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讲话

2024-07-27

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讲话(精选11篇)

1.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讲话 篇一

在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同志和**同志分别通报了去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情况和今年重点工作安排,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了责任书。希望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围绕今年的工作重点和任务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对待成绩和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

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强化综合协调机制建设,深入开展治理整顿,狠抓执法监管,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发展。食品安全方面:市里调整健全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市及各县市区均设立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全面完成工作交接;逐级分解任务,细化职责分工,初步构建起对种养殖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全程监管体系;在深化食品非法添加专项治理行动及重点品种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了重点场所、农药兽药残留、畜禽屠宰等专项整治行动,有效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政府监管与企业主体责任得到较好落实;建设启动了12315食品安全一号通举报投诉联动机制,为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高效便捷平台;通过强化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增强了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了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药品安全监管方面:在全省率先实施药品风险会商和风险防控,有效化解消除风险因素。按照“市县一体、部门联动、周边辐射”的总体思路,深入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的违法行为,全年立案查处案件1462起,切实维护了良好的药品市场秩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食品药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仍然是一项艰巨、复杂和长期、繁重的任务。一是实施监管难度大,我市食品药品产业整体水平较低,生产经营企业小、散、乱、差的局面依然存在,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涉及面广、环节多、链条长,违法犯罪成本低、花样多、途径广,形式隐蔽,流动性大,给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二是食品安全个别领域监管职责交叉、界定不明晰,极易造成监管空白。三是部分生产经营企业诚信缺失,利欲熏心,投机取巧,制售假冒伪劣违法犯罪行为呈现智能化、网络化、隐蔽化、区域化发展。四是监管力量特别是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与量大面广的监管任务极不适应。五是监管经费投入水平低,监管装备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落后,难以保障正常监管工作的开展;六是一些群众限于生活消费水平较低和不良饮食习惯以及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客观上造成假冒伪劣产品尚有一定市场等。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长期不懈、持之以恒的艰苦努力逐步加以克服。

食品药品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列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春节前召开的全省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孙伟常务副省长指出:“食品安全,既是天大的事,也是地大的事,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怎么要求也不为过。”这充分体现各级领导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可以这样说,食品药品安全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要全面把握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新要求,充分理解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从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政府公信力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把握工作重点,扎实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食品安全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多个环节,必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有力有序推进。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各级政府要对本地食品安全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担负起管理和监督责任。部门间要加强联络沟通和协同配合,努力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人大政协监督、部门分工协作、公众有序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大格局。去年我市调整成立了高规格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同时设立了流通领域和生猪产品食品安全、农林畜水产品食品安全、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餐饮环节食品安全、学校食品安全餐厨废弃物管理、进出口食品安全、清真食品安全委员会和食品安全事故医疗救治委员会等10个专门委员会,这是我市在食品安全工作上的创新举措,决不能流于形式,要切实发挥作用。各专门委员会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针对本领域、本环节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和突出问题,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协调解决问题,并对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报告市食安委。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2013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积极开展工作,各牵头部门要认真研究落实措施,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确保完成任务。各县市区要对照今天签订的《食品安全责任书》,逐条逐项制订落实计划和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确保实现责任目标。

(二)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各县市区尤其是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全面摸清本地、本系统的食品安全工作底数,深入查找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堵

塞监管漏洞,消除监管盲区,夯实工作基础。要加强市县两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调整充实执法力量,配备必要的监管装备,提高监管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对本辖区食品安全工作负起责任,安排专人具体抓这项工作,确保基层监管无盲区。逐步在社区、村居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队伍,承担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把影响和损害降到最低程度。要积极探索县级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监管向乡镇基层延伸的新路子,大力推行委托授权执法新模式,解决基层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消除农村监管空白。

(三)深入开展治理整顿。按照“排查要全面、治理要彻底、成果要巩固”的要求,突出抓好“两大治理”:一是针对违禁超限、假冒伪劣等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二是针对重点领域和行业品种,扎实开展综合治理。今年省里确定实施食品安全六项重点行动,对扩大食品安全监管覆盖面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覆盖率达到80%以上、食品销售摊贩监管覆盖率达到50%以上、小餐饮监管覆盖率达到50%以上。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照目标任务,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全力抓好治理整顿,坚决扩大监管覆盖面,彻底消除一批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铲除一批影响安全的不良因素。

(四)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食品安全出现问题,政府监管部门有责任,但主体责任、第一责任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依法履行好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坚决把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第一责任人身上。要强制要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规章制度,鼓励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要强化监督执法,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对食品违法犯罪保持“零容忍”,从严从重查处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坚决把责任追究到第一责任人头上,始终保持对食品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同时,要加快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治理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守法经营宣传教育,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加快建立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根据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监管。着手建设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并与金融机构等部门实现共享,及时发布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黑名单”,惩戒失信行为,为诚信者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五)大力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评估预警能力。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建立市级食品安全检测平台实施方案》要求,在现有各职能部门检测资源的基础上,成立市检验检测中心和分中心,明确职责分工,建立“七统一”的工作机制,即统一协调管理、统一调配检测资源、统一规划实验室建设、统一制定检测目录和抽检计划、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业务培训、统一信息发布和风险评估;以市检验检测中心、分中心为基础,建立生产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社会检测资源参加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联盟。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积极支持配合整合工作,尽快实现市级检测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提升我市公共检测能力。各县市区要认真学习借鉴邹城市建设检验检测中心的经验,积极创造条件,整合县域检验检测资源。要认真实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高风险食品的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力度,尽力实现抽检监测的全覆盖。市、县两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食品抽检经费投入力度,保证食品安全抽检工作需要。

(六)广泛激励动员社会参与。一是认真落实《**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充分发挥12315食品安全一号通的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切实落实奖励资金,确保奖励资金及早兑现,调动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宣传和科普教育。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各类宣传科普活动,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科学素养。加强对监管先进人物和经营诚信典型的宣传,及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三是建立完善部门与新闻媒体间信息通报制度。新闻媒体发现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在公开披露前,要及时与市食品安全有关部门进行沟通通报,提供违法案件线索;各食品安全部门要认真核查、快速处置新闻媒体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反馈处理措施、处置结果。四是加大培训力度。将食品安全列入公民素质教育内容和中小学相关课程,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培训,各级监管人员今年至少参加40小时的集中培训,切实提高责任意识、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三、强化执法监管,进一步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这项工作重在执法,要坚持重拳出击,铁腕整治,确保实效。特别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推进全程监管上下功夫。要突出抓好源头治理。紧紧抓住“市场准入、生产”这两个源头,严格行政许可审批,认真执行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力争所有在产无菌药品企业和50%的其他企业通过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要结合我市实际,抓住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机遇,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我市丰富的药号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利用,推动我市药品生产企业规范化生产再上新水平。要全面推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制度,鼓励有条件的生产企业实施全品种电子监管。要强化高风险医疗器械生产监管,重点抓好无菌和植入类器械生产监督检查。要积极推行网格化监管。实行“片警制”和综合执法,将监管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每个网格明确监管人员并向社会公示,负责抓好各类药械的日常监管,确保监管覆盖率100%。加强错时执法,加大“8小时”以外执法力度,实施全时段监管。要夯实日常监管基础。强化基本药物质量监管,不断完善基本药物中标品种备案制度,严查价格成本倒挂品种。结合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将日常监管推向更深层次,重点抓好药用辅料、中药材、特殊药品、药品委托生产(检验)、药品广告和互联网药品信息监管。

