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2024-10-02

浅谈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共15篇)

1.浅谈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篇一

浅谈现代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的发展,现代体育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需要的教育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身体基础.

作 者:詹中辉 作者单位: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4关键词:教师发展现 教师职业观 新时代师生关系观 教育的主体现 教师的责任观

2.浅谈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篇二

一、营销战略创新之一:经营理念从关注企业自身到关注消费者

如今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整个社会和营销环境, 而环境的变化迫使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已有的营销理念, 进而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在市场经济中, 一切失败归根到底是思维方式的失败, 如果我们能在思维方式这个本源上解决问题, 则无论竞争对手多么强大, 最终一定能够战胜它。

所谓营销理念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 经营者所持有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从营销环境的发展变化来看, 企业营销理念经历了生产导向、产品导向、营销导向和战略营销导向四个逐步演进与发展的过程, 相应的经营理念就是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与社会营销观念和战略营销观念。其中战略营销观念是近10多年来逐渐形成的, 日益受到营销界的关注。战略营销最重要的创新就是要求企业真正要从关心自身生产和产品转移到关注消费者和需求的满足, 关注如何为消费者创造更大价值, 从请消费者注意转变到请注意消费者上来。

尽管经营者对这一观念并不陌生, 但今天大多数的公司通常关注的还是如何从每笔交易中能获得多少利润, 这种观念极易导致企业发生短期行为, 既不利于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特别是品牌建设, 所以最终很容易丧失消费者。在经济全球化下的时代, 成功企业如耐克、星巴克咖啡、宝马等公司都是这样, 他们关注消费者, 不仅仅是从他们身上能获得的利润,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并为每个消费者创造终身价值。

尽管大多数企业也了解现代市场营销战略的理念, 但他们的最终经营目标还是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而不是通过不断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达到顾客满意, 提升品牌资产价值。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企业营销理念变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所寻求的应当是尽可能地使消费者满意, 消费者同样是为了获得价值而与企业交换的, 或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如果有一天, 消费者发现你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不再诱人, 一定不会再选择你。因此企业提高消费者价值这就需要对消费者价值细分进行分析和评估, 以确定营销效果和盈利能力。为了实现关注消费者, 企业必须遵循这样一个经营理念:总资源限度内, 企业必须在保证其他利益方能接受的情况下, 尽力提供一个高水平的消费者满意或让他们获得更大的价值。唯有如此才能够留住顾客, 才能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进而提升品牌资产价值。

成功的经营案例告诉我们, 开发一位新客户所花费的成本要比保有一个现有客户的成本高出5倍之多。如果企业能将客户流失率降低5%, 利润将会有100%的增长。记住:留住旧客户比开发新客户更重要。美国著名营销理论专家菲利浦·科特勒不止一次地指出:必须学会取悦自己的顾客。但同时还必须明白也不能对这些顾客过于百依百顺, 过于百依百顺就成了市场营销狂热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 要把完全满意的顾客和其他顾客严格区分开。完全满意的顾客可以视为企业的忠实顾客, 与他们保持活跃、长期的客户关系, 可以通过他们的重购不断地获得利润, 企业要定期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 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以保持这一部分消费者的完全满意。同时, 也要学会抓住满意但仍不稳定的那一部分消费者, 通过各种调查形式, 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 合理地应用到企业的营销运作中, 争取开辟出更大的市场以满足这些消费者。值得指出的是, 不要盲目迎合顾客的需要, 去修改自己的产品和营销方式, 以致耗费资金和精力, 最终成为市场的附属品。

二、营销战略创新之二:基于消费者特点的营销设计

基于消费者的特点制定营销战略只能保证企业做对事, 但如何有效地做事还需要基于消费者特点的营销设计支持, 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与品牌建设目标。

(一) 以需求为基础的营销设计

以往的营销理论也强调了解顾客需求, 并使产品和服务适应顾客需要,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状态。实际上, 消费者消费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而且越来越受制于自身之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来自于市场产品提供者的广告引导。因此, 企业营销战略创新要有创造市场、超越竞争的市场观念, 要改变以往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市场、研究市场, 然后再迎合市场的做法。而是运用动态的分析观念, 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 主动地发现潜在市场, 创造需求, 并通过制造流行的营销设计, 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今天消费者需求日益分散化、复杂化、个性化和多变化, 在理性消费的基础上渗透了越来越多的非理性的情感因素。企业仅仅单靠产品质量、式样规格、服务态度等孤立的因素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消费者在交换中寻求的是一种综合价值的实现, 这种综合价值对消费者来说就是“高度满意”的需求。企业营销战略设计就是要向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超过产品或服务本身价值和超过消费者的期望值的“超值服务”的方向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满足顾客高度满意的需求。

(二) 以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维系为核心的营销设计

大量营销实践表明:虽然营销过程的焦点仍然是顾客, 但必须拓展视野, 营销战略的研究不应只限于分析卖方和买方的互动过程, 而应把与分销商、供应商、竞争对手、公关机构、政府部门及内部员工等所有的交换关系纳入研究的范畴。关系营销战略就是企业为建立、维系和发展与其运作过程中相关的外部市场和内部市场的长期友好关系, 而制定详细、适当的营销计划, 实施直接、有效的营销活动。关系营销是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维系为核心的营销设计。这一营销设计强调建立、维系和发展与顾客长期良好的关系, 并努力实现顾客忠诚, 它以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与企业相关的各方, 通过协作、合作等形式, 同企业的外部市场和内部市场建立紧密持久的关系。关系营销坚持质量、服务、营销三要素有机结合的理念, 为顾客提供经济的、社会的、技术的支持。建立和发展与公众的良好关系关系到企业营销活动的成败。

(三) 以消费者特点为定制形式的营销设计

定制营销设计是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 将市场细分到极限程度, 把每一位顾客视为一个潜在的细分市场, 并根据每一位顾客的特定要求, 单独设计、生产产品并迅捷交货的营销方式。它的核心目标是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并以能获得一定利润的成本高效率地进行产品定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需求不断向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可以说今天的“每一个消费者都是独一无二的”,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将市场细分, 特别是细分到个人的呼声日益强烈, 而柔性生产系统和互联网的出现和快速发展, 使“面向个性化客户的需求进行生产, 同时不放弃效率、效力和低成本”成为可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定制营销战略卷土重来, 但它与工业化时期的手工定做不同, 它采用了“大规模定制”的新形式, 并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新前沿。定制营销设计具有提供标准化服务所不具备的优势, 无论对企业还是消费者都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价值实现, 为企业赢得更多的订单。定制营销设计也能有效地保证企业与消费者的联系更加紧密, 它不仅防止了大量标准化生产因不适销对路而造成产品库存积压, 而且也有利于缩短流通环节、减少流通费用, 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营销战略创新之三:制定着眼于消费者变化的营销战略

关注消费者就会发现今天的消费者经常发生变化, 怎样才能从关注消费者中获益,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相应的营销战略的变化。

(一) 数据库营销战略

消费者数据库是现代营销的起点与保证。数据库营销战略就是以企业目标市场的消费者相关信息为对象, 对其进行采集、处理和挖掘出富有价值的信息, 并有的放矢地与客户进行循环沟通。也可以说, 数据库营销战略是一个为了实现接洽、交易和建立客户关系等目标而建立、维护和利用客户数据库和其他客户资料 (产品、供应商、零售商) 的过程。企业可以利用营销统计数据得到关于个人、趋势和市场分割等有用信息, 以确定预期顾客, 决定哪些顾客应收到特定的报价单, 强化顾客忠诚, 促进消费者购买, 避免重大的客户失误。可见它是满足消费者需求, 为他们创造价值的有效战略。

(二) 直复营销战略

直复营销战略是指是一种互动的营销系统, 它使用一种或多种广告媒体, 以实现在任何地方产生可度量的回应或达成交易之目的。直复营销可以说是一种不通过营销中间人, 使用顾客直接渠道进行的送达和交付商品和服务的行为。这些渠道包括:直接邮寄、目录营销、电话营销、互动电视、购物亭营销、网上站点和移动设备。

