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诗文

2024-09-06

精彩诗文(共10篇)

1.精彩诗文 篇一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适用于学习,知行合一等。这句话的意思是担心自足而不学习,担心学习了不去实践。原诗选自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五)。这是韩愈被贬往潮州时所写的一首临别赠诗。诗首先围绕读书求学中的知行问题提出自己的哲理性观点,接着对元十八在这方面的修养和取得的成就加以赞扬,最后慨叹自己因被贬南海(即潮州),无法为元十八宏鸣高飞助一臂之力。通俗中见深邃,素朴中含深情。

●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

适用于读书等。选自唐代翁承赞《书斋漫兴二首》(其二):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

当诗人忙完公事,在暮色之中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赶回家门时,只见茅舍中亮着灯光,孩子正在琅琅有声地诵读着诗文。此时此刻,诗人不禁涌起一股喜悦和欣慰的心潮,并很快由感性的激动上升为理性的思考,吟出了“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的诗句。

●书卷多情似故人

选自明代于谦的《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头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适用于认识到别人的成功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等。选自王安石的《题张司业诗》: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是王安石对张籍诗的品评诗,同时道出了“寻常”和“奇崛”、“容易”和“艰辛”的深刻哲理。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意思是一句话语也不能实践,读万卷书也是没有用的。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选自明代周立勋的《饮酒》:儒生好奇古,出口谈唐虞。倘生羲皇前,所谈意何如?古人既已死,古道存遗书。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我愿常饮酒,不复知其余。

该联巨大的艺术概括力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因而具有了超越特定对象的哲理意义。读书万卷,积累理论知识,是重要的,因为“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但是,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正在于它能够指导自身的实践,因此,要发挥理论知识的作用,就必须密切联系实际,与实践相结合。反之,如果理论脱离了实践——“一语不能践”,那么理论再高妙、再丰富,都是空虚的、徒劳的,它犹如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都是虚幻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万卷徒空虚”。作者从现实批判中所凝聚成的这两句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力度和警策作用。

●举世人生何所依,不求自己更求谁?

适用于自己奋斗,自立等。原诗选自唐吕岩的《渔歌子·方契理》:举世人生何所依,不求自己更求谁?绝嗜欲,断贪痴,莫把神明暗里欺。

●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

适用于自己去闯荡,发挥主观能动性,勇敢等。

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同样适合做标题。

选自唐聂夷中《行路难》: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谓言骨肉亲,中门如异域。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

自从乐府诗《行路难》出现以后,世人多借此“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意”(《乐府古题要解》)。鲍照说:“男儿身世坎坷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拟行路难》);李白云:“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归去来。”唐代诗人聂夷中却不这样认识。他在《行路难》中唱道:“莫言行路难,……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这两句诗意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事在人为”、“没有走不通的路”的意思。将其视为格言、警语也能讲得过去。格言饱含哲理。《易经》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命运不通称之为“穷”。穷则思变,要干,要突破。这不就是聂夷中诗的绝好注脚吗?要干,要有出路,“全在人”。“全在人”三字,重如千钧。人是“出处”、“路通塞”的前提,“全”是关键。一个“全”字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人间任何艰难险阻,都会被勇于攀登的英雄好汉踩在脚下,即使是穷途末路,只要艰难地走下去,莫听“行路难,归去来”的呼唤,就会有出处,就会成为坦途。只有那些懦夫才在岔道口徘徊不前,感到路难行,去不得,途不通。

●陋巷箪瓢亦乐哉!

适用于安贫乐道等。选自元代宋方壶《[中吕]山坡羊·道情》: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

适用于要经历磨难,才能成长;要经受漂泊,才能有所作为。

原诗选自于明朝俞大猷的《秋日山行》:溪涨巨鱼出,山幽好鸟鸣。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忠勇之心,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地刻画出热血男儿的刚毅形象,令人为之扼腕。逆旅,客舍之谓也。《庄子·山木》:“阳子之宋,宿于逆旅。”以旅店为家,谓生活不安定,长年在旅途中奔波,联系到俞大猷的军旅生涯,这是真实的写照。“丈夫不逆旅”是反诘,也表现出某种矛盾心境:丈夫也有父母妻儿,也该享受天伦之乐,他何尝不知道逆旅之苦累,思乡之痛楚,却决然离家而去。这一取一舍,用最质朴的语言表现出来,却放射出眩目的光辉。一家不圆,为的是万家团圆;一人弃家,为的是苍生有家;一夫甘受鞍马劳顿之苦,为的是天下百姓能安居乐业。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责任感,可敬可钦。

●劝君平地上,还似过坡时。

比喻人在顺境中,容易疏忽大意,掉以轻心,而出错误。故顺境之中尤要谨慎,保持警惕之心。选自袁枚的《小心坡》:“险极坡难过,小心容自持。劝君平地上,还似过坡时。”

可以改编成:劝君常有“过坡心”。

清·田松岩《题劳山杖诗》:“路当坦处亦防倾。”也可以直接做标题。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一笑云林归便得,向来烟景有谁争。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出自《诗·小雅·鹤鸣》,皋:水边的高地。九皋:指深泽。诗句以鹤即使身处低处,鸣叫声也能响彻云外,比喻真理和才能是不可抹杀的。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汉〕无名氏《甘瓜抱苦蒂》诗句以甜瓜育于苦蒂,蜜枣生于棘丛来说明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经过一番艰辛努力的道理。

2.精彩诗文 篇二

奇草异花:以“诗”解诗, 解得奇!

【案例一】特级教师李伟平《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片段

师:写诗不是诗人的专利。 (出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现代诗, 题目叫《一代人》, 作者顾城。大家读了后有何想法?

(学生交流)

师:是的, 写诗并不难, 只要愿意, 我们每个人都能写出优美的诗。现在, 就让我们试着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以现代诗的形式, 用自己的话写下来。长短不限,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

生:我的诗, 题目叫《望湖楼奇景》。

黑云滚滚, 如漆似墨。雷声阵阵, 犹鼓似炮。 (众笑) 黑云, 如飞奔的骏马疾驰而来, 可还未来得及拉上帘子遮住青山, 珍珠般的雨点, 便像顽皮的娃娃, 活蹦乱跳, 窜上了船。忽然, 一阵清风卷地而来。雷公收金, 黑云灰飞烟灭。雨过天晴, 碧波如镜, 水天一色。奇也!

(师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

……

【赏析】这是诗吗?这当然是诗!这是学生稚嫩的诗, 感情最真挚的诗。李老师的鼓励给了学生信心, 激起了学生“我要写诗”的兴趣与欲望。而让学生凭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我之诗”, 不仅强化了对古诗文内容和意境的理解与领悟, 而且有助于把古诗文与充满个人感情色彩的解读融合在一起。另外, 化“诗人之诗”为“我之诗”, 既丰富和细化了诗词的内涵, 又提升了古诗文的教学价值, 其实践意义和实用价值不容小觑。

妙笔生花:以“文”解诗, 解得妙!

【案例二】特级教师管建刚《四时田园杂兴》教学片段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自由选择“昼出耘田”“夜绩麻”“学种瓜”三幅画中的任意一幅,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

(学生自己写自己的, 不时发出“偷着乐”的笑声)

生:我选的是“学种瓜”这幅画。看, 小弟弟背着瓜秧兴高采烈地跑着, 粉嘟嘟的小脸涨得通红, 嘴里一边喘着粗气, 一边喊:“姐姐, 快来快来种瓜秧……”姐姐听见了连忙跑了过来, 她挽起衣袖, 拿起铲子挖坑。坑挖好了, 弟弟小心翼翼地把瓜秧放到坑中, 然后和姐姐一起给秧苗培上土, 姐弟俩干得满头大汗。最后, 姐姐又提来一小桶水, 弟弟拿起瓢轻轻地给瓜秧苗浇水, 一边浇, 一边自言自语:“小苗啊小苗, 你快点儿长吧……”一旁的姐姐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师生不由自主地发出啧啧赞叹之声)

……

【赏析】诗是无声的画。古诗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想象。在初步感悟诗意的基础上, 通过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将喜欢的情景较准确地写下来, 能更好地体会古诗文的意境美、情感美, 加深对诗作的理解。更可贵的是, 在这里, 管老师以教材为依托, 巧妙地找到了读与写的结合点, 引导学生用天真活泼的语言文字再现诗中优美的意境,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尊重了儿童的生命情致, 释放了他们的生命活力, 给他们以充分的心灵自由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这不仅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也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锦上添花:以“诵”解诗, 解得巧!

【案例三】特级教师于永正《草》教学片段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 (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 现在, 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 耳朵有点聋, 请你注意。

生:奶奶, 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 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的花不写, 干嘛写草哇?

生: (一愣) 嗯, 因为……因为草很顽强, 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 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 我明白了。背吧!

