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蔬菜产业发展

2024-11-29

江西蔬菜产业发展(精选6篇)

1.江西蔬菜产业发展 篇一

良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产业发展五年规划

良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12月,是宜昌市夷陵区黄花乡唯一的产、供、销一体的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自成立以来,致力于以南边村为主的黄花乡蔬菜产业发展。2010年发展“天女散花”朝天椒500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与模式研究申报了夷陵区科技局科技项目,并获得立项,良山蔬菜合作社与宜昌市“三峡红”辣椒协会合作,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提供朝天椒生产的产、供、销全程服务。仅“天女散花”朝天椒这一蔬菜生产项目,为农户创造收入每亩3200元,朝天椒产业为农民创造收入160万元,开局发展良好。2010年合作社还发展甜南瓜100亩,其它蔬菜100亩。良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在2010年蔬菜产销取得良好开局的情况下,依托黄花乡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良好的土壤气候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提高黄花乡菜农的蔬菜生产水平,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将良山蔬菜做大做强,将以张家口村为主的黄花乡蔬菜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建成夷陵区及宜昌市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

一、区域蔬菜产业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本产区地处夷陵区西北门户,是距夷陵区城区最近的乡镇,乡政府距夷陵区城区10公里,距宜昌中心城区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强。“神宜”旅游公路贯穿主产区,在建的高速公路直达黄花,主要蔬菜产区田间均已通达水泥公里。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2、环境优势。“神宜公路”沿线是夷陵区知名的旅游景区,在主要蔬菜产区及周边没有大型污染企业,空气新鲜,地形地貌属平地向山地过渡地带,既有平地,又有丘陵和山地,海拔200米——1300米,气候类型多样,可根据气候和市场需求安排多样化的蔬菜生产。土壤类型多样,土层深厚,质地适中,物理性能良好。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部分田间建有蓄水池和集雨设施,种植蔬菜基础设施条件好。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温和,年平均气温13.8℃,年日照1669.2小时,无霜期254天。土壤、水质、大气等非常适宜蔬菜栽培,是蔬菜生产的优势产区。

3、技术优势。广大菜农在朝天椒长期的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和种菜经验,通过长期实践,已初步掌握了以辣椒为主的山地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生产的技能。良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还和“三峡红”辣椒协会等多家蔬菜协会及营销组织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多方面获得技术和市场销售的支持。

4、市场优势。黄花乡是宜昌市和夷陵区城区最近的蔬菜生产供应乡镇之一,是宜昌市金桥蔬菜批发市场和夷陵区绿环蔬菜批发市场重要的蔬菜供应来源之一,常年有大量的朝天椒、黄瓜、萝卜、白菜、菜豆等供应上市。

5、组织优势。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根据当前形势和农业产业调整需要,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把蔬菜产业作为乡域特色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把高山和反季节蔬菜发展作为重点产业规划,决定下大力抓好蔬菜产业发展。重点抓好蔬菜基地建设,带动全乡标准化蔬菜生产,使蔬菜生产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商品化、产业化,把黄花乡建设成为夷陵区高山和反季节蔬菜生产大乡。

二、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建设内容

良山蔬菜合作社将按照“科学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总要求,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重点建设优势产区,加强辐射带动,加快科技进步,实行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管理,鼓励政策倾斜,加大争取资金扶持力度,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自身发展,力争成为产业化合作组织的龙头。推广商品化处理,强化品牌建设,发展产业化经营,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把张家口村及黄柏河西河流域各村建设成夷陵区及宜昌市重要的蔬菜产区。

在发展思路上,坚持发挥传统“天女散花”朝天椒品牌优势,进一步夯实基础,依靠科技、提升新兴品种效益,面向市场、立足竞争的原则,以全面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及品牌效益为核心,以建立育苗基地和产成品深加工为重点,加大政策和资金争取力度,引导蔬菜产业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

具体目标:在各级政府和合作业务单位的支持下,良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以张家口村为主的蔬菜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强农富农的重要产业。蔬菜(含瓜类)播种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总产量达到9000吨以上;产值达到900万元以上;在张家口村建设1个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培育2—3个本地蔬菜知名品牌,制定蔬菜生产地方标准2个,建立集约化育苗工厂1座,蔬菜深加工企业1家,无公害蔬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100%,50%以上的蔬菜实现品牌标识销售,蔬菜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以塑料大棚集约化育苗,露地标准化种植为主,高效设施蔬菜为辅,主要种植品种为绿叶蔬菜、青椒、红椒(朝天椒)、黄瓜、西红柿、豆角。

