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专题教案(共9篇)(共9篇)
1.古诗文专题教案 篇一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舞阳中学
吴睿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词鉴赏的中考考点,熟悉考查诗歌内容、情感的常规题型。
2.掌握描绘画面、品析情感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重难点】方法的归纳及运用。
【教学设想】举例分析——归纳方法——巩固训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强调鉴赏古诗词的重要性。
2.考点展示(考什么)
3.中考试题回顾(怎么考)
二、过程
(一)探讨把握内容,描绘画面的方法。1.例题分析,归纳方法
通过答案对比,明确描绘画面的要点。
1)学生比较分析两个答案的优缺点
2)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梳理总结,明确古诗词描绘画面的要点。2.巩固训练
1)自主思考
2)小组交流,推荐组内最佳答案展示
3)整体交流评价,加深理解
(二)探究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1.分析例诗,明确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1)针对例诗小组交流探讨体会情感的方法 2)整体交流明确方法
2.归纳总结 3.实战训练
用《次北固山下》《行路难(其一)》做针对性的训练,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首体会感情,并明确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综合训练
教学反思:
2.古诗文专题教案 篇二
一.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及思想价值
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华
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一.孔子和他的《论语》
(一) 孔子其人
先看几段文字:
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2. 吾少也贱, 故多能鄙事。
3.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 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
5. 三人行, 必有吾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6.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孔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 展示了一个理想人格的形成过程。而这种完满人格与他个人的遭际与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 孔子早年丧父, 历经磨难。但他发愤忘食, 敏以求之, 择善而从。做人做事, 适得其时, 终于成就了自己的理想人格, 也成就了中华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
孔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尽管他一生饱经磨难, 但他痴心不改。面对春秋晚期礼乐崩坏的时代, 他希望挽颓势于既倒, 重建社会道德、礼乐秩序, 使人心归“仁”。先是做过一段低贱的小官, 推行自己的主张;后周游列国, 宣传自己的思想。但由于那是一个没有是非对错的年代, 可想而知, 这种理想主义只能回到象牙塔中。所以他退而布道, 专心教育, 潜心教学。孰料无心插柳, 在“三千弟子, 七十二贤生”的大力推动与传播下, 儒家学派终于修成正果, 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五大学派之首。到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以后, 儒家思想一家独尊, 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文化, 影响着中国的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伦理文化以及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结晶。
(二) 关于《论语》
《论语》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论语》者, 孔子应答弟子, 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 门人相与辑而论纂, 故谓之《论语》”。清代赵翼也说过:“语者, 圣人之语言也;论者, 诸儒之讨论也。”可见, 《论语》既是一部孔子及弟子交谈的语录体散文集, 也是一部集中反映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各个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思想文化的力作。它集中地体现了我国儒家学派的思想, 也成为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
二.《论语》的思想价值
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 可谓宋朝的第一文臣。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 诚不出此, 昔以其半辅太祖 (赵匡胤) 定天下, 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论语》何以有这么大的作用?
1988年1月, 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结束时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寻找答案。”那么, 《论语》又何以有这么大的魔力?
要了解论语的魔力, 就必须了解《论语》的思想价值。
孔子以治平为本, 以仁为核心, 以和为贵。他的思想, 是礼乐文化的重要依据, 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 伦理道德的规范所依。《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透视出了中国古代思想的智慧。概括起来, 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 仁———内心道德 (伦理道德范畴)
孔子说, “仁者, 心也。”“仁是心之用, 心是仁之体。”他又说, “仁者, 爱人。”就是有仁心。仁, 首先表现为“不忍”, 鸿门宴中项羽准备杀刘邦, 但碍于刘邦的甜言蜜语, 下不了决心, 范增出而召项庄, 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这“不忍”就是仁心, 是楚汉相争中的一种道德力量占了上峰的体现。后人对此也有“妇人之仁”的说法。但不管怎么说, 这“不忍”是一种“仁心”是用不着争议的。其次, “仁者”, 应该是珍爱生命, 推而广之, 平等对待他人。
因此, 孔子的“仁”首先是“有仁心”。他要求每个人约束自己, 将“仁”变成一种内心道德。所谓“克己复礼为仁”“舍生取义成仁”。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关键在己, 而不在于他人或环境。他说, “为仁由己, 而由乎人哉!”“仁远乎哉?我欲仁, 斯仁至矣!”他还说, “己所不欲, 勿施与人”, 就是要平等对待他人, 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坚守内心道德, 做一个有仁心的人, 并作为人一生的行为准则。
其次, 要“怀仁志”。孔子与弟子有一段对话, 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问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 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 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这段言志的对话, 很好地诠释了孔子一生的志向。子路是要做一个懂得和别人分享的人, 颜渊是要做一个道德自我完善的人。而孔子, 是想成为一个让年长者达其所安, 朋友信任, 年轻人感念的人。做到这一点, 不仅说明孔子有仁心, 而且体现了一种可贵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善待天下苍生, 善待所有人。并将之作为一生的目标来追求。活着, 就是让天下人活得更好, 让社会更加和谐。这是一种济世情怀, 也是一种“兼济天下”, 治国平天下, 以天下苍生为本的普世情怀!