(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 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 (众笑)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 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 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 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 就干枯了。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你看俺孙女多有能耐, 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 哪有钱上学啊! (众大笑)

【赏析】这是众多优秀古诗文教学片断中的一个神话!诗文一、二两行是本首诗诗意理解的重点, 也是难点。于老师寓诗意的理解检查于抽背中, 实属少见。扮演奶奶时, 于老师有意问“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 故意把“一岁一枯荣”说成“一岁一窟窿”, 巧妙引出学生的解说。这便水到渠成地化解了难点。更值得称道的是于老师反问学生“那么多的花不写, 干嘛写草哇”, 学生回答“因为草很顽强”, 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蕴含道理的理解。当然理解诗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要求虽然过高, 但于老师却在无痕中让学生感悟到了, 真不愧为锦上添花之作。

铁树开花:以“用”解诗, 解得好!

【案例四】特级教师王树华《观书有感》教学片段

师:我们来看下面几句话中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分别是什么意思。

(出示:王梓鉴的文章写得好, 小记者采访他, 请他谈谈诀窍。他笑了笑, 指了指身后的书柜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意思就是“我”的作文写得好, 是因为“我”书看得多。

……

师:现在, 有很多人写文章喜欢引用这句话。在不同的文章里可能意思有所不同, 但也都有一个基本的意思, 那就是——

生:要多读书。

生:要多学习。

师:是的。成功一定来自积累。

【赏析】古诗文由于时空跨度大、背景复杂、含蓄深邃, 许多内容对生活层面狭窄、社会阅历简单的小学生来说, 有理解难度是不言而喻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解就是一例。而王老师却采用层层剥笋般的拓展解读, 由感悟到运用, 由“诗内”到“诗外”, 由“他人”到“自己”, 每一步都是那么扎实。这样的古诗文理解教学, 既让学生“够得着”, 又要学生“跳一跳”, 学生收获的肯定不仅是对诗句意义的深刻理解, 更有学习方法的习得, 思维品质的锻铸。这样精巧的教学, 铁树怎会不开花?

3.精彩诗文 篇三

关键词:曹丕 曹植 诗话 文论 文学

曹丕与曹植是曹魏文学的两颗璀璨明珠,更是整个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两个名字。在风骨遒劲的建安时代,这样一对背景相同却才情迥异的兄弟,创造了一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文学奇景。历史上曾有不少争储反目的皇家手足,却没有这样的高妙文采;文学上也有过不少名扬天下的俊才昆仲,却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与风格差别。曹植向来受到历代诗人与评论家的推崇,有着“世目绣虎”“才高八斗”的称誉,但曹丕也有着独特的文学风格,船山尊之为“诗圣”引得刘勰为之不平,可见除政治地位之外,关于他们在文学上的论争也是层出不穷。

在前人关于“丕植”的争论中,有立足二者个人气质的评价,也有以政治成败论英雄的说法;既有立足于后世背景的感慨之谈,也有追溯社会背景发展的公允之说;有对二者各自题材上的概述,也有对两人行文中情感的探索。凡一朝之文学大家,无不受二人影响;历朝的文学批评,也无不重点评述的。这些观点,是我们认识曹丕与曹植以及他们的文学的他山之石。

一、时人评价

(一)建安七子及邺下文人集团对“丕植”的主要评价

关于曹丕与曹植文学上优劣的争议,在他们的同一时代便已经出现了。在建安时代的声音中,推崇曹植的要占到多数。与曹植交好的文学之士杨修在信中称其作品为“仲尼日月,无得逾焉”(《答临淄侯笺》),而“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也称他“体高世之才,秉青萍、干将之器”[1](《答东阿王笺》),其评价不可谓不高。如果说信中的评价可能是彼此间的溢美之词,那么正史的记录应当比较可信,如《三国志·魏略》记载,当时的书法名家邯郸淳在与曹植会面后,回到家中,“叹植之才,谓之‘天人” ;又据《世说新语》记载当时的风评:“曹子建七岁成章,世目如绣虎。”[2]可见在当时的文人眼中,曹植的才气确实是令人惊异的。

而与此同时的曹丕,得到更多的赞扬却不是来自如曹植般与生俱来的先天才气,而是后天养成的“文气”。卞兰在《赞述太子赋》中提到曹丕“精研典籍,留意篇章,览照幽微,才不世出,禀聪睿之绝性,体明达之殊风”,显然是对他善于学习和厚积薄发的特点进行了客观的描述,而非笼统的溢美之言;“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在《赠五官中郎将》诗中也道出了他宽广、多思的风格特点:“君侯多壮思,文雅纵横飞。”而吴质在答笺中回应他说:“优游典籍之场,休息篇章之囿,发言抗论,穷理尽微,摛藻下笔鸾龙之文奋矣。虽年齐萧王,才实百之。”[1]也表现了对曹丕文学素养的推崇。

(二)“丕植”相互的评价

曹丕与曹植作为亲生兄弟,在暗中争储的过程中,两人未有在文学评论中针锋相对,正面的互相攻击,因此我们只有在两人的言语中侧面找寻他们对待彼此的态度。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历数建安诸子,然后评论道:“然此诸子,犹复不能飞轩决计,一举千里。”其中相当自负的语气表现出曹植横绝诸子的信心,与其兄相较的结果自是不言自明。而曹丕在《与吴质书》中则对建安诸子有着比较推崇的评价,表示“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2]。言下之意,指曹植亦“不逮”诸子。自然也是对自己自负的弟弟看不入眼。

但双方彼此轻视的态度并不排除是受到当时政治的影响,只是今天我们再也无法得知两兄弟是否在文学上有着惺惺相惜的一面。曹丕既然成为帝王,也再不可能轻易吐露对臣下的评价,因此也不复见其对曹植的文学评价。而曹植既已俯首,自然也会多有溢美之词,在《魏德论》中他赞美曹丕“复逍遥乎六艺,兼览儒林。抗思乎文藻之场囿,容与乎道术之疆畔”[1]。只是不知此言是否真心。

二、后人评价

(一)两晋南北朝时期刘勰、钟嵘为代表对“丕植”的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更多的是对二人的生平记叙,对于文学上的评价,也只有简短的“文帝天资文藻”和“陈思文才富艳”[3]寥寥数语而已。之后的谢灵运则有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至高评价,使得六朝时期对曹植的推崇与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至钟嵘的《诗品》时不但将曹植的诗作列为上品,更有评价“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乃至“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4],几乎已列曹植为圣了。

六朝文坛对待曹丕的态度,则更少了曹魏时的奉承之词,越发难见不带偏颇的公允之词。钟嵘《诗品》将其列为中品,有评语道:“则所计百许篇,率皆鄙质如偶语。”[4]比较钟嵘对曹植的评语,可以看出钟嵘认为曹丕偶有妙语,差曹植远矣。所幸六朝时还有刘勰为曹丕鸣不平,《文心雕龙》中关于丕植的评价可谓公允,对于曹植,刘勰在《明诗》《乐府》《颂赞》等多篇中都有举隅与称道,虽无至高的大段好评,却是清晰地分析了曹植为文的长处,是非常有价值的评论。而对于曹丕,刘勰也在《诏策》中说他“辞义多伟”,更在《才略》中对他有着一段客观的论断如下:“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迭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5]此番论断,不但客观地评价了曹丕,提升了曹丕的文学地位,更合理地分析了旁人评价曹丕与曹植时产生了抑丕扬植感情的原因。

(二)唐宋元时期对“丕植”的主要评价

刘勰对于“丕植”的评价在唐宋元时期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可,纵观唐宋时期的诗话与文论,多是抑丕扬植之说。有论及曹丕诗文的说法中,权德兴认为他“属词类事而已”;吕温认为他“以浮华相高”;陈严肖认为他“乏帝王之度”[1]。

而曹植在唐宋时期得到了大多数名家的青睐与好评。初唐四杰对曹植推崇有加,骆宾王称之为“文苑之羽翼,诗人之龟镜”(骆宾王《和道士闺情诗启》);皎然的《诗式》也有云:“邺中七子,陈王最高”;李白称曹植为“建安之雄才”,表示“白之不敏,窃慕高论”(《上李长史书》)。“诗圣”杜甫也曾写过:“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子建文章壮,河间经术存”(《别李义》)[6],显然是曾诗法陈思;张戒的《岁寒堂诗话》中也有“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古今诗人推陈王及古诗第一,此乃不易之论”[4]这般的至高评价。

(三)明清时期王夫之为代表对“丕植”的评价

明清涌现出大批关于曹丕与曹植的诗话与文学批评,在这一时期,曹丕的文学地位也有了前所未有的转折,甚至有了曹植不如曹丕的声音出现。“后七子”的首领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子桓小藻,自是乐府本色。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逊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1]王夫之又在这一议论上推波助澜,说曹植在声誉上压倒曹丕靠的是背后的手段:“曹子建铺排整饰,立阶级以赚人升堂,用此致诸趋赴之客,容易成名。伸纸挥毫,雷同一律。子桓精思逸韵,以绝人攀跻,故人不乐从,反为所掩。子建以是压倒阿兄,夺其名誉。实则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耶?”他还在《古体诗评选》中将曹丕尊为“诗圣”,讥曹植诗为“蠹桃苦李”。[2]