(二)在强化风险预警上下功夫。要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风险信息、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建成统一规范、动态高效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将风险防控与日常监管紧密结合起来,在日常监管中发现风险因素、研究防控对策,在落实风险防控措施中推进和强化日常监管,切实筑牢安全防火墙,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要加强风险排查。深入推进风险会商制度,分层制定具体的《风险会商办法》,市县两级要全面组织实施“风险会商”,及时通报沟通情况,做到上下联动、信息共享,充分发挥预警、筹划和督导功能。要强化高风险环节、薄弱环节监管。集中力量对安全风险大的重点类别和突出问题进行整治,提高专项整治成效。

(三)在提高应急能力上下功夫。一是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充实和加强应急管理组织和工作机构,健全机制、落实责任。进一步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确保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有效发挥作用。二是健全完善应急管理预案。进一步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做到应急处置有章可依、有序开展。各级要结合实际,适时组织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三是要做到高效处置。切实加强值班工作,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根据突发事件的时间、地域、性质,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做到果断及时、敢负责任、处置到位,确保不发生重大责任问题。

(四)在引导行业自律上下功夫。要加快药械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健全行业安全信用档案,完善诚信信息共享机制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建立自律信息平台,实现社会共享,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市场约束机制,引导行业加强自律。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强化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自律意识,督促行业制定完善诚信自律方面的规章制度并有效运行。要推进药品安全示范创建,拓展示范创建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县市区开展示范镇(街)、示范单位创建。要全面推行约谈、“黑名单”、质量受权人等制度。加强分级分类监管和监督抽验,奖优罚劣,使药械行业更自觉地抓好质量安全管理,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四、强化组织领导,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见成效

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必须强化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切实保障人力、物力和经费投入,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扎实推进,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强化协调配合,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尽职履责,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工作开展。要严格考核奖惩,省政府已将食品药品安全列入政府考核体系和社会管理综合考评体系,提出了考核项目和具体指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分解目标任务,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约束机制;严格责任追究,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失职渎职、监管不力等行为,有效落实监管措施,全力推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再上新水平。

2.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讲话 篇二

同志们:

这次会议之所以放在湖北召开, 主要是因为湖北省委、省政府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 林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全省林业建设和计财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给我们创造了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遵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湖北要为全国生态安全做贡献”的重要指示精神, 湖北省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生态立省”战略, 确立了“林业强省”目标。湖北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林业及其生态建设, 俞正声书记、罗清泉书记、李鸿忠书记及王国生省长等领导同志, 都身体力行、亲力亲为, 狠抓林业及其生态建设。李鸿忠书记最近在参加义务植树时强调:“林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保障, 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绿色家园、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 在继续抓好植树造林和宜林荒山荒坡绿化的同时, 坚决守住林地保有量这条绿色‘红线’。绿色‘红线’就像地雷一样, 不能碰, 更不能踩。全省林地保有量是一项硬指标, 只能增不能减。”林业建设是一项长线的工作和战略性的问题, 林地是林业生态发展的基础、根本、命根子, 对林地的保护, 就要像李鸿忠书记讲的那样, 当作地雷、高压线来对待, 不能碰, 更不能踩, 确保林地保有量, 这要作为一项硬指标。湖北的这些经验, 值得全国各地学习, 值得我们国家林业局学习。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 认真总结去年计财工作, 部署今年的任务。刚才赵斌副省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国家有关部门对林业非常重视,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计署、税务总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银监会、国家农发办、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到会指导, 明伦同志、晓松同志和利明同志随后还要讲话, 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这里, 我代表贾治邦局长, 代表国家林业局向湖北省委、省政府, 向中央各有关部门对林业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关于去年的计财工作和今年的安排部署, 加平同志将要全面具体的讲, 这个讲话是这次会议的主要文件, 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 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林业工作要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全国林业系统全面完成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各项任务目标, 林业计财部门做出了重大贡献, 国家林业局党组对计财系统的工作是肯定的、满意的。当前,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林业也正处于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林业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按照党中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科学谋划, 加快发展, 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种效益, 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大局, 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 要更加注重生态建设, 确保生态贡献总量稳定增加。

发达的林业, 良好的生态, 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增长、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标志。当前, 我国生态问题依然突出, 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问题是一个长远问题, 一旦出问题就晚了, 要付出很大代价。南方缺粮可以从东北调, 可以进口, 生态出了问题既不能调运, 也不能从国外进口。国家已经明确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 并赋予林业部门建设、保护和管理“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的重要职责。必须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全面促进绿色增长, 努力维护生态安全, 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二) 要更加注重发展实体经济, 确保林业产业稳定增长。

林业是典型的循环经济和实体经济, 林产品是供不应求的绿色产品。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既可以推进生态建设, 又可以壮大实体经济, 还可以促进就业增收, 不会导致产能过剩, 更不会催生经济泡沫。我们要以资源节约为前提,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优化产业布局, 调整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素质, 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保障市场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进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三) 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确保林农和林业职工稳定增收。

林业的公益性和社会性都很强, 人民群众既是林业的建设主体, 又是林业发展的受益主体, 林业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不断提升现代林业发展水平,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经济、文化等多样化需求, 让林业发展成果更直接地惠及人民群众, 更好地改善林区民生。尤其要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改善林业职工和林农生产生活条件, 拓宽就业渠道, 增加涉林收入。

(四) 要更加注重深化林业改革, 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由于林区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民生问题仍然突出, 林区社会稳定压力也在加大。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既要加大林业改革力度, 调整优化生产关系, 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又要妥善处理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认真解决林业职工和林农群众的合理诉求, 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林业计财工作要服务林业发展全局, 准确把握现代林业发展趋势

林业计财部门作为林业管理的枢纽和中心, 是为林业建设全局服务的。服从大局, 就是要围绕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来谋划自己的工作, 来做好本职工作。林业计财工作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性业务, 不是出纳和会计, 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 而是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现代林业发展趋势, 紧紧围绕现代林业发展全局, 超前谋划, 突出重点, 制定规划, 争取政策, 储备项目, 管好资金, 确保林业建设资金“用得对、用得好、用得该”。用得对是计财工作的底线, 就是要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用得好是计财工作的标准要求, 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用得该是计财工作的水平和艺术, 就是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应该花钱的地方, 用在刀刃上, 为林业改革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

(一) 加大生态建设支持力度。

生态产品是我国最短缺的公共产品, 是公共财政的重点投资方向。林业部门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加强生态建设, 提供生态产品, 是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林业计财部门要围绕这一中心任务, 积极协调国家和省区市有关部门, 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投资力度, 继续出台新的扶持政策, 不断开辟新的投资渠道, 为生态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尤其要密切关注并积极研究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政策, 掌握主动权, 提高话语权, 为林业生态建设争取更好条件。