宜昌市良山蔬菜专业合作社

2010年12月20日

2.江西蔬菜产业发展 篇二

1 高山瓜果蔬菜在江西应用的优势分析

1.1 地理条件优势

江西省东边接壤福建省与浙江省, 浙江与福建是我国经济水平相对优越的两个省市, 福建省与浙江省同时也是我国商业贸易的中心, 但福建与浙江的高山瓜果蔬菜行业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而十分萧条, 江西省与浙江与福建两个生产贸易大省接壤, 不仅能够弥补福建与浙江高山瓜果蔬菜市场的空缺, 其还能够通过与福建与浙江建立良好的贸易往来关系促进江西经济的增长。此外, 江西省跨越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三个经济发展先锋地区, 以长江流域为主线与上海、深圳、广州、厦门、长沙等商业贸易经济中心城市建立了总长六七百千米的港线, 水运交通十分发达, 同时江西与这些经济中心城市之间的陆路交通网、航空航线网都十分发达, 江西高山瓜果蔬菜的种植具有十分优越的交通运输优势[1]。

1.2 自然环境优势

江西省地势条件为南高北低, 江西省的东、南、西三面环山, 中部以丘陵、盆地为主, 北部地势低洼, 江西境内水域宽广, 水利设施良好, 且江西的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日照时间充足, 霜冻时间较短, 土壤情况较为良好, 高山瓜果蔬菜在江西地区种植具有十分良好的地理条件。此外, 江西是我国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城市, 其工业发展较为缓慢, 工业污染较小, 森林覆盖率相对较高, 生态环境十分优越, 其为江西高山瓜果蔬菜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 鼓励江西高山瓜果蔬菜种植的途径

2.1 政府要通过实际政策与制度激励农民种植高山瓜果蔬菜

江西省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城市, 高山瓜果蔬菜的种植在江西推广的难度相对较低。鼓励江西农民大规模种植高山瓜果蔬菜首先要让农民意识到高山瓜果蔬菜种植的应用前景与广阔利润空间, 因此, 江西省政府应该积极通过媒体手段宣传高山瓜果蔬菜种植的优势及效益。其次, 高山瓜果蔬菜大规模种植前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对于经济收入较为单一的江西农民来说, 这些资金投入的数额过于巨大, 对于农民来说前期资金投入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因此, 江西省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高山瓜果蔬菜种植制定一系列的优惠及扶持政策, 为农民高山瓜果蔬菜的种植提供一定的政策优势。进而鼓励农民大规模种植高山瓜果蔬菜。

2.2 积极与高山瓜果蔬菜种植的大型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与高山瓜果蔬菜种植的大型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不仅可以为江西省高山瓜果蔬菜种植前期提供一定的市场优势及技术优势, 其还能拓展江西省高山瓜果蔬菜种植到销售整个过程的市场, 其对江西省高山瓜果蔬菜的种植十分有利。江西省政府积极与大型高山瓜果蔬菜种植及销售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 可以将大型企业的市场优势及政府的政策优势及江西省高山瓜果蔬菜市场前景优势相结合, 在促进江西省高山瓜果蔬菜大规模种植的同时也能够帮助高山瓜果蔬菜企业发展, 从而达到共赢的效果[2]。

2.3 积极改良高山瓜果蔬菜种植技术与品种

高山瓜果蔬菜的品种及种植技术是高山瓜果蔬菜种植的关键, 江西省虽然具备一定的地理优势及环境优势, 但若品种与技术落后, 高山瓜果蔬菜在江西省种植也很难有较好的前景, 因此, 江西省想要促进高山瓜果蔬菜种植产业链在江西省长远发展就必须要积极改良高山瓜果蔬菜的品种与技术, 根据江西省的地理环境条件, 在原来的高山瓜果蔬菜品种及技术基础之上继续改良, 以使改良后的品种与技术更加适合江西省的地理及生态环境。

2.4 为农民提供高山瓜果蔬菜种植技术支持

农民的文化基础有限, 更不用说高山瓜果蔬菜的种植技术了。江西省政府想要建立完整且有效的高山瓜果蔬菜产业链, 不仅应该为农民提供一定的政策优势, 其还应该积极为农民提供高山瓜果蔬菜技术支持。对于江西省的农民来说, 他们对高山瓜果蔬菜的种植十分陌生, 其对高山瓜果蔬菜的成长周期、营养需求、病害防治等都一无所知, 而农民的文化水平又相对较低, 其很难通过自己学习掌握成熟的高山瓜果蔬菜种植技术, 此时, 政府积极提供技术支持, 便能够解决农民种植技术上的难题, 进而提升高山瓜果蔬菜种植效果, 带动江西农业及经济的发展。

3 结束语

江西省具有温和的地理气候及环境, 生态环境也十分优越, 其十分适合高山瓜果蔬菜的种植。积极探究高山瓜果蔬菜在江西种植的前景及鼓励江西农民大规模种植高山瓜果蔬菜对于江西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江西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摘要:江西总体经济水平在全国仍然处于十分落后的位置, 江西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 高山瓜果蔬菜在江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其对江西经济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本文就针对高山瓜果蔬菜在江西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以帮助江西山区农民能够借助高山瓜果蔬菜品种脱贫致富。

关键词:高山瓜果蔬菜,江西,应用前景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彦波, 金玲莉, 朱方红, 等.高山瓜果蔬菜在江西的应用前景[A].中国园艺学会、中国园艺学会西甜瓜专业委员会.2014年全国西瓜甜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园艺学会、中国园艺学会西甜瓜专业委员会, 2014:2.

