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建设教育总结(15篇)
1.公民道德建设教育总结 篇一
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和纪律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为全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按照《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关于开展20xx年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安排,委局高度重视,结合实际,精心筹划,认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为确保“公民道德宣传月”活动顺利开展,委局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召开干部职工会议进行了安排,认真传达了关于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有关要求,使全委干部职工充分认识了进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在组织宣传和学习教育中,委局针对时间紧、工作任务重、工学矛盾相对突出的实际情况,科学处理工作任务与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活动的关系,开展了相关宣传活动。一是充分利用干部职工例会,组织委局干部职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重点学习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全委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修养。二是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在下乡开展工作时认真宣传公民道德建设要求及纪律要求,积极营造“有道德、守纪律”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开展活动,成效显著
在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月活动期间,委局职工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实践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结合行业特点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是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暨公民道德建设宣讲活动。到栗子坪彝族乡宣讲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及公民道德建设知识,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广大群众“知荣辱、树新风、讲文明、促和谐”,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道德建设,个个参与道德实践的良好氛围。栗子坪乡100余名干部群众参加。二是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对楼道、办公室、厕所等区域进行了清扫,营造了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
通过开展此次公民道德宣传月活动,委局干部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营造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
2.公民道德建设教育总结 篇二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了达到此目标, 中共中央又下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党的十八大又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弘扬时代新风。”这些论述和观点, 都是一贯到底的、一脉相承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提高公民素质和加强德育建设的高度重视, 也反映出党中央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坚定决心。在新的时代, 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仍然是推进和完成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有力抓手。当然, 贯彻《纲要》精神, 教育是最具实效的方式和手段, 因此, 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在中小学德育
党和政府强调“以人为本”, 这是适应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 也是个人健康成长、国家繁荣稳定的需要。尤其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人们在经济利益、生活追求等多样化趋势的影响下, 价值观念、价值选择、道德走向等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受成人道德行为的影响以及中小学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学生的德育行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并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这既要借助法律手段进行治理, 还需要靠道德舆论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教育作为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基本手段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必然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也必将会为中小学德育工作创造积极的、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就是要大力倡导“以德育人, 以德治国”, 就是要运用道德舆论, 通过人们遵循已有的社会公德来强化德治与管理, 以维护社会正常的发展。而社会公德的形成, 是以人们的道德品质为基础的, 是依靠道德来维持的, 今天我们所遵循的社会公德, 是对过去人们良好品德的继承, 而未来社会公德的形成, 需要今天的中小学生在道德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并不断发展。“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教育过程。他们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 处于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思想道德教育, 对他们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俗话说:“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它通俗地揭示出良好的道德品质更需要从小培养, 所以, 公民道德建设还需要从小学抓起。
二中小学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任务, 承担着传播人类文明, 启迪人类智慧, 沿袭人伦道德的重要职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这对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它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社会需要的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 更要重视德育, 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 使诸方面教育互相渗透、协调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都说明德育在教育诸内容中处于首要地位。从目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看, 素质教育的实施还需要大力推进, 以培养人才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仍然以中小学德育为关键内容。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与学生身心发展、社会生活、个性品质及全面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因此, 把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 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 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健康发展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 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 离不开良好的育人环境, 而培养良好的人文环境, 必须通过中小学教育, 通过“以德育人”来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素质。2000年,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道德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也强调:“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 “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 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 是当前各级学校贯彻十八大精神和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关键。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
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直接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成败, 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 我们要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 纳入公民道德建设和学校精神文明的范围, 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 健全中小学德育领导机构, 实行校长负责的管理体制, 切实采取措施保障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落实。把德育工作作为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 采取各种激励措施, 强化中小学德育工作, 通过开展文明学校、德育示范校及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评选奖励活动和定期组织召开研讨会, 来促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健康发展。
2. 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身体、心理、生理等方面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对问题的理解往往缺乏全面理性的思考, 冲动、争强好胜是他们时常具有的表现。如果对他们引导不利, 就会使他们走上邪路。因此, 要从德育内容、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 并根据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 不断充实德育内容, 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 分年段、分层次、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要真正把德育寓于各科教学之中, 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特别是要加强政治课教学的活动实践功能, 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科技、文艺、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 来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要根据地情、校情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组织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的有益活动,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社会意识、奉献精神, 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3. 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德为师之本, 师者须德育”;“师德兴则教育兴, 教育兴则民族兴”, 这都说明了师德的重要性。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更说明师德的重要性。师德建设关系到中小学教育的成败, 关系到青少年的未来, 也关系到祖国的前途。为此, 要抓好师德建设, 采取各种形式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 保证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要建立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监督机制, 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 真正使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起到典范作用。
