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工作报告

2024-08-29

供应链管理工作报告(精选10篇)

1.供应链管理工作报告 篇一

1 存在的问题

1.1 污染隐患

器械由公司人员在其他医院供应室完成灭菌后带来使用, 运输过程存在污染隐患。

1.2 包装不符合规范

器械由公司人员自行清洗包装后送本院供应室消毒, 发现以下问题: (1) 包装不规范, 体积过大或器械包超重; (2) 包内忘记放灭菌指示卡; (3) 包布有破损, 未实施一用一清洗; (4) 器械有血迹、污渍、锈迹。

1.3无法质量追踪

外来器械灭菌没有实施生物监测, 没有详细登记追溯记录, 无法进行质量追踪, 一旦发生术后感染, 不能拿出有力证据证明消毒灭菌环节存在的问题。

2 规范整改措施

2.1 制定管理体系

由分管院感的副院长召集护理部、院感科、手术室、供应室、药械科共同制定外来器械管理制度。设备科统一招标, 制定准入制度, 验明卫生权威机构的认证。供应室制定接收流程、清洗消毒、打包灭菌要求、登记发放管理。手术室制定使用管理制度及跟台人员管理制度。

2.2 器械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发放

一切外来器械必须由本院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发放。

2.3 供应室制定具体操作流程和要求

2.3.1 接收流程

供应商术前1d将器械快递送达供应室污染区, 充分的器械准备有利于器械清洗消毒[2], 护士根据包内器械单据仔细查并与业务员电话确认无误后, 登记接收时间、器械厂家、器械包数目、每包器械的名称和数目、业务员姓名。

2.3.2 清洗消毒要求

器械清点无误后进行清洗, 先酶液

浸泡刷洗后上清洗机清洗消毒;器械尽量放于同一篮筐内清洗, 避免混淆;同时接收两套或以上外来器械时, 要分别编号, 同套器械的盒、盖、清洗筐为同号码, 并在外来器械接收登记单上填上清洗篮筐编号, 便于打包时识别;螺钉等细小物品加盖清洗, 防止散落丢失;结构复杂、多纹路、多沟槽、有管腔的器械先超声震动后手工清洗, 最后机器清洗消毒再打包灭菌。清洗彻底是保证器械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3]。

2.3.3打包要求

器械要求目测无血迹、污渍、锈迹;锐利器械加保护套;器械较多加放吸湿棉纱预防湿包, 包内放5类化学指示卡。器械包重量不超过7kg, 包大小不超过30cm×30cm×50cm, 内外包布无破损, 一用一清洗。

2.3.4灭菌要求

根据器械性能分类。耐湿耐高压物品选择高压蒸汽灭菌, 不耐湿不耐热物品我院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应延长灭菌时间和干燥时间, 以增强灭菌效果, 灭菌的同步放生物监测, 3h后判断结果再放行。紧急情况下可根据生物监测包内的第5类化学指示卡, 合格后方可放行, 待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再通知手术室。

2.3.5 追溯记录

外来器械从清洗消毒、打包、灭菌、发放、监测、应用均进行全程追溯记录, 保证质量能跟踪追溯, 为举证倒置保存有效证据。

3 小结

外来器械来自各个供应商, 并在各家医院辗转流动频繁使用, 消毒灭菌质量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实施外来器械规范化管理后, 外来器械灭菌必须经过物理、化学、生物三重监测, 而且必须待细菌培养报告合格才可放行, 灭菌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杜绝了医院间交叉感染, 有效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荔.蔡成凤.浅谈外来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的过程管理[J].中国现代医药应用, 2012, 6 (2) :139

[2]符聪.俞丽云, 林雪红.医院内外来器械公司人员及器械的程序化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14) :3474.

2.供应链管理工作报告 篇二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链;传统供应链;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

现在传统的供应链的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是结构和系统思想的问题,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就是供应链的管理出现了新的特点,本文就是首先分析一下传统的供应链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电子商务下的新型的供应链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

1概述

电子商务的概念是在1994年提出的,直到今天随着产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网络的发展也为电子商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网络来进行全部的交易活动,主要指的就是资金流、商流、信息流等的物流在网络上的完全实现。供应链的管理就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它集敏捷化、集成化、信息化为一体,集合了当今管理模式的新思想和新技术、新思路,它的主要运行模式就是对增值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业务流等的供应链中的关键因素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相协调及控制的一体化的管理过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思想就是系统理论。供应链的管理与电子商务存在着很多的共同点,它们都是一个价值增加的过程,这种过程就是从生产商到最终用户的过程。电子商务的特点就是它是建立在网络的平台上的,是一种更新的、更加快速有效的进行供应链构建的过程,简单的说供应链的管理过程在电子商务中的体现就是电子商务实现价值增值的一个过程。

2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现状

从结构上来说,传统的供应链的管理只是通过一定的通讯介质把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分销商以及客户等的一些预先制定的一些因素简单的链接起来,仅仅是一种横向的联系,更侧重于内部之间的联系,这种管理模式的灵活性比较差,只是在点与点之间进行单向联系以及集成,具有效率低、成本高的缺点,而且各个要素之间联系只要有一点断了就会使整个的链接无法运行。这种供应链的管理因其过于横向性的特点对于现在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很难适应,在现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形势下,对于我国的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有着非常严重的制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自供、自产、自销的模式过于重视强调。这种模式从表面上看好像可以什么事都能在企业的内部解决,但是却严重的影响了企业核心的重点任务的开发,使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生产力上失去了竞争力,造成了许多供应和分销商都是分离在外的,在企业的内部操作上都是只注重对于自身的资源的利用以及对于物流的关注,但是却对资本流、工作和信息流缺乏重视,使企业与外部的合作伙伴缺乏了适当的联系,各个环节无法进行很好地沟通与联系独立存在,造成了资金浪费、产品的严重积压的现象,这些都与企业的目标相冲突。

(2)过分的强调竞争而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在传统的各个供应链的要素之间不是合作伙伴的关系而是作为交易的关系来相处,造成相互之间的诚信缺乏、货款拖欠、讨价还价的现象发生,使供应链中的各个要素竞争更加激烈,通常都是采用价格战争甚至是亏损经营,这种竞争的后果一般是两败俱伤。

(3)服务的平台以及电子的交易手段比较缺乏,市场的响应机制也比较缺乏。信息的服务平台以及电子的交易平台不够安全规范以及可靠,对于客户的需求没有做到及时的跟踪以及建立相应的系统,对于客户的需求没有进行及时的回应,使客户的满意度越来越低,使企业的形象和信息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在供应链的各个要素之间的步伐无法做到一致,所以造成了信息传递和共享的速度太低。

(4)对于原材料的供应商的认识不够,重视度也达不到,只是注重顾客的需求,认为供应商是有求于我的,致使双方的信任度越来越小。

(5)在供求信息方面,一些客户的信息不准造成单方面的毁约,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供应链的信息传递发生扭曲,对于制造商来说无法根据订单上的数字进行生产,只能根据预测来完成,使库存的成本比较高,企业的竞争力相应的下降。

(6)企业之间的信息管理系统缺乏完善,是相互之间的联系减少,造成信息的无法共享、重复、失真以及滞后等等问题

3供应链管理在电子商务下的特点

3.1管理的信息化特点

消息的灵通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管理中想要得到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只有在完全掌握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信息后,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在供应链系统中要想做到信息共享就要求很好的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使整个系统信息的供应更加的精确及时、高效,可以更好地提高供应链的绩效。所以作为一个企业来说,供应链的信息平台的建设,比如电子数据交换、数据库、条形码、电子订货系统等一些信息交换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构建起一种完整的供应链的集成系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3.2网络与横向一体化的特点

