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量化管理

2024-09-09|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量化管理(共6篇)

1.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量化管理 篇一

课程分享: 王磊老师的《企业量化管理》

4月17、18日,听了王磊老师的《企业量化管理》的课程。

王磊老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生物技术双学士,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中国量化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五年多的宝洁企业的工作经验,加上十多年的咨询、顾问经验,使得王磊老师从理论到模型到方法论,无不透露出科学管理的前沿思想。

企业量化管理是王磊老师花了近十年的积累,总结出来的一个模式,一个体系。她(企业量化管理体系)和之前的管理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涉及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构建了一个组织系统之间能够互相匹配的完整体系。她不同于品牌定位或薪酬设计等等,只是涉及到整个企业管理中的某个单一模块。她追求的是系统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在这个系统中涉及了多个模块,同时又要保证它们之间的相互匹配性。实际上,她包含了大约几十个不同的量化管理模块,例如营销上的:品牌管理、新产品上市、广告管理、市场研究;组织方面的:战略、经营计划、架构与岗位职责、薪酬等。总之,“企业量化管理体系”不同于单模块的建立,她建立了一整套企业管理体系。

企业量化管理体系

《左传·成公二年》中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话“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至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我认为:器,国之象征;名,君之象征;维护和保持国家和自己的良好名声,是君主的根本职责。君主正则众人爱戴、贤人帮衬,众人爱戴、贤人帮衬则国正。国正则礼法备,礼法备则秩序生,秩序好则生利益,利益生则国民富庶,这就是治理好国家的关键。而这一切的关键就是君主自己。

这段话以现代企业管理的观点阐释就是这样一套理论:要成为一家管理有序的企业,最根本的条件在于这家企业是否有一个英明的决策者(既所有者,但所有者和最高管理者应不应该划等号,应该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由决策者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清晰地定位企业的远景、使命、价值观和发展规划。有了长远、1

明确的战略定位,再加上决策者的英明就会受到内部员工的帮衬和外部顾客(直接打交道的组织或个人)的拥戴。内外部的“人和”使得企业正,从而能够制定清晰明确、公正透明、责权利分明的企业“制度(就是王磊老师所讲的“十大契约”)”。有了这些契约,则形成了企业秩序。有了良好的秩序,企业就能产出良好的利益,这样就使得与企业相关的利益体(包括企业本身、所有者、内部员工和外部顾客)都能获利。这就形成了治理好企业的正循环。

如果说几千年前的孔子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思想理论的话,那么,今天,王磊老师的“企业量化管理体系”正是这套理论的具体执行策略和方法。

基本概念

因为是理工科出身的缘故,王磊老师特别强调概念的导入。只有理清和抠死了每一个概念,才能比较顺利地理清之后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如果没有概念作为地基,盲目、快速的导入理论体系,那么企业会如同一栋根基不稳的大厦,随时可能摇摇欲坠,甚至坍塌。你导入的速度越快,体系越庞大,反而你的企业会崩溃得越快。

所以两天的课程中,王磊老师花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讲述量化管理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在这里我也就粗略地罗列一下王磊老师所讲述的基本概念吧。

对于“企业量化管理”,我们需要理清“企业”、“量化”和“管理”本身的含义。这是整个体系的三根“承重柱”。

企业的本质是,以工业化运营模式进行组织内部管理;

管理的本质是,依靠共振思想来搭建起组织内部的契约体系,从而建立和维护稳定的组织秩序的系统过程;

量化的本质是,对组织内部的人给出清晰、准确的权利、责任、利益三个方面的定义。

那什么是工业化的运营模式呢?工业化是相对于农业化衍生而出的概念。农业化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分产承包,只注重当个个体的生产,无法形成大规模复制;而工业化生产方式更像是链条状作业,注重过程管理,因此不易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相较于农业化的运营模式:劳动产出因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呈代数增长,工业化的劳动产出因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呈几何级数的增长。打个比方,假如一个劳动力的劳动产出是10个能量单位,那么5个劳动力在农业化运营模式下只能产出50个能量单位;而在工业化运营模式下,10个劳动力将产生10000(10的5次方)个能量单位。

作为企业量化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契约又是什么呢?契约指的是两人或两人以上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约定,是对交易中权、责、利的清晰明确,公平公正的标准化描述,这也是量化的终极目的。

医学 & 企业管理

课堂中,王磊老师引入了心脏是如何给身体各部位输血的医学知识,并且解释了医学上人造心脏实验屡屡不能成功的原因。而我们的企业管理完全可以借鉴心脏的供血原理。

人类的心脏要把血液泵到全身只需1.7瓦的功率,而一颗人造心脏却需要30瓦的功率,多了近18倍。但即便是30瓦的人造心脏也不能很好的完成泵血,最后导致肝脏、肾脏等器官慢慢衰竭。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只有1.7瓦的心脏就能完成泵血呢?

