更高层次理解的讨论。这样的话题应是源于文本而且超出文本,是对于文本内容的升华,能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引导学生们最终明白作者撰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如在教授《subway hero》时,Mr.brown接受采访时回答:It was the right thing to do。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事情,作为学生当你看到事故时,正确的应对措施是什么,如当你看到有人落水,当你看到一座房子着火了,你会怎么做?此时教师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们明白了作为学生,安全要放在第一位,然后才去做到像心目中的英雄那样勇敢,机智,乐于助人。再如当我教授八下第三模块《Journey to space》阅读课时,在阅读文本后设计了话题讨论:“我们的科学家和宇航员已经为太空做了什么,有哪些还没做到的?”学生们在使用本课的重要知识点---现在完成时去讨论,阐述答案时,不仅加强了民族荣誉感,而且激发了探索开拓太空的欲望。再如在教授了八下第五模块《Cartoon heroes》后我设计了话题讨论,文中五个卡通任务为什么受观众喜欢,你最喜欢他们中的哪个,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了解了卡通英雄具备怎么样的品质,如何能做到像卡通英雄一样受人喜爱,从而实现积极的情感态度引导。在教授八下第六模块阅读课《Hobbies can make you grow as a person》,设计了话题讨论: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David`s attitude towards his hobby? why do people usually have hobbies?学生们明白了拥有了一个好的兴趣爱好的意义及要如何做才能拥有一个好的兴趣爱好。文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始终贯穿于阅读教学中。

英语阅读课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与语法的讲授,也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阅读策略与方法,它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体验。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只有重视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渗透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领,才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英语课堂教学才会达到减负提质、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初中政治优秀教学设计稿件 篇五

《我们是公民》

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

玉联初级中学

陈雪芬 邮政编码:515535 电话:***

我们是公民

教学依据

《我们是公民》是北师大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内容,这一主旨是公民意识教育,本课是本册书的起点。针对我国过去公民意识教育薄弱,人们普遍缺乏公民身份认同和公民意识缺失等问题,有必要从公民身份及其内涵这些基本的知识开始。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公民、国籍等基本概念以及公民资格与公民国籍之间的关系问题,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关于公民资格取得的具体规定,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并履行相应的基本义务。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发展学生分析法律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合法权益的能力

3、情感及价值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目标。而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的今天,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难点:

1、如何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公民意识,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珍视自己的公民身份,从而在日常行为中能够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好公民。

三、教学方法,方式

讨论式,互动式,情景式。

四、学情分析,学习方法指导

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为抽象,如公民,国籍等,这些基本概念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较为抽象而不易理解,同时这些概念又易于同一些相近的概念产生混淆,如公民与国民,人民等。通过对生活中问题的反思进行学习。

五、教学理念,教学构思

基于学生的年龄和理论认知的水平,教学中更多的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孩子们的公民意识的培养上。

六、教学手段,工具

多媒体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在社会生活中,讲究诚信、尊重他人,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同时,法律也对这些方面做了相应的规范。这与我们每个人的身份和资格有关。因为我们都是公民,都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也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接受法律的约束。思想驿站:想一想 他问:“年满18周岁的人有选举权,是公民,没有选举权的人,还是公民吗?

二、教学环节

1、公民的定义:

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受该国法律保护的人。

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法律上的身份。国籍是判断一个人属于那个国家的根据。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要遵守中国的法律,同样也会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具体规定了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中国公民。

2、公民取得国籍的方式:(1)以出生的方式取得国籍,这种出生国籍也称原始国籍,也就是说一个人刚刚出生在,某国时即具有了某国法律赋予的国籍身份;

(2)继有国籍,也就是一个人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某国的国籍。继有国籍的取得方式很多,如因近亲属关系取得,因婚姻关系取得、因经济关系取得,因收养关系取得等。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范围:

无论性别、年龄、肤色、职业、健康状况、财产状况、文化程度、政治态度等如何,只要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都是中国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和犯罪的人,也是中国公民。活动: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深深的爱着您,祖国!每当五星红旗(在运动赛场)升起,每当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在国际场合)奏响,我都会为您热泪盈眶,我为您骄傲,我为您自豪„„

A.请同学们说一说:祖国让 你们骄傲自豪的事情。

B.请同学们做一做:作为中国公民,该为祖国做些什么呢?

C.再请大家想一想:“失去 祖国,就像是一 个孩子失去了母亲的庇护一样的孤独”,记得是谁说的吗?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呢?

4、我们要珍视中国公民的身份。中国公民是我们在法律上的身份。我们要珍惜中国公民的身份。

三、课堂评价:P58活动平台

他们是不是中国公民?

四、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是公民,什么是国籍,以及公民取得国籍的方式和我们应如何对待我们公民的身份。

五、作业:

1、什么是公民?

2公民怎样取得国籍?

3.为什么要珍视公民的身份?

教学反思

6.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篇六

课题

《忠实履行义务》

作者及工作单位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教材分析

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通过本课,让学生明白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学情分析

对于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层次的要求,学生在认识上可能较为模糊,法制观念和义务观念不强,缺乏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因此在本课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对中学生树立法制观念,自觉履行义务的,做一个守法、具有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意义重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忠实履行应尽义务的要求,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增强对国家、社会、集体及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知识目标:知道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了解法律鼓励、要求和禁止做的事情。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以法律为准绳对公民行为的是非判断能力,提高践行义务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能忠实履行义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

教学难点:如何真正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三、课堂小结

出示古训:“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设问:两句古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出示200年汶川地震及我国人民纷纷捐款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人民援助汶川地震灾民的行为,体现 了宪法提倡的什么精神?