再次, “行仁政”。仁心、仁志, 最终落脚点是要回到“仁政”上。孔子十分推崇“仁政”思想, 他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就是要人各得其所, 尽好本分, 这样天下就太平了, 社会就和谐了。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身份、角色, 尽到自己的礼节和责任, 国君也不例外。他还说:“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尽其所而众星共之。”就是以仁德来进行统治, 就会像北极星一样, 自己居住在一定的方位, 而众星环绕在自己的周围。他要求为政者要重教化而轻刑罚,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他认为, 在同样可以达到目的的情况下, 道德所收到的效果比刑罚所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他还要求为政者要正身正己, 用人格魅力治理国家, 告诫统治者“其身正, 不令而从;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二) 礼———社会规范 (社会政治范畴)
“礼”即规则、规范、秩序。它是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礼”与“仁”密切相连, 如果说“仁”是一种社会道德的境界, 那么它有赖于“礼”去约束和规范。社会和谐, 离不开“礼制”;而要实现“礼制”, 需要“仁心”的滋养。所谓“克己复礼为仁”, 就是约束自己, 使言语行动合乎规范, 才能达到“仁”的境界。也只有“克己复礼”, 才能天下太平, “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因此, 孔子要求, 一切人、一切事都要合乎规范, 遵守秩序。无论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纲常、秩序、品德, 还是社会政治范畴的政治制度、宗法观念、社会规范等, 都要服从于“礼法”的要求, 由“礼”来节制。所谓“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动”, 就是要求我们的一切都要符合“礼”的规范, 受“礼”的节制。
(三) 中庸———处世哲学 (认识方法论范畴)
中庸是一种系统方法, 也是一种处世哲学。孔子的中庸思想, 首先表现为人的学习态度。人要善于学习, 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要“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做人不能满足)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做人的道理, 要向比自己地位低的学习) ;要经常反省自己, 才会有新的收获 (“温故而知新”) , 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才能成就完美人格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我个人认为孔子的“学”, 主要是学做人, 做人要保持一种谦卑的姿态, 经常反省成败得失, 见贤思齐, 学习他人的长处, 改进自己的不足。
其次, 中庸表现为一种人生态度。一个人的人生态度, 一是要顺应自然, “天命之谓‘性’, 性之谓‘道’, 修道则谓‘教’ (人的自然禀性叫做“性”, 顺应本性做事叫“道”, 按照道的原则提高修养叫做“教”) ;这句话就是要求人要遵从自然禀性, 顺应自然做人做事, 加强自我修养。
二是要注重“慎独”。“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也就是说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也是谨慎的, 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这就是儒家思想的“慎独”观念, 君子要自我约束, 坚守自己的人格理想, 努力形成完美的人格。
三是守“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意思是说心里有喜怒哀乐却不表现出来, 被称作中;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 被称作和。中, 是稳定天下之本;和, 是为人处世之道。他还说, “君子而时中, 小人而无忌惮也”, 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做事有分寸的适中之人方为君子, 小人却专走极端, 无所顾忌。
四是讲“诚信”。孔子说:“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在《论语》中, “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 二是对人有信用。人生活在群体中, 与人相处, 信任别人并得到他人的信任十分重要。
五是要“善结友”。孔子曰:“益者三友, 损者三友。友直, 友谅, 友多闻, 益矣。友便辟, 友善柔, 友便佞, 损矣。”大意是说,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 有害的朋友有三种。我们要善结有益的朋友, 远离有害的朋友。
六是享“自由”。“暮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孔子渴望精神的自由, 在孔子整个理想人格或理想境界中, 精神生活的自在、自得、适意、畅达的境界是他所孜孜以求的。所以他才发出“吾与点也”的感慨。
三.《论语》的现实意义
《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最为权威的著作, 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其思想博大而精微, 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 又能够为现实所用。儒家思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以及“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人格理想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兼济”天下的情怀, “慎独”的观念, 道德自律的追求在举世纷扰、功利至上的当今尤其值得我们大力提倡并弘扬。善待他人、与人为善、诚恳待人、推己及人的人生态度更是我们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守的行动准则。孔子的创造一种和谐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社会理想, 也为我们今天处理纷繁复杂的当今世界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较为实际的思路。而他的渴望自由、追求自由的人生理想和独善自身的人格理想也是塑造完美人格的价值追求。
作为当代中学生, 我们既要从《论语》中汲取精神的养料, 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又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品格, 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追求;还要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 做一个旨趣高尚、情感丰富、精神自由的人。同时, 要严守《中学生行为规范》, 以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 并将道德规范上升为道德自律, 达到“慎独”的精神境界。
3.古诗文专题教案 篇三
笔者以为,身处新课程一线的教师,要将国家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并让前者引领后者,离不开基于课程标准的三项设计——模块学程纲要、专题计划(单元教案)、课时教案。继拙作《新课程教学:从制订“模块学程纲要”开始》后,就连接“模块学程纲要”与“课时教案”的桥梁——专题计划(单元教案/单元设计)作论述,以期为读者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一、专题计划:设计的必要性
1,从“单元”的性质看
根据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在《Curriculum inquiry》(课程探究)的五种课程理论和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的课程运作系统(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教师理解的课程、师一生运作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各地开发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属于“正式的课程”。单元(专题)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匠心”,不管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都有必要尊重“正式的课程”的组元方式。不同的单元组织方式,往往体现着教材编写者的不同学科思想和编辑理念。即使是变革所采用的教材架构,重建新的组元方式,可以超越“正式的课程”却无法回避“单元”自成为系统的性质。教学设计就不能无视“单元”(系统)的存在,不能从“模块学程纲要”直奔“课时教案”。这对语文学科来说,更是如此!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如数学、政治等)比较,内在缺乏逻辑性。语文教材的最小单位是选文及相关学习资料,但其编写不是将几篇文章简单排列在一起,而是有结构要求。如果没有一定的依循,语文教材和教学都必将流于无序状态。语文教材组织单元的方式有多种,或按文体/流派组织单元,或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组织单元,或按能力(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等)组织单元,或按主题组织单元,每一种组织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无法回避语文学科和教材的“单元”存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就不能逃离“单元设计”,否则语文教学永远走不出“脚踩西瓜皮式”的孤立地教单篇课文的教学困境,也无助于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等课程价值的实现。
3,从“苏教版”教材结构看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5套高中语文实验必修教材(苏教版、人教版、广人版、鲁人版、语文版),使用最多的是“人教版”和“苏教版”。“人教版”偏重于范文的语体和体裁形式,白话文和文言文分开单元编排,相同的文体编在一个单元,可称之为“文体单元”。“苏教版”以范文的主题内容为依据编排,只要主题内容大致相同,不论古今中外,也不论什么体裁,都可以编在一个单元中,可称之为“主题单元”,但编写者和使用者习惯称之为“专题”。