以往的企业都是采取纵向一体化的方法来实现控制的高度,认为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对资源进行整合,但是纵向一体化的存在着业务的领域太庞杂、在管理组织上太过臃肿的缺点,所以造成了成本的上升,风险也比较强。所以横向一体化的供應链管理的思想就应运而生了,主要的模式就是要利用外部的一些资源对市场的需求进行积极地响应,使企业抓住了市场和产品发展的方向。这种体系的形成使供应商、制造商以及分销商贯穿到所有的企业链接中。使现代的信息技术对于集成业务流程和改造起到了很好地作用,使客户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起一种业务合作的伙伴联盟。

3.3在生产和经营上更加的敏捷和柔性。

在市场竞争全球化的影响下,企业单单凭借自身的力量来进行自我调整是非常艰难的,所以企业敏捷的制造模式就由上个世纪美国提出,这种模式是在动态联盟以及虚拟的企业基础上提出的。这种模式是由分布式的充分自治的协同工作来代替以前的协同式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比较重视人的创造性的发挥。使企业之间达到互赢的关系。主要的特点就是强调对信息开放,实现信息的共享。

3.4物流系统更加专业和系统

物流在当下的企业经营的管理中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商务活动的职能而存在的,在企业管理的领域中并没有起到构成的作用,不存在统一的控制和协调,在管理上也往往是分散进行的。而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物流的作用就变得更加重要了,而且物流的业务完成程度将对于整体的业务完成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将影响到整个交易的服务水平和水准,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及时的掌握商品的流动以及市场的需求,所以必须对物流活动进行综合系统化的管理。所以说物流系统建立的科学性以及企业和社会物流的建立,从全方面的纵深化的对物流进行管理和协调。

4结束语

电子商务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有效的弥补传统的供应链的管理缺陷,使供应链的管理不再局限于企业管理的内部,而是对于客户和供应商都可以起到相应的作用,甚至于客户的客户,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建立起一种覆盖产品设计、预测需求、外部的协助和购买、储运、制造、分销以及对于客户服务的全体过程的跨企业的相互协作。

参考文献:

[1]张建华.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的比较[J].经营管理,2007(3).

[2]周琳.浅析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J].商业经济,2009(8).

[3]孟晓明.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的比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6).

3.供应链管理实训报告 篇三

实 训 报 告

课程名称:

专业/班级/组别:101物流管理报告人:1

1指导教师:张俐华

实训时间:第16周实训地点:

报告提交时间:

实训目的:

在校学生通过实训,可以使我们在操作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清晰的认识、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的操作技能。提高同学的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实训过程及内容:

实训的开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认识了供应链实训软件的应用。

一、供应链的拉式(操作步骤如下)

1客户:下订单

零售商:接受客户订单后进行销售订单录入处理

2零售商:进行采购订单录入处理

3制造商:进行销售订单录入和处理

组织生产、进行生产订单的录入处理

进行MRP运算、生成生产建议、领料建议和采购建议,然后分别生成生产加工单、领料单和采购单

进行采购订单录入和处理

4供应商:进行销售订单的录入和处理

进行发货单录入和处理、下达发货指令给仓储部门和物流公司

销售出库(进行仓储单据录入处理等)

5物流:进行配送订单处理,作业调度和配送作业

6制造商:原材料到货签收,进行收货单录入和处理,下达收货指令物流:签收信息录入

7制造商:原材料入库(进行仓储单据录入处理等)

原材料领料出库(进行仓储单据录入处理)

半成品生产完成,直接用于成品生产

产成品生产完成,进行入库作业

进行发货单录入和处理,下达发货指令给仓储部门和物流公司

销售出库(进行仓储单据录入,处理和出库)

8物流:进行配送订单处理,作业调度和配送作业

9零售商:产成品到货签收,进行收货单录入和处理,下达收货指令给仓储部门和物流公司

入库(仓储单据录入处理和入库作业)

进行发货单录入和处理,下达发货指令

销售出库(作业调度和配送)物流 :进行配送订单处理

客户 :签收

二、供应链的推式(推式的操作步骤如下)

1制造商:根据生产计划进行生产订单的录入和处理

根据生产计划进行MRP运算、生成生产建议、领料建议和采购建议

然后分别生成生产加工单、领料单和采购单

进行采购订单录入和处理

2供应商:进行销售订单处理

进行发货单录入和处理,下达发货指令

销售出库(进行仓储单据录入、处理和调度作业)3物流:进行配送订单处理,作业调度,配送作业

4制造商:原材料到货签收,进行收货单录入和处理

物流:签收

5制造商:原材料入库原材料出库

半成品生成完成、直接用于成品生产

产成品生产完成,进行入库作业

查询(入库成功)

三、实训考核:

各小组成员之间对于拉式和推式系统的操作。训练操作的熟悉度。成绩的好坏在于小组之间的配合,操作熟悉程度以及用时的多少!实训体会:

通过这周的实训,我学习到了很多从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使我眼界打开,感受颇深。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本次实训,让我了解供应链软件的相关业务,使我对软件的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使我更加清楚的了解了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公司,零售商。使得自己对未来可能进入的行业不那么的模糊了,以前都是从书本上学习到的一些点滴知识,通过了这次实习才真正的让这些知识得以生根发芽。

在实训中,我们认识了供应链软件,了解了它们的性能,使用方法及作用。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捷。通过实训,同学们的友谊也增进了不少,很多不太会做的实验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完成了。我们通过相互学习,相互沟通,一起研究,让很多的实验都做得相当的成功,心中的成就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班级的那种团结氛围填满了整个实训间。

老师的安排给我们有充分的学习空间,活动的举办充分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而使的我们同学开开心心的学习了一周。

4.供应链管理调研报告心得体会 篇四

报告披露,在宏观经济增速趋缓的环境下,企业同时又面临着不断攀升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有95%的受访企业认为成本是非常重要(47%)或比较重要(48%)的考虑因素。大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和成本压力较中小企业明显。

金融海啸过后,国内企业尤其是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仍面临着流动性短缺的问题。20发生在苏浙一带的民营企业老板跑路潮就折射出民营企业的生存现状。企业目前融资方式主要还是以信用借款为主,其次分别是担保借款和供应链融资。

整体上来说,国内企业采用供应链融资服务的比例相对较低,仅占被访企业的30%;煤炭和钢铁行业是开展供应链融资最为活跃的两个行业。有28%的企业正在研究和考虑各种供应链融资方案;余下的42%尚无开展实际行动。

5.供应链管理工作报告 篇五

一、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和PDCA循环原理

财务报告的生成和提供过程, 与商品和劳务的供应过程十分类似。根据供应链定义, 结合财务报告产生过程的特点, 人们将财务报告产生过程形象地称为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对于财务报告供应链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权威、严格、确切的界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FAC) 专门为研究财务报告供应链设立了财务报告供应链项目, IFAC称:财务报告供应链涉及到财务报告的编制、批准、审计、分析和使用各阶段的人员。2008年3月发布, 由Norman Lyle主持的《财务报告供应链报告》 (终稿) 中指出, 财务报告供应链是关于参与财务报告的准备、编制、批准、审计、分析和使用的参与者和一系列过程。我国学者方红星通过分析公司财务报告的生成和提供过程, 引入价值链分析框架对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进行探究, 把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界定为:在一定的环境约束下, 涵盖公司财务报告生成和提供的全过程、这个过程的参与者及其功能定位、所经过的环节及其承启关系, 以及财务报告信息流动和形式转化的系统。