3.对发展蔬菜产业的思考 篇三

——对天水市绿色农业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考

朱良勇

(甘肃省天水市蔬菜产业开发办公室,甘肃 天水 741000)

摘要:

关键词:农产品 质量安全 监管体系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甘肃的“东大门”,东邻陕西省宝鸡市,北、西、南分别与甘肃省的平凉、定西、陇南接壤,为古丝绸之路重镇,是陇东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也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现辖秦州、麦积两区和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0万,其中农业人口346万,耕地面积572.24万亩。天水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气候温和,光、热、水、土资源丰富,良好的气候条件为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畜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适宜环境。林果、蔬菜、畜牧是全市的三大农业支柱产业。

天水市于从2004年起就开始思考和接受绿色农业这一概念,并在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等绿色农业倡导者的鼓励下,于2006年1月在全市创建了“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制定了《甘肃省天水市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通过由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组织的专家组的论证。我们按照《规划》制定的目标和建设任务,根据 天水市各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探索、实践绿色农业理念,通过宣传培训、典型示范、龙头带动等多种途径,积极推进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促进了全市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

2、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2.1遵循绿色农业发展理念,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我们把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纳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的过程中,贯彻《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宣传绿色农业的理念,进一步强化环保意识,并采取切实措施,依法保护盒改善生态环境,坚决制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大搞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工作,扩大绿色植被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下力气治理水土流失;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减少“白色污染”及花费、农药污染,积极示范推广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减少土壤中有害物质残留;加强土壤、水质和生产资料的定期和跟踪监测,严禁超标准废水、废气、废渣排放,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

2.2分类指导,促进绿色农业措施的实施

立足天水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结构,重点扶持发展粮油、蔬菜、果品,蜜桃、畜禽为主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开发地方名优产品。

在区域布局上,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林则林、宜牧 则牧,根据不同生态类型,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绿色农业模式。川水地区以设施栽培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浅山地区努力提高绿色油菜和绿色水果生产规模;二阴地区以绿色粮食和中药材为重点;高寒阴湿地区以发展专用马铃薯生产为主,拓宽农民的增收空间。

在产业化经营上,建立绿色生产基地,并按照市场需求,建设和扶持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以促进绿色产业链及产业群,加快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步伐,促进产品生产向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3依靠技术创新,提高绿色农业技术开发水平把绿色食品的生产和现代先进的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技术创新,不断强化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主导作用,提高绿色食品的技术含量,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人才优势,内引外联,集中开展联合攻关,加快建立绿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加强绿色食品相关技术的研究,选育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研究制定配套的先进栽培技术、饲养技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农业技术开发,推广资源节约型、绿色能源型、环境保护型、立体复合型、物质循环型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和水平。

2.4广泛宣传普及、增强全民绿色农业意识

加强绿色农业培训工作,在各种层面上开展绿色农业知 识教育,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生产者的绿色农业意识与绿色食品生产技能,不断提高全民绿色意识。在农业技术培训和科技下乡等活动中,增加绿色农业方面的内容,把绿色农业知识直接送到生产者手中,推动绿色农业生产向更高水平迈进。利用广播、影视、报刊等各种宣传媒体,面向广大消费者进行绿色农业和人类健康知识教育,使消费者对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性和选用绿色食品的健康性、安全性,以及怎样识别绿色食品都深入了解。

2.5实施名牌战略,拓宽国际、国内市场

积极扶持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努力增加绿色食品数量,扩大生产规模,争创绿色食品名牌产品,发挥品牌效益,增加市场占有率。依托绿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新建和扩建一批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形成辐射城乡、省内外的市场网络,并充分利用各种博览会、展销会、积极洽谈会和互联网等途径,全方位展示天水市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的最新成果,使绿色食品的品牌广泛进入国内、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宽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渠道。

2.6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绿色农业投入力度 扶持力度,有计划地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同时,广泛吸引国内外客商投资开发绿色农业,积极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个体私营企业的资金向绿色农业流动。2.7完善监督管理体系,保证绿色农业稳步发展 市、县(区)组织协调农业、技术监督、环保、工商等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绿色农业生产的全程监控,建立健全完备的技术标准、环境监测和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原料基地环境、生产资料选择使用和生产过程、产品包装、储运、保鲜等方面的监督管理,确保绿色食品生产的标准和质量,促进绿色农业向规范化、标准化、科技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3、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主要经验

