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工程的风险管理(共12篇)
1.论建设工程的风险管理 篇一
试论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是国家经济、技术水平的体现,是一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公益性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发挥基础设施功能,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本文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水利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工程,堤防、大坝的建设质量,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国家声誉和民族形象。近年来,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普遍实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质量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在正确使用国家投资、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是“人员”,包括参与基础上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思想水平、身体素质等。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就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
二是“材料”,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关;合理使用,减少损失;建立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合理处理剩余材料。
三是“机械”,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四是“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五是“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搞好地方群众关系,遵守地方风俗。2 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2.1 拓展质监职能,提升工程质量等级
随着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防洪抗洪能力的日益显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防洪安全及环境保护,影响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为此,在质量监督的手段上也应采取各种措施:①严格依法治理。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建设防等单位加强《建筑法》等相关法规宣传力度,紧抓勘察、设计问题,使质量从源头得到保证。②以工程质量达标为目的,加大力度促进企业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的提高最终依靠施工企业实施,只有加大各项达标监测,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全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为水利工程质量夯实基础。③针对水利工程治理发挥效益慢,工程质量外观难控制的技术难题,要把工程外观质量提升到与工程内在质量同等重要位置去抓,采用外观质量一票否决制。具体要求施工方在关键部位施工时制定专门技术措施,监理单位指定有针对性的监理细则;要求施工方做好每道工序的技术交底,加强每道工序的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每道工序的自检与互检工作。出现质量外观问题该返工的返工,该整改的整改。④建设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往往发生在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一量控制这两个阶段的工程质量,隐患就基本可以消除。特别应对基坑开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地下防水工程、主体结构模板支撑系统、钢筋绑扎、机电设备、金结安装等工程中所涉及的运转设备加强检查,对模板安装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塌落度、试块制作、标准养护及同条件养护做重点抽查。
2.2 妥善处理质量缺陷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快速发展,质量缺陷问题也随之而来,也会影响工程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发挥及人民生活的安定。工程质量缺陷的处理,应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减少缺陷处理的影响面,尽可能采取局部返工和修复的方法,同时在施工中不破坏原结构,合理缩短工期,做到缺陷处理消失在萌芽状态。2.3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
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2.4 严格执行水利建设程序
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把好项目立项、报建、开工、竣工验收等重要关口,任何项目上一阶段工作未完成,不得批准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严格工程设计审批制度,未获批准的项目不准开工,坚决杜绝“三边”工程。严格按照单元、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任何工程未经验收不得投入使用或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工程验收时必须有质量监督机构的评价意见。
2.5 大力推行水利工程建设“三制”
实践证明,水利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即“三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只有项目法人切实负起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责任,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工程建设,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保证工程质量。
2.6 制定监理细则,明确监理目标
根据工程要求规定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料物计划,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进行控制的依据、方法、制度及保证体系等。制定监理细则,对掌握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质量评定和验收程序等都作详细规定,使施工企业和工地所有人员都知道在质量控制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怎样去评价做的效果,也便于相互工作协调和各工序的衔接。同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检机构、质检制度、质检人员的素质,并明确各级质检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等。
2.7 严格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制度。①技术责任制: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②施工日记:在施工过程 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③图纸会审:做好此项工作,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就可及时纠正,并详细记录、存入技术档案,达到消除差错的目的;④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⑤技术复核: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⑥材料检验:施工工地所用的各类材料,如钢材、水泥、粗沙、石子等都应抽样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以确保施工质量;⑦技术档案:为了系统地积累施工经验、资料的需要,应从工程一开始就建立技术档案,汇集整理有关资料,直到工程结束,所有资料必须保存原始记录,如实反映情况,并有技术负责人的正式审定意见,不可擅自修改、增补;⑧工程验收: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同时,也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2.8 事后严肃把关
一是对于质量控制要点、要害部位或质量有疑问的部位进行事后复检,如沉降观察、几何尺寸复测等。二是严格按照质量评审标准对单元、分部、单位工程组织验收认证。不合格的工程一律不予验收认证。三是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让“制造”者跟踪一段时间的质量保证,完善其缺陷服务责任。四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尽量让工程在设计负载条件下试运行后再对整个工程组织验收。
2.论建设工程的风险管理 篇二
甲方在现场管理中的职责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对具体的施工之前要进行工程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 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进度、质量以及安全进行管理控制与监督, 还有对工程进行综合协调的管理工作等。其中, 监督工程项目的质量还会包括对施工材料与施工质量的监督,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监督主要包括控制工程变更与现场签证等。就上述职责来说, 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客观上甲方代表不可能完成所有职责任务, 而且甲方代表也不太可能精通工程建设包括的所有专业知识, 所以甲方代表要充分利用作为投资者的优势与自身特点, 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协调各建设部门与相关单位的工作,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最大可能的发挥承包单位的管理与监理公司的的监察工作, 同时也要加强各施工部门的自我管理与监督的能力。
2 甲方现场管理的内容
2.1 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
(1) 工程招标之前, 甲方要对招标图纸与工程量清单进行严格的控制与审查, 尽最大可能减少设计图纸与工程量清单中的遗漏项, 避免工程施工中造价大幅度增加。如果甲方可以对设计图纸与工程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 那再好不过;若甲方没有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就需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该项工作。
(2) 工程施工前, 甲方代表人员还应当与监理公司技术部门人员对工程的设计施工图纸再次进行严格审查, 充分发挥监理公司的专业技能与管理监督职责, 对施工计划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优化施工方案, 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3) 在正式开工之前, 还用该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与技术交底,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甲方代表必须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建立和甲方内各部门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的全面会审, 除却图纸的问题外, 相关单位也应该就自己部门的工作或整个工程项目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指导工程向着更高的质量迈进。
2.2 对工程的质量、进度、造价与安全进行控制与监督
(1) 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监督:监理公司要在施工技术的质量与施工质量的验收工作中发挥作用。为防止监理公司人员与工程施工单位进行串通勾结, 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 甲方代表必须掌握施工过程中相关工序与技术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只有如此才能在现场对施工的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 对施工的质量进行监督, 保证工程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2) 对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控制: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必须要进行甲方代表的签字。施工材料必须将从采购前开始, 直到施工结束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由于工程建设设计的材料非常多, 一般甲方代表没有相应的知识与经验对施工材料质量进行检查, 这就需要发挥监理公司的作用, 而甲方代表只需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来保证监理公司认真履行监理职责就行了。