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人类的心脏泵血并非靠蛮力挤压,而是利用共振原理来把血液送到全身。心脏在泵血的时候,并没有使多大劲,因为人类心脏上端的血管是个弯形,这个弯像一个鼓面,当血液从心脏内挤压出来撞击到这里时,“嘭”的一声敲击在血管壁上,犹如“击鼓”,立刻传出一个声脉冲,这个脉冲沿着全身的血管壁一直传下去,所有的血管就会响应这个信号,一块使劲,于是一开一合的与心脏共同完成泵血。

心脏的管理模式,就是利用共振原理。首先心脏发出振动信号,使得全身的血管、细胞与之产生一样的频率,当共振产生,所有的血管就会与心脏一起吸收和释放血液。心脏的管理模式,是经过自然界长期考验的模式,因为这种模式最省力,也是最有效的。后来管理学家们经过长期实践,就把心脏的共振管理模式借鉴到现代组织管理中了。

其实组织的管理者就好比那颗心脏,在中央不停的跳动,希望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志统统传送到不同的部门中去,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一块做。但是事实证明,就算是很优秀、很聪明的管理者,如果光靠挤压的方式去管理,最终也会阻力太大而难以达成目标。所以,管理企业最重要的是在企业内部搭建出一整套共振体系,形成一个共振网络。那么,这个共振体系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事实上在组织内部形成共振网络的这个东西,现代管理已经给出了定义,它就是——契约。

十大契约

企业量化管理体系建立了十个基本契约。可以划分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契约、专业模块之间的契约和管理者与执行者之间的契约。

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契约包括两对契约。一对契约,战略规划(权利与责任的长期约定)与期权制(利益的长期约定);另一对契约,制度(日常的权、责约定)、年薪制(日常的利益约定)。

企业的所有者对管理者提出了要求,也就是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而经营者相应的应该得到企业的期权激励,这样就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与经营者的利益结合起来,他们之间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所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与“期权激励”是企业首要的一对契约关系。他们相互对应,“期权激励”是战略实现的有力保证。相同地,“制度”约定了企业的行事准则,而“年薪制”保证了企业制度的顺利贯彻和执行,它们也是决定企业的至关重要的一对契约关系。

专业模块之间的契约包括一对契约,组织架构(长期的组织间的协调约定)与经营计划(短期的组织间的协调约定)。

每个企业都是由一定的部门组成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就是为了保证有效的完成工作而约定的人们之间进行合作的方式。企业的组织架构要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相适应。组织架构是工作有效完成的前提,也是战略实现的保障。基于企业的目标,以营销价值链制定出企业的经营计划,是企业各个部门根据营销价值链的思想在企业内部的前端部门向后端部门提出的需求。组织架构和经营计划调整企业内部各个专业模块之间的关系。

管理者与执行者之间的契约包括两对契约,岗位职责(权利与责任的长期约定)与职业发展(利益的长期约定)、项目管理(日常的权、责约定)与薪酬体系(日常的利益约定)。

管理者是通过做出决策、分配资源、引导执行者的工作,从而实现工作目标。那么管理者就要订出执行者的岗位职责,也就是执行者的具体工作范围是什么?他需要完成哪些必要的工作等等。而同时,管理者也要告诉执行者,在完成了工作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也就是执行者的职业发展。所以,岗位职责和职业发展是管理者管理、引导和激发执行者工作的一对契约关系。管理者为了工作明确有效而采取项目管理的形式,那么同时就要告诉执行者完成项目之后的激励结果是什么。这就是项目管理与薪酬体系的一对契约关系。

总结

今天写下来与大家分享的,只是王磊老师在第一天的上午所讲授的内容,仅仅只是对概念和概念衍生出来的概念作出了相关的阐释。第一天的下午,王磊老师讲述的主题是“如何寻找自己企业的DNA?”,也就是介绍这样一条思路:企业量化管理需要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企图全部展开、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在组织进化的路上,企业必须遵循客观的规律。在第二天,王磊老师详细阐述了十大契约的制定思路、具体方法和工具模板。

