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

2024-08-19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共10篇)

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 篇一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

英方名称:《clinical microbioogy and microorganism laboratory》 开课单位:遵义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120学时,其中理论:60学时,实验:60学时

学分:6.6学分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

教学目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较全面地掌握临床微生物学的现代

理论知识,而且能较系统地掌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先进技能,在毕业时能独立地正确采取临床标本,分离培养与鉴定出相应的病原微生物,会正确出报告。并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内容简介:《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是在学完基础微生物学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其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术、临床微生物学导论、临床细菌学、临床真菌学、临床病毒学、各种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医院感染及其监测、药物敏感试验、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等。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张卓然,3版,2003

年。

参考书目:

1.《现代医学微生物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闻玉梅,1999年。

2.《临床微生物学手册》,科学出版社,徐建国译,7版,2005年。

3.《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周正任,6版,2005年。

4.《临床真菌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秦启贤,1999年。

主讲教师:胡永林副教授陈泽慧副教授

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 篇二

1 制定适合医学检验技术4年制的教学大纲并 选择合适的教材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备医学检验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拥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能力在各级医院、教育、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医学实验室技术、 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制定出了新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把重点内容放在掌握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程序和方法、掌握药敏试验方法、检验报告的解读、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上。教材暂时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倪语新等主编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5版,这本教材的重点内容落实在微生物的检验上[1]。目前微生物专家正在积极组织一班人员,编写新的人卫版教材,如果正式出版,内容比较合适的话可以考虑换新的教材。

2 理论教学的创新

2.1 以点带面的教学模式

临床微生物检验涉及学科范围广、内容繁琐、知识点众多,可大纲安排该门课的学时数又不多,理论学时通常在50学时左右,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把教材内容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很多教师讲课喜欢面面俱到, 讲课语速过快,学生思维跟不上,对上课失去兴趣,通常是打瞌睡或低头刷微博。作者所在教研室根据《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特点,同时结合临床需要,选择所要讲授的内容,采取“抛砖引玉”的教学模式[2],也就是在授课过程中,挑选临床分离率比较高的细菌作为重点讲授的内容,同一类别的细菌略讲或不讲,由学生课后自学,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来考察学生是否达到自学的目的,由点及面,促使学生能全面掌握该教材的内容。

2.2 围绕病种进行特殊的微生物讲解

大部分教师喜欢按照课本内容进行微生物学检验的理论教学,而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以菌种性质来分类进行系统学习,往往偏向医学微生物的基础知识,重复的教学内容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这种按照教科书内容来讲解的教学模式又与临床关联不大。建议把教科书有关联的章节与临床标本结合来讲解,围绕病种进行微生物的检验[3]。以临床大便标本培养肠道致病菌为例,先讲述大便培养的临床意义,肠道致病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大便培养的临床路径:临床症状疑似肠道感染→粪便标本收集→挑选可疑的粪便进行常规筛选→涂片大便常规检查、接种麦康凯平板、血平板、SS平板、CIN平板、CCFA平板、TCBS平板、碱胨水等培养基培养→挑选可疑菌落→微生物的检验→其他特殊检测方法筛查。最后详细进行结果判断,具体分析各种肠道感染菌如沙门菌、志贺菌、小肠结肠耶尔森菌、艰难梭菌、弯曲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等的性质、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此种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是将一种单纯菌株放在那儿让学生来做验证性实验,而是还原了目前检验科微生物室如何将病人大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这一操作过程,将微生物基础知识和临床标本的培养更好地结合到一起,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做微生物的培养鉴定是与病人的标本紧密联系一起的,同一份标本培养的目的不同,所要选择的培养基就不一样,最后鉴定病原微生物的操作流程也不一样。根据病种进行相关微生物内容讲解,一方面把微生物基础知识进行了串解;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同时也达到了把学生培养成为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成为综合性人才这一目的。

2.3 启发式教学

长期以来高校一直处于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的状态,教师讲学生听,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受到极大的压抑,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启发式教学就是采用诱导式办法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营造不断创新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其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学生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诱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两个“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例如在学习肠杆菌科这一章节时,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肠杆菌与非发酵菌、弧菌科、巴斯德菌的区别,然后再用葡萄糖酸盐和苯丙氨酸脱羧酶两个关键的实验把肠杆菌科区分开,最后鉴定到种,让学生熟悉肠杆菌科鉴定的操作流程,然后把这一流程运用到肠杆菌科鉴定的综合性实验当中,实现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

2.4 加强与临床沟通能力

在医疗实践中,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抗感染治疗之间关系非常密切,临床医师希望发出的检验报告是一份诊断报告,对临床治疗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从事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人员和临床医师应该经常进行交流与沟通。重视学生与临床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能力, 是培养一名优秀的临床检验师所必需的素质,就今后医疗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注重是单病种多学科联合会诊中心的诊断、学科之间交叉越来越紧密,这就要求从事检验的人员更多参与到临床科室对疾病的诊断当中。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方面的交流还远远不够。 为此,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缺少的一方面。通过特殊的培养与临床医师沟通是职业素质培养的一方面,教会学生多与抗感染医生进行沟通,与临床医师对于微生物检验相关病例进行沟通,通过沟通,可以了解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预期判断、疾病的进程以及用药后的疗效。与临床医师沟通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直接参与到病案讨论会诊中,可以就标本取样的时间、取样的部位、需做厌氧培养是否采用了运送培养基等方法与临床医生沟通、也可以在血培养出现阳性报警时就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师进行什么疾病、用过什么治疗方法等沟通,这些信息可以给学生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以及后续细菌的培养鉴定提供新的思路。学生就可以快速、及时、准确地把检验报告发送到临床,让临床医师真正认识到学生发送的报告是诊断报告,而不是垃圾报告。

3 实验教学的创新

3.1 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五年制的医学检验专业转化成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从专业的转化过程来看,今后四年制的学生要重视实验操作技术。而实验技能训练,不仅是基本功的训练,也是科学素质的训练,必须从严抓起。在实验教学中,把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如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细菌的分离培养、各类生化反应结果的判断等,这些基本操作,贯穿微生物学检验学科实验教学全过程,是所有实验规范化操作的基础。因此,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基本操作步骤,都应该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流程来做,特别要强调无菌操作技术,在带教数年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无菌操作概念观念淡漠、学生没有意识到不按照无菌操作技术来做,很可能导致最终的结果错误,给临床治疗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因此,每次微生物实验时都要强调无菌技术、标准化地操作流程,目的是让学生全面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操作技能。

3.2 增加综合性实验

无论是以前的五年制,还是今后的四年,《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都没有按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的内容来进行实验,实验指导中都是给出某一个具体的菌株,让学生进行验证,实际上就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因为为同一种菌株,所以学生结果都一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 开设的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开设了球菌的鉴定、 肠杆菌科的鉴定、非发酵的鉴定、真菌的鉴定几大板块,每一个实验每位学生的菌株都不一样,要求学生根据革兰染色的结果设计后面的鉴定流程。以非发酵鉴定为例,确定革兰阴性杆菌之后,要做KIA、OF、动力、 氧化酶实验与肠杆菌科、弧菌科、巴斯德菌科区分开, 然后根据菌落、菌体特点设计微量管进行生化鉴定,或者做API 20NE鉴定条鉴定,或到检验科做VITEK 2进行全自动化细菌鉴定,学生设计好方案后让教师过目,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案提问为什么这样做,有问题的方案教师会提出建议,剩下的问题学生自己实施方案进行鉴定。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合性实验只给出实验目的,学生自己预先设计实验路径,选择实验器材,到达实验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主角,提高学生独立设计、独立实验的能力。同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还具有实验内容较为丰 富,实验方法较为多样,实验形式较为灵活等特点,给学生提供了极大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3 “临床标本“进课堂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就地取材,把医院检验科的临床需要做病原菌培养的标本拿来作为实验教学标本。 如:血液、痰、脑脊液、尿液、粪便等各类体液或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这些标本有些是临床病人的标本,有些是带教教师模拟制作的。用临床标本或临床模拟标本进行实验,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传统实验课往往为了减少标准菌株在培养分析过程中因不典型反应带来理论与实验结果不匹配的现象,教师常常对标准菌株增菌分纯培养后再用分纯的单个菌落进行实验,虽然实验结果与课本上的菌株符合程度高,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经常处于被动依赖状态,教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现在用模拟标本给学生进行操作实验,让其有进入临床实习操作的感觉,需要学生思考,考虑应该按怎样的步骤进行,选择什么样的培养基等,使学生的思辨能力由被动变为主动思考,让其思考能力及动手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 学生多动脑勤动手,教师则积极互动,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他们分析当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不符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不是有些菌株在用药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异等;使学生尽力发挥自己的理论与实验操作水平,这样既有利于建立学生参与临床的成就感,又有利于增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知识的信心。临床实验标本能使学生快速适应临床实习,由于学生在校时既然多次接触“真”标本,而且是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所以学生记忆比较深刻,故其进入临床实习阶段能很快地适应工作。

3.4 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

检验专业培养的学生以后是要到临床上工作的, 他们面临的是患者的标本,通过对病人的标本进行处理,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最后把准确的结果发到临床科室,给临床医生提供治疗的依据,要求每一个检验人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对发出的检验报告负责。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安排的内容有限, 并且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责任心不强,缺乏生物安全意识。无菌操作贯穿整个微生物检验实验中,虽然教师每堂实验课一再强调每一步的操作都要有无菌意识, 但学生依旧不以为然,无菌操作意识淡薄,标本不被环境和操作者污染是试验成败的关键,虽然学生最后都有毕业实习,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适当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见习,带学生到医院检验科细菌室参观,利用医院检验科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优势培养他们, 向他们展示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及自动药敏检测系统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收获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另外临床上面临的是从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到的病原微生物,学生为自身安全考虑会格外注意生物安全,在课堂上不容易培养的生物安全意识通过见习就轻松的得到解决。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处理标本时标准化的无菌操作技术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可以培养学生的无菌操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为将来培养优秀的临床检验工作者奠定基础。

3.5 改变实验考核方式

考试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计划中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为4:5,今后还有增加的可能性,最好能达到1:1的比例,因此实验课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也应当相应提高。教研室将实验课成绩的比例提高到40%, 在这40%里面,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各占10%,综合性实验考试占20%,平时成绩除包括学生能否按时上课外,还应加上平时在课堂上布置的思考题,以及每次实验课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估[4]。综合性实验考核调整为:给学生一块带有菌落的平板,让其根据菌落特点,自己选择一些相应的实验来判断出该细菌的名称, 教师依据该学生实验选择的正确性、规范化操作水平、 以及最后的结果综合评定该学生的实验考试成绩。通过以上做法,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学生观察、发现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 篇三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系学生必学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更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理论教学所不能取代的作用。我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学生在实习阶段表现出来的不足,制作了一套供学生实验时学习和实习时参考的系列教学视频短片,收到良好的成效。

1 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现状

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实验教学一样,一般是先通过任课教师对以下内容的讲解,如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实验结果的观察、实验注意事项等,然后由带教老师进行示教,接下来由学生操作,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通过多次实验课程的综合,使学生学会微生物从分离、培养、观察、测定到菌种选育、分类鉴定的全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在目前教学形式下成在的不足和我们的改进方法

大家都知道,由于微生物生长缓慢,一般需要24—48小时,实验慢长,教师的示教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示教实验的全过程,这就给学生对实验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增加了难度。我们利用计算机和数字摄像、摄影的结合,制作了一系列示教视频短片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和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方法,提前预知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然后与学生实验所得结果比较,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的目的、内容、主要特色和解决的问题

3.1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的目的 系列教学视频短片的制作目的是为了通过图片和图象资料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使学生获得临床微生物检验中三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的感性认识,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有利于巩固微生物学理论课的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于实践。

3.2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的内容 我们制作的系列教学视频短片的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细菌形态学检查法,包括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悬滴法、压滴法)和染色标本检查法(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法、墨汁负染色法、荚膜染色法、潘本汉氏抗酸染色法、芽胞染色法和异柒颗粒染色法等)。第二部分是细菌培养方法、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等,包括①各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②细菌接种方法(分区划线法、连续划线法、斜面接种法、倾注培养法、穿刺接种法、液体接种法等)。③细菌编码鉴定法(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非发酵菌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等)。④革兰阳性球菌鉴定的重要试验方法(触酶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Optochin和杆菌肽敏感试验、CAMP试验、胆汁—七叶苷和高盐试验等)。⑤革兰阴性球菌鉴定(氧化酶试验、DNA酶试验等)。⑥血清学鉴定在细菌鉴定和分型中的应用。⑦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计数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⑧用于细菌鉴定的动物试验方法。⑨用于真菌检查的芽管形成试验。⑩用于嗜血杆菌鉴定的“卫星”试验。○11用于药敏试验的K—B纸片琼脂扩散法和β—内酰胺酶检测法等。

3.3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的主要特色 通过视频短片的教学,使学生对自己从未做个的实验步骤、方法和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对自已的实验结果充满着期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

3.4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解决的问题 制作视屏短片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外,还可解决一些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中一时难以找到的稀有菌种的教学问题,弥补资源不足的遗憾。同时已可作为青年教师上课经验不足的补充。

4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的实践运用情况及效果评价

经过一年来的教学与实践的应用,同學们和老师们都反应良好,同学们认为通过视频短片的观看,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已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不在出现茫然情绪。老师们认为视频短片在教学中的应用,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同学明白每次实验课的操作方法和要领,在实习带教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掌握实验室不易发现的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和微生物鉴定方法,增强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能力。

4.《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 篇四

探讨医学专科检验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方法的改进,培养出适应临床需要、社会发展的检验人才.通过分析医学专科检验专业特点,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加强与临床、就业需求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 者:王虹冰 胡东明  作者单位:王虹冰(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医院,166300)

胡东明(黑龙江省林甸县环保局)

刊 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年,卷(期):2009 30(14) 分类号:G71 关键词:医学专科   微生物学检验   专业课教师   就业   实践操作  

5.《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 篇五

简述致病菌引起全身感染后,常见的几种类型?

