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犯罪实施方案

2024-12-02

预防青少年犯罪实施方案(精选8篇)

1.预防青少年犯罪实施方案 篇一

关于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

违法犯罪工程”的方案

安县界牌镇初级中学校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贯彻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扎实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及校园周边治安状况,根据县教育体育局和界牌镇党委、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坚持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培养青少年学生法制观念,切实调动各部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促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努力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的工作目标是: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增强责任,履行职责,建立和完善学校政教处为主导,各部门协同配合,各年级、班主任及全体任课教师积极参与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学校未成年人教

育工作新格局;强化学校教育基础,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村、组)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网络;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机制,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的法律法纪意识,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水平,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二、主要内容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要根据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在青少年法律素质的养成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抓好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

1.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根据我校德育教育工作实际,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设法制教育校本课程,确保在学生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普及基本法律知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特别要为教育子女存在困难的家庭提供指导和帮助。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社会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学生教育体系和社区(村、组)综合评价体系。

2.做好重点群体的管理、帮教工作。建立“五类”特殊学生群体(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贫困家庭学生、残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帮扶工作方案,落实具体人员进行教育帮扶,力争工作有的放矢。与综合治理办、镇派出所密切配合,做好对辍学在家的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做到生活上解困,学习上帮助,行为上纠偏,就业上扶持。针对流浪儿童,围绕预防、救助、抚养、教育、安置等重点问题,积极帮助党委、政府和派出所、综治办的同志做好预防、打击控制、操纵流

浪儿童的黑恶势力的工作。对有不良行为和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和矫治工作,做好有不良行为和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的再就学就读帮教工作。

3.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针对非法网吧、不良网络信息和游戏软件、淫秽色情出版物、“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校园及周边环境混乱等突出问题,积极寻求党委政府和派出所的配合,加大打击力度,制定有效措施,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认真开展好警校共建工作,建立警校共建工作站,加强学校的治安防范工作。要在认真探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日常监管,建立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好课外活动,加强青少年教育活动阵地建设,提供优秀精神食粮,用健康的文化思想吸引和影响广大学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文化条件。

4.营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危害性的认识,推动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积极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业。充分利用具有社会影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典型案件、社会热点问题、“国庆”、“五·四”、“六·一”、“国际禁毒日”等有利契机,以正面引导为主,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运用文艺演出、报告、讲座、宣传橱窗、卡通画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性地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宣传教育活动。

三、重点工作

1.学校要认真开设好法制课,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实现教学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四结合”,即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教学相结合,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学法与守法用法相结合,把传授知识和法纪教育融为一体,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法制实践活动。

2.实施学校“校园净化工程”。遵照上级相关部门的安排部署,积极在学生中开展“远离不良文化”专项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不买、不看、不传有害健康的“口袋书”,不传、不唱“粗口歌”、不使用侵权盗版读物,自觉上缴不良文化产品。向学生推荐一批优秀少儿图书、歌曲、童谣和音像制品。定期开展清理收缴管制刀具、棍棒等危险物品的专项工作,力求防范于未然。积极开展好“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取缔学校周围200米以内的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铲除校园周边的“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维护学校治安稳定。

3.巩固和发展家长学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推进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建设,开展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建立家长学校的定期培训制度,推进教学场所、师资、教材的“三落实”,着力为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等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与帮助,提高他们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和教育能力。

4.广泛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活动。深化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建立有效的防护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净化工程”、“防护工程”和“督察工程”,使学生远离不良文化。

5.学校要把法制教育、文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积极开展心理矫治和心理健康教育。

四、推进措施

1.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开好各年级的法制教育课程,不断提高法制课质量;把法制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中,使学生能经常接受到法律知识的熏陶,逐步增强学习效率。

2.积极创造条件,配备心理教师,开设心理教育课堂,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矫正学生的心理误区,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二是要聘请校内外有关人士组建学校道德法制教育宣讲组,有计划、经常性的开展主题法制教育

活动;注重后进学生的帮教工作,组织任课老师、团队干部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对后进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结对帮教工作。

3.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采的学法用法实践活动。要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文艺汇演、开展有奖征文、模拟法庭、专题报告、走访少管所、观摩法院少年法庭开庭等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