但同时期的文界也有人对曹植持较高评价,冯班就说:“千古诗人,唯子美可配陈思王。”也几乎是加了“诗圣”的冠冕在曹植头上。两种文学上的对立的看法在这一时期彻底迸发了矛盾,这恐怕是丕植两兄弟都不愿见到的场面。针对王世贞与王夫之的评论,许学夷在《诗源辨体》中反驳王世贞道:“子桓……《杂诗》而外,去弟实远。谓子建实逊父兄,岂为定论!”王闿运《湘绮楼说诗》更是对王夫之不无讥讽地议论道:“看船山《诗话》,甚诋子建,可云有胆。然知其诗境不能高也,不离乎空灵妙寂而已。”[7]

三、近人、今人评价

(一)近、当代以郭沫若为代表对“丕植”的评价及综述

争辩丕植优劣的议论一直持续不断的延续到了现当代时期,民国时期黄节先生在《曹子建诗注》中论道:“陈王本国风之变,发乐府之奇,驱屈宋之辞,析杨马之赋而为诗,六代以前,莫大乎陈王矣。”[8]但建国以后的文学批评界风向突转,郭沫若撰文《论曹植》不但对曹植品行方面进行了抨击,对他诗赋也攻讦说是“抒情化、民俗化的过程在他手里又开始逆流”“由于他的好摹仿,好修饰,便开出了六朝骈俪文字的先河”以及“曹子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大半是封建意识凑成了他,人们要忠君,故痛恨曹操、曹丕,因而也就集同情于失宠的曹植”;而对曹丕的褒奖则是“曹丕恰恰和他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他的诗辞始终是守着民俗化的路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在论述曹丕时说:“由于曹丕在思想上与大贵族官僚地主们的接近,以及他后来大半生都过着宫廷游宴的生活,因此,他的诗歌反映的生活面就比较狭窄,艺术风格不免流于纤弱。”这种认识,在当时是很有代表性的。但改革开放以后,情形就不同了。章新建《曹丕诗歌的写实精神》、徐定祥《论曹丕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等都打破了旧说,肯定了曹丕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更多的学者,则并不拘泥于甚至是干脆放弃沿用已久的现实主义的标尺来重新观照和衡量曹丕文学创作的特色、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四、总结

史上并不乏将两位大家拿来比较的例子:高悬千古的李杜诗才之争,司马迁与班固的史才之争,司马相如与扬雄的赋才之争,都是我们到今天都没有结论的比较。由此也可见能引起世人关注、比较的无一不是天纵英才之辈。况且“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不同于交战、考试,实在难分高下。诗人的才华或可以见高低,但运用于诗文中的情、理、事、景等因素与技法,这些观于不同心境不同水平的读者眼中,却又是春兰秋菊,各擅胜场,实难一概而论。前人或有这般那般对于“丕植”的评论,但不排除文人相轻与厚古薄今的因素在其中,有时对曹植的推崇过度,又有时对曹丕的偏袒太不合理,若说比较公允的观点,仍属刘勰:“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迭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

注释:

[1]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三曹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一版,第46至225页。

[2]李宗为著:《建安风骨》,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一版,第77至81页。

[3][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三版,第66页,第431页。

[4]常振国,降云编:《历代诗话论作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第65至67页。

[5]周振甫著:《文心雕龙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一版,第428页。

[6]徐公持:《关于曹植的评价问题》,文学遗产,1983年,第1期。

[7]逯钦立缉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一版,第389至406页,第421至465页。

[8][清]严可均著:《全三国文》,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参考文献:

[1]曹植著,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余冠英选注.三曹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孙明君.三曹与中国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王小慧.曹丕曹植比较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8.

4.古诗文题目 篇四

1、《我们爱你啊,中国》全文

2、《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830年11月的一天。。。疾驰而去。”

3、《船长》“船长哈尔威屹立站在舰桥上。。。又一次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4、《姥姥的剪纸》“ 从那时候起。。。。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5、《安塞腰鼓》“后生们的胳膊。。。。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6、《青海高原一株柳》 “ 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成就了一片绿阴。”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8、《示儿》陆游

9、《风》 李峤

10、《古朗月行》

11、《望庐山瀑布》

12、《赠汪伦》

1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4、《早发白帝城》

15、《望天门山》

16、《别董大》

17、《绝句》两个黄鹂。。。

18、《绝句》迟日江山丽。。。

19、《汉乐府江南》

20、《北朝民歌敕勒歌》

21、《骆宾王咏鹅》

22、《咏柳》

23、《凉州词》王之涣

24、《登鹳雀楼》

25、《春晓》

26、《凉州词》王翰

27、《出塞》

28、《芙蓉楼送辛渐》

29、《鹿柴》

30、《送元二使安西》

3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廉政诗文 篇五

人不能

不能拥有腐朽的灵魂

狂妄堕落葬送人生

人不能

不能拥有权贵的纵容

贪赃枉法斩断前程

人不能

不能放弃高尚的情感

光荣伟大虽死犹生

人不能

不能放弃清廉的作风

两袖清风碾转乾坤

廉洁如冰雪

清正如春风

冰雪寒冬

寒冬却是春的启蒙

春风轻柔

轻柔总是蕴含执著

我要冰雪,我要春风

无论举止是否潇洒,言谈是否光辉

该铭记的,我不会遗忘

该遗忘的,我不予理会。

作者:黄玉华

二、咏廉颂洁

党员干部要清廉,腐蚀之风不可沾。

勤洁流芳千古颂,污化遗臭定万年。

做官从政只为民,心中时系众相亲。

衣食父母是百姓,俯首为牛要勤廉。

身心洁如池中莲,不藉轻风香溢远。

若是腐化同污流,臭气千里亦熏天。

勤拙廉腐泾渭明,百姓心中自有秤。

包公祠堂世景仰,闻道奸贪辄唾声。

作 者:丁玉标

三、共产党的干部

共产党的干部

维护法律尊严

维护人间的正义

决不允许

有人践踏法律

多少个日子里

多少个不眠之夜

和战友一起

披荆斩棘

一条公平正义 和谐之路

打开了

百姓握着你的手

常跪不起

久久不肯离去

你理解

他们的艰辛 他们的不容易

带着对父母般的情意

把问题解决了

百姓笑了

你却哭了

埋怨自己

没有

早点给百姓

解决问题

你总说

自己是 人民的儿女

做为一个党的干部 应该让人民满意

做什么

都是应该的路

再苦 再累

也要

走下去。作者:崔会星

四、他们是纪检监察干部

大浪淘沙

留下悲壮的情节

让纪检监察干部书写

用心体味的人生

在金子般发光的年轮中闪烁

没有硝烟,没有战火

他们站在反腐败的前沿

一曲曲的忠诚和坚韧之歌

在苍茫的大地上回荡

同情、憎恶、理解、埋怨„„

象一幅沉重的枷锁

使他们喘不过气

有多少呐喊在心中冲击博斗

他们的眼里写滿遗憾

没能用九死一生换来卓著的功勋

记下他们那醒目的一笔

没能用带血的刺刀

在纪念碑上刻一行遒劲的文字

但是——

在共和国的基石上

他们擎起了庄严的承诺

做党的忠诚卫士

当群众的贴心人 作者:卫世钢

五、纪检监察之歌

在扭曲的灵魂中

在是与非,利与弊中

在法律的天平和反腐败的前沿

像一峰行进在大漠的骆驼,永不疲倦

用昂扬正气的旋律

谱写着一曲没有硝烟的战歌。

惩治腐败,激浊扬清

维护法律的尊严是生存的命脉

惩恶扬善是经济腾飞的希望

化解矛盾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石

为此纪检监察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他信誓凿凿,无怨无悔

成为一生的追求和向往。

面对危难义无反顾

在冷嘲热讽中展示出生命的坚强和不屈

在与人为“敌”的海啸声中

承受着心灵的煎熬。

风里来、雨里去

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冽冽寒风

披星戴月,日夜奔波

违纪违法者闻风丧胆

被诬告者还一世的清白

苦也欢笑,乐也欢笑

无私的奉献铸就红旗鲜艳。

今天的纪检监察人

胸怀宽广,挺起胸膛

用智慧,用信念,用血肉

筑起反腐倡廉的铜墙铁壁——

做党的忠诚卫士

当群众的贴心人

作者:卫世钢

廉政诗歌

发布日期:2010-8-15

信息来源:

《大道.清廉》

(伴)啊啊啊啊(独)上下几千年,浩然天地间,铁肩担道义,热血写清廉。曾记得金銮殿上黄袍加身一统好河山,转眼间政权易手笑脸变哭颜,曾记得替天行道揭竿而起重把基业建!谁料想好景不长闯王落荒原。惨!惨!惨!冤!冤!冤!惨!惨!惨!冤!冤!冤!血色历史告诫你我民意重如山,荣辱兴衰警示你我为政要清廉,清廉。(伴)抬头望星汉,苍天也有眼,清廉并忠义大道在人间。(独)抬头望星汉,苍天也有眼,清廉并忠义大道在人间。