(二) 加大林业改革支持力度。

林业改革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近年来, 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创新了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各种生产要素开始进入农村和林业, 国家政策和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收到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林农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当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处在全面深化的关键阶段, 必须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和林业特色产业, 巩固和扩大林改成果, 并以此建立健全强林惠林政策体系, 构建林业发展长效机制。同时, 要认真研究制定支持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的政策措施。

(三) 加大林业产业支持力度。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对于调整经济结构、保障市场供给、促进就业增收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通过出台《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和《林业产业振兴规划》, 林业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已经成为许多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但是,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林产品供需缺口依然很大, 尤其是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超过40%, 木材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必须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 继续加大对林业产业尤其是木材培育的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我国林地资源、物种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全面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和林产品供给能力。

(四) 加大木本粮油支持力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国对粮食、食用植物油以及能源的需求呈刚性增长之势, 其中食用植物油、石油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65%和55%左右, 粮油和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我国有着发展生物质能源和木本粮油的巨大潜力, 据专家测算, 仅木本食用植物油年生产潜力就在600万吨以上, 可解决6亿人的吃油问题。要将发展木本粮油和生物质能源作为林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咬定青山不放松, 进一步加大对木本粮油的扶持力度, 提升林业生物质能源生产能力, 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和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五) 加大资源保护支持力度。

我国有46亿亩林地、5.77亿亩湿地、8亿亩可治理沙地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这些资源既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根基, 又是林业发展的基本命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林地、湿地、沙地大量被侵占和破坏的问题凸显出来,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5年间, 共有1.25亿亩林地逆转为非林地, 相当于同期全国造林面积的33%。近40年来, 已有50%的滨海湿地不复存在, 有人统计, 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已经消失。必须完善政策措施, 增加资金投入, 加强林地、湿地保护和恢复, 加大沙化土地治理力度, 加强珍稀濒危物种拯救、保护和繁育, 进一步夯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物质基础。这也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是生态保护和林业工作的基础和根本。

(六) 加大科技兴林支持力度。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创新创造日新月异,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科学技术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现代林业的主要驱动要素和持久动力。目前, 我国林业科技贡献率仅为43%, 比农业低10.5个百分点, 比林业发达国家低40多个百分点。林业发展方式粗放、林地单位面积产出率低的问题十分突出, 严重影响着林业多种功能的充分发挥和林产品的有效供给, 是发展现代林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加大对林业科技的支持力度, 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 全面提升科技兴林水平, 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

三、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努力开创林业计财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之年, 做好全年林业计财工作, 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 意义十分重大。各级林业计财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服务大局、岗位尽责、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服务基层、团结协作的精神, 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努力开创林业计财工作新局面。

第一, 要完善林业规划体系。

规划事关林业长远发展, 必须谋深、盯紧、抓实, 主动搞好与国家宏观规划之间的衔接, 抓紧完善现代林业规划体系, 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 不能和实际工作“两张皮”。要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编制好林业专项规划。各专项规划要充分体现林业的职能, 把林业的战略重点细化落实到规划上, 形成网格化, 实现全覆盖。

第二, 要确保林业投资效益。

林业投资安排一定要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把资金用在林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上, 用在解决突出问题上, 用在加强薄弱环节上, 用在改善民生上,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投资计划一旦下达, 就必须严格执行, 不得随意调整, 确保按期完成和质量效益。要定期向有关部门报告林业资金使用情况, 反映林业投资效益, 为扩大林业资金规模、拓展投资渠道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 要加强资金管理。

管好林业资金, 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是林业计财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永恒主题。资金管理出了问题, 不仅林业建设会遭受严重损失, 干部成长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最近, 国家审计署专程到国家林业局研究林业资金审计问题, 各项资金都列为审计重点, 将加大审计力度并实行常态化审计。各级林业计财部门一定要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 完善制度措施, 加强资金管理, 严明财经纪律, 做到用制度管钱管人管事, 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干部健康成长。

第四, 要加强项目和政策储备。

要增强林业计财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超前性, 将政策研究和项目储备作为日常工作, 随时掌握国家政策取向和投资方向, 超前谋划林业政策, 及早储备林业项目。要根据确定的林业规划, 及时谋划重点项目, 增加林业发展的后劲和亮点。要重点研究林业投入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木材安全储备基地建设、国家级公益林赎买、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林业改革、林业产业、林业防灾减灾、森林碳汇交易等方面的政策, 一旦条件成熟, 确保能够尽快报批施行。

第五, 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入林业, 是林业大发展的希望所在, 也是发展开放林业的必然趋势。但是, 目前社会资金投入林业还有不少政策障碍和壁垒,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业发展。各级林业计财部门一定要解放思想, 调整政策, 充分发挥国家资金和政策的“酵母”作用, 引导社会资金顺利进入林业领域, 不断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和吸引力。

第六, 要狠抓工作落实。

林业系统战线长、项目多、任务重, 各项工作都要狠抓贯彻落实。要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和此次会议精神统一大家的思想和行动, 及时制定工作方案, 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要高度负责, 振奋精神, 认真履行法定职责, 决不能敷衍塞责、推诿扯皮、萎靡不振, 切实做到数据真实、工作落实、为人诚实, 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第七, 要树立服务基层的思想。

林业计财工作没有自身的利益, 都是为各个方面提供服务的。必须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思想, 从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等方面, 千方百计地方便基层、方便群众。广大计财干部要坚持依法行政、廉洁从政,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严格执行财经管理制度, 严格遵守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全心全意地为基层单位服务, 为林业改革发展服务。

同志们, 林业计财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狠抓落实, 全面完成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和本次会议的安排部署, 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出色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3.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讲话 篇三

柳涛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的发展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认证、应急处置、执法监管能力显著加强,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全面提升,我省生产的主要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为保证发展目标的实现,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开展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质检体系建设。重点新建和完善1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性检测中心及10个专业性(参茸、蚕产品、农药、种子、肥料、玉米等)分中心;继续深化专项整治工作。整治工作要突出重点问题的集中治理。一是以农药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为重点,突出抓好投入品监管,从源头上控制禁用农药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农业生产领域。二是以指导建立生产档案,开展安全科学用药培训为重点,突出抓好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从生产环节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三是以依法监管为重点,突出农产品违法违规使用农药行为查处;扎实推进法规制度建设,通过制度落实监管责任,规范工作行为;加强预警应急处置。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切实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甄别、分析、评价和发布等工作程序;积极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世行贷款项目实施。

柳涛副主任指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工作。抓好这项工作需要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扎实工作,履职尽责,密切协作,合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在谈到队伍建设问题时,柳涛副主任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自身建设,是做好今年和“十二五”工作的根本保障,在工作中,要加强学习、强化责任、转变作风、强化廉政意识。

长春市、舒兰市、公主岭市、辉南县、德惠市在会上进行了典型发言。省农委与九市(州)农委、长白山管委会环资局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