4.保证学校工作在法制轨道下健康运行。通过制定和完善各种制度,落实责任,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把教学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项措施,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切实保证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5.创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要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依托课外活动基地开展法制教育。

6.积极推进青少年学生网络文明建设。要结合“青少年安全网吧”创建活动的开展,依托学校电教室和校外管理规范的网络阵地,广泛开展在校生网络知识培训普及活动,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开展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良网络内容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

7.开展“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集中宣传活动。利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有利契机,在一定时间内开展集中宣传活动。

五、工作要求

1.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齐抓共管,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建立健全协调运作、开展工作的责任机制,营造领导有力、职责明晰、分工协作、规范有序、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形成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工作网络,逐步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

2.学校要建立健全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依法治校责任制,落实各项建设标准,确定专人负责,采取切实措施,切实落实任务。推动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全面启动和深入开展。

3.建立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增强学校、教师和学生学法用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法制教育要纳入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开展专项评估。要把“四落实”的情况作为评估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学生学法和遵纪守法的情况记入学生鉴定的内容。适时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青少年普法和法制教育工作有成效班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4.加强调查和理论研究,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教育科研活动。各年级和教研组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握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成效。

2007年2月21日

2.预防青少年犯罪实施方案 篇二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预防对策

近几年, 青少年犯罪呈逐年增多趋势, 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 妨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 加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 抑制犯罪行为的发生应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从犯罪主体看, 犯罪年龄低龄化。青少年的生理普遍早熟, 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 导致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从犯罪组织看, 团伙犯罪比较突出。青少年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 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 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 减少作案阻力, 使犯罪易于得逞。

从犯罪类型看, 暴力型案件增多。青少年由于年龄小, 缺乏自制力, 好胜心强, 容易意气用事。因此, 易犯故意伤害、聚众斗殴、抢劫等暴力型犯罪。

从犯罪手段看, 呈智能化。青少年视野相对开阔, 其智能也相应提高, 在作案手段上, 一改过去的盲目性、无知性, 出现了智能化、技术化等特点。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中占有相当比重, 究其原因,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主观原因, 二是客观原因。

(一) 、主观原因

1. 生理与心理缺乏协调发展青少年犯罪的内在原因。

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时期, 心理发育不成熟, 对自身的行为难以把握, 面对挫折和失败, 心理上缺乏承受能力, 因此很容易感情冲动, 不计后果, 从而发生偏离行为。

2. 思想上缺乏纪律约束、道德规范和法制观念是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

青少年之所以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与其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些青少年从小养成了种种不良思想和习惯, 在家中讲究吃穿, 不尊敬长辈, 懒惰、自私、霸道、任性;在学校不遵守纪律, 自由散漫、恃强凌弱;在社会上横行于市、胡作非为、玩世不恭等。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法律意识。

(二) 客观原因

1. 家庭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家庭教育的好坏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形成有着直接的、深远的影响。相当多的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的教育不当是紧密相关的。具体有以下几种:家庭残缺型、不良影响型和溺爱型。

2. 社会原因

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存在不少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消极因素。“拜金主义”思想盛行, 充满暴力、色情的书刊、录像、游戏充斥文化市场, 这些不健康因素对涉世不深, 生理上早熟而心理上还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 无疑具有相当大的毒害和腐蚀作用, 极易引发青少年犯罪。

3. 学校教育的缺失

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场所, 但近年来, 学校教育存在着不少缺陷, 这是青少年犯罪上升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教育内容片面化、闭锁化和差异化。所谓“片面化”是指目前学校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现象, 片面追求升学率, 只注重对文化知识的学习, 而忽视了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使部分青少年法制观念极差, 在外界不良影响下走上犯罪道路。所谓“闭锁化”是指学校对性知识教育视为禁区。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转折时期, 普遍存在性早熟, 应对其进行科学的性知识和道德教育。一旦发现问题, 应分析原因, 有针对性地教育矫正, 不应简单借助于“除名”、“劝退”、“勒令退学”等手段随便开除学生, 把矛盾推向社会。这些青少年流落到社会上, 无人管教, 往往很快加入违法犯罪的青少年行列。所谓“差异化”是指学校应面对全体学生, 好、中、差一起抓, 对那些后进生、双差生和失足学生更应倾注心血, 避免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失去学习和上进的信心, 甚至自暴自弃, 破罐子破摔, 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1.加强家庭预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长是子女最早的、也是时间最长的老师。因此, 家长从小就应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遵守公共秩序, 遵守社会公德, 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 预防不良倾向发生。

