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文赏析分析(精选10篇)
1.八下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文赏析分析 篇一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版)
1《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竟时,终结,这里指死亡。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螣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够乘云雾升天。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会变成灰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骥,良马。枥,马槽。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
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盈缩:原指木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怡,调养身心。永年,长寿。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
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选自《乐府诗集》,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这是曹操晚年写作的一首富于哲理的诗,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过故人庄》孟浩然
(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具:准备,置办。黍(shǔ):黄米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合:环绕。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窗户。场圃,打谷场和菜园。桑麻,泛指庄稼。)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就:靠近、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现在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选自《全唐诗》。作者常建(708-765),唐朝诗人。大约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北。
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形容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柳絮)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qián)阳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这里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夜郎:唐代在今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选自《李太白全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左迁,降低且调动官职。犹言下迁,古时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诗歌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杨花”“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打下铺垫。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5《夜雨寄北》李商隐(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寄诗给长安的友人或妻子,所以说“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泛指巴蜀之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却:再。)选自《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
此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情景交融构成一种艺术境界。
前两句实写当前景,后两句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巴山夜雨”,在本诗中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在这首短小的四句诗中两处出现“巴山夜雨”的字样,这种情况在一般的古诗中是绝少见的,却自然天成不漏痕迹。
6《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歌女。)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音。)选自《樊川文集》。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
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一。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7《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选自《珠玉词》。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州(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的上片联系今昔,叠印时空,重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本词妙处在于不作态,不用典,不做作,通过时间和景物对比,不言愁苦,而愁苦自见。尤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人称道,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3
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赚得,骗得)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选自《诚斋集》。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宋代诗人。松源,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拟人)。
9《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选自《漱玉词》。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
本词表达了词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接下来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拓展: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另一首:《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雨疏:雨水稀疏的样子,或译大雨疏狂。)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指海棠花叶子肥嫩,花儿却憔悴了。)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首词用叙述、对话体的方式来交待来龙去脉,宛若电影画面般将镜头从远拉近。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 4
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本词经典之句在于“应是绿肥红瘦”,以红、绿相对称,对比甚为鲜明、强烈,不仅丰富视觉飨宴,也让人品会更深层的韵味,因而突出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除了李清照词以外,白居易也曾将色彩的运用比拟得相当精湛,其《忆江南》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以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相对印,丰富了诗词色彩的美丽,让人感同身受,仿佛真见火红的旭日、蓝绿的深邃江水。此外,此句也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
10《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一鉴开,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光云影共徘徊。(共徘徊,都在镜子般的水面中一起荡漾)问渠那得清如许?(渠,它,指方塘。那,通“哪”,怎么。)为有源头活水来。(为,因为)选自《朱子大全》。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读书的道理。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因为常有活水注入,得以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诗中以象征的手法,将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拓展:《观书有感》 其二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也是一首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诗中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当春水猛涨,即使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2.八下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文赏析分析 篇二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古诗词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赏析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选出赏析错误的一项: ( )
A.首联以“凄凉地”、“弃置身”直接抒发了作者长期被贬边荒的愤慨。
B.三、四句连用典故,“翻似”二字,简描旧友被害情状。抒发诗人对战友的深切怀念,表达长期被贬后的人事沧桑之感。
C.五、六句写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千帆竞发,万木争春,借景物描写表达人生哲理,耐人寻味。
D.结联在酬答白居易的感情时,明确表示振作自持的态度,表现出坚忍不拔的豪迈情绪。
2.诗中的乐天指的是_________,“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愿意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