2、结合学生实际设问:

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

他们为什么会触犯法律?我们从中受到什么警示? 一个合格的公民,如何忠实的履行义务? 学生总结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具体要求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导入新课。生讨论回答,引出第一个目题: 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法律要求做的,必须自觉去做。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从而引出第二个目题:

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组织课堂活动:看谁答得多

结合图片,分组抢答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做的行为还有哪些? 学生思考回答引出

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课堂活动:看谁说的多。我国法律禁止做的行为还有哪些?学生分组抢答。一个合格的公民,如何忠实的履行义务? 学生总结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具体要求

运用古训,言简意赅,学生在讨论中揭示古训说明道理,开门见山,轻松投入到新课学习中。运用图片,更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引用身边的实例,更有说服力,学生更感兴趣。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明确法律要求做的公民必须去做,而不能不做。通过案例分析,明确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深刻反省自己,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抢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明确忠实履行应尽义务的要求,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增强对国家、社会、集体及他人的责任意识,做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板书设计

忠实履行义务: 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合作学习的主动性,活跃程度,小组回答问题数和正确数进行小组评比比赛。

最终整体表现为良好。

教学反思

1、部分教学目标没有达到原因:有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理论知识不扎实,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少措施: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引导。

7.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篇七

关键词:目标设计,误区,对策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师预先设定的学生课堂上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它是教师备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准绳、方向和归宿;其设定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可操作性和教学的效果。然而, 在教学实践中, 有的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 简单地将教学要求等同于教学目标;有的教师对三维目标选点偏失, 不能突出目标的主攻方向……不合理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的高耗低效。笔者以16节评优课为例, 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进行研究, 发现问题, 并提出对策。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目标行为主体错位

【案例1】

1. To help the students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To make the students realize that “ maps can be used to help us find the way to different places.”

3.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produce more L2 output via pair work and group work.

【分析】教学目标是指对学习者通过课堂教学后会做什么、该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目标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非教师。但是本案例中对教学目标的陈述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help the students”“make thestudents”“encourage the students”等行为动词指向的主体施动者都是教师, 反映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思维方式, 其关注点在于教师将做什么, 却未体现学生将要学会什么、怎样学的目标指向。

问题二:目标行为难以测量

【案例2】

1. Knowledge aim

1) To understand the text further.

2) To grasp the use of some key phrases and expressions.

2. Ability aim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directions given by others and draw the routes.

3. Emotion aim

To arouse the students’awareness of helping others in need.

【分析】姑且先不说这位教师尚且分不清教学目的 (aim) 和教学目标 (objective) 之间的差异, 仅从其对目标描述时使用的动词看就有问题。这里目标行为不够具体、无法检测, 如目标1) ;行为动词没有清晰地指向学习结果;而且understand, grasp, know等词过于笼统, 难以捉摸, 到底学生能学到什么程度、怎样学、学得如何, 是无法通过可视性的检测来判断的。

问题三:目标要求脱离实际

【案例3】

1. Grasp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reading material.

2.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

3. Arouse their awareness of helping others in need.

【分析】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发现, 这位教师预设的三个教学目标都过大, 过于宽泛, 不易实施。目标1放在任何一节阅读课教学中都是适合的, 没有可操作性, 也缺乏可评价性。目标2及目标3中的行为动词误用, 其主体都是老师而不是学生, 且“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唤醒学生帮助他人的意识”这样的目标在一节课里是无法具体实现的, 必须得通过相当长期的时间才可能慢慢培养起来。

问题四:目标要素残缺不全

【案例4】

1.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find the main idea andimportant details of the text by reading and discussing.

2.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learn the useful expressions by heart.

3.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se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from the text in other contexts.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 教学目标主要涉及的是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目标的叙述合理规范, 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行为动词也具体明确。唯一不足的是缺乏学习情感目标的介入与渗透。如能补上一条“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know what they can do to helppeople in need by pair or group work”的情感目标, 这样目标的三个维度就都呈现出来了。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对策

(一) 关注目标行为的主体性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认为, 学习的主体必须是学生, 而不是教师。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应在“学”字上, 若在目标的表 述中使用help, lead, guide, encourage, inspire, arouse等词, 就极易出现目标行为主体错位现象。若将上述教学目标的主体表述转变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 如改为:

By the end of the class, the students will have been able to…

1. …

2. …

3. …

这样的表述先将行为主体凸显出来, 后面若干目标表述中, 教师必然会关注学生行为, 角色转变就变得容易多了。这就体现了教师教学重心的转移, 即从关注自己教的方向与效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的方向与效果。

(二) 关注目标指向的可控性

因为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expected learning outcomes) , 描述目标的行为动词必须是表示结果而非过程的行为动词。这样的目标才有可能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的特征。因此, 目标的表述要尽量采用能观测到的行为动词来描述, 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操作, 也有利于在教学中开展形成性评价。例如:要明确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可以通过让学生“描述、辨认、标识、排列、命名、列提纲、选择、阐述” (describe, identify, label, list, name, outline, select, state) 等动词来描述目标;要反映学生对于知识理解及内容理解的目标, 可以用“谈论、辩论、区别、描述、解释、扩展与概括、举例、交换、小结” (talk about, defend, distinguish, describe, explain, extend, generalize, give examples, exchange, summarize) 等动词渗入对目标的描述;要表述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要求, 可用“改变、演示、调整、预测、准备、展示、产出、使用” (change, demonstrate, modify, predict, prepare, show, produce, use) 等动词;要表达综合能力目标方向, 可用“判断、分类、综合、分析、联系、设计、计划、改写、比较、结论、论证” (infer, classify, combine, analyze, relate, devise, plan, rewrite, compare, conclude, justify) 等动词来表述。

(三) 关注目标内容的适切性

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情。倘若预设目标超出该标准, 则目标无法顺利达成;倘若预设目标过低, 则会使教学效益大打折扣。这两种现象都是目标要求脱离实际的表征。因此, 教学目标不能设计得过大或过小。如:学生应该知道什么, 知道多少;学生应该能做什么, 做到什么程度。这里的“知道多少”“做到什么程度”应该是适切的、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可实现的。遵循此原则, 案例3预设的目标可以做如下修改。

By the end of the lesson, the majority of the students will have been able to:

1. Talk about Rick’s feelings in the three stages (to be chosen as a host, to prepare the charity show, to hold the show) clearly in their own words.

2. Describe what Rick di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arity show with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from the text.