3.1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是示范区建设的根本保证

为了保证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市上成立了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项目承建单位天水市农业局为项目运行管理机构,负责建设管理、效益评估、监督检查等工作。示范区管理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市、县(区)政府分管农业工作的领导对示范区建设承担行政领导责任,市、县(区)农业(牧)局主要负责人承担行政监管责任。示范区的建设在政府宏观指导下,实行“技术推广部门+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方式,形成龙头带基地的产销衔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同时,市上建立和完善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建设工作进行研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相互密切配合,搞好宏观指导,全力推进建 设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市、县(区)齐抓共管,全力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的良好格局。

3.2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是示范区建设的关键 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我市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实行以农民投入为主体,财政投入和信贷投入为导向,广泛吸引各类资金资金,加快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形成了项目数量逐年增多,投资规模逐年扩大的良好势头。2006-2010年,全市农业部门共争取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农民技术培训、农业产业化等项目211项,落实项目总投资13.17亿元,其中省以上无偿投资5.57亿元。绿色农业科学研究与示范—航天蔬菜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期间,选育成功航茄2号、4号等10个航天蔬菜新品种,并通过甘肃省农作物新品种认定;制定的《绿色食品 天水市航天豇豆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 天水市航天辣椒日光温室冬春茬生产技术规程》等六项甘肃省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内航天蔬菜生产技术标准的空白;以航天辣椒、航天豇(菜)豆为主,先后在甘肃天水、陇南、张掖等市和新疆、内蒙、山西、陕西、北京等省市示范推广航天辣椒、航天豇(菜)豆52.38万亩,平均增产率22.2%,总增产量39952.5万公斤,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各级金融部门进一步加大对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的信贷扶持力度,为全市先后落实信贷资金7.66亿元,支持40个农业企 业进行技术改选和原料基地建设,为强化绿色农业发展基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3.3加快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是示范区建设的动力

在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突出机制创新、技术创新、辐射带动,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和“小机构大服务”的运行模式。园区建立了一个博士后工作站、七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即奶牛胚胎移植中心、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工作站、农产品检测检验中心、信息培训中心、畜牧兽药与人工授精服务中心、天水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蔬菜加工配送中心、培训中心、组培中心),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甘肃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甘肃省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工作站、国家落叶果树脱毒苗木繁育试验示范基地,2008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10年,荣获“全国十大名园”、“全国优秀农业园区”殊荣。特别是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立,为我市发展 以航天育种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工程中心先后承担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省级重大专项、科技孵化器、星火计划、工程中心建设、国家航天蔬菜生物育种、国家863和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等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2项,与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大、兰州空间环境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西省农科院、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天水农科所建立了紧密的合(协)作关系,做到了人员培养和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与省内、外相关地县的137个科技、农业技术推广、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航天蔬菜新品种已推广到全国25个省、市及日本、缅甸和台湾地区,累计推广100多万亩。初步形成了以航天育种为主,引领农业科技创新,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3.4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示范区建设的主要途径

我市围绕果品、畜牧、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和以马铃薯、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制定扶持政策,拓展龙头企业融资渠道,加快龙头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有效提升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天水市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市委办发„2010‟67号),力争通过3年努力,重点扶持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 到40%以上;二是积极探索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新途径,认真组织筹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担保公司,为龙头企业解决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创造了条件;三是加强对外宣传推介,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与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在2010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天水西联蜂业有限责任公司“西联图标”牌蜂王浆冻干粉含片被评为金奖产品,天水昌盛食品有限公司“秦岭泉”牌甜玉米粒罐头被评为优质奖产品;在甘肃省第一届农业博览会上,天水盛源商贸有限公司“兴馨”牌花椒、天水西联蜂业有限公司 “西联”牌刺槐蜂蜜双双获得博览会金奖,我局获优秀组织奖,提高了我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知名度。四是通过示范引导、资金补助等多种方式,扶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通过市、县区积极争取,2009年天水长城果汁集团公司、天水德盛果蔬进出口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争取到省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资金491多万元,为全市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龙头企业的发展,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技术推动,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的示范区建设新途径。

