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与输血的安全

2024-06-28

静脉输液与输血的安全(精选8篇)

1.静脉输液与输血的安全 篇一

静脉输液与输血

一,选择题

1对纠正体内电解质失调有显著效果的溶液是

A浓缩白蛋白

B右旋糖右旋糖

C血浆

D晶体溶液

E全血

2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及提高血压有显著效果的溶液是

A5%葡萄糖溶液

B10%葡萄糖溶液

C0.9%

化纳溶液

D林格液

E低分子右旋糖

3颈外静脉穿刺插管和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时,若硅胶管内有回血,可以用

A0.9%生理盐水冲注

B无菌注射用水冲注

C0.4%枸 酸纳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冲注

D3.8%枸 酸纳生理盐水冲注

E5%葡萄糖溶液冲注 4最严重的输液反应是

A过敏反应

B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C发热反应

D空气栓塞

E静脉炎

5脑水肿患者静脉滴注20%甘露醇500ml,要求在50分钟内滴完,输液速度应为

A100滴/分

B120滴/分

C150滴/分

D170滴/分

E180滴/分

6输液引起急性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的特征性症状是 A咳嗽、呼吸困难 B心慌、恶心、呕吐 C发绀、烦躁不安

D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性痰、气促、胸闷 E胸闷、心悸伴呼吸困难

7输液时液体滴入不畅,局部肿胀,检查无回血,此时应 A改变针头方向

B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C抬高输液瓶位置

D局部热敷

E用注射器推注 8输液时发生静脉痉挛至滴注不畅时应

A减慢输液速度

B适当更换肢体位置

C局部热敷

D降低输液瓶位置

E加压输液

9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空气栓塞的致死原因是 A空气栓塞在主动脉入口 B空气栓塞在肺动脉入口 C空气栓塞在上腔动脉入口 D空气栓塞在下腔动脉入口 E空气栓塞在肺静脉入口 10颈外静脉穿刺的正确部位是

A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1/3处 B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1/2处 C 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下1/3处 D下颌角与锁骨下缘中点连线的上1/3处 E下颌角与锁骨下缘中点连线的上1/2处

11输液中发生肺水肿时吸氧需要20%~30%的乙醇湿化,其目的是

A使患者呼吸道湿润

B使痰液稀薄,易咳出

C消毒吸入的氧气

D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 12下列哪一种溶液是晶体溶液

A浓缩白蛋白

B甘露醇

C复方化纳

D山梨醇

E尿素

13下列哪种溶液是胶体溶液

A浓缩白蛋白

B尿素

C复方化纳

D山梨醇

E甘露醇

14血液病患者最适宜输入

A库存血

B血浆

C新鲜血

D白蛋白

E水解蛋白 15患者大量输入库血后容易出现

A低血钙

B低血钾

C低血磷

D高血铁

E高血纳

16输血引起溶血反应,最早出现的主要表现为 A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腰背部剧痛 B寒战、高热

C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D瘙痒、皮疹 E少尿 17下列哪种血液制品使用前应放在37℃温水中提温

A普通血浆

B干燥血浆

C冰冻血浆

D新鲜血

E库血

18在溶血反应中,当凝集的红细胞溶解,大量的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中时所出现的典型症状是

A胸闷、呼吸急促

B寒战、高热

C腰背部剧痛、四肢麻木

D黄疸、血红蛋白尿

E少年或无尿 19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应输入的溶液是

A5%葡萄糖溶液

B5%葡萄糖盐水

C0.9%录化纳

D复方录化纳溶液

E碳酸氢钠等渗盐水 20发生溶血反应时,护士首先应 A测量血压、脉搏、呼吸 B通知医生和家属

C安慰患者、控制患者情绪 D热敷腰部,控制腰痛

E停止输血,给患者吸氧气并保留余血

21下列关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方法错误的选项是 A剃去局部头发

B70%酒精消毒局部

C右手持针沿静脉向心方向刺入

D见回血后,用胶布固定针头

E调节滴速,一般40~60滴/分

22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 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B通知医生及时护理

C寒战者给以保温处理

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E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23下列关于输血发生溶血反应时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

A立即停止输血

B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C双侧腰封或肾区热敷

D肾功能衰竭者多饮用水以排除毒素

E将剩余血送检,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赔血试验 24输血致过敏反应的处理,错误的是

A轻者可减慢滴速

B重者立即停止输血

C注射抗过敏药物

D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

E必要时可行奇观切开 25下列哪一项不是溶血反应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A少尿或无尿

B尿素氮增高

C高钾血症

D尿内有脓细胞

E酸中毒 26下列关于静脉炎的原因错误的是

A输液时无菌技术不严格

B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

C长期输入浓度高的药物

D长时间静脉留置硅胶管

E输液时针头穿出血管 27下列哪一项不是静脉炎的表现

A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B局部组织肿胀、灼热

C常伴有高温、无力等全身症状

D局部伴有疼痛

E局部组织发红 28下列哪一项不是输血致过敏反应的原因 A患者是过敏性体质 B输入血中含有致敏物质 C供血者有过敏史 D快速输入低温库血

E供血者在献血前服用过可致敏的食物或药物

29下列哪一项不是输血所致溶血反应开始阶段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时的主要症状

A头部胀痛

B出现黄疸

C恶心、呕吐

D腰背部剧痛

E面部潮红

30下列哪一项不是颈外静脉穿刺插管的目的

A静脉取血做化验

B长期输液周围静脉不易穿刺

C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患者

D测量中心静脉压

E给予高营养治疗

31补钾的原则不正确的是

A不宜过浓

B不宜过多

C不宜过慢

D不宜过早

E见尿给钾

32可因输血而感染的疾病不包括

A ? 疾

B病毒性肝炎

C流行性出血热

D艾滋病

E梅毒

(二)(33~36)刘刚,男,72岁,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住院治疗。今早9时起开始静脉输入5%葡萄糖溶液500ml及0.9%录?化纳溶液500ml。滴速为70滴/分。十点钟左右,当护士来巡房时,发现患者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急促,大汗淋漓。33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此患者可能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34护士首先应做的事情是

A立即通知医生

B给患者吸氧

C安慰患者

D立即停止输液

E协助患者取端坐卧位,两腿下垂 35为了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护士可采用 A10%~20%乙醇湿化加压给氧 B20%~30%乙醇湿化加压给氧 C30%~40%乙醇湿化加压给氧 D40%~50%乙醇湿化加压给氧 E50%~70%乙醇湿化加压给氧

36为缓解症状,可协助患者采取下列哪种体位

A仰卧,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B左侧卧位,防止空气阻塞肺动脉口

C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

D抬高床头

15~30cm,减

E抬高床头20°~30°,以利于呼吸(37~39)王馨,女,30岁,阑尾炎术后第五天,体温36.3℃,伤口无渗血渗液。今早9时许,继续静脉点滴青霉素。半个小时后,患者突然寒战,继之高热,体温40℃,并班有头痛、恶心、呕吐。

37根据上述表现,判断此患者可能出现了哪种情况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

E静脉炎

38上述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溶液中含有对患者致敏的物质 B溶液中含有致热物质 C输液速度过快 D溶液温度过低 E患者是过敏体质

39下列处理哪一项时错误的 A减慢输液速度 B立即停止输液 C物理降温

D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E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测以查找原因(40~42)

赵强,男,66岁,因病情需要行加压静脉输液。当护士取治疗室取物品回到患者窗前时,发现患者呼吸困难,有严重发绀。患者自述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护士立即给患者测量血压,其值为75/55mmHg。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40如此患者可能出现了

A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B心肌梗死

C空气栓塞

D过敏反应

E心绞痛

41护士应立即协助患者

A取右侧卧位

B取左侧卧位

C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D取半卧位

E取端坐卧位 42下列预防措施中正确的是 A正确调节滴速

B预防性服用舒张血管的药物 C预防性服用抗过敏药物

D加压输液时护士应在患者旁守候 E严格控制输液量(43~48)

张伟,男,36岁,因车祸内脏破裂大出血而欲行急诊手术治疗。去手术室之前护士遵医嘱迅速为患者建立了一个静脉通道并行输血治疗。因时间紧迫,护士从血库取回血后,为了尽早将血输给患者,便将血袋放在热水中提温,5分钟后便给患者输入。当输入10分钟后,患者感到头部胀痛,并出现恶心呕吐,腰背部剧痛。43此患者最可能出现了什么反应

A过敏反应

B溶血反应

C高钾血状

D酸中毒

E低血钙

44此反应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 A输入了对患者致敏的物质 B输入了异型血液 C输入了库存血

D输入前将血液加温,破坏了红细胞 E枸?酸浓度过高

45接下来,当大量血红蛋白进入血浆后,此患者将出现的特征性表现是

A心前区压迫感

B面部潮红

C四肢麻木

D黄疸和血红蛋白尿

E血压下降

46此反应的致死原因是

A心力衰竭

B呼吸衰竭

C肾功能衰竭

D过敏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47发生此反应时,护士首选的护理措施是 A吸氧 B通知医生 C停止输血

D静脉注射碳酸氢钠

E将剩余血送检,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48预防此反应发生的有效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输血前预防性地给予抗过敏药物

B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保证结果准确 C输血前需由两人重新核对姓名,血型,交叉配血结果,相符时方可输入

D取回的血液不能剧烈震荡或加温 E输入的血液内不能加入其他药物

(三)(49~53)

A白蛋白

B5%碳酸氢钠

C高分子右旋糖子右旋糖?