3. Discuss why we should help others and what we can do to help people in need by pair or group work.

很显然, 修正后的目标是具体的、明晰的, 适合学情和课程特点, 在一节课内是可以实现、完成并验证的, 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效果的监控、检测和评价。

(四) 关注目标要素的完整性

目标要素残缺不全是指目标要素中的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等部分的缺失, 也可以是指“三维目标”某一个“方向点”的缺失。教师在设定课时教学目标时, 应在关注教材中教学内容中的知识、能力目标的同时, 关注对学生情感的渗透和培养, 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完整性, 有机地整合穿插语言知识、运用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目标要素。当然, 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 是否必须完全呈现这三个方面的目标, 要依据教材内容及具体的教学任务的规定性, 设计目标时也应有所侧重, 如侧重阅读目标、写作目标或语言知识目标等, 也不一定要刻意求“全”。

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及表述范式

(一) 目标设计的依据

1. 设计的源点———课程标准

有效教学设计首先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因此, 课时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必须基于课程目标, 其所倡导的三维目标为教师提供了设计教学目标的宏观思维框架。在制订教学目标时, 要树立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理念。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都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的, 而且三维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并不是先后关系, 也不是孤立的。许多教师为了体现课标思想, 刻意把教学目标切割成三个板块, 看来条理清晰, 实则暗含着为了“目标”而“目标”, 人为地把“目标”固定化了、机械化了。因此,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做到三个目标的相互渗透与整合。

2. 设计的切入点———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不同角度的解读可能会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必须契合并体现文本实质上的教学价值, 否则就会使教学偏离方向。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前应从文本话题内容、语言知识、文本结构、价值取向等多个视角全面去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对于文本中的基本知识点, 必须在目标中清晰地呈现出来;对学习方法的选用, 也要在目标中有针对性地体现出来。这样, 学生才会通过目标的解读, 把握学习的方向, 进而达到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提升与运用。

3. 设计的落脚点———学生的学情

“量力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弄清了这一点后, 进行相应的教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还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都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假如学生目前的能力为i, 那么他语言的最近发展区应为i+1, 而不是i+2或i+0。因此, 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生学习前后知识与技能的变化, 不能过分地拔高目标或随意地降低目标。只有这样, 外语教学上的“i+1”原则才能得以实现。

(二) 目标表述的范式

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为教师们建构了目标设定的宏观框架。落实到英语学科, 即是五大分级目标: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再落实到具体目标设计中, 要把上述五个方面的目标细化到清晰、准确地表达“能做什么”“应做什么”“怎样做”上面来。

现代课程提倡采用“行为目标”形式陈述教学目标, 使目标清晰、明确, 具有可操作性。根据马杰 (R. E.Mager) 和加涅 ( Robert M. Gagne) 的行为目标理论与技术, 结合相关参考文献, 严格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主体 (Audience) 、行为 (Behavior) 、行为条件 (Condition) 和表现程度 (Degree) 四项要素 (简称ABCD型) , 并有一套规范的陈述方式, 即主体+行为+条件+程度。以译林版 牛津英语8B Unit 8 A green world第2课时Reading—Green Switzerland为例, 其教学目标可表述如下:

1. After this class ( Condition ) , most ( Degree) students ( Audience) will be able to talk about ( Behavior) the actions the Swiss tak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exactly (Degree) in a group of four (Condition) .

2. 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Condition) , all (Degree) students ( Audience) will be able to write ( Behavior) a short passage about what they can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明晰的课堂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倘若教学目标设定存在偏失, 那必将对课堂教学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始终心中有目标, 时常叩问自己“这节课学生将学会什么”。当然, 教学目标只是课前教师精心的预设, 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应具有适度的弹性;教师在执行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该灵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不断修正教学目标, 以使今后的教学行为产生最大的驱动力。

参考文献

[1]陈静波.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6.

[2]崔允.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J].基础教育课程, 2009 (12) :40-42.

[3]Mager, R.F.Preparing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M].Fearon Publishers, 1962:62.

8.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刍议 篇八

一、设计前——重在“研析”,力求“因材施教”

所谓“材”,一指教材,二指学生。一个合格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前理应研读好课标,解读好教材,分析好学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研读课标

课程标准作为一种教学文件,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目前我们在初中阶段所使用的英语教材《英语(新目标)》是根据“一标多本”的原则选择的,这样课程标准就更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指南针。因此,每一名英语教师必须研读课标、熟悉课标、领会新课程的理念。

2.解读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对课程标准的演绎,解读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设计的必备环节。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制订是否得体,与对于教材的把握密切相关。教师在深入领悟课标精神的基础上,要认真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结合课标的分级要求整体把握教材的总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研究新教材与旧教材的不同,研究新教材单元编排的意图,研究借助教材可以实现的三维目标。

3.整合教材

从表面上看,《英语(新目标)》教材的内容比较少,而且比较零碎。但实际上,该教材是把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分成了看、听、说、读、练、写等具体目标,每一课都设计了听力和对话练习。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英语(新目标)》教材设置了许多只提供话题、情境和语言功能的项目,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写调查报告等耗时较多的活动。这样的设计对于长期根据教材按部就班进行教学的教师来说,很难把握课时的分配,难以对教材进行整合。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树立课程意识,努力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对教材内容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适当的删减、增补和重组。对于教材中重复的、陈旧的或学生不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将其删除,代之以新的活动。对于在课堂上无法开展的活动,可以换一个角度或者改编后再进行。

4.分析学情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教师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前必须对学生有个清醒的认识。于是我们需要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情感态度,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组织教学。因此,教师在平时应该注重通过学生调研、问卷调查、访谈与观察等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特点、个性特征、社会背景、语言水平、语用能力等。以学生需要为纲设计教学目标,真正做到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真正体现因学定教。

二、设计中——重在“优化”,力求“以人为本”

1.考虑学生的主体性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教学目标的完成者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目标的主体。教师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设定教学目标,而是要在充分解读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设计。确保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想完成的(他们的需要)、能够完成的(他们的能力)、应该完成的(社会的需要)。这样,才能使教学真正为学生服务。因此,我们在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表述时都应以“the students”为主语,强迫自己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设计教学目标。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也是十分有效的办法。

