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育目标与内容(精选15篇)
1.幼儿园小班教育目标与内容 篇一
9月目标及教育内容
健康领域
1、情绪稳定、愉快,又安全感,逐步建立与教师的依恋关系,适应幼儿园生活。
2、愿意向成人和同伴表达自己的情绪。
3、会使用小勺独立进餐,掌握基本的用餐方法。
4、喜欢喝白开水,养成经常喝水的习惯。
5、养成勤盥洗的习惯。做到饭前戏说、饭后擦嘴漱口。会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洗脸,并做到早晚刷牙,使用自己的毛巾、水杯和清洁的手绢或纸巾。
6、学会如厕,养成定时大便、不憋尿的习惯。
7、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逐步学会按次序穿脱衣服和鞋袜。
8、不用脏手揉擦眼睛,不讲授或其他异物放入口鼻中。
9、知道外出时不离开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10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运动游戏的愉快。喜欢做模仿操。
11在走、跑、跳、投、钻、爬、攀登的游戏中,能平稳的控制自己的身体。12会玩球、包、小车等多种中小型运动器材。
语言领域
1、愿意用语言与别人交往,喜欢应答。
2、能够注意倾听他人讲话,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应能做出相应反应。
3、能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如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的需要。
4、喜欢听故事、二个,理解其大意,愿意跟读儿歌,复述故事的一部分或短小的故事。
5、喜欢和成人一起看图书,原依自己看熟悉的、感兴趣的图画书;能够一页一页的翻看图画书;发现、指认、讲述画面中感兴趣的人或物;有爱护图书的意识,初步学习收放图书。
社会领域
1、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
2、愿意与同伴交往和游戏,知道同伴的名字,初步学习与同伴分享玩具和图书。
3、喜欢来幼儿园,喜欢老师和同伴。认识幼儿园和家庭周围的环境。
科学领域
1、关注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对他们感兴趣,有好奇心,喜欢探索。
2、积极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事物,进行自发的探究活动。
3、对事物简单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特征感兴趣。
4、通过感知、摆弄能接触到的事物,体验事物最鸣响的特征(外形、颜色、功能)。
5、用各种表情、动作及声音表现出对周围事物现象(如动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物理现象等)的好奇和兴趣。
6、通过感知、操作来比较2~3个物体间常见量(如大小、长短等)的差别。
7、通过操作、摆弄,体验物体的对应关系。
艺术领域
1、对生活当中各种声音感兴趣,尝试探索身体、自然界、乐器等发出的声响,初步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的强弱、高低和快慢,并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2、从优美动听和形象鲜明的歌曲、器乐曲与与舞蹈音乐等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初步理解其内容和情感,尝试以自由律动参与欣赏,或用语言、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3、喜欢参与音乐、美术活动,在活动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4、喜欢在生活和幼儿中模仿事物的形象和动态。
5、学唱六度范围内(c1-a1)五声音调的歌曲。
6、能随着音乐做简单律动进行自我表现,并初步体验与他人沟通、交往的快乐。
7、喜欢操作易于使用的美术工具和材料,逐步掌握他们的用法,进行自我表现。
8、初步做到用自然的声音演唱,不喊唱。
2.幼儿园小班教育目标与内容 篇二
当今的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人们越来越需要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分享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互利。合作与分享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光有合作没有分享,会导致孩子养成独享的不良习惯;光有分享没有合作,会使孩子养成坐享其成的不良品行,不利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不利于孩子建立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因此,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幼儿教师应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分享”,消除自我中心心态,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
一、利用良好的环境促使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的形成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因此,创设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合作、分享品质的形成的基础。其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一)物质环境的创设
小班幼儿喜欢具体生动、色彩鲜明的形象,每次我们在布置教室的时候,孩子们都喜欢围着看,有的甚至好奇地用小手摸摸,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于是我们在环境布置中结合分享与合作的主题内容,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师生合作共同布置。例如:主题墙面布置“美丽的秋天”中,师生通过画画、贴贴、印手印等共同创作完成了一片美丽的“秋天的树林”,而孩子们也经常带一些自己喜欢的有关秋天的物品来,如:秋天的树叶、种子、水果、照片等,用它们来装扮秋天,使秋天更美丽,并兴奋地与老师、同伴一起说说、看看,一起分享合作的成果。又如:在集体活动《大苹果》中由于我准备的苹果图形太少了,一下子就被几个孩子摘完了,董钰洲急得直哭说:“我没苹果了。”这时,赵书铭听见了说:“别哭了,我有,我给你吧,明天我带苹果给你吃。”其他的小朋友听了也说:“明天我也带。”“我带梨。”“还有我呢,我也带好吃的,我们一起吃。”……最后大家都开心地笑了。这时“美丽的秋天”由此变成了“分享的秋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合作和分享的快乐。
(二)心理环境的创设
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的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气氛,一种感觉。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各个活动中,我总是以理解、分析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引导孩子倾听同伴的叙述。教师应经常说这样的话:“老师有件高兴的事,真想告诉你们,让你们和我一起开心!”“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就说出来吧!让大家一起替你想个好办法!”“你们商量着,合作着搭积木,真好!”“我这里有一本好书,我们一起讲故事吧!”
教师引导的话语、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点头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与分享的动作,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与分享的行为。
二、通过一日生活中的有效渗透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的形成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合作分享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桌面游戏、自主性游戏中常发生因喜爱同一种玩具或为某一角色而发生的争执现象,分析原因后我引导孩子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这样便使游戏顺利开展了下去,幼儿分享了共同游戏的快乐。又如:带孩子到户外散步时,看见蚂蚁运粮食,孩子们会蹲在一边饶有趣味地看着。抓住这一机会,我组织了社会活动《蚂蚁搬豆》,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蚂蚁来搬豆呢?在活动中我也通过对比和孩子们的操作来验证合作的有效性,让孩子们体验合作的快乐。同时在活动中我进一步深入,让孩子们学会分享,我提问:“蚂蚁把食物搬进洞后,它们又会做什么事呢?”通过此次活动,不少孩子都学会了分享。为了更好地巩固,我组织孩子们参与玩运球、抬水桶、网鱼等游戏,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知道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在教育教学这一环节中,我把分享目标划分成物质分享和精神分享,如:在物质分享方面,我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好吃的糖果”、“做元宵”、“水果品尝会”、“我最喜欢的图书、玩具”等,让孩子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欢的零食及图书玩具来园,通过合作制作、共同分享,孩子们懂得了“我把好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快乐”的道理,在精神分享方面,则通过故事“开心帽”、“苹果树”等意在让孩子们知道分担别人忧愁,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原来也是件快乐的事这样的实践活动,既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更让幼儿真正体验到了合作与分享的愉悦。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这些活生生的实例中,孩子们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
三、通过外部激励强化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
孩子总喜欢老师的表扬。因此,不论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及时采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使幼儿产生愉快、自尊、满足的体验,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意识。所以,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确实离不开外部激励。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促使幼儿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3.小班生活区内容应关注幼儿的兴趣 篇三
生活区活动区域活动幼儿兴趣秋天来了,天气慢慢变凉了,孩子们穿上了外套、运动鞋,我发现好多幼儿不会自主穿脱衣服,更不会系扣子、拉拉链,如何让幼儿尽快学会并掌握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班就发动家长,搜集幼儿小时候的衣服,比如有系扣子、拉拉链、按暗扣的不同动手能力练习的衣服投放到生活区,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动手能力,前两周孩子们兴趣比较高涨,慢慢地孩子就没有了兴趣,午睡起来孩子们穿衣服的速度也并没有提高很快,下午的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选择生活区的没有几人,我就问:“宝贝们,谁愿意给小娃娃系扣子呢?”