答:①毒血症②菌血症③败血症④内毒素血症⑤脓毒血症

试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答:①荚膜②黏附素③侵袭性物质

简述病原菌感染机体后,机体如何发挥抗菌免疫功能?

答:首先遇到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与粘膜构成的屏障结构,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及吞噬细胞对细菌的非特异性的吞噬和体液中杀菌抑菌物质对细菌的攻击。7-10天后,机体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一起杀灭病原菌

简述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

答:①钝化酶的产生②药物作用靶位发生改变③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④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形成了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原来只占很少比例的耐药菌株被保留下来,并不断扩大。

举例说明细菌命名的原则。

答:细菌的命名一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拉丁文双命名法。一个细菌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属名在前,用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形容词,首字母小写;两者均用斜体字。中文译名种名在前,属名在后。如Mycobaterium tuberculosis(结核分枝杆菌)。属名亦可不将全文写出,只用第一个大写字母代表,如M.tuberculosis

如何确定从标本中分离的细菌为葡萄球菌?并确定其有无致病性。

答:①直接镜检,经革兰染色后镜检发现革兰染色阳性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可初步报告疑为葡萄球菌,需进一步分离培养鉴定。②分离培养:血培养需经增菌后转种血平板进一步鉴定,若无细菌生长,需连续观察7天,并以血平板确定有无细菌的生长。脓液、尿道分泌物、脑脊液沉淀物可直接接种血平板,37℃过夜,可形成直径约2-3mm、产生不同色素的菌落。金葡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③试验鉴定:血浆凝固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耐热核酸酶试验,肠毒素测定,SPA检测。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SPA检测有A蛋白的存在。

什么是不耐热肠毒素(LT)?它的物理性质、基本结构、致病机理及与霍乱毒素(CT)的关系如何。

答:LT是肠产毒型大肠杆菌产生的致病物质,因对热不稳定,故称为不耐热肠毒素。其65℃30min可被破坏。LT分为LT-Ⅰ和LT-Ⅱ,LT-Ⅱ与人类疾病无关,LT-Ⅰ是引起人来胃肠炎的致病物质。其结构包括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其中A亚单位是毒素的活性部分。B亚单位与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GM1神经节苷脂结合后,使A亚单位穿越细胞膜与腺苷环化酶作用,令胞内ATP转变为cAMP。胞质内cAMP水平增高后,导致肠粘膜细胞内的水、氯和碳酸氢钾等过度分泌到肠腔,同时钠的吸收减少,导致可持续几天的腹泻。LT-Ⅰ与霍乱肠毒素两者间的氨基酸的同源性达75%,他们的抗原高度交叉。

什么是O157:H7大肠杆菌?其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是什么?

答:O157:H7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一个血清型,为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病原体。其致病物质是其表达的志贺毒素。

如何根据O抗体和H抗体的变化特点判断肥达试验的结果?

答:若O、H凝集效价均超过正常值,则肠热症的可能性大,若两者均低,肠热症的可能性小,若O不高H高,可能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若O高H不高,则可能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

对肠热症患者进行微生物学检查时标本采集应注意什么?

答: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病程取不同的标本。肠热症第1、2周取外周血,第2、3周取粪便、尿液,全程可取骨髓分离培养细菌。

简述对疑似痢疾患者进行病原学诊断的常规及快速方法。

答:常规鉴定:①初步鉴定②最后鉴别③鉴别试验④血清学鉴定⑤非典型菌株可用传代法及毒力试验进行鉴定。快速诊断:①直接凝集②免疫荧光菌球法③协同凝集试验④乳胶凝集试验⑤分子生物学方法

幽门螺杆菌与空肠弯曲菌的异同?

答:1.尿素酶试验

2.产生大量尿素酶

3.婴幼儿腹泻

霍乱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剧烈腹泻及严重脱水的症状?

答:霍乱弧菌可产生致泻性极强的霍乱肠毒素,该毒素由1个A亚单位和5个相同的B亚单位组成,B亚单位使毒素分子与真核细胞上的受体结合,A亚单位具有酶活性功能。A亚单位进入细胞后,激活腺苷环化酶,令胞内cAMP水平增高,导致肠粘膜细胞内的水、氯和碳酸氢钾等过度分泌到肠腔,同时钠的吸收减少,导致严重的腹泻和呕吐。

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是何菌?其生物学性状有何特点?

v答:铜绿假单胞菌是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其生物学特性主要有4℃不生长,而42℃生长。在血琼脂、麦康凯培养基上均可形成5种不同形态的菌落,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产生多种色素。

非发酵菌鉴定原则及初步分群试验

答:分群依据:①氧化酶试验②葡萄糖氧化发酵③动力④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假单胞菌的概念及其共同特点

答:假单胞菌属为需氧、有鞭毛、无芽胞、无荚膜的革兰阴性菌,氧化酶试验阳性,多为腐生菌,少数为植物和动物寄生菌,大多为条件致病菌。其共同特点是:革兰阴性、直或微弯、较细长、散在排列、无芽胞、有荚膜,多数有鞭毛,专性需氧,生长温度范围广,最适生长温度35℃,少数能在4℃或42℃生长。生长中可产生各种水溶性色素。

简述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方法

答:①标本的采集:按疾病和检查目的,采取不同的标本。②标本直接检查:直接显微镜检查;抗原检测;核酸检测。③分离培养和鉴定。

简述白喉棒状杆菌的致病过程。

答:白喉棒状杆菌存在于白喉患者的喉头气管及鼻腔粘膜,有时皮肤、结膜等部位也可见到。传染源为患者及带菌者,细菌多随飞沫或污染的物品传播,感染后白喉棒状杆菌在鼻咽部粘膜处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引起局部炎症和全身中毒症状。白喉杆菌在侵犯局部增殖,产生外毒素致病。

简述白喉杆菌体外毒力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答:①琼脂平板毒力试验。将含有20%牛血清肉汤琼脂分注与平皿中,每只平皿10ml,50℃冷却,在凝固之前,将浸有白喉抗毒素血清稀释液的滤纸条沉于琼脂内,制成平板(Elek平板)。在与滤纸条相垂直的方向将待检菌画直线接种,划线宽度约6-7mm,两端与皿壁连接。同时,与之相距10mm处平行划线接种一标准产毒菌株,作为阳性对照。37℃培养24-48小时,若菌苔两侧出现斜向外延伸的乳白色沉淀线,并与其邻近的标准产毒株的沉淀线相吻合,则为产毒株。②SPA协同凝集试验:将白喉抗毒素IgG先吸附在SPA上,再加入待检菌培养物上清液。若有白喉外毒素,则与SPA-IgG结合出现可见的凝集反应。③对流电泳:将已知的白喉抗毒素和待检菌培养液分置琼脂板两孔之中,电泳30min后,若两孔之间出现白色沉淀线,表明待检菌为产毒株。

临床上对疑似的炭疽患者怎样鉴定病原。

答:若从标本中检出革兰阳性大杆菌,两端平截、呈竹节状排列,并有明显荚膜,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可产生芽孢,呈卵圆形,小于菌体,位于菌体中央;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色、扁平、干燥、无光泽的菌落;动力阴性,牛乳凝固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串珠试验和青霉素抑菌试验均为阳性,则可报告:“检出炭疽芽胞杆菌”。有条件者可应用DNA探针,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其他鉴定试验作为参考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选做。同时应注意与其它芽胞杆菌相鉴别。

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分析和实际应用。

答:(1)原理: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作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2)方法:取5UPPD或OT0.1ml注射于前臂掌侧皮下,经48—72h检查反应情况。应特别注意局部有无硬结,不能单独以红晕为标准。(3)结果分析:①阳性

注射部位硬结、红肿直径0.5—1.5cm之间。这表明机体曾感染过结核,出现超敏反应,但不表示正患结核病;②强阳性

硬结直径超过1.5cm以上,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应进一步检查;③阴性

注射部位有针眼大的红点或稍有红肿,硬结直径小于0.5cm,说明无结核感染,但应考虑下述情况:如受试者处于原发感染的早期,或正患有其他传染病(如荨麻疹等)、霍奇金病、结节病、艾滋病。(4)应用:①选择BCG接种对象及测定接种效果,结核菌素反应阴性者应接种BCG;②结核菌素试验对婴幼儿可做诊断结核病之用;③可在未接种BCG的人群中作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④可借用其测定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脂质含量高,这一特点有何意义?

答:结核分枝杆菌胞壁含脂质多,与其染色性、抵抗力、生长速度及致病性等特性有密切关系,脂质中的分枝菌酸使其具有抗酸性;细胞壁含大量脂质,可防止菌体内水分的丢失,故对干燥的抵抗力特别强;同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故生长缓慢,且脂质中的磷脂、索状因子、蜡质D、硫酸脑苷脂等毒性成分以不同机制致病。

简述从标本中检验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

答:1.显微镜检查(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简易快速的检查方法。直接涂片法是用接种环取病人痰液中浓厚部分或离心沉淀(3000r/min,20min)的尿沉淀物2—3接种环涂片,涂片要厚。经自然于燥和火焰固定后进行齐-尼抗酸染色,或作金胺“o”荧光染色。前法用油镜检查,后法用荧光显微镜高倍镜检查。镜检时应仔细查遍整个涂片或观察至少100个视野。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后呈红色,其它细菌和细胞为蓝色。经荧光染色的结核分枝杆菌,在黑色背景中呈亮黄色。涂片镜检结果应报告“找到抗酸性杆菌’’或“未找到抗酸性杆菌”,而不能报告“找到结核分枝杆菌”。(2)浓缩集菌涂片检查法:如果直接涂片镜检不易检出结核杆菌,应采用浓缩集菌涂片检查法,以提高结核杆菌的检出率。所谓浓缩集菌涂片即为将采集标本离心,取沉淀涂片,或是采用漂浮集菌法,集菌后标本经反复多次使涂层加厚,一般取3—4个接种环,涂抹面积大约直径在15mm即可,干燥固定后染色镜检。2.核酸检测

用PCR法快速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设计结核分枝杆菌特异rRNA片段的引物进行扩增,然后用结核分枝杆菌rRNA序列特异的DNA探针与之杂交。PCR技术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大于95%。3.抗PPDIgG的检测

用ELl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抗PPDIgG,可作为活动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之一。肺结核病人的血清阳性率为80%—90%。

简述抗酸染色的步骤及结果,并举出两种抗酸菌。

答:①初染:石炭酸复红加温染5min②脱色:3%的盐酸酒精脱色1min③复染:美兰染1min结果:抗酸菌为红色,非抗酸菌为蓝色。结核分枝杆菌与麻风分枝杆菌均为抗酸菌

一患者怀疑患有肺结核,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包括标本采集至报告结果的全过程,检查方法应有传统方法和快速检查方法。)

答:1)标本采集: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采集不同的标本。2)标本直接检查:①显微镜检查②核酸检测③抗PPDIgG的检测。3)分离培养与鉴定 4)药物敏感性试验 5)免疫学诊断6)动物接种

临床常见的致病性厌氧芽胞梭菌有哪些?其致病条件是什么?