直复营销战略的优势在于, 首先, 直复营销是一个互动的体系。直复营销人员和目标顾客之间是以“双向交流”的方式传递信息的, 而非信息的单向传播。其次, 直复营销是利用多种信息载体。如直复营销人员和目标顾客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像信函、邮件、电话、电视、电子网络等, 都可以成为载体。再次, 直复营销的信息交流不受时空限制。无论空间上相距多远、无论购买活动在时点上发生与否, 双向的信息交流都能顺利地进行。最后, 直复营销活动的效果是可以测量的。不仅能让直复营销者确切地知道产生回复的顾客的比率、知道回复的内容是什么、可以分多少种类, 而且还能将这些信息分类储存。

(三) 文化与娱乐营销战略

文化营销战略是指将企业的文化运用于企业的产品营销之中, 用文化的方式来经营销售企业的产品。更精确的含义是通过激发产品的文化属性, 并通过与消费者及社会文化的价值共振, 构建亲和力, 建设营销团队, 实现文化沟通, 将各种利益关系群体紧密维系在一起。文化营销战略是以传统营销为基础形式而发展起来的, 但又比传统营销具有更为丰富的人本理念和文化内涵。文化营销战略是有意识地构建核心价值观念的营销活动, 其核心在于寻求为消费者所接受的某种价值观念或者价值观念的集合体作为企业营销理念之本, 从而引导消费者对整个企业包括其产品的认同。

娱乐营销是文化营销的重要形式之一近年来受到重视。它是将娱乐的精神和元素与整合营销的精神和规则结合起来, 让消费者在娱乐的体验中, 对企业以及产品或服务产生好感和联想, 从而感化顾客的情感、感动顾客的心灵, 以期达到商品销售的目的。实际上这里面体现了体验营销和感动策略的营销思想。娱乐不是一种营销方式, 但是营销加入娱乐的元素, 便会成为一种新颖而独特的营销力量, 对品牌形象和商品销售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带给消费者超值的附加价值。

3.浅谈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篇三

供电企业推进“大营销”体系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员工思想认识,提高执行力,明确细化营销指标的管控,认真落实指标责任,确保指标到人、责任到肩。供电企业还要严格执行营销对标指标监控制度,对管控的营销指标进行核查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安排人员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抽查,确保营销各项指标显著提升,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

一、树立“大营销”理念推进增供扩销工作

1.1、供电企业在推进“大营销”管理过程中,应大力推进电能替代,强化抄核收风险管控,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大营销”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需要员工要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加强专业能力建设,营销队伍建设持续推进。1.2、供电企业要着力开展售电市场增供扩销。以增供扩销、保障民生用电为重点,采取灵活务实的营销策略,超前服务增量市场,积极推进电能替代工作,确保完成市场开拓指标任务。1.3、供电企业要着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以强化电费风险管控、夯实基础业务管理为切入口,深化应用营销信息化建设成果,实现基础管理与效率效益的全面提升。1.4、供电企业要针对当前电力供需形势,全力做好迎峰度夏有序用电工作,着力保障安全可靠供电。着力提升供电服务水平。深化“你用电,我用心”,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和服务模式,全面提升优质服务水平。1.5、供电企业在推进营销自动化系统建设应用过程中,要以支撑“大营销”体系建设为主线,积极促进营销系统整合,加快各类业务融合贯通,持续推进营销自动化系统深化应用。着力打造一流营销队伍。以能力作风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努力打造一流营销团队。

二、开展员工岗位培训以使员工适应当前“大营销”体系建设的需要

2.1、供电企业要让企业员工进一步了解电力营销基本业务,提高公司营销人员的电力营销管理与服务水平,规范各个业务环节。2.2、员工培训要围绕电力营销的基本业务与技能,从业务扩充、变更用电、电费、电价、电能计量、供用电合同、用电检查和营业稽查等方面进行。要强调“客户至上,服务第一”,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价值增长为目标,通过现代化的市场营销,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电力服务。2.3、供电员工业务素质培训,要使员工熟悉和掌握电力营销的有关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转变思想,重塑了现代经营服务理念,增强了市场开拓和管理创新能力,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优质服务水平。2.4、培训过程中,供电企业要按照“管专业必须管班组”的原则,成立专业化管理组织机构和考评小组,落实培训人员责任,建立培训工作概况图、管理网络图和联络人,完成营销基础信息核查,建立信息台账并及时更新。2.5、按照制订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节点和重点工作,专业组要制定培训工作推进计划和任务分解表,将培训工作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名员工。

三、提高班组建设管理水平推进“大营销”体系建设

3.1、班组建设工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全面贯彻落实推进“大营销”体系建设,供电公司应专门成立组织机构,发布班组建设实施方案重点抓好班组建设,实现班组建设工作上台阶。

3.2、供电公司应加强宣贯力度,营造“大营销”体系氛围。组织员工学习“大营销”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对企业“四大体系”和近、远期目标再学习,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全员营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营造班建氛围。

3.3、按照“管专业必须管班组”的原则,成立专业化管理组织机构和考评小组,各部室要设立兼职班组建设专责,落实班建责任。建立企业概况图、管理网络图和班组联络人,完成营销部班组基础信息核查,建立班组信息台账并及时更新。

3.4、按照制订营销班组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节点和重点工作,下达营销建设重点任务“八定”表。各室及专业组制定工作推进计划和任务分解表,将班组建设各项工作要求和争先进位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名员工。

3.5、要严格执行通用制度、标准、流程、规定,落实“大营销”建设各项管理要求。落实供电公司建设管理评价细则及班组记录规范名录,加强记录、台帐、报表管理,实现班组记录“单轨制”和“一源录入、多端使用”。

3.6、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营销业务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应用两个渠道,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班组管理效率;持续改善班组办公条件和环境整治,完善营销班组基本工器具配置。强化班组队伍建设,提高班组成员综合素质和执行力。

四、建立营销同业对标体系强化体系建设管理

4.1、供电企业要建立营销同业对标体系,强化激励考核机制。围绕营业核心业务,构建对标指标体系和责任体系,实现营销核心业务的指标分解和量化考核,实现压力逐级传递。建立“服务问责”和“业务后评估”机制,以“问题导向”倒逼服务提升;对业扩报装、用电检查、计量、抄核收等工作遗留问题,分专业建立后评估机制。

4.2、积极搭建创新平台,鼓励公司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参加技术攻关等创新活动。建立营销专业帮包体系。营销部门分别帮包所属班组,相关专责按专业延伸,使班组建设工作成为一级抓一级,一级包一级的格局。

4.3、开展营销专业班组协同机制建设。加强以客户为导向的跨部门协同,梳理营销与外部专业业务关联,查找营销协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逐一研究解决,切实提高服务协同效率。建立营销问题反馈和督办机制,实行营业问题销号管理。

4.4、“大营销”体系要求供电企业营配基础数据准确性要快速提高。需要通过开展营配基础数据核查治理工作,确保营配数据的唯一性、完整性、准确性,全面提升营销精益化管理,解决营配跨专业协同问题,提升营销业务效率效益及工作质量,促进了营销和生产业务管理提升。

4.5、要对服务资源进一步优化,为推进“城市地区建立十分钟缴费圈、农村地区电费缴纳村村设点”提供有力参考支撑。做到服务资源实时监测,对自助售电终端异常及时报警,保证了电费资金的安全及设备的高效利用。抄表路径、用电检查路径的可视化,打破了原来对抄表人员的依赖,为快速抢修及营业管理提供了有效保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大营销”体系,宗旨是为了提高供电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供电企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供电公司要加强“大营销”体系的宣贯力度,营造大营销体系的氛围,提出“大营销”体系的具体推进办法,制定可量化、可考量提升措施,明确了指标管理提升方向及目标,确保措施可行性,有效性。

4.训诂学的现代观念 篇四

提要训诂学的传统观念形成于唐代的孔颖达,而国学大师黄侃则创立了训诂学的现代观念。黄氏界说一

出,训诂学的现代观念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有“分工派”与“综合派”两家。前者以陆宗达、王宁的“古代文

献词义学派”影响最大,后者以殷孟伦、许嘉璐等的“综合派”为代表。笔者在考察以往训诂学史的基础上,

继承章太炎、黄侃的学说,首次提出训诂学的“二重性”问题,并将训诂学划分为三个部门:“词义生成学”

、“微观文献疏证学”与“古代文献词义考证学”。前二者属训诂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后者属训诂学的应用学