2.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决定性环节, 是衔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学校应端正办学思想, 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使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后进生和失足生应耐心细致地帮助、教育, 决不能嫌弃、厌恶、歧视, 更不能随意开除。学校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担负起家庭教育指导者和社会教育协助者的角色, 真正使学生健康成长。

3.加强社会预防措施

劳动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应为青少年就业开辟渠道, 尽量使所有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青少年有工作, 避免因没有工作而走上颓废、堕落的道路。

4.政法机关要充分发挥打击犯罪、预防犯罪和惩治犯罪的职能作用。

3.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对策探析 篇三

关键词: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1)从犯罪类型看,主要以侵财型犯罪和人身伤害型犯罪为主,特别是以抢劫、盗窃、故意伤害这三种犯罪为主。

(2)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逐步增多,团伙型犯罪现象突出。

(3)从犯罪手段看,作案手段残忍,暴力成分明显,犯罪手段也逐渐复杂化、智能化和高科技化,犯罪后果十分严重。

(4)从犯罪年龄看,日益趋向低龄化,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数逐渐增多。

(5)从犯罪身份看,文化程度均不高,辍学少年人数居多,大部分犯罪的青少年均只有初中、小学文化程度,有些甚至是文盲。

(6)从地域范围来看,青少年犯罪以本地人犯罪为主,外来人口较少。

由上可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正朝着高发化、团伙化、恶性化、高科技化、低龄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已经刻不容缓。

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存在的问题

1.针对弱势青年群体的法律服务尚有不足

由于传统法制思想和现行立法的局限,关于青年违法犯罪人员和刑释青年这两个特殊社会群体的權益保护还较少,存在较多突出问题:第一,《监狱法》虽然规定对罪犯的劳动实行报酬制,但没规定报酬的标准及管理使用,行刑过程中大多是给予“假定工资”。这样,服刑人员的劳动所得基本用于包括生活费在内的监狱业务费用,出狱时一般仅获得回家路费。第二,由于传统监狱管理习惯使然,罪犯在监狱里只许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使罪犯的自主性受到了剥夺,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和绝望情绪。第三,刑释青年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刑释青年的生存状况,大多较恶劣,多数犯罪人员谋生能力不强,再就业困难重重,没有收入来源。刑释青年的社会地位一般偏低,被贴上“坏人”标签,这使得他们备受歧视,成为社会的弃儿。如此种种,都是导致刑释青年再犯罪的重要原因。

2.对青少年再犯预防的工作不够深入

共青团组织开展的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主要针对的是以下5类青少年群体:闲散青少年、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流浪乞讨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由此可看出,曾经的未成年犯并不在此范围内,而如何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是事后预防中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三、对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完善建议

1.努力提高青少年的自身修养和素质,从根源上预防犯罪

青少年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认知能力、辨别是非及区分良莠的能力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冲动,不感情用事,不争强好胜,全面客观地对待事物。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冷静地思考,正确地分析,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自私自利,不唯权唯钱是图,不盲目攀比。同时,青少年也要自觉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制观念,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一个知法、守法、懂法、护法的公民。

2.制定专门的刑释人员保护地方性法规或规章

我国至今没有制定一部专门、系统的规范刑释人员保护的法律。虽然,目前司法机关和共青团组织都在积极地参与刑释人员保护工作,但没有制度化, 有关的保护、援助措施难以落实。监狱管理局进行的类似调查显示,在某省重新犯罪的刑释人员中,下岗或无业的占28.4%左右,另外,有一些农村籍刑释人员在出狱后没有分到承包田,因生活困难而再度犯罪。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借鉴浙江省的做法,制定本地专门的刑释人员保护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浙江省制定的《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02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是我国首部保障刑释人员合法权益的省级政府规章。该《办法》规定,归正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不受歧视。符合就学、复学、升学条件的归正人员,享有就学权利,对申请报考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各类职业学校或者业余学校的归正人员,符合报考条件的,教育部门应当准许报考。原籍在农村的归正人员享有与其他村民同等的分配承包田的权利。

