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基础课(12篇)
1.军事理论基础课 篇一
军事高技术对现在战争有何影响
当前,在以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一场波及全球的新一轮军事变革正在兴起。这场变革,主要表现为应用高新科技更新武器装备,改革军事组织体制和创新军事理论,导致战争形态和军事行动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最近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中人们可以看出:现代战争已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高技术的较量,谁拥有先进的军事高技术,谁就能够在战争中占据主动有力的地位。
军事高技术有哪些分类呢?从宏观上可分为:军事信息技术、军事新材料技术、军事新能源技术、军事生物技术、军事海洋开发技术、军事航天技术。从军事高技术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关系划分,军事高技术还可划分为两类技术:支撑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基础技术、直接应用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应用技术。
由于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导致信息战技术如日中天、先进材料技术引人入胜、能源动力技术突飞猛进、生物技术异军突起、军事海洋技术风光无限、军事航天技术登峰造极。
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信息成为作战力的主导要素
(1)信息技术装备将广泛的渗透到战场的各个领域现代战场上,以至于技术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可称为“信息战”。(2)信息技术装备构成了日臻完善的作战“神经系统”。
(3)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软、硬杀伤相结合的信息战手段。战例: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大量运用了电子干扰等软杀伤手段,对南联盟军队的信息探测系统、通信指挥系统、武器制导系统等实施强有力的干扰和压制。而保护已方信息系统,则主要是确保已方信息系统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二)空袭与反空袭已成为重要的作战样式或战争阶段
1.空袭的手段和兵器性能发生了质的飞跃
例如:海湾战争的空袭兵器有经过高技术改造的B-52战略轰炸机、F-117A隐身轰炸机、F-111战斗轰炸机、各种攻击直升机、对地轰击战术导弹和巡航导弹,而且空袭兵使用了大量高技术炸弹。这些空袭兵器有太空侦察卫星、空中侦察飞机、地面侦察系统为其侦查目标,有空中预警机和地(海)面C4ISR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GPS)为其指挥引导,有战斗机、电子战飞机为其护航、有空中运输机和加油机、地面保障系统为其进行保障支援。
2.战略空袭已可以摧毁对方军事实力和战争潜力
例如:海湾战争历时42天,其中空袭阶段38天,地面进攻只有100天。战略空袭构成独立的战争阶段。
(三)作战空间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力兵器远距离作战能力空前提高,使作战空域向大纵深发展,作战行动更加强调实施大纵深打击。
力兵器远距离作战能力空前提高主要表现:
(1)侦查距离增大
高技术侦查装备可以覆盖整个战场,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全纵深、大面积的侦察与监视。
(2)武器的射(航)程增大
地(海)面武器的射程,一战时火炮射程只有6-9千米,二战时只有12-17千米,而现在火炮射程达30-50千米乃至70千米;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一战时只有30-50千米,二战时150-200千米,而现在达600-200千米。
(3)兵力机动能力提高
二战时美军巴尔顿将军率领的部队以进展速度快闻名于世,但其日推进速度只有13千米。20世纪70年代后,前苏军日推进速度可达70-80千米;在海湾战争地面作战开始不到两天,美第18空降师的所属部队就推进至伊纵深200千米的幼发拉底河地区,切断了伊军退路。(四)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辰发展
(五)扩展了合同作战的范围,使战争向陆、海、空、天、电磁“五维一体”发展
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侦察技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空间立体化(二)速度实时化(三)手段综合化
(四)侦查、监视与攻击系统一体化(五)侦察监视系统的生存能力提高
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伪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伪装技术与武器装备的一体化
2、发展新型的伪装技术和器材(1)利用生物技术培养超级植物(2)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小迷彩(3)高技术伪装涂料
如:生物涂料、纳米涂料。(4)新型气溶胶发生剂
军事高技术对现代隐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隐身飞行器
较典型的F-117A隐身战斗机综合采用了多项隐身技术措施:(1)隐身外形设计
该机采用多面体结构,整机呈楔状,有多个小平面构成,大多数表面与垂直面积的夹角大于30度,能有效地把雷达波散射出去。(2)隐身结构设计
F-117A的2台404型涡轮发动机被深深的安装在机体内。整机的内舱很小,没有外挂武器,机内不装大功率有源传感器,以降低机内的电磁辐射和热辐射。发动机喷管呈扁形并顺机身上侧向后延伸,喷口被放置于机身后部尾翼和机翼的连接部位。可阻止红外探测器及雷达从后面直接探测。(3)采用吸波材料
F-117A机体表面广泛使用了雷达吸波材料,主要是吸波涂料。机身(特别是机身底部)采用了在SR-71侦察机上使用过的高效磁性——耗能型吸波涂
层。这种涂层可以数十倍甚至成十倍地减小雷达散射截面积。在综合采用了各种隐身技术后,F-117A的雷达散射截面基金为0.01-0.1平方米,其红外特征和噪声也显著减小。
2、隐身舰船
采用的隐身技术主要有:
(1)减少舰船的雷达散射面积
如改进舰体及上层建筑形状,避免敌方雷达的镜面反射和角发射;采用吸波和透波材料;采用尾流隐蔽技术,如用油、乳化剂、聚合物等改变舰体周围水的粘度,使附加物改变尾流成分或电磁特性等。(2)降低舰船的噪声辐射
如采用超低噪声发动机、辅助机和传动机械部件,采用双弹性支承几座、消声器等降低振动噪声装置,舰体表面采用消声瓦,用多叶低速螺旋桨、主动气幕降噪声法等减小螺旋桨产生的噪声等。(3)抑制舰船的红外辐射
如降低主机舱、发动机排气、排水和烟筒的温度,采用隔热垫和涂敷绝热层等。
(4)控制舰船自身的电磁特性
如采用低截获概率技术改进电子设备,减小电缆的电磁辐射,对电子设备进行屏蔽,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或天文惯导系统代替无线电导航系统,用专用消磁站或舰载主动消磁线圈进行消磁,采用非磁性或低磁性材料建造舰体和设备等。
军事高技术对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影响:
(一)一体化
(二)生存化
(三)数字化
(四)智能化
此外军事高技术对电子对抗技术、精确制导武器、军事航天技术和发展中的新概念武器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些共同影响着现代战争。
2.军事理论基础课 篇二
军事装备学学科的创建与发展是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标志。军事装备学是我军在长期的军事装备工作实践中,从军事后勤学等学科中逐步分化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军事装备科学纳入军事后勤科学当中来研究。上世纪90年代,我军装备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军事装备的种类日益繁多、结构日趋复杂、技术密集程度越来越高,更新换代的周期不断缩短,全寿命费用不断增多,管理、使用和保障难度增大。为适应大量高技术装备进入战场和诸军兵种合成作战需要,我军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总装备部的成立,结束了我军装备建设长期分散管理的体制,形成了上下衔接、相对独立的军事装备管理组织系统,实现了武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装备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为军事装备理论研究及军事装备学科快速发展提供了空前机遇,使长期处于分散状态的装备理论建设,逐步形成一个涵盖军事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的理论体系。应当说,总装备部成立后,军事装备学在我国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军内相关院校与科研院所以此为契机,不断推动着军事装备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军事装备学创造了空前的繁荣局面。
1 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定位
关于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范围,军事装备学界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来表达:一是在数量有限的军事装备学专著或教科书中表现为“总论”。二是在论文中直接指出,这种形式只是个别。“军事装备学学科若干问题研究”一文认为“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是关于军事装备及装备工作一般规律的研究,是从总体和宏观的角度,对军事装备及装备工作理论和实践进行抽象和概括所得到的共同规律,对军事装备各种实践活动和各分支学科理论研究具有普遍指导作用。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军事装备学基本理论、军事装备史学理论和学科建设理论等。”“军事装备学基本理论主要研究:军事装备的概念、分类,军事装备的地位、作用,装备思想,军事装备与科学技术、经济基础的关系,装备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指导思想。”“军事装备学史学理论主要研究:军事装备发展历史过程、特点及一般规律、装备发展趋势和装备思想史等。”“军事装备学学科建设理论主要研究:学科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学科特征和地位作用;学科理论的历史发展;学科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科研究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方法要求;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等。”这些归纳虽然都还有待斟酌,但大体上说出了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的主要范畴。本文并不追求我国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的体系定势,只是想通过若干基础理论问题的具体探讨,相对地勾勒出我国军事装备学研究的大致范围。我们认为,军事装备学作为军事学中的一级学科,其基础理论要以军事学的基础理论为依据和基本框架,在这一框架的基础上揭示军事装备学研究的特殊性,从而得出军事装备学的基础理论。同时,由于军事后勤学发展相对成熟,也可将其做横向参照。