就像企业生产产品需要经过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检验到产品销售过程一样, 财务报告生成需要一个系统的、相互链接的过程。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经历了企业内部会计核算 (生产过程)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鉴证过程) 、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 (监督过程) 、财务报告分析师和信用评级机构分析评价 (分析评价过程) 以及用户和社会反映 (反馈过程) 等过程, 财务报告作为企业相互交流的语言, 其生产、鉴证、监督、分析和评价要遵循一个统一标准, 这个标准就是会计规范, 因此会计规范的制定和颁布 (标准制定过程) 也是财务报告供应链系统的一个过程, 这样, 会计规范制定者、财务报告主体、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监管部门、分析师和信用评级机构以及用户和社会等就构成了财务报告供应链参与主体。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及其参与主体的功能定位如图1所示。

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本身是一个循环过程, 循环始于并终止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因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所以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可靠、相关、及时的财务信息就成为财务报告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受制于这一目标, 会计规范制定者广泛听取财务报告其他参与者的意见不断完善会计规范, 企业管理层在接受监事会和政府的监督下按会计规范编报财务报告, 审计师在接受政府和市场的监管下按会计规范和审计规范审计财务报告, 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通过财务报告, 媒体公平地披露财务报告, 分析师和信用评级机构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估财务报告, 投资者、社会公众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及时地反馈财务报告质量等便构成财务报告供应链的活动内容, 并且这些活动是在公司治理、审计、监管、法律的约束下完成的。会计规范制定者、财务报告编制者、审计师、分析师等要根据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会计规范、完善财务报告形式和内容、完善财务报告审计质量、完善财务报告分析和评价指标, 在财务报告供应链所有参与主体的协同努力下, 使财务报告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

如果以会计规范这一标准作为财务报告供应链主线, 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是沿着“制定并颁布标准→执行标准→检查标准执行情况→对标准执行结果进行反应”4个阶段进行循环的 (图2所示) ;如果以财务报告这一内容作为财务报告供应链主线, 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是沿着“制定并颁布财务报告规范→按规范编报财务报告→社会审计财务报告→政府监管财务报告及社会审计质量→对财务报告及审计的违规处罚→分析评价使用财务报告”6个环节进行循环的 (图3所示) 。财务报告供应链循环的4个阶段和6个环节内容和实质是相同的。财务报告供应链循环的各阶段或各环节相互制约, 反复循环, 一个循环过程的结束, 是新的循环的开始。在持续经营假设下, 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 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 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 就是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按照PDCA循环, 不停顿地周而复始运转的。PDCA是Plan (计划) 、Do (执行) 、Check (检查) 、Action (处理) 4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 是质量管理活动中的4个阶段。其基本思想是:PDCA4个阶段相互链接, 反复循环, 一个循环过程的结束, 是新的循环的开始, 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质量管理循环过程 (图4所示) 。对于循环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再找出原因, 成为下一个循环中应该解决的目标, 以求在新的PDCA循环中得到解决, 由此又形成了8个阶段 (图5所示) 。这样循环往复, 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 不断提出新的质量要求, 使质量通过不断的循环持续改进和提高。PDCA循环的各个阶段互相衔接缺一不可, 且不断循环改进向前。从程序设计上看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和PDCA循环过程是吻合的。

二、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和PDCA循环的融合分析

PDCA循环的Plan是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 为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包括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其中的主要原因、拟订措施计划四项。这一阶段对应于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的制定并颁布财务报告规范 (制定并颁布标准) 过程。会计规范作为编制、审计、监督、分析和评价财务报告所要遵循的标准, 其是否能被财务报告参与者普遍接受, 取决于规范的制定是否经过了一个充分博弈的过程。是否充分地体现了各参与者的利益。经过充分博弈制定出的会计规范由于能够均衡地反映各参与主体的利益, 各参与主体会很好地遵循。相反, 如果会计规范的制定缺少了必要的博弈过程, 制定的规范所体现的利益不均衡, 企业有“出轨”行为也就在所难免。所以, 在财务报告供应链参与的所有主体中选择典型代表参与会计规范的制定, 不仅能使会计规范在技术上可行, 而且能更均衡地反映各参与主体的声音, 实现一种更充分的博弈。

为了使会计规范达到预期效果, 会计规范的制定应通过招标外包、特聘专职技术专家等多种形式吸收会计理论界、会计实务界、注册会计师职业界、财务分析师等资深人士参与, 以加强会计规范的研究、起草和解释的技术力量。其次, 在会计规范制定过程中反复论证, 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 增强会计规范的合理性、公平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再次, 会计规范制定者应该深入到上市公司调查研究现行会计规范的实施情况, 并对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有关财务报告质量的满意度调查分析, 不断听取财务报告使用者对财务报告质量的要求, 使会计规范逐渐完善。

如果生产财务报告这一特殊产品在策划设计环节出了问题, 中间过程再完美, 也不可能产生高质量财务报告。这一阶段至关重要。

Do是执行技术, 实施计划阶段, 是PDCA循环4阶段的第二个阶段, 8阶段中的第五个阶段, 也是质量实现阶段。这一阶段可对应于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的企业按规范编报财务报告 (执行标准) 阶段。策划阶段确定了该步骤的目的是编报符合会计规范的财务报告, 分析会计规范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比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及合理的公司制度安排,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等等。企业有针对性的实施这些措施, 形成一个持续改进的财务报告编报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

企业编报财务报告阶段既要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也要加强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的监督。在企业内部, 充分发挥监事会 (或内部审计委员会) 监督企业会计系统对外披露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的作用。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的监管, 涉及三方面职责:一是政府或行业协会组织制定并发布会计法律法规、会计人员道德规范等标准, 确立会计活动的行为准则。二是政府采用合理的方式监督企业财务报告的生产过程, 通过监督过程达到保证财务报告质量的结果。并定期组织会计工作质量检查, 了解会计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和会计工作的实际状况。三是认定会计活动中的违法事实和处理违规违纪行为。这三方面职责又是对财务报告编报过程质量的一个PDCA循环。

Check是检查, 即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 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并报告结果, 把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对比, 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PDCA循环4阶段的第三个阶段, 8阶段的第七个阶段。这一阶段可对应于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的外部审计和政府监管财务报告质量和审计质量。以下从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进行分析。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对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进行检验, 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这一阶段的审计质量管理也可以运用PDCA循环法。第一, 审计质量管理的计划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制定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和质量控制项目等内容。这是对审计工作质量管理、控制的总体设计。第二, 审计质量管理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是贯彻、实施计划的阶段, 是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从社会审计组织方面看, 建立、健全一套科学严密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 并落实到每个业务部门、每个工作人员和每一项业务之中, 以确保注册会计师按照有关专业标准的要求严格执行;从注册会计师执业方面看, 注册会计师应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独立审计准则的各项规定, 增强责任心和风险意识。第三, 审计质量管理的检查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按质量标准考核计划的执行效果。通过检查, 研究改进工作的方法, 完善制度, 使审计监督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 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密切工作人员关系。第四, 审计质量管理的处理过程。这一阶段, 主要是把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 同时提出这一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 找出原因, 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

