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复习方法

2024-11-05

高考文综复习方法(共13篇)

1.高考文综复习方法 篇一

史地政三科具有不同的特点

政治是相对比较正统的学科,政治上是不能犯错误的,所以对于政治科目的学习,只需要注意一点儿——学会抓重点,把各种马克思主义的定律、我国政治制度的铁律、商品经济的发展规律等背好了,遇到题目的时候多角度代入,做到面面俱到,政治分数就基本可以保证了。

所以说,政治对于背诵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真的对政治感兴趣的同学,不妨看些杂志,对政治语言有一个了解。

历史是一个很灵活的学科,以史为鉴,历史和现代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历史越来越平民化、趣味化的趋向,使得历史出题没有固定的套路,相对来说比较有趣,尤其是选择题。即使是很优秀的历史老师,也会在一道题上栽跟头。可历史主观题基本上是不会脱离课本史实的,所以课本是必须要重视的,可以把课本内容多翻看几遍。

在博览之后,可以开始做专题提纲,以另外的角度重新串理知识体系,即是再次的记忆过程,也是一次自我对历史发掘能力的提高。针对历史的客观题的灵活性,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找一些答题技巧,比如答案矛盾排除法、最优选项法、背景联想确认法等,多看一些题目,与此之外,可以偶尔看一些野史类的东西,扩展自己的历史观角度,有一个判断的视角。

地理是一个偏理科的学科,很多文科同学可能不喜欢地理学习,而且很神奇的是,地理在大学的时候是隶属于理科学科的。所以,其实高中地理不同于大学地理,纯理性的东西本质上并不多。高中地理的学习关键就如数学一样,两字:练题!

并对几类关键的地图记忆清楚,多画几遍就好。另外,地理方面有一些小的窍门公式,大家一定要熟背,要清楚来龙去脉,比如上上西西下下东东。再者,地理千万不能死记硬背,学习地理关键的要清楚“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在“是什么”上纠结不清。我当时倒觉得地理是文综里最简单的一个学科,它有确切的答案,不需要你在一些细节上想着讨好阅卷老师,这个当学员做多了文综题的时候就会觉得很爽啦。

文科学习的隐性知识

文科学习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袖里乾坤。就是说,文科学习要做细,在小知识点中夹杂大学问,粗条大枝的学习是不可能在文科学习中获得好的成绩的。例如,字迹工整问题,你的所有考试都是笔头上的检查,而且文科阅卷工作主观性很强,你如果在印象分上掉了份儿,在专业性方面补回来会比较艰难;再例如,文科学习要重视逻辑性,特别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集合,要善于培养自己的整体思维能力,以历史为例,不仅要纵向地对历朝历代进行总结,也要横向地对政治、经济、文化进行联系;再例如,文科学习特别需要细致的探究能力,文综成绩偏平均和稳定,如何造成区别度呢?就是在踩分点上下功夫,在一般人都能想到的角度之外另添一个新颖的观点,这部分答案就是我们中级档和高级档的最大差距所在。

2.高考文综复习方法 篇二

一、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分析

1.坚持稳中求变, 变中求新的原则。

2.坚持以能力和问题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 充分展现了考试的选拔功能。

3.图文兼顾, 材料量减少, 设计简洁, 呈现稳中求变的特点。

4.注意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及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命题的特点。坚持学科内综合为主, 强调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学科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以知识为载体, 突出考查了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社会现实, “以人为本”, 重建核心价值观, 为创建和谐社会服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质量不高;对高考试题考查的相关内容了解不全面;记忆理解不够牢固准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

二、高考历史复习值得重视的十个趋向

1.以人们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为命题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 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专题式的命题方式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全面把握和理解, 在客观试题中如此, 主观试题更是发挥了在这一方面的突出优势。

3.命题体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注重对综合学习能力的考查, 综合性增强。加大了地理、历史、政治各学科知识交叉与综合的力度。

4.以地理知识为切口导入, 也就是先确定区域, 再设计与该区域相关的历史问题, 最后以政治命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5.突出主干基础知识考查。

6.突出周年问题考查。

7.突出重大工程问题 (基础设施、人文景观、科技工程等) 考查。

8.突出重大时政问题显性化考查。

9.突出研究性学习成果化考查。

10.突出史学研究的前沿动态。

三、十二点备考对策

1.要以纲为纲, 以本为本, 稳扎稳打。

2.要回归基础、抓住三个“基本” (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线索的清理、基本结论的证明) 。

3.培养学生的通史意识、现代意识、世界意识和文明意识。

4.正确认识国际关系问题, 重视大国崛起及联合国的改革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5.关注课改和课标, 做好新旧教材的衔接与过渡。

6.研究高考试题, 训练解题和答题技巧, 加强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

7.正确对待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正确的对策。

8.正确处理“大小字”关系。特别要注意新中国建国后和二战后的小字知识。

9.关注新增考点, 最好把新增考点的具体知识归纳印发给学生, 落实到位。

10.关注时政与社会热点。如:

(1) 坚持以人为本, 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 (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历史上的盛世、儒家思想、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物价、腐败、医疗和住房等问题) 。

(2) 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高效益和节能降耗, 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如:唐代对外开放、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 。

(4)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如:中非、中印、中俄、中日关系) 。

(5) 关注重点工程及能源、环保问题 (如:丝绸之路、大运河、铁路;石油、电力、核能, 可持续发展) 。

(6) 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如:东部发展、中部崛起、西藏地区、环渤海地区、北京) 。

(7) 关注中国统一和巩固统一、统一战线与国共谈判 (如:台湾和西藏问题) 。台湾和西藏是当今的热点问题。

(8) 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时政热点焦点、周年和次周年。

(9) 关注民族政策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民族精神。

(10) 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即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1) 世界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趋势。

(12) 高频考点的备考建议。突出重点、热点和主干知识。

(13) 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应对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如水灾、雪灾、地震等。

11.加强对高考信息的搜集工作。

12.调整心态, 科学备考。

总之,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 记忆要求高, 制定出合理的计划, 就能够达到“学好历史, 提高成绩, 考好文综, 高考必胜”的目的。

摘要:历史知识浩如烟海, 记忆要求高, 制订出合理的计划, 认真回归课本梳理知识, 把以前总结的知识再看一看, 把错题本再翻一翻, 把知识盲区再补一补, 成绩在短时间内会得到提高的。学好历史, 提高成绩, 考好文综, 高考必胜。

3.高考文综复习方法 篇三

一、把握高考命题特点

熟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知彼”,就要研究近几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在命题理念和试题结构上的趋势。纵观近三年的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共同特点:

1.组题方式上逐渐隐弃了选择题中的“主题式”

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Ⅱ的历史选择题部分都只设置了一个题组,首次改变了题组在选择题中“一统天下”的局面。这实际上预示了“主题式”命题方式将被取消。果然,2008、200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的历史选择题中没有出现题组。这个变化便于扩大试卷的覆盖范围。

2.文史常识被引入命题领域,并且不断推陈出新,考查范围不断扩大

从2007年全国文综卷Ⅰ考查皇帝的谥号、年号、庙号开始,便一发而不可收,2008年全国文综卷Ⅰ、Ⅱ的“阴”“阳”方位题、2009年全国卷的姓氏起源题和四面楚歌题等,这些题目与新课程理念相呼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试题构造样式的创新