答:临床常见的致病性厌氧菌主要有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与艰难梭菌。其致病条件是大面积创伤、局部供血不足。

简述破伤风梭菌的形态及培养特性。

答:形态:菌体细长,由周鞭毛,能运动。无荚膜。芽胞正圆形,比菌体大,位于菌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

培养特性:专性厌氧菌普通培养基不易生长。在血平板上37℃培养48小时始见薄膜状爬行生长,伴ß溶血。

简要列出破伤风的防治措施。

答:①采用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的 主动免疫法,作为特异性预防。②迅速对伤口进行清创扩创,防止形成厌氧微环境,是十分重要的防治措施。③特异性治疗使用抗毒素。

产气荚膜梭菌的形态结构及培养特性。

答:革兰阳性粗大杆菌,芽胞位于次极端,呈椭圆形,无鞭毛。在菌体内可形成明显的荚膜。厌氧,但不如破伤风梭菌厌氧严格。最适生长温度45℃时,繁殖周期仅为8min,在血平板上,多数菌株有双层溶血环。在蛋黄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浑浊圈。在牛奶培养基内能分解乳糖产酸产生“汹涌发酵”现象。

肉毒梭菌的致病机理及防治原则

答:其致病物质是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已知最剧烈的神经毒素。肉毒毒素经胃肠道吸收入血后,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神经核和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引起运动神经末梢功能失调,导致肌肉麻痹。

试举出四种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名称。

答: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坏死性肠炎、深部脓肿。

为什么所有的脆弱类杆菌对青霉素具有耐药性?治疗应选用哪些抗生素。

答:因脆弱类杆菌是革兰阴性菌,青霉素的作用位点是五肽交联桥,革兰阴性菌无五肽交联桥,所以对青霉素耐药。治疗应选用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等。

布鲁菌的主要致病特点是什么?怎样协助临床检验诊断?

答:①布鲁菌主要致病特点:羊、猪、牛是布鲁杆菌的自然宿主,人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感染胎畜、羊水和乳汁等分泌物而感染。细菌通过完整的皮肤黏膜进入宿主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可在吞噬细胞内增殖并扩散到局部淋巴结内形成原发感染灶;在淋巴结内增殖到一定程度后可侵入血流并进一步扩散到肝、脾、骨髓等其它组织中繁殖,再释放入血。如此反复多次造成间歇性菌血症和多脏器感染。菌血症时由于内毒素的作用可使病人表现为发热等中毒症状,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也称波浪热。该菌在宿主体内可顽强增殖和扩散,主要与荚膜的抗吞噬和透明质酸酶的扩散作用有关。②微生物学检查:1)查细菌:取标本(主要是血液)分离培养;2)查抗体:急性期用玻片凝集试验测IgM抗体,其效价以1:200以上为阳性;慢性期作补体结合试验测IgG抗体,结果以1:10为阳性;3)查细胞免疫:布鲁菌属试验阳性可诊断为慢性或曾患过布鲁病。

我国流行的布氏杆菌有哪些生物种?最常见的是哪个种?怎样鉴别之?

答:我国流行的布氏杆菌主要有羊、牛、猪三个生物种,最常见的是羊布氏杆菌。各型主要依靠H2S的产生及对碱性染料的抵抗作用鉴别。羊布氏杆菌不产生H2S,可在含硫堇和碱性复红的培养基中生长。

简述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特点.答: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无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多数菌有荚膜。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5℃,最佳培养基是巧克力琼脂。

简述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方式和钩端螺旋体的致病过程。

答:钩端螺旋体的主要储存宿主是鼠类和猪。动物感染钩端螺旋体后,大多呈隐性感染,少数家畜感染后,可引起流产。钩端螺旋体在感染动物的肾脏中长期存在,持续随尿排出,污染水源和土壤。人类与污染的水或土壤接触而被感染。钩端螺旋体能穿透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或从其破损处侵入人体,在局部迅速繁殖,并经淋巴系统或直接进入血循环引起钩端螺旋体血症。

简述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特点。

答:梅毒螺旋体有很强的侵袭力,在自然情况下,只感染人类,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前者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后者通过性接触传染。后天梅毒分为三期,表现为反复、潜伏和再发现象。先天梅毒是梅毒孕妇患者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流,并扩散至肝、脾、肾上腺等内脏中大量繁殖引起胎儿全身性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或出生活的梅毒儿,表现锯齿牙、间质性角膜炎、先天性耳聋。梅毒的免疫是传染性免疫,即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时才有免疫力。

简述莱姆病螺旋体的致病特点。

答:其致病机制尚无定论。当人被疫蜱叮咬后,伯氏疏螺旋体在局部繁殖。经3-30天潜伏期,在叮咬部位可出现一个或数个慢性移行性红斑。开始为红色斑疹或丘疹,后逐渐扩大形成一片大的圆形皮损。皮损逐渐扩大,但一般经2-3周,可自行消退。

比较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主要区别。(表格自制)

【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性--细菌L型--支原体】--{培养特性--需要高渗---需要胆固醇}

{菌落--油煎蛋状,0.5-1mm---油煎蛋状,0.1-0.3mm}{形态--高度多形态性--高度多形态性}{大小--大小为0.6-1.0µm--大小为0.2-0.3µm}{细胞膜--不含固

醇--含高浓度固醇}{细胞--缺乏或无--无}{细胞壁缺失的原因--青霉素、溶菌酶和胆汁等作用所致,去除条件可恢复--遗传}{通过滤器--能通过滤器--能通过滤器}

{对青霉素的作用--抵抗--抵抗}{液体培养--有一定混浊度,可附壁---混浊度极低}{致病性--引起慢性感染,如骨髓炎、尿路感染和心内膜炎等--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泌尿生殖道感染和条件致病}

肺炎支原体与解脲脲原体各引起什么疾病?

答:肺炎支原体支原体肺炎,解脲脲原体是引起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之一。

简述引起我国三种主要立克次体病的病原体其传播媒介及所致疾病。

答:普氏立克次体传播媒介是人虱,所致疾病为流行性斑疹伤寒

莫氏立克次体传播媒介是鼠蚤和鼠虱,所致疾病是地方性斑疹伤寒

恙虫病立克次体传播媒介是恙螨,所致疾病为恙虫病。

立克次体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①体积:小于细菌,大于病毒,形态以球杆或杆状为主,革兰染色阴性;②细胞内寄生;③以节肢动物为寄生宿主、储存宿主和传播媒介;④为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⑤对多数抗生素敏感,而磺胺可刺激其增殖。

简述外斐反应的原理及意义。

答:立克次体的脂多糖成分与变形杆菌的菌体抗原有共同成分,可引起交叉反应。根据这一原理用易于制备的变形杆菌O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建立一种非特异性直接凝集实验,为外斐反应。利用此反应可检测患者体内是否有抗立克次体的抗体,从而辅助诊断斑疹伤寒、斑点热和恙虫病。

简述衣原体独特的发育周期。

答:沙眼衣原体严格寄生在细胞内,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在其繁殖发育的周期内,可见两种形态,原体及始体。原体具有感染性,通过表面受体吸附于易感细胞并被细胞吞噬进体内。原体在吞噬体内体积增大进入增殖状态,形成始体。始体在吞噬体内以二分裂的形式进行分裂,繁殖出子代并成熟为原体,从易感细胞中释放出来,再感染新的易感细胞。

沙眼的病原体及其传播方式。

答:沙眼的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传播方式主要通过眼-眼或眼-手-眼传播

衣原体有哪些重要特点?

答:①形态多为球型,革兰染色阴性原体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始体大,大小与细菌相似。②代谢,缺乏能量来源,故严格的细胞内寄生

③有独特的发育周期④有DNA和RNA两种核酸⑤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衣原体引起哪些重要疾病?

答:能引起人类的沙眼、泌尿生殖道的感染和呼吸系统等疾病。

简述真菌的培养特性。

答:营养要求不高,在一般的细菌培养基上能生长,最适温度22-28℃,但深部感染真菌最适温度为37℃。多数病原性真菌生长缓慢需培养1-4周。酵母型真菌生长较快,一般经24-48小时可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简述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微生物检查方法及结果分析。

答:①直接镜检可见革兰阳性、圆形或卵圆形芽生孢子及假菌丝②分离培养在沙氏培养基上形成乳白色或淡黄色类酵母菌落,镜检可见假菌丝及成群的卵圆形芽生孢子③血清学实验可检测多种假丝酵母菌的抗体,应用ELISA或胶乳凝集实验可检出白假丝酵母菌细胞壁甘露聚糖。④动物实验将白假丝酵母菌悬液1ml经尾静脉或腹腔注入小鼠或耳静脉注入兔体内,5-7天后动物死亡,解剖发现肾、肝等有脓肿。

简述病毒衣壳的结构、功能,并举例说明之。

1.衣壳是包围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由一定数量的壳粒组成。根据壳粒数目和排列方式不同分为:螺旋对称型,如正粘病毒、副粘病毒;20面体对称型,大多数球状病毒;复合对称型,如噬菌体。功能:保护、介导、抗原性

简述病毒侵入宿主细胞进行复制的周期或过程。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和释放。

简述病毒成功繁殖需要哪些条件.⑴ 允许病毒颗粒在缺乏宿主细胞时为一种稳定生存形式;⑵侵入宿主细胞的机制;⑶病毒成分在细胞内复制所需的遗传信息以及病毒成分在细胞内包装、成熟、释放的辅助信息。

试述灭活病毒和保存病毒的主要方法?灭病毒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保存病毒:-70℃,在冻存液中加入甘油或二甲基亚砜

简述采集病毒感染标本时应注意的事项.标本采集应注意:采样时间,采集部位,采集方法

培养病毒的方法有哪几种?

组织培养,鸡胚培养,动物接种。

简述病毒的分类原则

⑴ 核酸类型与结构 ⑵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⑶病毒结构 ⑷对脂溶剂的敏感性 ⑸抗原性 ⑹培养特性 ⑺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敏感性 ⑻ 宿主种类传播方式和媒介等。

简述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主要结构成分的功能。

流感病毒呈球形或丝状⑴流感病毒的内部结构

核衣壳:病毒分片段的RNA,结合有核蛋白NP以及与复制和转录有关的三种依赖RNA的RNA多聚酶蛋白。呈螺旋对称。基质蛋白(M蛋白):覆盖在核衣壳外面,M蛋白抗原性稳定,也具有型特异性。外膜:来自宿主细胞的脂质双层膜。⑵流感病毒的辅助结构 血凝素(HA):HA(病毒吸附))保护性抗原,血凝抑制抗体(保护性抗体)

神经氨酸酶(NA)(核衣壳释放)与病毒释放有关。

简述分离与鉴定流感病毒常用的实验室检验方法有哪些。

.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诊断和快速诊断方法

甲型流感病毒为何容易引起大流行?

流感病毒RNA分节段,甲型和乙型由8个节段,丙型由7个节段构成。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HA和NA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若干亚型。

简述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

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因HA或NA的点突变造成,变异幅度小,属量变,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抗原转换(antigenic shift)因HA或NA的大幅度变异造成,属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现,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

呼吸道病毒中,对胎儿危害较大的病毒是哪种?其致病性有何特点?

风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引起风疹,成人多引起隐性感染,孕妇感染时易发生垂直感染,造成胎儿流产或畸形。

总结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共同特征:⑴ 病毒体呈球形,衣壳为20面体对称结构,无包膜;⑵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⑶ 在宿主细胞浆内进行增殖,迅速引起细胞病变。⑷耐乙醚,耐酸,对紫外线、干燥敏感。⑸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肠道病毒的致病性有何特点?

特征是:病毒在肠道中增殖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不同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征,同一种病毒可引起几种不同的临床疾病。

肠道病毒可引起哪些疾病?