记得美国学者兼作家的麦尔坎?葛拉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他的《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里?(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台湾版】一书中提出了一个10000小时原则,既任何人要在任何领域出类拔萃,脱颖而出,都需要认真投入10000小时以上。10000小时是一个突破的临界点。无独有偶,理学家西蒙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心理学法则:10年法则(10-Year Rule)。他指出,要在任何领域成为大师,一般需要大约10年的艰苦努力。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那么你必须专注于这个专业领域长达10年或者10000个小时之久,在此期间,你需要不断地从学习和工作中体验和感悟、沉淀和积累,最终才能提升到专家(大师)级别。

从王磊老师加入宝洁公司开始接触量化管理,到成立中国第一家量化管理咨询公司(夸克)的十几年历程来看,王磊老师无疑是量化管理方面的专家了,十几

年的知识沉淀和经验累积不可能在短短的两天课程中完全托盘而出,而我更不可能在一篇短短的文字中完全道出我的收获与体会。我看到很多的同学都买了王磊老师的《完美进化——量化管理出效益》和《有效制定经营计划——解决企业经营问题的必备工具书》的书籍,以及《有效制定经营计划》和《企业量化管理》的光碟。我觉得,工作一段时间就应该拿出来重新翻翻、看看,温习温习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我相信这些内容一定会令你产生新的感受和体会,也一定会在你遇到疑问或者困难时给予你提示和帮助。这也是孔子“温故而知新”的另外一个层面的含义吧!

“知、明、行、习”

最后,还想介绍一下王磊老师所强调的一套以“知、明、行、习”为核心的学习方式。

知,培训,通过课堂学习认识和理解理论模型,并且能够自己转述;明,模拟,通过案例训练,强化对理论模型的理解,明确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行,实操,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指定方法和步骤,重点处理其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最终形成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体系;习,固化,将制定的体系形成标准保持下去,使企业不再需要监督而能自觉的依据标准行事。

所以王磊老师在课堂的尾声特别告诫大家,希望大家不要上了课就丢光了,一定要复习,更要去实践。于是他留下了两句话,与我们共勉。

第一句,西南航空企业(Southwest Airlines)创始人赫布·凯莱赫的,“应付激烈竞争与极具环境变化的最佳方法是将组织建立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理论之上”。

第二句,古语,“自古说之者众,而用之者寡;慕之者多,而行之者少;闻道者众,行道者寡,此天道也”。

2.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量化管理 篇二

近期, 全球金融市场波动, 离岸人民币和境内人民币汇率相继走低, 市场对人民币充满贬值预期。云南进出口企业, 尤其是大型进口企业纷纷探寻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措施。农行云南分行密切关注全球汇市的波动情况, 高度重视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现实需求, 针对进口企业的贸易和结算特点, 制作了《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方案》, 第一时间发送给了云南省主要大型进口企业, 并加强与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沟通和联系, 使其了解和认知农业银行可提供的管理汇率风险的产品和服务。另外, 该行还成功组织举办了一场以汇率风险管理为主题的外汇交易产品营销活动, 更具针对性地为企业排忧解难。

3.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与长远发展 篇三

一、积极推进教育立法,系统谋划“六修五立”

我们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有了教育的法律,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有6部主要的教育法律,这些法律基本上都是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颁布的。最近这10多年教育立法相对来说是停滞的。本届人大原有一项关于教育立法的计划——完成对职业教育促进法的修订。但是今年人大会上没有列入议题,也就是说,本届人大可能没有一部教育法律问世了。

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六修五立”的教育立法计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修订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确立有关考试、学校、终身学习、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我觉得这个计划非常好,因为我们的确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无法可依的局面。坦率地说,这个任务是非常繁重的,因为立法的程序非常复杂,首先要经过充分调研和讨论,同时还因为我们国家的法律是部门法,一部法律首先要由相关的部门起草、做规划,如果部门做不出来,这部法律就根本不可能出台。当一部法律涉及部门利益交叉的时候,这部法律就更出不来了。

以我在人大的工作经验来看,如果没有一股强大的立法力量,没有充分的立法准备,“六修五立”是很难做到的。要在不到8年的时间内,完成这项任务,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此,应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教育立法,尤其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应该在立法中起更大的作用。现在每次“两会”都有很多民间机构为人大代表起草有关的法律文本,应该说,有些文本的水平是非常高的。如果我们在教育立法上能够借鉴这样的做法,就能够把许多民间的智慧和思想吸收进来。立法绝不仅仅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事情,否则,在接下来的8年时间,差不多每年要通过一部以上的法律,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也很期待我们大学的教育学院能在教育立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主动帮助国家去谋划教育立法。比如说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做得很好,能不能先做出一个学前教育法的文本?北京师范大学也可以做一个文本。最好是几个文本同时启动,发挥不同机构的作用。上海在做上海市教育发展与改革中长期规划的时候,就采取了这个方法,邀请3家民间机构各拿一个文本,再把每个文本的优势和智慧集中起来,这样规划的水准就比较高。所以,我们期待更多地发挥民间智慧在教育立法中的作用,以保证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法律“六修五立”得到落实。