4.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讲话111 篇四

同志们:

刚才,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总结去年工作全面客观,安排今年工作周密到位,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简要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食品药品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食品药品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今年全国两会上食品药品安全做为三大民生工程之一受到广泛热议。吴邦国同志强调: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食品安全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抓实、抓紧、抓出成效。这说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受到高度重视,也说明此项工作在当前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过去一年,我县食品安全工作,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为重点,不断完善工作体系,提高监管能力,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有了进一步改善。县食品药品监管职能部门提高行政效能,积极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为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全年未发生一起大的食品药品安全 1

事故,各项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既离不开各镇、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干部职工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辛勤工作在食品药品监管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最近河南等地发生“瘦肉精”事件,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整体工作进展不平衡,还存在重集中整治、轻日常监管,重城镇、轻农村的现象;二是食品加工生产呈现“小”、“多”、“散”、“乱”的特点,而且相当一部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管理难度加大;三是制售假劣食品药品违法行为更加趋向于流动性、隐蔽性和复杂性,执法难度不断增大。

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地位,正确估计当前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食品药品安全这一事关老百姓最基本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和监管工作

(一)夯实基础,加强管理。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争取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切实提高我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水平。一是要加快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力争在整合优化检测资源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二是完善食品安全和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对安全工作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品种的检测监控力度,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工作。三是加强信息化和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搭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测分析、信息通报和公共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应对重大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确保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尽量减少损失,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突出重点,深化监管。相关部门和各镇要按照职责分工,对监管区域实行定责、定点、定岗,不断加大日常监督检查的力度,力争做到不留盲区。特别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专项整治与监管:一是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食品药品市场。要有针对性地打击黑窝点,整治小企业和小作坊,对无证无照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严肃查处;要结合三级食品安全网络建设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着力强化食品药品在监管责任、现代流通、群众监督领域的网络建设,加快构建农村食品药品安

全长效机制。二是对学校周边、各类食品药品市场、小食杂店、街头流动摊点以及农村家宴等重点场所。要落实日常监管责任、采取联合执法等多种有效措施,加强监管,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好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工作,充分利用板报、标语、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紧密结合各阶段工作,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要制定宣传教育方案,并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对那些要钱不顾他人生命安危的人和事要加大打击力度,形成震慑力。通过宣传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全县营造人人知晓、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氛围。

三、强化领导,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水平

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和监管工作能不能做好,关键在领导,核心在责任。各镇、各部门一定要把维护民生、保障安全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要强化领导。各镇要加强对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发挥食品药品监督员和信息员的作用,落实农

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责任,要从人、财、物上给予大力的支持,通过建立专职队伍,发动社会监督等方式,推进食品药品安全触角向村组有效延伸,防止假劣食品药品流向农村。同时要特别加强对农村家宴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杜绝群体性中毒事件发生。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要肩负起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整合资源和督查督办的职能,强化责任,提高综合监管的权威。各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监管体系。

二要落实责任。前面,县政府给各镇、有关部门下达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目标责任书。各镇、有关部门要对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责任。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县食品安全工作已纳入县上目标考核体系,县食品安全委员会也制定了《华县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细则》,这些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加大了责任追究的力度,对因工作疏漏、失职、渎职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无论哪个镇、哪个部门或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此外,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必须依靠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要加强对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要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要鼓励广大群众举报违法违规现

象,让不安全食品药品没有生存空间,营造一种人人关注、人人重视、人人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环境。

同志们,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重大,让我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科学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为富民强县做出更大的贡献!

5.安全工作会议讲话内容 篇五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学校安全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安排部署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杜绝学校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下面,我就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安全隐患要再排查

从近年历次的安全检查情况来看,当前我市学校及周边的安全现状还不容乐观,问题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门卫管理薄弱。

多数学校保安属于“50、60”人员,基本上充当的还是“下夜老汉”的职能;有的“保安”连基本的防护器械、灭火用具都不会使用;有的学校对于出入车辆询查松懈或不经询查即放行;多数保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日常正规的安保训练,一些学校门卫成了“摆设”。

今年5月20日湖北麻城发生一名男子潜入当地一所小学,持菜刀砍伤8名学生事件。

9月1日,湖北十堰一犯罪嫌疑人持刀进入学校,砍死砍伤9名学生。

以上两起校园伤害事件给了我们血的教训,为防止此类事故发生,各地学校必须规范门卫管理,要聘用身体素质好、履职能力强的保安员;严格门禁管理制度、值班巡逻制度、出入登记制度,加强对校园重点部位、要害部位的巡查和监控,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

希望各学校要高度重视门卫安全,切实加强门卫管理。

今后,市教育局将不定期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对各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明查暗访,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检查结果。

二是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不到位。

屡次检查总是发现存在食堂从业人员健康证过期或保管人员、新增人员不能及时办理健康证,冰柜内生熟食品混合存放且不定期除霜,食品留样不规范;校园超市索证索票不全,经营烤肠、麻辣食品;教室、宿舍饮水机清洗、消毒不规范,师生饮用桶装水索证索票不全等现象。

去年,青海大通、广西都安、云南富源、内蒙师大鸿德学院、包头回民中学等多地接连曝出学生食物中毒事件。

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汲取区内外发生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事件,举一反三,严格将侯元厅长提出的“十个确保”落实到位。

各学校校长要定期身入食堂检查食品安全工作。

对学校食堂卫生及管理工作要做到“二审”、“三查”、“三监督”,即:食品原料采购,一审经营单位的许可证、质检合格证,不准到“三无”店采购“三无”食品;二审食品的保鲜程度,严禁采购腐烂变质、过期失效、有毒有害的食品;食堂环境卫生要做到早查、午查、晚查;监督饭菜质量、监督饭菜价格、监督学生就餐秩序,确保学生的用餐与安全。

我在这里再次强调:禁止学校对外承包食堂,已对外承包的,合同期满,立即收回。

合同期未满的,给予一定的过渡期后,由学校收回管理。

要加强对校内超市的监管力度。

一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和健康检查、培训,提高经营者的守法意识;二要严格质量控制。

对进入超市的食品要落实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要对采购的食品索取配送单位的“一票通”送货票证或三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质量检验报告)复印件,建立食品进货台帐。

严禁采购“三无”食品和质量不合格、保质期接近临界期的食品。

三要规范超市商品价格,必须坚持“微利”原则,合理确定商品价格。

随着秋季开学,学校周边的商店又热闹起来,近日教育、食药监部门经过走访,发现有很多在售小食品都已过期,大多食品包装袋上还附有很多油腻的灰尘,校园周边商店里面出售的小食品价格多在5角到1元之间,这些零食以油、辣为主,食用后会给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作为教育部门对学校周边小商店的经营行为没有监管的权力,但我们有义务正确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自我保护防范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食品,坚决不购买“三无”、过期食品,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社会氛围。