2.考虑教学的人文性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还强调,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目标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而以往我们往往采取“定位中间,兼顾两头”的策略,就是教学目标根据中等层面的学生设计,兼顾优生和学困生。事实上,这样的设计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教师还未上课前就已经被淘汰了。而“保底不封顶”的策略可以避免“定位中间,兼顾两头”策略的弊端。“保底不封顶”的策略就是根据班上最后一名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基准目标,由此再考虑教学目标的开口,即真正保证每个学生的水平和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先从read,find,guess等行为设计起始目标,再考虑understand,listen,answer,reason等行为,最后才考虑grasp,write,plan,be aware of等行为。由于三个层面的目标设计面向了全体学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考虑目标的兼容性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强调的三维目标不是分离的三个个体,而是一个整体,是互相兼容、不可分割的。我们对于三维目标的落实常见的策略是“一一对应”,即:知识与技能目标体现在基础性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体现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融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中。结果,这样的设计就出现了各大目标内容空泛、互相割裂的现象。笔者在学习、分析了第七届全国初中英语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谢慧萍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后认为,对于三维目标的落实应该采取“围绕任务”策略,即三维目标的设计始终围绕每课时的中心任务来设计,一节课完成一件事,通过这件事的完成,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对于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兼容非常有效。

4.考虑教材的任务性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也就是学生能够用英语完成各种各样的生活化任务。虽然,笔者认为三维目标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每课时的中心任务来设计,但是在具体教学时还是需要有更多的子目标。因此,我们应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给每一个子目标设计子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与方法。这样的设计既能突出话题,也能切实有效地完成任务。

5.考虑表述的行为性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不仅使用了“识别、听懂、读懂、使用、掌握”等动词来表达各级各类目标的要求,还使用了“初步、进一步、了解、理解”等表示不同程度的词来刻画不同级别的目标要求。为了能够促使教学关注学习过程和教学评价,在表述教学目标时,我们必须认真领会词语的实际含义,以使教学目标的表述规范而确切,在表述教学目标时应注意努力将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统一起来,防止把教学目标表述为教的目标。

三、设计后——重在“反思”,力求“查漏补缺”

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中存在着很严重的“重前期,轻反思”现象。为了强化反思教学目标设计的意识,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反思任务化

一个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最终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通过教学效果来衡量。如果学生学习后反馈良好,基本达到了目标的要求,说明目标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是有效的;如果实施的结果与预先的设计相去甚远,那我们要回归到最初的目标,反思什么地方设计得还不合理,下一步应该如何去改进。因此,我们应该把每课时的课后反思作为教学目标设计的一个必备环节。

2.内容具体化

对于课后反思的内容。具体可以有以下这些:

(1)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现代课程理念的要求;

(2)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清晰且符合学生实际,对学生的思维有无辅助或拓展作用;

(3)反思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4)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突出了重点、难点;

(5)反思教学目标行为动词的表述是否有利于体现教学过程并进行合理评价。

3.矫正及时化

对学生未达成的目标或内容进行及时矫正,给学生第二次学习机会,这是确保学生达标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及时消除课时教学中的认识缺陷积累,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有通过设计—实施—反馈—反思—再设计—再实践,不断地循环操练,教师的目标设计能力才会日趋增强。

9.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2.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 3.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重点 履行责任的代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讨论、教师指导。教学过程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责任的含义和来源,我们回顾一下什么是责任? [学生]略

[老师]对,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代价与回报。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板书)第二框 不言代价与回报(板书)

一、什么代价 什么回报(板书)活动一:班委改选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了解承担责任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能获得回报;同时,承担责任也往往付出一定的代价,使学生在承担责任时少一些盲目和冲动,多一些理性和勇气,从而更好的承担责任。

活动过程:

第一步:我们来看课本上的“班委改选”的故事,你们思考故事的主人公小柯面对老师、朋友、父母亲的说法该怎么办?

第二步: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略)[老师]你们的说法都有道理,我们在当班委与不当班委的时候都要承担责任,但是责任则完全不同,我们在承担自己责任的时候,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能获得回报,如赢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独立性更强,得到他人的承认等。但我们也要为承担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如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给自己带来负担,也有可能会因失败而受到责备等。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评价指导:

衡量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是本课的难点,因此这个活动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衡量和评估,并不是要学生在承担责任前斤斤计较,而是使学生在承担责任时更加理性化。

活动二:对选择的评估

活动目的:使学生对责任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使学生懂得每一种选择都可能有相应的代价和回报,鼓励学生自己做出选择,才能走向成熟;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一旦作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活动过程:

第一步:理解小柯面临的几种选择。

1.让父母为自己作决定。2.听朋友的意见。3.精心准备,全力一博。4.“管它呢,顺其自然”。

第二步:学生讨论。

[老师]人都是自私的,小柯不管听谁的意见,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的,听父母的意见,父母是怕影响小柯的学习;听朋友的意见,朋友是站在他自己的立场,是为了对自己有利;自己精心准备,是为了承担这份责任;„„;

每一种选择都可能有相应的代价和回报,我们可以自己作出选择。既然我们选择了自立自强的人生,就应该有这样的勇气和信念,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正确的评估,作出最合适的选择。但是,一旦我们作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我们应负的责任。

评价指导:

对每种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教师易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同时调控好课堂的节奏。

活动三:我的决定

活动目的:让学生敢于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主动承担责任,并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活动过程:让学生制定履行责任的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具体落实。

二、我承担 我无悔(板书)活动四:小青的烦恼

活动目的:使学生明白,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自愿承担的,但我们仍然要为他们承担责任,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把事情做好。

活动过程:

第一步:看课本上情景,学生思考,小青这样做值得吗?如果是你,你如何选择? 第二步:学生讨论。[学生]略

[老师]大家的意见对是对的,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极态度,同样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有时我们虽然无法改变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可以改变我们对待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的态度。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这样,我们仍然可以说:我承担,我无悔。

评价指导

这一活动是对承担责任的深化。学生自愿选择的事情,应该承担责任。而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自愿承担的,还应该对此负责吗?这是学生认识上的难点。

活动五:弗兰克的故事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感激、敬佩之情,提升学生责任感。

活动过程:

第一步:看弗兰克的故事

弗兰克经过多年的艰苦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一次,他的银行遭到抢劫,他因此破产,他的储户也失去了存款。当他准备为偿还那笔天文数字的巨额存款而一切从头开始的时候,人们劝他,“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可是他不这样认为。经过39年的艰苦努力,在寄出最后一笔“债款”时,他说:“现在的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

在你看来,他应该偿还储户的存款吗? 如果决定不偿还,会有什么后果?