二、《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选出对杜牧《赤壁》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这首借古咏怀诗就前代历史中某一点生发开来,以小见大,抒写政治失意之情。
B、“铁未销”表明在赤壁大战中,埋在泥沙中的残破武器还没有来得及销毁。C、第二句借物以怀古,意思是说我把它拣起来,洗磨之后,还能辨出是三国时代遗物。
D、最后两句议论,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
三、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
2.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是文章的颈联,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
3.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首联回顾作者的出身经历,表达诗人矢志报国、至死不变的忠心。
B、颔联运用两个贴切的比喻,把亡国之恨与身世之悲刻画得入木三分。
C、颈联慨叹兵败被俘,害怕元军,孤身无依而惶恐不安。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
D、末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表现出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四、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固难全。但愿人长久,千时共婵娟。
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明月……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这两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月光的移运,都是“无眠”者眼里看到的,可见“无眠”者久久不能入睡。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此句称得上是水到渠成。若是能够健康长久地生活着,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赏明月而得到些许安慰吧。这也正是作者的进一步处我解脱。
2、选出对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对天上仙境的幻想,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B、下片写望月怀人,感慨人生的离合无常,表现出词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上片借月抒写欢欣,下片用圆月衬托离别,人月双济,温馨而恬静。
D、全词执着现实,怀念亲人,构成豪放而空灵,抑郁而旷达的.艺术特色。
3.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月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向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五、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工,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C.“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以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2、选出对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前三句描绘潼关周围的景色及形势。“峰恋如聚”写众峰耸立;“波涛如怒”言黄河汹涌。
B、“望西都,意踌蹰”引发感慨,既有对秦汉盛世的怀念;又有对王朝更迭的惋惜。
C、曲末四句,精警遒劲,用极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词人对历代受苦受难民众的深切同情。
D、这首小曲借“怀古”讽今世,鞭笞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劳动人民的滔天罪行。
3..下面的选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0xx年,厦门)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句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表现出汹涌澎湃的情态。
D.曲子表达了作者的伤感悲愤之情,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六、饮酒 (陶源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关键在“__________”二字,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这首诗中表明诗人寄情山水劳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指__________________,“真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忘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优美宁静田园的喜爱,以及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第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飞鸟归林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心境。
D.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指出在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谛”,它既能体会也能言传。
4.对诗句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车马喧”在诗中不仅是实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
B.“悠然见南山”中一“见”字写出了诗人在采菊时在有意之间看见南山的情态,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
C.“飞鸟相与还”有双重含义,既指鸟儿飞向天空经受风雨的折磨,终于返回山林,又喻指作者以往的做官和现在的归隐。
D.这首诗歌颂了田园生活的恬静安闲,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的名篇。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七、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八下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文赏析分析 篇三
【赏析】
《龟虽寿》写于孟德东平乌桓之后,此时,他省察到自己已人到暮年,应抓紧时间干一番一统中原平天下的事业,这首诗正是他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雄心外现。这首诗共分为三个层次:
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为诗歌第一层。“神龟”,古人认为龟为长寿之物,性通灵,故称;“腾蛇”:传说中能兴云驾雾的、与龙同类之物。诗人在这里以龟蛇起兴,说明世间一切事物(包括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都不能逃离“竟时”“成灰”的命运。这四句看似极消沉,极颓伤,而且,在他的诗作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回首前尘往事,人生倏忽,弹指间,已届老境,感到人生如水、逝者如斯、去而不返的短暂。诗人在这几句诗中,有一种正视生命的勇气和忧患意识,这绝不是所谓的消极情绪,恰恰是一种质直的人生感悟。惟其如此,才有了下面豪迈的气概的勃发。
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宏壮的音调,显示了诗人老当益壮的雄心,即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对前途的自信心。“老骥”,年老体衰的千里马;“烈士”,胸怀壮志之人。诗人以老骥自况,将其心思宣泄无遗。如果一个人,因体悟到人生易逝的痛苦后,只是用哀伤的眼神和痛苦的眼泪换取人们的同情,并用这种同情来抚慰自己受伤的灵智的话,就会失去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就会在消极的苦境中苟活,那么,他的诗作和话语就会成为颓废主义的说教,是不会给人精神上的豪放和情绪上的激昂的感发的。相反,曹操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人生难永,所以要用继续建功立业来消弥人生短暂这一大憾事。曹操的这一要在暮年创建伟业的豪迈进取,使这一句成为传诵千古的规箴警言。
三、“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人的寿命长短的期限,不全在上天的支配,如果加强人的主观修养,也可延年益寿。这一句承上文之“暮年”,表明了自己渴望长寿的心愿,因为时间,对他这样暮年的人来说,已弥足珍贵,他需要时间施展他的理想和抱负,这一点我们可以和前一节联系互证。这一层的说理,把激荡人心的诗情和对人生的睿思哲理融为一体,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也给壮年者深深的启示。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一句是为合乐时所加,与正文内容无涉,所以笔者在前面抄录全诗时如上排列。
总之,本诗是一首慷慨多气的抒情诗,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鲜明特点,读起来铿锵有力,决无缠绵凄恻的情调,透露着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内外如一的质直个性。不仅如此,这首诗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将诗人的千里之志表述得气雄力坚。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莱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
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结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特色〗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夜雨寄北》
【赏析一】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
美好事物的象征的意味。在惋惜与欣慰中蕴涵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的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小时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为消逝而边得一片虚无。
“小园香径独徘徊”在小园落英缤纷的小路上,词人独自徘徊着,沉思着,像是要对所见所感所思来一番反省与思索。这是词人在惋惜,欣慰,怅惘只余独自的沉思。上下片混然天成,不带一分雕琢的痕迹。
本词情,景,思融合一体,景中见情,情中见理。常读常新!