E20%甘露醇 49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

50纠正体内电解质失调有显著效果 51用于纠正营养不良 52有利尿作用

53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血压(54~57)

A红细胞上只有A抗原 B红细胞上只有B抗原

C红细胞上A抗原和B抗原同时存在 D红细胞上既无A抗原也无B抗原 E红细胞上一定有D抗原存在

D低分

?54A型血 55B型血 56O型血 57AB型血(58~62)

A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B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C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 D抬高输液瓶位置 E热敷注射部位

58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下滴时 59液体注入皮下组织,局部肿胀并没有疼痛时 60由于患者周围循环不良,导致液体下滴不畅时 61因静脉痉挛导致液体不滴时 62针头阻塞时(63~67)A贫血 B脾破裂

C粒细胞减少合并严重污染 D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性出血 E血友病

63自体输血适用于 64洗涤红细胞适用于 65血小板浓缩悬液适用于 66白细胞浓缩悬液适用于 67凝血制剂(68~70)

A左侧头低脚高位

B右侧头低脚高位

C端坐位

D半坐卧位

E中凹卧位

68输液引起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时,应立即 69在抢救大出血患者过程中给予输血时患者应取 70输液过程中患者出现空气栓塞时应立即取 二

填空题

1静脉输液是将大量()直接输入()内的方法。2静脉输液是利用()和()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输入静脉内。

3临床输液常用的液体包括()溶液,()溶液和静脉高营养液。

4由于晶体溶液分子小,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因此,对纠正体内()失调有显著效果。

5由于胶体溶液分子大,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因此,对维持血浆胶体(),增加()和提高()有显著效果。6临床补钾的“四不宜”原则是;不宜(),不宜(),不宜()和不宜()。7静脉输液时,婴儿多采用()静脉,因为它易于().8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应先从()远心端静脉开始使用,逐渐向()移动,做到有计划使用静脉。

9对于有循环衰竭,四肢静脉不易穿刺的患者,可采用()静脉和()静脉穿刺。这两根静脉的优点是()。不易(),硅胶管插入后可以保留较长时间。

10在进行静脉输液时,一般的溶液补给速度可稍(),但当输入高渗盐水,含钾的药物或升压药物时,速度宜()。11颈外静脉插管时,穿刺针与皮肤呈()度角进针,入皮后改为()度角沿()静脉向()方向刺入。12锁骨下静脉插管时,进针点在()肌()侧缘与锁骨()缘所形成夹角的()上,距顶点()cm处。13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微粒的()形状,()性质以及微粒阻断()的程度,血流阻断的程度和人体对微粒的()。

14最易受微粒阻塞损害的脏器有(),脑,()肾等。15发热反应是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物质而引起。

16急性肺水肿是由于输液()过快,短时间内输入()液体,使循环()急剧增加,()过重而引起。17当静脉输入甘露醇,去甲肾上腺素时,如药物外溢,可引起组织()。18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了空气栓塞,应立即取()卧位。

19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如发现有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使患者取()卧位,两腿()以减少()回流,从而减轻心脏负担。

20临床主要应用的血型系统有()血型系统,()系统次之。

21根据红细胞内所含()的不同,将人的血型分为四种类型,即()型血。()型血,()型血和()型血。

22Rh系统通常是以()抗原存在与否来表示Rh阳性或Rh阴性

23直接交叉配血试验是用受血者的()和供血者的()进行交叉配合,用来检查()。

24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B抗体,其血型为()型。

25红细胞表面有B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体,其血型为()型。

26红细胞表面有A,B抗原,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其血型为()。

27红细胞表面有A,B抗原,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其血型为()。

28交叉配血试验包括()和()交叉配血。29在临床上,应以输()型血为原则。

30输血时主要考虑()的红细胞不被()的血清所凝集。

31输入血液的种类包括:()、()、和()三种。32血液病患者最宜输入()血。

33大量输入库存血时,应警惕()中毒和()症的发生。

34成分血可分为()成分和()成分。

35成分血中的有形成分包括()类、()类和()类三种。

36库存血一般在()℃冰箱内冷藏保存、保存期为()。37在输血前后及两瓶血之间,应滴注无菌()。38静脉输血可有两种方式:()输血法和()输血法。39最常见的输血反应是()反应,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是()反应。

40为了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献血者在采血前()小时应禁食,对有过病史的受血者在输血前应注射()药物。41溶血反应分为血管()溶血和血管()溶血。42大量输血时,最好应用()血液,以防止()倾向。43大量快速输入库血,常引起()倾向,因此,在大量输血的同时要注意()的补充。

44常见的输血反应有()反应、()反应、()反应及与大量快速输血有关的反应等。

三、判断题

1、对纠正体内电解质失调有显著效果的溶液是晶体溶液。

2、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及提高血压有显著效果的溶液是胶体溶液。

3、颈外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时,若硅管内有回血可以用0.9%生理盐水冲注,以免硅管阻塞。

4、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原理与大气压的作用使液体下滴。

5、临床补液应按先晶后胶、先糖后盐的原则顺序给液。

6、临床上补液通常是以先慢后快为原则。

7、临床补液是早期阶段输液宜快,待病情基本稳定后逐渐减慢。

8、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时发热反应。

9、最严重的输液反应是肺水肿。

10、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是输血的主要适应症。

11、大出血是输血的主要适应症。12血液患者最适宜输入新鲜血。

13、严重感染一般采用少量多次输入新鲜血的方法。

14、血液从血库取回后应先加温至体温再输入。

15、输血、输液发生空气栓塞时,应立即取左侧卧位。16输血时发生溶血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血液储存过久。

17、输血发生溶血反应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

18、A型血的红细胞上只有A抗原。

19、AB型血的红细胞既无A抗原也无A抗原。

20、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主要是由于输液速度过快、量过大引起的。

21、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输入致热源。

22、静脉炎的预防应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23、小儿输液常选用头皮静脉。

24、颈外静脉穿刺插管的进针点在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1/3。

2、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的进针点在胸锁乳头肌外侧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的平分线上,距顶点0.5~1cm处。

26、直接交叉配血是用受血者的血清和供血者的红细胞交叉配合。

27、直接交叉配血是检查输入血液的血清中有无破坏受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28、输血前后和两瓶血之间必须用少量肝素冲洗输液管道。

29、严重感染的患者应一次输入大量新鲜血液以纠正感染。30、成人一次出血量超过400ml,应及时输血。31、5%葡萄糖溶液500ml中最多只能加10%氯化钾15ml.32、低钾的患者应尽早补钾。

33、溶血反应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循环衰竭。

34、溶血反应大多在输入血液约10~20ml即可出现症状。

35、过敏反应大多在输血将要完毕时发生。

36、发热反应可在输血后1~2小时内发生。

37、输液引起急性循环负荷过重的特征性症状是胸闷、心悸伴呼吸困难。

38、空气栓塞的致死原因是空气栓塞在主动脉入口。

39、库存血的有效保存期是2~3周。

40、Rh因子所致的溶血反应的原因是Rh阴性者再次输入Rh阳性者的血液。

41、大量输入库存血后患者易出现高血钙和高血钾。

42、输血引起的溶血反应中,当凝集的红细胞溶解,大量的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中时出现的典型症状是黄疸、血红蛋白尿。

43、发生溶血反应时护士应首先通知医生,并测量生命体征。

44、输液中发现针头阻塞的正确处理方法是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45、输液所致肺水肿患者应用乙醇湿化吸氧的目的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46、发生溶血反应时患者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的机制是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

47、发生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取端坐卧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

48、为防止输血反应的发生,在大量输库存血1000ml以上时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

49输入复方氯化钠的目的是调节酸碱平衡。50、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的目的是改善微循环。

51、输入浓缩白蛋白的目的是维持胶体渗透压。

52、新鲜血和库存血的区别表现在血钾离子浓度和酸碱度的不同。

53、静脉炎的典型症状是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状红线。

54、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原因是长期静脉输入浓度高和刺激强的药物。

55、单独输血浆时可不必验血型。

56、血浆的主要成分是血浆蛋白,更适合于低蛋白血症。

57、对于长期需要输液的患者,多采用肘部静脉。

58、静脉输液的滴塑速: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59、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因其表浅较易固定,可用于输液,但不可多次穿刺。

60、测量中心静脉压既可用颈外静脉也可以用锁骨下静脉。61、输液过程中出现由于静脉痉挛所致的溶液不滴可用局部热敷的方法处理。

62、最易受输液微粒阻塞损害的脏器有肺、脑、肝、肾。63、在输液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发热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64、当患者出现静脉炎是,可用50%硫酸镁行热湿敷,并注意适当运动。

65、某人红细胞上有Rh抗原者,称为Rh阳性。

66、在ABO血型系统中,同血型的人之间才可以互相输血。67、在大量输库血时应警惕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68、在两瓶血之间滴注无菌生理盐水的目的是防止两个供血者的血液发生凝集反应。

69、最严重的输血反应为溶血反应。

70、一般主张在冬季提前30分钟从血库取血,在室温下自然升温再输入。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E 3.C 4.D 5.C 6.D 7.B 8.C 9.B 10.A 11.E 12.C 13.A 14.C 15.A 16.A 17.C 18.D 19.C 20.E 21.E 22.A 23.D 24.A 25.D 26.E 27.C 28.D 29.B 30.A 31.C 32.C 36.C

37.A 38.B 39.A 40.C 44.D 45.D 46.C 47.C 48.A 52.E 53.D 54.A 55.B 56.D 60.D 61.E 62.A 63.B 64.A 68.C 69.E 70.A

二、填空

1.灭菌药液

静脉 2.大气压

液体静压 3.晶体

胶体 4.电解质

5.渗透压

血容量

血压 6.过早

过浓

过快

过多 7.头皮

固定 8.四肢

近心端

9.颈外

锁骨下

粗大

塌陷

33.C 34.D 41.B 42.D 49.A 50.B 57.C 58.C 65.D 66.C 35.B 43.B 51.A 59.B 67.E

10.快

慢 11.45 25 颈外

12.胸锁乳突

平分线

0.5~1 13.大小 化学 血管 反应 14.肺 肝 15.致热

16.速度 过多 血容量 心脏负担 17.坏死 18左侧

19.端坐 下垂 静脉血 20.ABO Rh 21.凝集原 A B AB O 22.D 23.血清 红细胞 受血者的血清中有无破坏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24.A 25.B 26.AB 27.O 28.直接 间接 29.同

30.供血者 受血者 31.全血

血浆

成分血 32.新鲜 33.酸

高钾血 34.有形

血浆

35.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36.4

2~3周 37.生理盐水 38.直接 间接 39.发热 溶血 40.4 抗过敏 41.内 外 42.新鲜 出血 43.出血 钙

44.发热 过敏 溶血 三.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错

6、错

7、对

8、对

9、错

10、错

11、对

12、对

13、对

14、错

15、对

16、错

17、错

18、对

19、错 20、对

21、对

22、对

23、对

24、对

25、对

26、对

27、错

28、错

29、错 3 0、错

31、对

32、错

33、错

34、对

35、对

36、对

37、错

38、错

39、对 40.对、41、错

42、对、43、错

44、对

45、错

46、错

47、对

48、对

49、错

50、对

51、对

52、对

53、对

54、对

55、对

56、对

57、错

58、对

59、对 60、对

61、对

62、对

63、错

64、错 65、错 66、对 67、对

68、对

69、对

70、对

2.静脉输液与输血的安全 篇二

1 全血与成份血输注的选择:成份血更容易获得, 但是应避免成份血输注导致死亡三角

理论上, 输注新鲜全血更有利于在补充循环容量的同时维持血液功能成份的比例, 避免发生稀释性凝血障碍。但是现有的血液保存技术限制了新鲜全血的使用, 全血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是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 因此全血输注已逐渐被成份输血替代。而成份血输注不恰当, 大量出血与输血可能导致由低温、酸中毒和凝血障碍形成的死亡三角[1], 见图1。