运用新的历史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已经成为高考文综历史命题不可逆转的趋势。2007年,命题专家在继续引用新材料命制非选择题的同时,在选择题中也开始大量引用新材料,在12道历史选择题中,这类试题有7道;2008年,这一命题趋势继续发展,历史选择题部分全部为材料型选择题,其中有11道试题引用了新材料;2009年,12道选择题中,除第16题是直接设问外,其余题目也都选用了材料。这种创新更利于考查学生能力。

4.以新的历史范式入题

传统高考多采用唯物史观、阶级斗争(革命)史观命制历史试题。近年来,以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研究历史成为学习我国历史学科体系发展的新趋势,新式史观成为高考历史试题设计和制作的基本范式。如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中思想近代化(第15题)、经济近代化(第14题)、政治近代化与民族独立(第16~18题)就体现了现代化范式;第19~23题体现的是文明史范式;2009年全国文综卷Ⅰ第23题考查全球化,明确体现了整体史观,第39题更是体现了整体史观、文明史观和唯物史观,是一道相当精彩的综合题。

5.关注社会热点

历史试题关注现实,不回避热点问题,常用周年或次周年范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隐性切入,考查非常隐蔽或者说非常含蓄。如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39题,考查了土尔扈特回归祖国,这其实是从反对分裂、增强民族团结这一角度出发,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折射了当今中国“藏独”“疆独”和“台独”等热点问题。2009年全国卷Ⅰ第16题通过西夏文化题隐性考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的热点问题,第19题通过台儿庄战役题隐性考查了国共两党合作的热点问题,第39题通过三角贸易题考查了索马里海盗、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废奴主义运动等热点问题。

6.关注新课程改革,贴近新课程要求,是近几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重要特点之一

如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12、13、19题(分别考查帝王谥号、“武周代李唐”的意义、赫德在中国的活动),曾因超出了2007年《考试大纲》的范围和涉及教材小字内容而遭到不少中学师生的质疑。从表面上看,这些试题确实有超纲之嫌,但它们都在题干中提供了相关材料,实际上是对基本常识和学生的阅读、理解材料能力的考查,在本质上并没有超出《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

二、优化复习方法

了解和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可以为我们取得优异成绩提供有利条件,但仅仅了解这些信息是不够的,要想在高考中取得真正的胜利,还必须讲究复习备考策略和方法,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复习过程中去。

1.夯实基础,融会贯通

基础知识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不管解决什么问题,必须用史实说话。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才有可能进行各种思维活动,高考绝不可能脱离基础去考能力。因此在高考备考复习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力求做到“面全、线通、点透”。“面全”就是对某一历史阶段社会各方面的特征力求宏观把握;“线通”就是对历史线索有全面而准确的把握;“点透”即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各种要素做透彻的分析,把握其本质。这其中,记忆和理解非常关键,不背书是不行的,但只背书也是不行的,只有了解、理解后,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2.关注文史常识

备考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积累一定的文史常识,如中国古代的避讳、对联、传统节日、纪年方法、人物称谓、史书的编写体例、古代典籍的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但不能本末倒置,文史常识千千万万,短时间不可能穷尽,现行教材才是中学历史学习最重要的资源和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

3.关注史学范式,推陈出新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分成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高考命题注重考查不同文明类型的主要成就、特点以及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社会变革,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两种基本途径。高考命题注重考查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思想的科学化。

整体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认为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渐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同一时期世界各地、各种文明的横向联系。

以“文明史”为总纲,以“现代化”为主线,以“全球化”为导向,了解、吸收历史学术研究的新变化、新观点,将其融入教学与复习备考中,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4.密切联系现实,巧入历史

复习中,要针对发生在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间的国内外时政热点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对尾数为9、0、l的年份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对进行重点复习;把人类长期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有机渗透。如中美建交90周年,新中国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纪念100周年,上海世博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民主政治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承包与“三农”问题,和谐世界等热点问题。应注意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注意思考对现实社会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如关于全球化、区域化的思考,关于近代化探索的思考,关于社会和谐的思考等。二是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用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现实问题,明确自身的责任。如对日本侵华的反思、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反思、对中美关系及美国对外政策的反思等,切勿空谈热点,片面追求热点。

5.关注课改新理念,借鉴利用新课标教材

新课标教材弥补了旧人教版教材的不足,知识内容以专题模块形式呈现,强调理念的推陈出新,突出知识的归纳整合,为历史专题复习提供了一种范式和借鉴。如新课程教材涉及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商业与城市,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因此在现行教材的复习中应适当借鉴利用新课标教材的观点,关注新课标教材与现行教材相关联的主干知识,发挥新课标教材的工具作用和引领作用。

6.科学训练,提高质量

冲刺阶段各类高考模拟试题浩如烟海,简直令人应接不暇,所以必须跳出题海,一定要讲究效率,更多的是通过典型引路,领悟解题思路、方法,提高应考水平。高考试题和各地联考、调考试题比较规范,其导向性不容置疑,应当多加揣摩,以求甚解。同时要注意适量的限时训练,及时总结反思,查漏补缺。

三、提高解题能力

1.基本原则

(1)顺序:遵循平时训练时做题习惯,不要临时更改;先易后难,不要容易就大肆铺开,滔滔不绝,难就纠缠不清,耽误时间。

(2)心态:稳扎稳打,扎扎实实做好会做的题目,拿住能拿的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题目越容易越要细心,越难越要镇定,冷静更有利于思考。其实再难的内容自己肯定学过,只不过一时想不起来,要多花一些时间思考、整理罢了。退一步想,你不会的说不定大家都不会。

(3)注意细节:①选择题答题卡需考试结束前15分钟时涂(免慌乱而出错);②不要留空白(确实很难的选择题,绝不要轻易放弃,凭感觉大胆猜测一个,至少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希望;如果是主观题,把材料翻译、整理一下,关键词句抄写一些,都有可能得点分);③保持卷面整洁;④题序号不要弄错和更改;⑤看菜吃饭,按分值作答。

2.选择题的解题

命题人最容易在时间、空间、人物、程度、性质等方面设置障碍,制造迷惑。解答高考历史选择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在审题时,弄清题目的时间、空间限制,题目涉及的历史现象的程度、性质、立场、相关理论以及与教材的联系。

(1)时间定位

选择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信息,但为了干扰我们的正确判断,命题人往往会在选项中故意把此一时说成彼一时。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确定这一历史现象的时间。

(2)空间定位

选项中会经常将甲地说成乙地,把此领域说成彼领域。只有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出纵向和横向的观察和比较,才能明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概念。

(3)把握历史现象的性质或立场

每道选择题,均涉及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只有明确了他们的性质和立场,才能迅速区分题目中的现象和本质等因素,才能够迅速确定正确选项。当然,确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性质和立场时,不能一成不变地看问题。无论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还是历史人物,都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即使是名人、伟人,也会因为时代和阶级局限性,难免在认识某一问题时出现失误或偏差。反之,也不能不加分析地看待其他与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不一致的历史人物,他们也有保持公正、客观的可能性。