过松源晨饮漆公店
译文: 莫说下山容易无艰险,这只不过是你的错觉,未免高兴的太早了,小心诡诈的群山骗了你!下句一个“赚”字,一个“错”字,把行人在山间跋涉的刹那感受写得惟妙惟肖。不是吗?你兴致勃勃地爬过一道山峦,以为目的地就要到了,可是一山刚过,一山又横越面前,拦住了你前进的道路,原来你又陷入群山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不令人扫兴得很吗?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阅读并鉴赏这类诗歌,有助于提升对事理的认识,同时增强议论文写作的思辩色彩。
如梦令
这是一首追忆旧游之作。描叙作者早年一次泛舟湖中,寻幽探胜的经历。开篇用“常记”二字点出所叙往事,因其印象深刻,所以历久不忘。“沉醉”言风光秀美,令人流连忘返,未必真是喝得酩酊大醉。词中通过对小溪、亭台、藕花、鸥鹭等等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误入”、“争渡”、“惊起”几个动词的连续运用使词意更加妙趣横生,摇曳多姿。整篇词的语言浅俗,通篇白描,风格清新自然,虽为易安早期词者,然已尽显能者之风。
这首词历来有被作苏轼词(杨金本《草堂诗馀》前集卷上),或作吕洞宾词(《唐诗纪》卷
五、《古今词话》卷上),无名氏词(《词林万选》卷四)。但诸多前人从词的韵味和风格来看,一致公认为李易安的作品。
这首《如梦令》从各个角度抓住生活片断的一瞬间,主人公沉醉于酒,亦在山水之间,情真兴逸。“争渡”一节,让我们真切的感觉到主人公的急切之情,以及当时情形下自然流露出的急切之容。“惊起一滩鸥鹭”仿佛看到暮色中白鸟纷飞的瞬间景色。景色清新迷人。灰暗的暮色与白色的飞鸟形成强烈的反衬,突显了立体空间中的灵动感。而船划,鸟飞又同时衬托了溪亭野景的幽静,这种动静之间的相互包容与自然切换,将种种的不调和与矛盾如交响乐般,在各种旋律中向不同的方向伸展,最终回归统一,由不和谐,达到更大层面的和谐。所有这一切最终在读者面前展现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极富立体感的真实生活场景。
4.八下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文赏析分析 篇四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诗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哲理)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⑵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⑶颔联句是(含典故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赤壁》杜牧
⑴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
⑴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⑵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⑶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⑴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⑵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⑶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⑷“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⑴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⑵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主旨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⑶《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其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30《诗五首》 《饮酒》陶渊明
(1)“晋陶渊明独爱菊”,写出《饮酒》中陶渊明的与菊相关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陶渊明的《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蕴含着这
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 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入境无“喧嚣”之感。《行路难》李白
(1)诗中道出了作者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昂扬之气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诗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杜甫虽身处漏雨茅屋,知心忧天下寒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唤。(2)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写到“雪”字的四句诗是:①胡天八月即飞雪②纷纷暮雪下辕门③去时雪满天山路④雪上空留马行处
(2)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
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4)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己亥杂诗》龚自珍
(1)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同样是面对落花,晏殊说“无可
奈何花落去”,龚自珍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课外古诗
⑴《赠从弟》中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主旨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⑶《登幽州台歌》中指生不逢时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⑷《送元二使安西》中,描写清新明朗的送别环境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诗中虽只字未提送别,但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它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⑸《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描摹愁绪的千古名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5.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练习 篇五
《赠从弟(其二)》
名句默写
(1)诗中赞颂松柏挺立不倒,经严寒而不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以松为喻,借松的高洁品性赞“从弟”品格高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展示松柏意态从容、坚贞志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中赞颂“松柏”守志不阿,不肯向恶势力屈服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本诗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古诗词中有许多托物言志,表达诗人高贵品质或远大理想的诗句,请写出其中边疆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本少府之任力蜀州》 名句默写
(1诗中表达诗人旷达胸襟,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能够做为送给即将远行的朋友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中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诗中表明不因行迹的疏远而淡漠感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唐代陆龟蒙《离别》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的句子,由此我们可联想到此诗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有诗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本诗中此意思相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本诗中与欧文的“志同道合的人是不需要永远在一起的”意思一致的句子:
《登幽州台歌》 名句默写(1)诗中感怀大志之人的大悲怆、大寂寞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俯仰古今,暗示自己怀才不遇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写登楼远眺,表现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情绪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远游》中有句云:“惟天地之无穷,哀人生之生勤。”本诗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终南别业 名句默写