主要疾病有:⑴脊髓灰质炎,⑵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轻瘫 ⑶疱疹性咽峡炎 ⑷手足口病 ⑸流行性胸痛 ⑹心肌炎和心包炎 ⑺眼病

简要介绍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检验方法。

⑴ 标本采集与处理 ⑵抗原与核酸的检测 ⑶ 病毒分离与鉴定 ⑷ 抗体检测

简述柯萨奇与ECHO病毒的微生物特性 ⑴形态结构⑵ 基因⑶培养⑷抵抗力

简述轮状病毒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⑴标本采集与处理 ⑵标本直接检查 ①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②抗原检测③病毒R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④核酸检测⑶病毒分离培养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

球形,双层衣壳。外衣壳=包膜(脂质双层+蛋白质)HBsAg等 内衣壳: HBcAg、HBeAg 内部: DNA---环状双链、DNA多聚酶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及其功能。不完全双链环状DNA,含4个ORF,编码7个蛋白S:HBsAg,Pre-s1,Pre-s2 C:HBcAg,HBeAg P:polymerase多聚酶X:HBxAg基因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组成及其意义。

HBV 抗原组成⑴、HBsAg表面抗原:是机体受HBV感染的主要标志之一。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即抗HBs。⑵、HBcAg核心抗原:HBcAg主要定位于感染细胞核内,不易从患者血清中检出。但HBcAg也可在肝细胞膜表面表达,宿主CTL作用的主要靶抗原。HBcAg抗原很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c,但无中和作用。检出高效价抗HBc,特别是抗HBc IgM则表示HBV在肝内处于复制状态。⑶、HBeAg核心抗原:HBeAg可作为HBV复制及血清具有传染性的标志。急性乙型肝炎进入恢复期时HBeAg消失,抗HBe阳性;但抗Hbe亦见于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抗HBe说明病毒感染性较低(是预后良好的征象)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用途

⑴乙型肝炎的诊断 ⑵判断传染型 ⑶判断预后 ⑷筛选献血员 ⑸检测乙肝疫苗接种效果 ⑹流行病学调查

虫媒病毒的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⑴病毒呈小球状 ⑵ 核酸为单正链RNA,衣壳为20面体对称,外层为脂质包膜,其上有糖蛋白组成的血凝素;⑶病毒在细胞质内增殖 ⑷病毒对热、脂溶剂和去氧胆酸钠敏感;⑸ 病毒宿主范围广

简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

⑴致病性①传播途径储存宿主② 流行环节 ③ 致病过程,⑵免疫性 ⑶防治原则 防蚊灭蚊,疫苗接种。

疑似乙脑患者,通过哪些方法进行诊断?

⑴ 标本直接检查①抗原检查②核酸检查 ⑵ 分离培养 ⑶ 抗体检测

简述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HFRS是以肾组织的急性出血、坏死为主,主要临床表现:⑴发热期 ⑵低血压 ⑶少尿及多尿期 ⑷恢复期

疑似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如何进行检测?

⑴病毒分离与抗原检查 ⑵核酸检查 ⑶ 抗体检测

简述疱疹病毒的共性。

共同特性:⑴形态结构 ⑵细胞培养 ⑶ 病毒包膜蛋白与易感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病毒体以膜融合或者受体介导的内吞方式进入细胞。⑷ 感染类型

临床实验室检测单纯疱疹病毒常用方法有哪些?

⑴ 标本直接检查①直接显微镜检查②核酸检测 ⑵抗体检测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直接检查方法有哪些?

⑴检测病毒颗粒 ⑵ 检测病毒包涵体 ⑶ 检测病毒抗原 ⑷ 检测病毒核酸

疑似人巨细胞病毒先天性感染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在出生最初3周内从新生儿尿液、呼吸道分泌物或者其他体液分离出HCMV是先天性感染最敏感和特异的诊断依据。

HIV的形态结构

形态:球形病毒,80-120nm 结构

1、核衣与核心——呈圆锥状、两条相同的正链RNA、有衣壳蛋白和核衣壳蛋白、有逆转录酶,蛋白酶和整合酶 包膜 :

1、脂质双层

2、糖蛋白刺突(gP120 gP41)

简述HIV的复制过程。

⑴逆向转录为DNA,形成DNA复制中间体,⑵形成前病毒DNA ⑶转录为病毒RNA ⑷有的拼接成mRNA,有的形成RNA基因组,⑸组装,释放

简述AIDS的临床表现。

AIDS的临床表现分为四个时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相关综合症、艾滋病

HIV感染的常用临床检测方法有哪些?

⑴ 标本直接检查 ①抗原检查 ②核酸检查 ⑵抗体检测 ①初筛试验 ②确证试验 ⑶ CD4T细胞计数

疑似狂犬病人,临床实验室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标本直接检查:⑴抗原检查 ①免疫荧光技术 ②快数免疫酶联技术 ⑵核酸检查 2分离培养 3抗体检测

简述狂犬病的防治措施

⑴捕杀野犬 ⑵人被动物咬伤后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①伤口处理②被动免疫③疫苗接种

简述人乳头瘤病毒的致病性。

⑴感染部位 ⑵传播途径 ⑶不同型的HPV侵犯部位和所致疾病不同。

人乳头瘤病毒诊断方法有哪些?

⑴ 核酸分析 ⑵ 原位杂交 ⑶DNA印迹 ⑷聚合酶链式反应

6.《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 篇六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设计文字说明06级检验班 徐良

尊敬的各位专家和评委

大家好!我是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团队负责人王纯伦,下面我向名位专家和评委介绍一下《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整体设计。我的汇报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定位: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具有必要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必备的检验技能,能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检验科从事医学检验技术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也是省级重点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是该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性质:

《微生物学检验》是将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技术密切结合的一门课程。它是利用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及时准确地对感染性疾病作出病原学诊断报告,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是医学检验专业必修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微生物检验》的前期职业基础课程是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及分析化学)、医学基础课程(正常人体结构、病理学、分子生物学)、临床疾病概要等,在具备了一定基础知识和技能后,为《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临床标本的采集、处理,微生物鉴定等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后续课程有:以临床微生物检验任务驱动型的综合实训、岗位专项实训及顶岗实习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完整工作过程,为今后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开设,总课时160学时(不包括毕业实习6周240学时),理论与实践课教学比例为1:1。

该课程采取“校企合作”(主要是与医院检验科合作)的方法,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真实的临床环境实训,实现课堂与岗位的对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我们确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岗位综合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2.技能目标

正确进行各种临床标本微生物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全面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完整工作过程,具备从事微生物检验的综合职业技能。

3.素质目标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与病人的沟通协调能力;树立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生物安全意识。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

以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为蓝本

结合医学检验行业发展需要

及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选取教学内容。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强调操作技能的训练,理论以够用为度。实践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任务一致。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按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单元。以微生物检验真实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为依据,把《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四大模块。(1)基本技能模块: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技术(掌握病原性细菌等的培养、鉴定技术)(2)综合技能模块: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掌握培养基制备、临床标本未知细菌鉴定技术)(3)综合实训模块:微生物检验综合实训及个案分析(掌握常用微生物检验技术、特殊仪器分析技术)(4)临床实践模块:医院微生物室见习、实习(掌握医院微生物检验室常规操作技术)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融合到各主题教学单元中。教学实施中,充分体现“教、学、做”结合和理论实践一体化,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1.课程标准的构建与运用

与行业专家、临床兼职教师等共同制定《微生物学检验》的课程标准,突出校企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2.教材的建设与使用

目前,本专业选用的教材是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及自编校本教材:

(1)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微生物学检验》第三版国家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2)依据行业特点及学生培养目标,编写了部分适合教学实际需要的综合实训教材《医学检验操作考核指南》、《微生物检验实训指导》等。

(3)其他自编的学习资料《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导读等供学生选择使用。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

1、依靠检验行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改变以往由学校单向培养学生的模式、转向学校、医院(企业)共同参与培养,形成学校与临床实习基地一体化培养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

聘请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副主任,核医学检验科主任等行业专家及临床一线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医院见习及顶岗实习教学、部分校内实践性教学。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建设课程、管理教学、编写教材;共建实训基地。行业专家的加盟使“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的质量得到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教学医院设有供学生上课和培训的教室,可以开展微生物检验教学;学校设有医院的实训场景,可以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技能操作,真正做到了“教学与临床的深度融合”,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微生物学检验的“教、学、做”

一次课:如细菌接种教:

讲解:操作要领,注意事项

示教:演示细菌接种过程

学: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练习

做:在抽回示合格的基础上对临床真实标本进行细菌接种。

整个学习期间教:理论课上的教。学:实验实训课上的学。做:医院见习、实习的操作。

2.突出实践,强调“递进式”培养技能

制定了以 “早实践,多实践,课程实践不断线”的实践教学方案。从2006年开始,对微生

物检验课程标准进行了修定与完善实施“阶梯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将实践教学分为四个阶梯即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综合实训和岗位专项实训→顶岗实习,递进式完成,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完成技能操作训练;第三阶段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综合实训和岗位专项实训;第四阶段分散到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完成顶岗实习。实习基地的综合见习贯穿前三个阶段。“阶梯式”的技能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教学效果得到了医院检验科的广泛认可,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校内校外一体化。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根据《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内容和高职学生特点,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因材施教,实际教学中根据内容的特点选择性采用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分析法(PBL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以疾病为线索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自我指导学习,让学生自己利用各种资源解决问题及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

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通过实际病例分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引导法

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把与实训内容密切相关的理论课放到实训课讲授,教师通过临床病例,采用边讲、边看、边做、边讨论的方法,完成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理论、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模拟微生物检验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角色扮演教学法

理论课教学中采用师生角色互换式教学:让学生选择部分章节内容,进行备课(包括一节课的多媒体课件,教案等),上台讲课,其他学生和老师听课点评。这种教学形式,让学生体会了传授知识、掌握知识的技巧,有一个“教”与“学”近距离的接触。由于评教的每一位学生都作了备课准备,能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实验课教学中学生互相扮演病人静脉采集血液标本,相互采集咽拭标本,指导患者留取痰液、尿液及粪便等标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部分项目的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质量意识。

(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采用校企合作开发多媒体课件

充分发挥 “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的作用,与行业专家及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课件内容精炼,形象生动,配合网络教学环境,受到学生的好评。如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非肉眼所见,通过PPT、flash等手段,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复杂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网络资源实施综合教学

利用现有网络学习资源,对学生开展随机自主学习。自编了习题集,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并将逐步设立和完善学习答疑台,供学生课外学习和师生信息互动,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自学和交流。

利用学院阅览室、图书期刊等资源,向学生推荐课外参考书籍,布置思考题,充分利用检验

医学学习网站,如中华医学检验网、医学检验信息网等。鼓励学生浏览课程学习网站,拓展知识面。

这些灵活多样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潜能。

四、教学团队: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拥有一支专业学科带头人、副教授、主任检验师等组成的专兼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一支基础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能娴熟,行业专家参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团队。还拥有一支实践经验及教学经验丰富的临床教学师资队伍,指导和带教学生的临床见习与实习工作。他们是分散在省市37家实践教学基地的具有专科学历以上或主管技师以上职称的临床一线微生物检验人员。

五、教学资源:

(一)校内教学资源

1.配备有先进的显微数码互动多媒体教室。可以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供师生互动学习。

2.图书馆、阅览室有多种专业书籍及专业刊物,供师生随时使用。

3.计算机大厅可以方便学生上网查阅各种信息资料,对课堂起到了补充和拓展的作用。

(二)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学校拥有功能比较完善的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实验室面积22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500多万元。其中用于微生物实训室共4个,每个实训室能同时容纳50名学生实训。多媒体互动实训室1个,能满足40名学生上课,体现师生互动。实训室配备有恒温培养箱、厌氧培养箱、超低温冰箱、电视投影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多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PCR分析仪、Y-计数仪、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移动式消毒设备、高压灭菌器等,能完全满足微生物检验实训要求。

(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拥有37家校外实习基地,布点合理,均为二等甲级以上医院,装备精良、完全能够满足本课程顶岗实习的需求。

六、教学评价:

(一)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

1、安康市检验学会主任委员、安康市中医院院长刘玉泉教授: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的精品课程《微生物学检验》,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课程的主题鲜明,栏目设计科学合理,结构完整。整个教学团队立足于学校生存与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筛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条件改善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课程建设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能充分体现学院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2、安康市检验学会副主任委员、安康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荆成宝教授:

《微生物学检验》是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组的多位老师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大量的实实在在的工作,经过几代新老教师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该课程已经建设成为一门在同类高校同类专业中具有特色的精品课程。

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师资力量雄厚,课程负责人在抓课程建设方面起步早、力度大。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了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聘请行业专家和临床“能工巧匠”进课堂指导教学,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和职业教育理念。在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过程中,既体现了课程的定位,又突出了专业特色。督导组的听评课等综合测评,教学团队的成绩均名列前茅.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评价:

老师备课充分,教学态度认真,授课效果好。

1.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2008年:优

2009年:优

2010年:优

2.专家、校内督导组及学生评价均为优良。

(二)社会认可度: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专业对口率90%、从近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都能通过用人单位的选拔考试,在较短时间内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各级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中心、血站及各类相关企业等的检验检测部门,也有一部分进入生物试剂生产与营销机构从事医学检验和病理检验技术及相关工作。

对已毕业学生所在就业单位进行回访,同行对他们的工作能力给予较高评价。历届毕业生在行业就业岗位深受好评和重用,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医院检验科及相关实验室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七、特色与创新点:三个结合1、校院交替,体现职业教育特点:(院校融合)