(4)明晰题目涉及的基本理论

当前的历史高考选择题,越来越多地渗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此,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题目,都必须分析其涉及的基本理论。在审题时,应自觉地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入分析题目。

(5)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揣测命题人意图。考查的是哪一知识点,设置了什么样的陷阱。

二是见到相似的题时不要兴奋浮躁,应该保持冷静,审题看条件及要求,选项认真判断。记住:该题可能是似是而非。

三是找出所考查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高考选择题尤其是材料型选择题,选材大多非常新颖、独特。但无论怎样变换形式,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它的“身影”。因此,审题时回归教材,确定其位置,对解题大有裨益。

四是双向取舍选项(技巧选择):肯定一个选项时要清楚另三个的错误之处。如不符题干要求、自身表达错误等。

五是两个选项中的取舍:常常淘汰后还剩两个选项无法判断,怎么办?首先是再读题干,谁符合一切限制条件选谁。如果不行,再比较两选项,谁表达更科学、更客观就选谁。(笨方法:选更抽象的,不一定都对)

3.材料题的解题

目前文综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主要以材料解析题为主。材料解析题有内涵式、外延式和内涵外延结合式三种类型。

内涵式题目提示语往往有“根据(依据、据)材料……,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这样的说法,解题必须依据材料。在解内涵式题目时,有时只要符合题意,照抄摘抄材料亦能够得分。但要注意,评分标准规定“整段抄袭材料不给分。”

外延式题目其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解题时要联系教材或所学知识,答案来自于教材和所学知识,与材料本身无太大的联系。

内涵外延结合式题目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依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相结合,两者都要兼顾,是难度最大的题型。

一道设问完整的题目一般包括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四个方面。①提示语:提示学生用何种方式作答(解题的思维方式,答题的表达方式)。②限定语:规定题目涉及的时间范围和情境内涵(观点、材料)。③中心主干语: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对象和内容。④求答语:规定考生所要回答的(“未知的”)内容和项目。

答题方法:分审、读、靠三步走。

(1)审题:笨方法:画圈(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

(2)泛读(初步整体了解):①基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②核心内容(所表达中心问题);材料间联系(问题重心)。

(3)精读(找+靠):(找出符合所问要求的一切相关内容,并注意加以整理,靠教材)。①语文肢解:长文分段;短文分句;一句分成份(成份重在定、宾、补语上)。②注意头、尾(引言,材料出处);文头尾(断章取文,始于有用,终于有用)。③注意符号:括号(注释);分号(并列);省略号(两头不可省)。④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唯物史观,辩证法;透过表面语言(蔑称、外交辞令)深入认识。⑤记得要辩真伪:有时材料真假(或正误)并存。

特别提醒(谋取高分的要诀):

(1)第一问是关键(是答案基调,且又往往最容易)。

(2)答案编写形式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一层意思作为一个要点,以求层次清楚,一目了然。

(3)分少有话少说,分多即使话少也要深挖。

(4)用历史学科语言,禁白话连篇。

(5)文字表达简要:“简”就是做到简洁,不要罗嗦。“要”就是把核心、本质的东西表达出来,千万不要忽略,要点须一个不漏。

(6)注意各问之间的联系,最后一问升发常从前几问答案内容关系出发。

(7)尽量不涂改,特别是题号。

4.高考文综复习及答题方法 篇四

1.啃书本

高考文科综合对课本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察非常重视。所以,要与高考针锋相对,课本是法宝。格子学长的方法是一遍遍地看。历史5本书看了七八遍,可能不能完全背下来,但是做题时能准确回忆课本几乎所有知识点。

2.地图

地理的关键是地图。我的办法是填充图画,即拿一张空的图自己标上山川、城市、河流还有等值线之类的,这样考试时就会有快速反应了。而经纬线的图我是花了很大工夫,我把世界地理的每个方块的图都剪下来,放袋子里,有时间就看,看多了,就非常熟悉了。?

3.注重热点

高考文科综合中,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的准备最终的目的都是能分析热点和解决热点问题。所以,格子学长建议大家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热点分析。我的方法是,先弄清近年,尤其本年度有什么重大热点,然后弄清每个热点可能的命题角度,再以这些角度为线索归纳整理相关书本知识,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热点,最后是拿一些“重点预测”来训练自己的应试能力和检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

4.研究真题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是我们所见到的所有高中试题中信度最高的试题。要有计划地逐题深钻细研,对各类题型题目,不同的设问方式等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归类。研究标准答案、试题背景材料和考试要求间的关系,总结出命题人构思答案的方法。答题时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概念的表达要准确,史实的表述要准确。而且要善于利用材料,有很多答案都可以在题目所给材料中直接找到,而这点却容易被许多考生忽视。

二.高三文综高效复习方法全攻略

一、拓宽知识面

文综的学习要多看书,尤其是文史哲方面的书,要形成一个宽泛的知识面。学习文综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可能拓宽自己的知识广度。高一高二时扩大知识面。选取一个喜欢的专题进行深入的了解,也可以通过阅读通史建立基本的历史框架。

二、背诵目录

充分掌握课本主干内容的基础上,把目录背下来。无论碰到哪一道主观题,首先想到的都应该是那一张目录。依照目录,一节一节去回想内容,去发散。课本看得越熟,迅速回想、发散到的就越多,短时间内想到的内容就越广。政、史、地,都是按观点给分。比如一道题12分,要答4个观点。如果你短小精悍地写了四句话,每句话都踩着一个点,你的分数肯定比只答一个观点更高。这需要平时的训练,一道政治大题回想目录的时间只需要10--15秒钟。

三、文综主观题解答技巧

在文科综合的主观题前,总是默念六个字:“教材、材料、热点”。

教材----根据目录回想、发散;

材料----联系材料上的具体事例,一些观点甚至可以从材料上搬下来用。许多答案用的都是材料里的语句;

热点----联系上几个热门词语,如“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

三.高考文综怎样答题

政治:认真审题,规范答题

政治科目可以算是一个纯文科科目,它的知识内容都需要靠学生平时的背诵记忆、系统整理。在面对高考这样一个大战役时,不得不再次提到的一点就是“审题”、“审题”、“审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对于较为熟悉的题目,不能光凭感觉去解答,对于有难度的题目,一定要多花一两分时间去审题,这样才能真正读懂出题的含义。

同时,在解题时,应当将一些关键词、观点术语等放在最前面,再根据观点展开阐述,当然在进行观点阐述过程中,可以适当的使用题干里面的信息,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最后,答题要规范,最好是分点有条理地阐述,尽量使用专业术语,符合政治课本规范要求。

历史:主观题多角度阐述

历史通常是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大部分组成,而且相比较选择题而言,非选择主观题所占分数较重,且对学生综合知识考察较多。因此,许多考生在面对历史主观题时,感觉有点棘手,往往不能很好的猜到出题老师的“意图”,答题不全,导致失分。

为了在历史主观题上多得分,建议广大考生尽量多写。这里的多写,不是指将一个点深度阐述,而是指要围绕主观题的问题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最好是分点有条理的阐述,能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这一建议也正好暗合了高考阅卷“踩点得分”、“不写不得分,多写不扣分”的基本原则。