3.5注重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的氛围是示范区建设的前提

我市把加强绿色农业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生产者、经营者的绿色农业意识与绿色食品 生产技能作为示范区建设的根本出必点,充分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会议等各种宣传媒体和场所进行绿色农业知识宣传培训,使消费者对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性和选用绿色食品的健康性、安全性、以及怎样识别绿色食品都有深入了解。一是依托“阳光工程”、“绿色证书”等培训项目,积极开展绿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10年,全市共完成各类培训2000多场期次,培训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21万多人、农机修理工200人、农机操作工100人,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培训727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4069人。二是在农业技术培训和科技下乡等活动中,增加绿色农业方面的内容,把绿色农业知识直接送到生产者手中,推动绿色农业生产向更高水平迈进。三是突出产业特色,宣传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在果品产业上,全市抽调技术人员和果农骨干,进驻全市果树重点村,积极开展良种推广、疏花疏果、果实套袋、喷施果形剂、果树修剪、无公害和绿色果品生产、果品贮藏保鲜等“十大”果树栽培技术,积极实施 “百人百村万亩优质果园活动”和“千人千村优质果园管理活动”,积极培养栽培、植保、贮藏保鲜、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科技人才和有文化、懂技术的乡土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蔬菜产业上认真实施“千人连千村、百人连百市”活动。全市共抽调技术人员1010名。实行蹲点承包的方式,在全市的864个村15.7万户中重点村 推广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技术、立体栽培技术、间作套种技术、集雨节水灌溉技术、多位一体日光温室生产技术、高产高效模式总结推广等十二项技术措施,直接服务的面积达33.45万亩,联系重点户2.9万户,新建示范点(户)140个,引进新品种223个,推广新技术68项,发展新模式67个,培训产地经纪人407名,引导联络市场104个。这些工作的开展,对进一步树立绿色农业理念,扩大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覆盖面,促进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3.今后工作打算

下一阶段,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135”区域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突出“航天育种示范区”建设和“甘肃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城市”建设两大特色,进一步搞好项目争取和实施,重点加强主要任务的落实工作,不断优化农产品布局和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畜牧、果品、蔬菜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中药材、马铃薯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努力把天水建成西部优质精细菜基地、果品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航天育种基地和生态农业观光基地,真正把《甘肃省天水市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规划》落到实处。

3.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

进一步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目标 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任务,责任到人,做到实施有方案、任务有指标、阶段有目标、年终有总结,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农技、土肥、经作、种子、植保、农机等单位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各级技术业务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认真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争取在技术研究、示范推广等方面有所创新。

3.2依靠科技,强化服务

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机构、社团农技推广服务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科技示范户的作用,通过项目实施、技术承包、技术入股和转让成果等多种形式,推动市、县(区)、乡(镇)农技(农机)服务机构直接面向农民,开展技术引进、示范、推广、良种繁育,通过技术集成、物化服务等形式,加快绿色农业技术普及步伐,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为示范区建设提供良好了良好的技术和物质服务。

3.3加大投入,保证质量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项目,认真搞好项目的策划、论证、贮备、争取和实施工作,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重点扶持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 加工龙头企业建设,解决农业标准制度制定、产地认证、产品认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产品和监测等方面的资金需要,加大对示范区建设的投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扩大融资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示范区建设,形成国家、社会、农民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以良好的资金投入,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3.4健全机制,加强考核

4.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四

一、基本情况

设施蔬菜产业现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沙坡头区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4.56万亩,占全市20.83万亩的70%,占全区84.5万亩的17.2%。建成了以番茄、茄子、黄瓜、西瓜等特色品种为主的日光温室示范基地66个,小拱棚瓜菜示范基地6个,建成沙漠日光温室1200座、0.2万亩。设施蔬菜总产量达到65万吨,产值达到9亿元,农民人均来自设施蔬菜的收入达2204元,占沙坡头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4%,主产区设施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设施蔬菜不仅成为农民投资回收最快、效益最为明显的支柱产业,而且解决了3.6万余人的就业,有效带动了流通、运输、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日光温室以冬春一大茬,秋冬茬接早春茬,秋茬接冬春茬三种栽培模式为主,面积分别占30%、40%和30%;小拱棚以冬春茬韭菜和早春茬西瓜两种栽培模式为主。品种布局上,番茄占50%,茄子占10%,辣椒占15%,黄瓜占5%,瓜类占10%,设施园艺及其它占10%,产品的外销量占90%以上。制订推广了12项提质增效措施,平衡施肥、无土育苗、小气候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CO2气肥、反光幕、新型覆盖材料、阴阳棚及热风炉等技术开始示范使用。

二、存在问题

1、流通体系不够健全。一是没有大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蔬菜交易在园区内直接进行,相互压价时有发生。二是缺乏流通销售龙头企业,现有的流通企业经济实力、带动能力、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对市场调节和操控的`有效手段。

2、科技力量不足,技术服务滞后。现有市、镇(乡)两级农业科技人员50多人,不仅断档老化、总量严重不足,而且大部分专业不对口,真正的内行更不多,指导千家万户和几万座大棚的生产,不仅力不从心,碰到技术难题更是束手无策。由于技术服务跟不上,造成地区间、农户间的生产水平很不平衡,相当一部分日光温室的产量和效益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

3、标准化监控机制不完善,品牌保护意识不强。超市等生产流通环节的监测不够严格,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的价位优势得不到体现;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时有发生,病虫害重治轻防、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现象比较普遍,食品安全生产的意识亟待提高。在销售上虽然一再强调统一包装,但部分运销企业为节省成本而使用其他废旧包装箱的现象仍有发生;在蔬菜畅销时,部分农户对产品不分类,以次充好,对“沙坡头”蔬菜品牌造成不利影响。