(1)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自己被时间所抛弃、心绪被时间所扰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能够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现诗人精神极度苦闷,无法解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中包含哲理,并写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诗中借他人自况,表达诗人对李云和谢公的推崇和高度评价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诗中巧借比喻来抒发自己用远离现实来摆脱苦闷和烦忧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诗中饱含诗人怀才不遇,理想不能实现,内心充满苦闷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诗中诗人用以表达自己避世隐居思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愁绪的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宣州谢脁楼钱别校书叔云
1、这首诗通过高楼饯别的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你认为诗中哪一句可以概括李白的诗歌的特点。
3、赏析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愁,举杯销愁愁更愁”,说说你喜欢的缘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名句默写
(1)诗中诗人以细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勾勒出春天走近的过程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对早春加以赞颂,且极具有哲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写出你熟知的古诗中具有哲理性的诗句,并写出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中表现春天朦胧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诗中用反衬手法表现诗人对早春景色喜爱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本源,才能将事物描绘得具体、生动,请写出古诗词中通过观察所得的名句,并标出作者或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无题》 名句默写
(1)诗中运用比喻修辞,以谐音双关的手法表达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用设想的语气设想对方为情所困,字字充满关切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原为表达思念之情,现常用来表达对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的赞颂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中借助神话传说,表达对思念之人的关切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诗中写作者抱有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诗中与“留命以待沧桑,保己以俟悦己者”意境相似,写尽甜情蜜意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诗中与李煜《浪淘沙》中“别时容易见时难”具有相似情感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手法描绘至死不渝的爱情,对此你还有有何看法,如有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相见欢
名句默写
(1)词中点破题旨,直抒离愁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中勾勒出词人孤独身影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词中词人眼望楼外之景,心头笼上凄冷之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词中现在经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心绪烦乱,某事令人难以解决的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词中人们用业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的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词中表达亡国后,词人因失去自由而寂寞悲伤的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词中点明亡国的离愁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到的独特感受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词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言状的愁绪描绘出来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你写出你所喜爱的古诗词中与“剪不断,理还乱”一样,运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无限愁绪的名句。并标明作者或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飞来峰 名句默写
(1)诗中描写飞来峰概貌,并通过传说写飞来峰之高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表现诗人高瞻远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表现诗人虽然变化遇到挫折,但仍矢志不改的诗句:
(4)诗中表现诗人不畏艰难,极具有深刻哲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诗中与之意境相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诗中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用来表现塔高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诗中寓境、景、理为一体,且含有深刻哲理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虞世南《咏蝉》诗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之句,此诗中也能表现“登高望远”之意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写出你积累的诗词名句中含有“登高才能望远”的哲理诗句连续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6.八下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文赏析分析 篇六
岑(cén)
2.词语释义
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
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
凭:请求,烦劳。
传语:捎口信。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南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逝,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后两度出塞,安史之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后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罢官后,客死成都旅舍。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有《岑嘉州集》。
【文题解说】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亲人,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告别了在长安的亲人,跃马踏上漫漫征途。全诗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逢入京使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建功立业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
本课为1课时。
1.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内涵。
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2.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1.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2.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全诗。
【难点】
背诵全诗,学习佳句。
导入资料助读朗读诗歌品读诗歌讨论主题
导入一:歌曲型
[设计意图] 通过岑参的言语,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认识,同时产生对人物的崇敬之情,由此引出课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他曾自言:“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他也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他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他就是岑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作品。(板书课题)
导入二:简介型
[设计意图] 直接入题,揭题激趣。