张××小朋友说:“老师,没意思,整天给小娃娃扣扣子,不想玩了”。看到这种现象,我突然意识到,我们老师只是一味通过这一活动的操作练习,达到一种教育目标是不能发挥应有的教育效应。
一、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
小班幼儿刚入园,对班级环境、老师、小朋友都不是特别熟悉,离开熟悉的家庭和亲近的家人,一开始很难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就会产生焦虑、逃避的情绪。为了消除孩子们的陌生感,我们积极为幼儿营造了他们所熟悉的家庭式氛围的娃娃家区域。在娃娃家里我们布置有小厨房、小客厅、沙发、小床、梳妆台等和家庭相对应的活动区域,小床上有粉色的被褥、有孩子们带来的绒布玩具(每周指定几人),每到活动开始,娃娃家里就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孩子几个人,妈妈叫醒熟睡的小妹妹,给她穿衣、洗臉、刷牙,娃娃给小妹妹喂牛奶,爷爷、奶奶忙着做饭,爸爸负责端早餐,然后大家一起吃早点,爸爸、妈妈送娃娃、妹妹上幼儿园,爷爷、奶奶再去买菜等等一系列家庭早晨的情景被孩子们模仿得惟妙惟肖,通过游戏使他们感觉在幼儿园也能看到自己家里熟悉的物品,像在家里生活一样,通过这样的游戏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动中来,消除了他们的陌生感与紧张感。
二、内容的选择应游戏化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采用游戏形式最能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兴趣。我们设计了各种游戏形式的生活区活动,如“小鬼当家”——可以喂宝宝或小动物吃饭、帮娃娃穿衣服、洗脸、换裙子、帮娃娃扎小辫、夹漂亮发卡等;“我给妈妈化妆”——帮妈妈画眉毛、涂口红、画睫毛;“我是小厨师”——搓面条、团小汤圆、做饼干;“学做爸爸、妈妈”——让幼儿学习在生活中观察成人的装扮、举止、学做爸爸妈妈,体验做“大人”的自豪;晾袜子——将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袜子用夹子夹在衣架上,再将一双双的袜子卷起来放入格子中。幼儿在这些游戏中有积极愉快的情感,提高了主动参与练习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增强了自我服务的意识。同时多以鼓励的方式,在班里开展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等活动,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小班幼儿的自信心。
三、多提供立体的操作材料
立体的操作材料给孩子一种神秘感,让幼儿在动脑动手中获得快乐,为此,我们缝制了许多布制的立体玩具,如西瓜、橘子、南瓜等用相应颜色的布缝出六瓣,每瓣里面的西瓜籽、南瓜籽分别用黑、白粘胶做,每瓣再用粘胶把每瓣连接起来围成一个完整的西瓜、南瓜等,孩子们打开一个完整的西瓜,看到黑色的籽,黑色的籽也可以取下来,再如小鱼的鱼鳞、孔雀的羽毛、章鱼的眼睛,我们在相应的位置缝上扣子,让幼儿将鱼鳞、羽毛、眼睛扣到相应的位置,还有香蕉、黄瓜、丝瓜,我们用拉链,拉链拉开就像在剥香蕉,还有拉开绿色的豆荚拉链,映入孩子眼帘的是黄色的豆子,圆圆的豆子还可以拿下来,假装吃一下,红红的草莓上黑黑的籽用暗扣将水滴形的布连接起来等,这些立体的操作材料,幼儿很感兴趣,每次都不舍得和别的小朋友换组玩。
四、家园配合,将生活能力的培养延伸到家中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要尊重家长作为幼儿照料者及影响者的主体地位,保证幼儿在家中与在幼儿园中的自理行为和生活习惯保持一致。
首先,我们从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入手,让家长了解生活教育的重要性,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园配合,发展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在家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督促幼儿练习和强化习得的技能,放开手让幼儿自己动手做,自己穿衣、学习洗手绢,减少包办代替。同时我们和家长及时沟通,及时了解情况,给予孩子即时的鼓励和肯定,使幼儿通过反复的操作,巩固经验,从而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
其次,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生活区活动的开展。如在发展幼儿穿脱衣裤的能力中,我们请家长们提供娃孩子小时候的衣裤袜、玩具娃娃的裙子等;在缝制玩具活动中,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了各种颜色的布、扣子、毛线等,丰富了活动的材料,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发展了手指小肌肉的活动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育实践,我们感到:要关注小班幼儿的兴趣点,随时添置生活区的活动材料,有助于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许佩玉.主题背景下小班生活区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提供.
4.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内容教案 篇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不断增多,促使城市交通不断发展。因幼儿园接送时段门前的道路较为狭窄,而幼儿又具有活泼好动、好奇、模仿能力强的特征,是最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群体。虽然他们出去一般都有成人监护,但稍有不慎,独自穿越马路,独自活动就会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甚至酿成悲剧。为此,让幼儿了解一些危险因素,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所以设计了此教案。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活动中认识一些交通标志以及过马路的常识,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
2、知道过马路时要大人陪伴,并懂得不走斑马线的危险性。
3、树立遵守社会公共规则的好品质,从而增强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幼儿在活动中认识一些交通标志以及过马路的常识。
2、难点:培养幼儿过马路的安全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共规则的好品质,从而增强我保护意识。
四、活动准备:
1、已有生活中的交通经验
2、PPT课件、红绿灯
五、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师:今天小猴去上幼儿园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我们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被车撞呢?小朋友可以自己一个人过马路吗?(幼儿讨论)
2.认识“斑马线”和“红绿灯”。
师:原来小猴一个小朋友去过马路,没有走斑马线,才发生了车祸。那什么是斑马线?你们认识吗?
(1)认识斑马线。
A、(出示斑马线)小朋友看这是谁?(斑马)他身上又怎样的花纹?
B、马路上的线跟斑马身上的线是一样,所以马路上的这些线叫做斑马线。
C、小朋友你们知道斑马线有什么作用吗?
小结:斑马线主要是保护行人安全的,所以也叫“人行道”。当我们需要过马路时就要走斑马线,这样我们就更安全。
(2)认识红绿灯。(出示红绿灯)小朋友们,马路上除了有斑马线,你们看!这是什么呀?红绿灯是干什么用的?小结:红绿灯是指挥灯,红灯亮时说明行人要停,绿灯亮时行人才可以通行。
(二)安全过马路的方法
1.刚才我们认识了斑马线和红绿灯,是不是认识了就会用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不正确过马路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
(1)图片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红色指挥灯亮了,他们在过马路,你觉得他们这样过马路好吗?会发生什么事?让孩子说一说不安全的地方。
(2)这位小哥哥在过马路时在干什么?边过马路边玩手机会发生什么事?
(3)这位阿姨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对吗?看发生什么事情了。
2.说一说过马路的正确做法师:”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过马路,才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出示正确过马路的图片)
(1)图片一:在过马路的时候,小孩子要有大人陪伴。
(2)图片二:图片上的人为什么都站着不动?他们在干什么(等绿灯),一定不能闯红灯,闯了红灯就会发生安全事故。要绿灯亮时才能行走。
(3)图片三:绿灯亮时还要左右看一看,最后走在斑马线上过马路。
(4)图片四:没有斑马线的地方,我们怎样过马路?(走天桥、地下通道)
3.播放动画--我会安全过马路,再一次巩固过马路知识。
(三)呼应身边人--遵守交通规则小结:刚刚小朋友表现的真棒!老师希望小朋友把这个过马路的本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你所认识的人,小朋友一个人是不可以过马路的,要有大人相伴。不管是大人,还是小朋友。我们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因为它和我们的生命紧紧连在一起的!
延伸活动:与幼儿一起玩”交通“游戏。
(1)与幼儿一起将交通标志布置在”马路“的各个角落。
(2)全班幼儿分两组,一组当行人,一组当司机(身戴汽车胸饰),两名幼儿当交通警察。(一个管行人,一个管汽车)
(3)未遵守交通规则的司机及行人,交通警察给予罚单。
(4)老师与幼儿一起评议游戏情况。(重点放在遵守交通规则方面)你为什么会得了罚单?你违反了什么交通规则?
5.幼儿园小班教育目标与内容 篇五
上午活动: 晨间活动:
1、桌面玩具。
2、和哥哥姐姐一起玩。
晨会:交流幼儿早晨入园情况。
活动之二:《我们的幼儿园》 活动目标:
1、组织幼儿认识幼儿园的环境,通过参观活动场所,让幼儿了解幼儿园,激发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
2、继续巩固站与坐的正确姿势,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活动准备:
玩具若干 活动重点:
参观幼儿园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参观:
师:“我们幼儿园有许多小朋友,一楼是小班和中班的小朋友,二楼是大班的哥哥姐姐,这里是„„,我们幼儿园真大真美,是不是?”