弗兰克为了他的决定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如果他知道负责任的代价,他还会这样做吗?引发学生思考。在全班逐一探讨三个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学生]略

[老师]在我们的社会,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有些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与失,尽心尽力地承担着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一员,至少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社会才更美好。

评价指导:

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而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回答;同时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是唯一的,学生的责任感有不同的境界,对问题的回答也并不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如果学生给予否定的答案占主流,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

课后思考:

十多年前,湖南西部山区的一个村办企业倒闭。当乡党委决定由全村党员干部及群众分担这笔债务时,村党支部书记宋先钦毅然决定由个人承担起偿还全部16.5万元债务的责任。于是,他和妻子、儿子连同媳妇一同走上了漫长的还债之路。十年中,他们办厂、打工、做鞭炮,经常到深夜一两点钟才睡。为了还债,大儿子整天扑在机砖厂,小儿子十年中共养了两千多只鸭、两万多只鸡、一百多头肥猪。由于缺少大人的照料,四岁的孙子被活活炸死;家中虽养着上万只鸡,孙女在除夕夜想吃一只鸡腿的愿望却得不到满足,弄得全家人眼泪汪汪地度过了一个除夕。十年过去了,一家人终于还清了连本带息将近三十万元的债务。还债后,宋先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办一桌像样的晚餐来慰劳一家人,挟一只鸡腿给孙女以表示自己的歉疚之情。

10.初中政治活动方案设计汇总 篇十

活动方案设计

1.确定活动主题、目的和形式

2.进行活动的准备(包括制定计划)3.进行活动的步骤 4.进行活动的总结

主题班会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1活动主题。要突出主题,简洁明了。2活动目的。围绕主题。

3活动准备。选好主持人,不同的角色和分工,准备好各种道具和资料。4活动过程。紧扣主题,有唱歌、朗诵、专家讲解等

例题:自拟一个主题,召开一次“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主题班会。1确定主题,如“向雷锋同志学习,把助人为乐当作内心的需要”。2选好主持人,做好各种准备。3朗诵雷锋助人为乐的相关日记内容 4看电影片段《与雷锋在一起的日子》 5同学们谈学习雷锋的感想

6老师最后总结,大家自愿签名,“学雷锋,见行动”。

黑板报方案的设计。主要写清步骤,黑板报方案一般由目的、主题、内容组成。分为: 1主题,包括副标题,如果是多个栏目,还要写清楚每个栏目的主题(小主题)。

2内容。选定有说服力、影响力的内容,一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来精选内容。

3名人名言,警句,座右铭。4编后语

例题

某学校八年级2班出一期黑板报,黑板报的主题是围绕拒绝身边诱惑,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请你设计本期黑板报简单方案。

解析:班级黑板报设计较为简单,我们要分清步骤,围绕主题、内容、结束语,结合法不可违等内容来设计即可,答案多元化。参考答案:

1确定主题:勿以恶小而为之,副标题:拒绝网络游戏诱惑(或主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副标题:不良诱惑的危害)

2内容:首先结合班级实际,列举同学们身边的不良诱惑,如网络游戏的诱惑、金钱的诱惑、不健康书籍的诱惑等(是什么); 然后用事例说明,不良诱惑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那种认为“大错不要犯,犯了要坐牢。犯点小错无所谓”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最后告诉大家,怎样拒绝不良诱惑,要树立崇高理想,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磨砺意志,防微杜渐,自觉纠正不良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怎么做)

3编后语: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几种常见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方案一般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方式(或形式)和活动步骤四个部分组成,设计时可遵循以下思路或方法。

1、活动主题。有些活动方案的主题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其他部分即可。当然,也有的没有给定主题,要求考生自拟主题。

2、活动目的。活动目的要从落实行动,激发情感、提高认识等方面作答。语言应简练、概括性强。

3、活动方式。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主题班会、手抄报、演讲等。也可以借助广播、网络或直接到公共场所进行环保宣传,可以向青少年学生发出环保倡议书,可以组织义务植树、中华、种草活动,可以以学校或班级、小组、个人为单位,开展诸如城镇环境调查、公共场所卫生大扫除、争做环保小卫士等环保活动。

4、活动步骤。活动步骤是活动方案的主体,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活动的具体内容,使活动张弛有序。

[例题]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3月5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请你简要设计一个环保活动方案。

[答案提示](1)活动主题:美好家园大家建(共创绿色人居环境,或保护环境从我做起)。(2)活动目的:使同学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增强参与环保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共同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3)活动方式:开展公共场所卫生大扫除。(4)活动步骤:①将参与的同学划分为若干小组,并指定各小组打扫区域。②各小组的成员进行分工,有的负责捡拾垃圾,有的负责洒水,有的负责扫地。③将拾到的垃圾进行分类,并将分类后的垃圾分别投进相应的垃圾箱内。

主题班会活动:

一、格式:

一般要懂得班会的主题拟定,班会活动目的,班会活动准备,班会活动步骤,班会发言提纲这五项。

(1)主题:结合所给材料而定,和宣传标语,宣传口号相类似,一句话来表达。(2)目的:通过活动,让(使)(对象)了解(结合主题)情况,从而增强

意识(培养

习惯,提高

认识,明确

责任等)达到(目的)。

(3)准备:⑴搜集资料;⑵确定主持人;⑶选择主题班会的召开时间、地点⑷撰写发言稿;⑸布置班会现场。

1、步骤:第一步:展示资料或观看专题片(多媒体)。

第二步:请有关专家(或学生代表)发言

第三步:学生就进行讨论。

第四步:请学生代表谈感想打算。

第五步:教师总结

2、发言提纲:与发言稿不同,只是发言稿的最基本的纲要。表达时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方式层层递进去概括。注意一定要分点分行来写。

[范例1]关于网络或文化环境的主题班会

〈1〉活动主题:净化文化环境,提高自身素质。

〈2〉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沉溺网吧,游戏厅的危害,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依法自律,健康成长。

〈3〉活动准备:①通过调查收集相关材料或图片;②选定主持人;③邀请有关文化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参加;④撰写好发言稿;⑤布置班会教室。

〈4〉活动步骤:①观看录像并展示搜集的材料,让同学了解当前校园文化环境的现状②请有关文化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作报告③同学分组讨论,提出有关整治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议;④推荐小组代表发言,谈谈自身体会和打算⑤老师活动总结,并提出有关要求。

〈5〉发言提纲(针对“加强网德建设”)

① 当前的文化环境,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中小学生沉迷游戏厅、“网吧”,身心受到伤害,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②加强“网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