“苏教版”采用“选文及相关学习资料一学习板块一专题一模块”的结构方式,突出“整合”这一编写理念。实施这种“整合”的关键便是选文及学习资料的人文内涵。编者注重对文本及学习资料的人文性挖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分类、归纳,最终以“专题”和“学习板块”的形式有机地呈现到教师和学生面前。
4,从基本的教学现象看
无需借助宏观教学理论的分析,乔治J.波斯纳《学程设计》说得好:“教学不是独立的、日复一日的活动或任务的集合。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些教师,他们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的前一个晚上制订目标和设计活动。这样的教学过于简单化了。学生的学习不是每天按部就班的;如果我们的意图包括认知在内的话,这点就尤其重要。日常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可以按照这种方式来做,但是这些日常方案必须来自于一个一般性的、基于对课程广泛综合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教学策略。”这个“来自于一个一般性的、基于对课程广泛综合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教学策略”,可以指“专题计划”。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在《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一文指出,从课程标准到课时目标必须经过多重转换:课程标准(一个学段结束后要达到的结果)——学年,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既然“目标”要经多重转换,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又何尝不需要多重体现,我们不仅需要“模块学程纲要”和“课时教案”,也需要连接两者的桥梁,即单元(专题)计划。
中学语文学科是如此,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二、专题计划:基本框架
解决了“为什么”要设计专题计划的问题,自然要追问“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传统教学的一般程序通常是教师根据经验或教科书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付诸实施。然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教学应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美国非营利性教育组织CLASS主席格兰特·威金斯博士提出的源于目标和评价的“反向设计”可以参考,引录如下:
1,确定所期望的结果(标准)。
学生应该理解什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2,规定该结果的适当证据(评价)。
我们怎样知道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
我们应把什么作为表明学生理解力和熟练程度的证据?
3,详细规定有效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达到预期的结果,完成特定的任务,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有效知识”(事实、概念、原理)?
为了有效果表现,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有效技能”(步骤、策略、方法)?
4,设计有效的工作(活动和经验)的适当顺序。
什么样的“有效活动”可能发展学生实现目的的有效理解力和技能?
什么样的设计方法将使该有效的工作最能吸引人,反映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
设计怎样为学生提供机会,以便他们更深地探究、修正思想,使表现臻于完美?
5,详细规定所需要的教学和辅导。
为了确保有效的表现,我需要传授或辅导什么?
为了确保最好的表现,需要收集或提供什么资料?
上述五个方面,相应于教学领域的五大问题:“为什么教/学”“教/学到什么程度”“教/学什么”“怎么教/学”“需要什么条件”,为简明起见,我们归纳为“专题目标”“专题评价”“专题内容”“专题实施”“专题资源”,在“专题目标”前加上“引言”和“相关标准陈述”,就构成专题计划的基本框架。
(一)引言——专题简单的描述
也可以称之为导言、导论、导语,对专题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苏教版”中每个专题都有专题名称和导语。专题名称对专题内容起标识性作用,如“和平的祈祷”这个专题名称,一眼便知这个专题
是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话题展开。专题的命名很有讲究,纵观20个专题名称,大都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如“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此情可待成追忆”等等。在专题的前面,还有百字导语,用简练概括而又精彩丰富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各专题的名称和导语可以作为“引言”的参考,但仅此还不够。我们以为,引言可以介绍专题的内涵、板块的构成、重要性何在、怎样依托于模块、与上下专题的关系(如果需要的话),字数在三五百字,让教师同行和学生能快速抓住专题的概貌。
(二)相关标准陈述——专题内容像现标准的表述
这里的标准指内容标准、表现标准,标准要解决“为什么教/学”的问题,需要在《语文课程标准》和专题信息之间寻找依据。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必须解读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一方面,专题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都要依托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要保持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必须在专题目标之前明确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陈述相关标准,为教师同行观摩和学生执行提供“最高指示”,也为检验专题计划品质好坏提供依据。
标准的陈述应该是具体的,然而在语文学科很难。《语文课程标准》只有理念标准、目标标准,没有清晰具体的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其内容标准是通过语文目标领域直接表达,必修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领域表达,选修则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领域表达。
当然“难”不意味着放弃,可以对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选择与年段基准、专题文选、编者意图相关的条文尽可能明确地陈述。
(三)专题目标——专题的任务,结果/表现
专题目标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教,学”“教/学到什么程度”问题,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目标。何谓“预期的学习结果”?波斯纳解释为“就是对学生要学习的东西所进行的一种陈述。它可以是一种关于事实、观点、原则、能力、技能、技巧、价值观或情感的陈述”。如何确定专题目标?确定目标,就是明确学生应该理解什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好的专题目标必须具体到陈述可以观察的行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达到这些目标。因为强调行为,我们把满足这一要求的具体目标称为行为目标(或表现目标)。行为目标应是可以被观察的,但鉴于目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某些内隐的目标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不能被直接观察。即使如此,目标就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因此目标的陈述应以学生为出发点,而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要用尽可能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这是语文教学设计的难点。
(四)专题评价——任务,结果/表现的证据和评分
专题评价解决“教/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当确定了预期的学习结果后,就应该思考评价问题。传统的考试是一种评价,然而“学会掌握某种东西需要接受和利用反馈,只是在讲授教学内容后举行一次单元测试或期终考试,是不可能有效地改进学生的表现的。因此,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借助评估设计指导教学,如能够指导课的内容设计,指导课的计划和节奏,指导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
如何评价?格兰特·威金斯主张教育性评价,即提供给学生真实性任务(有价值的成人工作),提供有意义的、有用的、及时连续的反馈推进学习,即“表现—反馈—修改—表现”,智力可以通过口头、书面和展示等表现。波斯纳则提出真实性评价的三种基本方式:纸笔形式、演示、档案袋。其演示可以围绕多种媒体来表现,包括口头呈示(如演说和辩论)、表演艺术、多媒体呈示、示范等。这些理论,对语文的专题评价设计颇有价值,我们可以设计专题的任务/作业(如朗诵比赛、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等),制订评分标准,很符合语文实践性特点。
在成文的专题计划中,“评价反馈”应列具哪些内容?参照多家说法,我们以为作为专题评价的设计,包括:(1)评价什么(证明学生达到标准的途径);(2)收集哪些证据(表现/任务/作品/作业);(3)怎么评价(评价准则/评价标准解分规则);(4)预设的修正措施(即预想对学生的表现证据作出评估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若干补充措施)。
(五)专题内容——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专题内容解决“教/学什么”的问题。有了目标与评价,就要设计课程以支持所有的学生做出出色的表现(助学生成功),因此,理想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怎样选择和组织内容才能帮助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时表现突出”。对于语文学科,我们要从教材角度思考。作为语文必修模块的专题教学,是有教材资源的。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是“教教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用教材教”。怎样才能正确定位于“用教材教”呢?可以思考两个问题:为达成上述目标与评价,如何处理教材的内容?还需要哪些可利用的资源?