2、参观活动场地:
(1)带领幼儿参观室外大型玩具,提醒幼儿玩的时候不推不挤。
(2)幼儿自由玩玩具,教师帮助胆小的幼儿玩玩具。
3、复习站与坐的姿势。
4、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要求幼儿睡眠姿势正确,安静午睡,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5、教师总结:
师:“经过一周的学习、生活,我们小朋友认识了老师、小朋友,学会了洗手、上厕所,会唱新歌了,还懂得了许多道理,希望下个星期每个小朋友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做个听话能干、懂礼貌讲卫生的好孩子,好吗?” 下午活动:
活动之一:《我和老师学说普通话》
活动目标:
1、巩固了解上课的基本原则。
2.培养幼儿正确的卫生习惯。
3.卫生教育。活动过程:
1.学哥哥姐姐一样上课,提醒幼儿说话要举手。(要学说普通话)2.帮助幼儿复习正确的洗手和入厕的方法。(1)入厕时注意安全。(2)复习说一说洗手歌。
3.每人带一块干净的手帕,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头,勤洗澡。
6.幼儿园小班教育目标与内容 篇六
一、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从我国原有的幼儿园常识教
育发展而来的,在改革常识教育的过程中,人们为确
立有别于常识教育目标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作出
了各种努力,如:改变常识教育培养目标的侧重点,试图把以丰富知识、发展智力为主的目标变为以发
展兴趣、态度和能力为主的目标;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点来理解常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培养
幼儿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重新确立与常识教育不
同的科学教育目标,提出应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素
质。无疑,这些尝试和努力对推进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如何为幼儿园科
学教育确立一个明确的、系统的培养目标仍是一个
需要思考的问题。
教育培养目标的确立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对儿童
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二是儿童的年龄特点。
我国80年代初确立的幼儿园常识教育培养目标
有互相联系的四个方面,即:1.培养幼儿对周围环
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求知欲望;2.丰富儿童粗浅的知识,扩大眼界;3.形成幼儿对周围环境和自然现象的正确态度;4.发展幼儿的智力。当时为幼儿园常识
教育确定的这些目标可以说是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当
时的社会发展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但是,随着改革开
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不断
地被引进、传播和吸收,一个人是否拥有足够的科学
知识和能否有效地学习和接受知识被看作是能否适
应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在教育领域中,知识学习和
与之紧密相关的智力发展就成了应解决的主要问
题。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从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科学技术本身而言,不仅知识量仍在迅速不断地增长,而且知识不再是
写在书本上或贮存在人们的头脑中,而是变成了各
种商品的产品广泛地进入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
域,使人们的劳动和生活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活动方式和思维方
式,使整个社会发生迅速不断的变化。人们要适应迅
速变化的社会,仅仅拥有知识和被动的知识接受能
力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在拥有具备合理结构的知
识的基础上,具有对科学知识的主动学习和自觉追
求的精神,具备对科学的独特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
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幼教工作者正是在对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提出的这种新的要求的感知和
理解的基础上开始对原有的幼儿园常识教育的培养
目标进行重新思考,认为当代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培
养目标应培养幼儿全面的、初步的科学素质,这种素
质既不是单纯地表现为个体掌握科学知识量的多
少,也不是单纯地表现为个体对知识的学习能力,而
是个体表现出的一种热爱科学、理解科学、运用科学
知识和科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内在的综合品
质。
幼儿尚处在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低的发展
阶段。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究竟应在幼儿身心上造就
出怎样的科学素质,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
我们可以把这一问题看作是社会发展对人在科学素
质上的要求在幼儿这个年龄阶段的具体化问题。
在对上述两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当代幼儿的科学素质应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
本内容:
1.对客观事物有广泛而稳定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一般来说,幼儿天生是好奇的,对周围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活动有着广泛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多是
自发的、外在的,而且是短暂的,易随着条件的变化
而不断变化。而作为科学素质中的兴趣则应该是自
觉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只有这种兴趣才能促进
幼儿对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地感知和主动地探索,进而发展为主动探索的精神。
2.拥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并自觉地运用科学知
识来理解和对待各种事物
在科学教育中促进幼儿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不仅
应该是科学的、正确的,而且应该是经过儿童尝试探
索、积极思考得来而又被儿童理解的知识,这些知识
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结构。
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幼儿内在的心
理品质,构成幼儿的科学素质。
3.掌握简单的科学方法
幼儿能理解和掌握的科学方法还远不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只能是人
们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如针
对具体的对象应如何进行有目的的探索、尝试;如何
对具体的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如何进行科学
小实验,等等。
4.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
科学观念是人们在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经
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变化的概括性的认识。人们一旦形成了正确的科学观念,不
仅能使其对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产生独
到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指导他们获得更多的科学
知识。因而可以说,科学观念是个体科学素质的集中
表现。当然,因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要求幼儿全面掌
握现代科学观念是不切实际的。但一些和具体的科
学事实密切联系的、浅显易懂的科学观念应该是幼
儿能理解和掌握的。如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相互依存的观念;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观
念;科学既能造福人类,又能危害人类的观念,等等。
二、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我国原有的幼儿园常识教育内容主要是关于幼
儿周围生活中常见事物的一般知识,其陈旧、零散和
不全面等方面的问题早已被幼教工作者所认识。近
十年来,广大的幼教工作者在更新和充实常识教育
内容以逐步形成幼儿科学教育内容体系方面作出了
许多的努力和尝试,但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幼儿园
科学教育内容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状况。
在选择和组织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时,我们
必须系统地考虑下列四种因素:(1)如何实现业已确
定的教育培养目标;(2)不同年龄幼儿的年龄特征;
(3)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4)科学知识、经验和
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对这四种因素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构建当今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内
容体系时应着重理清下面两个大的思路:
1.拓展内容选材范围,强化内容的时代气息
人们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全面地感知和理解
了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知识,才有可能形成与之相
适应的科学素质。从这点出发考虑,现今的幼儿园科
学教育在内容上还不足以概括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帮助幼儿形成和时代相适应的科学素质,亟待
拓宽内容的范围领域,更新陈旧的知识素材。
首先,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加有关当代科
技发展和应用的新知识,向幼儿介绍新的科技产品。
幼儿园的幼儿在这些方面可以说是“见多识广”,积
累了较丰富的科学经验,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能引
导他们整理这些经验,理解和掌握这些领域的粗浅的科学知识,认识和学会使用一些常见的用品,对儿
童现代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将更具有重要的作
用。
其次,应把有关科学方法的知识和简单的科学
观念作为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在原有的幼儿园常
识教育中也包含了方法的内容,主要是结合知识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这有其
狭隘性。科学方法应该包括科学活动全过程的所有
方法,既要有观察方法、思维方法,也应有有效的操作、测量和实验的方法,而且后者更具综合性和科学
方法的特点,也能更具体地帮助幼儿主动地获得科
学经验和科学知识。近年来,一些幼教工作者在探讨
如何加强幼儿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的时候,引进了
有关科学观念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事实
证明科学观念不仅能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能促
进幼儿对知识产生独到的理解。
第三,应把原幼儿园数教育的内容纳入幼儿园
科学教育的内容体系。从本质上看,数、量、形都是客
观事物存在的特点和属性,和客观事物本身是统一的,尤其是幼儿可以掌握的那些最基本的数学知识
更是如此。在幼儿教育中将其抽象出来,作为一门系
统而独立的学科,不仅导致了儿童理解上的困难,且
易导致教学中的形式化训练。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
原有的也是比较稳定的数学知识作为科学教育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幼儿在认识客观事物、学习科学
知识的过程中来发展数概念,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把
数学知识和方法作为获得具体的科学经验和知识的方法。
综上所述,在改革原有常识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吸收近年来的幼儿科学教育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完整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体系应包含以下八个
方面的内容:(1)数学;(2)动植物和生态知识;(3)自
然现象;(4)日常用品和家用电器;(5)交通和通信;
(6)能源和环境保护;(8)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
2.围绕教育目标对内容进行精心编排组合,使
之形成合理的结构
幼儿的年龄不同,兴趣爱好各异,生活环境有
别,因而幼儿科学教育不可能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普
遍适用的内容结构。但一个合理的幼儿园科学教育
内容体系在结构上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要具有全面性。幼儿的科学素质是一种综合的心理品质,既表现为兴趣、态度,又表现为知识、经
验,还表现为方法、观念,要完成对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就必须选用多种多样的内容素材,使之服务于
多样化的教育目标。
(2)要具有综合性。现代科学往往是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来考察和揭示事物的本质,解释事物运动
变化的必然规律,即科学本身是综合性的。要培养幼 儿的现代科学素质,就应该在选择和编排科学教育 内容时突出现代科学的这一特征,强调让幼儿认识、理解和把握周围生活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幼 儿形成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结构。也只有这种综合性 强的内容结构才能帮助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 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进而提高关于科学的综合素 质。