4. 全社会共同努力, 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必须抓好中小学德育工作这个基础。学校应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 建立健全学校、社会、组织、家庭四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网络, 健全校内外共同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运行机制, 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江泽民同志在《关于道德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说:“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 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 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 只有加强综合管理, 多管齐下, 形成一种有利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各部门应积极与学校合作, 大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 并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 进一步净化青少年活动的环境, 形成学校、家庭、组织、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关于道德教育问题的谈话[EB/OL].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8198/28774/28793/1970535.html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EB/OL].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6/20011024/589496.html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jyb.cn/info/jyzck/200602/t20060219_10716.html
3.公民道德建设教育总结 篇三
一、自建:提升学生民主与法治意识
檀传宝教授指出:“公民教育在内容维度上必须展示民主与法治的精髓和实质,以培养现代公民的民主法治精神。”学校通过自主创建社团这样一个实践过程,使学生自发地了解,什么是民主,什么是法治,体验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民主与法治意识。
1.组建新社团
学生社团的建立首先基于学生个体的内在需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社团章程和管理条例》(后简称《章程》)中明确规定:社团是学生自发或自觉地凭借为实现成员的共同意愿、兴趣爱好和各自特长,在学校团委或其他相关部门的引导下,按照社团章程开展活动而组织建立起来的学生群体。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成为社团接纳成员、开展活动的纽带。
当然这样的意愿也并非是毫无约束的,必须遵循集团的社团章程。根据《章程》第三章有关社团成立方面的规定,凡我校在籍在读学生均可发起成立学生社团,但发起人应有10名以上,其中主要发起人不少于3人。这条规定本意就是强调团体意志而非个人意志,要让个人的意愿在群体意愿中得到体现。
因此,每个新的学生社团都必须严格完成申报审批程序,进行社员招募和理事会选举。其中有一个程序缺失或有问题,社团便不能成立。学生们想要创建一个心目中的新社团,首先必须自发学习《章程》,了解《章程》中有关社团建立的条款,然后团结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策划申报材料,实践人人都能创建学生社团的权利。
2.自愿加入或退出已有社团
由于初中学生在校只有短短三年时间,这给保持社团组织的稳定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同时,社员的更替也会不断给社团输入新鲜的血液。社团一年一度的招新是社团建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关乎其兴衰的重要活动,关系到社团是否可持续发展和不断壮大,同时也影响着全校的社团文化氛围。十三中教育集团所有的社团都会在每年9月针对全体初一新生进行招新活动。《章程》第八条规定:凡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在籍的学生,承认并遵循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社团章程,不分民族、性别、年龄和宗教信仰,均可自由加入某个社团。学生加入社团,必须向该社团提交书面申请,经审查并征得同意,方可吸收为该社团的正式会员,一名学生在一个学年内只能参加一个社团。同样,学生也可自愿退出社团,但必须要遵循《章程》的规定。
《章程》第十七条规定:各社团每学期公开招募社员一次,招募时间(原则上为开学前三周)、地点等由校团委确定后通知各社团,各社团需制定详细招募社员方案报校团委审定后实施。各社团需在公开招募社员的前一周,在指定位置张贴醒目的招募广告,招募广告需经校团委审定通过后方可张贴。各社团招募的社员需认真填写《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社团成员登记表》,交校团委注册后,由各社团负责存档;社团正式成员名单在校园网上公示,并及时告知班主任。
二、自治:让孩子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感受责任的重要
远大理想的孕育、高尚情操的萌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实践。让学生自主管理社团,实现社团管理的“自治”是让孩子们提前体验民主社会,增强权利与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社团实行民主管理,成员共同讨论并确定共同遵守的规则,不仅让孩子们享受了自主管理社团事务的权利,又增强了他们对规则的认同感和执行的自觉性,有利于体验认识规则的价值,从而培养他们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的责任意识。
1.各社团严格按照集团章程和各社团自己的章程对社团进行规范管理,突出民主议事规则
这是一个原则性的要求,学校或教师不能以学生能力不够等任何理由去肆意干涉社团的管理与运作。鉴于中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对社团管理欠缺经验等因素,教师可以作为管理顾问,在学生提出问题或遇到困境的时候给予帮助。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学生才是社团真正的管理者和主体。学生群体自主制定《社团章程》,自主管理社团。
学生社团都是由学生申请、在团委批准和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社团的运作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管理权,引导学生选择伙伴形成团队,选定社团的发展目标,自主分析现状,自主分析原因,自主制定对策,自主组织实施,自主评价总结。通过社团活动课的开展,使每位学生有机会在社团中锻炼自己,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位置。
2.搞好社团负责人的民主选拔和进行民主素质的培养
社团负责人由全体成员民主选举,不得由教师或领导指派。整个选举过程要严格按照《章程》规定的流程进行。社团的领导者实行民主选举,培养了学生平等、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耐挫折能力;社团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权利与责任意识。学生社团成立和活动的开展,为更多普通的同学提供了直接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机会,大大提高他们民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社团成员大多来自初一、初二年级,通过宣传大会招聘新社员,社团的负责人由社团成员推选产生,社团活动由学生做主,不受指导老师约束,按照学生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开展活动。事实证明,初中学生有能力管好社团、管好自己。
三、自评:让学生学会自律和自我监督
社团自行设计内部评价机制,做到每次活动有签到、有记录、有计划、有考核。每月召开社长例会,协调了解各社团活动课的开展情况。每学期根据社团过程管理、作品展示、活动成果体现等对社团活动课进行考评,一方面对自主参与各项活动的频率和质量进行量化统计,另一方面测评社员的发展轨迹。通过这一过程性的评价机制,不仅激励了全社团的活动热情,而且使每一个社员都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我发展的方向,为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各社团每学期末组织全体社员召开“社团之星”评比大会,由候选人发表2-5分钟的自我介绍后,全体社团成员及指导老师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投票选举,当场唱票。每个社团每学期原则上评出2名“社团之星”,并在校园网上进行公示,接受监督,最后由学校团委审核通过并记入学生档案。评选主要考虑参加社团活动出勤率高,积极主动,愿意为社团自愿服务,且坚持一个学期以上社团活动的成员。“社团之星”纳入学校初三保送生加分项目之一。
自律是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通过自我评价体系的完善,使社团成员能自我监督、自我评判,在考核、评优、表彰或批评、处罚等过程中,真正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作者单位: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丰潭中学
浙江杭州 310013)
4.公民道德建设教育总结 篇四
第十个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总结
在第十个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来临之际,我校积极响应上级指示,精心策划,认真落实,扎实搞好了第九个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的各项活动。
(一)坚持正确的导向、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
我校抓住三月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的契机,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武胜县加强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貌等的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大力宣传发动,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1、我校充分利用周一升旗仪式、班队会、黑班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向师生宣传公民道德建设方面的要求,进一步营造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2、3月5日前后,开展了以“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小学生乡村志愿活动,要求学生回家帮助搞好房前院后的清洁卫生,为孤寡老人、弱势群体服务,宣传公民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
3、在3月8日妇女节来临之际,结合感恩教育,开展了“我为妈妈做一次家务”活动,并组织了相关的征文比赛,通过活动,教育
了学生要体谅妈妈养育子女的艰辛,因尔感恩妈妈,进而感恩社会。
4、在3月12日植树节来临之际,发动了学生积极植树种草,绿化家园,美化了生活,也陶冶了情操。
5、积极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课与我校特有的10分钟德育课向全体学生发出了反邪教倡议书,教育了学生认清邪教的丑恶本质,要时时处处防范邪教,反对邪教,维护社会稳定。