2 成份血输注的指征:二十、四十、八十原则

血液系统的主要功能成份包括:运输氧气的红细胞、促进止血的凝血因子、血小板以及纤维蛋白原。急性失血时, 不同血液成份对失血的代偿能力不同。对于没有其他合并症的患者, 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25%需要补充红细胞, 失血量超过50%需要通过输注血浆补充凝血因子, 失血量超过100%时需要补充血小板, 当失血量超过150%时需要通过输注冷沉淀补充纤维蛋白原和更多的凝血因子。对于严重产后出血这类难以止血的进行性出血, 需要更积极的输血治疗以避免机体失代偿, 特别强调凝血因子的补充, 因此建议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20%即输注红细胞;超过40%即输注血浆, 超过80%输注血小板, 接近150%时输注冷沉淀。我们将失血量达到20%、40%、80%分别作为输注红细胞、血浆、血小板阈值的积极输血原则称为“二十、四十、八十原则”, 以帮助记忆。

3 成份血的输入量计算公式

了解可获得的成份血制品的规格是计算输入量的前提。中国将来源于200 ml全血的血液制品定为1U∶1 U红细胞悬液容量为120 ml, 取自200 ml全血;100 ml血浆容量取自200 ml全血;1 U血小板相当于200 ml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 1个治疗量血小板为10~12 U, 相当于2000~2400 ml全血中的血小板;1 U冷沉淀相当于200 ml全血中的纤维蛋白原。而美国通常将来源于400 ml全血的血液制品定为1 U∶1 U红细胞悬液容量为240 ml, 取自400 ml全血;1 U血浆容量为250ml, 取自400 ml全血;1 U血小板相当于400 ml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 1个治疗量血小板为6 U, 相当于2400ml全血中的血小板;1 U冷沉淀相当于200 ml全血中的纤维蛋白原。由此可见, 补充1000 ml失血, 在美国需要2.5 U (600 ml) 红细胞悬液和2.5 U (625 ml) 血浆, 在中国则需要输入5 U红细胞悬液和500 ml血浆。

为避免机体失代偿, 超过机体代偿范围的失血, 应尽量通过成份血制品输注以补足容量及功能成份。基于不同血液成份的代偿特点以及中国血液制品的规格, 同时将患者的血容量标准化估计为5000 ml, 可以推导急性失血时红细胞输入量为计算公式a:红细胞悬液的输入U= (失血量-20%血容量) /200 ml= (失血量-1000 ml) /200 ml, 输入量包括血液回收输入的红细胞及异体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的输入量为公式b:冰冻血浆输入ml= (失血量-40%血容量) /2= (失血量-2000 ml) /2。

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强, 补充治疗时以冲击式输入更有助于止血, 且可减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因此通常在失血量达到80%容量, 或者红细胞的输入量达到80%血容量时, 冲击式输入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据此得出血小板的输入量为公式c:输入血小板的治疗量=红细胞输入U/20, 即每输入来自4000 ml全血的20 U红细胞, 输入1个治疗量血小板。

冷沉淀的输入通常在失血量接近150%血容量, 或者红细胞悬液的输入量接近150%血容量时, 冲击式输入1个治疗量的冷沉淀。输入冷沉淀的治疗量为公式d:输入冷沉淀治疗量=红细胞输入U/30, 即每输入来自6000 ml全血的30 U红细胞悬液, 输入1治疗量冷沉淀, 相当于10 U冷沉淀。

以上4个公式更适合用于确切知道失血量的治疗后总结计算, 而在输血、输液治疗过程中, 还需要更详细、安全、有效的流程方案。

4 成份血输入流程:中国紧急输血方案 (acute trans-fusion protocol of China, ATPC)

产妇的封闭循环系统因为出血和治疗而变为动态开放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循环容量、出血量和输入量。虽然可以对输入量准确计量, 但是难以测量体内循环容量和出血量, 且出血量与循环系统欠缺量并不一致;急性失血过程中, 循环系统的血容量与血红蛋白浓度随着机体代偿和输血、输液治疗而不断变化, 因此血红蛋白浓度并不能准确反映循环系统内容量和功能成分的平衡状态。

循环与血液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在心脏做功泵血基础上, 将正常容量和含氧量的血液输送到各器官, 维持其正常的功能和内环境。基于机体对失血代偿特点以及输入量的计算, 输液与输血治疗应力求按照安全有效的流程及时补充血液容量和功能成份, 以尽快恢复循环与血液系统的功能, 而不应该过分依赖频繁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为了提高紧急大量输血的及时性、安全性、有效性, 国外一些医疗机构建立了大量输血方案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 MTP) , 该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创伤外科和产科等领域[2,3]。MTP将各种血液成分组合成治疗包, 放在4℃的冷藏箱中运送到临床用血科室, 在终止治疗时可退回有效期内的血液制品, 因此将验血、合血、备血、取血、输血程序简化为送血、输血, 极大节约救治时间和血液制品。一些机构的MTP按照全血成分将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的容量比为6∶4∶1[2], 但是这种组合忽略了反复少量输注血小板可能导致肺损伤。另一些美国机构的MTP的治疗包中常规组合5 U红细胞悬液和2 U血浆, 每2个治疗包补充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每3个治疗包补充1 U的冷沉淀[3], 该方案的血小板与冷沉淀均是冲击式补充, 更符合血液系统的代偿特点。

我们根据中国的成份血液制品规格、血液系统的代偿特点以及上述推导的输血量计算公式, 建立适合急性失血救治的紧急输血治疗方案 (ATPC) , 见表1。

ATPC可以指导临床医生与血库对所有紧急输血患者实施救治。该表的中间部分为详细的输血治疗方案流程, 左边部分罗列了与失血量或失血比例相对应的治疗原则, 右边部分罗列了输血治疗后的输血量总结, 总结的数量与前述的成份血输入量公式计算结果一致, 因此易于理解和接受。

ATPC适用于目标导向的序贯式紧急输血治疗, 当输血、输液治疗达到循环功能稳定、内环境正常、出血速度恢复正常等终点目标, 即终止该治疗方案, 但治疗过程中不完全依赖检测结果。通常实际输入量与出血量可能相差甚远, 因为输液治疗可能导致血液稀释, 输入的血液成分浓度相对稳定, 因此表1右边的总结数据主要作为不同血液成份输注比例的评价, 而不作为准确判断出血量的依据。对于急诊入院需要紧急输血治疗的大量出血患者, 治疗流程可以根据估计的失血量从表1相应的流程序号启动治疗以提高及时性, 比如估计失血量超过4000 ml, 建议直接从相应的序号4开始, 立即输入5 U红细胞悬液、500 ml血浆和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即使不能获得ATPC所需的所有血液制品, 如果能够清楚诊断和治疗的阶梯目标:在维持心脏射血功能的基础上, 维持正常的体内循环容量足够的血红蛋白浓度、正常的内环境以及正常的凝血与子宫收缩止血功能, 可以尽量通过输注晶体液维持相对正常的循环容量和心脏功能。人工胶体液可能损伤PLT功能, 抑制纤维蛋白聚合, 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 仅在紧急扩容时少量使用, 必要时应输入白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即使不能获得血小板和冷沉淀, 可通过输注红细胞或红细胞加血浆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正常的循环容量、足够的血红蛋白浓度, 实现组织的良好灌注和氧供, 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和体温相对正常, 使体内剩余的凝血物质功能最佳化。

另外, 人工合成Ⅶ因子在大量失血患者的应用日益增加, 强调早期使用, 使用前最好是正常体温, 内环境正常且凝血因子、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浓度正常。

5 总结

面对严重产后出血患者, 诊断与治疗的阶梯目标是:维持心脏功能、血容量、血红蛋白浓度、内环境以及凝血功能的正常。临床工作的思路包括全面的信息搜集、相对准确的判断、充分的危急患者的诊治准备、合理的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四步工作的循环往复, 逐渐实现以上目标, 产科医生的手术止血提供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Sihler KC, Napolitano LM.Complications of massive transfusion[J].Chest, 2010, 137 (1) :209-220.

[2]Burtelow M, Riley E, Druzin M, et al.How we treat:management of life-threatening primary postpartum hemorrhage with a standardized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J].Transfusion, 2007, 47:1564-1572.

3.临床护士静脉输液安全的管理 篇三

关键词:静脉 输液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232-02

静脉输液在临床中属于一项较为常见的治疗措施。我院门诊工作所实行的,是二级管理体制,即在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和科室护士长管理[1]。认真做好门诊护理工作,对于提高现代医疗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近年来,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多,ADR的发生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2]。尤其是门诊输液病人,由于年龄跨度大、用药多且缺乏连续观察,ADR时有发生。所以本研究对于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47例输液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对于临床合理的管理可以减少输液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现象,且效果良好,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0年4月~2011年4月期间的在我院门诊输液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共收集47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30名,女性患者17名。这些患者中,年龄在12岁到20岁的有11名,20岁到40岁的患者20名,40岁到60岁的患者9名,6岁以上的患者7例。这些患者的输液原因有九类,大多集中在感冒发烧、肺部感染或是外伤等。

1.2 安全管理方法。

1.2.1 妥善使用药物。必须牢记不同药物之间存在的配伍禁忌,熟悉各种药物的特性及具体用法,妥善配伍;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恰当安排药物用量以及液体的输入顺序。在执行操作的时候,要对操作规程加以严格的执行,如保持正确的输液体位;依据患者病情、药物特性来决定输液的滴速等。

4.静脉输液与输血的安全 篇四

1.输液引起的空气栓塞致死原因是(A)A.栓子阻塞肺动脉入口 B.栓子阻塞肺静脉入口 C.栓子阻塞主动脉入口 D.栓子阻塞上腔静脉入口 E.栓子阻塞下腔静脉入口

2.在输血前准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A.抽取血标本作血型鉴定

B.采血时禁止同时采集两位病人的血标本 C.从血库取血时应认真核对 D.应检查血的质量

E.若血的温度太低,可在热水中稍加热 3.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时(C)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溶血反应 D.大量输血后反应 E.疾病感染

4.在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E)A.检查血库质量,血浆呈红色,不能使用

B.血液从血库取出后,在室温内放置15min后再输入 C.先给病人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

D.两人核对供、受血者姓名、血型、和交叉试验结果 E.在血中加入异丙嗪25mg,以防过敏反应

5.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血性泡沫痰的原因是(B)A.输入致热物质 B.输入速度过快 C.输入药液浓度过高 D.输入空气栓子 E.输入变质液体