7.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内容与评价 篇七
校本课程是在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宗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校的特色、教师和学生的特点,主要由教师和学生自己开发,自己管理,自己实施的课程,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时间安排上都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能弥补国家、地方课程的不足。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1.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将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如果学校的课程发展有一线教师的参与,将有利于体现课程研制者的意图,有效地发挥新课程的作用。同时,由于教师的参与,课程可能会更为清晰、易懂,更容易被其他教师所理解与实施。”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教师对知识的不断构建和重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探究。校本课程开发注重的是开发的过程,而不是开发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观念等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师的知识能力也得以提升。
3.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而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以学生的需要为导向、给学生留下自己的空间、注重差异性的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新的背景和条件下研究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新视角,具有较大的开拓性和创新性,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因此,我校(注:此处指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下文同)试图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丰富学科课程,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基础,推动地方课程的转型,即从乡土知识型转向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和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服务,促进课程资源的系统开发。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由于校本课程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在形式上灵活多样,在操作时间上因地制宜,提供了比国家课程更加丰富的问题情景,更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敏性、深刻性和敏捷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关心,为人生的后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程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改革的意图,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国家法律和社会行为规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乐于助人。
2.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初步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3.身体健康,体质强壮,爱好体育活动,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了解基本的安全和保健常识。
4.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具有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想象力、创造力,乐于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能在活动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和提高素质。
5.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自尊、自信、自主、自律,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能力以及独立生活的技能和能力。
6.充分挖掘当地的乡土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农村小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以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
7.通过开发使用校本课程,践行学校“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技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从而促进学校发展。
8.通过开发使用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民,关心农业发展的情感态度,为培养农村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差异,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认识水平和能力、环境影响等因素,要求校本课程内容必须具有选择性,让学生按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究,获取新的知识、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近几年来,我校校本课程在开发利用中形成了如下校本模式,凸显出学校特色:
1.环保教育课。主要内容有:“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节约用纸”等。环保教育课由《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老师组织教学。
如《献给“地球日”的礼物》就是我校在环境教育中开展的活动之一。该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广播室的作用,开办“绿色广播”,播出了《献给地球的爱》、《爱护校园,纯洁心灵》、《献给鸟儿的爱》、《保护地球母亲,净化校园环境》等20余篇“绿色广播”稿。开办国旗下的讲话,学校领导主讲了《爱惜粮食、关爱地球》、《节约生命之水》、《关爱地球家园,从节约用电做起》、《留住身边的绿》、《加强环境保护、共创美好未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专题。在班级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听一节环保教育专题课,考察一个环境教育问题,参观一个环境教育基地,进行一次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画一幅环保宣传画,确定一个环境教育宣传监察基地。开展个人“六个一”活动,即:读一本环保科技书籍,写一篇环保小论文,办一份环保手抄小报,带动一批环保小伙伴,保护一个环境小区域,参加一项节约资源小活动。
2.校园文化课。充分利用文化长廊、黑板报、《花蕾报》、荣誉室、“星星火炬广播”传播校园文化。每年开学第一课,由学校政教室组织为期一个月的“五个热爱”教育,组织学生参观学校荣誉室,组织学生观看反映学校发展的视频资料。特别是在低年级进行“我喜爱的儿歌”诵读比赛,在中、高年级进行搜集、创作“我喜爱的儿歌”。将学校的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用儿歌的形式反映出来,寓教于乐。如《拍手歌》就是一首教育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儿歌,深受学生的喜爱,课外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一边跳皮筋,一边打节拍吟诵:
你拍一,我拍一,地球妈妈穿花衣;……你拍十,我拍十,保护环境千秋事。
3.科技实践课。我校以学生科学院为阵地,在科技实践课方面主要开展了: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宣讲中外科学家故事;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撰写科技小论文;组织科学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主要以科学课教师为主带领学生定期开展活动。
我校曾在科技活动中,组织学生种杜仲得到了美国惠黎基金会的捐赠,建立了“惠黎杜波杜仲园”。全校同学在种杜仲实践中撰写的实验报告《种杜仲》,在“湖北省第五届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中获得优秀活动奖,并在《小学生天地》上发表。
4.社会实践课。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开展“家乡水资源调查”、“富迪黄歇超市购物袋调查”、“家乡蛙类减少原因的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009年,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的“寻访伍子胥”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伍子胥,认识伍子胥,从而走近伍子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采访、学会收集,从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与人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该活动荣获湖北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5.现代教育技术课。2010年9月,湖北省教育厅在我校实施“班班通”工程,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以“班班通”工程为契机,让全体教师经过参加暑期“班班通”工程培训,参加校本培训,基本达到了人人能用、个个会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在10月份组织的黄歇口镇教学月活动中,我校市骨干教师吴灏,省资教教师龙步青,县骨干教师李声波、周小艳执教的研究课,充分发挥“班班通”工程的优势,课堂教学实效受到了镇教育教学管理领导小组的高度评价。在10月23日湖北省首届小学科学教师实践操作大赛(决赛)暨科学课观摩活动中,我校电教主任吴灏受省教学研究室特邀,在大会上用ppt文件,绘声绘色地对我校科学课教学活动进行了生动、具体的介绍,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科学地构建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课程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是有效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不断发展和校本课程不断完善的根本保障。我校的课程评价体系具有如下特征:评价内容突出全面性和综合性;评价方式力求多样化和灵活性;评价标准体现主体性和差异性;评价过程强调公正性和科学性;评价设计讲求艺术性和创新性;评价工作体现民主性和公开性。
如在科技活动中,对学生科学论文的评价方式为:①自己选题(10分):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提出、选择或发现的。②自己设计和研究(20分):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成的。主要论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③自己制作和撰写(20分):作者本人必须参与作品的制作。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④科学性(20分):包括选题与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科学理论的可靠性。⑤创新性(20分):包括新颖程度、先进程度与技术水平。新颖程度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在申报之日以前没有同样的成果公开发表过,没有公开使用过,该项研究课题及论文的选题有创意;先进程度指该项发明新技术同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有显著的进步;技术水平指课题研究及论文研究结论所具有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水平。⑥实用性(10分):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可预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效果以及课题研究的影响范围、应用意义与推广前景。
再如,对学生科学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是:真实性——25分;示范性——25分;教育性——25分;完整性——25分。
8.幼儿园小班教育目标与内容 篇八
一、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更加明显,如喜好运动,好表现自己等等。体育课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表现时机,因此,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可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地把思想品德教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达到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品德素养的目的,为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二、集体主义教育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纪律约束,就无法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队形、队列变换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动作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因此要使学生明确,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床喽,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维護集体荣誉和利益,对违反集体利益,破坏集体荣誉的不良行为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精神,提倡会轩昂尊重、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