6、积极开展了“我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通过教育发动学生捐出了三十余元零花钱,购买了食品、生活用品等,于3月22日组织学生慰问了旧县乡9村的孤寡老人李某,帮助他清洗衣服,打扫个人卫生,受到了社会好评。
7、结合县委县府3月集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我校多次利用集会,国旗下讲话、广播等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教育,对整治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促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还开展校园卫生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
武胜县旧县小学
5.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总结 篇五
XXX乡第13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严格按照县文明办的总体要求,结合本乡实际,精心组织,开展了以“做爱国守法的XXX人”为主题的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今年3月是自治区第13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根据XXX乡第13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方案要求,整个活动由精神文明办牵头,各村、站所具体实施,对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作了细致的安排部署,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使本次活动形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整个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整个活动在乡党委的领导下,由精神文明办牵头,各村、站所共同参与,在活动中,各村、站所负责人认真负责落实,精神文明办把此次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开展的好坏作为评选县级、地区级文明单位的重要标准。
三、活动形式多样,收到效果明显。
1、3月5日至25日,以开展志愿服务为主题,9个行政村自行成立“学雷锋”小组,帮助困难五保户20户,慰问困难群众30余人。乡中学组织团员打扫巴扎卫生死角、帮助敬老院的老爷爷打扫卫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2、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最美XXX人”活动。各村、站所本月评选一名最美XXX人,共上报16人的事迹材料至精神文明办。
3、各村、站所在开展此次活动中,共悬挂横幅11条,制作宣传板11个,为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4、各村站所本月各开展学习12次,其中4次学习以培育和践行“**精神”与“**优良传统”为主要内容,此外还对本单位重点进行了1次反分裂斗争宣传教育。
5、3月24日,在文化站举办了一场以“爱国守法”为主题的巴扎文艺演出活动,组织民间艺人29人,观众达1000余人。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在全乡营造了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广大群众的公民道德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6.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总结 篇六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今年3月是全省第十一个“公民道德宣传建设教育月”,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深入地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一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巩固“创优”、“创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成果,努力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我局对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月”活动作了细致安排,并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和辖区组织的各种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二、认真落实,务求实效
根据县文明委的安排,结合我局实际,我局认真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参加了县文明委组织的集中宣传活动,印发公民道德宣传资料10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20余人次;
(二)认真开展文明礼仪大宣传活动,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县文明市民手册》等思想道德教育资料,使全局职工充分认识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宣传的重要性,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提高文明素质和健康水平的自觉性。使大家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积极开展“创文明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着力打造“廉洁勤政”的政务环境,引导全局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文明意识、公仆意识、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打造务实高效的机关形象;
(四)认真开展“礼貌待人·诚信服务”活动。要求系统内窗口单位认真开展“礼貌待人·诚信服务”活动,着力打造“规范一流”的服务环境,鼓励组建窗口行业志愿者服务队,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五)大力开展“遵守公德·习惯文明”活动。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认真开展农贸市场规范建设和煤矿扬尘治理工作,着力打造“清洁优美”的城乡环境;
(六)在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月活动中,我们紧紧结合自身工作,积极开展文明办公、文明执法活动。到20xx年3月止我局行政执法人员共开展行政执法34次,每次都认真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7.公民道德建设教育总结 篇七
前者是指对作为社会公民身份的道德的培育, 其内容更侧重于与公民身份相关联的道德教育, 即体现于公共领域道德的教育, 它具有鲜明的现代社会的时代特点;后者则是指对公民所应有的全部道德素养的培育, 具有一般道德教育的性质。
加强“公民道德的教育”的重要性
从历史的维度看, 进行公民道德的教育, 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公德对立国来说, 比私德更重要, 因为公德是各种道德的源泉, 是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蔡元培认为只有把公民道德建设好, 才能实现民主、自由、平等的共和理想, 才能复兴国家和民族。
应该说, 人格独立、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等公民道德价值, 是那个时代转型期中国思想先驱们的最响亮的呼号, 他们希望通过公民道德建设, 重塑中国国民的新人格。但是, 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久远,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塑造出的小农人格一直是国人的最主要人格特征之一。即使到现在, 虽然我国经济成就世人瞩目, 但现代化的核心目标———“人的现代化”仍远未实现, “五四”运动前后人们反复呼吁培育的公民人格仍然是十分陌生和遥远的教育目标。“小悦悦”、“地沟油”等事件暴露出的问题, 与其说是具体道德的缺失, 不如说是中国社会对个体生命安全、尊严等现代道德价值长期冷漠、公民道德教育长期缺失的必然结果。
应该说, 只有培养出具有公民道德的合格公民, 我们才能逐步完成“人的现代化”的历史任务。现实地看, “公民道德的教育”更显重要。如今, 市场经济的负面价值影响、现阶段社会制度本身的某些缺陷, 以及社会不公所引发的负面情绪等, 都成为公民道德缺失的主要推手。一方面,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公共道德冷漠, 回避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又常常因特定事件, 迅速地由沉默的“顺民”演变为不信任任何民主、法治程序, 甚至公然违背和破坏社会民主与法制精神的“暴民”。近年来, 群体性事件频发, 维护稳定的成本极高, 根源既在于社会制度的缺陷, 也在于公民道德素养的缺失。因此, 加强“公民道德的教育”实乃当前促进科学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最为迫切和重要的任务之一。
就教育而言, 今天的中小学生, 再过十年、二十年, 就成长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年公民。如果要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那今天的中国教育就必须立即 (而不是未来) 、迅速地肩负起培养与未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相匹配的主体人格素养的重任。因此, 无论是当下的分析还是未来的前瞻, 加强公民教育, 特别是加强“公民道德的教育”, 是我们基础教育当前最重要的使命。从横向上看, 世界各国, 特别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公民道德的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当代教育的特征与趋势。
呼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
努力加强“公民道德的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就教育系统而言, 主要应当考虑以下几个着力点。
1.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国家战略。
“公民道德的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涵之一。加强“公民道德的教育”, 就必须对“公民教育”概念及其重要意义有理性、清醒和科学的认识。在胡锦涛同志呼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之后, 人们不再对“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的教育说三道四。但仍然有一部分人对“公民教育”心存疑虑, 一直在“硬拗”。他们强调“总书记说的是公民意识教育, 而不是公民教育”。其实, 硬拗者心里也很清楚:总书记一定不是说我们只要培育公民意识, 而不要培育公民情感和公民的行动能力!因为, 他们知道, 一旦深究下去, 他们的说法就十分荒谬了——难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呼吁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等都只能停留在“意识”层面, 而不允许走向公民实践?!其实, 总书记在特定语境中所说的“公民意识教育”, 就是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公民教育”。如果我们冷静地、负责任地分析中国的社会现状和未来发展, 我们就不应当错误地将“公民教育”及其重要价值内涵“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与“西方”、“资本主义”简单画等号而心存恐惧。我们应当迅速、积极地确立具有前瞻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国家战略。
在课程设置上, 主要要明确公民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 研制、颁布公民教育的国家标准, 鼓励不同类型公民教育课程的设置;在教师教育政策上, 应当在加强直接公民教育课程师资培育的同时, 对所有教师都提出公民教育专业资质的要求, 并建设与公民教育有关的教师教育资源支持系统, 以适应全方位的公民教育的实际需要;在教育评价上的变革, 则是指应当将公民教育的推进列为考察、评价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育、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的核心指标, 同时鼓励不同类型的公民教育的实践探索, 形成促进公民教育实施的评价方式。
2. 采取具体措施积极推进“公民道德的教育”。
加强“公民道德的教育”, 应当落实到具体的学校德育课程与活动之中。但是除了这种“加法”思维之外, 我们认为, 最重要的还有两个维度。一是“公民道德的教育”与其说是一种学校“教育”, 不如说是一种社会“生活”。只有学校生活是和谐的而非排斥的, 是民主而非专制的, 是爱心而非冷漠的, 每一个学生才可能作为一个受尊重、有爱心、负责任的社会主体成长起来。也就是说, 唯有存在“公民”, 才可能谈及“公民道德的教育”。因此, 对“公民道德的教育”来说, 学校公民生活的重建比什么都重要。