6.输血是患者发生溶血反应,处理方法错误的是(E)A.停止输血 B.双侧腰部热敷 C.碱化尿液 D.视需要用升压药 E.闭尿者增加入水量

7.当发生溶血反应,护士首先应(A)A.停止输血 B.通知医生

C.0.1%盐酸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D.给患者平卧位 E.热水袋敷双侧腰部

8.静脉输液的速度,成人一般为(滴/分)(A)A.40~60 B.60~80 C.20~40 D.80~100 E.100~110 9.肺水肿病人给予高流量吸氧的作用是(B)A.使毛细血管扩张 B.提高肺泡内氧分压 C.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D.防止肺部感染 E.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 10.急性肺水肿的治疗措施不包括(D)

A.立即使病人端坐,两端下垂 B.高流量氧气吸入 C.使用镇静剂、强心药、利尿剂 D.大量输液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E.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

11.输液过程中,发现针头阻塞的处理方法是(D)A.抬高输液架,增加压力 B.用手按压输液管,使针头通畅 C.注射器抽吸药液后加压冲通针头

D.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E.调整针头位置 12.临床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使(D)A.静脉炎 B.肺水肿 C.心力衰竭 D.发热反应 E.过敏反应 13.静脉输液时预防静脉炎发生的原则时(C)A.输液的速度不要太快 B.液量不要过多

C.避免感染和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 D.输液前使用抗组胺类的药物 E.输液前使用激素类药

14.墨菲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的原因是(A)A.墨菲式滴管有裂缝 B.输液管管径粗 C.患者肢体位置不当 D.输液速度过快 E.压力过大

15.因静脉痉挛导致输液滴注不畅的处理方法是(D)A.减慢滴速 B.加压输液 C.抬高输液瓶 D.局部血管进行热敷 E.调整肢体位置 16.输液引起急性肺水肿的典型症状是(D)

A.发绀、胸闷 B.心悸、烦躁不安 C.胸痛、咳嗽 D.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 E.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17.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及提高血压有显著效果的溶液是(E)

A.5%的葡萄糖溶液 B.10%的葡萄糖溶液 C.0.9%的氯化钠溶液 D.5%的碳酸氢钠溶液 E.低分子右旋糖酐

18.由于输液速度过快,量过多,患者突然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咯出泡沫血性痰,下列急救措施中何项不妥(C)

A.立即停止输液 B.高流量吸氧 C.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 D.四肢轮流结扎 E.遵医嘱给予强心剂何利尿剂

19.输液时,液体滴入不畅,局部肿胀,检查无回血,此时应(E)A.改变针头位置 B.提高输液瓶

C.用手挤压橡胶管,使针头通畅 D.局部热敷 E.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20.输入两袋血之间应输入少量的溶液是(A)A.0.9%的氯化钠溶液 B.5%的葡萄糖溶液 C.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 D.10%葡萄糖酸钙溶液 E.5%葡萄糖溶液

21.静脉输液利用何种原理(C)

A.负压作用 B.虹吸作用 C.液体静压 D.空吸作用 E.以上都不是

22.输液时,病人诉胸部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前区听诊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此属(E)

A.发热反应 B.右心衰竭 C.过敏反应 D.急性肺水肿 E.空气栓塞 23.溶血反应第二阶段的典型症状是(C)

A.胸闷、呼吸急促 B.腰背不剧痛、四肢麻木 C.黄疸、血红蛋白尿 D.少尿或无尿 E.寒战发热 24.不易快速大量输液的疾病有(D)A.急性胃肠炎 B.直肠癌 C.糖尿病 D.高血压心脏病 E.休克

25.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急性肺水肿,让病人端坐,两腿下垂,其作用是(A)

A.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B.改善呼吸

C.减轻咳嗽症状 D.减轻组织水肿 E.改善血循环,减轻缺氧 26.对纠正体内电解质失调有显著效果的溶液是(D)A 浓缩白蛋白 B 右旋糖酐 C 血浆 D 晶体溶液 E 全血

27.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及提高血压有显著效果的是(E)

A 5%葡萄糖溶液 B 10%葡萄糖溶液 C 0.9%氯化钠溶液 D 林格液 E 低分子右旋糖酐 28.最严重的输液反应是(D)

A 过敏反应 B 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C 发热反应 D 空气栓塞 E 静脉炎

29.脑水肿患者静脉滴注20%甘露醇500ml,要求在50min内滴完,滴液速度应为(C)

A 100滴/分 B 120滴/分 C 150滴/分 D 170滴/分 E 180滴/分

30.输液引起急性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的特征性症状是(D)A 咳嗽、呼吸困难 B 心慌、恶心、呕吐 C 发绀、烦躁不安 D 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气促、胸闷 E 胸闷、心悸伴呼吸困难

31.输液时液体滴入不畅,局部肿胀,检查无回血,此时应(B)A 改变针头方向 B 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C 抬高输液瓶位置 D 局部热敷 E 用注射器推注

32.输液时发生静脉痉挛导致滴注不畅时应(C)

A 减慢输液速度 B 适当更换肢体位置 C 局部热敷 D 降低输液瓶位置 E 用注射器推注

33.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空气栓塞的致死原因是(B)

A 空气栓塞在主动脉入口 B 空气栓塞在肺动脉入口

C 空气栓塞在上腔动脉入口 D 空气栓塞在下腔动脉入口 E 空气栓塞在肺静脉入口

34.输液中发生肺水肿时吸氧需用20%-30%的酒精湿化,其目的是(E)A 使患者呼吸道湿润 B 使痰液稀薄,易咳出 C 消毒吸入的氧气 D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 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 10.下列属于晶体溶液的是(C)

A 浓缩白蛋白 B 甘露醇 C 复方氯化钠 D 山梨醇 E 尿素

35.下列属于胶体溶液的是(A)

A 浓缩白蛋白 B 尿素 C 复方氯化钠 D 山梨醇 E 甘露醇

36.血液病患者最适宜输入(C)A 库存血 B 血浆 C 新鲜血 D 白蛋白 E 水解蛋白 37.患者大量输入库血后容易出现(A)

A 低血钙 B 低血钾 C 低血磷 D 高雪铁 E 高血钠 38.输血引起溶血反应,最早出现的主要表现为(A)

A 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腰背部剧痛 B 寒战、高热 C 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D 瘙痒、皮疹 E 少尿 39.下列血液制品中使用前应放在37℃温水中提温的是(C)A 普通血浆 B 干燥血浆 C 冰冻血浆 D 新鲜血 E 库血 40.在溶血反应中,当凝集的红细胞溶解,大量的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中所出现的典型症状是(D)

A 胸闷、呼吸急促 B 寒战、高热 C 腰背部剧痛、四肢麻木 D 黄疸、血红蛋白尿 E 少尿或无尿 41.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应输入的溶液是(C)

A 5%葡萄糖溶液 B 5%葡萄糖盐水 C 0.9%氯化钠 D 复方氯化钠溶液 E 碳酸氢钠等渗盐水 42.发生溶血反应时,护士首先应(E)

A 测量血压、脉搏、呼吸 B 通知医生和家属 C 安慰患者、控制患者情绪 D 热敷腰部,控制腰痛 E 停止输血,给患者吸氧并保留余血

43.下列关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方法错误的选项是(E)A 剃去局部头发 B 70%酒精消毒局部

C 右手持针沿静脉向心方向刺入 D 见回血后,用胶布固定针头 E 调节滴速,一般40-60滴/分

44.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错误的是(A)A 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B 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C 寒战者给以保温处理 D 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E 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45.下列关于输血发生溶血反应时的处理措施,错误的是(D)A 立即停止输血 B 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C 双侧腰封或肾区热敷 D 肾衰竭者多饮水以排除毒素 E 将剩余血送检,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46.输血致过敏反应的处理,错误的是(A)

A 轻者可减慢滴速 B 重者立即停止输血 C 注射抗过敏药物 D 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 E 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47.下列不是溶血反应所致急性肾衰竭临床表现的是(D)A 少尿或无尿 B 尿素氮增高 C 高钾血症 D 尿内有脓细胞 E 酸中毒

48.下列关于静脉炎的原因错误的是(E)

A 输液时无菌技术不严格 B 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 C 长期输入高浓度药物 D 长时间静脉留置硅胶管 E 输液中针头传出血管

49.下列不是静脉炎表现的是(C)

A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B 局部组织肿胀、灼热 C 常伴有高热、无力等全身症状 D 局部伴有疼痛 E 局部组织发红

50.下列不是输血致过敏反应原因的是(D)A 患者是过敏体质 B 输入血中含有致敏物质 C 患者有过敏史 D 快速输入低温库血 E 供血者在献血前服用过可致敏的食物或药物

51.下列不是输血所致溶血反应开始阶段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学馆时主要症状的是(B)

A 头部胀痛 B 出现黄疸 C 恶心、呕吐 D 背部剧痛 E 面部潮红

52.下列不是颈外静脉穿刺插管目的的是(A)A 静脉取血做化验 B 长期输液周围静脉不易穿刺 C 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患者 D 测量中心静脉压 E 给予高营养治疗

53.补钾的原则不正确的是(C)

A 不宜过浓 B 不宜过多 C 不宜过慢 D 不宜过早 E 见尿给钾

54.可因输血而感染的疾病不包括(C)

A 疟疾 B 病毒性肝炎 C 流行性出血热 D 艾滋病 E 梅毒

(55-58题共用题干)

刘刚,男,72岁,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住院治疗。今早9时起开始静脉输入5%葡萄糖溶液500ml及0.9%氯化钠溶液500ml。滴速为70滴/分。十点钟左右,当护士来巡房时,发现患者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样痰,呼吸急促,大汗淋漓。

55.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此患者可能出现了(C)A 发热反应 B 过敏反应 C 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 空气栓塞 E 细菌污染反应

56.护士首先应做的事情是(D)

A 立即通知医生 B 给患者吸氧 C 安慰患者 D 立即停止输液 E 协助患者取端坐卧位,双腿下垂 57.为了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护士可采用(B)

A 10%-20%酒精湿化加压给氧 B 20%-30%酒精湿化加压给氧

C 30%-40%酒精湿化加压给氧 D 40%-50%酒精湿化加压给氧 E 50%-70%酒精湿化加压给氧 58.为了缓解症状,可协助患者采取的体位是(C)A 仰卧,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B 左侧卧位,防止空气阻塞肺动脉口C 端坐位,双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

D.抬高床头15-30cm,减少回心血量 E 抬高床头20-30度,以利于呼吸(59-61题共用题干)

王欣,女,30岁,阑尾炎术后第五天,体温36.3℃,伤口无渗血渗液。今早9时许,继续静脉点滴青霉素,半小时后,患者突然寒战,继之高热,体重40℃,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59.根据上述表现,判断此患者可能出现(A)A 发热反应 B 过敏反应

C 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 空气栓塞 E 静脉炎 60.上述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B)