Action是处理, 即采取措施, 把成功的经验纳入标准, 把遗留的 (提出的新问题) 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是PDCA循环4阶段的第四个阶段, 8阶段的总结经验和提出新问题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可对应于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的对财务报告及审计的违规处罚和分析评价使用财务报告 (对标准执行结果进行反应) 过程。从对监管结果的处理过程看, 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 监督过程中发现企业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不独立执业均要依法严肃处理, 以树立监管威严, 以加大企业和注册会计师的违规成本。第二, 对于执行会计规范却导致财务报告质量不高的原因要进行总结, 在下一个策划阶段重新修订。需要强调的是, 社会舆论与公众的监督作用不可忽视。在英国, 会计规范执行过程比较注重发挥社会舆论和公众的作用, 一方面司法部门借助媒体报道了解违规企业的相关信息, 以确定重点监管对象, 另一方面司法部门对于违规企业的调查处理情况要通过媒体向社会公众公布。这些做法既是司法公开的表现, 同时社会舆论和公众的参与也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引起社会对会计规范经济后果的关注, 从而为会计规范的有效实施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有助于发现执行会计规范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有利于会计规范的进一步完善。从分析评价和使用财务报告环节看, 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财务报告, 作为财务报告最终的使用者, 他们对财务报告报送方式和内容最有发言权, 他们不断提出的要求, 既是会计规范制定者不断完善会计规范的原动力, 也是财务报告供应链其他参与主体不断改进工作内容的主要方面。因此, 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既是财务报告供应链的起始点, 又是财务报告供应链循环的目标。

综上所述, PDCA循环过程和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在程序和内容设计上是一致的 (表1所示) , 二者的思想和理念相互融合。

PDCA四个循环既可以体现在财务报告供应链的大循环中, 又可以体现在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小循环中, 既大环套小环, 一环接一环, 环环向前不停地循环, 以保证财务报告质量的有效进行 (如图6、图7) 。

参考文献

〔1〕方红星.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价值链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J〕.2006 (4) .

6.供应链管理之刍议 篇六

一、解读供应链式管理

1、供应链的含义。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链状结构。这是一个范围更广阔的企业结构模式,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不仅是一条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供应链是一个利益集合体,强调杰出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核心企业则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业务。

2、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SCM,supplychainmanagement)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提出来的,指的是对企业内部及与外部发生紧密联系的所有业务活动的统一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订单、采购、计划、生产、库存、运输、销售、服务在内的所有企业业务活动,通过这种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供应链管理涉及四个主要领域: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物流(10gistics)、需求(demand)。但供应链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还包括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供应链的设计(全球节点企业、资源、设备等的评价);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基于Internet的交互信息管理;企业间资金流管理等内容。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根据市场复杂多变的需求,缩短从生产到消费的周期,做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二、融入全球竞争,国内企业呼唤供应链管理

1、引入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随着全球范围内重组竞争的加剧,各大公司都倾向于集中发展核心业务,而从外界获取其它资源,这样企业成功就越来越多地依赖与他们对于业务范围以外的价值链活动的控制能力;新的竞争环境体现宁企业竞争优势要素的改变,导致了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供应链管理思想就是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出现的,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正在经受严峻的挑战:①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并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②技术进步越来越快,高新技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③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出现新特点。A.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B.顾客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C.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D.产品品种数越来越多。④可持续发展的需要。⑤加入WTO以后,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国内的资源也将面临被更多国外企业瓜分的局面。

2、国内企业如何制定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战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无国界企业经营的理念日渐深入,整个市场竞争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和一体化。同时,顾客需求愈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一旦无法把握需求的脉搏,必然遭到淘汰的命运。因此,纵使现在看来很优秀的公司也同样要问:“企业如何长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企业已经具备了采纳供应链管理的物质基础,应该伸开双臂,迎接供应链管理时代的到来。

①改革企业的经营思想,内外兼施。对企业内部来说,主要是企业要培养员工团队合作精神,要鼓励员工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而不是相互推诿责任。整个企业从员工到组织机构都要最有效的适应市场的变化。对企业外部来说,要转变对合作的观念。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就是信任与合作的双赢性(win—win)战略联盟思想。因此,要与企业外部的利益体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共生共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企业,只有优势互补才能共同增强竞争实力。因此,国际上一些先驱企业摒弃了传统经营管理模式,转而在全球范围内与供应商和销售商建立最佳合作伙伴关系,与他们形成一种长期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国内的企业要想在当今这种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能力。把产、供、销系统形成链,要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之间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要学习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全球资源进行生产安排与设计。

②国内企业要摆脱我国传统制造企业管理模式和“大而全”、“小而全”运作模式的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业以前都是采取“纵向一体化”(verticalintegra—tion)的管理模式,即通常所说的“大而全”、“小而全”的提法。这种管理模式就是企业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分销等进行全程控制,企业不仅要承受很重的投资负担和管理负担,往往还因为战线太长而使生产周期拉的过长。这种模式在市场竞争相对缓和的情况下还是比较适用的,因为企业在各方面都掌握主动权。但在今天的市场条件下,企业如果每项业务都要自己干,势必要面临每项业务领域的激烈竞争,要实现“适者生存,速者生存”,臃肿的企业应甩掉自己不是很精通的业务,而与企业外部在这方面有优势的企业合作,减轻自身负担。

③国内企业要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e)。供应链管理模式强调核心企业与最杰出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委托这些企业完成一部分业务工作,而自己则集中精力和各种资源,通过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做好本企业能创造特殊价值,比竞争对手更擅长的关键性业务。因此,企业首先要找出自己所擅长的业务,即所谓的核心能力或核心职能(core competence),在没有认清什么是本企业的核心能力之前,匆忙激进的去寻求战略合作或开展“外包”是注定要失败的。

④国内企业要制定利用先进技术的战略以及共享信息战略。为了从供应链上获得优势,企业要从一些基本技术,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做起,把先进技术作为支持供应链协调运行的基础,并且要随着技术的发展,随时向新的、更先进的技术推进。同时,企业要能够迅速的掌握用户需求的信息以及竞争对手新采纳的技术和方法,这就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手段来装备自己,使自己能够及时的调整策略,占据市场的主动。

⑤国内企业要建立起绩效度量战略。绩效度量是实施任何一种战略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只有知道某一战略的实施效果,才能使管理者最终作出有效的决策。绩效度量被看作是保持战略层和执行层迈向共同目标的黏合剂。

⑥国内企业可以有选择的借鉴一些成功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很多优秀的企业采纳了供应链式管理,企业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例如嘉士伯公司决定采用SAP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mySAPSCM)来处理业务活动。该公司在普华永道公司的协助下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完成了mySAP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实施,并实现了预想效果。Allan Kor·sholm,嘉士伯丹麦公司IT部总监骄傲的说:“我们的库存量已减少了30%以上,同时显著提高了在适当时间内为客户提供正确产品的供货能力,准确率提高20%。”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沃尔玛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从而终结了通用公司独霸宝座多年的格局。通过对沃尔玛的研究可以发现,沃尔玛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一整套先进、高效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系统。沃尔玛实现了自身的“商业零售企业”身份的超越。沃尔玛不仅仅是一家等待上游厂商供货、组织配送的纯粹的商业企业,而且也直接参与到上游厂商的生产计划中去,与上游厂商共同商讨和制定产品计划、供货周期,甚至帮助上游厂商进行新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沃尔玛不是简单地充当二传手或者电话话筒。也就是说,沃尔玛的模式已经跨越了企业内部管理(ERP)和与外界“沟通”的范畴,形成了以自身为链主,链接生产厂商与顾客的全球供应链。这些成功实现供应链式管理企业的经验和管理方案,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7.供应链管理工作报告 篇七