地理:多用试卷上已有材料

在地理科目高考时,审题依然是关键,可以从已有的材料信息中获取有效信息,排除选择题中的其他干扰项。同时,在进行主观题解答时,语言表达要有条理、专业、书面,不要过多使用“口水话”,想当然的泛泛而谈。

5.高考文综复习方法 篇五

一、回归课本,重视基础

绝大多数文科生觉得文综是副科,现阶段备考最重要的是要重视语数英主科,所以对于文综的复习不会把课本上的内容烂熟于心。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事实上,高考文综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内容都来自课本,同学们想要稳拿高考文综的高分,备考就要紧扣课本,重视基础的复习,扎实基础是提高答题能力的关键。

二、规范答题,灵活运用模板

高考文综的主观题占据文综总分的一半,然而主观题也是很多学生的弱项,所以同学们在备考期间务必重视主观题的复习,根据最新的评分标准,规范自己的答题。高考文综的主观题是按点给分的,学生写出这一点就有这一点的分,多写不扣分,所以同学们尽可能把自己想到的点都写下来,注意简洁明了,凸显关键词即可,不要长篇大论。

三、学会整理归纳知识点

6.高考文综复习备考建议 篇六

地理试题题目设计新颖、立意深远、思维灵活,注重基础知识、原理、规律和地理过程的考查,紧扣中学地理教材主干知识,这些都体现了高考命题思路的成熟。20xx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还将保持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的基本原则,在细节上可能会有局部调整:

一是试卷结构特别是知识内容比重将趋于稳定但不会固定,其原因是命题的出发点是思想立意和能力立意,而不会人为地刻意安排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所占比重。

二是试卷信息的呈现方式以文字、数据表格、各类统计图和局部区域图为主,依然会突出考查信息的获取、整理、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是试题整体难度稳定,但各个题目之间差异较大,必然会有15分左右的题目难度较高。这些具有区分价值的试题多来自地球运动、大气环境等章节中。试题立意在能力考查的基础上,强调对地理思维过程的考查,同时将适当增加对探究能力、应变能力等学习能力的考查试题。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全面、准确掌握,抓住学科内最基本、最常见的主干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地球运动中的时间计算、日照图的判读,大气环境中的天气与气候、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陆地环境中的地形地貌、河流、地下水,海洋环境中的海水性质、洋流,人文地理中的农业和工业的区位因素、交通、人口、城市、区域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等等。

单一知识点或单元内容的教学,很难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的纵横向联系,很难把握各知识点间的关联,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在复习中应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琐碎的知识点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化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从多个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历史学科备考复习应区分重点知识与一般知识的关系,同时应注意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联系。需要提醒的是,要注意史学范式定位。几年来,阶级斗争史、生产力、近代化(现代化)、整体史、全球史和文明史等史学范式在命题中都有所出现,不同史学范式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造成试题考查知识点的不同方向。了解史学范式在高考命题中的运用,有助于进一步区分出重点知识。

《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的目标、能力要求、知识范围和考查形式,不仅是命题者的出题依据,也是考生复习的主要依据。切实提高复习质量就是要充分了解考试复习大纲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形式,并且把这些能力要求和考查形式融入到平时的复习之中。

高考命题都是通过设置新情境、提供新条件,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复习中,许多考生都存在着认识误区,以为只要背诵、简单记忆就可奏效。

近年来的高考已反复证明,背诵的知识只是知道而已,由于没有自己的理解,便不是知识。凡只是知道的知识,都是没有内化的知识,不可能灵活运用。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是需要在学习和复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7.高考文综复习方法 篇七

研究2010年安徽省高考文综试卷历史试题,我总的感觉是与2009年风格相似,总体难度适中,但选择题难度有所增加;贴近现实,特色鲜明,体现新课程理念,比较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知识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从命题的指导思想上看,试卷追求“稳中求变,稳中创新”,但仍坚持了“命题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的原则。认真分析2010年试卷的特点,对我们今后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把握高考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概括来说,试卷突出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试卷形式继承2009年试卷的优点,呈现方式灵活。

2009年高考历史考试转变为安徽自主命题以后,一改全国卷以前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呈现方式,借鉴了上海、北京等地的高考形式,注意了试卷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在试卷中运用了大量文献材料、历史地图、照片、图表数据,考查了考生阅读材料、解读图表和理解分析新情境的能力,得到了专家、教师的一致好评。2010年高考历史试卷继承了2009年的特点。

如:(2010年安徽卷17)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影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五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B%)。

(1) 已经出现股份制企业%%%%

(2) 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3) 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4)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A. (1) (3) B. (1) (4) C. (2) (3) D. (2) (4)

此题既有图片,又有文字叙述,形式新颖,历史学科特点非常鲜明,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2010年文综历史卷采用这种图文并茂的新材料设计试题多达4题,让人感觉形式灵活,丰富多彩。

(二)着眼课改,彰显课程理念。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学习,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意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实际生活,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10年安徽历史卷继续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出题,如果考生阅读能力不强、理解能力欠缺、分析能力较差、平时只会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的话,就会感觉很难,无从下手,显然不能适应历史学科的高考要求,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安徽省自主命题也在逐步采用新的史观命题,体现新课精神。采用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近代化史观等,使题目显得视野开阔,立意恢弘。

如:(2010年安徽卷19)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C)。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此题通过新的材料,设置新的情境,考查俄国社会的近代化历程,另外18题、20题也分别考查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近代化模式的多样性。

(三)突出主干,强化时空。

2010年文综历史卷立足于书本和课程标准,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课本上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一般是高考试卷的主体,这些知识通过应用一些课外素材变化情境,从不同角度设问。

如:(2010年安徽卷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C)。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郡县制的评价和理解。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会多次做到有关的训练题,而此题引用新材料,变换设问方式,考查考生对这一知识点及史料的理解程度。

课改后的课本采用专题体例,但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一段历史,有一段历史的时代特征。在安徽卷中时间扮演着“标尺”的角色,特别重视对时空概念的考查,纵观全卷,通过时间和空间定位的题目比比皆是。

如:(2010年安徽卷20)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D)。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此题必须了解日本社会发展的历史分期。21题以及35题第(2)问同样明确时间是解题的关键。另外36题第(3)问:概括轮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等都要求考生对历史的时间和空间有准确的把握才能有效作答。

(四)考查能力,利用社会生活史,活用情境材料。

安徽高考文综考试说明中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有四点: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010年安徽历史卷中能够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的题目几乎没有,更多要求考生具备以上四种能力。具体表现为采用大量形式多样的材料型选择题,需要考生解读题干材料,调动运用课本知识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2010年安徽历史卷11题几乎每题都通过文字材料、图片、计量的表格、地图、漫画等呈现了新材料、新情境,对考生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很高。如:(2010年安徽卷15)图3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五)关注人类的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凸显人文学科的社会功能。

2010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却并没有刻意追求时政热点。试题所涉及的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都是在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既具有全局性,又具有长效性。试题巧妙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契合,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社会功能,使试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起到了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关心国家大事和人类命运的效果。

总之,安徽文综历史整份试题力求把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历史能力的考查、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考查有机统一。让新课程理念在高考命题中得到充分的贯彻,这必将对全省新课程改革起到显著的导向作用,从而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能力的考查没有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对中学生能力要求过高;21题没有必要在设问上设置陷阱,纠缠于文字游戏,显得大气不足;主观题设置不够新颖。