前一问解决“用教材”问题,即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即增(新加内容,如补充材料,或主题活动、实验操作等)、删(删除重复的、不符合标准的、不必要的内容)、换(更换不合适或不合理的内容)、合(整合不同知识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立(打破原来学科内容的次序,开发全新的内容)等五种组织策略。后一问解决资源的延伸和拓展(本模板在“专题资源”项目中体现)。这样的操作,是很合适于语文教学的专题设计的。
语文专题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最大的方法是“整合”。苏教版本身已突出“整合”这一编写理念,但还需要教师运用难易,主次整合、求同/求异整合、活动/问题/学法整合等多种整合手段,对教材做二次开发。如此,通过标准、教材、评价、资源等的勾连,“专题内容”就不再是教材目录的简单呈现。
(六)专题实施——教学活动/策略,时序
学习犹如旅行,学生在进行旅行,教师则充当旅行的向导,教育目的和预期学习结果就是目的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就相当于确定出具体的交通方式和日程,准备解决旅途问题的“锦囊妙计”。“专题实施”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教/学”和“按什么顺序教/学”等问题。
如同“专题内容”的设计,“专题实施”也需要勾连目标与评价来思考;围绕目标与评价,思考怎样组织适当的教学和活动、必要的方法和策略、单元学习的时序等,使“专题实施”成为课时教案的总规划(总目),发挥模块学程纲要和课时教案之间的桥梁作用。要注意苏教版各专题不同呈现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的特点,特别不要把“问题探讨”“活动体验”都设计成为文本研习,设计要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提供空间。
从文本操作角度看,可以包括:(1)有哪些有效活动/训练(书面/口头/展示、课内,课外、个人/小组);(2)有哪些方法和策略(怎样的设计使活动更
有效更有趣);(3)提供怎样的机会,情境/氛围;(4)每课时安排的任务(课时教案的总目)。
(七)专题资源——教师,学生可用资源
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教材、语文读本都是学生手头现有的资源。在有限的师一生互动课堂时间内,语文不可能实现语文素养的最终提高。因此,如何用好教材资源?如何做好语文读本?如何做好名著导读?如何实现“精读于课内,略读于课外”?如何将课内外的读写听说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此等等,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基于专题,拟列与专题相关的教师可用的资源、学生可用的资源、网上资源,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
以上框架内七个元素,也可以整合体现,如“专题目标”与“专题评价”整合为“专题目标与评价”,“专题内容”与“专题实施”整合为“专题内容与实施”,甚至可以将专题计划用表格式呈现。下面的案例未采用整合,以便读者理解专题计划的基本框架。
三、一个案例:“和平的祈祷”专题计划
引言
苏教版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围绕“战争与和平”主题,借助两篇小说、一组日记、两组图片等学习材料,告诉我们要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本专题分三个板块,综合三种学习方式,这在苏教版必修20个专题中是唯一的。第一板块“遭遇战争”,对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做文本研习;第二板块“黑暗中的心迹”选读《安妮日记》9则,用问题探讨;第三板块“历史画外音”品评记录战争主题的两组6张图片,开展活动体验。
本专题学习材料丰富,呈现方式多样,人文内涵突出,表达的“珍爱和平环境”主题,与第一专题“珍爱生命”、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珍视历史)、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欣赏文学作品)共铸“大爱”的主题。
相关标准陈述
《课程标准》“总目标”最相接近的表述:
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思考·领悟: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应用·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最相接近的表述: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11,……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最相接近的表述:
3,……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9,……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
专题目标
1,阅读作品,认识作品中的“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2,将作品阅读的成果外化,根据要求写作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墓志铭,总字数不超过1000字。
3,选择朗读精彩段落,摘出重要字词并注音,搜集作者、现代小说常用手法做交流。
4,选择一幅图片写20字以内的说明和800字左右的故事,班级举办“渴望和平图片展”。
专题评价
1,评价项目:独立阅读/小组讨论的表现,作品完成的质量。
2,证据内容:(1)教师的课堂观察、学习小组长的反应;(2)作品包括故事概要从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图片说明,图片故事、墓志铭;(3)用以体现基础知识积累的“语文园地”(语文基础专用本)。
3,评价准则:表现欠缺点名的,扣减1分/次;每件书面作品按时参与小组交流2分,推荐全班交流的加1分;“语文园地”按其日常标准执行。
4,修正措施:在学习期内及时修订,有困难的小组帮助、教师辅导。
专题内容
贯穿专题的学习内容
1,认识“索科洛夫”、《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我”、安妮和图片中的“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2,摘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做好注音,搜集有关作者、现代小说常用的手法(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反讽等)的资料,写在“语文园地”上,在小组内交流。
第一板块:文本研习
1,单篇研习,独立、快速阅读后,写150字左右的故事概要从物描述。
2,整体研习,个人评点/小组交流,写200字的颁奖词,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身份。
第二板块:问题探讨
1,课前阅读9则安妮日记,为每则日记写一句话(20字内)的内容提要,课堂抽查。
2,围绕“让我敬佩的安妮”“战争的罪过”等问题,小组讨论并形成总结在班级交流。
3,参考“名人墓志铭”撰写安妮或自己的墓志铭,班级交流欣赏或课外评选。
第三板块:活动体验
1,就读图感受、图片评论、取材和画面艺术等小组讨论;
2,选择一幅图片,写150字左右的解说词,并加一个小标题。
积累与应用:朗读品味,图片展览
1,选择朗读《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安妮日记(节选)》你认为最有感染力的段落;
2,每人搜集1张“战争与和平”题材的图片并做20字以内的说明,小组选择推荐2张图片由活动策划组举办“渴望和平图片展”;
3,选择教科书或图片展中一幅图片,展开合理想像,自选叙述角度,写一个800字左右的故事,在小组内分享,然后每个小组选出最佳作品1件,交由活动策划组纳入图片展;
4,教科书其他活动:(1)搜集数据并报告、战乱灾荒大事记、仿诗加节等3题删除;(2)读图感受与第三板块整合。
专题实施
教师要提供的有关帮助
1,文体知识:小说、现代小说的常用手法;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图片说明、图片故事、墓志铭等文体写作范本。
2,初读问题导引:如《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索科洛夫”有什么样的遭遇?他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从其平静的语气和质朴的语言中,你认为他具有怎样的内心世界?