(伴)啊啊啊啊(独)风雨几千年,先辈打江山,肝胆献共和,含笑在九泉。最难忘十月革命炮火催生工农新政权,杳无声和平演变红旗落尘寰,最难忘弄潮改革吒咤风云几许‚父母官‛,梦醒时镣铐加身惶惶入牢监。听!听!听!看!看!看!听!听!听!看!看!看!血色历史告诫你我民意重如山,荣辱兴衰警示你我为政要清廉,清廉。(伴)抬头望星汉,苍天也有眼,清廉并忠义大道在人间。(独)抬头望星汉,苍天也有眼,清廉并忠义大道在人间。

廉政歌

你唱歌来我唱歌,我们来唱廉政歌,你唱歌来我唱歌,我们来唱廉政歌。(白)古有清官名包拯,不畏强权担大义,铁面无私断公案,青天美名传千古!今有公仆孔繁森,爱民如子情意长,鞠躬尽瘁天可鉴,清廉为官成佳话。清廉为官成佳话,正大光明万年长。

你唱歌来我唱歌,我们来唱廉政歌,你唱歌来我唱歌,我们来唱廉政歌。(白)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官做事本平常,两袖清风最坦荡,是非曲直有公断,但留清白在人间。但留清白在人间。正大光明万年长。

你唱歌来我唱歌,我们来唱廉政歌,你唱歌来我唱歌,我们来唱廉政歌。(白)一失足成千古恨,遵纪守法要牢记,心底无私天地宽,人间正道是沧桑!物质文明民富强,政治文明国安康,浩然正气天地间,正大光明万年长。正大光明万年长。正大光明万年长。

热血铁肩

握紧握紧手中的利剑,擦亮擦亮智慧的双眼。我们是光荣的纪检监察员,呼唤明月清风志存高远。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公正清廉,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公正清廉。肩负着光明和理想,用我们的热血和铁肩,肩负着光明和理想,用我们的热血热血铁肩。啦啦啦 维护维护阳光与尊严,抗击抗击腐朽和邪恶。我们坚守在反腐倡廉的前沿,维护党旗鲜艳乐于奉献。党在嘱托人民期盼,教育保护监督惩处,党在嘱托人民期盼,教育保护监督惩处。践行着纲领和信念,用我们的青春和誓言,践行着纲领和信念,用我们的青春青春和誓言。啦啦啦

民心是镜

是贪是清? 民意是秤。是丑是美?口碑鉴证。功过是非,天地分明。善恶终报,民心是镜。

官场做人

民心不可欺,法纪不可违。善恶天地知,良心不可昧。

报国当作为,民苦须记心当为孺子牛,官场做正人。

慎 独 作恶有报应,积德多善行。是非天地知,日日当自省。廉洁民心敬,坑民天不容。莫为贪欲害,坦荡一世清。

为官八点

名利淡泊一点,民苦重心一点。政绩淡化一点,子孙多留一点。钱财淡漠一点,法纪留心一点。交友淡雅一点,历史多学一点。

清 白

史中铭典故,历历说祸福。官场沉伦事,悔恨追千古。

名利不可贪,钱财身外物清白留子孙,勤奋厉后人。

门前的嘱托

心莫贪,昧心钱。眼莫花,婚外恋。嘴莫馋,酒肉宴。耳莫听,奉承言。手莫抻,乱用权。脚莫进,赌博间。身莫陷,枉法案。纪莫违,守清廉。

自 吟

不贪不赌不嬉艳,粗茶淡饭心坦然。不违法纪严律己,勤俭本分作奉献。不为当官不为钱,尽职尽责遂民愿。为民谋利公仆责,一世清白无遗憾。

欲贪畏

欲是坝中一汪水,坝溃水泻难收回。贪是笼中一猛兽,笼开兽会把人吞。祸莫大于纵己欲,欲溺多少黑良心。恶莫大于放任贪,且看官场落马人。

八荣八耻的镜子,道德的天平,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树立在心中。以危害祖国为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理想的根基,信念的支撑,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树立在心中。以愚昧无知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做人的指南,做事的明灯,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树立在心中。以损人利己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自勉的鼓号,自律的警钟,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树立在心中。以违法乱纪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

廉政红盾

作者:陈充 文章来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4 更新时间:2012-3-1 文章录入:12315

【字体:大 中 小】

廉政

是红盾上的一枚庄严的国徽 熠熠着

工商人为国奋斗的孜孜情怀 践行着

依法执政的的诺言 廉政

是红盾上的一牌坚硬的盾牌 岿然着

工商人秉公执法的形象 履行着

市场监管的神圣使命

廉政

是红盾上的一缕金黄色的麦穗 编制着

工商人执政为民的宗旨 维护着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我们不能不为红盾 骄傲

她在中国大地深深扎根 维护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我们不能不为红盾 自豪

她在祖国蓝天枝繁叶茂 推动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虽然

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 但肩上的盾牌时刻把我们激励 那么

就让我们做一名优秀的士兵吧 为廉政的红盾战舰保驾护航

勤廉红盾

作者:陈充 文章来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453 更新时间:2008-11-26 文章录入:12315

【字体:大 中 小】

红盾

工商管理的象征 勤政的载体 市场准入 市场监管 “兴企强县” “兴农富民” “12315”维权 一代又一代工商人 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执政为民的内涵。

红盾

工商管理的骄傲 廉政的篇章 “六项禁令” “十项禁令” 反腐警示 倡廉文化 长效机制 一代又一代工商人 用朴实无华践行着 廉政为民的诺言。

红盾

工商管理的使命 勤廉的卫士 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勤政谋发展 廉政促服务 一代又一代工商人 用无悔的汗水浇灌着 勤廉为民的花园。

红盾

已结下累累硕果 青山不会忘记 绿水不会忘记 祖国不会忘记 人民不会忘记。

(泌阳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陈充)

一尘不染

作者:焦宏武 文章来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848 更新时间:2008-3-25 文章录入:admin

【字体:大 中 小】

头上的国徽,神圣而庄严。

肩扛的红盾,沉重而璀璨。

我们的言行,是政府的诺言。

人民的公仆,就该是

一生清廉。

方志敏

曾是位共产党的高官。

他留下的清贫精神,胜过万贯家产;

孟祥斌

一位共和国的军人,为救落水青年,身后

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为官两袖清风;

为人民把生命奉献。

蔚蓝的天空,白云片片,深蓝的大海,推波助澜。

我们身穿这藏蓝的制服啊,常常在负疚中,把工作开展,报答人民,服务社会,高效廉洁,一尘不染,这就是我们立下的铮铮誓言。

新蔡工商骄子吟

作者:佚名 文章来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45 更新时间:2008-8-18 文章录入:xcwg

【字体:大 中 小】

新蔡县工商局 ——张锐

打假维权除垢,时时处处“3.15”。

坦荡胸襟春风里,朵朵花开自肺腑!

啊!我勤政,百姓服。

江河注海流,纳清又吐污。

经济卫士浪淘沙,沉船安能阻!

啊!我廉洁,永不腐。

头顶熠熠悬国徽,巍巍擎天柱。

执法监管担大任,保驾护航新功树。

啊!我作为,鸣金鼓。

红盾风雨几度,勇查商业贿赂。

浩然正气红烂漫,总也看不够。

啊!我欢笑,舞银锄。

为民宗旨牢记,“六项禁令”心中驻。

立足服务暖民心,工商形象浇铸。

啊!我扬眉 根本固。

恪尽职守诚笃,共创文明互助,一诺千钧重,和谐工商构筑。

啊!我奉献,系情愫。

中央“两会”精神布,工商骄子阳光沐。

争流百舸竞帆过,新蔡工商展宏图。

啊!我行健,祈民福。

你是谁?

作者:佚名 文章来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95 更新时间:2008-8-18 文章录入:xcwg

【字体:大 中 小】

新蔡县工商局 周杨

过去你是谁? 是大沿帽下的太岁,是企业商户心中的惧畏!

你的职责好像就是不停的罚款、收费;

你用行动树立了那背负骂名的权威。

现在你是谁?

是社会主义大市场的后盾,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护卫!

“抓规范、树品牌、求创新、争一流”是你的工作主题,也是你希望的依归;

“先进集体”、“文明单位”是你的荣耀,更是你不朽的丰碑。

将来你又会成为谁?

会成为党和国家规范市场的利剑,成为弘扬法制、服务社会、构建和谐的先锋队!

“学习、敬业、创新、协助、高效”将是你对文化的定位; “塑造文明、和谐发展”将是你所追寻的氛围。

你是谁?