科。

一现代观念的产生

从观念上对训诂学进行思考,已有很久的历史了。

在产生于秦汉之际的《尔雅》中,第一篇与第三篇分别以“释诂”“释训”命名。在这里,“诂”与“训

”分立,这表明,在作者心目中,“诂”与“训”是“释”的对象,是作为两个实在对象出现的,并非构成一

个术语。这从《尔雅》十九篇均以“释×”为命名方式也可以得到证明。清代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豫部

第九》说得更加明确:“《尔雅・释诂》者,释古言也;《释言》者,释方言也;《释训》者,释双声迭韵连

语及单词、重辞与发生助语之辞也。”

到了西汉《诗诂训传》中,“诂”“训”“传”三字并立,这是汉代毛亨在继承前人及《尔雅》的基础上

所创立的三种训释方式。“诂”大致为训解古词古义及其他基本词,“训”大致是训释连绵词及重言词,“传

”是在“诂”与“训”的基础上阐释诗的内在涵义等。毛亨的“诂”“训”“传”有两个特点,一是“诂”“

训”“传”的含义及使用,仍具有词源的特征,二是《周南・关睢・诂训传第一》之类名称表明毛亨并未将“

诂”“训”及“传”作为一个术语来使用,因此,毛诗中“诂训”并非连用,而是分用。

到了东晋,郭璞在《尔雅・序》中说:“夫《尔雅》者,所以通诂训之指归,叙诗人之兴yǒng?①,

hū?②绝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者也。”郭璞又在《尔雅・释诂第一》中第一条下说:“此所以释古今之

异言,通方俗之殊语。”这里郭璞已接近于在概括了。

到了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诂训传者,注解之别名。毛以《尔雅》之作,多为释诗,而篇

有《释诂》、《释训》,故依《尔雅》训而为《诗》立传。传者,传通其义也。《尔雅》所释,十有九篇,犹

云诂训者。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释言》则《释诂》

之别。故《尔雅・序》篇云:‘《释诂》、《释言》,通古今之字,古与今异言也。《释训》,言形貌也。’

然则诂训学,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释亲》已下,皆指体而释其别,亦是诂

训之义,故唯言诂训,足总众篇之目。”在这段话中,孔颖达展示了他的概括历程:由“诂训传”概括为别名

“注解”构成了一个术语,这是一次对学科认识的质的飞跃。又由“诂训”总括其对象:“通古今之异辞,辨

物之形貌。”最后又加以补充道:“故唯言诂训,足总众篇之目。”可见,孔颖达在训诂领域中已初步进入了

术语的确定及对象的划分领域中,已由具体的对象初步上升为抽象的概括了。可以说,到孔颖达这里,传统的

训诂学观念已形成了。从孔颖达到清代乾嘉学派,这一观念一直流传了下来,时至今日,这一训诂学的传统观

念仍然有着极大的影响,支配着许多人的工作实践。

训诂学现代观念的产生,要算是从黄侃先生开始的。

清朝末年,随着反清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学大师章太炎与黄季刚两位先生,在宣传革命思想与参和革命活

动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语言理论的影响。章太炎在《论语言文字之学》一文中说:“合此三者(按:指文字

、训诂、声韵),乃成语言文字之学。此固非童占毕所能尽者。然犹名小学,则以袭用古称,便于指示。其实

当名语言文字之学,方为确切。此种学问,仅艺文志附入六艺。今日言小学者,皆似以此为经学之附属品。实

则小学之用,非专以通经而已。”章太炎将“小学”易名为“语言文字之学”,不是简单的更名,而是标志着

语言文字学学科观念的产生。太炎先生是中国语言文字学的创始者。在学科观念的支配下,太炎先生撰著了《

文始》,这是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我国的第一部语源学专著。

太炎先生撰写《文始》之初,黄侃先生曾参与了条例的拟定(见黄侃《声韵略说》)。在继承太炎先生“

语言文字之学”的基础上,黄侃先生进一步发展了学科观念。黄先生说:“夫所谓学者,有系统条理,而可以

因简驭繁之法也。明其理而得其法,虽字不能遍识,义不能遍晓,亦得谓之学。不得其理与法,虽字书罗胸,

亦不得名学。”[②]该书还记载道:“黄先生云:‘诂者,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

训诂者用语言解释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

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

与根源也。’以上黄先生语。”黄先生的界说中,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研究对象,即“解释语言”,而

且没有“时地之限域”,这较之于古人的训释古语显然是扩大了范围;第二是理论和方法,即“法式”和“义

例”;第三是研究目的,即“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黄侃先生对训诂学所作的这一界定,是在明确的学

科观念下作出的。即使拿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这一界说也称得上是对传统观念的革新,是训诂学观念发展史上

的一个巨大进步,黄先生对训诂理论的建议,并没有局限在观念的更新上,而是在观念的指导下,初步创建了

训诂学的现代理论体系。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他便拟定了训诂学的理论提纲,定名为《训诂学讲词》,并

且在多所大学施以讲授。该提纲由“训诂述略”与“十种小学根柢书”

两大部分组成,前者属理论与方法部分

,后者属训诂要籍介绍。这虽然是一份简略的提纲,但其中已明确有了理论与方法,对象分类等当代学科思想

5.浅谈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篇五

大局观就是指顾全大局的思想观念。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或一个集体而言,顾全大局就是顾全国家的、地区的、单位的、集体的整体利益。树立大局观念,就是一事当前,先从国家的、地区的、单位的、集体的整体利益着想。

一提起大局观,许多同志可能都会认为,树立大局观念是领导的事,我只要听招呼,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好就行了,讲不讲大局关系不大。这显然是片面的。因为企业的所有具体工作和业务的最终执行者都是员工,工作执行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声誉和效益。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在节假日期间接到使用费控电表客户打来的电话说家里停电,原因是缴纳电费后充值不成功,电表报错,你该怎么处理?是推脱责任,‚这事不归我管,找营业厅的客服人员‛?还是拖延时间,‚今天单位没人上班,处理不了,等周一吧‛?还是考虑到整个电力公司的声誉和利益以及停电给客户带来的不便而选择主动排忧解难?员工无论从事何种具体工作,负责的范围大小,都属于企业这个大局的组成部分,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企业工作的全局。所以,企业工作的全局,是需要全体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共同努力去维护的。只有心系大局,以富有进取心的工作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把各自负责的工作落实好,才是对大局最实际的维护和支持。

还有同志认为,讲大局必然要强调牺牲奉献,现代市场经济讲究的是利益驱动,再讲服从大局、牺牲奉献就有点不符合潮流了。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整体的利益与局部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不是矛盾的,对立的。

首先,大局是关系总任务总目标的实现,是整体利益、根本利益之所在。只有整体的利益实现了,局部利益才有可能实现。‚大河有水,小河满‛,‚锅里有了,碗里才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近年来,公司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经营管理取得了非凡的业绩,逐渐步入平稳健康发展的轨道。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在反哺员工,近几年员工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就是最好的例证。所以,企业和个人的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二者利益的有机结合,如果大家都只想到自身的利益而不顾企业的大局,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更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收获。

其次,整体目标依靠各个部分的团结协作来完成,各部分只有在整体里才能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如果把企业比作一台大机器,那么部门及个人就是企业大机器中的零部件,大机器必须依靠每个零部件的各就各位、协调配合,才能正常运转,显示其巨大功能威力。而零部件只有在整个大机器中才能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工作时要注重团结协作,分工配合,齐心协力朝一个既定方向去努力,因为‚成功的团队没有失败者,失败的团队没有成功者。‛

此外,树立正确的大局观还要有淡泊名利,献身工作的高尚品格。一位伟人曾反复阐明一个道理:共产党要交出一头,只顾一头。只顾什么?只顾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工作,交出什么?交出个人利益、个人地位、个人前途。后面这一头让党来考虑,让组织来解决,组织怎么安排就怎么服从,不跑、不送、不抢、不要。这个道理强调的就是大局意识的思想,每一位党员都应该遵循,做到看事业重如山、观名利淡如水。我们作为企业的一员,时刻要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不断加强学习,转变思想,兢兢业业的安心本职工作,把自己的前途命运融入到党的事业和企业发展之中,只有企业的发展壮大才能成就员工事业的发展。