针对2010年安徽文综历史的上述特点,我们今后在高三历史教学中,要认真研究相关问题,明确教学重点和方向,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教学策略。

(一)教学观念和方法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对教师的历史教学有新的要求,教学观念和方法必须转变,必须引导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营造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

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资源。

(二)全面细致复习,突出主干知识。

我们在高考备考中要帮助学生准确记忆重大史实、基本概念、历史阶段特征,理清历史线索。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也可以按照专题进行整理,使历史课本越学越薄,历史主干知识突出,历史脉络清晰,这是历史高考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重视史料教学和新史观的渗透。

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如各种典籍、图表、碑文、笔记、图画等。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史料中获得的。因此,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近两年高考命题中都有史料的大量运用,这给历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史料,加强史料教学。

另外,目前我国高考命题正在经历一个新旧史学观念的转型时期,近两年高考历史题在命题立意上都充分体现新史观。高考已经奏响了新旋律,而我们就不能弹奏旧腔调。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贯彻新史观,即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只有这样,高中历史教学才能适应当前的高考趋势。

(四)关注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历史素养,重要的就是历史的思维能力,即通过对历史主干知识的学习,以相关的历史学理论为指导,去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弄清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解释历史发展的重要现象,并根据历史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提出自己的正确认识的能力。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落实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通过以历史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动手、动脑,在点点滴滴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按时间顺序进行思维的能力;历史的领悟能力;历史的分析和阐释的能力;历史的研究能力;分析历史问题和作出决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现实问题。

历史教学最终引导学生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现实问题。从2010年安徽高考历史卷看对隐性关注长效热点十分关注,例如对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改革开放、新中国外交等问题的考查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角度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一热点问题,科技史的考查也体现了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现实分析,对现实问题引发历史思考,但不要对热点过于追逐。

参考文献

8.高考文综复习方法 篇八

【关键词】高考地理复习备考;“四重一避”的策略

2012年陕西省高考文综地理试题最主要的特色还是体现出一个字——稳,试题考查知识较全面,难度较大的地球运动部分与前两年一样都没考查,立足基础,注重技能;避免热点,保持考查重点;降低门槛,难易程度适中,利于考生发挥,能紧紧抓住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及能力要求,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对知识的基本原理、规律的运用和判断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有用地理信息的获取能力,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依据前三年陕西省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命题规律,提出2013年高考地理复习备考建议:

一、重基础,抓主干

高考始终坚持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主导”的理念,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演绎和迁移,而地理能力是建立在地理基础知识之上,只有对地理基础知识达到一定的储备量时,才能谈到地理能力的建立,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素质。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学生必须要对地理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盘点,力求做到“当天所学知识当天消化,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不断扩大自己的“基础覆盖量”,方法上抓主干知识的梳理和整理,形成主干知识框架,采取“一天一小梳,一章一大梳”,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联系构建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重图表,抓识图

地图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工具,也是第二语言;地理图表是地理学常用的表达方式,也是考生失分最多的地方;它包括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式图、统计图、等值线图、光照图、关联图、分布图、经纬网图等。近几年来高考命题几乎达到题题有图,通过地理图表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和能力,深受命题者的青睐,可以说“无图不成题”。那么,学生对图名的阅读、图例的识别、图中各种信息的挖掘应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即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于地图,一是多用心看图,在自己大脑中构建图像信息库;二是高考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图表知识的归纳、总结;三是做高考试题和一些典型的习题,进行图形强化训练,取得的效果极佳。

三、重应用,抓思考

高考地理试题材料的来源渠道非常广泛,图表可能来自近几年科研机构研究的成果、也可能来自国家的统计年鉴等,复习中可以通过精选习题模拟训练,最好以近几年高考试题、各省区名校的部分模拟试题(如渭南市联考题、西安市几大名校模拟题等)作为练习题,可以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式训练,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联系的深度和广度,力争做到变中求深,在解题过程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和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摩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种类型题目的基本特征、解答思路、解题规律,在合理的训练中不断思考、探索、感悟、总结;多变式回放,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升自己的解题技巧。

四、重表达,抓条理

高考地理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书面语言文字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表达能力,题目立足于学科主干知识,突出有用地理,注重回归教材,创新开放性题目;特别是回答综合性题目时要做到:一是准确地使用地理术语;二是紧扣题意,问什么就答什么(即怎么问就怎么答),注意答案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要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三是从试题所给材料入手,从中提炼结论,不能一味地简单搬用教材的现成结论;四是要抓住主要论点,切中要害,做到主次分明;把你最精彩、最重要的结论放到前面,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五是当无法把握结论时,运用模糊答题的技巧,如:不清楚台湾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则可用模糊答题法答为:位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易发生地震。千万不可答为:台湾岛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

五、避热点,抓永恒

世界上每年都会有许多热点事件,高考前师生非常注重猜题押宝,认为这些热点可能是高考的必考点,于是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是受前几年高考文综试卷中地理试题常以热点为切入点的影响;然而,实际上陕西省从2010年实施新课标卷以来,这些非常热的热点几乎都没涉及到,这说明命题人旨在引导广大师生要注重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研究;不要为了热点而学地理,不要盲目地去追求热点而忽视教材的主干知识。当然,人口、环境、粮食、资源能源、工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等地理知识是高考永恒的主题,我们要紧抓这些重点知识来学习,关注地理学本身研究的热点;区域和综合性是地理学两大基石,高考地理试题将考查对象极为现实的落实在了“区域上”,学习时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试时面对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时一定要“实际联系理论”,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简洁准确地用地理术语描述出问题的结论。

总之,2013年的陕西省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也将会稳中有进,创新有加,不会出现偏题怪题和超纲题,以上是针对2013年的备考提出“重基础,重图表,重应用,重表达,避热点”的复习备考策略。

9.高考文综复习方法 篇九

破就是打破原有知识体系,立就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建立知识体系,从而二轮复习目标是发散联系、重组知识、完善多维知识体系。体系就是思维,思维就是路,建立的多维知识体系就应向发达道路网一样,有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有多维知识体系通答案。

2、理性舍弃

研究考纲和新课标,二轮要针对高考要求和高考题型重点复习,理性的舍弃一些考点,因为高考虽然说考那么多本书,但文综就是那么几道题,每科10多道选择加上五六道简答。所以要“舍得”。

着力提升做题能力:不可否认,“高考就是做题”,所以二轮应是以构建应用性知识体系,构建实用性答题模式,通过训练,用答题模式激活知识体系,提高完善答题技能,牢牢把握分数。做题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专业的审题答题能力。

3、知识上的积累

知识上积累不是要求你死记硬背,我就不允许班上学生整天背书,宁愿抽时间来思考,也不要机械性的背书,因为学以致用,你背的东西不会用,甚至不理解,那么在考试的时候,遇到具体的问题,还是有可能答非所问,或者头脑一片空白。参加过自主招生的同学应该有同感,自招试卷你背书曾经背的东西用到了多少?高考一样如此,在复习中把一些知识点用得熟练了,你自然就会记得。这这里我建议同学们学会通过专题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普遍联系,这样就能学以致用了。