你就是那头顶闪亮国徽、肩扛耀眼红盾的工商卫士。

民生颂

新蔡县工商局 沈建华

焦灼的土地

渴望从海洋、高山、云端之上

送来清新的甘霖

盛夏的绿枝

孕育着的累累青果

热切期盼着阳光火辣的吻 如同甜蜜涌上了

婴儿的笑脸

那是四季轮回的自然色彩

从圣洁的白雪宫殿

繁衍出春天的绿色

然后

任凭夏季的暴雨的冲蚀

雷雨的闪电在乌黑的云端迸出火光

像一枝连根拔起的金枝

雷声隆隆向远外滚去,于是震撼着秋天的待产、来临……

民生思想的崇高如同绚丽的骄阳 光芒万丈地哺育着万物生长

民生思想的圣洁恰如秋月

总是有纯净的银辉

把万籁在谐美中倾情浸润

田野与森林连理

江河与湖海通衢。

政府和人民血脉相连

共同在亲密的情意里

彼此相抱相拥

政府关注民生的荣光

譬如天亮时分

树丛上空浮着一抹清澈的微弱的碧蓝色

黎明之中

生发出一种处子般的恬静和纯真,期待着以人为本的朝霞

神圣降临……

2008年冰封的元月

在千里冰封的黄淮大地——新蔡县

活跃着一群群关注民生的共产党人

——政府官员、纪检干部、红盾卫士、交通警察……

是他们从银装素裹的树梢上

向世界绽放出春天回归的第一缕信息

是他们挥斧举镐铲除掉路面的冰层

从雪中开辟出驶向春天的平坦大道,让滞留旅客的脚步

从此踏遍祖国的万水千山。他们是盘桓在太空世界里川流不息的阵阵春风

是标示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政府春风

是弘扬“扶危济困送温暖” 精神的工商春风

是记载着深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春风

是描绘着气势磅礴心驰神往的“村村通”公路的浩然春风

是开辟着宇宙天地间凛然正气的纪检监察部门的浩荡春风

把蕴藏着生命活力的民生种子

——关爱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种子

关爱民众医、食、住、行、难的种子

从这甜美醉人的时光里

突然抛向太空,驱送它们到阳光里空气中生根发芽

并向大地展露芳华。

好像太空中盘旋升腾、上下飞舞的银龙 衔着使命

再向着忠诚的太空飞腾

向着最高云层飞行,去通过风雪的侵袭验证赤诚

去经历季节交割磨练意志的洗礼

随后用他自由不羁的巨臂

把关爱民生的种子变作满天飘洒的雪花,从风雪交加的沃原上空

向世界在纵情播洒……

新蔡

到处飘荡着关注民生的欢歌

到处传诵着公仆爱民生的光荣 无数双盈满喜悦激动的泪眼

跨越时空、定格到四大班子领导

顶风冒雪去基层帮扶、慰寒问暖的身影

他们昂然的身躯是意志宏伟的高山

它们矫健的步伐是展翅凌空的雄鹰

它们这一群关注民生道路上的开拓者

似冰冻的铁路线上储满动力的火车头

拉响民生时代的汽笛

带动忠诚、进取、奉献、力量的车轮

载满百万人民期盼民生主旨的赤子之心

一路

穿行过关爱“0七洪灾重建工程”的驿站

穿行过关爱“弱势群体入住阳光家园”的驿站

穿行过“殷实园”里元宵灯盏赢得社会满堂彩的驿站向着希望的远方…… 前进

在人类繁衍、探索与进步的创造历史的进程中

——在新蔡

政府史无前例的实行“全民医保”

是公仆践行着“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最真挚的行动

——在新蔡

政府推行“农村发放养老金”的机制

是让全社会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社会理性回归

——在新蔡

新农村、城镇化建设装点出的锦绣图画

正用一层层、一片片、一栋栋 和谐富足的楼房

气势恢宏的建筑

把关注民生的美好前景

激情赞颂……

——还有着工商人“兴企强县、兴农富民”

关注民生发展的匆忙身影,——还有着各乡镇领导“养鹅富民”

关注民生发展的大手笔

如巨擎

托起的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平台

展望出的是明天富裕丰饶的前景

——还有着教育人减免学杂费的欢声…… ——还有着人劳局举办的“农民工务工技术培训班”的开课

再一次地把父兄姐妹的劳务本领在无偿进行提升……提升……

全社会、全民族都在为尽情关注民生发展

而在各条战线上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奉献忠诚

全社会、全民族都在各条战线上为关注民生事业的发展

把骄傲作墨、辉煌作笔,用激情、用壮举、用生命、去书写这一壮丽史诗般的豪迈征程!

廉政诗词选(公仆心声)[日期:2008-07-11]

来源:南雄市信息中心 作者:xj 罗勇新

反腐倡廉诗(两首)

丁亥春为《南雄廉政诗词专集》而作

(一)正本清源

廉政众心愿,教引当拓泉。建功苦作本,创业勤为源。

[字体:大 中 小]

守纪正风气,依规成方圆。官清威自立,民富万家弦。

(二)从政平安诀

自律品行庄,拒贪美誉扬。无私天地宽,寡欲身心刚。勤俭去灾难,骄奢添祸殃。

张达明

建功为首要,福佑民一方。

(作者系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反腐倡廉(两首)

(一)华夏举剑铸清廉,监察有力手不沾。执法公平明似镜,大公无私本庄严。

(二)清廉自古有遗风,官清气正利民生。实施纲要安天下,反腐倡廉正气伸。

作者系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何文忠

纪检干部赞

党的卫士纪检人,赤胆忠诚一片心; 警钟长鸣常敲打,何腾荣

惩腐反贪不染尘; 心系群众重实践,廉洁奉公为黎民; 权力运行强监督,社会和谐气象新。

(作者系市纪委副书记)

赞反腐倡廉卫士

伊尹乐守义,为敖持廉清。羊续庭悬鱼,仲淹忧乐民。晏婴廉德高,李广令身行。政声人去后,“三镜”得失心。守廉似若水,两袖清风扬。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淡泊以明志,宠辱骤不慌。海纳百川大,壁立千仞刚。嫉恶且好善,激浊而清扬。

守法特持正,巍如泰山强。法不迎阿贵,令行无故亲。挥剑斩昆仑,玉宇万里明。

注:“三镜”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明兴替。

钟流辉

李应军

陈健生(作者系市纪委副县(处)级干部)

驿道怀古

古道凿成迎忠贤,梅开庾岭南国艳。谏臣律治传千古,清廉政声人称羡。

(作者系市纪委常委)

咏效能建设

投资环境要搞好,效能建设很重要。工业企业大发展,绿灯常开环节少。热情服务又周到,群众高兴满脸笑。公正办事加透明,社会和谐真是妙。

(作者系市纪委常委)

纪检监察干部赞(七律)

心底无私胆气豪,澄清吏治敢挥刀。

大圣降妖眼力好,钟馗捉鬼道行高。惩腐从严事求实,肃贪务尽不容逃。决心永保华夏固,跃马征途不解袍。

(作者系市纪委常委)

谢兆锋

曾 光

纪律教育学习月题咏

犹记是当年,教育开新篇。廉洁为精髓,为民重实践。

高层来指点,纪律更彰显。全省皆推广,作风大转变。

(作者系市纪委宣教室主任)

纪检监察办案歌

检举控告信访件,初步核实是非辩。错告诬告须明察,违纪违法立案见。

调查事实要清楚,所取证据须确凿。主观客观相统一,定性准确无差错。

事实材料和决定,要与本人见面签。允许说明和申辩,保障党员合法权。

调查终结交审理,必经程序不可欠。

“二十四字”明要求,全面审核把关严。

性质情节用纪量,处理轻重须恰当。实体程序都并重,程序手续合法章。

严肃党纪和国法,依纪依法把案裁。宗宗案件成铁案,经起历史检验来。

对 联

依纪依法安全文明查办案件; 不枉不纵公平正义保障权益。

(作者系市纪委审理室主任)

何润红

无 题

反对腐败旗帜鲜,腐化堕落无处钻。倡导新风民情好,和谐从政廉洁先。

(作者系市纪委信访室主任)

张 新

江城子·纪检干部

心系庶黎心系党,历沧桑,志昂扬。一身正气,铁骨傲寒霜。腐吏蛀虫清扫去,留净土,写华章。献身纪检自应当,护春光,苦先尝。秉公执纪,着力抓惩防。险阻征途宜更勇,追窃贼,射贪狼。

(作者系市纪委办公室主任)

李光利

钟华山

正气歌(七绝)

清贫正气有谈笑,名利金钱不动摇; 牢记公仆责任重,心无私欲品德高。

(作者系市纪委宣教室副科干部)

赞纪检干部

人们都说: 你是一把利剑,斩妖除魔正气浩然。你总是骄傲地默默不语!

人们都说: 你是一棵松柏,威严肃穆伟岸挺拔。你总是自豪地默默不语!

人们都说: 你是一缕春风,润物无声春意盎然。你总是谦虚地默默不语!

人们都说: 你是一股清泉,沁人心脾心旷神怡。你总是微笑着默默不语!