本课程教学分“四个阶段”进行,前三个阶段主要在校内完成,第四阶段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从第一阶段开始学生都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课程见习。做到了教、学、做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学校教学活动与医院微生物检验实践活动的统一。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先进性和开放性的要求,顺应了高职教育对职业技能的强化要求。

2、工学结合,引入行业岗位标准:(工学融合)

聘请行业专家和兼职教师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全过程。注重产学结合,使课程设置职业化、课程内容模块化、能力训练岗位化、素质培养行业化、实践教学仿真化。按照微生物检验的行业标准,整合与改进微生物检验教学内容、实训项目和测评体系,制订校内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案。采取分阶段考核的方式,加强过程考核,并实行校内外专兼教师共同评价体制,客观评价学生岗位操作技能。

3.以人为本,素质教育融入课程:(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融合)

由于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岗位主要是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市(区)疾病控制中心,工作的对象是标本,服务对象是病人,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强化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职业道德观,并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技能实践中,突出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诚信、爱心、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培养有机融合。

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7.《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尿路感染患者92例,共154株大肠埃希氏菌,随机将本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46例,77株大肠埃希氏菌,其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23~68岁,平均(43.2±2.4)岁。观察组患者46例,77株大肠埃希氏菌,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24~68岁,平均(44.1±2.5)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菌株不进行任何处理,仅根据临床经验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菌株进行微生物检验,首先做药敏试验及细菌鉴定,选择HTY-101微生物检测仪(浙江泰林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检测,微生物检测时,由专业系统作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初筛,随后采取K-B法确诊试验,试验纸片为头孢噻肟(每片30μg),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每片10μg);头孢他啶(每片30μg),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每片10μg),两组试验纸片中随机一组加克拉维酸,其抑菌直径比均较未加入克拉维酸的试验纸片大,若试验纸片的抑菌直径≥5mm,则可判断为ESBLs[2]。观察组患者根据检验结果合理用药治疗,对两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3 评价指标

根据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判断[3],重度感染:患者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较严重,且部分患者排尿困难,还伴有血尿、细菌尿等;中度感染:患者时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液中伴有血尿、细菌尿等,有明显腰背部疼痛;轻度感染:患者偶尔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液中伴有少量血尿、细菌尿,有轻微腰背部疼痛症状。

1.4 统计学处理

选取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组计算机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时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重度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随着新型技术的大量引入,如介入技术、放疗技术、化疗技术等,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得医院耐药菌株的种类越来越多。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医疗质量,同时也增加卫生资源的浪费。因此,医院感染的控制,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卫生问题。

微生物检验作为现阶段医院的重要检查项目,不仅可为感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能指导医院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通过微生物检验,让医生明确病原菌种类,并选择合理的抗生素药物治疗,可减少医院抗生素滥用现象,进而降低医院感染率。分析医院的感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易感人群;(2)感染源;(3)感染传播[4]。其中医院感染的每个环节与微生物检验存在紧密联系。因此,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通过从医院感染发生诱因入手,有效进行微生物检验,将感染扼杀于萌芽状态,对降低医院感染率有重要意义。经调查研究,发现感染源主要包括医院环境、医生、护士、患者等。为有效控制感染源,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是重要的预防手段,此时采用生物指标法定期对消毒灭菌结果进行检验,及时对消毒灭菌结果进行判断,可有效预防疾病传播[5]。感染传播的媒介因素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医疗人员手部感染、空气污染等。住院期间,由于所用的医疗器械常会对患者皮肤及黏膜造成损伤,而医疗器械表面常附有较多微生物,再次使用时导致大量微生物进入体内,进而引发感染。医护人员诊疗时,双手触碰器械可能会滋生大量微生物,因此,医护人员及时进行手术清洁消毒,并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测,可有效预防细菌传播。针对白血管骨髓移植、癌症及住ICU患者,病情危重,均为易感人群,易导致细菌入侵。因此,加强易感人群的病原菌监测,对降低医院感染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尿路感染患者菌株进行微生物检验,并以不作任何处理的尿路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发现观察组感染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文献报道结果相似[6]。由此说明,加强对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综上所述,通过对住院患者定期进行微生物检验,及时检测患者体内病原菌情况,并根据检验结果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愈率,同时对降低医院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郝淑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14):31.

[2]黄灿绪.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1):868-869.

[3]杨建国.医院感染检测时临床微生物学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4):81-82.

[4]柳振华,宋来春.临床细菌学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应用综述[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7):23-24.

[5]谢可亮.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4,18(20):111.

8.《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 篇八

【关键词】 微生物学检验;临床;沟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0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20-01

随着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以及生物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临床医学微生物检验获得了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因此,在现代医疗工作中,许多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越来越依赖医学微生物检验。但随着微生物检验项目增加,影响检验标本及检验结果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从而影响了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2]。故加强临床医生与微生物检验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临床实践与检验诊断紧密结合對于提高临床诊断及疾病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交流经验,旨在说明加强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选择检验科微生物学检验人员7名,其中,男2名,女5名,年龄在22-55岁之间,平均为(39.5±2.2)岁;同期临床医生55名,其中,男28名,女27名,年龄在28-48岁之间,平均为(33.2±2.9)岁。

1.2 方法

1.2.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检验操作规程规范化、提高临床检验及诊疗质量的根本保障,加强微生物检验、分析全程的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可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病原学诊断信息,确保临床治疗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2.2 建立检验与临床沟通制度 应定期开展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由微生物学科室医生定期向临床各科室咨询检验项目的设置是否合理以及相关意见和建议,并随时处理临床医生对于相关检验项目所提出的建议,及时予以咨询、答疑和反馈,并定期进行汇总和评估。制定微生物科参与临床病房巡房、危重及疑难病例会诊制度[3]。此外,微生物检验医生应及时对检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根据检验结果向临床各科室诊疗措施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将检验数据转化成为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信息[3]。

1.2.3 组建临床沟通小组 组建临床沟通小组,积极主动地与临床进行沟通交流,可将各科室分配到各个专业沟通点,定期由各专业主管对相应科室进行重点沟通可意见询问,同时详细填写沟通记录表,并由定期科主任与各专业主管召开临床回馈信息讨论会,做好记录和存档,并及时将讨论结果回馈给临床[4]。

1.2.4 加强检验培训和学习 医学微生物检验项目与各类感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密切关系,微生物检验人员不仅应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过程,还应积极主动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微生物检验相关资讯和服务,而这就需要检验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应定期组织微生物检验人员的检验专业培训以及相关临床疾病知识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知识和技能[5]。同时,应加强对国内外本专业相关研究的最新动向、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成果等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检验效率和质量。

1.2.5 构建沟通平台 充分利用短信、微博、网络技术等建立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的信息化沟通平台,也可定期组织召开座谈讨论会、专题讲座、查房、墙报园地以及简讯传递等形式,增强医学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以便临床医生能够及时了解微生物检验相关技术及研究进展,并及时更新相关的检验知识[6]。建立专门的网络留言薄,及时将微生物检验以及临床相关信息共享,以便医生、护理人员、同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互动交流。微生物检验人员应协助临床各科医生正确进行微生物检验报告的阅读以及分析,以解除其对于检验资料的错误认识或者疑惑,协助其及时、正确地判别检验报告中的各类信息,并正确地理解报告中较为罕见或者少见的菌种,分析其临床意义,并准确判断药敏实验结果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支撑[7]。

1.3 观察指标 统计实施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沟通交流前后,临床对于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时反馈率、临床医生对于检验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及判读失误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施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策略后,临床对于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时反馈率显著提高,而临床医生对于检验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及判读失误率显著降低(P<0.05)。

3 讨 论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主要是分析和检验各类标本的微生物检验指标,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而各项标本均是由临床医务人员所采集,标本采集的规范性以及准确性均对检测结果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应加强检验科与临床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遵循技术操作规范及检验要求。这就需要加强对检验人员以及临床医生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医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往往只是阅览检验报告,护理人员则负责将检验单传递给患者及其家属,而对样本留取注意事项缺乏详细的说明。此外,检验人员往往只是针对性地进行项目检测,对于检验异常结果缺乏与临床医务人员的沟通。当临床科室对于检验科提出质量问题时,未及时进行解答,从而无法及时纠正相关问题或者及时纠正检验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变异因素。应加强检验人员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而不是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脱责任、指责等,而应及时补救工作,以免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在临床诊断中,对于疾病的诊断主要是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诉、疾病变化、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实验室检验指标进行判断。而实验室检验指标参考范围的设置,均应由临床医生以及检验人员沟通和相互配合,方可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治疗的合理性。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健全微生物学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检验与临床沟通制度、组建临床沟通小组、加强检验培训以及构建沟通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沟通之后,临床对于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时反馈率达80.8%,较此前的34.6%显著提高,而临床医生对于检验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及判读失误率仅为3.8%,较此前的15.4%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微生物学检验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临床医学工作提供全面、先进的技术支持,而临床医学的发展又可促进微生物检验领域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更新,促进微生物的快速发展。加强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之间的沟通,有利于临床更加科学地收集完整、合格的标本,确保检验前质量控制效果,并更好地判断和利用检验结果。与此同时,加强两者的沟通交流,也有利于微生物学检验更就具有针对性,使微生物检验能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最终提高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田红彪.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的重要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4):276.

[2] 陆德胜.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3,(11):157-157,164.

[3] 洪继波,陈海泉.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0):5491-5492.

[4] 曹慧玲,史恒芳,李岷等.浅析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9):1194-1195.

[5] 花南霞,陈翠.加强微生物室与临床沟通的必要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21):2670-2671.

[6] 刘文阁.临床微生物检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1,01(9):152,154.

[7] 顾玲莉.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全程沟通的必要性[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3,28(4):46-47.

9.《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 篇九

1. 根据对所操作生物因子采取的防护措施,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级。A.一B.二C.三D.四

2.()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A.一B.二C.三D.四

3.HIV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和相关的免疫学检测应在符合()级安全实验室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 A.I B.II C.III D.IV 4.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程序正确的是()。

A.口罩—帽子—内隔离衣—防护服—防护眼镜—手套—胶靴 B.口罩—帽子—防护眼镜—内隔离衣—防护服—手套—胶靴 C.口罩—帽子—内隔离衣—防护服—防护眼镜—胶靴—手套 D.防护眼镜—口罩—帽子—内隔离衣—防护服—胶靴—手套 5.采集标本过程中最重要的是()A.快速 B.及时 C.无菌

D.填写检验单

6.下列属于生物样本采样装备的是()A.咽拭子及其密闭容器 B.便携式浮游菌采样器 C.深井采样器

D.土壤样本收集瓶

7.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中不正确的是()。A.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

B.脑膜炎奈瑟菌标本要冷藏运送

C.应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标本。D标本采集时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杂菌污染。

8.有关细菌学检验标本采集和送检的方法,正确的是()。

A.女性淋病患者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时,最佳采样部位为阴道壁 B.采集血液培养病原菌应在抗生素使用前进行

C.脑膜炎奈瑟菌的咽拭子可在常温、干燥条件下送检 D.尿标本最好采集前段尿

9.用于霍乱弧菌的强选择性培养基是()。A.巧克力血琼脂平板 B.血琼脂平板 C.庆大霉素培养基 D.罗氏培养基

10.应用悬滴法在显微镜下观察患者米泔水样粪便,可见穿梭运动的细菌是(A.变形杆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霍乱弧菌 D.钩端螺旋体

11.肥达试验不用于辅助诊断()。A.伤寒

B.甲型副伤寒 C.鼠型副伤寒 D.乙型副伤寒

12.用于流感病毒分离与鉴定的患者标本()。A.血清

B.鼻咽分泌物 C.脑脊液 D.血液

13.对于革兰氏染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阴性菌染成紫色 B.芽孢染色属于特殊染色法 C.革兰氏阴性菌染成红色 D.革兰氏阳性菌染成紫色

14.革兰氏染色法的操作步骤是()。A.初染—媒染—脱色—复染 B.初染—脱色—媒染—复染 C.初染—媒染—复染—脱色 D.初染—复染—媒染—脱色

15.革兰氏染色中媒染剂的作用是()。A.使细菌再着色 B.调节染液pH C.改变细菌染色性

D.增加染料摄取及细菌对染料的亲和力 16.保存菌种最好的方法是()。A.低温冷冻保存 B.超低温保存 C.液体石蜡保存法 D.冷冻真空干燥法

17.18.目前尚不能人工培养的病原体是()。A.放线菌

B.麻风分枝杆菌 C.非结核分枝杆菌 D.钩端螺旋体

18.血浆凝固酶试验用于()。A.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B.粪大肠菌群检测 C.副溶血性弧菌检测 D.铜绿假单胞菌检测