4、历史

这段时间的复习,可以打破教材编写的框架,对知识点进行重新的整合。教材使用专题史的形式,我们就转而采用编年史的角度,将整个历史的知识通过另外一条线索穿起来,这么做还可以让原本因为编写的体例而不得不分散在各本教材的知识重新整合在一起,从而有利于我们看到具体到某一个具体的时间段的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先后发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构建起来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古代史的部分为例,我们可以重新按照朝代来梳理一遍,一方面可以看到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概貌,同时可以发现一些貌似相对矛盾的细节。比如,北宋政治的积贫积弱和经济的繁荣的矛盾。而这样的点也是高考很容易出题的点。上面说的梳理工作并不会占据很大的时间,所以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要多做真题,首先是北京地区的真题,然后是全国使用新课标省份的真题,然后是全国卷,最后是剩下的真题。这些题没有必全做,按照我们上面说的顺序重要性递减。

5、政治

第二轮复习期间,和理科相比,文综科目或者是政治科目有更大的成绩提升空间。在这段时间,还是要以课本为依据,把所有的考点梳理一遍。梳理先从宏观后从微观,例如政治学、哲学、经济学是宏观;在哲学里面有辩证法、人生观、价值观、唯物论、认识论,在辩证法里有联系、发展、全面、量变、质变、内外因等理论,这些是微观。实际上梳理一下没有多少内容,自己做有自己做的好处,可以增强记忆能力。

在这个阶段切忌浮躁,不要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做什么都无所谓,这是很危险的。应对高考,此段时间是关键,其复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加强理解《考试大纲》

要全面把握有关政治课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区别。正确理解各个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对于应对高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纲》中有关高考内容和要求毕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从历年高考来看,政治试卷试题内容覆盖了《大纲》中绝大部分知识点,其中有些试题是明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有些是明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尽管题干中材料相当部分引用的是一些社会热点现象。《大纲》还为我们去分析和解答更多的题目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2)围绕热点问题分析思考

如果说上学期学习,主要是围绕知识点学习,使我们能在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中予以再认和再现,那么第二轮复习则恰恰相反,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对此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因为政治学课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高考试题必然会反映国家意志,重大时政热点必然是高考试题的重要对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重大时政热点,是对应考学生的必然要求。当然在选择重大时政热点时,应进行筛选,主要依据是:中央在理论时间上的重大突破点,即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新提法、新思路;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效性,即谁最近热,谁最热;发生在我们周围似乎是小事,却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找出这些热点背景材料,通过一定的切入角度,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评价。

3)主动关注高考动向

近两年来,政治高考试题更多出现开放式、研究性考核内容,考核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考核学生思维过程的合理性,这又提醒我们要关注高考新动向。在此段时间内应多加训练、思考。还可以总结几年来参与研究性学习,参与社会实践方面的经验,以便更好地应对。

6、地理

1)、抓要点、构网络。二轮复习基本以专题复习的形式呈现,可分为知识专题和技能专题两大部分。知识专题仍以重点知识为核心,在进行复习时要系统梳理知识,强化知识结构,构建起专题的知识络。

2)、抓图像、重解读。高考地理具有“无图不成题”的特点,因此必须重视各种图表和图像的解读和运用。

3)、抓典例、理思路。在地理高考备考中,精选典型例题很重要,尤其是对历年的经典高考题要认真分析,总结归纳解题思路,对于常考类型,可进行思维建模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抓训练、细讲评。地理备考中适当的题目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练习时要“定型定时定量”,即对重点题型定时高强度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迅速形成思路并完整作答。 五、抓迁移、提能力。近些年的高考题往往取材于现实生活,辅助以新背景新材料,如何把新背景跟学过的地理知识联系在一起并迅速提炼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平时的迁移训练必不可少,我们应关注时政,从中抽出跟地理相关的考点,进行命题和研究,培养地理综合应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5)、抓审题、严书写。要想答好地理题,首先做好审题工作,先审图表信息,再审文字材料信息即审题干和问题中的关键词如时间、地点、事件,描述、分析等;最后审分值信息即看分答题。审清题目后,迅速形成思路并作答,书写做到要点化、序号化、整洁化,这种书写答案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平时的每一次答题入手,形成常态。

高三二轮复习文综提分攻略

历史

1、根据时间点来记忆

历史课本的编撰,通常都是根据时间顺序来呈现的,当然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顺序,必须先掌握前面的知识,才知道为什么这样发展。因此,根据时间点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知识点的记忆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一环扣一环,应该能更好的帮你理顺该阶段的历史知识点。

2、通过对比来加深记忆

对于文科学生而言,中国古代史应该不算最难的,毕竟它离我们时间很远,有许多东西都无法进行验证,而近现代史、世界史就不一样了。这距离我们时间不过两三百年,也是我们必须铭记的一段历史,无论它是怎样的,都不应该忽视。为了更好的进行记忆,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来进行记忆。

政治

1、总结划分背诵重点梯度

考生必须根据考纲,老师平时的重点划分,以及多次考试和对往年高考试题的分析,自己对政治重点知识有一定的把握。并将所有的政治知识点进行一个梯度划分,即哪些是必须背诵掌握的,哪些是知道了解的,哪些是可以一眼带过的。只有通过这样的划分,才能将时间与精力都花在“刀刃”上,获得最大的价值。

2、政治冲刺离不开时事热点

在高考所有科目中,如果说哪一科与社会时事热点联系最紧密,政治说第二,就没有哪一科敢说第一了。因此,在政治复习备考过程中,考生必须了解一下近几年,尤其是今年的政治新闻热点,考生需要调动所有的政治知识点,将其与社会时事热点进行联系,说不定能很好的制定出政治复习的策略。

地理

1、根据高考地理题型整理归纳重要知识点

通过对以往高考试题的分析总结发现,很多情况下,重要知识点都会通过固有的题型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根据高考地理题型的不同,整理归纳重要知识点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例如:高考地理出现最多的就是关于分布规律的知识点,其展现的题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利用太阳辐射分布推导地理位置,或是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的综合应用,或是利用洋流的分布规律来解答地理问题等。这些都需要考生认真分析题型,仔细归纳总结知识点。

2、需要结合一些社会问题来分析解答

高考地理综合主观题所占分值较重,且一般一道题里所涉及的知识点众多,需要考生完全调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顺利解答。尤其是,高考出题者最喜欢结合当下聚焦的社会问题来出题,一是考察考生对社会实时的关注,二是真正的让考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运用。

因此,考生在紧张的备考阶段,还需要抽一定的时间了解一下当下社会问题,自己试着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出题者,会出一些什么样的题目,自己再试着解答。说不定在高考考场上真的会出现与你想法不谋而合的题了。

高考二轮复习方法

1.明确重点

重点是指使用次数频繁、应用价值高、又属于基础知识的那部分内容,它们往往是在考试中每考必现的那部分,是大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那部分,也是知识网络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点”。

2.明确难点

10.高考文综复习方法 篇十

高考文综和理综对于考试时间的要求比其他科目更为严格,因为这两场考试综合性强,题量比较大,相对的.考试时间也就比较紧张,而且每年高考文综题没做完的考生也不在少数,所以高三文科生不仅要提高学习能力,还要提高做题速度,最起码要保证能得到分的题都做了。