(3) 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与监督:在工程建设中, 甲方代表一定要对工程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依据每个周期的施工进度进行判断, 分析工程的实际进度情况, 如出现偏差, 要对偏差进行原因分析, 并提出施工改进措施, 把偏差的工期抢回来, 保证工程项目能够在既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的竣工。这是甲方现场管理中一向非常重要的任务。
(4) 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与控制:工程变革变更与现场签证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需要甲方相关人员对合同与设计图纸相当熟悉。一般工程变更与现场签证都是工程建设中不得以而为之的事情, 这就需要甲方相关代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并将工程变更的事项与内容及时汇报上级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 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与成本控制。
(5) 对施工安全进行管理与控制:“安全重于泰山”, 这是每一个建设工程中都极其重视与关注的工作, 而且是常抓不懈的工作。在工程建设中, 施工单位与监理公司都要对高度重视安全问题且设置安全人员或工程师。甲方代表要时常监督工程承建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监督监理公司对功臣工程安全工作的检查, 尽可能的提高施工单位与监理公司的安全意识, 确保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性, 保证工程建设的“零事故”。
2.3 对工程进行综合管理
(1) 甲方代表要加大对合同的重视与了解, 并在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要严格依据合同规定, 对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 保证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纸进行施工, 保证监理公司认真履行自身责任, 确保工程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按时完工。
(2) 定期召开实质性的工程例会。甲方代表与监理单位要深入施工现场, 及时了解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 并在例会上提出改进意见, 避免例会流于形式。
(3) 甲方人员必须掌握有一定的管理技能, 在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 一定要采取恰当的管理手段, 掌握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 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与意见。同时, 甲方代表人员要有权威性, 下场管理中不能过于随意, 不能进行胡乱指挥, 必须按照施工管理程序进行管理控制, 做好本职工作, 不可越权管理。对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与相应的出发, 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
(4) 发挥权责明晰制度的作用。大型工程建设中甲方代表无法亲力亲为, 所以必须选择适当放权, 使各施工部门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 提高施工效率, 但各部门也必须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任务, 保证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甲方虽为投资方, 但也应该明白与监理、施工单位是利益共同体, 必须相互合作才能完成既定的质量目标。
(5) 对资料进行严格的管理。甲方必须要求施工单位与监理公司将所需的资料进行存档, 并完善档案管理工作。随着施工的进度要对档案资料进行及时的更新, 保证工程完工后能够尽快的进行工程验收, 避免资料不完善带来拖延工期情况的出现。
(6) 甲方代表还应根据工程施工中的具体情况, 对其进行综合管理, 不得出现偷工减料、以包代管等情况的出现, 保证工程可以按时完工。
2.4 对工程进行协调管理
(1) 要协调各专业的工作。工程建设中设计涉及的专业极其繁杂, 比如土建与设备安装, 水电、暖气与装饰等, 这些专业一定会在施工中发生碰撞, 所以甲方代表必须负起责任, 协调好各专业的工作, 保证工程建设有序进行。
(2) 协调好各单位的工作。工程管理本事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工作。甲方作为工程的投资方, 不仅需要协调好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的工作, 还要使各单位在工作中各司其职, 保证工程的进度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许东林.浅谈工程建设中的甲方现场管理[J].广东建材, 2010, 12 (03) :172-173.
3.论工程管理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 篇三
关键词: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质量;影响;研究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进步,在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逐渐成为工程施工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而且贯穿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全过程之中。从实践中来看,工程质量管理的优劣不仅关系着该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而且对施工人员及该建筑结构的使用者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加强对工程管理与建设工程质量关系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工程管理对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各种违法、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着较大的隐患。此外,由于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落实质量管理机制的要求,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人员尚未真正意识到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只是督促施工人员加快施工速度,甚至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明显质量欠缺问题也未予及时的纠正,因此造成施工现场一片混乱,各种质量隐患由此产生。
第二,监理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对于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而言,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管理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监理身上,因此监理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监理缺失是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若没有专业的监理队伍和监理人员,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将难以及时的发现和处理,质量检测工作也会因此而带来不便。但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工程监理单位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用,超越资质去承接一些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业务,人员资格与建筑项目要求不相符,甚至有些监理人员还存在着严重的无证上岗行为,加之施工现场的监理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相关监理人员对施工材料、配件以及机械设备等缺乏审查,因此给工程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第三,建筑施工材料管理问题。实践中我们看到,施工材料的选择不当,也会对工程的建设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施工材料运输至施工现场以后,工程施工单位没有组织相关检验人员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审查,便直接使用之,这将严重影响施工材料的自身性能发挥,进而对建筑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2 以工程管理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的提升
基于以上对工程管理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分析,笔者认为要想通过加强工程管理,来全面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不断完善当前国内建筑市场的法律法规,提高监督管理水平。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上的法律法规,对市场行为进一步规范。同时还要加快立法之步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高有了的法律支撑。此外,还要不断规范我国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活动,尤其要对建筑市场上的各方主体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加大对建筑工程业主的违反建设行为,违反市场规范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健全建筑市场的准入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践中,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成为当前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重中之重;监督管理对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全面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当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实践中,监管方式方法与管理思想需要相应的转变,探究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新机制,对于薄弱环节要重点监管,差异化管理应当全面推广。对于实践中存在的不同类型、地域以及不同的施工单位而言,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监督管理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及其团队的建设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对于建筑工程检测单位而言,应当加强检测机构的管理,并对内部管理中的混乱、弄虚作假以及乱压价和人员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应当及时地进行处理,以保证检测市场的秩序化和规范化。
第二,加强政府引导,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并对其采取有效的鼓励措施。通过政府的引导,规范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重点规范业主行为,加大对业主违反工程建设法定程序、违反市场行为规范的惩处力度,进一步健全市场准入清出机制。同时,还要注意采取优质和优价的鼓励策略,全面实行品牌发展战略,促进建筑企业全面提高其工程施工质量。实行优质优价,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提倡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各方创建优质的工程。优质优价工程的实现,应当事先在招标文件以及所签订的合同中明确创优费用计算方式和办法,并且要把优质优价策略落实到实处。进而加大对优质工程的监督与管理,完善评优办法,建立优质工程信用档案,对创优质工程业绩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并作为企业和个人评优的重要指标。规范经评审最低价中标办法,体现工程招投标向创优企业倾斜等政策。
第三,建立社会诚信信息网。强化诚信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一个相对比较一致的信息平台、诚信法规以及具体的奖惩机制,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将建筑市场上的各种违法、违规以及不良失信行为等信息,予以及时的公布于众,将质量业绩、市场行为以及各种不良行为记录在案,并向社会予以公开,通过信用体系,形成社会舆论监督和市场引导选择机制。加强建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一线操作人员职业技能为基础,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支持、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培训一支生产操作工人队伍和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管理人才队伍。
结束语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但同时它也是全面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系统工程,对于保证工程的正常施工与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企业应当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建设工程的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国松.关于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5).