对于军事学基础理论问题,《军事科学概要》中做出了相对权威的论述,实质上,这也是一部专门论述军事学基础理论研究范围的专著。该著作在导言中指出,“……就人们所急盼解答和了解的军事科学基础知识,作一番粗浅的勾划。为此目的,本书从第一至第六部分,概括地阐明军事科学的起源、定义、科学体系、研究对象、社会功能以及军事科学同其他科学的关系,第七至第十部分,着重介绍了军事科学的发展简史;第十一部分,对军事科学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了扼要地论述;第十二至第十四部分,主要是介绍军事科学研究方法,军事科学研究的组织体制、队伍建设,以及当前世界军事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从导言中的表述及《军事科学概要》的目录中,我们不难得出军事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地位作用、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通过认真分析已有著作中军事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范围,参照有关学者对后勤学基础理论的表述,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可以表述为,是指根据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总体上认识装备活动的现象、本质并揭示其基本规律的学说和理论。它是站在军事装备科学的全局上探讨装备活动的本质及其对军事装备建设发展起长远指导作用的客观规律,阐述装备活动的基本原理。主要研究范围包括: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知识体系、研究方法、地位作用、发展历史、基本矛盾和规律、结构环境及其运行机制等等。
2 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科平台的巩固与发展以及军事斗争准备的需求牵引,军事装备学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获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目前,军事装备学以出版了多部相关著作,在围绕着装备工作中诸多现实问题的解决,针对装备有关的事物,初步构建起了与现有装备工作体制和全军装备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军事装备科学知识体系,为指导装备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军事装备学长期以来都孕含在军事后勤学等学科当中,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时间较短,在经历了形成、巩固与快速发展之后,正面临着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困扰。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军事装备学的研究对象定位到军事装备和装备工作,对军事装备学的研究普遍是从军事装备“实体”的角度对装备工作进行的经验性概括和总结,并没有对装备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深层次挖掘。这样就无可避免会把与装备相关的事务都纳入军事装备学的研究范畴,一度出现“军事装备学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的局面。
应当说由现象到本质本来是科学研究的必经过程,但在对装备工作进行研究的同时,由于缺少了对装备活动规律的进一步深化研究,这种停留在装备工作事物性层面的研究,导致了从事不同装备专业领域工作的人对军事装备学都有不同的看法,对于什么是军事装备学,军事装备学研究什么这些看似浅显的基本问题表述不一。这也是当前军事装备学基本概念界定不统一、研究对象定位欠科学、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深入地研究等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军事装备学问题乃至所有的军事问题,从行为本质上讲,都是一类特殊的人类活动问题,也就是关于如何既好又快地做事的问题。对于人类活动问题的研究,软系统方法论创始人英国的P·切克兰德就曾经说过:造成各种突出弊端无法根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紧紧围绕活动研究解决问题。受近现代西方哲学重物轻事思维模式的影响,我们现在研究军事装备学问题,基本上都是由实体切入,围绕装备编制体制、力量构成、保障装备、法规制度等实体要素,针对装备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来研究解决问题,却忽视了对“活动”本身的关注,通常是见物不见人、见人不见事、见事又不研究事理,因而无法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创新发展
3.1 创新的视角应当基于活动
前面提到,学科基础理论是指根据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总体上认识学科领域的现象、本质并揭示其基本规律的学说和理论。世界观和方法论,通俗讲也就是研究视角问题。钱学森在“现代科学的结构———再论科学技术体系学”一文中指出,现代各类科学的研究对象几乎都扩展到了整个客观世界,学科划分只不过是从各自的着眼点或角度去考察分类问题。可见,研究问题的视角对于军事装备学创新发展的结果至关重要。
应当说,任何研究都离不开观察,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军事装备学,研究者不仅要对理论形态进行观察,而且要直接对实践进行观察。由于我国军事体制的特殊性,西方发达国家的军事装备学理论显然很难搬用,这就更需要我国的军事装备学研究者对实践进行直接观察。没有这些观察,就无从研究,就不可能有军事装备学理论。而要观察,视角就是必要前提。一方面,具体的观察需要具体的角度,如果一个具体的角度不适当,那么很难完成一个需要从特定角度出发的具体观察。另一方面,全面的观察需要多角度的观察,系统的基础理论体系必须要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研究需要以全面的观察为前提,而全面的观察就是要从可能存在的各个视角去观察。这又要求我们首先分别把握住多种视角,视角(尤其是一些带有基本性或根本性的视角)缺失或者疏漏,便不可能有全面的观察,当然也不可能有全面的研究及其理论成果。总之,选取恰当的角度对军事装备学的领域事物进行全方位立体考察,才有助于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和特征。
那么,选取什么样的视角观察军事装备学领域事物,才是恰当而不失疏漏呢?这只能是“活动”。“活动”一词的英文形式为“activity”,源于拉丁文“act”,其基本含义“doing”,即“做”。“活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形式,是人类与周围客观事物交流与改造的过程,是人类完成对客观环境认识和需要的目的的过程。对于军事装备学领域事物的认识同样也必须从活动视角进行观察,才能更好的把握其本质属性和规律。
3.2 创新发展应遵循悖向思维
悖向思维,概括地说,是指背离原来的认识并在直接对立的意义上去探索新的发展可能性的一种思维形态。悖向思维虽然是从认识论方面考虑,是在与原先认识路线相反的方向上进行的,但它并不是相对于顺向思维而言的,同时它也不同于一般的逆向思维。例如,相对于乘方运算而言,开方运算的研究只是一种逆向思维;另外在已经证明了任何实数的平方都不可能是负数的情况下,人们却又引进了虚数,由于后一工作是与已建立的认识直接相对立的,因此,这才是一种悖向思维。悖向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摆脱已有认识的局限性并过渡到可能对象的研究,因此,若能自觉地应用悖向思维,往往能冲破传统的思想束缚。
过去我们对军事装备学研究基本是从实体角度,视角的偏差,也正是造成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研究诸多问题的根源。因此,要取得对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发展,必须突破军事装备学领域传统实体思维模式的束缚。站在活动的视角,特别是组织行为活动的视角,紧紧扣住“满足军队建设和军事行动对军事装备的需求”这一军事装备学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按照“是什么、研究什么、如何研究”这样一条逻辑线条,逐项对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现状进行审视与反思,找出问题,追溯根源,进而实现对军事装备学传统基础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
首先,从“军事装备学”最核心的词汇———“装备”二字的理解入手,揭示装备活动的本质及军事装备学最根本的任务,并通过若干军事装备学定义的比较,给出军事装备学的定义。
其次,梳理人们对军事装备学研究对象认识的变化,在剖析军事装备、装备工作和装备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军事装备学的研究对象既不仅是军事装备本身,也不仅是装备工作,而是应当直面军事行动对军事装备不断增长的需要,把研究对象定位到装备活动。
第三,在对军事装备学研究对象域进行领域分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如何满足军事行动对军事装备的需求,以主体行为为主线,通过对装备活动的分析描述,对其进行分划与重组,构建能够反映装备活动概貌的体系结构,并对体系结构中的主体活动内容进行科学描述。
第四,在分析军事装备学研究方法现状,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着眼时代需求,揭示事理研究与军事装备学研究方法创新的内在联系,给出以事理研究为契机实现军事方法论创新的基本思路。