(作者系市纪委办公室副主任)

胡军华

朱传英

刘宗煌

反商业贿赂有感

中央发令出铁拳,除尽贿赂神州新; 真抓实干严法纪,扶正祛恶顺民心。净化市场须廉政,营造公平重育人,若失公正民声怨,应铲毒瘤送瘟神。

(作者系市纪委党廉室副主任)

对联(一副)

丹心为本 赤胆为民 动真碰硬鞭腐恶;正气在胸 民声在耳 保驾护航筑和谐。

(作者系市纪委审理室副主任)

一、警示格言

公仆意识不能忘,服务意识记在心。

二、廉政警言

天天扫地净在其外,日日反省明在内心。

(作者系市纪委执法监察室副主任)

南雄市直属机关纪工委

肖裕忠

格言警句(四则)

宁可直中取,不在曲上求 成功多在穷苦日,败事每于得意时 视名视利淡若烟,为官为吏清如水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下,言行要留好样给子女

做一个廉洁的法官

秉公为事先无己,秦镜高悬分正邪。昔日悬鱼人巳去,唯留廉洁策官家。

十六字令·廉(六阕)

廉,业绩辉煌步向前,新风赞,处处是青天。岗,上任官员好好当,公私辨,廉政把名扬。莲,不信神来不信仙,廉风劲,处处艳阳天。晴,船在江中破浪行,新风尚,廉政最光荣。彤,春雨春风送尽冬,廉风至,天下万花红。

钱,自己工资自有权,公私别,廉政把名传。

(作者系市人民法院院长)

陈志雄

廉政之歌

廉政连着百姓情,拒腐防变万里行。一心一意做好官,不愧党来不愧民。

反腐之歌

反腐斗争搞得好,人民生活富裕早。钱权皆是身外物,过眼烟云留不住。清正廉洁养正气,为民办事谋福利。

品行好

品行好,行为正,为民务实做贡献。不谋利,不贪利,光明磊落是非清。轻钱财,重贤才,廉洁奉公心坦然。反腐败,抵诱惑,领导干部勇当先。亲民众,得民心,前途美好事业兴。

不能忘记

不能忘记 为民谋利的职责 不能忘记 执政为民的品德 不能忘记 与时俱进的重任 不能忘记 反腐倡廉的精神 既然是党的儿女

郭盛霖

刘发龙 就必须站在历史的山岗 既然是人民的公仆

就必须拥有廉洁奉公的思想 防腐拒变是一根旗杆 令党的旗帜永远飘扬

(作者系市司法局局长)

颂莲词

莲出污泥尘不染,体濯清涟态不妖。忠诚事业勤恳恳,崇尚日月志昭昭。(作者系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公仆情怀(七绝二首)

(一)城乡建设传薪火,一代辉煌一代妍;吾既欣持接力棒,自当策马再扬鞭。

(二)以人为本拓鸿基,清正廉明日月辉; 公仆情怀常激励,德才自古有声威。

(作者系市建设局局长)

朱兆财

真情伴教育

我心与教育相随 情感在育人中凝重 我梦绕情牵教育发展 心里留下不尽爱与忧 爱忧沁入每年的春夏秋冬 爱,不因岁月流逝而褪色 忧,不因事业幸运而松弛 这负重不因胜利后的喜悦而懈怠 教育强市和谐教育带来的沉甸甸压力 化着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动力

我情与教育紧系 现代理念指导引航 任凭困难重重光阴似箭 纵横驰骋勤勤恳恳笑谈

情,系蒸蒸日上希望热土 真,回肠荡气教育的事业 这份意感怀动情古道热肠兴教育 这拳拳的心灵情深意笃报效时代 翘首企盼勤洁廉政后天边长虹卧空 风调雨顺中奋振我雄州教育朗朗乾坤

我意与教育紧牵 准确及时宗旨永恒 怀揣教育质量和谐平安 身临坎坷曲折奔走无悔 寒暑冷热锤炼谱写青春旋律 征途洒脱豪情奔放苦乐年华 廉洁勤政秉录改革与腾飞的震撼 警钟常鸣守纪律耕耘教育一片净土 位卑岂可忘忧国任理想在风雨中驰骋 定信念扬帆启航温馨笑语谱写新辉煌

为祖国的腾飞插上羽翼

在历史的长河里 增添了崭新的墨迹 伴随着春天的步履 八荣八耻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八个良好风气 犹如春风 吹遍大地 恰似春雨

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

同志,请不要忘记

张熙杰 我们是华夏的儿女 我们是党的儿女 我们是人民的公仆 在奏响的国歌声中 有我们不屈的正义 在共和国的旗帜上 有我们铮铮的骨气 无论身在何方

我们都将为民族的崛起发奋努力

同志,请不要忘记 倭寇践踏的铁蹄 落后挨打的岁月

留给我们挥之不去的记忆 无论身在何处

我们都要廉洁勤政为民 都将为祖国的腾飞插上羽翼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己

(作者系市教育局局长)竹笋赞

你在一个泥的世界里,什么也看不见,不声不响; 头上盘着树根,顶着石头,度过多少白天和晚上。

春天的脚步走近了,雨水滋润大地,你茁壮成长; 冲裂石头,钻过树根,破土而出。

啊,清风扑面,满地阳光。你一日三尺,节节上长; 窜出杂草,超过树顶,挺直腰杆,奔向绿的海洋。

啊,竹笋,我赞美你,蓬勃的生命力,清正而刚强!

(作者系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梁云凤

党旗下的承诺

肖丽琼 曾经的我 在党旗下 举起右手 庄严地宣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实现共产主义终身奋斗

现在的我 面对党旗 攥紧拳头 庄严地承诺 廉洁从政清白做人 我是人民的“孺子牛”

未来的我 面对党旗 心潮澎湃 庄严地汇报 清清白白做人 矢志不渝

(作者系市教育局副局长)

从政抒怀(七言绝句)

为民公仆务忠正,从政清廉座右铭; 两袖清风终不悔,丁春晖

叶春福琴心剑胆写人生。

(作者系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公仆铭(仿陋室铭)

位不在高,勤政则名。权不在大,为民则灵。斯是小吏,惟德才倚。大小百姓事,点滴暖民心。谈笑有诤友,往来无私情。可以斟清茶,论民意。无贪欲之忧心,无杂念之乱神。齐鲁孔繁森,楚湘郑培民。百姓云:“真公仆也!”

(作者系市卫生局局长)

同心同德

为民办事不染尘,倾听群言不骄矜。同心同德雄志立,品正德高事业兴。

清廉风气应崇尚,奢华挥霍须慎防。开拓进取诚努力,立身为民志图强。

民主作风大光扬,拒腐防贪戒律彰。班子团结诚固本,风雨人生展翅翔。

自古冰炭辨正邪,荣耻面前识伪真。梅花瘦影无媚骨,德才高尚显精神。

(作者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廖声华

廉 论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此人之本性也。然物欲之丰,诱惑之大,难以自持也。古有海瑞、包拯之廉,今有任长霞、宋鱼水之清,皆人之楷模,留芳千古;古有和坤、贾似道之贪,今有胡星、胡长清之腐,皆人之蛀虫,遗臭万年。

故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重利,取之不义。然世间多平庸,取利而忘本,取财而忘义。故吏治之艰难,自古皆然。

故曰:人生观、世界观之正确,乃清廉之根;制度建设之成效,乃清廉之本。今国有纪检监察之利器,曰宣教,曰执法,令清者益清,廉者益廉,贪者不能、不敢、不想、不愿,则纪检之功也。

礼 赞

宣教工作入人心,警示教育警钟鸣; 惩前毖后匡正气,监察执法无私情。效能制度抓建设,务实发展是为民; 激浊扬清显方略,浈凌风流本源清。

(作者系市经贸局局长)

罗少林

阳光政务

(一)政府采购把关严,廉字当头念莫贪。从严治队高起点,艰苦创业保平安。

(二)移风易俗破陋习,反腐倡廉树新风。阳光政务促发展,务实求真创新功。

(三)绿灯工程引蜂蝶,工业兴市酿蜜甜。雄关驿道廉风好,三影塔下敬客贤。

廉风浩荡

6.古诗文默写 篇六

一、根据上下句默写1、2、常恐秋节至。

3、东皋薄暮望。

4、相顾无相识。

5、6、晴川历历汉阳树。7、8、9、人家在何许。

10、松间沙路净无泥,11、谁道人生无再少?。12、13、,端居耻圣明。

14、日暮乡关何处是?

15、,千山高复低。16、17、,遥隔楚云端。

18、,平海夕漫漫。

19、,带月荷锄归。20、21、,归雁入胡天。

22、从今若许闲乘月,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425、庭下如积水空明。

26、晓雾将歇,;夕日欲颓,27、,沿溯阻绝。

28、,死者长已矣!