[2]赵 .目前国内工程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4).
[3]王文生. 工程管理规范化分析[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1).
[4]汪洪.工程管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6).
4.论公路路基工程的施工管理 篇四
论公路路基工程的施工管理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公路建设事业的推进,截止2009年底,我国公路网总里程已达382.8万公里.公路建设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其施工质量对我国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路基工程作为公路施工质量的基础,是影响公路使用寿命、维护保养工作的关键.加强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对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保障公路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就公路路基工程施工管理进行了简要论述.
作 者:郭迪金 李鸣 作者单位:赣州忠信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江西,赣州,341000 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年,卷(期):2010 “”(11) 分类号: 关键词:公路 路基 工程 施工管理5.论工程项目管理的造价控制论文 篇五
摘 要: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复杂多变的特点,本文对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阐述了项目生命周期内各阶段影响民用建筑工程造价的因素,探讨了做好各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的一些措施,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工程投资效益。
关键词:项目管理;程造价;控制
1、前言
在项目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否在项目管理中对造价实施有效控制,是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的关键。有效控制成本是许多项目的首要任务,而目前的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往往缺乏认识或缺乏关注,导致工程造价高,没有做到质量和经济的最优化配置,因此,加强项目管理,成本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项目管理主要是指一定的制约条件下,为实现项目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和预算范围内,达到规定的质量)而对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项目的全生命好走起包括可行性研究,设计管理,施工管理,招投标管理四个阶段。本文将就这四个阶段,谈谈如何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2、可行性研究论证阶段的造价控制
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阶段,是确保工程建设项目以最低的投资达到最好的.质量和经济效果的科学方法,在投资决策和项目建设的运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行性研究阶段是项目管理的基础阶段,是保证工程建设项目以最小的投资取得最佳质量和经济效果的科学方法,在项目投资决策和项目运作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行性研究非为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详细可行性研究。它的作用主要是确定项目是否适合投资以及作为编制项目初步设计的重要依据。
在此阶段,笔者认为要控制好工程造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对项目进行通盘考虑,寻求最佳方案。项目选址、建设规模大小、设备选型以及工艺流程等与项目的造价密切相关,因此要通盘考虑项目的特点,合理选择适合本项目的最佳方案;项目的总目标要在此时确定,并在后续工作中将总目标控制好;项目设计方应尽早介入项目,项目的建造成本很大部分决定于可行性研究及设计,设计方及早介入项目,可以就建设规模、选址、投资额度等方面给予业主技术上的建议,完善设计任务书,最终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
3、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设计阶段是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造价控制最重要的阶段,据国内外统计数据显示:在设计阶段对造价的控制占整个项目管理的70%~90%,可见,要做好项目的造价控制,首先就是要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很多项目在设计阶段中由于缺乏竞争观念、经济观念、造价管理人员缺乏监督、设计周期不合理,导致了设计阶段造价失控。
在设计阶段控制好造价的主要措施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设计评审机构,对设计方案的安全、经济、合理各方面惊醒判定,从而做出合理修正;提高业主的技术认知水平,从而减少工序,起到降低招架的目的;实行设计监理制度并加强优化设计,设计监理要从技术设计、经济合理性上对方案设计进行把关,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引入有限责任的风险机制,明确设计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实行责任追究;设计单位对设计人员实习奖励机制,对设计人员在降低造价方面的创新,给予奖励;建设单位应给予设计单位合理的设计时间,从而保证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减少工程变更,利于造价控制。
4、项目发包阶段的造价控制
项目招投标是控制成本极为有效的手段,通过招标方式,可以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确保工程质量,缩短投资回收期,工程招投标主要包括设计招投标和施工招投标。
在发包阶段,要完善施工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及招投标的组织管理;编制合适的施工预算标底;详细分析各投标书。在招标答疑时尽可能明确今后采取的控制措施,减少索赔隐患;拟定合同时要语言明确,表意清晰。
5、工程施工阶段
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是把设计图纸以及工程原材料转变为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实现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人的作用,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工程造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造价角度帮助承发包双方进行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合理优化,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当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变化,如地质条件的变化、材料的代换、工程的增减、设计的变更等,造价工程师应根据实际发生的变化,充分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协助业主及时审核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发生的费用,相应调整造价控制目标,并向业主提供造价控制动态分析报告,严格控制材料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既要保证工程建设有足够的资金,不致于因资金不足或资金提供不及时而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又要做到尽可能不占用过多的资金,减少利息支出。
6、工程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后一关,也是关键的一关。在确定工程造价时,结算审核人员应严格按合同办事,根据竣工图及建设方核实的联系单、隐蔽签证和设计变更进行审核计算,深入施工现场,掌握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审查施工单位是否按图纸、工程变更及合同规定全部完成工作。工程造价审核人员,首先要核对施工方提供的签证是否真实有效和齐全;有否中标后某些专业工程由建设方另行发包的等等。其次要仔细研究招标文件、合同、协议书、图纸会审记录、招标答疑、标底等资料。
7、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管理与造价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只有重视和加强对项目管理。各阶段造价的控制,才能真正实现工程项目质量优与经济效益好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刘婷婷.浅谈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造价控制[J].工程管理,(3):24-26.