A 溶液中含有对患者致敏的物质 B 溶液中含有致热物质 C 输液速度过快 D 溶液温度过低 E 患者是过敏体质 61.下列处理错误的是(A)

A 减慢输液速度 B 立即停止输液 C 物理降温

D 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E 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测以查找原因

(62-64题共用题干)

赵强,男。66岁,因病情需要行加压静脉输液,当护士去治疗室取物品回到患者床前时,发现患者呼吸困难,有严重发绀。患者自述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护士立即给患者测量血压,其值为75/55mmHg,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62.此患者可能出现了(C)

A 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B 心肌梗死 C 空气栓塞 D 过敏反应 E 心绞痛

63.护士应立即协助患者(B)

A 取右侧卧位 B 取左侧卧位 C 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D 取半卧位 E 取端坐卧位 64.下列预防措施中正确的是(D)

A 正确调节滴速 B 预防性服用舒张血管的药物 C 预防性服用抗过敏药物 D 加压输液时护士应在患者床旁守候 E 严格控制输液量(65-70题共用题干)张伟,男。36岁,因车祸内脏破裂大出血而欲行急诊手术。去手术室之前,护士遵医嘱迅速为患者建立了一个静脉通道并进行输血治疗。因时间紧迫,护士从血库取回血厚,为了尽早将血输给患者,便将血袋放在热水中提温,5min后便给患者输入。当输入10min后,患者头部胀痛,并出现恶心呕吐,腰背部剧痛。65.此患者最可能出现了(B)

A 过敏反应 B 溶血反应 C 高钾血症 D 酸中毒 E 低血肛管

66.此反应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D)

A 输入了对患者致敏的物质 B 输入了异型血液

C 输入了库存血 D 输入前将血液加温,破坏了红细胞 E 枸橼酸浓度过高

67.接下来,当大量血红蛋白进入血浆后,此患者将出现的特征性表现是(D)

A 心前区压迫感 B 面部潮红 C 四肢麻木 D 黄疸和血红蛋白尿 E 血压下降 68.此反应致死的原因是(C)

A 心力衰竭 B 呼吸衰竭 C 肾衰竭 D 过敏性休克 E 感染性休克

69.发生此反应时,护士首选的护理措施是(C)

A 吸氧 B 通知医生 C 停止输血 D 静脉注射碳酸氢钠 E 将剩余血送检,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70.预防此反应发生的有效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A 输血前预防性地给予抗过敏药物

B 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血交叉配血试验,保证结果正确

C 输血前需由两人重新核对姓名、血型、交叉配血结果,相符时方可输入

D 取回血液不能剧烈震荡或加温 E 输入的血液内不能加入其它药物

71.对纠正体内电解质失调有显著效果的溶液是(D)

A浓缩白蛋白 B右旋糖右旋糖 C血浆 D晶体溶液 E全血 72.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及提高血压有显著效果的溶液是(E)

A 5%葡萄糖溶液 B 10%葡萄糖溶液 C 0.9% 化纳溶液 D林格液 E低分子右旋糖

73.颈外静脉穿刺插管和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时,若硅胶管内有回血,可以用(C)A 0.9%生理盐水冲注 B无菌注射用水冲注 C 0.4%枸 酸纳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冲注 D 3.8%枸 酸纳生理盐水冲注 E 5%葡萄糖溶液冲注 74.最严重的输液反应是(D)

A过敏反应 B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C发热反应 D空气栓塞 E静脉炎

75.脑水肿患者静脉滴注20%甘露醇500ml,要求在50分钟内滴完,输液速度应为(C)

A100滴/分 B120滴/分 C150滴/分 D170滴/分 E180滴/分 76.输液引起急性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的特征性症状是(D)A咳嗽、呼吸困难 B心慌、恶心、呕吐 C发绀、烦躁不安

D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性痰、气促、胸闷 E胸闷、心悸伴呼吸困难

77.输液时液体滴入不畅,局部肿胀,检查无回血,此时应(B)A改变针头方向 B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C抬高输液瓶位置 D局部热敷 E用注射器推注

78.输液时发生静脉痉挛至滴注不畅时应(C)

A减慢输液速度 B适当更换肢体位置 C局部热敷 D降低输液瓶位置 E加压输液

79.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空气栓塞的致死原因是(B)A空气栓塞在主动脉入口 B空气栓塞在肺动脉入口 C空气栓塞在上腔动脉入口 D空气栓塞在下腔动脉入口 E空气栓塞在肺静脉入口

80.颈外静脉穿刺的正确部位是(A)A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1/3处 B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1/2处 C 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下1/3处 D下颌角与锁骨下缘中点连线的上1/3处 E下颌角与锁骨下缘中点连线的上1/2处

81.输液中发生肺水肿时吸氧需要20%~30%的乙醇湿化,其目的是(E)

A使患者呼吸道湿润 B使痰液稀薄,易咳出 C消毒吸入的氧气 D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

82.下列哪一种溶液是晶体溶液(C)

A浓缩白蛋白 B甘露醇 C复方化纳 D山梨醇 E尿素 83.下列哪种溶液是胶体溶液(A)

A浓缩白蛋白 B尿素 C复方化纳 D山梨醇 E甘露醇 84.血液病患者最适宜输入(C)

A库存血 B血浆 C新鲜血 D白蛋白 E水解蛋白 85.患者大量输入库血后容易出现(A)

A低血钙 B低血钾 C低血磷 D高血铁 E高血纳 86.输血引起溶血反应,最早出现的主要表现为(A)A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腰背部剧痛 B寒战、高热 C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D瘙痒、皮疹 E少尿

87.下列哪种血液制品使用前应放在37℃温水中提温(C)A普通血浆 B干燥血浆 C冰冻血浆 D新鲜血 E库血 88.在溶血反应中,当凝集的红细胞溶解,大量的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中时所出现的典型症状是(D)

A胸闷、呼吸急促 B寒战、高热 C腰背部剧痛、四肢麻木 D黄疸、血红蛋白尿 E少年或无尿

89.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应输入的溶液是(C)

A 5%葡萄糖溶液 B 5%葡萄糖盐水 C 0.9%氯化钠 D复方氯化钠溶液 E碳酸氢钠等渗盐水 90.发生溶血反应时,护士首先应(E)A测量血压、脉搏、呼吸 B通知医生和家属 C安慰患者、控制患者情绪 D热敷腰部,控制腰痛 E停止输血,给患者吸氧气并保留余血

91.下列关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方法错误的选项是(E)A剃去局部头发 B 70%酒精消毒局部

C右手持针沿静脉向心方向刺入 D见回血后,用胶布固定针头 E调节滴速,一般40~60滴/分

92.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A)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B通知医生及时护理 C寒战者给以保温处理 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E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93.下列关于输血发生溶血反应时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D)A立即停止输血 B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C双侧腰封或肾区热敷 D肾功能衰竭者多饮用水以排除毒素 E将剩余血送检,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赔血试验 94.输血致过敏反应的处理,错误的是(A)

A轻者可减慢滴速 B重者立即停止输血 C注射抗过敏药物 D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 E必要时可行奇观切开

95.下列哪一项不是溶血反应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D)A少尿或无尿 B尿素氮增高 C高钾血症 D尿内有脓细胞 E酸中毒

96.下列关于静脉炎的原因错误的是(E)

A输液时无菌技术不严格 B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 C长期输入浓度高的药物 D长时间静脉留置硅胶管 E输液时针头穿出血管

97.下列哪一项不是静脉炎的表现(C)

A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B局部组织肿胀、灼热 C常伴有高温、无力等全身症状 D局部伴有疼痛 E局部组织发红 98.下列哪一项不是输血致过敏反应的原因(D)A患者是过敏性体质 B输入血中含有致敏物质 C供血者有过敏史 D快速输入低温库血

E供血者在献血前服用过可致敏的食物或药物

99.下列哪一项不是输血所致溶血反应开始阶段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时的主要症状(B)

A头部胀痛 B出现黄疸 C恶心、呕吐 D腰背部剧痛 E面部潮红

100.下列哪一项不是颈外静脉穿刺插管的目的(A)

A静脉取血做化验 B长期输液周围静脉不易穿刺 C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患者 D测量中心静脉压 E给予高营养治疗 101.补钾的原则不正确的是(C)

A不宜过浓 B不宜过多 C不宜过慢 D不宜过早 E见尿给钾 102.可因输血而感染的疾病不包括(C)

A 痢疾 B病毒性肝炎 C流行性出血热 D艾滋病 E梅毒(103~106)刘刚,男,72岁,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住院治疗。今早9时起开始静脉输入5%葡萄糖溶液500ml及0.9%录?化纳溶液500ml。滴速为70滴/分。十点钟左右,当护士来巡房时,发现患者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急促,大汗淋漓。

103.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此患者可能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C)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104.护士首先应做的事情是(D)

A立即通知医生 B给患者吸氧 C安慰患者 D立即停止输液 E协助患者取端坐卧位,两腿下垂

105.为了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护士可采用(B)A10%~20%乙醇湿化加压给氧 B20%~30%乙醇湿化加压给氧 C30%~40%乙醇湿化加压给氧 D40%~50%乙醇湿化加压给氧 E50%~70%乙醇湿化加压给氧

106.为缓解症状,可协助患者采取下列哪种体位(C)A仰卧,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B左侧卧位,防止空气阻塞肺动脉口 C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

D抬高床头15~30cm,减少回心血量 E抬高床头20°~30°,以利于呼吸(107~109)

王馨,女,30岁,阑尾炎术后第五天,体温36.3℃,伤口无渗血渗液。今早9时许,继续静脉点滴青霉素。半个小时后,患者突然寒战,继之高热,体温40℃,并班有头痛、恶心、呕吐。107.根据上述表现,判断此患者可能出现了哪种情况(A)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 E静脉炎

108.上述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B)A溶液中含有对患者致敏的物质 B溶液中含有致热物质 C输液速度过快 D溶液温度过低 E患者是过敏体质

109.下列处理哪一项时错误的(A)A减慢输液速度 B立即停止输液 C物理降温

D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E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测以查找原因(110~112)

赵强,男,66岁,因病情需要行加压静脉输液。当护士取治疗室取物品回到患者窗前时,发现患者呼吸困难,有严重发绀。患者自述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护士立即给患者测量血压,其值为75/55mmHg。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如此患者可能出现了(C)

A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B心肌梗死 C空气栓塞 D过敏反应 E心绞痛

111.护士应立即协助患者(B)

A取右侧卧位 B取左侧卧位 C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D取半卧位 E取端坐卧位 112.下列预防措施中正确的是(D)A正确调节滴速

B预防性服用舒张血管的药物 C预防性服用抗过敏药物 D加压输液时护士应在患者旁守候 E严格控制输液量(113~118)