3.完善刑释人员保护的组织体系,充实刑释人员保护的具体内容

目前,虽有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以及一些企业事业单位和村委会等基层政权参与刑释人员保护工作,但没有建立专门性的刑释人员保护组织。在美国有些城市就建立了刑释人员保护会,在英国有“罪犯关心与重新定居全国协会”,加拿大有“犯罪人援助和释放后关心协会”等有国际影响的非政府性刑释人员保护组织。这些组织向刑释人员提供生活救济、房屋居住、职业训练、服务、心理辅导等服务,在刑释人员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建议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内设置专门机构,指导、协调各地的刑释人员保护工作。共青团组织应组织更多的志愿者对刑释人员进行生活指导、心理疏导,使其以良好心态面对遇到的问题;对刑释人员进行必要的社会化服务工作,如进行法律援助或职业训练等经费募捐与收集。

4.完善法制教育制度

4.预防青少年犯罪实施方案 篇四

学校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各级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努力开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新局面。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利用学校、社区、街道等阵地,从青少年所需出发,组织开展怡情益智的课外文体、科普宣传等活动;以“成长与责任”为主题,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道德实践和德育教育活动;广泛利用周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组织青少年进行参观、义务担任讲解员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主流文化。

二、整治校园及其周边环境。从净化校园及其周边环境,为在校生创造安全、文明的学习氛围出发,一方面,会同有关部门在社区、街道、校园周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另一方面,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快速调查、处理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案件;第三,探讨解决学生以大欺小、强行勒索财物等突出问题,设立监督岗和学生护校队,在校义务治安巡逻护校等志愿服务活动;第四,协调法院、检察、公安、司法等部门,继续实行聘请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做法,请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引导,走健康的人生道路。

三、加强青少年普法维权工作。举行一次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征文活动。向青少年宣传自护知识,传播“认识社会、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的自护理念,开展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

四、探索建立预防工作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表彰激励机制。通过选树优秀青少年维权工作者、关心未成年人的优秀教师以及预青工作先进个人等典型,激励社会各界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积极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二是建立工作责任机制。把责任层层分解到人头,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

5.预防青少年犯罪实施方案 篇五

2012年全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县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围绕创建“和谐平安宽甸”的总体目标,以深入开展“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为统揽,以教育和服务特殊青少年群体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和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把我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以教育特殊青少年群体为重点,作好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中央预防办等教委联会下发的做好流浪儿童救助工作意见的有关精神,结合我镇实际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加快推进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严厉打击控制、操纵流浪儿童的黑恶势力。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为了明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落实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有关政策建立完善对其养育、监护、教育、管理的工作体系,保障他们的基本生话,促进其健康成长。组织开展与服刑人员子女“手拉手”结对互助活动,有效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大量,多渠道开展帮 1

扶救助工作。

三是着力做好社区闲散青少年教育和管理工作。深化“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加强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建设和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社区闲散青少年管理和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社区青少年的信息机制和帮教矫治机制,通过跟踪帮教、专人联系、就业扶助等方法,使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是不断加强对边缘学生群体的教育引导。制定有效措施,强化义务教育法在基层的贯彻落实,防止和减少中小学生辍学、失学,完善和改进工读教育的有关政策,加强工读学校建设规划,提高教育质量,把工读学校办成教育、矫治、挽救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阵地。

五是广泛开展服刑未成年人结队扶助行动。依托村(社区)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志愿者队伍与我镇服刑未成年人开展结队帮扶活动,使服刑的未成年人都有人联系和关爱,促进服刑青少年更好的回归社会。

六是继续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帮扶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积极为进城务工子女就学创造条件,把他们纳入“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活动当中,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的孩子一样快乐成长。

二、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广泛深入

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

一是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把在青少年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继续深入开展具有宽甸特色的“三有三为”、“小雷锋行动”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是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依托(村)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等教育基地,运用多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法制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切实抓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教育活动。镇预防青少年犯罪办公室将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深入到基层进行集中宣讲。

三是继续广泛开展自我保护教育。围绕治安防范、心理健康等主题,通过举办自护培训班、自护学校、采取专家授课、录像观摩、模拟情景训练等形式,向青少年宣传自护知识,传播“认识社会、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的自护理念,提高青少年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三、以品牌意识为主导思想,扎实推进重点工作项目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依托法院、检察院、司法系统,组织基层法院、检察院、司法部门深入学校,帮助和指导学校建立“青少年模拟法庭”,与法制副校