6.论6s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篇六
论6s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6S管理与企业文化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在现代社会是一种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关系。
6S管理与企业文化理论是现代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它使企业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6S着重于现场、实物的管理,以提升员工素质、企业形象和整体工作质量为目的。建设强势企业文化,推行以人为本的6S管理,是管理理念的更新,管理机制的变革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是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升级的必然选择。
1、6S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6S管理是一项为提升基础管理水平改变企业形象而导入的科学管理体系,是使制度的硬性化管理和规范化操作最后演化为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变成引导员工日常工作的一种文化。其具体内容是:整理(SEIRI)——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现场不放置非必需品,通道畅无障碍物;整顿(SEITION)——必需品依规章制度定位、定量地摆放整齐,并加以标识;清扫(SEISO)——岗位保持无垃圾、无灰尘的干净整洁状态;清洁(SEIKETSU)——保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形成制度化;素养(SHITSUKE)——一个人人养成按规定办事的好习惯;安全(SAFETY)——清除事故隐患,排除险情,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
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以诚信为本,强调企业的经营准则、经营作风、经营之道、经营境界、企业精神、发展目标和广大员工认同的道德规范。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对内形成企业凝聚力,对外提高市场竞争力,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念。2、6S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产生和内涵
2.16S管理的产生和内涵
“6S”起源于日本的“5S管理”,日本企业将推行“5S”运动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在生产和工作现场推行各种品质的管理手法,从而助推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在中国,大约是20世纪80年代引入这种管理体系,后来逐步演变为“6S”。6S活动不仅能够改善工作、生活环境,而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员工士气,成为保证其他先进管理方法有效开展的基础。其效果已逐渐被各国管理界所认识和接受,成为国际企业界企业管理的一种潮流。
2.2企业文化的产生及其建设的内涵
企业文化这一理念源于西方,是美国管理学界研究了东西方成功企业的主要特征后提出的。它包括了企业生存环境、企业制度、管理思想的水平和状态以及企业成员对企业的追随和依赖。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首先是从传统做法向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转变。企业与企业在市场上进行的常态竞争,实际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技术上有形的较量;二是企业文化空间上无形的较量[2]。其次,从现代意识角度看,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全方位管理的一种科学文化过程,也是把企业的管理思想与管理实践相结合升华为一种全新的方法和观念。文化对于企业的管理最直接,影响最深刻,虽然不是产品的质量,它却凝结在产品中,贯穿于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管理中,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3、6S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6S管理是企业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文化及企业竞争力的具体体现;6S管理是营造良好环境的有效方式,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有效手段。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许多企业试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但实践的结果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一是把管理抛在一边,单纯地就企业文化论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建设只是作为一项文化活动;二是孤立地提出反映本企业特点的“几句话”精神,而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构架及相关措施;三是人为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分家”:党委管精神文明,行政管物质文明。这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6S管理可以充实企业文化,可以推进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的灵魂。
因此要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做好6S管理工作,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不能只强调企业文化建设而忽视了企业的管理工作,更不能以企业文化替代管理工作。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应该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中,并发挥其精神支柱和动力的作用,以促进企业6S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4、6S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6S管理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文明、整洁、高效而温馨的工作现场,激发员工高昂的士气和责任感,培养并提升高度的执行力和纪律性,对于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改善工作环境,规范现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员工素养,减少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建设要进入企业制度建设和物质生产的整个系统和全过程,同企业的生产经营融为一体,真正在企业中确立文化管理方式,形成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导的企业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全面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在企业的综合体现,应成为管理者乃至全体员工永恒的追求。建立并提升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企业的兴衰至关重要,是企业成功的不可或缺的支柱之一。
6S管理是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需要,是适应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是培育先进的办公现场管理模式的需要。通过加强6S管理,提升企业文化,培育良好习惯,建立企业形象,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竞争力。同样,创建企业文化的目的更是提升理念,优化管理,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齐心协力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归宿,就是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有个性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5、结语
从实践看,6S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不能从表面上肤浅地理解。今天的企业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效益,它对企业的经济建设具有先导力,对企业经营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具有增效力,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优秀的管理和企业文化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它能够造就高适应性、高凝聚力、高美誉度的企业。企业竞争的焦点是先进的管理和文化,在先进的技术装备条件下,谁拥有优秀的管理和企业文化,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由 慕晴 首发于世界工厂网学堂频道,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7.浅论建设工程风险管理 篇七
建设工程风险是指其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造成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性及其发生的概率。建设工程建设周期持续时间长,所涉及到的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多。对建设工程风险的认识,要明确两个基本点:1)建设工程风险大。2)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均有风险,但各方的风险不尽相同。例如,同样是通货膨胀风险事件,在可调价格合同条件下,对业主来说是相当大的风险,而对承包商来说则风险很小。
风险管理是一个识别、确定和度量风险,并制定、选择和实施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因此,从风险管理目标的角度分析,建设工程可分为投资风险、进度风险、质量风险和安全风险。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应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过程,一般也是一个循环过程。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对策决策、风险管理计划实施的监控四方面的内容。
1 建设工程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系统而全面地识别出影响建设工程目标实现的风险事件并加以适当归类的过程,必要时,还需对风险事件的后果作出定性的估计。在风险的识别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由粗及细,由细及粗。由粗及细是指对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各种途径对工程风险进行分解,逐渐细化。而由细及粗是指从工程初始风险清单的众多风险中,根据同类建设工程的经验以及对拟建建设工程具体情况的分析和风险调查,确定那些对建设工程目标实现有较大影响的工程风险,作为主要风险。2)严格界定风险内涵并考虑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3)先怀疑后排除。4)排除与确认并重。5)必要时,可做试验论证。如抗震试验、风洞试验等。建设工程风险识别的方法有:专家调查法、财务报表法、流程图法,初始清单法,经验数据法和风险调查法,风险识别的结果是建立建设工程风险清单。