二oo四年二月二十日

目录

一、项目承担单位介绍

1.1东方网络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介绍

1.2东方集团电子商务发展之路

二、市场分析

2.1目前国内scm市场现状

2.2国内钢铁行业scm市场潜力巨大

2.3未来几年我国scm市场分析

三、项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四、项目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方案

4.1、项目建设目标

4.2、项目建设内容

4.3、项目建设方案

4.3.1采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

4.3.2组织专业的项目开发队伍

五、项目建设条件

5.1技术基础

5.2物理基础

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

6.1项目总投资及阶段目标

6.2资金筹措方案

七、项目展望

一、项目承担单位介绍

1.1东方网络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介绍

东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以e化的钢铁物流、钢铁企业erp软件开发、钢铁加工配送为主的股份制企业集团,拥有东方网络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东方实业有限公司等十余家控股和参股公司。集团总部位于沈阳市青年大街219号华新国际大厦,现有员工350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26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62%;公司拥有行政管理、商务、软件技术开发科技园、生产作业厂房等建筑,总建筑面积为4.2万平方米;电子商务网站设施、钢铁加工生产线等大型设备340台/套;资产总额为5亿元;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1.2东方集团电子商务发展之路

东方的电子商务之路:

l20xx年11月,东方集团集中技术力量在沈阳建立了东北第一家钢铁电子商务交易网站,同时组织人力着手开发东方商务进销存管理系统。

l20xx年东方电子商务交易网站和东方商务进销存管理系统首个版本成功的投入使用,并且取得了很可观的成果。交易平台和软件系统的使用缩减了工作环节,增强了工作效率,大幅度的提高了公司的钢铁交易量。钢铁交易量从20xx年的几万吨一跃上升到20xx年的十几万吨,营业额突破了5亿元人民币。

l20xx年交易平台和软件系统的成功应用使公司的业绩有了显著的增长,同时公司在使用原有版本的同时又组织了人力投入更大的资金进行版本的开发。

l20xx年公司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招聘了一批在软件开发、电子商务应用、推广方面有着先进理念和丰富经验的专家,采用mvc三层架构、j2ee技术、工作流思路对东方钢铁电子商务平台和其配套软件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开发。

l20xx年11月新的“东方钢铁电子商务平台”投入试运营,11月21日东方和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签订交易平台在线支付协议,在线支付业务也开始投入使用。同时东方的电子商务业务的推广也加大了力度,20xx年公司也钢铁交易量超过了20万吨,交易额达到了历史的6.35亿元人民币。

l20xx年重新开发的“东方钢铁销售工作流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此系统的使用将钢铁交易平台、业务管理系统、在线支付系统、发货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公司的oa系统成功的结合起来,将公司整体的网络运营环境成功的搭建起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网络运营氛围。

l20xx年11月15日,经过一年的网上支付的试运营,东方集团同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召开对外新闻发布会,宣布“东方钢铁网络超市”在线支付业务正式开通,成为钢铁物流行业全国第一家拥有此项功能的网站。20xx年东方钢铁销售额超过30万吨,营业额接近10亿元人民币。

l由于电子商务的成功介入,使东方的钢铁营销业务有了质的飞跃,公司在短短的三年时间从年销售钢铁几万吨到超过30万吨,营业额从当初的2亿到10亿,东方人真正体验到了网络的速度。

几年的电子商务的开发和建设,不仅使东方本身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同时东方也为几十家企业定制开发了erp配套应用软件、开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比如:成功的帮助了中国慈善总会的网站开发、为本溪市开发“中国北方药谷”大型医药电子商务网站及配套软件系统正在进行一期工程。几年间东方通过自身的实力成功的获得了双软认证、高科技企业认证、icp经营许可证、软件著作权等一系列的国家认证。同时也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关注。

几年的电子商务发展,东方人也确立了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发展方向,那就是:

东方集中开展钢铁物流行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和企业erp服务;

东方通过erp整合钢铁制造、加工配送、仓储、销售的全过程;

东方通过电子商务使整个钢铁行业的供应链连动,使客户得到最大的实惠;

东方将坚定不移的贯彻以现代高科技网络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的思路。

未来几年东方将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电子商务业务的扩建和发展,东方将以电子商务为龙头,以erp服务为核心,充分利用自身所具有的资源,与国内外技术雄厚的it企业以及钢铁物流企业大力合作,由此促进科技开发与经济增长的快速结合,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与产品的升级换代,为增强传统产业在信息产业方面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的为开创我国传统经济

发展的新局面添砖加瓦。

二、市场分析

钢铁行业是传统的支柱型产业,随着中国加入wto,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作为钢材交易、流通的市场,在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规范的同时,更需要通过电子商务手段来降低库存水平、缩短生产周期、增加商业机会、提高生产力、缩短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的距离,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供应链作业效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正日趋演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角逐,scm(供应链管理)系统也正在企业用户中形成广阔的市场。

在市场全球化和外包策略被广泛用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今天,许多企业都选择了供应链和物流管理作为获取竞争优势所必须采取的战略步骤。在企业实施了供应链管理之后,供应链成本管理将成为这些企业之间优势差异的新的突破潜力。而第三方物流公司如今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各种挑战。对于企业内部物流,第三方物流必须使企业把成本分布于各个分公司和部门。并且需要满足各种中、小型配送中心之不同需求。在不中断信息流的情况下,减少成本的同时,也需要提高配送中心的操作能力及效率。当前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也正从信息处理和业务模拟型转向管理决策支持型;系统所采用的管理模型也正从静态的经济订货量模型,转向能够对存货进行动态预期的即时订货模型。

网络将是未来钢材市场营销的主渠道。中国有几千家钢铁企业,再加上相关行业约有几十万家。20xx年,我国b2b电子商务年交易额为771.46亿人民币,同期美国年交易额为2800亿美元,这说明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同时,也预示着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1目前国内scm市场现状

scm市场在国内仍处于启动期。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全球市场竞争趋势已由原来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供应链的创新能力和核心能力的竞争,国内制造和流通企业迫切需要运用it技术实现其生产、库存、日常交易的管理规范化、精确化,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所以,对成本控制和价值创造进行的研究已经推动企业,特别是制造商、运输公司,转向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以便取得盈利的结果并在竞争更加激烈的领域中巩固商业关系。scm系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其中大中型企业成为市场需求主体。尤其是,随着不少企业尝试实施并应用了erp系统,业务系统必将继续向上、下游扩展,因此scm必将是企业信息化的下一个重点方向。

2.2国内钢铁行业scm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脚步放缓、全球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全球性的钢铁贸易纠纷、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在这种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大环境下,中国钢铁企业必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现代物流,是钢铁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钢铁企业必须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具有更高的市场反应灵敏度,以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高质量、低成本、准时交货等方面的要求。同时,整个市场对钢材产品的需求由“少品种大批量”的模式向“多品种小批量”的模式转变,客户所需要的钢材品种规格众多、批量不一,客户的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钢铁行业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表现为:

全球钢铁市场买方化:对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等要求越来越高。

客户需求个性化:对钢材的品种、规格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企业的生产模式由原来少品种大批量模式转变为多品种少批量模式。

节能-清洁型的生产技术,短流程的生产工艺。

钢材流通领域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那么,国内传统的以集约化、大批量生产方式为主的钢铁企业将如何适应市场的转变?