解题能力就得通过做题来提高了。虽然说文科知识主要靠记忆,但最终目的是为了考试,所以高三文科生也要多做练习题。文科生在做练习题的时候不用像理科样大量的刷题,只要挑一些典型的综合题目来做就可以,做题的时候要注意总结答题思路和步骤,掌握每一个类型的题目要从哪几个方面思考,答题的切入点是什么。

背答题模板

11.高考化学复习方法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高考;课本;能力;素质;化学;创新

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中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高考化学试题永恒的目的。具体来说,高考是在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基础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并体现学科知識与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重点是考查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高考试卷中充分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

一、高考化学复习误区

学生在进入高三后,都想努力拼搏一次,然而,面对各科繁重的复习任务,会感觉措手不及,往往在复习阶段走入误区,结果付出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不仅导致学习成绩止步不前甚至倒退的,更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就高考化学复习而言中,学生们常进入以下几大误区。

1.重做题数量,轻归纳总结

一些考生对做题理解较为浅显,认为多做题,做完老师留的作业就做教辅材料上的练习题,不管难题、偏题、怪题,统统埋头钻研,认为通过多做题就能达到“无往不胜”的效果,而且难题可以拉大高考的分数差距,这就是所谓的“题海战术”,这应该是每一个面对高考的学生都用过的复习方法。然而,对于化学复习来说,适度的练习是对的,但凡事过犹不及,一味地追求做题数量,忽视基础知识,不重视自身在做题后对习题的归纳总结工作,只会增加复习负担,降低学习效率。

2.死记硬背不动脑

众所周知,任何学科都需要记忆一定的基础知识,尤其在高中阶段,化学学科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较多。进入复习阶段的学生为了扎实基础知识,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攻克各种知识点,这无疑加重了学习负担,同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把自己当做了记忆的工具,缺少了自己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

3.重复习进度,轻复习计划

一些高考考生在进入复习阶段,盲目地开始复习,不肯浪费一分钟,看似一直在学习,却未见成效。他们轻视复习计划,不分阶段,不分主次地进行复习。各种复习进程都表现为盲目、无规律、缺阶段性计划性的复习。

二、高考化学有效复习的方法

1.会做题、巧做题、做真题

题海战术一直备受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多做题是有好处的,但是要想通过做题达到明显的效果是需要方法的。没完没了地做题,不一定能够涵盖所有知识点,即使涵盖了所有知识点,也需要学生对习题进行归纳,并有选择性、针对性地练习,减轻复习任务。真正成绩好的同学,秘诀不在于题海战术,而在于会做题、巧做题、做真题。对于“会做题”,就是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做题,对于同一类经常犯错或者找不到解题思路的习题可请教老师或者其他同学帮助解答;“巧做题”就是善于归纳同类习题,善于梳理思路,针对同类习题提炼规律性的解法,培养归纳汇总能力;“做真题”是练习要多做真题,真题是经过专家深思熟虑的,相对而言没有漏洞,而一些练习题不够严谨,影响学生做题思路,而且,真题涵盖了较多的高考知识点,深入挖掘真题背后的知识点,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2.复习循序渐进、因人而异

复习要讲究循序渐进有节奏,不能盲目大意。进入高三,初期的主要任务扎实基础,不适宜进行大量的综合训练。应间歇性、渗透性地做一些高三综合练习,先大致感受一下综合练习的难易,作为以后进步的标尺。同时,不同学生,要根据自身制订不同的复习计划。一些化学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通过练习题进行自我检测。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先扎实知识点,以便课上能够跟上老师思路,随后查漏补缺,使知识得到巩固。总之,复习的步伐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切忌盲目跟从、“大跨步”。

3.巧记知识活用脑

任何知识点都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消解。虽然高中阶段化学学科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记忆,尤其是在进入高三阶段,各种信息量蜂拥而上,但并不意味着化学学科知识或部分知识必须死记硬背。学生可通过自身的思维认识结构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内化;还可通过科学的理解或形象化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的过程,可形象地理解为“馏”是一种烹调方法,往往将高温爆炒,不放盐、不放油的“馏”称为“干馏”。同时,还可利用联想的方法将毫不相干的知识进行联系,这使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

总之,面对高三紧张的学习,不少同学想在复习阶段努力一番,往往因为走进复习误区而耽误的自己的学习成绩。因此,作为考生,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避免在复习之路上走弯路。

参考文献:

[1]崔金凤.浅谈高考化学复习策略[J].吉林教育,2012(09).

[2]钟汝永.高考化学复习课的误区与对策[J].化学教学,2008(02).

(作者单位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一中)

12.文综历史复习备考方略 篇十二

一、大纲版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与课标版试题的异同

2012年的高考文综历史试题, 无论是大纲版还是课标版, 其共同特点是:难易适中, 凸显历史学科特点, 渗透新史观。

1. 试卷结构稳定。

试题紧扣考纲要求, 第一卷文综历史选择题都是12道, 但大纲版文综历史选择题安排在地理学科选择题后政治学科选择题前, 课标版历史选择题则安排在地理、政治学科选择题后。第二卷非选择题, 大纲版历史材料解析题仍然为37题, 三科综合题的题号顺序有所调整, 历史角度的设问被置于39题的 (1) (2) 问。课标版文综历史非选择题则继续保持两道大题, 分别为25分与12分, 以及选做题 (4选1) 每题各15分的形式。通过对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与考纲的比较, 笔者发现, 两套试卷结构稳定, 试题的命制没有拘泥于教材, 也没有游离于考纲之外, 都做到了情景创新、古今贯通及中外关联。

2. 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突出学科特点。

大纲版与课标版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命制遵循了知识为基、能力立意的原则, 做到了以教学重点为切入点, 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突出了历史学科特点。试题清新,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贴近学生。如, 2012年大纲版高考文综历史试题37题和课标版的40题都涉及了两次工业革命。大纲版试题运用了“世博会”的情景材料, 涉及了全球史观下中西方文明的冲突, 考查了学生对工业革命这一主干知识的运用能力。课标版试题则以日常生活中的交通信号灯为切入点, 提供了交通信号灯变迁的材料, 并设计了如下问题: (1) 交通信号灯诞生的背景是什么?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 根据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 说明科技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变了城市生活。从问题设计的角度来看, 其考查了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包括工业革命爆发的背景、新技术与新发明的出现及其影响等, 做到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 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考生在作答时, 应认真阅读相关材料, 准确合理地提取有关信息, 并积极调用储备知识, 有效地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进行阐释。

3. 传承文明, 关注社会转型。

高考历史试题的立意积极向上, 在传承文明的同时, 也渗透着文明的多样性, 体现出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 并且非常关注社会转型。如, 2012年大纲版高考文综历史试题37题与课标版41题两道题的背景材料实际上给出的是西方对中国的冲击与中国的反应等史实, 展现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其要求考生做到史论结合, 运用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与文明史观等对相关史实进行分析。