摘要:军事装备学学科的创建与发展是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分析军事装备学的已有研究成果,对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进行了定位,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其创新发展思路,为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装备装备学,基础理论,创新
参考文献
[1]余高达,赵潞生.军事装备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7.
[2]李群,郭齐胜.军事装备学学科若干问题研究.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7,21(4):6-8.
3.浅谈高校军事理论教学 篇三
关键词高校;军事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EO-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167-01
1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现状
军事理论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主要内容有:《孙子》兵法;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国防;我军军兵种知识;现代军事科学技术;高技术战争;世界军事;军事地形学等等。军事理论教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全面阐述军事理论教学的学科理论,包括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国防教育的需要、适应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如何为培养具有现代国防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是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科研的重要课题。
自1985年开展学生军训试点工作以来,全国各普通高校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军事理论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总的来说,近十年来普通高校的军事理论教学发展迅速,军事理论教学取得了以下成绩:许多高校已经把军事理论教学列入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加强了有关军事理论教学的学科理论研究;形成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加强了军事理论课教材建设,军事理论教学已呈现网络化、信息化的特色;军事理论教学的成效已经在高校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中得以初步显现,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但同时普通高校的军事理论教学还存在以下不足:部分高校对军事教学的认识不足,对军事理论教学的投入力度不大;教师水平不一,很多高校军事教师多由军队转业干部和高校毕业生组成,导致很多高校军事教师队伍的现状无法适应军事教学和科研的要求。这些不足使得普通高校的军事理论教学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既抑制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挫伤了大学生主动性。
因而,普通高校的军事教育要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不断克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加强对于军事理论课的学科意识,进一步明确学科理论研究的方向,进而为高校的军事理论教学服务。
2军事理论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面对军事理论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军事理论教学所要抓的根本问题是如何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要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还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一整套高质量的军事理论教材,有一套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此外还要加强教学管理,重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2.1加大普通高校的对军事理论的投入力度
军事理论教学作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传授的是相对系统的军事知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并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大学生是未来的接班人,普通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军事理论教学的重视。只有普通高校对开设军事课的认识提高了,军事理论教学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具体来说,普通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完善教学机构。普通高校应成立军事教研室,负责军事理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加强军事理论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普通高校应配备联网的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的多媒体教室用于进行军事理论教学,把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结合起来。如讲述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可欣赏电影《淮海战役》某些片断和资料片《东海军事演习》;讲述现代军事科学技术可观看资料片《海湾战争》。这样,可以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化枯燥为丰富多彩,化难解为浅显易懂,从而增强军事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以增强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学校有关部门还可以建立校园网构建军事平台,使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更多、更新的军事知识,此外,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军事知识竞赛等活动,达到繁荣高校军事文化的目的。
2.2加强对军事理论教师的培养
由于军事理论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这就要求军事理论教师具有渊博的军事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如历史学、心理学、哲学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教师平时的积累,建立起能够满足军事理论教学的知识库,才能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应用自如为教学服务。此外,军事理论教学教师还应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因为随着国际战略环境的变化,军事理论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普通高校应积极的培养具备完善军事理论知识的老师,对专职军事教师的职务评聘纳入高校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管理渠道,实行规范化管理,要鼓励中、青年军事理论教师到部队院校或有关普通高校进修军事课程。同时,应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活动。通过培训和交流,教师可以学习到的不仅是军事理论的教学方法、技巧,还可以了解到许多军事教学方面的新的动态。此外,学校还可以直接派教师去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也可以把他们的优秀教师请进来,协助进行军事理论的课程建设。
3结语
4.军事理论作业 篇四
首先,“主权属我”是神圣而可侵犯的。自古以来,南海就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相信,中国是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的国家。然而,针对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曲解和违反国际法,援引发现和占领、实效等作为主要的所谓法理依据的行径,我们不仅要在国际政治、外交中各种适当的场合,对其法律借口进行反驳、澄清历史和法理事实,还要适当出兵,利用军事的力量,对其加以威慑,以震国威。
其次,面对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的基本现状及问题,我们更要意识到南海争端的日益严重性和南海局势的紧张化。自从2003年以来,越军、菲军、马军加强了对占领核心岛礁的维修和建设,甚至频繁出动舰机赴南沙活动。不仅如此,我国渔民还常常无辜被武装劫掠,据不完全统计,仅2002年,北海市就有37艘渔船、306个渔民被越南方面抓扣。由于我国一贯奉行睦邻友好政策及和平解决海上权益争端的方针,军队尽可能避免与周围国家在解决海上权益争端中直接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东南亚各国日益膨胀的野心,加上美日为遏制中国的崛起而积极插手南海问题,南海问题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南海问题也愈发复杂。倘若我国再继续保持现有的态度,一味的克制,敌对势力便会更加猖狂,仅从美国遏止和牵制中国的第一岛链看,就有日本、台湾,再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这整个防线都会把我国领海完全包围,我国若再不出兵,势必会岌岌可危,领土与主权都遭受着极大的威胁。果真如此,难道中国还不该防患于未然,有所反击吗?