但在目前的学校生活中, 却有意或无意地充斥着各种“非公民”甚至是“反公民”的因素。一次, 笔者去一所学校参加“校门口交通拥堵问题听证会”。从活动主题看, 应该是典型的公民教育:学生去做社会调查, 向社区提建议, 而且知道建议的程序, 还邀请了交警大队和城管大队的领导, 一切像模像样。但最后给人的印象却是在演戏。原来, 所有学生的活动都由老师安排;所有学生的发言都是按老师的要求背“台词”, 有的学生“台词”不熟, 急得满头大汗;有的学生背不出来, 只好让其他学生帮着提醒。
在这次学校实践中, 公民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封闭而不是开放的,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高下有别而不是民主、平等的, 学生个体的权利和尊严消解在“表演式”的教育活动中, 他们体会不到自己的权利与尊严, 又怎么能够去发自内心地认同法治、积极参与、尊重他人、关怀生命等公民道德呢?从这个意义上说, 公民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一样, 首先是一个教育实践的命题。只有在实践中, 我们才能养成公民道德, 而不是仅仅在课堂上接受有关公民道德的知识。因此, 教育工作者要依据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 认真反思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包括学校制度、班级生活、社团生活、资源分配等方方面面, 让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成为学校公共生活的真正主人, 在师生互动中养成现代公民宽容、勇于奉献、遵守规则等公民道德品质。
二是“公民道德的教育”不仅意味着要培养公民道德, 而且意味着全社会都要确立“合乎道德”精神的教育观念。如果以“为了孩子”为名, 继续用分数去压制孩子的个性和尊严, 如果继续功利主义地强调以牺牲孩子当下的幸福去换取虚幻的未来“成功”, 那么, 在这样的功名利禄的算计之下, 我们肯定无法培育出有自尊、有个性、有创造性、有社会主人翁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因此, 中国社会所急需的不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变革, 更为重要的乃是全社会健康、现代的教育观念的确立。唯有此, 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才能顺利地在学校推行并深入下去。
3. 处理好“公民道德的教育”和“公民的道德教育”的关系。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公民道德的教育”, 最主要的原因乃在于中国社会从封建专制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 最为缺失的不是“私人的道德”, 而是“公民的人格”。但是毫无疑问, 现代公民人格也应当包括公民应有的个人修养, 毕竟, 只有一个在个人教养上合格的人, 才可能是“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最后还要指出, 就中国的国情而言,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适切的公民道德, 而不是拔高或压制人生的德行。学者王元化先生曾经指出, 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因于国民素质差;当人们的权利与尊严得不到保护和尊重的时候, 当人们善良的愿望得不到倾听的时候, 人们便难以产生对社会的高度认同感, 因为他们没有获得来自社会的认同。不能苛求每一个普通公民都能成为雷锋那样的道德先行者。在一个具有正常宪法秩序的公民社会里, 每个人的公民道德都是建立在权利和义务、责任对等的基础上的;践踏了一个人的基本尊严与权利, 还希望他能拿出公德心, 尽无限的义务, 成为“多好的群众”, 那是虚妄的道德理想主义的逻辑。应该说, 近期发生的“小悦悦”、“地沟油”等事件, 不仅暴露出了当代社会公民责任感、正义感的严重缺失, 也暴露出了中国社会传统伦理的沦陷和部分基础道德的缺失。这一缺失既是教育的失败, 也是社会文化建设的失败。只有正本清源, 将社会文化建设和学校德育改进结合起来, 处理好“公民道德的教育”和“公民的道德教育”的关系, 中国德育和社会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8.典型示范引导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篇八
可亲可学,关注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
新人新事是时代的产物,惟有在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人新事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在选树新人新事时,泰州努力做到围绕中心选树新人新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选树新人新事,选树体现时代精神的新人新事,选树继承传统美德的新人新事,使新人新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群众中蕴藏的好思想、好品德、好做法,犹如精神文明建设的“亮点”,是引导群众自我教育的生动范例和宝贵资源。13年来,泰州选树了20多年如一日,甘做“连心桥上连心人”的信访局长张云泉;选树了用一生履行了战友“生命之约”的刘绍安;选树了倾情帮助重病女孩的“法官妈妈”陈燕萍;选树了10多年如一日,主动公布电话号码,对群众有求必应的邮政职工何健忠;选树了带领乡亲艰苦奋斗,以53年的生命历程践行党的宗旨的村支部书记沈正彬;选树了面对500万元中奖彩票不动心的诚信市民汪东奇;选树了恪守家庭美德,面对生命垂危的丈夫,19年不离不弃的好军嫂李兰英……。选树的新人新事中,既有自强不息、岗位建功的先锋,也有一诺千金、诚信做人的善行,而更多的则是或扶危济贫、或见义勇为、或助人为乐、或尊老爱幼、或拾金不昧,于平凡之处显真情、细微之处见精神的“凡人善举”。这一批批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新人新事,既是社会各界群众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传承,又是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实践。
13年来,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积极的现实意义,为全市广大群众所接受和褒誉。群众身边的新人新事不断推出,在全市唱响了文明与进步的时代主旋律,在群众中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感召力,对于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有章有序,创新新人新事的选树模式
推荐、评选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的全过程,是一次生动的公民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的过程:通过各地各单位的积极推荐,吸引了群众的广泛参与;通过挖掘群众身边发生的事情,树立了群众身边亲切、亲近的道德楷模,以典型的力量教育人、以道德的力量感染人,让群众从中受到鼓舞,汲取动力。实践证明,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的评选,对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学习先进、弘扬先进、争当先进,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载体。
目前,泰州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评选经过以下程序:由各单位和群众推荐,市有关部门组织评选小组对推荐的新人新事进行初评,选出候选对象20人(事);在市各新闻媒体上同时公布新人新事候选者的简要事迹,接受群众投票评选;综合群众投票结果,经评选小组评议,报文明委审定,确定10名当选者和10名提名奖获得者。这种由群众投票评选的方式,既增加了评选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也更容易吸引广大群众到评选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活动的最终目的,即弘扬正气、教育群众和凝聚民心。
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评定之后,市文明委命名表彰。紧接着还要开展一系列的后续活动:在市各新闻媒体对新人新事逐个进行专题报道和跟踪报道,召开新人新事先进事迹报告会,深入村镇、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巡回宣讲等。
传递文明,放大新人新事的示范效应
贯穿新人新事评选全过程,泰州组织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报道,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宣传有声、有影、有文字。一是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刊播新人新事的先进事迹、追踪评选过程、报道社会反响等,从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和乡村等各个方面,图文并茂,进行新人新事专题集中宣传;二是充分运用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中国泰州网、泰州网、泰州新闻网、互联星空·泰州网等开辟新人新事专栏报道评选工作,泰州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和电信公司通过发送手机公益短信等方式,拓宽新人新事宣传载体;三是重视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如创作以张云泉事迹为题材的淮剧《信访局长》、拍摄以刘绍安事迹为题材的专题片和电影《生命之约》、创作歌曲《连心桥上的连心人》等,让新人新事在舞台上鲜活起来,让群众在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评选期间,全市各地、各部门还将刊有新人新事事迹的报纸放置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乡村、商场、广场和有关重点单位的宣传橱窗、阅报栏,供广大干部群众学习。
在集中各类资源、形成环境氛围的基础上,泰州因势利导,精心设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培育更多的新人,带动全社会都来做好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交流、座谈研讨他们的先进事迹,积极参与爱心志愿服务、构建和谐社会从心开始、文明行业(单位)帮困助学大行动、开心宝贝、博爱万人捐、慈善一日捐等“学习新人新事、倡导文明新风”系列活动。市卫生系统开展了“学习新人新事,争当白求恩式的好医生”活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组成医疗组、博士团深入边远农村、社区街道,为百姓送医送药。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384名民警每人每天节省1元钱,建立“一滴水爱心基金”,滚动资助1名贫困家庭学生。随着系列学习活动的深入,泰州还涌现了一批关爱贫困学生、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关怀鳏寡老人生活的“爱心奶奶”群体,他们积极开展爱心毛衣义卖、关爱留守孩子、六月圆梦行动、暖冬行动等,从开始的为孤儿捐衣赠物拓展到邻里互助,从参与网吧管理拓展到协助治安等社会各个领域,从爱心奶奶扩展到爱心爷爷、爱心叔叔、爱心哥哥、爱心姐姐等众多人群。现在,广大市民自觉做好事的多了,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多了,大家更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传递文明、播撒爱心。
13年来,泰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评选牢牢把握“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主旨,为全市人民树立了一座正义、良知、良心的道德丰碑。新人新事的评选,是泰州公民道德建设的可贵探索与实践,它适应群众的接受能力,采取群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因势利导、润物无声,使群众在主动参与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道德情操,提升了思想境界,从而弘扬正气、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恒久的动力之源。
(作者系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9.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总结 篇九