4. 课标版考纲与大纲版考纲的主要区别。

课标版与大纲版考纲的主要区别如下:课标版考纲四个考核目标中, 每一层次的要求都比大纲版考纲表述得更为具体;大纲版考纲的能力要求针对的是文综三科的共性, 课标版考纲针对的则是历史单科;在能力的定位上, 大纲版考纲主要涉及理论性知识、综合性能力的考查, 课标版考纲主要涉及考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如, 2012年课标版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24题考查了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对应考点为汉到元朝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的监察制度;25题利用民间传说创设情景, 考查了宋代世俗文化, 对应考点为古代商业经济发展对世俗文化的影响;26题考查了明清工商业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动, 对应考点为古代经济中手工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27题考查了王阳明的心学, 对应考点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中的宋明理学;28题考查了清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 29题考查了中央内阁的职权, 对应考点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明清君主专制;30题涉及了经济结构调整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晚清民族工业兴起, 考查了民族实业家的思想与品行;31题考查了20世纪20年代前后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的影响;32题考查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33题考查了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34题为案例情景题, 考查了罗马法的内容与实质, 对应考点为古希腊罗马中的罗马法;40题为材料解析题, 对应考点为近代世界的工业革命。

为了使复习做到有的放矢, 笔者现将课标版考纲的具体要求和增删的考点列举出来, 以供高三历史教师和广大考生参考。课标版考纲新增的考点包括以下内容, 其中, 中国史部分包括: (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如, 内外服制度、宗法制度) 。 (2) 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3) 手工业的三种形态。 (4) 宋明理学 (包括陆、王心学) 。 (5)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6)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7)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8) 国有企业改革。 (9)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11)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其中, 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增内容) 。 (12)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世界史部分包括: (1) 古代希腊 (雅典民主政治) 、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 (2) 宗教改革。 (3)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4)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7)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发展 (其包括世界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等) 。

课标版考纲删除的考点包括以下内容, 其中, 中国史部分包括: (1)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2)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3) 北洋军阀的统治。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部分具体史实。 (5) 新中国建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 (6)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7) 曲折发展时期的政治运动。 (8) “文化大革命”中的史实类内容。世界史部分包括: (1)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2) 19世纪60、7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 (选修中保留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 (3) 亚洲革命风暴。 (4)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的过渡。 (5)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选修中保留第二国际) 。 (6)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保留苏联的改革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 。 (7) 亚洲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2013年甘肃省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命题趋势是: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中心, 整合历史课程资源, 创设新情景, 以能力立意, 以新史观为引领, 重视对考生阅读与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二、2012年甘肃省文科考生文综历史试题作答情况分析

1. 考生作答的基本情况。

2012年大纲版高考文综试卷历史部分遵循了考纲的基本要求和命题指导思想, 体现出了在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指导下的命题特点, 凸显了立足现实、取材历史、展望未来的原则, 这对中学历史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试卷在继承2011年试卷表述风格的同时, 推陈出新, 有所发展。纯粹知识记忆性的题目已不可见, 全是以能力立意的题目, 有的题目从内容到观点都不拘泥于教材, 习惯于死记硬背的考生对此会感到非常迷茫。

历史试题12题考查了秦汉文官名称;13题考查了唐代重农抑商思想延续的内容;14题考查了唐宋元文化的发展;15题考查了清代经济发展与社会观念的变化;16题考查了近代历史人物中的李鸿章;17题考查了近代海关管理制度的变化;18题考查了国共对峙时期对红军新的认识与理解;19题考查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生产资料的变化;20题考查了法国政治民主发展历程中的巴黎公社;21题考查了苏俄社会主义革命的历程;22题考查了二战中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23题考查了二战后美苏关系发展的历程, 即北约与华约的相关内容;37题 (1) 中考查了工业革命后英国举办博览会的时代背景和作用, (2) 中考查了两次工业革命背景下, 中国社会文化的状况, (3) 中考查了三次科技革命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理念的变化;39题 (1) 中考查了汉朝加强对岭南统治的背景, (2) 中考查了西汉加强统一的历史作用。

2012年甘肃省文科考生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作答的具体情况可见以下表格。

鉴于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单选试题所给材料容量较大的弊端, 2012年的单选试题则缩减了材料容量, 题干所要表达的信息更为清晰、明确。试题与往年相比, 更加强化了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单选试题要求考生在对历史阶段特征准确把握的前提下, 阅读、理解所给材料, 全面解读相关历史概念, 依据设问角度选择正确答案。综合题37题以世博会的历史发展为主题, 展示了全球史观下人类文明 (包括中国) 发展的历程, 彰显了人类未来发展所应持有的理念。该题立意高远, 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设问角度科学, 能力考查指向明确。39题考查了汉朝加强对岭南统治的背景等内容。其都要求考生必须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深入地掌握历史主干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2. 考生作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 审题不够细心。审清题目要求, 仔细地阅读相关材料是答好主观试题的前提。但很多考生因理解能力较差, 审题不够严谨导致失分。如, 2012年大纲版文综历史试题37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考生只有根据要求答出背景和意义才能保证得分。 (2) 不会利用给定的条件进行答题。其主要表现为:考生综合分析与阅读能力较差, 难以有效提取相关信息, 语言表达缺乏层次性、逻辑性, 不会使用学科语言进行规范的表述, 所述内容烦琐空洞甚至出现明显的错别字。如, 37题第三问要求考生依据材料一、二和三所反映的社会发展特点分析概括出“发展理念的变化”及其原因。很多考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发现所问问题与三段材料之间的关系, 只能依靠思维定式作答, 想到哪答到哪, 最终导致得分偏低。 (3) 存在不良心态。如, 存在投机心理, 不同问题采用同一答案;肆意发挥, 答题漫无边际;心理紧张, 未找准答题位置。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对于知识和能力关系的认识出现错位;对于理解知识与记忆知识关系的认识出现错位;对于教材与其他复习资料关系的认识出现错位;对于长期努力与短期突击关系的认识出现错位等。

三、备考方略

1. 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是提高高考历史复习实效性的前提和保证。根据艾宾浩斯的研究, 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 因此, 考生必须及时进行复习。同时, 要遵循复习的基本规律, 即在集中复习与分段复习过程中, 要强化分段复习。

2. 处理好以下关系。

13.高考文综学习方法 篇十三

第二,明确高考得命题规律。重视基础,考察能力,关注热点,材料灵活,来源生活,高于生活。连高考命题规律都不研究,光题海战,提升效果比较差。

做一百套题,不如研究透一套高考题。

第三,学习方法调整不到位。基础知识要牢固,关键在于知识的运用,知识迁移能力,来阐述解释某种事物的能力!平时要多思考,多反思。

第四,迷信于答题套路和模拟题。认为只要见过足够的题型就可以,按照答题套路刻苦训练就可以。其实河南高考文综新课标以来,越来越重视综合能力考察,没有综合思维很难取得高分!

最后我以《本草中国》为例,谈谈我研究高考图形文综心得:

地理角度:

一方水土孕育一味药,首要你要分析独特地理环境,包括:气候,水文,土壤,地形,地质等等;再次药材加工,包括:工艺,科技,气候,人,材质等等;最后你要想到美丽中国和精准扶贫:中药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等。

政治角度:

中药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是什么?中药产业怎么升级?国家怎样加大中药产业发展引导和扶持?中药文化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传播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哲学就是发展观 ,矛盾观,创新。

历史角度: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报告下一篇: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教育教学学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