还要将学校周边商店的违规经营行为及时向媒体等通告,寻求舆论监督。

各旗县区教育局要加大工作督查力度,确保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监管重点要再突出

一是要重点抓好消防安全。

各学校要定期检查和整改消防设施设备,安全疏散通道要有标志,应急照明设施要齐全,安全出口要通畅;电路、锅炉等消防重点要落实防火防爆措施;学生宿舍、仓库、伙房、实验室等易形成火灾的区域,要重点巡查;要严禁学生在宿舍内私拉乱接电线和使用明火;各学校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防火应急预案。

二是要重点抓好接送学生车辆管理。

各学校要加大接送学生车辆的监管力度,做好驾驶人和车辆信息的备案工作并及时通报属地公安交管部门。

要教育学生不乘坐“三无”、超载车辆。

各旗县区教育局要主动联系交管部门,加大接送学生车辆巡查力度,不断完善学校幼儿园及周边的交通标志和交通安全设施,严防学生交通事故发生。

三是要重点抓好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各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力度,把学校自查与上级抽查结合起来,把明查与暗访结合起来,把部门检查与联合执法结合起来。

检查中,要务实求细,不放过任何事故苗头和征兆,严防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要经常组织对各类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决不留死角,建立台账,进行跟踪。

能够立即整改的,要坚决立即整改;一时整改有困难的,要明确责任,严防死守,排除一切安全隐患,确保学校安全。

坚决杜绝制度定下了不落实,工作安排了不执行,任务布置了不督促,问题发现了不整改。

必须警钟长鸣,做到早发现,早整改,早落实。

三、安全教育要再深入

近期,各地各校要以“十五防”为抓手,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普遍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特别要根据即将到来的元旦、寒假、春节等节假日多发易发事故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滑冰安全、用火用电安全、燃放烟花爆竹安全和乘坐车辆安全教育。

要确保安全教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形成常态化。

其次,各校要严格落实教育部制定印发的《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中小学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做到常抓不懈。

学校要确保参演师生的生命安全,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发生。

要根据演练科目、内容、季节和形式的不同需要,制定好每次演练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要求,落实相关参与人员和演练情境,做到生动、有实效。

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设定合理的时间要求,通过经常性的演练逐步提升,最终达到设定的目标。

四、近期重点工作安排

1.加强对校车的监管力度

一是各地各校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建立健全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家长与雇佣车辆驾驶员签订安全责任书,各地各校要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加大自查力度,亲自检查、亲自安排,坚决杜绝各类隐患。

二是各地各校要严格开展接送学生车辆驾驶人管理和教育。

各地各校要严格落实接送学生车辆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交管部门备案制度,详实上报接送学生(幼儿)车辆、驾驶人的基本信息。

严格审查所属接送学生车辆驾驶人的驾驶资格和安全驾驶资历。

对驾驶人不具备驾驶相应车型,驾驶年限不足3年以上经历、最近三年内有记满12分纪录,以及发生过致人伤亡交通责任事故、饮酒和醉酒后驾驶的,一律禁止驾驶接送学生车辆。

三是各地各校要主动和公安交管、交通等相关职能部门联系、配合,加强学生上下学时段和校园周边道路的巡逻管控,对接送学生车辆超员、超速、饮酒和醉酒后驾驶、假牌假证、无牌无证以及报废车、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车辆搭载学生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检查和处罚。

坚决取缔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等非客运机动车接送学生。

四是积极开展校园交通安全教育。

各地各校要采取张贴宣传海报、挂图、发放宣传卡片、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维护自身的交通安全。

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发放《至家长的一封信》,教育家长不要擅自租用不符合标准的车辆接送孩子,发现安全状况差、不符合标准以及“三无”车辆接送学生时,应主动向公安交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举报。

各地各校领导要加强对接送学生车辆驾驶人的面对面教育,及时组织学习,提示驾驶人安全守法、文明驾驶。

2.不断加强“三防”建设

各地各校要建立健全内部安全保卫组织和制度,落实安全保卫责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配齐配足学校安保人员。

专职安保人员是校园治安巡逻守护的主要力量。

保安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经岗前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保安人员上岗执勤时,要统一着装,佩戴保安标识和器械。

各地各校要自查学校重点部位、重要区域、重点场所安装防护栏、防盗门和照明设施,加固、加高校园围墙,在校园内或周边设置消防、交通安全、食品卫生等安全设施。

学校为保安人员装备必要的执勤、防护、抓捕等器械。

在学校门口的公路设置警示牌、减速带、斑马线、限速标识、人行横道线等交通标识。

各地各校要在校门、主次出入口、校内主要道路、教学楼和宿舍楼主要过道、食堂厨房、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做到校内不留死角,尽快实现全市校园视频监控及报警治安管理系统与公安机关联网。

3.做好常规安全教育工作

一是要做好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工作。

各地各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结合实施素质教育和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开足安全教育课程,让安全意识进学生头脑。

二是要根据中小学生爱玩和安全意识不牢靠的特点,坚持反复讲。

全市中小学校每天上午、下午最后一节课,尤其是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无论什么课程,教师在下课前5分钟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醒,以实际案例警示学生注意安全,特别是不要到野外玩水和注意交通安全。

各地各校要坚持每周一次班会制度,班主任要切实发挥作用,利用班会主要强调学生安全问题。

此项措施要作为硬规定落实到位,各旗县区教育局要加强督查。

三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以及环境、季节变化的规律,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应急疏散演练、知识竞赛、制作宣传板等形式,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盗、防中毒、防溺水、防交通事故等方面的专题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各地各校在抓好学生安全教育的同时,要强化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强化教师的“一岗双责”,动员全体教师关注学生安全,共同做好校园安全工作。

四是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教育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各种精神、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防止发生学生自杀、自伤、自残和其他破坏行为。

对一些身体患有某些严重疾病或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予以调整和治疗。

各地各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健康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要通过开展文体活动,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在季节更替时或举办大型文体活动时,学校要给与学生“健康提醒”,要求学生不要过于身心疲惫,以免发生意外。

做好安全教育“规定动作”

各地各校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逐步实现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实行安全工作定期检查制度。

主要检查各学校对安全工作是否重视、措施是否得力有效并得到落实。

严格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制定和完善学校安全和管理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学校各个岗位安全工作职责,首先明确校长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其次明确分管领导的具体责任,第三特别明确了专业人员担负的各个环节、岗位安全职责,各地各校要做到密切协同,无缝连接。

各地各校要将《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安全保护工程行动方案》作为今后校园安全工作的重点来落实,严格按照工作月历要求,做到各部门通力合作,不留死角,抓出成效。

五、需要强调的两个问题

一是校外住宿生安全监管问题。

春秋季开学初,各地对校外住宿生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小饭桌”的情况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但这个“数”的确令人担忧,据春季开学统计,全市3人以上“小饭桌”就有426家,就餐、住宿学生达5133人,80%以上的经营场所存在硬件条件不达标、餐饮安全意识差、消防安全隐患多等重大安全隐患。