长的普法教育活动形成有机结合,生动形象地开展法制实践教育活动。力争镇内五所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青少年模拟法庭”,让青少年通过实际参与不断增强法制观念。

二是开展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工作。要以创建活动为工作抓手,有效推动基层达标争先,形成区域联动、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注重总结推广各地的经验,加强分类指导、估评跟进,进一步调动基层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积极性,推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各项任务、措施和责任层层落实到基层。

三是积极开展青少年社会公益教育活动。大力推进社区假日学校、阳光教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区学校、社区辅导站等形式的社会公益教育活动。同时,要继续开展青少年宫为特殊青少年免费教育活动,组织全县教育、共青团、妇联及各级青少年宫针对困难青少年免费开办培训班,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校外教育环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四是发挥职能作用,整治社会环境。各织预防组织和成员单位要按照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做好宣传工作,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氛围。县预防办要继续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和禁毒斗争,加强文化市场、电子信息产品和计算机网络的监管,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电子信息以及玩具、饰品,查处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行为和恐怖、残忍等有害内容的游戏软件。

五是加强和完善青少年维权和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和“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活动,推行青少年社会事务联络员制度,及时了解青少年需求,为他们提供综合服务,有效化解矛盾和问题。

四、以加强基础工作和机制建设为保障,促进全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村(社区)预防领导小组要适时召开会议。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进行研究部署;针对涉及区域性的突出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协调力度,牵头单位要认真负责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结合新制定的预防工作考核办法的实施,确立预防工作评估标准,做到预防工作与综合治理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同奖惩。

三是建立预警机制,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各村(社区)预防办要与本辖区学校密切合作,定期研究发布本辖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报告。积极探索制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预警指标,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尤其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趋势适时做出预警。

四是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把握工作规律。加强对青少年

6.预防青少年犯罪实施方案 篇六

实 施 方 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全面提高青少年道德、法制素质,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根据我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针,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法律依据,坚持“从小、从现在、从校园抓起”的原则,以在校生为主体,以品德不良学生为主要对象,整合全社会的力量,采取政治的、法律的、处罚的各种手段,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二、工作目标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的工作目标是: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增强责任,履行职责,建立和完善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网络;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机 1

制,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水平,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三、工作内容

1、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利用禁毒日、法制宣传日有利时机开展大型法制宣传活动,同时在学校开学后和放假前进行集中的法制学习活动,确保每年不少于四次法制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2、建立青少年法律学校。每所中学要建立青少年法律学校,每月开展一次法律知识学习,认真学习《预防青少年犯罪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由班主任或政治老师负责上课,做到专兼结合,备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安排、有上课记录。

3、重点人群,重点教育。要建立一套边缘学生群体、违法学生、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档案,组织德才兼备、善长法制、心理、思想道德等教育的师生组建帮教小组,落实帮教措施、对象,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帮教活动。

4、聘任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教育。积极联系有关单位聘任好法制副校长,每年为学生做1一-2次法制报告。

5、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普法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长期抓,并与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采用各种方式方法灵活生动地进行德育工作,引导学生

知荣耻,辩是非,分善恶,懂礼仪,有法眼,坚意志,不断提高人格修养。

6、对学生进行“远离网吧”宣传活动,使学生了解网吧的危害性,整动学校内外环境,强化管理,减少网吧对学生 的威害,使学校安全教育形成校内外强大合力,上下齐抓共管,共筑安全防堤。

7、发挥团队主题活动作用,开展法制教育。利用志愿者活动、十八岁成人仪式活动、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开展法律知识教育活动。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精心组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关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大事,各团队组织一定要按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好各项活动,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其他形式的灵活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

2、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乡镇团委要进尽快成立预防领导小组,建章立制,明确责任,从制度体系上保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的开展。