3,精读评点指导:如整体研习两篇小说时,个人开放式评点有困难的,教师提示叙述角度、叙述语言、悬念运用、环境描写、精彩细节、主题深刻性、巧妙构思等。
4,平台搭建:个人阅读和撰写、小组交流、班级分享。
教学时序:六课时
第一课时:《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初读
第二课时:《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初读
第三课时:《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对比研读
第四课时:《安妮日记(节选)》的问题探讨
第五课时:图片两组的活动体验
第六课时:积累与应用
专题资源
1,辅助学习资料:(1)有关作者、现代小说的常用手法等;(2)“二战”人口损失情况;(3)李德藻《纳粹为什么疯狂迫害犹太人》;(4)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图片说明、图片故事、墓志铭等写作范本。
4.七下古诗文专题 篇四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译文
太阳高挂在东南方,照到了我秦氏的楼房。秦家有位姣好的女郎,本名叫罗敷。罗敷喜欢养蚕和采桑,采桑来到了城南。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绳络,用桂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著倭堕髻,耳上挂著明月珠。杏黄的绫罗做下裙,紫色的绫罗制短袄。当路上行人看到了罗敷,就放下担子抚摩髭须。当少年看到了罗敷,就脱下帽子整理发巾。使耕田的忘了犁耙,使锄地的忘了锄头。耕锄者归来相互抱怨耽误了劳作,只因为多看了罗敷一眼。太守从南方过来,五匹马都停下了脚步。太守派个小吏前往,请问是谁家的女子?秦家有位姣好的女郎,本名叫罗敷。请问罗敷今年几岁?二十还不足,十五却有余。太守请问罗敷,能和我同生一车走吗?罗敷亲自上前回答:太守怎麼这麼傻!太守有自己的妻子,罗敷有自己的丈夫。东方出现了一千多车骑,我的夫婿就在最前头。用什麼来辨识我的丈夫,那骑著白马有黑马跟随的。马尾上系著青丝绳,马头上罩著黄金络。腰中佩著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岁做了府中的小吏,二十岁在朝为大夫。三十岁官拜侍中郎,四十岁做了一城的太守。他有洁白的皮肤,脸上略长一些髭须。在公所中迈著方步,在府衙裏慢慢走踱。在座有几千人,都说我的丈夫才貌出众。《陌上桑》 赏析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首先写她的住所之美、器物之美来衬托她的美貌,然后重点写她的服饰之美,最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她的美貌,无论是行者还是少年,无论是耕者还是锄者,都倾慕她的美丽,激起读者的想象。本段写她的外表美,铺衬下文的心灵美;写劳动人民对罗敷的健康感情,与后文使君的不怀好意形成对照。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先是使君的马徘徊不前,使君对罗敷垂涎三尺,继而上前搭话,询问姓名,打听年龄,最后提出和罗敷“共载”的无耻要求,暴露了使君肮脏的灵魂。写使君的语言行为步步深入。
第三段,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本段全部由罗敷的答话构成,回应使君的调戏。斥责、嘲讽使君愚蠢,声明自己已有丈夫,丈夫威仪赫赫、荣华富贵,仕途通达、青云直上,品貌兼优、才华横溢。罗敷的伶牙俐齿使自以为身份显赫的使君只能自惭形秽,罗敷的不畏权势、敢于斗争的精神充分体现出来了,表现了她的人格魅力。
观沧海
[魏晋]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魏晋]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望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译文: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本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的内心感情。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写作“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狼 [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俱,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 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堆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翻译:
一名屠户很晚回家,担中的肉卖完了,只剩下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户很 害怕,拿骨头扔给狼。一只狼的到骨头停了下来,一只狼仍然跟从。又拿骨头扔给狼,后得到骨头 的狼停了下来,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了上来。骨头已经没了,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很困窘,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往旁边看田野里有打麦场,场主将柴草堆积在打麦场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跑过去,放下担子拿起刀子。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使得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眼睛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将狼杀死。正要走,转过身朝柴草堆后看,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身子已经进去一半了,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边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白前边那只狼假装睡觉,用来诱惑敌人。
5.古诗文专题教案 篇五
1、《观沧海》里曹操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2、《观沧海》一诗中,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雄浑景象的诗句是:,。
3、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美景。
4、《次北固山下》中最能突出地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5、《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消息,也透漏出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表现作者看不足,赏不够,乐而忘返的留恋之情的诗句是:。
8、《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以对偶、拟人写出西湖早春生机蓬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9、《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10、《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
11、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图,即:。
12、《过故人庄》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13、《过故人庄》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14、《闻„„寄》诗中点明时令和交代写作缘由的句子是:。
15、情谊是诗,“。”是王勃送别杜少府时真诚的劝慰; 情谊是诗,“。”是李白送对王昌龄被贬的真诚的劝慰。
16、李白的《闻„„寄》借助想象,视明月为知己,托付一片真情的句子是:。
17、李商隐与妻子伉俪情深,面对巴山夜雨,畅想“。”
18、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相会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将相思之情转化为重逢的希冀的句子是:。
19、《泊秦淮》中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20、《泊秦淮》中鞭挞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
21、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意蕴深刻的两句是:。
22、晏殊的《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
23、《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的几句是:
,。
24、《木兰诗》中反映木兰出征路线,征途遥远,军情紧急,行军神速;也烘托了木兰威武、矫健形象的诗句是:。
25、《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26、《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
27、韦应物《滁州西涧》中写自己寄情幽草,表达恬淡胸襟的句子是:。
28、《滁州西涧》中蕴含诗人因多病无所作为的忧伤情怀的诗句是:。
29、《约客》中揭示内心寂寞,心情失望情绪的诗句是:。30、《约客》中常被用来形容江南梅雨季节的清新清丽景色的诗句是:。
31、《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诗句是:。
32、《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诗句是:。