二、重点推进教育公平,化解择校等热点问题

毫无疑问,中国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仍是公平问题。人民群众意见最大、最集中的问题也是以“择校”为核心的公平问题。以义务教育为例,无论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类型之间,我们的教育发展都是不均衡的。在区域之间教育经费相差非常大,东部和西部某些省的教育经费差得不是一倍两倍,最高甚至达到了10倍。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差距也非常大,全国农村教育经费只占全国教育经费的35%左右,而农村人口远远超过了65%。在同一个城市,不同学校之间的差距可能比城乡之间的差距还要大。去年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先生对北京市的择校问题作了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即使在北京,校际之间的差距也是非常大的。

中国人历来有不患贫而患不均的传统。中国教育最关键也是难点的问题,我认为就是公平。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走的教育发展道路是在“效率优先”思想支配下的,无论是中小学的重点学校建设、示范学校建设,还是大学的“211”工程和“985”计划,几乎所有的教育政策、资源配置都是向好学校倾斜,都是锦上添花,而忽略了给最需要的地区配置资源,雪中送炭,从而造成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当务之急是重新进行教育资源的配置,重点向农村、边远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应该通过教师流动、组建教育集团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全方位地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

三、应对网络教育时代,构建国家教育信息资源平台

我们现在对于正在悄然进行的网络时代的教育改革还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其实,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很多人已经预见到网络时代将对教育产生的根本性影响。10多年以前西方就有所谓的“学校消亡论”,但一直没有引起我们的警惕。我个人认为,虽然学校不可能消亡,但未来学校的概念将会与现在大不相同,学校的教学形式、组织形式的变革将会非常巨大,这是毫无疑问的。未来,学生们很可能是在家中通过网络学习课程,到学校只是接受辅导,进行师生交流、团队活动了。

大家很熟悉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是一所一个人办起来的大学。这个孟加拉裔的美国人,通过在线图书馆收藏了3500多部教学视频,很多学科可以在这里学习,这也是网络大学的雏形。在国外类似的资源很多,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推出了可以跟踪学校所有教授重要讲座、重要作业甚至课堂视频的课程;麻省理工学院也已经开放了1800门课程,全部放在网站上,有课程和作业的PDF格式可以下载,而且已经在中国内地和台湾都建立了自己的镜像网站,同时,这些课程已经开始被翻译成中文。也就是说,今后中国的大学生可以在中国用中文来学习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今后大学如此,中小学恐怕也是如此。英国的公开大学,把十几所大学联合起来,建立论坛,提供视频。以后如有学生在这些大学学习网络课程并且通过了考试,我们的大学承认不承认,给不给学分?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在中国,政府调配资源的能力非常强大,更有可能发挥我们的优势,迎接跨区域的网络学习新时代的到来。我建议教育部做两件事情:第一是建立国家教育信息平台,收集所有学校、所有孩子、所有老师的基本信息,实时掌握所有的教育基本信息,这样,不仅可以随时追踪教育的主要信息,而且很难造假。第二是建立国家教育资源平台,把全中国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课程、最好的作业整合在一起,建立一个资源平台。现在我们大多是以省、市为单位在建设,重复浪费非常多,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如果由国家建立起来这个网络,全国所有地方都能免费共享,这对于建设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社会是非常有意义的。应该由国家进行这个平台的建设,鼓励各个省市向平台无偿提供教育资源,由国家向软件开发商去购买各种优秀的教育资源。这样,所有孩子都可以在家里学习,最差的学校也可以看到最好的老师的课程。今后的学校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每一堂课都正规地上课,而是一个交流的地方,是同学之间探究和开展各种活动的地方。事实上,我们对这个时代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下大力气,由专门的团队研究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发展。

四、建立专门拨款机构,用好占GDP4%的教育经费

《规划纲要》明确了从今年起完成教育经费占GDP的4%,这意味着各级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以此类推,2011年中央教育财政支出是2963亿,2012年就达到了3700多亿,增加了800多亿。上海更加厉害,2009年是343亿,2010年是407亿,2011年是610亿,今年将达到700亿,明年还会有进一步增加。增加的钱怎么花?这是个大问题,如果花不好,不仅会产生巨大的浪费,而且会失信于民。事实上,单纯增加教育经费的数量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花不好这笔钱,反而可能会导致教育很多新问题的产生,造成教育不公平的加剧,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我建议国家尽快建立专门的教育拨款机构,对于重大的教育经费投入、重要的教育项目经费,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决策。在教育拨款时,要增加教育一般性预算的比例,设立各种教育专项经费。以后国家上百亿元的教育项目会越来越多,如果做不好,教育就会越来越不公平。国外的政府预算都要经过议会充分讨论和审核,而现在我们对预算讨论研究得很不够,监督得也很不够。所以,建立国家教育拨款机构,为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把好关,势在必行。