3、加强督查,强化管理。团县委对全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及时发现和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7.试析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 篇七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内涵及其特点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内涵, 在法学界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解释。本人认为要理解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内涵, 一方面, 我们应该明确“青少年”年龄段的划分。而目前, 对于“青年”“少年”年龄段的界定却存在一定的分歧。如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诠释 (“青年”:15~30岁;“少年”:10~16岁) 和在心理学上 (“少年”:10~15岁;“青年”:16~25岁) 的年龄的分段就存在差异。但是大家有一个共识:青少年是生理和心理上逐渐定型的阶段, 是从“趋于成熟”到“成熟”年龄段人的群体。另一方面, 我们必须明确“青少年犯罪”概念。我国对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已满14周岁未满25周岁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 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广义是指“已满16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少年实施的犯罪行为或者违法行为、不良行为”。综上所述, 青少年网络犯罪就是指青少年以计算机为工具危害网络中的信息系统及信息内容安全的犯罪行为以及利用网络技术实施的其他各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从构成犯罪的四个要素进一步分析, 犯罪主体是青少年;犯罪主观方面既有可能是故意的也有可能是过失;犯罪客体是侵犯网络信息系统、信息内容安全的行为;犯罪客观方面是以计算机为工具或者利用网络技术。同时, 青少年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犯罪现象, 特别是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所实施的高科技领域的犯罪, 除具有和其他社会犯罪一样的基本特征之外, 它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犯罪年龄低龄化, 上网操作能力娴熟;二是犯罪动机简单, 手段凶残、暴力;三是犯罪具有超时空性和隐蔽性;四是犯罪形式团体化、社会破坏性大等。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分析

从近些年我国网络犯罪案件的立案与侦破情况来看, 青少年网络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 利用互联网进行制造与传播计算机病毒等对他人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入侵。 (2) 因网络引发侵财类案件。主要有:因迷恋网络游戏而无钱消费, 干起了偷盗抢劫的行当;利用技术手段或以欺骗的方法, 窃取其他玩家的宝物、装备及货币。 (3) 网络诱骗女性, 实施性犯罪, 从事网络色情犯罪。特别是14岁至16岁阶段的被告人性犯罪比率逐渐上升。 (4) 网络诱发暴力犯罪。青少年用网络中的游戏规则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导致了一些暴力恶性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 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大幅度增长, 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此,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复杂原因加以探讨, 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分析:其一, 青少年自身的原因。青少年时期正是生理上不断发育, 心理上不断成熟的特殊阶段。生理机能趋于健全, 生活、学习之余仍还有大量剩余的精力、体力, 为他们实施网络犯罪提供了物质基础。除了生理因素之外, 还与他们的心理因素有关。求知欲、表现欲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促成青少年网络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另外, 青少年对法律规范的了解非常不够, 法律意识不仅处于形成之中, 而且还比较单薄, 因此, 他们对自身行为的正当性、合法性难以有正确的认识和控制。其二, 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因素, 主要表现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有些家庭里家人不和睦, 青少年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 因而在网络中去寻求快乐和幸福。即使有些家庭父母对孩子很关爱, 但是自己不懂也不愿意学习网络知识, 也就无法引导和教育青少年正确利用网络, 使青少年使用网络缺失家庭的监督。同时, 目前仍然有不少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遵循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片面追求升学率, 严重挫伤“差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他们一旦接触网络便会沉溺其中。此外, 人们在通过网络了解大千世界的同时, 互联网上的许多有害信息, 事实上已经成为人们精神世界一个严重的“污染源”。相关网络管理明显滞后, 网吧管理不规范、不健全, 立法体制不完善等都是造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重要原因。

三、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对策性建议

1. 加强对青少年自身的教育

(1) 丰富课外文化生活, 加强课外指导和教育。在家里应该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氛围, 父母经常和子女像朋友般进行交流, 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在学校, 老师应多和学生交谈, 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上的困惑。特别是对于那些自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 可以建议学生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请心理老师对他们给予“心理按摩”, 帮助青少年学生提高自控能力和心理承受力。此外, 在正规教育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特殊教育, 充分发挥它们在青少年群体中应有的作用。譬如, 可以利用双休日、法定节假日时间, 组织一些对青少年具有吸引力、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研讨及趣味探索等活动, 以及让青少年宫、文化宫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单位发挥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