最后,我们必须看到南海问题的根本是能源问题。南海领域属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同时又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必经之路,能源运输方面的战略地位尤其突出。从我国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我国也可以并且应该重视南海问题,必要时采取强硬手段维护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正当权益。之所以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敢肆意侵占我主权岛礁,还因为我海军远洋控制能力有限,保障舰艇比例偏低严重制约了海上作战的范围和持续时间。时局越来越紧张,各国对能源的掠夺和抢占也越发激烈,选择出兵,既是主权国家依法维护本国权益的有力保证,也是当前国际形势下行使自卫权的正当途径。
5.军事理论考试重点 篇五
一、论述题
1、论述国防动员的地位与作用(P44)
基本观点:国防动员是国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准备和实施战争的重要措施。一是国防动员是打赢战争的基础环节;二是国防动员是紧急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三是国防动员支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论述军事思想的地位作用:(P56)
基本观点:军事思想是各种军事理论、军事原则的理论基础,对军队建设、作战行动和国防建设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一是军事思想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二是军事思想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三是军事思想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
3、论述如何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P90)
基本观点:一是要正解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二是要把国防建设融入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三是要建设一支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
4、论述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建设的要求(P149)
基本观点:武器装备作为战争的物质基础,是构成军队及其战斗力的基本要素,对战争的胜败有着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依据我国具体的国情军情以及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加速实现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1)把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放在军队建设的突出地位;(2)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3)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二、名词解释
5、国防:国防是为防备和抵御外来侵略、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P12)
6、战略环境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其安全及筹划、指导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P94)
7、战略格局,是国际社会中有关国家或力集团,在一定时期,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军事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组合的一种关系和结构,是这些国家或力量集团在斗争中处点(P95)
8、军事高技术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高技术中为了满足国防现代化需要、能够产生新武器系统、作战指挥系统与作战方法而发展起来的那部分新技术群。(P106)
9、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网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P134)
三、简答
10、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有:1兵役义务,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5支持国防建设、6协助军事活动的义务。(P22)
11、毛泽东军事思想基本内容主要包括: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2人民军队建设理论、3人民战争思想、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5国防建设理论。(P60)
12、新军事变革基本内容是:“四新一变”即创新军事技术、创新体制编制、创新军事理论、创新军事作战方式、转变战争形态。(P130)
13、应用性军事高技术主要包括:精确制导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侦察监视技术;电子对抗技术;航天技术;指挥自动化系统技术;核、生、化武器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P113-128)
14、信息化战争的特征:战场空间多维化、作战要素一体化、作战行动精确化、作战节奏快速化、作战样式非接触化(P139-142)
15、我国地缘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边界线长且相邻国家多。
(二)大国集中且经济水平差异大。
(三)地缘战略位置重要。(P100)
16、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侦查立体化、打击精确化、反应高速化、防护综合化,控制智能化。(P108)
填空、选择
1、国防的主体是国家。国防的目的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P12)
2、国防的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P16)
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设有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P29)
4、国防现代化是我国国防建设的总目标。(P31)
5、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组成。(P36)
6、中国人民解放军设置有沈阳、北京、兰州、南京、济南、成都、广州7个军区。(P35)
7、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和国防教育。(P45)
8、军事思想具有实践性、阶级性、时代性、继承性的特征。(P51)
9、从历史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军事思想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发展阶段。(P52)
10、《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吴国名将孙武所著。全书共有13篇.11、江泽民关于国防和军队全面建设的 “五句话”总要求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P78)
12、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两条主线”是打得羸、不变质.(P78)
13、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P81)
14、我国陆地与14个国家接壤,海洋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P100)
15、我国安全环境的主要问题是祖国统一问题和海洋权益问题。(P102)
16、军事高技术的基本特征:战略性、风险性、增值性、渗透性、带动性。(P107)
17、新军事变革基本内容是:“四新一变”即创新军事技术、创新体制编制、创新军事理论、创新军事作战方式、转变战争形态。(P130)
18、新军事变革的本质与核心是信息化,目的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P130)
19、导弹可按射程分为近程导弹、中程导弹、远程导弹、洲际导弹。
20、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是现代高技术战争的典型战例。
21、信息空间包括:外层空间、电磁空间、心理空间和网络空间。
22、世界上第一个实现载人太空飞行的国家是俄罗斯(前苏联)。
23、我国国防的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6.军事理论论文 篇六
——论在当今形势下中国国防战略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作为祖国后备军力量的我们,肩负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然而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不仅仅是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军事实力,中国曾经的屈辱历史告诉我们: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不会任人宰割。而当今时代已不再是我们老祖宗的冷兵器时代,而是现代化的先进的高技术时代,这将有赖于我们积累的先进知识和科学技术。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
一. 国际形势
7.军事理论基础课 篇七
一学生缺乏军事兴趣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军事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会遇到下面的现象:学生身在课堂心却不知飞哪去了, 玩手机、交头接耳甚至把课堂当成谈情说爱的场所。学生内心对军事理论课充满排斥, 教学效果较差。总结起来, 学生对军事不感兴趣的主要表现在对军事内容的认知极度匮乏:在他们的思想中就没有军事意识;没有军事方面的知识储备:对于国家军事形势、国防知识、兵器知识等认知不清;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由于各方面原因, 很多学生不愿意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对军事活动没有兴趣:对一些课堂军事内容的讨论展示和课外军事小组活动从不参加。
1. 我国传统思想的束缚
我国传统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儒家思想的仁政、和平思想, 又有充满激情力量和尚武精神的兵家思想。但自汉以后的历朝历代, 统治者倾力宣扬儒家思想, 读书致仕, 刻意忽略对人们尚武精神的培养。开科取士、八股文等将人们的思想牢牢束缚在儒家思想之中。兵、武被视为有害, 在社会上有重文抑武的倾向。