2 建设工程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建设工程风险事件的发生可能性和损失后果进行定量化的过程。一种比较简单的风险量化方法是:根据风险事件产生的结果与其相应的发生概率,求解建设工程风险损失的期望值和风险损失的方差来具体度量风险的大小,即:
1)若某一风险因素产生的项目风险损失值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它的可能取值为x1,x2,…,xn,这些取值对应的概率分别为P(x1),P(x2),…,P(xn),则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值和方差分别为:
2)若某一风险因素产生的项目风险损失值为连续型随机变量X,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x),则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值和方差分别为:
在风险衡量过程中,建设工程风险被量化为关于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严重性的函数,但在选择对策之前,还需要对建设工程风险量作出相对比较,以确定建设工程风险的相对严重性。
3 建设工程风险对策
建设工程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
风险回避就是以一定的方式中断风险源,使其不发生或不再发展,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在采用风险回避对策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回避一种风险可能产生另一种新的风险。其次,回避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从风险中获益的可能性。再次,回避风险可能不实际或不可能。总之,虽然风险回避是一种必要的、有时甚至是最佳的风险对策,但应该承认这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对策。如果处处回避,事事回避,其结果只能是停止发展,直至停止生存。因此,应当勇敢地面对风险,这就需要适当运用风险回避以外的其他风险对策。
损失控制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风险对策。损失控制可分为预防损失和减少损失两方面工作。预防损失措施的主要作用在于降低或消除(通常只能做到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而减少损失措施的作用在于降低损失的严重性或遏制损失的进一步发展,使损失最小化。一般来说,损失控制方案应当是预防损失措施和减少损失措施的有机结合。
风险自留就是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是从企业内部财务的角度应对风险。风险自留与其他风险对策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改变建设工程风险的客观性质,即既不改变工程风险的发生概率,也不改变工程风险潜在损失的严重性。风险自留可分为非计划性风险自留和计划性风险自留两种类型。计划性风险自留是主动的、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选择,是风险管理人员在经过正确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后作出的风险对策,是整个建设工程风险对策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风险转移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而且广泛运用的一项对策,分为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两种形式。根据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建设工程的风险应由有关各方分担,而风险分担的原则是:任何一种风险都应由最适宜承担该风险或最有能力进行损失控制的一方承担。例如项目决策风险应由业主承担,设计风险应由设计方承担,而工程技术风险应由承包商承担。非保险转移又称为合同转移,因为这种风险转移一般是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将工程风险转移给非保险人的对方当事人。保险转移通常直接称为保险,对于建设工程来说,则为工程保险。
4 风险管理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监控
风险管理计划实施后,风险控制措施必然会对风险的发展产生相应的效果,监控风险管理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包括:1)评估风险控制措施产生的效果;2)及时发现和度量新的风险因素;3)跟踪、评估风险的变化程度;4)监控潜在风险的发展、监测项目风险发生的征兆;5)提供启动风险应急计划的时机和依据。
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而严谨的管理活动,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建设工程项目的成败。因此我们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要从项目策划之初就将风险管理技术运用到建设工程管理之中,直至项目竣工交付使用为止,以实现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的目标,即:实际投资不超过计划投资;实际工期不超过计划工期;实际质量满足预期的质量要求;建设过程安全。
参考文献
[1]雷胜强.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刘伊生.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刘贞平.工程建设监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8.论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的索赔管理 篇八
关键词: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索赔;索赔管理
一、城市建设工程索赔管理的现状
改革开放,使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同时也加强了我国工程建设界的国际交流,带来了“索赔管理”这个新理念。目前,索赔管理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从建筑工程承包发展的现状看,由于建筑承包业已经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卖方市场,使城市建设工程承包中业主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同时工程承包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风险不对等,承包商所承担的风险远大于业主,索赔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的工期和成本。索赔是项目管理综合水平的体现,如何面对索赔进行项目管理,是显现承包商或业主的管理水平问题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正确把握对索赔的认识,深入探索其形成的根源,掌握其方法,以积极的态度做好索赔工作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城市建设工程索赔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索赔的涵义认识模糊。工程索赔是当事人保护自己避免损失、增加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现代工程中,承包方的索赔要求通常为:工期的延长和费用的补偿,工程索赔对施工合同双方而言,是维护双方合法利益的权利的需要,是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的一项正常业务。索赔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受损者的权利,也是合同缺陷的补充,其实质是承发包双方承担工程风险比例的再分配。
第二,工程合同发包人不遵守合同约定,人为调整合同单价或验收标准。发包人对承包人的行政干预过多,往往在签订合同后,开始进场施工时,业主开始采取一些行政手段对原来施工单位投标的单价进行调整,并且抬高工程中间验收标准;同时,“阴阳合同”充斥市场,发包人利用自己在建设工程发包中的主导地位,将自身的一些风险转移到承包人身上。
第三,施工企业合同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主要表现在:一是严格按合同办事,出现问题后习惯于找领导协调。二是不设立合同管理部门,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
第四,对索赔工作的风险认识不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工程项目实施的实际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会随着项目的进行而不断发展变化,如果不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控制,便有可能形成项目的重大损失,导致工程项目索赔的出现。
三、加强城市建设工程索赔管理的举措
第一,注重对索赔有关理论的研究,不断积累索赔经验。
首先,承包商要掌握索赔依据和机会。常见的可以提出索赔的干扰事件有:业主没有按合同规定的要求交付设计资料、延误工期;工程地质情况与合同规定的不一样,出现异常;招标文件不完备,业主提供的信息有错误;由于设计变更、设计错误,不及时下达指令、决定,造成工程停工,或要求加快工程进度,指令承包商采取加速措施;不可抗力因素使工程中断或合同终止。
其次,遵循工程索赔程序。一是提出索赔意向,当发现索赔事件后,在合同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提出索赔意向通知要求。二是做好索赔工作准备,进行详细调查,判断索赔事件是否具备法律依据,量化索赔价值,起草索赔报告。三是分清索赔类别的时限与过程。四是进行事件记录,写出阶段性索赔报告和最终索赔报告
再次,通晓索赔原则。根据发生事件按不同标准,及时做出阶段性索赔报告和最终索赔报告,具备有效证据及数据,并抄送有关部门。
第二,在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用合同转移风险。为预防和规避工程风险,在合同签订和合同履约管理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招投标阶段。在正式签订合同之前,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预测,从项目的谈判、签约、履约到竣工结算,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业主对工期、质量、安全等要求,进行监督指导,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合同目标的准确完成。
其次,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应仔细阅读合同文本,掌握有关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法规规定,细心研究。一是做好调研工作,在投标之前应就该工程项目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调研并分类。在合同谈判时,用专用条款来明确风险范围。二是避免合同中的矛盾或二义性解释。特别是在国际工程中,由于不同语言的翻译和不同国家的工程惯例,常常会对同一条款产生不同的理解。按照一般原则,承包商对合同的理解负责。三是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合同管理:实施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合同管理必须以合同为主线、以合同为核心实施工程项目管理。
再次,在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履行中规范管理。城市建设工程合同签订后,合同双方就形成一定的经济关系和法律上的效力。合同规定双方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的经济责任、利益、权力和义务,双方就必须严格遵守。一是必须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确定项目管理目标,使相关的合同和合同规定的各工程活动之间不相矛盾,确保目标实现。二是严格遵守工程合同约定的标的、数量、期限、价格,进行保修条款的履行管理。三是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和安全管理: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避免因工期延误、质量问题、人员、材料、设备的浪费带来的风险;实行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管理,避免由于生产过程当中的安全因素造成责任事故和人身伤亡等重大风险。四是注意和重视索赔资料的收集和准备。索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包方对索赔做出的解释和强有力的证据。索赔证据有:会议纪要、施工日志、工程照片、造价指数等等,注意和重视索赔资料的收集,及时合理地提出索赔,是使工程风险合理合法转移的有效措施。