③加强“网德”建设,国家,社会,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④我们青少年应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依法自律,健康成长。

⑹发言稿

加强“网德”建设,你我共同的责任

同学们,目前我们周边的文化环境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中小学生沉迷游戏厅、“网吧”,身心受到伤害,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据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路建设的社会氛围,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加强“网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

为了避免网络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我们广大的初中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自觉奠定网络道德规范,有关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要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生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组织开展有益的活动,建设校园网。

我们青少年应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依法自律,坚决不进入“网吧”,游戏厅等场所,自觉接受父母和老师的监督,不随意约会网友,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范例2]:材料: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大于其他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人才是科技的载体,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任何科技的研究发明利用都离不开人才,科技知识只有与人才结合起来,才能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请设计一次主题班会: 参考答案:

1、主题: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关键是人才 或 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

2、请你设计本次班会的活动步骤:

(1)观看录像《科学技术发展的辉煌时代》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状况。(2)请有关专家谈人才在当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3)请学生代表谈观看有关科技发展的录像后(或听专家讲话后)的感想。(4)政治老师总结评价学生的发言,并提出对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希望和要求。

(5)同学们表决心立志成才;

(6)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3、假如让你作代表在班会上发言,请你写出发言稿(提纲):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新的科技革命对世界各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关键是能不能及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

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科技革命下,我国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

作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树立崇高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本领,立志做创新型的人才,将来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调查活动:

一、格式:

一般要懂得调查题目(课题),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方法,提出建议的方式渠道,如何提合理建设,中学生怎么做等几项。

1、调查题目:关于

情况(状况)的调查。

2、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活动,让(使)(对象)了解(结合主题)情况,从而增强

意识(培养

习惯、提高

认识,明确

责任等)达到(目的)

3、调查对象

4、调查内容:

5、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个别访谈,观察记录,开座谈会、抽样调查、文献资料收集等。

6、提建议的方式渠道:①可以采取向人民代表反映情况的方式;②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③可以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直接向有关人员反映情况。

7、如何提出合理化建议和中学生怎么做:可从两个角度去思考和作答,①是思想认识上,②是具体行动上。

二、[范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发后,某校初三(1)班同学利用实践活动课时间开展“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状况”的调查研究假如作是这调查活动的参与者,请你完成下列工作任务:

⑴调查题目:《关于XX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的调查》或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刻不容缓。

⑵调查目的:通过对青少年道德素质状况的调查,了解造成学生中遵守道德,不讲诚信等行为的不良因素,提出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的对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⑶调查对象:XX学校全体学生。

⑷调查中可采用哪些形式?(至少写出三种)

问卷调查

②实地考察

③个别访谈

④ 观察记录

⑤开座谈会等

⑸①组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②开展“优秀小公民”评选活动,③播放道德教育宣传片进行专题讲座④开展清除校园文化垃圾的活动 ⑤出版围绕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主题的黑板报等 ⑹你打算怎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①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从一点一滴做起,全面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纪律法制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做遵纪守法的中学生

③继承传统道德,发扬社会主义道德,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④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自己的行为规范

⑤树立公民意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公民。

倡议书

一、格式:

注意格式要规范:标题、称谓、正文(含倡议目的和倡议事项)、署名、署时等一项也不能少。写倡议书一般要求:“主题鲜明、中心明确、观点正确,说服力强,格式上要求标题居中。开头顶格写倡议对象,第二行空两格起正文,(1)写清发出倡议的原因和目的。(只有交代清楚倡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对方才能理解、才能变成自己自觉的行动,否则就很难响应);(2)重点是围绕倡议主题应做到的具体事项。(这部分一般是分条开列,以求清晰、明确)。(3)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最后要有署名和日期,但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二、[范文]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草拟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向洪战辉同学学习。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学生洪战辉的先进事迹感动了中国,为了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倡导文明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在全国开展向洪战辉同学学习的热潮中,特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倡议:

1、积极响应学校号召,通过多种形式认真学习洪战辉同学先进事迹。

2、以奉献社会为已任,增强社会责任感。

3、勇敢坚强,培养自立自强的可贵品质,奋发图强,创造生活。

4、对身边生活、学习困难的同学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爱心。

望全体同学们积极投入到这场学习活动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中学学生会

×年×月×日

范例2

关于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避免网络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我们广大的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定,根据团中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要求,特提出如下倡议:

1、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帮助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2、做到文明上网,不浏览不良信息,不光顾不健康的网站;

3、有节制上网,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不沉迷于电脑游戏,网上聊天;

4、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接受父母,学校老师的监督和教育,不随意约会网友。

希望同学们能够以健康的心态上网,做一个自觉遵守“网德”的好学生。

某中学某

某年某月某日

黑板报、板报、手抄报

一、格式:

(一)黑板报、板报:

1、主题名称

2、主要栏目名称

3、栏目的主要内容

4、名言警句座右铭

5、编后语

6、版面设计效果图

(二)手抄报

1、报名

2、主要栏目名称

3、栏目主要内容

4、名言警句式座右铭

5、编者按(办报目的)

6、结束语

二、范例: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毒品的危害性和禁毒工作的重要性,要这一天来临之际,某校初三(1)班的班主任让同学们自办一张手抄报,准备参加学校的评比。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员,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报名:①“警钟”“禁毒之窗”、“6·26”专刊

(2)编者按:读者朋友们,本期的主题是“珍要生命,拒绝毒品”。在过去,鸦片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20世纪80年代以来,毒品再次泛滥,禁毒成了事关中华民族兴衰的重大问题。这里我们特地收集一些典型案例和相关内容,希望读者朋友能从中受到教育有所启发,真正做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3)主要栏目及内容: 栏目一:法制苑——我国法律对吸毒的有关具体规定。栏目二:案例传真——吸毒的典型案例及点评。

栏目三:专家话谈——禁毒的重要性,我国禁毒工作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严峻形势等。

栏目四:禁毒天地——介绍禁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4)结束语:带着真诚的汗水,也带着天真的稚嫩,这一期报纸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报小天地大,愿读者朋友能从本期报纸中进一步加深对毒品危害性和禁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真正做到从我做起,远离毒品,并勇于同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建立一个“无毒”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辩论会