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朵奇葩。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岑参。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逢入京使》。
一、资料助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关于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然后教师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听读,加深印象。】
1.关于作者: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南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逝,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后两度出塞,安史之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后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罢官后,客死成都旅舍。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有《岑嘉州集》。
2.关于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亲人,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提示:七言律诗可以二二三,也可以四三停顿,学生划分朗读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指名领读。
4.齐读。
三、再读古诗,赏析诗歌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主旨,学会欣赏诗歌的能力。
1.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点明家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多少有点夸张,但仍不失真实,我们仍然可以说上句写的是实景,下句写的是实情。
2.“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亲人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3.如果将这四句诗比高下的话,我以为后两句诗更有味道,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既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4.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四、背诵古诗,讨论主题
1.诗中表现了诗人远涉边疆的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诗中表现诗人强烈感情的句子是什么?试着分析该诗句。
〔明确〕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双袖龙钟泪不干”,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铺垫。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眷恋的柔情与思念亲人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搜集相关边塞诗,摘抄并背诵。
逢入京使 岑参
思念亲人 开阔豪迈
一、岑参诗歌的艺术特色
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岑参两度出塞,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的笔下,在大唐帝国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敌人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如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
岑参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之景。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二、著名边塞诗
1.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2.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3.李颀《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4.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5.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阅读《逢入京使》,回答问题。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B.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C.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D.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
【答案与解析】
1.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2.D(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李杰
7.人教版八下科学总复习 篇七
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
(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二、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一、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 描述物质组成时,是指从 宏观 上去看这种物质,纯净物看它由哪些 元素 组成,混..
合物看它由哪些 物质 组成;描述物质的构成时,是指从 微 观上看这种..
物质,看它由哪些粒子( )构成的。
(如)水由组成,由构成,水的化学性质由
保持;铁由 铁元素 组成,由 铁原子 构成,铁的化学性质由 铁原子 保持;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钠离子和氯离子保持。
二、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二氧化硫,硫酸等。(F2 Cl2 Br2 I2 H2 O2 N2 O3)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刚石,石墨,金属等。(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除碘外)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多数碱,盐。(NaCl)
三、 分子和原子的最根本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在化学变化中,分
子种类发生变化,而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四、物理变化的本质是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已。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五、说明:(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既不是最小的粒子,也不是唯一的粒子
(2)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保持物质的如颜色状态熔点等物理性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最小的粒子。因为也有许多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如铁等金属,保持它们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原子。
六、原子结构的模型
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汤姆森:“西瓜模型”、→卢瑟福: “核式模型→玻尔:“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
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
★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总复习)
★ 苏教版六年级总复习测试卷
★ 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 总复习六年级下教案四
★ 湘教版六年级英语总复习习题
★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学设计
★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总复习教案有哪些
★ 谢谢总复习小学生作文
★ 小学数学公式总复习
8.八下古诗赏析选择题复习训练 篇八
姓名: 班级: 得分:
1、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2、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3、对《蒹葭》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眼前所见景物起兴,既点出深秋季节一片萧条,又衬托出诗人凄婉的感情。
B.“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热烈地追求,然而可望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惆怅。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意思相同,这种重章叠句的表达方法加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