4、种苗生产销售管理有待加强。个别种苗公司引进的蔬菜新品种不按程序严格进行试验示范就批量生产销售,造成部分品种稳定性差,品性下降;有的种苗公司有销售过期苗,病苗的现象;有的种苗公司技术力量薄弱,售后服务不及时。

5、基础设施不够配套,部分园区生产条件较差。一是老灌区设施蔬菜园区现有电路普遍为单相电,无法满足卷帘机三相用电需求,影响了农民投资安装使用卷帘机的积极性。二是沙漠农业园区大棚保温性能差,冬季棚内平均温度比老灌区低2—3℃,外界温度零下14℃时,棚内温度普遍不到10℃,不能满足蔬菜正常生长的温度需求,遇到极端低温天气,就会造成严重冻害;同时,风沙危害较重,

三、几点建议

1、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一是采取招商引资、项目扶持、股份合作等方式,内引外联,尽早建设集蔬菜展销、检测、收购、保鲜、加工、交易、外销为一体的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辐射面广的国家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形成一个高效、畅通、可调控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中心,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产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物流配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沙坡头蔬菜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组织有关部门尽快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整合有关农业发展项目资金,集中财力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扶持现有的蔬菜流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民经纪人,通过联合、重组,形成流通集团或大型龙头企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走龙头带产业、产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2、多策并举,强化技术服务。一是加强农业技术队伍建设,适当增加市镇(乡)农技服务中心人员编制,面向区内外聘用一批具有蔬菜生产特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再教育,促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二是加强对农民的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技术操作水平和市场经济观念,真正把广大农民群众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充分发挥种苗公司技术力量的作用,通过销售种苗,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报务。四是加大聘用山东农民技术员的力度,充分发挥当地“土专家”、“种植能手”的作用,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

3、强化监控,狠抓标准化生产和品牌保护。 一是把好蔬菜生产环节关,坚决堵住农药残留。继续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强化无公害蔬菜知识的宣传,开展无公害知识培训,教育引导农民认真汲取青岛毒韭菜、海南毒豇豆的教训,积极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杀虫灯、遮阳网、防虫网、生物农药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二是健全完善监测体系。现有的产地(田头)市场要建立健全检测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要加强检测,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场,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要对农民种植的蔬菜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地进行抽检,积极探索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三是继续实施统一品牌、分级包装、统一标识和对包装箱进行适当补助的措施, 加大我市蔬菜品牌的宣传力度,努力把“沙坡头”蔬菜打造成宁夏、中国的名牌农产品。

4、狠抓种苗质量和供应管理。严格程序,规范品种引进。所有种苗公司引进的新品种必须按照有关法规严格进行试验、示范,经有关部门评审鉴定,登记备案后方可推广。加大对种苗市场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向农户销售过期苗和弱病苗的现象。建立奖惩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对种苗质量高,技术服务好的企业,应给予相关项目优先申报及政策扶持;对育苗设施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无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种苗公司应限期整改或劝其退出种苗市场。

5.江西物流产业发展刍议论文 篇五

[摘要]要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实现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发达的物流产业是必不可少的。物流基础设施滞后、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偏低、信息技术和专业物流人才缺乏成为制约江西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要促进江西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就应该以加快社会物流人才培养、打造促进物流发展的制度环境为基础,依托物流园区支持物流企业发展,推动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标准化运作,切实提高基础设施运营效率。

[关键词]物流产业;物流设施;信息平台;物流园区

目前,江西正处于新一轮经济景气上升期,江西要依托自己的生态、区位、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实现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必须发展物流产业。本文将以江西的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为基础,提出促进江西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江西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物流基础设施滞后。物流业务得以开展的首要条件就是具有完善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比如公路、铁路、水路、航空仓库等。纵观美国等物流产业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历程,在物流产业发展之初无不重视基础设施。

只有率先突破基础设施的瓶颈,物流产业的发展才能步入快车道。

目前,从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情况来看,江西比其他省市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江西公路运输承担的货物运输量占到全社会货运总量的70%以上,高速公路营运里程数在中部地区程仅次于河南。

但同时,部分公路受规划不尽合理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盲目投资现象,致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增加了不合理的物流成本。再加上一些运输企业和货主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超载运输现象严重,直接导致公路使用寿命降低。铁路经过几次提速之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铁路营运效率,但铁路承担的货运量占江西货运总量的比例只有20%左右,很难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在航空和管道运输方面,江西更是异常薄弱,航空货运量占全年货运量的比重只有0.1%,客运量占全年客运量的0.5%,在总量上明显不足。