答案是精简运营流程,从而可以改进业务流程、性能、成本管理和客户服务。scm能够在适当的时机,以最低的价格向市场提供适当的产品。当利用互网络来变革scm流程时,可以降低成本、减少库存和产品缺乏、改进响应和供货。

实践证明使用一流scm解决方案将使企业:

减少10–50%的库存

减少40–50%的降价和报废产品

提高10–20%的资源利用率

提高95–99%的供货可靠性

缩短10–20%的生产周期

降低10–15%的运输成本

因此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现代物流,是钢铁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供应链管理可以帮助中国制造业的用户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信息流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有序控制,全面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力求使供货商(零部件供应商)、厂家、批发及商品流通、零售等一条龙在整体上处于最佳状态,它是使全面减少库存、降低经营成本等变为可能的一种新型管理方法。无论是对厂家、还是对零售业来说,它都不失为一种解决推进型市场矛盾的革新经营的方法。

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物资产品经由制造商/供应商送到最终用户手中的一个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资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也是一条不断实现顾客价值让渡的增值链,其中最重要的是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前向后向伙伴关系。

2.3未来几年我国scm市场分析

据赛迪顾问预测,今后5年里,中国scm软件市场将保持增长态势,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到20xx年将由现在的4.09亿元翻一番,增加到9.54亿元。

大型企业仍将是市场的主体,但大企业市场份额将是先升后降。相反,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在今后五年中将迎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制造、流通、能源在未来几年里仍将是市场的主要部分,占据80%以上的份额。

随着供应链从供应推动模式(面向库存)发展到需求拉动模式(面向需求),scm产品今后将具备4大特点:

%26oslash;实时的可视性(横跨整个供应链)

%26oslash;灵活性(供应和来源的选择)

%26oslash;响应性(针对客户需求多变和订交货周期缩短)

%26oslash;快速的新产品上市(根据市场潮流和新型设计)。

下一代的scm系统将包括供应链流程管理和事件管理能力。这可以使基于事件的.实时信息,在企业内逐步提交到适当的人,进行有效的决策。产品具有更高的可视性和更易于访问的实时信息,执行决策的预见性也将大大提高。

三、项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中国加入wto以后,每个行业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钢铁行业也面临着外国企业巨大的冲击,而钢铁物流是钢铁行业的前沿,因此现代钢铁物流电子商务已经成为钢铁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

我国是钢铁产业的世界第一大国,20xx年的钢产量超过2亿吨,钢铁消费总量超过2.5亿吨。由于机械制造、船舶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钢材交易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20xx年,我国实现gdp为89404亿元,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高达17880.8亿元,约占gdp的20%;实现工业总产值73965亿元,物流费用支出为29586亿元,约占40%。而美国目前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不足gdp的10%,如果我国能达到与

美国同等水平,按照20xx年的gdp水平,将可为全社会节省8940.4亿元的物流成本,或者说可以多产生近9000亿元的利润。“十五”期间,如果我国的物流费用降低到占gdp的15%,每年可为全社会直接节约2400亿元的物流成本。

20xx年,我国钢产量超过2亿吨,销售价格按照每吨平均3000元计算,销售总额约6000亿元,而其中物流成本达到1200亿元,如果钢铁行业的物流成本降低到15%的水平,将每年节约90亿的物流成本。由此可见,物流业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在商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定制经济是21世纪产业组织形式的主流。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在于速度,企业能否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能否缩短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因此,企业必须保持其物流的通畅,这要求企业内部及其供应链伙伴之间通过信息传输系统和电子化物流网络系统来保证对其物流的控制。因此,钢铁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不仅对网络交易起到支配作用,而且也是未来传统企业竞争战略的核心内容。日渐成熟的scm技术步入钢铁交易市场,也是我国钢铁行业在新的世纪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四、项目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方案

4.1、项目建设目标

“钢铁行业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成功实施,将上端钢厂、钢铁流通企业、物流配送体系、下端客户和供应商整个供应链体系的信息联动,高速和低成本与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交流和协作,实现钢铁行业从钢厂到终端用户的整个体系中业务的统一流程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工作效率、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同时实现供应链管理系统与钢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完美结合。

4.2、项目建设内容

钢铁行业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包括:通过虚拟存货管理、全面的供应链透视性及存货控制帮助相关企业、公司提高其生产力、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在钢铁供应链系统中包括订单管理、合同管理、配送运输管理、库存管理、利润分析、客户管理、劳动力控制、任务自动生成、任务管理及报表管理等方面表现优异。还可提供强大的查询功能、多维数据统计、内置式安全检测、图形统计分析、与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对接、因特网接入等更多功能。

4.3、项目建设方案

4.3.1采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

钢铁行业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将大量采用中间件技术(工作流管理系统和认证服务器)和xml技术,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适应性。

系统开发采用j2ee和mvc架构,j2ee是一个企业级的计算模型和运行环境用于开发和部署多层体系结构的标准和规范,它可以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它的优越性在于:

%26oslash;基于java语言,使得基于j2ee标准开发的应用可以跨平台地移植;

%26oslash;java语言非常安全、严格,这使开发者可以编写出非常可靠的代码;

%26oslash;j2ee提供了企业计算中需要的所有服务,且更加易用;

%26oslash;j2ee中多数标准定义了接口,例如jndi、jdbc、javamail等,因此可以和许多厂商的产品配合,容易得到广泛的支持;

%26oslash;j2ee树立了一个广泛而通用的标准,大大简化了应用开发和移植过程。

4.3.2组织专业的项目开发队伍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开发的质量“东方网络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将成立专门负责此项目的项目开发组,组织专业的项目开发队伍,同时聘请专业研究供应链管理的专家和钢铁物流行业专家组成专家顾问小组,对此项目进行统一的调控和指导,使项目成果成为既能适应中国的国情,同时又能带动传统产业发展的软件系统,继而提高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项目建设条件

5.1技术基础

东方集团自成立之初,就将企业信息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之一。20xx年11月,东方集团在沈阳建立了东北第一家钢铁电子商务交易网站,同时组织人力着手开发东方商务进销存管理系统。

20xx年东方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同时实现东方电子商务交易网站与企业进销存系统的联动。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在线定购钢铁产品,下达采购订单,企业业务人员通过内部进销存系统直接处理客户订单。这些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有力地支持了企业业务的发展。

随着企业业务的拓展,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东方电子商务交易网站和企业进销存系统在以后的几年里相继升级。

电子商务交易网站方面,随着与中国工商银行b2b在线支付系统的对接,网站实现了客户从在线订购、合同签订到在线支付和合同跟踪的全过程,东方电子商务平台也成为东北地区第一家真正具备在线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并于20xx年11月完成东北地区第一笔b2b在线支付交易。