正确树立大局观念,还要求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事之间,生活上要相互关心,工作上相互支持,遇事多沟通、多协调,‚多栽花、少栽刺‛,多补台、不拆台,俗话说得好‚人抬人高,拆台垮台‛,做到大事讲党性、讲原则,小事讲友谊、讲风格,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谅解,把个人利益置于本单位本部门、把本单位本部门置于本地区以及把本部门本地区置于国家利益之下,自觉摒弃一些‚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山头主义等不良倾向,以海纳百川的气量营造一种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正确树立大局观念也是适应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当前,内蒙古电力公司正稳步推进营销、生产工作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以及内控体系的建设,组织人员开发、投入、使用新的智能信息系统、梳理定义工作流程、建立标准化工作制度、建设内部风险控制防范机制体系、改革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等等,这些举措很可能会涉及到企业事权财权的再分配,岗位人员的重设定、职责权限的重新划分等一系列关系到部门、员工切身利益的事项。这就需要我们要以博大的胸怀、非凡的气度以及更加宽阔的视野,正确看待个人、部门和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不同部门利益之间的关系。只有个人、部门、企业利益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调动员工和发展企业。

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既然企业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何不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利用公司深化改革这一历史机遇,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方法,主动地适应企业改革创新带来的新挑战呢?所以我们要及时转变观念,正确看待企业改革带来的新机遇,安心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企业的改革创新。这样才能跟得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展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以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了解大局、认识大局、胸怀大局,服务大局,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眼睛盯着大局,心里想着大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6.市场营销的理念及生产观念 篇六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与发展,可归纳为六种,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客户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生产观念 生产观念是指导销售者行为的最古老的观念之一。这种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前。企业经营哲学不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而是从企业生产出发。其主要表现是“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得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例如,烽.火猎头专家认为美国皮尔斯堡面粉公司,从1869年至20世纪20年代,一直运用生产观念 指导企业的经营,当时这家公司提出的口号是“本公司旨在制造面粉”。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傲慢地宣称:“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我只有一种黑色的。”也是典型表现。显然,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

生产观念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物资短缺,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生产观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颇为流行。中国在计划经济旧体制下,由于市场产品短缺,企业不愁其产品没有销路,工商企业在其经营管理中也奉行生产观念,具体表现为:工业企业集中力量发展生产,轻视市场营销,实行以产定销;商业企业集中力量抓货源,工业生产什么就收购什么,工业生产多少就收购多少,也不重视市场营销。

除了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之外,有些企业在产品成本高的条件下,其市场营销管理也受产品观念支配。例如,亨利·福特在本世纪初期曾倾全力于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努力降低成本,使消费者购买得起,借以提高福特汽车的市场占有率。

7.浅谈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篇七

企业市场营销中以客户为核心, 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因为客户的需要是企业生产的根本动力, 企业只有在生产的过程中深入考虑客户的需要才能保证自己生产的产品能得到客户的肯定, 从而增大自己的销售量, 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企业市场营销中以客户为核心是促进企业服务水平需要, 在现代市场中企业营销过程中不只是营销自己的产品, 而且营销自己的服务, 优质的服务不仅会给企业赢得好的口碑, 而且能有效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 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 对于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有很大的帮助。

二、现在企业市场营销中如何奠定客户的核心地位

1. 转变观念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 企业面临的各种形势比较复杂, 客户对企业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现代企业市场营销中要奠定客户的核心地位首先需要转变观念。一方面, 企业的营销理念要从单一的产品营销向综合营销转变, 企业要明确不单单是要靠自己的产品吸引更多的客户, 而且要通过自己的服务留住更多的客户。另一方面, 树立主动的市场营销意识。在营销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坐等客户上门的营销方式, 树立积极的营销意识, 积极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 将以往被动的营销活动转变成积极主动的营销。由于企业的市场营销理念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所以在转变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但是在新的环境中企业进行思想意识的转变是一项必须进行的工作, 因为只有企业的市场营销理念有了新的突破, 才能保证在市场营销中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模式。

2. 客户细分

在企业市场营销中要奠定客户的核心地位就需要对客户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对将企业的客户进行细分, 从而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市场营销服务。企业市场营销客户细分中需要把握三点,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根据企业的以往的交易情况, 将客户划分成固定客户和新增客户, 并且对企业与他们之间的交易情况进行了解, 从而确定企业要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服务。其次, 在客户细分中要考虑与客户相关的价值, 结合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情况, 确定客户对企业的价值,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给予客户同样价值的关注程度。最后, 要大力发展企业的潜在客户, 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 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深入的了解, 然后根据自己未来的发展确定在市场中的潜在客户, 提前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增加潜在客户对企业的好感。

3. 做好客户信息收集工作

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奠定客户的核心地位就需要加强对客户资料的管理, 从而分析客户的需要, 提供满意的服务。企业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将所有客户的购买记录全部录入数据库中,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准确的定位, 同时经过这些分析企业也能对自己的产品生产结构进行调整, 满足客户的需要。在信息系统中, 企业也可以建立相应的客户回访模块, 将客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看法收集起来, 并且进行归纳和总结, 从而发现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问题, 帮助企业在以后的市场营销活动中不断改进。

4. 不断丰富企业市场营销手段

在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要奠定客户的核心地位需要不断丰富企业的市场营销手段, 因为对于客户来说, 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方便和快捷, 这就要求企业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要不断优化自己的营销手段,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不仅加强直销活动, 而且还要确定定期回访制度, 尤其对一些大客户要做好定期回访工作, 使企业的市场营销中体现出明显的责任意识。另外, 在企业的市场营销中还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 在网络中开展市场营销活动, 从而给客户提供方便。

5. 加强企业各部门的合作

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不仅仅是企业营销部门的事情, 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合作, 例如, 人力资源部门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合理安排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人员安排, 而企业的财务部门要与市场营销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 确定在市场营销过中的成本以及控制成本的措施。通过企业中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和合作, 帮助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更加全面地了解客户的需要, 从而采取科学的营销手段。

结论

在现代企业市场营销中要奠定客户的核心地位就需要将客户服务理念深入到企业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中, 企业各部门、全体工作人员之间要加强合作, 对客户的需求深入了解, 建立客户信息资料, 真正形成在企业的市场营销中以客户为核心, 从而增强企业的实力,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推动企业在新的形势中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哲.创造性地满足客户需求[J].中国中小企业, 2009 (02)

[2]周慧虹.服务应跟上客户需求变化[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 2007 (07)

8.浅谈现代陶瓷艺术的市场与价值 篇八

一、现代陶瓷艺术品的特点与品质

现代陶瓷艺术作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纯雕塑作品,第二类是画于平面瓷板上的瓷画作品,第三类是器物造型和釉彩绘画相结合的作品。每件陶艺作品都是独立的欣赏对象,并不受环境条件所影响。但目前大多数艺术的消费者购买陶艺作品,是作家居装饰,这样和现代建筑的环境相容性和互补性便成为购买者的考虑因素。纵观目前创作的一些现代陶艺作品, 或大而无当或过于矫情,难以被大众接受。强化现代陶瓷艺术的装饰性,应注重时代感、多样性和轻型化。

时代感—历史上各个时代的陶瓷作品几乎都与当时的生活居住环境协调一致。现代居室采光充足,色彩明丽,线条简洁, 那些题材陈旧,纹饰琐碎,釉彩沉闷的作品已无法适应。

多样化—现代居室功能细化,卧室、客厅、卫厨都有装饰区别,除传统的瓶炉盘尊外,瓷板、壁饰、挂件、摆件都应设计和制作,其中卫生间装饰历来是空白,陶瓷不怕潮湿,具先天的优越性,仅此一项就是很大的市场。

轻型化—现在大多数家庭居室改善,面积扩大,因功能的细化,每一空间又不会很大,过于巨硕的造型会使购买者望而生畏。轻型化是扩大陶艺作品市场的必要条件。

二、现代陶瓷艺术品与市场的关系

要让现代陶瓷艺术品进入市场,首先应该了解买方喜欢什么样的艺术商品。鲁迅说过一句非常形象的话:“焦大不爱妹妹”,那些纯艺术的作品,曲高和寡,在当前这个形势下是不会有多少经济效益的。追求高品味的艺术品只是那些精通艺术的收藏家和博物馆,遗憾的是这部分人在艺术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太小,形不成市场气候。我们艺术家能否选择一种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你的奋斗目标仍矢志不渝地去攀登艺术高峰,但你也不妨多创作一些受市场欢迎的商业性作品,以求获得物质帮助来扶助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相辅相成,岂不乐哉。