张伟,男,36岁,因车祸内脏破裂大出血而欲行急诊手术治疗。去手术室之前护士遵医嘱迅速为患者建立了一个静脉通道并行输血治疗。因时间紧迫,护士从血库取回血后,为了尽早将血输给患者,便将血袋放在热水中提温,5分钟后便给患者输入。当输入10分钟后,患者感到头部胀痛,并出现恶心呕吐,腰背部剧痛。113.此患者最可能出现了什么反应(B)

A过敏反应 B溶血反应 C高钾血状 D酸中毒 E低血钙 114.此反应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D)A输入了对患者致敏的物质 B输入了异型血液 C输入了库存血

D输入前将血液加温,破坏了红细胞 E枸橼酸浓度过高

115.接下来,当大量血红蛋白进入血浆后,此患者将出现的特征性表现是(D)

A心前区压迫感 B面部潮红 C四肢麻木 D黄疸和血红蛋白尿 E血压下降

116.此反应的致死原因是(C)

A心力衰竭 B呼吸衰竭 C肾功能衰竭 D过敏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117.发生此反应时,护士首选的护理措施是(C)A吸氧 B通知医生 C停止输血 D静脉注射碳酸氢钠

E将剩余血送检,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118.预防此反应发生的有效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A输血前预防性地给予抗过敏药物

B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保证结果准确 C输血前需由两人重新核对姓名,血型,交叉配血结果,相符时方可输入

5.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篇五

(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八科 韩璐)

摘要:①目的:通过对静脉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探讨针对各种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以降低静脉输液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保证静脉输液的相对安全,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②方法:加强静脉输液过程中护士安全意识的培养,针对隐患发生源(治疗室、输液药物、输液用具等),完善与输液安全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③结果:针对各中安全隐患,采取与之相对应的防范措施。④结论:护士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临床经验,加强法律意识,增强静脉输液的安全意识,熟练静脉输液的各种操作流程及技能,及时有效规避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保证静脉输液安全。

关键词:静脉输液;安全问题;对策

正文: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是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可达到解毒、治疗和控制感染的目的;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和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体液,纠正血容量不足,改善微循环,回升血压;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减轻或消除腹水及组织水肿。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被广泛应用,因此本文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作出如下分析及归纳总结。

1.安全问题

1.1治疗室环境及医疗用物不合格

(1)治疗室未严格按照规定清洁消毒,室内空气及治疗桌面细菌严重超标,工作人员未严格洗手,造成配药过程中的污染。(2)治疗车、治疗盘、止血带、盛放镊子、棉签及输液贴的缸子等医疗工具未按规定严格消毒;一次性物品不合格,存在包装破裂、漏气,过期等不合格产品,护士在使用时未能严格检查。

1.2药物配置过程中的隐患

随着层出不穷的各类新药在临床输液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药物配伍禁忌也变的日趋复杂,尤其是新药、特殊药物首次使用以及多重药物联合使用时,新药的配伍禁忌在旧的配伍禁忌表中查询不到,使护士产生疑惑,在不知其导致的不良反应的情况下,盲目遵循医嘱导致输液不良反应发生。在临床上更具隐蔽性的是药物配伍后澄清度好,而本质上因药物配伍不合理使药物溶解度改变,或产生不溶性结合物,使细微晶体增多或药物发生降解,多数情况是反应继续进行,而液体外观无任何变化。

1.3配药及输液用具无菌操作不严

(1)配药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造成操作过程污染,如加药过程中液体的瓶口及针管轴心的后1/3被污染,造成药液污染;在启开瓶盖后较长时间不消毒就开始加药,形成医源性感染。(2)临床上常使用的输液用具有:输液器、输液港、浅静脉置管、PICC管、深静脉留置针、肝素帽、三通接头等,它们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适于病菌附着,若不严格无菌操作流程,可引发感染;若使用不合格或灭菌不达标、包装破损、过期的产品,会出现严重感染,静脉炎、静脉栓塞等严重后果。

1.4配药过程中的微粒污染

水剂药物大部分为玻璃安瓿,在安瓿用砂轮划过后的玻璃微粒未用棉签消毒,而直接掰开安瓿,使药液受到不同程度的玻璃微粒脱落污染;粉剂药物为小瓶胶塞装置,当空针扎入时,胶塞容易落屑;配药时有药品结晶未溶颗粒,中成药针剂与输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

1.5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

(1)热源反应:大多由内毒素所致。由于护理的各项操作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导致微生物各种微粒等热源污染液体,或对本身存在质量问题的液体未能检查出来,引起患者高热、寒战等一系列热源反应。(2)静脉血管的炎性反应:由于静脉输液药物种类及联合用药的方法增多,使药液的PH值和液体浓度增高,对血管壁造成不良刺激。(3)皮肤组织肿胀或坏死:静脉输液在临床应用中,常有药物渗出血管外的现象,导致皮肤肿胀、疼痛、重血等;特别是升压药、垂体后叶素、化疗药物、高渗液体等,一旦药液渗出血管外就容易造成局部皮肤组织坏死、溃疡等并发症。

1.6护士方面的因素

护士基本操作技能不扎实,静脉穿刺成功率低,不仅对患者血管造成破坏,而且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手卫生,造成配药过程污染;护士未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输液后巡视不及时,导致医疗差错,药液外渗;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时,应对能力差,处理不及时;护士更换液体不及时,导致空气栓塞、静脉栓塞等。

1.7患者方面的因素

坐位输液患者容易出现心悸、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主要诱发因素:患者空腹时血糖低,心跳加快引起紧张、恐惧;或坐立时间过长,身体虚弱、疲劳等引起大脑供血不足所致。

2.对策

2.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配药室及治疗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3次,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护士应在输液前后洗手或皮肤消毒液擦手。(2)网套每次使用后消毒,止血带实行一人一用消毒,治疗用的缸、罐每周高压消毒一次,一次性用具使用前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2.2加强药物配置管理

熟悉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治疗室内张贴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对于一些新药的配伍,如果药物配伍禁忌表中没有记载,应特别注意,最好不要随意和其他药物配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另外,配药时还应注意观察药液有无异常反应,如变色、浑浊、沉淀等,若发现此类现象,应及时与医生取的联系,确保用药安全。

2.3配药过程及输液用具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1)配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液体瓶口、加药操作等被污染,以及开启瓶盖时间较长不消毒就加药,引起医源性感染。药物要现配现用,不能配置过长时间后给患者输入,导致药效降低或变质沉淀。(2)严格控制输液用具的质量,使用前必须检查输液用具是否具有合格证,消毒灭菌是否达到标准,是否超过有效期,包装是否完整。

2.4防止配药过程中的微粒污染 安瓿要认证消毒,用砂轮划过后,用无菌纱布掰开,不要未经消毒直接掰开,减少玻璃微粒脱落污染;选用合适大小的针头,避免针头重复穿刺胶塞同一位置,减少胶塞落屑;可使用精密输液器用具,过滤部分微粒。2.5加强输液反应的管理

输液反应发生后,护士应立即到场判断反应的轻重,对于反应较轻的患者,应该首先停止输液并测量生命体征,告知医生作出处理,对于反应严重的患者,应立即通知医生到现场抢救,将患者输入中的液体及输液器重新更换,保持静脉通路并与医生一起进行现场抢救,待患者病情平稳后送至急救室进一步抢救,护士还应将患者的反应情况及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对于更换下来的的输液用具及液体封存后送药剂科监测,并做好登记及追踪检测结果,以便找出原因及时改正,确保输液安全。

2.6加强护士职业素养教育

加强护士安全输液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培训新技术及新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输液基本知识,如见尿补钾原则、先盐后糖原则,高龄患者及婴幼儿需减慢速度等;强化无菌操作及手卫生;加强护士责任心的培养,从转抄医嘱、摆药、配药、换液体、拔针每个环节都要做好查对,每一环节执行后在输液卡上签名,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以减少差错事故发生,提高静脉输液质量。

2.7加强对患者巡视及健康教育

(1)在整个静脉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及时了解和发现患者病情及心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出现,及时针对问题,作出具体分析及初步处理。(2)对于精神紧张、恐惧的患者,要善于沟通,注意使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战胜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告知患者静脉输液的治疗常识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小结:静脉输液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确保静脉输液安全,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教育,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提高各环节护理质量,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应对能力,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巡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杜绝差错及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6.医院静脉输液安全执行模式2 篇六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原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护理部 戴建华

(副主任护师、美国静脉输液协会会员)

静脉输液外渗为临床护理中较为常见的想象,多发生于小儿或不能对外渗做出反应的患者,由于外渗液性质种类的不同,导致不同的外渗后果,临床上需注意影响外渗的因素,根据外渗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物理、化学、手术等联合处理,使外渗引起的结果最小化,最好能达到预防的效果。

外渗的定义

静脉用药期间,药液从血管漏出进入血管周围组织。

输液外渗发生率

外渗可以发生在外周及中心静脉,也可发生于任何种类的注射通道装置,包括隧道及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泵、甚至骨内和硬膜外的输液方式。据统计,外周静脉化疗药物的外渗发生率为0.1-6.5%。其中,58%的外渗发生于小儿(Camp-Sorrell,1998)。中心静脉外渗发生率为0.3-4.7 %(Schulmeister and Camp-Sorrell, 2000)。

外渗的分类

发泡剂为:对组织有危害,如果进入周围组织,可引起组织损伤的溶液,包括化疗药,某些电解质溶液,放射照影对比媒介,血管加压素等。发泡剂与非发泡剂的区别:就是药物外渗后是否引起组织坏死,例如氯化钠深处,一般不会引起组织坏死。

外渗分类--按照药物发泡性能分:

a.非发泡剂引起的外渗:即非发泡剂由于粗心用药而进入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外渗。

b.发泡剂引起的外渗:即发泡剂由于粗心用药而进入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外渗。

化疗外渗的分类及特点--按照是否与DNA结合分为:

a.不与DNA结合的化疗外渗:立刻产生损伤,代谢迅速。愈合快。外渗面积大时需要手术。如:长春碱类损伤不向深度发展,3-5周愈合。

b.与DNA结合的化疗外渗:不但立刻产生损伤,而且毒性进入深部组织,毒性的作用时间长。由于化疗药物与组织细胞的DNA结合,使这些细胞丧失了自身愈合的能力。常见的如:氮芥、阿霉素。

外渗的临床表现

1)疼痛:程度为中度或重度疼痛,性质通常为烧灼痛、刺痛。局部出现红、肿。穿刺导管无回血。(并不是所有以上症状都出现)