2. 学校对学生教育方面的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各高校却有意无意地忽视军事教育。国防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各个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不重视军事理论的教学;在教育方面存在集中短期教育倾向;在教学配备方面不能给予充分的重视等, 这些都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
3. 和平环境的影响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 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国际事务中主张韬光养晦, 宣扬和平, 建设和谐世界。现代国防概念的外延已经深入到个人的思想、内心。如果国民心中没有国防概念, 国家怎么能安全, 国民的安全又怎么能得到保障呢?笔者认为, 国防概念在国民心中较为缺乏, 这就需要我们的顶层设计者统筹做出规划, 改变这种现象。
4. 教师没有充分发挥作为教育者应有的作用
教师学历结构等综合素质与教学要求差距较大, 师资队伍建设速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很多军事理论课教师“出身不正”, 自己本身就对军事缺乏热情, 教书授课也是应付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同时还不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课堂授课呆板、乏味、沉闷、死气沉沉, 这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怎么能完成国家、社会、家庭赋予他们的使命呢?教师理论自学、科研能力较为欠缺, 相关的研究课题和论文很少, 这种学历水平和学术状况与高校环境很不匹配, 难以适应高校的教学要求。
二营造浓厚氛围, 培养学生的军事兴趣
要努力营造学生懂军事、学军事、爱军事的浓厚氛围, 培养学生的军事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笔者作为普通高校的一名军事理论教师, 结合个人教学实践, 能够为提高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1. 建议学校真正重视对学生进行军事理论的教育
军事理论课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军事素质,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人才, 也关乎着国家发展、前途命运。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他们的思想、作为可以说决定着国家未来发展的命运。如果未来的主力军都缺乏健康的体魄、尚武精神的健全人格, 那么我们国家未来的命运堪忧。学校应加强对军事理论教学的扶持力度, 加大师资力量建设, 加大军事理论教学的投入, 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让大学生自觉地接受军事教育。以我校为例, 除了基本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机构设置、人员设置以外, 学校领导特别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视对大学生军事素质的培养。在每年的征兵环节, 学校领导亲自坐镇, 主持征兵工作, 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召开欢送大学生入伍仪式上, 学校书记亲自同每位大学生士官亲切交谈, 勉励他们在军营中开拓进取, 为校争光。同时向其他在校大学生进行征兵宣传, 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并给予大学生士官各方面的优惠政策, 如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在专业选择上给予更多的优先选择权。这就在无形中宣传了爱国主义精神, 给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军事教育, 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军事兴趣。
2. 建议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进行军事教育
只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军事的兴趣, 我们都要认真地对待,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要保持对大学生的军事教育。比如, 在学校设置专门的场所, 建设军事学习园地;在特定的时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九·一八”纪念日, 对学生进行勿忘国耻教育, 强调军事上落后就要挨打, 激发他们为建设中国强大的军力而努力;在“雷锋庭院”,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强调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像雷锋一样成为国家的主人, 激发他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爱国热情;利用学习园地, 增加学生的军事知识储备, 全面提升学生的军事素质;在学校展览墙张贴各种军事图片, 展示我国最新的军事成果, 增强大学生建设国防的信心。军事教育只有多形式、无所不在, 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军事教育, 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学生对军事理论不再排斥, 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要内外结合
军事理论课不仅需要有翔实的内容作为教学的有力支撑, 同时更需要军事理论教师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 积累经验, 完善课堂设计, 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要选准切入点, 使军事理论教学富有生动感:选准切入点在一堂课的开头尤为重要。因为一堂课能够成功与否, 与选好教学的切入点有很大关系。不管采取设问式、悬念式、启发式、还是导入式等, 目的都是为了打开大学生渴望追求军事理论知识的心扉, 激发兴趣, 进而产生急切往下听的感染力, 便于抓住大学生的兴奋点, 为顺利展开教学做好铺垫;穿插兴奋点, 使军事理论教学富有节奏感: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取决于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持续地保持教学双方亢奋的情绪, 这不仅需要教学内容的正确性与逻辑的严密性、观点的鲜明性外, 同样也需要作为教学艺术的教学语言有张有弛、娓娓叙来的运用以及配合多媒体的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会使教学更具有节奏感。所谓穿插兴奋点, 是指在具体的教学中, 由教师控制实施的能够引起大学生兴奋或使之振奋的教学观点以及教学素材;激发共鸣点, 使军事理论教学富有亲切感。激发大学生的兴趣, 振奋大学生的精神, 集中大学生的精力;拓展知识点, 使军事理论教学富有时代感:军事理论课教学必须紧密跟踪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发展的新变化, 及时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 力求把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世界热点、最新信息及相关学术前沿问题传播给大学生, 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 授课者在讲授军事理论内容时, 不仅要讲出其理论的厚重感, 同时也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用新知识阐述新理论, 用新信息促动大学生的新思维;挖掘升华点, 使军事理论教学富有使命感:教师通过对整堂课的演绎、归纳和总结, 用画龙点睛之语提领整堂课内容的教学观点或得到的启示, 对大学生提出要求与希望, 激发大学生的国防责任感与使命感, 使教师与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统一, 情理交融为一体, 使学生们的情感及认识达到升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培养大学生对军事的兴趣。我们作为军事课教师, 要从小处入手, 见微知著, 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填补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存在的缺憾, 逐步激发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热情,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洪胜.务本求实地搞好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 (职业教育) , 2007 (8)
8.军事理论基础课 篇八
这次报告会是江苏省委宣传部组织举行的,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章剑华主持报告会并讲话。他说,《岛屿战争论》2014年11月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军委新老领导给予充分肯定,许多专家学者通过座谈会、写评论等方式给予高度评价,并在联合国及各会员国引起广泛关注。军地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岛屿战争论》站在时代高度,以全球视野观照历史、现实与未来,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岛屿战争,是一部军事理论创新的巨著,是新时代的兵学经典。全书贯穿将军“不战而和人之兵”的思想,它是一部战争论,更是一部和平论。这部理论专著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首创岛屿战争理论体系,填补国内外军事理论研究空白,有利于推进军事理论建设创新;揭示现代岛屿战争的特点规律和制胜之道,精彩描绘未来天战争样式,有利于推进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强军目标的落实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长远规划设计;探索维护海洋权益的崭新方略思路,为贯彻国家新安全战略,加强海上、空天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有利于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提出慎重战争、遏制战争、消灭战争,最终实现“世界大同”的理念、目标和路线图,有利于推进世界和平发展。据报道,南京军区此前请朱文泉将军给军区、军两级战役机关和军师干部理论集训班就《岛屿战争论》作研究成果报告,大家反映,《岛屿战争论》为打赢未来岛屿战争打下了理论基础,要作为教科书学习并运用于训练和作战实践。
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宁也在会上讲了话。她指出,朱文泉将军通过七年呕心沥血所著的《岛屿战争论》生逢其时,因为21世纪是海洋世纪,走向海洋是所有沿海国家的共同战略抉择,经略海洋是实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战略举措。将军的这部著作高度契合中央战略意图,必将有力推进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它的价值、它的分量、它的影响,岂止雷霆万钧之力,何止千军万马之功!