19.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A.血琼脂培养基 B.SS琼脂培养基 C.罗氏改良培养基 D.高盐甘露醇培养基

20.厚涂片抗酸杆菌检查结果中,“3+”的意义是()。A.每10油镜视野发现1~9条抗酸杆菌 B.每油镜视野发现10条以上抗酸杆菌 C.每油镜视野发现1~9条抗酸杆菌 D.100个油镜视野发现3~9条抗酸杆菌

21.结核分枝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出现的现象是()。A.混浊生长 B.沉淀生长 C.菌膜生长 D.贴壁生长

22.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染色法是()。A.革兰氏染色 B.抗酸染色 C.吉姆萨染色

D.考马斯亮蓝染色

23.实验室痰标本检查常用的洗涤液是()。A.1mol/L盐酸

B.灭菌等渗氯化钠溶液 C.灭菌蒸馏水

D.1mol/L氢氧化钠

24.调查人群对白喉的免疫力,使用的方法是()。A.外斐试验 B.中和试验 C.Coombs试验 D.锡克试验

25.狂犬病病毒或病毒抗原检测所采集的标本不包括()。A.尿液 B.脑脊液 C.血液

D.咬伤处皮肤组织

26.血清凝集试验是()。

A.用未知的免疫诊断血清与分离培养出的未知纯种细菌进行凝集试验 B.用已知的免疫诊断血清与分离培养出的已知纯种细菌进行凝集试验 C.用未知的免疫诊断血清与分离培养出的已知多种细菌进行凝集试验 D.用已知的免疫诊断血清与分离培养出的未知纯种细菌进行凝集试验

27.血清学试验的诊断需取患者双份血清,第二份血清最适合的采集时间是(A.潜伏期 B.急性期 C.恢复期 D.发作期。)28.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原理是()。A.特异性受体结合病毒 B.病毒的黏附力 C.病毒的感染性

D.病毒的红细胞凝集现象

29.血清中抗体在传染病恢复期比急性期效价增高有诊断意义的是()。A.增高即有意义 B.2倍增高 C.3倍增高 D.4倍增高

30.必须活细胞培养的微生物是()。A.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B.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 C.支原体、细菌、衣原体 D.螺旋体、病毒、真菌

31.长期保存病毒的温度是()。A.-4℃ B.0℃ C.-10℃ D.-70℃

32.细胞长期低温保存使用的保护剂是()。A.血浆 B.二甲亚砜 C.氨基酸 D.脱脂牛乳

33.细胞的长期保存,一般采用()A.肉汤-20℃冻存 B.甘油-70℃冻存 C.DMSO液氮保存 D.冻干保存

34.关于PCR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微量的DNA污染不可能造成假阳性 B.PCR是以指数方式扩增的

C.配置液体的容器不能污染过DNA D.移液的塑料吸头和反应的塑料管必须是一次性使用 35.PCR实验过程是指()。A.RNA转录 B.RNA复制 C.DNA复制 D.DNA转录

36.病毒培养应选用合适的()A.活细胞培养基 B.特殊培养基 C.厌氧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3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做ELISA试验应采集血清的时间是()A.发病早期 B.发病后7天后 C.发病后14天后 D.发病21天后

38.手足口病病原确认的主要方法是()A.组织分离培养肠道病毒 B.病毒特异性核酸测 C.血清学检测 D.血常规检查

39.脑膜炎奈瑟菌标本送检时,应()A.保温 B.-4℃ C.-20℃ D.-70℃

40.感染性实验废弃物处理方法()A.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B.放入黄色垃圾袋扔掉 C.放入黑色垃圾袋扔掉

D.浸入有效氯含量0.1%消毒剂中浸泡24h进行处理 41.大多数血清学试验常用的温度范围是()A.4~8℃ B.18~37℃ C.30~45℃ D.35~45℃

42.PCR反应3个步骤依次为()A.延伸、退火、变性 B.退火、延伸、变性 C.延伸、变性、退火 D.变性、退火、延伸

43.森林脑炎病毒属于生物安全()级的致病性病原微生物。A.1 B.2 C.3 D.4 44.流感病毒诊断的金标准是()A.流感病毒的分离 B.PCR核酸检测 C.ELISA方法检测 D.蛋白免疫印迹

45.禽流感病毒分离一般采用()细胞进行分离 A.Vero B.MDCK C.人横纹肌肿瘤细胞 D.C6/C36

二 多选

1.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正确的是()

A.运送实验室标本可使用第二层容器,以防止意外渗漏或溢出 B.带有皮下注射针头的注射器可用于吸液 C.生物安全柜内尽量少放仪器和物品

D.物品要先经过表面消毒以后才可以放入生物安全柜内 2.关于生物安全水平(BSL)级别,说法正确的是()

A.BSL1指完全根据标准实验室操作,推荐用于对健康人群不致病的微生物 B.BSL2指处理可通过摄入、皮肤或黏膜的暴露传播的病原 C.志贺军的处理只能在BSL3实验室

D.埃博拉病毒的培养传代可在BSL2级实验室 3.有关生物安全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备气流控制及高效空气过滤装置的操作柜 B.柜门具有互锁功能

C.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应在BSL-1实验室内配备

D.可有效降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溶胶对操作者和环境的危害 4.以下标本,实验室人员应拒收的是()A.无标签的标本 B.延误的标本 C.样本量不够

D.运送标本温度不合适

5.鼠疫患者采取的标本包括()A.血液

B.肿大淋巴结的穿刺液 C.咳痰、痰液或咽拭子 D.尿液

6.用于霍乱弧菌分离培养基为()A.TCBS B.碱性蛋白胨水 C.庆大霉素

D.麦康凯琼脂平板

7.狂犬病感染早期应采集的样本有()A.血液 B.唾液 C.脑脊液

D.脑组织标本

8.致病菌常规检查法一般包括()A.直接涂片镜检 B.基因序列分析 C.生化试验 D.分离培养 9.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分离培养,正确的是()A.常用SS琼脂培养基

B.可采集胆汁标本进行分离培养

C.骨髓标本培养阳性率在发病第一周时比较高 D.尿中不会检出

10.细菌学诊断中,标本的采集运送原则是()A.标本必须新鲜,尽快送检

B.送检过程中,脑膜炎奈瑟菌要求保温 C.检验容器上要贴好标签 D.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标本

11.胶体金免疫技术基本原理()

A.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中,胶体金也可以进一步通过银颗粒的沉积被放大,称之为金银染色

B.氯金酸在还原剂作用下,可聚合成金颗粒,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

C.胶体金是一定大小的带负电荷的金颗粒,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稳定的胶体 D.胶体金颗粒很容易同各种蛋白质共价结合

12.检测血清或体液中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学检查方法有()A.凝集试验

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C.荧光抗体技术 D.放射免疫测定

13.对于疑似炭疽病人应采集的标本为()A.溃烂周围渗出液 B.粪便 C.血液 D.痰液

14.病毒进行细胞培养常用()A.原代细胞 B.传代细胞 C.双倍体细胞 D.原核细胞

15.临床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A.试管凝集试验 B.PCR C.间接血凝试验 D.补体结合试验

16.下列哪些不是诊断流感病毒常用的血清学方法()A.沉淀试验 B.补体结合试验

C.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 D.试管凝集抑制试验

17.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h后观察注射部位硬结直径

B.注射部位硬结直径5-9mm为弱阳性 C.10-19mm为阳性,提示感染

D.≥20mm或<20mm但有水泡或坏死,提示强阳性 1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采集的标本是()A.血液

B.鼻咽分泌物 C.粪便 D.尿液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感染性材料用吸管吹吸来达到混匀的目的 B.不可向含有感染性因子的液体里吹气 C.从吸管吹出液体时不要太用力

D.盛装废弃吸管的容器应放在生物安全柜外 20.关于样品接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样品包裹应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打开

B.核对样品与送检单,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和遗漏 C.检查样品状况

D.接收样品时填写样品接收单 三 判断

1.标本的采集应注意无菌操作,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2.标本采集后要尽快送检,必须冷藏运送。

3.沙门菌感染发病第3周,分离率最高的标本是血液。4.病原菌检验中最快速的方法是药敏试验。5.血常规白细胞减少或正常,提示病毒性感染。

6.疟原虫的最佳检测时间应在体温的高峰期或稍后一点时间。7.用咳碟法检测百日咳病原,阳性检出率不是很高。

8.埃博拉病毒分离最有效的方法是将急性期血标本接种于Vero细胞培养或接种于豚鼠的腹腔内。

9.直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病毒是确诊登革热的可靠方法。

10.疑似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样本的检测需要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进行。11.在培养基中出现“狮鬓”样菌落的病原菌为炭疽芽孢杆菌

12.痰标本涂片抗酸染色,如镜检找到抗菌杆菌,报告时符号“++”代表多数视野能发现19个以上的抗酸杆菌。

13.长期保存病毒标本的温度是-20℃

14.乙脑病毒分离和培养的细胞是猴肾细胞

15.细菌形态学检查时最常用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是革兰染色法 16.实验室检测立克次体时,最常用人体标本是脑脊液 17.鼠疫耶尔森菌分离培养的最适培养基是改良罗氏培养基 18.补体结合试验不产生溶血,结果判定为阳性反应

19.利用实验动物分离鉴定病原菌时,首选动物是对病原菌敏感的动物 20.疑为钩端螺旋体病人的尿液做分离培养时,需加入链霉素来抑制杂菌 答案 单选

1.D 2.C 3.B 4.C 5.C 6.A 7.B 8.B 9.C 10.C

11.C 12.B 13.A 14.A 15.D 16.D 17.B 18.A 19.C 20.C 21.C 22.B 23.B 24.D 25.C 26.D 27.C 28.D 29.D 30.B 31.D 32.B 33.C 34.A 35.C 36.A 37.D 38.B 39.A 40.A 41.B 42.D 43.D 44.A 45.B 多选 ACD 2 AB AD ABCD

ABC

AC BCD ACD ABC ABCD 11 ABC ABCD ABCD ABC ACD 16 ABD BCD ABCD BC ABCD 判断

10.《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 篇十

一、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食品检验样品采集的原则:

1、所采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每批食品应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再生产过程中,再不同时间内各取少量样品予以混合。固体或半固体的食品应从表层、中层和底层、中间和四周等不同部位取样。

2、采样必须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防止一切外来污染 一件用具只能用于一个样品,防止交叉污染。

3、再保存和运送过程中应保证样品中微生物的状态不发生变化

采集的非冷冻食品一般在0—5度冷藏,不能冷藏的食品立即检验。一般在36h内进行检验。

4、采样标签应完整、清楚

每件样品的标签须标记清楚,尽可能提供详尽的资料。

在食品的检验中,所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即所取样品能够代表食物的所有部分。如果采集的样品没有代表性,即使一系列检验工作非常精密、准确,其结果也毫无价值,甚至会出现错误的结论。食品因加工的批号、原料情况(来源、种类、地区、季节等)加工方法、保藏条件、运输、销售中的各环节及销售人员的责任心和卫生认识水平等无不影响着食品的卫生质量,因此要根据一小份样品的检验结果去说明一大批食品的质量或一起食物中毒的性质,就必须周密考虑,设计出一种科学的取样和样品制备方法。而采用什么样的取样方案主要取决于检验的目的,目的不同,取样的方案也不同。检验的目的可以是判定一批食品合格与否,也可以是查找食物中毒病原微生物,还可以是鉴定畜禽产品是否有人畜共患的病原体。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取样方案多种多样,如一批产品按百分比抽样,才若干个样后混合在一起检验;按食品的危害程度不同抽样等。不管采取何种方案,对抽样代表性的要求是一致的。最好对整批产品的单位包装进行编号,实行随机抽样。

(一)样品的种类

样品可分为大样、中样、小样三种。大样指一整批;中样是从样品各部分取的混合样,一般为200g;小样又称为检样,一般以25g为准,用于检验分析。

(二)样品的采集

采样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采样的工具,如探子、铲子、匙、采样器、试管、广口瓶、剪子和开罐器等,必须是无

菌的。

根据样品种类,如袋、瓶和罐装者,应取完整的未开封的;如果样品很大,则需用无菌采样器取样;检样是冷冻食品,应保持在冷冻状态(可放在冰内、冰箱的冰盒内或低温冰箱内保存),非冷冻食品需在0~5℃中保存。

1、液体食品的采样

将样品充分混匀,用无菌操作开启包装,用100mL无菌注射器抽取,注入无菌盛样容器。

2、半固体食品的采样

用无菌操作拆开样品包装,用无菌勺子从几个部位挖取样品,注入无菌盛样容器。

3、固体样品的采样

大块整体食品应用无菌刀具和镊子从不同部位割取,割取时应兼顾表面与深度,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小块大包装食品应从不同部位的小块上切取样品,注入无菌盛样容器。样品是固体粉末,应边取边混合。