2)水疱:局部可出现水疱。

3)皮肤发黑变硬:发黑变硬的皮肤下溃疡可能已经形成。

4)当厚的表皮坏死时,创面苍白,毛细血管缺血,创面逐渐形成干黑色结痂。

5)溃疡早期不明显,当损伤后的1-2周结痂脱落溃疡的空洞即表现出来。典型的溃疡为:基地面坏死的、黄色纤维坏死,周围为红色的边缘。

外渗的临床分级

a.0级:没有临床表现。b.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2.5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c.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1到6英寸之间(2.5-15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d.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15厘米),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e.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淤血肿胀,水肿范围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15厘米),可凹性水肿,循环障碍,中等到重等程度的疼痛,任何容量的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体的渗出。

外渗的后果与很多因素有关,严重时将出现四级医疗事故。

外渗的后果

1)病人将经历精神上的痛苦,肉体上的创伤:设置需要清创术、植皮等修复。

2)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压力及担忧。

3)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增加。

4)延长了病人经历治疗的时间。

5)病人原有的治疗被推迟或中断。

6)经济负担增加。

四级医疗事故: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2002年)临床少药引起高度重视。

外渗诸多因素,须引起临床护士的深重对待,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外渗的危险因素(六个方面)

1.外渗的危险因素----病人

a、婴幼儿——外渗常见的病人许多外渗发生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严重外渗小儿多于成人,婴幼儿肢体固定困难,外渗后,难以作出疼痛的表达,容易造成严重的外渗。

b、老年人——行为失控导致注射针头容易移位。老年人的自身条件使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全身状况衰老可增加外渗的可能,早期不易发现外渗,发现时较晚。

c、无法沟通的病人——接受麻醉的病人、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病人、中风、瘫痪的病人出现外渗不适症状不能表达,只有通过严密监护检查发现。

2.外渗的危险因素----药液

许多化疗药物外渗进入周围组织比血管中刺激性更强。

a、发泡性药物: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长春地新、诺维本、卡莫司汀、氮芥等。这些药物损伤大、后果严重。

b、非发泡性药物分为:

1)强刺激性:足叶已甙、顺铂、甲氮米胺、紫杉醇。

2)中等刺激:甲胺喋呤、米托蒽醌。3)无刺激:门冬酰胺酶、博来霉素、卡泊、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塞替派、巯嘌呤。

4)易引起组织坏死的非化疗药物

5)抗生素:氯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

6)电解质: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氯化钾、碳酸氢钠。

7)血管加压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8)其它:氨茶碱、大于10%葡萄糖、安定、苯妥英、照影剂、静脉营养液。

3.外渗的危险因素----疾病

a.癌症:反复接受化疗病人的静脉脆弱,难以穿刺。静脉穿刺部位与放疗部位相同时。避免这些部位静脉穿刺。发生外渗后,在其他部位再接受化疗可能会使原来外渗部位组织损伤加重。乳房根治术、腋窝手术、淋巴结清扫破坏了肢体循环,使血流减少,可使输液从静脉穿刺处渗出。

b.外周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可使静脉血流减少,输液外渗。静脉血管组织弹性差的也容易。

c.Raynaud’s现象——动脉痉挛可影响外周循环,减低静脉血流。

d.糖尿病——外渗时外周神经不能感受到疼痛,造成很严重的外渗。

e.上腔静脉综合征——静脉压的升高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潜在危险。

f.反复静脉注射及输液——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静脉通畅受限。

4.外渗的危险因素--技术

a.没有经验,年资低的护士进行化疗操作。外渗发生率升高。b.晚夜班、未做到定时频繁巡视静脉通道时。

c.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化疗药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

d.选用钢针。科研报道钢针外渗率是Teflon留置针的两倍。

e.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观察。从而避免敷料覆盖。

f.用力推注化疗药液,或使用注射泵及输液泵。所也严格限制

g.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5.外渗的危险因素--部位

a.选用了局部血管有病变(如:淋巴水肿、曾接受化疗)的肢体。

b.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

c.选用了有静脉炎的静脉,由于血管收缩,导致血管内壁压力增加,而发生外渗。

d.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一旦外渗会造成严重损伤、降低关节功能。

外渗的预防交处理主动的多,留给自己的权利,千万不要轻易失去。

外渗的治疗最重要的是预防,通过加强护士的培训,重视病人的宣教,改进我们的护士管理制度几个方面进行。

一 护士培训

对有机会从事化疗护理的护理人员集中授课,同时利用床边交接班、晨间交班的时间进行化疗药物用药护理的相关知识小讲课。系统性授课。

二 化疗护理知识的教育内容

a.化疗药物的分类:强调高危与低危药物的分类。

b.与外渗预防有关的给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c.了解外渗的毒性反应及护理。

d.懂得认识引起外渗的危险因素。

e.护士操作时药液外渗的预防。

f.化疗注射部位的选择 :首选中心静脉,其次前臂。适当的考虑经济。

g.注射器具:选用可弯曲、柔软的导管。

h.引力和热敷用于反复接受化疗的病人,使细小脆弱的静脉扩张,便于穿刺。穿刺时不可使用止血带或只松松地系上止血带以降低这类病人化疗外渗。

i.建立静脉通道时,先用5ML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接头皮针穿刺静脉,确定回血通畅无外渗表现后再接含有化疗药物的输液袋或注射器、妥善固定。

j.使用化疗药物过程中如有可疑时,需用盛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反复回抽;静脉注射给药时,每注射3-4ML应回抽一次,以检查有无回血。

k.注药完毕更换生理盐水注射器冲洗后再拔针。压迫针眼于针头刺入静脉处。

三 病人宣教

a.交代高危药物选择中心静脉置管的好处,以取得病人的配合,首选中心静脉途径给药。选用周围静脉时,在注射前20-30分钟局部热敷,使静脉充分显露,活着采用下垂式穿刺。

b.识别高危药:护士首先应向病员交代化疗的药物,交代清楚哪一袋输液是高危药,哪一袋是低危药。

c.叮嘱病人在输注高危药物时尽量减少去卫生间、就餐等可能引起躯体移动而使注射针头移位的情况,以免造成外渗。

d.指导病人的自我观察:

1)询问输注化疗药物时病人的感觉,是否与往日不同?有无输注过程中注射部位的疼痛、肿胀感。如有以上感觉应立即汇报护士,及时作出判断。

2)病人可以配合护士共同观察有无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滴速明显减慢现象,以便尽早发现外渗的发生。

3)交代病员在输注化疗药物时,输液的肢体勿被其他被物及躯体压迫,以免影响回流,造成外渗。

四 管理制度

a.实施化疗前护士须向病人作化疗宣教,宣教工作由临床组长担任。

b.规定化疗药物必须由高年资且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实施。此项工作通常由临床组长担任。人手允许时专人负责,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注意病人的主诉及局部回血,有无肿胀表现。

c.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禁用注射泵,以免影响外渗发生的观察。

五 每班需对化疗病人的治疗情况作详细记录及床边交班。交班内容包括:

a.化疗药物的名称。

b.注射肢体的具体部位。

c.输注时间及余量。

d.血管回流、输液的通畅情况。

外渗的处理是多方面的联合,早期的急救处理往往最重要。

外渗的治疗常用方法

1.热敷与冷敷

根据药物的特性进行热敷和冷敷,严重的外渗需要手术治疗。热敷: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药物的分散及吸收,降低外渗局部的毒性。冷敷:导致血管收缩,外渗范围局限,使药物逐渐通过局部血管及淋巴系统而消散。除了长春碱类药物,对于细胞毒性和非细胞毒性发泡剂外渗冷敷比热敷更有效。湿热敷会导致组织浸软及坏死。

2.皮质类固醇

目的:降低炎性反应。使用方法:皮内或皮下注射。局部涂搽类固醇软膏。单独或结合其它药物治疗。具有抗炎作用,增进发泡剂外渗治疗效果。

3.解毒剂

硫代硫酸钠用于氮介(烷化剂)外渗。

作用机制

a.由于烷化作用二氯甲基二乙胺迅速固定于组织蛋白及DNA,外渗后立刻出现疼痛及组织水肿,并产生严重及长期的皮肤溃烂。静脉用药时即使没有外渗,刺激作用也会造成静脉成灰蓝色色素沉着。

b.为一种亲核试剂,通过二氯甲基二乙胺的烷化作用可形成经尿排除的无毒硫醚。

c.硫代硫酸钠须在外渗后立即使用,随时应用,化疗解毒的常备药物。酚妥拉明是肾上腺素阻滞剂,为血管加压素外渗的解毒剂。

作用机制

a.由于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强烈的收缩血管的作用,一旦外渗会引起局部血液循环破坏。如不纠正,足以造成严重的肢体缺血坏疽。迫使进行皮肤移植甚至截肢手术。外渗局部将会出现便冷、发硬、苍白。

b.酚妥拉明为a肾上腺素阻滞剂,可引起血管扩张,从而纠正局部血管痉挛、缺血,随后恢复缺血。酚妥拉明的作用立竿见影,外渗局部皮肤颜色及温度的改变立刻可见。外渗后必须立即或6-12小时以内使用。

二甲基亚矾为正定霉素、丝裂霉素、阿霉素外渗解毒剂。

作用机制

a.二甲基亚矾是一种溶媒,局部使用能通过皮肤渗透到组织,加速外渗药液从局部组织转移。

b.联合冷敷用于阿霉素外渗。

透明质酸酶常用于长春碱、10%葡萄糖、静脉营养液、钙或钾制剂、氨茶碱、照影剂、新青霉素引起的外渗。

作用机制

a.分解人体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促进外渗药物扩散及被吸收。

b.外渗后1小时内使用最佳。

c.禁用于阿霉素外渗。禁止注射于感染、肿瘤组织局部。

硝酸甘油:血管扩张剂,用于非肠道外营养液外渗。

输液外渗的治疗方法 迅速处理,准确及时的急救治疗有助于防止外渗损伤的加重。

分散稀释法:生理盐水、透明质酸酶。

持续干热敷

抬高患肢

局限中和法:如可能使用解毒剂

间断冷敷

外渗处理的一般程序

a.寻求富有观察和处理外渗经验的人员的帮助。

b.带手套。

c.停止输液、分离输液管,但不拔除原有静脉输液针/留置管。(保留留置管的重要性:有助于局部释放解毒剂,避免组织附加的损伤;有利解毒剂更直接接触局部外渗药物,最大发挥解毒作用。)

d.用笔标记外渗面积。以后做对比。

e.尽量从静脉留置针中抽吸残余药液和血液。

f.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来稀释外渗药液或注射2ML1500单位u透明质酸酶。从原留置针中注入解毒剂。

g.拔除静脉留置针。处理注射器及容器防止有害生物进入容器中。

h.电话通知医生。

i.如可能抬高局部。减轻水肿,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外渗(infl.)药液吸收。

j.避免局部受压。即使轻微的压力也会使发泡剂引起的外渗面积扩大。k.根据药物选择热敷或冷敷。

l.观察记录。(住院病人至少48小时,门诊病人至少3天。)所有与渗出有关的情况都应该被记录在病人的病历中。

最严重外渗的治疗--手术

●当预防外渗溃疡治疗失败时,建议外科手术。

●对于面积大、剧痛的外渗早期手术有助于减轻组织坏死,以免影响皮下重要的神经、血管、肌肉。特别是手背发泡剂引起的外渗。

7.社区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安全管理 篇七

1 护理安全纠纷隐患

1.1 客观因素

门诊患者流动性大、病种复杂、病情多变, 加之门诊输液的主要对象多为年老体弱者。

1.2 患者因素

患者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增强, 当医疗效果、护理服务、护理技术低于患者的期望值时, 容易引发医疗纠纷。部分患者医学知识缺乏, 不遵守药物过敏试验规定, 擅自离开观察区或擅自调节药物滴速, 易引起不良反应。输液高峰期时, 有些患者等候时间稍长易产生烦躁不满情绪, 引发与护士的冲突。