33、我们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而要放眼未来,要有“。” 的豪情,去实现我们远大的理想。(用杜甫诗句填空)
34、《望岳》中表现作者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35、《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来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的思念的诗句是:。
36、《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名句是:。
37、《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诗句是:。
38、《春望》一诗中杜甫移情于花鸟,以“。”这两句表达了感时伤世的心境。
39、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皈依自然的诗句是:。
40、《归园田居(其三)》中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诗句是:。
41、《归园田居(其三)》中透过“。”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漏出自惭之情。
42、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沙漠风光,画面开阔、气势雄浑的诗句是:。
43、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
44、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的诗句是:。
45、《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诗句是:。
46、《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
47、《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48、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相》中的“。”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49、我们想达到某个目的,又苦于没有合适的途径,我们可以引用孟浩然《望„„相》中的“ ”来表达这种心情。50、《望„„相》化用古语“临渊羡鱼”的语句是:。
51、凝望着故乡的方向,凝望着渐渐坠入大海的夕阳,老人哽咽着吟诵起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是:“ ?。”闻者无不涓然泪下。
52、崔颢《黄鹤楼》一诗中登临黄鹤楼眼前所见的景象的名句是:。
53、“ ?。”崔颢登上黄鹤楼,见江雾迷漫,暮霭沉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54、苏轼词中由写景转入抒怀,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词句是: ?!。
55、苏轼在《浣溪沙》中不自伤白发、不悲叹衰老的词句是: ?!。
56、我们记得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记得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飘逸;也记得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哀婉;也记得他“ ?!。”的超脱。
57、《酬„„赠》中借用典故,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的句子是:。
58、《酬„„赠》中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化的感叹的句子是:。
59、《酬„„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60、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61、《赤壁》一诗中抒发了历史兴亡感,想象奇绝的诗句是:。
62、《赤壁》的作者杜牧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
63、《过零丁洋》一诗中,借用比喻,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诗句是:。
64、《过零丁洋》一诗中,巧借地名,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
65、《过零丁洋》中气势磅礴的“ ? ”道出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历来为世人所传颂。6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6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68、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词句是:。
69、《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不断发展变化,都城由盛到衰的句子是:。
7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其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7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封建社会本质,寄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强烈谴责的词句是:,;,; 72、《饮酒》一诗中,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73、《饮酒》一诗中,表明诗人绝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生活的诗句是:。
74、陶渊明的《饮酒》诗中“ ?。”这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之境也无“喧嚣”之感。
75、《行路难》中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的句子是:。
76、《行路难》中道出了作者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昂扬之气的诗句是:。
77、以景来寓前途坎坷句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有异曲同工之妙。78、《茅屋„歌》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是:,!
79、古代许多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博大胸襟令我们钦佩和敬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宽阔胸襟和崇高人格,在杜甫《茅屋„歌》中亦有所体现:,!
6.古诗文专题教案 篇六
(一)记忆型默写。(30分)1.山重水复疑无路。2.,化作春泥更护花。3.,直挂云帆济沧海。
4.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5.,城春草木深。6.采菊东篱下。7.稻花香里说丰年。8.大漠孤烟直。
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10.,似曾相识燕归来。11.春蚕到死丝方尽。12.会当凌绝顶。13.东风不与周郎便。14.,江春入旧年。
15.人生自古谁无死?。16.,天涯若比邻。17.江山代有才人出。
1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9.,往来无白丁。
20.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2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2.峰回路转,醉翁亭也。23.受任于败军之际。24.苔痕上阶绿。25.学而不思则罔。
2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27.,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8.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29.得道者多助。
3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二)理解型默写。(40分)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2.《天净沙•秋思》表现了游子漂泊在外思乡的悲情,其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边塞奇特景色的句子是。4.《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10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的诗句是。5.《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句是,6.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其博大襟怀的诗,。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8.《山坡羊•潼关怀占》中概括全篇主旨的诗句是。9.《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10.陶渊明《饮酒》一诗中,“。”一句蕴涵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之境也无喧嚣之感。