现代陶瓷艺术品进入市场,千万别忘了包装,在艺术商品中,作者就是商标,名人就是著名的商标,有了著名的商标作品就好卖。推出一批名人是市场的需要,因为大多数顾客对于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还不太高,他们的鉴别方法只能从商标上来甄别。艺术名人是那些艺术圈中鹤立鸡群者,有极高的市场信誉。好产品也离不开好广告,我们的宣传媒体要采取各种手段向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名人,尤其是宣传那些后起之秀的青年名家。实事求是地介绍他们的艺术成就,宣传他们的艺术特色,让社会真正了解他们的价值所在。

要将现代陶瓷艺术产品打入市场,要熟悉艺术市场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会推销自己,我认为最有效的手段是寻找合适的经纪人。艺术市场的建立是由经纪人和艺术家共同完成的,经纪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艺术家为社会,高明的经纪人会有办法把你推向市场。我们的艺术家要大气,一定要让经纪人获得实惠,他们才会有积极性,当一支高素质的经纪人队伍形成之后,各类画廊,艺术商店才会兴起,艺术市场的许多配套工程也就会建立起来,如权威性的艺术品鉴定机构,艺术品当铺,艺术品的保险机构定会应运而生。到时,国家再制定一部关于艺术市场的法律,保护艺术家和买主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买卖方在艺术品交易中出现的一系列具体纠纷也就有法可依,陶瓷艺术正常运转对于提高陶瓷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尽快提高国民的文化艺术素质也就是一句话了。

三、现代陶瓷艺术品的价值

现代陶瓷艺术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商品价值;装饰价值;收藏价值。

在历史上,中国陶瓷与丝绸、茶叶一样,是重要的贸易品,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中国文化,并且有着十分可观的经济利益。因此,陶瓷的商品价值是明确的。但是,现代陶瓷艺术的纯艺术化追求,似乎淡化了应是与生俱来的经济属性。具体表现为创作和市场的脱节。

脱节之一是艺术形式和社会欣赏口味的差异。当代陶艺家在不断追求新颖的艺术手法,因过于超前或偏离大多数人的欣赏水平,很少有人会买一件自己完全不懂以至不能达到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这便打击了市场购买力。

脱节之二是市场价格和实际价值的偏离。现代陶瓷艺术作品动辄上千上万,甚至上百万一件,平心而论,无论从艺术价值和制作成本来说,都是购买者心理上无法承受的。

脱节之三是作品数量和市场需求的脱节。市场需求的理论平衡是永远无法追到的, 但可以调节到较为合理的程度。现代陶瓷艺术作品的总体趋势表现为比例失调的供大于求,呈现从艺术品位讲阳春白雪多下里巴人少,从作品价格看高档品多大众化少,从使用价值看纯欣赏性多兼欣赏与使用为一体的少。这些脱节的存在制约了陶艺生产的发展,是值得予以重视的。

陶瓷的装饰价值有一个逐渐被人们认识的过程。对于现代陶瓷艺术品的收藏价值,中国人历来持保守态度,产生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的崇古心理,总以为老祖宗的东西样样都好,新的哪怕再好也不足道。二是当代艺术尤其是陶瓷之类的工艺品大多粗糙简陋, 确实无法和古代珍玩相比。因此,现代陶艺家和收藏家之间的通道是封闭的,只要打开这一通道,才能给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提供经济前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做两方面的努力。

首先是培养市场。和中国收藏家不同的是, 国外艺术品收藏并不以时间久远为收藏前提。几个世纪以前的无名画家的油画仅值数百美元。当代大师的精心巨作价值几百万美元。艺术品价格高低的决定因素是艺术价值。现代陶艺作品釉彩的理化性能远超古代,不管是釉上彩、釉下彩都能应用自如,呈色艳丽。先进的技术条件加上现代艺术手法,以更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因宣传上的局限性,现代陶艺作品大多数人还知之甚少,不会欣赏,不懂价值,造成陶艺作品乏人问津的局面。

其次是精品意识。现代陶艺作品正处于剧变之中,艺术风格,表现手法都未定型、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在探索中自然会不成熟,现代陶艺作品中精品虽有但比例很小,大多数作品仍较粗糙甚至毫无美观可言。对于陶艺家来说,精心做好每件作品,不但是为了不欺骗消费者,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有精品就必定有市场。

电话:13979896377(余)

9.现代城市规划管理的本质和观念 篇九

现代城市规划管理具有二重性

现代城市规划管理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等外部环境中,把城市作为一个统一的组织系统,对城市的空间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促进其相互配合,以实现城市发展的预定目标,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动态过程。马克思指出,社会管理活动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学说,为我们正确认识现代城市规划管理问题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首先,现代城市规划管理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这种属性缘于城市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劳动分工。现代城市规划管理之所以必要,是由城市的社会化大生产所决定的,城市的共同劳动规模越大,劳动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城市规划管理就越重要。城市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巨大的系统,而这个系统又由国家机关、现代企业、社会团体等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组成了一个有序的整体,表现出高度的协调性和自组织性。城市系统的这种客观实在性要求,城市规划管理者应当对城市的各个子系统进行详尽的分析和研究,了解这些组织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把握组织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按照自组织系统的特征来制定城市的规划管理原则,选择规划手段和管理方法。由此可见,“技术性”是城市规划管理本质的一个重要体现。技术性方面的内容在思想、观念、理论上的反映,可以归结为涵盖自然科学技术在内的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如运筹学、网络技术、管理工艺学、管理工程技术等等。显而易见,这是与社会制度、生产关系没有直接联系的。

现代城市规划管理又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原因就在于,城市规划管理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进行;反之,离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人类不可能聚居在一起,不可能出现真正意义的城市社会,从而也就无所谓城市规划管理了。城市不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根源。城市最明显的社会特征就是“集中性”。马克思从城市与乡村的对比中精辟地阐述了城市的“集中性”,他认为,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乡村里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城市作为一个“集中性”的人类社会,必然要采用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来执行规划管理的职能,即协调、指挥、控制城市的空间资源配置和社会劳动过程。这种规划管理的社会职能决定于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性质不同,劳动的社会结合方式不同,规划管理的社会性质也就不同。

城市规划管理的两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城市规划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社会生产关系条件下发挥作用;同时,规划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规划

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成为无源之水。另一方面,城市规划管理的二重性又是相互制约的,规划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样,规划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必然对规划管理的科学技术等方面发生影响或制约作用。

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规划管理观念

现代城市规划管理质的规定性,要求我们在实施具体的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城市的空间发展规律,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树立科学的城市规划管理观念。

1整体与综合观念。城市的空间发展不是单纯指空间物质形态的扩大,而是空间形态的质和量的共同发展,是一种有机的增长。在区域发展上,城镇体系规划应力求国土、区域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协调统一,合理解决城镇体系的规模层次、空间布局和网络系统问题;在功能配备上,城市规划既要体现城市对市民的人文关怀,又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创建邻里和睦、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城市人居环境。对于海南来说,全省的城镇体系规划要充分考虑海岛的地域特征和环型生产力布局的内在要求,突出海口市的中心城市地位,以环型沿海串珠状城市带为依托,构造生态优美、结构合理的海岛花园城市和城乡良性互动网络,体现“一省两地”乃至“一省三地”(一省两地+南海开发基地)的宏伟战略构想。2协调与控制观念。把城市规划当作一成不变的理想蓝图是不切实际的,那种追求描述精密的“乌托邦”式的“最完美境界”只能是空想主义。海南的城市规划应当树立这样的协调与控制观念,即城市规划只能是一个寻求妥善协调、控制各个系统之间关系的连续的动态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具体来说,在目标上要动态渐进,城市规划要形成一个指导、计划、控制和决策系统,而且随着区域条件的变化,空间发展目标也要适时相应调整;在时间上要远近有别,近期规划要有足够的稳定性,对于每一个确定的城市空间要制定出具体的实施蓝图,而远期规划则要有足够的弹性,以保证在规划发展循环中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在规划方案上要简化有效,重点是强调实现一种目标的过程和时间顺序,而不是详细地描述空间发展的最终状态。

3生态与可持续观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城市规划,应当以社会进步和生态安全为总目标,注重提高技术、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在维持城市系统内外的资源、信息、物流和谐一致的基础上,满足城市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城市是一个历史范畴,可以视为城市的功能、结构、规模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非持续性到可持续性的有序动态过程。相对于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城市发展模式,可持续城市更注重城市空间发展的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及协调性。