五、改进教育督导体制,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

现在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是集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于一身,管、办、评于一体。政府如何从“划桨手”转变为“舵手”,由直接提供服务,转变为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满足社会需要,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改善公共服务的品质,真正建立一个“管、办、评”各自相对独立的教育机制,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认为,应该建立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教育监督机构,可以考虑把教育督导机构放在各级人大,因为人大本来就具有监督政府部门的职能。同时,应该发挥民间组织、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六、跳出教育思考教育,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

毋庸讳言,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如果不改革,教育是走不出怪圈的。我们的社会还是一个依靠声望而不是依靠实力的社会,学历至上、文凭至上引导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就人事制度而言,我曾经在“两会”期间提出一个建议,希望首先从公务员制度开始改革,公务员考试能不能降低门槛,高中生就可以参加考试?在美国,高中生可以做市长,在欧洲,高中生也有可能当部长,为什么我们的高中生就不能当公务员呢?虽然学历与能力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学历不等于学力。我们现在很多单位招录人才,不仅要大学生,而且指明要“985”、“211”大学的毕业生,这严格来说就是学历歧视。我认为,从国家层面来说是不应该有学历歧视的。人事制度如果不改革,理想的教育就很难真正产生。

和人事相联系的是收入分配制度。在一个社会,如果不同职业、不同领域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也会导致教育的异化。如果社会的精英分子都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同时社会的大部分人也有体面的生活,教育的激烈竞争就会少很多。比如丹麦等北欧一些相对来说幸福指数比较高的国家,一个部长或者一个大学教授与一个技术工人相比,收入差不了多少,他们都买得起房子甚至可以一起做邻居。而我们现在的情况不是这样,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太大。所以,一定要想办法缩小全社会的分配收入差距,缩小以后,考什么样的大学,学什么样的专业,从事什么行业,就无所谓了。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在需要和兴趣去选择,而不会跟风选择职业了。可以说,人事和分配制度不改革,教育是很难得到真正突破的。

七、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建世界一流学科

高等教育需要改革的问题非常多,首先是关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我们已经喊了20年。我总觉得真正瞄准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比建设一流大学要靠谱。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盲目追求一流大学,强调学校的整体建设,大量的经费被浪费了。其实,首先把优势学科真正做好,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学科优势明显了,学校自然会强。离开学科建设的学校,一定没有出路。

其次是关于大学去行政化的问题。坦率地说,现在要提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是非常困难的。这里有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配套等具体问题。所以,当务之急是取消大学行政人员的“学术化”。例如,现在许多大学连保卫处、教务处的行政人员都要评研究员、副研究员,都要写文章,都要忙发表,他们自然没有心思去做服务工作了。更重要的是,现在大学的行政人员用行政权力控制学术权力、瓜分学术资源的情况比较普遍。大学里一个年轻的优秀知识分子如果不去当官的话,就评不到奖,评不了职称,拿不到项目,这的确是一部分大学当前的现状。所以,必须创建一种机制对行政资源、行政权力进行分割。一个教授,在当校长、做院长期间,最好不要再去拿项目、评职称,官不和民争嘛。

还有大学教学模式的改革问题。现在我们的大学基本上还是沿袭中小学的教育模式,即所谓的“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课堂上没有智慧的碰撞,没有思想的交流。如何改变大学的教育模式?值得反思。不管怎样,大学课堂一定要实现师生、生生对话,没有对话,大学教育是无法改革的。

大学课程结构的改革也是一个大问题。现在我们的课程太落后了,与我们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前不久,听美国加州旧金山州立大学副校长Yenbo Wu介绍了他们学校的培养目标,即终身学习的能力,欣赏多元社会,有道德水准,能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注重精神和心灵的品质。在精神和心灵方面,强调好奇心、惊异感、知识的灵活性与适应性、社会责任感、批判性自我反馈、思维独立、具备领袖才能、健康、有敬畏感等。他们的课程全部是围绕这些目标展开的,所以得到了美国总统的表彰。