29、悬泉瀑布,30、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

不独子其子,31、32。,西蜀子云亭。

34、予独爱莲之处淤泥而不染,35、香远益清,363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38、,高尚士也,闻之,二、理解性默写

3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43、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爱莲说》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6、《爱莲说》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通过《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50、《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51、、《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52、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53、《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

54、透过《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5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56、《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57、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8、《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59、《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60、《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61、《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62、《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64、请写出《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性默写

69、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

70、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71、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山的诗句。

72、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花的诗句。

答案

39、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40、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5、香远益清 46莲,花之君子者也

47、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50、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5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5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5、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5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58、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9、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60、岱宗复如何,齐鲁青末了6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6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64、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6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6、春冬之时„„良多趣味67、每至晴初霜量„„猿鸣三声泪沾裳6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6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书声琅琅诗文飘香 篇七

从目前语文教学情况来看, 年级越高, 这个工作做得越不好。尤其到了高三, 语文课堂成了讲习课堂, 从课堂传出的大多是“嘶哑”的讲解声音。有的认为朗读只是一种教学手段, 通过朗读使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大意;有的认为主要是把课文内容讲清楚, 朗读不朗读没有多大关系;还有认为“朗读浪费时间”“朗读是读死书”等等。

就古诗文教学而言, 目前是应考而教, 肢解意境;为记而读, 有声无情;为读而读, 声情游离。因为高考对古典诗文的检查, 主要是三大题:名句背诵, 文言文阅读理解, 诗歌鉴赏。完成这三道题背后需要的支撑性知识是名句的背诵量, 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程度, 文言句法知识和诗歌鉴赏的知识。文言词汇, 语法特点, 文章或作者的文化背景, 文言文阅读的语感能力, 这四个梯度都是为了让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从教学理论上讲, 这四个知识点的落实可以使知识逐步巩固, 能力逐步提升。但对知识进行人为割裂地考核, 导致老师在具体教学中对字词解释和相关的句法知识过分重视, 文本也被这些考核知识拆得支离破碎, 体无完肤。于是, 支离破碎的知识进入了学生的头脑, 学生连流畅地去读一篇文言文的能力也没有, 何来文言文的语感。有感情地去朗读一篇古诗文的想法在老师与学生的头脑中已经逐渐淡忘。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古代诗文的阅读必须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 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唐诗选读要加强诵读涵咏, 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获得情感的体验, 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当代语文教育家温立三在谈到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时说, 文言文教学要完成一个转变, 一个转移:一个转变是要把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 转变为以学生朗读为主;一个转移是要把立足点由讲翻译谈语法转移到指导朗读上。而美读是朗读的进一步跨越。

朗读不能“亮”在课堂, 美读又何以实现?古代的文人学者小时就颇显天才之相。司马迁十岁, 诵古文;曹植年十岁余, 朗读《诗》《论语》及辞赋数十万言;东汉延笃用了十天功夫就能背诵《左传》;蔡文姬应曹操之请把四百多篇文章全部默写下来, 没有疏漏等等, 即使是今人, 如浙江师范大学的王嘉良教授, 讲起自己小时候朗读《过秦论》等文章经历时, 当堂高声朗读《过秦论》, 完了, 颇为感慨地说, 小时候背诵了许多文章, 这份积累让今后的人生获益匪浅。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实施, 朗读, 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能丢的, 而且要越做越好。新课程标准指出:“默读, 要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可见朗读对于培养默读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视。默读是我们将来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阅读方法。从儿童阅读心理发展来看, 朗读技能的发展一般先于默读。《教学心理学》指出:“出声的语言好像是感性的支柱, 通过它保持着言语视觉与其它器官的联系, 把书面文字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 只是在这个基础上, 默读技能才逐步发展起来。”因此, 我们要掌握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 通过朗读提高默读能力, 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的速度。

朗读古文, 先要弄清字义, 按照语法结构去朗读, 该停顿的地方停顿, 需要连续的地方一气读下去, 停顿做对了, 它就有节奏感, 就能通过朗读的声音把思想感情贯通全文了。朗读记叙文应特别注意语气的灵活, 就是要读出人物语气的个性化。朗读议论文的语调色彩要鲜明、庄重, 要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战斗性。朗读说明文, 语言力求朴实明快, 在以轻松流畅为主旋律的语势表达中, 包含着有如贯口的快速, 回味性的蓄势。朗读诗歌, 则要根据诗歌特点, 把诗歌蕴含的强烈感情和丰富想象充分表达出来。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 只有一种难于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 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 而一代又一代传递性的诵读, 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开展了“弘毅诗文”朗读活动, “弘毅诗文”朗读成了语文课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了延绵不绝的艺术长廊!“弘毅诗文”朗读一是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让弘毅精神深入人心, 二是基于和谐育人理念,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增强新的教学活力, 丰富新的教学内容, 进而把诵读落到实处, 使学生在诵读中有着丰厚的积淀, 在高考乃至以后的人生中走向辉煌!

8.诗文炼字浅谈 篇八

写文章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辞达而已矣。即用字准确、言简意赅。

唐代诗人任番远游,路经杭州清风岭,观月赏景,诗兴大发,在借宿的僧房里写了一首诗:“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映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之后,任番继续远行,途经钱塘江时正值月落,观看江潮,发现江潮随风而退,只有半江之水。他想到自己用“一江水”来描写月夜江潮,与事实不合,便在返回途中,特意去僧房改诗。可是,一踏进房门,看见这旬诗已被人改过来了。任番很纳闷,忙询问是谁改的,僧人告诉他,在他离去不久,有一官员从此路过,偶然见了这首诗,连声赞叹,但惋惜诗中的“一”字用得不如“半”字准确,便径直改了。任番暗暗称奇。

任番的例子说明文学源于生活,用字准确强调的是写实,然而“写实”既包括对自然的准确描绘,也包括对作者主观内心的准确表达。

好的文章,精辟的字词往往恰到好处地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用字精准使文章形象生动。

1957年,毛泽东邀请诗人臧克家谈诗。谈话间,臧克家提到毛泽东的词《念奴娇·雪》,问道:“‘原驰腊象’的‘腊’怎么讲?”毛泽东反问道:“你看应该怎样讲?”臧克家边在手上画边说:“‘腊’似乎令人费解,如果改作‘蜡’,比较好讲,‘原驰蜡象’与上句的‘山舞银蛇’正好对应。”毛泽东点头称是。

“蜡”字这个具体名词相对“腊”字这个抽象名词,更有质感,容易激发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的“白蜡”形象,进而与前面的“银”字在色彩上相吻合。如果说,名词的形象性能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那么巧用动词,常常能够收到动静相宜的效果。

1952年元旦,原东北大学历史系教师罗元贞看到毛泽东的《长征》诗中,出现了两个“浪”字——“五岭逶迤腾细浪……金沙水浪云崖暖”,这是诗作所忌’讳的。于是,他便借向毛泽东写贺年信的机会,建议转换视角,将“金沙水浪”改为“金沙水拍”,动静相合。毛泽东对此欣然接受,并回信表示感谢。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当所选用的字既有形象感又兼动感时,文章读起来更是荡气回肠,意味隽永。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浙江桐庐做太守时,因敬仰东汉隐士严子陵,特地在桐庐宜春江边给他建造了祠堂,并作《严先生祠堂记》,文中末尾是这样赞颂严子陵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文章写成后,范仲淹把它给友人李泰伯看。李泰伯读后说:“云山’、‘江水’,很形象有气势,而后句用一个‘德’字,似乎太抽象,换个‘风’字怎么样?”范仲淹昕后,把末旬再轻声吟诵一遍:“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果然味道大不相同,“风”既含“风骨”之意,又有“风传千里”、“风流千古”的意味,更能表达对严子陵的崇敬之情。

写文章更改个别字。并不只是让文字顺畅些或漂亮些,更重要的是文字与思想情感密切相关,以求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元代诗人萨都刺,有一次写了一联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吟哦再三,颇为自得。有个老人看见这联诗后,连连摇头,不以为然。萨都刺见此情形,猜想老人定有高见,便虚心讨教。老人说:“这一联诗的确不凡,摹景状物,别有意境。只是出句已有一个‘闻’字,对句又用一个‘听’字,字虽有异,却皆隐‘耳’意。恰犯诗家大忌。”萨都刺恍然大悟,忙问:“依您之见,改成什么字?”老人不慌不忙地答道:“唐人诗中不是有‘林下老僧来看雨’的佳句吗?不妨把其中的‘看’字借来一用。”萨都刺试着把“闻雨”改为“看雨”,出句的“看”字隐“眼”意,对句的“听”字隐“耳”意,不仅使诗更为工对,而且愈发显得情景交融,有声有色。

萨都刺的例子表面上仅仅只改一字,实质上表达了作者融情于景,听觉视觉乃至全身心都融入其中的感受,诗文的表现力得以加强。但是,写作有法,文无定法,反其道而行之,视觉上的“减”,也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相传唐朝诗人郑谷的诗文写得十分好,尤其是《鹧鸪诗》写得更是出类拔萃。因此,人们称他为“郑鹧鸪”。他的朋友齐已是个和尚,也很喜欢写诗作文。有一次,齐已以自己的一首《早梅》诗请教于郑谷,当郑谷看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不妥,仔细推敲、反复琢磨。突然,他灵光一闪,说:“把‘数枝’改为‘一枝’怎么样?”齐已听了以后非常佩服郑谷,深深地向他表示谢意。原来,“一枝”更能体现出梅花的早开情形,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9.中华经典诗文 篇九

2010-03-09 20:37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

男:敬爱的各位家长

女:亲爱的老师们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女:乘着学校人文艺术节的快乐翅膀

男:沐浴着书香校园读书节的金色阳光

女:今天,我们走进唐诗宋词

男:今天,我们走进现代经典

女:经典文化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

男:经典文学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 女:我们将去触摸春的婀娜,夏的热情,秋的妩媚,冬的灿烂

男:我们将去感受清明、端午、中秋和春节的浓烈情怀

女:我们与圣贤为师

男:我们与经典相伴——

合:叔同实验小学“中华经典诗文·四季”诵读会现在开始!