这些问题,我们一家无法解决,但必要的宣传教育和监管一定要抓好。

要定期召开“小饭桌”学生及家长安全工作会议,加强安全教育,明确安全职责;要定期深入本校学生校外寄宿点,开展宣传和监督检查;要着力进行正面宣传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在管理规范、证件齐全的校外寄宿点就餐、住宿。

二是信息报送制度执行和责任追究问题。

各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要严格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有关规定报送信息,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发生突发公共事件要确保有专人负责应急处置工作并保持通讯畅通。

各学校要切实把“属地管理”原则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与责任追究挂起钩来,建立健全监督查究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已将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部门年度考核范畴,对因失职、渎职造成事故的,要追究领导者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单位,不仅要追究当事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还要追究主管部门指导督查不力的责任,市教育局要约谈旗县区教育局一把手,并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同志们,生命第一,校园安全教育是第一位的教育,一切为了孩子。

6.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领导讲话 篇六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近年来,我县按照省、市总体部署,相关部门共同努力,认真实施食品“久安工程”,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落实食品安

全网格化责任监管,建立基层食品安全协管机制,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活动,全县食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有效的维护和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是持久战,我县食品安全工作仍存在许多隐患和薄弱环节,流动小商贩的卫生状况还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特别是农村,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食品安全形势仍然非常严峻,这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对加强食品监管的期盼是越来越强烈,呼声也越来越高。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消费等多个环节,需要农业、畜牧、工商、质监、经信、卫生、食药监等多个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因此,各部门要充分认识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上级直属部门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切实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深入开展,积极推进。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认真做好食品安全各项工作

根据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和《xxxx年全省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按照“用3年时间,使我省食品安全整顿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用5年时间,使我省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食品安全法规和政策体系、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等技术支撑体系更加科学完善,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诚信意识普遍增强,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的总体工作要求。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分解细化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并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建立基层食品安全协管工作体系。推进食品安全工作重心下移、力量配置下移,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实行乡(镇)、行政村行政一把手负责制,明确食品安全协管人员,做好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监管部门执法和宣传教育等工作。

二是要完善食品安全网格化责任监管机制。进一步落实各单位食品监管责任,构建完整的“xxxx县食品安全责任电子监察系统”,形成完整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扩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时监控覆盖范围,及时掌握食品生产经营动态,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整治、早解决,实现食品安全全程预警、苗头处理、溯源问责的良好责任监管体系。

三是要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巩固我县食品“久安工程”成果,在去年实施的七个专项整治和八个重点品种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开展食品风险隐患排查、饲料农药兽药、私屠滥宰、保健食品、食品标签标识、食品生产加工作坊等六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形成打击食品违法犯罪的合力。

四是要加快食品安全信息、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部门间信息监测及通报的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及时分析研究食品安全形势,并定期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逐步建立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体系。实行降低行政成本,避免重复检测,建立统筹协调、资源共享的检验检测体系,实现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全覆盖。

五是要逐步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大失信惩戒力度,逐步建立起我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作机制。

六是要建立食品质量预警和安全事件应急机制。各有关部门要以信息发布平台为依托,针对食品监管、质量抽检和案件查处中发现的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和苗头性问题,发布预警信息,有效防范或制止区域性、行业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要制订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按事件的不同等级,建立协调、查处、善后、责任追究、信息发布等工作机制和措施。一旦发生一般以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立即启动预案,快速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三、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食品安全各项任务的落实

我县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已经确定,各级各部门的监管职责也已基本明确,下一步需要各个部

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过问、靠前指挥。要明确企业的主体责任地位和企业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食安委办公室要积极研究建立完善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有关部门责任制落

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二)、加强联系,密切配合。着手建立部门联动和定期联系工作制度,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做好工作。要在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及时通报情况,交流经验,研究对策,协调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县食安委办公室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积极研究加强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管的机制与措施。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特别是要加强与食安委办公室联系,支持其开展工作。

(三)、加强督查,保证实效。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必须坚持明察暗访相结合,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督察督办机制。及时、准确了解全县食品安全真实状况,检查重点工作在基层的落实情况,确保食品安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7.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讲话 篇七

第一次全国环境信息化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举行。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讲话,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到会并致辞。

周生贤指出,环境信息化建设要紧密围绕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服务和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为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服务中心工作提供更好平台。他提出,到2015年,力争建立起适应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的环境信息化管理体制,形成合理顺畅的工作机制,建设覆盖全国的环境信息网络系统,建立环境业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资源化和信息服务规范化的“数字环保”体系。他说,要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第一继续深化对环境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第二进一步提高推进环境信息化水平,第三不断健全环境信息化服务保障机制,第四夯实环境信息化建设基础。

杨学山在致辞中指出,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化的发展,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是在危机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他说,通过第一次全国环境信息化工作会议的举办,环境信息化工作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台阶,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他强调,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环境信息化工作中,全力支持、配合环境保护部,共同为环境信息化工作作出贡献。

8.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讲话 篇八

省教育技术中心唐连章主任介绍了信息安全工作背景,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教育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要求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认真部署本校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强化信息网络安全责任、明确开展等级保护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增强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学校整体安全防护水平,形成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相适应、完备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省公安厅网警总队蔡旭副总队长以丰富的案例勾勒出当前信息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强调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各省属中职学校增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选择符合资质的信息安全测评机构进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建立信息化和安全建设同步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共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

教育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心广东测评部有关负责人作了专题培训,介绍了教育行业信息安全的形势、等级保护的政策和制度以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工作流程。

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刘伟峰代表学校作了信息安全建设工作的经验介绍。

9.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生产加工领域食品安全工作会议,是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责任,明确我县食品安全工作的目标任务,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这次大会既是2011年第一次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也是今年实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作坊落实主体责任的动员大会。下面,我提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2010年,我局通过深入开展食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我县食品安全状况总体水平明显提高。自治区、州监督抽查仅有一个批次的产品不合格。县局定期监督检验食品类合格率100%。

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从上一年的巡查回访中,还是发现企业中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现在人们对加强食品监管的期盼是越来越强烈,呼声也越来越高。为此,各食品企业、作坊只有坚持严格生产标准、完备生产条件、加强出厂检验、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切实提高我县食品安全和质量信誉,才能让我县的食品优势产品在市场上真正站稳脚跟。

二、明确主体责任,牢固树立质量观念

企业、作坊负责人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要牢固树立质量观念,作为质量负责人,要全面掌握生产全过程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要求,以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约束员工,加强职工的培训教育,经常提醒、检查员工落实各项制度的情况,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如标准化良好行为体系认证,提升企业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合格率。小作坊负责人和生产人员要将签订的责任状内容熟记于心,并张贴于作坊醒目位置。

三、对违法违规的企业作坊将进行严惩

我们有了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但还存在不少违法违规行为,如:有不经出厂检验就出厂的,有产品标签标识有误的等等,特别是已经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对自身有所放松,产品合格率反而有所下滑。这些行为如果监管部门不加以认真纠正,不采取严厉措施,就是对人民的犯罪,监管人员就是失职渎职,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法律规定的非常明确,今年,我局将花大力气对违法违规食品企业、作坊依法采取最严厉的手段惩处,该停产的要停产整顿,该向社会曝光的要曝光,对屡教不改的,要坚决关闭,决不姑息,并从法律上追究责任。