八、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支持民间教育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间资本基本上没有进入教育领域。中国的民办大学和中小学基本上都是依靠自己积累,像滚雪球一样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就多少带有逐利性。所以,很少出现能够与公办学校抗衡的学校。而如果没有真正优秀的民办学校的兴起,公办学校没有强劲的对手,那么,中国教育注定是缺乏活力的。

中国有很多高科技上市公司,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他们有许多资金想办学,我们完全可以把一些大学交给他们去办,让大学进行转型的尝试。这就必须要建立起新的体制,中国教育需要这样的“鲇鱼效应”。

我们不仅需要民间的资金进入教育,民间的教育智慧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教授曾经分析了教育改革的困难之处,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变革是从课堂开始的,是从老师开始的。这些年来,有许多民间的教育改革在悄然进行着,如我们10年前就开始的“新教育实验”,已经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市,1400多所学校如火如荼进行着。关注并且推广这些行之有效的民间教育实验,应该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使命。

九、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为素质教育创造空间

素质教育讲了多年,但是,我们的学校和老师们依旧在“为分数而教”,学生依旧在“为分数而学”。肩负“指挥棒”责任的现行考试与评价制度,不仅没有起到促进和推动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的作用,反而在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如果我们的考试与评价制度再不能实现重大的突破,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成果将很难进一步深化,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换言之,考试与评价制度突破与否,是素质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近年来,有一些民间机构已经在考试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如ACTS学业评价技术,就是一个集检测、评价、诊断、甄别、选拔和鉴定多项功能于一身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技术。希望尽快研究包括高考在内的各种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举措。

十、大力吸引一流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吸引一流人才进入教师队伍。现在,我们的教师资源不仅数量上紧缺,质量上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台湾,一个教师岗位通常会有3个人去竞争,社会上因此会有很多流动教师。如果教师的竞争比较激烈,就有发展的张力。而现在我们很多教师岗位没有人去,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的教师依然紧缺,城里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去,并且这些地方的教师还要想尽办法到城里来。

如果不能聚集社会的思想精英、人才精英到教育领域里来,我们国家的教育是很难办好的。我一直主张在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能够把优秀的作家、书画家、科学家等请到大学来。现在,全国各地的作家协会、书画院、科学院等,在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养了一大批行政工作人员,包括门卫、司机。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些机构解散,让真正的作家、书画家、科学家到大学去呢?以作家为例,能不能让作家协会回到民间,请那些优秀的作家到各级学校中来,成为驻校作家、校园作家?我相信,如果社会上的精英分子能够回归大学,这样的大学就一定能更加自由地发展。

(作者系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4.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量化管理 篇四

减分:

㈠在学院

① 在学院内与其他系部同学发生矛盾并动手打人,造成不良影响的,扣15,情节严重的扣20

② 与老师发生口角,不尊重老师,用言语对老师进行人身攻击、威胁老师的,扣20分,严重的扣25分。

㈡在班级

① 每周值日扣分的小组,每人每次扣2分。

② 每次迟到、早退者扣5分。

③ 每旷课一节扣10分。

④ 作业未交者扣4分,迟交者扣2分。

⑤ 做出有损班级形象的事情,扣10分。

⑥ 在班级搞小团体活动、分帮派或者其他分裂班级凝聚力的行为,扣10分

⑦ 每周考勤、卫生结果被评为最差班级,且被申请为加修班级的,每人扣5分。

⑧ 不团结同学,与同班同学发生口角,并大打出手,破坏班级和

谐的,扣5—10分。

⑨ 工作失职,未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扣5分。⑩ 因犯事而受系部或者学院处分的,扣10分。

⑪ 老师上课点名时,冒名顶替别人签到的,扣5分。

㈡在寝室

① 寝室被评为C级寝室的,每人扣5分。

② 寝室连续两周被评为C级寝室的,每人扣6分。

③ 寝室纪律扣分,每人扣4分。

④ 寝室里进行抽烟、赌博、酗酒、传播不良书刊、视频的,被

辅导员、书记、宿管工作人员抓包的,每人扣10分。

⑤ 与同为寝室同学发生口角、大打出手,情节严重且造成不良

影响的,扣10分。

⑥ 不尊重宿管阿姨的辛勤劳动成果,随地乱扔垃圾、乱吐痰,被宿管阿姨、辅导员、主任抓包,扣5分。

5.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量化管理 篇五

关键词:高等书法教育,非师范学生,现状,重要性,途径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化特征。高等书法教育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也为书法的普及教育起着输送人才的重要作用。关注高等书法教育, 完善高等书法教育体系, 开展非师范学生书法教育, 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也是提升全民素质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高等院校书法教育的现状