今年三月是自治区第xx个“公民道德建设月”。组织开展好“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等“弘扬雷锋精神”道德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机关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切实加强交通文化和行业文明建设、提高交通系统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现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是全面落实党的xx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x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建设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根据县委、政府的文件精神,局机关高度重视,召开会议研究安排此项活动,并制定了相应措施、计划,对开展好这项活动起到保障作用。
二、学雷锋,树新风
雷锋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弘扬雷锋精神也是今年“公民道德建设月”的主题。3月,局机关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打扫环境卫生、扫除积雪、志愿服务活动、“我身边的雷锋故事”征文活动等等,在全局形成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推动学雷锋实践活动取得扎实成效。
三、群众评议,创先争优
为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积极性,把创先争优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结合单位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局开展了群众评议创先争优活动。要求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群众评议的重要性,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确保每个党员都接受评议,同时要全面掌握认真分析群众评议情况,把评议情况作为先进表彰和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此继续推进局机关干部思想、组织、作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的文明素质。
四、坚持“三贴近”,提高综合素质
在“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中,我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通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3月8日,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局机关组织全单位干部职工进行体检,使大家感受到局领导对大家的关怀和温暖,让大家更加珍惜健康、放松心情,努力为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力量。
五、加强社会公德,构建文明校园
按照实施活动安排的内容,在3月和4月初时间段内,分别进行文明礼貌、保护环境、助人为乐、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爱护公物等弘扬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构建和谐等为主题的活动。还制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计划》,并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有关“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诚实守信”等知识,提高干部职工不光是对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对自己的子女的社会主义道德、家庭美德意识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素质的逐步提高,每年都赋予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保障活动顺利有序开展,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宣扬有关文明礼貌、保护环境、助人为乐、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爱护公物等内容,让大家感受大家庭的温暖,把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寓于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力争使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为构建和谐交通系统做出应有的贡献。
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总结(2)
为了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根据《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县2020年“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认真安排,精心组织开展了“公民道德宣传月”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今年x月是全省第xx个“公民道德宣传建设教育月”,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巩固“创优”、“创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成果,努力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我局对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月”活动作了细致安排,并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和辖区组织的各种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二、认真落实,务求实效
根据县文明委的安排,结合我局实际,我局认真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参加了县文明委组织的集中宣传活动,印发公民道德宣传资料xx余份,接待群众咨询x余人次;
(二)认真开展文明礼仪大宣传活动,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县文明市民手册》等思想道德教育资料,使全局职工充分认识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宣传的重要性,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提高文明素质和健康水平的自觉性。
使大家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三)积极开展“创文明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着力打造“廉洁勤政”的政务环境,引导全局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文明意识、公仆意识、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打造务实高效的机关形象;
(四)认真开展“礼貌待人·诚信服务”活动。
要求系统内窗口单位认真开展“礼貌待人·诚信服务”活动,着力打造“规范一流”的服务环境,鼓励组建窗口行业志愿者服务队,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五)大力开展“遵守公德·习惯文明”活动。
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认真开展农贸市场规范建设和煤矿扬尘治理工作,着力打造“清洁优美”的城乡环境;(六)在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月活动中,我们紧紧结合自身工作,积极开展文明办公、文明执法活动。
到2020年x月我局行政执法人员共开展行政执法xx次,每次都认真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在全局营造了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全体干部职工的公民道德意得到了提高。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0.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总结 篇十
结合实际在3月份的“公民道德建设月”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我们组织辖区的党员、义务联防队员、志愿者积极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读本,充分利用小区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内容、营造学习、教育活动的舆论氛围,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构建**和谐社会。
1、2008年3月5日,胜利路街道长征社区居委会为打造平安、和谐社区,更好的宣传平安建设的意义和目的,使社区居民充分了解社区平安建设的进展情况,以便居民更好的参与社区平安建设,长征社区居委会自发编印了“平安之声”小报,并召集居民代表,参加在社区会议室举办的
“平安之声”小报首发仪式。居民代表将社区的新闻反馈到社区居委会,居委会及时将信息刊登在小报上,“平安之声”小报每月出版一期,主要刊登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情况、居民关注的热点新闻、社区动态等。楼栋长将每月的“平安之声”小报送到社区居民手中,使社区的每一个居民都可以及时了解社区的各项信息动态,为打造平安、和谐社区打下夯实的基础。
2、3月6日下午,为了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长征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小广场举办了“胜利路街道‘第二届邻里节’暨庆‘三八’妇女节用肢体描绘与**同行趣味活动。在活动中,辖区妇女们用简洁明了的肢体语言游戏表现了各种体育项目,以此来宣传08**年的**精神,同时也拉开胜利路街道“第二届邻里节”序幕。有三百多名妇女同志参加了这次活动。
3、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促进各族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按照**区“第七个公民道德建设月”的“铸诚信、讲文明、学雷锋、暖民心”公益活动,长征社区结合实际在3月份的“公民道德建设月”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并为了迎接08**年、民生年,参加了由街道举办的黑板报比赛,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内容、营造学习、教育活动的舆论氛围,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4、2007年3月8日上午,长征社区工作人员及居民党员参加了**区政府在钟楼前举办的以“喜迎**、关爱民生、共创文明”为主题的**区第七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启动仪式,**市副市长雷红霞等政府领导进行了讲话,倡导大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培养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
5、2007年3月9日上午,长征社区工作人员及居民党员参加胜利路街道在首佳门前举办的第七个“公民道德月”启动仪式暨“关爱民生、关心消防、共创文明”活动。这次活动不仅倡导大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培养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还在首佳商场进行了消防安全演习。
6、2008年3月14日,长征社区开展了以“喜迎**、关爱民生、共创文明”为主题的有奖知识答题活动。参加这次活动的居民有50多名居民。在活跃的气氛中,居民们不仅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还认真询问关于“关注民生”的一些问题。这次答题活动大力弘扬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了“爱国守法、明礼守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为进一步提高了市民文明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11.公民道德建设教育总结 篇十一
要正确处理群众性创建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坚持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载体,积极推进公民道德素养与公共道德素养同质同步发展
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公民个人的内在道德素养外化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素养。公民的个人道德素养是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素养的基础。因此,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推进社会文明,既包括公民道德素质的内在因素,也包括公民道德素质的外在表象的总和,强调的是“两个素养”的同质、同步发展。