4历史与文化观念。城市历史文化塑造了形象鲜明的城市个性,它既是各个历史时期的规划管理者思想的综合反映,也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对于海口市来说,城市规划应当对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段以及相关要素,如钟楼、骑楼、南洋建筑风格等,采取整体特征与风貌保护,使新老空间共生为一体。城市历史文化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即它既不可以通过复制、变形等方式而产

生,也不可以通过简单的传统符号组合而得以体现。海口市海秀东路商业中心区是博爱路等老商业街功能向外延展的结果,创建城市CBD应当考虑这种历史文化渊源,而不是生搬硬套。

5民主与参与观念。民主与参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海口市在扩大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尽管参与的方式和程度还比较有限,但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已经得到锻炼和提高。从实践来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与程序,让城市成员能够参加到那些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及决策过程中去。其目的是通过此项活动在决策者与公众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桥梁。为此,城市规划应当突出社会空间和人群需要的特征,通过寻找不同社群的空间延伸点和联系途径,建立社会网络关系,促进城市亚文化、社区和邻里的交流。

10.企业家要有现代会计观念论文 篇十

中国企业家应具备什么样的会计观念,这成其为一个独立的话题吗?

在传统意识中,会计部门固然是经济实体组织管理机构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但虽说缺了不行,作用也不过是帐房而已、管家而已。企业家与会计师之间的关系,不过是签字盖章批条子的单向指令关系。这样的传统落后观念,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但仍然比较普遍存在着。本文将此问题单独提出并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意在阐明,当今企业家应具备的现代会计观念,应是一个完整的观念架构体系。

企业会计体系观念

传统意识中,会计就是算帐报销,将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做过程中的支出控制和事后的核算总结。这种认识产生自中国不发达的.封闭经济和计划经济。殊不知,即使以国际上传统的企业会计体系观念看,这种观念也是大大落后的,更不要说与现代企业会计观念的差距。

传统的企业会计体系观念下,认为企业会计体系由五个分支组成:(1)财务会计,主要功能是对外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2)管理会计,主要功能是对内部管理者提供支持管理决策的信息。(3)成本会计,其功能具有二重性:一是财务会计提供成本信息,以合理确定存货价值及计算损益,二是为管理会计提供决策分析中的基础信息。(4)税务会计,主要功能是依据税法计提税金,订立税务规划。(5)内部审计,主要功能是维护企业会计体系的客观性和安全性。

从八十年代后期起,随着商科技化和经济国际化的迅速推进,引起企业会计体系在两个方向上的拓展,并产生了两个新的组成分支:(6)会计信息系统,这是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的结果。值得强调的一点是,计算机应用于会计,直接结果是人工操作过程的电算化,但并不仅限于此。更重要的是促使会计信息更加体系化,一些在手工操作下不可能做到、甚至不可能想到的信息生成和功能,在计算机条件下成为现实(譬如复杂的可行性分析和决策控制方案比较)。(7)国际会议,这是经济国际化体现在企业会计的结果。由于涉外经济业务的发展,企业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交易中不得不面对多种货币计价,不得不关心跨国性会计规则和合融市场法规。

现代企业会计体系由七个分支组成,企业家应具备这样的会计体系观念。

会计信息用户观念

法律意义上的企业组织,可以有独资、合伙、公司等多种制度形态。企业的投资人可以是境内个人和法人,也可以是境外个人和法人,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来说,会计信息的用户群体了自然不同。

在我国,传统意识中会计信息是封闭的,会计信息只对“上”报送给政府财政和税收管理机关,报送给上级主管机关。而对企业内部来说,会计信息服务于管理决策的作用极低,更提不到为其他用户服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不断强化企业家的会计信息用户观念。这里有两面层含义:

一是明确企业会计信息的用户群体。不同类型的企业,其会计信息用户群体是不同的,如公司制企业的会计信息用户最为广泛,包括股东、贷款人、金融机构、税务机关、客户、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以及潜在的投资人。二是明确企业会计信息为用户服务的观念。必要的信息服务是企业应当对外界提供的各种服务之一。关系到企业

11.现代林业管理的生态观念 篇十一

摘要:林业在我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林业生态建设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进入到发展新阶段,恶劣的生态环境制约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一问题凸显出来。因此,改善生态环境日益成为大家共同的要求,生态林业的建设也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阐述了现代林业管理中的生态观念,以及建设生态林业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8-61-1

1 林业生态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生态文明日益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为了适应这种潮流和趋势,追求生态林业的建设也迫在眉睫。生态文明是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共处的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在未来的发展阶段,生态林业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出较之以往更加突出的作用。生态林业的建设理念应该根植于每个人心中,每一步工作中。要立足于生态林业这一理念,运用新的管理方法促进林业的发展。

建设生态林业的目标是要建立立体林业。立体林业是一种动态平衡的林业系统,这种系统具备综合生产能力、可以调节生态平衡、并且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发展立体林业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 林业的生态效益

林业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生态效益对人类的影响尤其突出。森林在调节气候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森林具有调节径流和蓄水的功能。每当有强降水时,地表植被可以减缓水流速度,使水流浸入土壤,减少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另外,树木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如果森林强大的蓄水功能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则相当于修建了一个水库。

2.2 防止水土流失

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树木的根部及落叶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流失。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地区,由于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被带入黄河,并使之形成有名的“地上河”。近年来,黄土高原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的活动,有效改善了此地区的水土流失。

2.3 促进降雨

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饱受干旱摧残的国家,干旱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森林可以有效改善大气循环,促进云和降雨的形成。

2.4 防风固沙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大量的耕地和农田被沙漠所吞噬,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林业是改善这种局面的有效措施。一方面,森林可以防风,减小风速,成为一道有效的绿色屏障。另一方面,植物深深根植于土壤内部,可以有效固沙,防止土壤的沙漠化。同时也可以改良土地,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形成绿洲。

2.4.1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森林就犹如生物的家,各种动植物在森林中生息繁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滥砍滥伐导致森林面积锐减,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野生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甚至于很多物种已经灭绝或者濒临灭绝。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发展生态林业的内在要求。这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及保护珍稀动植物具有重要意义。

2.4.2 调节气温 近年来,“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两极冰川慢慢开始融化,海平面上升,威胁着世界各地人民的安全和生存。在这种情况下,森林发挥的生态作用尤为重要。森林可以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缓解全球变暖,同时也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3 建设生态林业的措施

首先,增强保护森林、建设生态林业的意识。要发展生态林业,最根本的是要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让全社会都认识到林业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政府有关部分应该加强此方面的立法和宣传,在社会中形成建设生态林业的共识。只有全社会广泛认同建设生态林业的理念,才可能更好、更有效地采取措施。

其次,必须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林。长期以来人们总是错误的认为天然林是自然生长的,不必给予特别的保护,滥砍滥伐和开矿、采矿的现象屡见不鲜,以至于我国大面积的天然林受到了破坏。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必须严加禁止。必须避免破坏天然林,并且有序的治理已经被破坏的林地。

最后,加大建设生态林业的资金投入,转变发展模式。要改变农村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多种经营,更加有效的利用资源。例如,可以改变传统的林业模式,种植不同的树种,可以适当的种植经济树种或果树,维护生物多样性。

4 结语

在林业管理中运用生态观念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符合现代林业管理的现实。发展生态林业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可以发展当地的经济。只有让建设生态林业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才能真正地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不断的发展生态林业,改善林业管理的现状,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家园。

参考文献

[1] 谭世明.论生态林业的理论与实践途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2] 张建国.论现代林业[J].世界林业研究,2012,(04).