寺送林子方》中的诗句回答)。时至今日,我们还把它列入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12.2008年4月21日,窜访到美国的**与美国副国务卿杜布然斯基会面时公然宣称自己“需要美国的帮助”,而美国则以“对西藏问题的关切”作为回应,并再次表明希望中国政府与**对话的立场,真是“ ”,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填空)1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一句话“,”,表示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14.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许多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到建设祖国的浪潮中,老一辈的建没者们无不欣慰地说:“。”(用赵翼《论诗》中的诗句回答)15.读唐太宗的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我们会不禁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16.中国在1997年至2004年共实行了5次列车提速,第六次大提速也已于2008年4月18日正式实施,从时速160公里提高到时速200公里及以上,这真是“,”。(用鄙道元《三峡》中的句子回答)17.同学之间应相互理解与尊重,遇到误解和误会时,采取“ ”的态度,才是我们的首选。
18.李毅中在矿难频发、责难四起的时刻担当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可谓是“,”。(用《出师表》中的句子回答)19.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拥有“。”的良好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写)20.“。”(用韩愈《马说》中的句子回答),这一句话流传了近一千两百多年,时至今日,我们还经常能看到一些成功人士,在公众场合念念不忘当初提携自己、发现自己才华的人。(四)归类型默写。(30分)
1.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以春景写冬景的诗句是:“。” 2.古代诗词中,写春雨的句子很多,请你默写出两句:“。”“。”
3.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4.古诗词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请你写出两个,并写出作者及诗题。①“。” ②“。”
5.请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含“雨”字的完整诗句。“。” 6.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舍“草”字的完整诗句。“。” 7.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含“柳”字的完整诗句。“。” 8.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含“云”字的完整诗句。“。” 9.古诗中有很多表现民风淳朴的诗句,请你写出一句。“。”
10.古人留下了许多咏莲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完整的名句。“。” 11.请你写出古诗中寄托思乡之情的一个完整诗句。“。”
12.请你写出古诗中寄寓伟大理想抱负,抒发建功立业情怀的一个完整诗句。“。”
7.中考专题——古诗词赏析 篇七
语文中考:“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方面的考点归纳: :
1、理解诗词句中关键字词的含义
2、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目标:
1、具有赏析、评价古诗词的基本能力。
2、具有学习祖国古代文学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复习重点:掌握鉴赏古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经验分享
★共同学习
★能力延伸
★齐来品析
★小结巩固
“诗言志”:就是说诗表达自己的志向和理想的“诗缘情”:“诗缘情”,缘情就是抒情,说诗是抒发内心情感的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步骤:
一、写什么?
二、怎样写?
三、为什么这样写?
一、写什么?
整体感知古诗词的内容,把握诗词中的意象(承载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
1、注意诗歌题目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理解词
语的隐含信息
3、调动知识积累
(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时间:初春
地点:钱塘湖
事件:春行—春游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但是,有两种诗词是我们无法从题目中了解诗词内容的:
A.李商隐《无题》
B.词牌名:如《江城子》《破阵子》
1、注意诗歌题目
时间:
地点:
事情: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理解词语的隐含信息
① 把握表情感的关键字词
② 品读诗词尾句、尾联。
③ 善于挖掘古诗词的深层含义。
① 把握表情感的关键字词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无须、不要)
——旷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B.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对钱塘湖初春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的喜悦、喜爱之情。② 品读诗词尾句、尾联。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看到西风中萧瑟的菊花,联想到自己孤苦的处境,涌起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将人和菊花相比,突出了词人的相思之苦。
③ 善于挖掘古诗词的深层含义。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写的是眼前的现实生活(风雨交加),还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就像风雨中的树叶摇摇欲坠。
3、调动知识积累
① 归纳诗词意象的特殊义。
② 归纳古诗词内容。
① 归纳诗词意象的特殊含义。
“月”
——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是情感的寄托。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D.“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E.“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诗歌意象举例:
杨柳—惜别
菊花—高雅
莲花—高洁
月光—思念
秋雨—忧愁
鸿雁—思念
大漠—苍凉
红豆—相思
② 归纳古诗词内容。
A.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之歌
B.民生疾苦的主题
C.情诗恋歌
D.友谊之歌
E.乡思离愁
A.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之歌
①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志在为国家兴利除弊。②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B.民生疾苦的主题
① 白居易《观刈麦》:
农民“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我”就“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反映了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剥削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②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揭示了统治阶级压迫人民、剥削人民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C.情诗恋歌
①《诗经》第一篇《关雎》:
——这是一个男子对女子相思的恋歌。
《君子于役》中“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直接抒发了妇人对服役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② 李商隐《无题》:
——诗人凄苦追念已经逝世的妻子,展现了爱人间生死相伴的真情,体现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夜雨寄北》
D.友谊之歌
①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表现了诗人送别朋友时依依惜别之情感。E.乡思离愁
① 李白《渡荆门送别》: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出蜀时所作,记下了他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更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思乡深情。
② 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飘泊异乡的旅人的惆怅之情。
二、怎样写?
——局部品析古诗词的语言、表达特点。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2、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3、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烘托)、象征、对比、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三、为什么这样写?