第三,承包人应加强合同法律意识和合同管理意识,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重视培养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建立严格的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制度,逐步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组织机构。在签订施工合同过程中,承包人要对合同合法性、严密性进行认真审查,减少签订合同时产生纠纷的因素,把合同纠纷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以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
第四,承包人应积极开展施工合同风险管理,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加强施工合同索赔管理工作。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做好风险预测、控制与转移工作可使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风险管理的重点是风险的规避合同中引入工程担保制度,可适当转移合同当事人的风险。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也是制约合同双方认真履约的强有力的约束手段;在合同整个履行过程中,首先是严格守法,科学施工;其次是依法确立合同,注重安全生产和现场管理;再次是建立科学的内部经营决策机制。
第五,建立科学的索赔预防措施。加强城市建设工程的风险意识,及早了解风险来源的可能性,尽早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将地质情况及地下障碍物的资料收集齐全,以免延误工期,造成索赔;进行优化设计,提高设计的水平和质量,尽可能避免因设计出错影响工程,设计过程中考虑的周全,也可消除施工中因不合理设计造成的设计变更而引起索赔;在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若尽可能地避免索赔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认真细致地编制建设工程施工图预算,并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和工程施工形象进度按期足额支付工程款项;要加强合同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及施工进度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随意进行变更或下达工程停工令,影响工程施工进度,造成工程延期而引起索赔。
总之,城市建设工程索赔是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更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城市建设工程索赔要善于发现和把握索赔机会,还要善于收集与整理索赔有关依据和资料,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充分理解招投标文件、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和业主、监理、承包商之间签订的合同协议以及各项往来性文件与相关法规,按照依合同、重证据、讲技巧、树信誉的原则,及时、准确、严格地按照程序进行索赔工作,这样才能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取得效益最大化。因此,应当重视索赔管理,加强索赔意识,做好索赔管理对提高项目管理业务能力和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综合水平、以至企业如何融入市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2.姚兵.施工项目管理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成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
9.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 篇九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风险管理水平作为衡量项目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既是决定工程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又是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工期控制精度和质量控制水平的主要措施,也是决定项目管理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的概念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界定和风险评价去认识项目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各种风险应对措施、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项目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事故所造成的不利结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管理工作。论文选题意义
2.风险管理的内容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横观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纵观项目建设的发展过程,将引起风险的极为复杂的事物分解为比较简单的、容易被识别的基本单元。从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找出因素之间的最根本、最本质的联系,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抓住主要因素,并且分析它们引起投入产出变化的严重程度。这包括识别出风险的来源、类型、影响及后果。如何写毕业论文
(2)风险分析及评价
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业主及承包商承担适当的风险。而风险分析及评价则是风险管理中一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在利用现有资源去争取获得将来的`预期收益这一过程中,风险是内在的、固有的。实际上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利用、控制、管理,其实质就是找出所有可能的选择方案,并分析任一对策所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 专科毕业论文要求
(3)风险控制
所谓风险控制,就是对已经经过识别、评价、分析的风险进行处理的过程,这其中包括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自留等不同方法,对于不同情况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3.风险监控的内容与方法
(1)监控内容①风险应对措施是否按计划正在实施。
②风险应对措施是否收到显著效果,是否需要制订新的应对方案。
③对工程项目建设环境的预期分析,以及对项目整体目标实现可能性的预期分析是否成立。
④风险的发生情况与预期的状态相比是否发生了变化,并对风险的发展变化作出分析判断。
⑤识别的风险哪些已发生,哪些正在发生,哪些有可能在今后发生。
⑥是否出现了新的风险因素和新的风险事件,它们的发展变化趋势又如何。
(2)监控方法
①进度风险监控方法:横道图法、前锋线法及S形曲线法等。
②质量风险监控方法:控制图法管理图法)。
③费用风险监控方法:横道图法及净值分析法。
(3)监控措施
①权变措施:即应对未事先计划或考虑到的风险的措施。工程项目是一开放性系统,建设环境较为复杂,有许多风险因素是在风险计划时考虑不到的,或者对其没有充分的认识。
②纠正措施:就是使项目未来预计绩效与原定计划一致所做的变更。监视工程项目风险的发展变化,或是否出现了新的风险。
③项目变更申请:提出改变工程项目的范围、改变工程设计、改变实施方案、改变项目环境、改变工程项目费用和进度安排等的申请。
④风险应对计划更新:风险是一随机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险发生后的损失可能比预期的要小,也可能比预期的要大。论文选题意义
二、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1.减轻风险减轻风险策略即通过缓和或预知等手段来减缓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轻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后果,以达到使风险减小的目的。减轻风险是存在风险时使用的一种风险对策,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要看风险是已知风险、可预测风险还是不可预测风险。项目风险、项目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时间的函数,项目风险管理水平以及管理的成效与时间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为了有效地减轻风险,必须采取措施应对未来的风险。如何写毕业论文
2.预防风险
风险预防是一种主动的风险管理策略,通常采取有形和无形的手段。工程法是一种有形的手段,是以工程技术为手段,消除物质性风险的威胁。工程法的特点是每一种措施都与具体的工程技术设施相联系,但是不能过分地依赖工程法,因为采取工程措施需要很大的投入。 专科毕业论文要求
无形的手段包括教育法和程序法。
3.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是将风险转移至参与该项目的其他人或其他组织,所以又称为合伙分担风险。其目的不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轻不利后果,而是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有能力承受或控制项目风险的个人或组织。一是合同转移,即借助合同法,通过与有关方面签订连带风险在内的合同,将风险转移给对方。二是保险转移,即对于那些属于保险公司开保的险种,可通过投保把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保险公司。三是利用各种风险交易工具转嫁风险。
4.回避风险
回避风险是指当项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损失较严重时,又无其他策略可用,主动放弃从而消除风险或风险产生的条件,从而规避风险的一种策略。对潜在损失大的灾难性风险一般采取回避对策。回避风险可以在某种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完全彻底地消除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减小损失的影响程度,是一种最彻底的消除风险影响的控制技术,而其他控制技术只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
5.自留风险
接受风险也是应对风险的策略之一,它是指有意识地选择承担风险后果。风险造成的损失在承担能力内的,就可采用这种策略,是处理残余风险的技术措施,与其他风险管理技术是一种互补关系。
6.后备风险
一些大型工程项目,由于项目复杂,项目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为了保证项目预定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制定一些项目风险应急措施,即储备风险。所谓储备风险,是指根据项目风险规律事先制定应急措施和制定一个科学高效的项目风险计划,一旦项目实际进展情况与计划不同就启用后备应急措施。
7.风险利用
风险按其性质可分为纯风险和投机风险。纯风险是只会造成损失而不会带来机会或收益的风险;投机风险是既可能造成损失也可能带来机会或利益的风险。风险利用就是指利用投机风险可能提供的谋利机会以获得好处。要充分认识到投机风险可利用的一面,分析这种风险利用的可能性和价值,估测风险利用的代价,评估项目承载这种风险的能力,积极地变不利为有利,使风险变为盈利的来源。风险利用时应注意,决策既要慎重又要当机立断;正确评估自己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严密监控风险,因势利导;制定多种应对方案。
三、结语