12.现代林业管理的生态观念 篇十二

1 现代林业管理中的生态观念内涵

在现代林业管理中运用生态观念主要强调针对林业所处的地位位置与环境,依据自然规律来对林业生态系统做逐步的完善与管理,需要借助科学、专业、合理的知识与技术对林业做全面完善与系统化的建设,有助于林业发挥更高效的生产功能,同时也可以保证林业处于平衡的生态环境状态下。

2 现代林业管理中运用生态观念的价值

在林业管理中运用生态观念,可以有效地促进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持较为健康的发展状态,而且具有更高的生态效益。首先,可以涵养水源。可以有效地发挥森林所具有的蓄水与径流调控作用,遭遇强降水时可以有效地通过地表植被来降低水流速,有利于水流被土壤吸收,降低洪水等灾害。同时,植被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森林则会有较强的蓄水能力,进而达到储水的作用。其次,可以避免或者减少水土流失,而且有利于形成降雨,尤其对于干旱少雨地段,森林可以通过调节大气循环来促进云与降水的产生[1]。此外,对于沙漠地区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虽然在广东等沿海地区该功能较为弱化,但其价值仍旧不可否定。最后,可调节气温状况。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气温逐年提升,森林可以达到有效吸收二氧化碳而释放氧气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气候,同时达到空气净化的作用。

3 我国林业管理常见问题

在林业管理上,缺乏应有的全局观,对森林资源保护不足,导致森林面积逐年缩减。由于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森林管理的全局性作用,仅仅局限于个人或者局部的利益,从而导致森林受破坏情况不断恶化。由于缺乏生态观念,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多数的林业管理在意识层面上仅仅局限在维持发展状态,缺乏提升意识。在林业管理中,虽然有较好的生态观念,但在实际的林业管理中有效不力,仅仅追求经济而不顾生态环境。或者仅仅认为生态林业管理就是简单粗暴地扩展林业面积,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发展思路;或者在林业匮乏区域发展林业,增加运输费用的同时经济效益较低,其整体发展效益非常低。

总的来说,在当前的林业管理上,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思路和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而且对整体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工作流于形式,管理思路僵化滞后[2]。

4 现代林业管理生态观念应用方法

4.1 保持全局观

在林业管理中,需要从大局着眼,进行林业管理的整体科学合理规划,而后将整体划分为多个部分做实际的操作管理。在管理上会存在一定的矛盾与联系,有些又相对独立。因此,操作中需做好细致化管理,注重生态建设的作用发挥,同时也要考虑管理所对应的经济效益,针对管理工作的投入与产出做细致分析。

4.2 提升管理水平与创新意识

在林业生态管理建设中,需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有效地针对实际林业状况做创新性管理技术、思维的改善。应逐步淘汰落后粗放型管理模式,逐步转为更为优质的精细化管理,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促进林业管理中对应产业结构的调整,符合现代发展观[3]。促进提升生态效益的同时,可以积极地调整旅游等产业结构。在现代化的林业管理中,需要创新思路,有效地对现有林业资源与状况做针对性的策划改善,促进林业长远稳定发展,提升林业的整体产业效益,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生态观念。

4.3 注重员工素质的培养

在生态观念的运用中,需要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从而保证能够有效地开展林业生态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分级培训学习,依据不同岗位不同能力者安排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培训的有效性。多鼓励员工进行深入学习与经验积累,提升工作效率,有效地应对社会市场竞争,促进林业管理的优化。积极地吸纳优质员工,提升员工队伍的专业性。一方面,要强调员工的专业性;另一方面,要具备积极的工作态度,对林业管理工作保持较高的热情。

4.4 充分利用资源

为合理利用资源,要正视林业资源缺乏的现状,做好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促进资源循环使用,鼓励科学合理地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与优化程度。有效地将林业生态资源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林业资源的优化调整,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价值。

5 结语

现代林业管理需要不断创新思路,较好地运用生态观念,以助于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保障林业管理的科学化,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林业管理需要坚持的基本观念。

摘要:现代林业管理生态观念的运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人员缺乏生态观念意识,员工队伍整体素养低下,管理技术与思路僵化滞后,林业管理产业结构模式落后,导致林业管理的整体提升存一定难度。因此,需要针对林业管理问题做对应的改善调整,提升管理效果。

关键词:现代林业管理,生态观念,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宇.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1):61-62.

[2]蒋波.生态观念在现代林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绿色科技,201(53):130-130,131.

13.浅谈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篇十三

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育才学校 张丽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手段越来越不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在数学课中,空间观念的培养一直是一个让数学老师头疼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比如挂图、幻灯片等,呈现给学生的都只能是平面的表象。准备实物让学生观察,又由于条件的限制,个数毕竟非常有限。而现代技术教育手段的普及使多媒体在课堂得以大量运用,为数学老师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一、利用网络资源,大量增加各种图形的表象。

互联网的出现,在各行各业中都引起了一场非常大的改革。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样可以利用网络优势,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无形变为有形,使有限变为无限。如在一年级第一次接触到平面图形时,学生头脑中的表象非常有限,教师可以在课前就从网上搜索到大量的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资料,其中既要有生活中象这些图形的.物品,也要有为什么要把这些物品制作成这样形状的原因。学生可以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和议一议,在头脑中获得对这些图形大量的表象积累后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就远比单纯让学生看几副图效果要好的多,通过网络搜索及资源共享,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很愉快。再比如在五年级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很难理解。虽然以往老师也可以通过制作教具和学具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但效果总是不太理想。有了网络,可以让学生看到大量有关生活中运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如:自行车的三角架,屋顶的三角横梁,甚至桌子坏了钉上的三角木条,学生表象增加了,知识的理解才能有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空间观念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二、通过制作简单动画,让静止的图形动起来。

几何图形的教学很多内容都是要在动态中来理解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始终只是在平面上,无法让图形动起来就无法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变化过程。而通过一些软件制作简单的动画,可以让静态的图形动起来,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如:四年级《角的分类》这一内容中有这样一个知识点--------周角。周角的定义是一条射线饶它的端点旋转一周而形成的轨迹。这是非常抽象的一个概念,四年级的小学生怎么也不可能凭空想象出来。教师可以利用电脑制作出一个放慢了的射线旋转的动画。通过颜色的变化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这条射线的运动轨迹。这样一来不用老师再多讲述,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就能理解周角的概念。由于制作比较精致漂亮,学生非常喜欢,学习的兴趣也非常浓厚。再比如:在二年级教学角的认识时有一个这样的知识点:角的大小与两边画的长短没有关系。学生无法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于电脑动画帮助学生获得。先画一个原始的角,然后用不一样的颜色让边延长,延长的过程用非常慢的速度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确看到边无论是延长还是缩短,角张开的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这一现象。通过动态演示,学生很轻松就理解了这一知识难点。

三、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公式的推导过程。

[1][2]下一页

几何图形的学习中有许多公式的推导,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推导,圆周长公式的推导等等。这些公式的得出都借助于图形的拼摆,剪贴。如果仅仅只用到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让学生生动直观的看到这些过程。如果借助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如电脑课件就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如在五年级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就制作了一系列的灯片。让学生看到动态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电脑课件的演示,既可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目的,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减轻了教师课堂上的工作量。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对数学课堂的改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教学手段都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在拥有许多优势的同时也有一些弊端,不能完全让电脑代替老师。教师仍然要在课堂上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更加广阔的知识海洋中遨游。

14.浅谈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篇十四

市场营销观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笔者认为学管理的人都应当学学市场营销。因为市场营销事一切管理的当然基础。尤其是在当今企业界大力倡导内部市场化和部门经费独立核算的背景下。服务性职能部门(比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实行变革,而市场营销观念无疑为最有效的指导观念。理由如下:

首先,在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了解其要服务的部门的需求。在当今市场条件下,只有通过提高其他一线生产、销售等职能部门的效益才能够体现人力资源部门的价值,所以了解这些职能部门的需求变的十分重要。在内部市场化渐渐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时运用市场营销的手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决策水平和执行能力无疑为不错的选择作为服务性的职能部门,人力资源只有很好的把握所服务的部门的需求才哪个提高部门工作决策和执行的针对性。

借鉴市场营销管理中关于消费者需求的分析手段(如市场调查)。可以有效地了解企业内部顾客的真实需求。这样可以尽量避免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如人员补充计划,人员发展计划,薪酬、福利设计等)的盲目性和主观性。

通过一系列针对部门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和执行水平而且又利于提高其所服务的部门的人力资源的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哥部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决策和执行成本,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其次,运用市场营销观念来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利于说服企业内部顾客‘购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产品’。

毋庸质疑在推行部门独立核算的前提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推出的一揽子人力资源计划只有真正地说服其所要服务的部门才得以实施。人力资源部门只有在把握所服务的部门的人力资源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既有前瞻性又适合所服务部门实际的人力资源方案策划案,进行有说服力的“成本--收益”分析,才能够使其放弃短期的利益去推行人力资源的优化方案。