三、体育课程内容的弹性化
世界发达国家在现代学校体育改革中,普遍形成了一种观念,就是发展个性,坚持体育课程内容、方法、教学组织等多样化、灵活化,为此,必须采用多种措施促进多样化、灵活化和个别化。由于各方面的不统一,在目标上搞一个标准、一种规格,在方法上采用一个模式、一种程序,在时间上要求“一刀切”“齐步走”,势必是行不通的,因此,体育课教学必须有统一性又要有弹性。
四、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指通过学科教学及生活指导而想成的学习能力。当今,体育运动已成为人们保持和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又一途径。学校体育为了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把培养学生的思考力、表现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了首位。使学生能自主、自力、独立解决问题,在生活实践中利用所学技能进行体育活动,对适应新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在课程发展目标上多下功夫
在课程发展目标上,突破以运动为主的就体系,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课程目标体系,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最根本的目标,注重体育文化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授,结合锻炼、形成体育、卫生、保健教育相结合的新体系;强调培养体育能力和锻炼习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服务。
六、强调适应个性和和发展个性
各个国家都强调学生懂得合作和竞争的意义、友谊与比赛的联系,促进个性的形成,同时,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通过运动表现自我,发展交际能力,促进对能力各异的人的理解,培养竞争意念的精神;强调培养学生互助意识,团结向上的学习精神。
七、体育课程组织方式可根据需要简化
只要能达到发展身体各个部位的目标,不仅高度可由学生量力选择,练习的形式也可以因人而异,矮个子跳不上,可以爬上去跳下,运动能力好的学生在空中可加一定的动作。因此,练习的形式不要一刀切,不必要全班同学做成一个样。
八、体育课内课外一体化
体育课外活动对学生体育兴趣、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培养非常有利。一般把体育可看作是基本点组织形式,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继续延伸和补充。柒拾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功能相反,可以互补。以体育可教学为基础,开展体育课外活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九、体育课课堂教学是否贯彻身心全面发展
现代学校体育教育已有原来的单纯性逐渐向身心全面发展观转变。学校体育已成为全面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搭配,教学方法的安排是否满足不同技术水平、不同的身体素质、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体育需求。真正达到竞技教材化、教学内容游戏化、教学方法趣味化、练习手段处方化的教学模式,构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新体系。
十、学校体育与体育课教学职责的重新确立
9.幼儿园小班学习内容 篇九
认字:西 东 老 师 绿 色 萝 卜 宝 苗 舌 头 书 包 千 里 布 兔 眼 睛 画 雨 金 鱼 认数:1
认字母:a
o
e
i
u
b
p
m
f
d
t
n
l 我会写:人 口 大 小 上 下 太 天 个 土 山 中 日 田 石 回 儿
工 木 只 王 玉 卜 早 禾 右 左 苗 舌 头 术 本 千 古 叶 牛 门
古诗:
登鹳雀楼
静夜思
春晓
白日依山尽,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黄河入海流。
疑是地上霜。
处处闻啼鸟。欲穷千里目,举头望明月,夜来风雨声,更上一层楼。
低头思故乡。
花落知多少。
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
小蜜蜂
我是一个大苹果,哪个孩子不爱我。
小蜜蜂嗡嗡,飞到西飞到东。又香又甜又好吃,皮上红红好颜色。
一时一刻不放松,忙什么? 小朋友们常常吃,脸上也像红苹果。
酿蜜好过冬。
幼儿园像我家
山谷回音
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
美丽山谷真稀奇,真稀奇,唱歌讲话有回音,有回音 老师夸我好宝宝,我说老师像妈妈。啊 啊 啊 啊,山谷回音真好听,真好听。
小蜻蜓
农民伯伯盖楼房
小蜻蜓,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寛宽的门,亮亮的窗。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农民伯伯盖呀盖呀盖呀,盖起新楼房。
绕口令:
爷爷上街
爷爷上街去打醋,打完醋后买匹布。
回家路上见只兔,爷爷扔下醋和布。
去抓那只小白兔,兔跑醋倒弄湿布。
猜谜语:
有个妈妈真奇怪,身上放个大口袋。
身上穿着小黑袄,尾巴尖尖像剪刀。
不放萝卜不放菜,里面放个小乖乖。
从早到晚下地忙,捉了害虫喂宝宝。
谜底(袋鼠)
10.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目标 篇十
语言:
1、学会倾听老师和同伴讲话。
2、愿意学说普通话,喜欢与老师、小朋友交谈。
3、在生活中,喜欢听成人讲图画书,对阅读图书感兴趣。
4、在生活和游戏中,能听懂简单的语言指令,并能按简单的语言指令行动。
5、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
6、理解简单的行为要求。
7、愿意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8、能听懂浅显的儿歌和故事。
9、爱看书,学习看书的方法知识从前向后一页一页地看。
10、在教师帮助下基本能辨认图书中的图。
11、学习看懂单页单幅图画书的主要内容。
12、初步学习用日常生活的礼貌用语与别人打招呼相互问候。
13、学习清楚说出事件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4、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15、学习在生活中使用“请”“对不起”“谢谢”“没关系”礼貌用语
16、学习进行简单的创编活动
社会:、喜欢上幼儿园,情绪愉快,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认识杯柜及书包柜的标记图。、逐步适应集体生活,不怕生。
4、认识幼儿园环境,班级,教师及阿姨。
5、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玩具、材料和活动。
6、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分享,有同情心、养成轻拿,轻放,轻轻说话的习惯。、养成基本学习的要求(如:举手)。、学习基本观察,图片的方法。、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别及年龄。、学习安静倾听故事的习惯。、愿意与同伴游戏,有合作意识,游戏中能互相谦让
14、学习礼貌用语“谢谢”,“再见”,“早上好”等。
15、能主动与周围熟悉的人问好、再见
16、知道教师、全班小朋友的姓名、性别
17、在游戏中懂得爱护玩具,会主动收拾玩具和日常用品
18、知道班级各区域名称及主要场所名称
19、知道“元旦节”是新年第一天,能积极主动参与庆祝活动,感受节日气氛
20、学习能自觉遵守一日生活中各项规则,无违规行为
21、愿意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玩具材料和活动
22、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和家庭住址
艺术:
(音乐)、学习会独自唱两首以上的歌。、学习唱歌时,节拍准确,声音自然,表情愉快。、学习用身体表现几种动作(兔跳,鸟飞,树枝摇摆,鸭走,蛙跳)。4、学习按音乐节奏做动作(拍手,拍腿,拍肩)。、学习按音乐强弱做动作(由慢到快,由轻到重)。、知道歌曲的名称,喜欢唱歌。、唱歌时发音正确,吐字清楚。
8、学会听前奏唱歌,能伴随节奏用自然声音长简单歌曲,音域在C—G之间
9、学会随音乐有节奏的齐奏,会看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
10、学习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变现音乐的情感和内容
11、学习听辩出差别明显的高低、强弱、快慢,了解进行曲、摇篮曲的性质(美术)
1.愿意参加各种美术活动,在活动中情绪愉快,并喜欢向别人介绍自己作品的内容。
2.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发现和寻找周围环境中形象突出,色彩鲜明的事物。
3.会使用简单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4.认识三种以上颜色,愿意尝试用多种颜色表现画面内容。
5.能用点画、添画、涂色、画圈、线等技能表现熟悉的树木、花草、人、动物
等等。
6.喜欢泥工活动,会用团圆、团圆、搓长、压扁等方法塑造简单物体。
7.能随意撕出各种形状。
8.喜欢折纸活动,掌握基本的折叠方法,如对边折等。
科学:
1、在生活和游戏中,区分物体数量的明显不同,知道一个和许多个,会进行简
单的口头数数。
2、喜欢摆弄数学活动材料并用语言简单的地讲出操作结果
3、能从3种图案中找出相同的图案
4、能辨别上、下、里、外的空间位置
5、在与自然的接触在于中,对雨、自然现象感兴趣,能感知并发现其典型特征。
6、在生活和游戏中,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数量的多与少、大和小。
7、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类不同物品的颜色进行排序、分类。
5、在生活和游戏中,会进行4以内的点数,并说出总数。
6、知道4以内数量与数字间的关系
7、知道4以内的一一对应
6、认识1-3种交通工具。
7、能辨别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健康:
1、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亲近老师、阿姨,有安全感。
3、愿意接受洗手、洗脸与日常清洁要求。
4、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正确洗手挽袖子的方法。
5、基本会独立进餐。
6、学习使用小勺独立进餐,餐后擦嘴。
7、学用杯子喝水,学会排队等待。
8、安静进睡房入睡,不哭闹。
9、养成餐后擦嘴,漱口习惯。
10、学习入厕、穿、脱简单的衣裤。
11、知道五官的重要性,能简单的知道保护五官的方法
12、学习自我保护意识,做到不将异物放进嘴、鼻、耳里
13、喜欢体育区体育用品。
14、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友好与同伴协作。
15、学习做到活动时不推挤,不做危险动作
16、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利用玩具自由活动身体。
17、学习立定跳远25cm以上
18学习一个跟着一个走,能走跑交替
19、学习用正确姿势单手自然地向上方做掷远动作
20、学习能从20cm以上的高度往下跳
21、学习轻松自然的双脚同时向前、向后跳
22、学习能自由的在18cm以下的平行线间走
23、学习正面钻过70cm以下高度的障碍物
24、学习自由协调的双手双膝着地爬
25、喜欢玩球,掌握滚、接球的基本玩球方法
11.幼儿园小班教育目标与内容 篇十一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物化的成果,是民族心理积淀的成果。从小学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但是,这些内容不应该简单地作为口号,向学生灌输或强迫记诵,而应该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习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另外,应该让学生逐渐感受到学习汉字对自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意识到学习汉字的价值和意义,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让学生直接感受学习汉字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作用和价值,也要让他们逐渐感知汉字本身的魅力,而这些都是简单的说教不能够奏效的。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一学段),“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第二学段)。这样的目标与原来仅仅注重识字与写字的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是不同的,培养学生对汉字和汉字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其价值本身就异常重要,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为了解决学习汉字的动力问题。
在识字教学中,在注重识字数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知,以及识字方法的尝试和探索。因此,不能把识字数量的多少当成识字教学的全部目的,也不能将其当成衡量一种识字方法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识字教学不是教学生识了字就算完成任务,学生能否自己独立识字才是关键。《2011年版课标》对此有明确而连贯的要求:第一学段,“学习独立识字”:第二学段,“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第四学段,“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一些识字教学实验单纯追求识字数量,并以此作为互比高低的标志,实际上也走入了误区。短时期的识字量是显性的,而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识字方法的掌握等则是隐性的,也是一时难以评判的,而正是被忽视的后者决定着学生以后识字能力的发展。同时,由于自主识字能力的发展,学生识字的范围得到拓展,不再局限在课堂和教材,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也可以学习识字。因此,传统的识字教学评价观念也要相应地转变,在重视学生识字兴趣和方法等的同时,要注意学生识字能力发展而产生的差异。随着学生识字兴趣、方法和能力的发展,每个学生都会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自行拓展识字的范围和数量,即使同一班级的学生,差异也会很大。如果全体学生还在一个固定的识字数量范围内比高低,这种“一刀切”的评价必然忽视学生识字的个体差异,甚至扼杀学生潜能的发挥。