4、冷冻食品的采样

大包装小块冷冻食品的采样按小块个体采取;大块冷冻食品可以用无菌刀从不同部位削取样品或用无菌小手锯从冰块上锯取样品,也可以用无菌钻头钻取碎样品,注入无菌盛样容器。

固体样品和冷冻食品取样还应注意检验目的,若需检验食品污染情况,可取表层样品;若需检验其品质情况,应再取深部样品。

5、生产工序检测采样 ① 车间用水

自来水样从车间各水龙头上采取冷却水,汤料从车间容器不同部位用100mL无菌注射器抽取。

② 车间台面、用具及加工人员手的卫生检测

用板孔5cm的无菌采样板及5支无菌棉签擦拭25cm面积。若所采表面干燥,则用无菌稀释液湿润棉签后擦拭,若表面有水,则用干棉签擦拭,擦拭立即将棉签头用无菌剪刀剪入盛样容器。2

2③ 车间空气采样(直接沉降法)

将5个直径90mm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分别置于车间的四角和中部,打开平皿盖5min,然后盖上平皿盖送检。

6、食物中毒微生物检验的取样

当怀疑发生食物中毒时,应及时收集可以中毒源食品或餐具等,同时收集病人的呕吐物、粪便或血液等。

7、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取样

当怀疑某一动物产品可能带来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时,应结合畜禽传染病学的基础知识,采取病原体最集中、最易检出的组织或体液送检验室检验。

(三)采样的标签

采样前后应立即贴上标签,每件样品必须标记清楚(如编号、样品名称、生产单位、生产日期、产品批号、产品数量、存放条件、采样时间、采样人姓名、现场情况)。

(四)样品的送检要求

1、要快速运送,不要超过3小时。

2、若路途遥远,不需冷冻的样品可1~5℃低温下运送;如需保持冷冻状态在泡沫塑料隔热箱内。

3、要注意防污染、防散漏、防变质。

(五)样品的处理方法

1、液体样品的处理

液体样品,指粘度不超过牛乳的非粘性食品,可直接由灭菌吸管准确吸取25mL蒸馏水或生理盐水及有关检验的增菌液中,制成1︰10稀释液。吸取前要将样品充分混合,在开瓶、开盖等打开样品容器时,一定要注意表面消毒,无菌操作。用点燃的酒精棉球灼烧瓶口灭菌,用石炭酸或来苏尔消毒后的纱布盖好,再用灭菌开瓶器将盖启开。含有二氧化碳的样品可倒入灭菌的小瓶内,覆盖灭菌纱布,轻轻摇荡,待气体全部逸出后,再取样检验。

2、固体或粘性液体样品的处理

此类样品无法用吸管吸取,可用灭菌容器称取检样25g,加至预温45℃的灭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225mL中,摇荡融化或使用振荡器振荡融化,尽快检验。从样品稀释到接种培养,一般不超过15min。

(1)固体食品的处理

固体食品的处理相对复杂,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捣碎均质法:

将样品(≥100g)剪碎或搅拌混匀,从中取25g放入带225mL无菌稀释液的无菌均质杯中,以8000~10000r/min均质1~2min即可。

②剪碎振摇法:

将样品(≥100g)剪碎或搅拌混匀,从中取25g检样进一步剪碎,放入带225mL无菌稀释液和直径5mm左右玻璃珠的稀释瓶中,盖紧瓶盖,用力快速振摇50次,振幅不小于40cm。

③研磨法:

将样品(≥100g)剪碎或搅拌混匀,从中取25g检样放入无菌乳钵中充分研磨后,再放入带有225mL无菌稀释液的稀释瓶中,盖紧盖后,充分摇匀。

④整粒振摇法:

有完整自然保护膜的颗粒状样品(如蒜瓣、青豆等)可以直接称取25g整粒样品置于带有225mL无菌稀释液和适量玻璃珠的无菌稀释瓶中,盖紧瓶盖,用力快速振摇50次,振幅要大于40cm以上。

(2)冷冻样品

冷冻样品在检验前要进行解冻。一般在0~4 ℃下解冻,时间不能超过18h;也可在45 ℃下解冻,时间不能超过15min。样品解冻后,无菌操作称取检样25g,置于225mL无菌稀释液中,制备称均匀1︰10稀释液。

(3)粉状或颗粒状样品的处理

用灭菌勺或其他适用工具将样品搅拌均匀后,无菌操作称取检样25g,置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振摇混匀或使用振摇器混匀,制成1︰10稀释液。

二、各类食品微生物检样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实例

(一)肉与肉制品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样品的采取(1)生肉及脏器检样

如是屠宰场后的畜肉,可于开腔后,用无菌刀采取两腿内侧肌肉各50g(或劈半后采取两侧背最长肌肉各50g);如是冷藏或销售的生肉,可用无菌刀取腿肉或其他部位的肌肉100g.检样采取后放入无菌容器内,立即送检;如条件不许可时,最好不超过3h.送检时应注意冷藏,不得加入任何防腐剂.检样送往化验室应立即检验或放置冰箱暂存.(2)禽类(包括家禽和野禽)鲜、冻家禽采取整只,放无菌容器内;带毛野禽可放清洁容器内,立即送检,以下处理要求同上述生肉.(3)各类熟肉制品

包括酱卤肉,肴肉,方圆腿,熟灌肠,熏烤肉,肉松,肉脯,肉干等,一般采取200g,熟禽采取整只,均放无菌容器内,立即送检,以下处理要求同上述生肉.(4)腊肠,香肚等生灌肠

采取整根,整只,小型的可采数根,数只,其总量不少于250g.2、检样的处理

(1)生肉及脏器检样的处理

先将检样进行表面消毒(在沸水内烫3s~5s,或灼烧消毒),再用无菌剪子剪取检样深层肌肉25g,放入无菌乳钵内用灭菌剪子剪碎后,加灭菌海砂或玻璃砂或玻璃砂研磨,磨碎后加入灭菌水225mL,混匀后即为1:10稀释液.(2)鲜,冻家禽检样的处理

先将检样进行表面消毒,用灭菌剪子或刀去皮后,剪取肌肉25g(一般可从胸部或腿部剪取),以下处理同生肉.带毛野禽去毛后,同家禽检样处理.(3)各类熟肉制品检样的处理 直接切取或称取25g,以下处理同生肉.(4)腊肠、香肠等生灌肠检样处理

先对生灌肠表面进行消毒,用灭菌剪子取内容物25g,以下处理同生肉.注:以上样品的采集和送检及检样的处理均以检验肉禽及其制品内的细菌含量从而判断其质量鲜度为目的.如须检验肉禽及其制品受外界环境污染的程度或检索其是否带有某种致病菌,应用棉拭采样法.3、棉拭采样法和检样处理

检验肉禽及其制品受污染的程度,一般可用板孔5cm2的金属制规板,压在受检物上,将来菌棉拭稍沾湿,在板孔5cm2的范围内揩抹多次,然后将板孔规板移压另一点,用另一棉拭揩抹,如此共移压揩抹10次,总面积50cm2,共用10只棉拭.每支棉拭在揩抹去完毕后应立即剪断或烧断后投入盛有50mL灭菌水的三角烧瓶或大试管中,立即送检.检验时先充分振摇吸取瓶,管中的液体,作为原液,再按要求作10倍递增稀释.检验致病菌,不必用规板,在可疑部位用棉拭揩抹即可.(二)乳与乳制品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样品的采取和送检(1)散装或大型包装的乳品

用灭菌刀,勺取样,在移采另一件样品前,刀,勺先清洗灭菌.采样时应注意部位等代表性.每件样品数量不少于200g,放入灭菌容器内及时送检.鲜乳一般不应超过3h,在气温较高或路途较远的情况下应进行冷藏,不得使用任何防腐剂.(2)小型包装的乳品

应采取整件包装,采样时应注意包装的完整.各种小型包装和乳与乳制品,每件样品量为:生奶1瓶或1包;消毒奶1瓶或1包;奶粉1瓶或1包(大包装者200g);奶油1块(113g);酸奶1瓶或1罐;炼乳1瓶或1罐;奶酪(干酪)1个.(3)成批产品

对成批产品进行质量鉴定时,其采样数理每批以千分之一计算,不足千件者抽取1件.2、检样的处理

(1)鲜奶,酸奶

以无菌操作去掉瓶口的纸罩纸盖,瓶口经火焰消毒后以无菌操作吸取25mL检样,放入装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三角烧瓶内,振摇均匀(酸乳如有水分析出于表层,应先去除).(2)炼乳

将瓶或罐先用温水洗净表面,再用点燃酒精棉球消毒瓶或罐的上表面,然后用灭菌的开罐器打开罐(瓶),以无菌操作称取25g(mL)检样,放入装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三角烧瓶内,振摇均匀.(3)奶油

以无菌操作打开包装,取适量检样置于灭菌三角烧瓶内,在450C水浴或温箱中加温,溶解后立即将烧瓶取出,用灭菌吸管吸取25mL奶油放入另一含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灭菌奶油稀释液的烧瓶内(瓶装稀释液应预置于450C水浴中保温,作10倍递增稀释时所用的稀释液亦同),振摇均匀,从检样融化到接种完毕的时间不应超过30min.注:奶油稀释液:格林氏液(配法:氯化钠9g,氯化钾0.12g,氯化钙0.24g,碳酸氢钠0.2g,蒸馏水1000mL)250mL,蒸馏水750mL,琼脂1g,加热溶解,分装每瓶225mL,1210C灭菌15min.(4)奶粉

罐装奶粉的开罐取样法同炼乳处理,袋装奶粉应用蘸有75%酒精的棉球涂擦消毒袋口,以无菌操作开封取样,称取检样25g,放入装有适量玻璃珠的灭菌三角烧瓶内,将225mL温热的灭菌生理盐水徐徐加入(先用少量生理盐水将奶粉调成糊状,再全部加入,以免奶粉结块),振摇使充分溶解和混匀.(5)奶酪

先用灭菌刀削去部分表面封蜡,用点燃的酒精棉球消毒表面,然后用灭菌刀切开奶酪,以无菌操作切取表层和深层检样各少许,置于灭菌乳钵内切碎,加入少量生理盐水研成糊状.(三)蛋与蛋制品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样品的采集(1)鲜蛋

用流水冲洗鲜蛋外壳,再用75%酒精棉球涂擦消毒后放入 灭菌袋内,加封做好标记后送检。

(2)全蛋粉,巴氏消毒全蛋粉,蛋黄粉,蛋白片

将包装铁箱上开口处用75%酒精棉球消毒,然后将盖开启,用灭菌的金属制双层旋转式套管采样器斜角插入箱底,使套管旋 转收取检样,再将采样器提出箱外,用灭菌小匙自上、中、下部 收取检样,装入灭菌广口瓶中,每个检样质量不少于100g,标 记后送检。

(3)冰全蛋、巴氏消毒;;全蛋、冰蛋黄、冰蛋白

先将包装铁听开口处用75%酒精棉球消毒,然后将盖开启,用灭菌电钻由顶到底斜角钻入,徐徐钻取检样。然后抽出电钻,从中取出检样200g装入灭菌广口瓶中,标明后送检。(4)对成批产品进行质量鉴定时的采样数量

蛋粉、巴氏消毒全蛋粉、蛋黄粉、蛋白片等产品以一日或一 班生产量为一批,检验沙门氏菌时,按每批总量5%抽样,但每 批最少不得少于3个检样。测定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时,每批按 装罐过程前、中、后取样3次,每次取样50 g,每批合为一个检 样。

冰全蛋、巴氏消毒冰全蛋、冰蛋黄、冰蛋白等产品按每500 kg取样一件。菌落总数测定和大肠菌群测定时,在每批装罐过 程前、中、后取样3次,每次取样50 g合为一个检样。

2.检样的处理(1)鲜蛋外壳

用灭菌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充分擦拭蛋壳,然后棉拭直接放 呻培养基内增菌培养,也可将整只鲜蛋放入灭菌小烧杯或平皿 中,按检样要求加入定量灭菌生理盐水或液体培养基,用灭菌桥i 拭将蛋壳表面充分擦洗后,以擦洗液作为检样检验。