(2) 加强网络的道德建设, 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网络道德是基于网络的特性对传统道德的延续和发展, 基于无害原则、发展原则和知情同意原则等确定网络行为的道德底线, 其内容涉及对黑客、网络隐私和网络自由等问题的规范和评价, 基于网络行为的动机、手段和结果形成社会对于网络行为的正确反应, 培养网络个体的道德信念, 从而确立网络道德规范, 促进青少年正常社会化, 这对于预防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加强法制教育工作, 强化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是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重要原因。更何况, 网络法制观念的普及工作相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 显得十分滞后, 因此, 应将计算机网络法制教育纳入国家的全民普法工作中去。加强青少年网络法制教育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各种教育阵地, 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性、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法制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充分意识到, 在利用互联网时要遵守法律和法规, 否则, 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打击。这样有利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增强对青少年的网络违法犯罪教育。

2. 营造良好的社会网络氛围

(1) 加强有关网络法制体系方面的建设。我们知道, 无论是对有形的现实社会还是对无形的网络社会的规范, 使之有序化和正常化进行, 法律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是, 有关我国互联网的法制建设从总体上而言, 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 特别是关于青少年网络保护方面的法律相当缺乏, 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形势的需要。而完善的网络法律体系的建立, 又是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保障。为了使我国的青少年网络犯罪得到有效的预防、控制和惩治, 必须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因此, 根据现实情况, 本人认为要对已经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 例如可以在现行的《刑法》《刑事诉讼法》中适当增加一些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新的法律内容, 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不仅要增加网上权益保护的内容, 而且要增加规范网络行为的条款, 并将其年龄范围扩大适用至青少年。除此之外,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 世界各国的年轻人加强交流, 甚至网上交易, 我们还要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 共同探讨、制定和完善有关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管理法规。

(2) 增强网络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机构的执法力度。网络执法队伍的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网络执法机构的执法效果, 因此, 本人认为我们必须加快提高网络执法警察素质, 迅速培养一批熟悉电脑技术和具有过硬的侦探能力的“网络警察”精英, 以便于发现和侦破计算机犯罪, 加大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打击和预防力度。同时, 打击网络犯罪的涉及面非常广,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成立和完善专门处理网络犯罪的管理部门, 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和完善其他执法部门与网络犯罪作斗争的组织机构和制度, 以便加大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此外, 鉴于目前大部分青少年上网的场所主要是网吧, 而网吧又是青少年网络犯罪发生最多的地方, 因此, 有关执法部门首先要对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有关电信运营商严格要求, 违反者严惩不贷。其次要在营运网吧装上网络安全监控软件, 有效防止青少年在网吧使用有害的网络信息。最后要加强对网吧政策的正确引导, 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绿色网吧”, 为青少年上网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 对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们应该从社会层面、法律视野和心理学角度等方面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的网络犯罪, 使网络与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取得“双赢”的效果。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青少年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者, 同时互联网也成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源头。因此, 互联网具有“双刃剑”的性质。本文试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及特点、原因和预防机制作些粗浅分析, 以期使我国网络法制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犯罪,预防

参考文献

[1]陈新林.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及预防探析[DB/OL].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805/15/301676.shtml, 2008-05-15.

[2]黄教珍, 张停云.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预防与教育对策[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3]郭开元.论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和对策[J].法制与社会, 2009 (9) :115.

[4]陈兴实, 付东阳.计算机、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犯罪的对策[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8.

8.预防青少年犯罪实施方案 篇八

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1.犯罪年龄低龄化

有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初次犯罪的年龄已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18-25周岁,逐步向14-16周岁年龄段发展。如2012年12月,4名“90后”少年深夜抢劫单身女4名均是90后的青少年,为了满足上网游戏的需要,结伙抢劫街上行走的单身女子,先后作案10多起。

2.犯罪形式团伙化

由于青少年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受生理、心理、智力、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单靠个人往往难以完成复杂的犯罪过程。但是青少年作案时相互依附,借势壮胆,结成团伙进行作案并带有一定的组织形式。

3.犯罪类型多样化

侵财类罪虽仍占大多数,杀人、故意伤害、强奸、贩毒、寻衅滋事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扰乱社会治安的犯罪逐年上升。如李天一,现名李冠丰,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和知名歌唱家梦鸽之子。2013年2月22日,因涉嫌轮奸案被刑事拘留,后因可查资料显示未成年,移交少管所。