最近几年,人们对于小学语文写字教学功能的认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逐渐意识到写字的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掌握写字技能的过程,写字在学生语文素养形成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人们往往简单地把书写汉字的目的等同于为了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而必须掌握的技能。如果仅仅停留于这样的认识,就会在实际教学中产生偏失,例如为了技能的形成而反复训练,增加学生的负担,甚至有的教师把要求写多少遍生字当成惩罚学生的手段。或者与此相反,产生轻视的态度。必须认识到写字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关系、写字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关系,而不应该简单地将其当成一项技能。写字的过程不仅是掌握字形的过程,同时也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另外,写字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能力。
关于“认写分流”和“先认先写”
《2011年版课标》在具体陈述“识字与写字”的阶段目标时,明确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不同的目标,继续体现了
“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理念。
以第一学段为例。《2011年版课标》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这样的要求,明确地体现出了认、讲、写、用不是同步发展,而是重在保证一定的认字数量,以使学生在二年级末实现独立阅读成为可能。事实上,“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外在客观推动力正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学生开始学习的强烈欲望是能够尽快阅读,但是如果识字速度很慢,识字量很少,根本无法实现阅读的要求,时间拖得越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要求就越无法满足,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只能先解决认字问题,尽可能快一些认识一定数量的字,从而能够初步形成阅读能力。根据这样的现实需要,开始阶段以认为主,在讲、写、用方面的速度放慢。例如对一个字字义的理解会在多种语言环境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发展,而试图通过一次学习就完全解决理解字义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另外,学生读得多了,自然有表达的要求,去写去用。与此相反,每学一个字都要达到认、写、讲、用,其结果必然是相互牵制,互扯后腿,只能是一齐放慢速度。
“认写分流”和“多认少写”是符合汉语言文字自身规律的做法,它汲取、继承了传统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传统语文教育在识字写字方面的教学经验是分进合击,即不追求认、讲、写、用的一步到位,而是四者先是各走各自的路,到了一定程度才合而为一。“认写分流”是根据汉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作出的选择。
《2011年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了“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低年级阶段学生识字量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及多年来识字写字教学经验都表明,越是力图把识字的认、写、讲、用同时推进,越是在削弱、忽视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为了切实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的教学观念和做法,《2011年版课标》中“多认少写”的理念是鲜明的,多认是为了尽快阅读,少写是为了以后能够写好、写快,从而真正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率。
《2011年版课标》在“多认少写”基础上还提出“先认先写”的理念。也就是说,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字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一直以来,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对具有不同教学难度的字,在不同教学阶段,教师往往采用同样的方法平均用力。比如,每学一字一概要求学生抄写十遍甚至二十遍。而实际上,不同的字学习难度不尽相同,不同的学习阶段识字写字的难度也不相同。针对这一现实状况,《2011年版课标》推出的《基本字表》集中了300个“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的字。这些高频字里面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基本字表》中的300字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
“先认先写”基本字的理念符合汉字学习的规律,反映出对传统识字写字教学经验的借鉴。传统写字教学遵循自己的程序,开始练习写字先写“上大人,丘(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根据现有的资料(包括敦煌遗籍),一般认为这个专供童蒙练习写字用的教材大约从唐代就开始流行了。之所以流传至今,是有其原因的。“古人先教孩子们写那似通不通的‘上大人,孔乙己……’干什么?那是在练习基本笔画,基本部件,基本结构,为写复杂的字练基本功做准备呢!”这正是古人经过长期的摸索,逐渐积累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在今天的识字写字教学中学习和借鉴。
下调认字量,确定字种
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从来都是对字量作规定,对字种没有明确规定。由此,不同版本的语文教科书在处理字种、字量的问题上也就呈现出很大的差异。《2011年版课标》对识字量和字种的规定有突破。一方面,在“阶段目标”中适当降低第一学段的识字量,即由“1600~1800”降为“1600左右”。另一方面,在国家语委和有关专家组的支持下,在“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4)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附录5),它们将为教材及教学中字种的选择提供依据。
对于识字量的确定,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经验:二是根据定量的统计,看多少识字量能够覆盖学生的日常读物。
各个时期的识字教学积累的经验值得很好地借鉴。传统集中识字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种合起来的总字数是2700多,剔除重复字得字种1462。考察各时期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不论要求达到什么程度(认识、掌握、学会),除1992年之外,小学低年级的认字量大多都在1500至1800,与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基本吻合。另外,根据一些机构的统计,常用的3500字,其中1000字占当代出版物的88.6%,2000字占当代出版物的97.4%。
从上述这些教学经验和统计数字可以发现,学生认1600~1800字,占当代出版物的90%以上,这就为阅读创造了条件,可以基本满足阅读的需要。因此,《课标实验稿》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2011年版课标》为什么要降为1600呢?这是因为经过10年的实践之后,我们发现,认识1600和认识1800,虽然相差200个字,但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认识的字越多,只意味着阅读读物时遇到的生僻字会越来越少。统计结果也显示,多认的字占当代出版物的百分率越来越低,也就是说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所认的字对阅读帮助不是很大。从效率的角度讲,也不应该这样做。因此,《2011年版课标》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只强调认1600左右字的最低要求,这是保证学生能够尽快阅读的参考底线。
写字质量与写字数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量”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质”的获得提供保障。根据写字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在开始写字阶段,应该注重的是基本功的培养,注重写的质量。要求写字的数量不代表学生真正会写的字的数量。如果打好基础,学生会写的字可以远远超过要求写的字。否则,急功近利的思路和做法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会写汉字数量的降低,为学生打好写字的基础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学生可以摆脱疲于奔命地学写新字,把节省出来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写字的基本功上。按照《2011年版课标》的要求,认字取1600个,写字取800个,第一学段平均每学期认字400个,写字200个,这样推算,平均到每个教学周的认字量和写字量其实并不会给学生造成负担。
另外,对低年级学生写字的要求也不能过分地拔高,一方面做不到,另一方面也容易误导实际的教学。1992年语文教学大纲对低年级写字的要求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以及“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这些要求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要求掌握笔顺规则,容易造成教师和教材过于注重讲解笔顺规则的知识。然而要求学生记住或背诵这些知识,并不等于学生会按照笔顺规则写字。另外,既然是规则性的知识,相对而言应该严谨,一般的笔顺规则没有问题,但是有些字的笔顺出现了例外怎么办?第二,掌握间架结构,也容易产生注重间架结构知识的倾向,同时汉字的形体结构也较为复杂,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是不太容易的,最多也只能是基本的间架结构。因此,《2011年版课标》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强调在写字的过程中按照笔顺规则写字,并关注所写字的间架结构,及其安排、搭配的合理与匀称。注重写字过程中的指导,重在书写行为,而不是写字知识。第三,明确提出按照田字格的范字写字,会造成所有教材和教师都要求学生使用田字格。开始写字时让学生有所依傍是可以的,但是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要求只是在田字格里写,必然会不利于其他方法的探索和实验,这从最近几年各地的实验也得到了证明。因此,没有必要对此提明确的要求。另外,1992年语文教学大纲三年级写字要求“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这样的要求也过高,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对书写单一的字才刚刚开始熟练,还很难照顾到行款问题。为此,2011年版课标第二学段的要求是熟练地书写,第三学段才要求“行款整齐”和“有一定的速度”。这样的要求变化,也是强调写字基本功的表现。
此外,与《课标实验稿》只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做法不同,《2011年版课标》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写字姿势正确”和“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就是因为现在孩子的写字姿势存在严重的问题,甚至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汉语拼音教学目标明确“工具”特点
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课标实验稿》在这个法规的基础上,确定了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经历了十年实践的检验,《2011年版课标》秉持了《课标实验稿》的提法:在总目标中明确“学会汉语拼音”的要求;在阶段目标中,没有把汉语拼音和识字与写字、阅读等并列,而是放在了“识字与写字”部分,强调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和查字典,即汉语拼音与识字之间的关系仅仅如此,同时也避免产生与阅读、写作进行联系的节外生枝的理解。不难看出,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定位更加明确了其作为工具的使用价值。
理解汉语拼音作为识字、学普通话的工具,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对于识字而言,汉语拼音仅仅是帮助性的工具,绝对不能代替识字。在教学中,对于常用字除了要读准字音外,还要理解字义,学会书写和运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也可以通过学习环境读出字音,例如根据教师、同学、家庭成员等读出的字音来实现。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之前的识字如此,我国千百年来传统语文教学的集中识字也如此,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字形和字音的对应问题。另外,汉语拼音也不是完全解决学生在没有学习环境的帮助下独立读出字音问题的唯一途径,学生还可以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和在一定识字量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规律猜测、推想生字的读音。尽管有时难以猜测,但是这恰恰是学生实现独立识字必然要走的过程。学生识字,应该紧紧围绕着汉字,尽可能地消除其他干扰因素。如果不适当地强调汉语拼音的作用,对于汉字的学习有时会产生消极影响。汉字与拼音文字毕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汉字所负载的信息远远多于汉语拼音。在识字的过程中,如果只是获得语音的信息无疑是巨大的浪费,或者说走了弯路,不符合汉语言文字的规律。第二,对于学习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工具特点更为明显。作为拼写普通话语音工具的汉语拼音,其作用与功能是正音。如果是把读拼音当成普通话的学习,实际是本末倒置,但是在教学实际中这样的现象却很多。因此,要准确地把握汉语拼音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的作用,不应该对其盲目地夸大或者过分地忽视。