10.论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十
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是指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将现代信息与管理技术运用到教学管理中,通过建立教学管理网络系统来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此过程中要考虑到影响教学的各个因素(内因与外因),对这些要素信息进行搜集、传播、储存、维护、加工与使用,以此合理安排与配置全部教学资源,从而确保管理者能够最终实现其教学目的。推进信息化的意义
随着高校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数量与课程设置的增加、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这势必会引起教学管理的危机,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要求,必须推进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它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如通过网络平台的信息传递,让管理人员可以快速地查找到所需信息,或者短短几秒钟就可以下载相关信息,让各级部门之间的数据传递完全没有障碍,确保工作处理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它可以规范化教学管理,通过设定好的管理软件系统,将数据按照标准录入系统,并按照流程操作使用,这样既规范了数据的统一,确保其准确性,又可以通过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与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的有序与规范。推进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3.1 培养信息化管理理念
通过开设讲座、播放视频或技术人员亲自讲解、在校师生的亲身体验分享等形式,将信息化管理对于平时教学管理的积极作用进行推广宣传,让全校师生都懂得什么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它起着什么作用,如何才能有效实施,信息化对师生有什么好处等问题。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本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规章与制度,来明确与规范科学实施信息化的标准、要求与流程,增强师生的配合度,有利于快速推进信息化管理。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学校应投入大量的资金与精力去进行信息化的推进: ①将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立中,如创建良好的网络管理平台,购置先进的管理系统,配备相应的硬件与软件,确保网络的安全与稳定性,这是信息化能够实施的前提条件;②引进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与管理技术,做好日常的网络维护工作与软硬件系统等技术的更新工作,确保信息提供的准确性与及时性;③加大科研投入,提供资金与设备以鼓励全校师生积极研究与创新,建立适合自己学校的管理应用软件,既节省购买与更新软件的成本,也增强全校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更有利于信息化的推进。
3.3 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
教学管理人员是有效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是理论的执行者,所以是一定要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能够将信息化管理模式很好地运用到教学管理当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①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明白信息技术引入的重要作用与目的;②加大专业培训与岗位考核,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与信息处理技能培训,让他们可以快速胜任岗位需求,还要通过考核体系,加强竞争意识,激发他们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③大力发展技术与人才的引进,可以提升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也有助于优秀管理方法的传播与使用。当然,好的人才还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与福利奖励作为依附,这样才能将人才长期的留在学校。
3.4 拓展信息化的应用范围
在软件管理系统中设立足够的模块,来扩展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发挥其最大的管理效用。其主要模块可以涉及:①师生基本信息管理,包括学生学籍、基本信息、师资信息等管理工作;②教学规划管理,包括课程库、专业培养计划、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安排等管理工作;③教学过程执行管理,包括教学资源、排课系统、选课系统、在线考试、试卷库、成绩信息、各考试报名系统等管理工作;④毕业生信息管理,结合之前的历史信息,如基本信息或成绩信息等,建立独立的毕业信息库,以方便毕业生进行毕业资格审查与相关资料打印的需要。
在这些基本模块下,可以根据本校师生的需求增加其他应用模块。如网上评教模块,增加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对其教学技巧方法的自我提升意识;或者增加实习管理模块,因为作为高等专科学校,实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所以可以设置这个模块,方便实习学生的管理,教师还可以利用系统,了解以往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实习单位的情况等,作为指导实习学生的依据。结束语
11.浅论水利工程的管理 篇十一
【摘要】水利工程是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组织管理、经营管理等四方面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探讨
On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Zhou Shao-feng,Chen Li,Zhang Si-qi
(China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Bureau Ltd. First Branch XI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Is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strengthe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to ensure safe operation of the project, the full economic benefits of water conservancy, water conservancy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Faced with water project management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project management, water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Quartet.
【Key words】Hydraulic Engineering;Management;Discussion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三分建,七分管”,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效益发挥以及工程的正常运行。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确保已建工程安全并处在最佳工作状态,发挥、挖掘工程的潜力,更应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实践表明,一个工程即使有缺陷,如果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管好、用好,在运用过程中,不断加以改善,仍然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反之,一个较好的水利工程,如果管理不善,不断损坏,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1. 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管理工作,水利工程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工程的合理应用、工程的养护维修、工程的观测、工程的防汛抢险等。
1.1 合理运用。
水利工程与河川径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河川径流一样其变化是随机的,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但径流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要根据其变化规律,对工程进行合理运用,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发挥最大效益。工程的合理运用主要是制定合理的工程防汛调度计划和工程管理运行方案等。
1.2 养护和维修。
由于各种主观原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水工建筑物在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有薄弱环节,使其在运用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问题。特别是水利工程长期处在水下工作,自然条件的变化和管理运用不当,将会使工程发生意外的变化。所以,要对工程进行长期的监护,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消除隐患,保持工程的完好状态和安全运行,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3 检查和观测。
水工建筑物的检查和观测工作,是工程管理工作中的耳目,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工作。建筑物在运用过程中,其状态和工作情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有的是正常变化,对建筑物安全影响不大;但是,也有的属于异常现象,一旦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会引起失事。为了及时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变化状况、性质及其规律,应对建筑物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全面的检查和观测,并及时分析处理,改善和提高工程运用条件,验证设计情况,从而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
1.4 防汛抢险。
防汛抢险工作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采取措施,做好防汛抗洪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也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动员社会力量,做好防汛抗洪和洪涝灾害后的恢复与救济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防汛抗洪的义务”。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对于存在隐患的建筑物,应及时作好防汛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大中型病险工程,更应注意日常的管理。因为水利工程一旦失事,将引起毁灭性的灾难,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防汛抢险工作中,应立足于大洪水,做好防汛抢险的各项准备,防患于未然,确保工程的安全运用。
1.5 扩建和改建。