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不仅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还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公民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创建中具有灵魂性的工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就是要通过创建活动,促使公民在参与创建中启发道德自觉,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自律方式来完善自己。另一方面,从创建工作的传统意义上来说,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过程是一个在强调公民内在修养基础上,调动各方凝心聚力的共建、共享美好社会环境的过程。社会公共环境与个人品德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由此可见,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内容涵盖了公民道德建设各个方面,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两个素养”的重要载体。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公民道德建设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借助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文明城市、文明城区、文明社区等各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具体抓手,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涵,纳入到各项具体的文明创建活动当中,体现在群众性文明创建的各个方面。引导社会把精神文明创建的着眼点、着力点放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上,真正使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的过程,成为提升“两个素养”的过程,确实推进“两个素养”同质、同步发展。
要正确处理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关系,坚持教行并举,着力推进公民个人道德习惯养成和公共道德环境培育
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一方面要抓教育、抓自省,提升个体的内在素养,打牢人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要抓外在的公共道德素养,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示范活动,推动道德要求的行为化、习惯化,努力构建美好的道德环境。
公民道德建设重在对公民个人的道德意识的培育。公民道德建设主要以个人内在自觉性为基础,从而达到对社会规范的认可和个人行为的约束。目前,我们的道德教育除公民个人自主教育外,还有来自社会教育的三个方面:一是各有关部门开展的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近年来,我们组织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宣传教育、每年“公民道德宣传日”开展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等,对推进全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二是通过大众媒体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活动。在现代社会,通过各级各类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大众媒体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活动,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在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三是发挥文学艺术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的宣传引导作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总是为人类服务,能够给人类带来真的启示、善的感染、美的享受。在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中,充分发挥文艺的宣传教育功能,关键是要把我们道德内涵融入在文艺作品中,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采用多种形式把這样的作品送到群众中去,让公民在欣赏文艺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教化和教育。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启发公民道德意识、明确公民道德规范,推动人们去自觉实践道德行为。我们在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注重加强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强化公民个人的道德行为习惯,带动其他公民的行为趋向道德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教育阶段,必须把教育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要根据建立公共道德素养的需要,有计划地推出一些道德实践活动,并使用这些道德实践活动常年化、经常化,使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道德的召唤。
要正确处理集中推进与日常教化的关系,坚持道德制度化方向,深入持久推进公民道德素质养成
道德素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因此提升两个素养:就必须建立一个长期的推进机制,即道德的制度化。制度伦理是道德建设的方向。在道德建设中,制度伦理有着两方面含义,即制度的道德性和道德的制度化。如何将道德制度化?首先是要将道德的要求纳入到行业守则、村规民约、公民公约等公民日常行为规范中。
规范的遵守,一靠自觉,二靠监督。监督机制至关重要,这是确立社会公共道德秩序的必要条件。完善的监督包括大众监督、组织监督和舆论监督。从当前情况看,大众监督虽然比较薄弱,但在一些社区、乡村,公民的自觉意识较好,老年人协会、道德评议会等民间议事、监督机构较发达。这些机构在公民道德建设等基层思想建设中发挥着良好作用。组织监督机制应该是健全的、有效的,有些地区对公务人员提升政审中纳入了社区访问一项,一些组织对社会公德意识不佳的组织成员实施惩处,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组织的实质性监督。但组织在对单位、部门、区域的集体违规的监督上还缺乏强有力的制衡性。舆论监督成效越来越明显,但媒体及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张口费”、“封口费”事件成为媒体监督的毒瘤。问题的存在,就是改进的方向。因此,只有加强三类监督的横向联系,实现相互协调、功能互补,才能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有效监督机制,创造良好的公民道德环境。
但不论我们做得如何规范,公民道德建设一方面有其自身的重点问题需要突破。在不同的时期,公民道德建设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不同需要,及时协调社会各方力量,调动一切社会力量,组织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各项专题性的公民道德建设的集中性活动。
同时,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将会出现一些“短板”,导致公民道德建设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存在薄弱点。诸如随地吐痰、乱穿马路、抢道行车、乱丢乱扔、粗话脏话、插队加塞等陋习问题,往往是我们日常教化难以一时解决的,需要我们有一个集中性、运动式的推进活动,需要我们集中一个时期,开展一个问题的专项整治。这样一个重点一个重点地推进,一个难点一个难点地突破,扎扎实实,步步为营,以强势推进公民自觉养成,使人们养成并不断巩固良好的道德习惯,破除和摈弃不良行为,促进社会公民道德建设中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解决。其实,开展系列集中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也是我们近年来思想道德建设很重要的经验。
总之,抓群众性公民道德建设,重在实际行动,重在形成机制。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开展适应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情况的群众性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使人们在参与公民道德实践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行为举止得到规范,文明素质得到提高。
12.公民道德建设教育总结 篇十二
笔者于2010年3月对徐州部分高校的235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德育工作实际, 努力探索《纲要》实施十年来高校青年学生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并尝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
《纲要》颁布实施后, 很多高校根据其要求, 专门成立两课中心, 发挥“两课”的主导功能, 讲授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课的主要内容, 或通过专题讲座, (公共) 选修课、宣传刊物等形式强化道德认识, 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观念。一些高校还在学生中建立“三个代表”学研会、“双学”小组, 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大学生科学发展观研讨会等理论思想的阵地, 利用这些阵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把《纲要》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需求。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的突出表现, 良好的学风是孕育学生良好品德的基础。一些高校通过抓学风来促进道德建设, 应该说是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德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认识到了网络带给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 因此他们积极探索, 全力打造网络教育的新平台, 抢占这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红色网络、专题网页以及一些综合性网络中的主旋律教育内容等, 对于增强上网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道德建设主要阵地的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加强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并把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从总体上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但是, 由于信息的多样、文化的多元、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等因素, 高校青年学生的德育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新问题和新矛盾, 面临着新的严峻的挑战。
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正在侵害校园, 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校德育的效果。
第一, 学生的道德理论认同与具体实践、日常行为脱节, 即“知行不一”。根据调查, 100%的学生强烈反对大学校园里的不文明现象, 但他们也100%的承认, 这些不文明现象就发生在自己或其他同学身上, 这说明很多青年学生只强调“他律”不注重“自律”。对于“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的理解, 57.1%的学生认为“不过度浪费就是勤俭节约”。在回答“当你碰到校园内有人打架斗殴, 你该怎么办”时, “敢于上前阻止”的占12.1%, “看看热闹, 袖手旁观”的占32.7%, “已经有人制止时参与”的占31.8%, 后两项合计64.5%。这些数据表明, 相当一部分学生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地位缺失, 缺乏主体道德“知、情、意、动、行”的实践环节, 自我约束能力差。