基于上述认识,《2011年版课标》在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阶段目标中,提出了汉语拼音学习的具体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目标定位在“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而不是“默写”;要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而不是“背诵”:要求“准确拼读”音节,而不是“直呼”音节这样设定要求,正是因为只把汉语拼音作为认读汉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立足于“用”,起一个辅助的作用,突出其作为工具的使用价值。除此以外,不再有烦琐的知识要求。
注释:
12.幼儿园小班艺术教学目标 篇十二
1、学习使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表现歌曲的不同形象、内容与情感,感受和表现二拍子歌曲的不同节拍感觉,学会在歌唱过程中等待和正确地表现出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学习自然地与他人接唱和对唱,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交流、合作的快乐。
2、学习分辨音乐中比较明显的高低、快慢、强弱、音色变化,体验这些变化所表达的情感;初步了解音乐结构中的重复与变化的规律;体验倾听和观赏活动的快乐。
3、能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喜欢欣赏美的事物;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发展审美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美术活动习惯。
13.小班幼儿发展目标 篇十三
健康领域
1.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初步体验到与老师、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2.有生活自理的愿望,学习收拾日常生活用品。3.养成自己喝水的习惯,有一定的独立性。
4.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常识,了解主要身体器官的功能和保护方法,乐于接受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5.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过马路、坐自行车、玩大型运动器械时能注意安全,接受成人有关安全的提示,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6.在户外活动中掌握跳、钻、投掷、平衡等基本动作,做操时动作合拍、放松自然。
7.尝试借助球、绳、棒、圈等小型器械锻炼身体,学会滚球、近距离传球和原地拍球。
8.乐意参与收拾小型体育用具,在体育活动中养成乐观、勇敢的心理品质。语言领域
1.学习用普通话与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会正确发音,说完整句。2.能安静的听别人讲话,不随便插话,并能听懂并遵照成人提出的要求。
3.能理解并运用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
4.逐步学会用简单的句子讲述单幅图片的主要内容,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物品和事件。
5.能初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会在集体中口齿清楚地朗读儿歌,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复述简短的故事。
6.对书面语言感兴趣,初步掌握看图书的基本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7.学说普通话,逐步正确学习感到困难的发音方法。社会领域
1.喜欢与亲友、同伴、老师及周围的人交往,愉快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学会有礼貌地与他人交往。
2.掌握一日生活常规,逐步养成守纪律,守规则的习惯。3.初步了解父母、老师及幼儿最接近的成人劳动,尊敬热爱父母和老师。
4.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
5.了解幼儿园、家庭、社区周围环境,喜欢自己居住和生活的地方。6.知道“六一”是小朋友的节日,体验节日快乐。科学领域 科学
1.对身边的科学现象感兴趣,乐于提问。
2.关心和爱护常见的动植物,学习饲养与种植,感知明显特征。
3.大胆地回答问题,学习用词语和简单的句子或绘画形式描述活动过程、结果。
4.观察常见的个别动物、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外部的明显特征,并初步了解它们与人、环境的关系。
5.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造物品的特征及其用途,并感受它们与生活的直接关系。
6.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周围环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7.初步会用各种简单的方式表达事物的特征和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数学
1.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按要求取、放操作材料。2.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给5个以内物体排序。
3.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4.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正方形、三角形。6.以自身为中心,区别里、外。
7.在老师的帮助下,会选择标记对周围事物进行记录。8.愿意参加数学活动,能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艺术领域 兴趣与审美
1.在成人的引导下,学习有目的地观察周围环境,对常见的、形象突出并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
2.愿意参加各种美术活动,感受故事、木偶剧、动画片和儿童剧中的美,尝试在游戏中借助角色、道具等表现自己对美的感受。3.喜欢欣赏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关的,具有鲜明色彩和简单造型的物品和美术作品,尝试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对美的理解。4.愿意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快乐,并养成集中注意力欣赏的习惯。绘画
1.愿意参加绘画活动,尝试利用棉签、水粉等工具、材料作画,感受用不同工具、材料作画的乐趣,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2.继续学习用各种点、线条和简单形态表现感兴趣的内容。3.尝试用多种颜色作画,愿意掌握正确的涂色方法,涂匀、涂满。4.学习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大胆安排主要形象。手工
1.积极参加手工活动,培养对手工活动的兴趣,能使用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养成良好的手工活动的习惯。
2.掌握简单的泥塑技能(搓、团圆、压扁、捏合),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简单的立体形象。3.能用纸撕、剪或用现成的图形以及自然材料粘贴组成简单画面,会正确安全使用剪刀。
14.小班幼儿学期发展目标 篇十四
健 康
学年目标
1.愿意上幼儿园,情绪稳定,有安全感。
2.逐步养成独立进餐、盥洗、按时入睡、定时大便的习惯,愿意学习简单的生活技能。3.在成人的鼓励下,愿意接受医务人员的治疗。4.初步了解并遵守生活和游戏活动中简单的安全规则。
5.愿意并喜欢参加各种身体锻炼活动,基本完成动作要求,动作自然。上学期
1.营造宽松、安全的环境,使幼儿逐步建立对教师的依恋感。
2.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引导幼儿学会用调羹进餐、用杯子喝水,愿意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3.引导幼儿学习自己洗手,懂得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要漱口擦嘴。4.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生理需要,及时给予帮助。
5.创设温馨、舒适的环境,引导幼儿安静入睡,鼓励幼儿学习穿脱简单衣物。6.提醒幼儿不将手或其他异物放在嘴、耳、鼻里,不摆弄生殖器官。
7.随时关注幼儿的生理和情绪变化,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吃药、打针的用处,鼓励幼儿接受医务人员的治疗。
8.在日常生活及游戏中,认识几种常见的危险标志,教育幼儿远离危险源,不做有危险的事情。
9.创设愉快、自由的氛围,鼓励幼儿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10.引导幼儿学会根据简单的口令或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学会一套模仿操。11.帮助幼儿形成自然行走的习惯,能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12.引导幼儿能轻松自然地双脚同时向前跳、向上跳。13.引导幼儿学习正确地钻以及较自然协调地爬。14.鼓励幼儿学会滚接球等基本玩球方法。下学期
1.为幼儿创设温馨的集体生活环境,帮助幼儿获得安全感,使其保持愉快的情绪。2.帮助幼儿养成独立进餐的习惯,引导幼儿愿意吃各种食物。3.引导幼儿学习自己洗脸、早晚刷牙,正确使用毛巾及手帕。4.引导幼儿独自、按时入睡,会脱简单衣服,并放在固定的位置。
5.引导幼儿知道不舒服时告诉成人,鼓励幼儿配合医务人员进行体检和治疗。6.引导幼儿外出时不离开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7.引导幼儿过马路、坐车、玩大型运动器械、上下楼梯时能遵守秩序,不拥挤。8.组织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引导幼儿乐意参加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注意及时提醒幼儿饮水和增减衣服。
9.引导幼儿能根据简单的口令或音乐较合拍地做模仿操或徒手操。10.引导幼儿学会上体正直、一个跟着一个走,能听信号走成圆圈。11.引导幼儿自然协调地跑,不与他人碰撞。
12.鼓励幼儿勇敢地从一定高处跳下,在较矮的攀登设备上攀爬。13.引导幼儿喜欢玩球,会双手抛接球,能单手将沙包等轻物投向前上方。14.引导幼儿在活动后知道合作收拾整理小型体育器械。语 言
学年目标
1.逐步学会安静地听老师和同伴说话。
2.能听懂简单的句子,并能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愿望。
3.愿意学说普通话,愿意与老师和同伴交流,体验与他人进行语言交往的乐趣。4.愿意学习欣赏幼儿文学作品,并能初步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5.愿意观察图片,能简单地描述人或物。
6.喜欢听成人讲述图画中的内容,并尝试自己阅读图书。上学期
1.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安静地听老师和同伴说话,帮助幼儿听懂简单的语言指令,并按指令行动。
2.在日常生活中,支持、鼓励、吸引幼儿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并愿意回答别人提出的简单问题,产生与人交流的愿望。
3.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分辨普通话中容易混淆的语音,帮助幼儿基本听懂普通话。
4.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基本的礼貌用语,如问好、道别等。
5.引导幼儿学习浅显、简短的故事,帮助其初步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
6.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鼓励幼儿独立朗诵浅显简短的儿歌。7.引发幼儿观察图片的兴趣,鼓励其用一两句话讲述观察到的内容。8.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运用能理解的常用词。9.创设舒适的阅读环境,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下学期
1.引导幼儿注意听别人说话,理解谈话的基本内容,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2.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事,初步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3.引导幼儿学说普通话,帮助幼儿纠正学说普通话过程中出现的容易混淆的音,关注个体差异。
4.在各种活动中,注意丰富幼儿的词汇,并为幼儿创设运用词汇的情境。5.通过各种观察活动,鼓励幼儿尝试讲述简单的事物。
6.帮助幼儿接触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导幼儿初步感受语言的优美。
7.鼓励幼儿转述简单的句子,大胆朗诵简短的儿歌,在教师的帮助下愿意复述简短的故事。
8.在轻松的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辨认图书中的人、物或简单标记。社 会
学年目标
1.喜欢上幼儿园,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了解自己,能感受周围成人的关心和爱护,爱父母、爱老师,喜爱自己的家和幼儿园。3.初步体验基本的生活常规,并懂得应遵守规则。4.愿意和同伴交往,愿意参与集体活动。5.学习并尝试使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6.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初步学习爱护公物、爱护环境。7.愿意做自己能做的事,愿意将自己的情绪和愿望告诉他人。上学期
1.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引导幼儿愿意上幼儿园,喜欢教师、班级和同伴。
2.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体验亲人、教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父母、爱教师的情感。3.引导幼儿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和性别,初步知道自己和他人是不同的。
4.引导幼儿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盥洗、用餐、午睡等生活规则,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5.给幼儿提供各种交往的机会,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学习等集体活动,体验与同伴、教师交往的快乐。
6.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礼貌用语和简单的交往技能,激发幼儿交往的愿望。7.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爱护玩具、图书和生活用品。8.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愿望,遇到困难知道告诉成人。