——总体把握古诗词的主旨。
把握古诗词的主旨要结合它的写作背景,注意作者的思想感情、风格等方面。评价诗词:
是在鉴赏的基础上,对古诗词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表达自己的体验、看法。
归园田居
陶渊明(东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中最能表现作者人生态度的诗句是哪些?请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愿”:指的是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只要能做到这样,即使衣服被露水打湿又有什么可惜的呢?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对赤壁之战怎样的看法?由此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① 作者认为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有着重大影响。作者还一反传统,认为假如周瑜没能借助东风,那么赤壁之战的胜利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可能要重写。
② 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自己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也就是说,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争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异于历史学家的评价;还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1、从“爱国主义精神、民生疾苦、情诗恋歌、友谊之歌、相思离愁”几个角度,归纳初中课本古诗词的主题内容。
2、初中课本的唐诗宋词中任选其中你喜爱的一首诗词,根据所学习的赏析、评价古诗词的方法进行分析,说说你喜爱的原因、看法。
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步骤:
一、写什么?——整体感知古诗词的内容,把握诗词中的意象。
1、注意诗歌题目。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理解词语的隐含信息
3、调动知识积累
二、怎样写?——局部品析古诗词的语言、表达特点。
(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
三、为什么这样写?——总体把握古诗词的主旨。
8.如何有效教学古诗词专题 篇八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有效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一朵奇葩,短短的篇幅,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是诗人情感的浓缩。每一首诗词,都能让我们看到一个别具性格的诗人,在诗词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个朝代的缩影,古诗词可谓一笔无法估量的文学财富。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效的进行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领悟我们前人留下的财富。
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朗读诗词,品味蕴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丰富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句中,只有反复的诵读,才能品味诗词中的情感。《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初中生要诵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学古诗词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古诗词朗读的环节,让学生“高声朗诵,低声漫吟,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以畅其气,以玩其味。”
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深入地了解诗词的情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如身临其境,引起他们与诗人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朗读教学也有几种方法: ①节奏朗读古诗词音韵优美、富有节奏、琅琅上口。古诗词按表音节奏划分的多,按表意节奏划分的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 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 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可先教会学生按节奏划分诗词,再指导学生有节奏朗读。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②感情朗读
在节奏朗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感情朗读,就是体会感情、读出感情,陶行知先生称之为 “美读”。
有感情的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还有助于领悟诗词
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和韵味。如《渔家傲》,要读出壮志难酬、苍凉悲怆; 《望天门山》
要读出豪迈奔放、想象瑰丽; 《过零丁洋》要读出气壮山河、慷慨悲壮;情诗《无题》要读出委婉 含蓄、缠绵绯恻;
《归园田居》则要读出陶渊明的与世无争、清新自然。③情境朗读
古诗词里描写的情境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远,能创造性地再现诗词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对古诗词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配乐朗诵” “看图
朗诵”等方法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中,有条件的可以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更能激发学生 的情感。即使条件再落后,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优美语言的描述,引导学生进入诗词中,在头脑
中想像诗词中的景,进行情境阅读。
二、了解背景,感悟诗词
诗人所写的诗词,都是在特定的朝代、特定的背景下写成的,每一首诗词都是特定时期诗人
思想感情的反映,它既离不开诗词作者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更离不开诗词写作时的具体社会
背景。只有了解诗词的背景,才能更好地感悟诗词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一
定先介绍诗词的创作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经历。以杜牧《泊秦淮》为例,在教学时,可先向学生介
绍唐朝当时的状况:已呈衰落现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
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接着介绍作者杜牧:一个具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
到达官贵人醉生梦死的情形后,感到非常悲愤,因此写下了 《泊秦淮》,质问那些达官贵人,怎么
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又如分析诗人陶渊明,可以介绍他坎坷一生和归隐田园的原因,了解诗歌
和诗人的背景,学生对于诗歌中一些现实生活里没有的东西,就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三、比较阅读,提高能力 比较阅读是指
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 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 读。在阅读过
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 阔眼界,活跃 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
高鉴赏力。古诗词重在培养
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赏析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也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来提高学 生的鉴赏力。
可以是同一诗人诗词的比较,如杜甫的 《春望》 与
《春夜喜雨》
放在一起比较阅读;
还可按其类别比较阅读,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是送别
诗,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对两首诗中的名句 “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和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出阳关无故人 ”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高适《别董大》的 “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昌
龄《芙蓉楼送辛渐》的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比较,品鉴出诗人的诗风情怀和 诗句的意境情感。比较阅读,能够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能力,活跃学生 的思维,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四、强化积累,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 指出:
“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
累、感悟和运用。教科书中的诗词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诗词,我采用多种手段,激
励学生,如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摘抄报纸,广告媒体中的古诗词;在教室里粘贴美诗好词;引导
学生到图书馆借阅诗词书籍; 利用电脑积累诗词等,并不时举行一些针对性的诗词比赛,或背诵,或书写,激励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还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古诗词进行归类。
如:描写春的古诗词有: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村,谁家新燕啄春泥。韦应
物的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描写友情送别的诗句有: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归类之
后,记忆古诗就易如反掌了。语文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诗词的作用,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如:有学生不珍惜时间时,我对他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月到中秋,我又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我的潜移默化下,学生也喜欢上了运用诗
词。春游时,登上高山,学生欢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们也喜
欢用诗句勉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学生们更是把诗词引入了作文中,使得 作文锦上添花。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笔者深深感受到:古诗词是人类文化艺术长廊中的明灯,教师教育学生学
好古诗词,对继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
9.古诗文专题教案 篇九
一、直接默写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3.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纪昀《河中石兽》)4.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6.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7.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8.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9.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10.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1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1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1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1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5.莫言下岭更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17.请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理解默写 18.《木兰诗》中描用夸张手法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往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征战激烈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描写木兰恢复女儿装时喜悦心情的句子是: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9.纪昀在《河中石兽》中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依靠主观想象而妄下定论的句子是: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0.《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乡思之切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1.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可爱景色,交代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3.岑参《逢入京使》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眼前的实际感受,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铺垫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4.杜甫在《望岳》用“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问一答,抒发了对泰山的赞美之情;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5.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26.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意。
27.《登飞来峰》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充满必胜信念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8.陆游《游山西村》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的句子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写作者主观心境的句子是: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借写农人备酒待客来展现农村丰收的欢悦气象,赞美淳朴的民风与人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
29.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也易引起他人共鸣的诗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0.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开放式默写
31.抗日名将王若飞,见民族危难,立志以身许国,即以《木兰诗》中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诗为据,改名为“若飞”。
32.请写出与“夏”有关的诗句。
示例: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33.请写出与战争有关的诗句。
示例: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34.古诗文中有许多含“雨”字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示例:①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②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35.“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催发了人们对珍惜时间的思考,让人不禁联想起古诗文中“示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
36.请写出一句带“柳”字的诗句。
示例一: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示例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示例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示例四: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7.面对沙尘暴肆虐,雾霾遮天„„人们对蓝天碧水倍加期盼,请你借用两句连贯的古诗词,来表达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
示例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示例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示例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古诗文专题教案】推荐阅读:
古诗鉴赏专题练习08-15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08-19
《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10-07
古诗文吟诵教案12-06
古诗文背诵比赛教案10-13
古诗的教案10-01
古诗《池上》教案11-26
古诗望月教案01-14
中班古诗教学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