同志们,食品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我们的责任十分重大。今

10.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十

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卢展工书记、郭庚茂省长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总结前一阶段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卢展工书记今年5月在漯河调研时,对食品安全工作作了重要讲话,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让老百姓吃上饭,吃上放心的饭,是天大的事情;老百姓吃得不安全、吃得心惊胆颤,就无所谓对党委政府的信任,无所谓对各级干部的信任。郭庚茂省长指出,食品安全出问题,就可能毁掉一个企业,甚至毁掉整个产业,给一个地方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所以食品安全工作我们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怎么抓都不为过。结合大家的发言,我讲四点意见:

一、狠抓食品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从刚才6个单位发言来看,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都能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领导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检查措施进一步加强,成效初步显现,群众的关注度也进一步提高,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对大家所做的工作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还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总体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一是添加剂非法添加问题依然严峻。从检查情况看,往腐竹里加吊白块,辣椒油里加苏丹红,凉皮里加硼砂,火锅里加罂粟壳,毛发水制酱油,超量使用亚硝酸盐给卤肉熟食护色,过量使用硫酸铝铵炸油条造成铝残留超标以及染色馒头、毒豆芽等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二是配套法规和办法不健全。如食品生产小作坊和食品小摊贩监管办法缺失,监管职责不清;餐饮业餐厨废弃物处理缺乏相应的管理办法,监管的执行力不强。三是检验检测能力不足。在卫生部日前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47种非食用物质名单和食品中可能滥用的22种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中,至今还有一半左右的非食用物质或食品添加剂找不到检测方法,这些制约因素都成为食品非法添加专项整治的难点和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如地沟油检测标准缺乏,在地沟油具体监管和整治过程中很难对烤鸭油、泔水油等劣质油品进行定性。四是小作坊小摊贩问题隐患较多。食品生产小作坊食品小摊贩规模小流动性强,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员复杂,购销台账不全,进货渠道比较混乱,检验检测能力不足,存在隐患。

食品安全问题包含环节多,安全监管具有动态性、反复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稍有松懈就会出现反弹。近年来,各地“瘦肉精”等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都给当地经济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就我市而言,所属8个县均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辉县市、卫辉市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面积和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个数均居全省第1位,无公害畜产品认定个数连续7年位居全省首位。607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数量居全省第2位。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97.5亿元,同比增长20.1%。我市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食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已经成为我市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与关键。食品安全不出事则已,一出就是大事,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食品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加果断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改善食品安全工作局面。

二、狠抓食品安全,必须突出关键环节的整治

食品安全链条长,环节多,监管任务重,整治难度大,各级各部门要狠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整治,着力解决好食品添加剂、乳制品、酒类、食用油、保健食品以及生鲜肉和肉制品等重点品种的治理。

(一)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加强对安全施用农药的指导和管理,严禁使用禁用农药;依法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农药的“黑窝点”,打击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擅自从事研发、生产、销售高毒农药的行为。加强对畜禽、水产养殖环节的用药、用料整治,坚决打击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及在畜禽饲养、贩运过程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都要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取缔未经许可非法经营的生鲜乳收购站(点),打击收购站之间违规进行生鲜乳交易的行为,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二)畜禽屠宰监管方面。开展定点屠宰厂(场)隐患大排查,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加工病死病害畜禽等非法行为,时刻保持对注水和注入瘦肉精等有害物质打击的高压态势。要根据私屠滥宰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严密监控城乡结合部、私宰专业村(户)和肉食品加工比较集中的区域。对发现私屠滥宰、冒用或使用伪造定点屠宰证书或标志牌的,要彻底捣毁窝点,严惩不法分子。对定点屠宰厂(场)进行集中清理整顿,监督定点屠宰厂(场)严格执行生猪入厂(场)检查验收、屠宰操作、肉品品质检验、无害化处理和肉品质量信息追溯制度。对不执行上述制度,尤其是不按规定配备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和设备、无害化处理设施等行为的企业,要坚决淘汰出新乡市场。

(三)食品生产加工监管方面。严格食品生产许可制度,指导监督食品生产企业严格执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采购查验、生产过程管理、出厂检验、不合格食品管理等制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依法查处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及食品包装材料的行为。采取行政、认证等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食品企业积极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技术等先进管理制度,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对快速检测、贮存、运输、信息化追溯等保障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鼓励企业制订、执行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更严格的企业标准。对出境食品、农产品原料备案基地进行全面排查,保证其原料100%来自备案基地。

(四)市场流通环节监管方面。强化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严格市场准入。指导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食品安全责任制度。针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和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严肃查处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以及经销过期、有毒有害和其他不合格食品的行为。严格规范食品广告行为,依法查处虚假违法食品广告。加大对农村食品市场的执法检查力度,集中整治从非法渠道进货、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以及仿冒知名食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等违法违规问题。

(五)餐饮服务环节监管方面。集中整治餐饮服务单位不落实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的行为。指导监督餐饮服务单位落实规范操作、人员培训、健康管理、设备维护、餐具清洗消毒等制度。深入排查和治理餐饮服务单位特别是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点餐饮服务单位使用不合格食品原料和经营过期、劣质食品、劣质食用油等问题。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基本条件、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餐饮店。加强对餐具集中清洗消毒企业的监管。查处餐饮服务单位使用不合格餐具行为,取缔劣质餐具制售“黑窝点”。打击采购和使用病死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

三、狠抓食品安全,必须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认真实施《20xx年河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环节的监测监控力度,扩大检验范围和频次。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评估,实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及时对相关食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推进检验检测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危害评估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编制年度食品安全白皮书,切实提高早发现、早预警、早查处的能力,有效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尽快出台我市食品安全舆情处置办法,完善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程序。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要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响应原则,及时开展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减少危害和影响。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收集掌握和核查处理群众、媒体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有关方面反映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涉及的地方政府要迅速组织核查和采取执法措施;对具有行业共性的问题以及对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需要科学证实的问题,有关监管部门要及时组织调查、评估、研判,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稳妥、准确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做好解释说明,防止引起消费者恐慌和舆论负面炒作。

(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过程追溯体系。逐步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许可、流通许可、工商注册、质量检测等完整信息的食品安全电子档案数据库。综合利用电子标签、条形码、视频监控、网络查询等信息技术,建立食品安全电子信息备案追溯系统,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

(四)建立健全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在我市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扩大诚信体系建设试点行业范围,完善激励引导和惩戒政策措施。健全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信用分类监管,开展诚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中的作用,引导和约束企业诚信经营。

四、狠抓食品安全,必须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严格按照“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为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切实保障执法办案和监管基础能力建设经费投入,支持监管部门履行职责。

(二)加强综合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各级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增强履职意识,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建设,牵头负责建立执法联动机制,统一组织协调跨领域、跨行业的联合执法行动。深入研究和努力把握当地食品安全规律和特点,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监管的薄弱环节,制定本地区整治方案,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建立和完善综合考评机制,定期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评议、考核。