4.犯罪方式智能化

目前,当前计算机领域违法犯罪的主体以受过现代教育的青少年占绝大多数。大多交友软件里都带有“摇一摇”、“搜索附近人”、“同城交友”等功能,然而此类交友软件也成为不法分子获取被害人信息、骗取被害人信任,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新工具。案件有包括抢劫、盗窃、诈骗等。

二、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产生原因

1.周围不良环境的侵染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年来社会上盛行的不正之风,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的青少年就是在消极丑恶环境的影响诱惑下,放弃了远大的理想,动摇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有的拉帮结伙寻衅滋事,聚众斗殴,割据势力;有的沉迷于网吧、歌舞厅无法自拔;暴力游戏使他们变得冷漠、残忍,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儿童时期和少年时期是打基础,青少年时期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不良家庭状况,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潜在原因。

(1)过分溺爱、放纵型家庭:由于当前的青少年在家中多为独生子女,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给孩子造成娇生惯养,唯我独尊的思想,一旦生活发生波折,就会显得非常脆弱或自暴自弃,或采取极端的手段,对抗社会。

(2)“严管”型家庭:有的父母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或劣迹,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打骂、惩罚,甚至赶出家门。造成孩子和父母感情破裂,形成情绪对立、互不信任的局面,形成冷漠缺失人格。

(3)父母行为不良型家庭:有的父母失业待岗在家,整天不思进取,沉醉在麻将桌上;有的父母有赌博、酗酒、盗窃、卖淫嫖娼等不良恶习,给子女以错误的引导作用,并刺激他们模仿,在其心灵中孕育了违法犯罪的种子。

(4)贪欲型家庭:这种家庭,一切以金钱为中心,什么都围绕着金钱转,使孩子耳濡目染,为获取金钱不择手段,铤而走险。

(5)结构缺损型家庭:当离婚、死亡或服刑以及其他原因失去了夫妻中的一方或双方时,家庭的完整性便遭到破坏,相当多的孩子因此产生悲观失望、嫉妒他人、不满现实,形成不合群的孤僻个性,或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一切。

3.学校教育的缺陷

(1)个别学校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学校以教学传授知识为中心,有的学校只注意抓智育,片面强调升学率,轻视德育教育,放松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政治思想工作薄弱。

(2)对流失生、长旷生、劣迹生采取不正确的态度。学校使他们流入社会,沾染恶习,最终导致违法犯罪。一些学校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工作好不好,毕业看高考。

(3)教育方法不当。学校对差生、有错误的学生,不能抱着正确的态度,认为他们不可救药。歧视、厌恶、疏远、孤立他们,这不但达不到教育目的,他们只是自暴自弃,以致违法犯罪。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策略

1.加强道德教育

教育要从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要从小事入手,选择一些青少年可以接受的题目逐步解决。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因势利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青少年在参加活动过程中受到具体、生动、形象的教育,组织参观一些传统革命事迹的展览和参加英模报告会等形式。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必须从小抓起,从幼儿抓起,点滴培养。

2.加强法制教育

法律和道德虽然同属于行为规范的范畴,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一定要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让他们知法、懂法,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内容,特别是与青少年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的规则、章程、条例,法律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法律允许的,什么是法律禁止的,认识到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树立起牢固的法制观念。

3.加强家庭和学校教育

(1)家庭是个人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家长必须做到严于律己,师之以范,给孩子做出榜样。对孩子既不能过于溺爱,又不要施以棍棒。父母不仅要从生活上关心孩子,同时,观察子女的活动、行为感情、意志、饮食、服装、于别人关系等等。不良的行为做到早期发现,这样才能杜绝或减少犯罪的发生。

(2)学校是青少年出家庭外接触最多的地方,是培养青少年的主要阵地。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理想和信念进行培养和训练。所以在学校,思想工作和学风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要重视差生和有劣迹行为学生的管理和教育,防微杜渐。必须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齐抓共管,不给有劣迹行为学生违法犯罪提供可乘之机。

总之,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一个社会化难题,是社会预防犯罪的重要环节。预防青少年犯罪应当采取教育、保护、预防性的措施和打、防、管、教多种手段综合治理,才能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我们要把它列到社会化系统工程中加以解决,没有中国梦的青年梦是无本之末。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从根本上杜绝犯罪现象的发生,才能护航伟大“中国梦”。

上一篇:工会主席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下一篇:如何填写入党志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