(2)鲜蛋蛋液

将鲜蛋在流水下洗净,待干后再用酒精棉球消毒蛋壳,然/口 根据检验要求,打开蛋壳取出蛋白、蛋黄或全蛋液,放人带有玻 璃珠的灭菌瓶内,充分摇匀待检。

(3)全蛋粉、巴氏消毒全蛋粉、蛋白片、蛋黄粉

将检样放入带有玻璃珠的灭菌瓶内,按比率加入灭菌生理盐 水充分摇匀待检。(4)冰全蛋、巴氏消毒冰全蛋、冰蛋白、;;蛋黄

将装有冰蛋检样的瓶子浸泡于流动冷水中,待检样融化后取 出,放入带有玻璃珠的灭菌瓶中充分摇匀待检。

(5)各种蛋制品沙门氏菌增菌培养

以无菌操作称取检样,接种于亚晒酸盐煌绿或煌绿肉汤等增 菌培养基中(此培养基预先置于有适量玻璃珠的灭菌瓶内),盖紧瓶盖,充分摇匀,然后放入(36士1)℃恒温箱中培养(20±2)h。

(6)接种以上各种蛋与蛋制品的数量及培养基的数量和成分

凡用亚础酸盐煌绿增菌培养时,各种蛋与蛋制品的检样接种数量都为30 g,培养基数量都为150 ml。

(四)水产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样品的采集

赴现场采取水产食品样品时,应按检验目的和水产品的种类 确定采样量。除个别大型鱼类和海兽只能割取其局部作为样品 外,一般都采取完整的个体,待检验时再按要求在一定部位采取 检样。在以判断质量鲜度为目的时,鱼类和体形较大的贝甲类虽 然应以个体为一件样品,单独采取,但当对一批水产品做质量判 断时,仍须采取多个个体做多件检验以反映全面质量。一般小型 鱼类和对虾、小蟹,因个体过小在检验时只能混合采取检样,在采样时须采数量更多的个体,一般可采500-10 00g;鱼糜制品(如灌肠、鱼丸等)和熟制品采取250 g,放灭菌容器内。

水产食品含水较多,体内酶的活力也较旺盛,易于变质。因 此在采好样品后应在8 h内送检,在送检过程中一般都应加冰保藏。

2、检样的处理(1)鱼类

鱼类采取检样的部位为背肌。先用流水将鱼体体表冲净,去 鳞,再用75%酒精的棉球擦净鱼背,待干后用灭菌刀在鱼背部 沿脊椎切开5 g,再沿直于脊椎的方向切开两端,两块背肌分 别向两侧翻开,然后用无菌剪子剪取25 g鱼肉,放入灭菌乳钵 内,用灭菌剪子剪碎,加灭菌海砂或玻璃砂研磨(有条件情况下 可用均质器),检样磨碎后加入225 ml灭菌生理盐水,混匀成稀释液。

在剪取肉样时要仔细操作,勿触破及粘上鱼皮。如果是鱼康糜制品和熟制品则放乳钵内进一步捣碎后,再加生理盐水,混匀成稀释液。

(2)虾类

虾类采取检样的部位为腹节内的肌肉。将虾体在流水下冲 净,摘去头胸节,用灭菌剪子剪除腹节与头胸节连接处的肌肉,然后挤出腹节内的肌肉,取25 g放入灭菌乳钵内。以

后操作同鱼类检样处理。

(3)蟹类

蟹类采取检样的部位为胸部肌肉。将蟹体在流水下冲洗,剥去壳盖和腹脐,去除鳃条。再置流水下冲净。用75%酒精棉球擦拭前后外壁。置灭菌搪瓷盘上待干。然后用灭菌剪子剪开,成左右两片,用双手将一片蟹体的胸部肌肉挤出(用手指从足跟一端剪开的一端挤压),称取25g,置灭菌乳钵内。以后操作同鱼类检样处理处理

(4)贝壳类

贝壳类采样部位为贝壳内容物。先用流水刷洗贝壳,刷净后 放在铺有灭菌毛巾的清洁的搪瓷盘或工作台上,采样者将双手洗 净并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后,用灭菌小饨刀从贝壳的张口 处缝隙中徐徐切人,撬开壳盖,再用灭菌镶子取出整个内容物,称取25 g置灭菌乳钵内,以下操作同鱼类检验处理。

上述检验处理的方法和检验部位均以检验水产品肌肉内细菌 含量从而判断其新鲜度为目的。如须检验水产食品是否污染某种 致病菌时,其检验部位应为胃肠消化道和鲸等呼吸器官:鱼类检 取肠管和鲸;虾类检取头胸节内的内脏和腹节外沿处的肠管;蟹 类检取胃和鲸条;贝类中的螺类检取腹足肌肉以下的部分,贝类中的双壳类检取覆盖在斧足肌肉外层的内脏和瓣鳃。

(五)软饮料、冷冻饮品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样品采集

(1)碳酸饮料、瓶(桶)装饮用水、果汁(浆)及果汁饮 料、含乳饮料、果味水、果子露、酸梅汤、固体饮料等采取样品时应采取原瓶(罐)、袋和盆装样品,散装者应用无菌操作采取 500ml,放入灭菌磨口瓶中。

(2)冰淇淋、冰棍采取样品时应采取原包装样品,散装者用无菌操作取样,放入灭菌磨口瓶中,再放入冷藏或隔热容器中。

(3)食用冰块取样应取冷冻冰块放入灭菌容器中。以上所有的样品采取后,应立即送检,最多不超过3 h

2、样品的采取数量

(1)碳酸饮料、果汁:采样时以四杯为一件,大包装者,一瓶或一桶为一件。(2)散装饮料:采取500ml。

(3)固体饮料:瓶装采取一瓶为一件,散装取500g。

(4)冰棍:如班产量为2万支以下者,一班为一批;班产量2万支以上者,以工作台

为一批。一批取3件,一件取3支。

(5)冰淇淋:以杯为1件,散装取200 g。(6)食用冰块:以500g为1件。

3、样品的处理(1)瓶(罐)装饮料

用点燃的酒精棉球灼烧瓶口灭菌,用石炭酸纱布盖好。塑料 瓶口可用75%酒精棉球擦拭灭菌,用灭菌开瓶器将盖启开,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可倒入另一灭菌容器内,口勿盖紧,覆盖一灭菌纱布,轻轻摇荡。待气体全部逸出后,进行检验。

(2)冰棍

用灭菌银子除去包装纸,将冰棍部分放入灭菌磨口瓶内,木棒留在瓶外,盖上瓶盖,用力抽出木棒,或用灭菌剪子剪掉木棒,置45℃水浴30 min,溶化后立即进行检验。

(3)冰淇淋

放在灭菌容器内,待其溶化立即进行检验。

(六)调味品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调味品包括酱油、酱类和醋等,是以豆类、谷类为原料发酵 而成的食品,往往由于原料污染及加工制作、运输中不注意卫生 而污染上肠道细菌、球菌及需氧和厌氧芽子包杆菌。

1、样品的采取 1酱油和食醋

装瓶者采取原包装,散装样品可用灭菌吸管采取 2.酱类

用灭菌勺子采取,放入灭菌磨口瓶内送检。

2、检样的处理(1)瓶装样品

用点燃的酒精棉球烧灼瓶口灭菌,用石炭酸纱布盖好,再用 灭菌开瓶器启开后进行检验。

(2)酱类

用无菌操作称取25 g,放入灭菌容器内,加入灭菌蒸馏水 225 ml,制成混悬液。(3)食醋

用200~300g/L灭菌碳酸纳溶液调pH到中性。

(七)冷食菜、豆制品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冷食菜多为蔬菜和熟肉制品不经加热而直接食用的凉拌菜。该类食品由于原料、半成品、炊事员及炊事用具等消毒灭菌不彻 底,造成细菌的污染。豆制品是以大豆为原料制成的含有大量蛋白质的食品,该类食品大多由于加工后,通过盛器、运输及销售 等环节不注意卫生,沾染了存在于空气、土壤中的细菌。这两类 食品如不加强卫生管理,极易造成食物中毒及肠道疾病的传播。

1、样品的采取(1)冷食菜

采取时将样品混匀,采取后放入灭菌容器内。(2)豆制品

采取接触盛器边缘、底部及上面不同部位样品,放入灭菌容器内。

2、样品采取数量

冷食菜及豆制品均采样200g。

3、检样的处理

以无菌操作称取25 g检样,放入225 ml灭菌蒸馏水,制成混悬液。

(八)糖果、糕点果脯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糖果、糕点果脯等此类食品大多是由糖、牛奶、鸡蛋、水果等为原料而制成的甜食。部分食品有包装纸,污染机会较少,但由于包装纸、盒不清洁,或没有包装的食品放于不洁的容器内也可造成污染。带馅的糕点往往因加热不彻底,存放时间长头温度高,可使细菌大量繁殖造成食品变质。因此对这类食品进行微生物学检验还是很有必要的。

1、样品的采取

糕点、果脯可用灭菌镊子夹取不同部位样品,放入灭菌容器内;糖果采取原包装样品,采取后立即送检。

2、样品的处理(1)糕点

如为原包装,用灭菌银子夹下包装纸,采取外部及中心部位;如为带馅糕点,取外皮及内馅25 g;奶花糕点,采取奶花及 糕点部分各一半共25 g,加入225 ml灭菌生理盐水中,制成混悬液。

(2)果脯

果脯检样,采取不同部位称取25 g检样,加入灭菌生理盐 水225 ml,制成混悬液。(3)糖果

糖果检样,用灭菌银子夹取包装纸,称取数块共25 g,加入 预温至45 度灭菌生理盐水225 ml,待溶化后检验。

(九)酒类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酒类一般不进行微生物学检验,进行检验的主要是酒精度低的发酵酒。因酒精度低,不能抑制细菌生长。污染主要来自原料或加工过程中不注意卫生操作而沾染水、土壤及空气中的细菌,尤其散装生啤酒,因不加热往往生存大量细菌。

1、样品的采集

酒类样品,若是瓶装酒类应采取原包装样品2瓶,若是散装酒类应用灭菌容器采取500ml,放入灭菌磨口瓶中送检。

2、样品的处理(1)瓶装酒类

瓶装酒类用点燃的酒精棉球烧灼瓶口灭菌,用石炭酸纱布盖好,再用灭菌开瓶器将盖启开,含有二氧化碳的酒类可倒入另一灭菌容器内,口勿盖紧,覆盖一灭菌纱布,轻轻摇荡,待气体全部逸出后,进行检验。

2.散装酒类

散装酒类可直接吸取,进行检验。

(十)方便面(速食米粉)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食品颇受人门 的欢迎,销售量越来越大。方便面(米粉)是最有代表性的方便 食品,方便面(米粉)是以小麦粉、莽麦粉、绿豆粉、米粉等为 主要原料,添加食盐或面质改良剂,加适量水调制、压延、成型、汽蒸后,经油炸或干燥处理,达到一定熟度的粮食制品。同 类食品还有即食粥、速煮米饭等。这类食品大部分均有包装,污染机会少,但往往由于包装纸、盒不清洁或没有包装的食品放于不清洁的容器内,造成污染。此外,也常在加工、存放、销售各 环节中污染了大量细菌和霉菌,而造成食品变质。这类食品不仅 会被非致病菌污染,有时还会感染到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霉菌及其毒素。

1、样品的采集

袋装及碗装方便面(米粉)、即食粥、速煮米饭3袋(碗)为1件,简易包装的采取200g。2.样品的处理

(1)未配有调味料的方便面(米粉)、即食粥、速煮米饭用无菌操作开封取样,称取样品25 g,加入225 m灭菌生理盐水制成1:10匀质液。

(2)配有调味料的方便面(米粉)、即食粥、速煮米饭 用无菌操作开封取样,将面(粉)块、干饭粒和全部调料及 配料一起称重,按1: 1(kg/L)加入灭菌生理盐水,制成检样匀质液。然后再称取50 m匀质液力日至200m灭菌生理盐水中,成为1:10的稀释液

二、检验与报告

(一)检验

制备稀释好的检样,按不同的检验项目及时进行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按国标检验方法规定。

主要检验项目: ①菌落总数的检验 ②大肠杆菌的检验

③致病菌的检验(包括肠道致病菌检验和致病性球菌检验等)

(二)报告

按检样项目完成各类检验后,检验人员应及时填写检验报告单,签名后送主管人员签字,加盖单位印章,以示生效,立即交食品卫生监督人员处理。

发出报告后样品的处理:

①阴性样品:在发出报告可及时处理;

②阳性样品:在发出报告以后3天才能处理样品; ③进口食品的阳性样品:要保存6个月才能处理。

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样品采集的原则、样品采集及处理的方法及检验程序。思考题:

1、食品检验样品采集的原则有哪些?

上一篇:学校图书馆服务工作计划下一篇:沙漠里的胡杨树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