在业务功能扩展的同时,企业应用系统架构和采用的技术路线也逐步确立。20xx年公司制订了东方信息技术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路线,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正。

l系统结构方面

采用企业应用系统基础框架、中间件和应用模块相结合的系统架构。通过制订企业应用系统框架,将企业各个应用系统有机地整合到统一的企业应用平台中,为有效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中间件的使用,简化了企业应用的开发工作,提升了软件的开发效率;而模块化的思想为企业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可扩展性。

l软件结构方面

基于j2ee技术和mvc架构的解决方案;基于java和xml(可伸展标记语言)技术的工作流(workflow)服务器。

l技术管理方面

参照cmm规范,制订了东方的软件开发过程标准、技术文档标准和软件设计标准,如东方软件开发过程定义;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测试文档的标准格式和内容定义;java编码标准、业务需求调研标准、系统设计标准、数据库设计标准等设计开发标准和规范。通过一系列技术标准规范的制订,有力地保证了软件开发项目的有效控制和软件质量的提升。

并依据这一思路,企业加大对软件开发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对原有各应用系统逐步升级,另一方面,开始进行中间件的开发工作。

20xx年“东方钢铁销售工作流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将钢铁交易平台、业务管理系统、在线支付系统、发货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oa系统成功地结合起来,初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东方企业信息化平台。

5.2物理基础

20xx年,东方集团充分利用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新经济运营模式,通过对企业的重组和业务扩展,不失时机的走上电子商务建设的道路,在沈阳华新国际大厦购置了1600平方米的高档写字间作为办公地点,投入资金进行电子商务建设,探索建立“物流加工配送中心”,提出为国有大中型钢铁制造企业提供适合行业需求的全套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建成了“钢铁物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系统”中的一部分----东方钢铁交易网,并与中国工商银行合作开发了b2b网上交易系统,实现了试运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20xx年,坐落于沈阳浑河高新技术园区的东方科技园区一期工程破土动工。20xx年东方科技园一期工程竣工,建筑面积总计20xx0多平方米),目前正在装修阶段,预计在本年度即将投入使用。

经过多年的积累,东方集团培养了一支既熟悉钢铁行业的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的软件开发队伍,同时也培养了精通钢铁行业电子商务和钢铁物流的业务专家,为钢铁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积累了充分的人力和技术基础;借助于

电子商务技术,东方集团业务得到的快速发展,主营业务连续三年以超过50%的速度发展,业务的发展为钢铁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证。

综上所述,东方集团完全有能力和实力进行钢铁行业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和推广工作。

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

6.1项目总投资及阶段目标

项目总投资为1150万元,本项目计划于20xx年10月开始实施,20xx年4月完成。

计划在20xx年底,本项目技术上基本完工,投入到系统测试和修改阶段,20xx年4月项目完成通过测试验收,实现供应链管理系统与钢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结合,同时投入进行试运营。

6.2资金筹措方案

项目自筹资金650万元,银行贷款400万元,申请政府项目拨款100万元。

七、项目展望

对未来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展望:

目前国内scm市场大概分成两大阵营,高端大型企业被国外i2、sap等厂商所占据;中低端企业则是国内scm厂商的客户群。国外厂商scm软件产品成熟、性能优越,但价格昂贵、实施难度大;国内scm软件产品相对不太完善、功能不太齐全,但却小巧灵活、使用方便、而且价格便宜。

随着用户对scm系统认识的深入,也提出了新的需求。首先是其涵盖的功能将日益丰富,包括管理供应商、原材料、库存、渠道、价格体系、市场渗透、品牌宣传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次,要充分考虑与企业已有系统的集成整合。也就是,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将scm与企业已经有的it系统结合起来,不仅要发挥已有系统的作用,还要使scm系统顺利运转。

电子商务对于制造和分销的重要性无疑是先进的供应链管理。如果以高速和低成本与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交流和协作是有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那么完全电子化的供应链(e-chain)就是对未来的展望。而支持未来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将是e-erp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完美结合。

8.供应商质量管理员工作述职报告 篇八

供应商质量管理员工作述职报告

供应商质量管理员工作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同事们:你们好!

时间过得真快, 的脚步即将迈向身后,回想走过的脚印,深深浅浅一年时间,有欢笑,有泪水,有小小的成功,也有淡淡的失落。这一年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收获的。在工作上我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坚持学习,与时俱进,对领导交办的事项从不马虎,工作兢兢业业,忠于职守,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知识、写作水平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和提高,在作风上廉洁奉公、务真求实。是我们公司创业的第二年,也是我们公司产销量全面提升的一年,从去年的创业年到今年的

效益年我们走过了一段艰苦的历程。虽然在今年我们遇到了汹涌的金融危机,企业的产销量随之下降,但是我们更加明确了质量的重要性,并加强了质量管理。我作为供方质量管理员,在部门领导的带领下不断创新供方质量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使得进货检验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政治思想学习

本人严格按照同志提出的“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的要求,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用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加快知识更新,增强应变能力。

二、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狠抓供方质量管理

年年外检站只单纯负责进货检验,没有采购质量控制的职能,与供方的沟通交流少,进货检验的问题不能及时处

理和跟踪验证,每月的进货检验合格率都与目标值相差甚远,错漏检现象时常发生,检验员的检验技能急需提高。

我们强化了外检站职能,将进货检验与供方质量管理有机了结合起来。供方质量管理以前是检验和供方审核、评价、信息反馈分开,现在,我们将供方的质量管理员与外检站整合到一起,有效缩短了供方质量问题的处理时间,提高了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加大了对供方的管理力度。一方面针对内部反馈的供方异常信息、经常出现的不合格项与供方进行沟通交流的频次大大增加,督促供方整改,第二是加大了对供方的考核力度,每月按时对供方造成的损失进行考核和索赔,使供方对质量问题更加重视。第三是实施了红黄牌制度,对重复出现同一质量问题的供方采取警告、停止供货等手段,及时督促供方改进质量。第四是加强了供方审核工作。今年首次将检具、工装的供方纳入了供方审核的范围。通过这些措施,供方质量意

识有了明显的好转,进货合格率逐步提高。

我们还建立了《供方异常质量信息台帐》对供方产品质量实施动态管理,特别注重加强与过程检验、剖壳分析、市场反馈信息的沟通,及时反馈属于供方责任的质量问题,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将质量检验、质量信息反馈和质量改进有机结合,适时地了解供方状况和质量改进的进展情况,同时还要求外检站检验员参与到供方质量问题的跟踪验证中来,做到人人落实职责,人人负责检查验证。

我们针对外检站检验员检验水平不高的问题举办了专门的培训,如:零件质量特性的重要性及对成品的影响培训、gb2828抽样培训、量检具选择和使用的培训等。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员工培训工作,通过前期公司举办的ji培训严格按照此模式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增强员工的检验技能。我们将加强供方质量控制。一是培养基地式供方,对质量长

期稳定的供方采取放宽检查的优惠政策,提高供方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提高检验效率、降低检验成本。二是策划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受益者推动的方式促进供方提

高管理水平,适宜时帮助供方推行spc管理。三是加强供方信息沟通和交流,加大供方考核力度,及时向供方反馈物资质量信息。为了解物资在使用中的质量情况,确保生产,积极主动与车间和生产部门沟通,掌握物资在生产中的质量信息,并及时反馈给供方,提出质量控制要求,使物资质量更加符合生产的要求。

三、认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

本人努力坚持“向人学、向书本学”的学习型适应思路:一方面,虚心向有经验的工程师请教,通过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来规范自己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压缩机专业知识培训教材、质量工程师教材和机械制造专

业相关书籍,从中汲取营养,努力掌握有关质量方面的专业知识,在最短时间内把自己塑造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供方质量管理员。

四、不足之处

一年来,本人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

1、在工作中与领导交流沟通不够。

2、由于自己比较年轻,工作经验不足,所以在开展工作时缺乏魄力。综合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方面欠缺,在工作的组织指挥上,缺乏坚定性。

3、具体工作当中存在检查力度不够和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缺点。有时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处理问题不够细致。学习不够,知识面不广。

以上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缺点,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总之,我在工作岗位上履行了一名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成绩只属于过去,明年工作重点首先是要抓好采购产品的质量稳定;其次是质量稳中求高使产品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提升个人工作管理能力,为适应公司快速发展做出自已的贡献。我将迎接新的挑战,珍惜新的机会,扬长避短,做好新的工作,争取新的进步!