对于原有水工建筑物不能满足新技术、新设备、新的管理水平的要求时,在运用过程中发现建筑物有重大缺陷需要消除时,应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改建和扩建,从而提高工程的基础能力,满足工程的运行管理的发展和要求。
2. 用水管理
用水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用水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效益和工农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用水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用水、量水管理、水量调度等内容。
2.1 计划用水。
计划用水主要是有计划地进行蓄、引、提、调和分配水量。实行计划用水,必须在用水之前,根据水源情况、工程条件、工农业生产安排等方面编制用水计划。实际上,用水计划就是合理地安排引水、输水、配水和用水等工作的计划。编制的用水计划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工作方案、计划表、工作图等,应当通俗易懂,便于工作人员实际应用。endprint
2.2 渠系测水。
渠系测水是灌区管理工作中实行计划用水、准确地掌握引水、输水、配水等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节水、节能和提高水利用率的一项必要措施。通过测水工作,可以为保证正确执行用水计划和编制用水计划提供可靠的资料;可以按照用水计划的规定和水量调配组织的指导,调节、控制水量,准确地从水源引水、输水和按定额向用水单位供水;可以检查水质和水的利用率,并指导和改进用水工作;可以为设计和科研工作提供资料。
2.3 减少水量损失。
对灌区灌溉而言,自水源引水到田间,其中一部分水灌到田间用于作物生长所需,而一部分水量则在各级渠道中损失掉了。因此,减少渠道水量损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其主要措施包括轮灌、改善灌水技术、严格控制水量、增设渠道防渗措施等内容。
2.4 用水试验。
为了正确地拟定和执行计划用水,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管理运用提供科学依据,应根据灌区的特点进行灌、排和盐碱地改良等试验研究工作。通过试验探索水分与土壤、作物、气候及农业技术措施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合理的灌排方法和制度,以达到科学用水,实现农业增产的目的。一般灌区灌排试验主要内容包括作物需水量试验、田间排水标准、田间排水效果和用水管理试验等。
3. 组织管理
为了正确处理用水单位之间在用水利益上的关系,合理使用水利设施,水利工程管理组织一般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专业管理机构和群众性管理组织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国有管理的灌区,属哪一级行政单位领导,即由哪一级人民政府负责建立专管机构,根据灌区规模,分别设管理局、处或所。集体管理的灌区,由乡、镇设专管机构或专人管理。
工程专管机构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有关方针、政策,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建立健全灌区群众性民主管理组织;进行工程设施的维修养护,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实行计划用水,开展有关试验工作;组织水费计收,健全财务制度;开展多种经营,加强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是落实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机构建立后,还必须配备一支有技术、懂业务的管理队伍,这是搞好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和决定因素。
组织管理是做好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经营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贯彻各项方针政策和具体执行各种管理制度、措施的组织保证。因此,应该注重运用组织管理手段,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工作。
4. 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是在保证工程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管理、用水管理开展的综合利用、多种经营以及水费征收等工作。它是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水利工程设施以创造财富、增加收入,从而促进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的必要环节。
12.论如何加强工程管理的风险认识 篇十二
工程项目通常技术复杂、投资大、工期长、参与主体多,加上项目外部环境千变万化,使得工程管理运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风险也随之而来,风险对工程质量、工期、费用及安全会造成潜在的损失。因此,工程管理者在工程建设中,贯彻宣传工程风险管理理念,预测识别及分析潜在的风险,采取相应对策,达到避免或降低风险损失的目的。
工程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界定和风险评价去认识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各种风险应对措施、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事故所造成的不利结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工程总体目标实现的管理工作。工程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工程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分析、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四部分。
2 提高工程管理者对工程风险的认识
工程风险管理是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以减少项目实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它不仅使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而且能在多方面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形成一个连续的管理与反馈过程。工程风险管理成为工程各参与主体保护自身利益,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重视工程风险宣传,提高工程各参与主体对风险的认识是当务之急。
1)工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工程风险复杂多样,通常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主要有以下几种:a.政治法律风险。如政局不稳,国际关系紧张;政策透明度差,政府办事效率低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高,权力机构腐败;法制不健全,法律不公正,法律对项目的种种限制;外汇管理等。政治风险对工程来说是致命的,它具有全局性及地域性。b.经济风险。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市场动荡,物价不稳,社会摊派和乱收费;资金不到位,延迟付款,信用缺失;经济基础差,当地的制造能力弱,设备材料供应不充分;私自转包,分包等。c.自然与环境。如水文、地质及自然灾害等对项目造成的危害;地下文物对项目的影响;可供使用的自然资源不足,基础设施的不配套等。d.技术风险。如设计、施工、设备材料质量有问题、工程变更;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带来的挑战等。e.合同风险。工程建设中许多问题都与合同有关,如合同条款遗漏,表达有误,合同纠纷,索赔管理不力等都会对工程造成风险。f.安全健康环境风险。如人员的安全健康,财产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措施等得不到有效保护而对工程造成的损失。较大的工程风险发生后,不仅会给工程各参与主体造成较大的损失,往往还会给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可见,风险在工程实施中无处不在,是客观存在的,会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2)工程风险是可预测的。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在风险事件发生的时间及造成的后果上,以及风险事件本身发生的机会上。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定时期或者一定范围内的大量资料的积累,从宏观上把握一种或者多种风险发生的规律,就是说,风险可以根据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的数据和积累的经验得到预测。在工程管理中,工程各参与主体对工程风险认识的越全面,预测的准确度越高,其规避风险的意识就越强,从而应对风险的方法就越多。加强对工程风险的认识,选择正确的应对策略,达到降低风险损失的目的,这正是风险管理的目标。
3 改善工程管理者对待工程风险的态度
工程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利用、控制及管理工程风险。在工程管理中,工程管理者,特别是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对风险处理的因素都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因此,改善管理者对待风险的态度至关重要。
1)风险管理只有投入才能产生效果。
工程风险管理中,管理者必须要克服侥幸心理。工程风险的最大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在某工程中,没有多少风险管理投入,工程顺利完工。这样,容易给工程管理者造成侥幸的心理,导致其对风险管理的轻视,缩减对工程风险管理投入,这样是非常危险的。由于对风险管理的疏忽,可能导致的风险事故的发生,其损失是更加巨大的。风险管理只有投入,才能产生效果。可以说,风险管理资金投入的高低对风险管理的结果有着巨大的影响。
2)风险管理者的态度直接影响着管理水平。
风险态度是指人对风险所采取的态度,会随处理的风险不同而异。一般分为三种:风险厌恶型、风险中性型和风险偏好型。风险厌恶型为不愿意承担风险,尽量采取回避风险的策略;风险偏好型则会为了更多的收益而承担更大的风险;风险中性型则介于风险偏好型和风险厌恶型两者中间,只愿意承担平均水平上的风险而放弃部分收益。风险管理者的风险态度一般与其阅历、经历、心理、社会因素等密切相关。风险管理者的风险态度与其对风险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风险厌恶型由于对某工程风险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其在风险管理中所承担的风险也许比风险偏好型还要多,可能无法支持有效的风险管理。因此,加强风险管理者,特别是决策者对风险的认识,改善其风险态度,是提升管理水平,降低风险损害,获得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
4 结语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重视工程风险管理,提升管理者对风险的认识水平,改善其对风险的态度,增加风险投入,建立起一整套工程风险防范系统,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方法,从而减少风险损失,提高工程效益,对促进经济发展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姚玲珍.工程项目管理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周智勇,何华.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1):27-28.
【论建设工程的风险管理】推荐阅读:
试论反腐倡廉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0-19
浅论建筑装修工程中的施工项目管理08-30
论工程变更与索赔管理10-10
论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09-19
甲方在工程建设中的现场管理措施09-20
工程管理建设09-10
建设工程变更管理论文09-19
建设工程管理咨询合同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