第二, 青年学生受我国经济转型的影响较大, 历史的嬗变, 经济的转型、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人们生产了道德上的迷惘, 对原来坚持的思想和行动产生了动摇, 道德判断无所适从, 不少学生陷入道德思想和行动的苦恼之中。调查中我们发现, 28.7%的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只讲金钱不讲道德无法判断的学生对道德失范不是社会主义的判断模棱两可。大学是社会的“缩形”, 一些家庭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及社会中不良因素也难免会带到校园中来, 这些消极因素时刻在与大学生道德认知做激烈的碰撞, 如果学生麻木或松懈, 学生就会出现道德失范的行为。
第三, 施教者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影响着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效果。现在师德主流是好的, 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但不容回避的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价值多元化的形成, 社会不良风气及教育管理体制中弊端的消极影响, 师德师风依然存在问题。个别教师淡化自身道德修养, 认为只要把业务搞上去是主要的, 其他都是次要的。调查中, 学生选择“任课教师中很少有优秀的师生形象”有21%, 认为“教师经常利用教学进行思想与道德教育”的只占8.9%, 调查的结果很好的说明了施教者自身问题对青年学生道德建设的影响。
另外, 大学生公寓园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及道德建设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 也是影响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
三
道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 道德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面领会并贯彻执行《纲要》的精神, 从教育机制、教育内容到教育方式、手段、全面实现学生的需要, 着力创新德育的机制, 以不断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 要进一步浓厚德育的氛围, 净化德育的环境。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高校要进一步正面强化道德教育, 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性与文化品味, 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这些活动, 努力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认知能力, 使学生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 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事之道。
第二, 要进一步强化德育管理,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要优化教育工作队伍, 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与工作能力, 全面促进德育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第三, 高等学校要努力扩大德育的视野, 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的一体化建设。尽管当前一些高校在这方面有一些具体的行动, 但是常规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不够, 没有形成道德教育的强大合力, 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第四, 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要按照《纲要》的要求, 以教师职业道德为重点, 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品德素质, 规范教师行为。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良好、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
第五, 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教育, 改变教育方法。高校在德育的内容上要作某些修改和调整, 可以多增加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的遗产与经验等内容, 并贯之以新的时代内容, 辅之以现代教育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培养学生具有一般的道德精神
摘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颁布其十年来, 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青年学生的德育建设,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不容否认, 高校青年学生德育工作中仍然存在问题, 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 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高等学校,青年,德育,公民道德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R].2001.
[2]黄向阳.德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2
[3]罗国杰, 关键英.高校道德教育与以德治教[J].中国高等教育, 2001, (23) .
[4]袁敬传, 张军.大学生德育与公民道德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5) .
[5]苗相甫, 杨浩文.道德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6.
13.公民道德建设教育总结 篇十三
今年三月是第十个“三德”教育月和第五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月。开展“三德”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具体体现,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为以月促年,扎实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现将我院开展“三德”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大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是先导,教育是基础。在“三德”教育月和 “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中,我们要通过认真学习、宣传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深入和广泛上下功夫。工作重点:一是深入普及20字基本道德规范,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市民公约》为基本教材,同时,要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官行为规范(试行)》和我院编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手册》,广泛宣讲,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市民八不准》、《***市民公约》等内容发布到局域网,营造学习氛围,扎实地开展好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学习效果达到对以上内容干部要熟记,并且,要对家人、亲戚、朋友广泛宣传,力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建设“学习型法院、知识型法院”教育及创建活动。要以双道德教育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把精神文化建设放在法院文化建设的首位,形成全体法官和工作人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发展目标和法院精神;逐步增强法院管理的文化色彩,使各项管理更加符合先进文化要求,体现法院文化精神,强化法官职业观念和自律意识;通过学术研究、法官论坛、庭审观摩以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浓厚的法院文化氛围。三是要按照我院制定的《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工作计划》,将“三德”教育月和 “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抓实抓好。特别是要按照院党组对2006年法院工作提出的要求,积极行动起来,把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新措施不断落实到各项具体审判工作中,推动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以法官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努力提高法官的道德素质。
在开展双道德教育活动月中,要根据法院队伍建设的实际,与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法官行为规范》密切结合,与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执法密切结合,切实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法官忠于法律、勤勉敬业、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的良好职业道德,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在审判工作中认真宣传贯彻“爱国、守法、明(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礼、诚信、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作到文明、热情、廉洁、高效。要对群众大力宣传以诚待人、重诺守信、言行一致的人文精神,把诚信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灌输到头脑中去,引导人们牢固树立诚信观念,强化诚信意识,遵循诚信道德规范。用诚信将人们的道德行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人民所认同与遵循的行为准则,共同构筑诚信社会。
三、以“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在“三德”教育月和 “公民道德建设月”期间,要把“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到为民服务之中,把困难群众时刻放在心上,积极捐款捐物,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的困难有所缓解,生活有所改善。从我们自己身边做起,以讲道德、树新风为主题,开展好献爱心和“公民道德实践”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声势,营造浓厚氛围,并积极参加***市“社会公德十佳标兵”和“职业道德十佳标兵”评选活动。
四、加强组织领导,切实保证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14.中学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总结 篇十四
遵照教育局发出的关于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通知,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养成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现将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总结如下:
一、组织经典国学教育学习暨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网络、板报、主题团会等教育阵地大力宣传20字公民道德规范,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全校师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掀起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的热潮。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倡议老师、同学们在理解、熟读经典的基础上运用、传承并演绎经典。各班级开展《弟子规》、校纪校规学习的主题班、团会。
民族传统文化不是一座静止的山,而是一条流动的河,需要发展,需要交流,需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民族精神家园,我们教育者责无旁贷!