9.为幼儿提供自我服务的机会,激发幼儿对自我服务活动的愿望和兴趣。下学期
1.引导幼儿喜欢上幼儿园,逐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在日常生活和节日活动中,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帮助幼儿体验周围成人的关心和爱护,引导幼儿产生爱自己的亲人和同伴的情感,初步感知他人的快乐和痛苦。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遵守生活、游戏、学习等方面的行为规则。4.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各种集体活动,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5.引导幼儿体验与教师和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鼓励幼儿有礼貌地与人交往。6.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学习与同伴分享玩具和图书,培养幼儿收拾玩具和整理图书的习惯。
7.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认识并喜爱家庭和幼儿园周围的环境。
8.在节日期间,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引导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
9.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遇到困难时不害怕,能与成人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10.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我服务活动,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科 学
学年目标
1.对周围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感到好奇。
2.喜欢触摸、摆弄、观察周围事物,并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环境和现象。3.对生活和游戏中的数学活动感兴趣。
4.喜欢自然界,愿意参与饲养和种植一些常见的动植物。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简单表达感知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6.能简单了解人的基本感官的作用。上学期
1.引导幼儿观察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鼓励幼儿参加操作活动,使其乐意参与。3.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名称或大小进行分类。
4.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比较两个物体间常见量(大小、长短)的显著差别。5.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物体数量的显著差异(“1”和许多),指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4”以内)的多、少、相同。
6.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识圆形和正方形。
7.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注意周围的自然环境,对动植物产生喜爱的情感。8.引导幼儿感知天气有冷热变化以及下雨、下雪等自然现象。
9.为幼儿提供玩沙、水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在玩沙、水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沙、水的特性。
10.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具有滚、转、停等特征。1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生活和媒体中直接接触的科技产品,并对其感兴趣。12.引导幼儿愿意用其喜欢的形式表达自己在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下学期
1.引导幼儿喜欢观察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并对它们感兴趣。
2.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和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感官的作用。3.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按某个特征对物体分类。
4.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比较两三个物体间量(大小、长短、高矮等)的显著差异,并按某个特征进行“3”以内物体的排序。
5.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量词。
6.引导幼儿认识并区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感知其形状特征。7.引导幼儿感知白天、黑夜和早晨、晚上,知道其具有代表性的日常变化。8.引导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尝试判断上下位置关系。
9.帮助幼儿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并引导其按游戏规则进行活动。10.引导幼儿参加饲养和种植一些常见动植物的活动。11.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体会人的感觉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12.在玩沙、水的过程中,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感知沙、水的特性,了解沙、水的用处并知道要珍惜资源。
1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人们的推拉动作对物体的作用。
14.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直接接触的科技产品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萌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15.引导幼儿大胆回答问题,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感受和发现。艺 术
音乐—学年目标
1.对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感兴趣,愿意参加音乐活动,能初步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出的美。2.在音乐活动中能产生较愉快的情绪体验,并愿意表达。3.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音乐表现活动。
4.用自然的声音歌唱,能随音乐做简单的韵律活动,学会几种打击乐器的简单演奏方法。上学期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2.通过音乐游戏等多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
3.为幼儿提供接触形象鲜明、结构短小的音乐作品的机会和条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4.鼓励幼儿随音乐做简单的动作。
5.选择浅显易懂,适合用动作来表现的歌曲,引导幼儿学习用正确的姿势和自然的声音歌唱。
6.鼓励幼儿为多重复的、短小工整的歌曲增编歌词。7.引导幼儿随节奏清晰、速度适宜的音乐做简单的律动。
8.引导幼儿学习模仿动作(如小鸟飞、大象走、洗脸、刷牙),参与简单的韵律活动。9.引导幼儿辨别明显不同的音乐形象,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10.帮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如鼓铃、碰铃、圆舞板),学习正确的演奏方法,并能随音乐用乐器敲击出简单的节奏。
下学期
1.引发幼儿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兴趣。
2.鼓励幼儿参加音乐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单纯、鲜明的音乐作品所表达出的美。3.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音乐表现活动。
4.引导幼儿在唱歌时学习听前奏,并逐步对歌曲的开始和结束作出正确的反应。5.指导幼儿学习音域在c′~a′(1~6)范围内的、歌词内容有趣并且浅显易懂的歌曲。6.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演唱熟悉的歌曲。7.帮助幼儿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8.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舞蹈,提醒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自由选择空间,不与同伴相撞。9.引导幼儿辨别进行曲和摇篮曲的不同风格,感受强弱、高低、音色和力度的变化。10.引导幼儿感受并能用乐器表现强弱明显不同的音乐,帮助幼儿随简单的音乐节奏完成演奏。
美术—学年目标
1.对周围环境和生活中常见的色彩鲜明、造型简单的事物感兴趣,能初步感受其中的美,愿意参加美术活动。
2.在美术活动中能产生较愉快的情绪体验,并愿意表达。3.愿意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美术活动。
4.能运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能塑造简单的物体造型。上学期
1.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常见的形象突出和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
2.通过游戏等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愿望,帮助幼儿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3.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从具有鲜明色彩和简单造型的生活用品、美术作品及环境景物中,初步获得美的感受。
4.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肯定和接纳幼儿的表现,分享其活动的快乐。5.引导幼儿逐步认识蜡笔、水彩笔或油画棒,并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6.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通过有趣的游戏,引导幼儿对色彩感兴趣,愿意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
7.引导幼儿学习画点、线条和简单形状,并能用其表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简单事物轮廓。8.引导幼儿认识泥工的工具和材料,喜欢玩泥,并学会塑造简单的物品。
9.引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认识并学习操作简单的手工工具和材料,培养幼儿爱护手工材料的习惯。
10.引导幼儿用撕、折、贴等方法表现简单的形象。下学期
1.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和生活里的美好事物中获得初步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愿望。
2.引导幼儿用绘画语言、表情、动作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亲近之情。
3.支持、鼓励幼儿参加美术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造型简单、色彩鲜明的美术作品。4.鼓励幼儿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美术活动。
5.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绿、橙、紫六种颜色,引导幼儿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鼓励其换色作画。
6.引导幼儿学习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安排主要形象,并把它画大些,鼓励幼儿丰富画面内容。
7.引导幼儿体验泥土的可塑性,学习用搓、团圆、压扁、粘合等方法塑造简单的平面物及立体物。
8.鼓励幼儿尝试使用几种手工工具和材料,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养成安全、卫生、整洁的手工活动习惯。
15.幼儿园小班内容 篇十五
《静夜思》《相思》《咏鹅》《悯农》《寻隐者不遇》《鹿柴》《月下独酌》《夜宿山寺》《江雪》《登鹳鹤楼》《登乐游原》《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去二三里》《鸟鸣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枫桥夜泊》
二、识字
爸 妈 大 小 多 山 人 石 日 口 月 中 田 土 上 下 少 男 女 爷 奶 手 老 水 耳 火 果 糖 足 云 目 电 风 禾 米 木 出 鸟 春 你 我 雨 尺 太 白 开 关 毛 门 刀 方
三、早读书
《老师早》《老母鸡》《太阳》《月亮》《小老鼠上灯台》《布谷叫》《星星》《小蘑菇》《蒲公英》《百步穿杨》《雨》《天上云》《雪》《秋》《星》《学用筷子》《冬》《井底之蛙》《风》《不要乱》《搬米》《猴老哥》《九九歌》《你我他》《五指歌》《想妈妈》《爱》《打醋买布》
四、认识数字(1-10)
数数(1-50)
五、儿歌
《一分钱》《世上只有妈妈好》
六、手指操
《小白上楼梯》《一个手指变变》
七、生活中的常识
1、认识厚与薄
2、让小朋友区分大与小
3、让小朋友区分长与短
4、让小朋友知道下雨天、天热、打雷、闪电怎样做
八、谜语
一串一串挂树上,兄弟姐妹住一块,有红有紫真漂亮。---------葡萄 紫色藤,开紫花,紫花落,结紫瓜,紫瓜里面装芝麻。----------茄子 九、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老何为
【幼儿园小班教育目标与内容】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教什么内容07-16
幼儿园小班家长会邀请函内容07-02
乡镇幼儿园的教育目标09-30
幼儿园中班健康领域教育目标08-08
幼儿园德育教育内容09-21
幼儿园小班教育笔记短08-21
幼儿园小班的教育心得09-04
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总结10-31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育随笔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