交通运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需要各种运输方式相互之间合理衔接,协调配合,以提高运输效率,形成整体区域运输优势。[1]目前,江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除了公路和铁路以及公路和机场之间有部分的衔接外,其他方式彼此间协调配合能力较差,甚至还存在彼此相互竞争、缩小盈利空间的现象。因此,为促进物流产业发展,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与建设。

(二)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偏低。江西交通运输物流协会的调查数据分析显示,物流企业从业人员数量普遍在20人以内,注册资金大多也在100万元以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主营业务收入前50强的物流企业中,排名第一的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高达1200亿元,最低的企业也达到7.4亿元,前50强的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83.5亿元。而居江西物流企业首位的江西京九物流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仅4亿元左右。此外在仓储面积上,据调查,南昌市物流企业仓库面积总计约为10多万平方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一家物流企业的一个物流中心。可见,江西省物流企业规模小、营业收入有限、仓储面积不足,只是在物流企业数量上存在所谓“优势”。而这样的数量“优势”还可能会影响物流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容易使竞争恶化,很难形成规模经济,不利于开展企业间的整合重组。

现代物流的核心特点是依据信息和物流专业知识,以最低的`成本给客户提供深入其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物流管理和服务,从而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物流费用、节省成本,巩固其核心竞争力。而江西省大部分物流企业由于在注册自金、经营规模、设施等方面有明显不足,很难为客户提供满意的物流增值服务。

(三)信息技术和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前提之一,没有Internet、Intranet、EDI,现代物流将不复存在。[2]由此可见,现代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前提条件也是必要基础。[3]而江西省的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现代科技应用少。

首先,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卫星定位技术(GPS)、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等在江西省物流产业中的应用率不到10%,大多企业采取的是传统的看板记录物流相关信息(如库存数值等)。这种物流信息处理方式往往盘点麻烦、工作量大、错误率高,很难为客户赢得时间上的优势。再加上采用原始的管理手段使其提供的物流服务很难符合现代物流业关于JIT的要求,自然也就很难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其次,在经营方面,小企业由于业务量有限,企业间的竞争致使彼此缺乏联合,统一的标准很难得到推行。再加信息化投入不足,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较落后,导致发展潜力有限。最后,在政府层面,没有构筑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极大地影响了企业运作效率和行业竞争力的提高。

在专业人才方面,由于我国物流概念引入较晚,专业人才培养起步自然也晚。据统计,江西省每年只有500名左右的物流专业大学毕业生,明显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物流业需要。而且,江西省还没有物流专业硕士教育,高端研究创新型人才匮乏。总的来说,当前江西省物流人才的储备无法满足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促进江西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江西物流产业存在的所述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就势必成为江西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板”,从而影响江西经济整体发展。

(一)打造促进物流发展的制度环境。在发达国家发展物流行业过程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致力于为物流产业发展营造宽松的法制环境。比如,美国政府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分别制定了协调政府物流管理职能的一系列政策、法规,1977年制定了《航空规制缓和法》,后来又先后通过了《运输安全法》、《危险品材料运输法》等。[4]这些法规的出台有效地促进了物流产业发展,也减少了物流发展对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安全构成的威胁。纵观江西省物流产业规划,虽然从整体上对物流产业发展有所把握,但是,大多都是指导性的意见,很少考虑到各个地方发展的特点,操作细则不明确。因此,首先要切实按照《江西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做好统筹协调、改革相关体制、完善相关政策、加强企业重组、优化产业布局、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优化物流产业整体布局。其次,要切实考虑各个地市特点,在确保《规划》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制度,促进各地市区域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为能更好地在国家中部崛起的宏观背景下,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的机遇期,政府有关部门还应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制定出更适合江西省情、并且能和周边地区密切配合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的江西物流产业发展规划,而且要特别注意规划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二)加快社会急需的物流人才培养。人作为组织中的关键因素,对物流产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江西省物流教育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部分高校也相继开展了物流相关专业。但是总体上看,专业人才的缺乏仍然是制约江西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学习发达国家在物流专业设置上的先进经验,开设相关的专业及课程,发挥高校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其次,江西省重点发展的物流企业及行业协会要与高校联系起来,建立高校在这些企业的实训基地或者物流研究机构,依托高校这个理论创新平台,加速物流理论创新向生产力转变的速度。最后,行业协会要加强培训机构设置,对所有从业都进行相关的培训然后上岗,充分提高江西省物流产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而也有助于吸引大型物流企业进入江西。