一、格式

1、辩证标题

2、正方(反方)的观点

3、正方(反方)辩证提纲

4、指出正、反方辩论时的优点和不足

5、总结发言

二、范例

学生上网已经成为潮流,但是有些中学生日夜沉湎于虚拟世界,浏览不健康网页,荒废了学业,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引发出对中学生上网的不同看法。某班为此召开了一次以

为主题的辩论会并向全校同学发出了文明上网的倡议书。

(1)请你拟出辩证会的主题:

① 中学生该不该上网

②网络的利与弊(2)运用所学知识帮助正(反)方阐明理由。

①正方观点:上网利大于弊。网络是现代文明发明的产物,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体现。只要我们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正确选择网上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影响,就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帮助我们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只要家庭学校加强教育,未成年人依法自律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就一定能够避免消极影响。②反方观点:上网弊大于利,未成年人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响。一些网吧经营者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传播有害信息,造成未成年人沉湎其中,可见未成年人上网,荒废学为影响身心健康,还会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3)请你为此次辩论会做总结发言

上网的利与弊,中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快速获取信息,提高自身素质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网络给我们的负面影响。我们中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自律,文明上网。

标语、公益广告的设计

设计一幅好的标语、口号和广告语,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围绕宣传主题、理论联系实际。宣传内容决定设计的方向。贴近宣传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是设计广告词的第一要义。

2、要有激励性和号召性。

3、要有新颖性和创新性。

4、要有简洁性。

[例题]活动一:针对少数同学在考场上对答案、传纸条、打手势等不和谐现象,某校拟大力开展诚信教育,试行考场无人监考,并在校园张贴标语进行诚信宣传。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两条关于诚信的标语。

①诚信---人生大厦的基石;②诚信---生活因你而精彩。

活动二:根据我国目前水资源状况和用水趋势,有关专家发出警告,从2010年开始我国就将进入严重缺水期,而到2030年我国所有可利用的水资源都可能被“消耗殆尽”。请你针对浪费和破坏水资源的不良现象,为本地的节约用水设计两则公益广告。(广告内容应尽量简洁、明快,具有针对性和号召性,可从我国的水资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等角度设计)

11.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篇十一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学目标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应用、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检测等教学活动各方面。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意图是期望通过设计好的科学的、合理的教学预案,达成预期教学目标与学习者实际能够达成的目标之间的转化以及来自不同方面的因素限制与制约了这种转化实现的可能。

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落实的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指依据课堂教学目标所处的具体层级,课文所在的学段及单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现有的、可充分利用的教育技术及教育资源,决定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达成哪些任务,任务完成的标准有哪些,如何鉴定师生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否已经达到标准,以及如何更加完善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以达到促进教师设计出的课堂教学目标能对其教学活动发挥真实、有效的影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课堂教学无目标、少目标型。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表述、落实及检测的各个环节中均存在无目标、少目标的问题。由于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加之某些学校采取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形式,使得部分教师开始逐渐丢弃教学设计,往往用多媒体课件来取代教学设计,认为课堂教学有多媒体课件就够了,教学内容可以完全呈现在多媒体课件中。在这种没有教学设计的情况下,课堂教学目标必然不会科学、清晰,自然,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落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2.简单移植、机械复制、假大空型。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落实中简单移植是指教师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将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对本节课做出的规定不做任何修改或者是仅做一些简单的文字修改之后,直接定位形成本节课课堂教学目标。更有甚者,部分教师甚至将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简单下移,形成课堂教学目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资源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所借鉴、应用,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电子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这些资源质量良莠不齐。

3.表述有误型。教师们往往会出现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的表述,把对教师教学的要求直接等同于对学生学习后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要求,这两点问题在课程改革之前传统的教案模式下尤为突出。课程改革之后,以学生为主体思想的渗透,使该种现象有所改观,但问题依然存在。

四、确定以学定教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

1.期待学生学会什么。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始终应该围绕学生这个主体。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都把教学内容的选择作为中心,即首先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在内容确定之后再增加课堂教学目标。历史课堂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或者说,历史课堂教学能为学生今后的生活提供什么?是历史知识抑或是某种能力,某些思维方式?很多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时设计了大量的课堂活动,例如:历史剧、课堂辩论赛、历史小故事讲演等,有的教师甚至在一节课中设计好几个课堂活动,似乎一节课如果没有这样的课堂活动,就无法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堂气氛看起来热热闹闹,但课后学生们真正学到了什么?

2.怎样知道学生是否学会。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导向,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到底如何,需要利用评价回馈课堂教学目标。在现行的评价测量体系中,过分地强调考试这一种测量评价方法,导致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内容不一致,即有的教学目标没有被评价,评价的内容有的又不是教学目标。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课堂教学的目标,注意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反应。学生的眼神、动作,可能是一个下意识的皱眉或者抓耳,这些肢体语言、眼神语言都在向教师传达着学生是否学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提问、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实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掌握。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上可以适当安排检测性的师生互动环节,可以是学生自主归纳,可是学生之间的讨论,但原则是教师不能替学生总结,谈感受。

12.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篇十二

一、实践视角下的教学设计解读

教学目标之所以容易出现理论与实际背离的情形,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参上的教学目标更多地来自于英语知识体系, 即规定到某个时候必须完成什么样的英语学习任务;而具体到教学实践当中, 学情往往与理论预设存在较大的偏差, 理论上的目标难以贯彻落实到实处。那这是不是教参的目标设计出现了问题呢, 显然不是, 因为教参的关键作用在于提供参考, 而非给出教学路径让教师亦步亦趋。因此笔者以为, 初中英语教学目标需要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给予解读。

根据笔者积累的教学经验, 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应当从这样的两个方面建立理解:

第一, 教学目标具有“复式”特征。课改之前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利用知道、理解、应用等关键词来界定, 课程改革之后的教学目标在原有基础上, 进一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界定。如前面所说的那样, 如果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的话, 教学目标更应当以另一种形态出现在教师面前, 那就是“课程总目标——具体教学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学生学习目标”这一框架结构。这个结构是“总——分”关系, 也是“教——学”关系。在具有了这种复式目标意识的基础上, 再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 (一般无法精确到每一个学生, 只能运用分层的方法, 依据学情对学生进行大致分类) , 完成目标的设计与确定。