1.3 护士因素

护士在操作中执行查对制度不严, 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造成护理失误或差错。门诊患者早期诊断不明, 输液过程中出现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 导致处理不及时。有些新护士临床护理经验不足, 当服务对象产生不满情绪时, 存在生、冷、硬、顶现象。

1.4 药剂人员

药剂人员在配方时工作不够细致, 有发错药、多发药、少发药的现象, 也有对多种药物的配伍禁忌把关不严的情况。

1.5 意外伤害安全隐患

如陪伴家属织毛衣, 易出现毛衣针刺伤。小孩随地小便或地面积水, 患者容易滑倒等。

2 防范措施

2.1 规范服务流程, 改善医疗环境

门诊以方便患者就医过程为切入点, 以门诊医生工作站为核心, 减少患者等待及往返时间, 即使是坐轮椅的患者也能安全方便出入并到达各处。配药室和注射处分开。输液大厅宽敞, 配有软式座椅, 可随患者的不同需要进行调节, 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套子随时保洁。有观察床2张, 输液室内有电视、空调, 同时还有氧气瓶、抢救车、饮水用具、书报、健康教育宣传栏等。陪伴家属可以看报、喝茶, 让其感受“亲情式”服务。

2.2 强化安全意识

护士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 定期进行护理安全教育, 结合实际进行案例分析和警示教育, 把护理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一位护士的实际工作中。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规章制度, 如《护士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使护士树立“安全第一, 质量第一”的观念, 增强落实护理安全措施的自觉性。

2.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做好药物的核对工作, 准时给药。操作前后洗手, 严格遵守穿刺针“一人一针一管, 一用一灭菌及一次性使用”的原则。对配制好等待输入的液体用医用输液瓶口贴完全覆盖在输液瓶口上, 需要输液时撕下瓶口贴即可插入输液皮条。为避免输液室发生交叉感染, 常规做好清洁、消毒、灭菌措施。

2.4 强化输液流程的环节管理

严格输液标志, 做到每一组输液标志醒目、清晰, 告知患者和陪护人员共几组液体。实行双签名, 签时制, 配药者在执行配药后签起配药时间并签名, 执行输液者也要在输液瓶上签时、签名。核对姓名时采用反问式提问, 即让患者自己报出姓名, 可避免患者听错姓名发生用药差错事故。

2.5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成功穿刺既要做到一针见血, 又要减轻穿刺时疼痛。对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 采取低置输液瓶打开输液调节器法[1]。为有效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程度, 采用空杯状手法和40°进针可缩短进针时间, 减轻疼痛[2],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2.6 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加强观察与巡视,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重视患者的主诉,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处理。静脉输液滴速:成人一般40~60滴/min, 婴儿8~10滴/min, 幼儿10~15滴/min, 学龄儿15~30滴/min, 心肺疾病患者一般20~40滴/min, 脱水者 (心肺功能良好) 120滴/min左右;也要考虑体位因素, 发现平卧位改半卧位后, 输液滴速减慢5~10滴/min, 平卧位改坐卧位后, 输液滴速减慢8~13滴/min[3]。交代患者及家属不要自行调节滴速, 密切观察静脉输液不良反应, 多巡视、多观察、多询问, 及时发现、排除输液故障, 保证输液安全。对病情危重者及时转诊到有条件的医院。

2.7 护理专业警惕性应该融入到抗菌药物使用的每个细节中

护理专业警惕性就是注意和确认有效的临床观察和信号, 权衡护理行动本身所带来的内在危险性, 以及随时准备采取合适而有效的行动, 来减少危险性和对威胁的反应。做到认真询问病史 (家族史、用药史和过敏史) ;确保皮试药物浓度准确;保证静脉用药现配现用;掌握抗菌药物滴注时间, 开始15min速度要慢, 20~30滴/min, 观察30min后未见不良反应才能把滴注速度调快。推广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 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备好抢救物品[4], 以保证用药安全性。

2.8 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最佳心身状态, 克服职业疲劳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情、尊重、关心患者, 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和方法, 杜绝因语言表达方式不正确而导致的护患纠纷。关心爱护护士, 在门诊输液高峰期实行弹性排班, 减缓护士的工作压力, 缩短患者等候的时间, 消除因忙乱现象给输液治疗带来的安全隐患,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2.9 外带药品注射管理

为方便群众在本门诊部使用外配注射药物的安全使用, 依据浙卫发[2009]3号文件精神, 患者必须签订本门诊部的知情告知单。告知内容包括:患者应提供门诊病历记录、注射说明 (包括患者姓名、药物名称、用法、用量) 、医疗机构发票和药物 (药物需按说明书要求正确贮藏) , 对需皮试的药物和中药针剂必须在首诊医疗机构使用过。本门诊部根据有关物价规定收取相应费用, 要求患者在外带药品注射知情告知单上签全名。

参考文献

[1]陈华征, 张爱华, 章月照, 等.低置输液瓶打开调节器行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观察[J].护理学报, 2011, 18 (1B) :52.

[2]陈泽芳, 王美连, 吴熹, 等.3种静脉穿刺法疼痛程度的比较[J].护理学报, 2010, 17 (7B) :51.

[3]万诗燕, 王传英, 朱琴梓, 等.我国静脉输液滴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报, 2011, 18 (1B) :15-16.

8.静脉输液与输血的安全 篇八

【关键词】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53-01

临床资料2013年1月份至11月份,我科共收治住院病人294人次,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91岁,平均年龄60.05岁,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58.84%,发生静脉输液率为95%。

1安全隐患分析

1.1液体配制中的隐患

1.1.1配药时,违反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将直接导致加错药或造成药液污染。

1.1.2护理人员对微粒控制重视不够我国2000版《药典》规定,平均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输液剂中的微粒来源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微粒进入人体,其引起的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包括血管栓塞、肉芽肿、过敏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血小板减少等[1]。护士配药时注射器反复使用或“一把抓”式握持注射器,空气中的微生物、尘埃及手上的细菌等随配液者的操作带入液体中造成污染。

1.1.3近年来临床新药品越来越多,护士对药物配伍禁忌的不熟悉,有些药物在配伍禁忌表上没有标示,给护理人员在合理配伍、安全使用药物方面带来了困惑。

1.2老年患者自身存大的问题

1.2.1穿刺困难老年人的浅静脉血管多有硬化,血管壁的脆性也增加,皮膚干燥、静脉充盈度及弹性差、血管细而滑,临床穿刺较困难。

1.2.2局部渗漏老年病人血液黏稠度高,穿刺时回血缓慢,容易刺破,导致药液外渗。在输液过程中由于老年人对疼痛反应迟钝,加之皮下脂肪少、组织疏松,针头移动时轻微的渗液常常不易被察觉。

1.2.3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老年病人由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窦房结功能低下,心脏应激性下降等原因,使其对体位发生变化的自身代偿功能减退,而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1.3静脉输液操作中的隐患

1.3.1违反查对制度和无菌原则护士对“三查八对”原则的执行情况,一般在新入院病人中都能很好执行,而在一些长期住院的老年病人中,因为已经很“熟悉”,导致查对制度的疏忽大意造成安全隐患的发生。操作过程中无菌原则的执行直接关系到静脉输液的安全。

1.3.2巡视的不及时,不到位,或流于形式,导致输液管中进入空气、发生药物反应、药液外渗、液体输入过快或过慢等不良事件时,不能得到及时发现与处理,造成伤害与医疗纠纷。

2防范措施

2.1做好治疗室的清洁与消毒监测工作。室内每日清扫,紫外线消毒2次,每周彻底清扫1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1次,记录消毒效果。室内空气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cfu/m3。[2]

2.2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在配药及静脉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遵守无菌操作,一人一针一管一压脉带,接触一病人消毒手后再接触另一病人等原则。在对病人的核对方法上,改变以往呼叫病人名字的方式,采取反提问方式“请您告诉我一下您的名字好吗?”,同时至少采取两种以上的核对的方式。

2.3防止微粒污染。按正确的方法切割安瓿,并抽取药液。安瓿药物中的玻璃微粒污染程度与断裂的面积成正比,研究证明采用砂轮切割安瓿1/4周,然后用一根棉签蘸75%酒精消毒安瓿口及切割处,再用手或用手垫无菌纱布掰开安瓿,能减少微粒污染。砂轮应浸泡在75%酒精玻璃皿中备用,这样既可以减少切割安瓿前砂轮消毒操作程序,由于湿润作用又能减少玻璃微粒飞扬污染的机会。[3]

2.4常用药特别是新药要加强学习,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其药理特性与配伍禁忌。

2.5加强输液巡视,减少安全隐患输液的巡视问题上,我科自制了静脉输液时速对表,使每一位护士对一组液体多少毫升,医嘱是每分钟多少滴,应该多少时间输完,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能适时主动地巡视、观察、换药,而不是被动等待呼叫铃声或家属的呼叫声,提高了工作效率,病人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3效果评价

3.1全科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中防范微粒污染、无菌观念等安全控制意识加强,静脉输液技术操作规范、熟练。无加错药、换错瓶等差错事故的发生,能适时主动地巡视、观察、换药,并进行相关药物知识宣教,病人及家属满意度提高。

3.2病人无擅自调快滴数现象,静脉输液滴数按医嘱严格受控,无输液过快现象。

4小结静脉输液是内科疾病治疗用药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但也具有安全隐患较多的缺点。如不加强安全管理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静脉输液安全防护的认识,仔细分析每个环节存在的隐患,找出防范措施并严格落实实施,提高输液质量,保障病人输液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慧萍,《微粒对安全输液的影响及护理进展》,包头医学,2007年31期

[2]孙天宇,《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0期

上一篇:中共二七区委常委下一篇:视导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