(三)依托物流园区支持物流企业发展。政府规划合理的大型物流园区可以带动园区内物流企业间服务的对接,从而使物流产业在园区的规划下更具规模、更集成化、系统化,实现信息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5]为此,江西要加快建设具有不同功能的现代物流园区,尤其是服务于江西南昌、赣西、赣南、赣北、赣东五大物流中心的综合性、专业性、服务性强的物流园区,并且要注意这些物流园区与各区域产业之间相互配套。物流企业是物流活动参与的主体,其发展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因此,在发展物流产业时要充分考虑物流企业的主体地位。鉴于江西省物流企业所存在的多、单、小、散的特点,可以鼓励这些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拍卖、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整合现有资源,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快培育和发展重点骨干型物流企业,发挥重点企业的示范作用,在骨干企业带动下实现大企业带动小企业跟进的联合经营,从而发展多式联合运输,提高综合效率,推动传统的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过渡转变。另外,在继续通过引进外资、股份合作、调整重组等方式,吸引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内知名物流企业落户江西,将其先进管理经验在江西省内物流企业中推广,加速提高江西省物流企业自身软实力。

(四)推动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标准化运作。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欧美的物流发展过程一直注重信息化和标准化。如果能够实现现代物流产业信息的及时传递和资料的共享,就能使处于产业链中的企业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实现运输的无缝对接和资源的充分利用,也能促使先进的物流理念第一时间转变成为可操作的实践模式。由此,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相关部门要建立全省性公路运输信息网络和航空货运公共信息系统,以及其他运输与服务方式的信息网络。其次,建立物流公用信息平台。可由物流行业协会牵头,先向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推广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比如ERP、MRP等,全面提升这些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推广EDI、GPS、Bar code等技术的应用。从此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平台,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实现单体物流企业联网。此外,还要将商业、交通运输、工业、邮政通讯等相关政府部门逐步纳入,建立全省物流配送信息网络中心。对内实行信息共享,对外提供物流信息服务、在线教育培训和承接物流业务,推动物流企业合作。还可与周边发达省份的物流信息平台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加快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带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五)切实提高基础设施运营效率。目前,江西全省“水陆空”立体运输网络已基本形成。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当前“物流热”形势下盲目跟风,在没有合理布局的情况下抢着上项目搞建设,造成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6.泸州强势推进蔬菜产业发展 篇六

一、着力构建“三大板块”

以长江和沱江流域沿线为发展重点, 通过集成技术、整合项目、增加投入、连片推进, 着力构建“三大板块”, 建设现代蔬菜产业基地:一是建设以长江、沱江沿岸乡镇的消落地和河坝冲积地为核心的“春提早”沿江河谷蔬菜基地, 满足外销需求;二是建设以浅丘平坝乡镇为核心的丘陵特色菜基地, 满足本地城市供给;三是建设以合江、叙永和古蔺海拔8 00~l 200m山区适宜种植蔬菜的乡镇为核心的山区错季设施蔬菜基地, 调节市场, 实现蔬菜周年均衡供应。

二、着力抓好“三个建设”

1. 抓好标准化示范基地和专业示范村建设

重点抓好江阳区以蔬菜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示范带动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同时, 按照一村一品要求, 加大蔬菜专业示范村建设, 促进特色商品蔬菜连块成片、连片成带, 提高产业集聚程度。

2. 抓好营销队伍和市场建设

着力培育一批年销售蔬菜1 000t以上的蔬菜销售大户和经纪人, 合理规划布局产地批发市场、城乡社区菜市场, 增设蔬菜直销网点, 开设蔬菜种植大户直销专区。

3. 抓好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建设

通过改造、改制等方式, 扶持和培育现有蔬菜加工企业, 引导其向加工、贮运、技术推广、信息服务一体化的集团型大企业方向发展。发挥泸州长江大地菜绿色生态优势,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力争5年内引进和培育10家具有较强实力的蔬菜加工龙头企业。

三、着力强化“三个提升”

1. 强化基础设施提升

实观基地旱涝保收, 100%基地通车, 100%的村通水泥路.实现菜农在“家门口卖菜”。

2. 强化蔬菜生产技术水平提升

积极引进蔬菜工, 厂化育苗技术, 大力推广蔬菜嫁接栽培技术、膜下做喷节水灌溉技术、蔬菜营养块漂浮育苗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依托西南大学, 四川省农科院、重庆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及四川省蔬菜创新团队专家, 建立蔬菜专家大肮,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尽快培养一批蔬菜生产、加工、经营、服务等方面的业务骨干。

3. 强化蔬菜质量检测水平提升

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四、着力实施“三大计划”

1. 大力实施良种计划

注重蔬菜新品种的引进、筛选、示范、推广工作, 储备和应用高产对路的蔬菜品种。从2011年起, 每年引进蔬菜新品种不少于100个, 并从中筛选出适宜沪州地区栽培的从果类、叶菜类等优良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2. 大力实施品牌计划

推进蔬菜产地认证和品牌化建设, 突出泸州蔬菜生态、安全和“一早一晚”优势, 整合、培育或创立以长江大地菜、山区生态菜为主的蔬菜知名品牌。

3.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计划

上一篇:友谊触动了我的心灵下一篇:总务助理岗位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