第二, 注重教学目标的英文表述。作为一门第二语言的教学, 其目标设计要具有学科特征, 有研究者指出, 关于教学目标的英文表述有三种:goals、aims、objectives。不同学者对这三个词语有不同的理解, 作为一线教师, 需要理解是, 这三者之间也存在着复式关系, 它们分别给出的是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 这对于教师建立长远的教学目标是有帮助的, 也就是这样的目标关键词界定, 可以让教师的眼光不只局限在某课或某个知识上, 而是学生在校三年的英语积累上。

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认识, 那么在实践中再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特征与需要, 就可以设计出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案了。

二、针对学生需要设计教学目标

学生需要在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往往不是一个关键因素, 因为教师在设计自身教学的时候, 更多地关注的是自身“教”的需要而非学生“学”的需要。事实上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哪怕是英语基础最差的学生, 他们也是存在着学习需要的, 关注这种需要, 可以让教学目标更接地气。

在Dream homes (译林版七年级下册Unit 1) 的教学中, 教参给出的教学目标是:1. 能认读课本中六个国家及其标志性景点的名称;2. 能用英语介绍这些国家及其首都。这样的目标描述是纯粹的语言描述, 这样的目标在学生那里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表达?这是笔者设计本课教学目标时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于是笔者借此与学生进行了一个隐藏了意图的交流, 在这样的交流中, 笔者从学生那里获得的信息是:像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六个国家, 都是学生有过旅游想法的国家, 而且他们还能够想象出这些国家的景点并用中文作介绍。既然学生有了这样的基础, 有了这样的需要, 那本课的教学就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充当导游的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知识的构建。于是笔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转换成另一句话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选择自己想去的国家并且努力成为该国著名景点的导游, 用英语向游客表达你的意图。这是一个基于原有教学目标, 同时又具有开放性的目标, 在这个目标的作用之下, 学生可以借助于兴趣驱动来促进自己用英语表达自身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教师再强调一些重要句型, 如“I’d like to live next to a restaurant;Is Tokyo the capital of Japan?”等, 则可以让教学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

基于学生的需要来设计教学目标, 并不是完全依赖于学生, 而只是想为“教”的目标实现寻找一个“学”的基础。基于学生基础向教学目标引导, 应当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思路。

三、瞄准英语素养设计教学目标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现实就是, 通常情况下的教学目标往往只关注英语知识的达成, 甚至有的教师只关注学生是否会默写单词, 是否会背诵课文等, 这样的教学目标实际上会约束学生的英语学习天性, 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事实上这正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3.初中美术教学目标 篇十三

一、欣赏.评述

知识与技能:感受自然之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等基本信息,知道重要的画家和代表作,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会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美术兴趣,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民族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造型.表现

知识与技能:观察、认识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强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

三、设计.应用

知识与技能: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四、综合.探索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14.初中地理教学目标计划 篇十四

以地理新课标为依据,围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宗旨组织实施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的学科功能,努力探讨、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二、工作目标

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着力培养学生读图、理解、综合分析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期末地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三、重点难点

1.复习重点:掌握世界各地理分区、国家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复习难点:在识图读图能力考查的基础上,突出了比较分析的考查。

四、复习方法:

复习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

(1)整合地理内容

(2)教师仔细研究新课程标准。

(3)加强读图与判图能力的培养。

五、复习日程安排:

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

第十九周:国家专题——巴西、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

第二十周:地区专题——欧洲西部;中东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南亚、亚洲

15.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篇十五

1. 设计教学目标之前需要完成的三个步骤

1.1 深析课程标准, 找出对应水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3]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1版) (以下简称新课标) 将初中生物课程内容分为了十个一级主题, 每个一级主题包括若干二级主题及其具体内容和活动建议;将生物课程目标分为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并对学习目标的各水平要求所使用的行为动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将初中知识中的50个重要概念进行了精选和重表述,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知识内容的相关重要概念。

1.2 整合教学素材, 定位教学重点。

教学素材的整合不仅仅包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学案教案的设计及教学道具准备, 更重要的是结合课标进行重要知识的筛选和整合。课标是国家制定的该学科需要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低要求, 在我国“一标多本”的教育环境下, 要求我们注重教材分析与课标分析的结合, 突出教学重点, 特别要重视新课标中学习目标对应的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

1.3 分析学生起点, 确定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 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 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3]学情分析包括学生认知特点分析和学生先备知识分析。学生认知特点分析包括学生年龄构成、思维特点、认知基础和教师应对学生相应认知特点的方法等;学生先备知识包括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和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的前学科知识构成等。

2. 教学目标的正确表述方法

准确阐释教学目标是实施“目标为本”的教学设计和保证教学过程有效性的基本前提。[4]大多数一线教师在书写教学目标时都是参考的行为目标表述法。行为目标的表述法目前教育界普遍采用的是马杰的ABCD法, 即行为主体 (audience) 、行为动词 (behavior) 、行为条件 (conditions) 和表现程度 (degree) 。[5]

2.1 行为主体。

前文已经提到, 教学目标表述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站在被培养者 (学生) 的角度来写, 切勿出现“使学生”、“鼓励学生”等字眼。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在课后准确无误地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另外, 在表述教学目标时, 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不写, 此时默认为全体学生。如:

√ (学生能够) 结合光合作用示意图独立写出完整的光合作用反应式。

2.2 行为动词。

在新课标的附录2中明确列出了“课程内容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并写出了它们分别对应三维目标中的什么水平, 这就是教学目标落地于课标的关键点。如:

×掌握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科学史的学习, 学生能够完整无误地描述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3 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指的是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景下表现行为。[1]具体而言, 可分为使用工具或辅助手段、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和完成行为的情景四部分。[6]如: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尝试五分钟内完成数据处理。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合理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活动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4 行为程度。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通常是规定行为在熟练性、精确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的标准。[1]通常涉及三个方面:准确、速度和质量。比如说“举例说出三个”、“完全正确”、“独立”等。如:

√学生能够结合光合作用示意图独立写出完整的光合作用反应式。

√学生能够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后举例说出两个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 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依据, 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向指南。[6]因而要求一线教师要做到严格按照课标要求、重视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进而设计出可实施的完整且正确的教学目标, 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从而能高效地指导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张迎春, 汪忠.生物学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经纬, 2003:295, 301-303.

上一篇:写给我家婷婷的检讨书下一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撰写要求及参考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