D.第一章的韵脚是“苍”“霜”“方”“长”“央”,即第一句入韵,其余是偶句押韵,奇句不押韵。
4、下列对《关雎》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5、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6、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7、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8、选出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分析有误的一项()A.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B.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顿和相互之间的友谊。C.颈联道出了惜别之意,既宽慰友人,也安慰自己,写出彼此情谊之深。
D.尾联委婉地批评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
9、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10、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品析有误的是()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饱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C.首联中 “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13、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14.下列对《式微》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借事抒情,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B.全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C.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D.《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15.下列对《子衿》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B.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不可遏止。爱之既深,责之必切。对于他的失约,她也许想到种种原因,但无论如何难以谅解。C.两句“纵我不往”,以质问的语气、讨伐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指责。
D.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即使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
16.下列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17.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的雄伟壮观景象和磅礴气势。B.颈联隐喻诗人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字里行间流露出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C.颔联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D.全诗意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18.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B.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投靠张丞相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D.尾联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19.下面对《桃花源记》一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关雎》这首诗是按照“爱上姑娘一追求姑娘而不得一幻想得到姑娘”这样的线索展开的。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主人公那种深深的爱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是爱情诗,但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没有太大的差别。21.对《关雎》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唱一和、相亲相爱的雎鸠鸟来起兴,引出女主人的一片情思。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点出了这个小伙子所恋的就是那位在河边采荇菜的有着美好姿态的姑娘。
C.诗歌采用了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如“窈窕”“参差”“辗转”,以增加诗歌音韵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D.这首诗写的是小伙子对心上人思念、追求的过程,以及“求之不得”的痛苦。22.下列对《关雎》的相关说法有错误的一项为()A.诗句多用“参差”“辗转”“窃究”等双声叠韵词,更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
B.《关雎》是一首描写男子思念女子的爱情诗。C.“赋”是这一首诗歌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9.人教版八下地理复习提纲有哪些 篇九
1、珠江三角洲位于 广东 省东南部, 珠江下游,邻 港澳 ,与 东南亚 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 “南大门”。
2、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是 深圳 和 珠海 ,沿海开放城市是 广州 。
3、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都是高温多雨的 热带季风气候 ,但夏季风的风向不同。
4、珠江三角洲的产品以 港、澳 为贸易渠道,出口至 东南亚 、欧洲 、非洲 、美洲 和 大洋洲 等地区,20世纪末,这里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和日用消费品 出口基地。
5、珠江三角洲是外向型经济,与港澳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前店后厂” 。
6、近年来,外商投资的热点由 珠江三角洲 转移到 长江三角洲 。
7、珠江三角洲 加工制造业 的发展,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外地
劳动力,加快了城镇化速度。
8、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不到 40% ,与发达国家的70%有一定的差距。
9、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横断山脉的南部,南邻缅甸、老挝,有澜沧江流过。
10、西双版纳是我国除海南省以外,热带雨林保存最完好的地方,雨林植被种类多,有层次性 。
11、西双版纳主要少数民族是傣族,住竹楼,吃竹筒饭,过泼水节,跳孔雀舞。
10.八下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文赏析分析 篇十
缥.碧(piǎo) 轩邈..(xuānmiǎo) 泠泠.作响(línglíng)横柯.(kē)上蔽 嘤嘤..成韵(yīngyīng)鸢.(yuān)飞戾.(lì)天 经纶..(jīnglún)事务
24、送东阳马生序
怠.(dài)既加冠.(guān) 叱咄..(chìduō)俟.(sì)负箧曳屣...(qiâyâxǐ)皲.裂(jūn)锦衾.(qīn)烨.然(yâ) 缊.(yùn)袍敝衣 容臭.(xiù) 被.(pī)绮.(qǐ)绣
25、诗词曲五首
长.(zhǎng)精神 婵娟..(chánjuān)折戟.(jǐ)铁未销.(xiāo)宫阙.(quâ) 峰峦.(luán)
26 小石潭记
篁.竹(huáng) 清冽.(liâ) 卷.(quán)石底以出 为坻.(chí) 为嵁.(kān) 佁.然(yǐ)不动 俶.尔(chù)远逝 往来翕.忽(xī) 犬牙差.互(cī)悄怆..(qiǎochuàng)幽邃.(suì)
27 岳阳楼记
谪.守 (zhã) 浩浩汤汤..(shāngshāng) 朝晖.(huī)夕阳 迁客骚.人(sāo) 淫.雨(yīn)霏霏..(fēi) 阴风怒号.(háo)日星隐曜.(yào) 潜.行(qián) 樯.(qiáng)倾 楫.(jí)摧 薄.(bï)暮冥冥..(míng) 波澜(lán)皓.月(hào) 心旷神怡.(yí) 岸芷.(zhǐ)汀.(tīng)兰 嗟.(jiē)夫 噫.(yī) 宠辱偕(xiã)忘
28 醉翁亭记
滁.州(chú) 林壑.(hâ) 琅琊..(lángyá) 酿.泉(niàng) 翼.然(yì) 辄.(zhã) 林霏.(fēi) 岩穴暝..(xuãmíng) 晦.明(huì) 朝暮..(zhāomù) 伛偻(yǔlǚ) 清洌.(liâ) 山肴.(yáo)野蔌.(sù) 酣.(hān) 弈.(yì) 觥筹(gōngchïu)交错
30 古诗五首
【八下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文赏析分析】推荐阅读: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文07-01
八下课外古诗词十首11-28
苏教版八下语文复习07-01
人教版八下英语单词07-04
人教版英语单词表八下09-28
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12-15
八下期末模拟测试语文09-01
八下语文期末复习提纲10-02
八下语文《作文选材》教案11-12
八下语文浙江期末试卷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