报告会上,朱文泉将军介绍了《岛屿战争论》的写作经过、写作目的和写作成功的原因。他在谈到写作目的时说,一是建立岛屿战争理论体系,为打赢现代岛屿战争建言献策和提供理论支持;二是为制止战争、消灭战争建设和谐世界发声;三是尚有余力,应老有所为。最后他说,《岛屿战争论》顾名思义是研究如何打赢岛屿战争的,但是打赢岛屿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战争,最终消灭战争,实现世界和平,走向几千年来人类向往的世界大同,所以,它的本质是和平论。习主席最近在博鳌论坛提出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逐步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赞誉。我们有理由认为,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愈来愈有能力维护世界的和平,我们应该为此而自豪。
南京军区联勤部原副部长仇学富将军在会上对《岛屿战争论》的主要内容及国内外反映作了介绍,陆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著名谋略学家柴宇球将军就《岛屿战争论》的思想和学术价值作了点评。
9.军事理论复习材料 篇九
军事的定义:指战争及一切直接有关武装力量建设事项的总称,是以准备战争的实施战争为中心的社会活动。(P1)
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P1)
军事科学源于战争,并以战争为研究对象,战争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之间的暴力冲突,是人类战争的初始形态。(P1)
中国现代军事科学包括军事理论科学和军事技术科学两大部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军事理论是先导,对军事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起着指导作用,军事技术是基础,对军事理论的变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P5)
军事理论科学以下,又分为军事思想和军事学术两大门类,并分别形成若干学科。((P5)
军事思想的定义: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P16)
军事思想的分类:按时代区分,有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和现代军事思想;按阶级性质区分,有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封建地主阶级思想、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等;按地域和国家区分,有外国军事思想和中国军事思想;按人物区分,有孙子军事思想、拿破仑军事思想、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P17)
军事思想的内容大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军事哲学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二是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P17)
军事思想的特性:阶级性(本质属性)、实践性、时代性、继承性。((P17)宋神宗元丰年间,又将《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汇编为《武经七书》((P20)
毛泽东思想的定义: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P35)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成功的解决了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如何建军、如何作战等三个根本问题。它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已初步形成。毛泽东和朱德提出了“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原则。
(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建立。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P38)
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本质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P48)
人民战争的定义:指的是“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的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两个基本属性为:正义性和群众性((P75)
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原则、军民一致原则、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原则。((P72)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1充分准备。2后发制人。3攻防结
4、持久胜敌(P95)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二)新时期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为中心;
(三)注重质量建军,走精兵之路;(P121)
江泽民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P157)
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在2004年底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胡锦涛向全军郑重提出: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三个提供、一个指挥”。(P176)
高技术的特点:
1、高智力(98%)
2、高投资
3、高竞争
4、高风险
5、高效益
6、高渗透
7、高速度(P187笔记的)
军事高技术的分类:军事基础高技术和军事应用高技术。(PP188)
高技术的侦察特点:
(一)空间上的立体化
(二)速度上的实时化
(三)手段上的综合化
(四)侦察与攻击一体化
(五)侦察系统的自动化(P201)
精确制导武器的定义: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P218)
精确制导武器的作战特点:
一、直接命中率高
二、具有自主制导能力
三、作战效能好(P218)
导弹的组成:由弹体、战斗部、引信、动力装置和制导设备组成。(P225笔记)战略的定义: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P286)
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有着不同的特点,其决定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战略思想,二是战略环境,三是军事力量。(P287)
战略的基本特性:
(一)全局性
(二)对抗性
(三)谋略性
(四)预见性(P292)国际战略格局的本质:就是一种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关系。(P305)
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征:
(一)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世界经济格局相适应,并以经济格局为基础
(三)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四)国际战略格局的不同层次之间总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P308)
世界五大力量对外政策和战略关系的调整,将使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呈现新的特征。一是关系复杂化。二是集团松散化。三是外交多边化。四是合作区域化。(P324)
中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祖国统一面临复杂形势
二、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三、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四、影响边疆地区安全的其他不稳定因素。(P339)
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征:
一、武器装备的高度信息化是信息化战争武器系统的主要特征;
二、信息主导的能量释放成为信息化战争能量释放的主要形态;
三、战场空间从陆、海、空三维空间扩展到六维空间;
四、以信息为中心的战场认识系统、战场通信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成为作战双方的主要打击目标;
五、制信息权成为信息化战争战场争夺的核心和基础;(P355)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一、战争内涵矿大化;
二、战场空间透明化;
三、作战行动实时化;
四、打击目标精确化;
五、力量运用高效化;
六、作战手段智能化;(P362)
国防的定义: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P372)
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二、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四、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五、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六、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P392)
中国人名解放军的主要任务: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P399-400笔记的)
中国人名解放军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只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驻石。(P399-400笔记的)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主要职能的作用是:第一,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第二,维护社会治安。第三,保卫党政府领导机关、重要目标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P400)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任务决定了它具有军事性、公安性、地方性的他点。(P400) 国防动员的定义:亦称战争动员,简称动员。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P412)
国防动员的意义:
一、动员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措施;
二、动员是增强国防威慑力的有效手段;
三、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障;(P412)
国防动员的分类:
一、总动员;
二、局部动员;注:(在我国,总动员令通常为国家主席发布,战争动员由全国人大常委决策)((P414)
简答题、1毛泽东“关于战争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只要内容”(P57)
(一)、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认识战争规律;
(二)、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
(三)、研究和指导战争,要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四)、研究和指导战争,要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
2我国武装力量“三化建设”之间的联系(p407)我国武装力量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处于一个有机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首先,革命化规范现代化的政治方向。革命化表明武装力量的无产阶级性质,表明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则表明武装力量的作战水平,即为一定阶级、一定国家服务的能力。离开革命化,现代化就会失去正确的政治方向,失去服务的方向和目标。其次,正规化保障现代化的实现。现代化需要统一的编制、体制和制度,需要良好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需要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行动的准确性,还需要健全有序和灵敏高效的组织指挥系统,这一切,都要经过正规化建设才能形成。再次,革命化统帅正规化,正规化只有以革命化做指导,才能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总之。“三化”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和归宿,最终都是为了全面提高武装力量的战斗力。其中,革命化是统帅,现代化是中心,正规化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不容割裂,不能孤立,片面,静止地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
3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P29)
(一)、军事思想的发展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关系为前提;
(二)、军事思想的来源于发展依赖于军事实践,特别是战争实践;
(三)、军事思想在激烈尖锐的相互对抗竞争中发展;
(四)、军事思想在继承和借鉴优秀成果中发展;
(五)、军事思想在与哲学思想的相互促进中发展;
4战争与政治的关系(P53笔记)
1、战争从属与政治,并为政治服务,当使用经济的、外交的、文化的手段达不到政治目的是,就采用战争的方式,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于是和平就转为了战争。
2、战争又不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与政治的区别在于战争有自己一套特殊的组织,特殊的方法和特殊的过程。
5军事科学的主要功能(P7)
(一)、为国家制定军队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二)、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三)、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
(四)、为国家准备与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6未来我国国防动员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P425)
1、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打牢动员的思想基础;
2、发展国家经济建设,打牢动员的物质基础;
3、搞好后备兵储备,打牢兵员动员的基础;
4、健全和完善动员体制,打牢动员的组织领导基础;
7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P83-P90)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统一领导。
(二)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
(三)发挥人民军队骨干力量的作用。
(四)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和“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
(五)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六)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8战争中,人和武器哪个是战争的决定因素?为什么?