这样的情况,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有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背景,而且要掌握一定的市场营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本部门的主张“推销”出去。

最后,强化人力资源部门的市场营销观念有利于在人力资源和其“内部顾客”建立有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必然会强调其所服务的部门的利,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出各部门的人力资源优化方案。人力资源只有在尊重”内部顾客“的承诺下才能够取得其他部门的信任,信任是建立长期、建设性的合作关系的前提。

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有利于降低内部交易成本。不仅可以提高合作双方的部门效益,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协作水平。

15.浅谈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篇十五

[摘要]该文简略回顾与分析了我国历来关于档案学教育的观念及其影响,重点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应树立的档案学教育发展观。

[关键词]信息技术 档案学教育 观念

早在20多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尖锐指出:“像今天这样零星地进行一些教育改革,而没有一个关于教育过程的目标与方式的整体观念,这已不再是可取的了?”①美国学者C,W,莫里斯曾形象地比喻:“观念是人类文化的原子弹,而观念是来自有思想、能说善写的人。”②我国著名教育家刘道玉先生也说:“观念的力量是卜分巨大的,它既可以阻止社会的变革,又可以把社会推向前进。”③这些论断都说明“观念”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我国关于档案学教育观念的认识直接影响到今后档案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关于档案学教育观念的回顾与分析

回顾与分析我国历来关于档案学教育的观念及其对档案人才培养的影响,是研究当今档案学教育观念的基础和前提,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产生于20世纪三、四卜年代,在重政治和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档案学教育主要是树立如何为政治斗争服务的观念,人才培养目标界定在政治觉悟高、保密性强、阶级斗争观念强等方面,课程也大多围绕这些目标开设;在刚刚进入市场经济的时代,档案学教育主要强调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观念,不少学校开设了与经济学有关的课程,如市场营销学、信息市场管理、经济学理论、涉外经济、企业经济等;在计算机技术刚开始普及的时代,档案学教育观念又倾向于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的档案人才,增加了计算机原理、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语言、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等等,有的多达十几门甚至几十门计算机专业课程。在上述这些观念的指导下,档案学教育显示了不断改革发展的轨迹,相对适应了社会各阶段的档案工作需要。但是,在有些时期内,也存在片面甚至错误的观念,如有的认为档案学教育应紧跟社会潮流,社会上什么最热门,档案学教育中就应开设什么课程,追赶时髦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不是真正的“与时俱进”、联系档案工作实际发展档案学教育;有的甚至失去“自我”,认为档案学教育可以没有专业内核,没有专业特色,档案学专业似乎是“万金油专业”,档案学人才应该是“百事通人才”;有些还认为只要多学几门计算机技术,档案专业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因此,有些学校在这种观点支配下进行档案学教育改革时只注重一味地增加计算机类课程,而不管其是否交叉重复、脱节、适用等。不过总的来说,档案学教育几十年来是在基本正确的观念指导下进行改革,是处于一种发展状态。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档案学教育界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一种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档案学教育产生了极大影响,带来了发展机遇,应借此契机大力发展档案学教育?开拓档案学研究领域,在档案学专业下开设电子政务、电子公务方向;另一种则认为,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举步维艰,IT、管理、法律、新闻等专业才是当今时代的热门,而档案学这种“冷门专业”,应该压缩直至取消。档案教育界内部也有一些人对档案学专业教育持有一种极为悲观的态度,认为没有多大发展前途,应该取消,或者从专业名称到课程设置都将“档案”二字去掉,完全转向行政管理、电子公务、电子政务等专业。这两种观念直接关系到今后档案学教育的存亡,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应该认真研究

二、应树立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必然发展的观念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界应有忧患意识,但不能有悲观情绪。21世纪中国档案学教育要向前发展,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取得共识:

1.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及机遇

首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处于数字化信息社会的环境中,作为社会信息系统的档案部门也必然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迈进,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都迫切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含量高的档案专业人才。这一方面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到档案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档案学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综合素质好、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同时,档案部门的在职人员也普遍需要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档案学教育界必须为开展岗位培训、在职教育作出贡献。

第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载体呈现多样化,光盘档案、磁介质档案等广泛使用,过去传统的纸质档案将向电子、数字、虚拟档案方向发展,迫切需要档案学高等教育针对新型档案管理的高新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与开展教育,如围绕档案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办公自动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以及设备维护技术等发展档案学教育。

第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步伐也会加快。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档案门类将更加繁杂多样,数量也大大增加,档案工作渗透到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迫切需要档案学教育部门传授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各类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2.深化档案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过程中的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相对于某些热门的专业来讲,的.确面临被削减、压缩的严峻局势及压力,面临着竞争。但是,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竞争本身就是一种克服惰性的牵动力,紧迫感可以焕发精神、调动潜能,我们要考虑的不仅是防守,不仅仅是维护我们档案学教育的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变压力为动力,满怀信心地发展档案学教育。

针对档案教育界外部的压力,我们既要加强档案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又要研究档案学专业内核,使档案学像有些成熟发展的学科一样,始终在具有档案学科内核的基础上变化与发展;既要联系现实社会需要培养档案专业人才,又要考虑如何适应社会长远需要,培养出在社会变化中具有长久价值的高素质人才。正如哈佛校长鲁登斯坦所说:“社会变化得越快,大学这块变化相对少,思想观念相对独立的领域就越有价值。”“大学绝不仅仅是为了

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和适应当前社会需求而设立的,大学还有它更为重要的任务,主要传授的是一代又一代学生终其一生都需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知识和方法。”④因此,档案学教育要想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始终处于发展状态,必须研究档案学专业学生需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档案学思想、档案知识、档案工作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基本知识,而不是仅仅跟随潮流、追赶时髦,社会上时兴什么,档案学教育就跟随增设什么课程,一个时代一阵风,过了这阵风之后,有些课程又不适应,必须马上砍掉,老师疲于应付,学生疲于接受的局面应该改变;必须克服急功近利,专业方向转换过于频繁、只重形式不讲实质性改革的问题;应使档案学教育在社会变化中具有相对独立的档案学科内核与底蕴,能在社会变化中具有长远价值,而不是随时被压缩与淘汰。

对于档案学教育界内部来讲,主要是应树立信心,看到我们的优势与特点。虽然从规模数量及报考档案学专业第一志愿的状况来讲,档案学专业与有些热门专业比较有较大差距,但是,档案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非常高,就业单位也非常好,从近几年有些档案学专业的毕业生来看,就业率几乎达到 100%,这是许多专业所不能比的。再从就业去向来讲,档案学专业学生有许多不仅能进大都市、沿海开放发达城市,而且还有不少人能进中央国家机关及中外合资企业、名牌企业,这也是许多专业望尘莫及的,这样的好结果是与该专业教育的特点及优势密切相关的,应重视与发展这些优势?

3.加强档案学教育界与实际档案部门以及整个社会的密切联系,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从近几年有些学校档案学专业毕业生情况来看,直接到档案局(馆)工作的人很少。一方面,档案局(馆)很难进,人员饱和、关系网、需要其他专业人才充实等都是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档案专业学生大多不想进独立实体性的档案局(馆)工作,而愿意到附属于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或其他部门做档案、文秘、行政、人事、培训等工作。有些学生甚至“惟恐专业对口”,与其他专业“惟恐专业不对口”形成鲜明的反差;有些档案学专业的研究生,认为档案学发展前景不妙,到档案部门很难得到较大发展;因此,在校时并不太注重档案学科的改革与研究,对档案学理论以及档案工作技术方法课程也未去深入研究,而是在档案学边界外围打转转,这些都与档案学教育观念以及档案部门用人政策等具有一定关系。当然,我们并不反对档案专业的学生去从??? 事其他部门的工作,也支持档案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扩大知识面,学习与研究其他学科的知识,但若绝大多数人都不愿从事档案工作、不想研究档案学科,不愿意到边远落后地区发展档案事业,难道不是档案学教育的悲哀与失误吗?档案学教育在这种思想观念支配下能够使档案事业后继有人、大力发展吗?因此,首先还是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加强档案教育界与档案实际工作部门及社会的联系,从根本上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才能使档案学教育得到持续发展。

注释:

①②③转引自刘道玉,关于大学创造教育模式的构建,教育发展研究,(12)

上一篇:有关美容院促销的项目策划方案下一篇:运动会观众席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