笔者在与一些大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 有很多学生认为书法课就是写字课, 有的听说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 但是问到他们的书法作品的时候就答不上来了, 有的甚至从来没有用过毛笔。他们的书写水平大多停留在初级水平上, 对于握笔的方法、笔法、结构把握都是模模糊糊, 在练习中还经常出现错别字。可见, 现在大学生的书法基础是相当薄弱的, 虽然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中小学生在学校的第二课堂或者一些培训班接受书法教育, 但是书法不是中考、高考甚至会考的科目, 普及力度还有待加大。中学生在进入高等院校以后, 高等书法教育就担当着“补课”的角色, 既要把以前所缺的知识补起来, 又要有所提升, 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近年来, 高等书法教育发展迅速, 到目前为止, 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各层次逐步完备。目前, 全国共有40多所院校招收书法专业。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当然都接受过书法教育, 而高等书法教育的对象是所有的大学生, 按照师范性质可以分为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两大类。从目前的教学来看, 师范生的书法课是必修课, 而非师范生的书法教育却是我们所忽略的。为了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扩大自己的就业面, 非师范学生就需取得教师资格证, 而“三笔测试”是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的硬件。与接受过书法教育的师范学生相比, 没有接受过书法教育的非师范生的“三笔”功底相对薄弱, 与师范生不可同日而语。因此, 这部分学生通过“三笔测试”的难度就相对较大, 这无形之中增加了他们的就业的负担和压力, 这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开展非师范学生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一味注重知识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而书法教育正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早在唐代, 国子监所辖“六学”中就有“书学”一门, 贞观年间, 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就亲执教鞭, 教导学生专习唐法, 唐朝还把书法水平作为科举取士的一项重要标准。高校开设书法课程既可以使大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又可以使大学生在书法学习中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和相关的书法理论知识, 了解书法美学原理, 增进自己的学识修养, 提高综合素质, 增强民族自豪感, 使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有效的推进。

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显突出, 很多大学生感叹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从根本上说, 大学生的就业取决于社会需要与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只有在满足社会需要的情况下才能通过职业选择完成自我社会化的过程,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必须从社会对人才的近期和长远需要出发, 进行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而书法教育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巨大的作用, 高等书法教育不仅仅是师范生的师范技能, 还应该是所有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必修课。

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气质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而中国书法被誉为“纸上的气功, 墨上的太极”, 加强书法教育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在练习书法时, 学生全身舒展, 凝神静思, 通过手臂、手腕、手指神经肌肉等调动全身的气和力, 通过笔毫送到笔画线条中, 使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得到锻炼并且更加协调。在物欲横流的今天, 校园也显得浮躁起来。书法这门“动”、“静”结合且法度深严的课程, 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写字时平静的心态延伸到日常的生活中去, 正如古人云“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燥;省事然后知平日之心忙;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1]书法创作过程也是释放情感的过程, 可以调节情绪, 缓解疲劳。“静坐作楷法数十字或数百字, 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 任意挥洒, 到痛快淋漓之候, 又觉临心焕发”。[2]项穆在《书法雅言·资学》中也提到:“人之资禀有温弱者, 有剽勇者, 有迟重者, 有疾速者。知克已之私, 加日新之学, 勉之不已, 渐入于安。”[3]通过书法学习, 学生可以提升气质, 完善人格。