(三)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责任追究。监管部门要严把食品、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和餐饮服务许可关,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的许可后续监管和执法检查。对不能持续满足许可条件的企业,要依法撤销许可;对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要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直至停产整改、吊销证照;对隐瞒食品安全隐患、故意逃避监管等行为,要依法从重处罚;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严禁以罚代刑。公安机关要加强与监管部门的联合执法,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立案侦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惩处力度,确保有案必查、有查必究、有处必果。强化行政监察和问责,对监管中的失职渎职等行为,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广泛宣传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深入开展“人人关注食品安全,家家享受健康生活”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制度,大力开展行业诚信自律教育,加强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增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提高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水平。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引导群众安全消费、理性消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广泛宣传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进展和成效,大力宣传优良品牌、示范工程和诚信守法典型,增强群众消费信心。充分发挥社会和媒体监督作用,鼓励群众投诉举报,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及时公布根据群众投诉举报和媒体监督查处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信息。曝光典型案件,揭露不法分子危害群众健康的恶劣行径。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发布程序,加强互联网信息管理,依法处理恶意制造、传播和炒作虚假信息的行为。

11.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讲话 篇十一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 我代表总局党组提出要认真把握党的十八大对质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既着眼长远, 作一些宏观思考, 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体系;又立足当前, 落实好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各项任务。无论是长远还是当前, 标准化工作都贯穿始终、不可或缺。所以, 今天我想表达的主题是:强化作用, 提升水平。

首先, 要强化作用。我们已经突出地感到, 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国际趋势看, 国际经济、科技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 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从国内需求看,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对标准化的需求更加迫切, 要求更加具体。从质量工作看, 坚持以质取胜, 建设质量强国, 也对标准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的形势和任务, 需要我们着力强化标准的“三个作用”。

第一, 要服务国家发展, 强化支撑作用。标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标准是抓手、是杠杆、是导向;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哪一“化”都离不开标准化。强化标准支撑作用, 一方面要加紧标准制定。当前, 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 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孕育, 新的社会分工日益精细, 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多,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都在呼唤和催生新的标准。标准化工作必须紧跟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 不断完善标准体系, 标准缺失的要及时制定, 标准滞后的要及时更新, 切实提高标准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把准调节方向。标准是生产中的法, 标准规范市场秩序。只有准确把握利益调节的基点和方向, 标准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造福社会、惠及民生。传统产业标准要抬高门槛, 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 促进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标准要盯住前沿, 高水平高起点设计, 抢占市场先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要凸显创新,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安全环保标准要守住底线, 严把准入关口, 实现安全清洁可持续发展。

第二, 要应对国际挑战, 强化战略作用。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标准已经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手段和制胜法宝, 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首选措施, 一些国家甚至逐渐把“标准战”转向全球治理、社会管理、人权、民生等领域。标准之争被经济学家称作“赢者通吃”。中央强调, 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很大程度上是标准的优势。为此, 要强化标准的战略作用。一要迎上去。密切关注国际产业竞争不断加剧、全球标准竞争日益升温的新趋势, 紧密跟踪发达国家标准竞争策略和国际标准化发展方向, 加强我国国际标准化战略的研究, 确定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主动应对国际挑战。二要站上去。紧紧抓住我国经济实力和产业水平稳步提升、国内标准体系日臻完备、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加大、新兴战略产业快速发展等机遇,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工作, 主导和实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特别要在基础公益性领域和技术优势明显、市场需求强劲、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领域, 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占领一些制高点, 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三要走出去。我国国内市场规模巨大, 企业走出去为我国对外输出标准提供了丰富渠道。要结合成套技术和设备出口、国际工程承包和援外项目, 大力推进自主技术标准海外推广应用, 树立“中国标准”品牌, 集聚“中国标准”优势, 提高我国产品、企业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促进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第三, 要促进质量提升, 强化基础作用。标准是质量的三大基础设施之一, 质量的前提就是标准。无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 还是政府开展质量监管, 都必须以标准为基础, 用标准作准绳。强化标准的质量基础作用, 首先要紧紧抓住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 认真落实《质量发展纲要》提出的任务要求, 加快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做好质量管理、品牌发展、诚信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 用标准引领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提升, 为建设质量强国夯实基础。其次要深入研究标准与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关系, 与质检各方面业务工作的关系, 更好地为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执法打假提供服务, 做到质量评价有依据、风险分析有基础、检验检测有方法, 为完善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体系夯实基础。

要强化作用, 就要提升水平。应该说, 标准化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国家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标准缺失、滞后问题有所缓解, 标准化工作机制不断创新, 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成效明显。但也应该清醒看到, 我国标准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标准实施的有效性还有待增强, 标准化制度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强化标准的作用, 要着力提升“三个水平”。

第一, 要依靠科技, 提升标准水平。科技含量决定标准水平, 科技创新是标准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去年底, 科技部、质检总局、标准委联合发布了《“十二五”技术标准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建立了科技促进标准水平提升、标准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双赢机制, 全系统要认真落实好这个规划。要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技术标准。要强化企业在技术标准创制中的主体地位, 鼓励和引导科技创新型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 将自主创新技术融入标准, 培育更多的“中国设计”、“中国创造”。要创新科技人才、科研机构等参与标准化活动的激励机制, 壮大标准化工作队伍, 迸发标准创新活力。

第二, 要凝聚合力, 提升实施水平。标准的价值在于实施, 在于创造效益。全面提升标准实施水平, 政府、企业、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政府层面, 要强化标准与法律法规、宏观政策的协调, 与市场准入、行政执法的衔接, 把标准实施情况纳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加大对违反标准行为的惩治力度。企业层面, 要强化企业作为标准实施主体的责任, 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 积极参加各类示范试点、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创建活动。社会层面, 要借助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新闻媒体等力量, 宣传标准知识, 传递标准信息, 让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消费者, 共同监督标准的实施, 学会运用标准维护公共利益和自身权益。

第三, 要完善制度, 提升管理水平。我国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实施以来, 标准化制度不断健全, 确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 还需要从完善制度入手。一要抓顶层设计。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梳理和科学评估, 不断完善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管理制度。特别要加强立法工作, 尤其是《标准化法》颁布实施已有20多年, 需要加快修订步伐。二要抓统筹协调。着重处理好标准化主管机构与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各级标准化主管机构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 搭平台、抓协调、搞服务, 不断完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要抓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标准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比如,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完善, 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制度就必须要改革创新, 科学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强制性标准, 就需要更多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体现国家意志, 代表人民利益;而推荐性标准, 则需要更多地尊重市场规律,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去年,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 我们组织各行业、各地方重点开展了强制性标准制度改革的研究, 大家已经达成了一些共识, 就是要严格适用范围、优化体系结构、完善制定程序、强化监督实施, 目的是要提高强制性标准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我们期望各行业、各地方继续给予支持, 共同向前推进。

上一篇:棋牌游戏运营流程下一篇:关于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发言稿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