以上是我的工作述职,我也特别想借助这样一个机会,感谢车间领导给我一个施展自已才能的平台,感谢我的同事在工作中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9.供应链管理是关键 篇九

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知识分享

在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梳理、精简自身业务流程并建立了GDM,定义了各个业务之间的衔接关系。其中,采购、生产、分销和订单管理等运营核心流程全部交由统一的ERP 系统实现。统一的ERP系统能够实现整个集团业务的可视化,比如供应商名单、全球库存、生产流程、分校流程、订单管理、维修管理、财务状况等,提升集团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统一的ERP系统能够实现集团信息存取共享,高效完成集团资源在全球的优化配置。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指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自身的知识储备与知识分享。在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当中,客户主数据、供应商主数据、物料主数据都属于公共主数据,在集团内部可以进行同步更新,员工可以实时了解自己所需的信息,优化决策与工作流程。

打破内部外部壁垒的流程

作为相关多元化的企业集团,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必须在相关业务上实现协同效应,才能充分利用相关多元化的优势。基于统一的ERP系统,相关业务各自的流程变得清晰,流程中互补、互联的活动得以合并(比如新产品开发所需的全周期活动集中在PLM系统中);流程中相同的活动得到标准化(比如财务上实现会计科目的统一化),这便是所谓的“横向协同化和纵向集中化”。以流程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能够打破企业内部不同部门间的壁垒,但更重要的是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实现与上下游企业的流程对接,打破企业间的壁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而这一切都以集团的知识共享为基础。

横纵向管理的供应链管理架构

为了在集团内部实现打破企业内外部壁垒的供应链管理,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采用了矩阵式的供应链管理结构。比如IT部门不仅向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同时也会向集团总部的的IT主管汇报。矩阵式的结构充分保证了集团内部信息的横(相关业务之间)纵(单一业务之内)向的信息流通,强化了集团内部流程横向协同化纵向集中化的整合。因此,“矩阵式的横纵向管理组织架构为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的全周期流程化运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大型制造业是指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并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设备的生产制造行业,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是我国工业产业升级转型的方向。但应该看到,先进的大型制造业对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的成功案例也许能够对我国正处于升级转型期的企业有所启示。

10.刍议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 篇十

1 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基础上的,有狭义与广义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配送、储备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即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对商品、资金、信息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网络中流动的管理,其核心是以供应为基点,将生产、流通直到消费者终端连接起来,实施高度组织化和现代化的管理。它的三大要素是电脑及通讯网络技术、优化的组织结构和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其精髓表现在:以顾客的需求为大前提,通过供应链内各企业的紧密合作,有效地为顾客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对从原材料供应商、中间生产过程到销售网络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对企业实体、信息及资金的双向流动做出管理;强调速度及集成,并提高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即时信息可见度,以提高效率。简言之,供应链就是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所组成的一条链,它不仅是一条联结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

2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内在联系

供应链管理是随物流管理的发展而提出和逐步完善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但又超出物流管理的范围

供应链管理的演化分为仓储与运输、总成本管理、物流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四个阶段,它起源于物流管理,是物流管理的延伸和发展。传统物流主要局限在一家企业中,从原材料、零部件直至最终产品的全过程的物流活动被人为地割裂开来,极大地制约了物流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效益。而供应链管理不仅注重对所有企业职能的集成和优化,它还将企业外部存在的竞争优势机会包含在内,关注外部集成和跨企业的业务职能,通过重塑他们与代理商、顾客和第三方联盟之间的关系,来寻求生产率的提高和竞争空间的扩大。供应链管理使原来流通渠道与企业物流的对立走向企业物流的共生,在这种新型的物流管理体制下,相关联企业加强合作,有效控制供应链上物流、资金流、价值流、信息流等,提升各相关联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这个角度来说,供应链管理起源于物流管理,但是其范围已经超出物流管理。

2.2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发挥整体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物流是为满足顾客需求,对来源点到使用点的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活动和储存。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物流是供应链的组成部分,并贯穿整个供应链,连接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是企业相互合作的纽带。在供应链管理下,物流旨在以快捷准确的产品转移、比传统运输更为低廉的物流成本、基于网络的快速高效的现代化信息传递、反馈与共享,实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供与需的无缝连接。供应链管理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作业环节的管理和运作状况。可见,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也有人认为供应链管理实际就是物流管理的延伸和扩展。

3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特点

由于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环境的改变,使新的物流管理和传统的物流管理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要求和企业竞争的新策略。与传统物流管理相比,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在支撑体系、核心理念、配送体系、技术支持、信息响应、管理特征及整合能力、虚拟集成能力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它以客户为中心,以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和协同产品开发、客户关系管理等先进管理平台作支撑,通过灵活的网状配送体系和可控性供应链物流流程使企业快速响应市场,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追求客户增值效益。

在传统的物流系统中,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供应信息)都是逐级传递的,因此上级供应商不能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因而对市场的信息反馈速度比较慢,从而导致需求信息的扭曲。另外,传统的物流系统没有从整体角度进行物流规划,常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这样,企业就会因为物流系统管理不善而丧失市场机会。归纳起来,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特点可以分为如下几点:

3.1 信息共享

在供应链管理中,节点企业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具有利益一致的特点,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是共享的,避免了信息失真的现象,物流网络规划能力增强。供应链管理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系统、第四方物流系统、代理运输等多种形式的运输和交货手段,实现了企业内外关系资源的集成和优化,降低了库存压力。

3.2 响应敏捷

供应链管理促进了电子化商务交易和企业管理信息的计算机化,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作业流程的重组能力,降低了成本,为实现供应链的敏捷性、精细化运作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3.3 物流过程的实时控制

对信息跟踪能力的提高,使供应链物流过程更加透明化,也为实时控制物流过程提供了条件。在传统的物流系统中,因为没有共享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反馈机制,许多企业有能力跟踪企业内部的物流过程,但没有能力跟踪企业之外的物流过程。

综上所述,物流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部分,供应链管理包括了物流管理在内的各个有关管理环节和流程,如市场销售、生产等等环节和活动。在供应链由推动转变为拉动型以后,应该从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待物流管理,把物流管理作为企业或供应链与内部或外部的供应商、销售商、配送中心、中间客户或终端客户等联系的核心系统,充分发挥物流对增强供应链的效益的关键性作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了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特点。

关键词:物流,供应链,管理,特点

参考文献

[1]孟祥茹,等.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上一篇:诗歌的艺术手法下一篇:全区教育工会经验交流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