三、开展非师范学生书法教育的途径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 它历数千年而不衰, 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 积淀了华夏民族文化和中国哲学的精髓。书法与文字、文学、美术、文化、历史、民俗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 从理论上说, 研究这些学科的方法都可以应用到书法研究上, 可以说, 上述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可以作为研究书法的角度和背景, 把相关专业和书法进行整合, 做到宽口径、多发展, 同时, 借助书法这一工具, 可以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从多学科的角度审视书法, 去引导学生学习书法, 才能使他们对书法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 同时和所学专业相结合, 完善知识体系。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 书法是文字演变的载体和产物, 学生学习不同文字发展阶段的书法艺术, 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从文学的角度看, 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可能就是一件很好的文学作品, 很多文学作品就是书法创作的主体内容。从历史学的角度看, 书法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历史现象, 涉及书法作品的历史背景或流传延续, 书法作品风格形成的历史及演变规律, 书法理论、审美观念的形成及历史演变。从民俗学的角度看, 书法是一种精神民俗和一种社会生活民俗的现象, 它以文字作为艺术创作的内容素材并普遍应用于社会生活。从美学的角度看, 书法作品是审美对象, 蕴含诸多审美元素, 书法欣赏就是审美的过程, 而书法创作是美的探索和创造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书法作品是人类视觉感知的对象, 书法创作过程是人类情绪表现的过程, 书法欣赏可以看成是以书法作品为刺激对象的心理反应过程, 与创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从地理学的角度看, 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会造就不同的书法家, 这些书法家所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显然被赋予一定的地域特征。从旅游的角度看, 书法是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 是很多旅游胜地的重要资源, 刺激着旅游业的发展。从政治学的角度看, 特别是在古代, 大多书法家都是士大夫阶层, 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领导层, 他们的思想观念通过书法作品传播, 欣赏书法作品也就成了接受政治教育的过程。同时, 古代的士大夫有文学家、画家、音乐家等, 许多人是集各种才能于一身, 也就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当然, 要开展非师范生的书法教育, 面扩大了很多, 就急需更多的高素质的书法教师。从目前全国的高校书法教师队伍来看, 师资力量还相对薄弱, 因此, 我们要通过一些有效途径打造一批教师队伍。首先,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校师资, 让精通书法的教师兼任书法教师或者通过转岗培训专门从事书法教育工作。其次, 通过外聘的形式, 吸引更多社会上的书法人才进入高校参与书法教学, 请一些书法名家在高校开专题性讲座, 把他们研究的最新成果授予学生。最后, 让在校在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担任一部分书法课的教学任务, 在校内通过书法协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使书法专业的学生和非师范的学生有更直接的交流, 有效地学习相关知识。

在高校普及书法知识, 开展非师范生的书法教育, 还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除了对专业教师队伍进行培训、交流、提高之外, 还需要增设一些硬件设施。首先, 配备书法课程专业教室, 包括专用课桌、画毡、临摹架、经典作品临范、拷贝箱、计算机多媒体展示设备设施等, 教师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其次, 建设一个面向全校学生的艺术作品陈列室, 同学们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气氛。最后, 建立“三字过级”测试制度和定期比赛制度, 这样的激励措施能督促学生学习。

综上所述, 书法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思想呈现出的多元化、开放性和社会化的特点, 高校书法教育应扩大受众, 把非师范学生的书法教育纳入高校书法教育体系中, 突出和强化书法教育的多元化和广域性。在此基础上, 我们应不断创新书法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书法教育的“教”、“学”、“用”有机结合, 以发挥书法教育的最大合力, 促进高校书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海若.书法教育中的人格熏陶及心态引导[J].艺术教育论丛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2004.2.

[2]周星莲.临池管见[C].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2.12:730.

6.发展民营制造业仍是“当务之急” 篇六

相比之下,郑州在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战略上采用的“群狼战术”(中小型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已经达到了良好的效果——2011年,郑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476亿,实现工业增加值2340亿,同期武汉分别为7390亿和2458亿。

一直以来,武汉经济都存在“偏公偏重”、“一公二重”的问题,做大做强武汉的民营制造业,是武汉进一步发展非公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经济,不断优化所有制结构,构建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健康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

扶持武汉民营制造业发展,要“抓前三”。即各级政府在普遍改善投资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支持有实力与空间可以“做大”,能够排入行业前三位的民营制造业。

目前,省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已经从“一市一策”过渡到“一企一策”。以稻花香为例,已经有20个省直部门推出了八大政策支持稻花香建设500亿产业集群: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投资、金融服务、用地、科技、配套设施建设、兼并重组、保姆式协调服务。这给重点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建议设立正局级机构——中小企业局,扶持民营经济。一般的省市是放在经济与信息委员会,也有的是独立。比如,重庆市的“市政府部门管理机构”中有独立的“市中小企业局(市乡镇企业局)”。

在此基础上,要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待遇。建议在安排企业家进入各级政协、各级人大当常委之外,也可以担任各级政协的副主席。作为财富的创造者,企业家群体应该有这种待遇。早在2003年,重庆力帆集团的董事长尹明善、浙江传化集团董事长徐传化就担任省市政协的副主席。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武汉优质的科教资源,一个研究团队、一项专利,可能就是一个大产业。

比如武汉在地理空间信息产业上就有绝对的科教优势。今年4月,李德仁院士、朱宜萱教授赴荷兰阿姆斯特丹参加地理空间信息世界论坛,代表武汉大学领取“地理空间信息科学全球领袖”奖,这此前,仅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德国汉诺威大学曾获此奖。

总之,发展武汉民营制造业,不仅要从顶层设计、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待遇等方面入手,更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资源、利用资源,这样才能活跃民营经济、推动经济良性发展。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王强销售简历下一篇:校园二手市场调查问卷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