二、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
1、开展“学雷锋”活动。利用团会课时间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大队部组织部分学生到校外开展学雷锋活动(清理学校周边垃圾)
2、情感教育:利用教师节来开展活动。1)、各班出一期以尊敬师长感恩为主题的板报 2)、送老师一份自制小礼物(贺卡、小作品等)3)、在校园内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广播站学生负责)4)、开展诚信•维权广播宣传。(广播站学生负责)
5)、办一期难忘师恩手抄报展
三、举行教职工文体活动
伴着教师节的到来,学校欢欢喜喜地迎接节日。9月8日下午全体教职工来到一楼多媒体教室参加工会组织的教师节茶话会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幽默诙谐的表演使全体教师欢声笑语不断,暂时放下了工作的疲劳,沉浸在节日的美好气氛当中。校运动会上开展了各类趣味体育活动,如:跳大绳、慢骑自行车、三人五足比赛等等,这些活动使教职工们放松了心情、愉悦了身心,继续发扬了我校职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和健康、知性、魅力、奉献的时代风采,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会更加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三中的发展再上新台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注重实践,强化师生公民道德教育。
1、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基本纲要》,掌握公民道德建设的主题思想和基本常识,通过学习,深刻理解,落实运用在教学与各项工作中。
2、以 “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教育,把新疆精神真正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使之融化到师生日常工作、学习中去。
3、加强团结和稳定,明确方向,把握主流,使教职工的思想和精力投入在教学上,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使我们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成为遵守职业道德的典范。全体教职工要从我做起,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
4、加强诚信建设,提高诚信意识,进行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5、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充分体现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认真落实教学大纲,组织好每一节课、每一分钟,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和良心。
15.公民道德建设教育总结 篇十五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很大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道德观念相融合, 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是,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三鹿奶粉、增白面粉、毒馒头、矿难、酒驾、暴力拆迁、躲猫猫死、小悦悦事件等等事件的发生一次又一次地拷问着中国人的道德底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一名普通的历史教师, 每次看到此类新闻我就痛心一次, 却又疑惑重重:为何如此数量的人变成了马路杀手、黑心老板、隐形监管者、冷漠看客?须知, 他们都曾经是无邪之儿童。因此, 教育要负一部分责任。
天下兴亡, 人人有责!
“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 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
在课程改革以前, 评价历史课堂有效性的主要标准就是学生记住了多少历史知识。围绕这一目标, 历史教师苦苦研究, 围绕教学技能, 采取各种手段, 逼迫学生去背、去记。
而新课程改革不再单纯以知识和技能为目标, 而是采取了三维目标, 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 从更广阔的领域评价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并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履行其育人的职能……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1]历史学科是典型的人文学科, “历史应该是一门培养今天的好公民, 形塑明天好社会的科目”。[2]在历史课堂中渗透公民道德教育, 也是国家教育方针的体现:“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 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 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3]
因此, 我们历史教师应该借课程改革之春风, 改变自己的课堂, 在历史课堂上渗透公民道德教育, 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巧妙设计问题, 渗透公民道德建设
我国历史课堂原先的思想道德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以教师说教为主, 采用知识灌输来完成对学生品德的培养。这种教育方式使学生学到的只是纯粹的知识, 无法通过道德实践将知识内化为道德信仰和道德行为。因此, 这种教育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道德的培养必须要让学生通过其个人的亲身经历才可以实现。实地实践是最好的体验方式,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条件去让学生进行实践, 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历史情境。历史情境不单单是指用多媒体展现历史图片、历史文字资料、历史影像资料等, 而是通过问题设计, 启发学生思考、探究, 让学生穿越时空, 虚拟亲历那些历史。所以, 道德问题设计需要注意以下技巧:
首先, 教师要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教师只有尊重学生, 师生间才可能谈得上平等, 课堂上才会出现和谐的课堂环境。唯有和谐的课堂环境, 学生身处其中, 才能获得自尊、自信, 才能愈发积极思考, 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 学生回答不出来问题或者回答错误都不应受到惩罚, 教师只能给予鼓励。可能有的教师认为, 若不给予这些学生惩罚, 那么他们就会越来越懒惰, 不可救药了。恰恰相反, 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过, “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了解与欣赏”。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回答正确, 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尊重, 这次他答不出来, 或答错, 老师鼓励他了, 他一定会暗暗努力, 争取下次好好表现。所以, 和谐的课堂环境是教师设计问题的前提基础。
其次, 教师要科学设计道德问题。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在创设历史情境时, 教师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这个问题必须是个道德两难问题, 即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现有的道德发展水平, 设计道德问题, 这个问题必须高于学生现有的道德水平, 与学生现有的道德发展水平发生冲突, 造成学生道德认知失衡, 从而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中不断提高道德水平。例如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师1:同学们想出国吗? (答:想)
师2:为什么想出国呀? (答:出去挣大钱, 见世面等等)
师3:可是就有那么一批人放着国外优裕的生活不要, 偏要回到中国来, 同学们相信吗? (答:有笑者, 有摇头不信者、有思考者、有议论者等)
师4:投放幻灯片:
整个1950年代, 大批旅居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知识分子响应号召, “回去,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截至1960年代中期, 共有2500多名海外的专家、学者和留学人员回国, 他们中的大多数成为了科研、工业和国防等领域的骨干中坚。“‘放弃高薪和舒适生活’, 这完全是真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 “那时想法很简单, 就是为了洗刷这个国家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屈辱和失败, ”1955年, 早已是一流火箭专家的钱学森突破重重阻挠回到共和国。有人说他的到来让“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20年”。同样因为“两弹一星”而被世人铭记的邓稼先, 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仅9天即决定回国, “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 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学生反应:激动了、热烈讨论着)
师5:从材料中同学们认为, 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德? (答: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精神等)
师6:这些优秀的中国人不单是我们的前辈, 现在也有很多人从国外学成归来, 报效祖国, 同学们想一想, 大家都是怎么称呼他们的呢? (答:海龟派)
师7:所以, 同学们想出国是好事, 但不论在哪里, 我们都应记住:我是中国人!
此问题设计意图是:当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盛行, 学生价值观受社会影响较大, 爱国主义、乐于奉献等道德观念淡薄。此题的设计就是通过两难问题设计、榜样示范、教师讲授等教学方法渗透公民道德教育,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
最后, 问题设计一定要渗透到历史知识学习中。
这点很重要, 历史教师不是班主任, 也不是德育教师, 因此, 要“渗透”道德教育, 必须“渗透”到每节课的历史知识去, 如此不留痕迹, 学生才易接受。比如本文上述所举的例子, 这则幻灯片的材料主要是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新中国初期科技水平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探究准备的, 但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 也可“渗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 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 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润物细无声”, 公民道德教育应以“渗透”教育为主, 把《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所要求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道德渗透在教师的每一节课中。历史学科有丰富的教育资源, 政治、经济、文化无所不包, 资料非常丰富, 关键是教师用心挖掘、利用。
“有什么样的公民, 就有什么样的城邦;有什么样的个人, 就有什么样的社会。”[4]古今中外历史证明, 历史上每一次的社会转型, 社会道德都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我国当今的一些公民道德滑坡现象不是中国特有的。值得庆幸的是, 党和政府政府早就认识到这一点, 早在2001年就颁布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以德治国, 同时大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相信在全社会的努力下, 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加快, 当今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历史学科是典型的人文学科, 在历史课堂渗透公民道德教育, 也是国家教育方针的体现。我国历史课堂原先的思想道德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以教师说教为主, 成效不是很大。因此, 历史情境的创设是关键, 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前提, 道德两难问题的设计也很重要, 问题设计一定要渗透到历史知识学习中。
关键词:公民道德教育,历史课堂,道德两难问题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2].张元:课堂教学的历史图像问题[J], 历史教学 (中学版) 2011年7月.
[3].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公民道德建设教育总结】推荐阅读:
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总结08-14
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的方案07-20
金安苑学校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10-23
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规范09-04
加强公民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07-24
社区举办公民道德建设日简报07-23
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领导小组09-23
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体会07-18
2022 年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计划06-30
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总结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