毛泽东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原因:
(一)、首先,人是武器的支配者,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
(二)、人具有自觉的能动性,在战争中是最活跃的力量;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从战争的主体来说,人能够能动地作用与战争的诸因素,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2、从战争作战指导上说,人能够能动性地吧胜利的可能变为现实,3、从人的能动性的作用程度上说,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难以量化的。
9清朝晚期,什么思想的提出标志中国传统变革军事思想的开端? 答:“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0毛泽东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P75)答: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人民利益,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
分析题
1台湾对中国的地缘战略意义(P342)
一、台湾攸关中国的国家安全。台湾位于大陆的东南海边,对东南各省具有良好的掩护作用,是大陆东南各省的屏蔽。
二、台湾掌握中国两大海域的战略联系。台湾海峡是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道,中国东部、北部近海与南部近海间的联系,完全依赖于此。
三、台湾扼制中国成为太平洋海权国家。中国直接面向太平洋的海岸线不多,在近海通向大洋的航道上,有不少地理障碍。台湾滨临太平洋,对中国发展太平洋海权非常有用。
四、台湾攸关中国经济安全。
2南海及南沙群岛对中国的地缘战略意义
(一)、从政治角度上看,南海地域广阔,周边国家众多,处理好南海问题,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势力范围,提高我国在世界的影响力。
(二)、从地理位置上看,南海处于我国最南端,与大陆、台湾均遥遥相望。台湾方面也一直重视南海的主权,南海是进一步增进台湾两岸感情的纽带。
(三)、从军事角度上看,南海海岸线漫长,可攻击的目标众多,如今南海周边邻国对南沙的军事控制进一步增强,对南沙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明显加快。因此只有控制住南海诸岛,才能构筑起一道长长的防线。
(四)、从经济角度上看,南海诸岛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是通往世界海洋之路的一条重要海洋运输路线,而且南海诸岛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水产资源。
论述题 1军事高技术对于战争的影响(P192)
(一)、对武器装备的影响
军事高技术的发展使现代化武器装备发生看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一是提高了武器的杀伤效能。(如:各类武器向重量轻、体积小、射程远、速度快、威力大、精度高、精度能力强的方向发展;二是提高了武器系统的综合作战能力的自动化说水平。(如:以计算机为中心的C3I系统,将各种武器系统联为一体,从而实现武器的综合作战能力以及控制一体化);三是提高了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如:运用高技术对武器装备进行抗毁加固,提高其灵活机动和防探测性能);四是提高了武器装备的全天时,全天候的作战能力。(如:夜视技术、红外技术、热成像和雷达成像技术);五是提高了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如:采用模拟设计技术、故障诊断技术、计算机辅助实际技术及内部自测技术等);六是促使新型武器系统的诞生。(如:人工智能武器系统、隐身武器、计算机病毒武器、基因武器等);
(二)、对作战方式的影响
军事技术的发展强制地引起现代作战方式的变革主要表现在:
1、是非接触作战的超视距对抗和空中打击已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新的初战模式;
2、非线性作战样式已逐渐占据战争舞台(如:1999年的北约轰炸南联盟战争)
(三)、对军队编制体制的影响
军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军队的编制体制的改革主要体现在:
1、军事技术的发展,决定了军队建设必须走新的质量建军之路(军队质量构成基本要素的人、武器及人和武器结合);
2、军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现有的兵种结构(在海、陆、空协调发展上,向海、空军倾斜);
(四)、对作战理论的影响
一是改变了空间观(建立了“多维的战场空间观”);二是改变了集中观(以信息优势为主战斗效能的集中);三是改变了时空观(同时把握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才能获得作战的胜利):四是改变传统的主权观;五是改变传统的胜负观;六是改变了平站观;
2结合实际结合材料阐述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意义(P10)
(一)、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青年学生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大学生应当自觉接受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的义务和权利,正是青年学生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的具体行动。大学生更当勇敢地承担起这一光荣的职责。
(二)、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生军事科学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国防观念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它不仅是保卫国家利益的思想基础,而且是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国家必须加强对国防意识的教育,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国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学生军训制度,开展军事学科教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大学生是我国人口文化构成中,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抓好这一群体的军事教育和训练,有利于我们重点储备一大批专业人才和后备军官队伍;
(四)、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有利于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领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意志得到磨练,而且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对于学生毕业后适应艰苦紧张的工作环境,提高竞争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一课;(同学们记得联系实际与材料!!)
10.军事理论课程感悟 篇十
军事理论课程感悟
《孙子兵法》中这样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尽管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国家现在基本上达到了国富军强,人民群众的生活较有安全感,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华民族的复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的发展前景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可谓是近代以来大国中较差的一个,我们与诸多国家存在着领土、领海纠纷,与一些国家存在着结构性利益冲突,战争在很多时候离我们并不遥远。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担负着和平时期建设家园、危难时刻保卫国家的艰巨使命,所以学习《军事理论》这门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浙江大学的育人目标即是“具有国际视野的领袖型人才”,领袖人才应该具有竞争意识,更应有竞争智慧。而在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如何在竞争中胜人一筹,靠的就是谋略和胆识,我们在《军事理论》课中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经典的军事战例,更学会的是一种思考的方法和认识世界的维度。很高兴能看到褚老师在百忙之中怀着极大的热情向我们传授自己研究成果中的精华,而风趣的讲课风格和多媒体的视觉冲击就像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实地战场,把我们带入军事科学和指挥艺术的殿堂。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我会继续支持、关注祖国的国防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1.浅谈军事理论课有效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 有效教学
1 开展军事理论课有效教学的重要意义
当前对有效教学研究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更需要在“教学理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活动。目前对有效教学也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的已经形成研究成果,出版和发表了《有效教学》(陈厚德)、《高效率教学》(张庆林、杨东)、《有效教学草纲》(吕胃源)、《走向高效能的教学》(钟海青、戚业国)、《有效教学理论与策略》(林进材)等一些著作及论文①。
前人针对军事理论课的有效教学比较薄弱,开设军事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积极实现军事理论课的有效教學,对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现代国防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军事理论课有效教学的策略
2.1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的活动,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应该要加强对军事理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充分了解和分析当今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要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军事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及学历、学位水平,更好地强化自身的专业化,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2.2 主管部门要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师培训提升机制的保障和提供有效的教学条件
主管部门应积极重视对军事理论课教师能力的培养,除了教师自学提高之外,还要积极提供给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军事理论课涉及的大部分教学内容如果用传统教学方式来讲授的话,很多视频和图片教学资料无法顺利展示,教学效果会比较差。如果适当加入一些多媒体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在讲授的同时积极穿插多种教学法,教学效果会更好。
2.3 教师要有效掌控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
M·希尔伯曼的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分别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0%。教师在备课环节,要熟悉和遵循教学大纲内容要求,积极认真设计好课程设计和写好教案。在课堂授课环节,要根据授课内容实际充分运用好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开展主题辩论赛等),认真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积极掌握教学内容。在课后要求学生有效练习,练习不在多,贵在精。在设计上不但要考察军事知识,还要体现军事理论课在提高学生思想作风素质、身心素质及军事素质方面的要求,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其它课余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社会调查(如人防工程建设情况调查等),组织学生尽量采取小组化的方式完成,这样能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和合作精神。
2.4 实施有效的综合教学评价
完整的军事理论课有效教学评价应包括对学生的有效评价和对教师的有效评价两方面的内容。教学评价的类型有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几种[6]。布朗(Brown,F.G.)用下图表示了四种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关系[7]。
图1: 几种教育评价种类的相互关系
2.4.1 对学生的有效评价
军事理论课教师要积极运用上述(图1)评价模式,注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考核学生的成绩应以学生平时表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期末考试成绩等为综合参考依据,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学生的评价要积极采用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即应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的结果有机综合起来。
关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在一节课中,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得到的并非是单一的知识,而是能力的提高与观念的更新。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而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更多激励性的评价。
关于学生互相评价:在组织学生进行组内和组间互评的时候,可以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学生也可以进行定期的自我评价。
2.4.2 对教师的有效评价
对教师的有效评价可以采取学生评价教师和教师自评两种途径。主管部门应设计好评价教师是否进行有效教学的相关指标发给学生,让学生记住其中的相关评价内容,定期(如每个月评一次)对其军事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另外教师也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自评、总结和反思,从而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3):1
[2] 朱智. 浅淡军事理论课的授课艺术[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S2期.