【第一卷:春之歌】

男: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女: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光辉灿烂。

男:我们开展经典诵读,传承中华文化。

女: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千古美文

男: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蒙学经典,其乐融融。女: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诗文经典,书声琅琅。男:这里有碧波万顷,烟波浩渺,如梦如幻。

女:这里有莺歌燕舞,花红柳绿,如诗如画。

男:春天带着崭新的气息一路走来,盛开了万紫千红。

女:春天随着阳光的节拍一路走来,催绿了山山岭岭,男:春暖花开,我们讲述一个春天的故事,女:春暖花开,我们寄托一个崭新的希望。

【第二卷:夏之韵】

男:夏天是一个“十里荷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季节。女:夏天是一个“出水莲蓬,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季节。男:夏天是“接天的莲叶,映日荷花别样红。”

女:夏天是“一色裁的罗裙,芙蓉向脸两边开。”

男:在夏夜的精彩里我们迎来了粽叶的飘香。

女:在夏夜的雨声中我们迎来了艾草的风摇。

男:不管风雨

女:无论多艰

男:这个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

女:这份守了祖祖辈辈的祭典

合:它总如期而至„„

【第三卷:秋之思】

男:我们在诵读中与历代圣贤平等对话。

女:我们在诵读中感受历代圣贤的思想。

男:诗词歌赋里,有多少篇章都对秋天寄托情思

女:经典诗文里,有多少诗人都对月亮浅吟低唱。

男:在这里,我们能找到李白窗前明月光的故乡情,女:在这里,我们能找到苏轼明月几时有的思念情。

合:让我们共同传承民族智慧,在秋的思索里且吟且唱。

【第四卷:冬之乐】

男:经典的文化能使美好的人生更加精彩

女:深厚的底蕴能使灵动的精神得到升华。

男:我们捧起这些佳作,与圣贤相会

女:我们吟咏这些绝唱,与历史对话。

男: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伴我们一路远行。

女:腹有诗书气自华,好书养育我们的灵魂。

男:让我们走进冬的世界里,去感受快乐的雪花。

女:让我们徜徉在过年的喜悦中,去领略春节的欢喜。

【结尾】

女:历揽千载辉煌

男:长歌浩叹古今

10.诵读经典诗文 篇十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经典诗文不仅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而且语言凝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解读传承经典诗文,也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了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中国灵魂、拥有了民族品格。而从现状看,我们的民族文化却在失落!从农村学生来看,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文明礼仪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把语文素养和人文内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要充分体现、落实这一目标,阅读经典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进行有机的融合,已成为必然。鉴于以上认识,我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

引导学生进行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终身受益。研究内容如下:

1、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增广贤文》、《唐诗宋词》、《现当代的优秀诗文》、《论语》等。

2、精心筛选,编写诵读经典文集。主要是《增广贤文》、《论语》《唐诗宋词》、《现当代的优秀诗文》等。

3、诵读经典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探索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传承民族文化,提高语文素养的策略。构建经典诗文阅读模式。

两年来,学生在大量背诵古诗文中,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滋润,陶冶他们的性灵,开阔心胸,端正品行,塑造健康的人格,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的文化底蕴也得到提升。

1、通过诵读经典诗文,使学生性情开朗,自信乐观,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人际关系明显改善。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

2、在诵读中,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文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语言、文化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3、通过“诵读经典诗文”的研究,教师在与学生的一道诵读中也同时受到了人文的熏陶和厚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同时编写诵读经典文集,构建小学经典诗文诵读阅读模式,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日积月累,能轻松自如地学习和初步运用经典诗文。

1、本课题属研究范畴,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班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收集

学生及家长对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和语文素养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课题实验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2)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吸收全国其它学校在文化经典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开阔研究思路。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寻求语文与弘扬古诗文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个案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经典诵读活动中语文、人文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本课题实施周期为两年(2008﹒8——2010.6),为保证课题积极、稳妥的实施,具体的实施时段如下:

(3)、围绕“经典诗文知多少”设计问卷调查及进行数据分析,调查研究对象,收集原始材料。

(2)、举行课题研究展示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总结摸索具有本班特色的“诵读”模式和方法。

在我校“积累诵读”的校本课程中对经典诗文诵读有了明确的了解,认识到开展诵读经典文不但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诵读的基本要则、主要内容和所达目标等相关资料,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提高科研理论水平,转变教师原有的观念,使我明确了“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和今后研究课题的方向。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取分时段进行,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顺序安排诵读内容。第一时段,积累学生容易走近的“古诗足迹”,在这期间,我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方法是:诵读为主,体会悟情为辅,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滁州西涧》、《泊船瓜洲》、《惠崇春江晚景》、《淮中晚泊犊头》、《鸟鸣涧》等;第二时段诵读精美诗文,这期间,对学生要求要高一些,既要做到体会诗意,又要用朗读的形式表达情感。如:《妈妈》、《会飞的蒲公英》、《天上的街市》、《中华少年》、《我爱我家》等;第三时段与圣人对话,侧重学生的文明礼仪、做人、明理等方面德育渗透。如:《增广贤文》、《论语》。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针对学生背诵感到枯燥,兴趣不浓的现象,我从背诵中找规律,先从简单的开始,从琅琅上口开始,先领诵,再齐诵,然后全班反复背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同时在与学生的一道诵读中也同时受到了人文的熏陶,厚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

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班级教室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经典诗文的活动成果,内容可以是诗画、名言佳句、诗文、书法、读后感、手抄报等,深厚的诵读氛围,调动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积极性。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室墙壁等。教室里还设置了“图书角”,图书角里有童话故事、寓言、成语等各类书籍几十本,可以让学生在这浩瀚的书海里徜徉遨游,开阔眼界,增长智慧,放飞个性,享受读书的快乐。经过师生们的精心布置,营造出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了“书香班级”飘书香。同时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每周一节校本课程,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经典学习游戏活动。建立学生的诵读档案,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资料。在家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家长的作用,使其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通过家长会活动,要求家长将每周周日利用一小时的时间定为“读书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共同提高,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

“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不仅反映了学习的方法,还反映了学习内容的广泛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古诗教学中,我以开放为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为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华经典诗文,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古诗教学中,我初步形成了“三步”式的教学模式。第一步: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第二步:巧用媒体,主动学习新课。(即:采取演、唱等方式)第三步:古诗拓展,再现创新。

通过诵、背、书、唱、演、画等多种形式把活动做细做实,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诵读的乐趣和魅力。

1、“六一诵读经典诗文”为内容的庆祝活动。“六一”联欢会上,学生表演了相声、诗歌表演唱、古诗句对对碰等等,形式多样,将平时的读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情景化,让师生用心灵去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

2、结合课题研究内容,进行了手抄报评比、习作评比,获奖的同学颁发奖状,贴在班级“快乐之星”一栏中,营造出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了“书香班级”飘书香。

3、我班开展周日一小时亲子诵经活动,形成以“学校领读为主体,家庭助读为辅助,社会力量为推动”的三结合模式。家长进行月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为传承经典文化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 开展“课前一吟”活动。让学生诵读经典,并做好学生的考核工作。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经典学习游戏活动。

5、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6、每月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7、指导学生撰写诵经读典的体会和感受,评选优秀诵读日记,开展一次经典诵读主题活动。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对经典诗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小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文,必然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感染,为丰富一生的文化积淀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实践、摸索,证明古诗文的朗读背诵,对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两年来,最主要成果:

开展诵读经典文不但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诵读的基本要则、主要内容和所达目标等相关资料,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提高科研理论水平,转变教师原有的观念。2013年4月,我上了一堂国学示范课,得到老师们的好评。我写了一篇论文《诵读国学经典 滋养学生心灵》。

为了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在准备阶段我进行“经典诗文知多少”问卷调查、在实施阶段,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 开展“课前一吟”活动。让学生诵读经典,并做好学生的考核工作。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经典学习游戏活动。进行日、周、月评价,确立学生诵读档案。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同时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进行了手抄报评比、习作评比,获奖的同学颁发奖状,贴在班级“快乐之星”一栏中,营造出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了“书香班级”飘书香。在总结阶段,开展一次经典诵读主题班会活动,全校教师进行观摩,得到一致的好评,现已刻录光碟。同时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唐诗宋词》:70﹪--80﹪的学生能背诵;《增广贤文》:50﹪-60﹪的学生理解并能背诵;《论语》:45﹪-50﹪的学生理解并背诵。

经过两年的诵读经典课题研究,学生通过背诵经典诗文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提高学习阅读、写作的水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得到提升。由此看来,我的课题研究是成功的。

经过两年的研究,虽然在课题研究上,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上一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点下一篇:六年级下册名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