[3]徐挺.高效军事理论课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N].毕业论文网,2012.5.2.
[4] 戴学林.高校军事理论教师专业化的探索[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4).
[5]龚泗淇,李张兵.高校军事理论课考核方法新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22).
[6]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57-58.
12.军队研究生军事基础教育创新研究 篇十二
当前, 在世界范围内, 和平和发展仍然是二十一世纪的主旋律, 但是局部战争的阴影依然时时存在, 因此, 各国把提高国防能力放在治国方略的重要位置上。与此同时, 国家对军事人才的需求及军人体质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军队院校教育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召唤下, 必将责无旁贷地投入到承担起这项历史使命的洪流当中。军队研究生教育是科技创新和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为此, 我军调整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发展重心, 逐步实现由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 努力形成学术型和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合理布局, 这成为我军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1 军队院校研究军事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军事体育是贯彻德、智、军、体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学员的健康成长, 影响着培养的人才适应未来战争环境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军校体育是学员较系统地了解体育理论知识, 掌握军事实用技能, 学会科学自我锻炼的主课堂, 是培养学员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精神强化纪律观念、团队意识提高竞争意识和能力的主阵地。军校体育同时也是为部队培养具有“四会”能力体育骨干的主渠道。
研究生学员在大学本科教育合训阶段已经完成了基础教育, 在研究生阶段需要进行军事学科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和指挥军官的训练, 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科学文化基础、军事基础和身体心理基础。实现由合格军人向既懂技术又适合从事挥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转变, 这种新的培养模式对军队院校的军事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军队院校研究生军事基础教育改革的几个主要环节
军队院校军事基础教育体系包括军事体育课和课外体育两大类。军事体育课又包括体育自然科学、体育社会人文学、基层部队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运动训练学等理论课程, 而其实践课程包括军事实用技能, 这里面具有海军特色的是武装泅渡, 渡海登岛作战等。
军校的研究生军事体育与本科体育和部队体育间存在着共性, 但更多的是特殊性。如:军校的大学本科体育课程担负着为基层部队培养体育骨干的任务, 即满足毕业后面向部队第一任职的需要, 而军校研究生体育教育对此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研究生大多肩负着一定的科研任务, 而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 体育理论教学是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主渠道。研究生是高学历高素质的社会群体, 他们具有较高的智能优势, 并且在生理上已经成熟, 心理上自我意识强且具有一定自主性。所以, 军校体育理论教学要根据学员的知识层次和生理、心理特点, 启发学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重训练方法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和科学训练的方法, 从而对学员的体育实践进行全程指导。
做好场地及训练时间的保证。做到教学有训练场, 业余训练有分区。在训练场地暂时不足的情况下, 合理安排训练计划, 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场地的有效使用率。在教研室的指导下, 各队做到有计划地实施自训, 减少随意性, 把训练保障条件落到实处。通过以上保障体系, 以期达到训练有场地, 时间有保证, 主管负责制计划有落实, 检查评比奖惩分明, 学员身体素质逐年提高。
树立科学施训的意识, 体能训练中渗透心理训练。现代军事体育科学研究证明, 体能训练在培养和发展军人心理素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提高体能素质而进行的体能训练, 可诱发和加强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对焦虑、抑郁和苦恼等消极情绪状态具有消除作用;现在研究生的论文压力都比较大, 适当的体育锻炼对放松压力, 缓解紧张情绪大有裨益。在体能训练活动中, 可增进同学之间, 官兵之间相互交流, 这种人际交往是令人愉悦的, 具有增强心理健康的效果, 同时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员的意志品质, 对官兵主动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具有积极意义。
军校研究生的体育课程体系中应设置选修课程, 这样可从学员的兴趣和爱好出发, 促进学员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选修课程的设置既有针对性、对抗性较强的实用技能, 如散打搏击、擒拿格斗、攀岩持, 又有普及性、健身性较好的大众体育项目, 如球类、太极拳等, 通过选修课程的教学, 全面促进学员体质的提高和丰富院校体育文化生活。开展第二课堂着眼于学员综合能力的提高, 旨在培养学员组织部队基层体育训练、竞赛活动的能力, 让学员参与或主持体育赛事的编排, 从而为到队担任第一任职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此外, 可以进行体育人文、体育美学等教育, 拓展学员的知识面。
3 军队院校研究生军事基础教育创新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 克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忽略思维能力培养的弊端, 采取分级教学、骨干模拟锻炼、启发式教学等方法, 侧重思考与应用, 教会学员适合自身的学习、训练方法, 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学校有关主管部门应要求各学员队要切实做到每天第八节课保证用于体育训练, 同时在学员队主官负责下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身体素质训练。主管部门定期进行阶段考核、检查、评比, 建立学员主要身体素质全期指标量化体系, 该体系是在训练部、学员队的齐抓共管下,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促训体系, 为获取军事高技术知识和今后接受继续教育及到部队任职打下较坚实的军事基础素质。
加大考核力度, 改革考核手段。制定学员全程目标考核规划, 确定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和考核制度, 以打牢军人体质及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根本宗旨, 将学期考核和定期的学员体能测试评估结合起来。在第一学年, 提高器械体操考核标准。重点加强上肢、腰腹力量基础训练, 实行新的考核标准, 成绩和其它考试课程同等待遇, 纳入学籍管理规定, 由教务部门具体运行淘汰, 强化力量基础训练比重。教员教会训练方法, 学员利用第八节课等业余时间, 自觉训练, 提高力量素质, 为以后的大强度训练科目奠定基础。将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掌握一并列入毕业考核, 使军体考核的内容涵盖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掌握。对于在不同层次中不达标的学员, 在毕业综合考核中如果还没达标, 建议在毕业的暑假进行强化训练, 以保证人才质量。在毕业前, 对学员身体素质实施全程监控, 培养参加军体训练和身体锻炼的主观意识, 为毕业后任职需要提供必备的军事体育技能。
摘要: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 军事人才的培养引起了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 我军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多次对军队院校教育进行改革, 近年又对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全新部署,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逐步由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着重对研究生军事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生军事基础教育的改革的几个环节以及对研究生军事基础教育的创新方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研究生,军事基础,教育创新
参考文献
[1]耿克文.任职教育中的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初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11.
【军事理论基础课】推荐阅读:
军事理论基础考试重点11-10
军事理论总复习07-25
军事理论复习题库07-30
军事理论课09-19
军事理论信息技术10-11
军事理论教程期末复习09-05
大二军事理论期末论文09-14
军事理论考试参考答案10-11
军事理论工作总结01-13
军事理论选修课论文10-15